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

2024-09-11

幼儿卫生学(精选8篇)

1.幼儿卫生学 篇一

幼儿卫生学教学总结

为全面深入了解本学期开学以来教学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运作,及时把握教学动态,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特将本学期上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幼儿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落实了大纲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全面惯彻教育方针。教材内容涉及了、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幼儿生长发育等等。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幼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保持原有编写框架和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一些重点内容增加了拓展性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拓展她们的视野。

本学期学生全部是女生,她们对《幼儿卫生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较模糊,以前也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但是她们天真活泼、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勇于发现、敢于创新的十五六岁的姑娘,就这次期中考试而方言,虽然只有一章的内容,但题形灵活、多样――有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她们大部分能完成教学任务。做得较好的是填空题和判断题,失分比较多的是论述题,有些同学只答了四个要点,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于阐述。分析试卷后让学订正了错题并把错题做在练习本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矛盾。这次期中教学检查,就是通过学生考试,老师评学来改进教学和学习,调整和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课,总是希望学生认真听课,勤奋学习,全神贯注听自己讲课。一个学风优良的班级,老师乐意去上课,乐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学生,让他们学到真才实学,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些要求往往难以如愿以偿,很多知识点学生掌握不牢,原因何在?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有的学生不好好听课,原因复杂,主要有:一是老师讲得不理想,教学水平不高,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讲的内容教科书上都能找到,学生提不起兴趣,认为不如回去看看书;二是老师不负责任,备课不充分,马马虎虎,上课放放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了事,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深入的领会,知识面窄,信息量小,对学生帮助甚少,启发甚少,学生意见较大;三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讲得过深或过快,学生听课有困难,这就要和学生沟通,放慢速度,介绍课程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过多的埋怨是无济于事的。一般说来,讲课讲得好的老师,总是能严格要求学生的。

就学生而言,总是希望讲课有趣、精彩、生动,老师的讲课能适应自己,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反映“讲课不详细”,对老师有意见,要求沿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老师上课讲得慢、讲得细、讲得透,实际上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是不同的,一堂课不少内容听不懂很正常,因而课后要复习,通过自修去思考、理解和消化!二是希望降低要求,这也是对大学教学的一种误读,没有一定的定量分析,没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学不到高深的知识,打不好牢固的基础的;三是眼光短浅,视野狭隘,忽视基础理论,希望尽快上专业课,学习上急功近利,有着实用主义倾向,君不知:理论基础打不好,怎么有发展后劲?四是既不愿下苦功夫,又希望顺利过关,只想拿个60分,混个文凭,学习态度存在诸多问题。以上种种,形成了教与学的矛盾,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师方面要主动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反映,抓好备课环节,改进课堂教学,认真讲好每一课。教务办要抓好期中教学检查的总结,转达评教、评学意见,同时配合班主任,想方设法抓好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设备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计划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和欢迎,但如果运用不当,反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迷惘和困惑。有些内容,如《神经细胞模式解剖》、《人体的内部器官》、《肺泡上的毛细血管》、等等,没有多媒体设备,很难进行理解,很难得到感性认识。由于教师备课很不充分,多媒体课件又运用不当,反而引起同学的不满。主要的意见有,一是老师把事先做好的U盘,插到电脑上,放映中切换太快,学生根本来不及浏览,就转到下面一页,更不用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了;二是内容基本上是教材上大小标题和一些定义定理的下载和罗列,缺乏深意,缺乏新意,没有新材料、新内容的补充,没有带来更多的信息量,书上都能找到,学生自然没有兴趣;三是照本宣科,没有全面的理解和发挥,没有深刻的领悟和阐述,不举例子,更谈不上对那些定义、定理、法则、原理和定律等的运用了;四是违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屏幕上放映出整个一幅电气原理图、线路图,怎么分解、怎么细讲、怎么综合?B05电气本科班芮新花老师讲«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在黑板上先画“手分回路”,后画“手合回路”,再画“自分回路”,最后画“自合回路”,最后连结成一个复杂的、完整的“自动重合闸”的线路图,不用多媒体课件,一步一步在黑板上画,边画边讲,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但学生搞懂了,掌握了,不是比在屏幕上直接放一个完整复杂的图来讲,效果好得多吗?当然,如果你搞成一个由简到繁的动画片,那又另当别论了。这样做的前提是一要备课相当充分,二要对内容相当熟悉才行。我们有的老师离开了多媒体,就上不了课,有一次停电,大部分老师就跟着停课,除个别确实离不开多媒体的课程外,可能原因就在备课上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讲课,更不能代替备课。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只有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手段,才是有效的、值得推崇的教学`手段。而备课不足,用课件来应付,就需要从教学态度上寻找根源了。

