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精选8篇)
1.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一
学校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局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认真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对照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3月25日,我校专门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自查工作部署会议,学校中层以上11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学校副校长××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88项三级管理指标一一进行了解读,并明确了自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限期完成自查工作。
3月29日,我校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自查工作学校级汇报会。会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自己所负责管理指标进行了自查结果汇报。会议最终认为,我校88项三级管理指标全部达标。根据此次会议意见,我校于当天完成了系统填报,确认自查结果为“达标学校”。
二、具体自查情况
第一大项:保障学生平等权利:
(1)我校根据××教育局要求,将团场职工子女全部纳入学校招生范围,并适度接纳了学校招生辐射区周边乡场农牧民子女到我校入学就读;
(2)××中学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年级、七年级招生入学采取免试原则,从未设置任何形式的招生门槛;
(3)目前我校共设有19个教学班,实行均衡编班原则,不设置重点班;
(4)我校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并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5)学校教务处严格执行国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确保学籍系统与实际情况相符;
(6)学校教务处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严格的学生考勤制度。,我校积极配合××教育局、团场做好了疑似失学儿童的调查与登记工作。
(7)学校以教研室、德育处为依托,建立了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取得了积极效果;
(8)自以来,我校认真开展了防欺凌教育和相关工作,以此为依托,保障每一名学生公平、公正接受教育;
(9)目前我校共有4名残疾学生,全部随班就读。学校依托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10)学校德育处、教研室、总务处等部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就读便利;
第二大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我校德育处积极采取多种宣传和教育措施,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师生中落地生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进课堂、进头脑;
(12)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学校实际,我校还开展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教育;
(13)我校深入践行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4)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占比达90%以上的学校,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15)我校建立了以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创建、家长委员会、教师家访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德育工作的教育面;
(16)学校年度计划体现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法治教育贯穿课堂、学校德育处利用国家宪法日等重大契机,在全校学生中认真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
(17)我校学习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注意多元评价;
(18)、(19)、(20)以教研室为引领,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习,努力探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我校课堂研究注重学生学法培养,引导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引导教师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争取让各阶段学生都有收获。
(21)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配备有兼职教师。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答疑解惑;
(22)我校体育设施、场地齐全齐备,体育教师数量可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等形式,确保学生每日至少锻炼一小时;
(23)我校每年秋季定期组织全校运动会;
(24)学校教务处按照要求,积极做好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
(25)我校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学生家庭作业布置采用少量优质原则;
(26)学校基础设施符合国家要求,注意做好预防近视教育;
(27)我校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艺术类爱好;
(28)艺术教师数量符合要求,艺术类教室、设施充足够用;
(29)我校每学期均举办艺术类社团,丰富了校园生活;
(30)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团场重大节庆艺术活动,进一步利用团场资源,树立我校良好形象;
(31)为树立学生劳动意识,我校除引导学生做好建校劳动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团场植树造林、清理卫生等劳动活动;
(32)按照要求,我校开足开齐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配备了授课教师;
(33)近年来,我校德育处、团队部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保护母亲河、关爱困难老人等社会实践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大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4)学校以党支部为引领,德育处负总责,制定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培训;
(35)、(36)我校教师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教师师德素质较高,无体罚学生、收受家长礼物等不良现象;
(37)我校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38)学校党支部十分关系教师身心健康,利用元旦、教师节、三八等节庆,组织庆祝活动,丰富教师文化生化。按照要求,每学期组织教职工体检一次;
(39)、(40)学校教研室重视对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的培养,有计划地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优质课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41)德育处负总责,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开展培训和培养,进一步提高了班主任管理能力;
(42)学校教研室制定了教师读书计划,并督促教师有计划地阅读。近年来,学校多次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
(43)我校现代办在每学期开学初都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较好;
(44)、(45)学校教研室制定有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有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完成周期培训任务;
(46)我校十分重视校本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师域课题研究,每学期末都开展教师专题培训,达到了教研、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
(47)我校教师利用兵团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
第四大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8)、(49)我校按照有关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并开设了一定量的地方课程,践行素质教育目标,不拔高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科一辅,采取自愿非营利性原则;
(50)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动手实践;
(51)我校日常教学一向重视实验环节和实践环节,教务处严格督促理化生实验到位,政史地等课程更注重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好的`效果;
(52)、(53)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学生研究和教学质量分析,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54)我校践行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做,做课堂的主人;
(55)近年来,我校一直在推进分层作业设置,注重作业布置的质量,求精而不求多;
