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2024-10-06

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共8篇)

1.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篇一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13年1月 小(3)班 冯婷婷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在小(3)班度过了一学年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各项班级工作。在我们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与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注重游戏与主题的相融合,通过一学期的摸索我们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

(一)通过环境创设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

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班相应的角色游戏内容“动物园”所创设的环境整合,在“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将许多孩子制作或者绘画的动物作品布置在区域内,布置了“樱桃动物园”这个大环境,这个展示就成为角色游戏“动物园”的游戏环境,各种孩子的作品就成了角色游戏“喂小动物吃食”的活动材料。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环境,也充分发挥了环境材料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通过内容的延伸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

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自由表达,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之后,往往会对主题中的某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发地产生玩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根据其价值因势利导,生成新游戏,适时地在全班推广,并使主题活动得到延伸。小班的“小司机”主题活动中,班级中随机开始开展“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戏内容,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汽车的认知和经验也逐渐丰富,孩子产生了简单的交往,知道公共汽车上是要有买票情节的,所以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增加了“售票员”的角色,同样的在孩子们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在主题学习中的经验陆续增加了“汽车美容”“上车牌”等角色游戏内容。使“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戏成为主题活动《小司机》的延伸。

(三)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在目标上的整合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相关目标还可以与角色游戏活动目标有所整合,在这目标整合过程中,主题活动开展可以为解决游戏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服务;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为深化主题活动的目标服务。

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开展过程“司机”们兴致勃勃地开着汽车在“马路”上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行驶,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通规则”,经常发生“撞车”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把“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按交通规则开车”这一目标也纳入“公共汽车”游戏的活动中去,让幼儿实现,同样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开设“遵守交通规则”这内容,引导幼儿观看马路上汽车按交通规则来来往往的录相,了解红绿灯与汽车来往关系的交通规则等。再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就能生成出警察叔叔的角色,而在角色游戏开展时孩子开车时也不再发生“撞车”事件了。

二、角色游戏区域间多元互动

每一个区域活动的创设,不仅是主题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角色游戏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游戏是主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它承载着展示讲述、分享合作、预生成相结合的功能,更要兼顾到孩子个体差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创设时,就要体现游戏多元互动的特点,立体化地呈现游戏,并将各个区域串联起来。

角色游戏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本学期我们在开学初的“娃娃家”、“小舞台”的基础上,又新开出来了“美容院”、“公共汽车”

角色游戏的内容都是自己建构的,所以他们也更爱在这里学习、创作。使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对相对完整的经验。

三、教师有效指导促进主题内容和游戏的整合

以往有的教师常会无目的、无方向地随意参与或出主意,走到“娃娃家”问:“你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买菜?”等。这些问题打断了幼儿的思绪,没有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有的教师长时间蹲在某个区域,不能照顾全局;还有的教师不待幼儿思考、探索,就“热心”地把结果告知幼儿。这些指导不但不利用幼儿的游戏,反而会打消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度”,适时、适宜、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具体做到:善于观察: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指导语言艺术化:例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对于大班孩子,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重视隐性指导: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一般指他与同伴发生纠纷,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少材料等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介入区域,但对于幼儿指导留有余地,不把答案直接说给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

合作活动指导方式:如教师发现娃娃家的成员一直在无意识地摆弄餐具,个人忙活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个人的,成员与成员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联系,这时,教师扮成“邻居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

四、释放幼儿个性,自主快乐游戏

在主题情景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认为在幼儿情景优化情景性是相当重要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投放的材料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把握操作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操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玩法,他们似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并且大胆的交流。又如,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床、衣服、鞋子等。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其次,提高材料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2.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篇二

一、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基本思路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快乐运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中, 应始终坚持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 通过运动教学最终使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幼儿立体、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幼儿快乐运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肢体锻炼活动, 而是以幼儿享受运动快乐为核心, 通过科学的、丰富有趣的活动, 让幼儿在快乐的运动中增强身心健康, 从而获得主动、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幼儿快乐运动的实践要遵从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由上到下, 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既要注重多种运动方式的选择、设置和开发, 又要注重运动与其他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

