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精选10篇)
1.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焱(1990.08-),女,汉,山西临汾,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价值诉求的方向,增强了其说服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统领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要承担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论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其工作的中,还要肩负起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9-01
在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统领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追求和遵循的主导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之道方针和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其教育过程的始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我们党立足实际,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凝练为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深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在其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会贯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们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心、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高度总结,明确回答了在新时期和新阶段我们党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前进,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被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在我国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上体现为,对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其自身能够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失业。
(三)二者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并统领大学生细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广泛贯彻和践行,就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因此,二者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发扬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思想和理论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证,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价值性,让人民能够真正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魅力所在,并真正接纳之,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为行动的外化提供条件。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成为真正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还要用其统领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原则实现真正的内化和传播,进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的途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针和原则,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其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才能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塑造主力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重要讲话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4]张玉荣.教育教学论坛[J].2015-04-16:1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二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远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当代大学生, 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它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大学精神是学校的灵魂, 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 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要培育和发扬优良的大学精神, 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育人工程, 它需要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参与。为此, 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
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 个体价值观念是周围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注意环境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着力营造发挥正向作用的综合影响系统。优化社会大环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融入到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之中, 充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解决好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如何有效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并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首先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 使当代大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1. 提升教育理念,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提供思想导向, 面对多元价值的挑战, 教育者要树立和谐共生的教育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 以宽阔的胸襟理性对待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在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 对支流价值观进行规范和引导, 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适用性和包容性,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2. 加强理论研究,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方面, 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结构、功能、实践要求等, 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解, 另一方面, 要深入研究多元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特征、价值以及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等, 挖掘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作用,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3. 拓展教育途径,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渠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高校毫无疑问是主阵地。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潮流, 形成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 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形式, 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 在接受后自觉追求。
4. 创新教育模式,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实施样式。
3.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传播知识、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建树大学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理想信念,这必然有赖于科学价值观的确立。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形势,应对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系统运行中所具有的强大整合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取决于能否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的高等学校,任重而道远。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价值观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对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现象以及个体行为的考察和评价,是人们对于客观对象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用以揖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代表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紧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的新特点,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和现实针对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把其基本价值、基本要求融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成为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生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本可以包含在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中,我们之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独立出来,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和意义。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主要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主体部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形式,主要的属性是科学性、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则是基于人们利益关系基础上的观念,本质上体现着价值主体的“利益观”、“需要观”,而且同价值主体的人生观和价值立场相联系,因为人们(个人或群体)在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价值或有多大价值时,是以自身需要作为评判尺度进而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的。比如,在我国大学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个人科学发展的教育需要,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重要价值;而认可这种价值观念,不仅要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知识性理解”,更需要站在党和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作出“价值性理解”。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教育活动与地方实情、学校特色结合,把教育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结论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理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蒋红群,吴育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3:45-48.
[2]赵文超,胡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02:13-15.