(56)、(57)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以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相结合,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58)我校每学期统一组织考试两次,考试试题紧扣知识点,考试成绩不作公开排名;
(59)学校有专人负责教学资产管理,建立有资产台账,能做到定期维护;
(60)我校图书室、实验室建立有完善规章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利用率高;
第五大项: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61)我校与团场、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建立了学校安全防护的综合防控体系,为所有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保障了学生安全;定期开展安全工作会议,对教师开展安全培训,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异常情况;
(62)、(63)学校建立有完整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实施出入登记制度,无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64)学校“三防”到位,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要求,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器按要求配备,无重大安全隐患;
(65)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安全隐患排查一月一进行;
(66)我校设有专门卫生室和专职校医,日常工作有台账;
(67)、(68)校园易发生危险区域设有警示牌,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69)我校每学期均开展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女性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
(70)我校定期开展各种主题的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急避灾能力;
(71)20,××教育局授予我校特色学校称号。目前,学校办学特色正进一步形成和成熟;
(72)近年来,我校集中力量开展了校园美化、靓化工作,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正在形成;
(73)学校每年均会举办重大节日文艺演出、诗词大会、校园歌手大赛等文化活动;
第六大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74)学校德育处定期对学校教师开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培训,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
(75)、(76)、(77)我校有章程,并依照章程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开展自查评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完善;
(78)学校财务工作人员配备到位,正常运转;
(79)我校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另外由德育处负责法律事务,定期开展法律普及教育;
(80)学校注重党的建设,党组织职能健全,每年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
(81)我校建立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均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再实施,学校党的组织注意听取教代会意见和建议;
(82)我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
(83)我校以家长学校、校长信箱为载体,注意听取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改进工作、化解矛盾。
(84)我校设置有学生会、宿管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我管理,取得了积极效果;
(85)我校建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年,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到校听课;
(86)学校积极主动与团场沟通,通过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工作,并注意听取社会人士对学校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工作;
(87)我校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捐资助学、校外劳动实践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88)近年来,我校利用优势体育文化资源,协办了团场职工运动会,为团场基干民兵、派出所民警提供驻训基地,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中学将以本次自查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工作,推进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中学
4月3日
2.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二
日前, 中央财政下达了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2013年相比, 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 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 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西部地区为8∶2, 中部地区为6∶4, 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财政部、教育部要求, 各地一要及时、足额落实地方财政应承担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二要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 本着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倾斜的原则, 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三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 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虚列虚支、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滞留中央资金。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这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体现, 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倾斜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公用经费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 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
3.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三
一、深入学习《管理标准》要立足“三个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做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出了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这些对义务教育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实现从经验式管理到标准化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传统型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推动义务教育从硬件的均衡走向软件的均衡、从资源的均衡走向管理的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一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存于我们的管理理念还相对落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订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二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文明校园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一些学校在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和改善。制订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部署,具体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制订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贯彻落实《管理标准》要做到“六个紧紧围绕”
管理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32字的基本理念,科学准确提出22项管理任务和92条管理要求,形成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安全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依法办学和科学治理是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管理标准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第一项管理职责,凸显了公平的重要性。从“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招生入学工作,管理标准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着力维护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公平是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因此学校要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渗透公平的教育观,并以此指导各项管理工作。
