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欣赏(精选10篇)
1.创作欣赏 篇一
既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就必定要遵循其艺术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人说学诗词对联是戴镣铐跳舞,规定太多,束缚了人的思想,但请想一想,如果没有规矩,那么世界杯足球赛、nba职业篮球联赛还能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随便踢、随便投就行了,谈什么手球、脚球、带球撞人等犯规动作。
对联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和谐。上下两联光有一联是不行的,谁见到半妆的美人、独眼的英雄,有损形象就不美了。对联是正反的天然组合,上下联要形成强烈的对比,上联要弱,下联要强,反差越大越好。自然界有阴阳之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南为阳、北为阴,正面为阳、反面为阴,下联为阳、上联为阴,无高山不显平原,无丫环不显小姐。但上下联要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黑格尔的:正、反、合规律,也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总的来说就是体现一种和谐和美。“和谐”二字,在左传中是这样解释:“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天人合一。
《子夜吴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捣练子》 贺 铸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
戍人犹在玉关西。
前面说上下联要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上联说一事下联另说一事,那种叫无情对,又叫分咏或诗钟,即表面上的要求如平仄、字数、词性等都能做到,实际上不是一回事,如:
半夏;三秋
三角债;五分钱
四弟;多哥
胖大海;瘦西湖
学会新增理事;才能大获成功。
昨日古人今日我;秦时明月汉时关。 (日历、古战场)
水汽下临云梦泽;曲香遥指杏花村。 (岳阳楼、汾酒)
这种对联非常诙谐、有趣,在福建、台湾一带很流行。
2.创作欣赏 篇二
一、卡通漫画对中学生影响的原因
卡通漫画何来的魅力让学生们如此喜欢呢?通过一系列的交谈和问卷调查, 笔者分析出几点原因:
1. 漫画的故事性
一部优秀的卡通漫画好似一部无声的电影,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翻阅漫画, 既可以缓解压力, 了解许多有趣的故事, 又可以从中获取各种知识。
2. 漫画的生动性
卡通漫画的内容大多充满幻想和传奇色彩, 有着细腻的感情描写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如动画片《棒球英豪》讲述了一群学生对棒球的热爱、努力和执著。以学生为立足点展现周围的卡通世界, 学生看了感到亲切, 也容易产生共鸣,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3. 漫画的程式化和唯美性
卡通漫画在人物的表现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和套路, 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的好坏犹如中国的京剧脸谱, 一看便知。这种程式化的处理有助于学生临摹, 比起传统的素描和色彩似乎要简单, 上手也快, 多数喜爱漫画的学生都免不了把自己喜爱的卡通漫画收藏和临摹几笔。另外漫画中的唯美主义色彩也是学生喜爱卡通漫画的原因。
4. 媒体对漫画的宣传
近几年卡通漫画的展览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活动频繁, 精彩的动画人物模仿秀, 让学生们激动不已。在全国, 各类专业漫画杂志达数十种之多, 各种漫画社团更是不计其数, 给学生的阅读创造了条件。
二、欣赏卡通漫画, 从中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美, 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和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目前市面上的卡通漫画多种多样,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看漫画。
1. 从造型上看
《猫和老鼠》中猫和老鼠的造型更是可爱, 招人喜欢。长着大大的耳朵, 圆圆的眼睛, 鼓鼓的肚子, 细细的四肢, 一副精明样的是老鼠杰瑞。而瘦瘦的, 傻傻的, 一副懒样的是汤姆猫。它们时而是天敌时而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它们的造型被无数儿童和青少年所喜欢。成人看后也心情舒畅, 有助于保持年轻的心态。
2. 从内容上看
卡通漫画通常能表现理想的事物, 但也能映射出孩子们的情绪, 卡通漫画的内容并非人们所说的荒诞不经, 其中有很多向孩子们提出了探索知识奥秘、友爱、责任、人生价值等非常富有哲理的问题。教师试着引导学生为卡通进行分类, 可以发现有科学卡通、历史卡通、文学卡通、环保卡通那么多类别, 这无疑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启迪。如宫崎骏的漫画《幽灵公主》、《风之谷》就以环保为主题, 提醒人们注意环境的保护。
3. 从卡通文化的精神内涵上看
卡通漫画并不都是虚幻的, 它们也都表现出活生生的人的感情。有谁说樱桃小丸子只是个小学生, 她的种种念头不时让小观众审视自己的内心;有谁能说《狮子王》中的辛巴是一只动物?他面对复杂环境时的彷徨和勇气是那样真实而与人共鸣。还有《海底总动员》里的尼莫和他的父亲间那种父子情深, 与他们周围朋友的帮助, 也都是亲情和友情的再现。
三、让学生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学家蒂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提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上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接着再激励和鼓舞他们去做, 大部分的学生都珍藏着十几本卡通漫画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各自的卡通漫画书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翻阅并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创作积极性更高, 就有了表现的冲动。
我们经常发现许多的学生喜欢描摹卡通漫画书里的人物。当学生们对卡通漫画有一定的了解后, 在老师的鼓励下就能将卡通的造型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们在画面中表现出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心理感受。
贴近生活是卡通漫画的一大特点, 它可以直接描绘生活的一切。教师应抓住当前学生普遍喜欢卡通漫画的特点, 运用卡通漫画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 学生可以没有任何束缚, 抛弃所有的负担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大胆地创造, 自由地表现, 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小说欣赏中的二次创作 篇三
