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2024-08-12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精选9篇)

1.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一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   圣才学习网·教育类 2012-06-14 16:27 阅读37559次 [大] [中] [小] 扫码手机阅读 评论(2)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家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和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能由其他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在诸多媒体中,我认为计算机这一媒体的优势最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时,必须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新课伊始我就用计算机放映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建筑、图形、鲜花等画面,让学生开始就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和普遍存在性,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自疑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如教学“相遇问题”时,首先借助计算机演示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然后提问:“谁能从刚才的画面中说一说汽车的运动状况吗?”因为有了直观动态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将相遇问题的关键词“两地、同时、相向、相遇”说了出来。正因为有了直观的感知学生解答相遇问题也就不困难了。

3、创设应用情境。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汇报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模拟购物。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强化。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建立两个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我在课中放映了许多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场面,有游览烈士公园、桔州公园的景象、有学生在学校礼堂开会的场面、有在操场做操的场面、有在教室上课的场面等。让他们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只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才能挖掘出来。

二、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演示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运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的完成“曲变直”,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份数提高很多倍,直至无限,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不仅能拼成长方形,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推导。这样通过计算机的过程展示,既较好的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还顺利的渗透了极限思想。

2、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平行线”时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直到尽头,让学生结合直观发挥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维,同时动态演示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三、利用动态,提高技能

1、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他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移动的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再显示可活动的角,学习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至使上课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而在“圆的直径有几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问题教学中,又由于无法充分展示“无限增加”的效果,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总而言之,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吸引学生,具有他独特的优势,但选用媒体的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适时辅助,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二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许多人制作课件, 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 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 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 为此花很多的时间 (可能是半个学期, 也可能是一个学期) 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 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 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课堂气氛很好, 信息量很大, 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 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 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 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 感觉新鲜, 又加上是公开课, 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 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 “效果好”, 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 信息量是大的, 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 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

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 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 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 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我们都知道, 一节公开课, 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 哪怕你花一百个小时去准备。算它效果好三倍吧, 投入跟产出折算, 二十减三得十七。也就是说, 效率降低了十七倍。当然计算一节课的效益, 不能是这么简单的数学运算。但运用了昂贵的先进的工具, 效率反而降低了, 这一事实却是确凿无疑的。何况,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 其它的课肯定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是好事。

2 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 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 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 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 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

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 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 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 考虑到效率和效益, 这时间花得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欢把图片转存到计算机中去。多媒体室有实物投影仪的话, 这样的转存也是在浪费时间。举个例子。好比说某人要向快餐店订个比萨, 打个电话, 说一声, 电话放

订购他的比萨。他得开机, 移动鼠标, 点鼠标, 一步步进入特定的网站, 再键入他要的物品名称, 然后确定, 他这比萨才算是订好了。从这例子我们学到什么?电脑是什么都能做, 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

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 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 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 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 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 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应该是能少用就尽量少用, 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 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 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 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 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 用电脑玩花样, 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3 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 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 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 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比如《故宫博物院》, 如果只是放放课文录象, 用录象机就行了。如果要用计算机来演示故宫的建筑构造, 那就要跟一般的录象有所不同, 调用者要能够通过操纵鼠标或键盘随意进出故宫各处, 并且可以即时调出解释说明或相关背景资料或有关诗词歌赋趣闻逸事等等, 起码这样, 才能是计算机的《故宫博物院》。总之, 计算机课件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 还是不要用计算机的好。计算机要么不用, 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

4 不顾实际, 忽视条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国教育, 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的。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享有“全方位”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厚待遇外, 大多数普通的学校, 其落后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一般的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如果真的提高了多媒体制作的“普及率”, 其结果还是僧多粥少, 难逐人愿。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 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 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 会的不熟”, 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 要么先画面后讲解, 要么只顾讲忘了换, 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 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看电影”, 教师成为“解说员”。

还有, 如火如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 那种“非多媒体 (课件) 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众多教师心有不乐却也无可奈何。

3.多媒体教学的隐忧与解决途径 篇三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升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记忆;能激发学习动机,结论是百利而无一害。而另一方面的研究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简单地评价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好坏,这样的对比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孰优孰劣,要受教学软件、教学方法和教师所花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笔者在外出参观学习中,发现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隐忧。

一、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1.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标准。某些教师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尔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大部分教师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很多时间(可能是半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学期)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示范课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教师的课上。这样做出来的课件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教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信息量确实比普通课大,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但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吗?笔者认为大部分老师都不会赞同的。

2.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结果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计算机确实拥有较好的功能。但计算机能代替一切吗?录像机放录像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像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到效率和效益,这时间花得不值得。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运用了“一键定乾坤”方法,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自动“播放”下去,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3.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相互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大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它们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像来得方便省事。总之,计算机课件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不要用计算机的好。因此,计算机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

4.不顾实际,忽视条件是否可行

目前我国的教育,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的。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多数普通学校,其落实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大多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如果真的提高了多媒体制作的“普及率”,其结果还是僧多粥少,难遂人愿。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很少有人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看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这种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了“解说员”。

