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

2024-06-23

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共7篇)

1.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 篇一

《电视画面编辑》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对电视编辑工作进行了整体阐述。介绍了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以及电视编辑的分类方法。同时对当代电视编辑工作的一些观念进行了介绍。

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区分电视编辑工作的双重含义,了解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法。认识到电视作品既要服从艺术表达规律,又有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受到双重规律影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

重点、难点:掌握“电视编辑”的双重含义;了解电视编辑工作流程;理解艺术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对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编辑工作的概念

(一)电视编辑工作的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工种,又指一个创作环节。

作为工种的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在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中称之为导演、编导)。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在节目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创作环节的电视编辑,侧重于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剪辑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对影视作品的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编辑”与“剪辑”两个词常被交替使用,但前者侧重思维意义和艺术表达,后者侧重操做层面的技术意义。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任务和意义:电视编辑的任务在于完成叙事,表达内容。是技术与艺术的巧妙融合,渗透着美学追求。电视编辑决不是简单的镜头的堆积,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电视节目的二次创作。

(三)电视编辑工作应上升到观念层面,贯穿到电视节目创作的全过程中。不仅后期编辑需要编辑思维,前期策划、采访尤其拍摄过程中,都需要具有编辑意识。

第二节 电视编辑工作流程

电视编辑工作流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修改脚本

2.协调人员 3.准备设备 4.熟悉素材

5.撰写编辑提纲

(二)编辑实施阶段

1.整理素材

2.挑选镜头(粗编)

3.编辑(精编)

4.检查(声音、画面、意义表达、逻辑表述)

(三)合成阶段

1.解说 2.字幕 3.音乐音效

第三节 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一)电视编辑的艺术特性

电视同电影一样,依靠视听元素的结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电视编辑的过程需要调动起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对电视素材进行积极的搭配组合,运用光线、色彩、运动、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对原始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遵循影视艺术共同的表现规律的制约。

电视与电影在画框大小、图像清晰度、题材和内容的表现力方面又存在着差异。这决定了电视更强调语言对话交流、重视内容表达的贴近性。电视有着与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要求。

(二)电视编辑的大众传播特性

除了艺术特性,电视更是大众传播的媒介,这决定了电视编辑工作同时需要服从大众传播特性的制约。

1.电视编辑工作要服务于观众的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2.电视编辑工作要在追求视听语言的流畅和艺术性基础上,重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3.电视编辑工作要重视电视媒体的特性,重视现场感、时效性等。

4.电视编辑工作应重视传播效果,根据观众观赏电视的随意性、选择性等心理,调整镜头组接和节目编排。

第四节 树立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伴随人们对电视的大众传播媒介这一本体属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电视编辑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电视编辑观念有如下要求:

(一)重视电视的纪实性

(二)重视电视的直观性、时效性和现场感

(三)重视多种电视手段和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

(四)重视电视图文的共时性传播

(五)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编辑的概念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

(三)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四)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编辑的概念 1.识记:(1)两种“电视编辑”概念;(2)电视编辑工作的任务和意义。

2.领会:(1)“电视编辑”的两种含义;(2)掌握“编辑”与“剪辑”的联系和区别。3.应用:将电视编辑思维运用到电视节目创作的全过程中。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

1.识记:电视编辑工作的三个阶段

2.领会:电视编辑工作各个环节的内容

3.应用: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如何合理安排电视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1.识记:电视编辑的两种特性。2.领会:(1)电视和电影在视听表达方面的异同点;(2)大众传播特性对电视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3.应用: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对于电视编辑工作者素质的要求。

(四)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1.识记:现代电视编辑观念有哪些 2.领会:现代电视观念的各自含义

3.应用:论述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对现代电视观念的确立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蒙太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基础语言手段,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本章着重介绍了蒙太奇的产生和理论发展、流派。使学生对蒙太奇理论有基础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蒙太奇的两层概念,了解蒙太奇的产生、发展和理论流派。并能够联系实际,通过掌握蒙太奇理论的画面基础和心理基础,熟练运用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同时,重点掌握长镜头的概念、与蒙太奇的关系及其表达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montage)来源于法语,原意是建筑学上的“安装”、“组合”、“构成”。借用到影视创作当中,形成了影视画面镜头的“组接”、“构成”之意。蒙太奇的解释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层意义:

1.蒙太奇是影视创作中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和镜头组合技巧的总称。它既指影片的总体结构安排(包括时空结构、段落布局、叙述方式等),也指镜头的分切组合、镜头的运用和声画组合等技巧。

2.作为一种影视创作思维方式。是指电影电视所具有的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是创作者从高层次把握创作风格和运用创作技巧的出发点,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节 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电影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摄制:用摄影机对准拍摄对象,使用固定的全景一直拍摄,直到胶片用完。没有分镜头,没有视角变化,没有任何视觉表现。最初的进步始于“停机拍摄”,人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活动片断连接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影像语言也开始朝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一是忠实记录现实生活的纪录电影,一是虚构情节的故事片。

(二)使“蒙太奇”迈出决定性一步的,是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格里菲斯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分镜头的方法,多视点、多空间地展现拍摄对象,开始运用不同的景别。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法,使影片在叙事、表现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使电影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和语法。这些探索活动,使蒙太奇第一次具有了美学意义。

(三)使蒙太奇真正上升到美学理论体系的,是以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单个镜头不具备独立和明确的表意功能,只有镜头的组接才能产生意义;镜头组接的顺序不同,其产生的意义也不同。爱森斯坦将蒙太奇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他提出“理性蒙太奇”的概念,认为镜头之间的组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可以创造出新的意义,可以造成视觉的隐喻和象征效果。他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性和隐喻性,强调镜头组接的思想意义。并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论创作出著名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片中运用大量隐喻、对比的镜头来表达思想和情绪。爱森斯坦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拓宽了蒙太奇的表现力。

(四)在对蒙太奇的探索和实践中,电影被赋予了极大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但随着人们对视听语言表现手法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电影理论家们开始对蒙太奇进行反思,从理论上开始研究电影与真实、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将长镜头的运用提升到理论的和美学的层面。强调如实展现事物的真实性,反对将电影的时空割裂。

(五)蒙太奇的内涵和形式是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人们对蒙太奇的理解和解释也不断变化。但蒙太奇作为画面组接的基础技巧和影视创作的基础因素,仍被人们所公认。

第三节 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一)蒙太奇的画面视觉基础

1.影视画面具有直观性、直接性。单一的镜头画面适于展现具体的人和物,而不适于表达抽象的概念。

2.画面的意义可以进行延伸。画面并非只有一种意义,经过人的思考,会引申出比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意义。蒙太奇会使画面的含义更加丰富。

3.画面解释存在随即性。需要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搭配以及解说词、声音的综合使用,消除歧义。

4.画面造型的审美性。电视画面除了叙事功能,还具有造型的表意功能。叙事与造型结合,才能创造出立体的影像世界。

(二)蒙太奇的心理基础与效果

1.观众的视听感受。观众具有一定的视听经验和视听感受,并具逻辑思考能力,能够主动去寻求上下镜头之间的逻辑联系。

2.蒙太奇的效果。蒙太奇本身具有以下功能:(1)选择与概括

(2)引导注意力(3)结构时空(4)创造节奏(5)创造悬念(6)创造情绪(7)创造思想。

第四节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一)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

1.平行蒙太奇:或称并列蒙太奇。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两件或更多的事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展开,彼此互相呼应,互相联系,并彼此促进或刺激。

2.对比蒙太奇:将意义相反的、对比强烈的两组镜头相互对照,从而产生强烈情绪的蒙太奇手法。

3.反复蒙太奇:相同的内容、表现形式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烘托气氛的作用的蒙太奇手法。

4.交叉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组内容交叉地组接起来,并在某一点上使两组情节交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气氛,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分钟营救”手法。

5.积累蒙太奇:从内容到性质一致的同一类型的画面,表现主体不同,但按照动作和造型特征组接起来,形成紧张的场景,造成气氛和节奏。6.象征蒙太奇: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利用带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来说明创作者主题思想和人物内心活动。

7.联想蒙太奇:将内容截然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让人们主动在两组镜头之间形成意义的联想和想象,起到启发的作用。

此外,还有错觉蒙太奇、叫板蒙太奇、扩大与集中的蒙太奇等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第五节 长镜头

(一)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内,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全过程甚至一个段落。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从摄影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变化主要是机位角度和镜头内部的景别、焦距等变化。从剪辑的角度来看,长镜头是用一个镜头担负起一组蒙太奇镜头分切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又叫镜头内部蒙太奇,或称为机内剪辑。

(二)长镜头的特点

叙事结构特点:

1.在镜头内部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使其传达的信息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2.具有相对的真实性;

3.能够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时空结构特点:

1.具有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

2.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3.空间上,展现空间的全貌,以及空间的复杂性。

(三)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与分切蒙太奇的比较 1.分切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长镜头叙事则是客观的;

2.分切蒙太奇侧重剪辑的于表达、表现,长镜头侧重于叙事、再现; 3.分切蒙太奇强调形象的队列,长镜头重视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 4.分切蒙太奇是强制、封闭的叙事,长镜头是非强制的、开放的叙事。

三、考核知识点

(一)蒙太奇的概念

(二)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三)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四)蒙太奇的主要表现形式

(五)长镜头

四、考核要求

(一)蒙太奇的概念

1.识记:蒙太奇基本含义

2.领会:蒙太奇包含的不同层次的意义

(二)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大卫·格里菲斯和《一个国家的诞生》;(2)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3)爱森斯坦的理论观点和《战舰波将金号》

2.领会:蒙太奇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3.通过实际观摩影片,掌握蒙太奇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1.识记:(1)蒙太奇产生的两种基础:画面视觉基础、观众心理基础;(2)蒙太奇的功能和效果。2.领会:(1)画面特点对蒙太奇产生的影响;(2)观众心理对蒙太奇的影响 3.应用:了解画面语言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编辑画面。了解画面的特点和观众观赏时的心理,并思考与蒙太奇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蒙太奇的主要表现形式 1.识记:(1)平行蒙太奇(2)对比蒙太奇(3)反复蒙太奇(4)交叉蒙太奇(5)积累蒙太奇(6)象征蒙太奇(7)联想蒙太奇等概念 2.领会:(1)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2)了解其他类型蒙太奇的涵义。

3.应用:通过实际片例,灵活掌握各种蒙太奇形式。并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实际创作。

(五)长镜头

1.识记:(1)长镜头的涵义(2)长镜头的特点(3)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主要区别 2.领会:(1)巴赞和长镜头理论的产生(2)长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蒙太奇(3)长镜头与纪实风格的关系

3.应用:思考长镜头对于纪实风格的影视作品有何种意义。

4.综合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表现方式进行电视片的剪辑,并思考不同手法对于电视片风格的影响。

第三章 电视编辑中的时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高度自由的时空结构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基础,时空处理也是影视剪辑的基本问题。蒙太奇就是对现实的时间、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在有限的时空内进行无限的艺术创造。

要求:学生观摩大量片例。掌握学生掌握蒙太奇的时空结构观念及表现技巧,并要求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的画面编辑练习,了解电视画面编辑中的画面逻辑性。

重点、难点: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蒙太奇手段,对电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结构。重点理解各种时间的表现形式和空间的表现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1.播出时间:影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影视具备高度自由的时空,但需要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的限制。

2.叙述时间:指影视片中所表现事物的时间,是创出来的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就是蒙太奇时间。

3.心理时间:前两种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里所造成的时间感。是一种主观的时间形态。

(二)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叙述时间与现实时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叙述时间打破了现实时间的连续性,而创造出一种片断的、打乱的、但在观众的感受上是一种连续的时间。

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包括:

1.时间的延长:通过影视的剪辑,可以将现实的时间延伸扩展为更长的时间,给观众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满足好奇心和营造某种情绪效果。通常可以使用:

(1)重复(2)反复切换(3)慢动作 等几种手法实现时间的延长。

2.时间的压缩:是影视处理的基本方式,也是蒙太奇的基本功能。可以省略无关紧要、多余的内容,精炼地实现叙事,并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效果。通常可以使用:

(1)片断省略(2)插入镜头(3)快动作(4)隐喻和暗示(5)运用特技效果 等手法。时间的压缩虽然是一种主观的选择和创造,但却符合观众的心理和视觉感知经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影视语言剪辑方式。

