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2024-08-24

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精选7篇)

1.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一

梅州市旅游品牌战略规划—开展乡村旅游

梅州市旅游品牌战略规划—开展乡村旅游

摘要:近年来,自驾游、乡村旅游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流行出游,梅州市在认识到自有的山水优势情况下,大力发展红色土地的绿色出游,但是,由于梅州市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面临的问题也较繁多复杂。随着梅州市推出的“边界游”、乡村游、骑行团的旅游活动,梅州市乡村旅游热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旅游活动缺乏统一的思想,变得散乱、无序,梅州独有的乡村旅游形象也很模糊,影响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就梅州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我市的乡村旅游能尽快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梅州;自驾游;乡村意象;文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elf-driving travelling, rural tourism became popular travel, City Meizhou, in recognition of the natural advantages of its ow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ed land of green travel,but Meizhou rural tourism industr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t is facing a more complex environment.With the Meizhou city launched a “boundary tour”, Rural tourism, riding mass tourism activities, Meizhou rural tourism heat more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Bu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tourism activities, lack of unified thinking, Become scattered, disordered.Meizhou unique tourism image is also very fuzzy, Affe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So this paper on issues related to rural tourism of Meizhou And some suggestions, Hope that the rural tourism in Meizhou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ature development road

Key Words: rural tourism;Meizhou;self-driving travelling;Rural image;cultural

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时代。综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展趋势,我国旅乡村旅游业已经从起步渐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吸收都市人和怎样吸收更多人参与乡村旅游,对其提高旅游收入和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键就是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旅游品牌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增强品牌意识,运用品牌竞争策略,创立有国际地位的旅游品牌,是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点,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旅游新的需求,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满足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的一种旅游活动。广义上说,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

凡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的自然田园风光或乡村特点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聚群文化、民居文化等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的旅游形式都是乡村旅游。-1-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良好。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 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 而且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在加大, 基础设施在完善, 品牌优势在形成, 综合效益也在提高。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等都市环境的需求。

二、梅州市旅游业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西北接江西省,西面连接广东省河源市,西南、南面、东南面与潮汕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兴宁市、五华县、蕉岭县、大埔县、平远县,俗称六县一市一区,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

梅州市作为山区市,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阴那山、五指石),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市级旅游景区5个,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8个,被列为广东100家假日休闲好去处5个,100家观光新亮点3个。梅州市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模式的生态旅游业,虽然起步晚,总量不大,但还是有巨大潜力的,单从今年春节黄金周梅州市接待游客160.2万人次,旅游吸金4.89亿,同比增长23.85%,可以看出梅州旅游业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潜力,与此同时,旅游业还有力促进了餐饮业、住宿业、商品销售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发展最为快速的行业之一。

三、梅州市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不便,旅游结构不合理

梅州市很多景点过于偏远和分散,市场开发性不好,路线设置不合理。从珠三角主要大城市距离梅州400多公里,自驾游最快要4个小时到达,交通不便成为阻碍梅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另外,游客分类来看,大部分以本地自由旅游资源为主,没有在六县一市一区中形成一条条旅游线路,吸引外来人员的进入,景点也多集中在梅州市城区附近,虽然这几年我市大力推广每个县都要有一个雁南飞,但是,目前来看,这个复制性的开发,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本地游客相对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少,消费力度不够。

(二)资金不足,品牌开发不够

梅州市乡村旅游“王牌产品”少,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乡村旅游缺乏市场影响力大、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品牌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不可储存性等特点,这给旅游产品服务的质量控制造成了一定困难,旅游品牌及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旅游品牌经营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尽管部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风景其中许多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因而旅游的“王牌产品”较少,还不能产生强大的品牌辐射力。从产品结构上看,“食、住、行”旅游产品发展初具规模,但

“游、购、娱”三大要素开发相对落后,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在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较低,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点可供游客购买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很少。[6]人文景观建造过多,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不足。从服务质量和外部发展环境来看,乡村旅游服务成分较单一,服务不规范。缺少娱乐休闲项目,产品单一,缺少精品,不适合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求知、求乐的需要,没有真正做到从绿色生态休闲的角度来增加游客的参与性项目。

(三)客源市场有限,宣传包装力度太小,没有形成影响力

任何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稳定客源市场,尽管目前梅州乡村旅游也有一定的客源,但稳定性差,市场狭窄。乡村旅游的主要依托客源来自临近地区,而其它地区的游客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季节性很强。乡村发展的初始期,淡季来农家乐园的游客以外地的居多,但绝对量极小;而在旅游旺季期间,游客以本地游客为主,外地游客甚少。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品牌难以形成或者以有品牌宣传难度较大。[7]如何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游客量,特别是外地游客量,使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发挥出来,成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梅州市乡村旅游的规划

梅州市搞乡村旅游,资源很丰富,梅州市具有浓厚的文化功底,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搞出自已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来。乡村旅游可以同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例如兴宁市搞乡村旅游多半古民居有关,五华搞乡村旅游与热矿泥发展有关,大埔搞乡村旅游与红色革命老区有关。每一个地方都有适合自已发展的产业。要善于发掘有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其本意要回归自然,嵩尚情操为宗旨。

(一)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如兴宁市的十大古民居,梅县的雁南飞茶田,丰顺八乡山茶山等都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和氛围是都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的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础。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和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梅州市是世界客都,存在很多的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

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梅州乡村旅游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才能解决文化含量不够的问题。

(三)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如雁鸣湖开展的采杨梅亲自活动、采柚子体验活动、半坑草莓行等活动,可让旅游者与渔民一起随船撒网捕鱼,和农民一起防线织布,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根据季节的推移、经济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新的农家旅游项目,如举行采茶节、竹笋宴、桃花节、杨梅节等。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决定出游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四)大力开发旅游精品项目。

有核心理念(做最好精品)、有独特模式(生态农业+旅游)、有高效管理(个性服务+环境管理)、有丰富文化(客家文化与旅游环境完美结合),雁南飞茶田景区这个“四有”模式开发建设经验,得到国家旅游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国家副总理汪洋同志誉为“雁南飞模式”。雁南飞茶田景区成功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近年来,梅州市以推广“四有”模式为载体,大力开发旅游精品项目,市政府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打造全国知名的国民旅游休闲目的地,雁南飞茶田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被授予“南航旅游休闲基地”牌匾;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景区、平远红军纪念园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

(五)加快推进自驾游体系建设。

梅州市自驾游服务体系经过几年的升级配套已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建立了38家自驾游推荐接待单位,成立了自驾游协会,设立了5个自驾游服务站和咨询中心,市区及市到县建立了50多块自驾游标示牌,建立了1个自驾游网站。形成了有一本自驾游手册、一本自驾游画册、一张自驾游地图、一个自驾游光盘、一个自驾游指南的“五个一”自驾游系列宣传品;一年一届的“广东自驾旅游日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系列活动”,成为“2007年影响广东旅游十大事件”和“2008年全国节庆百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梅州作为“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的知名度,闽粤赣等周边城市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得到培育发展,自驾游客成为来梅游客主体推动了全市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六)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一是加强包装:请专业的团队和公司对梅州市各大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包装,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二是加强宣传:利用网络传媒、广告媒体和客家人的影响力进行大范围的辐射式宣传,以2013年中秋晚会及庞大的“客家文化艺术节”为契机,以前期的宣传和游客接待为铺垫,一举打响品牌,让梅州市客家文化品牌可以再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加以不断地内部建设和推陈出新,保证品牌不褪色;加强市场运作,开展旅游建设:市场化运作,梅州市客家资本运作,引进知名旅

游管理公司进行规划管理,完善内部建设和内涵深化

2.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二

一、亳州养生旅游的资源基础和开发现状

1、养生旅游基础养生旅游资源是指利用自然和文化等基础资源形成养生的方式, 可转变为游憩健修心的活动, 是一种休憩式的旅游, 这种休憩式的旅游通常带有养生的特质。从养生旅游资源的要素看, 亳州具有养生的资源基础。

(1) 养生气候资源。亳州市地处北温带南部,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为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接触地带。气候湿润, 雨量适中, 季风明显, 日照充足, 无霜期209天。年平均气温为14.5℃;年平均降水量805毫米。水、热资源优于北方, 光资源优于南方, 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充足的阳光和湿度, 使人心情畅快, 心胸开阔, 有利于健康长寿。

(2) 养生生态资源。绿色生态环境是养生的理想场所。亳州市沿河生态资源丰富, 有美丽沿河风光, 是理想的休闲生态养生度假胜地。郑店子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 位于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郑店子, 是涡河和洪河的交汇处, 两河与西一环路一起围合的三角地带, 号称“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占地面积约50公顷, 三角洲旅游区控制范围约210公顷 (2.1平方公里) 。用地处于城市结构“一带六区”的涡河文化旅游带的端头上, 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观节点。

(3) 养生文化资源。从古至今, 养生长寿一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亳州市是道源圣地和华佗养生文化的发祥地, 老子、庄子、陈抟等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老子《养生秘字谱》和以华佗五禽戏为代表的养生术至今仍在本地民间广为流传;作为全国著名的“白酒之乡”, 曹操的饮酒与养生理念一直为后人沿袭、称颂, 一些百岁老人常年习惯于坚持少量饮酒。亳州人民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下, 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遵循着养生之道, 民间以食物疗法为基础的药膳、药茶、药粥、药饮等随处可见。此外亳州市谯城区于2011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2、开发现状

(1) 开发情况。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 跨界旅游的最佳区域, 旅游特色鲜明。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静宫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戏楼、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和郑店子风景区3个, 目前成熟的旅游线路有谯城一日游、亳州三县三日游、亳州市五日游等旅游线路。先后成立丁阳光假日旅行社、天龙旅行社等一批本土旅行社, 建成了一些涉外星级酒店。1984年9月以来, 亳州市连续举办了28届“中国 (亳州) 中药材交易大会暨国际中医药博览会”。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0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65亿元。

(2) 存在问题。养生旅游尚待开发。目前亳州市对具有长寿养生功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 长寿养生旅游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 尚缺乏以养生为主题贯穿于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宣传、销售等全部环节的养生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商品位的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 各主题养生旅游产品、专项养生旅游产品和特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较少,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养生旅游资源在空间过于分散, 养生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尚缺乏品位高、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品牌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接待设施不足, 感觉是旅游驿站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景区经营管理模式还有待提升。此外, 旅游企业及人员素质不高、规模小、竞争力弱、开拓性差, 也制约了亳州市养生旅游业的发展。

二、亳州市养生旅游的发展思路及其对策

1、发展思路

紧紧抓住安徽省扶持皖北发展的机遇, 以养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 突出长寿养生主题, 强化休闲、居住、体验功能;创新养生旅游产品, 在坚持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促使亳州市养生旅游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旅游转变, 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 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 向中药文化、老庄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生态文化叠加联动型转变。积极培育安徽长寿养生旅游品牌, 建立长寿休闲养生旅游试验区, 把亳州市建成安徽的后花园, 打造成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友好型和宜游宜居的现代化养生旅游城市。