此外,如火如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科学规定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众多教师心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总而言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衡量一切。调查显示,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已形成热潮,但却只热了教师一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

二、多媒体教学中误区的解决途径

1.教师要克服对计算机的焦虑感,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据了解,在大多数学校,一般只有教计算机课的教师懂计算机,其他任课教师不仅对计算机知之甚少,而且存在普遍的计算机焦虑感。甚至有人认为自己人到中年,还有必要学吗?等等。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培训工作,第一步就是消除教师的计算机焦虑感,使他们认识到,他们只需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知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了。为了让更多的教师都会灵活的使用计算机配合教学活动,可以专门为教师开办相关的计算机培训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办公软件的应用(主要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和PowerPoint幻灯片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Internet基础及邮件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等等。通过培训学习,可以让部分教师克服心理障碍,不分年龄不分层次地积极学习、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要与教师的教学思想相联系

计算机应用于课堂,不仅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思想。如果教师和教学思想一成不变,教师就会把计算机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附属物,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练习用。这实际上是用新瓶装旧酒,必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更新了,那么教师不仅能用计算机去完美实现传统的教法,例如,课堂讲演、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和课堂自习等;而且能创造或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真实性问题解决、发现和探索、合作学习以及模拟和游戏等。

3.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和反馈,来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便是实时动态交互,即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多媒体教学信息,而且能接受学习者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并对回答做出判断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可以随时地相互交换信息,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认知,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但是,现在教师自己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多是展评式的,很少有互动式的,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计算机只是黑板和粉笔。有的教师由于多媒体掌握的不熟练,被程序所控,只会机械地点击鼠标,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的教师由于较频繁地操作计算机,忽略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效果。

因此,课件设计应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友好的交互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笔者看过一些失败的多媒体课件,很多主要有下面的情况:课本搬家,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搬家,演示型模式,结果媒体的作用变成老师的演示工具,而不是学生认识的工具。而友好的交互环境,应该搞好各个方面,包括菜单的设计、按钮的设计、窗口的设计等等。

4.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篇四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媒体走入课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探?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优势和劣势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浑天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1]

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就已经掌握在胸了。[2]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

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要使自己的选择能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后要坚持尊重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特点和规律,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要盲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3]

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正确、科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崇军《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6期

[2]陈立斌《语文教学中运用CAI课件之我见》《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1期

5.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问题 篇五

摘要:多媒体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关键词:多媒体优势辅助教学对策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我们做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谈一谈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的认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一课,开始播放一段《阿童木》的影视片断,此片断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未来世界。片中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时,把“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四代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三个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上课时,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介绍《Word的操作》时,Word文档的编辑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电脑上演示操作,学生可以打开早已设置好的Word文档进行操作。同时,他们在操作中既可以自己单独完成,还可以几人一组合作,当一个同学演示时,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指点评价,让学生能在操作与评价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有关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信息技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九年级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简称VB6)课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安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窗体、文本框、按钮这三种不同的对象和控件的外观形态和属性;其次要指出编写程序的位置,讲明为什么在此位置编写;接着给出具体实现的程序代码,并运行调试程序;最后,演示程序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在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窗体、文本框、按钮、编程的位置,这些都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程序的编写、运行、调试、结果的显示也都依赖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制作成展示作品,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这种基于Internet的教学资料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毋庸置疑,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就谈谈多媒体在基础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多媒体教学课件华而不实,不能紧扣教学内容。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策: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优化设计,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淡淡。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课件的设计还要注重反馈性。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重视怎样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反馈准确、及时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以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调整教学程序。

问题2: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对策: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的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问题3: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对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程序进行周密的设计,只是片面、盲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认为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手段脱节,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策: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相配合。然后,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普通教学用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

适当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互和学习反思过程。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六

我们都知道地理知识灵活多样,知识性质独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能把握地理现象与空间实际联系起来,并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小,大脑储备的感性材料少,联系空间实际能力比较缺乏,思维活动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地理教材中抽象概念、现象,并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以及差别,久需要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多媒体,展现场景,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对某种客体的趋向而同时产生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时,由于学生对这一地区的了解很少,我久充分利用多媒体鲜明、生动、深刻的特性。先播放一段录象,让学生配合撒哈拉以南非洲景观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片神奇和充满生机的土地,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及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习这个地区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

二、借助多媒体,现象具体,简化理解。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掌握地理教材中抽象概念、现象感到困难。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死记硬背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不去动脑分析,这让学生不能从空间实际去分析、理解,对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空间地理现象一知半解,无法加深理解和掌握,使地理成为一门难懂的课程。