幼儿快乐运动课程的实施特别关注幼儿的自我需求和内心感受, 幼儿通过参与形式丰富的活动, 身体和心理的运动需求得到了满足, 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 最终达成幼儿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

二、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主要路径

幼儿快乐运动课程的内容不是随机选择的, 而是根植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的园本课程逐步生成的。在纵向上要遵从运动课程自身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在横向上要与其他领域课程保持密切的关联。

1.基于主题引领下的运动课程内容设计

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并不是独立实施的, 而是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相融合。既有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的内容, 又有独立、彰显领域特点的内容。“主题下系列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主要来源于园本课程的主题, 渗透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与其他领域的课程相融合。主题下的系列活动———晨间锻炼、体育课及快乐韵律操就是由此生成的。

2.基于已有运动课程资源的内容拓展

已有的运动活动方案是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有效资源。我园“十一五”课题期间形成了几套运动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方案, 如“走出智慧, 走出精彩”和“小小器械, 大大智慧”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着眼于运动项目的科学性及趣味性, 在原有的快乐运动项目开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创新性运动项目的选择、设置与开发, 包括明确项目的层级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实施内容及相应的活动 (游戏) 组织形式等, 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循序渐进性等。行走项目、球类项目、器械项目、游泳项目就是由此生成的。

3.基于幼儿运动经历的内容创生

幼儿快乐运动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关注幼儿运动发展的需求和经验。在课程内容的筛选过程中, 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形式, 对幼儿园现有的运动活动状况和幼儿运动的状态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 为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的生成提供思路, 在此基础上创生了运动梦想馆、亲子奥运会、运动毕业礼、运动游园会、家庭快乐运动游戏等活动。

三、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实践操作

1.运动游园会

运动游园会是以运动为主要元素, 结合节庆风俗、季节时令、当下主题、社会事件等幼儿经验, 以区域游戏等形式为载体的一类活动。如在秋季, 结合季节时令我们开展了“金秋游园会”,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经验及秋季自然环境资源创设了多个区域游戏, 如中班游戏投投乐、踩踩乐、叠叠乐、折折乐、套套乐等, 幼儿走向不同的区域参与运动游戏活动, 完成既定的游戏任务, 获得相应的游戏奖励, 体验运动的快乐, 实现健康成长。

2.运动梦想馆

运动梦想馆是指在一定场所空间, 幼儿运用一种或多种器材, 自主、自由地体验运动项目, 从中获得运动乐趣, 挑战自我运动能力, 提升运动发展水平。运动梦想馆分为显性场馆和隐性场馆。显性场馆是在固定的场所空间, 运用一种或多种素材, 创设升级幼儿熟悉的运动项目, 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逐步的挑战中巩固和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隐性场馆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 不局限于时间的长短, 多数以某个主题为载体, 运用各种运动元素, 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创设多元化的运动项目, 以凸显“快乐运动”的游戏体验为主要目的。

运动梦想馆的活动特点定位为自由、开放, 分别体现在活动材料、活动组织、教师指导等方面。材料的提供方面, 为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 阶段性地提供各类物品, 给幼儿自主运动提供多样的选择, 启发幼儿的积极探索。活动组织以“计划—独立工作—分享”的流程开展。教师指导遵从“活动中做有思想的木头人”这一原则, 做好活动前的预估、调研, 活动中的观察、记录, 活动后的提炼、启发, 在整个活动组织中, 创造开放自由的运动氛围, 实现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究发展。

四、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主要影响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探索幼儿快乐运动的多样开展形式, 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需要。幼儿不仅运动技能有明显的提高, 身体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参加运动的意愿和积极性在逐步增强, 还学习到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形成健康运动的习惯的同时获得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坚持性、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相应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幼儿快乐运动课程内容生成的过程是研究更是实践, 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整个研究突出“反思性”, 在课程建构和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并撰写研究心得, 记录下自己在研究中的成长。整个研究的过程对教师的知识系统、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能力都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 教师还自发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运动协作组”, 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篇三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新形势,分析新形势下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的原则,并以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为例,对地方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构建进行探索,提出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应该包括思想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创新性实践和奉献性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 社会实践 育人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一直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育人宗旨,社会实践的实质是对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各高等学校务必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014年7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要目标,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不断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不难看出,加强实践育人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要求,社会实践育人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只能不断改进,不能停滞不前。

