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的故事

2024-09-08

春节年的故事(共9篇)

1.春节年的故事 篇一

1、玉兔迎新送祝福:祝愿兔年欢蹦乱跳身体壮如牛;祝愿事业有成赛过兔速夺第一;祝愿友情天长地久更洁白无暇;祝愿社会温馨日子比蜜还要甜。

2、玉兔迎春,八星报喜。祝你万事顺顺、身体棒棒、生活乐乐、事业红红、工资涨涨、收入高高、运气好好、全家福福。happy new year 兔 you!

3、玉兔东升,盛世龙腾。红梅万朵,爆竹千声。神州百顺,丰收十成。三星拱照,五福同呈。九九归一,幸福一生。

4、玉兔跳跳,好运罩罩;耳朵大大,吉祥发发;四肢短短,健步款款;嘴巴动动,幸福碰碰;眼睛红红,亲情融融;尾巴晃晃,财源旺旺;肚子挺挺,事业鼎鼎!

5、兔子乖乖,一路撒欢:一朵鲜花,留下美好;一片小草,宁静心灵;一河碧波,荡漾欢笑;一声鸟语,愉悦心情;一缕春风,温暖身心;一国文明,快乐你我!

6、恭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健如矫兔,智如狡兔,办事不徒劳,处事不糊涂,能力凸现,成绩突显,前途远大,蓝图如画。

7、金虎回乡增财气,玉兔出山更给力。红梅映雪兆丰年,前程似锦人如意。

8、玉兔携福来,恭喜发大财。跟着玉兔跳,山欢水也笑。玉兔尾巴短,你要当大款。玉兔耳朵长,健康又吉祥。

9、兔年新春真热闹,玉兔双双送福到。祝您在新的一年,让工资飞,让奖金飞,让快乐升级,让幸福加倍,让健康作陪!happy new year 兔 you!

10、玉兔跳跳,欢乐来到;玉兔跑跑,财运收到;耳朵长长,吉祥拥到;嘴巴动动,幸福签到;尾巴晃晃,难事摔倒;肚子挺挺,成就报到!

2.一九七三年的春节 篇二

媳妇正从地窖里出萝卜,见赵麦根在往牲口鞭上系红布条就问:“驴他爹,活就恁要紧?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咱家还没割肉我拿啥包饺子?”赵麦根不解,问媳妇:“今个才二十八,怎么就剩两天了?”媳妇一脸惊讶,提高了嗓门:“今年是小尽,你都忘了!”赵麦根赶紧冲媳妇摆手,示意她小点声,然后匆匆系好牲口鞭往外走。谁知他的身子经过窗户时还是让屋里的儿子们发现了,嗖嗖嗖,大驴二驴三驴窜了出来,四驴没有棉裤穿又不到上学年龄,整个冬天一直光着身子闷在被窝里,因为不能跟着哥哥们出来,急得在床上摔枕头。大驴已经十六岁了,个子长得贼快,他横在赵麦根身前双臂伸长拦住赵麦根:“想跑?”二驴三驴也学着大驴的样子伸开双臂一左一右站在大驴旁边助威:“跑了初一跑不了十五。”大驴瞪他俩:“屁话,初一也不让他跑掉!”二驴三驴赶紧改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說吧,今年买不买?”

赵麦根是个大个子,真正的大个子,去人家串门不注意总要被碰头,村里人都叫他“三丈六”。这么个大个子却在儿子们面前直不起腰来,大驴才过他的胸高,二驴三驴双胞胎才到他肚脐眼,还拖着两筒鼻涕,他一伸手就能把他们拨拉个跟头。在儿子们面前赵麦根却威风不起来,怯怯地说:“快年三十了爹还去拉氨水,不是想多挣个工分,呵……再说,我也可以去你姑家借点钱,是不是?”

“少废话,你买还是不买?”看来仨儿子不是好糊弄的。

赵麦根半天不吭声,他实在拿不出钱来。媳妇是个病秧子挣不了几个工分,一家六张嘴全仗他一人,拚死了干一年到头还是缺粮户。四个儿子,大驴二驴三驴四驴,一个个跟驴一样能吃:一锅馍蒸好了往外揭,揭完最后一个,一回头,揭出来的馍竟全没了;从菜园摘回一篮子黄瓜,准备拌饭吃,不到饭时候,驴们便咔嚓咔嚓消灭个精光,最后只好吃淡饭。几个儿子吃得赵麦根两口心惊肉跳。他身上的棉袄四处张口棉絮都露了出来,薄得不能再薄,都是媳妇从里面拽棉絮拽的,给几个儿子做棉鞋用了。儿子们不知他的难处天天盼着过年,一进腊月,三驴就用粉笔在门后划了一堆杠杠,一天擦掉一个。杠杠越少,赵麦根的心就揪得越紧。他对自己说:“鳖才愿意受穷哩!”

这时媳妇把铁锨扔了,过来拉大驴:“日头都多高了,还不让你爹走?非叫他搭黑回来,快过年了挂心不挂心?”三个儿子打小都听娘的话,跟赵麦根却仿佛有仇似的。想想也是,老是吃不饱,一个个饿得小狼崽一样,就跟赵麦根种下了仇。赵麦根冲出儿子们的包围圈,便劲抡了一个响鞭,心里说:买你娘个脚!

