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

2024-10-30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共5篇)

1.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 篇一

教育学

重点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P6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P6 ①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③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P27 ①启发教育实验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的教师打下基础。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P31 ①藏息相符; ②教学相长; ③师严然后道尊; ④主张启发式教学;

⑤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交易理论流派。P35 ①实验教育学; ②文化教育学;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 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⑤批判教育学。第二章

1、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52 ①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②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P58 ①教育的文化转递、保存功能; ②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⑤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⑥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P60 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4、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62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5、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P67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③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第三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P84 ①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③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92 ①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②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保准;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96 ①全体发展。②全面发展。

③主动发展。④和谐发展。⑤充分发展。⑥可持续发展。第四章

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P124 ①爱国守法; ②爱岗敬业; ③关爱学生; ④教书育人; ⑤为人师表; ⑥终身学生。

2、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P119 ①专业知识; ②专业能力; ③专业态度。

3、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34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②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4、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P152 ①民主型; ②挚爱型; ③管理型; ④专制型; ⑤放任自流型; 第五章

1、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P168 ①行为目标—美国泰勒;

②生长性目标—英国斯藤豪斯; ③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

2、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173 ①必须以课程目标位主要依据; ②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④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3、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P181 ①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③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④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4、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P168 ①确定课程目标; ②选择课程内容; ③组织课程活动; ④评价课程。第六章、、、、、、、、、、、、、①授受基础知识; ②形成基本技能; ③发展基本能力;

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P199 ①准备阶段:包括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

②展开阶段: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③终结阶段: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3、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P217 ①班级规模小型化; ②空间安排多样化; ③注重个别化教学;

④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P221 ①教学目标设计; ②教学内容设计; ③时间设计; ④措施设计; ⑤评价设计。

5、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P229

①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②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④说明采用哪些手段辅助教学; ⑤说明板书设计。第七章

1、简述品德的结构。P245 ①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②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③从品德形成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2、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P248 ①直接的道德教学;

②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③校内外活动。

3、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P256 ①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②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P257 ①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②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 ③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P261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②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④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P270 ①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

②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

③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④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教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⑤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受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第八章

1、简述班级的功能。P278 ①归属功能; ②社会化功能; ③个体化功能; ④选择功能; ⑤保护功能。

2、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P281 ①班级组织建设; ②班级制度建设; ③班级教学管理; ④班级活动管理。

3、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P286 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③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④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学

重点论述题

第一章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P21 ①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③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④教育人民综合化。

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⑦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第二章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65 ①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③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第四章

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P103 ①因材施教。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②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

③教师的教育机智。

2、论述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P155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第五章

1、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82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六章

1、论述一堂好课的评价课要求。P231 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a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b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

c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推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生活的乐趣。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a教师正确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b重视教学内容的问题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c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③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a学生主动参与。b合作学习。

c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d鼓励创新。

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a课堂驾驭能力; b实践操作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⑤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第七章

1、品德的形成发展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或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P251 ①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②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③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第八章

1、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P289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尽力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③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2.外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 篇二

古儒学校19 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14 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14 简述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形式18 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1 第二章 智者派 43 古代雅典的“教仆”35 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44 试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繁荣的历史原因41 简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4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31 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1 简述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7 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三章

苏格拉底法57 柏拉图“学习即回忆说”68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57 试论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优点及适用条件57 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68 第四章

《雄辨术原理》95 关于教师,昆体良有何论述?100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特点。82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83 简述昆体良关于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思想。97 简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86 简述雄辩家西塞罗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92 第五章

城市学校 129 骑士教育118 中世纪大学 121 简述西欧骑士教育的主要特点。119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122 简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等级性、宗教性)简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108 试论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意义。129 第六章

昆它布139 阿拉伯学馆141 简述拜占廷教育特点及其影响149

简述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的原因132 第七章

“快乐之家”159 文雅教育159 人文主义教育118 简述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159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169

简述前期人文主义和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 163 试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57 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和区别.187 第八章

