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甲午大海战》600字观后感(共10篇)
1.有关《甲午大海战》600字观后感 篇一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1
战斗中,“致远号” 炮弹打光,受了重伤,慢慢倾斜。这时,舰长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不幸的是,“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邓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这悲壮的一幕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感动于他们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一幕惊天地,泣鬼神!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昔日的泱泱大国受到了沉重打击,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不重视国防尤其是不重视海军力量建设的结果,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与一个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较量的结果,也是一个腐朽政权必然堕落灭亡的结果。这时,沉没的不止是“致远”舰,不止是北洋水师,而是整个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昏庸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华民族无法抹灭的耻辱。
时光飞逝,1949年,一个历经无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强大的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新中国成立了。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中国人民再次挺直脊梁,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顽强,展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和富强。
“少年强则国强”,抚今追昔,警钟长鸣,作为一个新世纪曙光下的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牢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祖国强大了才能够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2
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虚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不过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但我们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这里,我非常生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一定要打掉日寇。”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这时船开得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大臣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地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但是我们还是有不少爱国的热血男儿,就是这场战争,使得他们以身殉国。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甲午大海战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3
《甲午战争》十分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异常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忙着万寿庆典,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政府和皇族穷奢极欲,国内民不聊生,军队同政府一样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军队毫无战斗力。而此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个日本人,在应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
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的,落后的军备加上部队纪律的松散,清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的日兵的对手。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无可否认,战争中清兵中那些士卒们是勇敢的、爱国的,这是战争中最温馨动人的爱国心,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以自我的身躯扑向日本人杀人不眨眼的洋枪火炮,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衰;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愿历史不再重演,愿国家繁荣富强。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4
刚刚看完甲午大海战,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当时世界排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地就被我们不屑的弹丸小国日本摧毁,这个结果我们不想理解可是就是事实,也早已注定。
日本的掌权者为了自强为了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带头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国的掌权者们又在做着什么呢当我们从德国买回的两艘当时最大的军舰回国时,所有人以为中国这个巨人要醒了,可是结果依旧是沉默,也许此时的“沉默”就在预告着未来的“沉没”了吧。
军舰回国时,曾去日本访问,当时我们有机会将日本的海军扼杀在萌芽之中,可是我们没有去做,那个洋人指挥官说的对,我们总是固执己见,所以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慑日本震慑列强的机会,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机。七年间,我们的军舰的最大用途竟是为了帮慈禧运输新鲜瓜果这是怎样可笑的一个事实啊!
中国的统治者慈禧为了自我的寿诞挪用北洋军舰的军费修建颐和园,原本即将到手的新型快速铁甲军舰与我们擦肩而过,被日本购去。而那些贪官们则为了私欲,将购置炮弹的经费聚敛于自我的腰包,有这样的当权者,即使有像邓世昌这样有本事的爱国将领又如何有这样的当权者,我们又怎会不败不明白今日的国人在看到颐和园庄严秀丽的美景时,会否想到那里曾是用我们的军费建造的呢会否想到它背后的代价是整个北洋舰队呢
我们一向认为国贼的李鸿章,的确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是至少他曾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努力过,为了军费像慈禧争取过,为了最终在马关条约上不割让领土而流下真诚的泪水,不管这泪水是为了自我从此留下卖国的恶名还是什么,他已尽了自我最终的努力。