3.时间的静止:在影视叙事中,根据表达需要或叙事结构中人物待定的心态,利用特技让时间暂时停滞的一种时间方式。它是一种很主观化的时间形态。可以通过定格(静帧)、音乐、音响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静止的感染力来源于运动与静止的对比。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戏剧效果。4.时间的交错:一种打破正常的时间进行顺序,对时间进行重新结构的方式。蒙太奇可以对时间进行任意的选择,选择追溯过去或者是展望未来。通过解说词、资料、闪回、特技效果等,表现过去或者未来。

第二节 电视叙述中的空间

(一)影视叙事中的空间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空间,而是经过镜头的转换和取舍,在屏幕上展现出来的受到限制的空间。屏幕的画框局限了观众的观察,使空间被分割成不同局部、不同的视角。但正因为这种限制,也使得空间的表现具有变化和创造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蒙太奇的剪辑,使得空间可以自由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画面意义和思想意义。

(二)空间的表现形式 屏幕空间:指屏幕画框内表现出来的影像空间,是电影、电视造型赖以存在的基础。究其艺术性而言,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受到透视、光影、运动、剪辑等因素影响的视觉空间,并非现实空间本身。是一种蒙太奇的空间。包括再现的空间和构成的空间两种形式:

1.再现的空间:指通过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和运动特性,再现物质的直观行为空间,由于摄像机可以将形象的形态造型、环境背景、运动方式等逼真地记录下来,从而产生较为真实的空间感。

从传播的角度看,再现的空间是通过电视叙事反映的真实空间。但事实上,客观的再现并不代表着完全真实地再现了空间。影视画面的二维特性决定了无法完全真实还原三维立体的客观空间世界。影视创作者所要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镜头特性、拍摄手段和编辑手段更加逼真、完整地再现现实空间中的层次和信息。包括

(1)景深镜头:同时表现不同空间位置的动作,立体化再现空间,增加信息量,产生戏剧性效果;

(2)移动镜头:通过镜头运动多层次、多角度、连续地反映空间;

(3)长镜头:更加真实地再现复杂空间和人物动作,强调人和环境的关系;

(4)蒙太奇的表现:再现现实空间丰富性和真实性,已经不完全是前期摄像的任务,后期编辑需要从叙事需要出发,考虑镜头组接对空间环境信息的完整性的影响。

2.构成的空间: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空间的片断,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它并不是真实空间在屏幕上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综合空间。是电视叙事中最基础、最具活力的表现方式。

电视利用自己的画框把空间进行分割、压缩,又利用人的视觉错觉和心理机制是空间扩展、延伸。在一种独特的运动形态中提供空间表现的自由。

(1)画外空间

画外空间是指由画面内容延伸出来的存在与人们观念中的空间形态,是画内空间的统一体。

屏幕只是影视蒙太奇空间看得见的一部分,蒙太奇语言的发展使得影视空间表现突破了画框限制,画内看得见的空间和画外看不见的空间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整体面貌。

(2)从叙事表意的艺术功能来看,构成的空间创作有如下作用: A.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

B.利用跳跃性的空间,连续突出高潮点,简化叙事过程 C.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D.利用空间队列,创造情绪性或戏剧性效果,丰富画面空间 E.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F.形成多种节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二)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三)影视空间的含义

(四)“再现”和“构成”两种空间表现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1.识记:(1)播出时间(2)叙述时间(3)心理时间

2.领会:三种时间各自的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3.应用:观察日常播出电视节目,对应所学,理解三种时间。

(二)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1.识记: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四种(1)时间延长(2)时间压缩(3)时间静止(4)时间交错

2.领会:每种形式的表现技巧:

(1)时间延长:重复、反复切换、慢动作

(2)时间压缩:片断省略、插入镜头、快动作、隐喻和暗示、运用特技效果(3)时间静止:定格(静帧)、音乐、音响等(4)时间交错:解说词、资料、闪回、特技效果等

3.简单应用:通过观摩片例,掌握各种时间形式及表达技巧

4.综合应用:灵活掌握所学,进行实际编辑创作,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创造时间变化。

(三)影视空间的含义

1.识记:影视空间的含义

2.领会:屏幕画框限制了观众的观察,同时使得空间的表现具有变化和创造的可能性。

(四)“再现”和“构成”两种空间表现形式 1.识记:(1)屏幕空间(2)再现的空间(3)构成的空间(4)画外空间

2.领会:

(1)再现空间的手段和方法:景深镜头、移动镜头、长镜头、蒙太奇手段等各自含义和使用方法

(2)构成空间的表意功能:

A.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

B.利用跳跃性的空间,连续突出高潮点,简化叙事过程 C.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D.利用空间队列,创造情绪性或戏剧性效果,丰富画面空间 E.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F.形成多种节奏(3)再现空间和构成空间的区别

3.简单应用:

(1)思考屏幕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

(2)实际观摩片例,思考景深镜头、移动镜头和长镜头等对于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有何作用。

4.综合应用:利用所学,剪辑电视片,综合运用时间表现和空间变化形式。

第四章 电视画面的特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包括镜头景别、角度、运动等和画面的方向性等特性,直接决定着画面的组接的连续性与逻辑性。电视编辑只有通过镜头画面的运动、景别与角度的多边、画面方向的统一,并结合主体运动、时空关系来处理镜头画面,才能达到蒙太奇语言的准确、流畅。熟练掌握画面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画面的方向等画面特性,是进行影视剪辑和画面编辑工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画面的分类和画面方向性的影响,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头的表意功能和视觉效果,以及画面方向对于画面连续性的意义。并运用在实践当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镜头画面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镜头画面可以有景别、角度、运动等镜头分类方法。

(一)景别:景别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视域范围。不同的视域镜头形成不同的景别。景别的划分可以根据主体在画框内的大小划分,也可以根据成年人的身体来划分。通常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法。

1.远景:涵盖广阔的空间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的比例很小。远景常用来展现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也可以表现自然景象的空灵开阔。是一种情绪性景别。

要求:由于画面包含内容信息较多,看清画面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因此编辑时应留有足够时间,运动速度应慢。同时电视由于画框限制,远景画面的表现力不如电影。

2.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食物发展的整体面貌,确定人物、事件发生的孔家范围。是一种基本的介绍性景别。

要求:全景重点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是前期拍摄必须要保证的景别。

3.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的局部的景别。主要介绍主体、人物的状态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最常用的叙事性景别。既包括了局部空间,又较好地展现了人物动作和表情。

要求:中景是最适于电视观众观看的景别,最利于展现人物动作或人物之间的交流。

4.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主体的局部的景别。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席位动作。比中景更能够贴近地观察画面内容,突出交流感。

要求:最能够体现亲切交流的景别。

5.特写: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主体细部的画面景别。具有强烈的强调性和暗示性,常用来强调某一细部特征,表达特定的含义或情绪,制造悬念。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性镜头。

要求:不仅经常被用于制造戏剧效果上,也常被用来作为间隔镜头弱化剪辑上的一些失误。可以强调和揭示事物性质、制造悬念、代替动作、转移观众视线和注意力等。

(二)角度:拍摄角度,是摄像机光轴与被摄主体之间形成的角度。

1.摄像高度:摄影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高度。(1)平角度: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人们的视点相近,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公正、客观、亲切、冷静。

肩扛摄像机的角度正好是平角度,是一种典型的新闻摄像高度。

(2)俯角度: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的、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角度。俯角度有利于如实交待环境位置、表现场景的全貌,气势。但不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拍摄人物时,通常会给观众以贬低、蔑视被摄主体的意味。

(3)仰角度:摄像机镜头低于被摄主体水平线的、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角度。仰角度有利于强调高度和气势。被摄主体通常会显得高大威严,有权威性。带有颂扬的性质。但容易造成画面主体的畸变。

(4)此外,还有悬空、鸟瞰等特殊俯角度。

2.摄像方向: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所形成的角度。一般包括正面、前侧面、正侧面、后侧面、背面。

(1)正面角度,容易突出主体,但画面人物容易呆板,不够灵活。(2)侧面角度,镜头比较生动,有利于展现人物之间的交流。

(3)背面角度,拍摄一般带有一定悬念,或是跟踪带领的拍摄。

3.除了摄像高度和摄像方向,按照人们日常生活的感受不同,又可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

(1)客观视角:人们观察日常生活所用的角度。是在电视节目、新闻中运用的最为普遍。平易近人、贴近生活。

(2)主观视角:模拟人的视线的拍摄角度。是一种拟人化的视点,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和兴趣。

(三)镜头运动:镜头运动分为画面内部运动和画面外部运动。画面内部运动主要指被摄主体的运动;画面外部运动指摄像机运动,即在拍摄一个镜头过程中,通过移动摄像机位,或变动镜头光轴、镜头焦距而产生的镜头运动变化。

1.推镜头:被摄主体位置不动,摄像机机位或镜头焦距逐渐推近被摄主体,焦点亦随之改变的镜头运动。

推镜头可以有效突出主体和重点形象,突出细节。起到强调作用。引导观众的视线进行观察,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镜头。

2.拉镜头:摄像机位置远离被摄主体或通过焦距变化将镜头从被摄主体拉开的运动。表现人物即将开始的行动以及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拉镜头主要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想象,制造悬念和 增加戏剧性效果。有利于产生余韵,形成情感氛围,经常作为结论性的结尾。是转场的契机。

3.摇镜头。机身不动,镜头光轴线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运动。

摇镜头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镜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中转头观察环境。介绍环境、跟踪人物以及表现各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在小景别中增加信息量。同时有利于表现主体运动。

4.移镜头:随着摄像机机位的横向水平移动而变化的镜头运动。(注意与摇镜头相区分)移镜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边走边看的感受,有利于展现大场面、大纵深、多层次的复杂场景。

5.甩镜头:一种快速的摇镜头。

甩镜头有利于造成强烈的动势和紧张感。在转场的时候经常使用。

6.跟镜头: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运动的拍摄,在行动中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动作、表情。

跟镜头在突出主体的同时,交待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从被摄主体背面跟拍,在纪实性拍摄中具有重要作用。

7.升降镜头:摄像机从平摄慢慢升起形成高角度的俯拍,或者从高角度下降的运动。升降镜头带来画面视阈的扩展或收缩,展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常用来表现场景的宏大气魄。有助于增添戏剧效果和气氛渲染、环境介绍。

第二节 镜头画面的方向性 镜头画面的方向,除了镜头机位和镜头本身的运动方向,还包括镜头内部人物、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在实际拍摄和编辑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地方、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运动的镜头,按照规律加以编排,形成统一的方向。否则就会因方向的错乱而造成叙事不清、观众理解混乱等问题。

(一)画面内部运动方向:包括人物和其他画面内的各种事物的方向。在拍摄时需将画面内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向协调起来。需要考虑以下各方面内容:

1.主体运动方向 2.背景的方向 3.光的方向 4.风的方向 5.声音的方向

6.色彩的方向

(二)视线的方向:指人与人进行交流或者观察事物时,眼睛与眼睛或者眼睛与事物之间形成的一条假象的“直线”。构成了人的视线,即观看的方向性。视线使人与人、人与物的画面联系起来,常作为视线观察的结果来表现一种对应关系。视线的落点出了作为剪接点的依据,还是表现人物活动和人物之间感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画面编辑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要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

1.有对象时的视线方向。需要保证务必使画面人物的视线统一,否则容易造成观众方向感的混乱。

2.没有对象时的视线方向。要注意防止视线过分跳跃,考虑上下镜头之间动作不要存在过大的差距。

(三)轴线:是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物体)的行动方向、人物的视线方向和任务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轴线直接影响着镜头调度。保持轴线的统一,才会使画面的空间感保持统一。

1.轴线关系

(1)动作轴线:指人或其他主体进行运动时,运动方向与目标之间的形成的轴线;(2)方向轴线:人物在静止观察周围某物体时,任务视线与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3)关系轴线:人物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时,在两人(或三人)之间形成的轴线。2.轴线原则:一般情况下,摄像机在选择拍摄角度时,不能随意越过画面中的轴线,而只能在轴线一侧的180度之内进行拍摄。否则,就会出现任务动作、方向和关系的偏离,称之为“离轴”。

3.越轴:当空间关系明确后,有意识地将镜头离开原来的总角度,跳跃到轴线的另一侧进行拍摄时,就形成“越轴”或“反打”。

方法有:

(1)保持画面动作和摄像机运动的连续性,在一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将摄像机移动越过轴线;