二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管理标准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五个方面提出了24条管理要求,占总条目数的1/4以上,在6项管理职责中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贯彻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三要紧紧围绕师德师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关键。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体现在师德高尚,其次是业务精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教师。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从“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为了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要求的角度相区别,管理标准侧重于从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给学校管理者提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通过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必须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包括:“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管理标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建设适合学生发腱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提出13条管理要求。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育教学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师专业提升、教学方式变革、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资源配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管理指明方向,更直接指出学校管理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五要紧紧围绕安全健康,营造和谐安全环境这个基本前提。《世界人权宣言》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帮助儿童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让儿童在幸福、友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儿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小学校的安全全和健康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学牛的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义务教育法》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管理标准把“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14条要求,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重在预防”思想,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为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达到教育的小质,即最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学校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要紧紧围绕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发展方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经验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管理标准从“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三个方面提出l6条管理要求。强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师牛民主参与的制度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学校要牢同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三、落实落细《管理标准》要把握“四条要求”
管理标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底线性的标准,无沦是公办还是民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应该遵守。
一是任务要求要聚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组织认真学习管理标准,将管理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管理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专项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这一方面,四川蒲江、江苏泰州细化92条要求,制订评分细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义务教育学校要将管理标准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对照管理标准,认真梳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定管理达成的目标,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按照落细落小落早的要求,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攻关,明确达标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将92条要求逐一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和教师要按照管理标准的要求,自觉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将标准的各项要求作为工作的行为指南,严格把各项标准要求落到实处。要突出重点,实验工作要与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力争在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要关注热点,实验工作要与探索破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强化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破解难点,现阶段一些教育难点问题仍普遍存在,如德育载体少,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难;一些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师知识更新慢,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等,都要花大力气破解。
二是禁止性要求绝不能违背。管理标准禁止性要求共5项,分别是第2、3、39、50、60条,从学生入学、分班、师德、施教、考试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入学方面,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是我国目前对适龄义务教育对象分配免费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招生范围招生,向社会公开招生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在分班方面,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均衡编班能相对公平地化解义务教育阶段择师择班的矛盾,不仅对学生公平、让绝大多数家长满意,同时也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分班过程中,要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分配,关键是做到“学生随机编班”和“教师随机确定”。在师德方面,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平等友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制订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管理办法,将“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作为教师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的厦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等配食措施,为禁止有偿家教提供制度保障。广大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到社会机构从事补课活动,不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在施教方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考试方面,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要针对学科特点合理减少考试次数,同时,教师对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应更加人性化,在实施测验或考试前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减少考试焦虑。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而发展。应当说,管理标准的五条禁止性规定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
