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初级中学听课观摩交流心得体会(共10篇)
1.黑山初级中学听课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听课日记
2005年10月25日,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安徽黄山市举行。本次大会,是自2001年7月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首次全国性教学观摩大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会共安排了全国各省的32位优秀教师做课,是对近年来各地小学数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与检验。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农村乡镇小学的数学教师,有幸跻身听课者行列,得以现场感受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和艺术魅力,自觉甚为荣幸,借此感谢县教研室给予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由于我县只有四人参加本次大会,本人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勤做笔记,并在听课之余将自己最初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供我县未能此行的同行们共飨。
10月25日 晴
今天是出发去黄山听课的日子。
由于没有直达列车,我与同行老师在义乌会合后,坐上了由义乌开往黄山的省际长途班车。班车下午1点开出,经浦江,过桐庐,下临安,一路颠簸。在近8个小时的劳累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号称“秀美”的黄山脚下。由于黄山市区的接待能力有限,无法同时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4600余名虔诚的朝圣者,我们与其他浙江代表被安排在距离市区16公里外的徽州(即著名的徽墨出产地)。虽然条件艰苦,但一想到即将能亲身感受各地名师的做课魅力,还是异常兴奋。毕竟,全国级的观摩课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的,它既是一次各地高手的黄山论剑,也是一次小学数学界的盛会。
10月26日
晴
按照组委会安排,今天上午是开幕式以及3节观摩课。我们早早来到黄山市体育馆,可馆内早已人满为患。我们努力找到了一个距离较近的位置。8:30,开幕式准时开始。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李志勇老师、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同志、黄山市副市长程永宁同志分别致辞。上午分别由青海的王强老师做课《认识百分数》,安徽黄山的方增强老师做课《圆的认识》,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小的王艳玲老师做课《轴对称图形》。随想
《认识百分数》条理相当清楚,课始就从百分数的好处、意义、区别三方面入手,逐个解决。整节课比较扎实有效,平实稳重,但作为赛课来说,似乎缺少点能特别出彩的亮点。唯一的一个动态生成的精彩在课末,生说我喜欢1%,因为爱迪生说过99%勤奋+1%灵感=成功!当时全场听课老师对该学生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惜教师并未抓住就平淡地过去了。我个人认为这里可以适当发挥一下,比如百分数的加法,比如思想教育等等,当时我翻阅了大会提供的该课教案,发现里面环节中赫然写着:“利用99%勤奋+1%灵感=成功升华本节课知识点,师生共勉”字样,却不知又为何放弃了?(本课最终获二等奖)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得也比较扎实,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一丝不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教师试图有个精彩高潮,引进了李咏的“幸运52”模式,在宣布了一大堆的规则之后开始游戏,内容是根据教师的描述猜本课中的数学名词(术语),可惜只出了几道题,下课时间就到了,真正花在知识点巩固上的时间还不如课件演示“幸运52”以及宣布规则的时间来得多。我想,在体现新理念而创设情景的时候,应该始终分清“本”与“末”——情景只是知识借助的一个载体!情景只是末,知识才是本!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轴对称图形》是我县实验小学陈中标老师曾经执教并获金华市一等奖的课,我曾聆听过。因此,对来自东北师大这样资深学府的王艳玲老师的这节课,我在课始就自然而然地与陈中标老师那堂课联系起来。当初陈中标老师是由树叶与蝴蝶的相同特点引出对称概念,王老师则是直接让学生判断课件出示的图片、国旗等是否对称,然后剪对称图形,总结对称图形的特征。可以看出,陈中标老师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对对称知识了解不多的教学起点上,而王艳玲老师是建立在学生已能初步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并知道了“对称”这一概念名称的教学起点上。我个人认为陈中标老师的教学起点更为合理,因为“对称”毕竟不是在我们生活中常使用的词汇,也许学生能注意到生活的对称现象,但不一定能听说“对称”的名称。在这类内容的教学上,还是“低起点、小步子”比较好。