(2)在两个形成越轴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表现人物或景物的特写镜头;(3)在两个越轴镜头中间间隔一个中性镜头;(4)通过大动作中的剪辑点越轴(5)当不同主体产生两条以上的轴线时,运动主体离开原来的轴线转弯而成心的轴线,镜头可以越过原来的轴线而形成新的角度。(6)反复越轴造成视觉节奏

三、考核知识点

(一)镜头画面的分类

(二)画面的景别

(三)拍摄的角度

(四)镜头的运动

(五)画面的方向性

(六)运动方向、视线和轴线

四、考核要求

(一)镜头画面分类

1.识记:根据不同标准,镜头画面可以分为:画面景别、拍摄角度、镜头运动等。

(二)画面的景别

1.识记:(1)景别划分的依据(2)五种景别的概念和各自含义(3)五种景别的特性 2.领会:(1)各种景别对于画面表现的意义(2)不同景别对于拍摄和编辑的要求 3.简单应用:(1)分析片例,加深对于景别的认识(2)思考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的规律性

4.综合应用:拍摄短片,在实际创作中体会景别的作用。

(三)拍摄的角度 1.识记:(1)拍摄角度的概念(2)摄像高度的概念(3)摄像高度包含的几种形式(4)摄像方向概念(5)摄像方向包含的几种形式(6)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 2.领会:(1)各种拍摄角度的含义(2)各种拍摄角度的特点和作用(3)不同拍摄角度对于画面编辑的影响和要求

3.应用:(1)思考拍摄角度对于镜头表达意义的作用(2)观摩片例,灵活掌握各种拍摄角度。

(四)镜头的运动

1.识记:(1)镜头的各种运动方式(2)各种镜头运动的特点 2.领会:(1)画面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2)各种运动镜头的使用技巧和作用(3)了解掌握各种镜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摇镜头和移镜头、摇镜头和甩镜头、移镜头和升降镜头等

3.应用: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镜头进行实际拍摄

(五)画面的方向性

1.识记:画面方向性包括的内容

2.领会:画面方向性对观众观赏影视作品的影响

(六)运动方向、视线和轴线

1.识记(1)对画面方向性产生影响画面内容要素(2)画面的视线方向(3)轴线及轴线原则

2.领会:(1)画面内部各种内容要素对于方向性的影响(2)如何创造统一的视线(3)各种轴线关系和越轴的处理办法 3.应用:(1)思考视线关系对于剪辑点的寻找有何意义(2)思考观众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接受“越轴”拍摄

第五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规则和技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电视画面编辑的各种规律和技巧。包括匹配原则在内的各种剪辑规则,是支撑影视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这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所在。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观摩片例,理解并掌握各种剪辑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各种画面要素对于剪辑的影响,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剪接点、匹配原则、景别安排和画面造型对剪辑的要求;难点:掌握运动剪辑的方法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剪接点就是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点。

剪接点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镜头转换与连接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否满足节目的叙事需要,是否能体现艺术的节奏。准确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选择恰当的剪接点是电视剪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总体而言,剪接点可以分为两大类:画面的剪接点和声音的剪接点

(一)画面的剪接点。包括: 1.叙事剪接点

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为依据的剪接,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

画面剪接不仅是创作者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时必须考虑观众观赏的需要。每一次镜头转换都意味着观众注意力的转移,因此叙事剪接点是从一个视觉形象转移到另一个视觉形象的转换点。需要保证让观众看清画面的内容,理解画面的含义。

镜头长度的取舍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保证镜头的“低限长度”,即观众看清内容的最低限度的时间长度即可。通常,在没有连续动作衔接或者情绪、戏剧效果的要求前提下,可以通过主题的统一将不同镜头衔接起来,让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满足叙事需要即可。以镜头“低限长度”衔接,表现主题,这是电视编辑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

2.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确定的剪接点。这种剪接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目的是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是构成电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

动作剪接也是为了使叙事更清晰明白,但更着眼于动作的连贯性,着眼于人们视觉、心理的感受。

除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之外,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摄像机运动的方向、速度、方式、起幅和落幅对镜头衔接的视觉连贯性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寻找最佳的间接点,会使动作剪辑产生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视觉感受。

3.情绪剪接点

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作为依据确定的剪接点。情绪剪接点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

情绪剪接点要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以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喜、怒、哀、乐为依据,结合镜头的特征选择剪接点。

情绪剪接是主观色彩比较明显的剪接。在以情绪为依据进行剪接时,画面视觉的流畅性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才是最主要的。它可以很好地表现创作者情绪的起伏和叙事的跌宕。

4.节奏剪接点

影视作品在叙事和表现的过程中,其动作、情绪、剧情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奏。以这些节奏为依据,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结合画面的造型元素来确定的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的选择一定要在节奏上体现出来,同时节奏又必须与内容相匹配。节奏剪接点要通过镜头的长短搭配,形成一定的节奏,而节奏的依据则应根据影视作品的内容、情绪和剧情来确定。

(二)声音的剪接点。包括:

1.对白的剪接点

对白的剪接主要以语言为基础,以对话内容为主要依据。结合剧情和人物性格、语言速度、情绪、节奏来选择剪接点。

2.音乐的剪接点

主要以片中出现的乐曲的主题旋律、节奏、节拍等为基础,以剧情内容,主体的动作、情绪、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规律,处理音乐长度,准确选择剪接点。

3.音响的剪接点

包括歌舞、戏剧及各种特殊效果音响。需要根据剧情的特定情境,以人物的动作和情绪为依据,衬托人物情绪、渲染人物内心活动、烘托人物性格。在剪接时要注意音响“强”与“弱”的搭配。

音响的剪接不像对白和音乐那样受画面的严格限制,它既从属于画面,又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主要根据剧情、氛围的需要来确定。

4.解说词的剪接点

以解说词的内容为依据,根据画面内容和解说词的内容的比较来确定剪接点。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主要考虑内容的对位或交错,与画面内容搭配进行剪接。

(三)总的来看,尽管可以将剪接点的选择分为各种类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种剪接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画面、声音、剧情、情绪、节奏等,都对剪接点的选择产生影响。作为创作人员,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剪接点选择的最佳方案。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从而培养编辑人员的画面感觉。

第二节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一)画面的逻辑性

各种影视作品,在镜头组接时都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它包含三个主要方面:

1.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 2.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

3.时空转换的逻辑

也就是说,镜头画面的剪辑需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同时还需要符合人们观赏影视作品时的视觉逻辑,也就是人们在观看影视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思维逻辑。在剪辑中正确处理三种逻辑关系,才能够使视听语言的表达准确流畅。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亦称镜头组接的连续性和联系性。一般来说,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的连续;联系性则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二)连续性和联系性

1.画面组接的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的连接。也就是说在两个或多个相互衔接的镜头中,外部画面造型能够较为明显地呈现出事物的动作连续。剪辑和组接镜头时,侧重于外部造型因素,表现动作的连续。2.画面组接的联系性,是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如果说连续性侧重于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明显的主体运动,联系性则侧重于戏剧的内部动作,即:戏剧动作的内在逻辑和主体内在的心理、情感。影视作品中很多镜头的组接不是以动作、时间、地点为依据组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段落。这些时候的组接依据往往不是直观可见的,而是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之中,存在于画面组接的内在逻辑和戏剧内容之中。

3.连续性与联系性的关系:尽管二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般情况下,画面的造型因素和主体运动总是在或隐或现地表现着戏剧内容,而戏剧内容的展示又依赖于画面的造型因素。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这两个方面总是随着影视片内容的变化而时有侧重。

经过剪辑后,每个镜头的主体动作与情节的发展是否连贯、完整,主要取决于镜头组接的连续性与联系性是否处理得当。

第三节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概述

1.电视画面的造型要素,如景别、运动、影调、色彩等,直接影响着视觉的信息接收。这些要素有机、和谐地变化,是形成视觉连续感觉的基础。其冲突对比和大幅度的变化,形成的则是视觉的变化感受。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去控制各种造型要素之间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画面的编辑过程,就是创作者对各种画面造型要素进行合理搭配、控制,以适应观众业已形成的收视心理的过程。这就需要遵循“匹配”的原则。

2.所谓“匹配”,是指上下镜头在进行组接时,所应该具有的流畅的、一致的或是对应的关系,从而保持视觉的连贯,符合人们的日常视觉心理体验。这种“匹配”是通过人物的位置、视线、运动方向、动作、色彩、影调、景别等各种要素及剪接点的选择来体现的。

(一)景别的匹配

不同的景别代表着不同的画面结构方式,其大小、远近、长短的搭配变化,造成了不同的表意和视觉效果。

1.景别的视觉效果

(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

也就是说,小景别的剪辑时间应该小于大景别。原因是大景别包含的内容信息更多,需要留给观众更多的时间看清楚画面内容,而小景别如时间过长,会给观众以冗长、缓慢的感受。但在追求特定的艺术效果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这个角度来说,景别的大小决定着时间的长度。

(2)同一主体在相同的运动状态和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

在表现快节奏和强烈动感的电视片、广告片时,选用小景别表现动作是一个剪辑的基本法则。同理,在用特写等景别表现细致动作时,经常要放慢动作的速度,以使观众看得更清楚。

2.景别的组接效果

(1)同一主体(或相似主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都会带来视觉上的强烈跳动。一般的解决办法是插入其他镜头作为过渡,或者变化角度。

(2)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景别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安排,符合一般人们观察生活的心理感受和逻辑,是一种常见的平铺直叙的方式;有时为了制造悬念,可以反向安排景别。

(3)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者对比效应,营造情绪的氛围。

一定形式的有规律变化的景别,可以产生积累或者对比的特殊视觉感受,进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同类景别的组合,在相似的积累过程中,同样的元素被强调,制造一种积累效应;两极镜头的对比和连接(大远景和近景、特写的组接)容易加剧视觉的震惊感,切换速度慢时还可营造凝重肃穆的氛围。

3.景别剪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镜头时,在保证镜头内容意义的前提下,考虑到景别的作用,注意建立景别成组运用的意识。

(2)注意运动镜头内多景别的变化。

(3)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景别关系,尽量用更丰富的景别表现同一主题和内容。(4)景别的选择必须服从于内容的表现以及意义的表达。

(二)运动的匹配 1.屏幕运动的方式

影视语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表现运动。表现运动和运动的表现,是影视语言区别于摄影、绘画等艺术的最根本标志。构成屏幕运动的方式有三类:

(1)画面内部主体的运动:画面内部主体的人或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直接影响着剪接点的确定;

(2)画面外部镜头的运动:摄像机机位、镜头的运动变化所引起的运动,对观众的视觉感受起到重要的影响;

(3)剪辑率:单位时间内镜头变化的多少,标志着镜头转换的速度,更影响着影视片的节奏。

主体运动、镜头运动和剪辑率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影视运动的剪辑。要求创作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各种因素,使剪辑既保持外部运动的流畅,又符合内部的运动逻辑。

2.运动剪辑的基本要素(1)运动的方向。这是影响影视知觉最重要的因素。在影视表现中,应尽量保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观众观赏心理的顺畅。

(2)运动速度。包括主体运动速度、镜头运动速度和镜头转换的速度。都会对观众心理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速度快的运动给人以紧张、刺激、热闹等感受,反之则具有抒情性、肃穆感等感受。

(3)动势。当物体移动时,人们不仅仅看到物体的位移,还能感受到动作的动势。在剪辑中,应该充分考虑上下镜头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动势的关系。

(4)主体动作的连贯。指镜头内主体动作的各个部分依据动作剪接点进行有机衔接,以保证动作的连续,并且清楚描述一个动作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屏幕上的动作过程是将不同镜头重新安排剪辑后重现的动作,并非实际动作的全过程。包括了动作的分解和组合。

主体动作的连接大致分为同一主体动作的连接和不同主体动作的连接。其中在同一主体动作表现上基本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角度、不同景别镜头来表现一个完整动作过程;二是动作省略,即一个完整动作由若干主要动作片断构成而省略了其他无关紧要的其他过程。

一般情况下,人的动作在运动幅度的起点、落点以及动作高潮点(动势最大点)上都分别有1—2帧的停顿瞬间,这个静止点一般是动作、景别转换的时机,也就是运动镜头的剪接点。

A.分解法。对总体动作过程不作省略,用不同景别或角度表现同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基本上可概括为对半式剪辑,也就是上一镜头是动作前半部分,下一镜头是动作后半部分。动作变换的停留处、高超点也就是镜头的剪接点。