2、发展对策

(1) 把养生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培育。首先要制定亳州市养生旅游规划。亳州市要围绕养生全面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以打造安徽养生天堂为内核, 从产品策划、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和战略营销方面合理规划, 完善养生旅游线路图, 积极创建养生旅游试验区, 构建亳州特色的养生度假旅游新格局。其次, 大力开发养生旅游产品体系。一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合理设计养生旅游产品, 如药膳、地热养生产品等, 并充分运用多种运动养生方式, 开发不同的运动养生系列产品, 策划举办运动型旅游赛事活动, 推进运动养生项目的发展等。二是设计一些休闲养生旅游项目, 把养生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规划建设养生会议中心、养生购物场所、养生观光项目、养生文化项目、养生度假村等一批与养生相配套的设施及其项目。

(2) 大力发展跨界旅游。一是利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独特优势, 继续开展跨界风情游, 省际独具特色的商贸旅游胜地。二是加强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 将亳州市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区域中“省际旅游通道”的功能转化为养生旅游优势, 吸引更多的通过亳州市进出安徽的游客转将亳州市作为养生旅游目的地。

(3) 大力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产业积聚区域。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 要加快亳州市的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 创建高端生态休闲度假产品, 形成观光、休闲、集散、度假、运动、游乐等复合功能的生态养生旅游产业积聚区域。如开发沿涡河、沿淮河具有生态环境特色的养生旅游资源都开发利用起来, 建设生态旅游保护区和适宜旅游观赏的水上公园, 还可利用水下游船、水底观光船、微型潜水艇, 为游客提供观赏水底景观的机会。

(4) 努力挖掘养生旅游文化资源。文化休闲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和养身, 结合“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 长寿之乡”的城市形象定位, 一个人文旅游、养生旅游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安徽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5) 推进养生旅游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要围绕养生策划旅游项目, 围绕养生开发旅游产品, 围绕养生开发旅游商品, 围绕养生实施美化亳州行动, 在规划、整合资源开发过程中, 重塑和打造养生旅游品牌, 从而进一步提高亳州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整合旅游企业, 要通过借智、借力, 策划一些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养生活动。

参考文献

3.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篇三

关键词:徐州经济;休闲旅游消费;现状;对策建议

一、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徐州市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区域内加强了旅游市场、旅游交通和旅游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各个城市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和接触机会,从而为徐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徐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初步创建了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和云龙山水等著名旅游品牌体系。徐州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淮海纪念塔、云龙山、楚王陵和龟山汉墓等重要旅游景点。徐州市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努力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邳州银杏博览园和徐州家悦园等还被列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徐州市建立了全市旅游项目库并且对重点旅游项目予以招商和重点扶持。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家,各类旅馆18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旅行社118家。

(一)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休闲时间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在这种前提下,休闲消费应运而生。休闲消费取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缩短,从而人们有了休闲时间。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保持一份安静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所以休闲时间如何支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需求层次上升促进了消费需求

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所以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式发展。当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人们会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发展。随着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会有很大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要在生活和精神层面达到共鸣。

(三)文化交流促进了休闲消费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们走出国门与不同的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徐州除了国内游客,每年都有大批的港澳台游客,日本、美国和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客源。2008年游客数上升20.5%,2009年游客数上升17.1%,2010年游客数上升20.2%,2011年游客数上升44.9%,2012年游客数上升39.1%,具体数据见上表。随着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际客源每年都在递增。徐州市不仅要在中国树立一个旅游大市的形象,同时也要使旅游品牌走向国际化,这样才能推动徐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徐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徐州旅游不算发达,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徐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才能合理规划徐州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经济的总量。

(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徐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资金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已经很落后。旅游景点的停车场比较拥挤,市民出行不方便。公共洗手间的数量也不足,经常出现排队情况。市政设施落后老化、娱乐设施陈旧、道路体系脆弱。

(二)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徐州市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内部存在差距。首先县级市旅游业严重滞后于市区旅游业的发展,除沛县、邳州等地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外,丰县、睢宁等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次,产业链发展也不平衡,餐饮类饭店档次比较低,基本卫生条件比较差,道路交通也十分拥挤。尤其是购物和娱乐这两个环节还十分薄弱,市民观光旅游比较多,购物消费却是只看不买。

(三)管理水平落后

人们可以通过休闲消费来陶冶情操和进行文化的交流,然而很多人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很多服务者文化水平比较低,缺少基本的服务意识,除了正规的星级酒店外,很多客户满意度比较低。例如,旅游景点的拥挤、旅游购物的陷阱、信息消费过程中的不规范收费,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休闲消费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只有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才能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人们的休闲消费观念淡薄

虽然休闲消费需求大,但是有部分人消费理念落后,他们不愿意去享受生活,觉得休闲消费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与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相背离。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在家做家务、看电视,不愿意出门消费。一些年轻人在网络经济发达的今天,沉迷于电影和游戏,也很少出门。

三、促进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措施

(一)增强休闲消费意识,引导健康的休闲消费

借助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平台,创造时尚和多元化的休闲消费来增强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休闲消费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企业必须赋予商品、活动与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休闲消费的同时感觉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休闲消费的发展要面向大众,服务于民,在休闲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通过网络营销提高徐州旅游的知名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普及率在不断地提高,徐州市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徐州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如在徐州本地的各个网站宣传徐州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对徐州旅游市场有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旅游路线,住宿预定、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介绍,方便人们出行。徐州要积极推广两汉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和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品牌。

(三)健全徐州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徐州市政府要为市民出行开通绿色通道,火车飞机和轮船三个通道要同时打通,提高游客的接纳量。同时,要加强道路建设,实现道路系统安全、高容和通畅的目标,全面提升旅游区的通达度。在城市交通网、高速公路网的出入口设置旅游引导标识,在汽车站、火车站和航空港设立旅游景点的线路图,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旅游信息的指导,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徐州政府应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保证公共旅游设施的健全,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徐州市要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建立一个专门的旅游教育基地。对旅游培训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任教,从源头上确保旅游教育的专业性和正规性。同时,要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徐州的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月,由亚南.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2010(06).

[2]王瑞荣.绍兴市发展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2).

[3]蔡敏华.现代旅游企业的休闲旅游营销策略[J].商业现代化,2011(02).

[4]刘冠凤,孙庆珠,薛丽华.聊城发展休闲旅游的條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03).

[5]王慧元.秦皇岛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01).

4.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四

一、引言

(一)抚州市发展临川文化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近日,文化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抚州提出加快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1、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有利于抚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温家宝总理2009年4月在海南考察旅游时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对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会展、博览等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王岐山副总理2009年4月考察安徽时指出,“在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方面,旅游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旅游发展这篇文章要做好做大。”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旅游业适应性强,即使受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也能在较短时间加以恢复,而且恢复成本较低、带动作用大,是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优势产业。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行深刻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许多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在世界旅游产业一片萧条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经受了“寒冬”考验一枝独秀,保持着强势增长,国内旅游需求旺盛。2008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2009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9亿人次,旅游收入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3.1%。在国庆节中秋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分别增长28.5%和26.4%。

临川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既可以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化产业的特长。由于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既可以拉动消费,也可以拉动投资,从而加快抚州经济的提速进位。而且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临川文化旅游可以加快抚州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服务业比重,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2、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有利于抚州抓住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机遇加快自身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的来临。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我省上饶、抚州、赣州、鹰潭等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其特有的对台区位优势,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目前是大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未来两岸将实现更为深入的产业对接。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组成部分之一的抚州市,用什么与台湾率先对接?据国家部委有关同志介绍,海西投资者最关注、最看好抚州的就是抚州旅游业。他们看好抚州独一无二的临川文化资源,看好抚州保存尚好的诸多历史遗存,看好抚州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尚未被污染被破坏的良好生态资源。由于两岸文化的同源性,临川文化无论对台湾的游客还是投资者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巨大的吸引力。用这个产业与台湾率先对接最有吸引力,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做好。用这个产业与之对接还能对其他产业对接起到示范和连锁效应。今天来抚州的旅游者可能就是明天来抚州的投资者,今天对抚州的投资者也可能成为明天对抚州投资的引荐者。而且,现在两岸实现了三通,从海峡西岸到海峡东岸最近的距离乘快轮只需要3-4个小时,无论是货物还是人员的往来都十分便捷。这对抚州市旅游业以台湾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和前提。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完全可以把抚州打造成为海西旅游经济圈中一颗熠熠夺目的明珠。

2009年12月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对抚州发展来说,又是一个极好的战略机遇。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于一体,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产业。”抚州生态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以发展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率先突破,形成特色和亮点,不失为一条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抚州实际的好思路。

3、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有利于发挥抚州比较优势,构建抚州城市未来核心竞争力。面对城市发展新一轮竞争,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抚州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建设生态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抚州市最大的优势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抚州最有特色而不可复制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抚州没有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却有世界级的人文资源;没有世界级的名山大川,但有世界级的名人鸿儒。如汤显祖、王安石。汤显祖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的世界百位文化名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近十年来,国内外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对汤显祖研究的最新成果,出现了《牡丹亭》国际性持续演出热。这些是抚州市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今世界旅游发展已经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旅游为主的阶段升级。休闲旅游产品的消费者一般是在旅游消费最需要获得文化享受的群体,对旅游产品中拥有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用文化来进一步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丰富思想。而临川文化是赣文化的精品,在历史文化中享有世界级的美誉度。如果将临川文化与抚州一流的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抚州的比较优势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水准,完全可以打造成为突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最好的休闲旅游产品,无论对国内游客还是海外游客都将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临川文化的独一无二,把临川文化与抚州旅游业融合,可以提升抚州的产业竞争力,从而为生态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直接影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国际上有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品位。临川文化与抚州旅游业融合,可以培育抚州市的个性,增加魅力,提高品位和知名度,提升整体形象,从而提升抚州的综合竞争力。

4、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保护临川文化,扩大临川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抚州软实力。千年一脉的临川文化从秦汉开始,至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发展和丰富,吸收古越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等文化精粹,形成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区域特点,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但是,经历史岁月消磨和历代战乱,尤其是“文革”期间的浩劫,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遭到严重破坏,有的重要历史资料已荡然无存。为了抢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抚州市做了大量工作,尽了很大努力,对重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了发掘、维护,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为抚州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临川文化和抚州旅游业融合则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临川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载体。随着抚州市对临川文化旅游的重视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临川文化内涵和价值将被进一步挖掘、丰富和发扬光大,临川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临川文化和抚州旅游业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进一步弘扬临川文化,让世界了解抚州,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临川文化,提升抚州软实力。

(二)抚州发展文化旅游面临极好的市场机遇和激烈的竞争

文化旅游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越来越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21世纪中国旅游的发展方向直指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2008年底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00亿元分配给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而这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大部分将用于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景区的创意规划上。这对抚州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是有力支持和极好机遇。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2007年河南省文化景区游客平均增幅在30%以上,其中河南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巩义康百万庄园等沿黄文化景区游客同比分别增长35%、81.8%和80%,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2008年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在安徽,2009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广泛受到投资者青睐。

近20年来,我国文化旅游精品撬开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大“金矿”。如深圳的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是我国第一代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一开放,仅9个月就收回投资,即使最近的4年,锦绣中华和民俗村的合计收益仍然达到每年5000万元,世界之窗1亿元。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写实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新一代文化主题公园,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2008年游客接待量达101.62万人次,成为开封市纳税20强,2009年上半年接待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以上。浙江杭州的宋城也是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景区运营4年就接待游客700万人,3年内收回全部投资,现在每年的旅游收入达3亿元。

