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读后感

2024-10-22

读懂孩子读后感(精选13篇)

1.读懂孩子读后感 篇一

大家好!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我的心,让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在樊校长的带领下我加入了樊登读书,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本书汇集了《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让孩子远离焦虑》《正面管教》《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等17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不论我是幼儿教师,还是一名家长,这本书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士有一天向他求救,说她辅导孩子写作业气的心脏都不好了,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老公生气,她自己也难过。她说:家教类的书也没少看,为什么一到辅导作业就不行了呢?”我想这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着和孩子相爱相杀的故事,家长们很委屈、很无助,但是绝不放弃继续用错误的方法“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父母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尽到了伤害孩子的责任?父母是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为终身学习者。看到这个案例我内疚自责,这个事情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我对孩子的高要求导致他在做一些事情时对自己不够自信,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因为他就是在不断批评中长大的。所以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容易热爱学习这件事。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樊登读书,每天与书相伴,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习借鉴书中的教育方法,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让我不再一错再错;在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在彷徨的时候让我更加明确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铭记做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一旦你下定决心搞教育,就一定要有使命感,还要更专业。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都来读书,读好书,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好妈妈。

2.读懂孩子读后感 篇二

我一直告诉他们在周记里可以畅心中所欲, 言心中所感。于是, 有些同学连父母、同学都不想告诉的小秘密都会写在周记里, 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些偏激的言论或错误的认识。不要紧, 学生能写出来就是对你最大的信任, 是他把你当朋友甚至把心交给你了。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对待, 一定不要嘲笑、指责学生甚至状告学生, 而是要通过及时回复、找其谈话或联系家长、班主任等方式耐心地帮他们分析,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例如有个同学在周记里这样写到:

真倒霉, 不知道这些不三不四的男生从哪里冒出来, 一个个向我表示爱意, 一想到就恶心。虽然我性格外向, 但对于这一点无法接受。我真快被气疯了, 我希望这些恶心的话语快点随风消失。上帝真不公平!为什么让我碰到这种事?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郁闷……

一般青春期的女孩子对异性的追求都会感到好奇、兴奋, 一旦把握不好就会陷入早恋的泥潭。所以为避免孩子们因“早恋”而影响学习, 老师和家长会时时记得打点“预防针”。其实, 对异性追求觉得反感, 甚至恶心的也为数不少, 只是往往被老师和家长给忽略掉了。作为过来人, 我高中时就曾因这样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习而不得不选择转学, 所以深知其中的滋味。我想如果不及时引导她解除烦恼和焦虑, 她的学习和生活也一定会像我当初那样乱了套。于是我赶紧回复:

其实不是你倒霉, 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对异性产生一种爱慕心理, 是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那么多男生喜欢你, 说明你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不过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况且也还无法把握将来。好在你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相信你也能尽快从困境中走出, 安心学习。同时, 我还及时召开主题讨论会, 与同学们共同讨论了男女生如何交往的问题。在积极引导和热烈的讨论中, 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位女生也因此摆脱了困扰, 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下面是另一位女同学写的:

好怀念小学时的时光。那时候虽然我们三个是竞争对手, 可还是很要好很要好。搞不懂我们现在到底怎么了。我和杨×还是好朋友。我们俩性格外向, 每天有说有笑。吴×却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 让人难以捉摸, 靠近她就很不自在。渐渐的, 我们开始烦她, 恨她, 嫉妒她。看到我俩整天“悄咪咪”的她也烦。有时她想跟我们说话或一起吃饭也没人理。现在, 我们每个住校生都很烦她, 恨她。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 但她爸爸妈妈又让我们更烦她, 例如家里牛死了也要告诉老师。更烦的是她爸妈每来到老师面前……我们烦吴×及她家长, 我们恨她及她家长。老师也总是表扬她, 我们平常做到的, 到她那就变得不平常, 我们才不稀罕呢, 老师就是“过度偏心”!