生产队的饲养室里拴了九头牲口,和赵麦根搭班的是那头大青驴。赵麦根在墙上摘下护脖去牵大青驴,大青驴早看见了他一直在不住打响鼻,四只蹄子还一个劲刨地在向他打招呼。大青驴和赵麦根很有感情,有一回大青驴病了去农专看兽医,来回五十多里路赵麦根一直步行没舍得骑一下。赵麦根在前面走,大青驴在后面跟,缰绳搭在大青驴脖子上,路人见了都称奇:这驴把式,真把牲口驯熟了!熟人见了赵麦根打趣他:“赵麦根,这驴比你老婆还亲吧?瞧它随你那样,多像个听话的小媳妇,说实话,你干它没有?”赵麦根一本正经地回答:“干了。”那人一听,嘎嘎嘎,鸭子一样大笑个不停。赵麦根紧接着又说:“就是松了点,没你媳妇紧,不得劲。”那人正笑着不笑了。这次,轮到赵麦根和一旁的人笑了。

赵麦根拍了拍大青驴的脑袋,把护脖给它围上,大青驴亲昵地靠他身上蹭了几下。赵麦根心里一热,便骂那几个儿子:“还不如大青驴对我好呢!”骂过之后他瞅见牲口槽一边放了一只簸箕,里面是捡净的黑豆,牲口的精饲料。赵麦根眼睛一亮,跑到门口往外面瞅了瞅,他进来时迎头碰见饲养员手握一片黄纸往茅房跑,这家伙肯定闹肚子了。确定没人后,赵麦根手忙脚乱往几只口袋里装黑豆,一边装一边伸长了脖子往外面瞅。被冷落在一边的大青驴对主人很不满意,就拉长嗓子叫了一家伙,结果把赵麦根吓得叭嚓一下坐在了地上。

到了县化肥厂,因为年关,来拉氨水的没几辆车,也不用排队一会儿就灌满了。赵麦根出来后并没急着回家,他牵着大青驴直奔副食品公司,一进门市部他就瞧见了木托盘里摞得小山似的一堆豆腐。买豆腐的排了一长溜队,脸上都喜洋洋的,还挂着一丝优越,因为豆腐凭票供应不是掏钱就能随便买到的。这些人打量赵麦根,赵麦根非但没有不好意思,还迎着这些目光打量他们,这些城里人反而不好意思地挪了目光。轮到赵麦根时赵麦根手忙脚乱地从几只口袋里往外掏黑豆,丁丁当当放进小台秤的白托盘里。戴着两只花袖罩的女售货员不解地望着他:“干啥,你这是干啥?”

“换豆腐,用黑豆换豆腐。”赵麦根把口袋翻了个底,又摸出几粒黑豆。

售货员弄懂了他的意思后扑哧一下笑了,“豆腐都是凭票供应的不能用豆换。”说罢端起白托盘叫他撑开口袋,又给他倒了回去。赵麦根问为啥为啥,后面排队的人哄一下笑了。

赵麦根不死心,见人就打听哪里能用豆换豆腐,终于在西关供销社换成了。二斤八两黑豆换了一斤三两豆腐,赵麦根问:“多少黑豆换一斤?二斤八两才换一斤三两,是不是算错了?你可别哄我?”

售货员转身拿算盘,准备再算一遍。噼里啪啦一拨拉,告诉赵麦根:“二斤二两换一斤豆腐,二斤八两黑豆换一斤二两七钱,四舍五入给你一斤三两,你还沾了光,对不对?”问赵麦根,赵麦根只点头却不说话。售货员又问:“要不要用黄纸给你包一下,路上弄脏了?”赵麦根又是只点头不说话。售货员见他嘴紧闭着,还一边大一边小,就问他:“你的嘴怎么了?”赵麦根一惊,摇摇头又点点头,售货员明白了:“哦,你犯牙疼了,牙疼不是病,一疼能要命,我有个笨方,往牙缝里塞个花椒能止疼,我给你拿点花椒。”售货员是个好心人,赵麦根却不等售货员拿出花椒,转身跑了。

一口气跑出西关供销社一里多,赵麦根才停下来,望望后头没人追过来,这才把嘴里的东西吐了出来,一块豆腐。刚才售货员转身拿算盘,他趁机拿了人家一块豆腐。赵麦根舍不得吃,和那一块豆腐包到了一块儿。赵麦根很欢喜了一阵,心说:“过年不能没这东西,老婆肯定会夸我。三驴呢,再给自己端洗脚水的时候就不用看大驴的眼色了。”

nlc202309032329

赵麦根却不想现在就回去,回到家,几个驴儿子一定不会放过他,与其受他们的气,还不如在县城逛逛呢。于是,赵麦根就去了戏院门口看下棋。几个闲老头啪啪啪杀得起劲,赵麦根也看上了劲,一会儿叫这方出车,一会儿又让对方拱卒,几个老头一着急,把他赶了出来,不让他看棋。赵麦根又去了一趟生产公司门市部找一个在这上班的本家,问本家用不用往家里捎信,本家说快放假了不用捎信。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本家顾不上再理他,他觉得无趣就出来了。后来肚子咕咕叫起来,赵麦根才知道天已接近晌午。他就骂媳妇:“也不知心疼自家的男人,给男人准备点干粮!”饥饿的肚子忽然提醒他,城里还有他一家亲戚,并且不是远门亲戚是他亲妹妹家。当年妹妹招工到县钢铁厂上班,找了个市民户口的妹夫,可妹夫太不像话,根本不把他这个大舅哥放眼里,妹夫还是个典型的小市民,抠!赵麦根一家没沾过他一点光,来一回城里要在他家吃顿饭,一家人不是黑眼瞅就是白眼瞪没给过一次好脸,不知是吃饭还是吃气。妹妹怕妹夫,也没办法。今天赵麦根真想争气一回,不去妹妹家吃饭。又挺了半个小时,肚子咕咕叫得更厉害了,赵麦根这才改变主意,向肚子投降了。