《大教学论》192 《母育学校》198 夸美纽斯直观教育原则201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述评195 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200 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学原则体系200 简述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思想及其意义。213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 195。

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192 第九章

泛爱学校380 英国的“公学”220 美国“文实学校”251 简述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举措。244 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学校运动述评。238 简述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的共同愿望。234 第十章

自然教育266 《爱弥儿》261 卢梭“消极教育270 述评卢梭的教学思想。271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266 简述卢梭关于“自然人”的特性267 简述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269 述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265 简述卢梭关于“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教育理论269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 298 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298 简述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思想。298 述评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293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293 简述裴斯泰洛齐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贡献305 简述裴斯泰洛齐使学生获得知识又发展智力的教育思想291 简述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发展 的内涵。291 第十二章

教育心理学化265 赫尔巴特的“统觉论”317 赫尔巴特教学“四阶段”329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327 简述赫尔巴特儿童训育方法有哪些?323 简述赫尔巴特儿童管理的措施有哪些?323 简述赫尔巴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322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320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328 试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28 试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20 第十三章

简述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方法?342 福禄培尔的顺应自然的原则336 简述福禄培尔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342 简述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351 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内容?344 简述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351 论述福禄培尔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实践上的主要贡献?351 第十四章

日本《学制令》413 公立学校运动391 法国“帝国大学”368 新大学运动382 “导生制”461 英国1870年《福斯特法案》380 简述19世纪的英国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383 简述拿破仑教育改革的举措。368 简述《费里法案》的主要内容与影响。373 简述俄国近代教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阶段?400 日本在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是怎样向外国学习的?414 简评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德教育改革。357 述评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影响。357 试述日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是怎样向外国学习的?414 美国是怎样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390 简述19世纪的英国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382 简述俄国近代教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阶段?400 简述1804年俄国颁布《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401 第十六章 道尔顿制461 3 进步教育455 新教育运动447 德可乐利教学法450 简述文纳特卡计划462。

简述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理论。463 简述昆西制度的主要特征。459 简述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的任务。476 概述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的教学主张。461 论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始末及其意义。455

述评实验教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成就及局限。465 简述1930年美国开展的“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背景457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484 蒙台梭利的吸收心理487 蒙台梭利“有准备的环境”491 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486 简述蒙台梭利与福禄培尔理论的相似点501 简述蒙台梭利认为工作能促使纪律形成的理由493 第十八章 杜威学校504 杜威“反省思维”522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510 简述杜威的“做中学”的观点518 简述杜威思维方法的社会价值523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观点。507 如何理解“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第十九章

《阿斯蒂埃法》547 《巴尔福教育法》535 统一学校运动544 《费舍教育法》536 《巴特勒教育法》 536 《莫雷尔法》564 史密斯—休斯法案565

试总结出第二次世纪大战前英国教育的特点。541 试总结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教育的特点。574 简述1930年美国开展的“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背景561 美国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65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哪些问题?557 试述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中等教育的结构和特点。557 第二十章

统一劳动学校579 《九五决定》594 简述苏联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577

试述苏联20世纪初综合教学大纲的试行与经验教训。586

试评述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586 简述苏联建国后在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590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共中央着手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具体措施有哪些?591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自觉纪律619平行教育影响原则615 马卡连柯“前景教育”616 试阐述马卡连科纪律教育的思想619 简述马卡连科的集体主义教育的观点614 第二十二章 生计教育632 《国防教育法》628 简述二战后苏联教育曾有哪些重大改革?673 美国《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28 简述二战后日本《教育基本法》颁布的背景663 简述日本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要点?664 简述法国于1947年通过的〈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战后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647 第二十四章

3.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 篇三

1.简述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答: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1)加工系统又称作操作系统,它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映器构成。

2)执行控制系统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3)预期系统 它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机系统,对加工过程起定向作用。

2.罗杰斯对学习实质作了哪些解释?