4.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篇四
[导读]“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又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无可争辩的开创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职业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且取得辉煌的成果的,当数黄炎培先生。‛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丰富性、深刻性,乃至可称‚博大精深‛。一些学者对这一思想体系有独到的研究和表述。笔者思忖,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中,有没有一个贯通整体的核心理念呢,如果有,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它,那么,我们学习研究、借鉴应用黄炎培职教思想,就抓住了‚精髓‛和‚内核‛,就能够达到‚以一率十‛、‚纲举目张‛的效果。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有一个统摄全局、贯通前后(指理论体系的逻辑的先后,也可指黄炎培创导和推行职业教育数十年时间上的先后)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手脑并用。
至目前,学界一般都将‚手脑并用‛仅仅作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实,研读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文论,可以体悟出,‚手脑并用‛井非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它首先是关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范畴,只是在量次之的层面上才是一项教学方法论原则。下面我们看一看黄炎培职教文论所赋予‚手脑并用‛的丰富内涵。
首先,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来看,‚手脑并用‛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平民。黄炎培倡导、推行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基于此,他提出‚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杜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学校,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他还将为平民谋幸福列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之首:‚第一,须下决心为平民谋幸福。‛‚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也无有是处。‛职业教育‚本身是平民化,是为解决平民生计而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服务社会,服务平民,是黄炎培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手脑井用‛概念的提出。其针对性首先是当时的教育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相脱节、读书与动手相分家。黄老先生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一文中讲:‚中国的读书人顶怕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尸是劳动者,是死用手老不用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类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现今吾校工场‘劳工神圣,额,还是最初所提,就是当时所用的口号)。‛说得多好啊!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为谁服务‛、‚对谁施教‛问题在此一目了然,清晰透剔。
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黄炎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华职业学校是他为推进职业教育提供试验和示范而创办的,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读校‚设立之旨趣‛明示;‚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积习,尤在轻视劳动而不屑为,致学生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补救之道,唯在提倡职业教育尊重劳动工作,以沟通教育与实际生活。然而,空言者鲜效,欲举例以示人,不可无穷施之机关。明知事属草创,自行试验之未必不取败也。同人以为幸而成,因将掬示而不敢秘;即不幸而败,亦当研究其原因,予人以殷鉴之资而无容讳。故决设此都市式之男子职业学校。‛
根据黄炎培的众多言论和他首创的职业学校的立校旨趣,以及他后来几十年的实践,应当而且可以把‚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并起来‛,作为‚手脑并用‛的一种释义,并且这种释义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处在首要和最高的层次上。
第二,从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来看,‚手脑并用‛的理念倡导和要求做人第一,敬业乐群,黄炎培认为,职业‚是人类在共同生活下一种确老的互助行为。职业教育,即是给人们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职‛由此,他认为要‚用最多的热诚,包涵一切,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发挥大合作的精神,做训练的方针,使受吾教育的,精神方面和知能方面,完全适合于人群需要。‛他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业务。‛黄炎培从职业和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训练应坚持做人第一,培养学生敬业乐群。他说:‚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他反复强调:‚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个己谋生活,这种误会,不可不注意。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而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有鉴于此,黄炎培还把‚敬业乐群‛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所谓‚敬业‛,是提倡‚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也即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合作互助的精神。
为了贯彻这一训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的要求,黄炎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着重从三个方面探索尝试。一是加强职业观教育。黄炎培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劳工神圣‛、‚双生万能‛,‚极意提倡职业神圣之学说,发挥职业平等之精神。‛二是以‚敬业乐群‛为核心细化职业道德规范。他曾说:‚养成守规则、有礼貌、耐劳苦的习惯,吾敢说没有一处不欢迎的。‛他还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制定和完善训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主要内容有: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励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等等。三是注重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入学就一律要写誓约书,并实行‚学生自治‛。
由上可见,在黄炎培‚手脑并用‛的职教理论中,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了突出的位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做人,敬业乐群。
第三,从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看,‚手脑并用‛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注直技能。黄炎培先生创办职业教育,一改传统的重书本、轻实用的倾向。他在解释何为职业教育时说;‚若以狭义而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为限‛,‚职业教育,则专重实用,纯为生活起见。‛他还说:‚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职业教育,不唯着重‘知’,尤着重在‘能’‛,‚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知能,而且还需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1918年,黄炎培在创办职教事业之初就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之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16年后,他又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并列之于言。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目的的概括,应该说是务实的、全面的、辩证的、深刻的,将‚对己谋生‛与‚对群服务‛统一了起来,将发展个性,能力本位与全面发展统一了起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那时候,中国还设有人提到增加生产从教育下手,它是第一声。‛
黄老先生还针对当时的教育弊端尖锐地指出:‚今青年毕业于学校,失业于社会者,比比皆是。苟长此不已,教育愈发达,失业者愈多,满地皆高等游民,成何世界!此其责任不得不由教育当局负之。‛团此黄老先生强调:‚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筑在社会的需要上‛,办什么样的学校,设什么科,怎样确定修业年限,设臵怎样的课程等问题,都要调查了解当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然后作决定。不可‚拘系统而忽供求。‛并且,黄炎培已明察到‚社会的需要‛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所以他还强调社会日趋进步,职业日趋分化,职业学校的设科,各系科的课程、教材,尤需赶上科学的发展,使学生不至于落于社会形势、科学发展之后。
