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管理

2024-08-03

教学资料管理(精选8篇)

1.教学资料管理 篇一

为了保证学校常规教学工作和各学科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制度:

1、学校各教学常规的检查分级落实,第一级是以年级主任负责的年级组内的各学科常规检查,第二级是以教科处负责组织的学校各学科教学常规检查。

2、教学常规的检查按学校各学科常规要求及评分标准给分,五项总分为100分。

3、年级主任负责组织组内各学科组长,定期每天检查各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4、年级主任组织教师,每周分别对各学科不定期抽听一名教师随堂课,并按常规要求给出分数。

5、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并按要求给出上课分。

6、年级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按常规要求给出教师的上课分。

7、年级分管领导每周星期二、星期四深入所在年级检查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品德后进生)的辅导情况,并做好记载。

8、教科处定期在每学月末全面检查各学科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并写好学月常规检查小结。

9、期末考核采取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操作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内容,语文一般包括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数学一般包括口算、实践操作等。笔试一般采取一人一座,流水阅卷的形式进行,各学科教师必须写好学期总结(包括实践活动部分)和试卷分析交教科处。

10、期末教科处组织检查各班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情况。

2.教学资料管理 篇二

这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 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戴明 (William Edwards Deming, 1900—1993) 提出的十四要点 (Deming's 14 Points) 的核心内容。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 是戴明先生在他的著名著作《转危为安》 (Out of Crisis) 中针对美国企业领导提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先后获得科罗拉多矿业学校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不同的场合对十四条有不同的强调, 因而在用语和顺序上有所不同。要让PDCA这个质量环循环起来, 戴明先生的十四点是必不可缺的。因而也有把第十四点改进方法来推动前13项称为PDCA循环。这些工商界的质量管理理论, 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中, PD两个环节是实施了, 但在CA的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拟借助戴明先生的十四条来从不同的视角找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需改进的地方, 推动教学中的PDCA循环起来。

一、不能以价格来决定原材料, 而应同时考虑价格、质量

这是戴明理论第四条的主要内容。教学中的“原材料”可以理解为“生源”和“师源”。生源,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几乎是没有选择权, 生源不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能够改善的只能是师源, 学校每年都引进一部分新教师, 以期给教学带来朝气和活力, 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从知识层面来讲肯定是符合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的。但是, 由于职业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 到职业学校当教师无形中成了许多师范和非师范毕业生“享受生活”的首选。带着这样的目的当了职业学校的教师, 再遇上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都不是很好的学生, 这些加入职业学校的“新鲜血液”就成了提不高教学质量的“新隐患”。因而, 学校录用新教师时不能只注重文凭, 录用后更要加强专业基本功、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使其树立牢固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师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 学校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会外聘一些兼课教师。而兼课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学校对于他们也应有质量上的合理的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因此在“师源”上一定要把好职业素养质量关, 真正为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质量提高注入生力军。

二、要接受新的理念

戴明理论之一就是要接受新的理念。课程改革形势下, 职业教育也没有做旁观者。课改的成效不一定立竿见影, 但作为课改主力军的教师都在自己的主阵地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实践、用心教学、反思。而教学管理者是否真正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 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管理者一面高调地要求教师教改, 更新理念, 另一方面, 仍然会用简单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 解释教学现象, 评价教学效果。停留在分数“法宝”的理念上, 看不到教学质量的存在, 也无法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实施有效率的教学, 更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戴明先生说过:“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 而是生产出来的。”如果把教学方法、教学举措视为教学的产品, 那么这个产品的质量也应该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在职业学校有很多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和措施, 并都有最后的检验。从表面上来看, 所有这些措施都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把关, 而实际上, 如果把质量完全依赖于检验, 那表明从一开始就准备有次品的产生。次品的教学手段、方法会直接导致质量的下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更要注重过程的监督, 而不是靠最后的检查备课、听课、作业等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当然一定程度的检验也是必要的,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改良。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尹伟民处长说过:“ 要通过监测, 把握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 诊断职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里的“监测”我想也应该指的就是过程中的监督和监测。

四、要消除部门间的障碍

“质量就是以最经济的手段, 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威廉·爱德华·戴明) 在实际教学中, 学校出于管理的需要, 教学也被划分成块管理, 归属于各个小的“单位”。然而在各个“单位”之间的教学仿佛就为自己“单位”服务。让教师竞争是好事, 竞争能在一定阶段促使质量的提高, 但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可怕的。特别是一些公共课, 每个“单位”的教师一个人要教授几个不同的科目, 教师忙于应付备课、上课, 而少了反思、研究的时间。这些科目其他“单位”其实也有, 完全可以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调配一些教学任务, 消除部门间的障碍, 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 让教师少几个“头”, 既节约成本, 又能在合作中竞争, 教师可以多点时间进行校本教研,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提高自己, 提高教学质量。

