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

2024-11-06

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精选8篇)

1.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 篇一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

为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本次问卷共涉及到十个方面的问题,对我们市五中特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我们从16级两个班抽查100名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能如实填写问卷的同学,现将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在你所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 门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有86%的学生选择一门,11%的选择零门,3%的学生选择其它。

2、请选择您认为合适的选项:

(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很同意)网上精品资源能帮助我更好的完成所学的课程,有43%的同学选择“4”,32%的同学选择“5”,有21%的同学选择“3”,14%同学选择其它。

3、你使用过以下哪(些)类精品资源?选择“从未使用过”的占95%,选择其它的占5%。若使用过,你使用的频率选择“很少使用”的占86%,11%认为“偶尔使用”。选择其它方面的占3%。

4、如果条件允许,你是否愿意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的学习,选“是”的占70%,选“否”的占30%。

5、如果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的学习,最关注的问题是什 么?选择“技术支持”的占54%,选择“学习资源”的点39%,其它选项占7%。

6、如果不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的学习,你不参加的原因是什么?选择“不信任信息技术资源教育效果”的占35%。“不任信息技术资源有的效性”的占65%。

7、你最喜欢或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资源是什么?选择“多媒体课件、下载中心、网上交流讨论”的占73%,选择其它选项的点27%。

8、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未来的发展,你的看法是什么?选择“看好,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会受到人们的肯定”的占84%,选择“保持中立,旁观态度”的点11%,选择其它选项的占5%。

9、你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吗?选择“偶尔使用”“经常使用”“从不使用”分别占86%、5%、9%。

10、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学习,你还希望得到什么方面的帮助?从学生的作答分析希望能“简单、快捷、方便”的获取切合教学实际、高效的教学资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并且希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上精品资源能帮助我更好的完成所学的课程,有43%的同学选择“同意”,有32%同学选择“很同意”,86%的同学很少使用网络资源,70%的同学支持开发该平台,大多数同学认为参与该平台的技术支持难度较高,不任信息技术资源有的效性的占65%,在资源平台中学生喜欢“多媒体课件、下载中心、网上交流”的占绝大多数,同学们对该资源平台的开发前景有信心,给该平台给予高度肯定,但学生只是偶尔会使用网上资源进行辅助学习,经过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但对于资源的应用还需要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良好和高效的学习习惯的逐渐养成,这些借助课题研究来改进提高。

铜川市第五中学

樊国宏 2014年2月

2.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化

1 引 言

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广泛, 主要包括:政府决策信息、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间交流的信息。本文所阐述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政府部门间的跨部门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和共享能使信息发挥最大价值。当前, 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政府网站发布静态信息的功能已经趋于完善, 网上业务办理初具雏形。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将有利实现我国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向更高层级的顺利过渡。因此, 在面临“信息孤岛”、信息跨部门共享困难等问题的情况下, 应重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以真正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作用。

2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障碍

(1) 经济障碍。

政府信息不公开使公众长期处于被动的劣势信息地位, 行政信息部门化、部门信息私有化的现象长期存在。政府部门信息垄断加之信息寻租风险远远低于腐败, 使公务员在经济人理性的驱动下, 利用信息资源换取个人私利。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通过并颁布实施, 但是长期以来的信息垄断积重难返, 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尚需努力。同理, 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也适用于经济人假设, 伴随着巨大的信息成本与寻租空间, 要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 势必会导致强势信息部门的信息资源外流, 影响其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 进而引发各种利益矛盾冲突。

(2) 体制障碍。

当前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二维矩阵结构。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 信息主要在系统内流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政府管理的需要, 政府各个部门虽然大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存储中心和终端, 但是, 这些系统基本上是相互割裂的垂直系统。部门信息系统各自管理, 彼此独立;部门之间的网络相互隔离, 大多通过公众网络才能实现某种程度的互通;部门之间数据独占, 不能共享, 甚至互相保密;部门终端之间不能互通, 通信不畅加之政府部门对信息供给的独占性较为严重、缺乏宏观调控, 造成了前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平行和重复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也影响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 从而阻碍了信息的共享。

(3) 法律障碍。

有关政务信息公开和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 特别是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不足。落后的保密原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进而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 破坏政府形象。要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必须设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制度, 如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保护、政府信息获取、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打破我国在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保密、采集、发布、共享等方面缺少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局面, 避免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可依的现状。

(4) 标准化障碍。

自政府上网启动以来电子政务并没有完全实现提高政府效率, 提供便民服务的目标。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支撑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匮乏, 信息资源不能在全社会内得到有效共享。政务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发布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和规范, 导致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路径不一、重复处理, 出现诸如信息失真、信息时滞、信息超载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政务信息质量不高, 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交流、整合、分析和使用, 制约了信息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因此,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建设就更显迫切。

(5) 安全障碍。

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是天敌, 涉及国家机密、国家安全的信息需要绝对保密, 而信息资源共享要求信息的高度公开, 这势必影响到信息的保密性, 保密制度影响信息公开程度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脑故障、病毒感染以及遭遇黑客的侵入、泄密、篡改等一系列难题制约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鉴于信息安全防火墙的不完善以及信息安全立法的滞后性, 许多政府信息部门回避信息公开。为了防止机密信息泄露, 在难以分别信息保密级别的情况下, 往往选择少公开或不公开, 加大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