三是规定性要求必须做到。《管理标准》规定性要求的内容多、体最大,既有定量指标,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l小时;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等,学校必须落实,不能打折扣降低要求。更多的是许多定性的表述,学校的管理是否达标,需要构建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和研判,对于这些规定性要求,学校都要加以落实,还要认真总结研究,构建具有本校个性化的指标体系。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学校应该从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的高度,维护每个孩子依法享受教育的权利,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不折不扣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要全面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在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要坚决扭转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真正着眼于人的成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学业、身体、人文素养、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建树良好形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实施和试验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形成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在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方面,学校要借助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定期对校舍、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树立现代学校管理思想,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依据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制度设计、修订和完善工作。要完善民主监督,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切实通过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拓展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与方式,加强与所在社区合作,创造条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参与社区建设,完善与社区、有关企事业组织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
4.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自查报告 篇四
(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1、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
我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收纳外来农民工子女,不举办任何开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实行均衡编班,学校共45个自然班级,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不乱收学生一分钱。
2、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及时增减或信息更新。坚持每天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各班每天填写晨检和学生每节课到校情况。近年来无辍学学生。
3、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我校通过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利用宣传栏和校讯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让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平等对等每一名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及时跟踪服务并经常为其争取捐赠或补助。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托教需求,配备保卫、门卫等管理人员。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国旗下专题教育、清明节扫墓、学雷锋活动、观看影视教育片等,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抓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抓教学,培养良好思想道德。抓活动,促成良好品德内化;通过教育,学生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努力践行,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我校教师常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家务劳动,每学期放假老师都会布置一些让学生学会“感恩”的社会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能力。平时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
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殷切希望。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自我加压、不断进取,使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小
5.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工作汇报 篇五
内涵提升促发展
——XX中心小学“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工作汇报
X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91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5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97人,教职工58人。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办学理念,倡导“不同生命、同样幸福”的幸福教育,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致力促进教师成长,努力提高管理效益,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校、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校及多项市、区级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闽教基【2016】18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通知》精神,我校成立了“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解读评估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文件中75条考评内容和考评要求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了自评,自评分为94.5分,达到了管理标准化合格学校标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1.依法办学,促进教育公平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为指导,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控制班额,规范学籍管理,规范考勤制度,规范作息时间,规范编班制度,规范教辅征订,执行“一科一辅”,严格征订程序,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2)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服务体系。一是扎实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等制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与闽南师范大学及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经常性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的关爱网络,让广大留守儿童体验到党政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进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二是为寄宿生创建幸福家园,每间宿舍配有独立卫生间、洗衣池、晾衣架,统一添置双层实木床、鞋柜、棉被,提供热水洗澡、洗餐具,精心布置宿舍文化;生活上落实惠民政策,食宿免费,接送免费。并为住宿生提供优质服务,食堂管理规范化,宿舍管理制度化,生活指导经常化。三是落实《关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实施意见》,完善残疾儿童筛查鉴定、教育安置、学籍管理等机制,做好市级随班就读基地校工作,探索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性评估,根据