近年来兄弟省市文化旅游精品不断推出,我国文化旅游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2005年陕西西安投资5亿元建成大唐芙蓉园——一个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近日,上海迪士尼获准动工,占地116公顷,专家预测上海迪士尼建成后将带动上万亿的GDP;湖北武汉引进法国投资1.8亿欧元建设未来世界主题公园;省内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一个突出以庐陵文化和井冈山精神为城市个性的主题公园,工程于2009年8月1日开工,占地216.67公顷,预计总投资近3亿元。当前国内文化旅游表现出越来越旺的市场需求,是抚州发展临川文化旅游面临的极好的市场机遇,国内文化旅游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将带动抚州临川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国内文化旅游竞争激烈的态势更增强了抚州发展临川文化旅游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二、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一)资源条件

临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以临川古邑为中心,经受历史时空的孕育,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行为的汇合。它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古今,是独具特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种文化。临川文化的内核是才子文化。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安石、汤显祖、陆九渊、曾巩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史的传承,临川文化资源越积越厚实。在全世界越来越注重旅游文化品味的今天,这些资源就构成了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临川才子文化历史名人资源。临川文化名人辈出,灿若繁星。宋、元、明、清四代,抚州考取进士共2450名,约占江西同期的四分之一。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抚州籍鸿儒就有100多人。如“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晏殊,晏几道)”、“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理学大师陆九渊,思想家李觏,教育家吴澄,地理学家乐史和朱思本,历史学家吴曾、危素、徐奋鹏,抗金名将饶廷直,抗倭名将谭纶,抗清志士揭重熙,禁烟名臣黄爵滋,水利专家侯叔献,方志专家李绂,医林圣手陈自明、龚廷贤,天文学家吴伯宗、揭喧,书画家虞集、李瑞清,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他们和宦游抚州的历代贤达如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戴叔伦、陆游等共同撑起了临川文化历史名人的朗朗星空。

在近、现代史上,临川的政界要员、科技名流、文坛巨匠、音乐明星、留学博士同样各领风骚。黄禄祥、饶毓泰、周建屏、赵醒侬、傅烈、游国恩、肖涤非、舒同(舒体创始人)、李井泉、盛中国、盛中华等,都是抚州人氏。他们超群拔萃,卓有成就,为丰富和推动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才乡代有才子出”,“临川神童今朝多”。抚州不仅古代才子名人辈出,如今也是神童不断涌现。1984年以来,抚州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数、理、化三科大赛中,共有2284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153人次,获全国二等奖的36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的740人次。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称此为“临川现象”,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人士纷至沓来对此现象进行考察、探讨和研究。

2、临川文化建筑遗存。临川文化建筑遗存众多,独具特色。抚州古镇、古村、古庙、古匾、古桥、古牌坊、古宅院、古书坊、古祠堂、古对联、古雕刻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有千古第一村——流坑、书香第一坊竹桥、船形古屋洲湖、千年古镇驿前等。还有洗墨池、拟岘台、玉隆万寿宫等。它们是临川文化的“活化石”,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追捧,极具旅游吸引力,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3、戏曲与梦文化资源。抚州是戏曲之乡,有名传千古的“临川四梦”,“舞蹈活化石”南丰的傩舞,广昌的孟戏,“二黄腔”宜黄戏等。偏远傩班、乡村戏班、市井说唱、城区堂会、家乐戏班等形成了临川舞台艺术的独特类型。抚州还有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梦山、梦湖、梦泉、梦桥、梦岛、梦塔等。诠释汤显祖“临川四梦”剧情和人物的载体也不断涌现,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如梦如幻的临川梦文化。

4、宗教文化资源。抚州是“天下禅河中心”。佛教禅宗五家有两家与抚州有关,寺庙遍布城乡,曹山寺、石巩寺、金山寺、正觉寺、疏山寺、开山寺、仙桂峰寺等都是佛教名刹;抚州还有道教圣宫——玉隆万寿宫;另外,抚州还拥有全国规模第三的天主教堂——圣约瑟大教堂。

5、民俗文化资源。抚州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朴典雅。如抚州的三角班、南丰的傩舞、南丰的道教装迎、资溪的新月畲族表演艺术等,这些都在全省乃至全国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抚州歌舞、杂耍、傀儡、说唱、装扮、社戏等民间艺术活动也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专事滑稽、模拟、逗笑等民间艺人,可谓歌舞不断,百戏杂陈。临川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前来抚州的旅游者能在欢娱中领略临川文化的民俗精髓,增加人们对临川文化久远历史的理解、敬重和猎奇,同时也是开发体验性休闲旅游产品的极好切入点。

6、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抚州市也是一块红色的热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在这块热土上浴血奋战,留下了很多革命历史胜迹。毛泽东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令人不由想起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广昌的毛泽东故居,临川的朱德故居,乐安的周恩来、邓小平故居,演绎着革命领袖们艰苦奋斗的风范。宜黄的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金溪浒湾战役和广昌高虎脑战役遗址,很容易带人走进杀声震天的战火岁月。南丰的康都会议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黎川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能令广大游客深刻体验党旗、军旗和国旗是革命先辈怎样用鲜血和忠诚染红的。

(二)区位条件

抚州市下辖一区十县(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广昌县、东乡县)。

全市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近169公里, 版图轮廓略为长方形。土地总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3%。境内东部、南部、西部三面环山。

抚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靠浙江,南邻福建。铁路交通方便,鹰厦、浙赣、向乐铁路穿境而过,抚州火车站(二级站)离市区6公里;公路交通发达,京福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抚州距省会南昌仅90公里,并有国家一级公路直达,使抚州具有充分利用南昌航空港的便利。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抚州纳入海西经济区核心区。抚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内陆地区连接的纽带、江西对接闽台的桥头堡,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随着福银高速公路通车,抚州到福州的交通瓶颈制约被化解,使抚州进入福州的五小时经济圈;即将建成通车的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电气化向莆铁路更是搭起了抚州快速入海的通道,届时只需3小时就可直抵海峡西岸,这将使抚州成为江西省乃至中部地区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目前正在兴建的鹰(潭)瑞(金)汕(头)铁路、武(夷山)吉(安)铁路和抚(州)吉(安)高速公路将会进一步丰富抚州市的交通网络。待这些项目建成通车后,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交通条件将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目前,抚州市已是闽粤赣十三市,浙赣闽皖十四市,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成员。同时,抚州与南昌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只要运作得当,完全能融入南昌旅游板块中。通过广泛开展区域合作,不断提高抚州市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不断拓展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客源市场。

(三)发展机遇

1、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及其特色发展方向,标志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而这其中交流合作领域就包括旅游和农业这两个产业。抚州市作为连接内陆地区与海西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必将在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持政策中大受其惠。

2、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的政策机遇。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希望通过它辐射全省,实现绿色崛起、绿色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构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区。该规划已于2009年12月12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生态旅游业作为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抚州市临川区和东乡县已被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中,这样在抚州发展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就有了很重要的现实基础。可见,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所带来的政策机遇也必将会带动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抚州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8年,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点)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政府加强了财税扶持力度,成立了旅游综合协调机构,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8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旅游规划、旅游形象宣传、旅游队伍培训和举办全市旅游节庆活动等。与此同时,抚州市政府还出台了很多针对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抚州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抚州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都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各项指标远远超过了《抚州市旅游业(2001年-2020年)的发展规划》要求。规划目标(按高方案)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35.8万人次,而实际达237.29人次,规划目标旅游总收入达2.6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4%,实际为13.36亿元,占GDP的5%。2008年,抚州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接待国内游客47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旅游工作在全省位置有所前移。但是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一直在5%左右排徊,低于全省8%的水平(表1)。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等在全省各设区市中排名较后(表2),与抚州市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极不匹配。

表1 抚州旅游业发展有关数据统计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GDP(亿元)

125.14 262 313.56 367.92 434.05

国内游客(万人次)

237.29 287.6 314.46 479

海外游客(万人次)

0.25 1.0972 0.9875 1.14 1.5

旅游总收入(亿元)1.01 13.36 16.17 18.83 22

占GDP比重(%)

0.81 5 5.15 5 5

表2 2008年11个设区市旅游业发展比较

GDP(亿元)

海外游客

(万人次)

外汇收入

(万美元)

国内游客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占GDP比重(%)

九江

703 18.3 6158 1294.76 91.58 13.03

南昌

1660.08 9.72 2980 1052 74.03 4.4

景德镇

321.98 10.76 3733.27 896.95 44.02 13.67

赣州

834.77 9.42 2727.4 970.21 63.7 7.63

上饶

628.3 6.18 1971.78 1000.98 60.8 9.7

吉安

505 8.85 1981 1056 59.8 11.84

鹰潭

256.61 6.9 1190 790 26.5 10.32

宜春

615 3.16 850.32 519.7 36.2 5.89

萍乡

387.6 3.2634 1029.62 501.47 32.26 8.32

抚州

434.05 1.5 1193 480 22 5.07

新余

402.32 0.4046 241.3 320 20.65 5.13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业发展氛围问题。旅游业是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抚州旅游业要想后来居上,需要全市上下达成共识,相关部门竭诚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推动抚州临川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合力和浓厚氛围。目前,推动抚州旅游业大发展的氛围远没有形成。表现在:一是旅游业发展尚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谋划和推动,没有把旅游产业当作未来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二是旅游部门单兵作战,没有形成相关部门全力支持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合力,政策和资金支持得不到有效整合。比如,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联系配合不紧密,未能有机结合形成强大合力。例如,旅游开发价值较大地区的扶贫资金,未能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三是县、区层面对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实实在在的举措较少,招数不多。四是有的县乡干部尚未认识到发展旅游对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实,抚州优质旅游资源大多分布乡村,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很有价值和潜力,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抚州旅游发展氛围不浓,归根结底是发展理念存在问题。有的同志对发展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长远带动作用认识不深,对本地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条件认识不足,对发展旅游经济的信心不强。抚州虽然没有像庐山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没有像三清山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井冈山这样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有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唯一性的文化资源,完全具备打造为旅游精品、绝品和极品的潜质,深度开发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是历史给抚州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抚州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品牌资源。有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抚州历史文化深藏的价值和意义,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历史遗存被隐没在城市亟待改造的棚户区和垃圾堆,被看作落后的东西,不敢展示于人,导致一些旅游资源长期闲置,任由时光消磨逐渐被湮灭。

2、体制机制问题。抚州旅游管理体制不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抚州各级旅游管理机构队伍薄弱,人员少、经费少,难以担当推动抚州旅游大发展的重任。二是景区管理委员会缺失。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有操作手,负责景区的招商、融资、宣传、开发、管理和创品牌工作,使景区形成有人管理、有人开发、有人宣传的高效管理体制。景区管理委员会就是承担这个职责的专业化机构。而目前抚州是全省唯一没有成立景区管委会的设区市。抚州各旅游景区的管理不是部门就是乡镇,无论是部门还是乡镇在工作职能上都无法履行操作手的职责。抚州有几处开发较好、在省内有较高名气的景区景点,都没有成立像三清山、龙虎山那样的景区管委会,专业化管理程度低,不利于区域性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阻碍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分散。这种管理体制导致有关部门局限自身角度进行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利于资源走向市场,难以形成人气、聚集财气,阻碍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许多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保护不力,有的资源无人开发,无法形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格局。