邓世昌在最终一次回家时孩子说,也许要有一次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所以最终明知是必,败的结局,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别的,是太阳,太阳只是一只狗,可是它却做了连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当时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发现自我的主人还在海中时,它就那样决然的跳下海去,最终与自我的主人一齐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5
昨天是星期六,而我却在家里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电影。那里面有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邓世昌。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68年去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而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才正式入军,当上了深海兵船大副。一次邓世昌乘“致远号”去打仗,那天是和日本人的一场激烈战争,日本输了,而大清的舰队获得了胜利。从这之后邓世昌就是致远号的舰长了。
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女子,给他们带来了一艘又快又强大的战舰图纸。邓世昌说我们一定要把这艘战舰给买下来,因为我已经有好些年没有添置新的军舰了,一旦和别人打起战来肯定会吃亏的。当他们向上面汇报时,清政府却拿不出钱来,因为钱都被慈禧老佛爷拿去修圆明园了。此时邓世昌却火冒三丈,正当他生气的时候受到了一个令人更生气的消息,这艘先进的战舰被日本人买走了,这时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名女同学临走时送给了邓世昌一只狗,叫太阳。
那一次邓世昌和致远号去海上指挥战斗了,而敌人恰巧是买了先进军舰的日本人。在那次海战中致远号被击沉了,大型快艇来救他们,太阳获救了,而邓世昌还在水里,这时太阳不顾一切跳进海里去救邓世昌,最终他和太阳一起都牺牲了。
那一次中国败了,而日本却胜利了。而那个慈禧什么也不管,每天都吃喝玩乐,结果中国却大败,好多的壮士都牺牲了,而且清政府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赔了很多钱还割让土地给他们。
在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邓世昌是一个英勇无畏的人,他大公无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所以我要向邓世昌一样,做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让人。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总结经验,不断改正缺点,总有一天你就会成功的。
有关甲午战争的个人观后感作文600字
2.有关《甲午大海战》600字观后感 篇二
甲午海战时期日本是较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向工业化道路,全国人民爱国为国、不自私自利。而清政府为腐朽的封建帝制、末路王朝,举国上下充斥着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故清朝水师失败早已成为定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体制问题。清政府系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权的爱新觉罗家族更在意的是贵族利益和享受。且君国大事由深居宫中的慈禧敲定,与现场战事相驳。
2、
腐败成形。晚清的腐败是快到极至了。电影中一个太监可以向皇帝说一个鸡蛋十两银子。李鸿章知道后竟不敢多言,因为腐败系一个利益链,就是管了内务府,还有历部、户部等。更让人悲痛的是用于军需炮弹等的军费都被贪污,炮弹规格不对以致战场加撮,命中敌方却又不炸,看之让人悲痛万分。
3、
骄傲自满。日本在大力发展海军时,清政府官员不以为然,且忽视日本的举国军事体制,认定日本属弹丸之地,掀不起大的风浪,闭关锁国,以致惨败。
4、
错失良机。清政府水师初建时,其战力远高于日本。去日本访问时,外籍顾问曾建议拿下日本,而固执的清朝政府官员选择拒不采纳。后,待日本大举进攻之时,慈禧竟以莫失于礼而下令勿先发炮,故再次错失良机。
5、
大部分官员毫无责任感。清政府缓军军官道听途说前方沦陷,不经核实便匆匆打道回府,不战而败。
6、
贵族公费巨大。电影中李鸿章感叹,清政府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于正道上就不错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针对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缮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用足可购买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如此,北洋水师焉能不败!
3.有关《甲午大海战》600字观后感 篇三
当这些留洋学生远赴重洋终于学成归国,可以报效国家时,我想他们一定是满腔热血的。所以,开着从英国定制的最新的战舰归来时,即使是当时的清朝又再一次遭受了败仗,可是谁都没绝望。那句“我们的大铁船来了”可以说是一种内心深处最朴实真实的反应。片中有个镜头让我特别热血沸腾,就是李鸿章检阅这些军官们时,军官们一个个亮剑步出队伍高声说出自己的名字与毕业院校。这个场景仿佛令我也身临其境,穿过百年的沧桑也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北洋水师初初建成的精气神。
那种如朝阳初升的澎湃之气,令我不禁感慨若是这支海军队伍能一直保持着这种气势,那该多好啊,那是多麽锐不可当呀。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那段惨烈的、悲壮的、憋屈的、充满无奈的历史终究是上演了。其实以我这种外行人来说,抛开粉丝的身份来说,海战的画面还是相当震撼相当不错的。虽然画面朴实(给人一种很原始的画面感)但是这样更显出一种真实之感。加上激昂深沉的背景音乐,让人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使是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即使知道是失败,可是依然感到非常紧张,依然抱着期望。想即使是可以打沉一艘敌舰也是光荣的。可是,北洋水师因为资金不足年久失修炮弹装备也不够,打出来的炮都是哑炮。用的都是教练弹。每次观影都会想,如果当年北洋海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历史就该改写了吧。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每每看到这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海战时,都会不仅仅是悲痛,更是愤怒!我好恨!痛恨清王朝的贪污腐败,痛恨慈禧为了一己之私而毁掉了整个国家,痛恨当权者孱弱无能,痛恨指挥者纸上谈兵战略失策。但是还是最想感叹腐败亡国,腐败亡国啊!这一天,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这是一部群戏,英雄不止是邓世昌一个人。邓世昌当然是其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的。当邓世昌命令将士们挂冲锋旗,全力向吉野号冲去时,那种决绝之情,让人心生敬畏。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邓世昌如是,刘步蟾他们亦如是,他们用生命阐述了“舰与人共存亡”这句话的含义!其实他们终其一生都没背叛当初远渡重洋时“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这段誓言。也许这就是一种传承,正因为有这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的传承,我们这个民族才会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邓世昌和刘步蟾们又何不是这样的中国脊梁呢!