文学作品是艺术,艺术可留下空白,留下空间,留下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提示或暗示的东西。而这部分却耐人寻味,耐人思索,深刻有哲理。)一部作品问世,对作品的解读便留给了读者,也就是读者的二次创作。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或想象对文本进行一番新的补充、加工和改造,其实质就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对文章最易产生个性解读处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常说的补白,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学生提供想象创新的空间。
巴尔扎克说,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小说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来之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体味小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就应该深谙“二次创作”的艺术,指导学生“用心于着墨处”,在空白处咀嚼再三,用自己的想象去拓展思维的空间,用合理的形式构建文本的完整意义,丰富地再现作家创造的形象及精神内核,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获得审美感悟的愉悦。
一、对“含蓄处”进行二次创作
(1)伸延标题
小说的标题,往往是能用最少的文字“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如鲁迅小说《祝福》作者为何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呢?这就得启发学生从全文内容看。什么地方写到祝福?作者紧扣住什么来展开情节的。“祝福”这个标题起什么作用?标题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学生便能自觉地开展二次阅读,去获取知识,从而进行二次创作,老师再总结,纠正偏差,肯定成绩,必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鲁迅的《药》,标题“药”指什么?(指人血馒头)血是谁的?(是被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给华小栓治病用。)这是不是“包好”的良药?为什么?小说是怎样围绕“药”来展开情节的?明线暗线是如何融合的'有何深刻含义?教学时既要适当的启发,又要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捉摸、联想,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产生美感。
(2)巧续结尾
《孔乙己》一文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给我们留下了人物结局的空白。我先让学生共同探究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再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进一步体会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的情景以及文章耐人寻味的结尾,然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们讨论以至争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最后,我布置题为《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的续写练习,只要求想象合理,不强求一律,这样便于学生自由发挥,写出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文章。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续写的:
在人们的笑声中。孔乙己用那只沾满泥土的手艰难地爬出了酒店,刚才喝了一碗酒。现在他的心里舒畅多了,身上也暖和多了。一路上孔乙己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他想:“他们这些短衣帮也配笑我这个读书人吗?我被丁举人打毫无怨言,因为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个读书人,只有读书人才配欺负我呀!”爬了很长一段路后,他觉得累了,刚才喝的那碗酒现在已不起作用,那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了一样疼,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于是,他找了一个破庙歇脚,他蜷缩在一个角落里,那件破棉袄一点也不遮风,他的脸已经冻得发紫,浑身颤抖着。不知不觉他竟睡着了。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他考上了举人,自己穿着长衫喝着美酒,吃着好菜,他笑了,他带着微笑,永远地去了……
(3)补白对话
“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含蓄简省之处进行大胆联想、想象、补充,从而发掘出文本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这样对文本“空白”的二次创造,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创新素质的很好培养。
如教鲁迅小说《祝福》,文中鲁四老爷有两处对话都仅有半截:“可恶!然而……”、“然而……”。就此。我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补出文中省略的部分。当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前一处对话,经过争论,学生对“可恶”里的潜台词和“然而”之后的“空白”大都取得一致意见:鲁四老爷之所以恼怒地说“可恶”,是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像卫老婆子这样一类“愚民”的冒犯而无法忍受;而“然而”这一语气的转换又自然地揭示出人物的封建卫道士性格,因为捆走祥林嫂的是她的婆婆,自然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对后一处对话中“然而”后的“空白”,学生的争论则激烈得多。“补白”也多种多样。有的认为后半句是“你不要再找当过寡妇的来”,有的认为是“你还能找得到这么当使的人么”。也有的认为空白部分是“你不要把人荐来又把人捆走”等等。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鲁迅先生描写人物对话的简练、含蓄和精妙。诸如此类的艺术“空白”以及相应的“补白”训练。《故乡》中闰土断断续续说了几句,便“只有摇头……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暗示对以上几处“空白”进行填补,进而会更深入地领会文本意蕴。
二、对“着墨处”进行二次创作
(1)关注时空。
在小说家眼里,他要面对两个时空,一个是真实世界的时空,一个是小说家创造的艺术时空。艺术时空包孕过去和未来的瞬间,可以蕴含丰富的生活定义、深刻的历史和人生哲理。空间内涵越深刻,越可以丰富小说的内涵。有时小说发生的时空背景,在随着情节推进过程中渐渐成为故事情节的核心。如澳大利亚作者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作者把空间定为只能容得下两位病人的窄小的“病房”,“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可以看到外界”。知道了故事发生的空间,有必要让学生猜想这“空间”里将会发生的故事:两人在病房中相处融洽吗?病能治愈吗?窗外的美景会激发病人生存的希望吗?等等,激起阅读的兴趣,引发对时空的思考。
空间在推进情节发展中由背景转为一个道具。作为空间之一的“窗”,作者花了1/3的篇幅描绘了窗外的一幅幅美
景:湖中漫游的天鹅、孩子们的嬉戏、恋人们的散步、网球场的比赛……为什么对于窗外景色作出如此详尽的描写呢?其实,“窗”已经从故事发生的背景转成了故事发展的核心道具了。“窗”成了生命的象征、利益的象征,它把叙述者和聆听者两种矛盾对立的人物串联起来,也把小说主题突现出来,面对死亡与生存,利已与利人,两种人的态度如何。