在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参与度不高,没有完全形成全民参与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手笔规划,大手笔建设,大手笔宣传促进,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需要社会和企业资本的广泛参与。目前,抚州市旅游产业的社会参与度不高,企业投资的热情也不高,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比如,千年古村流坑的开发建设,尚未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居民在旅游利益的分配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长此以往,他们将不仅丧失对旅游开发和投资者的热情,甚至丧失对外来旅游者的热情。这对抚州临川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其实是一个惠民产业,也是一个十分需要全民参与的产业,无论是投资、开发还是环境打造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其利益机制的设计上一定要对当地居民予以倾斜,藏富于民,这是抚州各级政府和所有投资者及开发者必须引以高度关注的。二是互动机制不完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游客之间还未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旅游企业、景区对旅游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深入、广泛,旅游项目、产品开发与游客需求相脱节,适销对路的旅游新产品不多,对游客吸引力弱。

3、旅游投入问题。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完善的吃、住、行、娱等配套设施和旅游商品市场,需要要大量资金投入。从政府投入看,近年来,抚州市一级旅游投入力度显著加大,从每年的2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2009年增加到700多万元。而县区一级投入差距很大,有的县年投入达50-60万元,有的仅有10万元,个别县只有2-3万元。乡镇投入更是少之又少。从招商引资看,尽管抚州市要求把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等对待,但由于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没有体现旅游招商项目的业绩,导致这项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使得抚州旅游的良好资源并没有成为外来投资者的热点。三是旅游产业融资平台没有建立。既没有建立良好的投融资的体制,也没有形成社会资金向旅游产业流动的机制,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手段不多,造成了景区建设滞后,各种旅游和服务设施低水平、低档次,经济效益不佳,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4、其他方面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需要既懂文化也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导游,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目前抚州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真正从旅游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很少,尤其在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困扰抚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旅游规划方面,首先是规划落实问题,抚州市制定了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但是落实力度不大,客观上因为资金不足,主观上还是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其次是一些地区的旅游规划没有体现临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策划的旅游项目竞争力不强。再就是对规划的修正不及时,旅游规划是21世纪初制定的,现已过去多年,尚没有根据旅游形势及热点的变化进行修正和完善,一些项目的规划和功能定位已不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需求,按部就班实施既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又难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旅游商品市场滞后。旅游商品市场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旅游六要素中,“购”明显是抚州旅游业的“短腿”。抚州旅游商品大多数是农副产品的简单转化,附加值低,精品少,具有临川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更少,旅游工业品、纪念品等十分缺乏,既缺少创意也没有形成规模,在旅游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很低。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旅游商品生产产业化运作不力,深加工不足,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不足;在景区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购物专卖店,旅客难以买到满意的旅游商品。

四、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

(一)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抚州旅游的发展,应从临川文化脉络出发,吸取东方特色文化精华,围绕临川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戏曲、才子、书院文化,进行延伸、美化、景观化、大众化、产品化、产业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临川文化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抚州旅游业大发展的核心亮点和重要支撑点。

1、景观集群化。以临川文化为主题,为旅游者创造出一系列突出临川文化主题意境的单元,并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互相呼应的整体,形成具有内在联系、跨越时空的景观群。

2、旅游资源产品化。通过旅游景观设计,将丰富的临川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为具体的旅游精品,供广大游客观赏、品味和参与体验,从而实现临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财富增值效应。

3、旅游产品普适化。将临川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影视、歌曲等形式,经过大众媒体的传播、扩散,成为广为人知、耳熟能详、极受各层次游客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

4、经营产业化。按照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和基本模式,市场化运作、建设龙头景区、创建知名品牌,将内涵丰富的临川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其成为对抚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

(二)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

1、总体目标。用15年时间,将抚州市建成在世界有影响、全国一流、江西著名的面向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2010—2015年),重点是改革和完善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设好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的龙头项目,改善和优化旅游配套基础服务环境。使抚州市旅游产业成为抚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产业占GDP比重提升到重要地位,支柱产业的作用初步显现。

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2016—2020),进一步扩大龙头景区的规模和充实内容,提升抚州临川文化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县区为次中心的临川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网络。充分发挥抚州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旅游业在抚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充分显现,同时,使临川文化成为抚州熠熠闪光的城市名片。

第三阶段:“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抚州市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拥有完善的临川文化旅游服务设施、3-4个4A级以上的临川文化旅游景区、4-5条的精品旅游线路。抚州临川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在世界有影响、国内有强大竞争力、江西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

按“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要求,近期抚州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为:

1、政府强力推动,以大手笔、企业化、集团化建设好龙头项目和重点项目,强力带动抚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在抚州市城区桥东,建设一个人气高度集聚、临川文化特色鲜明,集旅游、商贸、影视拍摄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项目—临川明城,使其成为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景区;在抚州市重点文化旅游资源县区,建设3-4个文化旅游精品重点项目,作为龙头景区辐射的重点区域。通过龙头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强力带动抚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2、按照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和完善现有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为抚州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和完善抚州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成立市级旅游委员会,履行发展旅游产业的各项相关职能。创新并建立一套完整、先进、科学的旅游企业运营机制,组建一家以核心旅游景区为主业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力荐成功上市。

3、改善抚州旅游基础设施环境,拓展文化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为世界各地游客来抚州旅游、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是提升旅游景点外部形象的关键。当前抚州市必须下大力气,尽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环境,做到旅游景区间交通快捷,出行便利,通讯畅通,餐饮住宿服务设施优良,旅游线路沿线视觉环境优美。拓展文化环境,使抚州临川文化在每一个旅游景点呈现光彩。优化生态环境,在抚州各旅游景区营造优美的生态背景,使抚州森林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交相辉映,让游客在享受抚州临川文化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融合。

五、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开发

(一)龙头项目---临川明城

现状:临川明城项目选址于抚州市城区的桥东老城。目前此地街道、建筑比较杂乱,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为城乡结合部,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地区。该地区有汤显祖故居遗址、天主教堂、玉隆万寿宫旧址,还有明清建筑群、正觉寺等零散的旅游景点,旅游开发处于较原始的状态。但此地交通方便、通讯设施完善、人流量大,适合龙头旅游项目开发。

开发目标:建设成为 “江西著名、全国知名、世界有影响”,展示明代临川文化特色和风情,包含商业美食、娱乐休闲、旅游度假、文化消遣、人居等多种元素,具有旅游、商贸、影视拍摄等多种功能的旅游综合区(RBD)。将成为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最重要的龙头景区,在抚州旅游业的大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龙头作用。

形象定位:游中华明城 品临川文化

开发定位:临川文化休闲游

分区布局:分为戏曲文化区、商贸特色街、特色美食街、明代风情街、临川文化娱乐街,配套建设。

开发思路:运用可持续的开发理念,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把旅游休闲的功能渗透到景区的每个角落。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商业、居住和影视拍摄等不同功能进行优化组合,使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和补充,共同组成一个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综合区。

(1)戏曲文化区:恢复重建戏曲大师汤显祖故里(包括汤显祖墓)。全面修缮文昌桥,对其进行美化、亮化,提升文化内涵。修缮抚州会馆(玉隆万寿宫)。

(2)商贸特色街:仿明代建筑的风格,建设酒肆、茶馆、旅游纪念品商店、地方特产店。在此游客能买到抚州当地特产和品尝抚州各种名酒、名茶。

(3)特色美食街:按照抚州本地50多种特色佳肴,开设各种特色菜馆,增设烹调现场学习节目,在美食街区游客既可以品尝特色的美食佳肴,还可了解和学习各种佳肴的烹调技巧。定期举办各种特色美食节,吸引全国各地美食大师前来献艺,游客在美食节可享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大餐。

(4)明代风情街:此街区建设临川农耕文化在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作坊、交易市场、官府大院。如织布坊、铁匠铺、榨油坊、书店、当铺、药铺、米市、油市、布市、大宅院等,集中反映明代的经济、政治、文化风情。游客可参与其中进行生产、交换等活动。同时采用纪录片形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临川文化发展历程,游客也可以参与进入历史中的某个画面,提高游客的参与兴趣。

(5)临川文化娱乐街:建设各种场馆,吸引抚州各地文化艺人汇聚于此,得其所、安其身、乐其业。开展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观众即兴表演、各种现代艺术文化娱乐,游客可以利用娱乐区的各种设施参与表演、拍摄、录制自己的表演过程,刻成光盘带走,增强游客的参与性。

(6)配套建设:在临川明城区域内,各种路标、门牌、灯光、标牌、电话亭、邮箱、公共卫生间等市政设施,均采用符合临川文化特色的要求设计建造。街区的美化、亮化工程均仿造明代风格建筑建设。

项目开发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结合桥东旧城改造,做好临川明城建设规划,恢复汤显祖故里,建设戏曲文化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第二阶段:重点建设临川明城商贸特色街和特色美食街。

第三阶段:重点建设临川明城的明代风情街和文化娱乐街。

(二)重点项目---梦湖

现状:梦湖景区位于抚州城西部,占地总面积2300亩,其中,水面 885.7亩,中心岛屿面积205亩,半岛面积663.03亩,道路面积181.64亩,绿化带面积322.67亩。周边绿化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开发目标:建成抚州城区综合性的大型游乐、休闲旅游景区。总体要求体现临川梦文化,打造临川四梦特色、经典场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各种内容丰富的游乐项目,适合各种年龄层次游客的大型综合滨湖游乐旅游区。

开发思路:项目建设成湖岸休闲游乐区、湖心岛屿游乐区和湖面水上游乐区三个旅游功能区。

湖岸休闲游乐区:该游乐区主要设置梦文化知识景点,展现梦文化渊源、古今中外梦文化发展史和典故、临川四梦的故事等。此游乐区景点沿湖岸游步道而建,介绍梦文化的同时参插建一些供儿童玩乐的设施。景点设计体现梦文化的特点,体现新奇、特异的梦境感觉,建议使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营造梦幻般的意境。

湖心岛屿游乐区:在岛屿游乐区中主要建造梦戏表演区:设计表演梦文化剧目的舞台、亭榭,使用现代表现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演绎临川四梦;梦境体验区:根据梦境中情景设计离奇、怪诞的梦境,游人可乘小型旅游车进入梦境体验,时长设计5-10分钟左右,让人能体验梦境的感觉;梦想实现区:建设许愿台,美梦成真游乐世界,在这里每一位游客均能将自己许下的愿望变成现实,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的电脑技术,游客许下愿后,立马可以看到成为现实的那一幕,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魔术的表演将游人的想法变成现实,这种游客参与性的游乐将给游客带来心情愉悦的感受。

湖面水上游乐区:水上游乐区分为仿古游乐区和现代游乐区。仿古游乐区拥有古老的官船、战船、水上画舫、打渔船模型区,建造当年王安石《泊船瓜洲》的仿古船,游览休闲自然的梦湖风光;现代游乐区集中了水上摩托艇、王子船、环岛漂流、水上滑梯、水上跑步球等多项现代游乐设施,并建造一个渔人码头和富有情调的码头酒吧,营造出梦幻乐园的氛围。