趣。进一步优化班主任教师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通过读书,观看视频,听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优秀模范班主任事迹,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育人水平。二是鼓励每位教师加强学习,拓宽视野,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55周岁及以下的教师,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自身实际,重新规划制定个人成长五年规划、计划,建立教师专业档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实践逐步实现近远景目标,从而促进自我专业的快速成长,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2)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积极开展常规活动。一是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加大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锻炼和展示的平台。采取更加有效、更有力度的激励机制,让教师主动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展示自我风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以省、市、区课题为载体,扎实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每周三下午为语文教研时间,每周四下午为数学教研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组教研时间),学校领导带头深入班级,参与研讨。二是扎实开展好师生读书活动,管好、用好图书馆,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需要,构建书香校园。三是关心教师生活和身心健康,每年开展常规性趣味文体活动,组织教师两年一次的体检。
4.落实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严格落实教学常规。认真执行校历和作息时间安排,并开足开齐各门课程;重新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课的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和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把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规范的尺度之内。二是加强过程管理。不定时组织教导处、教研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培优辅差情况、学生作业布置情况等进行抽查、测评,并如实将情况在工作群公布,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开发校本课程。统筹规划整合课程,抓好三级课程管理,校本化实施国家地方课程,从道德、健康、科技、艺术、语言五个领域入手,开发了《三个一》、《养成习惯》、《可爱家乡》、《安全伴我行》、《舞动精灵》等校本教材,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四是提升教育装备。根据各室的特点,重新装修了音乐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实验教室、科技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烹饪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专用教室,2014年秋所有教室更新安装了电子白板和高拍仪展台、红领巾广播直播系统设备和文化艺术活动节目实时转播平台。目前学校基础设施完善,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需要。五是建立资产台帐,采取财产分层管理的办法,由学校总务处负总责,再层层落实到个人。
5.安全稳定,建设幸福校园
抓实抓细校园安全。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中
2015年家长尤国忠独资十五万元捐建了心天地互动阅读教室,黄辉煌出资近两万元捐赠了六台办公室空调;2016年黄伙成独资六千多元捐赠了多媒体空调;一年、二年级家委会筹资叁万多元捐赠了多媒体教室椅座。学校的家校协作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工作重点项目,信息报道被省教育厅及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二、存在问题
学校地处农村,适龄残疾儿童跟班就读生数较多,缺乏专职的特殊教育教师来进行专业引领;学生成长记录袋有待进一步完善、充实;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提升;受财力束缚,教师体检只能两年组织一次;面对信息化时代,又基于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校及泉州市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而教师的人手一台电脑仍没办法解决。
三、努力方向
争取得到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备专职的特殊教育学科教师;积极筹措资金,配足教师电脑;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途径;落实教师一年一次体检活动。
6.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六
作者:吴颖惠
人民教育 07期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颁布以后,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专家普遍反映其直面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既具有理论引导性,又兼顾了实践的操作性,但同时也对《管理标准》能否科学地实施提出质疑。《管理标准》到底该怎么用,这更是一线校长最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管理标准》在教育实践中有4个方面的应用。
对学校内涵发展进行“全面体检”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是《管理标准》的基本理念,起草者采用分类、对比、归纳的方法,总结构建出包括“6项管理职责、22条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的框架体系,成为规范、监测、约束和评价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准则。
其中6项管理职责包括: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几乎涵盖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各个方面。每项管理职责由若干条细则化的管理任务组成,每个管理任务又由若干管理要求组成,构成了相对完整、逐级细化、可操作、可监测的学校内涵发展指标体系。
从中可以看出,这次《管理标准》没有空洞的教育理念,而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条目式的写作方式,把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政策及思想要求,采用关键词分析的方式,层层分解,力图做到对每一项“管理职责”都要用若干“管理任务”来体现,而每一个“管理任务”又要由若干的“管理要求”来实现,最大限度做到精细化、可操作和可检测。
例如,第50条中提出“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其中“教学进度”是可以量化检测的;第60条中提出“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其中“考试次数”、“等级加评语”都是可以用来检测的“关键词”,以此来检测和评价学校是否“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然,标准是在以往若干规定或禁令的基础上制订的,为了不形成“政出多头”,标准中所涉及的一些具体数字要求都与以前颁布的文件保持一致,没有另外提出管理要求。比如,第27条“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等,都与教育部以前颁布的减负禁令、课程实施计划等文件保持一致。
正是通过这种对“关键词”层层分解的方法,使得92条管理要求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检测评价体系,为区域考量和评估学校、学校开展自我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具体要求和参照依据。各个区域或学校可以依据这样一个国家级的管理标准,采用“等级赋值”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可以将“考试次数”作为一个可检测的关键词,根据出现的程度进行等级分类,并采用“赋值”的方式采集数据,对学校进行判断和评价,进而对某一个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水平作出判断、评估。
《管理标准》为区域或学校提供了判断评价的依据,让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92条管理要求可以分底线标准、达标标准和引领标准等三种类型,每个条目都可以分成若干等级,用来诊断分析学校达到程度与水平。《管理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既适用于农村学校,也适用于城市学校。
走向倚重工具的标准化治理
教育治理是在现代化、国际化、民主化语境下的新型管理范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但是,这种新型的教育治理方式需要“工具”,即教育治理工具体系,完成从依据等级制的文件管理走向倚重工具的标准化治理。当然,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文件、制度、规定、章程、要求等本身也是“教育治理工具”,但教育治理工具体系则更加强调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约束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更加要求划清教育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界限,为教育治理结构的良性运转提供工具体系。
《管理标准》就是这样一个由教育部主导制定的教育治理工具。政府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强约束等方面都有据可依,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管理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
作为现代教育治理工具的《管理标准》,从根本上讲,就是义务教育问题解决策略体系,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的政策回应。
对于这些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管理标准》从“管理职责”、“管理任务”和“管理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有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和机制。
从严格意义上讲,《管理标准》不是从教育宏观理念出发,没有严格地遵从教育管理的逻辑体系,而是从教育现实问题出发,从实践经验中分析提炼教育策略和措施,形成若干教育管理要求,这种实践逻辑更富有生命活力。
促进学校薄弱领域的持续改进