五、取消用数字化的定额数量指标

戴明理论第十一条强调取消用数字化的定额数量指标。在没了高考压力的职业学校, 不能只靠每周对学生布置多少作业、批改多少作业、听多少课、备多少课来敦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把焦点放在数量上, 而不放在质量上, 教师就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这些事, 根本没有质量可言。只有当教师和学校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时, 高质量才能成为可能。著名的人力资源培训师鲁柏祥博士曾在飞机着陆时, 看着旅客都急着出去, 对随同的总经理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上飞机时大家都很安静, 即使是飞机因故推迟起飞旅客们也不会站起来要出去, 而飞机还在滑行时旅客就乱糟糟一片呢?”鲁博士的解释其实也从另一方面支持了戴明的观点。他说:“管理企业与坐飞机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就像这架飞机, 员工就像乘客。只有当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时, 员工才能安心在企业里工作, 一旦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员工就会离开企业。所以, 管理企业就要不断地给员工‘连程机票’, 让员工乘着企业这架飞机, 从一个站点不断飞向另一站点。”企业管理是这样, 教学管理本质上也是这样。因而管理者要明确质量目标, 变管理为领导, 不只是管, 更重要的是帮。用目标来激励教师, 让教师为学校教学的共同目标而自愿积极地工作。

六、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

戴明博士强调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作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教师, 面对的都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 付出了比普通高中教师更多的心血, 然而在以大学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今天, 担任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师却永远也不会有普通中学教师的成就感。面对这样的客观环境, 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 大多还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学生由于专业的不同, 文化理论知识也是不同的, 根本不存在可比性。特别是教男生较多的机械、模具、数控以及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教师就更加失落了。他们的付出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 但付出得再多, 教得再好也往往不可能胜过女生较多的专业和班级。再者, 在进行教学质量评比时每个系或每个专业都按一定的比例评比, 殊不知专业与系之间也有区别, 一些系或专业的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的或许在其他系只是合格层次。教师只有把“人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 看做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他们的工作才会向他们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 从而成为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创造的动力, 才会给教师的教学生涯增添发现、成功的快乐。而那些硬性的百分比让许多教师感到工作没有成就感, 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 久而久之, 教学上的倦怠就出现了, 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

以上只是借用戴明理论中的几个观点来审视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有帮助的设想。PDCA中的CA落到了实处, PDCA这个循环才可能良性循环起来:制定有效的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 加以时时的过程跟踪监测, 总结经验制定标准或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环环相扣, 永不停止。

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不易, 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更不易。然而对学生加强 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 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要实现,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关键。而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的创新、创造与努力, 更要靠教学领导层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企业管理中, 有这样一句话:“赢得了客户, 就赢得了竞争。”在职业学校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赢得了教师, 就赢得了教学质量, 就赢得了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 普通中学是这样, 职业学校亦如此。只是这两类学校质量衡量标准应该有所不同。由于质量衡量标准的一些差异, 教学管理上也应有差异, 然而这个差异是否在教学管理上有所折射, 却一直是观点不一, 困惑着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本文拟从对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入手, 借助工商界质量管理中的一些理论,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PDCA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思前.仅仅是词句不同而已[N].中国质量报, 2005-03-14.

[3]周毅.能给员工机票吗[J].当代工人, 2007 (22) .

3.教学资料管理 篇三

[关键词] 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6-03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确保自身教育质量,我们着力于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执教潜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实效。近十年中考成绩都稳居武昌区第一名、武汉市前列。本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因校而异”的。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1.推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个学科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落实等问题,教研组长制定了本学科的教学规范,并汇编成册,发给全校每一位教师。利用教研组集中活动的时间组织学习、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为了能够摸索出一套“轻负担、高效益”的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研组进一步推进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听十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以及“教学能手”的选拔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并与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相结合。

2.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是指备课组长不仅仅只负责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更重要的是对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如何全面负责。由于我校规模较大(拥有四千余名学生、两百余名教师),但教导处的人手有限,仅靠教导处的检查与督促,有些工作落实有困难,而备课组长身处一线,与老师们时刻战斗在一起,备课组长的管理到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力量也就加强了。对本备课组的考勤情况,教学进度,备课、讲课、听课、议课情况,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备课组长都要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

3.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在实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教导处制订了备课、上课、阅卷、监考、考勤、作业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把查备课、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考勤、查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责任下放到备课组长、年级组,教导处进行抽查,使问题发现得更及时、更准确。

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核心问题有两个:一要抓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二要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何抓好这两点,在我校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手段,其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校在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表》、《期末综合考核奖发放方案》、《中考奖发放方案》、《“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教学评价制度。

1.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就是看教师的敬业尽职情况。教学常规指的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看教师以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课外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等。

2.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3.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课堂效率高不高,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是不应表扬的,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4.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系统,如图1所示。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包括资料订购、作业布置、课堂讲解、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评教评学”的整个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民主。这种“评教评学”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利用“教学例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的“三长”会议)对组长反馈,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加大了反馈力度,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副校长

4.教学管理教学总结 篇四

1.落实每学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月(三月份、十份)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狠抓教研活动过程,成立教研组(语文、综合组)落实“四个一”活动(一节优质公开课、一篇优质教案、一篇优质论文、一篇优质家访手记。)

语文组:推行语文六步教学法,开展“两书一语”活动(即作文书、字词典、教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举行师生钢笔书法大赛,规范师生书写)。