(三)重点项目----抚州市博物馆

现状:抚州市博物馆新馆坐落在市行政中心以北的迎宾大道上。该工程2007年5月动工,2009年竣工开馆。新馆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设计为“一”字型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高23米多。博物馆新馆在经济价值上尚处于未开发状态。

开发目标:建成为展示抚州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杰出名流、风景名胜为主,文化交流、休闲旅游为辅的综合性博物馆,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抚州的窗口。

开发思路:博物馆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形成历史文化分馆、社会经济分馆、杰出名流分馆、风景名胜分馆四大主要分馆,实施市场化经营,开设文化讲坛。

历史文化分馆:收集抚州各朝代的文物,按时间顺序陈列,挖掘文物文化内涵;展示抚州各朝代的书院文化,宣传临川当代教育文化的成绩与经验;介绍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中国古曲戏曲,突出抚州地方戏剧精粹,展示抚州地区盛行的歌舞、杂耍、社戏、说唱、宜黄腔及孟戏剧目等。以后可拓展为中国戏曲馆,展示中国古今各种戏曲资料、戏装行头、道具等。

社会经济分馆:主要采取总分布图、图片和影视播放形式向游客宣传,展示抚州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发展概况、重大成就。

杰出名流分馆:主要展示抚州各朝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戏曲家等历史和现代名人,介绍其极具感染力的事迹,成名的历程和经验,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受很好的励志教育。

风景名胜分馆:主要展示抚州各地风景名胜景点,可采取照片与影视播放形式来向游客展现抚州旅游好去处。

(四)重点项目——临川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

现状:该项目开发总控制范围约1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3.5平方公里。已与政府签约2000亩土地,其中旅游、商业性经营用地1400亩,旅游地产用地600亩,周边控制景区用地(含两个水库在内)1800亩左右。

开发目标:建设成具有温泉养生、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特色餐饮与购物、商务会议、居住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与城区旅游景区配套。

开发思路:项目建设已有很好的建设规划,政府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动项目进度。

(五)重点项目---流坑古村

现状:流坑古村景点资源较为原始,村中建筑保存较好,旅游开发价值大,旅游影响力较大,但现在仍处于开发初级阶段,形象宣传一般,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较差,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

1、旅游环境较差。如没有集中的游客服务中心,缺乏旅游引导系统,景点标示牌粗糙,游步道、旅游点卫生状况较差。

2、古建筑保护与管理不到位。许多老房子多年没有修葺,自然毁损较严重。

3、深厚的文化沉淀在景点上体现的不明显,游客的参与性小,观光多,游玩少,留住游客的时间短。

4、景区的旅游资源产权分散,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难度较大。景区人口过度密集,难以迁出。

开发目标:恢复和保护流坑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古迹,精心设计,建成一个繁华、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园林化古村,一个有水、有楼、富有江南特色的千年历史文化旅游古村。

形象定位:千古第一村

开发定位:古村文化游

开发思路:政府将流坑古村旅游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引导居民部分迁出,妥善合理安排。

1、按园林化的要求,完善古村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路牌、门牌、街区名、垃圾箱、路灯等设计体现古村的色彩。

2、按园林化要求,在尊重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修缮和恢复被毁的古村建筑,如大公祠等,修复加固现有危楼建筑,保护好极具价值的书画、雕刻艺术。

3、按原古村落的规划,修缮好特色古村街道,分区规划,规划出核心游览区(中心、亮点)、一般休闲游览区(普通景点)。

4、由专门的旅游管委会管理好古村旅游环境。成立流坑古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古村旅游保护与开发。走市场化道路经营,鼓励村民以古村景区旅游资源产权参股,提高村民参与古村旅游开发和管理的积极性。

(六)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后续与配套项目

1、抚州旅游集散中心

开发目标:在火车站附近,建设一个为来抚州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交通、旅游信息和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综合性的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连接游客与旅游景点的枢纽和抚州旅游对外服务的形象和窗口。

开发思路:按体现抚州旅游形象特色要求,建设抚州旅游集散中心的游客服务平台(服务大楼和网站),建设富有抚州临川文化特色的餐饮、购物、住宿一条街和合理的停车场,方便游客的吃、住、行、游、购。

2、玉隆万寿宫项目

现状:该项目目前原有建筑尚在,所有权属于博物馆,四周环境杂乱,原有建筑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

开发目标:此项目处于临川明城项目内,作为临川明城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可建成戏曲影视城的一个戏院,取名“玉隆戏院”,平时可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场所。

开发思路:作为临川明城项目第一阶段建设的组成部分,先恢复与维修保存的玉隆万寿宫,建成戏曲表演舞台和影视拍摄基地的一部分,主要功能为戏曲表演、影视拍摄。

3、节庆商贸旅游项目

现状:此项目已有一定基础,近年来举办了几项节庆性旅游和旅游商贸活动,今后计划每年开展以下几项大型活动:

(1)汤显祖国际戏曲节

(2)中国资溪面包节

(3)中国临川古玩节

(4)中国南丰蜜桔节

(5)中国广昌白莲节

目标:以节庆活动扩大临川文化的影响,促进抚州临川文化旅游发展,繁荣抚州商品贸易活动,带动抚州经济社会发展。

开发思路:在核心旅游景区,每2年或1年策划一次节庆商贸旅游活动。活动安排需注重:名人、名歌、名剧、名品品牌宣传。

4、其他项目

其他项目可重点考虑较成熟的大觉山旅游项目,使之组合成为抚州文化旅游的亮点之一。东乡王安石旅游项目,南城的醉仙湖和麻姑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放到下一阶段。

六、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一)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按照“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要求,以历史名人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作为临川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以临川明城、梦湖、抚州市博物馆、玉隆万寿宫、千古第一村——流坑等作为诠释临川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举办汤显祖国际戏曲节、汤显祖生辰纪念日、中国南丰蜜桔节、中国广昌白莲节、中国资溪面包节和中国临川古玩节等节庆活动,着力把抚州打造成集“戏曲之都、才子摇篮、宗教圣地、梦想花园”于一体的具有特色的临川文化旅游胜地。通过电影、电视、广告等多种媒介手段,大力推介上述临川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临川温泉等旅游休闲景区,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将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抚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5-10年的发展把抚州市建设成为对海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层次和高品位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

(二)抚州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1、全面整合戏曲及梦文化旅游资源。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资源,如傩舞、孟戏、采茶戏、宜黄戏等。同时,我国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及其四部著名的戏曲作品——“临川四梦”以及随之衍生发展出来的临川梦文化也是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把散落在民间的戏曲资源和梦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临川四梦”为中心,通过引进人才和就地培养等方式大力培养戏曲表演人才,并通过排演临川四梦折子戏来挖掘和丰富临川文化中的戏曲文化;二是组织艺术家创作关于汤显祖的电视剧,通过对汤显祖这个人物的刻画(如描述汤显祖写作戏曲作品的经历,与戏曲演员交往的故事,指导“临川四梦”的排戏等剧情)来充分展示临川文化的深厚内涵,依托汤显祖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戏曲家的品牌来提振并整合临川文化中戏曲和梦文化资源;三是不断延伸和挖掘临川四梦戏曲中的梦文化资源。可以结合电视剧拍摄的需要,建设一些带有观赏性的且能永久保留的相关梦文化的旅游景点,通过声光等现代技术,创造和展现各种梦境供人们亲身体验,以达到不断延伸临川文化中的戏曲和梦文化的产业链的目的。

2、全面整合才子文化旅游资源。才子文化旅游资源是临川文化的一大特色。为了充分凸显临川才子文化,充分整合临川才子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抚州博物馆内开辟临川才子的文物、手迹、事迹等方面的展览专柜。结合正在建设的临川才子文化园、临川才子雕塑园全面展示临川才子的风采,给广大游客以视觉上的震撼和人生启迪,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位;二是恢复抚州境内若干所著名书院。临川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抚州独具特色的古代书院。可以重点建设和恢复两个书院,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经就读的“兴鲁书院”,以及另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经就读的“半山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临川历史文化名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吸引海内外学者专家前来游学,如到半山书院研究王安石教育思想和社会改革的理论,以及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到兴鲁书院进行诗词研究与交流活动等等;三是充分地整合临川文化中的现代教育资源。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抚州一中等都是我国当代教育闻名遐迩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现代教育、教法研讨会,开展面向全国广大中学生的临川文化修学旅游活动,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形式,充分发掘和丰富临川文化中的才子文化资源,进而实现临川才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3、全面整合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道教、佛教对临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又以道教最具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整合临川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时候,可以考虑以玉隆万寿宫为核心,重点整合抚州的若干道教寺庙、历史遗存(如南城的麻姑山等),发掘相关的历史典故,并与附近的道教圣地——龙虎山建立联系,以龙虎山为依托,以玉隆万寿宫为核心,建立一条抚州宗教旅游方面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可以考虑以正觉寺、金山寺、天主教堂等作为该精品线路的配套景区,努力把抚州市打造成一个集道教、佛教和天主教于一体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使信仰各类宗教的游客来到抚州都能找到自己愿意去朝拜的宗教寺庙,使他们在品赏临川戏曲文化、才子文化、节庆文化的同时,也能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精神可以寄托的场所。

4、全面整合节庆商贸旅游资源。举办以汤显祖国际戏曲节和汤显祖生辰纪念日为核心的节庆活动,全面整合抚州市节庆文化商贸旅游。要通过现代市场营销手段,积极争取文化部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汤显祖国际戏曲节真正打造成有国际影响的戏曲节。努力办好中国南丰蜜桔节、中国广昌白莲节、中国资溪面包节和中国临川古玩节。

南丰蜜桔节可以融合民俗文化(如傩文化的表演)、才子文化(如对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推介)以及商贸文化(南丰蜜桔产品的品尝、展示和推销等等)于一体,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南丰蜜桔节庆文化,为临川文化增加新的内涵。

中国广昌白莲节也可以融合戏曲文化(如孟戏等的表演)、红色文化(对革命历史胜迹的追寻)以及商贸文化(观赏莲花、品尝莲子、展示莲乡景色和推销莲子等)于一体,打造体现临川文化特色的商贸旅游节。

中国资溪面包节一方面可以向广大游客展示丰富多彩、各具神韵的面包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摄影展和影视片等方式向广大游客展示资溪面包人在国内外的创业历史,体现临川创业文化和商贸文化的完美结合。还可以通过现场学做面包、品尝面包、面包订货等活动来丰富和提升资溪面包节的文化和商贸旅游内涵。与此同时,还可以向广大游客推介资溪的其他农贸产品,如资溪白茶、资溪有机米等等,以促进文化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中国南丰蜜桔节、中国广昌白莲节和中国资溪面包节可借助汤显祖国际戏曲节进行相应的促销活动,使四大节庆活动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临川文化中的节庆商贸文化。

中国临川古玩节,以深厚的临川文化底蕴为基础,依托业已形成的古玩市场,建设古玩大市场,每年多次举办古玩鉴赏、展览、拍卖、交易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形成中国南方古玩交易与研究中心。

(三)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

为了使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品为更多人所熟知,创建独具特色、享誉海内外的临川文化旅游品牌,可以从市场定位、主题形象、主打口号、客源定位和市场推介等五个方面进行市场营销工作。