当我看到周记里“烦她”“恨她”“恨她及她家长”等字眼时, 确实吃惊不小:吴是所有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是她父母心中的“乖乖女”, 想不到她原来的好朋友、甚至班上那么多同学都如此反感她。这篇周记, 让我在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同时, 读到了青春期孩子更多的困惑:如何对待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如何保持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看待家长的言行?为什么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素质比普通学生还脆弱?如何把握好表扬优等生的方法和尺度, 才不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偏心”而弄巧成拙?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理解和疏导, 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压抑情绪, 甚至是严重的反叛心理, 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为了引导她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我首先回复她:

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老师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在班上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但无意中可能伤害了你们, 老师以后会注意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爸妈对她过度的关心, 我们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 他们没什么恶意的。她让大家比较反感,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性格过于内向、胆子也比较小, 让大家觉得她有些孤傲、不合群吧。其实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大家应主动帮助她, 让她变得开朗些。能够成为同学是一种缘分, 老师也会找她谈谈, 希望你们能像原来一样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由于她写的东西带有一定普遍性, 我又找其谈心, 征得本人同意后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 鼓励大家讨论、分析, 让她的周记起到广泛教育的意义。当然, 我也找闲谈的机会让班上其他科任老师都知道:同学们觉得老师有时候“偏心”, 从而提醒了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后来, 同学们对待吴×的态度改变了, 吴×也变得开朗起来, 她们三个也彻底消除了隔阂, 回到以前无拘无束的时光。

3.读懂孩子读后感 篇三

如果不了解儿童生活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无法了解儿童如何成了“熊孩子”。这一事件中,没有公德心的“熊孩子”背后隐藏着三类人:未能负起监管责任的家长,始作俑者、炫耀偷窃成果的高年级同伴“榜样”,错失教育良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观念错位的老师。板子打在他们身上,根子却在这个社会。

首先,传统民间德育力量的崩塌使得家风中断,家庭教养缺失,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约束力量。中国古代民间自有“儿时偷针,长大偷金”“举头三尺有神明”等教育传统,对于盗窃、不敬祖宗和父母等行为都是人所不齿的。如今,封建宗族制度衰落,部分优秀文化内核尤其是严格的传统家风教育也随之式微。“熊孩子”盗功德箱,表面上是不敬鬼神,其实是对他人财物的不尊重。

其次,信息时代颠覆了家庭的代际关系,降低了父母亲的权威,儿童更倾向于从同辈群体和大众文化中寻找依附。正如意大利社会学家鲁格·肇嘉所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男性青少年把自己托付给同辈团伙,用该团伙的头领来取代父亲”。尤其农村留守儿童或城市里被边缘化的农民工二代,其父母通常疲于养家糊口,无法给予足够时间陪伴他们。失去了祖辈的传统,离开了父母的监管,被城市光怪陆离的物欲文化吸引,我们便能理解为何“熊孩子”会模仿率先盗窃的高年级同伴作案了。

最后,竞争式个人主义的兴起遭遇学校公民教育的缺失。崇尚集體主义,但缺乏公共精神;强调私德,而公德心欠奉。当今学校普遍实行的应试教育为竞争式的个人主义推波助澜,而缺乏对学生独立自主、理性思维、批判性精神的培养,使得空洞的个人主义泛滥,同伴之间的物质攀比兴盛、哥们义气抬头。而公民教育的缺失甚至让老师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观念都出现错位,于是出现“熊孩子”屡盗不止的行为。

读懂“熊孩子”关键在于读懂这个时代。这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儿童生活的局限性,也要为大变革时代的孩子们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可能性。

4.《读懂孩子》的读后感 篇四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面对的是有不够成熟的又相对独立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坚持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

5.读懂孩子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五

孩子是每个生灵赋予其父母的伟大杰作。然而,我认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时间的累积的。当我们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看一看即将奔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哦!时间,他累积成了价值。

在漫长的培育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家孩子,他属于什么个性,从他的习惯、脾性入手,正确引导,不能急躁,躁了也没有用,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你还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有个小案例,一个小朋友,幼儿园刚放学,见到妈妈第一眼就说:你给我买玩具,必须得买,现在,立刻马上。读懂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哦,这怕不是在园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赶紧解决其需求,孩子高兴了,自信心满血;换作不懂孩子的家长,买什么买?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过大人,只好伤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当中,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孩子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不在于父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长努力参与了,孩子内心想着我也一定能达成。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一本日记本,叫作《我写的你的日记》,用来记录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学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从一天一句,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记》续集。我想这是我有代入式阴谋的榜样取得的成果。