3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1) 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养。

要加强思想教育, 使公务员都明确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规范,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准则, 避免价值判断上的失误;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政绩观、利益观, 自觉地要求自己。使公务员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保证信息工作的独立性, 增强公务员主体意识和绩效意识, 严禁根据个人意图或个人好恶来利用信息进行寻租。同时通过技能培训、理论提升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公务员的业务素质, 真正认识到电子政务的本质, 从而降低不良观念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

(2) 优化政府信息管理模式。

条块分割的二维管理模式在信息管理上造成了权责不清、利益不明、关系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致使信息管理封闭、无序、混乱, 信息资源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低。由此, 我们可以借鉴首席信息官员 (Chief Information of Officer, CIO) 管理体制。借助CIO的协调管理作用, 对政府信息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整合不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利益, 协调政府信息的采集交流, 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3) 完善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相关立法是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成功的前提。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律上明确各个信息主体的权责关系, 将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权利义务、职责职能、信息共享条件、信息共享范围等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 促进并规范信息流通和共享。从国际范围看, 许多国家都制定并颁布了专门的法律保障本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比如, 在美国有《信息自由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由此, 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建立并完善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法律体系。

(4) 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突破信息资源共享障碍。

标准化是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关键, 只有制定采集、加工、处理、交流等统一的标准, 以及不同数据、不同用户之间在相互转换中的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信息才能以标准的格式自由流动。通过设立合理的信息收集制度, 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和政府信息资源网, 扫除信息共享障碍。第一, 建立标准化的信息收集分类, 根据分类信息需求, 分类进行信息采集。同时, 对政府信息采集进行统一规划, 每个政府部门只产生和收集职责范围内的信息, 并有计划的处理、传输、发布、使用、储存和分配这些信息, 避免重复收集带来的大量重复劳动和信息超载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 建立有序的政府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体系。采取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共用的语言和模型、信息同步控制等方法以保证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流的顺畅。

(5) 构筑具有自主权和自控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篇三

【关键词】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0 引 言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部门在政务过程中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1],是支撑政府部门制订宏观发展决策和微观管理策略、服务公众、合理行使管理权的重要资源。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包括政府主导采集、社会公众(企业)提供以及第三方机构提供。从应用属性看,政府信息资源可以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无论是用于发展规划、行政管理还是信息服务,最终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某种服务,这种服务或因信息的密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服务形态。对于实现信息资源面向公共服务的有效应用[2]来说,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并非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能够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和约束参与各方人、财、物、组织体系等所有因素协同运转的一系列制度办法。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可行性和效率。相对于信息技术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仍较为落后,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体制机制层面的欠缺或不到位对部门间合作的畅通性和工作的可持续性有着较大影响。

1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总体框架

从概念上理解,机制保障体系是在技术层面之上,为了保障技术手段与业务管理行为相融合,确保信息资源共享能够落实到人、维持工作程序,以及支持闭环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措施及技术标准。本文从组织保障、技术保障、运行保障等3个方面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框架

外部组织保障包括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3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法规是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最权威的保障,是各项行为合法性的准则依据;管理体制表征的是各参与方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职能权限等,对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言,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机制的构建;运行模式是指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开展的形式,一般包括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委托第三方等形式。

技术保障主要涵盖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的所有技术手段,在统一的标准规范约束下,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安全防护、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运行维护等。

运行保障是对信息资源共享具体工作的规范和约束,主要包括对各参与方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监督考核、奖励惩罚等方面的制度化,使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能够有序、有据地开展工作。

2 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外部关键因素

2.1 法律法规保障

美国是信息化立法的先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法律体系,内容涵盖政府管理体制、信息利用、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国家及日本也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条款。我国在信息领域方面的立法也有许多尝试,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电子签名法》《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但总体而言我国信息领域立法仍无法构成体系。目前,已有的信息领域方面的法律多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形式零散出台,以条例、办法、指导意见居多,立法层次偏低,缺乏高阶位、统领全局的上位法,在原则性、制度化、规范化、产业化等方面缺乏统筹指导,法规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导致权威性和约束性差。此外,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市场规范、产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法律空白区域。

从国家信息化发展层面看,我国信息化立法亟需构建明确的体系框架,在逻辑合理的框架下不断优化和完善法律条款的设计。信息技术已成为引发当今社会变革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信息资源也成为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将信息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独建设十分必要,应构建信息法普通法体系,明确信息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等。信息法体系中应包括信息安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市场行为等主要方面(见图2),其中,信息安全方面应涵盖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信息保密、个人隐私等相关条款;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制度、信息权属、信息使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公开、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条款;信息技术层面主要是面向信息技术应用、共用信息技术标准、信息产品标准制定的相关条款;市场行为方面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实现对信息领域市场行为及信息交易活动予以引导、规范。依托普通法体系的建设和行政法规的出台,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立法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法规细则,推动信息法体系的完善。