近年来,高校围绕实践育人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载体,为人才培养工作做了很多有益工作,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实践在育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碎片化,内容随意化,形式僵化、价值淡化等问题,导致社会实践育人合力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欠缺,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和育人效果。为此,笔者认为,既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又有必要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育人目标要求,构建内容体系,使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既丰富又有价值,既灵活多样又彰显合力,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服务学生成长,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将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模块化整合,在构建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宗旨。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是拓展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育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育人宗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等特点,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灵活多样、选择性强等优势,补足第一课堂短板,着眼素质拓展,立足能力提升,促进全面发展,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二)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就是在坚持育人宗旨的原则下,立足学校和学生两个实际构建实践育人内容体系。立足学校实际,就是实践育人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需求;立足学生实际,重点是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认真研究分析社会实践培育的优秀学生典型,分析其能力素质的基本构成,研究总结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成长的作用,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实践内容体系的建立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有机结合,使实践内容体系既体现“面”的覆盖,有广度,又有面“点”的设计,有深度,从而不断增强实践育人工作针对性,提高社会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三)坚持价值导向。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构建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要坚持价值导向,有针对性地构建实践育人内容体系,使社会实践具有价值意义,以解决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形式丰富但实践内容育人针对性不够问题及育人效果不理想问题。

三、地方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构建探索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将社会实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环节,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等问题,坚持育人宗旨、坚持立足实际、坚持价值主题、坚持学生需求等基本原则,构建了以“思想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创新性实践、奉献性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并进行了实践。

(一)思想性实践。思想性实践重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主题性教育活动、理论研究社团、青马工程等实践载体。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各项活动中,主题性教育活动、理论研究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对于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思想性实践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社会性实践。社会性实践重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实践载体。广泛开展学生社会性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加强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联系,把社会性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结合起来,与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广泛的社会性实践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体会到国家建设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强烈需求,体会到人民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殷切厚望,从而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

(三)发展性实践。发展性实践重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特长,拓展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等实践平台。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桂林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将第一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好勤工俭学平台,勤工俭学是大学生通过的自身能力,以体力或脑力劳动的方式获得经济资助,是大学生获得资助的一种最常见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予大学生经济资助,更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实践教育,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

(四)创新性实践。创新性实践重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包含创新创业训练、科技立项、学术科技讲座等实践平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意加强引导和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桂林理工大学为学生接触社会、就业创业提供良好平台。通过活跃的科技活动,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讲座和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掌握所需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成为学生走进社会、步入岗位前的“练兵场”。

(五)奉献性实践。奉献性实践重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主要包括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平台。青春奉献社会,实践收获成长,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时代赋予青年学生的重要使命,也是新一代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奉献性实践活动,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也是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6-03-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0)[2016-03-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_142870.html

[3]杜玉波.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2014-07-25)[2016-03-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407/t20140725_172342.html

[4]秦组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人民日报,2014-02-26

[5]柳礼泉,陈方芳,唐珍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四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06-1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6-03-20].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7]王富平.地方高校构建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4(8)

[8]杨业华.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01-1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学生素质拓展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2013JGZ1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 欣(1983— ),女,桂林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南宁分校宣传部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辛立章(1978— ),男,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工会常务副主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社会实践调查内容 篇四

社会实践调查内容:调查了解西安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状况以及其子女在公益团体的帮助下的学习生活现状(以工友之家为例),分析公益团体以及社会力量对务工人员和其子女的帮助过程中的问题(例如资金来源,人力物力来源等等),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更好的使公益团体发挥效益提出合理建议。

社会实践方向: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在公益团体帮助下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其中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合适建议,使务工子女在更好的帮助下生活,学习。