纵上所见,黄老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职教理念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向学生教什么的问题,这就是要培养‚去实地应用‛的人才,即能够对己谋生、对群服务,增进生产力的实用型人才,教给学生社会需要的技能,‚尤着重在‘能’‛。
第四,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看,‚手脑并用‛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手脑联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作为教学过程、教育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倡导和要求的是做学合一、知行统一、智能并重。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一’,‚手脑联合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上量基本的工夫‛,‚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
由上可见,黄炎培对他所倡导手脑联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是做了全面、充分、深刻的论证的。在他的思维视野中,坚持手脑联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不仅是由‚手脑并用‛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所规定了的。而且是人类文明生成历史中的基本事实和必然规律,又是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在创立中华职业学校之初,即创设了产教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学校‚先办了铁工科、木工科,又办了钮扣科、珐琅科,还有各种教员养成科,每科附设了工厂。教师以外,请熟手工匠,教学生做工;学生以外,添招艺徒,称乙种学生,白天做工,晚上读书。每个工厂都是一面给学生和艺徒工作,一面将出品出卖。全校教师和学生,天天在热烈的兴趣和活动的空气中过生活。‛这段文字为我们记录和描述了当年中华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产‛与‚教‛结合得紧密无隙,由此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以上,我们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文论所涉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诸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手脑并用‛确实是贯穿于他整个职业教育思想的一根‚红线‛和‚精髓‛,或者说是他整个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此外,还有实证性的事例,可以说明黄炎培在开始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之初,就已把‚手脑并用‛作为从事职教事业的‚要旨‛。1917年5月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翌年,中华职业学校创立,在社徽、社旗和校标的图案中,都有手与脑结合的寓意。中华职教社社歌的主题词是‚手旗兮飞扬!吾何往兮?比乐之堂!将使无业者咸有业兮,使有业者乐且无疆!‛中华职业学校校歌更是由他和江问渔合作作词、独自作曲的,校歌的关键词句是‚……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要说,是我中华职业学校的金科玉律。‛
5.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五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07期目录
卷首语――冷静坚定地迈向未来………………………………………………………史鉴(1)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教研员评选揭晓……………………………………………(4)
全国中学“时事杯”小论文竞赛揭晓……………………………………………………………(5)
理论视野
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陈泓宇(6)
《中庸》“至诚”教育方法及现代价值…………………………………………………王丽(10)
教材分析
政治与历史学科交叉知识的研读及教学建议………………………………………肖忠华(12)
关于《文化生活》的主线……………………………………………………陈昌胜滕洁(14)
新课程新理念
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梅其蕉(15)
要注重研究教学内容…………………………………………………………………王书明(18)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王静(20)
课改探索
新课程视阈下政治课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陈春芳(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周玲李才勋(26)
社区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郭琦昭(29)
视频资源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刘苑芬(31)
新课改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接…………………………………………………董磊(33)
教学研究
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答问的指导……………………………………………………李艳红(34)
功夫更在技巧外………………………………………………………………………徐守霞(36)
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四对关系………………………………………………………廖官生(39)
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的.兴趣………………………………………………吕得晶(41)
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底线教育………………………………………………………吴相德(43)
学教一得
少些说教,多些交流……………………………………………………………………杨静(46)
让学生在选择中走向阳光……………………………………………………………周天伦(47)
我有一本“教学案例集………………………………………………………………杨明金(48)
教学设计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朱雪萍(49)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李杰(53)
“诚信是金”教学实录与反思…………………………………………………………吴琰(57)
“生活处处有情趣”说课稿…………………………………………………………闫莹(60)
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五则…………………………………………………………骆殿兵(62)
经济生活趣味教学案例四则…………………………………………………………丁新松(64)
中考之窗
以“小先生制”重建思品课堂…………………………………………………………刘小娟(66)
如何让学生在思品课中“习得有助”………………………………………………李屹青(68)
思品课促进学生由知到行的四点尝试………………………………………………曲忠敏(70)
问题研讨
关于“教材价格说”的几点商榷………………………………………………王学朝周天航(72)
对《文化生活》教材内容的探讨……………………………………………………胡来章(75)
杏坛一叶
思想政治教师的问题意识……………………………………………………………刘社锋(77)
教育需要包容“异质思维”…………………………………………………………黄虎(80)
给孩子一个美的世界……………………………………………………………………许芳(81)
时事综览
6月份国内外大事……………………………………………………………………………(83)
五彩校园
集体备课,出彩于“五步走”…………………………………………………………储昭柏(84)
善待老师的批评………………………………………………………………………马拥军(86)
“祖国接你回家”所想到的…………………………………………………………卢晓丽(87)
“做”才知道“能不能”………………………………………………………………吴秀珊(88)
新知识新信息
“人文学科存在危机吗?”等10则………………………………………………红叶辑(89)
资料卡片
6.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六
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做事和做人的价值观念,是判断一件事情价值的准则和度量衡。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秉持和坚持的信念和理念,是把握国家和政党走向的方向盘和长尺。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价值观也有高尚和庸俗之别。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引导个人步入正途正道、国家进入持续持久发展,错误和庸俗的价值观可能将个人带入歧途弯路,将国家引入混乱和衰败。由此可见,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都极为重要。当然,正如总书记所说,所有法律、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同样在于落实,落脚点就是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落实
如果有一种信念和观念,能够促进一个组织的成长和健康,能够激发一个组织的进取心和向心力,那么此种观念和信念,就是指的学习和弘扬的。这是是大多数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文化的基本逻辑。更加不要说作为一家具有历史厚度的国有企业——中国邮政。所以,邮政企业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邮政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不可或缺,只是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找对方式方法。笔者以为,邮政企业在落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上,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邮政企业创新活力。虽然邮政企业拥有厚重的企业发展史,但是历史也有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包括创新活力的匮乏、管理思想的保守、员工缺少创新的激情等等。如何激发邮政企业的创新活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之一。邮政企业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邮政企业产品的创新,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优化已有的服务项目,让邮政的服务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有优势。二是流程的创新。邮政企业是服务型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关键之一就是看流程是否顺畅、高效和快捷。在服务流程创新上,邮政企业有潜可挖。三是员工的创新。邮政企业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帮助员工通过工作实现个人的梦想,梦想的力量将会无比强大。