答:1)在学习过程的本质上,他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连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因和动机上,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4)在学习方法上,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3.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

答: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

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4.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答:1.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2.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3.根据叶克斯和多德森的定义,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37 答: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会影响到新的学习。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以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P178 答: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7.在我国幼儿园,有哪些游戏分类方法?各类型逻辑联系是怎样的?P185-186 答:1.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

2.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可分别划分为三种: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划分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各类型逻辑联系:其一,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其二,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性游戏。

其三,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分。

8.分析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 P203-204 答:1.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技能,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

2.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

3.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运动系统。动作包括了“精细的”操作,又包括了“大肌肉群”的运动。

9.幼儿概念学习有哪些特点?P247-249 答:1)概念学习的操作性 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由于儿童的个别差异,幼儿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同一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概念学习明显受概念中情绪色彩的制约。幼儿对富有情绪色彩,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概念,更容易理解,记忆效果也更好。

10.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 P255 答:1)例证法 为了提高幼儿概念学习的能力,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

2)变式法 变式对幼儿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11.简述班图拉观察学习过程(法)P270 答:观察学习法是由班图拉提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去强化。

观察学习法,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有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特定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观察学习是一种儿童社会行为学习的常见途径。

12.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317 答:1)注意的持久性

2)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3)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

4)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

5)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6)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7)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8)喜欢编故事、作曲。

13.简述幼儿园教育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P344 答:1.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4.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5.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14.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P339-340

答:1.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2.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出发,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15.分析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活动)指导模式的特点 P367 答: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是由荷兰教学技术专家皮特斯提出。

1.呈现模式 对应于陈述性知识 由呈现信息、练习和表现业绩三个阶段组成,这一模式适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和培训程序。

2.行动模式 对应于程序性知识 常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即“当学徒”。

3.探究模式 对应于条件性知识 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16.加涅提出的指导儿童学习的九项外部条件是什么? P372

答:1.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模式

2.告知目标 激活执行监控过程

3.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提取先学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 为选择性知觉突出特征

5.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提供检索指导

6.引发行为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行为 激活提取,促成强化

9.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17.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特点 P394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对幼儿的评价时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为主。在技术上,借助于各种测验或量表。

18.如何建立和谐师幼互动? P425

答:1.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

2.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 幼儿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3.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

4.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

5.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19.有效互动型教师有哪些心理特征? P430

答: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风格or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0.简述教师应激来自人格方面的因素及其对策 P436

答: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激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在神经质和内向性上得分较高的教师很难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对策:1.教师要控制应激,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对应激很敏感的人。如果是,不必放弃奉献精神和降低工作负荷。

2.教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应激反应。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使自己紧张或沮丧或易激怒。

3.教师要控制应激就要更加仔细地了解别人,换位思考,不要随便下结论。遇事要冷静,保持自己在认识上的客观性。

4.还要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这意味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问题的性质上,权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执行最适宜的。

5.在现实的生活中,减低应激也是非常重要。简单的放松技术、冥想技术可以使身体和内心,变得平静。

二、论述题

1.事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对现实的意义 P83 答: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她们组织成赋予某种意义的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不过,布鲁纳过分夸大“发现法”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否定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主张教师可任意设计、编订教材和教学计划,这些极端、片面的做法不可取。

2.分析建构主义对学习、学习者和知识的理解 P100

答:1.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刺激接受者,必须对外部信息作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所谓意义(知识)都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2.在怎样看待学习者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知识虽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或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3.我国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加以分析 P191 193

答:1.平行游戏法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显著。

2.合作游戏法 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合作游戏法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

3.指导游戏法 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过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

法。

4.“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这种指导策略与外部指导有一些相似,即教师无须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分析: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和指导游戏法是一种情境内指导。而“真实发言人“则是一种情境外指导。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

4.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P210

答:1.知识经验 知识不是技能,而技能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由于其知识经验的相对缺乏,所以只能依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幼儿自身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对简单的技能技巧。

2.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教师讲解开始。对幼儿来说,讲解应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过度冗长的讲解要尽量避免。幼儿学习动作技能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示范。示范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非常直观。示范性的动作由教师控制,动作应明确。

3.练习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虽然是多次地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指导幼儿动作技能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标 2.及时反馈