讲座讲到,系统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需要从六观入手: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财富观,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价值观,能让孩子更好为人处事;还要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其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去体验。毕竟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6.读懂孩子这本书 篇六

―― 亲社会个案分析

追踪观察对象:王XX    性别:男     年龄:4岁2个月

家庭状况:优越、四代同堂、 幸福

追 踪 研 究 原 因:

(一)“哎!女孩子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不上幼儿园了?王XX他又拽我头发……”

(二)另外一个男孩子也来告诉我:“老师,王XX他总是对着我耳朵喊!”第二天午休时间到了,只见实习的卫老师满脸惆怅:“怎么了?”我问到!答案让我有些吃惊!尽然连老师也头疼他――睡觉不睡,还打扰旁边的孩子,老师讲也不听……

回忆对比:入园表现

难道?我看错了,他叫王XX,今年4岁。今年刚刚从我院兰州搬迁转入插到我班的新生!刚开学时爸爸送园。介绍时说:“胡老师,他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爱看书,可是就是坐不住,最重要嘴硬,从来不问人,都是奶奶他们惯的……”

我摸了摸他的脸蛋,笑着说:您就放心吧!观察一个早上我发现:他挺乖,只和两个男孩子一起!

笔记记录:干净的小脸,发亮的眼睛,他是家里的宝!(从他的爸爸话语中得知)但挺乖,并且真的反映很快!他有特别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脾气不好,人不大,脾气可一把,我猜想这与他是独生子女的原因有关;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班上的……他引起了我更多的好奇与注意。

一周过去了,很顺利的开学,一切很好!

午 休

午休我值班:外屋孩子很快入睡了,我刚走进里屋,便听见!“咯咯……”的笑声,我环视一圈,最后将眼睛定格在他的床边,只见他的被子撑的很高,我刚走到他的床边,一个小脑袋露了出来,又极快的紧闭眼睛 “入睡了”。我蹲下帮他盖好毯子,趴在他的耳朵边对他说了声:睡吧,下午还有户外竞赛游戏呢!接下来他调换了睡姿不一会睡着了。

笔记记录::他没有入睡,但注意自己的行为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就自己认识并改正了,我还能批评他吗?不!一定不可以!这种自觉的认识改正效果绝对超过反面被动、无奈教育。

第 三 周

外出学习的我带着思念与知识回到了幼儿园!班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熟悉!突然“你去哪了我想你了……”多么熟悉的声音,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们也纷纷七嘴八舌的说道――胡老师,我们都想你了!此刻幸福的血液溶入我的每一个毛孔,“谢谢你们,宝贝!胡老师也想你们!”突然又听见一句话:“你们都想,我才不想呢?”说话的还是他!我笑了!

反思记录:他是敢于表达自己感情的孩子,前后的两句话无疑证明了他想单独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全班孩子都说时,他却360度大转弯,此时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内心孤独、渴望受关注的有严重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但我要感谢他对我的情感!谢谢你!

活 动

要出去做操了,只听一个小朋友说到“你推我干吗?” “我要站在前面!”“可你来得晚呀!” “我不管,我就站在前面!”胡老师……小朋友们齐喊到!了解事情原由是因为刚下楼他过去就把乐乐推倒在地了,原因是乐乐他站错位置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音乐课律动表演需要两个好朋友配合,可是他就是不和小朋友一起做,下课之后了解是因为:他说想和琪琪表演,不想和……

反思记录:推乐乐是自己要应起众人的关注,让老师注意他;不表演律动是因为他觉得他喜欢的就因该是他的,当然孩子的喜欢是很纯洁的,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使他拥有了“只有自己是最大”想要什么就尽量都去满足,以他为中心!使他将自私、独占通通囊括!

