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精选8篇)
1.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一
枧槽乡双河希望小学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计划
一、教育培训目的为了使我校教工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本领,方便教育学生,保护自身和家人、家产安全,保护学生和校产安全,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回民小学,特制定本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二、教育培训方式
自身学习、掌握为主,学校教育为辅,政府有关安全职能部门的讲座为提高。
三、教育培训内容
1.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法规:
详细见国家、省、市有关学校安全的规定
3.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件:
详细见上级有关文件内容
4.日常安全问题:
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用煤气安全,游泳安全,网络安全,预防自然灾害,实验室用品安全等。
四、教育培训时间
1.每学期开学前,教工自我学习。
2.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结束前的大会,集中教育。
3.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政府职能安全部门来校开设专题讲座。
五、教育培训资料来源
1.国家及其地方政府所颁发的正式法律法规。
2.上级发放的有关安全文件及报纸上有关安全的若干资料。3.政府职能部门所发放的有关安全工作资料。
4.本校制定的校本教材。
枧槽乡双河希望小学
2013年9月1日
2.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同一地区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和本地公办小学各2所, 随机抽取每所学校五年级段各2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通过查阅文献、组织经验丰富的卫生监督员反复讨论、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并经预调查后形成, 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等问题。其中知识题10题, 态度题8题, 行为题9题, 每题得分均为1分, 共计27分。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 然后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 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4所学校五年级段8个班级423人, 共发放问卷423份, 收回完整有效应答问卷417份, 回收率为98.6%。学生年龄10~13岁, 男生多于女生。见表1。
2.2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平均值为19.7±1.872 (72.9%) , 男生与女生之间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学生年龄与得分经相关分析, 结果学生年龄大小与得分高低较为相关, 且呈正相关, 同时, 每个年龄段男生与女生的之间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2.3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家庭经济情况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低与其家庭的经济收入有关, 月收入高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月收入低的学生, 不同月收入的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见表3。
2.4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与本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和本地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基本一致, 差异无显著性, 但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行为得分均低于本地学生, 两者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见表4。
3 讨论
3.1 当前,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外来民工的重视, 外来民工子弟的身体健康也成为了有关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已成为各类民工子弟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有专家提出, 在对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过程中, 除了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食品卫生态度和行为外,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 引导学生采取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总体得分不高 (72.9%) , 说明进一步加强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十分重要。
3.2 有专家通过对成都市4所中学调查发现,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行为和态度形成率也逐渐提高[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同时, 男生与女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行为和态度得分无差别。又有资料显示,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脏乱差, 影响了他们卫生知识的提高和卫生态度、行为的形成[3]。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 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也较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低。因此, 低年龄学生和家庭经济差的学生是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
3.3 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由于受到流动性、短期性、就读学校条件差等因素, 其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均低于本地学生[3]。本次检查结果显示, 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在食品卫生知识方面与本地学生无差别, 究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我区加强民办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有关。结果也显示, 我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在食品卫生态度、行为方面均低于本地学生, 因此, 教育和卫生部门在加强民工子弟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 也要把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态度、培养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作为我区民工子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重点之一。教育和卫生部门应采取多种方法, 如加强外来民工的健康教育, 提高外来民工家庭的健康意识[4], 帮助民工子弟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引导他们在较差的环境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卫生行为。
参考文献
[1]史亚军.江苏省海安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8, 22 (24) :2455-2457.
[2]王艳丽, 李云, 涂国平.成都市几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0 (34) :3891-3895.
[3]孙兰, 屠月珍, 谭晖, 等.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5, 5 (19) :473-474.