2.2 管理体制保障

当前我国政府“条块结合”的管理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信息化建设朝“纵强横弱”形态发展。从体制层面看,政府部门间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多种逻辑关联,为厘清其中关系,可按照“行业”和“系统”的概念进行分类。“行业”指代某一职能范围,如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系统”指代某一领域自上而下设置的管理机构,如在交通运输行业下划分了公路管理、水路管理、运输管理、海事管理等领域;以海事管理为例,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与各直属海事局可看作同一“系统”的单位。按照上述分类原则,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包括3种情况。

(1)同一行业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如长江航务管理局与其直属单位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某一个单位内部不同机构间信息资源共享也属于此类,如长江海事局内设各处室之间以及与下属的分支海事局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此种情况下的政府部门协调工作相对简单,是得益于上下级单位间的管理职责和事权划分存在领导和从属关系。特殊情况是主管单位与所属单位行政级别相同,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但作为同一系统单位,通过各单位协商或依托某项工作建立联合小组,一般能够较好地予以解决。

(2)同一行业系统外部信息资源共享。不属于同一管理体系的单位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可进一步分为“垂直管理”部门间、“块块管理”部门间、“条块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垂直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如长江航务管理局与江苏省海事局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二者均属于交通运输部垂直管理部门,江苏省海事局上级单位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则属于交通运输部派驻机构,二者事权彼此独立,由于管辖地域范围相邻,在行政管理中存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对于此种情况,通过上级主管单位协调组织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也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制订相关机制。“块块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一般为跨区域共享,如相邻省份、相邻市县交通主管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市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可由上级政府统筹协调,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多以协商为主,或通过更高级别机构进行协调。“条块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情况较为复杂,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省交通厅、市交通局等)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间为条块结合管理,且多以“块管”为主,中央主管部门履行行业指导职责,民航局、铁路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属于交通运输部垂直管理部门。当地方交通运输部门需要与民航、铁路或国家海事等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时,“条管部门”与“块管部门”由于行政级别、管理体制、系统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协调方,通过高层管理部门需动用大量行政资源,对于开展具体工作而言,存在较严重的效率问题。从实际工作经验看,针对双方互有信息共享需求的情况,可通过协商开展工作;若双方信息资源不平衡或信息共享需求不平衡,则需要依靠上级主管单位统筹,有些则可通过引入第三方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3)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为推动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不同行业政府部门间经常需要共享信息资源,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跨行业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交换一般可以由各级政府协调或行业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协商,但若涉及到“条管”与“块管”部门,协调难度会大幅增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当前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工作的开展仍然面临很多体制不协调的问题。尽管在政府部门协作方面已有“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行动小组”等成熟的工作模式,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走以往“先建设、后连通”的路线已被证明不合理,会造成财力和行政资源的大量浪费。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可考虑CIO(首席信息官)或信息化“一把手”制度的建立,从体制和制度层面确保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切实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

3 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机制作为一套规章制度,是以执行人员为适用对象,对其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和规范。对于参与信息共享的政府部门而言,工作机制是对各方行为最直接的要求和约束。本文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分成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监督考核、奖惩措施等4个方面,具体内容见图3。

图3 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内容框架

职责分工是工作机制的纲领性部分,用以明确工作机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明晰工作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基础上说明各单位(或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如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保密和扩散、信息的质疑和验证等。同时,用以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信息资源目录或共享交换平台的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分工。

工作流程主要是向执行人员说明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工作规则和程序,并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如信息共享的传输协议、时间规则、路由规则、转换规则、日志记录规则等,为执行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依据。

考核办法是用以明确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处理,明确考核要点和方法,并与奖惩措施相关联。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考核可从规则程序的符合性、数据质量可靠性、数据应用合规性等方面入手,构建适用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合理反映对信息共享工作的效果度量。奖惩措施对工作人员具有激励和威慑双重作用,奖惩策略应抓住制衡的关键节点,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效果。在当前管理体制下,奖惩策略主要以精神激励约束为主,而在物质激励约束、晋升激励约束方面限制条件较多。从相关单位实践来看,将奖惩措施与部门发展建设、部门荣誉等进行有效关联,往往能够引起部门领导重视,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翟小静,赵军平.网络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3(2):46-48.

4.政府信息公开自查报告 篇四

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2008年以来,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条例》和《2008年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司法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市司法局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承担指导、推进、协调、监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责。明确了分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落实了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做好《条例》宣传学习培训。

《条例》颁布以后,我局按照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向各县市区司法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司法局充分认识贯彻施行《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学习《条例》,加强全局干部对《条例》的学习。(三)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我局认真组织制定和印发了《****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以本局涉及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作为公开的重点,以市政府网站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将本局需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放到****政府公众信息网站上。按照市政府要求,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本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

(四)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制度规范。我局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规定本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必须写明公开的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有效地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秩序。

(五)打造政府信息公开重要平台。

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集中受理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及其他服务事项。按照“八公开”(公开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窗口权限)规定,对本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编制申报材料标准和审批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专网、政务服务指南等形式向社会公 开,让行政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内容

到目前止,我局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0条。其中,概况类2条,人事管理类1条,政策法规类8条,工作动态类24条,决策类5条,审批服务类10条。