5.分析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幼儿错误概念的方法 P250

答: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幼儿错误概念纠正的方法: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1.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包括非本质特性;要消除错误,有效的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如幼儿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应有大的躯体,而昆虫躯体小,所以它不包括到“动物”的概念内涵中。2.不合理地扩大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要消除错误,有效的办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如儿童没有将鸟的本质特征(羽毛等)包括在“鸟”的概念的内涵中,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因而把蝙蝠、蝴蝶都看成是鸟。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P269

答: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观察正面榜样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强化评价法 在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成人和同样的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把别人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

3.体验思考法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幼儿体验、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4.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7.幼儿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P288

答:特点: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它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直觉的情绪体验逐步由具体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所代替。到了大班年龄,幼儿开始具有道德认识,产生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

总体来说,幼儿的道德情感还是较肤浅,不稳定,易受感染和暗示。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应加强道德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调节。

培养:1.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包括:

(1)有积极、适时、适当的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应答

(2)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及其情感氛围

2.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将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他

们相应的道德情感。

3.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8.谈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学习(联系实际)P325-329 答:指导创造性学习它要求幼儿园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改善教育活动环境和改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

幼儿园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就会自然地探索可能有的东西,并表现出创造性的动机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幼儿园应设置专门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动室,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布置,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二)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幼儿创造性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时应具有正确的态度。教师必须明白,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只是其能力的大小不同而已。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即真创造和类创造。即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等都是属于类创造。

(三)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可以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它包括教师教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提问的方法等。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它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一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对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十分有利。

9.论述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及相应的教育指导 P375 答: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前者认为,不论各个儿童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教育的目标。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学习慢的儿童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教育目标可以不同,允许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达到最终的同一目标;不断评价儿童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途径以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那些在一般教育活动中不能获得成功的儿童提供补习。

后者认为,为了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儿童都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为儿童提供按他们自己的进度能够完成的进一步的学习任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使学得快的儿童扩大学习的范围,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10.试述我国师幼互动外显行为因素 P416-420

答: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包括施动者与受动者。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两种:即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其二,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来看,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六种,其中教师与幼儿各占三种。教师的三种为:正向、负向、中性:幼儿的三种为进取、畏惧、平和。

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在每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进程中,无论是教师或幼儿作为施动者,他们各自发出的施动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倾向,即借助于行为来执行自己的某项决定、计划或表达自己的某一要求、愿望。对于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其结果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者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

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以互动过程中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主体构成可以区分为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1.依据施动行为及反馈行为的实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2.依据教师与幼儿在互动行为中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的交叉组合可以区分九种类型的师幼互动。3.根据师幼互动的主题与结果的关系分为2种类型的师幼互动。

11.谈谈职业教师的压力症表现及如何应对 P439-440 答:教师出现“职业压力症”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具体表现):

1.幼儿园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幼儿。

2.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在教育工作中,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应对策略:

1.幼儿园中开辟供教师专用的静养、休息室以及专用的研究室,以减少对教师身心的干扰。

2.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机制,促进教师的精神健康。

3.改善幼儿园教育的气氛和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面的支援。

4.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幼儿园的组织、行政部门等要倾听教师的要求、心声,加强教师群体间的沟通交流。

4.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 篇四

名词解释:

1998:学制、学科课程、校园文化、教学原则、体育

1999:个体发展的内发论、智育、综合课程、教学策略、陶冶教育法 2000:外铄论、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个性发展 2001:广义教育、道德两难法、教学策略、课外活动、教育民主化 2002:发展关键期、终身教育、课的结构、认识的间接性、观察学习2003:教育资本储量、教育民主化、演示法、形成性评价、平行教育原则 2004:全民教育、道尔顿制、学科中心论、螺旋循环说、道德教育 2005:苏格拉底问答法、综合课程、道德情感、教学模式、道德内化 2006:基础学力、潜能、儿童中心论、探究式学习、德语过程 2007:体育、校园文化、陶冶教育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策略