妹妹家住在一个窄胡同里,三四家合一个院子,厕所也是合用的,还不分男女,外面挂了一个牌,上面写了“有人”两个字。赵麦根把大青驴拴在胡同口一块石墩上,交待大青驴不要嫌贫爱富看上城里的小伙子,城里人不实诚还是青花红涩柿——中看不中吃,千万不要上当。大青驴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对他打了一个响鼻,算是回答。赵麦根一进妹妹家,外甥女小兰就冲他哼一声,然后站起身钻里间去了,还啪地一下把门带上。赵麦根心里一沉。妹妹跟他打招呼:“哥,你来啦?”沉陷在躺椅里的妹夫正眯着眼抽烟,妹夫又矮又瘦还是个秃顶,以往对赵麦根也是爱理不理,这回却不一样。他也跟着妹妹打招呼:“哟,哥来啦?”然后从躺椅里一跃而起冲赵麦根伸出手来。妹夫从赵麦根手时里把那一大一小两块用黄纸包着的豆腐接过去,“来就来吧,你还买啥豆腐?”妹夫把豆腐搁好,又来给赵麦根让烟,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热情。

赵麦根愣在那里,“不是……豆腐。”妹夫递了半天烟他也不接,妹夫很不满:“咋,嫌烟赖,这是大前门呢!”

赵麦根后悔得直想抽自己的耳光,早知道这样他宁肯把肚子饿瘪也不会来。这一顿饭,赵麦根扑扑噜噜干下四碗捞面条,把妹夫吃得直瞪眼。赵麦根还不解气,心说我才吃回来半块豆腐。搁下碗又一根接一根抽妹夫的“大前门”,他想把那半块豆腐也抽回来。这时院里有人冲屋里喊:“胡同口的牲口惊了,是不是你家亲戚的?”赵麦根一听赶紧往外跑,临出门又抽出一支烟夹在了耳朵后。到胡同口一瞧,原来是几个小孩拿石头砸大青驴,大青驴挣开缰绳跑了。赵麦根冲大青驴喊,惊慌失措的大青驴听见他的声音不慌了,停下来等他。这时妹妹也追了出来,她把两块钱塞进赵麦根口袋里,小声说:“哥,我知道你的豆腐……你再买块回家吧。”赵麦根很感激地望了一眼妹妹,他知道妹妹和那个秃驴过日子也不容易。

有了两块钱赵麦根的主意就变了,他决定不买豆腐改成割肉。到食品公司一打听,大肉七毛钱一斤,却还是凭票供应。赵麦根很失望就问卖肉的大胖子:“经理,就没有计划外的肉,让我割二斤?”大胖子是个售货员,现在被赵麦根喊成了经理,心里很受用,就对赵麦根热情起来,给赵麦根出主意,说论实惠割肉不如买猪杂碎,猪杂碎不用凭票他就可以做主。在大胖子的热情推荐下,赵麦根买了一只黑毛猪头。赵麦根这才决定打道回府,一路上还幻想着儿子们见到猪头会把早上的事忘到脑门后。

一进家门,赵麦根就把猪头往屋里一扔,吩咐媳妇:“找沥青找沥青,我要褪猪头啦!”嗓门贼大贼大。媳妇欢喜地拎起一只猪耳朵打量那只猪头,计划着哪块包饺子哪块煮熟了出贡菜。说沥青好找我这就去。又夸赵麦根:“孩他爹你真有本事,这下不用发愁了,有肉包饺子了。”赵麦根用眼偷偷睃了一圈几个儿子,儿子们脸上并无多少喜色。果真,大驴冲他伸出手:“买来了没有?”

赵麦根嘿嘿笑,用手在头上挠,边挠边说:“明个买,一定买!”

第二天一大早赵麦根就把儿子们从被窝里拽拉出来,一一给他们分配工作。大驴支锅烧沥青准备褪猪头,二驴扫院子外带去饲养室借一根粗绳。三驴去供销社买红纸准备写对联。二驢问借粗绳干啥?赵麦根说搭“秋儿”呵,过年生活好肉吃多了不活动活动咋中?几个儿子都撇起嘴:屁,一只猪头还不够一人吃呢!这时四驴在被窝里问:“爹,我呢,我干啥?”赵麦根告诉四驴:“今儿你就是八路军游击队里的文艺宣传大队长,唱歌给大家鼓劲。”四驴趴在被窝里扯开嗓子喊,“小喇叭高高挂,一根红线儿连万家……”大驴二驴三驴捂了耳朵就往外跑,说真比驴叫还难听。

赵麦根村支书似的背了双手在屋里屋外转,给他们指导工作。大驴用砖头垒了一个小灶,却找不到锅化沥青,后来就把喂牲口用的马勺用了。马勺烧红把沥青块放进去,“刺”,一股青烟冒出来,赵麦根在一边不由捂住了鼻子。四驴在屋里不唱了,冲外面喊:“我闻见燎猪毛味了!”