(二)公开形式

1.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公众信息网站(http:///)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本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以及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2.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和电子公告栏、触摸屏查询系统,全面公开本局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信息。

3.其他公开渠道。除此之外,还积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本局政务公开栏、报刊、广播、电视等渠道公开本局政府公开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到目前止,我局未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到目前止,我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未实施收费。

五、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还存在不足,到目前止,我局尚未建立有自己的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建设仍以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开为主;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都有待于今后加以改进。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推进、协调、监督力度,推动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市司法局

5.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篇五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条(内容可具体描述),占总体的比例为×%(内容可具体描述);规划计划类的信息×条(内容可具体描述),占总体的比例为×%(内容可具体描述);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条,占总体的比例为×%(对本单位业务类信息的进一步分析,由各单位依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酌情展开)。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条,(主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描述,包括1.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2.扶贫、优抚、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3.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客观评价)。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属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的信息×条,(主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描述,包括:1.重大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2.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3.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等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客观评价)。

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海口市(市区)人民政府(局、办、委)采用了×××公开形式。(包括政府公报或者其他报纸、杂志,政府网站,政府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设立的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政府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和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其中最常用的形式和最受欢迎的形式等,并对不同公开形式的工作进行总结。)

6.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篇六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三篇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发布情况一

编制和发布报告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总结并提升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上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结,是考察和评价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依据。

20**年*月*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原《条例》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在每年*月*日前向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本行政机关上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月*日前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上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新《条例》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即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还应当包括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结果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同时,新《条例》规定,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统一格式,并适时更新。《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据此首次明确了报告的统一格式要求,并对各类机关报告方式及时间做了细

化。20**年*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连续第十二年对部分行政机关发布报告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评估。本次的评估对象与即将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一致,包括49家20**年机构改革后对外有行政管理权限的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 家较大的市政府和 125 家县(市区)政府。本次选取的县(市区)政府包括20**年从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县(市区)政府中抽取的对象、在非试点省份按照 GDP排名抽取的部分县(市区)政府,以及 20**年新增加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区级政府。评估保留了所有截图,并对未按时发布的地方政府进行了电话询问确认。以下简要分析 20**年报告发布情况。

(一)发布环节呈现的亮点

1.省级政府在按时发布报告方面表现最佳所有省级政府均在*月*日前发布了本地区汇总后的报告。较大的市层面,除 1 家在*月*日当天发布外,其余均在此前发布了报告。但按照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文件要求,地市级政府应在*月*日之前发布,符合此要求的有***个城市。县市区政府方面,有 119 家是在*月*日前发布的,其中有 94 家是在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文件所要求的*月*日前发布的。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层级越高,执行和落实要求的情况越好。同时,截至 20**年*月*日,49 国务院部门中有 33 家按时发布了报告,而截至*月*日,还有两家部门未发布。这也表明,国务院部门在落实新《条例》要求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不少政府机关注重对报告的解读宣传

除发布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外,不少政府机关还发布了视频解说、语音播报、图解文件、H5 等,将报告内容转化为视频、语音或图文形式,形象生动、便于公众快速浏览和理解。如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淮南市、上海市普陀区

等。

3.不少政府机关设置专门栏目集中发布报告

不少政府网站设有专门集中发布平台,汇集所辖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报告,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整合度高,并以发布时间为序,便于公众快速查询,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广东等。

4.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分类更加规范

按照新《条例》及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文件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不仅要发布本级政府报告,还要对辖区内的上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汇总报告。本次评估发现,已发布报告的各地方政府普遍据此进行了分类报告,*月*日之前,以当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如办公厅、办公室)名义发布了该级政府本级的报告,并在*月份发布了辖区的总体报告。这一改过去各地政府发布简单报告口径不一,有的发布的是汇总报告,有的发布的仅为本级甚至主管部门自身报告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和数据质量,方便社会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貌。

(二)发布环节存在的问题

1.极个别地方政府未按照要求发布报告

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文件区分不同层级设定了不同的发布时间,但市级政府、县市区政府执行情况还不够好。13 家较大的市、31 家县市区政府未按照新要求按时发布。其中,1 家较大的市、3 家县市区政府*月*日当天发布,1 家县市区政府*月*日发布;5 家县市区政府截至*月*日深夜仍未发布。

此外,个别地方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发布时间有人为修改的情况。如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政府于 20**年*月*日发布报告,但网站发布时间显示为 20**年*月*日;江苏省徐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报告于*月*日上午 9:40 左

右上传,但网站日期显示为*月*日;迁安市于 20**年*月*日发布的报告,但网站发布时间显示为 20**年*月*日。

2.个别政府网站报告难以查询

首先,“信息公开报告”栏目未发挥应有作用。个别网站的“信息公开报告”栏目中发布了与该栏目无关的信息。如海口市网站中“市政府办公室”下“信息公开报告”不仅包含了海口市政府报告,还包含了如《海口市海防和口岸办公室 20**年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等无关文件;再如拉萨市城关区网站中“政府信息公开报告”栏目内容为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个别政府网站未将报告发布在专栏内,信息发布混乱不利于查询信息。如河北省迁安市报告未公开在报告专栏,而是公开在重点公开项目下,且报告栏目各种信息混杂。