2008:教育目的、人力资本、课程计划、常模参照性评价、德育方法 2009:义务教育、美育、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德育 2010:学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教科书、教学规律、课外活动 2011:教育学、外铄论、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道德情感 2012:体育、班级教学、德育内容

2013:教育目的 绝对性评价 日常性班级活动 简答及论述题

199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1999: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简单述评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2000: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怎样理解在新形势下德育的开放性?请举例说明 200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200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中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3: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案例分析: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教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2004: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案例分析: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200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案例分析:请你就该实验中学的“教育观”与“教育目的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正确,学生即上帝—错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2006: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谈你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与意义的理解。

案例分析: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唯教材倾向,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2007: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对策。

案例分析:依据该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2008: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班委”制实施的优缺点)2009:试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试结合实际论述德育过程的结构与主要矛盾。

案例分析:阅读文章,根据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给“母亲”一个答复。(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2010:试论现代教育的特征。

试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条件。

案例分析:分析“班长轮换制”的意义,并为班主任实施“班长轮换制”提供具体的建议。2011:(论述)试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论述)试举例说明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材料分析)根据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分析下面的材料

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教室总有人小声讲话和做小动作。教师为了“压倒”学生的嗡嗡声,就提高嗓门讲课。而这样一来又引起了更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氓”的原因之一。

2012: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3、简述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阐述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要求 案例分析:2013: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

论述题(15分)试联系实际论述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建设 案例分析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评价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杜郎口中学时位于山东偏远农村的一所初级中学,通过教改迅速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进典范,其主要经验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一个三是指整体性教学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指自主学习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表现为“10+35”,即在一节课中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多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35分钟。

心理学

名词解释:

1998:感应性、第二信号系统、言语、感觉适应、性格、1999:第二信号系统、遗忘、智力技能、概念、常模 2000:能力、复习、感应性、激情、对比

2001:经典性条件反射、相互诱导、智力技能、变式、一般能力 2002:心理过程、信号性反应、遗忘、应激、差别感受性 2003:似动知觉、认识过程、言语、智力技能、思维的批判性 2004:个性心理特征、观察、定势、内部言语、技能 2005:似动知觉、注意、聚合式思维、心境、场依存型 2006:同化、记忆表象、内部言语、动作思维、晶态能力 2007:性格、想象、暗适应、实验法、习惯

2008:标准化测验、知觉、再造想象、技能、液态能力 2009:观察法、感觉对比、气质、智力技能、抽象

2010:反映、联想、理智感、有意注意、晶态能力

2011:似动知觉、认识过程、言语、智力技能、思维的批判性 2012:感应性、应激、注意的分配、高原现象 2013:实验法、技能、发散式思维、特殊能力 简答及论述题:

1998: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发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

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的基本内容。1999: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2000:如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

简述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简述概念的掌握。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示论述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知—评估学说。2001:简述思维的品质。

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

简述联想的规律。

简述荣格的内、外倾说。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2002: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简述注意的功能。

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2003: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单词,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004:简述思维的品质。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简述注意的双工加工理论。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根据班杜拉的人格社会学习论,谈谈为什么身教重于言教。

结合实际,阐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2005:简述边缘系统的功能。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

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

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06: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

简述遗忘的衰退理论和干扰理论。

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简述想象的主要形成方式。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结合实际,论述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功能。2007: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

结合实际,论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2008: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

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根据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谈谈如何根据气质类型因材施教。2009: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基本观点。

简述空间知觉及其主要的类型。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简述动机的功能。

简述注意的品质。

简述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谈谈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联系学习动机的培养实际,阐述并评价伊扎德提出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根据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及其关系,谈谈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010:简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简述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程表。

简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

简述耶克斯—道得生定律的主要内容。

简述独白言语的特点。

简述能力测验的标准化。

联系实际,谈谈知觉的基本特性在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01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固素。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索。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12:(简答)知觉恒常性及其意义。(简答)创造思维的过程。

(简答)气质在生活中的意义。

(论述)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识记效果

(论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个别差异。2013:

简答:

1、简述记忆的品质

2、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3、简述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