2.幼儿卫生学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宁波市范围内部分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共采集样品110份。其中毛巾38份、浴(泳)池水12份、空气60份(细菌数20份、二氧化碳20份、相对湿度20份)。

1.2 方法

1.2.1 样品采样与检测方法

随机抽取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毛巾、池水,空气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检测。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空气细菌数、二氧化碳、湿度,检验方法按GB/T 18204.4-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5-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9-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0-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29-2000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4-200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24-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1.2.2 判断标准

按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1],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2]进行。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显示

毛巾38份,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其中检测细菌总数38份,合格30份,合格率78.94%;检测大肠菌群38份,合格38份,合格率为100%。浴(泳)池水12份,作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等项目检测。其中细菌总数合格4份,合格率为33.33%;大肠菌群合格9份,合格率为75.00%;尿素12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结果见表1。

2.2 检测结果显示

60份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碳监测20份,合格8份,合格率为40.00%;相对湿度监测20份,合格10份,合格率为50.00%;空气细菌数监测20份,合格9份,合格率为45.00%。

3 讨论

3.1游泳池作为娱乐、运动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和卫生状况的人群所共用[3]。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抚育下一代的时候不再停留在给孩子吃饱穿暖的初级水平,如今,婴幼儿洗浴(游泳)已成为市场新宠,游泳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瞄准了这一商机,推出了专门的婴幼儿洗浴、游泳、按摩等服务。目前,在我市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就有上百家,其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本次对宁波市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卫生学调查,其中浴(泳)池水抽检12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33.33%;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5.00%;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是反映池水污染程度的微生物指标[4]。为此,须导入人们的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是由美国学者Prochaskat和Diclemente提出的,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通过多方面引导改变人们的日常不良行为模式,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5]。

3.2本次调查的20家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其经营面积最大的100平方米,最小的12平方米、平均约30平方米。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15家,持证率为75.00%;抽查正在上岗的从业人员50人,其中26人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持证率为52.00%;有相关卫生制度的2家,占10.00%;20家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均未设独立消毒间;配有毛巾电子消毒柜的14家,占70.00%;由社会提供洗涤服务的3家,占15.00%;有保洁设施的只有10家,占50.00%;有婴幼儿洁肤、护肤用品及公共用品用具消毒产品相关证书的仅2家,占10.00%。调查的20家婴幼儿洗浴场所中,总体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经营操作模式:一种为单纯给婴幼儿洗浴、抚触模式;另一种为游泳加洗浴的模式。单纯洗浴模式的基本为一人一桶(只能容纳1人游泳),而后在水池冲洗;游泳加洗浴模式的为既有小桶又有大池。被调查的20家中有8家设有大池,泳池水面面积在5~10平方米不等,一次同时容纳5~8人游泳。泳池配有水循环、加热恒温功能,水深约1米,3~7天更换1次池水。20家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中,有17家装有换气扇,1家采用中央空调。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新风补充不足,现场检测二氧化碳最高的达1 606ppm,多数在1 500ppm以上;湿度最高在99.9%。

3.3在功能布局方面,所有20家婴幼儿洗浴场所均不符合相关卫生许可要求,均未设置相关独立功能间,如:泳池间、缓冲休息间、更衣间(区域)、洗浴间(区域)、消毒间等。个别场所其经营面积过于偏小(12平方米)。部分场所虽持有卫生许可证,由于发证时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参考,致使在场所面积、卫生设备设施、功能间及布局等硬件及软件方面问题凸现。