5.暑期社会实践内容 篇五

广告学1104班 赖丽珍 06号 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书情有独钟,能够在有书的地方工作对我而言是件很幸福的事。今年假期,我准备去进行一段短暂的打工生涯,不仅是为了完成大学吩咐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同时,也是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我在一家书店找到了实践的机会。找到此工作,我一直兴奋不已,书是我最喜爱的家伙,现在又能与它们呆在一起,真是太荣幸了。我感觉自己又可以畅游于书海,行于娟秀的文字里,走在芳香的优美之文中,那是我的天空,我的完美世界。因为是短工,所以工资比较的低。在工作的这一个多月里虽然很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我对书店的工作、流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七月十号上午九点开始了我在书店的工作。第一天,店长对我进行了一天的培训,在短短的一天有很多的培训内容。店长简单的给我介绍了书店的情况,并着重强调了对图书的记忆和相关卖点的掌握。望着那一排排、一架架的图书,想着要一个个地去记忆还真有些畏惧,不过在之后日子里的导购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样要求的必要和深意。

店内图书在这一期间每天的流量都很大,所以几乎每天都会运来很多书。而书籍的接货、入库这一环节就成了最锻炼人的环节,劳动强度很大。入库后就是要清点、逐一清点发来的货是不是自己要的货,1

有没有多或少。作为店员对书架上哪些图书缺少了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及时的补架。图书的上架也有一定的讲究,有的图书要特别推荐,这时就会单独为其专架陈列、在特别醒目的位置贴海报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导购真的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店员直接面对着顾客,店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书店的形象。刚刚开始的几天里,每次面对顾客时我都特别的紧张。我总是很难开这张似皇帝般的金口,也不怎么知道微笑待人,和别人的交流方式都会出很多的差错,对很多东西总是放不开。不过还好经过几天的训练,我面对顾客能够对答自如。我懂得了顾客的需要,懂得了微笑待人的重要,懂得了恰巧的口语交流方式,懂得了礼貌待人的处世之道,懂得了太多太多。当顾客选到满意的书时,我会辅助收银并开发票。虽然一个多月来,每天都做着差不多的事,但是我没有厌倦,每做成一单生意,我都会有点小小的成绩感。

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工作中要具备七心,耐心、细心、恒心、尽心、关心、静心、责任心,也要具备认真、微笑、诚实、守信、大方、开朗等重要因素。在工作的过程中差错是不可避免的,责备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该完成的事,那就会有一种无形的收获。受到责备,心中会感慨万千,但这也会给我上了人生中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的接受,2

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很难堪之事,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不应沉于忧郁与苦闷之中。

6.社会实践有哪些内容 篇六

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社会实践通过使学生了解国情,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通过使学生接触人民群众,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通过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通过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通过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和经历的。

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才与发展,甚至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态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他们消除心理误区,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脱离书面进行深度的工作,并在其中了解到整个社会的进程。

7.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篇七

1.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为研究生教育指明培养的方向和提供指导, 是对研究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 是总领性的规划。因此, 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该考虑培养目的、学科特点和培养对象的特点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和评估标准等。在制定培养目标时, 应尽量做到细化, 因为每个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都不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各自的培养目标。

1.2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模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方式, 是为了再现管理中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使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通过运用学到的管理知识解决问题, 提高他们应对和解决常规管理问题和突发状况的能力, 这样当他们真正在管理岗位上时, 就能相对容易地应对组织出现的管理问题。所以, 模拟仿真实践教学非常有必要, 这个培养方法对于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在设计模拟仿真实践案例时, 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案例的范围要尽可能的广泛和综合, 比如, 生产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中的问题, 人力管理问题, 企业形象和品牌问题等。

1.3 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使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就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以适应模拟仿真实践教学的特点, 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适合模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有一下几种: (1) 配置模拟教学工具, 最普遍的就是沙盘模拟, 还可以借助沙盘软件进行模拟。在进行模拟之前, 学生要对其有一个全面和明确的了解,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已有的资源, 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团队成员的角色, 通过沙盘模拟能够使学生对企业的运作流程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2) 进行模拟仿真演练和比赛,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可以就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演练或比赛, 给予学生充分的实战演练的机会。 (3) 借助网络进行学习, 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 将一些比较前沿的管理知识和思想放到上面供学生学习, 还可以将管理知识分门别类, 与其他高校的相关网站进行联网共同进行学习, 相互讨论, 这样可以集思广益, 扩大知识面。