3.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 教学形式 饮食文化 课堂提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这有力地推动了中职学校《烹饪原料知识》的教学。但在形式多样,名目繁多的信息冲击下,在学生学习目标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如何稳步有效地教好这门课,保证学习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宏观把握,认识性质,理清目标
《烹饪原料知识》主要研究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特点、分类及品种、选料原则、烹饪应用、品质鉴别与保管等具体内容。它是以烹饪原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一般运用规律的科学,是烹饪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从教学环节上来看,它是《烹饪加工》、《烹饪技术》之前的一门基础课;从烹饪的整个过程来看,它是烹饪三步曲——选料、加工、烹调的基础环节。清代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的随园主人袁枚说:“一席佳肴,厨师之功占六成,采办之功占四成。”因此,正确地辨识、选购、取用原料是烹饪菜品质量的基本保证。不同种类的原料,其外形结构、化学成分和品质特点不同,在烹饪中运用也就不同。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有助于正确地辨识原料,运用原料。
二、精通业务,博学多才,触类旁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国各地餐饮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对菜品的可食性与观赏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原料向更新奇、口味新、营养均衡的传统与中西合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餐桌上的烹饪原料可谓产地广泛、种类丰富、名目繁多,表现为各地区之间的原料交流增多,野生动植物原料被养殖或栽培,国外的原料新品种、特产被广泛引入国内等。
《烹饪原料知识》课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中主干课程。它用10章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百万余种国内热、温、寒带地区常见烹饪原料和名特烹饪原料的名称、外形、产地,产季、种类、品质特点、烹饪应用、营养、品质鉴别与保管等知识。这门课程,是学好烹饪技能的敲门砖。
对于从事中职学校烹饪原料知识教学的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阅历丰富,对各种常见和名特原料熟稔在胸,而且还要与时俱进,涉猎广泛,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烹饪原料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与《烹饪原料知识》交叉领域的知识,如《食品原料学》《商品学》,还要了解与《烹饪原料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加工》和《烹饪技术》等。
教师博学多才,在讲授知识时,就会做到信手拈来,触类旁通;教师精通业务,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失,深入浅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课外一桶水的知识储备,就没有课堂上一杯水的教学产出。
三、形式合理,方法创新,内容直观
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探索,老师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新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如利用“316-WebQuest”多媒体网络技术,设置教学环境,声色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运用“Viedo Scribe”手绘软件、智慧笔等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创意性地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可短时间内开拓学生思维,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第二,教材知识点多,系统详尽,而教学要求过高过全,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正常接受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形成以课堂讲授原料的概念、化学成分、系统分类、烹饪运用规律为主,以实践教学手段了解原料的外形特征、品质特点、鉴别与保管等为辅的灵活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灵活地使用含有大量原料图片的多媒体课件,或结合烹饪原料标本和新鲜的实物原料进行较直观的讲解;组织或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城市中较大的农贸、水产市场和大型超市观察学习;走进宾馆饭店,认识一些高档原料或外地名特原料,如人参、甲鱼、鱼翅、燕窝、龙虾,等等。
四、有效提问,深化内容,加强理解
通过几年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虽使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但年龄小、理解力和自制力等因素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实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自主高效课堂的催化剂。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课堂高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转换成五类问题:是何类、为何类、如何类、由何类和若何类进行提问学习。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是何类”“为何类“和”如何类”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获取知识。例如,世界四大水果是指什么?柑橘类水果包括哪6种水果?我们经常食用的干果有哪些?等等是属“是何类”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查找教材资料来回答;如何鉴别水果是否成熟?如何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如何去掉河鱼的土腥味?等等,就是“如何类”的问题,要有一定理解力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之后进行思考才能回答;而马铃薯变绿之后为何不能食用?水果为何多为球形?松花蛋为何不宜经常食用等问题,是属于“为何类”,是比较高难的问题,要平时爱思考、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对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和理解才能回答。
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引发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实现学生对烹饪原料知识内容持久深入的理解。
五、教书育人,人文关怀,文化传承
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的初中生,他们的特点是文化课基础薄弱、年龄小,烹饪专业知识和社会经历都很缺乏。作为老师,不能漠视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要多点人文关怀精神。对这些学生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师要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理解烹饪专业,理解学生,而不是单从厨师做菜这个方面看待。在教学中,语言幽默,力求融入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从饮食俗语“好厨子一把盐”来论证盐与菜肴味型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百菜百味”中“咸鲜味型”的独尊地位;讲到猪肉时,介绍既爱烹调美食,又爱写写画画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与食猪肉的故事;讲到鸡蛋时,从英国、法国、日本等不同国家食鸡蛋的奇风异俗谈起;讲到火腿的时候,介绍“热狗”的百年误传;学习选料原则的时候,介绍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一课堂,在老师的传授下,顿有点石成金,拨云见日之效。