3.4消毒保洁工作不到位,如泳池水的过滤、消毒、换水不落实,污染严重,细菌总数最高达25 000个/ml,超出正常值的25倍;被检样品合格率低,如毛巾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78.94%,被检的毛巾细菌总数最高的达130 000/25cm2,超出正常值的600多倍。

4 建议

4.1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或规范。对场所的空间、面积、功能间布局,卫生设施、采光、通风、气温、新风量等设立最低标准,便于监督员操作和执行。

4.2加强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其掌握相关的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加强经营者的自身卫生管理,特别是池水的消毒,池水游离性余氯是保证游泳池水质卫生安全的重指标[6]。然而,游离性余氯对婴幼儿皮肤、粘膜等器官产生刺激作用,为此,建议推行臭氧或紫外线对池水进行消毒。

4.3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员业务知识水平,以加强日常监督的针对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监测,公共场所监测是反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监测结果是反映公共场所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7]。进一步规范卫生操作规程,熟悉并掌握正确的消毒剂使用方法[8]。

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卫生状况,加强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方法:对宁波市20家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监测,共抽检样品110份。其中:毛巾38份,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38份样品中,细菌总数合格30份,合格率78.94%;大肠菌群合格38份,合格率为100%。泳池水12份,作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等项目检测,细菌总数合格4份,合格率为33.33%;大肠菌群合格9份,合格率为75.00%;尿素12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空气样品60份:二氧化碳监测20份,合格8份,合格率为40.00%;相对湿度监测20份,合格10份,合格率为50.00%;空气细菌数监测20份,合格9份,合格率为45.00%。结论: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卫生状况堪忧;须加大对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管。

关键词: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卫生学分析,宁波

参考文献

[1]GB9663-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店业卫生标准》[S].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技术规范汇编,2004:2.

[2]GB966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S].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技术规范汇编,2004:15.

[3]徐瑛,侯常春.国外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简介[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85-186.

[4]陈庆贺,古丽斯.2010~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监督监测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3,19(9):674.

[5]高学新.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五小”行业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3,33(4):416-417.

[6]刘北星.2007-2009年无锡市崇安区游泳池水质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46-47.

[7]郭艳,何伦发,李炳烈.中山市2003-2007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074-2076.

3.幼儿卫生学 篇三

关键字:中职教育;《幼儿卫生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幼儿卫生学》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不过传统的课程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因此只有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是提升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师对幼儿的保健保驾护航

幼儿的健康是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身心充分发展的结果。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幼儿保健的能力,能够依据幼儿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育,有序的指导幼儿的日常活动,才能使其欢快的健康茁壮成长。

2、幼儿的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

幼儿的健康是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只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更好地服务,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教师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最伟大贡献。

二、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要重新定义教育,深入体会素质教育的含义,这是时代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来的教育思想,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由原来偏重的主要学科教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由原来注重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个性能够得到足够发挥;确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念,由过去只注重分数,拿一次考试来衡量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变为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更全面的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质量水平。

2、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关于《幼儿卫生学》的教学方式,如今还是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们听,教师的教也只是单方面的把书本上的知识转述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话”,然后在完成任务时只要能够把教师讲过的东西复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关系就是学生一方总是处于被动接受,成为一个知识的“复读机”,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就可以了,这就可想而知是教学方式的弊病,专业课本身的枯燥以及学生们不愿花时间在这上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就要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不再以教师的长篇大论为主要内容的新课堂。教师的职责由一个学问的转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问题,这些都由学生们来主导,而教师能为他们做的,能给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当他们的前辈,伙伴,引导他们,替他们解答疑惑,这样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到了自己,学习了知识,涨了见识。教师也实现了他们的另一番价值,因为他们为学生创设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自学、互动学习、动手能力、自由思考,敢于发表意见,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时间。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潜力,全面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和张扬,为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吸纳新鲜的知识来扩充,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修养在学问层面、理论层面、认识层面、理解层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幼儿教育的学习。为了更贴近实际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教师有必要经常到一线去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以便对教学更有突破和帮助。