吃过午饭天阴下来,风很冷,要下雪的样子。二驴把地洒的水多了一会儿就结了一层薄冰。赵麦根见了骂他:“日你娘二驴,把院地弄得稀泥滑叉想摔死我不是?”二驴闷了头扫地一声不吭,大驴在一边反问他:“爹你五十还不到,又不是七老八十了能摔着你?装啥娇气!”一句话,噎得赵麦根没了词,嘿嘿笑,见三驴早买来了红纸就说写对联写对联,捋胳膊卷袖子往屋走。

赵麦根是个睁眼瞎,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对联是三驴写的,别看三驴小练毛笔字可有几个年头了,跟小队会计学的,临了几年楷书,写出的字已经见点功夫了。这两年家里的对联都是三驴写的。先写了一些“清水满缸”、“出门见喜”一类的小杂联,接着抻开一条长红纸叫赵麦根按住那头,提了笔想词。三驴问:“爹,今年写啥词?”别看赵麦根不识字,编起顺口溜却一套一套的,他想了一会儿就想出了词:

老大犟老二壮老三文气老四唱

吃馍馍吃糕糕吃块豆腐吃块肉

nlc202309032329

横批是:四驴闹春

三驴说中就按你说的写,写完了一扔笔,夸赵麦根,说爹你水平不浅呢快赶上俺语文老师啦。赵麦根是一说胖就喘的人,“那可不是,给我个县长当当也不是个事!”三驴问你当了县长我就有新棉鞋穿了?他的棉鞋是大驴打下的,前头露脚趾头后头露脚后跟,娘缝的次数多了,鞋帮都烂了再没法进针,上学跑操老掉。四驴在被窝里叫了一声,“我肯定有棉裤穿了。”俩人这么一捧赵麦根更得意了,吩咐三驴贴对联,又背着手检查大驴二驴的工作。

猪头上的沥青冷了也硬了,大驴轻轻一揭全掉下来,一只黑猪头眨眼间变成了一只白猪头,上面干净得一根毛都没有。赵麦根吩咐用斧头剁了,下锅煮。媳妇在一边叫先割下点生肉包饺子。三驴是个细致的人,不太爱说话,二驴扫过院子,他又扫了一遍,还端了水擦桌椅,手冻得通红,连油瓶也被他擦出了本色。赵麦根夸三驴:跟个大闺女一样!三驴脸有些微红。

晚上的年夜饭除了饺子还有一盘凉拌猪耳,赵麦根还放了半瓶酒。年初县里开四级干部会,赵麦根赶着驴车去接大队书记赵忠,那天赵忠喝多了,拎了半瓶酒,上车后叫赵麦根给他拿好,然后倒头就睡。回到村里,赵忠歪歪斜斜下了驴车,赵麦根说:“你走稳,书记。”赵忠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件事,回头向赵麦根要酒。赵麦根一拍大腿,说:“书记你捆了我开斗争会斗我吧,我在路上没拿好掉地上摔碎了。”书记很气恼,骂了句狗日的没成色就走了。赵麦根却偷偷捂嘴笑。这半瓶酒赵麦根一直舍不得喝,用塑料纸封了口在地窖里存着。赵麦根取出来想抿两口,又一想大年初一供桌上敬神要用,初三给爹娘上坟也要用,就忍了,只闻了闻味。四驴在床上正吃着饺子,牙被饺子里的啥东西硌了一下,他吐出来瞧都没瞧扔到了地上,还埋怨他娘把石子包进饺子里了。赵麦根从地上拾起那东西交到四驴手上,“我的儿,这是你的福呵。”原来是一枚二分钱的硬币,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二驴嘴里含着半块饺子还没咽下去,一笑,喷了大驴一鼻子。大驴是个火暴脾气,咣就给了他一拳。

吃完年饭赵麦根吩咐媳妇温一锅热水,他要把头洗洗也叫儿子们把脚泡泡。“三十褪皮,大年初一撅着屁股去串门!”赵麦根话没说完发现屋里不对劲,四个儿子都瞪着他瞧,那眼神完全没了刚才吃饺子的喜庆样。赵麦根心里一咯噔,他还以为猪耳朵吃了儿子们把那事忘了,儿子们该去大街路灯下耍了。谁知……闷了一会儿,大驴开口问他:“还不去买?”

“我不是说了,等供销社关了门再去。一过年三十就成了过时品,肯定要便宜。”

大驴冲二驴一使眼色,二驴兔子一样蹿出了屋,不一会儿就噔噔跑回来,向大驴报告:“供销社关门了,里头灯明着……”赵麦根知道这回是被逼到墙角躲不过了,一拍桌子霍一下站起来,“买!”儿子们要跟他去,他不让,说去人多了他没法跟人家搞价,搞好了说不定人家还送他几个零的呢。大驴说我们不进在外面等你,这下赵麦根没了话。

谁知到供销社喊开门后,赵麦根一进去再不见出来。几个儿子在外面等得不耐烦了,想去拍门又怕影响了爹的计划,只好再耐心等待。三驴说我脚都冻麻了,咱回去吧。大驴二驴不死心说再等等,二驴问:“爹不会哄咱吧?”大驴不吭声,跺着脚原地转圈。二驴猜:“爹是不是和人家喝上了?”大驴说有可能。后来起了小北风,嗖嗖地,刀割一样刮到脸上。三驴感到脸上凉凉的,借着供销社透出的灯光一瞧,“下雪了。”起先是小雪片飘着,被风一刮,不怎么显。一会儿雪片就大了,好像棉絮一样往下掉,他们几个都成了“少白头”。大驴打了个冷颤,说回家等吧。

回到家幾个人坚持不睡觉,非等赵麦根回来。坚持着坚持着,上眼皮和下眼皮打起了架。大驴抽一根火柴折成两截,把上下眼皮撑住。支持没多大会儿一个个头一栽一栽,火柴棒也掉到地上。娘又劝他们,才很不情愿地钻进了被窝。

赵麦根头顶着一头雪回来时已是半夜,媳妇给他扫身上的雪,问他上哪去了。赵麦根冻得说不出话来,一跃身上了煤火,脱了鞋把脚伸火上烤。媳妇提醒他:别叫烧了鞋袜!

不管赵麦根情愿不情愿,大年初一还是准时来了。几个儿子睁开眼躺在被窝里第一件事就是问赵麦根:“爹,买来了没有?”