1、市场定位:汤翁故里

东方戏都

2、主题形象: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3、主打口号:汤翁故里

东方戏都

游汤翁故里 品临川四梦

烟波古临川 绿色新抚州

戏圣

戏魂

戏都

才子之乡

梦想花园

4、客源定位:

(1)国内客源定位

核心市场——南昌市、抚州市

基本市场——江西省各地级市

机会市场——国内其他大中城市

(2)海外客源市场定位

一级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 二级客源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

三级客源市场——欧美及其他海外市场

5、市场推介:从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独具特色的临川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为此,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广告、影视、公关关系等市场推介活动,着力打造以汤显祖、王安石、陆九渊、曾巩等为代表的临川才子文化旅游品牌。在临川才子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初期,尤其要以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以及由“临川四梦”衍生出来的梦文化作为品牌打造的重点,充分利用汤显祖的声誉价值,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临川文化旅游品牌。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临川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场推介工作。

(1)形象广告推广。聘请国内知名的广告公司为临川明城、梦湖等拍摄精品广告,广告应重点突出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所衍生的梦文化,突出临川才子文化,并安排在收视率、收听率较高的电视台、电台及网络上播放。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抚州市及临川文化旅游特色形象的标志物设计作品。

(2)形象歌曲推介。为抚州市临川文化设计形象歌曲,聘请著名词曲家作词谱曲,由著名歌星演唱。

(3)公共关系的推介。策划并举办多种节庆活动,如举办汤显祖国际戏曲节,汤显祖生辰纪念活动,中国南丰蜜桔节,中国广昌白莲节,中国资溪面包节,中国临川古玩节,等等。

(4)影视作品宣传推介。利用临川明城及梦湖、玉隆万寿宫等场所作为影视拍摄基地,利用电影、电视剧等手段来向广大游客大力推介“临川四梦”及其剧中的主要人物。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片中人物、历史事件或拍摄地进行评说,推出其主要的卖点,以达到吸引游客注意力的目的。

(5)间接推广。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对临川文化中的历史名人、故事传说、经典故事、趣闻轶事进行文学艺术再创作,通过文学作品的对外宣传扩大临川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作为海峡西岸的重要区域,抚州可选择周边诸如厦门、台北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来达到吸引文化旅游目标客源的目的。以达到间接推广临川文化旅游产品的目的。

(6)旅游纪念品推介。制作以临川四梦剧中系列人物为背景的手工艺品,制作“临川四梦”戏曲光碟,舒同书法手迹影印本,颜真卿书法真迹影印本,盛中国小提琴演奏作品CD,傩舞面具等等。通过这些精美的旅游纪念品的推介以达到使广大游客更加喜爱临川文化的目的,进而吸引更多的临川文化旅游的客源。

(7)实行植入式营销。临川文化培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建筑物遗存。为了向国内外游客充分展示临川文化,除了对历史名人如汤显祖等大力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源挖掘并以临川文化为背景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之外,还可以采取植入式的营销方式来大力推介临川文化旅游产品。抚州市各级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吸引一些与临川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临川历史名人有关联的电影和电视剧组到抚州相关临川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拍摄,如玉隆万寿宫、乐安流坑、金山寺等,从而使临川文化现有的景点以及即将要开发的临川明城为更多游客所熟知和喜爱,进而起到宣传和推介临川文化旅游的作用。

(四)全面建立和完善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管理体制

1、不断提高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小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显现。而文化旅游则正好迎合了国内外广大游客对包括我国国学文化在内的各类文化的兴趣和需求。临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载体多样且具有资源唯一性等特征,如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等。但从抚州市发展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看,临川文化旅游还处于破题阶段,许多重要的人文资源还有待恢复或开发,如汤显祖故居,千古第一村——流坑等等。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这里面固然有不少客观原因,但最为重要的且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文化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发展文化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其中尤其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问题。其一是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见效慢,为后人做嫁衣裳的短视观念;其二是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巨大,会加重当地财政负担的僵化保守的经济发展观念。对于第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国其他一些省市的成功经验已很好地回答。如以山西省“乔家大院”作为重要载体的晋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对于第二种错误认识的解决,就是要通过培训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仅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而且还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筹集资金配置资源的作用,解决发展临川文化旅游产业资金短缺问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应更加解放思想,把旅游产业真正当作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把旅游产业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努力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发展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氛围,采取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筹集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以达到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发展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目的。

2、以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促进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临川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很多,但很分散;文化名人资源虽具有唯一性,但开发层次很低。发展临川文化旅游必须开发出1-2个文化旅游大项目,实现以大项目促文化旅游大发展的目的。从临川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整合目标来看,抚州城区的临川明城和乐安千古第一村——流坑是应该进行重点打造的临川文化旅游的关键性大项目。抚州城区的梦湖项目和抚州市博物馆项目以及临川温泉旅游休闲度假村也应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发。以上述五个大型临川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为抓手,一方面达到促进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借助这些大项目的投资和开发来推动整个抚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大大提升抚州市人民的生活品质。

3、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各级管理机构。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因此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抚州市的十一个县区虽然都成立了旅游局,但基本上是属于小旅游局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特征是人员少,经费少,管理权限窄,难以真正对文化旅游进行有效的领导。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很多部门,如文化部门、城建部门、土管部门等,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所用,就必然要有一个从全局来掌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旅游管理部门,来对全市的临川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控和管理。这也就是要成立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市、县旅游委员会,由市、县政府领导同志兼任旅游委主任,赋予旅游委统筹和协调管理同层次的旅游、文化、城建、土管等与文化旅游有关资源的权力,充实其管理人员,增加相应经费,从而切实改善目前仅仅依靠旅游部门单兵作战发展旅游产业的不利局面。同时,对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要成立强有力的景区管理委员会。该景区管理委员会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运作,通过市场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通过政府前期开发与市场化筹资两种方式筹集文化旅游产品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基金,实现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抚州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较大的产业,尤其是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特性,有的还被赋予了美化市容、美化环境的功能,因此在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有关的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因此抚州各级政府每年财政应安排足够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宣传促销工作。在此基础上,抚州市政府可积极争取各类国有资金的配套支持,如争取国债资金项目,中央、省对口部门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等。

5、建立和完善临川文化旅游景区新的投融资体制。抚州市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旅游项目投资、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鼓励促进开展区域联合,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市域内外资金,共同开发经营旅游景区(点)、兴办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为了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有必要把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对待,不仅要对两者实行同样的优惠政策,也要实行同样的奖惩措施。与此同时要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实施产权制度与经营机制改革,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旅游景区(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允许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转让给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发、经营,推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加大资本运营与项目商品化融资力度,抚州市可鼓励各级政府成立旅游投融资公司,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鼓励旅游企业将部分资产或股权招标转让出去,将不动资产转换为可用资金,用于投资开发其它项目。支持将景区若干年的经营权或其它无形资产转让,回收资金开发其它景区景点。支持以景区开发成功后若干年的门票收入作为抵押,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也可以按规划分期分块转让已形成投资开发气候的景区和景区周边土地,回收景区开发初期投资或滚动投资开发新项目。对符合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旅游项目,精心包装,直接推出对外发债或其它形式融资,等等。

6、借助资本市场催生临川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团。抚州市可以借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方面的力量来促进现有的旅游企业走横向一体化的企业重组的道路,即旅游酒店之间或旅行社之间组建旅游集团公司。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所掌握的营销网络资源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源,寻求营销、采购上的规模经济,以此降低提供个性化文化旅游产品的平均成本。

为此,抚州可以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可以鼓励这些企业中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走资本化运作的发展道路。通过横向和纵向兼并重组,组建有多种资本参股或控股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并支持其通过借壳、买壳、资产转让等方式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不断发展壮大。这是解决前述几个大项目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借助省内外证券机构和相关院校的智力资源前来推进这项重要工作。

5.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五

杨海娜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00)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体验营销作为体验经济时代新的营销理念,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受到旅游企业的青睐。广州市旅游业在应用体验营销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为广州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蛋t

【关键词】体验营销;消费体验;广州旅游业

一、体验营销理念

体验营销是伴随体验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的营销理念。“体验营销是以创造、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通过整合各种营销方式,营造顾客忠诚的一个动态过程。”与传统营销相比较,体验营销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验营销更强调消费者的感性消费。传统营销理念中,我们把消费者作为理性消费者对待,认为决定消费者最终是否购买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的价格和功能等因素,而把体验当做营销体系研究第一人——美国人伯恩德·H·施密特指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在左右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理性与感性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当的。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消费越来越感性。体验营销就是要使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包装上体现个性,引入情感因素,给消费者以感官、情感及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上的体验,发掘并触动消费者消费时的感性因素。

(二)体验营销注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体验营销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性和接触性,强调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体验营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通过让消费者参与到整个消费过程中刺激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旅游业实施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旅游业发展体验营销模式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因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吸收劳动力强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各级政府青睐。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地

迅速普及,中国的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国内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中,有二十多个都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或主导产品来培育和发展。各地纷纷增加旅游投入,争夺客源,竞争加剧。旅游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同样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开发无特色,体验单一等等。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一些优秀的旅游企业率先跳出产品盲目同质化、不断血拼价格战的低位竞争格局,开始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其中体验营销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二)游客日益成熟的消费需求促进体验营销方式的全面应用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和旅游者都逐渐成熟,旅游者在不断积累的大规模旅游经验的过程中,其自身对于差异感的承受能力也随之提高,变得愈发成熟、老练和挑剔,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偏好,倾向于从各自不同的个性出发去精挑细选,追求多样化、多层次的多重满足,重视全面体验。在参与方式上也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向积极的参与者。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为体验营销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市场基础,体验营销尊重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情感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而又深入的体验过程,可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三)体验营销扩大并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随着旅游市场发展的日益成熟,游客游览经历的不断丰富。一成不变的景区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再次洧费,尤其一些老景区,依靠老景点吃饭,十几年二十几年没变化,缺乏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客观的自然景观不可能不断变化而吸引游客,而“止于观景”的最原始的旅游对于现在的游客没有任何吸引力。同样,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游客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导游的介绍。发达的现代资讯,很多游客对于景点的了解并不亚于导游。游客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体验-----感官的愉悦,真情的投入,积极的参与,情感的共鸣。体验营销的全面实施,其实质就是一场“营销策划”,优秀的体验营销策划,可以为不变的自然景观不断赋予游客新的体验,使貌似普通的人文历史景观触动游客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广州市旅游业体验营销发展现状及对

(一)广州市旅游景观特点

广州市各大旅行社推出的广州一日游一一般是如下安排:天河飘绢——白云山——二沙岛——大学城一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西汉南粤王墓-----黄花岗公园——陈家祠等等。对上述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广州市旅游景观具有以下特点:

1.富于人文历史景观,缺乏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大致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广州市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人文历史景观,缺乏名山大川类自然景观,尤其是缺乏象故宫、长城、兵马俑、黄山、西双版纳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资源。

2.人文景观景点小,浏览时间有限。五羊雕像、六榕寺、光孝寺、中山纪念堂在广州均算著名景点,可是对游客来说,每一个景点十来分钟半小时已足够了。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与全国各地的市内公园并无太大差异,白云山只能吸引前来休闲健身的广州市民,对于外地游客没有特别的观赏点。作为广州的富人居住区二沙岛、广州人仅有的高档音乐厅——星海音乐厅与全国各地的同类建筑相比没有较强的竞争力。