综合组:推行魏书生的尝试教学法,开展各类学科竞赛,英语单词的熟记,科学知识竞赛等。

2.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我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评价细则。主要从教案设计、作业设计、教育教研、培优辅差、复习考试、网上学习、计划总结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校每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采取了月检月查的兑现制度。

3.落实月考制度,每月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组织学科带头人出题,学校统一试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按单人单桌,采用流水作业阅卷,专人统分,落实一考一总结,各班各科召开月考总结分析会,查漏补缺,结合考情调查学情、教情特别是对各科学科困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培优辅差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月考后,学校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培优辅差计划制度,每月学校对月考投入1000元,进行对教师奖惩兑现。

4.落实性政治周,教务处随堂抽查制度。

我校除抓好月检工作外,每天落实随堂抽查机制,推门看教师的教案是否科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超前备课,是否是按照教案授课,看是否有效课堂。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

每学期下发教师统一的听评课手册,要求每月每位教师必须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每月至少四次,听评课卡上要有建议、评价。

5.教学资料管理 篇五

第一节 现场管理的基术概念

一、企业生产现场

生产现场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

二、企业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作业。第二节 企业现场管理的特点

一、基础性

二、整体性

三、群众性

四、规范性

五、动态性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管理理论上分析

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二、从管理实践上分析

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

五到现场:生产指挥、思想工作、材料供应、科研设计、生活服务到现场 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四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

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坏天气和好天气、领导在场和不在场、有人检查和没有人检查一个样

现场管理落后的主要表现

1.现场生产秩序混乱

2.现场到处存在浪费现象

3.现场环境“脏、乱、差”

4.现场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节 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三、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四、加强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素质,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需要

现场管理的任务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 2.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现象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

5.优化专业管理

6.组织均衡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 7.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8.治理现场环境 现场管理的内容

现场管理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既包括现场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又包括落实到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和管理基础工作。

现场管理的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弹性原则

(四)标准化原则 现场管理办法

最基本的方法是工业工程

现场管理有一些方法只适用于某些行业和某种生产类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场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决定管理方法

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规范制约

包括严格执行管理标准及其操作规程、工艺标准、生产纪律等等

(二)以法律人

(三)知识启迪

(四)榜样示范

(五)评价激励

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六)政策调动

(七)评比竞赛

(八)协调关系

(九)热心服务

(十)与人为善 现场管理主体

现场管理规范化

企业现场班组长

班组长行为规范

五干 干什么 怎么干 什么时间干 按什么路线干 干到什么程度

班组长行为规范 五按 按程序 按路线 按时间 按标准 按指令操作 行为规范的实施意义

实行岗位规范化操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企业拥有较复杂的技术装备

现代工业企业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

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岗位规范化操作是公平竞争的要求

是提高班组长素质的必由之路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岗位操作规范的内容

①该岗位所有的操作,即应该干些什么?

②每项操作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即应该怎样干?按什么路线干? ③该岗位所有操作的时间安排,即每项操作在什么时间干? ④执行考核细则,即每项操作怎么干和干到什么程度?

岗位操作规范的编制原则

1.科学性 2.系统性 3.实践性 4.先进性 5.动态性

岗位操作规范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一般要经过宣传教育、岗位责任分解、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时间序列分解、编制初稿、试行验证、确定岗位操作规范等步骤。

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及特征

(一)作业调度

(二)能源材料管理

(三)质量安全管理

(四)生产技术管理

(五)经济核算管理

(六)劳资定额管理

强化管理生产现场的基础工作

(一)信息工作 1.原始凭证 2.台账 3.统计分析

(二)规章制度 1.责任制度

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三)计量工作 第二讲

文明生产与定置管理

第一节 文明生产

一、现场文明生产的含义

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它是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行为以及“5S”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文明生产的意义

是现代工业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

是培养职工大生产的意识和习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现场文明生产的内容

(1)严格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2)保持厂区和车间内的清洁和卫生;

(3)厂区绿化,消除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4)工作地布置合理,物料堆放整齐,便于生产操作。(5)配备必要的工位器具;

(6)坚持安全生产,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第二节 现场定置管理的内容

1、定义:定置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在工作现场活动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科学地将物品放在场 所(空间)的特

定位置的一门管理科学。

2、类型:

a)全系统定置管理:

b)区域定置管理:

c)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d)仓库定置管理:

e)特别定置管理:

3、定置管理内容

这里所说的内容就是根据不同位置进行设计的定置内容。3.1 生产厂区的定置内容 3.2 车间定置内容 3.3 库房定置内容 3.4 办公室定置内容

人与物结合的三种基本状态

(一)A状态

即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

(二)B状态

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

(三)C状态

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

人与物的结合成本

在生产现场活动中,为实现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消耗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时间的工时费用,这种工时费用称之为人与物的结合成本。

物与场所的关系

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人与物合理结合的基础

研究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就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品按生产需要、按工艺要求科学地固定在某场所的特定位置上,达到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以促进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场所状态

1.A状态:良好状态 2.B状态:需要改善的状态 3.C状态:需彻底改造的状态

定置方法

1.固定位置

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

2.自由位置

即相对地固定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

信息媒介同定置的关系

(一)引导信息

引导信息告诉人们“该物在何处”,便于人与物结合

(二)确认信息

为了避免物品混放和场所错误设置所需的信息

信息媒介的要求

①场所标志清楚; ②场所设有定置图; ③位置台账齐全;