其次,“信息公开报告”栏目内信息放置混乱。部分政府网站对其管辖单位及区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未进行整合、分类发布,各单位发布报告的名称格式也不统一,增加了查询难度。如天津市南开区、玉林市博白县、南宁市青秀区、贵阳市南明区等均存在此情况。

再次,有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计仅便于查询最新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告,而查询往年报告的入口十分隐秘,查询困难。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网站中,“政务公开”栏目下“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内容仅为 20**报告,若查询广西历年的信息公开报告需要先点击“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入“信息公开”页面、再点击页面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告”栏目;又如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及其下属单位 20**年报告均发布在河西区政务网站“信息公开报告”专栏,但无往年的信息公开报告链接。

3.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对于截至 20**年*月*日深夜仍未查询到报告的地方政府,课题组于 20**年*月*日逐个进行了电话确认。此过程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指南仍是 5 年前的,内容陈旧,主管部门、联系电话均未及时更新。有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了解,业务不熟悉,仍存在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有的表示报告发布在内网,无法通过互联网查询。这表明,基层的政务公开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中重点仍然是工作人员公开意识亟待提升的问题。

长沙市 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 711 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60 号)要求,现将长沙市 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布。

一、总体情况

20**年,长沙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系列部署和《条例》规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热点,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政务公开。根据中央、省要求,制定下发了《长沙市20**年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重点从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造 12345 热线政务服务客服号四个方面对 20**年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根据全市机构改革情况,及时调整长沙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长沙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领导小组办公

室负责日常事务,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有序运行。加强政务公开专项工作检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湖南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和社会评议制度的通知》有关精神,从基础工作情况、平台应用情况、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三方面对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工作提升。

(二)围绕《条例》落实,规范信息公开。新《条例》自*月*日正式施行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立即组织全市各区县

(市)、市直各部门重点围绕新修订《条例》以及国务院、省政府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各项具体要求,开展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共有 230 余人参加;立即组织全市 9 个区县

(市)政府、***个园区管委会、***个市直单位按照《条例》要求,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各部门门户网站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内容进行更新。针对各区县

(市)、各市直部门官网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及时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进行调整到位,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专栏内容更加专。将“五公开”(即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从源头上确定公文的公开属性。

(三)突出重点领域,积极主动公开。根据中央、省文件要求,制定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长政办发〔20**〕15 号),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编制发布 20**年长沙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督促各区县

(市)政府及各市直部门在*月*日之前依法依规完成年报的发布工作。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沙市财政预算公开专栏”主动公开 20**年预算草案、20**年决算草案以及 20**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每月公开上月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对收支主要数据及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设立“减税降费降政策”专栏,集中展示、实时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及时公开中央、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全年公开财政信息 3163 条,公开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挂牌信息 307 条。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97 号)精神,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土资源、国有产权交易全过程中重点领域政府信息主动纳入公开目录。20**年主动公开发布各类交易信息 13028 条。

(四)加大解读回应,释放政策红利。为了让公众更好知晓、理解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解读回应”栏目,下设政策解读、政策图解、政府常务会议解读、视频解读、回应关切、新闻发布会等 6 个子栏目,对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进行梳理、分类、提炼、精简,重新归纳组织,通过数字化、图表图解、视频等形式予以展现,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结合媒体评论文章,形成传播合力,增强政策的传播力、影响力,让群众“信得过”。全年共计发布政策解读类信息 737 篇,新闻发布会 18 场,回应社会关切共计 280 条。对《长沙市支持快递业发展十条措施》《长沙市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实施方案》《长沙市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长沙“小升初”大改革、《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50 余个文件采取多形式解读,准确传递政策意图,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度解读。围绕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民生事项,对全年 11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深度解读,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长沙晚报》《长沙新闻》配发解读图表、图解、视频,增强市政府决策透明度。

(五)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社会舆论。一是领导信箱解民难。20**年,“市长

信箱”共收到有效信件 29171 封,回复率**%,收到“人民网”给市长的留言 167条,已办结 156 条。二是在线访谈解民惑。20**年开展“在线访谈”20 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一圈两场三道”“中小学招生入学”“社区巴士”等民生热点问题,邀请嘉宾在线解答市民疑惑、化解矛盾、纾解情绪。三是意见征集汇民意。就“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抽检及核查处置工作”等主题开展了 7 期网上调查,部分意见得到采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46 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湘政办发〔20**〕41 号)有关要求,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议提案办理”专题专栏公开由市政府办理的 17 件建议提案答复情况。

(六)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新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6108 件,上年结转 109 件,本办理 6111 件,结转下年继续办理106 件。在市级机关中,申请量列前 5 位的是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在区县