3、改革教学教材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刻板,缺乏新鲜的血液,很容易导致教学脱离实际情况,而教学又脱离不了教材,这就到了两难的境地。教师教的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学得无趣,甚至讨厌。这样的情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因为以知识为首要的教学,教材中教学活动少,又不贴近生活实际,实在引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况且,现行的教学教材内容的新颖度,独特性都没有体现出来,这同样是他的一大弊病。

对于新教材的改革,希望可以突出更多的科学性,增加更多的创新性活动,使内容可以变得更活泼,更富有操作性,切实的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其中就可以包含许多新思维、新思路、新概念性的大量生动案例,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其中所含的深意,自然而然就引领学生进入到全新的、富有乐趣和挑战的新世界。

4、加强实践性教学

增加一些实训课,让学生可以将所学与实际相联系,增加课程的饱满度,学习的深入性。另外指导学生到幼儿园去实践,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身体保健,课程设计,游戏生活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学生对这一职业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比如在学习到相关的护理技能以及一些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合作完成,便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

5、注重实习环节

实践出真知,只有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检验出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实习环节是锻炼学生,考验学生相当好的一个平台。学生从中可以收获相关技能的实际经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和独立作战的能力。

实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认识到将来在幼儿园工作中所要担任的角色,担当的责任,以及存在的价值。把在学校所学成功地运用到幼儿园保育工作,熟悉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步骤以及途径,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成功轉化,不再做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者。

实习期后,就会明显发现学生离真正的幼儿教师更进了一步。她们可以做好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熟悉科学有效的幼儿日常管理方法;同样他们可以制定出相关的保育计划,并能成功的完成这一保育活动;更能灵活地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基本解决一些保育问题。他们将更出色的成为又一批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

结语

《幼儿卫生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对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同心协力,才能有所改变。教学的直接贡献者——教师,将要面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接受新颖的教育模式的局面。而学生则需紧随改革与教师的步伐,充实自己,创新自己,做合格的幼儿园丁!

参考文献

[1]高玉燕.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物理教师,2012(05).

4.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篇四

第1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重点及难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

新课讲授:

一、概述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

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

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 少于3%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 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

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鲜重中C的含量达18%)

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这6种元素占细胞总量的 97%。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幼儿卫生学》教案

在组成生命的元素中,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相对来说的。

① 大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大于0.01%的化学元素。有C、H、O、N、P、S、K、Ca、Mg等。

② 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有Fe、Mn、Zn、Cu、B、Cl、Mo等。

细胞种类与数目

按照常规的组织学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类型约有200余种。

这些细胞在人体中呈现有序的空间分布。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

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而175000个精子细胞才抵得上一个卵细胞的重量。

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

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比较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组织:由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人体组织的类型: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四种。

上皮组织

[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2]功能:保护,分泌。

[3]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肌肉组织

[1]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胃部

[2]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结缔组织

[1]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收缩,舒张等功能。

[3]特征:细胞间质多,细胞间隙大 神经组织

[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

[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

《幼儿卫生学》教案

[3]特征: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器官:不同类型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集合在一起,就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

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

器官并不是人体组成的最大单位,器官组成的是系统

系统:由几种器官按一定顺序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联合体 人体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神经系统:负责处理外部信息,使我们能对外界的词急又很好地反应,包括学习等重要的活动也是在神经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产所,使人体获得新鲜的氧气;

循环系统:负责氧气和营养的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泄,以及免疫活动;

运动系统:负责身体的活动,使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姿势

内分泌系统:调解生理活动,使各个器官组织协调运作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活动,维持第二性征,泌尿系统:负责血液中废物的排泄,产生尿液

二、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

主要功能

运动

支持

保护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幼儿卫生学》教案

1、骨骼的特点

(1)骨骼在生长;补钙、磷

维生素D

营养和阳光(2)婴幼儿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弯曲

舞蹈韧性好(3)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脊柱有四道弯――――脊柱生理性弯曲

缓冲震动

保持良好的坐、立、行的姿势 [互动环节]:

比一比:看看谁更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各部分骨的名称、数目见下页表。

骨的形状,人体的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态也各异。按其形态特点可概括为下列四种: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

短骨: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并常辅以坚韧的韧带,构成适于支撑的弹性结构。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扁骨还为肌肉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如构成鼻旁窦的上颌骨和蝶骨等。