④存放物的序号、编号齐备; ⑤信息标准化。

第三节 如何推行现场定置管理

一、对现场进行调整、明确问题点

二、分析问题,提出现场改善的方案

三、定置管理的设计

1.各种场地及各种物品的定置设计

2.信息媒介物的标准设计 1.绘制定置管理图

对现场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后,绘制新的人与物,人与场 所,物与场所的相互关系的定置管理平面图。

定置管理平面图可分为:车间定置图、区域定置图、办公室 定置图、库房定置图、工具箱定置图、办公室定置图、文件资料 柜定置图

2.信息媒介物的标准设计

四、定置管理方案的实施和考核 第四节 现场目视管理运行

一、目视管理的含义及优越性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和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一种管理工作。

(一)形象直观、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

(二)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配合、监督和促进,发挥激励与协调作用

(三)能够科学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二、目视管理的形式

(一)生产任务和完成情况要公开化、图表化

(二)与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要公布于众,展示清楚

(三)与定置管理相结合,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

(四)生产作业控制手段要形象直观、使用方便

(五)现场各种物品的码放和运送要标准化

(六)统一规定现场人员的着装,实行挂牌制度

(七)现场的各种色彩运用要实行标准化,以利于生产和工人的身心健康 第三讲

现场“5S”活动的开展

5S的内容

1、整理(Seiri)

2、整顿(Seiton)

3、清扫(Seiso)

4、清洁(Seiketsu)

5、素养(Shitsuke)5S以素养为始终

5S的定义

整理: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

不需要的东西;

整顿: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清扫: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清洁: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修养: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为什么需要5S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的表现 1,环境差

2,浪费严重

3,责任不明 开展5S活动程序 5S活动的推行步骤 组织——成立5S推行委员会规划

思路1:详细调查,内部拟订,召集讨论,修订出台。即由推行委员会成员深入各基层详细调查现场情况,拟订出初稿,再召集基层干部讨论是否可执行,经修订后发布。

思路2:培训示例,分工拟订,收集讨论,修订出台。即首先对各基层干部培训5S相关知识,要求其结合本基层单位现场实际状况分工拟订本基层单位5S规范,再收集起来充分讨论,取长补短,经审核修订后发布。

5S活动的推行步骤 3 培训与宣传 1.5S运动的目的;

2.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教养的正确含义; 3.推进5S运动的方法; 4.把握效果的方法等。4 执行

树立样板单位的办法

分阶段或分片实施的办法

实5S文明区域责任制的办法 5 监督

开展整理活动技巧

1、对象:主要在于清理现场被占有而无效用的“空间”

2、目的:清除零乱根源,腾出 “空间”,防止材料的误用、误送,创造一个清晰的工作场所

3、整理主要区域:工作场所

4、实施方法

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划分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

决定需要的物品的数量;

处理不需要的物品。开展整理活动的要领

⑴、对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⑵、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

⑶、将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

⑷、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⑸、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

⑹、每天自我检查 开展整顿活动技巧

1、对象:主要在于减少工作场所任意浪费时间的场所

2、目的:定置存放,实现随时方便取用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3、整顿的重点

开展整顿活动的实施要领 ⑴、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 ⑵、流程布置,确定放置场所 ⑶、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 ⑷、划线定位 ⑸、场所、物品标识

整顿的“3要素”:场所、方法、标识

放置场所 · 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 · 物品的保管要 定点、定容、定量 · 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放置方法 · 易取 · 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 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标识方法 · 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表示

· 现物的表示和放置场所的表示

· 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 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整顿的“3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

定点:放在哪里合适 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 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

开展清扫活动技巧(1)

1、对象:主要在消除工作现场各处所发生的“脏污”

2、目的:

a)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

b)保持整理、整顿成果;

c)稳定设备、设施、环境质量、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d)防止环境污染。

开展清扫活动技巧(2)

3、推行方法

3.1 例行扫除、清理污秽 3.2 调查脏污的来源,彻底根除 3.3 废弃物放置的区规划、定位 3.4 废弃物的处置

3.5 建立清扫准则共同执行

4、开展清扫活动注意事项

责任化、制度化

开展清扫活动实施要领

⑴、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⑵、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⑶、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 ⑷、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开展清洁活动技巧(1)

1、对象:透过整洁美化的工作区与环境,而产生人们的精力充沛

2、目的:

a)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

b)维持和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3、清洁的实施方法

3.1 整理、整顿、清扫是“行为动作”清洁则是“结果” 3.2 落实前3S执行情况 3.3 设法养成“整洁”的习惯

开展清洁活动技巧(2)3.4 建立视觉化的管理方式 3.5 设定“责任者”,加强管理 3.6 配合每日清扫做设备清洁点检表 3.7 主管随时巡查纠正,巩固成果

4、开展清洁活动应注意事项

制度化,定期检查。

开展清洁活动实施要领

⑴、落实前面3S工作

(2)、制订考评方法

(3)、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4)、高层主管经常带头巡查,以表重视

开展修养活动技巧(1)