1.4 组织形式的创新

(1) 学生组织形式。为了培养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应该改变按照专业进行分班的传统做法, 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这样一个班级就聚集了不同专业, 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能力各异的学生, 在进行仿真模拟时, 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各自不同的角色, 分别对应真正企业中的各个职位和职能, 在模拟时更加真实和实际, 为解决实际问题提更加灵活、真实的模拟人员和环境。同时, 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 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增强团队作战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师组织形式。同样为了培养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教师也应该打破按照专业设置办公室的做法, 可以按照某一培养目的和方案, 将几个不同专业的教师暂时集中起来, 等某一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解散, 然后再根据下一个教学任务重新安排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组织方式能够综合不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为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1.5 重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1) 以案例为重要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 结合所学的管理类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应该既能与管理知识密切相关, 又能够反映目前企业管理中会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 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也应该根据学生在案例模拟中的表现为主要考核点, 而不应按照学术型研究生以成绩和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专业型研究生进行考核。 (2) 以学生实践为主要考核标准。高校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 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践对于培养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将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管理知识才有价值。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管理能力应该成为主要的考核标准。 (3) 以科学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类课程应该全面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 涉及到生产管理、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 可以按照企业运作流程安排课程内容, 并在各个阶段安排相应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实际运作中去,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4) 以多学科交叉拓宽教学内容。管理类学科属于边缘学科, 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学科, 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比如经济类、会计类、技术类等, 所以管理类学生的教授不应知识管理专业的教师给同学上课, 还应让其他与管理有关的专业教师上课, 让学生既懂得技术、生产、经济、财务、金融的知识, 又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 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管理人才, 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2 抓好实践环节, 建设实践基地

2.1 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实践方式

(1) 委培或定向培养的研究生通常到自己的单位去实践, 增强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在论文研究内容方面选择自己单位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还能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

(2) 通过导师将学生安排到有课题合作的单位中去实践, 学生可以就某一项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考察, 获得第一手的调查资料, 为研究课题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校与相关的专业实践基地联系, 将实践基地需要的研究课题进行分类, 分给不同专业的导师, 导师派学生带着课题到实践基地去实践, 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能够提高实践的效率, 还能够增强学校与社会单位的联系。

2.2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

(1) 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战略规划, 为基地建设提出指导, 指明方向, 并要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并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享方式。在实践基地建设中, 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希望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的利益是希望借助学校丰富的科研资源和科技成果, 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的利益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明确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 通过产学研合作, 增强自身的办学能力和社会信誉;研究生是希望能够通过实习提高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积累相关的经验。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利益主体的利益, 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长久发展和健康运行。

(2) 教育部门要建立并规范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当地社会和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研究生教育要密切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的情况,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 能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和人才, 企业能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题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和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能够为双方提供所需的资源, 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现双赢。

(3) 实践环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考核标准。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校内或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但是在学生实践中更多的是注重实践时间是否符合标准, 对于实践结果是否达到了实践标准不够重视, 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制定明确合理的实践标准, 造成了学生实践只是流于形式, 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各高校对于实践环节要制定具体的任务, 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任务, 实践结果的考核标准, 必要时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 为实践结果的评价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

3 完善激励体系和管理机制

3.1 完善导师的激励体系

完善导师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对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教育, 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导师, 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

3.2 建立多元质量标准和评估制度

研究生的扩招导致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研究生的质量也更加参差不齐, 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 因此, 对于不同的专业应该建立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标准, 即使是同一专业的研究生, 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各不相同,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分别制定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

3.3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重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学生收集资料和讨论为主, 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和改正。教师负责规划总体的教学体系和内容, 教学活动的实施进度和控制, 学生负责具体学习任务的开展、实施和控制。成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为将来职业的发展积累充分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兴鹏, 桂莉, 刘春娇.基于模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5) :165-167.