4.学校夏季安全教育知识 篇四
夏季安全教育知识
安全工作是学校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先决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心、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当之无愧的责任,更是全体师生及家长迫切的愿望。现在,随着夏季的临近,我们根据这一季节的特点及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概括出夏季学校安全教育重点需要提防的十一个方面。
一、防传染疾病
一是如果学生有生病迹象,如发烧、头痛、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向家长、老师报告,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
二是要求教师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常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三是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提高免疫能力。四是不与传染病员接触,要积极预防,服用预防药等。
总之,对传染病要切实做到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防蚊虫叮咬
要做到防蚊虫蛇叮咬,首先要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里都要做到卫生的整洁,尽量不给蚊虫留下可以滋长的空间。其次要适当使用必要的 “低毒有效”的防蚊虫措施(如使用纱窗、蚊帐、驱蚊灭蚊产品等)。第三,教育学生尽量不要到阴暗潮湿,或者杂草丛生的地方去。第四要多运动锻炼,多吃蔬菜,要掌握必要的防蚊虫蛇叮咬知识,做到及时救治。
三、防溺水死亡
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会选择游泳解暑。但是因游泳溺水死亡孩子的事件却是年年防、年年有。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属于私自结伴到河滩、池塘、水库游泳。这其中常常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到位、不太会游泳、游泳时抽筋、不熟悉地形,或者逞能游到深水区等,从而导致死亡。还有就是在水边玩耍,捡落入水中的物品,不慎划入水中,导致溺水死亡。所以我们应教育学生尽量到专业的游泳池或浴场去游泳玩耍,游泳时要有大人带领,再有游泳前要适当活动以防抽筋,且周围应该有熟悉水性的救生员作必要的保护。再一个就是教育学生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游泳,更不要到不熟悉水情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去游泳。
同时我们都应记住,发现有溺水者时小学生进行施救,而应理智冷静的呼喊大人及懂水性的前来抢救。学校禁止任何学生私自下河、塘、水库等处洗澡游泳、捉鱼等活动。
四、防高温中暑
对学生而言常见于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集会、徒步行走时发生中暑;也有的是因为学生学习强度大、睡眠不足、长时间吹风扇、空调、或用冷水洗头引发疾病。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 等。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多喝水、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不在高温下暴晒,避免大量运动,恰当使用风扇、空调,再加上准备一些缓解中暑症状的药物(如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以及知道一些预防高温中暑、发热等疾病的常识。
五、防交通事故
根据多年的统计证明,夏季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夏季人们特别喜欢外出活动。街上、路上人流量相对要比冬季更密集。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拥有量也不断攀升,路上车辆必然增多。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就更应引起注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夏季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因为天气闷热,容易造成疲劳、烦闷,学生在路上追逐打闹,再加上不少驾驶员疲劳驾驶,或为解暑而酒后驾驶,以及货车为多盈利快速驾驶,都特别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夏季多雨,路面湿滑,致使刹车不灵,方向失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如不乘坐超载车辆、尽量不坐摩托车、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活动、按要求规定骑自行车、在道路是主动避让车辆等。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自我防护意识。我们教师在路途中也要注意安全,不要与汽车争分夺秒。
六、防暴雨洪涝
我们知道,暴雨的特点是来势迅猛。其危害主要有两种:
(一)洪涝危害,即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内涝;
(二)洪涝灾害,常引起江河泛滥,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会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经济及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学校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暴雨所引发的内涝、墙体及危房的垮塌、山洪及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所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之际,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如大树、墙根、河岸堤、危房建筑物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及了解相关预防暴雨水涝灾害的知识和因暴雨水涝而形成的次危害知识,特别注意是教育学生在洪水来临之时不能到河边嬉戏、玩水,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防雷电狂风
对于学生而言,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也不应在孤立的电杆、大树下躲避;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万一遇到被雷电击中应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必要时对伤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同时我们教育学生在发现有狂风时,应及时关闭好门窗,尤其是应在放学后,以免狂风摇动窗扇,打碎玻璃造成伤害,这也要求我们师生在行走时尽量不要靠近窗户、大树、河滩、墙根等比较危险的地方。
八、伤害预防和应对教育
不与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帮忙,遇到醉酒、精神问题人员迅速离开,上学放学结伴行走,星期天节假日不独自外出,在遇到有恶意的人时要迅速离开或大声呼救,在受到伤害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告。
九、防食物中毒
从三方面来说:一是从学校来说,要严格做好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等过程的卫生工作,加强饮管人员的管理,防止食品源污染及食品中毒事故发生。二是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三是要学会辩认食品的安全标志不购买食用“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饮品,不喝生水及不洁净的水。
十、用电安全教育
夏季用到的电器品种比较多,用电负荷大,容易发生触电、电火灾等事故。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学校不允许任何私拉乱接电线,不允许学生在教室或办公室为电器充电以避免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事故,发现有线路裸露或者电源开关损坏及时报告检修,并做到利用障碍物与学生隔离。