骨的构造:骨以骨质为基础,表面复以骨膜,内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经,先进入骨膜,然后穿入运动系统骨质再进入骨髓。

2、肌肉的特点

(1)容易疲劳;户外活动注意适当休息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会跑、跳,画直线难

3、关节和韧带的特点

(1)肘关节较松;

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

脱衣服时(2)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运动量不合适:扁平足

鞋要合脚

利于脚 弓的发育

(三)、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骨骼生长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3、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4、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该进行适度的运动。

《幼儿卫生学》教案

课堂小结:

一、概述

二、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课后练习

1、什么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运动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

5.幼儿园学前卫生学(最终版) 篇五

1.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3)生长发育评价 2.幼儿膳食

(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1)生活活动(进餐、睡眠、盥洗等)(2)教学活动(3)游戏活动(4)户外活动 5.幼儿安全与教育

(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2)幼儿安全教育

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1)情绪障碍(2)睡眠障碍(3)语言障碍

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特点:

1、骨骼的特点

骨骼在生长:需要维生素D 腕骨没钙化好: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骨头柔嫩:易发生弯曲,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姿势

(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组织户外活动时要适当让幼儿休息,避免适度疲劳

3、关节和韧带:牢固性差。容易引起脱臼。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牵拉肘)

4、预防扁平足:脚底肌肉、韧带不扎实。运动量不合适,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出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

3、教育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椎变形

4、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5、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心率快、锻炼可强心(运动量过大,使心跳太快,反而会减少每次心跳的血液输出量,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恶心、大汗淋漓,甚至运动以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就是过度疲劳了)

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

2、保育要点:

小儿经常锻炼可增强心脏功能,但不能过累

教育幼儿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口味”,合理地摄取营养将使他们受益终生。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要把住“入口”这一关

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 特点:

1.易发生鼻堵:没有鼻毛,易感染

2.教会幼儿擤鼻涕: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在擤另一侧

3.保护金嗓子:声带不够坚韧、音域窄,不适合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冬天不顶着寒风唱歌。夏天刚玩得大汗淋漓,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因为这时容易哑嗓子

4.空气污浊,机体缺氧:胸腔狭窄,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空气污浊,幼儿容易缺氧,户外空气新鲜,每天要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 保育要点:

擤鼻涕要用正确的方法 教育幼儿要爱护嗓子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消化系统的特点及保护要点 特点:

1.牙齿:容易患龋齿(如何保护牙齿:营养和阳光、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漱口和刷牙)

2、培养定时排便:胃结肠反射

3、良好的用餐习惯包括哪些方面: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饮食定量,控制零食;不偏食;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4、组织幼儿用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可组织幼儿安静地做游戏,不要剧烈运动;饭前洗手;进餐定时定量,掌握幼儿进餐情况;不催促幼儿快吃,要提醒幼儿专心吃饭;耐心纠正幼儿的偏食情况;使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吃饭

5、小婴儿为什么容易漾奶:胃的位置呈水平状,贲门较松 保育要点

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齿 细嚼慢咽有利健康,必要用水、汤泡饭 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要长时间左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五、泌尿系统 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2、尿道短,容易发生 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为什么不能让儿童经常憋尿?膀胱小,加上大脑皮质尚未完善,对排尿约束能力较差,不容易憋尿,易遗尿;另外尿道短,常憋尿易发生尿道感染)保育要点:

训练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 注意女孩的外阴清洁护理 男孩也要清洗外阴

提醒幼儿不要渴急了才喝水。充足饮水,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清洗外阴的毛巾、盆等要专用。毛巾用后消毒

六、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特点:皮肤薄嫩,易受损伤;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皮肤渗透作用强(儿童为什么不适宜化妆)

七、学前儿童神经系统

优势原则: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 镶嵌式活动原则:有劳有逸,维持高效率 动力定型:经济的消耗,最大的工作效果 睡眠:睡眠使人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特点: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 脑细胞的耗氧量大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源来源单一.保育要点:

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生活有规律,精神愉快,睡眠充足; 注意用脑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合理营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重视开发右脑(多做体育性游戏和全身性游戏、进行左视野和左耳听力的训练、多做类型识别、语言教育形象化)

(根据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和大脑活动的规律谈一谈如何合理安排好幼儿的生活日程?保护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主)

八、感觉器官 眼球的特点

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五岁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弹性大

保育要点

1.科学用眼 2.科学采光3.预防眼病 4.注意安全 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 耳的特点

1.耳廓易生冻疮 2.外耳道易生疥3.易患中耳炎

4、对噪声敏感 保育要点:

1.冬天注意头部保暖,预防耳朵生冻疮

2.教会幼儿擤鼻涕,预防中耳炎 3.不随意给幼儿掏耳屎

4.减少环境噪音

5、发展听觉(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1、规律:

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

三、个体差异性

四、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生长发育速度不均等

2、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3、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均衡

2、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后天因素

1、营养

2、体育锻炼

3、疾病

4、生活安排

5、其他因素(3)生长发育评价:

单纯年龄别身长低于正常者叫 发育迟缓;单纯身长别体重低于正常者叫消瘦;年龄别身长和身长别体重均低于正常,则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2.幼儿膳食

(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1、合理搭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若饮酒要适量;吃清洁、不变质的事物)

2、膳食巧搭配(粗细粮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谷类与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干稀搭配)

3、细心烹调

4、进餐次数(每次间隔约四小时)(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一)按时定位,餐前准备

(二)细嚼慢咽,专心进餐

(三)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四)不偏食

(五)讲究礼貌和卫生

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1、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妇要经常晒提啊样,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D);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2、肥胖症:掌握乳儿哺乳量;掌握幼儿的运动量;减少遗传的影响,提供合理的饮食。

3、龋齿:注意口腔卫生;多晒太阳;氟化防龋

4、弱视:常规遮盖法

5、中耳炎:压住一侧擤鼻涕;不要给小儿挖耳屎;预防传染病

6、肺炎:空气的清新;穿衣盖被要适当

7、腹泻:给孩子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注意腹部保暖;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口服补液盐

8、感冒:及时服药;

若药物降温不理想,可配合物理降温法

多喝水;

饮食要营养易消化;

室内空气清新,室温适中

(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特性: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措施: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儿。

(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

1、麻疹

室内空气新鲜,但避免让风直吹病儿 注意眼部卫生 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注意有无并发症 进入病儿居室要戴口罩

2、水痘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3、流行性感冒(流感)护理:应卧床休息,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多饮水,吃有营养、好消化的食物。

预防:增强体质。流感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接种流感疫苗。

4、流行性腮腺炎

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吃酸辣的食物;要常漱口;应用中药治疗

预防:隔离病儿,至腮腺完全消肿。接触者检疫观察约3周,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可注射腮腺炎疫苗。

5、病毒性肝炎

护理:肝炎病人应多休息,病情好转可轻微活动。饮食以少脂肪、多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和糖类为宜。做好消毒隔离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水杯、牙具等应个人专用;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幼儿的食具、水杯等应煮沸消毒(水烧开后煮15分钟以上)

(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1、骨折:固定

2、煤气中毒:立即开窗、将病人移至通风地方、注意保暖、及时送至医院

3、冻伤:保暖复温、换衣盖被、喝热饮

4、鼻出血: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压迫十分钟可止血

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

(1)生活活动(进餐、睡眠、盥洗等)

1、睡眠:准时上床、按时起床;睡室安静空气清新;睡前不剧烈运动;提醒幼儿睡前入厕;教育幼儿不要蒙头睡;睡眠姿势要注意,不趴着睡。

2、进餐:按时定位,餐前准备;细嚼慢咽,专心进餐;饮食定量,控制零食;不偏食;讲究礼貌和卫生

3、盥洗:培养幼儿自己洗手、刷牙、洗脸等能力;洗手:擦肥皂-反复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接水冲干净-用干毛巾把手擦干(4)户外活动: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依衣服;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或接受阳光的照射;注意活动场地、大型玩具等的安全