(2)关注情节。
从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中找出文中的一个主要情节,发现聚焦于爆发点的主要矛盾,归纳某种发亮点的人物性格元素,提炼出小说的一个主旨。如《窗》,作者描述了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窄小的病房只能容下两个病重的人,不妨把两位病人视为叙述者和聆听者。叙述者坐在临窗的位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为聆听者描述窗外美好的景物,聆听者由原来的享受临窗者的讲述渐渐转为攫取临窗病床的念头,以致面对叙述者病危,见死不救;在叙述者死后,占据了临窗的床位,当他用力支撑起身体看窗外时,所见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从描述的篇幅中,作品把矛盾聚焦点聚集在想占据临窗床位的聆听者身上,着力刻画聆听者心理变化的历程,从平和的享受——嫉妒——内心自责——攫取与放弃的选择——见死不救——舒坦占据,一步步的强化到了见死不救冷漠的程度,从而批判了聆听者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
(3)关注细节
如鲁迅小说《祝福》两处描写祥林嫂的衣着都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个细节描写有何深刻含义呢?有的学生回答是以不变衬她的变,衬托眼睛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变化,看出人物内心的变化。有的学生说属于“守孝”的衣着,看出人物善良、质朴的性格。有的同学说祥林嫂这样的打扮是很美的,是祥林嫂热爱生活的表现,而生活不让她活,反映了她所处的生活环境的险恶及黑暗,要不得,必须推翻这样的非人的世界,也就深化了小说的反封建主题等等。甚至有的说祥林嫂没有其他衣服穿,反映生活贫困。总之,这个问题作者没有加以说明,教参也没有谈及,学生的回答也很有道理,这样填补了作品的意义空白。
三、对“空白处”进行二次创作
小说的“空白”,根据断裂距离的大小,经常把它归为三类,即线状空白、块状空白和雾遮式空白。
线状空白指的是作品中距离极细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读者会取消和无视那些阻止或妨碍使作品简洁的内容,如作品中同等内容的重复或段落间的跨度不大的省略。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同样的符号但蕴涵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省略掉的“空白”是否相同,作者这样表现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比如当闰土递过纸包时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这里省略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基本上都能补充完整,“收下”或是“不要嫌弃”之类都可以。但要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则需要同学们做深入思考。此时教师无须急忙道出答案,而应该给予学生较为宽裕的时间,让学生研读课文,走进闰土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鲁迅的世界;考虑闰土见到阔别二十年现在已经是“老爷”的迅哥时的心理,思考闫土这二十年来的生活状况,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也只有我们教师舍得在学生学习之后留一些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学生才真正会有收获。真正明白鲁迅先生使用省略号的用意:这里的空白,蕴涵闰土因所带的东西少而感到拿不出手、道不出口的难堪心理,以及由于经济上的窘困和精神上的折磨所造成的麻木迂讷的性格,还可以看到作为贫苦农民闫土和作为“老爷”的“我”之间的可怕的隔阂。
块状空白指的是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省略了部分情节,使读者在表层叙述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或重新组合使之正确完整。比如《祝福》中的主要人物祥林嫂,本是一个老实而又胆小的寡妇,她是因何逃到鲁镇来做工的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补上这一段情节“空白”。大概因为小说前边曾经点出过祥林嫂家里有一个“严厉的婆婆”,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设计安排一个祥林嫂不堪婆婆虐待而被迫逃离夫家的情节。但是有一个学生思路却不相同。他认为样林嫂既能干又能吃苦,逆来顺受,很容易满足,既然如此,那么只有一个原因使他逃离夫家,那就是婆婆的“迫嫁”。因害怕被迫改嫁而出逃,这样的设想,符合人物的性格,也使小说情节中祥林嫂被捆回去“嫁”到山里很自然地成为第一次迫嫁的继续。学生们能有这样独特而又持之有据的思考和想象,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又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即使它未必尽合作者的原意但却符合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全篇的主旨,而且反映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当即对学生的设想给予充分的肯定。能获得这样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比教会他们读懂一篇课文要重要得多。
雾遮式空白叙述者在前部分叙述时,先将故事原因遮住。形成空白,然后在距离适当的位置补出来。叙述者是知道故事的全过程的,但叙述者故意对故事的起因或某一重要环节淡化描写不进行任何描述,等故事临近结束时才突然告诉真相。如《窗》从文章的开始到结尾,都存在着雾遮式的空白一在作品的结局,聆听者“实现”了(齿星)龊的愿望,“他”气喘吁吁地支撑起自己的病躯,看到窗外竟是一堵光秃秃的墙!这个结局令读者感到意外,刺激了阅读探究的愿望:这样的结局符合情理吗?如果合理,在文中何处留下了因果链节点?从内容叙述中看有无伏笔?答案不难找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中,已经埋下伏笔,“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然而外界并非一定是美景。“其中一位病人经过允许”,“允许”的理由可以想见。“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他所见的窗外的一切”。描述的目的性很强,因此,从内容叙述中看,“窗”外存在光秃秃的“墙”极有可能。当然,学生也可以想像聆听者当时复杂的心情,懊悔、沮丧、自我嘲讽、惭愧、自责、反省……小说的主体也顿然显现:对善良者的赞美。对自私者的鞭挞。
4.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篇四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王方汉
(2018年3月13日,建平中学)
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虞涛、张少波、王海平三位浦东新区的名师,在上海建平中学这里,举办数学教师培训基地活动,组织在座的各位老师购我的拙著《大罕数学诗文》,并由我谈谈“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十一年前,200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上,我朗读过一首诗,受到大家的欢迎。如下:
《我的向量》(p7)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此诗被许多老师引入数学课堂,由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是一些老师亲自或用文字告诉我的。后来被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必修4《学习与评价》的教材,作为章头诗歌在向量一章的前面所引用。2009年被《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赛》选中展出。
下面分几个小专题讲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基本的线索是:什么是数学诗→哪些不是数学诗→什么是好的数学诗→怎样写数学诗。
§1什么是数学诗
数学诗是诗歌的一个品种,它是数学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属于边缘品种。真正的诗人不看好它,数学家不看好它,就是像我这样的既不是诗人又不是数学家的人喜欢它、玩它。
数学诗,它首先是诗。什么是诗呢?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擅长于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什么是数学诗呢?因为数学诗是诗,所以它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 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显然,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
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用的是形象思维。它长于抒情和叙事,短于讲理,尤其是短于讲 1 科学。例如用诗来讲数学,那是讲不清楚了。
李尚志教授在《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6》的章头写了一首七律诗《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张》(p75):
一角三分本等闲,尺规限制设难关。几何顽石横千载,代数神威越九天。步步登攀皆是二,层层寻觅杳无三。黄泉碧落求真谛,加减乘除谈笑间。随后有三个注解加以说明。
2011年左右,有一个网名叫bua1s2d3的网友(他是上海某大学的一位老先生),揪住李教授的这首诗不放,写了题为“李尚志对中学生们不负责地写下了的一首数学诗”的文章,散发到许许多多论坛里,以及寄到一些数学家本人,说“李尚志通过这首诗以及通过他所编写的教材,每年向成千上万名中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有数学内容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来误导学生。所谓误导,是指李教授在数学诗里把三等分角讲错了!
**在后面。很不幸的是,2015年,刘培杰主编的《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文化》第五辑中,“读者反馈”一栏收入了buals2d3的这篇文章。激起了李尚志极大的反弹,认为刘培杰是站在反科学的立场上,才支持这一类似于“鼓吹永动机”的文章,并且认为发表这篇文章是“为百家争鸣提供一个平台”。而且,凡刘培杰参加了的微信群李教授都要退出。
2018年元月出版的《大罕数学诗文》一书的“编辑手记”里,刘培杰写道:“由于考虑不慎,把一篇不应录入的文章录入进来”(p329)这事才终于翻篇。
我讲这件事的用意,就是要强调一下,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不能用来讲数学。一首数学诗,哪怕是一万首数学诗,能讲清楚数学问题吗?不能。这位老先生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揪信一首诗做文章了!
§2哪些不是数学诗
诗歌里面有数字,算不算数学诗?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把数字一、二、千、万揉入诗中,生动贴切,妙趣横生。但它不是数学诗。宋代邵雍写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寥寥20个字,用十个数字描写了一路的景物,通俗自然,脍炙人口。它也不算数学诗。不是数学诗叫什么呢?叫数字入诗。
为什么数字入诗不叫数学诗呢?因为它缺乏数学诗的基本要素,即缺乏数学对象的意象化。
数字既是数学范围的词,也是生活范围的词。
诗歌里的数字是属于模糊范畴的一种符号形式,和数学语言要求的精确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面的数字就并非能和数学里的数字所传递的信息相等同,它们分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符号体系。
以数字入诗歌,这是由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所至,因为在汉语里,一般的数词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非和数学的数字那样具备精确性和单向性。
如果数字一旦入诗,就成数学诗了,那么中国古代的《易经》就应该是一本最早的数学诗集了!可见,数字入诗并不是数学诗的特征。
其次谈一下数学口诀、数学打油诗、数学顺口溜是不是数学诗。数学口诀不是数学诗。
例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又如:1柯紧相连,sin耍单边,相加在底下,相减在上面。我写过这样的四句话:(P73)《不等式基本性质》 对称传递等价先,同向相加不可减。正数同向能相乘,乘方开方正数间。
这四句话把不等式的性质(对称性、传递性、等价性,有关不等式的加减乘及乘方开方),用押韵的形式写了出来,比较通俗易懂。但它不是数学诗。因为它缺乏诗歌应具备的情感,不能算诗,更不能算数学诗,它只是数学口诀。
有人对导数的应用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的钥匙技巧称为“极值点偏移”,并好心地写了四句话,帮助学习者记忆,如下(P73):
极值偏离对称轴,构造函数觅行踪。四个步骤环相扣,两次单调紧跟随。
首先,这四句话不是诗,没有一点诗味,当然更不是数学诗了。
其次,从实用看,既不押韵、又不顺口,所以不算顺口溜。第三,四句话既不好记,又不好用,不“数学口诀”。
这中句话中,有“四个步骤”和“两次单调“,其含义显然有特定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有授课人知道,旁人不知所云。因此,这段文字只能算是每句有七个字的自己“明白”、别人糊涂的四句话。
我们再看一首,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文卫星写的(P73): 《直线与曲线》 直线曲线两相交,韦达定理来搭桥。点差两端显中点,设而不求真是妙。
四句中有一句是“韦达定理来搭桥”,就凭这一句,就可以为这是一首数学诗,拟人化的比喻,具有诗的韵味,讲的是数学,所以是数学诗。它写的是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曲线相交的情形,歌颂了“设而不求”的精彩。不过,更准确地说它是数学打油诗。
下面我们归纳一下: 打油诗是诗,是不讲平仄的通俗诙谐的押韵诗。打油诗从内容到语句都显得通俗易懂、诙谐风趣,它不拘于格律,因此相对自由。打油诗不是因为不擅长格律诗而做的“顺口溜”,更不是不会做诗的人写的蹩足诗。在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打油诗,可以增加趣味性。但是要慎用,宁缺毋滥。
顺口溜有的是诗,有的则不是,不是诗的叫顺口溜出来的押韵的大白话。
口诀不是诗,是用来方便记忆的简明的语句。
顺口溜和口诀必须是押韵的。不顺口就溜不出来,溜不起来就不顺口。
诗歌中有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脍炙人口。我也读过现代长篇叙事诗《嗄达美林》。这些诗虽长却感染力强。用诗描述数学不是诗的强项。诗歌不能用来讲数学。所以,数学上的顺口溜、口诀不宜长篇大论。短小精悍才可能是上品。
总之,一般来说,数学诗≠顺口溜≠口诀。
§3什么是好的数学诗?