十一、人身安全教育
5.安全知识教学计划 篇五
1.帮助儿童探索简单的生命奥秘,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构成等
2.让儿童了解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掌握一些避震的方法),学会正确的坐,立,行,卧。
3.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并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4.学习一些简单的能美化我们生活的小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体现生活逻辑: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新编。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6.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六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8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机构 组 长:奥建军
领导成员:白赵峰 高 峰
教师成员:陈虎林 周 洲 严小平王 春 各班班主任
学生成员:各班班长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4)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王家墩九年制学
7.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七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授课要讲艺术性
教师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 要紧密联系实际, 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教学目的。实践表明, 法律课越能紧密联系实际, 就越受学生欢迎、效果越佳。因此法律基础课要做到针对性、实效性, 一方面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 使法律课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 不爱学习, 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 敏感、好奇、容易冲动, 同时自控力弱, 缺乏足够的支配力, 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 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 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 因势利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 深入浅出, 让事实说话, 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 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延续———例如“网络犯罪”, 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 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 教师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其次, 要精心设计教案, 使讲课如同演剧, 开场不久即有悬念, 能吸引学生, 集中其注意力, 随着课程往前进展, 不断有高潮出现, 令学生动情、喝彩或自发讨论问题。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 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二、教学要体现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的, 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 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全体学生, 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教师要从发号施令的位置上走下来, 改变以往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阻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 与学生和平相处, 使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学, 转变“被教、被管”的被动角色, 树立“课堂主人”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今天, 社会已经步入到“权利的时代”, 人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 尊重人、理解人, 才能开发人、解放人, 才能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法律基础课集中了我国好多部重要的法律, 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和法律规则, 但由于课时的限制, 每部法律只能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接触这门课时认为枯燥死板, 充满令人头疼的条条框框, 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 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 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 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 要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等机制引进课堂。注重实例教育, 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等内容的课程, 比如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 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内容的方式,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积极参与到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主动实践中;健康发展的教与学过程中, 从而得到体验、感受、经历, 最终达到收获。
总之, 在中职学校的法律基础课中要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等内涵, 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 使学生们能正确地行使权利, 自觉地履行义务, 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摘要:中职学校《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不断探究中职学校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实效性和方法, 努力把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8.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儿童性教育 幼儿性教育 学校教育功能缺失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98-01
一、性知识缺乏的危害实例
扬子晚报曾报道一17岁女生在学校宿舍里临盆,而女生自己声称不知是如何怀孕的。由此引起社会对学校教育功能是否缺失、性知识教育的讨论。
2007年8月四川一14岁少女王丽因之前和男同学玩“扳手劲”担心自己因此怀孕而喝农药自杀。这个死亡事件凸显的是性知识缺乏、性心理的偏差所带来的深思。
现代快报曾报道:14岁少女燕燕晕倒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发现已经怀孕七个月。警方和检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是其亲生父亲以为女儿小不会怀孕而实施的性侵害,燕燕的奶奶及老师对其异常发胖、呕吐、肚子痛等反常现象均未给予关注。这件事中法律和道德问题我们暂且不论,但成人性知识缺乏、学校性知识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又何止是对燕燕一个人的伤害?