B.省略法。着眼于动作片段的组合,省略了部分动作过程,依靠有利的转换时机使被省略过的动作组合仍然能够建立起完整连贯的印象。可以用代表性的动作片断直接跳接或插入镜头是两个动作局部被连接在一起。

C.错觉法。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和上下镜头内主体动作在快慢、景别、运动方式、形态、空间位置等方面的相似,将不同动作片断连接在一起,造成视觉上动作连续的错觉效果。错觉法常用来弥补主体动作不连贯、节奏感不强等失误。

在主体动作剪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主体运动方向和动势的一致性,利用画面主体位置的相似性。

(5)节奏。在表现不同主体的运动时,不为了描述运动状态,而为了表现一种运动的韵律和节奏,营造某种情绪效果和气氛的剪接。

在表现有秩序的运动时,尽管主体不同,但运动方式、方向是有规律、一致的。

在表现较杂乱的运动时,每个运动的主体没有统一的方向和运动规律,只有一种运动的爆发力。突出强烈的气氛和情绪效果。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同样可以制造出各种节奏。

3.运动镜头剪辑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

对于主体运动的镜头剪接,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指的是在剪接点前后的主体或摄像机的运动状态应保持一致。

从运动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镜头的运动和静止、画面内主体的运动和静止,这就是的动静关系的组接具有多种可能性。“动接动、静接静”有助于保持视觉的流畅和谐,但这种衔接不是绝对的、教条的。

(1)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上下两个固定镜头的衔接,主要考虑主体动作和造型因素的影响。当镜头内主体都是静止的,根据内容需要和情绪来取舍镜头长短;当主体运动有动有静,一般选择动作相对静止的停歇点上,作为“静接静”剪辑;当主体都是运动的,则根据动作衔接的连续性,在动作中作为“动接动”剪辑。

(2)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

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应保证运动镜头具有一定的起幅和落幅。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镜头。

运动镜头的组接,一般采取“动接动”的方式,在运动中去掉起幅和落幅,保证视觉的连续性;或保留起落幅,作为“静接静”剪辑。在此基础之上对画面内部的主体运动进行处理。

(3)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难以与固定镜头组接,所以通常保留运动镜头的起落幅,与固定镜头作为“静接静”的方式剪辑。

(4)除了遵循上述各种规律之外,还可以利用主体动势、因果关系、情绪节奏的变化和利用相对运动的因素(如:遮挡)等手段处理动静关系。

总的来说,动静关系不仅是镜头、主体的运动和静止,也包含着内在形象或内在节奏的动静协调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位置的匹配

指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在上下画面中大致相似的位置上。具有对应关系的不同主体应放在相反的位置上。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应该有一种空间上的统一性,从视觉的角度爱说要有一种流畅和呼应。

上下镜头中的同一主体,在画面的位置一般应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当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剪接点的位置应选择在上下镜头主体形象重合的时候或者在同一区域中的时候;在组接大全景时,还可以考虑将主体放置在对称位置上进行镜头组接。

(四)方向的匹配 在画面特性中强调了:

1.画面物体运动方向的统一 2.视线的一致性 3.轴线

在电视作品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镜头段落都是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在剪辑时需要注意各种关系,设定相同的方向。否则就会造成方向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观众的理解混乱。

(五)色彩、影调的匹配

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镜头和连接镜头时,还需要考虑影调、色彩的统一和匹配,在总体上保持色彩、影调的一致,使画面风格统一。否则会因为色彩和影调的反差而导致视觉跳动,影响到观众的收视感受。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有意的明暗搭配、色彩变化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达特定的情绪。

总结:以上介绍了镜头组接的匹配性原则。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原则都是镜头组接的一般性规律。但在实际创作中,往往处于某些特殊的目的,要达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而有意打破这些原则,创造出特殊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因此对于匹配性原则,不能当作教条来理解。而应根据创作的实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掌握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剪接点

(二)画面的逻辑性

(三)匹配原则

(四)景别匹配

(五)运动匹配

(六)运动剪辑原则

(七)其他匹配

四、考核要求

(一)剪接点 1.识记:(1)剪接点的概念(2)剪接点的分类 2.领会:(1)各种剪接点划分的依据(2)叙事剪接点中的“低限长度”的含义 3.应用:通过观摩片例,分析、理解电视片中的各种剪辑点

(二)画面的逻辑性

1.识记:(1)画面逻辑性的含义(2)画面逻辑性包含的主要方面 2.领会:(1)连续性和联系性的含义(2)连续性和联系性之间的关系

(三)匹配原则 1.识记:(1)匹配原则的概念(2)匹配原则所包含的方面

2.领会:(1)电视剪辑要遵循匹配原则的原因(2)电视画面造型元素对匹配原则的影响

(四)景别匹配

1.识记:(1)景别匹配包含的内容(2)景别匹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2.领会:(1)景别视觉效果的内容(2)景别组接效果的内容(3)运动镜头内部多景别的处理方式

3.简单应用:(1)通过观摩电视片的景别变化搭配,分析景别匹配对于观众收视心理的影响(2)思考景别的选择与电视片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实际编辑短片,深入体会景别匹配的原则

(五)运动匹配 1.识记:(1)构成屏幕运动方式的种类(2)剪辑率的概念(3)运动剪辑所包含的基本要素(4)主体动作连贯的含义

2.领会:(1)剪辑率对于影视片节奏的影响(2)运动剪辑的各种基本要素对于剪辑的影响(3)动作剪接点的选择(4)主体动作剪接的方法(5)节奏对于运动剪辑的影响 3.简单应用:(1)思考运动剪辑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2)在主体动作剪辑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主体运动方向和动势的一致性实现运动的匹配(3)除了课程介绍的内容之外,思考如何利用因果关系、情绪节奏变化等其他手段实现运动的匹配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对进行动作的剪辑,同时思考运动匹配规律同主题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思考创造性运用匹配规律的可能性。

(六)运动镜头剪辑的原则

1.识记:运动剪辑原则的内容 2.领会:(1)动接动、静接静的含义及其应用(2)电视片节奏中存在的动静协调 3.应用:掌握各种“动”与“静”之间的搭配组合规律

(七)其他匹配原则

1.识记:匹配原则包括的方面 2.领会:(1)方向匹配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2)色彩、影调匹配的含义 3.应用:(1)通过对本章所学的综合理解,思考“匹配”和“不匹配”在实际创作实践当中的试用范围(2)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不匹配”原则

第六章 场面的转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场面转换是电视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介绍了场面转换得以进行的视觉和心理依据,并着重介绍了各种创面转换的方式和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高度把握面转换的视觉基础和心理依据,熟练掌握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场面转换的含义

(一)场面转换,又称“转场”。是影视作品根据内容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段落和场面的划分和转换,其目的是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为明确,层次的发展更为清晰。

(二)场面转换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1.场面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对列和组接关系,以及一组段落镜头组成的场面之间的对列和组接关系。场面转换首先是一种蒙太奇镜头段落的转换。

2.场面转换其次是指叙事结构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发展的阶段性转换。

如果将蒙太奇的镜头段落组成的场面是一句话的话,那么情节段落就是一个自然段。情节的段落是由若干组段落镜头组成的场面。

第二节 场面转换的依据

(一)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依据

对观众来说,场面转换应符合观众收视时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即场面转换时,要保持观众视觉的连续性,并造成心理上的隔断性。

1.视觉连续性,是利用各种画面造型元素和转场手法,使人们在观看场面转换时,在视觉上感觉过渡自然、流畅,没有太大的跳跃性。

2.心理的隔断性,是使观众有明确的段落感,知道在此刻是一段情节、故事告一段落,另一段情节、故事将要开始。使观众明确地意识到内容的隔断,从而清楚地了解电视片的脉络发展、层次。

(二)场面转换的画面依据 在电视叙事过程中,清洁和段落需要根据具体的画面内容来进行转换,包括时间、空间以及故事情节等。

1.时间转换:电视拍摄过程中,在时间上如果发生明显转移,有明显的省略或者中断,可以将其作为时间变化的依据来进行转场。这是对真实时间的压缩,如日出日落、季节变换等。

2.空间转换:前后镜头空间的变化,经常意味着场面也发生了变化。这需要利用各种转场手段和技巧,将不同空间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需要不同的镜头策略。

3.情节转换:电视片的情节结构一般都有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束等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个情节的段落。情节段落相衔接,也就是情节段落的转换。这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来进行转场。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电视片还存在一种剪辑上的外在节奏,为了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进行剪辑时也要安排外在节奏的变化,通过剪辑率、镜头和画面主体的运动等多种因素来实现转场。

第三节 转场的方法

(一)转场的分类: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依据不同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两类: 1.技巧性转场:用特技手段进行的转场处理;

2.无技巧转场:利用镜头的特性和内容,作自然过渡的转场。

(二)技巧性转场的方法

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进行转场,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特技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从而影响到影视作品内容的表达和情绪的传递。其特点是:既容易造成视觉的连贯性,又容易造成段落的分隔。

电视语言由于其特技的视觉风格丰富而明显,使之具有比电影更为丰富的表现样式和表现功能。

1.渐隐、渐显(淡出、淡入)

渐隐,又称淡出。是一个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光度逐渐减到零点,画面由明逐渐变暗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常用于段落或者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具有韵味,可以激发观众的情绪。

渐显,又称淡入。与淡出相反,是一个段落第一个镜头的光度由零逐渐增加,画面由全黑逐渐明亮直至清晰。常用于段落或者全片的第一个镜头,将观众引领至情节之中。

渐隐和渐显二者经常连接在一起使用。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是最为普遍的转场手段之一。它适于表现大幅度的时空变换,给观众带来余韵,具有制造视觉节奏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渐隐和渐显时间长度各为2秒。但实际运用的长度是由电视片的情节、情绪和节奏来决定。可以放慢速度(缓淡),也可以加快速度。如果加快速度并加白,就变成了特殊的“闪白”效果,可以掩盖镜头剪接点,又可以增强视觉跳动。

注意事项:由于渐隐渐显一般表现的是大的时空变换,所以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造成结构松散、拖沓,使观众产生厌倦。

2.叠化

上一镜头完全消失之前,下一镜头已经开始显露,两个画面有短时间的重叠。当前一镜头完全消失时,后一镜头完全显现。

(1)叠化可以表现明显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过渡,强调前后段落或镜头内容的关联性和自然过渡。

(2)适于表现时间的流逝感。

(3)一组镜头的连续叠化,可以营造氛围、传递情绪,视觉流动感强。(4)叠化的时间和速度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效果也不同。

(5)适于做“软过渡”镜头,用以弥补上下两个镜头组接不畅所带来的跳跃。3.划像

前一个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画面,后一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个段落。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的转换。随着电视特技技术水平的进步,划像的呈现形状、方向可以演绎出几百种样式。

划像可以造成时空的快速转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展现多种内容,节奏紧凑、明快。需要注意的是人为的痕迹明显,在纪实风格的电视片当中的使用需要慎重。

4.定格

定格,又称做“静帧”。指前一段的结尾画面作静态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下一段落的画面,比较适于不同主题段落之间的转换。

定格一般具有强调作用,可以引起观众的关注、思考。还可以弥补由于镜头表现不足而造成的后期剪辑困难,是一种流畅地组接镜头的手段。

5.翻页

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后一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开始另一个段落。在表现技巧上与划像比较类似,在运用时需要根据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来决定翻页的速度、方向、方式等。

6.变焦点

又称“虚实互换”。利用镜头的变焦点将画内的形象放置在不同的景深内,使得画面内部的不同主体的虚实不同。利用变化焦点的方式,将主体的虚实呼唤。起到引导观众注意力的作用,不变换镜头就可以改变构图和景物。

7.多画屏分割 在屏幕上同时出现多幅同一影像或多幅不同的影像,构成多画屏,产生多空间平列、对比的艺术效果。可以使发生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事物同时出现,各自表述。

多画屏技巧可以大大丰富画面内容,拓展屏幕表现空间。还可以通过画面对列来深化内涵。

8.电脑特技 非线性电视编辑、电脑动画以及各种图像制作软件,大大拓宽了电视特技的视觉样式和表现手段。技术进步为艺术表现带来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在非线性编辑中,电视画面不再是一个接一个的组合,而是后期制作根据整体特技效果的恶化及,将各种视觉元素加以创造性地融合。应该特别数字特技和电脑动画对于电视语言意义深远的影响,从而开拓电视画面难以估量的表现潜力。