从根本上讲,《管理标准》既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管理工具体系,也是一种指向学校持续变革的行动依据。各地可以通过自我诊断和检测评估,对学校发展现状进行价值判断,寻找区域或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领域,依据《管理标准》确定区域或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领域或方向。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方面,学校是否增加了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是否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了机会,是否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依据《管理标准》进行诊断检验。如果诊断数据显示不理想,说明这就是学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学校需要制订该领域的改进计划。
对于学校薄弱领域的持续改进,需要客观判断学校各个发展阶段的现状,动态调整学校发展的相关策略。依据《管理标准》,学校管理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现状,清醒地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与风险,预判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一种对学校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管理思路与举措,进而研究转化成一套可操作、可改进的学校发展计划方案。
在改进薄弱领域方面,学校应该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渗透民主与科学的办学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校办学价值观的广泛认同,依据《管理标准》科学制订改进计划或措施,促进学校内部治理迈上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参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系统缺乏标准意识和规则意识,有要求、有禁令,无规则、无底线,办学靠社会自觉,靠校长的办学风格与人格魅力。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影响,长期存在着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陈旧、行政管理粗犷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
学校要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校规章制度,就必须明确办学的各项管理任务、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让规章制度成为学校成员之间的共同约定和法则。
《管理标准》是学校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其中对“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制定或完善规章制度应与《管理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性。
在《管理标准》中,对“定期召开校务会议”“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等内容,都作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保障。如果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不依据《管理标准》的各项要求,那么学校规章制度的统领性作用就难以发挥。
当然,《管理标准》毕竟是一个行政管理文件,如何科学地实施,还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结合当地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实施工作,提出更为具体、更为细化的标准要求,自主生成管理规范。这是改善学校管理、建立内部治理体系的根本路径。
7.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七
一、校长专业标准确立了校长的专业地位
我国虽然早在1986年和1995年就颁布实施了《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 但这两部法律并未涉及校长的标准问题;2006年,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26条提出:“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 但其也没有具体规定校长的专业标准。法律规定的缺失, 也是造成校长专业地位不清晰的一个重要原因。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作为一项教育政策, 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从宏观政策上明确了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地位。《专业标准》从“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6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提出了基本要求, 使得中小学校长这一职业具有了“明确的从业标准”, 从半 (准) 专业转化为专业 (根据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 社会职业一般可分为三类: (1) 专业性职业, 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 (2) 半 (准) 专业性职业, 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 (3) 非专业性职业, 如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 , 从而奠定了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地位。
二、校长专业标准确定了校长专业发展的目标
校长专业发展, 是个体意义上的校长专业化。从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视角看, 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更新与完善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而从校长的职业角色来讲, 校长专业发展即为校长在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三个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准。
《专业标准》系统构建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 明确了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体现了“教育家办学校”的方向性倡导。《专业标准》规定的校长6项专业职责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导向:“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 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 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 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 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具体而明确的专业标准不仅清晰地描述出校长需要掌握什么 (知识) 、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目标) , 同时还让校长知道他们需要收集哪些证据来证明自己达到了这个目标。
因此, 《专业标准》的颁布, 有助于校长知道他们需要了解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来实现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为现任及未来校长的专业学习指明了长远的发展方向———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基本目标, 依此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
三、校长专业标准建立了校长评价的指标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评论一所学校, 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今天,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个好校长, 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 什么样的校长就算是好校长呢?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关于校长评价, 我国一度是以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作为指标, 后又以“德能勤绩”作为考核指标, 近年来又施行了绩效考核。具体到“德能勤绩”“绩效”的内容, 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学校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了。结果就是, 大家拿着不同的尺子来考察校长, 说服力自然也就不强。
当前, 考核与评价应当以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为基准, 依据校长工作职责, 对校长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与评定。而这些, 《专业标准》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专业标准》提出了中小学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 并将其细化为包括了“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三方面的60条专业要求, 6项专业职责和60条专业要求分别构成了校长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校长考核与评价过程中, 仅需将其进一步细化出三级考核标准, 即可据此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考核与评价。至此, 校长评价制度中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正式确立。