(市)政府中,申请量列前 5 位的是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芙蓉区。6111 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中,“予以公开”3056 件,占总数**%;“部分公开”424 件,占总数**.*%;“不予公开”451 件,占总数**.*%;“无法提供”1712 件,占总数**%;“不予处理”235 件,占总数**.*%;“其他处理”217 件,占总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 276 件,其中结果维持 119 件,结果纠正 42件,其他结果 81 件,尚未审结 34 件;复议后起诉 167 件,其中结果维持 76 件,结果纠正 2 件,其他结果 58 件,尚未审结 31 件;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223 件,其中结果维持 157 件,结果纠正 9 件,其他结果 22 件,尚未审结 35 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的来看,20**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质量和实效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决策部署,对照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期待、新要求,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新《条例》出台后,配套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通过网上调查发现,一些部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的制度规范尚不健全,主动公开力度不够,特别是政策解读针对性、方式多样性、公开精准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快速反应的政务公开体系。四是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标准不一、力量薄弱等问题。

20**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以贯彻落实《新条例》为总揽,着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为打造更加阳光透明、更具权威公信的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长沙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制度》《长沙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长沙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长沙市政府信息申请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区县

(市)基层政务公开清单化,切实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第一公开平台作用。定期对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进行优化调整,研究出台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对“两微一端”政务新媒体的协同治理,搭建政务公开新媒体集群矩阵,扩

大政务公开受众面和影响力。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报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六个部分组成。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 20**年*月*日起至20**年*月*日止。如对本年报有疑义,请与长沙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三

20**度以来,南昌生态环境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各项要求,以深化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网站维护、网站内容及栏目创新等为重点,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现将 20**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截至 20**年*月*日,南昌生态环境局共发布政府信息516 条,在南昌县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发布政府信息 516 条,在南昌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 516 条。

2、严格遵守信息公开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结合机关实际,严格遵守《南昌生态环境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分工和工作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责任追究规定》、《南昌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管理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环境信访工作受理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南昌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考核制度》、《南昌生态环境局政务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等 10 项政务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推进我县环保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权,树立环保部门的良好形象。

3、完善政府信息发布渠道南昌生态环境局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向县委县政府各信息公开平台发布政务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4、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

一是逐级开展培训。对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工作人员在省、市级等地进行政务培训,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提高了各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版和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向县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制作了宣传板,公示了环保行政许可的办事程序和环境安全事故应、急事故的相关内容,并制作了政务公开宣传横幅,全局各科室、部门、事业单位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了户外政策咨询和宣传活动。6.5 世界环境日当日全局发放环保政策宣传单 4000 余份,接待群众咨询***人次。另外通过电台和“12369”电话接访,把环保政策和工作情况向全社会公开,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有关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决策、规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本局通过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同

时,着力其他形式进行信息公开,但公开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加强。

3、宣传和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的实践证明,工作重点是提高公众的知晓度,虽然半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尚不熟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

4、长效工作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开信息在更新维护、文件报备、监督约束等方面还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改进措施

1、充实公开内容。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公众密切关注的政府信息并编入信息公开目录;二是推进文件报备和完善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的工作。

2、拓展公开形式。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信息公开工作重心,要从栏目建设转变为内容建设,尽最大范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二是要继续做好政府信息目录的更新维护,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便利。

3、加大普及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站等宣传媒体,加大力度宣传政府信息公开,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率。

4、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培训宣传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7.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 篇七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作为区别于传统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新的信息形式, 有其自身内在的特点: (1) 多维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各种标量、矢量与张量的多维立体显示, 从而进行多视角、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和利用。 (2) 交互性。用户借助网络技术可以自己选择、接受并反馈信息, 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即时互动。 (3) 虚拟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在网络上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从载体形式来说, 其文字、图像、音频等都用0、1代码来表达, 不依赖于一般物理意义上的客观实体, 不如实物型信息直观。 (4) 开放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获取手段容易、获取渠道多、开放范围大[1]。 (5) 外部性。即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给其他消费者带来利益 (或损失) , 一般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根据梅特卡夫法则 (即网络价值与网络节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 与过去的PC、OA不同, 网络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现出更多的正外部性网络价值。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

1.政务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在发展战略上, 要转变观念, 致力于建立透明、高效、公正的“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 以提高公众满意程度。新加坡广设与公众沟通的渠道, 为推动政府网络建设, 政府官员带头使用网络进行驾照申请、纳税等, 收集网民发表的意见和建议, 并设立民众服务中心, 方便民众上网查询政务信息, 与政府互动。我国一些地区也进行积极尝试建立了“数字政府”、“智慧城市”, 一些党政机构和官员开设“政务微博”, 进行信息发布、受理诉求和危机公关, 转变观念, 问政于民, 提高服务意识引发公众好评。

2.政策法律机制。英国政府于2000年5月通过《电子通信法案》, 授权政府部门修改有关法令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扫除障碍;加拿大、法国、荷兰、意大利、日本各国也出台了电子政务行动规划, 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统一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2]42。电子政务的立法范围涉及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公开、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电子签名, 以及电子政务资金来源、使用和监督等其他内容,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电子政务法。因此, 应依据国情, 加快制定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技术保障的法律法规, 包括:制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整体规划,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发布法律法规以及数据保护、执行标准等的专门立法。