我对他准备采取以柔制刚、以静制动的策略……

某 天 下 班

走在回家路上的我总会遇见他,响亮的叫声,然后有时硬拉我去他的家里,看着此刻的他我总会说:下次,谢谢!快和奶奶回家吧!慢点!可是几次后我发现他越来越……老远过来,不问只是拍拍我……现在又加码了,尽然在我的鞋上故意踩,我和他谈心、聊天、告诉他不可以,这样是不正确的。第二天早上,妈妈送他来园,可是没有进班,院子里传来了他的喊声,“滚、滚……”我连忙出去后发现是他和妈妈!只听周围的家长说:“怎么这么厉害,都敢骂妈妈了?”“谁叫他不给我买冰激凌?”还在和妈妈缠打的他被妈妈狠狠的甩开,他的妈妈生气的走了!我扶起他,将他领进了教室,一直不停抽噎的他在我的安抚下情绪渐渐稳定,此时我们谁也没有再提刚刚的事情……下午快接园了,我和他聊天、渐变的引出了……他知道自己错了,离开时我们勾了勾小拇指……

反思:因为爱,所以会在你的周围,身边转,并引起你的关注,如果没有注意他,他就会再想办法,他不是真的故意踩我的鞋,而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不一定受到大家的喜爱而已!

通过与他的相处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他的故事!

他是小猴子?他是小捣蛋?不,他……

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感情丰富的孩子!人虽小可本领不小。听我说说看!第一:“察言观色”第二:“性格开朗”第三:“乐于助人”,瞧,如今又多加了一条“见义勇为”!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这不是口头禅而是要在教育中体现!我认为教育者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真正去用心读懂“孩子”这本书,才可以根据个体进行因材施教。我们有太多的老师仍然去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孩子,认为孩子的年龄小是缺点,并且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孩子。

事实上,幼儿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因素已暂且给了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他就是其中的特殊个体,我们如果用过去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他,认为孩子没规矩,不听话站,坐无要求,上课不举手气得老师没辙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听话,有礼貌,上课不讲话,不捣蛋”的是“好孩子”,不好的,不是批评就是训斥,孩子情绪极不好!不愿来幼儿园。老师不去了解原因,不走进他们,从不给他们多一次机会!多一些宽容。我认为如果这样,幼儿事业将有一天存在自己灭亡的景象!我也想去“灭灭”他的威风,上数学课时我“故意”找了一个较难的知识点“为难”他,可是他化险为夷了,我只能另找“机会”了,这不,我正想问他别的小朋友在打算盘时他为什么不练时,他却一口气向我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已经会了,并且把算盘借给别的幼儿了,我???此时很欣慰并及时表扬了他的行为:帮助小朋友很好!但同时告诉他在这会打搅影响别人学习。懂事的他连忙点头,几道珠心算练习题后我还真对他“佩服呢”的。聪明的他思维很活跃上课经常不举手而是张嘴就说,有时激动的到我面前又表达又用肢体语言,似乎怕我不明白!我很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孩子。但让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无事可做”,他肯定会去招惹周围孩子,唉!我何不让他???这一招果然有效,听完我对他新指派的“任务”是,他兴奋极了,边走边看,举手投足间像一个“小领导”“小王老师”,我顺势的一句“王老师,辛苦了!”逗得我们都笑了起来,更让我们的心贴在了一起!活动快结束时我在幼儿(全班)面前表扬了他:乐于助人并且是一个小帮手、很好的“老师”,自己不说话并且“指导”小朋友来安静学习,“快谢谢他!”全班响起了掌声,同伴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我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冲我笑了!这笑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个早晨他是快乐的!

午休一起床便听见值班老师和他的对话:“不睡,再不睡,我可要告诉妈妈了。”对于他这哪能改的这么快呀!这种左耳听,右耳冒的话在这里用适合极了。孩子也在满口答应,却又在不断重复犯错误!我将这种现象只能称为“知错又犯”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者没有正确引导并且没给孩子自主权而造成的。站在一旁的我看见此时的他还正向另一个孩子做鬼脸呢?走到了他的身旁,问他:“乖,今天午休睡的应该很香吧!”此时的他不好意思极了,只听“恩”……声音越来越低沉,最后在没有结束的话语声中馊的钻进洗手间了,此时的我笑了,这笑很难讲清是为什么?开心他知道自己没有很好午休认识到错误了;失落他知道错又为什么犯错了,又一天中午,孩子们都悄悄的上床准备午休呢,顺势往“他”的床上打量一下,床尽然是空的,待我帮其他孩子盖好被子、准备交接班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我朝卫生间的方向走去……