可是反观现在,这样的人今天已经很少很少了。而我们眼前川流不息的,是把“挣很多很多的钱”当作理想的孩子们;是卑躬屈膝、恭迎拍马的官员;是留在国外永不还乡的“人才”;是英雄流血又流泪;是“真小人”成为明星,大丈夫成为笑柄;是“仁义道德”成为“迂腐”的代言词;是人们都患上了“社交强迫症”,拥有一大堆“朋友”,却遗忘了“知己”的含义;我们听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看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气;有种叫做“人格魅力”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有种叫做“民族精神”的正气,逐渐抽离我们的躯体。
而这部电影,正可以让人们振奋的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得反思。让我们从历史中得以反思,反思历史,也是在反思自己。我们虽没有“兼济天下”的能力,却是能做到“独善其身”.或许,导演也正是如此意图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些小毛病,可是瑕不掩瑜。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的剪辑,感觉导演有太多内容观点细节想要表达,成片上有些详略失当,所谓“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如果适当删掉一些尤其是叙述人的镜头和观点,整个片子的流畅度会更好。
总之,失败也是我们所需铭记的,它与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想到,如今中国四周的形势,中日与中菲以及中越等在领海问题上的争端,我们更需要铭记百年前这场惨痛的失败,知耻而近乎勇。当年,丢掉领土或许可以说是国势衰微,国家落后。而现在,绝对不容许当年甲午丧权辱国的重现。没有一寸领土,一里领海领空是浪费的,都是值得誓死捍卫和珍惜的。
4.甲午海战观后感初一800字 篇四
19世纪末期,清政府建立了船政学堂,小邓世昌也来学习。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四年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少年学子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怀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驶向日本。
而当时的中国,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可慈禧昏庸无能,只顾自己享乐,挥金如土,从不关心国家安危。为庆祝自己的六十岁生日,慈禧花费了大量白银。为了自己玩得痛快,她竟拒绝了光绪皇帝买一艘新型军舰的要求!而日本天皇为了买一艘新型军舰节衣缩食,不仅组织全国人民捐款,还把自己的钱给捐出来。日本举国上下锐意进取的气象和没落腐朽的清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终于,甲午战争爆发了,而中国的一些战船竟被遣到为慈禧太后运鲜果而未归!海面上炮声隆隆,在这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了绝对的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数量极少,且劣质的较多,常常命中敌舰却不炸!结果,甲午战争中中国输得一败涂地,最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当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正在笑嘻嘻地看着表演的慈禧竟然不屑一顾,让手下去向日本求和!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恨铁不成钢”,恨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堂堂大国竟输给了一个小小的岛国,不能不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不是缺乏有志之人和爱国之士,也不是缺乏军事人才,更不是缺乏视死如归的勇士,而是缺乏有真才实干的优秀领导人。而政府的腐败又让那么多忠臣含恨自杀……日本人给中国人的信中“而今中国失败是因朝政腐败所致”这句话,像锥子一样深深刺进我的内心。
但令人高兴的是,现在中国已经一步步地强大了起来,并且加入了世界航母俱乐部。奥运会、世博会纷纷在中国举办,中国的航天业也举世闻名……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李克强遭小屁孩抢镜”的新闻,我看后不禁感慨;“现在中国的领导人与老百姓越来越亲近了,我们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啊!”