下午是由河南席争光老师做课《圆的周长》,内蒙古王丹老师做课《百分数意义》,江西齐方老师做课《比在生活中》。
随想
《圆的周长》的做课老师席争光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用同行的杨玉珍老师的话说就是“听着也舒服”。由此可见,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要备好课外,还有许多先天因素。
该堂课最让现场老师赞叹的,是近乎无懈可击的课件制作,我特意通过各种渠道拷贝了过来。有了优秀课件的配合,再加上教案本身设计层次清楚,先猜想后验证再运用,中间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尤其在拓展中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自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更是高度重视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美国人的教学思维接了轨(参见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第6页、第7页),席老师的课便更显得熠熠生辉。课一结束,便赢得了全场老师热烈而真诚的掌声。(本课最终获得一等奖第三名)
《百分数意义》做课老师王丹来自蒙古大草原,从个人简历看,王老师缺少大赛经验,课前预设不足,从一开始老师就自己首先走上歧路,导致课堂结束时学生还不能正确表达百分数的意义。教师不仅没能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反而“被学生牵着鼻子转”(评委在听课过程中的现场感言)。这节课由于进行的混乱,也成为我唯一没能记下听课笔记的一堂课。虽然王老师这次失败了,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的尊敬,至少他站在了全国大赛这一舞台上!课后,全体老师也同样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比在生活中》从摄影、生活、烹饪三个方面说明了比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这堂课属于综合运用课,因此相对来说较易放得开,更易出彩,但从整体来看,仍逊于《圆的周长》。(本课最终获一等奖第七名)
10月27日
晴
今天上午由天津焦淑君做课《观察物体》,河北李敏做课《统计》,广东深圳张裕做课《观察物体》,上海张立羽
青老师做课《统计》。下午由浙江台州陈日斤
老师做课《秒的认识》,甘肃曹夏老师做课《统计》,西安杨亮老师做课《统计》。
在同一天内,有两位老师做课《观察物体》,四位老师做课《统计》,这对做课老师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谁的课更新颖,谁更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有的评委与听课老师都能一目了然。
随想
相对于天津焦淑君版选择各面不够突出的“暴王龙”作为观察对象的《观察物体》,广东张裕版《观察物体》选择了“维尼熊”这样体积较大、各面清晰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学生不必要的错误,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在观察中,老师首先让物体静止不动,学生变换观察位置,这样学生更能分清在四个面看到的不同样子。老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利用相机在不同位置拍出不同照片,将立体画面转化为平面,这个设计与天津焦淑君版相比,明显高人一筹,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衔接过渡相当自然,一气呵成,没有生硬的感觉。略嫌欠缺的是,整堂课观察的物体都局限于实物,没能过渡抽象到形体。虽然如此,但仍堪称听课两日来少见的一堂好课。(本课最终获得一等奖第四名)
上海张立羽青版的《统计》,首先让人赞叹的就是情景图的课件制作。该课件更像是一部小动画片,一同听课的浙江富阳的老师感慨:上海就是上海,做出来的课件都不一般!不过我个人觉得,课件制作应该侧重“在模拟真实情景中突出数学问题”,而不应过分强调复杂仿真导致数学问题被情景掩盖,学生观察半天还只停留在“看到美丽的画面而没有注意到数学问题”。比较一天中四个版本的《统计》,本节课在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环节设计上更合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出了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从四节课中学生最终统计图完成的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也更扎实有效。(本课最终获一等奖第八名)
浙江台州陈曦老师《秒的认识》。记录下这堂课,是因为陈老师是来自浙江的老乡。记得临行前我县教研室老师曾向我推荐这节课,因为本节课曾在不久前进行的华东六省一市上夺得一等奖。因此,从到黄山伊始,我就期待着这节课,杨玉珍老师更是四处向外省老师宣传:“浙江这节课很不错的!”