规模较小的人文历史景观与规模宏大的自然景观相比,缺乏天然的观赏性。人文景观是凭借其特有的文化吸引消费者,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人文景观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就成为成就景点的关键之处。如果没有极具个性的吸引游客的策划,规模较小的人文景观将难以激发游客的兴趣,更谈不上情感的触动,全身心的体验。毫无特色的人文景观致使许多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兴致勃勃而来,却遗憾而归。很多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仅仅通过导游的千篇一律的解说不足以将景区的旅游价值完全展现,游客也难以实现游览价值的最大化。广州一日游就有七八个景点,实在难以想象一天下来,走马观花的游览,哪个景点会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要想使游客真正理解体会景点的内涵,实现情感的共鸣,爱上景点,乃至再次光顾景点,必需对有限的景点进行精心策划,使游客不仅拥有感官上的享受,更能激发游客的思维与想象,积极参与景点活动,乃至游客个体成为风景中的风景。

(二)现状及对策

1.缺乏体验主题

清晰而有特色的产品定位不仅有利于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识别与记忆,也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旅游产品定位集中体现在其主题上,即体验主题化。主题是体验的基础,没有主题的旅游体验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富有创意的体验主题是旅游景点的灵魂,为管理者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丰富内涵提供方向性指导,同时有利于游客深化对景点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典型的例子是韩国,韩国并不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国家,过去人们对韩国的印象也局限于泡菜和烧烤,没有任何特色。但近年来,韩国旅游部门借韩剧的影响力,不断开发旅游产品,各旅行社也借此挖掘新题材吸引游客。韩国的南怡岛本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岛屿,尤其冬天,人迹罕至,没有任何旅游价值,但是随着韩剧《冬日恋歌》风靡亚洲,如今的南怡岛已经成为韩国的旅游胜地,游客到南怡岛旅游的体验主题就是体验《冬日恋歌》的浪漫。

但是广州旅游业在游客心目当中拥有怎样的定位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谈到广州旅游,人们难以将其与某些特色立刻联系。所以,广州市旅游业当务之急应该确定好旅游的体验主题,“岭南文化”也好,“珠江文化”也好,“历史文化名城”也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好,“三千年不衰的开放港口”也好,无论打什么“牌”,都需要有个准确定位,以显出广州的特色和魅力。特色太多,主题太杂游客难以抓到真正的主题,相当于没有主题,没有特色,所以广州市应该在现有的多个定位中选取一两个最具特色、最能打动游客的主题,使国内外游客谈到广州旅游立刻与某个主题某个特色相联系。

2.有形展示难以体现旅游特色

有形展示是指一切可传达服务特色及优点的有形组成部分。体验主题确定之后,就要紧紧围绕主题塑造线索。通过有形展示体现主题,强化主题。通过精心组合的有形展示,给游客创造一个易于把握主题的整体环境,将景点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刺激游客感官,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有形展示主要包括景区的建筑、游乐设施、停车场、饭店、商店等,这些设施的外观形态首先要与体验主题保持一致,对外宣传的主题是一种风格,而游客所看到有形展示又是另外一种特色,这样的景点难免给消费者造成货不对板的负面印象。

广州人引以为豪的“广东饮食”是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而客观讲,广东饮食的确有口皆碑,但是至今广州并没有一个较为知名的大型的较为集中的广州饮

食业集中地,广州的有名的酒家、传统小吃名店散落在广州市各个角落,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实在不便。广州人务实内敛的性格特征也体现在餐饮业上,很多在广州市民中口口相传的特色小店饭菜口味极佳,但店内环境简单粗糙,更谈不上特色,这种务实的经营风格做街坊生意尚可,但如果要让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接受还要在有形展示上做足功课。

3.缺少互动性,参与性差

广州市旅游业还处于一种较原始的静态观景旅错阶段,游客除了观赏景观,就是被动接受导游的解说,景点与游客极少发生互动,游客除了看和听,几乎没有参与性。如同观赏汽车与驾驶汽车,两者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可比拟的。例如,位于广州市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是广州市近年来开发的一座富于岭南文化特色的新的旅游景区,景区再现了岭南水乡的古风古貌,景区的老电台、老报馆、老电影院等极易触动游客的怀旧情愫。园内有一个景点是一位阿婆在一架老式的织布机上织布,此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大家都对这个古老的设备充满好奇。但最终游客只能看看而已,并不能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杭州宋城旅游景区的做法值得广州借鉴。有“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之称的杭州市宋城旅游景区为了满足游客的参与需求,在景区里打造了十多个“游客学绝技点”,让游客在游览之余,还可以跟各位师傅学习草编、蜡染、陶泥、织布、刺绣等中华传统手工艺。这一系列措施受到游客的欢迎,正如其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没想到,推出之后效果特别好,从10月1日到现在,每天景区各个‘游客学绝技点’都围满了热衷学习民间手工艺的游客。”

广州岭南印象园目前的看景昕景式的游览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希望能够在老电影院里看上一场当年的电影,能有机会在古老的织布机上小试身手,如果再能够买到在此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粗布,此次旅游带给游客的将是一次全身心的体验,一次难忘的回忆,而景区也会由此获得新的创收点。

4.旅游纪念品少且毫无特色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特色鲜明的体验主题、有效得体的有形展示、丰富有趣的参与经历令游客拥有了难忘的体验,那么特色可人的用于回味体验的纪念品则会增强体验的事后效果。好的纪念品就是无声的广告,最好的口碑营销,可以激发消费者故地重游的冲动,可以吸引购买者

身边人游览的兴趣。那么到广州旅游的客人应该带哪些纪念品回去呢?似乎难以确定。从历史上讲,“粤绣”是四大名绣之一,目前并未得到重视,同为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倒是打进了广州;广式月饼在内地名气不小,可惜季节性特强,保鲜时间特短;2009年,建国60年大庆,革命题材纷纷登上影视屏,黄埔军校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座丰碑重现荧屏并受到观众的热捧,但是笔者2009年瞻仰黄埔军校之后,所能买到的纪念品也只是一些没有任何特色的枪炮模型玩具,这样的玩具普通的玩具店都可以买到,实在是一大遗憾,如果能够围绕影视作品开发一些有关黄埔将士的书籍或特色纪念品,相信会受到消费者青睐。

优秀的旅游纪念品能够为景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应该是景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所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富有特色,能够体现景点的特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我们希望游客离开广州带走的不再仅仅是凉果、老婆饼,而是具有岭南风情的、今后能够唤起游客广州回忆的特色物品。

参考文献:

【1】李霞.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研究p】.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伯德·史密斯.体验营销【M】.台湾:经典传讯有限公司,2000.

[3]李江帆江波,李冠霖.广东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11.南方经济,2001(4).

闩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Ⅱ].乡镇经济,2008(6).

[5]李尔.广州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闻.广州市政府工作调研报告,2003(2)

6.锦州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六

(一) 资源优势

1. 人文旅游资源

锦州市历史悠久, 人文旅游资源以辽文化遗存、战争遗址及城市风光为主。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文物古迹类, 如辽宁省独一无二的辽代古寺———奉国寺。奉国寺位于义县县城东大街, 建于辽开泰九年 (1020年) , 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博物馆类, 如国内第一家立体全景画馆辽沈战役纪念馆, 全景画馆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 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3) 休闲娱乐场所类。锦州市的娱乐活动颇为丰富。著名的美食锦州烧烤闻名全国。水上公园是市内最佳的休闲场所, 音乐、喷泉、欢歌、笑语, 不仅能放松心情, 还能切身体验锦州市人民的生活乐趣。KTV、迪吧、酒吧、茶坊、保龄球馆等等的现代娱乐方式, 也成为锦州市休闲娱乐场所的主要内容, 丰富了锦城人民的业余生活。

(4) 民族风俗及节庆活动, 如远近闻名的笔架山赶海庙会、北普陀山采桑节锦州古玩节、锦州国际民间文化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异彩纷呈。

2. 自然旅游资源

锦州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海域风光类, 笔架山海岛、医巫闾山风景区;水域风光类, 黑山龙湾水库、莲花湖等构成了海域海岛;黑核桃、赞皇大枣、金丝柳等植物递变丰富, 结构合理, 国内罕见。这些旅游资源形成了海域、海岛、海滨和山水森林兼有的旅游区域。

(二) 区位优势

锦州市位于渤海辽东湾畔, 辽西走廊的东端, 辽宁省的西南部, 地处关内外咽喉, 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是辽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城市。锦州市交通便利, 京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贯穿锦州全境, 沈秦客运专线铁路也在锦州穿过;锦州港是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 也是我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国际4C级标准建设的锦州机场早已开通国内航线7条。已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运输等海、陆、空立体交叉的交通运输网络, 是辽西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

(三) 工、农业发展优势

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 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80年代, 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十一五”规划建设, 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 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锦州农业发展极为迅速, 盛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棉花、油料及水果的主要产区, 水果畅销海内外。锦州的经济基础雄厚, 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锦州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锦州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 开发程度不高

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 旅游模式单一, 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首先, 旅游主管部门属性的定位与其实际所应承担的行政职能不相适应。旅游产业意识淡薄,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在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上, 着眼点仅限于历史内涵丰厚的人文资源, 却忽略了对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 恰恰是锦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其次, “旅游业是万岁产业、无烟产业”的传统提法致使为数不少的人把旅游业简单地看成永续产业和无污染产业。提高认识并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资源、执行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再次, 旅游资源开发处于低级阶段, 表现在政府的主导地位设布凸显, 开发理念相对落后。如医巫闾山的开发就缺乏资源保护意识, 旅游价值极高的一处旅游资源, 竟然在山体正中间开出一条行车道, 名贵的黑油松由于开凿山路而深根裸露。这种低级阶段的旅游资源开发导致旅游资源价值的降低, 成为锦州市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 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市场占有量小

旅游市场营销缺乏力度, 客源比较集中, 且市场半径比较小。锦州市的景区、景点在拓展旅游市场份额上缺乏市场意识。市场营销科技含量低, 缺乏对高科技、现代通讯设备尤其是网络的应用;营销方法单一, 目前仍采取直接营销的方式;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和健全的营销体系。这些都影响锦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形象定位不准, 缺乏名牌旅游产品

缺乏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深层次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不突出。近年来, 锦州市政府一直努力将该市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在滨海旅游城市与战争文化城市上。但是, 位于环渤海区域内的海滨旅游城市, 如辽宁大连、河北北戴河、辽宁兴城、辽宁葫芦岛等城市的知名度均高于锦州市。而作为战争文化城市, 其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用又不佳, 最终导致其形象定位很难表达, 造成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不准, 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不鲜明。锦州市有很多知名的旅游资源, 但是有名牌的旅游资源不一定就有名牌的旅游产品。旅游名牌产品, 应该是具有品质优良、声名远播、特色显著、市场公认、持久畅销的特色, 为旅游地旅游形象的集中体现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柱。以此衡量标准, 锦州市恐怕很难找到符合此标准的旅游名牌产品。