“咋能不买呢,早挂树上了,万子鞭,还给你们一人买了五个大雷炮。取灯呢,老婆子你把取灯放哪了——”赵麦根从桌上找到了取灯,往外走。儿子们慌了,一个个抓起衣裳往身上套,喊赵麦根:“爹,你等会儿放,还没给你磕头呢。”二驴还喊:“爹你答应过让我对火的!”可是已经迟了,院子里响起了鞭炮声。“叭,叭叭……”这是“小麦秸秆炮”;“咚”,这是“大雷炮”;“咚咚”,这是双响炮。儿子们都能听出来,穿好衣裳顾不得扣扣就往外跑,两年了家里过年没买过鞭炮,瞧人家放炮,快眼气死了!四驴哭着喊着光着屁股跳下床往外跑,到了门口,一股风吹进一堆雪,冻得他又跳回了被窝。大驴二驴三驴那高兴劲,别提了!一齐冲出门外,“爹——”,只喊了一声,仨人就愣在了那里。

雪地上没有半点炮纸。赵麦根手里拿着牲口鞭照树上猛抽,媳妇一手举锅排一手握一把铲子敲锣一样地敲着,俩人嘴里还不停交叉发出声响:“叭叭!叭……”赵麦根抽一下树就一颤,雪面簌簌掉落,他头上落了一层,鼻尖上还挂了几片,看上去很滑稽。隔一会儿,赵麦根还要换一种音符,“咚”地来一声,或“咚咚”来两声,接着又恢复刚才的音符。赵麦根已经抽出了汗,头皮一热雪就化了,变成水顺着额头往下流,他不时用左手抹一下,然后抽得更有劲了。牲口鞭是牛筋做的,结实耐抽,抡在树皮上,响声脆脆,还不时炸出一个鞭花,火光一闪,跟真的放炮似的。

是媳妇先停下来的,赵麦根让她在儿子们没出来之前敲锅排,儿子们一出来她就停了。交响乐变成了独奏曲,赵麦根就招呼媳妇:“快敲,别停下!”媳妇没动势,赵麦根说你敲啊——一回头,却见媳妇一脸迷惑地盯着门口。赵麦根顺着媳妇的视线看过去,三个儿子正怒不可遏地瞅着他,仿佛三只准备咬人的小狼崽一样,他甚至看见大驴已经攥起了拳头。赵麦根大吃一惊,他先是讪笑,儿子们却不接他的笑,那笑就和雪水一起凝固在脸上。赵麦根作好了往外跑的准备。

大驴跨上前一步,“这就是你给我们买的炮?”

二驴也跨上前一步,“我都两年没闻炮味了!赵麦根你个狗杂种还敢糊弄我!”

三驴跟着往前挪了挪,咕哝了一句。

被三个儿子教训着,赵麦根仿佛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不住用脚搓地上的雪。“这——这——”他不知该咋解释才好。“这、这个屁!”大驴腾腾腾走上前一把夺过牲口鞭,照腿上一磕,牲口鞭“喀嚓”断成两截。大驴扔了,对赵麦根说:“今儿给狗磕头都不会给你磕!”说着招呼二驴三驴,“走,拾炮!”

儿子们出了院门,一扭身就没了影。赵麦根扭头问媳妇:“驴他娘,我这嘴咋恁木呢?”

媳妇一看,赵麦根竟像他家猪圈里的那头老母猪一样嘴片突然厚了许多。媳妇本想安慰赵麦根几句,猛想起饺子已经下进了锅,“可不敢坐锅了!”就丢下赵麦根往屋里去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落在赵麦根的脸上,赵麦根伸出舌头舔舔,“够凉,怪舒服哩。”赵麦根一直在院子里傻站着,他不知道该干啥好。起先,他的嘴片是麻木的,后来就生疼起来。一直到媳妇在屋里捞好了饺子,叫他去喊儿子们吃饺子,他还在原地傻站着。“驴他爹,驴们咋还不回来?你去喊喊他们!”赵麦根还没动步,几根下房椽子钉成的街门呼啦一下被撞开了,儿子们哭天喊地地回来了。

大驴背着二驴,二驴撕心扯肺地哭喊着。三驴踮起脚,用手捂着二驴半边脸,殷红殷红的血顺着他的指缝往下溢。三驴看见赵麦根,又惊慌又绝望地喊叫起来:“爹,二驴叫炮崩了,叫炮崩了!”

责任编辑:王方晨

3.高中生春节的作文:年的味道 篇三

眼的视觉

“好好学习哦,姨把红包给你,新年快乐!”三姨把钱放在我手中,三张红色的一百元使人一见就生羡慕之情,我盯着这三百元,怎么也看不够。

我来到厨房,看见外婆忙里忙外,先是杀鸭子,把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再是洗鸭子,最后剖开鸭子,一块一块切下来,就开始煮鸭子宴了。

大人们都挺忙的,我只能玩手机消遣时间,没想到在QQ里,许多好友给我发来祝福短语,有新年快乐的,百事顺心的,看得人心旷神怡。

耳的听觉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就是鞭炮的声音,这声音震耳欲聋吵得我睡不了午觉,鞭炮声过后,总会有人来串门拜年,烟花也冲上天“砰”的一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口的味觉

说到大人在煮吃的,我口水都流干了,外婆大喊“开饭咯!”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从房间里第一个冲到饭桌上大吃一顿,特别是炸年糕,一咬Q感就溢出来,味道刚好,感觉是在吃超级美食。

手的触觉

吃完饭后,我吃了点饼干,就开始玩手机。

当一个QQ红包映入眼帘,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点下,“啊,抢了2。3元!”我大叫着也发了几个红包,抢来抢去,不亦乐乎。