反思: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正确引导使孩子认识错误是关键。有的孩子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兜里说是自己的,这被家长解释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请问这是吗?不,不是,绝对不是!我们这样的教育是会害了孩子的,观察他两天后我对他进行了“软攻”教育。旁敲侧击,激励手段,听我对他“表扬”时,他极快的收起自己的小动作,回给我“睡觉”的信号。这说明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敏感刺激会判断其正确与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于他,我在午休上的时间很随机!需慢慢改变,及时鼓励!终于他睡觉了,下午一起床便站在我面前等待我的夸奖!是的,我毫不吝啬的给了他奖励,是物质和精神!我认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习惯、去适应,当然这种方式也不宜用多,否则孩子会“依赖”于奖励!起不到真正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常有“老师,他插队!”“我是第一,不,我才是……”孩子们争着、抢着往老师跟前站,孩子错了吗?没有!是因为“第一”这个词语所给孩子们心灵带来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它的价值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请多多关注孩子们,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疼爱。

下 午 接 园

我与他的妈妈聊起了他,在与他沟通时我感觉到了父母对孩子倾入的爱心、关心、细心、但我却发现,不在我们身旁的他一直悄悄的躲在厕所门的那个地方,活跃的“小猴子”似乎“飞”不起来了,我细细想来,他肯定以为我(老师)与他的妈妈在说他的坏话。(打小报告)弄清楚他的不正常行为后,我故意将声音提高了并对他的.妈妈说:他最近在幼儿园表现的非常好!上课的时候认真,生活中乐于助人,小朋友,老师都十分喜欢他,并且午休的小床也告诉胡老师悄悄话:“最近他都很好,身体健康,在也没有咯吱咯吱的响,疼的哭了!”话音刚落“小猴子”又来了本领在“快乐的世界里”游乐了!当妈妈听完我的评价后也极为兴奋一个劲的说“谢谢”。

我了解一个教师应该对每位幼儿做公证公平的评价。但我同时又认为如果我不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放大,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那么快乐的他也许会从此“恨”老师,恨“幼儿园”这个环境。孩子们是正在教育阶段,好的品质,习惯及性格仍为完全成熟,对于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我们应该多多去保护,去爱护。

哎!小猴子就是小猴子!正当和他的妈妈谈话快结束时,另一小朋友哭着过来向我们告状说:“小猴子”打了他的眼睛。我们赶忙对此幼儿进行抚慰,他的妈妈也一直很不好意思的向这位受伤的小朋友妈妈道歉!看着“小猴子及妈妈“离开的背影我心中的感受很难形容……,我真心希望他的父母可以给予他正确的教育。愿他可以……

反思: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比重的位置,家庭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教养行为会养成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孩子的年龄越小,模仿能力越强。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动画片也是我们做家长的刻不容缓的职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有耐心,好好跟他讲道理或采用冷处理(如让他自己呆坐一边反思,让其独处一室等),而不要采用粗暴方式(如打、骂等)解决,以免造成孩子有种“以暴制暴”思想,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正面引导,让孩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成人的表扬和鼓励的,每个孩子都有当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进行正面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喜好,采用表演节目、奖励、评小红花等形式强化好的行为习惯。

第 二 天 接 园

他的父母来找我,希望可以和我沟通多多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情况,我很认真也很乐意和家长多多沟通达到家园真正配合真正共同协商帮助孩子!从与他父母的了解中得到他昨天“打”小朋友,原来是“见义勇为”,他看到好朋友张XX被小朋友用手“捶”了一下时,便对其进行了攻击!在和他父母分析这个现象时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他对朋友产生了责任感。对周围发生的事与人的感性我们给予保护并且提倡,但是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所以他的这种情感态度是在尝试中积累学习的。只是看我们教育者(父母,老师)怎样引导幼儿去“积累经验”。我们告诉他也许小朋友是和张XX游戏呢。当你的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去帮助朋友,这一定是很快乐的!