5.幼儿安全与教育

(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

合理配备保教人员,避免因儿童过多、保教人员照看不过来而发生意外伤害;全面细致地照顾幼儿,不得擅离职守;儿童睡眠时保教人员须进行巡视;建立儿童接送制度,防止走失;远门规定开关时间;交接班或组织儿童外出时应清点人数。(2)幼儿安全教育

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遵守交通规则;懂得“水、火、电”的危险;不要捡拾小物件

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1)情绪障碍

1、儿童期恐惧:在日常生活中诱导、鼓励儿童去认识自然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恐吓孩子,或让他们看恐怖影视;家长处事不惊的示范;系统脱敏法

2、屏息发作:尽量接触可引起小儿心里过度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溺爱孩子

立即松开孩子的衣领、裤带,使其侧卧,轻轻扶着孩子;恢复后,用讲故事、玩等转移他的紧张情绪

3、暴怒发作:从小培养幼儿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对孩子不溺爱

第一次出现暴怒发作,家长不妥协,坚持讲道理,绝不迁就不合理的要求(2)睡眠障碍

1、夜惊:改善不良环境,解除可使幼儿精神紧张的种种诱因;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居有常;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2、梦游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增强,梦游症可自行消失,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

避免在患梦游症孩子面前渲染其发作时的表现或取笑他;对经常发作的儿童,要求助医生;在家中要注意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儿童因梦游症发生意外伤害

3、梦魇:生活有规律,使儿童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培养开朗的性格;化解心理冲突(3)语言障碍

1、口吃:解除紧张;用从容、缓慢的语气语调和幼儿说话,感染他们

6.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制度 篇六

一、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

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二、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是通风

换气,室内有蚊蝇,防暑设备。

三、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一次。

四、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不能离得太近。

五、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勤洗澡。

六、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

7.幼儿卫生学 篇七

传统教育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 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

幼儿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职前技能掌握的双重功能。幼儿卫生保健课程与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技巧课不同, 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引出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如何对幼儿进行健康评价等系列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中让学生对幼儿园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以及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中的卫生要求、环境创设等有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 结合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内容的活动课, 使学生在活动课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

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 有利于教师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 这样的课程强调和突出了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 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课程不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由学习者围着课程团团转, 学习者本人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没有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就不存在课程。

二、课程应倡导理论知识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课本、学具、挂图、音响和网络等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较而言, 模拟活动场景教学, 更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在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中, 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例如, 在学习第七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中的第二节内容“晨检”时, 书上只用了六句话就概括了全部晨检内容。晨间检查, 简称“晨检”, 是绝大部分幼儿园均在执行的一项保健措施。晨检的内容包括:一问 (在家饮食、睡眠情况, 有无不适, 如: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二摸 (是否发烧) ;三看 (幼儿的脸色、皮肤和精神状况有无异常) ;四查 (是否携带了不安全的物品) 。晨检的目的在于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园所, 在幼儿园晨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保健措施。事实上, 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做好晨检工作有很多技巧。课堂上单纯靠理论讲述收效不大, 还容易使学生遗忘。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技巧可采取模拟活动场景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课程应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

作为课程重要形态之一的教材, 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的范例, 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因此,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全部是有定论的知识, 而是容许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争论之中的问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 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 获得发展。

例如, 第三章《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这一章节中, 主要讲述了幼儿营养卫生的理论知识和平衡膳食配制的方法。初次看到主题和内容, 学生们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幼儿教师的职业与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 在现实工作中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在幼儿园里, 家长关心的不是食品的营养价值, 而是片面地认为孩子每天能在幼儿园里吃到大鱼、大肉就是吃得好。其实不然, 幼儿能否健康成长与所吃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很大的关联, 对幼儿来说, 营养不仅能补充生命活动、游戏、学习过程中消耗的需要, 而且还能保证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幼儿园里配好食谱是保健医生的职责, 做好饭菜是炊事员的职责。而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却是幼儿教师的职责, 教师掌握基本的膳食知识可以在食谱配制方面给保健医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同时, 可以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 避免有的孩子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 有的孩子因营养缺乏而变成“豆芽菜”。

四、课程形式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要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生成,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使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过程, 学生思考的过程,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生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课程形式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1. 开放式的课程模式