鼻的嗅觉

吃饭过程中,美食诱人的香味充满了我的鼻腔,可硝烟也向我袭来,一美一丑、一香一臭,真是难闻。

4.年的故事作文 篇四

妈妈擀好了面皮,姐姐洗好了硬币,爸爸拌好了饺馅儿。而我呢,就在旁边左看看右瞧瞧,总想帮点忙,可大家的手都太快了我根本插不上手。

大家开始包饺子了,我连蹦带跳地跑到桌子旁边来帮忙,照着妈妈的样子,我先拿起一个面皮,用筷子夹起一点饺馅儿 ,放在面皮中间,然后用力捏住开口,我包好了一个,可是包得又细又长,难看死了。心想这还能叫饺子吗?我叹了口气,又拿起一个饺子皮,特意多放了一些饺馅儿,才把开口捏好,却发现油粘在了面皮边上,我想油粘在面皮边上,面皮变滑了,一会儿煮的时候不就露馅儿了吗?

垂头丧气的我又拿起了一个饺子皮,放了一些馅儿,然后又捏上了开口,可恶的面皮却破了个洞。我放下饺子离开了。这时,妈妈看见了,对我说:“孩子,你可不能灰心呀,你一定会包好的。”妈妈的鼓励让我又振作起来了。

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个面皮,照着妈妈的样子包了一个,这次终于包好了。我开心极了,包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包完了。我看着它们一个个下了锅,心里乐开了花。

5.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 篇五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年是春节的俗称,说到春,自然就会想到夏、秋、冬,更会想到一年有24个节气365天。那么,是谁将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晰?是帝尧。是帝尧最早站在科学研究的前列,步入愚暗的自然之中,去探求和追索规律,寻觅光明,洞察天地。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6.倾听老一辈那些年的故事 篇六

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2015年7月29日,怀着对老兵的敬仰,我与我们时代传媒集团发行中心主任李百立、新媒体中心主任张华征及睢县县委宣传部网络科科长汪方勇和睢县新华书店的几位领导一同来到河南省睢县西陵镇看望慰问抗日英雄马培钦,与抗战老兵有了面对面的同哭、同乐、同悲、同笑。

车子在乡间小路上缓行,随行的宣传部网络科科长汪方勇向我们讲述抗战老兵马培钦在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只身一人深入匪窝、劝降匪首的故事。

曾经的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当我们将车停在马培钦老人的小院门口与老人寒暄时,马老与我想象中的抗战英雄大相径庭。当年的年轻小伙也已经成了双眼昏花、褶皱满身、只身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尽管岁月流逝,但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子弹从老人脸颊射入嘴里贯穿的伤痕及说话时那不能打弯的残缺的舌头。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再加上身有残疾,口齿已经不太清楚, 讲起过往,有时还需要身旁的女儿转述才能让我们明白自己表达的内容。可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时,老人依然忍不住泪湿衣襟。

1943年,年仅20岁的马培钦加入水东独立团,投入抗战的大潮中。当记者问起老人当年为何要打仗、跟着谁打、一个月能打多少次仗时,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混浊的双眼闪着异样的光,一边回忆一边喃喃说道:“当时没有多想啥,就是感觉日本鬼子太孬种,啥坏事都干,心里很恼,想教训一下他们,就参军了。 刚开始我跟的部队马玉堂任团长兼政委,王广文任副团长,领着我们打伏击、截军车,经常在各地转战,日子苦得没法说,晴天还好些,一遇下雨天儿,脚都泡烂了,那时候哪有鞋呀?行军走路光脚跑,脚上磨的都是血泡,仗着年轻,没黑没夜地跟随部队转战杞县、济南各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战斗。一个月当中参加了大大小小28次战斗,那一次那个仗都打红眼了,看着我那些小兄弟谷个子样一个个倒下时,我拼了命地往前冲,为兄弟报仇雪恨啊。你想想,他们有的才十五六岁,好日子还没过就都走了啊。”老人说到动情处,竟伸出当年打仗时被子弹击穿的半截舌头,鼻涕眼泪一大把,全然不顾地号啕大哭起来……

“从您的资料中看,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您正在执行任务途中与一股从前线溃逃下来的日伪军遭遇。您一人手持步枪与敌人周旋是咋回事?”谈起这段往事,老人家轻描淡写地说道:“俗话说,人小鬼大,我那时也就是22岁,天不怕地不怕的,浑身是胆,也特别机灵,人称马小鬼。想着法子与这些人周旋,咋着也不能让这伙人跑了再去祸害老百姓。没多长时间,48人的逃兵最终全部缴械投降,有智谋不在老少嘛,您说是不是……?”谈到这里,一屋子人都被老人的幽默诙谐逗得哄堂大笑。老人咧了咧嘴,想大笑,但口水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培钦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到解放战争中,为全民族的独立解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睢县搭界的宁陵匪患严重,严重威胁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派去筹备军粮的马培钦的战友们都先后遭到杀害。匪患不除,百姓就永无宁日。马培钦主动向上级请缨,孤身一人踏上了危险的路途。“等我到了地方,见到那个土匪头头,才发现他在没当土匪的时候我曾经救过他的命。” 马培钦说:“那个时候我特别沉着冷静,对土匪头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加上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对方终于同意缴械投降,并且把打家劫舍得来的粮食全部送给解放军做了军粮……”说到激动处,老人话锋一转说道:“好汉不提当年勇,都过去的事了,不提了,不提了……”最后,竟孩子般地招呼女儿让她下厨做饭招待我们。

毕竟93岁高龄的老人,有时候说话做事竟像老小孩。说到激动处,他的肢体语言相当丰富,地道的乡音及含混不清的话语再加上女儿的转述与他表达不合拍老打岔时,老人家的诙谐幽默让我们忍俊不禁。