第一,好的数学诗是能打动人的。要能打动人,就需要情感充沛。《小数点的诗感》,作者曹开(台湾)P65 我一再的认证 我是人间方程式里 最卑微的小数点
原无意投生在纷杂的函数中 你不必介意 更无需怜悯 你坚持你的算法 我维护我的向量 用四舍五入的定律 把我归纳留存也不错 将我牺牲抛弃也无不对 在这加减乘除的公式中 清算竞争激烈的世界里 我愿承受无情的因式分解 按公理消去彼此的恩怨 人人像数字
终结都得奔向无穷的零域 我将达观的迎接
——那尽头的自由理想环
曹开刚刚二十岁,由政治原因入狱,度过了青春的十年光阴。此诗表达了他的愤愤不平的心情。
第二,好的数学诗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蕴含。赣南师范大学曾建国教授曾经问我:你觉得你哪首诗最好(最得意)?我说《我的向量》。他说:不是。是你的《井冈抒怀》
《井冈抒怀》(作者大罕)P145 2003年8月,全国第五届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在赣州赣南师范学院召开。其间,与不等式小组同仁肖振纲、孙文彩、张志华、唐立华等作井冈山一日游。返程中,天边突起怪云,风雨交加,平添情趣,车内谈笑风生,十分开心。有诗一首为证。
书生闲暇井冈游,不等相等万事休。黄洋茨坪闭折线,明知为零痴心求。
本诗主阙含意颇深,既写旅游,又写人生;既写情怀,又写志向,还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好的数学诗是优美的,能够流传的。
2006年,大陆流行一道校园歌曲,这就是著名的《悲伤的双曲线》,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数学诗(P66):
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慢慢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
王渊超创作这一首诗时,正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他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不多,却能匠心独具,准确地把握双曲线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巧妙地运用诗的表现手法,从而诞生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第四,好的数学诗是生动活泼的,大家读后开心一笑的。
湖北孝感万尔遐也写过不少数学诗,他在《数学通报》曾发表一组诗,诙谐传神。《讲台杂记》(七律)(P69)
(一)讲台上去几重山,通顶当旋十八盘。豪气直追红日近,痴情岂许晚霞关 圆规头上双眉举,玉尺怀中十指弹。井底书房天地小,无边黑板好行船。
(二)讲台挥洒臂悬高,粉笔行云众眼瞧。指上丹青调色彩,毫端才气点江潮。多层画面皆相映,几种风情俱领骚。肯付工夫刀笔利,板成书就出神雕。
(三)讲台声展语言操,细似涓流洪似涛。语不切题因滥炒,言难达意欠推敲。几种风情俱领骚,两字完形水捧桥 情未沸时唇莫动,心雷起处卷狂飙。
§4 怎样写数学诗?