[2]陈志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3) :77-81.

[3]王根顺, 曹瑞红.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成都) , 2009 (4) :26-29.

[4]鲁华山.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专业教学研究, 2010 (14) :6-7.

8.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 篇八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模式;实践研究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作为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象,反映了消费者为什么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吸引了众多学科的关注。其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消费者特点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已成为该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分支,有关研究为企业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营销策略选择、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一、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模式与内容

根据对消费者的假设不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三种。

1.理性决策者模式

该理论模式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假设消费者是理性决策人,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寻求问题解决的纯粹理性过程,与消费者的气质、动机、情感心境等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无关,研究的重点是消费者消费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在理性决策人的前提假设下,认知心理学认为,消费是作为“认知人”的消费者为了满足需要而寻找商品服务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认识到问题存在,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评价、比较、筛选,最后作出购买决定。消费者感知和注意、学习和记忆、信念和态度等认知心理过程与消费者决策的关系就成了这一研究模式的主要内容。

2.情感体验人的消费行为模式

该模式认为,消费者作为“情感人”,其消费行为是一个受到内在动机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过程。该模式植根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遵循阐释主义研究方法论,着重从消费者个体心理感受作为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内在依据,研究重点是需要、动机、生活方式、自我概念、象征性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购买行为的关系。

3.行为主义的消费行为模式

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流行,这一模式把消费者视为按特定行为模式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机械人”,认为消费是一个源于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反射行为,并不一定经过一个理性决策过程,也不一定依赖已经发展起来的某些情感影响。相比于理性和情感模式,行为主义模式认为消费行为发生主要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强烈的金钱刺激、文化规范的影响、物质环境或经济上的压力影响以及厂商的广告营销活动等。该模式的研究重点是消费者在这些环境影响下的学习、态度以及行为反应模式,主要包括刺激-反应理论、模仿学习理论、文化和亚文化、相关群体和意见领袖影响等理论。

由于不同消费行为模式对消费者的假设不同,因而研究消费者的方法论也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两种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源于自然科学方法,是定量和经验主义的方法,它试图证明购买情境下的因果关系。这一研究范式由实验、调查技术和观察组成,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研究者把消费者视为可解剖操纵的客观系统,运用模拟实验的手段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得到大量关于消费者反应的定量数据,并用统计分析得到一般结论,以预测消费群体的行为。

阐释主义研究范式则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客观实体,消费是消费者个体的独特经验行为,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到研究结果及其意义,研究结论不能一般化推广到更大的群体,但常用于为开发广告与营销策略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阐释主义研究范式是一种定性研究范式,关心的是理解消费活动本身,而不是购买活动(消费者决策)。研究者只能试图理解消费者消费动机并对其行为作出主观的阐释,而不能作逻辑分析,根据抽象的规律预测未来行为变化。

实证主义范式研究的问题是把消费者视为具有完全理性的人,其实许多消费发生源于消费者深层的无意识张力,但这些无意识动机并未被消费者本人意识到。它依赖于局部消费群在某一间断时空条件下的实验或调查数据去推断消费者行为原因,预测未来变化。但实验得来的结论并不是市场上消费者的真实行为,所以许多实证研究的结论不能解释消费者行为何以如此、未来如何变化、为何现在与过去不一样,最后只能归因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竞争)因素或内在价值观变化的影响。

阐释主义范式则放弃了实证主义的极端化的科学教条,从现实人的角度去理解消费者心理行为,但它过分强调消费者心理行为现象的个体特殊性,否认消费者心理行为变化一般规律的存在。在阐释主义范式下,研究缺乏基本的理论构建,只能停留在现象描述阶段。实践表明,应将这两种研究范式结合使用,才能更加深入而广泛地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尽管两种研究范式的具体研究思路有较大差异,但有关消费者研究的内容是相对集中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十二大类的研究项目备受关注。