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5.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 篇五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3.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课件)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4.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5.如何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 1.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 2.考虑确保游戏的安全性; 3.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4.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5.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 6.注意游戏的发展性; 7.还应做到“全面”。

6.如何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1.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美、德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和目的的教育性;

3.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整个游戏场景的设计、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4.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性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

7.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课件)

1、儿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8.简述学前儿童游戏常规的主要内容。

1.2.3.4.5.爱护玩具、不随便毁坏玩具; 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

学会整理玩具,不随便乱乱放或乱扔; 友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 活动时认真积极,不三心二意。

9.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境因素。(课件)

1.性别差异: A.男孩比女孩更经常地玩粗野嬉戏游戏,更多地使用室外空间。在攻击行为

中,男孩趋向于目的性攻击行为,女孩趋向于关系型攻击行为。

B.交往游戏风格上,女孩趋向于间接和隐含的方式,男孩更有决断性和支配性。C.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主题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D.选择的玩具和是使用玩具的方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趋向建构性游戏,男孩趋向功能性游戏。.个性差异; 3.年龄差异;

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10.玩具及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应符合哪些标准?

具有教育性;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艺术要求;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经济适用;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11.简述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分。

1.兴趣性体验:是一种为外界刺激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

2.自主性体验: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所引起的主观体验; 3.胜任感体验: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

4.幽默感:是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 5.驱力快乐:是由身体活动所带来的生理快感。

12.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满足和鼓励儿童经常开展游戏,开设较稳定的游戏区、游戏角或兴趣中心。各游戏区有各种各样的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玩具和其他设备并注意在一定时期里进行变更是儿童感到新鲜有趣,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儿童游戏的兴趣。

13.简述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如何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2.依游戏目标设置环境,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同时考虑相应的指导方式; 3.注意自选游戏与其他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的联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4.对计划与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

14.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2.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3.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15.简述教师对学前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及教师的身份。1.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 2.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 3.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双重身份:游戏伙伴,教育指导者。16.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课件)1.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 2.对物品的假象即以物代物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象(情景转变); 4.内部规则。

17.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课件)1.对结构材料的选择;

2.对游戏主题——最后建构物的假象; 3.最后建构物的建构;

4.对最后建构物功能的假象与实现。

18.简述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活动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

3.针对个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正确对待结构材料和建筑成果;

5.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19.简述幼儿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

1.根据班上的教育任务和要求,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运动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游戏。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开展游戏。

20.简述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

1.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作品——要选择便于幼儿理解、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且作品要有表演性;

2.帮助幼儿开展游戏;

3.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帮幼儿合理分配角色,鼓励幼儿自己用语言、动作生动、有感情的表演。

三、论述题

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基本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心理中起主导作用

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影响:把游戏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注意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组织儿童开展游戏,这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研究的特色与长处。2.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一些人对游戏发展价值的种种误区,如“游戏就是瞎玩,没有任何意义”等观念。

3.试举例说明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课件)答: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一、家庭因素

(1)母子之间的早期亲子关系

1.母子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

2.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2)家庭结构和气氛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构制的良好气氛是儿童健康成长,也是儿童游戏发展的根本保障。(3)父母育儿方式

1.主要指父母的行为特定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2.一般分为四种:敏感型(过渡保护)、冷漠型(放任自流)、专制型(发号施令)、温和型(民主和谐)。

二、儿童伙伴

1.儿童与儿童所结成的伙伴关系,构成儿童世界的人际关系。

2.孩子有无伙伴,以及伙伴的熟悉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游戏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大众媒体

包括印刷、广播、电视、电脑媒体,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在:(1)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2)该子每天所花的时间的长短是否适宜。

四、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课程分为高结构课程和低结构课程。一般来说,高结构的课程有抑制幼儿游戏的数量、水平的倾向。

4.联系实际分析在进行游戏教育作用评价时,衡量游戏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5.试述教师在游戏的现场指导中如何把握好与儿童的互动节奏?