5.《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五
3月21日我们单位组织观看了《甲午大海战》的电影视频,影片所反映出的中日两国海军大决战的命运令人震撼,发人深思。片中主人公邓世昌发出的“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呐喊,真实地决定了两个国家战后的走向。观看《甲午大海战》,心情非常沉重,也实实在在需要引起我们世人尤其是中国政府和军人的警醒,要明白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终将被世界所抛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据史料,其实在甲午海战前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在不断增加,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也已经有35年余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再看看现在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而且今年又是甲午之年,令人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整整120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人们的生活逐渐走上小康时代,也让国人渐渐淡忘了120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过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变。影片中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就如同影片中丁汝昌所讲,中国其实就是一棵被烂空了的大树,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倒。政府的腐败,国人的浑噩,涣散的军纪已经注定了北洋水师的灭亡,注定了腐败清政府的堕落。世人要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只有牢记教训,牢记教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历史。
虽然当时的清政府进行了被动的变革,搞了洋务运动,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者被迫掀起了一场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革,选派学子留学海外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并且花巨资购买当时最先进的钢舰利炮,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小的优势,北洋舰队当时它位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旅顺被称为亚洲第一要塞,李鸿章在此苦心经营十余年。但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政府固步自封,擅自挪用军费,造成有炮无弹,有弹无炸药的大笑话。甲午大海战的失败说明一个真理,腐败的政府、落后的国防必要挨打。
俗话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而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的想法,事实证明是很天真的。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准备好,到那时已经晚了。我们作为军队的一份子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军人要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要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如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面对主权问题时,我们要有亮剑精神,迎战并且战胜敌人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现在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反四风”,是纯洁我们党和政府的有力举措,走群众路线是纠正我们党员和干部的处事方式和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执政和治理国家的永久方针。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力度越发加大,一只只大“老虎”相继落马,特大“老虎”也正被揪出,这也正是体现了我党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证党员队伍纯洁、可靠的决心和恒心。
6.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六
姓名:韩云飞
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号:1010143122
已经是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当老师说要给我们看一部电影时,本以为会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什么《大国崛起》之类的影片,出现了熟悉的片头后,不禁一愣,竟然是体现中国近代一段极为屈辱历史的影片。其实也不为怪,生在和平年代的像我们这样的理工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的匆匆一瞥,在我国海上领土仍存在诸多争端的今天,看这样的一部影片确是非常必要的。
影片由冯小宁执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少年强,则国强。清政府在受尽了欺凌之后,幡然醒悟。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际,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这是那满怀一腔热血矢志留洋报国的中国少年心底最坚定的声音。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不负众望,一个个意气风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貌似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又要回归强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影片台词所言“中国这个巨人有时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大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年轻的光绪帝有着变法图强的雄心,然而守旧派的慈禧太后等人实际掌握着政权,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彼岸的日本同样年轻的天皇却在加强着维新的步伐,购置的铁甲舰更是充满着杀气。两下一对比,不禁慨叹,这样的国家如何能不被侵略者践踏。
“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说的是如此的真实。他不赌博不贪私,一心只为强壮海军。然而个人的力量甚是薄弱,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而有丝毫的转向。
终于,一直对中国的广大领土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战—黄海海战。从影片中我们发现北洋水师已经很多年没有新添战舰了,连攻击力强一点的弹药都没有多少了,其中说到榴弹只有三颗,当片中主人公们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这三颗弹的归属问题时,那副场面是何其悲哀啊!而最后的炮弹不够用,尺寸过大的弹头只得用锉刀一点点磨小,实际事实无从考证,有可能是电影的夸大手法,然而看到这里仍然不禁让人心里震颤。可以想象当时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刘步蟾等以身殉国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不甘心,面对他们如此热爱的却又如此不堪的祖国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是有多么的错综复杂!
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又提出了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条件。4月17日,李鸿章颤抖地在耻辱的条约上签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直到五十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多万人的牺牲换来日本在二战中的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7.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七
每次看中国近代史的资料,都会紧锁眉头,阵阵心揪,那种滋味让我害怕,无法抑制。甲午大海战,甲午大海战,揭开了中国真正屈辱的历程,无法接受,却又真实存在。1894年,在决定着中国在亚洲大国的地位的海战中,中国失败了,败得如此难以接受,败得如此痛入骨髓。
天朝上国,多么耀眼的称呼,以致遮住了中国人的双眼: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文化蕴涵何等风流,这期间更迭了多少朝代、民族!虽然经历了一点小挫折,中国依然风光无限。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皇帝吃一个鸡蛋十两银子,而市价上一两银子八百个,其中差价好大啊!不禁想问其它鸡蛋哪里去了!“腐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百姓是最朴实的,腐败可以有,但只要真真实实为国家、为人民着想,人民是不会太过计较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国家一旦败亡,个人家庭、民族地位就岌岌可威了,所谓的个人利益、私心还有着力点?还有意义吗?