(1)消费兴趣:个人消费兴趣研究、消费时尚与潮流研究。

(2)消费者认知:消费者卷入研究、消费者认知特点。

(3)消费者广告认知:广告诉求研究、广告效果研究。

(4)产品形象:产品价格研究、产品包装测试、产品形象研究。

(5)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研究、品牌形象跟踪研究。

(6)情感与态度:消费者情感研究、消费者态度研究与测量。

(7)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研究、需要与动机测量。

(8)购物环境:购物环境研究、购买行为研究。

(9)消费经验与满意度:产品质量跟踪、服务质量跟踪、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10)行为变化:购买频率研究、品牌忠诚度研究、消费习惯研究。

(11)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文化热点研究、重大社会事件跟踪研究、参照群体研究、家庭决策研究、社会生活方式研究、跨文化消费者行为研究。

nlc202309021006

(12)市场细分:产品定位研究、目标消费群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研究、广告效果研究是两类最大的消费者研究项目。比如在2011年AC尼尔森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广告接收效果的监测业务收入在30亿美元以上,其中购买行为研究是从零售柜台着手直至购买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广告效果研究是从家庭观看电视节目的角度入手,直至研究不同媒体的影响,这两种研究模式已经形成了国际公认的AC尼尔森监测模式。

而从国内研究来看,广告监测所占比重较大,业务收入约为10亿至12亿人民币,它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比重最大的研究项目。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研究所占比重就小得多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界普遍存在对广告功能的迷信以及广告观念的不成熟。从营销的角度讲,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每一环节的研究更重要,更有实践意义。

二、我国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实践研究:80后、90后消费特点及其营销策略

1.主流消费者群体:80后、90后消费特点认识

中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差异性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等特征可以细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中,最具市场潜力的典型消费群体是80后、90后消费者。正确认识这一群体的消费特征是企业营销策略制定的基础。

80后一代消费心理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乐观消费主义,敢于冒险,消费目的更强调追求快乐、享受生活而非传统的“成就感”。消费中注重对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对关系消费、情感消费关注度降低。重品牌,重时尚,并愿意为此付费,对低价产品的解读可能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够档次”。企业应当针对80后独生子女消费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突出“享受生活”“个人价值实现”和“品质、档次”。

相比于已经“奔三”的80后,由于成长的社会与营销环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90后一代在信念、价值观,特别是消费观念、心理特征方面与80后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90后消费特征是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90后一代消费者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购买方式的变化,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针对9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特点,企业应重视互动式体验营销、个性化的限量营销和自我式的网络购物三种策略。

随着80后崛起、90后进入职场,他们普遍不愿在巨大压力下工作与生活,他们进入职场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为了生存。他们更渴望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渴望“慢下来”,于是一个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新的族群——PL族就应运而生。(P代表完美(perfection)、L代表休闲(leisure)与慢生活(low life)。今天的PL族,一部分(80后为主)是事业已有所成就的年轻人,一部分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不需要他们挣钱的中年人。一般来说,新消费者——PL族有着聪明的头脑、受过良好教育,一部分人还拥有不菲的收入,他们普遍穿着光鲜靓丽,注重生活品质,他们倡导的生活品质是时尚、奢华、智能、舒适、休闲。调查表明:休闲消费如野外旅游、远足、自驾游等已成为PL族的主流消费风尚;在情感方面,PL族尽可能追求一种完美的和谐,不为结婚而结婚。从近年来假期各地年轻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就足以看出这一群体的崛起。

2.基于80后、90后消费特点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互动式营销

与消费者互动营销是针对80后、90后消费特点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具体说就是通过体验营销让消费者感受到定制、稀缺、娱乐、互动。所谓体验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指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的过程,如何为80后、90后提供良好的营销体验?在网络环境下,针对网络社区体验营销的策略又有哪些?