1.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脚步,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 2.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

3.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过程;

4.要像平时放慢走路与说话的速度以适应儿童走路与说话的速度一样,以儿童的“学”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 “教”的速度。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述、评论等。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性的或协商性的要求或暗示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

询问:是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如“怎么回事儿?” 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和建议。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真漂亮!” 7.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应当把握的策略。

一、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游戏指导是在游戏中对儿童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指导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

1、正向的,即通过指导促进或肯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2、负向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通过细致观察儿童的游戏并确定了指导的必要性之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儿童,包括:

1、以自身为媒介

2、以材料为媒介

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三、确定指导的时机

除了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宜性以外,教师还要注意指导的时机。

儿童游戏活动开始时的兴趣和愿望的激发、启动,结束时的总结性评论,都是游戏指导的重要环节。

四、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1.教师在班级中对儿童游戏的过程指导往往是以个别教育方式来进行,但必须立足于对全体儿童的游戏活动全面掌握和关注的基础之上,做到对个别儿童游戏的个别指导和对全体儿童游戏进行的一般性影响相结合;

2.教师是在照顾全体儿童的同时,注重对儿童个体的影响。教师应注意避免单一性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特别是在集体形式的教学游戏开展中),同时又需注意指导范围不能局限于某几个儿童身上,特别是在儿童的自由自选的游戏开展中,做到对指导对象范围的科学、合理的把握。

五、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1.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问题。2.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

8.试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与学习的”传统观念; 2.家长应当民主的、平等的对待子女;

3.家长在游戏中应当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1.张老师在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介绍了火车、火车站、售票厅等事物,回去以后马上组织幼儿玩“火车站”的游戏,结果发现幼儿很没兴趣,游戏情节也很单调,只是进去摇动几下“车厢”,按了几下喇叭。第二次组织“火车站”游戏前,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了火车站上人们的活动及活动的意义,并亲自担任“火车站站长”,在游戏过程中以“站长”身份引导孩子们发展游戏情节,解决游戏中产生的矛盾。结果大家玩得非常投入,而且玩了很长时间。试述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请你对比张老师两次组织“火车站”游戏的经历,运用角色游戏指导的原理分析第二次“火车站”游戏成功的原因。

2.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块搭“大高楼”,另一个男孩(乙)在他旁边玩飞机。每当甲搭好了“大高楼”,乙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甲的“大高楼”。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乙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甲的不悦,每当“大高楼”被撞倒后,甲就迅速地又搭起一座“高楼”,似乎在等待着乙的“飞机”的又一次到来。由此,王老师判断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所以不但没有去干预,而是坐到甲的身旁,也拿软塑料块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来搭一座不容易撞倒的大楼。”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高楼”越搭越结实,大家玩得津津有味。

结合教师在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策略的原理,分析王老师指导本次游戏的合理之处。

3.在“航海”游戏分配角色时,大多数幼儿都想当“船长”,这时王老师让幼儿回想自己曾看到或听说过的有关航海的情况,告诉他们,除了船长之外,船上还有很多有趣的职业,如船长助理、船员、无线电话报务员、领航员等,他们肩负不同的任务。讨论后,大家觉得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吸引力,在协商中完成了角色分配。游戏过程中,王老师发现“船长”主意多,会支配别人做事,但态度生硬,就以航海督察的身份提醒他说:“这个船长真能干,要是说话和气些,大家干活就更有劲了。”游戏结束时,教师进行了简短的评价,指出了游戏的不足之处,表扬了游戏中的高水平的表现。

请结合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理论,分析王老师在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老师直接参加了游戏,扮演了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对“船长”进行个别教育。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抓住游戏过程的主要环节,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组织和开展游戏,以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科学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儿童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儿童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了解情况给儿童以帮助或指导。

(4)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任务之一。教师可直接参加儿童的游戏,扮演其中的角色,即以游戏者身份或角色身份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在第六章有详细阐述),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运用这种指导方法需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和水平灵活把握。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 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是教师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掌握结束游戏的恰当时机,即在儿童的游戏兴趣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

4.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它活动。指导言行如下: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再来。

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

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上一篇:梭罗瓦尔登湖的木屋 (教师随笔)下一篇:与描写猫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