(三)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1.无技巧转场,是利用无特技技术的直接切换,利用上下镜头之间在内容、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无技巧转场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元素,使之具有视觉的连贯性。在大段落的转换时还要顾及心理的隔断性,表达出间歇、停顿。

2.画面合理过渡因素

(1)相似性。两个相连镜头在主体或画面结构上有形式上的相似,如数量相等或上下两个镜头包含同样或相似的主体。

(2)逻辑性。上下两个连接镜头在发展的情节上由逻辑关系,如因果对应等。(3)比喻性。上下两个相连镜头在画面内容上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后一镜头对前一镜头有比拟、象征、隐喻等作用。

3.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1)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个镜头通过同一个主体进行转场,或跟随主体由一个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场景,实现自然转场。

(2)相似主体转场:上下两个镜头的主体不是同一个,但是同一类,或者在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根据其形状、位置等进行转场。

(3)主观镜头转场:借片中人物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进行转场。是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之一。要求前后镜头在内容上有因果呼应、平行等关联。

(4)遮挡转场:又称“挡黑镜头”转场。镜头被画面内某形象暂时挡住,包括主体迎面遮挡住镜头,或是画面内其它前景暂时挡住镜头的内的其它形象。这个时刻往往是转场的时机。

遮挡在视觉上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同时制造悬念,省略过场,加快叙述节奏。

(5)特写转场:特写具有强调画面细节的特点,暂时集中人的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时视觉的跳动感。

特写常常作为转场困难的补救性手段被使用。

(6)动作、动势转场:利用人物、主体动作的动势存在的可衔接性、相似性,作为转场的依据。前后镜头当中的动作动势相似,但时空场景已经变化。大多强调前后镜头中的内在关联性。

(7)镜头运动转场:利用摄像机运动显示空间的调度关系。如镜头从某个形象摇向天空,意味着一个段落的明确结束。

(8)承接式转场:按照上下镜头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的转场,也就是利用情节上的承接关系。

(9)空镜头转场:当情节、情绪发展到高潮的顶点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使观众能够回味作品德情节和意境。多利用插入一定长度的景物来转场。景物镜头是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为情绪发展提供空间。在选择镜头时应注意内容情绪的关联性,考虑画面造型匹配的问题。

(10)利用声音转场: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通过与画面的匹配实现转场。用完整的声音过渡到下一场景,包括声音的延续、声音提前进入、前后镜头中声音的相似部分的叠加等。也可以利用声音的呼应或前后反差,实现时空大幅度转换。

(11)两极镜头转场:两极镜头具有强烈的心理隔断性,适于用在大段落的场景转换情况。但小段落转场不宜过多使用,否则会造成节目凌乱、不流畅的感觉。

三、考核知识点

(一)场面转换的含义

(二)场面转换的依据

(三)场面转换的分类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场面转换的含义 1.识记:场面转换的定义 2.领会:场面转换的两层含义

(二)场面转换的依据

1.识记: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依据的内容 2.领会:(1)场面转换的要求(2)视觉连续性、心理隔断性的含义(3)场面转换的画面依据的内容 3.应用:结合所学,思考节奏的变化对于转场会有何种影响

(三)场面转换的分类和方法 1.识记:(1)转场的分类(2)技巧性转场的概念及其各种手法(3)无技巧转场的概念及其各种手法

2.领会:(1)各种技巧性转场的方法及各自特点(2)各种无技巧转场的方法及各自特点(3)无技巧转场的画面合理过渡因素 3.简单应用:(1)利用所学,结合观摩片例,熟练掌握各种转场技巧(2)思考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在观众视觉、心理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各种转场方法

第七章 两种剪辑形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蒙太奇思维既是画面镜头的剪辑,也是场面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接。本章介绍段落的组接,以及叙事剪辑、表现剪辑两种类型的剪辑形式。

要求: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两种不同的剪辑形式,较好地掌握段落组接的方法。提高蒙太奇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难点:区别表现的剪辑中,象征的剪辑和隐喻的剪辑两种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两种剪辑形式

段落是电视作品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层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大段落与小段落、主导段落与过渡段落、叙事段落与情绪段落、发展段落与高潮段落等等,很多种分类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就剪辑而言,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式:

1.叙事的剪辑

2.表现的剪辑

第二节 叙事的剪辑

(一)叙事剪辑的含义和依据

1.叙事的剪辑:又称叙事蒙太奇,是以展现时间、说明事实、交待情节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叙事类型。

2.叙事剪辑的依据:叙事剪辑的根本依据,在于生活的逻辑性。表现在时空关系的连续性和联系性上。

(二)镜头的叙事方式

叙事剪辑的目的,主要在于叙述一段情节,展现一系列事件过程。是用最简单的画面语言讲述清楚动作过程或事实。一般来讲,分为三种形式:

1.前进式(顺叙式)

叙述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的叙事方式。依据人们了解事物的心理重点和观察事物的视觉重点,对观众进行引导、展开叙述的方式。

2.后退式(倒叙式)

叙述由近到远,景别由小到大的叙事方式。比前进式叙事更容易产生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视觉刺激较强。

3.片断组合式(省略式)

将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片断组接在一起的叙述方式。并不侧重景别表现的意义,而是强调突出必备内容,省略不必要的中间过程。是一种简洁的叙述方式。

(三)镜头的关系

叙事剪辑作为基础的叙事形式,并不简单地意味着镜头景别的变化,而是一种叙事思路。其次,叙事的剪辑通常建立在镜头关系之上。包括:

1.主镜头与关系镜头。

主镜头,指段落的主导镜头,是为建立事物或动作完整面貌而拍摄的镜头,是造成主体形象连贯的主要手段。

关系镜头,是用于交待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镜头。又可细分为插入和切出镜头。

2.分剪与分剪插接

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剪成几段,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是用。

分剪插接,是分剪的特殊表现。即将表现一定动作内容的两个镜头,分别按比例分割成两段以上,然后按一定叙事或情绪表达需要顺序交替组接。

分剪可以弥补画面素材在数量和匹配方面的不足,制造紧张气氛和戏剧效果,渲染情绪,调整叙事的节奏和丰富画面表现空间。是电视段落剪辑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第三节 表现的剪辑

(一)表现剪辑的含义和依据

1.表现的剪辑:又称表现蒙太奇,是一种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要目的的剪辑类型。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形成的冲击,来产生比喻、象征、联想等效果。

2.表现剪辑的依据:表现剪辑的目的,不在于叙述情节,而在于表达意义、哲理。其镜头组合的逻辑依据不是连续的时空关系,而是上下镜头之间的意义。

(二)表现剪辑的各种形式 1.平行的剪辑

在一个蒙太奇段落中,把两条以上不同时空、相同时空、同时异地或同地异时的线索交替出现,平行发展,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情节。强调内在的逻辑性。

2.对比的剪辑

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强化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思想。对比的因素包括:

(1)画面内容的对比

(2)画面造型的对比(3)声画的对比(4)节奏的对比 3.积累的剪辑

将一组在内容、性质、景别、运动等要素方面有联系或相似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不断叠加的积累效应,树立一种主题或思想。又称为“主题蒙太奇”。

积累的剪辑,其画面组接的依据不是时空或情节上的连贯,而是画面内含或外在形式上的类似。可以建构一种诗意的效果,传递强烈的情绪。在运用时要注意选取同类的、成组的、富有典型形象的镜头。

4.象征的剪辑

在画面组合时,借助某一视觉形象,让观众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引伸的涵义。以情节中特定的情境为依托,经常源于共通的文化语境产生象征涵义。具有较为强烈的情绪色彩,是创作者艺术化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思想的方式。

5.隐喻的剪辑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将具有某种类似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传递某种情绪色彩。

与象征剪辑不同,隐喻的剪辑是要通过两个视觉形象的对比来说明问题,用一个形象的意义来比喻另一个形象的意义。而象征剪辑经常情况下只是对一个画面形象的引申。

隐喻剪辑应寻求一种贴近和自然性,不能牵强,也不能太直露,而应追求新颖、含蓄。

三、考核知识点

(一)叙事的剪辑

(二)表现的剪辑

四、考核要求:

(一)叙事的剪辑

1.识记:(1)叙事的剪辑的涵义(2)叙事剪辑的依据(3)叙事剪辑的三种类型 2.领会:(1)叙事剪辑三种类型各自的涵义(2)主镜头与关系镜头的含义(3)分剪与分剪插接的含义和作用

3.应用:结合片例思考前进式、后退式和片段组合三种叙事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二)表现的剪辑 1.识记:(1)表现的剪辑的涵义(2)表现剪辑的依据(3)表现剪辑包含的各种形式 2.领会:(1)各种表现剪辑方式的内容、特点和要求(2)区分象征剪辑和隐喻剪辑 3.简单应用:思考叙事的剪辑和表现的剪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各种剪辑的方式,进行实际创作

第八章 节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影视画面的节奏是影响画面表现力、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节奏的观念必须贯穿于电视编辑的整个过程当中。本章介绍了视听语言中节奏的性质和作用,并介绍了节奏的运用和创造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节奏对于电视画面编辑的重要性,并初步具有节奏编辑的意识。能够在实际创作中,自觉和熟练运用节奏的表现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节奏和节奏产生的依据

(一)节奏

对于影视创作来说,节奏就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度的处理所形成的节奏规律,也就是通过剪辑,对镜头长短进行有逻辑性和有规律性的安排。它是对影视作品德画面感染力和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还会直接影响电视片的质量和性质。

节奏源于运动。有运动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会产生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产生节奏。影视语言是一种视听语言,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和变化中。因此,影视的节奏也就依附于活动的影像和声音当中。

从观众的感官角度来说,节奏可以分为:

1.视觉节奏:通过镜头画面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如影片中的场面调度、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蒙太奇组接中镜头的长短、视觉形象的张弛、快慢、长短等。

2.听觉节奏:通过听觉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如人物的声音、环境同期声、音乐音响的轻重、长短、快慢等的交替,而产生的声音层次。

视觉节奏于听觉节奏不可分离,在影视编辑过程中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地结合使用,共同产生一种统一的节奏感。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节奏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情绪。当视觉、听觉元素对人的感官产生作用,人们的心理感受也会随之产生。而当视听觉元素变化时,人的情绪会产生新鲜感,心理上也会随之产生或规律或不规律的感受。这就是节奏产生的依据。

节奏通过对运动的快慢、缓急、强弱的变化反应,不断巩固或破坏人们的心理预期,从而促进心理活动的增加,造成新鲜感。

节奏受多种因素影响。编辑通过对情节发展、影响造型、镜头组接和转换、光影、色彩等视听语言的变化,来强化和控制节奏的变化。

第二节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一)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影响节奏变化的,包括镜头的外部切换,也包括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形态和情节发展。也就是镜头的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

1.由视觉、听觉元素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从而产生的节奏,我们称之为外在节奏。如主体运动、镜头运动、镜头长短、组接频率、音乐节奏等。

2.由影片叙述中,情节的内部冲突、人物情绪、故事起伏等引起的人们内心感受的变化也可以形成节奏,称之为内在节奏。它是一种内在观念形态,只有通过审美的知觉去感知。

(二)两种节奏的关系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不可分离,必须在剪辑的环节上完成有机的统一。尽管在表现形态上可以有局部的形式上的不同,但其深层结构上必须保持一致。

外在节奏既要考虑镜头段落中向对独立性,又要保持与影片总体内在节奏统一,其最终是为叙述目的服务。内在节奏是一种叙述性节奏,要是叙述有层次变化,从而使观众获得最大的审美和观赏效果。

内在节奏是决定电视画面的第一因素,外在节奏从属于内在节奏;同时内在节奏也只有依靠外在节奏的多种表现形态才能够得到体现。可以说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内在节奏的外化。

通常情况下,内在节奏紧张时,外在节奏的表现形态就比较快速、紧张;反之当内在节奏缓慢时,外在节奏的表现就松弛、缓慢。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也会有内外节奏背道而驰的情况,但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突出表现效果而采取的手段。从深层次说,仍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统一。

第三节 影响节奏的要素

(一)运动主体

主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幅度、方式会对视觉节奏产生明显影响。通常情况下,主体运动速度快,节奏感快;同向主体动作顺势剪辑,节奏相对流畅平稳,反向主体动作交错剪辑,节奏活跃。

(二)摄像机运动

摄像机运动速度的快慢、方向同主体运动一样,都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同时,摄像机运动还会对静态物体也产生节奏感。