综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免使孩子出现不适应,造成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幼儿时期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早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忌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儿童,平时,教育者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思记录: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太多、太多的教育资源,抓住这偶尔的却真实的“课堂”使孩子的各方面技能成熟起来!将“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实实在在的利用起来、感染每一个孩子。

虽然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然而他们的纯真、浪漫却受到我们时常的“欺骗”,我们4+1>2的合理教育并没有真正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是让孩子在“爱”“护”“宠”的甜蜜圈子里迷失自己,反而更影响孩子良好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尊重孩子就是多多和孩子交谈,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当您在单位遇到不顺利的事回家就可以‘无厘头’向孩子‘吼叫’;他可以吗?――不!”“当您拿着遥控器看着自己喜欢的足球赛时,你考虑过孩子吗?――不,没有”;“当您与朋友谈论孩子教育时,你是在称赞夸奖孩子吗?不――绝对不会!”因为周围的环境给予了我们中国人“谦虚”的一面,不好!哪有您的孩子好!是家长在外常说的一句话,回家后您又对着孩子说:看谁谁多棒,孩子好好学,一定要比他更棒!将来要考上某大学!请问这是孩子的意愿吗?是您在用您的观点教育孩子,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太被动了,同样,社会及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不乐观,为了观摩而观摩,为了检查而检查,集体活动的教育形式有太多弊端,老师的注意力会投给优胜者或顽皮者,中间的所谓人人夸赞的乖孩子常常被忽略、忽视如果长此下去孩子的性格会孤僻、内向、他们连老师的关注都没有来得及享受,您说哪里还有教育的平等,又从何谈论尊重呢?

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应牢记,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有的社会亲行为及其明显:娇惯自私独霸,使孩子们恐惧他,躲避他,但是谁又能说这样的孩子不好、不乖吗? 他身上的非社会行为全部是孩子的?不,其中一定有社会、家庭、教师等各个因素,让我们共同协助每位孩子!

常说:“基础教育是根本!好的行为习惯更是终身受益!”

7.读懂孩子 智慧教育 篇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那么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呢?二十几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还处于未成熟状态,他们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只要我们教育者愿意去读懂他们,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一次,正挑选小朋友参加学校的古诗朗诵,B小朋友开始捣乱了:“我才不去呢!”稍作停顿,用眼睛时不时地瞄上我一眼,一脸不屑地说:“反正是不会选我的!”听着他的话,个别欲举手的孩子也迟疑着放下了手。

B小朋友,在一年级时就显示出他的优势:识字量大,脑子反应快,应该说他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是进入二年级下学期,他明显表现出不爱做作业,做任何事总是对自己没信心,也就出现了在公开场合故意与老师唱反调的行为,如:“讨厌!这么多作业”,“一点也不好玩”,“我才不去呢”……

多次观察后,笔者发现B小朋友很想表现自己,当老师表扬他的时候,小脸特别灿烂。不想在学习上付出劳动,又想大家重视他,这就是二年级学生的矛盾心理。老师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无疑是帮助再帮助,并逐步消除学生在班级中的“不良”言论。

行为学习理论表明,不强化一个行为就会减少它发生的可能性。经验告诉笔者得及时制止B小朋友的言论和行为。没有批评,只是悄悄走到他身边,轻声问他:

“来背一首古诗给老师听听,好吗?”

摇头。

“老师知道你的嗓音很甜,要为班级争光啊!”

还是摇头。

“假如你背得好,放学后老师给你一根棒棒糖。千万别叫出来,因为老师只有一根棒棒糖。”

“真的?”

他站起来了,走到讲台前,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可惜他背的古诗已经有同学背过了,他竟然主动要求另背一首,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B小朋友的行为给了大家鼓励,教室里一下子活跃了。最后,班上每个孩子都表现了一番。在案例中,只因笔者的“读懂”,他们开心了,他们自信了,于是健康成长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读懂孩子,智慧教育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正因为是未成熟状态,才会“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未成熟状态是一种发展的状态,孩子有发展的权利,而且有发展的价值,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明白怎样做好,怎样做不好。这样下来,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这样也为他们一生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冷静点、耐心点、宽容点。当我们冷静看待孩子犯错时,我们就能慢慢读懂孩子错误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真诚地理解他们。孩子犯错了,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自己会修复得很好。

其次,要善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孩子。由于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原因,孩子们在性格、智力和能力上各有差异,于是出现的“错误”也不尽相同,这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善待每一位学生的“错误”,并做到因材施教。

当我们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当我们承认孩子之间有差距是正常的,当我们学会去读懂他们就像我们在细读自己喜欢的书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并不是故意犯“错误”,而即使是故意犯错的孩子也一定有原因。如案例中的B小朋友是想得到重视而故意犯错。正确分析后,笔者的心态就平和了。宽容了孩子的错误后,笔者的处理方式考虑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当教育产生效果时,你还会为这些“错误”烦恼吗?