第一,不要做教书匠,要做学者型的数学教师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建新文化;不应该是现存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成为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并教授给学生的良师;不应该是不思进取、日复一日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不断超越和更新自我的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是科技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现实社会中,人们把教师职业或者当成是德育工作者,或者看成是比家政工要求稍高的熟练工种。把教育工作归入班主任的职责,而科任老师只是教育工作陪衬和点缀。至于教学质量,用高考成绩一把尺子去衡量,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学生分数以外的事情可以一概忽而略之。不幸的是,常此以往的教学成规,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将教师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灭顶之灾。
我们看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人拘泥于教材和资料,只会依照教材,依赖资料,照本宣科,缺乏主见,更无创见,离开参考资料就寸步难行,离开标准答案就忐忑不安。
我们看到,许多人在校时他是教师,离校后就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教语文的不会写文章,教数学的不会解题目。作为数学教师,一辈子没有设计过数学习题,没有独立解过难题,从来不写教学的或数学的研究文章,从来不看教材以外的数学书籍。这样的人,其实不懂得什么是数学。除了会一点教材知识之外,他不知道欧几里德、祖冲之、莱布尼兹,不知道鸡兔同笼、韩信点兵,不知道数学建模……。凡此种种,莫不成为教育界的悲哀。
数学是什么?可以从各个角度来阐述数学。数学是文化,也是一种阐述。既然是文化,就要文化人来做。教书匠不是文化人,学者型的教师是文化人。
第二,除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以外,还要热爱文学。热爱文学并不是说要你整天成文学书,看小说,读诗歌。而是要你做一个关注文学的人。在备课中,在授课中,做个有心人。
数学是一种表达。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语言,这样表达那样表达如果效果上有差异,那么你就要选择一种较好的方式来表达。
诗歌是一种表达,数学诗也是一种表达。
一个数学人,长期从事数学教育、数学研究的工作,如果钻研得深,难免有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吐露心声,如果你的文学上有功底,学会了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自然而然就写出数学诗了。
轻率责人歪理多,群主认可尔奈何? 别拿年纪来说事,微言正说非干戈。本是同根煎太急,圆规直尺各顾各。数学诗文一书在,你上高楼我唱歌。@长沙 夏远景
第三,做一个有心人,观察教学过程、观察数学内部的规律,以美的眼光看待数学活动,才能发现数学之美。要勤于写作,有灵感时马上捕捉下来,写下来。不要有顾虑,写诗歌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写了就舒服了。别人看了觉得好,就是好的诗歌。
例如我写三角形的五心时,就是在学习、研究这些心时慢慢捕捉到感觉的。《咏三角形五“心”》(大罕)(P40)重心
中线交汇乃重心,四平八稳踏歌行。三分天下无异界,一二比例探路明。
垂心
作高必垂生此心,几番梦成相似形。四点共圆天伦享,欧拉一线百媚生。内心
三角平分线相交,一圆内切见窈窕。君念周边等距离,边偕半径藏奥妙。外心
三角形嵌外接圆,边唱角随拨正弦。三厢有礼前路远,棱角有致世间传。旁心
珠圆旁置心也甘,延线吻切情依然。张角舒展凌云志,诸心合璧现奇观。
§5 结束语
数学工作者以其“职业习惯”情不自禁地把数学感悟、数学情感、数学观点融入诗中,就成为数学诗。要广义地理解数学诗,不应误为数学工作者写的诗就是数学诗,误为讲数学原理(概念、法则等)的诗才算数学诗,误为数学符号垒砌在一起就成数学诗。
诗的分类,不以起什么作用为准,不以作者的身份为准。
写诗终归是个人的一种需求,不悱不发。给人家看,人家受到感染,觉得写得好,就算是好诗。
写数学诗的人,一般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文学修养。写数学诗是在写一种文化。所以,数学诗应归于文化,也就是数学文化。
有这样一种现象:数学家写数学诗时,偏爱古体格律诗。其实,这与他们从事的职业和受到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抽象的数学概念,其定义必须是准确和精炼的,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也不行。例如函数极限的定义如下:∀ε>0, ∃δ>0,当0<|x-x0|<δ时,有|f(x)-A|<ε, 则称x→x0时,f(x)的极限为A。
这个定义宛如诗一样的优美!可是它不是诗。
长期与“ε-δ”等语言打交道的人们,加上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很深,而格律诗与数学语言在要求上异曲同工,不仅讲究对仗和平仄,还要用字精当,蕴含丰厚,可想而知,他们写起诗来会什么样子?当然首选古体诗了!这也许就是数学家们喜欢古体诗“这一口”的缘故。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数学诗决不仅仅局限于古体诗这一种类型。实际上,现代数学诗更符合时代潮流,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更为新时代的人们所喜闻乐见,所以更值得推崇和提倡。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工作者,我主张大家更喜欢现代数学诗“这一口”。
5.小学生故事创作欣赏:狮子和老鼠 篇五
有一天,小兔子路过小山沟,它对自己说:“我还是把吹掉的胡萝卜给捡回来吧。”说完,它捡起了一根胡萝卜。突然,它看见一个黑色的怪物立在不远的前方。这个怪物有点像狮子,但不是狮子,因为狮子和小兔是朋友,狮子看见小兔是会打招呼的。小兔慢慢地靠近那个怪物。忽然,怪物一下子张开了自己的牙齿,大吼一声。小兔被吓得拔腿就跑。
没多久,一只正在觅食的狮子看见自己的同类,它上前去打招呼,可那个像狮子的怪物并不回应。狮子走过去绕着怪物转了一圈。狮子发现这个怪物没有尾巴。它又嗅了嗅怪物,却嗅到一股树的味道。狮子想:这一定是个冒牌货。它一拳头打过去,只见那个怪物全身都裂开了,一只小老鼠从里面钻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假冒狮子的小老鼠啊!
狮子火冒三丈,它双手叉腰对着小老鼠说:“好呀,你这只小老鼠竟敢借我的威风吓唬别人,真是胆大包天。”小老鼠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敢冒充您了!”