“现在的日子好了,我有8个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吃不愁穿不愁的,公家每月还给我发钱,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梦都没有想到的。你说这天下太平多好,习近平领导的不孬,那贪官要是搁从前都应该杀头。还有那小日本,孬种啊……前天电视上说小日本跟咱争钓鱼岛哩,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妄想哩。”一席话,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时间在老人有声有色讲述中不知不觉流淌, 随着老人的一颦一笑一恨一怒,我们一起哭一起笑。聊到高兴处我们与老人开怀大笑,说到伤心地儿,也与老人同掬一捧泪。

下午一点多,采访结束,我们谢绝了老人家及其儿女的再三挽留。临行前和老人合影,镜头中马培钦老人笑得那样慈祥,轻轻抚摸老人的肩膀,松弛的皮肤却承载着信仰的厚重。发生在70年前的那场战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希望英勇不屈,血染沙场。而像马培钦这样的抗战老兵当年更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背负着国仇家恨奋勇杀敌,用他们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拼杀在隆隆枪炮声中扛起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7.春节年的故事 篇七

这是一幅美丽的景色。许多老祖母蹒跚地走出门来,走到太阳光里来。她们简直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欢快地四处游玩,观赏那些田野里遍地长着的黄花。世界又变得年轻了。“今天外面真是快乐!”老祖母说。

森林仍然是棕绿色的,布满了花苞。又香又新鲜的车叶草已经长出来了。紫罗兰遍地都有,还有秋牡丹和樱草花;它们的每片叶子里都充满了汁液和力量。这的确是一张可以坐的、美丽的地毯,而一对年轻人也真的手挽着手地坐在它上面,唱着歌,微笑着,生长着。

一阵毛毛细雨从天上向他们降落下来,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它。因为雨点和欢乐的眼泪混在一起,变成同样的水滴。这对新婚夫妇互相吻着,而当他们正在吻着的时候,树林就开始欣欣向荣地生长。太阳升起来了,所有的森林都染上了一层绿色。

这对新婚的年轻人手挽着手,在垂着的新鲜叶簇下面散着步。太阳光和阴影在这些绿叶上组合出变幻无穷的可爱色调。这些细嫩的叶子里充满了处女般的纯洁和新鲜的香气。溪涧晶莹地、快乐地在天鹅绒般的绿色灯芯草中间,在五光十色的小石子上,潺潺地流着。整个大自然似乎在说:“世界是丰饶的,世界将永远是丰饶的!”杜鹃在唱着歌,百灵鸟也在唱着歌:这是美丽的春天。但是,柳树已经在它们的花朵上戴上了羊毛般的手套——它们把自己保护得太仔细了,这真使人感到讨厌。

许多日子过去了,许多星期过去了,炎热的天气就接踵而来。热浪从那渐渐变黄的麦林中袭来。北国的雪白的睡莲,在山区镜子般的湖上,展开巨大的绿叶子。鱼儿跑到它们下面歇凉。在树林挡着风的一边,太阳照到农家屋子的墙上,暖着正在开放的玫瑰花;樱桃树上悬着充满了汗液的、红得发黑的、被太阳光晒热了的浆果。这儿坐着那位美丽的“夏天”少妇——她就是我们先前所看到的那个小孩和后来的新嫁娘。她的视线在盯着一堆正在密集的乌云;它们像重叠的山峰,又青又沉重,一层比一层高。它们是从三方面集拢来的。它们像变成了化石的、倒悬的大海一样,向这树林压下来;而这树林,像着了魔一样,变得寂然无声。空中没有一点动静;每一只飞鸟都变得哑然。大自然中有一种庄严的气氛——有一种紧张的沉寂。但是在大路和小径上,行人、骑马的人和坐车子的人都在忙于找隐蔽的处所。

这时好像是从太阳里爆裂出来的闪光,在燃烧着,在耀眼,在把一切都吞没掉。一声轰雷把黑暗又带回来。大雨在倾盆地下泻。一会儿黑夜,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静寂,一会儿发出巨响。沼地上细嫩的、棕色羽毛般的芦苇,像长条的波浪似地前后摇曳着。树林里的枝桠笼罩在水雾里。接着又是黑暗,又是闪光;又是静寂,又是巨响。草和麦子被打到地上,浸在水里,好像永远不能再起来似的。但是不一会儿雨就变成了轻柔的细点;太阳从云层里出来了;水滴像珍珠似地在叶子和草上发出闪光;鸟儿在歌唱;鱼儿从湖水上跃出来;蚊虫在阳光里跳着舞。在那咸味的、起伏波动着的海水中的大礁石上,坐着“夏天”本人——他是一个强健的人,有粗壮的肢体和滴着水的长发。他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洗完冷水浴后,更显得精神抖擞。四周的大自然又复活起来了;一切都显得丰茂、强壮和美丽。这是夏天,温暖的、可爱的夏天。

从那一片丰茂的苜蓿地上升起一阵愉快和甜美的香气;蜜蜂在一个庙会旧址上嗡嗡地唱歌。荆棘在那个作为祭坛的石桌上蔓延着。这个祭坛,经过了雨洗,在太阳光中射出光来。蜂后带着她的一群蜜蜂向那儿飞去,忙着制造蜡和蜜。只有“夏天”和他强健的妻子看到了这情景。这个堆满了大自然的供品的祭坛,就是为他们而设的。