本节课在“观察秒针走一圈是几秒”这个环节出了麻烦。按照教师意图,这时的理想答案是“60秒”,然后教师再指出“这时分针走了一格”,从而得出“1分=60秒”。可惜学生偏偏就是答“1分”,或干脆直接“1分=60秒”,把老师后面想说的话提前说了。陈老师这时采取的方法是执着地继续启发引导。在较长一段时间的纠缠后,老师还是依赖自己勉强得出结论,但由于花费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环节在仓促中收尾,连课堂总结也只能用一句话带过。
课一结束,浙江省教研员、评委斯苗儿老师马上迎上前去,交流沟通。片刻后,陈老师带着泪水,黯然离开了会场。
我无法知晓斯老师说了些什么,我个人以为这节课问题还是出在没能找准学生起点上。陈老师将学生定位在对秒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程度,而实际上,有相当多的二年级学生(北师大版,人教版是三年级)对时间的认识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另外,当学生的想法跳跃了老师预设的步骤时,老师没能及时调整方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相应的问题,使课堂自然地沿预设前进,而是一昧的不断指名回答期望得到企盼的答案。这样就注定了失败。
不知为什么,这节课后竟全场没有一点掌声,包括所有浙江代表——也许还未回过神来吧。由本课可以看出,要做好一节课是多么的困难,而且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学生,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更充分的预设!(本课最终获一等奖第十名)
10月28日
小雨
今天是听课的第三天,连续听了这么多节的课,许多老师由于疲倦,都选择了游黄山作为轻松方式。偌大的黄山体育馆稍许空荡了一些。
今天上午是安徽合肥张宁老师做课《用字母表示数》,广西谢飞雄老师做课《用字母表示数》,海南杨明丽老师做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季军做课《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下午是贵州邱静做课《认识钟表》,辽宁刘薇做课《确定位置》。由于临时调整,下午三节课改为二节课。
随想
今天的课有两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在2003年金华市“八婺金秋”小数研讨会上曾由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做课观摩。当时“林特”通过与学生的课前交流,利用学生回答中随机生成的“车牌号码”引入用字母表示地名,再引申到用字母表示数,整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展开。
本次的两位老师则是从“算24时扑克中花牌表示的数”(谢飞雄版)和“利用找图形摆放规律”(张宁版)分别引入。其中谢飞雄版与林良富老师的情景创设有几分相似之处,而张宁版在引入正题的环节上绕了好大一个圈,花费了7分钟时间,这在效率上,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其他两个版本比拟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创设一个教学情景时,我们还应注重情景的效益。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创设出最富有数学味、最有价值的数学情景,这永远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由于东道主原因,安徽张宁版最终获一等奖第九名,广西谢飞雄版最终获一等奖第十二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季军做的课《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相对于整个大赛来说,其实更贴近普通教师的日常教学实际。该教学设计非常务实,就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一招一式,扎扎实实,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以及做秀的痕迹。但在这种场合,这样的设计是难以博得评委的认同的。听课当场我即与杨玉珍老师交流:这节课能否获奖可以说明评委们的价值取向!(本课最终获得二等奖)
10月30日 晴
今天着重介绍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课例,由北京赵震老师做的课《生活中的负数》。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1、感悟数据的重要作用:师自我介绍:我叫赵震,29岁,身高1.69米,体重55千克。
2、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1)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2)师叙述、生记录。①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8名同学;③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足球比赛 转学人数 做生意 上半场 个 四年级 人 三月份 元 下半场 个 五年级 人 四月份 元
3、反馈学生记录情况:文字、表情、用√或者×、+或者-、„„集体讨论并优化:数学是大家交流的,应该让大家看明白,引导生统一方法。重点介绍用+或-来表示的学生记录。
4、明确概念,了解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老师出示数字,生读数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100、+6.8、-1.5师:36是正数还是负数?反馈并说明正号(+)可以省略并将正数与以前所学的数字联系起来。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5、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生谈感受,思想教育。
6、明确研究对象,引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气温中的正数与负数
1、课件天气预报,出示部分城市气温哈尔滨零下15度到零下3度;北京零下5度到5度;上海0到8度;海口12到20度。引导观察:这些气温里有负数吗?生反馈。师提问:北京的气温是-5度到5度,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生说明解释,师用手势演示
2、重点理解0度。师让生谈谈气温0度时的感觉,引出0度是分界点。提问:通常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
3、师出示自制教具:大型温度计模型师说温度,生动手拨温度计(每生一只小温度计),并指名演示拨。20度、+5度和-5度、-15度和-5度师:-15度和-5度谁更冷?用表情表示。让生在温度计中指出-40度的大致位置。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1、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曾经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2、重点讨论:
(1)电梯中的正负数:上五楼开会与到地下一楼取车。
(2)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0米。
四、总结归纳正负数与0的关系师:所有正数与0比都要
,负数与0比都要。
生归纳特点。提问:0怎么办?应该算什么数?生反馈得出:0是分界点,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拓展概念
1、出示数轴
小华现在0点位置,向东行5米,记做()米;从0点位置向西行5米,记做()米。
3、刘翔110米栏比赛,风速是-0.4米师:为什么风速会是-0.4米?如果是+0.4米呢?生表演理解。
六、总结
随想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教育的中心。来自课改总部——北京的赵震老师设计的本课例,着重体现了以下三个理念:
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首先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再现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并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然后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2、重视在对比中建立概念。
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三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以及对“电梯”、“海拔”的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10月31日 多云
连续五天的听课观摩终于结束了,今天是闭幕式,主要是专家点评与颁奖。许多省市的代表昨日便已打道回府。为了把自己连日来的听课感受以及自己心目中的好课与专家评委(由各省教研员组成)的意见一一印证,我还是留了下来。大会特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云鹏老师作总结点评。
马云鹏老师在肯定了做课老师的成功之处外,也指出了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师应加强数学修养以及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数学专业化水平,不能过度依赖教案,应根据课堂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马老师说,只有自然的流露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教师应该忘掉教案,始终盯住课程标准,随时调整课堂教学。学生有什么样的回答,教师相应的有什么样的提问。因为课前教师的预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作到这个境界,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等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知识技能时,要让学生体验经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比如学习读数8765后,还应通过举例(如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人?8765人需要多大的地方?)让生体验数的大小。再比如学习时分的认识后,做题:下午1:00是什么时候?A、大清早B、刚到下午C、傍晚D、晚上。
3、要注意新理念、新方法的合理运用。
比如合作交流。课堂中什么样的交流、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小组合作了,但成员独立,这样就没有意义了。
4、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福建汤其鸣版的《生活中的负数》中,学生出现了“收入用负数表示,支出用正数表示”的观点。面对这超出教师预设的情况,该老师一时拿捏不准,为尊重学生的思维,教师指出“这样的表示方法也是可以的”。这个结论当即引起了全场老师议论。
针对这情况,马老师指出,在学生出错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如:你们的意见是„„,但是老师的意见却是„„。教师不应该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就变得不敢说话了。
5、怎样认识现实情景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先创设一个现实情景再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教学基本模式。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个非常符合教学需要的现实情景是很少的,往往需要我们对这个现实情景进行再加工,使现实情景数学化。
6、应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手段,但不能过分依赖。
一个再优秀的课件(比如框架式结构),在制作完后都是呆板的,它往往会束缚教师往预设的思路上进行。而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预料课堂中会出现什么,所以传统的板书还是有它不可代替的作用,因为板书才是灵活的。(关于这个问题,斯苗儿老师在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P166中曾专门讨论
结束语
终于整理完了这些材料。
综观这些优秀课例,我觉得都莫出于这样几条原则:
1、创设的情景要新颖——既让人出乎意料又觉得合情合理;简洁——千万不可绕大圈,既费时又不讨好;吸引人——能吸引学生,又能吸引做课老师自己(另外还应能吸引听课老师),只有这样双方才会投入,才会互动。
2、新授环节要体现“三先三后”原则(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先学生讲后老师说),注重生自主探索,师参与引导。
3、拓展练习是全课的高潮所在,一定要设计得精致、巧妙、紧凑、有效。
4、贯穿全课堂的教师语言、举止要恰当,课堂调控能力要强——教学艺术魅力。
以上几点中第二点是关键,是评价一堂课好否的标准,其余三点则是评价一堂课是否精彩的标准。
每一次参加观摩课,都会经历“听听激动,想想心动,回去后一动也不动”的圈子。希望这一次不会。
2.听课观摩体会 篇二
在二0一0年五月初,我有幸参与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远赴重庆的非师范类教师的培训。在5月26日,我有幸去重庆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罗建华和王鸿老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在此之前,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也听过许多老师的报告,也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但从来没有想到课竟然可以这么上,试想以前自己在小学的上课方式,差距自己都可以感受的到。感触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他们的教学设计也是环环相扣,顺畅自然,让我们听下来还意味犹尽。下面我就听课的收获和反思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和想法:
一、真实对话,互动交流。
对于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很关键的,尤其像这种有上百人参加的大型观摩课,学生往往会由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合而十分紧张,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影响这节课顺利进行。这次观摩课首先听了王鸿老师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在上课之前,王老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和他们建立初步的师生关系。罗建华老师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上课初就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记得他是这么和学生展开谈话的。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能说说你们自己都有什么爱好对什么感兴趣呢?” 生:我们喜欢跳舞、唱歌、画画„„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可真多!不过,现在大家都一起说,老师听不清楚,谁能单独站起来说一说?”