如果企业将80后、90后消费者作为主要目标客户,必须准备好改变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希望与这群玩家进行沟通,经营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要学会理解80、90后的语言,给他们一个平台自我展现,让他们参与整个商品的产销过程并平等地进行沟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分享购物体验并影响更多的消费群体。

针对80后、90后,网络社区营销就是有效的方式,它能让消费体验“动”起来。在网络社区中,消费者在消费体验过程中体验文化、体验时尚、体验消费。具体包括娱乐消费、情感消费和文化消费等,这三种消费又为网络社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精神需求空间。

网络社区营销包括吸引会员阶段、增加参与阶段、建立忠诚阶段、获取价值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网络社区体验营销策略各有侧重。

吸引会员阶段的思考点在于如何将社区所拥有的自我品牌向网络社区居民推广,以满足网络社区居民对于信息内容丰富度、信息可及性及社区使用技术的容易程度等方面的需求。

在增加参与阶段,社区应着重于社区感受体验的经营,如社区经营者通过提升社区内部成员的互动、举办相关活动来刺激网络社区居民交流情感。

在建立忠诚阶段,社区经营者必须思考如何使网络社区居民能够实质性地对其参与的社区产生高度的社区忠诚,即通过行为体验的经营,使网络社区居民产生对社区的荣誉感及责任感。

在获取价值阶段,社区中实质上进行消费的成员,大多数是在社区中已注册为会员的网民。在社区消费时,社区经营者可依据其注册的地址及联络方式联系会员,同时通过社区的注册资料了解网络社区居民的潜在交易倾向。

自从皮尔卡丹进入中国,到各大奢侈品牌争相抢占中国市场,只有短短的30年时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发展突飞猛进,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购买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从消费人群来讲,奢侈品也不再只是富豪们享用的专利。在国外,奢侈品消费群体通常是年龄45岁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而在中国,情况则大相径庭,是以年轻人,主要是80后、90后为主。从未来市场发展来看,80后、90后的奢侈品消费研究应受到关注。

nlc202309021006

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讲,奢侈品消费实质就是消费者自我形象、商品符号意义的不断提升。奢侈品消费特点与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经济大国的状况相似:年轻的市场、新锐的意识、重视身份符号带来的认同感与尊重,以及对西方高端品牌的渴求。用奢侈品来“体现有品质的生活”“体现个性和品味”等自我形象与符号意义是这些年轻人的普遍追求。调查表明,奢侈品区别于一般产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品质独特、品位高雅、设计顶级,并且能够传递个人品味、修养、身份、地位等内涵丰富信息,这就是中国消费者一掷千金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消费者未来对购买奢侈品的态度表现非常积极,约半数消费者表示会对自己喜欢的顶级品牌给予更多的关注,从性别来看,女性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关注度和购买积极性高于男性消费者。上述情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商机所在:今天潜在消费者众多,一旦他们有消费能力就偏向购买奢侈品来彰显个人的身份与个性。

同时,与过去相比,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务实。他们愿意在他们最关心的产品上花更多的钱,并且仍旧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而宁愿在其他不太重要的产品门类上削减开支。这是一个“向上奢华,向下实惠”——中价位消失、中产阶级消费分化的年代。一方面,奢侈品消费跳跃式增长;另一方面,网络购物、平价购物方式也正形成风潮。当前消费趋势两极化日趋明显:趋高消费——向上奢华;趋低消费——向下实惠。大多数80后、90后的消费行为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趋低消费时,80后、90后会在同类、同品质、同级别产品中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品,所以对趋低消费品类进行营销的关键是“让消费者占便宜”。趋高消费时,80后、90后比起上一代人更看重产品的形象价值、文化价值、品位价值和消费群属性价值,希望能够通过成为商品的拥有者、使用者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趋高消费品类进行营销的关键是“让消费者获得满足”。

要认识今天的消费者心理就要学会与他们沟通,要从单向思维(“我要的消费者”)向双向思维(“我认识的消费者”)发展。学习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与沟通已成为营销人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与加工信息,在这方面互联网、智能手机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恰当的沟通方式才能保证与未来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与认知。调查表明,2012年随着网民花在开心网和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上的时间继续增加,品牌战略必须有“社交沟通战略”,从而实现与消费者对话。对于今天的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视频与游戏娱乐可能是他们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渠道,消费者并不是在各个网站间随意闲逛,而是聊天、购物、玩游戏,相关的营销策略必须围绕这些行为与消费者互动,而不是仅仅在他们面前展示产品广告。

上一篇:夏感教学设计与反思下一篇:手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