二、留守儿童性知识匮乏的原因
第一,许多家长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处于性知识贫乏、性教育观念陈旧的状态。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而且也无从谈起,被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遮遮掩掩,含含糊糊,说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这样难以正确引导孩子,甚至造成误导。
第二,由于经济状况的制约,有的父母与子女多年不见面,仅靠偶尔的电话交流,无法实现性知识教育。这方面在留守儿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三,学校性教育不力,学校认为“性”是青春期发育时才突然冒出来的,认为性教育越早,学生发生性行为越早,这是学校不敢和学生谈性的原因之一。
三、儿童阶段对性认识的特点
人在两三岁时就开始关心性,对性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这个年龄的孩子会提出这类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说明儿童的性心理很早就开始萌芽,需要正确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产生对性别的兴趣,四五岁的孩子不但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也想认知他人的身体,当他看到别人的身体和自己的不同时,就会想知道原因,于是女孩开始不断地问“为什么男孩撒尿是站着的,女孩撒尿是蹲着的?”“妈妈的乳房为何和我的不一样,我长大了也会屁股烂了出血吗?出血很痛吗?”“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喊阿姨,而那个人却又喊叔叔”等等。小男孩会对小女孩产生好奇,透过模仿医生、掀裙子等游戏,表现出他对性别差异的关心,男孩都喜欢摆弄生殖器,搞些所谓的“生殖游戏”,不少男孩在八岁时就有梦遗现象。所以说儿童的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四、留守儿童性知识缺乏对学校的启示
性教育在孩子呱呱落地时就开始进行也不嫌早。其实所谓“性认知”,应当是从孩子对个人及他人(包括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的认知开始;也就是说,是从个体有了生命以后,父母怎样搂抱、抚触、呵护和刺激他的态度以及父母彼此如何相对开始的。
由此谈到性教育,我们最自然想到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最常见的观点是:学校应成为让当代儿童接受性教育的课堂,尤其是幼兒园和小学,应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
从英国来看,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并按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5~7岁,主要初步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能区分他们身体上的异同等;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各周期的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11~13岁,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14~16岁,学习生殖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生殖激素来控制和提高生育力的情况和决定男女性别的因素等复杂问题。
从美国来看,性教育从小开始循序渐进。有95%的公立学校在性教育的课程中讨论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有接近一半的学校教学生避孕知识和提供避孕器具。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
而根据学生反映,在我国小学、初中所接受的性教育只是有关性方面(体象意识)的教育,这些教育大多放在《生物》课上,老师对这方面的内容简单概括或让学生自习,所以同学们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性,不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禁忌。学校应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不仅要以生理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等。幼儿园时期从讲卫生和爱护性器官的角度,使幼儿懂得保持性器官的清洁的方法;坦然自若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心理行为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自认。学前阶段教育幼童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别人是不可以窥视和碰触的,当遇到不当行为时该如何处理。小学时期增加有关性别教育的内容:①女人、男人在生理上有何不同;②认识动物繁殖过程;③性生理发育的科学知识;④对待女孩初潮、男孩遗精的态度和有关知识。初中阶段增加性心理方面的教育:①关于自慰的解释和态度;②青春期的情绪与情感的调节;③如何与异性健康交往,避免发生早恋;④心理上的独立与“断乳”,顺利渡过青春期。
总之,性教育既可称为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除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念上加以引导。学校性教育,让“爱的教育”从教师开始,让育人者先受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著.藏在书包里的玫瑰[M].北京:漓江出版社,2004
【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学校安全知识竞赛09-27
学校消防安全知识活动总结07-19
学校消防知识安全常识08-29
学校安全知识竞赛题09-25
学校安全工作月计划08-09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08-09
学校安全工作经典计划08-22
知识产权教育学校计划11-04
学校卫生安全工作计划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