7.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七
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可以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精神培育的漫长过程, 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缓慢过程, 因此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教育, 进而引导大学生主动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江泽民指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 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和巩固, 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都离不开教育工作。”[2]这其中,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环节。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1.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大学生,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 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具有理论先进性, 所以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大学生, 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进而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当面对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 马克思主义指导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方向。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阵地, 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大学生。
在当代中国,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使之真正融入大学生头脑之中、扎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 进而真正转化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
二、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价值观念多样化情况下,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尤为重要。故此, 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 把树立共同理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并且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 最终确保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必要性。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正确选择, 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奋斗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理所当然,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更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通过正规的思想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进而帮助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也为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了保障。故此, 我们要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着力确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确实实融入大学生思想与行动之中, 进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 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种全民族意志, 因此, 就要求我们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后, 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而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 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变成现实的奋斗和实践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
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和发展动力。因此, 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 明确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3]不仅如此,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是凝聚和鼓舞大学生奋发进取的旗帜。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 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起来。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 进而催生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成为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源泉。我们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2. 广泛而深入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与发展进步的精神命脉。自古至今,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能够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以, 我们必须把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过程中, 同时也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教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一起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目前,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精神支撑和精神纽带。正是因为时代精神的这种作用, 所以, 加大对时代精神的宣传与弘扬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唯有使当代大学生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才能确保其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在新世纪人们所要坚持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这就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起了新的标杆。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在身心成长时期, 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形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成长成才。
1. 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 务必要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高校在增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上下足功夫。唯有通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 大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确立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状况, 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可以说,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世纪新形势下, 大学生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进而为大学生确立价值取向与行为得以判断。故此, 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这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大课题。
3. 为大学生创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环境。
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还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依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校园文化。众所周知, 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有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 我们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校园文化, 这是引导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 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6-17.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31.