小老鼠夹着尾巴飞快地从狮子面前消失了。
教师点评:想象力丰富,补出了小兔子路遇假狮子的情节——一场风暴吹翻小兔子家的胡萝卜地,采摘胡萝卜的小兔子就这样遇见了假狮子。文字生动,运用了细节描写,读来充满童趣。
作者:杨凯睿 三年级
6.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 篇六
■郭志安
人人都渴望别人欣赏自己,要别人欣赏自己,你首先得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是理解,是沟通,是信任,是肯定,是激励,是鼓舞!欣赏别人,可以使人扬长避短,健康成长,同时也获得别人的欣赏。
台湾有个叫林清玄的学生,读高二时被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留
校察看。他的学业和操行都是劣等,多数老师对他很失望,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有事请假时,还让林清玄给同学们上国文课。王老师对他说:“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欣赏的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他发奋努力,决心不负老师的厚望。后来,林清玄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一天,林清玄路过一家羊肉馆,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跑过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说起20年前他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林清玄在一家报馆做记者写社会新闻,有一天,警察抓到一个小偷,林清玄前去采访。警察介绍,这个小偷犯案千件却是首次被捉,一些被偷的人家,几星期后才发现失窃。小偷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让他指认,他一看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林清玄心生敬意,写了一篇特稿,欣赏地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高明、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如此专业,斯文又有气魄,真是罕见。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站在林清玄面前的羊肉馆老板,正是那个小偷。老板诚挚地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做起正当事。”林清玄很是感动,没想到当年几句欣赏小偷的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使一个坠落的青年走向光明。
7.创作欣赏 篇七
[关键词]:创作体验 美术教学 欣赏能力 课堂教育 运用 分析
职校教育发展中,美术专业的开设对于提高职校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素养、培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美术型职业人才,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意义。结合当前职校美术教学现状,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欣赏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状况,美术欣赏课作为学生美术创作灵感激发以及作品欣赏能力培养实现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位和影响。下文将结合当前职校美术欣赏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于创作体验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作用意义分析基础上,对其具体运用实现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职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意义分析
美术欣赏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美术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创作体验作为美术作品欣赏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新课程要求标准的提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可行性。
首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推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实现对于学生美术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从另一方面来讲,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创作体验,也是对于教学改革及其发展的顺应和推进,在职校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次,职校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水平时期,具有较为强烈的求职欲望,再加上现代社会发展影响下,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个性特征的越来越突出,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创作体验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同样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意义。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职校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环境氛围,与传统的教学环境氛围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仅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职校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创作体验,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形成也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的职校教学环境变化还体现在,传统美术欣赏教学多是以学校、教师作为教学场地,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固定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对于传统的职校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原有的固定教学与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形式进行教学开展,同时能够作为欣赏教学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学生能够进行学习的场地也不断增多,因此,为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创作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学,对于营造更加良好并且有利于学习开展的环境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职校美术欣赏教学发展提升。
二、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与效果
1、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课中的具体运用
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摹仿性创作体验和创造性创作体验两种体验式教学。
其中,摹仿性创作体验是指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意识的弱化学习者的创造意识,主要以摹仿、临摹或者是借鉴临摹等方式进行摹仿性的创作,并对于美术作品中的丰富内涵进行体验和感悟。比如,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的欣赏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国内各种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以在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各种类型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剪、刻等方式对于各种中国民间剪纸作品进行临摹,并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色彩进行上色,以完成创作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临摹基础上创作的美术剪纸作品,通过与学生一起共同就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以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强化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审美能力。总之,摹仿性创作体验在摹仿创作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有很大的辅助推进作用,对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知识掌握等,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创作体验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摹仿性创作体验较适用于学习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能够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提高学生效率,实现美术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
其次,美術欣赏教学中另一种比较常用的创作体验方式主要为创造性创作体验,它主张在美术教学与学习中,从创新角度出发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通常情况下,在职校美术欣赏教学中,创造式创作体验教学主要提倡教学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与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方式的指导,同时注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创作精神进行及时的发现引导,来实现对于学生美术学习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升。
2、创作体验在职校美术欣赏课中运用的效果
结合职校美术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创作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推动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出的新教学方式,本身在教学与学习开展中就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受到的欢迎程度也就相对较高;其次,通过对于作品的体验学习,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欣赏与创作愉悦感,能够对于作品作者的创作精神以及审美能力进行体验,能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作品作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作品,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职校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创作体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应用形式,不仅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美术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提升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强.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进行动手体验式欣赏[J].科教文汇.2012(35).
[2]张梅.美术体验性绘画创作《红色的画——真好吃》[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5).
8.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作文700字 篇八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如书法家写出的字如果无人去欣赏,那么他就不可能从一个小人物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人物,那么书法家写出的字就要靠人们去欣赏他们写出的字,并给予评分使书法变得有价值,有情趣,虽然有一些书法家的字不怎么好看,可是我们却应该去尊重他们,主动去学会欣赏他们的字,并给予鼓励……
演员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演出的电视剧收视率不高,那么就说明收看这个电视剧的人没有真正地欣赏到他们这个电视剧的闪光点,有的观众只注重外表,表里不一,有的观众又注重剧情,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去欣赏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只看演员的“外表”,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欣赏,欣赏还包括——要学会让自己和别人一起欣赏在生活中,演员也是先欣赏老演员的演技并激发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这就是让人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东西的魅力,你说大不大啊?虽然自己所渺小,明星和演员都不一样都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是吗?