(四) 管理制度落后, 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才能确保旅游开发顺利实施。锦州市受计划经济束缚较深, 管理缺乏全面性、权威性、一致性;旅游法规建设尚不健全;执法不严, 检查力度不够等因素严重影响其发展。另外, 锦州市当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规模。本地培养的人才少, 人才引进的数量不多, 人力资源管理明显疏漏。大专院校的高材生占整个导游队伍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二十。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锦州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一)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锦州市具有浓厚的战争文化气息。该市的战争文化是与周边地区差异最大, 最具特色的一面。锦州市在打造旅游形象上, 可以打造“红色旅游名城”新形象, 利用锦州市拥有战争遗址众多的现实, 运筹好战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将著名的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等丰厚的红色战争文化资源进行精心策划与整体开发, 做成精品。在以战争旅游文化为锦州旅游主体风格的基础上, 还必须看到锦州其他资源的优势, 深入挖掘锦州市的山海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风、城市新貌的旅游价值, 塑造“战争旅游第一处, 山海风光新锦州”的整体形象, 做足“辽文化旅游”的文章。

(二)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扩大旅游市场份额

通过对锦州市著名旅游景观的宣传报道, 提高市民对锦州市旅游业的关注和对锦州历史文化的兴趣, 增强其参与城市旅游的热情, 强化旅游业自身的宣传效应。锦州市地处关内外的咽喉要道, 南来北往的客人较多, 为了有效宣传锦州市的旅游业, 可采取在锦州市各个主要交通要道或出入口、机场、火车站、大型公众场所等地方, 利用广告、滚动电子屏幕、宣传小册子等介绍锦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游览观光区等, 以便给过往锦州市的客人以感知的机会、选择的机会, 提升锦州的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在国内较有影响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和因特网等传媒广泛宣传锦州市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以吸引广大旅游者, 提高锦州市旅游市场占有率。

(三) 明确旅游的形象定位, 打造名牌旅游产品

锦州市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区是相当丰富的。旅游地应趋向于名牌产品的营造, 大力调整、优化区域内的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 大力开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海滨娱乐等使旅游者能够充分体验旅游快乐、亲身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项目, 丰富旅游内涵, 拓展消费层面。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跨区域整合开发旅游资源, 联手进行旅游产品促销, 开发有一定相关度的旅游产品, 明确锦州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定位。

利用锦州市拥有战争遗址众多的现实, 运筹好战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将锦州市的战争文化旅游资源的文章做足, 进一步发挥锦州市是辽沈战役主战场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着力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名城的新形象。将著名的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等丰厚的红色战争文化资源进行精心策划与整体开发, 做成精品, 打造专属于锦州市的战争文化旅游名牌产品。

(四) 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制度, 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 强化政府管理主导地位, 发挥政府职能管理作用, 规范旅游业市场,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发挥高校在锦州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锦州市高校旅游学院的师资力量, 建立培训与教育基地, 为锦州市旅游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终身教育提供条件,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水平。其次,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和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到锦州市工作。在管理上创新管理机制, 可以与省内高校合作, 培养旅游专业定向生, 毕业后直接来景区工作。在高校中设立旅游专项奖学金, 鼓励学生来本地工作;对现有景区在岗人员开展在职培训, 让他们了解现代管理手段和旅游业务知识;完善人才政策, 出台优惠条件吸引外来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朝辉.论咸阳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J].商业经济, 2011, (13) :15-17.

[2]记根立.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今日辽宁, 2012, (11) :50-51.

[3]郝璐.古都城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7.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七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现状;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45-04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阐述

(一)研究背景

“十二五”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整个产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特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1]。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2]。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提升空间巨大。为此,本文将以广州休闲农业旅游为例,通过调查目前广州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二)休闲农业旅游概念

休闲农业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3]。由于国内外的研究程度及研究学者的不同理解、翻译,造成了很多与休闲农业旅游相近的概念术语,有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为了研究的一致和行文的方便,本文以“休闲农业旅游”作为统一研究术语。

关于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索,从各自研究角度定义了不同的概念。张永贵认为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主要利用农村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目的是为了改善市民的休闲环境[4]。而郭焕成将休闲农业旅游定位为一种农业旅游活动,但却区别与一般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它主要是让游客体验农趣、欣赏农业艺术[5]。2011 年农业部发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认为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广州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广州市休闲农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郊周边农民自发地尝试,形成一些以观光、采摘、品尝为主的农庄;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综合性较强的观光农业景区(点)相继发展,开始形成以某一地域特色为主题,形式出现差异化和多样性;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广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南沙海滨到从化山区,已遍布全市城郊农村,呈现观光型、体验型、生态型、科普型等多业态发展的态势。

(二)空间分布结构

目前,广州市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黄埔区、增城区、从化区等7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其中以从化和增城为重点发展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业企业,吸收了上万名附近的农民就业。近年来,广州市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示范镇村、观光休闲示范园、特色农庄、星级农家乐为主要抓手,使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共有37个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2010年12个,2014年25个)、78家广州市星级农家乐、11个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11个广州市特色农庄和37条“美丽乡村”(2013年9条,2014年28条)。

根据广州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分布状况,结合环城游憩带理论和广州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构想,将广州休闲农业划分为近郊、中郊和远郊3个都市休闲农业区(见图1)。

1.近郊都市休闲农业区(0.5-1小时交通圈)。包括中心城区的荔湾、海珠、天河、越秀、黄埔中南部、白云南部、番禺等近郊,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岭南水果、观赏鱼等特种养殖,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园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休闲农业项目,涉农科技产业和现代休闲农业服务业。

2.中郊都市休闲农业区(1-1.5小时交通圈)。包括南沙区、增城区中南部、花都区大部、从化区南部及白云区和黄埔区北部的边远村镇,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园艺、亚热带特色水果、观叶植物及绿化苗木、禽畜养殖、优质水产养殖、饲料加工、丝苗米生产与加工等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绿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以休闲、农作体验、科普教育为主,重点发展观光采摘园、瓜菜采摘园、教育农园、租赁农园、垂钓农园、高科技农园等体验、休闲度假项目。

3.远郊都市休闲农业区(1.5-2.5小时交通圈)。包括增城区北部、从化区中北部、花都区北部,这里自然景观优美, 森林资源丰富,主要为广州城市提供生态保障,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特色水果、绿色有机蔬菜、“高山”花卉、鲜切花、生态畜牧业、特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绿色生态农业,也是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发展区。以农业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民俗文化体验,果品采摘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为主。

(三)发展模式及产品类型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从农民自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广州市都市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了三种类型、六种发展模式。三种类型:一是依托农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集悠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观光休闲乡村旅游村。譬如花都区红山村、从化区溪头村、宣星村、番禺村大稳村等;二是以设施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譬如从化区宝趣玫瑰世界、大丘园,花都区香草世界,南沙区东升农场等;三是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务的农家乐和特色农庄。譬如从化区田心农家乐、白云区世外桃源等。六种发展模式:(1)“农家乐”旅游模式。这是我市目前最主要的观光休闲旅游形式,普通分布在以增城区为主的各郊区乡村;(2)生态休闲旅游模式。主要集中在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3)农业科技旅游模式。是觀光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大部分分布在番禺区、南沙区、白云区;(4)农耕文化旅游模式。主要是通过传统农业耕具的使用、学习耕作技巧等,探索学习农耕文化内涵,带动农业旅游发展;(5)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主要分布在增城区和从化区,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6)古村落旅游模式,主要分布在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区和从化区。

nlc202309090747

三、广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规划与政策性的制约瓶颈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且要与其他相关的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及农业用地规划等相衔接。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配套设施的开发与服务经营场所的提供,但土地和建筑审批、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资金和贷款等环节,目前都缺乏相关的对应政策,这是广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可以通过人大立法相关政策,保证其稳定性与长期性。

(二)用地矛盾的制约瓶颈

用地矛盾是大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性因素,不仅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影响对土地需求较大的产业经济的发展,而休闲农业旅游是土地上的一种休闲经济形式,除了农业种植需要土地外,开展农业体验活动、基础服务设施及办公住宿等都需要场地以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广州作为珠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因此,其休闲农业旅游的用地矛盾使得目前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规模受限,配套设施只能以临建为主。

(三)管理体制的制约瓶颈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和扩展涉及多环节和多部门,由于相关政策缺失,其发展和管理完全依靠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政府部门、基层农村组织的协调管理成为现在对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最通行的形式,但是由于各政府部门职责划分不同、基层农村组织管理能力和理念的欠缺,使得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这也成为广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四)从业人员理念和素质的制约瓶颈

大部分休闲农业园的经营者并没有专业的管理出身,并且缺乏必要的培训,往往凭着自身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做出决策,经营理念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管理粗放,从业人员更换频繁、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开发、经营、管理和营销各类专业人才等问题。

四、发展对策

本文就广州休闲农业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规划建设中以全景式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听惯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休闲农业旅游生意经,看惯了乡村民俗的休闲农业旅游景象,更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农业旅游市场,而是希望把这种休闲方式融于生活,需要全方位的体验。因此应该用整体性、系统性和制度性强的规划来引导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把广州各休闲农业区作为一个完整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并且与其他旅游资源片区整体建设,将全市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丰富游客的印象和记忆。在总规的统领下,多规合一,旅游引领。

(二)在产业互动中以产业融合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兴消费业态,因此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全产业的融合推进。“旅游+”是一种发展区域经济的新的突围方式,广州拥有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农业、林业、渔业、乡村等是“旅游+”的重要增长点,在跨区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依托各区差异化的休闲农业资源,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园区。并以休闲农业企业为载体,与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有效结合,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复合产业,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在区域竞争中以领域合作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开放发展

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跨区域的有效合作,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提升其对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与周边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等市域休闲农业旅游的协调与合作,构建珠三角休闲农业旅游大联盟,对广州传统农业的升级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个区域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时应该互通有无,共建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农业产业发展、共享农业优惠政策,在互动发展中促进广州休闲农业旅游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在提质升级中以生态保护推进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依托农业生态环境的休闲农业旅游更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生态与休闲农业旅游结合起来,把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特别是对农村生态、民俗文化及古村落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防止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破坏。因此广州在推进休闲农业旅游要以生态理念定位产品特色,大力抓好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同时针对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实行产品定制化服务,并结合休闲农业旅游的趋势适时推出新产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打造,增强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活力。

(五)在改善民生中以社会参与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共享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必须突出旅游惠民富民要求,在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同时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开发,这样不仅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的旅游形象,并且使得广大群众全面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加快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工作机制,形成管理联动,促进行业诚信经营,实现休闲农业旅游成果共建共享。

(六)在追求质量中以人员培训推进休闲农业旅游高质发展

休闲农业旅游的持续、稳定、高速、高质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镇(街)、村、社干部的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台湾等先进地区学习,提高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提高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引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离岗专业科技人员到该领域工作,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经营休闲农业旅游的专业户和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办培训班、结对帮扶扶贫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和指导,促进休闲农业旅游服务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EB/OL].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6-876-0.html.2016-05-16.

[2]201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超4400亿元[EB/OL].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23-809-0.html.

[3]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44-148.

[4]张永贵.投资新领域:城郊休闲農业[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06):48-49.

[5]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02):119-124.

[6]王兴水.广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6(10):92-94.

(责任编辑:熊 飞)

上一篇:电厂化学专业安规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下一篇:有钱人:我们没有告诉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