8.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八
关键词: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54-0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由于地缘因素,在我国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面对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严峻形势,作为地处边疆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有力地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疆腾飞发展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由于“三股势力”、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新疆与内地、新疆各县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不利影响,新疆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而且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象的民族性、教育内容的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针对这些情况,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创新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立德树人的指导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和感染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新疆大学生的国家繁荣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最高价值诉求,国家繁荣发展了,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只有在国家的繁荣背景下,新疆的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视角出发,新疆经济、政治、文化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发展基础之上的,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在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更能提升新疆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提升新疆各族青年的综合素质,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新疆大学生社会和谐稳定意识。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视角来看,能够更具象地帮助新疆大学生进一步深化“爱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理念,激发新疆青年自觉营造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升新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新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新的使命。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新疆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最终归宿,这与大学教育“在明明德”的应然状态、社会主义办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脉相承,相互契合的。从倡导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视角探究积极推动新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更开拓和丰富完善新疆大学生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新疆大学生树立“五观”和“四个认同”观点
“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复杂和敏感,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培植有生力量,发展对象的重点之一就是高校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重任且思想活跃,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阵地的争夺,是我们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因此,新疆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四个认同”是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先后传入新疆,在“双泛”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编造、鼓吹新疆分裂、独立言论;歪曲事实,否认历史,与高校权威、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背道而驰,妄图破坏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新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认同”教育尤为迫切,这项工作对有效打击“三股势力”、建设新疆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疆区域精神的指导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化大环境下,我国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织,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在被颠覆和重新整合,市场经济引发的道德观念的变革对新疆各族人民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各族群众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倡导“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的价值观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整合当代新疆各族人民多样性的价值取向,借以统一新疆的主流思想观念和积极正向行为。
被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赋予兵团人最内涵丰富和最与时俱进的品格向导。她深深根植在兵团人中,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根基。在新疆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各类意识形态教育的高势位统摄作用,广泛的调动、凝聚新疆广大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使“兵团精神”紧扣时代脉搏,闪烁时代光辉并不断绽放正能量,必将在与西化功利主义价值观和新疆境内反动的三股势力以及分裂主义思想斗争中永立不败之地。endprint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中的不足
独特的区情和战略地位,决定了新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理论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新疆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大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的群体环境,决定了高校是新疆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是对新疆青年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就现状而言,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仍有一些缺失。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学效果任重道远
新疆高校公共必修的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缺少关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化教学教材,虽然现行教材中有相关涉及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但不够系统条理,讲解往往浅尝辄止,教师受教材、课时等多方限制难以发散展开。处在建构和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高校应对这一教学内容充分重视,在深入挖掘公共政治课现有资源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方面下功夫。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育教学中,尽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系统阐述,但在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新疆大学生进行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意识的教育方面有待提升。其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有专门章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以及人们对自由等的曲折探索,但需真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将这些理念与对新疆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联系,指导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意识理解和认识。第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教育教学中,在弘扬集体、奉献、服务、各民族团结等意识时,能从个人层面领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意识的能力尚需扩展。
(二)针对“三股势力”的反渗透教育刻不容缓
首先,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始终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任务。新疆高校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尚有提升空间,年年重复开展同规模同形式的反分裂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易于使人产生倦怠。
其次,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校园生活品质、品味的有效载体,最易在青年大学生中产生共鸣,对在校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就新疆高校而言,加强对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更有利于抵制“三股势力”妄图拉拢、蛊惑各族青年开展分裂活动的企图。另外,加强管理和监督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优化校园有限资源,合理规划活动内容,丰富和拓展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能行之有效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
关注网络社区中大学生“隐性”交互平台,网络“隐性”交互平台需申请注册或身份验证才能进入,或以电子会员身份才能进入参与论坛的交流,这种平台因为是针对特定对象开放,因而具有相对隐蔽性和私密性。“隐性”交互平台在高校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长,新疆高校是“三股势力”争夺青年的主战场,网络“隐性”交互平台已经逐渐成为新疆反动分裂分子争夺人才的载体。