欣赏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条件啊!可是虽然墙上闪烁的是他人的照片和自己的一些“自恋拍”;脑海里总出现一些影子在照像时开心的情景,一张张笑盈盈的脸,空中飘荡着歌声,书中排列的铅字,难道他们就甘心对别人的长处为观止,而忘了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吗?罗斯福说过:“不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自觉低劣。”学会欣赏一下吧!学会欣赏会让你觉得无趣的生活中而让你觉得变得多姿多彩。
如果站在镜子前,先熟悉一下平常被忽略的一些面部:头发短而尚有光泽,属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类,但它是我的,眉毛淡而缺乏线条美,但它是我的;我的嘴唇微薄,让人不也相信我说的一些话,即使是一些真正的……这一切的一切多么不起眼!多么不出众!但这些都是属于我的!属于我这个平凡双美丽可爱的女孩的,虽然自己外貌不咋的,但是我却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一样东西,你也有的,那就是——闪光点,在我的生活中,因为我学会了欣赏,生活才会更美好!
9.创作欣赏 篇九
春联的小知识
一、什么是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二、春联是怎么来的呢?
《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支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10.创作欣赏 篇十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又是大骈文家。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同时又是大骈文家,以骈文为诗成了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征。李商隐早期曾致力于古文写作,著有《李贺小传》生动简洁的文章,后因投入骈文大家令狐楚门下,遂通习四六之文,并以此著称。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四六文,而且多半是官场应用文字。对诗人来讲,这种写作无论如何已经跟他写诗产生了密切联系,乃至深刻影响了他的诗风。他所作骈文尚刻画、重精巧、好用典、善骈对,同时也流露出不同于其他骈文的“深僻”特点,而这在其诗歌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一、善于刻画描写
莫道才的《骈文通论》的第四章《骈文的结构形式与句型模式》中提到,“暂无”,也就说说,骈文的体制特点在于“铺”和“叙”。四六文体物而浏亮,形式上多铺成,内容上刻画饱满而完备。李商隐深得体物的精髓。此外,《四六丛话》所保存的李商隐骈文佚作《修华岳庙记》更是李商隐早期骈文创作体物状景的代表。
“夫华岳者,在西之宗镇。……其状也,则削成万仞,秀出云汉。芝草植于其庭,醴泉流于其下。连带冈阜,跨抱原野。谷云所润,则土为神区。”
这一段文字对华岳庙的地点、形状、环境、气象等做了详尽的描写,语言精美又传达出神秘幽绝之美,由此令读者生发一种心驰向往之情。勾勒了一個活灵活现的华岳庙,读来令人顿觉爽籁,如临其境。
古人曾记载,“义山《雨》诗,‘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作咏物诗……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牡丹》中对牡丹的描写更是圆润饱满。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
诗人描写牡丹的美似乎从不词穷,用语繁密而又精细,受四六文风影响并非一斑。
二、风格多诡僻
义山诗的风格多诡僻,“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僻涩……前辈无相犯者。”“语虽秾丽,而中多诡僻。”如李商隐最为人津津乐道,百读不厌的无题诗中有许多朦胧、生僻的诗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五绝诗中的《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不论是诗句中使用到的“金烬”、“金蟾”、“萧萧”、“玉虎”等意象的生冷,还是诗意的歧义性和多解性,还是题目的无法定夺而为之的“无题”,以及整体营造的`朦胧感和不确定感,都给人以义山诗的独特感受:诡僻。下面重点分析《深宫》一诗。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深宫》从词的角度分析,有“词僻”。首句写“金殿”“玉壶”,让人从孤寂的雍容中读出空虚感,颔联“狂飙”、“萝阴薄”用语生僻,语言的陌生化造就了新奇的阅读体验。颈联用蒙太奇手法,点出“无限泪”和“及时钟”的强烈对比,无不给人新鲜、诡僻之感。从意的角度分析,有“意僻”。该诗是一首宫怨题材的诗。诗中十分写实地传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渴望以及寂寥的苦闷。但同时,也被认为是“宫怨以寄托”为诗人对政治生涯的困境的慨叹,“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实为寄寓“掌握大权的只有令狐家。”冯浩也说这首诗“与上章托意无殊,而吐词各别,真妙于言情者。”
义山诗的诡僻,其实与常年习骈文有很大关系,不得不承认,这是其骈文风格的继承和发扬。
在其樊南甲集二十卷、亿集二十卷和又文集八卷中,均有记载。“右唐李商隐义山也……令狐楚奏为集贤校理……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恠诡。”
“亦气而孕,亦卵而成。晨凫露鹄,不如其生。汝职惟,而不善。回臭而多,跖香而绝。(《虱赋》);
此赋皆短短三十二字,写的是虱子,这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却不是什么大雅之物,李商隐把它写进赋,实属生僻新奇。借微小,生僻的虱子,比喻象虱子般卑鄙龌龊、寄生而又好吃懒惰、欺善怕恶的小人。铺排种种荒诞奇异的自然现象与人事相隐射。
三、用事严、善、妙、僻
有了在骈文中的训练和素养,李商隐在诗歌中的用典就更加娴熟,“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不仅典故本身经过精心选择,而且在结构安排上煞费苦心,有“用事严”的说法,“昔祖宗以三馆养士……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故云“新扫旧巢痕”。其用字之严如此。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义山诗也。”用典合适恰当,有“用事善”的说法。“义山用事之善者,如《题柏》:‘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至‘玉垒金刀’,便可入昆调。”用典画龙点睛,正用反用均可,有“用事妙”的说法。“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有意用事,有语用事。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邹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用典过盛,也有用典过生僻的缺点,有“用典僻”的说法。
四、“省题诗”与“当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