1、对象:主要在通过持续不断的4S活动中,改 造性、提升道

德品质

2、目的:

a)养成良好习惯;

b)塑造守纪律的工作场所; 井然有序

c)营造团队精神。注重集体的力量、智慧

开展修养活动技巧(2)

3、修养实施方法 ⑴、继续推动前4S活动

⑵、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 ⑶、制订礼仪守则

⑷、教育训练(新进人员强化5S教育、实践)

⑸、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晨会、礼貌运动等)

4、开展修养活动应注意事项

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5S活动检查表

员工在5S活动中的责任

1、自己的工作环境必须不断的整理、整顿,物品、材料及资料不可乱放

2、不用的东西要立即处理,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

3、通路必须经常维持清洁和畅通

4、物品、工具及文件等要放置于规定地点

5、灭火器、配电盘、开关箱、电动机、冷气机等周围要时刻保持清洁 员工在5S活动中的责任

6、物品、设备要仔细的放,正确的放,安全的放,较大较重的堆在下层

7、保管的工具、设备及所负责的责任区要整理

8、纸屑、布屑、材料屑等要集中于规定场所

9、不断清扫,保持清洁

10、注意上级的指示,并加以配合。干部在5S活动中之责任

1、配合公司政策,全力支持与推行5S

2、参加外界有关5S教育训练,吸收5S技巧

3、研读5S活动相关书籍,搜集广泛资料

4、部门内5S的宣传及参与公司5S宣传活动

5、规划部门内工作区域的整理、定位工作

6、依公司5S进度表,全面做好整理、定位、划线标示等作业 干部在5S活动中之责任

7、协助部属克服5S的障碍与困难点

8、熟读公司“5S运动竞赛实施方法”并向部属解释

9、必要时,参与公司评分工作 10、5S评分缺点的改善和申述

11、督促下属执行定期的清扫点检

12、上班后之点名与服装仪容清查,下班前之安全巡查与确保。

第四讲

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字头是 TQC(Total Quality Control),所以简称TQC。

就是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最、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三个方面,一个目的”

(1)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

(2)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关心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3)切实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做好设计、制造、用户服务、市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预防为主,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应该注意:

“三全、一多样” 全过程、全员的、全企业的质量管级;

所运用的方法必须多种多样、因地制宜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

1.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管理教育

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

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2)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预防为主的思想

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应是多种多样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是包括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

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产品质量以外的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1)

(一)质量管理教育

(二)PDCA工作循环

计划(Plan)

实施(Do)

检查(Check)

处理(Action)

P D C A工作循环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2)

(三)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四)推行标准化 质量标准 工艺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第五讲

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简称QA,就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质量体系的建立

(1)质量体系能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并行之有效。(2)产品确实能够满足用户期望。

(3)重点是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完全依靠事后的检查。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1.有明确的质量计划、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 3.设立专职质量管理机构

4.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 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祖传息反馈系统 6.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三、5S与质量管理

5S与质量管理效果

四、什么是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ISO是希腊文“平等”的意思。该组织的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五、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 0 00 系列标准的比较

①理论基础一致 ②强调领导的作用 ③是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 ④强调控制 ⑤全员参加

⑥使用现代科学技术 ⑦重视评审 ⑧不断改进质量

5S与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

将5S作为辅助实施ISO9000的好处

带动企业整体氛围

体现效果,增强信心

落实5S精神是提升质量的必要途径

如何在实施ISO9000的企业中推行5S 确定推行组织

制订激励措施

制订适合本企业的5S指导性文件

培训、宣传

全面执行5S 监督检查

5S与ISO9000关系

6.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分析 篇六

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本学年度我们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本着以教学为中心的中心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的某些方面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和先进单位比较起来,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将我校小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作如下分析和说明:

一、取得的成绩。

(一)教学管理。

1、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管理。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相关的制度来制约,而要做好工作,还必须知道这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学校在管理方面,首先从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明确的任务入手开展工作。教师们明确了自己的的目标任务后,工作更有方向、更有干劲了,这对于提高我校教学管理的质量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领导重视,分工明确,踏踏实实抓过程管理。

教学工作是一项持久细致的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日常工作累计的成果的具体体现。要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常规的管理抓起,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每一天的工作,我们学校所有领导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于教学的常规管理,本年度我们的做法是

(1)学校对领导做出了明确具体的分工。

学校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哪项工作有谁来负责都落实到人头,一把手领导主要承担对其他领导工作的监督的任务,其余的主抓业务的领导各负其责。

(2)重视过程管理,狠抓日常的教学工作,全力做好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监管。

按照教学规律,现抓备课关。从起初的集中备课延伸至每周的集体备课,再到教师的个人备课,主管领导都要参与其中,提出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且定期检查教师的课程情况,把好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关。