生:“我爱跳舞,还爱画画。”
师:“真好,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到最后突然有一个学生问到了老师的年龄,此时我们的罗老师这样问“大家猜猜看!”于是大家又兴高采烈的猜起来了。
师生之间距离拉得更近了。当同学们猜得兴高采烈时,老师抛出了一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准备好了。老师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这样很自然的就打发了上课前等待的空闲时间,消除了学生进入陌生课赛场面的紧张情绪,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有效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兴趣是动机的先导,是思维的源泉。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
要一环。在这次观摩课中王鸿老师则创设了纯数学问题情境,王老师讲的是“小时、分的认识”,她直接是运用课件展现儿歌《时间像小马车》,从直观上认识时钟并让学生说出时钟的作用。然后揭示课题,展开新知讲授新课。这种情境的导入,虽没有引人入胜的情境画面,但却达到了简捷、流畅、实用之高效。
罗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他制作了课件,是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图片,有的是获得金牌的,有的是比赛的,还有银牌获奖的场面。课件播放这些图片后,再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老师说:大家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了多少金牌,多少银牌,多少铜牌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那你们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又获得多少金牌、银牌和铜牌吗?就有学生摇头了。这时老师说:老师有个近几年奥运会的获奖统计图,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接着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求和欲;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次观摩课中的两位老师都创设出了富有“童趣”性的情境:针对二年级学生要学习的《时、分的认识》创设的情境是动画片儿歌《时间像小马车》的一个小截断;而对于五年级学生的《折线统计图》,则创设的是北京奥运会的情境。这些教学情境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指向性和针对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时、分、秒》时,王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如跳绳、拍球、写字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一分钟到底是多长的知识,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活动的器材和活动场地,让学生数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做几下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的活动既让稍有疲惫感的学生放松了自己又让学生自己自身的时间观念得到了体悟,让学生从动手,动脑探索经历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更为深刻。还有罗老师所教的《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折线图之后,在他的带领下,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牙齿颗数的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来体验所学的知识。后来还比划了树叶从春天到秋天的数量的变化,从学生的身边找到实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既使学生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也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上《时、分、秒》老师采用了flash制作的钟表,有一定的动画效果,有利于低年级教学,这也说明王老师有很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五、处理知识点的阶梯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
问题启发阶梯化问题的启发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设计一些阶梯式、应用化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步走向课堂高潮,当学生饶有兴趣的走向教师设计的台阶时,实际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既获取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成功的喜悦则油然而生。
六、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同时,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3.教学观摩会听课心得体会 篇三
2014.年8月22~27号在五中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中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听了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专家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专家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专家的课堂朴实而显睿
智。
走近专家,学习专家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专家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专家,聆听专家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专家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专家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白合小学
4.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 篇四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见闻、观感
吴跃明
有幸参加了在阜阳市举办的“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为期三天的听课学习中,不仅欣赏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形式和风格迥异的课堂教学风格,更从课堂教学展示中,体会贯穿其中的新的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艺术,感受到作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数学教学素养。同时在观摩课之余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师,与同行的我县5位兄弟学校教师就观摩课及平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这次观摩会是以赛促研,以研促教,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17位教师参加了赛课、展示,竞相展现了自身课堂教学的风采。
由于安排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没能观摩到所有老师的课,只认真聆听了方少杰等九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九位老师的课涵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领域及全省目前使用的三个版本的教材。纵观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故事情节串联知识点,闯关计算分散知识点,游戏情境融入知识点„„从文本出发,深挖教材蕴含的知识点,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几位教师能把教材当成一种素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和调整,这