读懂孩子,你不会因孩子的“错误”徒生烦恼;读懂孩子,周围因你的“读懂”更温馨、更芬芳。智慧教育,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无痕成长;智慧教育,我们的工作、生活溢满了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华家池子弟小学)

8.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八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上,如何进入一所好学校等等,往往忽视了他们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添麻烦,不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会对叛逆的孩子生气。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

曾经读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欢做的,强迫孩子做。事实上,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当一个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师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简单的分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用大量的实例指出了许多在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用细腻的笔墨引导读者洞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应关注的问题,启发我们透过表面现象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在,更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

《读懂孩子》一书指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爱和归属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指出了儿童在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你不知道“爱和归属感”,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

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辅助,从儿童的行为、情感、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方面来说明儿童。

作者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个爱人,你最好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这本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读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阅读和做练习,安排时间表,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阅读和讨论,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书中的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更多。

9.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九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我有幸学习了萧斌臣老师的文章《读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拥有无私与忘我的精神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孩子们是一本本有趣的书。”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爱心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萧斌臣老师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她还说:“读懂孩子这本书,是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起码要求,尽管真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颗爱心,下功夫钻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观察、多了解,就能读懂、读好、读透孩子这本书,就能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是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学习后产生的随想如长河中舀起的几瓢水,其实书中的思想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最后,我想说,这篇文章是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与震撼。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学会做一名会思索的幸福教师。

10.学习《指南》读懂孩子 篇十

关键词:教育方向;儿童发展;借鉴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当下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褒贬不一,取向不同,有时候为了生源,我们的教育方向也会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而忽视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和科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而学习了《指南》,在它科学详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观点指导下,对于科学育儿就有了很好的诠释方式。

一、不偏离教育方向掌握正确的育儿理念.

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老师们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农村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都有“小学化”倾向。那么,如何有效快速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和心理落差就成为当务之急。《指南》为我们如何观察、了解儿童提供了导向性的指引,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指南》为我们全面、深入地观察、了解儿童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了解儿童。所以,我总结了几个必要步骤:

1、在《指南》目标下的“典型表现”为我们指明了观察、了解的不同维度,评估儿童的某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了解,要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作出综合评估。

2、利用《指南》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是儿童真实发展状态的表现,是最佳观察机会;

3、客观记录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是评价儿童和做课程计划的前提;

4、积极正面地分析和看待幼儿。因为儿童能够表现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观察、了解儿童,善于发现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借鉴《活用幼儿学习指标》介绍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表现的三种情形发现其的进步:

(1)最初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迈进的情形(萌发);

(2)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进步的情形(进步中);

(3)达到某项学习指标的情形(达到)。

二、看清教育的本质

以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准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暨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现在的家长不仅满足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需要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现在对高质量的渴求,成了一个大的需求,所以学前教育就成了一个民生工程,不提高质量,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严重的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许多家长都争着要进公立幼儿园,目的都是追求更好的质量,但因资源太少,虽然现在各乡镇都力争创办优质幼儿园,但是因种种原因,怎样保证质量,这就成了教育需求,社会有了高质量的需求,就需要教育能有高质量的表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理解这些特征,就可以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均衡发展。

1、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个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千万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2、在《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学习的正确理解、与幼儿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支持与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质量。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充分体现了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明确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应该学到什么。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因此可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渗透于各领域之中,要避免重复,更要避免孤立地训练。

读懂了《指南》,也就领悟到了真正的原因在自己,我们是教育者,应坚持自己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为主推方向,那我们的幼教事业何愁不阳光灿烂,蓬勃发展呢?