(三)景别

利用景别的大小来调节视觉节奏。一组相似景别剪辑会显得平稳,而大小景别的穿插变换会造成跳跃感。在一组小景别当中插入大景别或在一组大景别种插入小景别,都是打开视觉空间或者改变视觉重音来转换节奏的方式。

(四)色彩和光影

色、光、构图等,都是电视画面中的重要视觉因素,而且是流动的视觉因素。这种流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对比,形成了视觉的节奏。暗色调中突然出向亮调、高调画面就改变了原有的视觉节奏。明暗变化的规律性也对节奏感产生影响。

(五)声音

声音本身就具有长短、强弱的变化。音乐更本身就是一种节奏。因此声音对于节奏的影响就更富于变化性。

1.各种不同性质的声音组合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

2.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可以增强虚实内在节奏感

(六)剪辑节奏

通过镜头长度变化、镜头转换速度、镜头结构方式等剪辑手段来形成节奏,是电视剪辑节奏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镜头长度、转换速度的变化体现为剪辑率的变化。剪辑率高,结构快;剪辑率低,节奏慢。

镜头结构方式体现为镜头连接顺序,也体现在镜头连接的技术方式,如叠化、渐隐渐显、编校的速度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节奏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

(三)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四)影响节奏的要素

四、考核要求

(一)节奏 1.识记:(1)节奏的概念(2)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

2.领会:(1)节奏的含义(2)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划分的依据(3)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关系

3.应用:影响视觉节奏、听觉节奏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

1.识记:节奏产生的依据

2.领会:节奏产生的心理基础

(三)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1.识记:(1)内在节奏的含义(2)外在节奏的含义 2.领会:(1)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关系(2)内外节奏形式上和本质上的统一 3.应用: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内外节奏在形式上可以分离,这种分离对于主题表现有何意义

(四)影响节奏的要素

1.识记:影响节奏的要素有哪些

2.领会:(1)各种要素如何对节奏产生影响(2)声音对于节奏影响的复杂性和丰富性(3)剪辑率与镜头结构方式对节奏的影响

3.简单应用:思考紧张节奏是否可以通过慢速剪辑来造成,慢节奏是否可以通过快速剪辑来造成。如有这种可能,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拍摄,系统、全面掌握节奏的运用方式

附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1.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montage)来源于法语,原意是建筑学上的“安装”、“组合”、“构成”。借用到影视创作当中,形成了影视画面镜头的“组接”、“构成”之意。2.转场——

答案:场面转换,又称“转场”。是影视作品根据内容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段落和场面的划分和转换,其目的是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为明确,层次的发展更为清晰。

二、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主体细部的画面景别,具有强烈的强调性和暗示性,常用来强调某一细部特征,表达特定的含义或情绪,制造悬念。这种景别是()。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E特写

正确答案:A 2.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组内容交叉地组接起来,并在某一点上使两组情节交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气氛,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这种蒙太奇手法被称作()。

A、平行蒙太奇 B、对比蒙太奇 C、象征蒙太奇 D、交叉蒙太奇

正确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个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四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长镜头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包括()。

A、在镜头内部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使其传达的信息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B、具有相对的真实性;

C、能够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D、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A、B、C 2.下面各项中,属于技巧性转场的有()。A、渐隐、渐显 B、叠化 C、空镜头 D、定格

正确答案:A、B、D

四、简答题

1.现代电视编辑观念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1)重视电视的纪实性

(2)重视电视的直观性、时效性和现场感

(3)重视多种电视手段和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4)重视电视图文的共时性传播(5)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2.蒙太奇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

(1)选择与概括(2)引导注意力(3)结构时空(4)创造节奏(5)创造悬念(6)创造情绪(7)创造思想。

五、论述题

1、试论述长镜头与纪实风格之间的关系。(答案:略)

2、镜头画面的拍摄角度有哪些?不同角度对于镜头表达意义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略)

2.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 篇二

那么, 电视编辑怎样才能把电视画面编辑好?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电视编辑工作的一点经验。

一、镜头衔接找寻适当切入点

电视片中所有镜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即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断是属于固定镜头范围, 其画面主体可静止, 可运动;而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断, 就是运动镜头, 如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甩、跟。镜头衔接, 就是把镜头在衔接时的着眼点放在所拍摄的镜头的特性上。

组接一组固定镜头, 最重要的是设法寻找某种一致性, 比如, 内容方面的相关性, 这就要求创作者自己界定相关的范围。如果画面内是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物体, 即固定镜头相互连接, 需寻求镜头长度的一致性, 这样的连续组接, 画面极具动感、节奏感和跳跃感;而画面内是运动物体的固定镜头, 在连续组接镜头时, 通常可以截取精彩的动作瞬间或选择完整的动作过程。

运动镜头组接过程中, 如果是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连, 就应该去掉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而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相连, 就应该视情形决定镜头相接处的起落幅的取舍。

当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一同组接时, 如果要表现静态对象时, 就应将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保持短暂的停留。当表现呼应关系时, 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一同组接时, 就应该视情况决定镜头相连处起落幅的取舍。

二、动作衔接画面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

动作的衔接, 包括消失剪接、封挡切换、出画入画, 还有同一场景、或不同场景、但有呼应关系的镜头可直接对切;镜头的切换与动作转换一致;画面上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变化的瞬间, 不失为好的切换点;画面上主体的动静转换;剪接点选择在动作的静止点或结束点;主观镜头的切换, 应在人物镜头后保持短暂停留。

具体而言, 就是我们看到电视画面内的运动, 一是人物的运动, 二是物体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在不断变化的影片时空中是否连贯, 会直接影响到影片结构的完整性, 也会影响到影片所讲述的故事能否被观众正确理解。表达物体的运动和人物的动作要做到准确和连贯, 这同样是画面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镜头长度恰到好处为最佳

确定每个镜头的长度, 说到底, 就是考虑观众收视的需要。观众看清楚了, 也看明白了, 此时镜头就应该切换, 否则, 就成了懒婆娘的裹脚;换言之, 如果观众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 也没有弄明白画面要表达的意思, 镜头就此切换, 观众就有仓促、急迫、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怎样来恰如其分地判断观众是否已经看清楚了?又怎样来决定每个镜头的长度呢?本人以为, 每个镜头具体长度的决定都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镜头的长度包括布局长度、景别长度和情绪长度三种, 其中根据画面布局的特点决定镜头的长度是布局长度, 也就是说, 我们看到的电视画面上, 靠前面的景物比靠后面的景物醒目、突出。具体操作时, 假如主体在画面的前面, 镜头就可以短一些, 反之, 假使主体在画面的后部, 这时, 镜头就要长一些了;在电视画面上, 受众通常会注意到, 亮处的景物往往比暗处的景物更吸引他们的眼球, 假如主体被置于画面的前部, 此时, 镜头就可以短一些, 反之, 假设主体处于画面的暗影处, 就要把镜头拉长一些;还有, 在电视画面中, 运动的物体总是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吸引观众的视线, 当主体是运动的, 就可以把镜头编辑的短一些, 反之, 假设主体是静止不动的, 镜头就要设计的长一些才好;在电视画面上, 运动快的物体总是比运动慢的物体更容易夺走观众的视线。

景别长度就是不同景别的镜头在屏幕上应保持不同的长度, 这是由画面的特点和观众的收视特点决定的。

我们在观看电视时一定会注意到, 那些用于表达情感、气氛、情绪的段落, 最能打动和感染受众, 电视编辑在组接这类镜头时, 必须把握好镜头的长度, 达到最佳的“煽情”效果。具体的做法是:适当地延长气氛和情绪镜头;交叉反复组接气氛和情绪镜头;想方设法延续气氛和情绪镜头等, 即在考虑及决定镜头的长度时, 要做到既考虑参考内容的长度, 又要考虑节奏长度, 做到综合权衡, 之后, 才能做到确定好每一个镜头的最佳长度。

四、过渡和转场达到故事的完整性

3.小议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制作 篇三

【关键词】新闻编辑;画面;制作;节奏

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是电视新闻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记者拍摄回来的录像素材,通常并不是可供播出的完成节目,出去极少数情况如实况录像、无剪辑拍摄外,大多数节目都需要在后期编辑中去粗取精,合理安排镜头顺序,协调声画关系,使之成为声画完美结合,叙述清楚合理,能为广大观众理解接收的播出片子。画面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镜头的选择、镜头长度、镜头组接、镜头的节奏等几个方面。

一、镜头的选择

画面编辑的首要工作是从一大堆素材中挑选可用的镜头,由选择出来的镜头构成完整的片子或节目,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镜头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对编辑成的片子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怎样选择镜头呢?从广义上说,就是选择好的镜头,从狭义上说,则是从镜头的景别、角度、方向、内容表现、和质量等多种具体因素出发,去挑选那些有利于说明新闻事实的能完成主题表述的,并且便于合理组接的镜头构成完整的片子。

(一)镜头景别。镜头的景别既是取景范围,又强调着观众收看的目标,还是形成蒙太奇句子的因素,要挑选合适的景别镜头来构成完整的片子;(二)镜头内容。镜头内容表现不准确或不得力,都能造成观众的不理解、误解或不信任;(三)镜头运动。镜头运动的目的是让观众看的更充分,更全面,推、拉、摇、移牵着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各种镜头运动要有主语引导,确立视觉重点;(四)镜头长度。不同的镜头角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效果、感情色彩。要让观众看什么,怎样看,角度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五)镜头方向。方向直接影响着画面内容的表达,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才能形成清楚的表述,避免镜头的不连贯和叙述的混乱;(六)摄影技术。由拍摄技术不过关造成的画面不平稳,摇晃抖动,运动速度不均匀,起落幅度不准确,画面不清晰等问题,都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七)构图和光影效果。各种残缺的或别扭的构图不能选用。镜头的光线效果要好,并且与别的选用镜头能够协调统一。

二、镜头长度的确定

在考虑镜头长度时让人看看清楚画面,又要照顾到片子的节奏和情绪的表现,由于镜头景别的不同,表现的范围内容的多少也不同,不同长度的画面,表现着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感染力,一般常用的能够让人看清楚的景别,长度是这样的,全景一般8秒左右,中景一般5秒左右,近景一般2~3秒左右,特写一般1~2秒。

镜头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叙事性镜头和描写性镜头。叙事性镜头长度应保证观众既要看清画面,又要留下印象,如果镜头太短,该交代的事情没有交代清楚,一闪而过,观众就看不清。如果镜头太长,事情已经交代完了,镜头还在继续,观众就嫌长。最佳点应是,当观众看清画面时,及时切换。

三、镜头组接

(一)合理地组接镜头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按照事物发展的自身逻辑顺序组接,第二,按照主题规定组接,第三,按照同一主题组接,第四,按照同一地点组接。

(二)镜头组接的方式和技巧。在组接镜头时,电视新闻常采用这些方式来结构镜头:顺序式、倒叙式、积累式、平行式,另外还有对比式、混合式、比喻式、平行交叉式等组接方式。无论采用那种方式来组接镜头都要根据所报道新闻的内容及特点灵活运用,力求编出叙述明白,转换流畅,生动引人的片子来。

(三)场面过渡。场面过渡有两种,一种是技巧转场,常用于电视剧、纪录片、专栏等;一种是无技巧转场,常用于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技巧转场。淡入淡出,通常用于两个大段的结束和开始;化,前一镜头淡出同下一镜头淡入叠起来,造成前一画面在逐渐模糊中转化为后一画面的效果,主要用于同一段落、同一层次;划,前一镜头画面逐渐剥去,同时,在空着的地方显现出后一镜头的画面,常用于表现地点场合的变化;定格,在画面刚开始时,使画面静止不动,一般用于划分不同段落、不同主题或不同的任务形象之间的间隔。

第二,无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就是从“切”到“切”的转场方式,直接从这一段跳到另一段上,不用任何形式技巧,省略去许多不必要的过场戏。无技巧转场的表现手法有同体转场、相似体转场、出画入画转场、挡黑转场、主观镜头转场、声音转场、运动镜头转场、同景别转场、虚化转场等。这些转场过渡方法是新闻片比较常见的,它摒弃了技巧转场的人为痕迹,显得更真实。

四、节奏

节奏在新闻中是对比因素有规律地交替出现,是基于灵感的有机的运动次序。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画面内部事件展开、主题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外部节奏也是指蒙太奇节奏,指镜头转换所形成的节奏。

影视的节奏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处理的不同主题内容的片子,对于节奏的要求不同。抒情性的片子节奏比较舒展;故事片、电视剧的节奏则要张弛相间,波澜起伏、以烘托气氛。编辑要掌握各种节目内容对节奏的要求,合理地处理镜头之间的关系,用适合内容表达的节奏,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为节目添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技巧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学习和提高,强化自身的编辑技巧水平,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深入研究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并将此类编辑技巧运用到平时的新闻编辑工作中去,从而制作出极具亲和力,创造力,受群众喜爱的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陈秀芳.地方广电新闻的编辑技巧[J].魅力中国,2013,(06).