日本,曾是中国的附属国,仰视中国鼻息了几千年,弱小是他的代名词,怎能和天朝上国相提并论呢,他有哪个胆子啊!如果想打就让他受受教训,却忘了他也是一个具有很深侵略性的民族,从轻视到震惊,再到恐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让中国没了底气,只剩下了几许悲哀,几多愤慨,外加清政府中那位高高在上老太太深深地恐惧。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一句话到出了其中的深 刻含义。中国的近代屈辱史来自闭关锁国的腐朽思想,落后的先进科技,首先以武力表现出来就是中国海上防御以及战斗力。在黄海战役中,清政府以劣势兵力迎击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而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就有8艘,而且受限于军舰在建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舰队的有效射程最多3000米,而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达5000米,还有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战术上,强调舰首对敌,以横阵方式正面迎击日军火力为主,加上北洋海军的军舰都比较年长,各方面养护不佳,速度不够快,以致在实战中,北洋水军陷入打打不过,走又太丢人,最后连逃都是个问题的困境。结果显而易见,北洋海军失败。接着中国节节避退,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连道歉,中国失去了亚洲大国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日本尝到了甜头,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你剥削到无法反抗,无法翻身为止。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要想长久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应该团结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的卫国战争中,无后顾之忧,一往无前。
在历史面前,我们都是孩子,需要学的很多;
在历史面前,我们力不从心,沉重,真实;
在历史面前,我们大多都是在感慨,少了那份包罗万象的雄心气魄;
8.《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八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钓鱼岛。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钓鱼岛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9.《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九
可脑海里依旧是挥之不去的让涕泪俱下的画面,九个小时让我认清了孰是孰非,让我看清支撑我看完这部灾难片的信念是什么。
九小时前,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想把慈禧太后从椅子上摔下来,给光绪皇帝一个耳光,再把日本岛给轰灭。
此刻的我,心中波澜起伏,煌却是那另一番景象。
邓世昌,好一个英雄男儿!
丁汝昌,好一个英雄男儿!
他们不在骄奢淫逸的宫廷,不在乌烟瘴气的官场,所以他们看清了当前中国的`局势:一个被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可整个民族仍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只能靠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所以,他们选择了为这个腐败的民族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相信,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民族精神,它是每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俱备的精神。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在生死一线时义正严辞:“要与敌舰一同沉没!”
他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支起了大清的旗帜。
他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望诸位同学,奋勇报国!
他用仅能用的一只手撕掉了那份劝降书。
他用枪口指向了自己的太阳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他在四面楚歌时苦苦哀求:“把我杀了吧,只要我活着一天,都不许把铁甲舰交于敌手。”
他愤然饮下那杯绝命茶。
他,他,他,还有太多个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出身,他们是位父亲,是个儿子,是个平民,是个士兵,但在那时那刻,他们是个战士,是个英雄!在成百上千不同的胸腔中跳动着一样的赤诚的心!
咚咚咚!是急促的心跳,咚咚咚!是冲锋的号角,咚咚咚!是响得震天的炮火,咚咚咚!是报着必死的信念,咚咚咚!是超越极限的拼搏,咚咚咚!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奋勇报国!
周恩来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十
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抛开影片的艺术水平、演员的演技、篡改史实等等弊病不谈,真正令我有所触动的其实是那批站在甲板上面对祖国高声宣誓的少年学子。他们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登上最新式的军舰,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真正是一腔热血,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可惜,到底生不逢时。
即使当时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希望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清朝的北洋水师也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中国甚至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从根本上变革国家制度,统治集团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而与此同时,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因封建残余势力与社会转型期引起了各种尖锐矛盾。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外强中干的大清帝国。
电影中的这些来自福州船政学堂的少年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学欧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同样心怀强国之志的日本青年。在这个阶段,中日在军事力量上的差距很小。但当这些少年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归国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未来。
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但大都停留在科学技术层面,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性。况且虽然受制于列强,没有真正从天朝大国的幻想中醒来的中国,并不曾将身边一介小小岛国放在心上。于是,在慈禧太后挪用军费来办自己六十寿辰的同时,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从文武百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于是,当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的时候。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尽管他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也难以鼓舞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反观日本第一游击队4舰,连续击中中国的“超勇”、“扬威”,使其退出战斗。而日舰“吉野”虽然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最终,当“致远”正面相逢“吉野”之时,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不幸为鱼雷所中,全舰252名官兵壮烈战死。
国耻不能忘,先烈更当铭记。记得马老师在课上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不闹‘**’到底是不是好事?我们培养的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前途是不是好事?”,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也说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
学号:姓名:
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想来的确令人心惊,现在大多学生所受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绝大部分都是在教人“利己”——高考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了名利双收。凡此种种,是教育的问题,也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应该只是墙上用来取笑的假大空的标语——毕竟,历史上有些人是可以为了国家付出生命、长眠海底的,而他们曾经也不过是一群天真青涩的少年。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少年们当时的誓言犹在耳边回响,而他们的英魂已经沉没在深邃的海底。
【有关《甲午大海战》600字观后感】推荐阅读:
《甲午风云》观后感1500字08-06
高三话题作文:又是一年甲午1000字08-29
甲午战争07-05
甲午战争的跨时代解读07-22
有关大海的诗句07-29
有关描写大海优秀作文07-20
有关《雨落大海》阅读答案09-25
有关诚实作文600字07-30
有关爱国作文600字11-09
有关期中考试反思600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