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抓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管是重中之重,接下来重点把好教学关。怎样提高领导对课堂教学的监管和知道的效率是我们近年来着重考虑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我们总结出“不定时性的随机听课”与常规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觉得这样的听课方式更适合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其中的常规听课不必说,“不定时性的随机听课”指的是领导在上课铃响以后,随时进班级听课,少则听五分钟,多可能听十分钟,时间的长短由教师的教学情况决定,如果发现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可能就一直听完这节课,以便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听课形式好处就是扩大检查监管的范围,督促教师每日都必须备好课,充分准备后进课堂,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对课外跟中辅导和课外作业的布置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也作为跟踪检查的内容之一。从上学期开始,我们除了常规的作业检查之外,我们学生的练习册完成情况和教师教的批改情况都作为检查和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除了常规的作文之外,我们把每周一次的写作练笔同样作为检查和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这两项特殊的要求实实在在的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察力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3、注重考核,科学评价,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学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除了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之外,还对教师平时的工作及时记录和评价,让教师们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教师们能够心情舒畅的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效果很好。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本年度,我们仍旧注重做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这项工作。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广泛深入开展“四课”活动为载体,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最终目标全面开展教研活动,让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成为教研活动的第一参与者,也就是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承担一节讲公开课的任务,这样,教师们不得不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再不研究教法、不实施改革是行不通的了,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遍地开花”的教研活动模式,收效甚好。

(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成效的直接表象。本年度,我校小学部的教学质量较去年有了一些提高,虽然和排头学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和自己相比,我们的确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六年级毕业班,今年的成绩虽然没有跻身全市的前列,但是,本届毕业的班级中,德胜沟小学的六年级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有名的差班,能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今年的成绩,我们也倍感欣慰了。四五年级的抽考我们的成绩也较上一年有了提高。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但是决不满足于自己的进步,我们知道,这离我们的目标还差的很远。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我们学校有一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慢,自身素质也不高,多年来早已形成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深蒂固,改变起来难度大,有的虽然学校再三强调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但是,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起的作用不大。这样的教师仍然有一部分还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他们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总体教学思路相差甚远,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对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来说,一线教师同样存在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教师们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约束下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改进,但是改变的幅度还是不够大,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校与家长协调和沟通的少,导致家长对学生疏于管理以至于影响教学成绩。

近年来我们学校教学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都是市政府和教育局对我们学习学校关心支持的结果。但是,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协助,这一点我们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无法相比。多数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学生的学习无法给予适当的帮助,有一部分家长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毫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全凭借在学校老师教来完成。争取家长的支持也是我们学校工作疏忽的一个方面。

3、学校管理中也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

本年度的考试试卷中我们发现,试卷越来越注重检测学生的能力和课外知识的积累了,而从我们的试卷中发现,我们的学生恰恰在这方面丢分较多,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很滞后,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积累的空间,完成课标中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还是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我们将继续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缩小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课堂教学的均很发展。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将多渠道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千方百计的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性,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早日被教师们所接受并有效运用。

3、做好和家长沟通和联系工作。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也可以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因。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将保证每月一次的家长会,并且要实施家长每日签字活动,学生的家庭作业、考试卷等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求家长每天必须签字,这在农村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也要这样做,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来,这对提高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定的帮助。

4、完善奖惩制度。

我校本学期将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把原制度中的不科学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奖惩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我们将依制度管理学校,以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7.教学资料管理 篇七

关键词:班级管理,企业化管理,心理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 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孩子们的接受力。为什么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被否定, 且凸显于五六年级 (小学高年级) 这一阶段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对一些专家著作理论的研究学习, 在本文中回答这一问题, 并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提出一些浅薄的感想。

一、探病求因

要回答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这一问题, 让我先来引用被讨论的沸沸扬扬的“虎妈”“猫爸”之争, 上海“猫爸”常智韬的一席话:“教育孩子时, 要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孩子10岁以后, 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 教育者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让他们自己多做决定, 并为自己所作的决定负责。”这里请注意“孩子1 0岁以后有了较明显的自主意识”, 教育改革按照“双基”达标规定, 6周岁为小学入学年龄, 五、六年级的学生恰值10岁、11岁, 而按心理学划分, 10~13周岁阶段被称为人的“心理青春期初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转型期”:孩子在心理上从幼稚天真的儿童逐渐走向具有青春期特征凸显的少年时期。青春期表现出的“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人际交际新特征”——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意识到了性别差异;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些青春期的特征恰恰是从10岁以后的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因此, 就出现了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的问题。

二、开方施救

知道了为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难管、难教的结症, 接下来教育者就必须拿出具体可行的良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了。

(一) 药理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支撑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使班级管理高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班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针对“青春期”孩子叛逆、反抗心理的特征, 我们的管理方式应由过去的“虎妈”式强硬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法制班”。

(二) 下药

1. 管理分层次, 班级“企业化”管理。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实施分层次的“企业化”管理, 让班级披上带有“企业”的色彩, 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首先, 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部门) , 每个组有六至七个成员, 然后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个总经理, 其他人员都隶属于这个部门, 再在若干个成员中选出两名副经理, 管理其余成员, 而班主任就成了董事长。最后, 教师在班级墙壁上贴好一张模拟公司的部门分布图, 由学生把每个部门的学生成员和口号都写上去。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感受到自己身负的重任, 培养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 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分好个部门和民主选举出合适的主管人员之后, 就要制定好“班级法律”, “班级法律”由全员参与制定,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违反了“班级法律”之后负的责任。“班级法律”涉及的范围要广, 应涵盖思想教育、学习检查、纪律监督、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班级财务各个方面, 配合“班级法律”的有效施行制定“积分制度”。班主任在学期初给每个部门主管人员一份设计合理的积分表, 记录每个组员的积分, 在每周班会上像发工资一样, 根据每个人的表现, 将积分分别贴在前面提到的“企业部门分布图”上, 并且根据每周的个人积分情况对各部门主管进行“循环代谢”。