[2]王秀红.浅谈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4).

[3]穆丽红.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J].华章,2012,(33).

4.电视编辑工作总结 篇四

一、电台节目方面

我很荣幸的从2007年初开始参与交通广播的组建至今,与交通广播各位同仁一起,在局、台两级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见证了xx交通广播电台从筹建、试播、实现直播的全过程。

(一)新增丰富多彩的电台节目。按照局领导班子要求,交通广播要继续加大节目的丰富性、娱乐性,在局领导班子的指导下,我今年负责的节目又新增了《汽车音乐疯》(30分钟)、《纪实60分》(60分钟)、《五年级插班生》(55分钟)、《下午书场》(50分钟)、《幸运大挑战》(60分钟)五档节目,增加新的节目后,我的工作量大了很多,但想到能够让xx广大的听众朋友们听到经过自己亲手编辑制作的节目,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师傅的调频收音机中传出的声音,正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节目,那种无比自豪的感觉就从心底油然而生。

(二)积极参与新栏目的策划、包装。2008是xx交通广播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台新增了许多栏目,我与全台编播同仁一起出点子、想办法,积极参与策划、包装了《爱车课堂》、《汽车音乐疯》、《下午书场》等栏目,在包装栏目头的过程中,我与同事们群策群力,在大量的音乐素材中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研究推敲栏目串词,对栏目串词的配音要求精益求精,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大部分栏目串词的配音工作。

(三)xx交通广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播。

我台安装了广播电台直播设备及数字化编辑制作播出系统平台后,得到了改观。一些服务于受众的直播小栏目《寻物启示》、《天气骤变紧急通知》等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的听众朋友。特别是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们全台人员编辑策划的每天播出长达35分钟的大型直播节目《强肾养心胶囊讲座》,从9月29日开始正式播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编辑制作宣传广告、栏目头、栏目串词,交流沟通导播技巧、制订播出应急方案等等,我们精诚团结,互相协作,直播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确保播出无差错。这是我台真正意义的第一档大型直播节目。

(四)及时编播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的公益节目。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领导和同事们告诉我,要作一名合格的传媒人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今年3月,在得知了黑龙江吉林两地对孕妇小娇的跨省大营救事件后,我和同事们及时采用转播加实时报道的方式对此事进行报道,让广大关心小娇母女的听众及时了解小娇的病情及捐助的方式。

二、电台实用技能方面

(一)在编辑制作好电台节目同时,我还担负着电台所有采、编、播设备维护的工作。

(二)在节目的编辑制作中,我与同事们互相学习交流,经常性向厂商技术人员请教。

(四)利用互联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我经常不断的上网搜索、查找可以用在我们电台的各种声音、音乐素材,网上的资源广阔无限,要想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也不容易,我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可喜的是,通过我的努力找到了许多能在我们节目中使用的素材。

三、安全播出方面

(三)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召开期间,我台按照上级部门及局领导的指示,遣散所有实习主持人,在此期间,非我台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节目制作播出间。

四、自身学习方面

(一)在工作中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作为传媒人,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我经常看新闻、读报纸,浏览新华网、网易等国内大型主流资讯网站的信息,了解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电台采、编、播设备已经很熟悉的基础上,又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学习,许多不懂的知识,就找同事问,网上查,甚至给提供技术支持的厂家技术员打电话请教。

篇二:电视台后期制作编辑工作实习心得

电视制作编辑工作实习心得 我觉得在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对一名实习生来说很重要。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一些基本的工作做起,比如说,被制片人派去做自己编辑工作之外的采访。想要真正地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

作为地方电台里的民生节目,我们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通常都是帮助百姓解决他们生活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之类,有时也会报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单位的通知。在编辑一些关于政府的新闻时,领导的名字和职位不能有差错,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

对于新闻的编辑制作,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页,只能从头学起,还好我的指导老师总是很有耐心的指导我,总是细心的提醒我。新闻编辑制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记者粗编的节目里,检查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是否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进行声音的处理,我们需要检查声音是否太高或太低,听清记者上的字幕和当事人所说的话,是否相一致。

由于电视台用的非编软件和我在学校里学的不一样,所以我得一点一点的学习。为此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我准备自己在网上下载电视台用的非编软件soby,在自己的电脑上,用于自己平时的练习。但是,我把整个网络都翻遍了,还是找不到soby软件的安装包。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就问我的指导老师:“怎么我在网上找疯了,还是找不到soby啊?”我的指导老师听我爸说我之后,就开始大笑。

我认为要做好新闻和线索,采访,编辑这三个环节,一个都是分不开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忽视。是的。大学校园,远离社会喧嚣,莘莘学子很少真正接触到社会现实,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脱节,这些使得我们大学生在刚走出象牙塔后显得无所适从。如果说在校园里的生活就像一个梦,那么实习更像一个闹钟,把大学生从梦中敲醒。

2008级艺术设计动画班

郎泽珊

082021010014 实习心 得

2008级艺术设计动画班 郎泽珊 082021010014 篇三:电视台编辑年终总结

电视台编辑年终总结

又到一年曲终时,不管你愿不愿,也不管你会不会,更不管你一年来的努力结果怎样,也不管你一年来的创伤和心得有多少,总结都无可避免地摆到了所有职场人士的面前。

一年又一年,2014年又将离我们远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总编室编播部在公司、频道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协助下,圆满的完成了频道的编播任务和工作。回望走过的一年,有辛苦、有劳累;有成绩、有不足;有付出、有收获;有感悟、有心得。在岁末之际,我为****全年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总结一下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得与失。

能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同事,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与各位同事共同进步。

1、编播部是规划、编排全频道节目、广告播出的重要部门,它担负着参谋,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对工作我能坚持原则、职责分明,做到了团结同事、有效沟通,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作为编播部经理,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我除了以身作则,学习、熟悉业务外,还注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责任。

3、我能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一是深刻领会公司、部门制度的含义和目的,增强自己宣传制度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公司、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通报,并把这些文件和通报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位员工;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重点学习理论技术、管理知识和编播知识。

4、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公司制度,全心全意为公司创造利益的宗旨,努力实践公司各项目标的重要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听取员工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5、对工作我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去年10月份****播出期间,为保证节目正常播出,我带领编播人员经常应急变更节目播出时间;反复调整、替换宣传片版本;滚屏字幕全天定时更新实时内容。为完成任务我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凌晨2、3点钟。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完成了****的播出、宣传任务。

6、当工作与个人事件冲突时,能以大局为重,选大家舍小家,并得到家人的理解。我在---。

三、存在的不足

篇四:电视台新闻编辑专业技术总结_职称

新闻编辑专业技术总结

xxx ×××县广播电视×××

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一个老百姓自己的电视台。我们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通常都是帮助百姓解决他们生活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之类,有时也会报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单位的通知。在编辑一些关于政府的新闻时,领导的名字和职位不能有差错,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

面和新闻的文字稿是否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进行声音的处理,我们需要检查声音是否太高或太低,听清记者上的字幕和当事人所说的话,是否相一致。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一些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此外,还要经常维护好编辑机和采集机,定时对其的维护工作。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

作为电视工作者,要更好的为工作服务,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因为工作压力大,制作部成员经常期盼有更加先进的工作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其主观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电视台的现情,不能一味的要求高投入,高回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为单位的发展,为我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五:电视台个人工作总结两篇

电视台个人工作总结两篇

电视台个人工作总结两篇

【一】

xxxx年毕业于xx市幼儿师范学校普通幼教专业,并取得了普通话测试水平一级乙等水平证书,xxxx年于xx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大专毕业,并于同年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班;我于xxxx年x月份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开始是在xx教育电视台绿叶影视广告公司从事节目制作与广告配音工作,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曾赴日本留学进修。

参加工作五年来,我以一个青年工作者的要求,更是以党员的标准在严格要求我自己,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勤勤恳恳,善于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保持的高度的热情和清醒的头脑,认真学习电视专业的各种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一直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尽可能的了解当今广播电视行业的最新走向和趋势。

坚定正确是舆论导向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的。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观的思想下,我力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将电视工作做到最好。

作量不但没有让我退缩,反而增加了对电视行业的热情,我努力使每一个栏目,每一期节目都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自发的对每个栏目进行定期的改版包装,这一年的时间共制作节目800余期,不仅给制片人带来了收视率,市场效应也非常可观;之后制作的《xxxx》、《xxxx》及《xxxx》等1200余期节目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xx年5月,参与了“xx市人民满意的‘十佳百优’教师评选电视展播”访谈工作的录制及制作,制作70余位老师的访谈节目,导播30余期。xx年9月参与录制了“全国第九届普通话推广周开幕式”活动和文艺晚会,并独立承担了后期制作,精编过的开幕仪式及晚会受到了国家语委老师的赞扬。

五年来,在从事电视工作的路途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完善自我发展,到技术部工作之后,我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可能远远的把我淘汰,更是将精力放在了有关方面的学习上,不仅要做好一名电视节目编导、编辑,还要从各项外围技术上多研究多探讨,不仅要完成领导下达的制作任务,还要大量阅读有关电子信息及网络信息的资料。

【二】 本,在局、台两级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较圆满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电台节目方面

我很荣幸的从xx年初开始参与交通广播的组建至今,与交通广播各位同仁一起,在局、台两级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见证了xx交通广播电台从筹建、试播、实现直播的全过程。

(一)新增丰富多彩的电台节目。

制作的节目,那种无比自豪的感觉就从心底油然而生。

(二)积极参与新栏目的>策划、包装。xx是xx交通广播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台新增了许多栏目,我与全台编播同仁一起出点子、想办法,积极参与>策划、包装了《爱车课堂》、《汽车音乐疯》、《下午书场》等栏目,在包装栏目头的过程中,我与同事们群策群力,在大量的音乐素材中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研究推敲栏目串词,对栏目串词的配音要求精益求精,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大部分栏目串词的配音工作。

(三)xx交通广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播。xx交通广播从 xx年2月9日 首次试播以来,由于受人员少、编播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做直播节目,所有的节目一直都是采用先录制、后播出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在xx年末我台安装了广播电台直播设备及数字化编辑制作播出系统平台后,得到了改观。一些服务于受众的直播小栏目《寻物启示》、《天气骤变紧急通知》等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的听众朋友。特别是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们全台人员编辑>策划的每天播出长达35分钟的大型直播节目《强肾养心胶囊讲座》,从 9月29日 开始正式播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编辑制作宣传广告、栏目头、栏目串词,交流沟通导播技巧、制订播出应急方案等等,我们精诚团结,互相协作,直播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确保播出无差错。这是我台真正意义的第一档大型直播节目。

今年3月,在得知了黑龙江吉林两地对孕妇小娇的跨省大营救事件后,我和同事们及时采用转播加实时报道的方式对此事进行报道,让广大关心小娇母女的听众及时了解小娇的病情及捐助的方式。

二、电台实用技能方面

(一)在编辑制作好电台节目同时,我还担负着电台所有采、编、播设备维护的工作。

(二)在节目的编辑制作中,我与同事们互相学习交流,经常性向厂商技术人员请教。

(四)利用互联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我经常不断的上网搜索、查找可以用在我们电台的各种声音、音乐素材,网上的资源广阔无限,要想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也不容易,我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可喜的是,通过我的努力找到了许多能在我们节目中使用的素材。

三、安全播出方面

(三)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召开期间,我台按照上级部门及局领导的指示,遣散所有实习主持人,在此期间,非我台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节目制作播出间。

四、自身学习方面

5.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 篇五

XXX

×××县广播电视×××

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一个老百姓自己的电视台。我们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通常都是帮助百姓解决他们生活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之类,有时也会报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单位的通知。在编辑一些关于政府的新闻时,领导的名字和职位不能有差错,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可想而知,新闻编辑是一件多么严谨的事情。

