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能力

2024-10-22

小学生学习能力(8篇)

1.小学生学习能力 篇一

小学生学习能力教育训练

小学生学习能力教育训练 适合对象:一年级 至 二年级 时间:____月____日 第一周第一天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训练目的.:训练学习能力,能使学生写作业不拖拉,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8分钟,家长监督训练结果,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 写作业不拖拉题 训练目的:提高写作业效率和注意力 训练方法:在3分钟内抄写以下数字,正确率达到100%。 88883888839999333339999988888999999999999333333333888 YYYTYYYYTYYYYYTYYYYYTYYYYYYYTYYYTYYTYYYTYYYYYTYYTYYYY CCCDBBBBDBCCBDBCCBDBBBBDBCBDBBBBBDCCCCDBBBDBBBBCBBB 人人人人八人人人八人人八人人八人人人人八人人人八人人 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五正正 第二关 细心写作业题 训练目的:提高学习注意力和细心态度。 训练方法:在3分钟内找出下面到底有多少个“32”。26876 32456 32455 56432 45445 52344 65454 5437597865 56423 67432 23245 25236 42323 54908 5238757232 31685 76432 35785 42356 94232 91423 5865372134 43678 62345 51243 62325 25723 43234 6546594032 46556 91423 58653 28943 23245 25236 42323

2.小学生学习能力 篇二

如何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学习自主性的过程呢?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问题, 也是当今语文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学习自主性的过程。

要发挥学生主要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学生耳听、眼看、动脑、动手,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理、自学的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才能成功。

1.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育的关键。首先, 广大的语文教育者要更新观念, 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陶冶情操, 塑造完美的人格, 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 真正做到身正为师, 言正为范。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教师应意识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 要为人师, 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还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2.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重在学法指导。首先,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 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 要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总结学习方法, 建立认知结构, 从学习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语文知识和技能。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发展基本技能, 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 也是师生交流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做学生的知识朋友。卢梭说得好:“只有作学生的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 有人情味的,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来帮助学生, 热爱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 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而信其道”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始终充当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 不轻易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 一个同学解答不完整, 就让其他同学补充。碰到学生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再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参与意识, 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及时归纳、总结、复习。例如, 可以改变教学法, 创设一些场景, 给学生扮演角色的活动机会, 让学生切身体验,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这样教学效果会好许多!课后,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复习要求:基础较差的同学以课本为主, 加强基础知识, 如字、词、句子的复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复述课文, 或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写话习作等。

3.小学生学习能力 篇三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8-02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和原来的《自然》相比它所包含着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更加的丰富。在这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各方面学习中都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直接参与,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科学课的教学与实验我有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教态自然,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对每一名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每多一些鼓励,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和氛围变成愉快的学习动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从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出问题,把学习过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集思广益,积极倡导并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自主”就字面理解,“自”即自己,“主”有主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为“自己做主”。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让他们不仅能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还乐于思考问题然后去亲手操作解决问题,这其中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科学、爱科学的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一些教学器材和实验器材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描述、操作、实验以及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实验性强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投身于其中,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空气中有什么》一课中,教师在多媒体中出示图片“三支蜡烛”,一支没有罩杯子的蜡烛,一支是罩着小杯子的蜡烛,和一支罩了很大杯子的蜡烛,老师同时提问:“同学们猜一下哪支蜡烛会先熄灭,为什么呢?”这时同学们在自己没有亲自做实验的情况下猜测哪一支蜡烛会先熄灭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说完后老师做一下演示实验,实验证明第二支罩小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由演示实验三支蜡烛哪一支先熄灭引出“空气中有什么”。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激动不已,学习兴趣以及实验兴趣已经很强烈了。老师讲清实验注意事项让同学们亲手进行试验操作得出结论,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在教学中强化科学实验,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的标准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在此过程中能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学生的潜能会有极大展现、调动、开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发现解决问题时的兴奋、疑虑、惊讶,问题解决时的愉悦之情,这些情感体验都有助于学生学好科学课。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设计,有层次、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亲自实验,在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信心,以更好更饱满的热情参与进一步学习。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明确操作流程;③注意操作事项。小学五年级《简单电路》一课中出示一棵圣诞树上面点缀好多小电珠,灯光忽闪忽闪的,光彩夺目,引出情境圣诞树是怎么亮的,是怎么做成的,如果同学们有小电珠,你们怎么能把它连接亮?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实验材料,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这时同学们很兴奋,自己亲自动手的想法强烈,快速并积极地动起手来制作。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他们会有许多种不同的组装方法,并主动在一起讨论其中不同的组装方法和其中的奥秘,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自行设计操作过程并讨论,在亲自实验中去感知科学问题,并很好地去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营造良好科学氛围。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科学中处处都包含着问题,所以科学这门课程期待着学生去探究学习,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 篇四