2. 教学多样式, 多引导, 少填鸭。

班级管理上的开放式, 也必然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比如, 在制定“班级法律”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在制定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低起点, 高要求, 重过程, 轻结果”的理念, 让“叛逆期”的孩子感到自由并能感受到自我价值。

(三) 注意

1. 善始善终, 持之以恒。

“班级法律”“积分制度”一旦制定必须坚持执行, 形成惯例, 让班内成员行为自动化, 目标明确化, 使班内事务有章可循, 运转有序。

2. 分工细化, 添补及时。

首先班级管理工作分工要明确细化, 不能出现班务分工笼统的现象。其次, 不能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还应该选好各项事务的替补人选。

三、检验药方

(一) 适应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校各项活动安排已很熟络, 受现代通讯、媒体的影响, 10岁以上的孩子的思维有时比大人超前, 所以对小学五, 六年级的学生, 班级管理采用“企业化”分层管理, 制定“班级法律”进行监督, 运用“积分制”进行激励, 这些看似“成人化”的理念、模式他们完全能够理解。

(二) 理疗性

让班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孩子们可以在班集体内得到很好的锻炼。每个人都在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每个人都展示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并且权力制衡, 可以发掘班内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而且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展示的空间, 语文教师教学也更轻松。

(三) 副作用

本文中介绍到的班级管理具体操作, 较适宜于班额较大的小学高年级, 并且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学。

总之, 良好的班级管理, 给孩子们创造了清新, 自由向上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学, 因为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得价值。同样, 良好的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即高素质的学生便于有效开展班级事务, 又促进了高效的班级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 作为身兼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我们不光要备好课,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还必须研究了解学生, 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使我们管理的班级班风优良、凝聚力强, 使学生们身心健康, 有能力、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蔡元培, 陶行知主编.教育十六讲[M].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9.

[2]钟启泉, 催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教学是管理,教师是管理者 篇八

管理的职能,一是组织,二是监督,三是帮助。

学习上,很多事,孩子们不做,或不知道要做,于是老师组织,指挥号令,安排布置甚至带领。要做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步步走下去。孩子常常就这样,老师交代了,他动;老师不交代,他不动;老师安排布置的,他完成;别人安排布置的,他就是不理。在对孩子的影响上,“局长不如校长,老爸不如老师”。

安排了,布置了,孩子仍然可能不动。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监督,检查验收,督促,促使他动,强制他完成。人的自觉性是不可靠的,孩子更是如此。有时候,宁愿玩,也不学。如果没有老师,就保证不了他把精力用于学习。经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老师安排布置了,要学生怎样怎样,后来考试果然考到了,学生却答得差,老师就生气:我叫你如何如何,偏不听,看啊,考了啊。这其实不能只怪学生,也是老师这个学习管理者“监督”职能发挥不好之过——你不要只是满足于安排布置,还要检查督促,不落实不罢休。

孩子学习,自己学不动,或者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或者学得不轻松愉快,学不好,或者学不周全,学不够,或者缺乏学的条件。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指点,推荐,准备,补充。有了老师的存在,他可学了,能学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全面,到课有收获,旷课有损失,老师的作用就显现了。

孩子不知道要学习,或知道了仍没学习,不学习,正因为老师的存在,安排布置引领,检查督促鞭策,他学了;孩子不懂得学什么和如何学,或者无法学,学不动,学得艰难,学不全,学不好,正因为老师的存在,指导帮助,他能学了,会学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好。这就够了,不枉老师一场了。如果没有老师的存在,孩子们或许不做这一切,或者做不好这一切。老师是学习的保障和保证。师的存在,让学习者做了该做能做的,做好了该做能做的,做得轻松而愉快,得到了该得到能得到并且非从此无以得到的。这,就是老师的独立存在价值。正因为此,老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

老师干的这些事,老师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活脱脱不正是一个管理者所干的事和所起的功能和作用么?

老师所干的活儿,叫教学。教学,就是管理;教师,就是管理者,管理学生学习的人。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

管理如养牛,管理者好比养牛人。耕牛不会自动耕田,养牛人就要拉它到田里,派它耕田的活儿,给它耕田的任务。它不动,养牛人就要挥鞭驱赶,迫使它动。它乱动,养牛人就要牵它鼻子,予以纠正,让它正确地前进或后退,恰当地往左或往右。它饿了,给它吃;渴了,给它喝;累了,让它歇。这就是管理者,养牛人。管理者只是管理牛耕田,指挥,监督,帮助。耕田的始终是牛,不是人。无论如何,人不能代替牛亲自耕田。吆喝:“耕田了!走——,缩——,左——,右——。”不动?好,我来:“走……缩……”亲自耕田,这就是牛,不是人了,耕田的事儿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管理如铺窝,管理者好比铺窝人。母鸡孵蛋,孵蛋的是鸡,人是铺窝的,垫草挡风,供吃供喝。铺窝人只是管理母鸡孵蛋,为其孵蛋帮忙服务,提供条件,并不代替母鸡亲自孵蛋。大吼:“孵蛋了!”不孵?好,我来……亲自孵蛋,那就是鸡,不是人了,孵蛋的事儿,也一定没有好结果。