3.基础保障机制。美国政府通过与科技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利用技术优势改进政府服务, 推动经济增长, 并为国民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 我国应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奠定电子政务高速运行的基础, 加大对政府信息化建设、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专项投入, 发展信息产业, 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 制定“全民上网规划”, 适度为家庭上网购买接入设备提供政府补贴, 包括传统的电脑、笔记本, 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工具, 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2012年2月, 中国Ipv6发展路线确定, 工信部提出“宽带中国”战略, 截至2012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gov.cn域名数量达到52889个[3]。

4.安全保密机制。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 但同时为了提供社会公众服务又需要政府信息公开, 正确处理信息安全与政务公开的关系, 成为解决电子政务安全隐患的关键。为此, 各国采取了不同措施:成立专门机构保障信息安全, 进行网络加密, 保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保密和安全, 如德国;实行内网、公众网分别建设管理, 对内网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护, 如美国。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如黑客入侵、病毒泛滥、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网络系统的漏洞和瘫痪等, 我国基础软件大量从国外购进, 政府信息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因此, 我国在电子政务推行时, 应借鉴各国经验, 加强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机制, 结合政府行政改革, 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 提高公务人员安全保密意识, 建立信用认证体系和统一的公钥管理, 制订统一技术标准, 同时注重国产设备和软件的研发。IT服务外包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设, 通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系统安全加固、防病毒网关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5.信息整合机制。信息整合是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 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序、协调, 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挖掘潜在信息价值。目前国内一些政府网站、数据库更新不及时, 关键业务不能互联互通, 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因此, 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利用主题图、元数据和Ontology等技术对政府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协议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 从标准、流程、数据三个方面入手, 建立公共数据中心, 加强数据库管理维护;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合并升级, 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平台, 减少数据冗余[4]56。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案例分析——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调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

1.传统调查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调查中信息化报送并不普及大部分调查都需要定期发放纸质报表、问卷或账本, 定期回收, 存在诸多问题: (1) 实施方式落后, 调查工作往往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效率低下。 (2) 消费价格调查、住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调查、景气调查等调查项目, 调查过程繁琐, 调查对象积极性不高。 (3) 由于基层统计调查力量薄弱, 调查数据层层上报, 原始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传输过程中准确性难以保障。 (4) 独立调查、独立上报难以实现。监测、评价的数据涉及地方政绩的指标, 人为干扰压力较大。 (5) 各地区、各专业软件环境不一致, 各自为政, 重复调查, 数据难以重用。

2.统计数据共建共享实施策略。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三网合一”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通过集成电脑直报、手机报送和CATI电话调查三种技术手段为一体的调查数据采集平台系统, 建立扁平化的调查数据采集流程, 依托数据采集平台系统, 完善基层调查工作流程, 实现调查数据国家、省、市、县四级同步管理, 规范地监控和评估各级各类数据。

(1) 自主研发, 增强系统适用性。系统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报表指标体系做任意修改。该数据采集系统以自主研发为主, 借助外力为辅, 突破了报表软件研发外包的传统模式, 实现了允许用户对已使用的报表指标体系做任意修改, 不单纯受制于软件开发商, 真正满足调查业务不断变化的要求。

(2) 统一数据规范, 增强数据重用性。构造通用性报表生成器, 融合调查系统各专业系统化、统一性软件环境, 着力解决各地区、各专业软件环境不统一、各自为政的高成本投入, 难以共享重用的问题, 实现了专业报表有机结合、低投入高效率的目标。构建后台数据库元数据, 突破了以往数据库仅能以报表格式存放, 最大限度实现调查系统各专业数据共享, 减少重复调查和数据不匹配现象。

(3) 采用B/S技术架构的系统结构, 实现客户端轻量级应用。建立以调查队后台服务器为依托的网站式数据采集平台, 无需在调查对象处安装复杂客户端, 降低了调查对象的操作难度, 为用户提供简洁、快速、准确上报方式。

(4)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在数据质量上, 通过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构建起多层级的数据质量保障体系, 只有调查对象用户具有修改上报数据的权限, 审核管理员只有查阅权限, 无修改权限, 保证原始数据直接来自调查对象。在数据加工处理方面, 通过网络调查搜集的调查数据可直接与数据汇总分析软件对接, 避免了数据传输上的误差, 减少数据上报的中间环节, 也就相应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及人工输入环节可能造成的误差, 保障了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及时性。

(5) 优化信息采集机制。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 优化内部机构功能设置, 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 实现了多种新技术在调查数据采集上的应用。

通过引入“三网合一”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已逐步建立起融合工业检测、消费价格、农业检测、生产投资、城镇住户等多个专业常规调查工作及专项调查为一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反馈的调查工作新型业务平台, 目前基本实现“调查对象直接调查率90%, 调查工作无纸化率90%”的目标。住户调查手机记账、生产投资专业网上直报系统已率先在河南调查系统推行, 成果显著。调查业务改革初步实现调查采集系统扁平化、调查工作保障系统层级化、调查技术手段现代化[5]。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对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出新的机制要求, 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调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史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案与框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马海群, 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2) .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2nrd/201301/W020130115444339760410.pdf, 2013-1-25.

[4]胡国芳, 罗华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台世界, 2010 (10) .