四、校长专业标准提供了校长培训的内容框架
系统而科学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是达成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手段之一, 是校长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培训则是校长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主动促进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培训的课程与内容是影响校长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缺少了以校长专业化为依据的分析与构建, 不利于校长专业发展”。
我国可以《专业标准》为蓝本, 确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本内容框架:“5个基本理念”是培训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6项专业职责”和“3项专业要求”的结合, 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长“应该知道的”, 这构成了“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家养成”的培训课程体系, 各校长培训组织与机构可以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创设培训模式。
8.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篇八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01-01
一、打造标准化学校要对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控机制研究
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化体系并非无差异,整齐划一,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农村和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由以上差异造成的各地的生活方式也很大,即使是一个县域范围内,还存在偏远地区和城市中心区的差异,应该容许一定的标准差异,这个差异是尊重学校发展的逻辑,尊重起点的不同,如果不分学校所在的地域,一概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会存在适应性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程,比如在校舍和设备的配置方面,有些学校占地面积偏小,但辖区内还存在很大的入学压力,虽然可以增加建筑面积来补充,但效果未必好,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就近设置教学点来缓解暂时的入学压力,这就是班额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遗留的办学基础条件;另外,标准也不是静态的,需要不断调整,并用动态的发展眼光来看待,一是辖区人口发展规划,二是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建设,这些都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因此,不但标准体系需要一定的“容许度”,而且,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需要构建一个标准体系的动态调控机制,这个调控机制应该跟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信息教育推进的设备、仪器应该充分留够发展的空间。
第二,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设立教育发展规模的上限和下限。相对于教育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本来就不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有限的资源中还要重点投入所谓的“重点学校”、“窗口学校”,而使广大的更需要资助的学校占有很少的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除了要尽快用各种办法把低水平教育的地区、没有达到标准化的学校扶上去,同时也要限制一些条件已经相当优越的学校无限制的发展。如有的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一所中学竟投资数个亿,国家对此就应该给以适当的规范,这并不是限制其教育发展,因为这已经背离了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公平。设立上限和下限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为了让国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财政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均衡的教育。
二、国家要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中央政府要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政府应制定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建立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和资助扶持政策,也可考虑单独征收高消费场所的教育附加税,集中财力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学校,保证这些地区的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而义务教育对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有具有重要意义,是公民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保障,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的,因此,建议在预算中,单独列支“标准化”项目,当前主要任务肯定是薄弱校改造问题,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实现的重要措施。
三、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
标准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国家要严把教师入口关,根据标准化学校对教师学历等的基本要求来聘任教师,并根据需要和教育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对于以往的教师,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集体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整体提高落后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历水平是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关键。最后,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实行教师定期“轮岗制”,组织大中城市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同时还可以组织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短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偏差的问题。在待遇方面,应逐步提高县级以上统筹的力度,对于偏远地区任教的老师,给予津贴,这恰恰是尊重差异,加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四、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加强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确保义务教育的高质量也是打造标准化学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为保证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调研力度,对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对标准化学校存在的问题,根据标准化学校的基本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
五、建设标准化学校还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个性化、标准化、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学校的标准化并不是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一样,否定学校的差异、个性和特色。千校同面,无差异,那是对标准化学校的错误认识。学校的标准化、个性化、现代化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办学特色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改变我国中小学“千校一面”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学校办学的个性化实际上是无数学校办出其特色的自然结果,是学校面对社会发展需求,面对家长、学生对学校多样性要求所做出的反应。
【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推荐阅读:
学习《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体会10-09
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06-24
对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06-16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7-13
南洋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自查汇报07-17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10-03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1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情况汇报08-07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06-23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