正是新的教学思想,新的理念,“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方能使学生“学活”,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怎样界定活用与随意删减、随意改编的界限,几位教师做得很好。可见其把握教材的能力,洞察教材设计意图的敏锐眼光,对教学内容所处地位及前后知识体系认识的深刻。如滁州二附小胡林玲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北师大版),教材让学生统计的是2004、2005年两个年份各月天数,与现在的年份相差久远,给学生一种距离感,她把统计的年份改为2011、2012和2013年,在空间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巧妙的是她让学生推算2013年各月的天数,在经历猜测、思考与验证中使学生清楚一年中为什么会出现365天和366天,充分认识平年和闰年及年月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游戏》(人教版),教材中呈现的仅仅是68个字的游戏,教师却能深入其中开发出一堂别具一格的课,将这一单元优化教学策略的内容引向更高层次,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使用策略取胜,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的再加工,才发现其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其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会一种数学知识,不如教会其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其能力不如让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方式,是从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跨越。在教学过程中,几位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丛菲老师执教的《排队问题》(人教版),首先创设两辆公交车行驶途中轮胎突然坏了的情境,提出问题:你觉得要怎样换?乘客各需要多长时间?两辆车乘客等候的时间总和是多少?修理时间会不会因修理顺序不同而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列表整理,对比中解决问题,体现了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出示教材主题情境图时,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三艘等待卸货的船,然后让学生排列,比较等待时间,做到了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这是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和演绎推理思想的生动体现。喻巧云老师《抢数游戏》中的数轴演示先报与后报,以及抢到几就能决定胜算,杨柯老师的《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通过折纸发现和相加怎么计算,张俊老师的《确定位置》将班级学生的座位图演变为具有坐标性质的方格图,引导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冷涛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方格纸上变化照片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这些教学都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寓知识于学生活动中,以形思数,利于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理解,数形联系解决问题。
“预设情境化,内容生活化,方式活动化”是观摩几位教师课堂121
4教学后的感受。在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几位教师都预设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将问题融于课堂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启动思维、习得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的内容更加生活化,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采用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师生互动等形式的活动,营造了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5.黑山初级中学听课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篇五
4月25日,荆门市举行了湖北省小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观摩了这个活动,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十二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女娲补天》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多媒体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何先成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张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语言的描写手法。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刘敏老师为大家出示了《黄鹤楼送别》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离别也是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第五,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一环节,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6.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体会 篇六
2011年10月,我有幸在苏桥镇参加了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做课的两位教师给我们展示了两节非常生动的数学课,收获很大感受颇深。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讲解方式,生成的是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闪光点,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去思考。现就我的听课感受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新课改教材不同于课改前的教材,从课本表面内容看非常简单,而简单的文字和图画后面却隐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精心的点播,学生用心的挖掘。把看似简单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例如:李合领老师讲《平行与垂直》一课是概念教学,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没有直接揭示概念而是通过情景引入重点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深刻的理解‘互相平行’概念中的“同一平面”“不相交”“互相”的深刻内涵,‘互相垂直’概念中的“相交成直角”的内在含义。很自然的突出了教学重点,把握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什么情况是互相平行,什么情况是互相垂直。刘春华老师讲的《神奇的搭配》一课,让学生在操作搭配过程中寻找规律,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不追求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点播,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并且本次听课活动我的最大感受是课堂模式逐步摆脱了形式化,生硬的小组合作环节消失了,学生个体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做到了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思考、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平行与垂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多给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回答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参与操作、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次观摩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真正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又将生活中的数学
转化成数学思维、逻辑和计算方法。如:《平行与垂直》一课,通过课件展示空中的高压线、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高楼大厦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本外的平行与垂直,了解、联想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存在。《有趣的搭配》一课,让学生在亲自搭配的过程中寻找到搭配规律,然后由规律形成逻辑,继而将繁杂的搭配过程,生成简单的计算。这些知识无需死记硬背,自然而然的载入学生的大脑,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