杨文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1、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根据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练习”认真读书思考;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将文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4、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并把它记在自己的好词佳句摘抄本上,预习的指导费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二、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读准确,不漏不添;要边读书边思考字、词、句、段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写;要边读边画,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或不懂的记下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最有感受的记下来,并将感受三言两语简记在旁边;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

三、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即如孔子所调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羊,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放开喉咙,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要求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始终参与。学生问对了,要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不仅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错了,也要加以鼓励,告诉他们有胆量提问题就了不起。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学思维的形式,而且,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

五、课外延伸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无身经百战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嚅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了某一作家的某一篇作品后,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这位作家的另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教过《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引导读《红岩》、教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读《故乡》等。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并非多多益善。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选择的课外读物应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有趣味性、考虑儿童的个性,要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一般时间后,还可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杨文君

5.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篇五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数学知识既抽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性。学起来枯燥难懂,只有创设一个生动、有趣、活泼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情境,要注重激励的原则,尤其是上课伊始,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因此,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是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可能性”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堂上做一个转盘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每个组选择一个区域,发动转盘,指针转到哪个区域,选中这个区域的小组将会获得奖品。当我把这个游戏规则说出来的时候,立刻就听到下面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呢?(因为有的区域大,有的区域小)那应该怎么做才公平呢?(三份应该同样大)为什么?(因为这样分的话,三个组获奖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这样才公平)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自我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个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6.小学生学习能力 篇六

理论学习:《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这一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能力、张扬个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转变观念,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着眼点。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构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终结性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第四,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第六,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克服独立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及前后内容的相关度,并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生活,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递进式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创设课前预习问题的过程中来,使这样的课前预习题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努力使意见不同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如,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多采用一些让全体学生能先表达自己意见的组织形式。这样学生因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会再随意地附和别人了。创设盲目从众而导致学习错误的情景。这样给盲目从众者有一次因从众而导致错误的体验,使他们深刻体验到学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由扶到放,该放则放。(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探究,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课堂教学中,一是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它的开放性,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的习惯;建立互助、互查体系;收集网络在线资源,增加学习通道等等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演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演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们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我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记得教《孔子拜师》一课前,学生对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连最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对孔子也只略知一二,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乡及纪念孔子的孔林、孔庙等等,之后全班举行了一次孔子专题信息交流会,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伙伴分享,同时编成手抄报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就对孔子产生了就更容易进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见,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阅读兴趣。(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4、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增强能力,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7.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确立目标, 启发自主参与

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自己制定学习进度, 参与设计评价, 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醒目的灯塔, 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此, 我把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改为“这节课你们想学到什么?”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 启发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看到课题你想学到什么?学生根据课题, 联想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经过小组讨论后, 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想知道怎样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还有的说:“想通过操作对图形的观察、比较, 发展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依次将学生所说的问题展示出来, 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 进而围绕目标, 带着问题, 朝着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激发情感, 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在内在动力的支持下, 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条绳子分成两段, 每段是这条绳子的二分之一。有些学生判断此题是对的, 但有些同学经过思考后, 判断是错的。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 获取广泛的经验, 我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 学生终于明白了这道题讲述不够严谨的道理, 并悟出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去发现、获得新知, 是一种重过程于结果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理念,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判断思维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巧设“陷阱”, 促进自主反思

反思是对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锤炼和升华, 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这样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设“陷阱”是防止这种偏差出现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 尽管老师反复讲解, 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 往往一错再错, 这时不如改变方法, 精心设“陷阱”, 即按学生错误方式把他们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 使他们对自己的方式产生怀疑, 自主反思,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失败中找出原因, 改错为正。例如, 我在多次讲解了一道判断题: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一定有两个内角是锐角。这句话是对的。但在过后的作业中又发现有学生出错了, 于是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量角器, 要求学生画出一个顶角是100度, 两个底角不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画呀画, 怎么也画不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学生发现两个底角是锐角才对, 否则是不能画出来的, 从而更加深刻地纠正了错误。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 的确不失为掌握知识, 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质疑问难,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 “疑”是学习的需要, 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 教师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 把“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 也是学生的权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各种问题, 并在小组中讨论、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达成共识。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 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通过数学学习, 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的要求。同时, 在课堂结束前, 根据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评选出“最佳提问人”、“最佳问题”和“最佳分析员”, 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多思、多问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

8.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又深感困惑,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性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数学教育的效果和成败,也是新课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二、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毫无生机的课堂教学不光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恶老师,更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吗?怎样就能做出一个正多边形 ?”此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主动将所学圆的知识与正多边形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上。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感受新知的产生

通过直观操作,既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学生直观操作实验来研究数学规律,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良好的研究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引导学生分别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以此替代教师苦口婆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发现”。

四、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实践数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活动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教师提取生活中一些题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圆、正多边形等概念时,举出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介绍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也是注意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利用垂径定理解决赵州桥的主桥拱半径问题;利用正多边形的有关性质求亭子的地基等。通过学生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如身高、体重、视力等;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等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净胜球问题;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与我的联系,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五、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上一篇:放射科科研工作计划下一篇:组装车间标准作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