8.政府信息共享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Web2.0;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共享

收稿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Web 2.0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08C058),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赵建平(197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何茂霞(1977-),女,山东日照人,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被列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建设目标,而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第一平台,是政府实现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因素。其次,信息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化,尤其是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给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再次,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自己在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中能表达个人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这三个因素像一只强劲的推手,推动着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自从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提出Web2.0的概念以来其一直备受关注,Web2.0以其高度的开放性、高效性以及信息的共享性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Web2.0在整合信息资源、改善网站组织方面特有的优势,探讨其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价值。

二、Web2.0简介

(一)Web2.0的概念

对于Web2.0的概念大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Web2.0并非一项新提出的IT技术,它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建设指导思想。正如提姆•奥莱理(Tom O'Reilly)所说的“Web2.0囊括了所有连接设备,它比Web1.0更能让用户参与其中,它能通过共享架构高效创建网络”[1]。人们通常用公式化的表述来解释、介绍Web2.0,如博客(Blog)、维基(Wiki)、内容聚合(RSS)、标签(Tag)、网摘(BookMark)、Web Service等是Web2.0,而个人网站、目录分类、内容管理系统等则为Web1.0。

(二)Web2.0的特点

Web2.0的出现使得网络真正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由专业人员转变为所有用户参与,这就让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具体说来Web2.0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丰富的服务模式。Web2.0有着丰富的服务模式,无论是“一家之言”的博客还是“群策群力”的维基;无论是“信息随我不同”的RSS还是“信息由我定义”的Tag,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拓宽了人们交流的渠道。用户从单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浏览者成为了信息的发布与浏览的双重参与者。

2.开放的用户参与。Web1.0时代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Web2.0时代所有用户参与织网,高度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主体可以是任一用户,也就是说全体用户共同组成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源。

3.强大的交互能力。Web2.0使网络拥有强大的交互能力,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2]

4.丰富的Web2.0的元素。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例如博客、RSS、播客、维基、P2P下载、SNS社区、Witkey、掘客、云计算,等等。博客、RSS、SNS社区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三、目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这表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部分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在信息资源质量与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不统一。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机制,各个系统的资源相对孤立,无法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开发。

2.政府信息资源异构情况严重。由于没有宏观的建设指导,使得各级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数据库不一致,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异构现象,信息资源无法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重技术应用,轻服务管理。政府部门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着一种信息化就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思想,只是建立了相应的部门、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其发挥作用,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

4.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首先是缺乏技术层面的长效保障机制。没有做到内外网络的物理与逻辑隔离使得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情况屡屡发生。[3]其次是缺乏政策与法律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需要依靠法律控制与政策法规的调控。

四、Web2.0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优势分析

根据政府信息化的特点与需要,结合Web2.0的特点我们分析出了其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几点优势:

1.统一数据源,实现信息共享。利用XML语言能够很好的解决数据异构的问题,将各类信息源使用XML语言改写后,再利用Web Service接口将其传入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专网中,这样就形成了统一数据源,解决了不同系统间无法信息共享的问题。

2.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用户利用RSS可以订阅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其更新情况。用户不必再面对海量信息无所适从,在查找中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实时解读信息。通过建立政府博客或者其他交流形式加大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问题,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4]

4.Web2.0的“用户中心”理念与政府“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Web2.0强调的是提高用户体验度,追求全民参与,其核心的思想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开放、自主、交互是web2.0的主要特点,在这种理念下,你可以随时随意地收藏你喜欢的网友、网站的相关数据、站外的相关联接等等一切你所能找到的资源。你也可以在任何文章上添加或修改你想改变的任何数据资料。

5.Web2.0的“创造”理念与公民“参与权”。网络媒体进入Web2.0时代后,Web2.0就是“可写互联网”,人人“创造内容”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不再仅限于网络精英,而是人人可为的事情。Web2.0极大地调动的主观能动性,人人贡献网络智慧,不断促进网络发展。

6.Web2.0的“共享”理念与政府信息公开。在Web2.0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访问网站信息、结交相同志向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资源。“共享”成为Web2.0的核心理念,通过“共享”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形成广大的社会网络,产生聚合效应,有助于人的和谐。

五、基于Web2.0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Web2.0技术已经能够极大地改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构建一个基于Web2.0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并利用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快速访问与数据流动。

各个异构的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传入知识库中备份,并用XML进行统一改写使其形成统一信息源。之后将数据源导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再由平台提供Web Service接口,并对上层屏蔽底层细节。不同授权对象的访问权限不同,这样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并重。[5]

Web2.0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能,把电子政务系统与Web2.0两者优势结合起来才能使政府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基于Web2.0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通过Web2.0技术体系和电子政务的融合,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Tom O'Reilly.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EB/OL]http://facweb.cti.depaul.edu/jnowotarski/se425, 2008-11-02.

[2]Web2.0.[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2010-09-07.

[3]涂平,王洪庆.浅析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安全策略[J].电子政务,2008,(3).

[4]刘甲学.Web2.0在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09,(4).

[5]郑锋.省级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J].计算机工程,2007,(12).

上一篇:产业经济学参考答案下一篇:回收废旧电池倡议书-回收废旧电池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