对于新闻的编辑制作,我的工具就是编辑室里的两台电脑编辑机和一台新闻采集机。新闻编辑制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记者粗编的节目里,检查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是否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进行声音的处理,我们需要检查声音是否太高或太低,听清记者上的字幕和当事人所说的话,是否相一致。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一些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此外,还要经常维护好编辑机和采集机,定时对其的维护工作。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

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3、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作为电视工作者,要更好的为工作服务,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工作任务虽重,但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部室成员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在工作中进行实践;部室专门购买了6套专业方面的书籍,供大家不断的学习进步,制作出符合社会大众的电视节目。

因为工作压力大,制作部成员经常期盼有更加先进的工作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其主观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电视台的现情,不能一味的要求高投入,高回报。应该保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释放激情,充分发挥每一个制作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面对累积的经验和成绩,我不能骄傲自满。饮水不忘掘井人,借此机会,制作部全体成员共同感谢县局给我们创造的环境和机会,感谢领导给予的指导,感谢各部门予以的支持与配合。

6.电视节目画面编辑技术分析 篇六

1电视编辑的概念及其意义

1.1电视编辑的概念

电视编辑现存在两种不同概念。通常想到的便是负责电视画面的编辑的工作者。但在现如今,在电视业中,有了电子编辑器的出现,直接将一些画面录到编辑带上,“剪”的行为早已不再出现,那么它就被指成是在电视业中的剪辑工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在其他的部门也有着其他的意义, 它的含义又变多了。在专题片和新闻部中的它就有着不同的意义。当然,因为在电视作品中一些艺术元素的需要,那么就需要剪辑师进行艺术创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中会有画面组接的艺术技巧和通过这些特殊的画面组接技巧表现出来的艺术性。

1.2电视编辑的意义

在进行电视编辑画面的组接工作中含有大量的艺术元素,为了将这些浓厚的艺术元素表现出来, 是需要大量的画面素材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剪辑方法将原本互不相干的几个画面链接起来,让画面流利、顺畅的展现,再使艺术的花朵完美绽放。这便是电视编辑意义的体现。它与电影剪辑颇多的相似之处,是在制作上都非常的需要编辑工作。为体现电视节目的艺术元素,让艺术境界达到更高,就需要用一些编辑技巧把一些相互独立的、各个不同的画面衔接起来,让它更完整,流畅。由于剪辑技术的手法有限,需要大量的素材进行剪辑,所以它离不开编辑工作和大量的劳动。只有这样,之后的艺术才会被完美体现。这样的电视节目形成后会有更加完美的效果,给观众带来新感受,新视野。

2电视编辑的艺术

2.1展现影视作品艺术性的手段——蒙太奇

蒙太奇这种手法包含了好几个形式,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出来是惯用的手法。 它由画面剪辑和画面组成,由于这些画面的不同, 顺序的不一样,所表现的效果便不同,因此这种手法有着神奇的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表现出艺术境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叙事蒙太奇。它遵循着时间性与因果性,严格的执行着故事情节的时间发展, 有着很强的逻辑性,通俗易懂。在这之中又可分好几种。首先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两者都是将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情节编织在一起,从中产生新的感受,但前者可用于处理剧情,扩大信息量,加强节奏,让情节更加完整化。后者是影响着其他情节的发展,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更有效地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吸引更多的观众。还有就是颠倒蒙太奇。它通过一种无序性打破结构,将情节的发展时态颠倒,只有在后来才知道起因,将过去与现在重合,给观众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另一种是连续蒙太奇。它比较单一,只有着单一的线索,走单一的情节路线,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但这种方式的使用经常会给观众带来无味无感的感受。与叙事蒙太奇不同的是表现蒙太奇。它有着诸多的连续镜头,在多个镜头的基础上,让各个镜头之间的感情与内涵冲击来引发出艺术思维。更充分地表达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份情绪的真实。

2.2合理组合画面的原则

画面组合时有两个原则。

第一,逻辑性、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人物感情上,还是在情节发展上,都要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进行组合时要使逻辑性充分的表现, 这样出来的画面才会有头有尾,井然有序,使观众能更好的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在一些细节上要注意逻辑性要让人能够理解,容易接受,它的通俗易懂,也会让观众更好的了解作品,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在一些思维方式上能够让他们更充分的理解,另外,要让这份理解有循序渐进的感觉,这样会增加这部作品的吸引力,也会受到好评。

第二,是剪辑点。在电影及电视中有多种剪辑点,把握好每一个剪辑点是让电视画面更加完美的关键之一。不同的剪辑点需要有不同的注意点,如以下三点。

1)动作剪辑点,在拍摄时,一个动作要花好长时间好几种角度拍摄。在剪辑过程中,为确保动作的连续和真实,在拍摄时要控制好镜头的连续性, 在剪辑上要注意衔接点,要求精准剪辑,这样避免了影响画面的质量。

2)声音剪辑点,它在每段声带之间的交接处产生。这时我们需要把握声带自身的规律性,还需要注意人物情绪,这也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最后再结合画面与声音的特点,找到一个良好的衔接点进行剪辑,这便使得画面中的声音清晰,流畅,感情度高,画面便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3)情感剪辑点,在画面中人物经常有不同的情绪和感情宣泄,这时便要抓住情感变动之间的高点,用两个镜头去变换,但要确保镜头衔接好。

3画面剪辑的艺术性技巧

3.1找到画面的剪辑点

通常为了能带给观众精彩、高品质的画面,就需要画面之间有着很好的衔接点与转换性,各个之间配合完美。这些的完成需要我们很好的找到画面的衔接点。这样,这个画面会更加的完整,流畅, 让观众赏心悦目。

3.2静态画面及动态画面的剪接

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两者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二者的相互配合,使得画面更加完美。在体现静态画面时,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的顺序位置的不同也使得它们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两者都要去注意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的程度相符。在体现动态画面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移动来拍摄动态画面; 二是以静态画面在前,动态画面在后。前者是当两个画面连接时,直接进行相连,后者则是要注意这两个画面的配合,两者配合要紧密。

3.3灵活运用好技巧

学会应用各种各样的特技技巧,灵活的使用, 这在画面编辑中是非常重要的。用不同的特技技巧来编辑不同的画面,两者之间要搭配恰当,这样剪辑出来的画面才精彩,冲击人的视觉,给人更好的震撼力。而画面的完整性、清晰性、流畅性高,便会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

4结束语

电视节目画面的编辑不仅仅需要高超技术,更需要艺术上的创造和造诣。这项大量的工作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去完成,所以需要每个人去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将电视节目画面推到更高的巅峰。

参考文献

[1]白如冰.针对电视节目剪辑技术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92-93.

[2]杨伶婳.电视新闻画面编辑逻辑性与主题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109-110.

[3]周晓靖.电视新闻报道中后期画面的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84-85.

[4]朱艳华.浅析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画面编辑[J].视听,2015(12):76.

[5]孙静.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的艺术技巧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7):75.

[6]岱青.论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逻辑性与主题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6):10,39.

7.电视画面编辑要点总结 篇七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技巧;镜头;声画对位;观众;新闻制作;后期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15-01

电视画面的编辑是电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电视画面素材只有通过编辑才能将最适合的画面段落,按照最理想的的方式组合起来,达到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融合。下面结合自身体会,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选取及编辑步骤

面对大量的画面素材,选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而有意识地取舍过程。

1.选取的画面要符合人们的视角习惯和思维规律。不同的画面表现影响着人们收视心理,比如一个“推镜头”常会引起观众对推进方向的注意,用于表现事物的细部特征,如果用一个“拉镜头”来表现就不和人们的视角习惯了。

2.选择和使用的素材,要服务于节目的内容与主题,有利于结构和情节的表现。画面的选择最终目的在于用动作性强、造型优美的素材画面租借成清晰地电视新闻节目,便于观众理解节目内容与思想。

3.选择画面要与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相吻合。电视新闻时效性强、节奏快、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宜于多选择结构稳固、安定的固定画面和镜头,也方便观众在较短时间内看清内容。另外,多选择平拍的画面或镜头,因为平拍的视角效果与日常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相近,从而给人平等、客观、公正而亲切的感觉。要慎用过度的仰拍或俯拍让人产生夸张的视角心理效果的画面或镜头。

4.选择和使用的同期声要简洁明了,突出主体个性。电视新闻报道讲求短小精悍,剪辑师时要做到被访者的语言有内容有个性,不能有套话空话,时间长短要根据内容而定。

5.编辑制作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做到细节得体。

(1)开篇要精彩,结尾要生动。写文章讲究虎头凤尾,其实做片也是这样,图像编辑是对文字稿件的第二次创作,因此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专题片的片头片尾很重要,做得好可起到“意义指示、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无论在字幕上、特技上、还是在画面上都要精心处理,做到精彩真实。

(2)正文编辑要自然,在正文中做到画面衔接自然,不要使人感到生硬或者断层,让人看了有很舒服的感觉。这其中涉及镜头的感觉,因为真实的镜头都表达一定的信息,所以镜头的运用都要与文字稿件相吻合,这要求镜头的量要多些,这给编辑过程中有筛选的余地。对承上启下的段落、议论的、抒情的可以用无信息的空镜头,如大山、田野等等。

(3)配乐来丰富节目的感染力。电视新闻专题片中的配乐,就是运用音乐来包装,这在专题片中很常见也很普遍,因为配乐可以烘托气氛升华主题,但音乐的运用不是服从画面,而是服从内容。优美的画面不一定要有优美的音乐,而是根据内容需要用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任务内在的品格,烘托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4)加强其它细节的处理。在编辑过程中,如声音的高低,特技的运用,字母的进出方式等,初看起来这些好像是细枝末节的小技巧,但对强化节目的效果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做得好,可以增强节目的整体美。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编辑技巧

电视新闻是现代媒体的重要载体,新闻画面编辑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重要一环,太多主要内容包括:镜头的剪辑,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叠加在现在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等。制作播出一条好的电视新闻,不仅需要前期制作人员善于捕捉具有典型意义、具有冲击力、表现力的现场画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员不断提高画面编辑水平,把握好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一定的画面编辑技巧。

1.运用慢动作镜头、叠画、屏幕分割等特技手段,提高电视新闻表现力。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因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真实性和朴素性。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技换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必要的。

2.控制画面的节奏变化,调节观众的视角心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一般总是由远及近,先粗后细,或者先知局部而后推及整体。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剪接画面时要注意观众的视角心里。如果画面剪接与事物发展进程合拍,是从大景别到小景别或从小景别到大景别这样的组接方式,在视角上就会十分流畅。电视新闻虽有别于文艺作品,但同样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不然就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严重时换可能出现政治错误。报道重大的会议新闻,如党的代表大会,其内容严肃、气氛庄重,新闻画面的节奏就应沉稳、舒缓,景别宜大不宜小,镜头宜长不宜短,推、拉、摇、移的速度要从容不迫,显示事件的凝重感。这类新闻政治性强,抽象的理论多,沉稳、舒缓的节奏便于观众去思考新闻的内容。而对“六一”儿童节的新闻报道,新闻画面的镜头就应该欢快、活泼。儿童象征着希望和未来,镜头宜短不宜长,可多用特写和近景来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角度也应多变,以表现孩子们的活力和朝气。

3.插入丰富的图像资料,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

在编辑会议、行业类、成就类的电视新闻中,插入与会议等内容有关的图像资料,将会是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不如,在行业新闻里,经济统计数据、历史总结回顾、市场情况调查等许多可以借助于图像资料完成的内容,在对抽象的新闻内容进行解说的同时,编辑上与此相关的图像资料,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丰富新闻节目的画面语言。

此外,编辑电视新闻还要注意环境和人物交代的合理性,注意画面内部形象组合的逻辑性及时空变化的合理性,给观众带来冲击力。在遵循最基本的“动接动”、“静接静”蒙太奇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形象素材,并以一定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起来,既要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和声画对位,又不要盲目的进行“图文解字”。还有,在编辑画面时要准确地运用和把握好长镜头,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具有紧凑、真实、感人的特点,在编辑过程中不要轻易将其剪断。

总之,电视新闻画面与新闻内容的契合程度对新闻本身的可看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视角逻辑角度出发,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是一系列编辑结构的结合,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时时更新知识和提高素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技巧相结合,才能把节目编得更好、更生动、更贴近生活,才能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拓展电视画面编辑的新思路,从而为广大观众呈现更形象、更生动的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0。

[2]黄着诚,《实用电视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08。

[3]张传霞、于善庆,《浅谈画面编辑技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管理学家》2011.06。

上一篇:辩论书策划书下一篇:春天的雨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