开放式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求教师将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 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和完成教案, 而是用教材教和创造性教学, 教学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是适时变化的。二是课程学习时空的开放, 过去我们将教学局限于教室, 使教与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改进后的课程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 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 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领域, 让学生把在社会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带进课堂进行讨论。三是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 如学期末考试时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改变以往的出题大多从书上的复习思考题中挑选的习惯, 改为该科成绩由试卷基础知识、情景题和平日成绩三部分组成, 这样在笔试情景题时没有标准答案, 答案只要符合要求、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 都可以得高分。

2. 活动化的教学模式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 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 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实施活动化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 如可模拟创设学生将来岗位场景, 社会活动场景等, 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 去进行体验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二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亲临其境的场情中获得认知, 求得体验。

3. 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 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课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如, 在学习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护》中, 关于幼儿常见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的病因、症状、护理、预防内容时, 有的学生曾经在小时候得过上述1~2种病, 能够将以往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讨论, 教师在及时参与总结,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很快掌握了本章的内容, 避免了因死记硬背而导致几种相似传染病内容的混淆。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们清醒地看到, 职业教育实行与市场接轨, 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提高, 而不是降低了。对教师而言, 必须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进行照本宣科。对学生而言, 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 摆脱“排排座, 听课课”的被动局面, 通过实际操作、参观、座谈等活动来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8.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篇八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幼儿影响非常大。在幼儿时期,孩子对周围环境会十分敏感,他们善于模仿,乐于听从大人的教导,对于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容易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一定的概念,促使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同时,由于幼儿年龄过小,知识贫乏,他们对于好坏和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弱,因此,很多好的或不好的习惯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重视对幼儿加以引导,幼儿就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同时,幼儿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健康的身体对生活卫生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在平时不注重引导幼儿讲卫生、爱清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对其身体发育带来较大的危害,久而久之,后果不堪设想。

二、明确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内容

刚进园的幼儿离开了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和幼儿园环境往往会无所适从。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此阶段,教师要能明确告诉幼儿,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有哪些危害。在生活卫生习惯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即要求幼儿做到每天刷牙、洗脸、洗脚,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剪头发,注意服装整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果屑;睡眠习惯,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注意睡姿科学正确;注意正确的坐姿、站姿、读书姿势等。

在对幼儿提出相关要求时,要尽量让幼儿明确其中的利害,促使幼儿主动去做,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如要求幼儿勤剪指甲,告诉幼儿长长的指甲里面往往藏着许多细菌,手拿东西吃时,就容易将细菌带到肚子里面去,从而会肚子疼。幼儿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一般就不会拒绝剪指甲了。

三、拓宽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途径

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其重要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实践、反思,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1.家园共育,使家长树立正确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于幼儿的卫生习惯,很多家长认识不足。他们对幼儿过于溺爱,舍不得孩子“吃苦”,认为那些所谓的习惯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养成了。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包办的生活方式导致幼儿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依赖性强。因此,在园内,我们经常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等形式,邀请家长进园交流,了解幼儿家中的生活状况,帮助家长改变一些错误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关爱不等于包办,鼓励幼儿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注重环境育人,创设和谐温馨的环境

刚入园的幼儿,对于一切都会感到陌生。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有“家”的感觉,从而融洽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会感觉到自由、快乐,一旦幼儿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教师适时予以个别辅导,孩子也会坦然接受。也就是说,温馨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在幼儿活动中,注重挖掘与卫生习惯有关的儿歌和游戏,通过儿歌、游戏等形式,幼儿学得兴趣盎然,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其中的教育。如我们教学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

4.培养集体促个别,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生活在集体当中,作为教师,要注重给幼儿营造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少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有些幼儿不喜欢洗手,手总是脏兮兮的,老师可以通过情境故事来告诉幼儿洗手的重要。同时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特别是老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就是最伟大的,最权威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做出表率。幼儿中也有表现特别好的,教师要大力表扬,给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楷模,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其培养目标,并努力拓展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期作为孩子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为培养幼儿将来成为栋梁之材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神华乌海能源公司2016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2024年度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政策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