三、创新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创新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统筹多方教育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内在机制;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综合教育,强化培育的外在机制。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科学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三个倡导”为指针,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及手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一)统筹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增强“立德树人”
社会、学校、家庭几乎是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载体,在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志品格教育过程中,这3个领域都发挥了有效载体的作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社会中主要存在的新媒体、家庭中主要存在的血缘亲属、学校中主要存在的师长和同辈群体成为影响大学生意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集约和统筹这些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使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合理流转,简化教育流程,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成效。在探索“立德树人”的新型思想教育路径中,真正实现“以人文本,德育为先”的目标。
首先,以反对”三股势力“为目的,强化政治意识,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中,社会积极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学校有针对性开展各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反对“三股势力”西化、分化新疆的宣传教育或校园文化活动,家庭应当摒弃对大学生“重智轻徳”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德育、智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从不同施教者的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并与“三股势力”的反动、错误价值观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提高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目的。
其次,以反分裂、反渗透为重点,加强新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新疆高校应当持之以恒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坚决抵制分裂分子的渗透和破坏。在社会、学校、家庭统筹协调的指导下强化大学生政治意志,巩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思想防线,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抵制分裂、渗透的有效武器,不断提高新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始终深入、持久地在各民族青年中开展民族团结互助教育。endprint
(二)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彰显科学性、系统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遵循教育双主体教育对象原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教育主体,打破传统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格局,引入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完成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入适量实践教学内容或者体验式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教育理论课教学的科学系统性,助力新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以服务新疆跨发展为前提,开辟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行为得到感染疏导,让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灌输在活动中,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并逐步转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进行爱国爱疆、爱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从新疆大学生实际需求入手、注重实践、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三)统筹传统教育与网络文化教育,体现开放性、包容性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新疆大学生的意志品格教育。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追求,贯穿于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品格的锤炼、意志的磨练,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以“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为重点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只有立足大学生实际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才能够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乏味套路,感染和吸引大学生主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周生贵,等.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冯双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研究[C].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论文集(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姜勇.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孙秀玲,余东,张秀红.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途径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9.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九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摘要:本文在对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核心的位置,突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 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入学教育就是学生一入校就从思想、能力、行为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几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入学教育除了校情校史介绍、专业介绍和《学生手册》的纪律教育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鉴于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在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把它放到入学教育的核心位置上。
1.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是指根据新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开展一系列教育工作,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初步了解一些专业知识的一种启蒙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深入研究新生的思想特点,因势利导,及时细致全
面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他们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1.1入学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
在职业院校中,大多数新生入学前对自己所填报的专业都是由家长或老师指导所填,不是凭经验就是根据近年市场人才需求来填,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要求转系或调整专业,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转校或退学,这对学校、学生都是一种重大损失。因此,新生入学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专业介绍和实验室的参观,请各专业的老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现状、就业状况、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前景以及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牢固专业学习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1.2入学教育是规范学生管理的重要方法
新生入校后,通过班主任或学生管理部门或学生群众性组织(学生会或团总支)来组织新生学习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如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理条例,三好优秀评选办法,安全教育等相关规定要求等,提高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与防范的意识,把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行动,为后期管理打好基础。
2.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
2.1职业教育的特殊使命
早在 1913年,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就提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他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
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职业院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基层岗位的教育,职业目的性很强。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它必须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社会,它必须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输送到社会的基层岗位,毕业生能否在基层岗位实现自身发展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2.2 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总的来讲,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当代学生身上的共性特点。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又具有其他显著特点。
从客观上看,不同学校及同一学校不同专业间的层次更为明显,学生群体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从主观上看,存在着“四强四弱”,即:求知欲强,辨析力弱;自主意识强,自律意识弱;成才愿望强,抗挫折能力弱;个人进取观念强,集体主义观念弱。