管理如养鸭,管理者好比养鸭人。鸭子可以下鸭蛋,长鸭肉,生鸭毛,管理者只是管理群鸭下蛋,长肉,或生毛,为鸭们下蛋、长肉或生毛帮忙服务,提供条件,并不代替鸭们亲自下蛋、长肉或生毛。“下蛋了啊!长肉了啊!生毛了啊!”不干?好,我来……亲自下蛋、长肉或生毛,那就是鸭,不是人了,下蛋长肉以及生毛的事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管理者只管理,不代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须正确地管理,从对象的个性出发,基于个性,终于个性,是什么成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同时,还要正确地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只要他根据对象个性,正确地进行了管理,他的管理工作就算尽职尽责。

正确地管理牛耕田,正确地管理鸡孵蛋,正确地管理鸭下蛋、长肉和生毛。是牛,就不能当鸡来养;是鸡,不能当牛来用。不能要求牛孵蛋,鸡耕田。群鸭中各鸭是高度个性的,它们中,有公,有母,一些长于下蛋,一些专于长肉,一些甚至只会生毛。对鸭的要求,只能是,能下蛋的下蛋,能长肉的长肉,能生毛的生毛,不能强迫公鸭也下蛋。

耕了田,就是好牛;孵了蛋,就是好鸡;下了蛋,或者长了肉,或者生了毛,就是好鸭。非要牛孵蛋,非要鸡耕田,非要鸭下蛋,只能是要求的错,怪不得牛,怪不得鸡,怪不得鸭。

相应地,正确地要求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对养牛人,不能作孵蛋的要求;对铺窝人,不能作耕田的要求。鸭蛋是好东西,鸭肉是好东西,鸭绒同样是好东西。对养鸭人的要求,首先是正确地养鸭,一定时间以后,任他交出鸭蛋可以,鸭肉可以,鸭毛也行,不一定非鸭蛋不可。只要正确地养牛使牛,正确地铺窝,正确地养鸭,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就算有功,至少是尽责。非要牛孵蛋,非要鸡耕田,非要鸭蛋才算数,那分明是要求的错,怪不得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

基于个性,目标多元,于牛于鸡于鸭,于养牛于铺窝于养鸭,才是公道。

教学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人,学习者始终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只是管理学生学习,绝不代替学生学习。学习只能根据个性,从个性出发,“是个什么,成为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老师,学校,教育,所有大人干的所有的事,都只是,养好用好孩子这个“牛”,让他自己去耕好学习这个“田”;铺好学习这个“窝”,让他自己去孵好学习这个“蛋”;管好孩子这群“鸭”,让他们顺其自然地“下蛋”、“长肉”或者“生毛”;不要让牛孵蛋,鸡耕田,公鸭也下蛋。——一句话,正确地管理学生学习,守护学生个性地成长,是个什么做什么,能成什么成什么;是个升学的能升学,是个种地的能种地,“让天才成为天才,蠢才成为蠢才”。

正确地要求老师的工作,不要以学生升学为唯一标准。升学好不是坏事,升学不好也不就是没有成就。首先是教学行为正确,只要教学行为正确,即使升学不好,也算有功,至少是尽职。教学行为正确是基本标准,基本标准必须满足;升学好是其中一个标准,可以追求,不可强求,——如果强求,求也白求。

代替学生学习,老师就成了学生,不再是老师;非要种地的也升学,跟非要牛孵蛋、鸡耕田和公鸭下蛋,没有区别。

不幸的是,现在学校,基本就干着这样的事情。

“思考啊,背诵啊。”不思考,不背诵?好,我来想,我来背……“为什么地球上有黑夜?……想不出来?因为太阳被月亮挡住了嘛。”“同学们,想一想,‘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知道?‘汗滴禾下土’噻。”癞蛤蟆,戮一下,跳一下。“跳啊,跳啊。”不跳?好,我跳。

学生,你工于绣花,或者长于装配?不成,只能学好“3+X”。你唱歌好,绘画好,或者打球好?不行,只能“3+X”考试成绩好。老师,你教出的学生会弹琴弦,会种庄稼?不行,你只能拿出升学率。垂涎林妹妹?没门,只能薛姑娘。这就是典型“包办婚姻”式教育,是养鸭只求蛋,并且强逼公鸭也下蛋。

这样教学,学习肯定完蛋。

管理,绝不是搬运;管理者,绝不同于搬运工。搬运和搬运工干的事是“转移”:把东西从别处或自己处转移到另一处,把知识从书本或自己转移给学生。教学“管理”和“管理者”要干的事是管理学生自己掘得知识,尤其是利用这知识去发达自己那颗头脑,不是简单的“转移”。

上一篇:初一以哈姆雷特为题的读后感下一篇:【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度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综合模拟测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