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上这些棘手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多媒体教学能把学生既未耳闻,也未目睹的地理现象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再去理解那些原本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现象。那么原本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部分就通过多媒体变成具体的形象思维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地理也就变得简单有趣得多了。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学生一般很难想象和理解地球是怎样图懂的,在运动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和形成四季。于是我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在教学时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直接在课堂上观看到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一地理现象,并且在他们观看的过程中提醒观察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向,以及太阳照射范围及直射点的变化。让他们通过直观的方式掌握和理解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原本难讲难懂的一个内容,由于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变得既简单又有趣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起到了百讲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多法结合,调动思维。

前面我们提到地理知识灵活多样。所以,我们在借助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科学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把个个难题一一击破,简单化,有趣化。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更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教学《我国的行政区划》时,我们可以把我国的行政区划制作成一个电子拼图,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住各省的位置和形状;教学地理风土人情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既提高学生兴趣,也加深认识和印象;教学各国经济特点时,可用数据对比,地图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分析和认识该国的经济特点。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地理知识以最直观、、最生动、最易理解、最易识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探索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来。

7.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七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章介绍了什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出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缺点,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作 者:凌双英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35)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 优缺点 策略

8.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八

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杜文苑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正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在普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培智学生数学教学上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在培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培智学生 数学教学

培智学生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一、利于集中智力障碍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注意缺陷。

(1)用丰富的信息突出视觉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培智学生由于大脑或神经系统的障碍,感知觉的速度比正常儿童慢的多,缺乏感知觉的积极性,因而他们的注意广度狭窄,反应迟钝,学习速度缓慢。针对培智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对刺激物的注意力。

1.图文并茂,动静结合 多媒体课件在图像呈现过程中可以通过着色、闪烁、音乐伴奏等手段唤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把学生引入美丽的大自然中,首先通过屏幕上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来启示鲜花的数量9朵,然后在9朵鲜花的旁边,闪烁着又开出1朵花,现在有10 朵花,通过数数从而教会学生从意境中会读“10”,知道“10”的含义。

2.不同形态,反复呈现

同一情境,多次重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使是多媒体课件,学生对课件的新颖感也会下降。可是,概念原理的掌握不是一次感知概括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多角度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形态呈现信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形式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注意,从而加深理解。

例如,教学认识“10”时,屏幕上出现十颗五角星,十朵鲜花,十只美丽的大蝴蝶,通过动态演示、示意图形、文字表达等动态信息丰富了培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情境中反复练习、巩固、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加深了对“10”的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用多媒体合成技术吸引注意力 1.运用色彩刺激吸引注意力

培智学生的视觉速度缓慢,常人一目了然的东西,培智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毫无目标一个一个进行感知,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对重要信息点的着色,同时运用声音同步提示,能强化直观效果,可以使培智学生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数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个数,将正方形、长方形涂上对比鲜明的“红色”和“绿色”,在学生数出正方形时,点击鼠标所有正方形就会闪烁并排成一排,这样学生就容易注意到和记住,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2.强化声音刺激吸引注意力

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机能是通过个体内外环境中丰富的刺激物的不断作用而发展起来。且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会波及其他器官的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听觉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培智学生的听觉功能,是他们能从多方面感受信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用多媒体及时反馈信息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培智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

信息反馈及时是计算机各性能的体现。当学生正确解答结果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动画还伴有鼓励性的话语,如:你真棒。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给以提示、帮助,是学生重新获取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同时显得生动而有刺激性。促进了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模拟仿真,补偿培智学生的智力缺陷

培智学生观察力差,表象浅;记忆慢,再现不稳定;语言表达不清;想象力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培植学生的智力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是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有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的表现出来,伟培智学生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培智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学生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开出1朵鲜花,这是引导培智学生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培智学生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培智学生在直观具体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不唱了缺陷。

9.浅谈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篇九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武康小学

黄威娟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上课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时代,而是进入了现代信息的领域。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把数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过程,容易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新知识的学习。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适时的运用

1、在创设情境时,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相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门生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视察抢着回复,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上“数砖墙”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小刺猬造数砖墙”这个动画情景,课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小刺猬准备造一堵数砖墙。”“什么是数砖墙?”“为什么叫数砖墙?”“它和一般的墙有什么不一样?”„„不等老师发问,学生已七嘴八舌地问开了。接着就适时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他们展示了数砖墙。“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墙上有数字,所以叫数砖墙。”“我发现了,每块砖上都有数字的。”“有数字的墙叫数砖墙,那有数字的砖是不是叫数砖?”此时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在“小刺猬造数砖墙”的媒体动画中,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可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突破难点时,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这时可以把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又如,在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也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3、在练习时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特别是通过设计一些带娱乐性的练习,像“投篮比赛”、“帮小动物找家”、“小蝌蚪找妈妈”等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如,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智慧花”。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朵花,每朵花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跳出一只小猴子,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反之,小猴子就会说:“别灰心,再试试。”学生们为了争得小猴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计算正确,得到小猴子的夸奖后,他们个个兴奋不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二、要适当的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用鼠标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学生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佳整合。别激动,特别自豪。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的教师的“人灌”变成“机灌”。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和使用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媒体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方案、程序,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上一篇:大风天消防宣传标语下一篇:网络部工作内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