四、教学模式生动有趣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将学生引入情境。如:《平行与垂直》一课,教师是将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的金箍棒作课程内容的导体,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箍棒无限长,让学生联想到同一平面中的直线也可以无限延长,从而揭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学生通过闭幕想象、亲手画一画、动手折一折等多种环节来探究平行与垂直。
7.黑山初级中学听课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篇七
203月25至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在东莞举行,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来自广东省广州、东莞、深圳、惠州、肇庆等十几个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热切地感受到了名师与一名教师之间的距离,下面我想谈谈此次观摩活动中较深刻的几点感受。
第一,重视生本教育。不管是教学数的运算,还是图形的认识,教师大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很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二,精彩的导入非常重要。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我比较深刻的是,麦健华老师的“春节抢红包”来引入小数加减法,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捕捉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进行对比,引起认知冲突,顺势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还有,唐登超老师的“猜礼物”来引出正方体,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加上3个小提示,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评价语要及时到位,而且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到了及时评价和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的想法真独特”等。评价语听似微不足道,但在学生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如长方体的认识,三节同课异构课,都使用了几何画板,直观形象,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唐登超老师的认识正方体,课件动态演示萝卜被切一刀,形成一个面;被切两刀就能形成一条棱;被切三刀就会出现一个顶点;再切三刀就可以切出一个正方体。从而,让学生能从具体形象的物体中认识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新的概念。还有,陈妃霞老师的面的旋转,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视频剪辑,联系现实生活,抓住当今社会热点,视觉上冲击学生眼球,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更直观地感受点、线、面的运动过程,为新课学习打下深深的铺垫。
8.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篇八
这次听课,首先从个人的教学上来说,我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加强的地方,比如说平时的工作总结和计划。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她那种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的感觉并不是容易模仿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在平时的了解中,老师是一个非常注重总结和计划的人,她小到进行课堂总结和计划,大到进行长期的规划,比如三年之内让学生们取得一个怎样的提升等等。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在这次听课当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去关注学生成绩的成长,也要去关注学生们平时生活里的表现,不仅要做他们的学习导师,也要做他们的人生导师。这样才不会违背一名教师最终的职责和愿望。所以通过这一点,我也会努力的在课堂上提升孩子们的德行能力,进一步的完善课堂的丰富度,也对孩子们进行一个更深的启蒙作用。
9.幼儿园观摩课听课心得 篇九
一日活动的评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幼儿晨操、游戏活动、教师上课、师幼汇报演出(包括幼儿节目三个、教师三个)。此次活动面积广、参赛的园所之多,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每所幼儿园注重了环境的布置,从室外到室内,利用了一些废旧物品,如废旧的光碟、各种塑料瓶、废纸,特备是芷江岩桥中心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从墙饰到挂饰,体现了他们自己的侗乡特色,如侗锦、草鞋、蓑衣、斗笠都用做了挂饰,具有很浓的乡土名族气息,让孩子从小受到熏陶,而且感受到每所中心园的老师所花的时间和心血,向她们学习;二是教师上课精心设计,特别是芷江岩桥中心幼儿园的三堂课,分别是小班的语言活动,中班的音乐活动,大班的社会与健康,每堂课都有很好的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课件,而且选材新颖,符合幼儿这一年龄阶段。
制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中班音乐活动《唐老鸭》,利用对两段音乐的不同变化,让孩子们感受一个胖胖的唐老鸭和锻炼减肥后的唐老鸭走路有什么不同,孩子们特备有兴趣;大班社会与健康《中国功夫》利用课件很好的像孩子们展示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中华武术精神,让孩子们知道李小龙、成龙、甄子丹等一些武打明星,了解一些简单的少林功夫如蛇拳、醉拳、太极拳、猴拳等等,把一些枯燥的社会知识很好的诠释给孩子,让孩子易懂好奇,很值得借鉴;三是教师队伍比我们县的要年轻化,特别是新晃方家屯中心幼儿园六位教师,其中有四位聘请的年轻幼儿教师,青春活泼,每位教师都有特长,在她们园所有自己的幼儿舞蹈队,在节目汇报演出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功底,可以看出她们是花了时间和精力的,年轻就是好,很羡慕她们。
10.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112月1日,我们小辛营小学三人参加了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沈丘县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活动。一天时间由北城中心小学,槐店南关小学,思源学校,河南小学的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4节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四位教师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 语言精炼,每个人的字都写得可以说是漂亮,教师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南关小学任小梅讲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 1.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出课题,在讲完新知识后,再照应开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当堂感受收获的快乐。
2.课件制作精美,更形象、直观的看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出过程。
3.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现场也受到她的感染,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孩子回答错误时,给孩子鼓励,亲切自然,不做作,注意孩子的细微表现,处理巧妙。承德的代宇星讲的《认识一万》这节课:
北城中心小学李秋英讲的《圆的周长》这节课,让人听着是一种享受,声音甜美,字写得漂亮,设计得紧凑,自然过渡。
1、教学设计从感知、理解、归纳、提升、到创新,练习的设计一步一个台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的提高。
南关小学周志娟讲的《直线,线段,射线》这节课,开场的谈话一下拉近来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二、自我反思
【黑山初级中学听课观摩交流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万盛黑山谷导游词10-26
黑山中心小学评优选先管理办法06-30
有关重庆黑山谷的导游词11-19
中日交流日本语初级第19课09-02
初级职称学习心得10-16
初级维修电工理论试卷(初级、理论)08-20
儿童美术初级班初级阶段课程整理07-15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06-24
马坝初级中学教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