参考文献:

[1]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1.读《读懂孩子》有感600字 篇十一

原创: 钟容

本学期阅读了边玉芳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从书本中我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学生为本,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

12.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篇十二

文 梅子冷 图 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近日,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亲子工作坊中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画画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 哄弟弟作文

★ 弟弟四年级作文

★ 弟弟四年级作文450字

★ 我的弟弟作文参考

★ 小馋猫弟弟作文

★ 关于弟弟的作文:带弟弟

★ 弟弟的作文200字

★ 我和弟弟妹妹作文

★ 弟弟烫伤了作文

13.读懂孩子,从观察开始 篇十三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那么观察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看看他们的发展是否遵循了一般的发展模式,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观察是在实践中检验你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工作。作为评估手段的直接观察,具有四个关键特征:一是行为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到;二是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被记录下来;三是记录行为的观察者是客观的、无偏向的;四是行为用清晰、明确的术语来描述,无需或几乎不需要观察者的介入。

二、观察儿童的方法

幼儿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认识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这都要教师进一步去观察,看看幼儿是怎样自得其乐。正是为了探索宇宙里的秘密,静静地坐下来,观察它而不去扰乱它的运行秩序,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一个性格中展示出来的本性并对这些现象加以探索研究,我们要做的也只是静静地去观察,不去打扰和抑制他的这些本性。

1.叙事法。

自由描述很可能是你一开始就会用的观察方法,即观察单个幼儿或一群幼儿,并记录下你所看到的情境。这就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地不引起丝豪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幼儿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要让幼儿和你不说话,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避免和他们有视线接触。

书写观察需要一段时间,你在写的时候应该用现在时态,因为是在情况发生的时候记录下来的,虽然要描述当时周围发生的所有情况,以此来设定情境,但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记录的重心是你正在观察的幼儿。

2.检查清单法。

检查清单可用于记录单个幼儿或幼儿团体的活动。检查清单法与叙事法书写的观察不同,后者只要求将你看到的写下来,而前者要求你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先考虑清楚你想从幼儿身上揭示些什么。

观察小班幼儿(4周岁)运动技能

注意:幼儿可能无法在一天内完成清单上的内容,也可能不是按给出顺序完成的,这些都不要紧。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越不可能做到“按指令做”。如果你把这一评价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你会得到更为真实的结果。

3.时间抽样法。

这类观察法需在整个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记录,其记录形式就由这一系列的书面记录构成。观察的间隔及每次观察的时间,通常根据整个记录的时间安排来决定,而完整的观察记录时间通常取决于你开展观察的主要理由。比如,如果你想发现一个幼儿是否能够在听故事时集中注意力,你可以计划每分钟看一下这个幼儿,并记录下他在做什么。

4.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追踪一个幼儿很长一段时间,观察其去哪些地方,做些什么。观察结果的记录可是描述性的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将结果表示出来。你在实施该观察法之前,应该预先规划好观察幼儿的场地。最显而易见的运用通常是记录一个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从事哪些活动。

5.饼图和直方图法。

饼图和直方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记录方式,它以图形来表示对全班幼儿的观察结果。比如你想要了解多少幼儿掌握接球之类的动作技能,那么可以设计一项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从2米远的地方把球抛向儿童。你的记录将说明,在3次接球游戏中,有多少儿童接住了3次,多少接住了2次,多少接住了1次,以及多少儿童1次也没有接住。

借助以上方法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技能有

通过观察幼儿,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幼儿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三、如何客观评价观察记录

如果任何一个教育行为都是非常有效的,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去完善这些生命中的最初现象。想要使这些生命中流露出来的迹象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不要去抑制这些生命的自发表现,也不要蛮横地对这些孩子们强加一些不合理的管教方式。通过观察幼儿,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1.将观察和评价与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

幼儿早期学习的目标反映了幼儿在基础阶段末期要达成的预期。而目标涵盖在幼儿园五大领域里,了解并熟悉这些目标,与观察记录进行对应、比较,并作些改进,会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基础阶段结束,有些幼儿会超越这些目标,其他幼儿则继续向这些目标中的全部或一部分进军。

2.采用“发展连续表。

“发展连续表”是教师做教学计划、评估幼儿学习情形的工具,因为从观察幼儿中所得到的资讯,以及对幼儿发展层面的评估,都是适当引导幼儿学习的基础。在下面图表中,我们会看到教师在一天当中要如何去观察幼儿。对于“发展连续表”上目标和发展步骤的了解,可以让教师将观察到的事加以组织,想一想可以怎么来回应,要如何做计划和个别、集体的幼儿做互动,还有想一想要用哪种教学策略。

个别幼儿观察(中班东东、5岁)

上一篇:《独游》王昌龄唐诗的注释下一篇:以态度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