从生源上看,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一般不甚理想。具体表现为:层次不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偏低,分数不高,部分学生是未经中高考或中高考落榜者。
从学生个性特点看,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虽为中高考失利者,但也具有自己的个性优势。一般表现为:基础较差,但思想活跃;在自
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也有依赖性少、自主性强的优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欠缺;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不少人在文学、艺术、技艺和动手能力上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乐于交际,富有情感。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的核心
牢固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良机,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实践。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1它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职业的要素组成、职业的分类、职业的功能有所了解,才能明确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并对这一职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进行一些探索,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就不会盲目随波逐流,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3.2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发掘和发挥自我潜能
职业与性格密切相关,职业影响性格,性格适应职业。对入校新生来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了解某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哪种职业,并注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性格。
兴趣是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将一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入校新生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入校新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3.3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成功的机会,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之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不是就业、择业前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将找到理想的工作寄希望于运气。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
10.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篇十
摘要: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始关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且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来说十分关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解题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本文探讨了数学教育对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育;小学生;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从“素养”这个概念上衍生出来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技能以及知识中的核心部分,指的是学生接受教育后形成的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个人态度和技能知识的综合体。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在数学探索中掌握的综合数学能力,教师需要明确相关的概念。
1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而优秀的数感则有利于学生科学直觉的形成。数感和数学意识都是反映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指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感和数学意识,就能有效地进行数学运算和处理,并且善于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据问题和数量关系,并且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客观事物的数学特点。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充分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比如在讲解分类相关的概念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水果、玩具以及书本等物品,把这些物品随意地摆放到讲台上,而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样摆放好看吗?谁来帮老师把这些东西摆整齐呢?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进行整理,其余的学习则需要进行观察,并且思考分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想要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十分关键。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针对性的问题: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橘子树、桃树三种,其中苹果树占到了四分之一、橘子树占到了九分之二、桃树占到了三分之一,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条件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的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设计问题,有的学生提问橘子树和桃树一共占到了总棵树的几分之几?有的学生提问橘子树和苹果树哪个多,多几分之几?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多元化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3指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利用具体的方法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假设,并且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内容构建数学模式,进而有效解决问题[1]。例如,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华家里本月用水八点五吨,每吨水的价格是1.75元,那么这个月需要交多少水费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其中的关键信息,学生马上意识到是数量和单价。教师继续提问:问题是什么?可以根据问题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学生正确的答出:单价×数量=总价。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只要根据相应的模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再比如:小刚的体重是30.5kg,小刚爸爸的体重是小刚的2.4倍,那么小刚爸爸的实际体重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分析关键要素,而后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顺利解决问题[2]。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教育的终极目标以及基本的任务。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周边的事物兴趣比较高,常常会提出为什么。这些提问其实就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开始阶段。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多多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自身思维的差异性。比如,在讲解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底乘以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底乘以高,请问整个推断是否正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产生对于数学推理的质疑,并且思考正确的计算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利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能够发展自身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合理质疑,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对于学生的不合理则需要委婉否定,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求证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表扬,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在课堂之后,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相应的答案并不固定,这也是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5结论
本文探讨了数学教育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策,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新课改的要求,并且把数学素养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持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7):65-66.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推荐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索08-0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总结07-20
哈尔滨市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09-22
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09-26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12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0-25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6-27
建党90周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书目推荐10-15
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03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