黄昏的天空射出金光,任何教堂的圆顶都没有这样华丽。月光在晚霞和朝霞之间亮着①:这是夏天。

①在北欧,特别是在瑞典,夏天有一个时期几乎没有黑夜。

许多日子过去了,许多星期过去了,收获人的明晃晃的镰刀在麦田里发着光;苹果树枝结着红而带黄的果实,弯下来了。蛇麻一丛一丛地低垂着,发出甜美的香气。榛子林下悬着一串一串的硬壳果。一个男子和女子——“夏天”和他安静的妻子——在这儿休息着。

“多么丰富啊!”她说,“周围是一种丰饶的景象,使人觉得温暖和舒适。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渴望安静和休息——我不知道怎样把这感觉表达出来。现在大家又在田里工作了。人们总想获得更多、更多的东西。看吧,鹳鸟成群地来了,遥遥地在犁头后面跟着。那是把我们从空中送来的埃及的鸟儿啊!你记得当我们是一对小孩的时候,我们怎样来到这北方的国度吗?我们带来花儿、愉快的阳光和树林的绿色外衣。风儿对树林非常粗暴。那些树像南方的树一样,变成了黑色和棕色;可是它们没有像那些树一样,结出金黄的果实!”

“你想看到黄金的果实吗?”“夏天”说,“那么请你欣赏吧。”

他举起他的手臂。于是树林里的叶子就染上了一片深红和金黄;于是整个的树林就染上了美丽的色彩。玫瑰花里面亮着鲜红的野蔷薇子,接骨木树枝上沉重地挂着串串的黑果实;成熟了的野栗子从壳里脱落下来。在树林的深处,紫罗兰又开花了。

但是这“一年的皇后”一天一天地变得沉寂,一天一天地变得惨白。

“风吹得冷起来了!”她说,“夜带来了潮湿的雾。我渴望回到我儿时的故乡去。”

于是她看到鹳鸟飞走了。每一只都飞走了!她在它们后面伸着手。她抬头望望它们的窝——那里面是空的。有一个窝里还长出了一棵梗子很长的矢车菊;另一个窝里长出了一棵黄芥子,好像这窝就是为了保护它而存在似的。于是麻雀就飞上来了。

“吱吱!主人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风一吹起来,他就有些吃不消了,所以他就离开这国家了。祝他有一个愉快的旅行!”

树林里的叶子渐渐变得枯黄了,一片一片地落下来;狂暴的秋风在怒号。这已经是深秋了;“一年的皇后”躺在枯黄的落叶上,用她温和的眼睛望着那些闪亮的星星,这时她的丈夫就站在她的身边。有一阵风从叶子上扫过;叶子又落了,皇后也不见了,只有一只蝴蝶——这一年最后的生物——在寒冷的空中飞过去。潮湿的雾下降了;接着就是冰冻的风和漫长的黑夜。这年的国王的头发都变得雪白了,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他以为那是从云块上飞下的雪花。不久,薄薄的一层雪就盖满了绿色的田野。

这时教堂上敲出圣诞节的钟声。

8.关于年的味道生活故事随笔 篇八

年的味道,大致是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渐浓渐深的。

大年二十七,天气清冷。时间是早晨七点半,从瑞金市区开往瑞林镇的早班车已经塞满了人和物。

那个卷发染成金黄色的女售票员乡音浓郁,调门高扬:“挤一挤,再往里挤一挤。”一些人拖着手中的物品又下意识地挪动了自己的身子。在年关里乘车下村,不啻于上一次战场。要在夹缝里保住一个相对稳固舒适的空间,实非易事。唯一可资安慰的事实是,没有被挤成一张饼,知足吧。

打量了一下车厢里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风尘仆仆打工归家的人。他们携带大包小包的物品,也许刚刚坐了夜车再转乘返乡班车,大多面露疲惫之色。离家已久,一朝得返,隐隐又含着几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和激动。

一类是到市区办事或走亲戚返程的人。他们在头天里将自己家中的土鸡土鸭鸡蛋茶油米果等乡间物资运往市区,送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人。现在,他们大多两手空空,却是一脸满足的神情。

就在前几天,我的堂姐建华便是这样肩挑手提地来到市区看望我父母。鸡是她自己养的,鸡蛋是她自己攒下的……最后,她空着手从父母家走出,不肯带走母亲硬塞给她的一袋苹果。她说:“农村家里什么都有,只要满叔和满婶身体健康,比拿什么给我都强。”

如今,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乡村里愿意用最原始缓慢的方法种养土物者也已经不多,人们愈来愈稀罕乡间纯粹之物。事实上,我更加稀罕的是这份弥足珍贵的情义。你没有大富大贵,没有权力可供别人利用,除了那份血脉里的亲情,你甚至什么都给不了别人。但是还有人在大年大节里惦记着你,还有人愿意不顾形象提着蛇皮袋走进你的家门,那么你是有福的。

还有一类是载着货物返乡的生意人。他们将大件大件的啤酒、饮料、糖果、瓜子等物品搬到车厢里,堆满了过道,还有车身的每一个缝隙。他们是人群中精力最充沛,精神最饱满的一群,时刻警惕着货物是否滚落或被踩踏。过年这几天,乡村的消费力是惊人的。我注意到一些饮料外包装上的名字,“哈哈娃”“王者吉”……这些“李鬼”,它们大多颜色鲜艳,有着以假乱真的形态,又有着比“李逵”便宜得多的身价。很快,它们将进入千家万户,摆在餐桌上,或捧在孩子们的手心里。

早班车是热闹的。一些相熟的人很快在拥挤的空间里开始了大声谈笑,他们谈论一年的收成,谈论这几天从外地务工回家的人,谈论哪些人又盖了新屋,哪些人全家都搬到城里去了,哪些人买了小汽车……

是的,坐在班车里返乡的人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都是开着小汽车回家的。

过年了,总有一大群人奔赴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曾经冷清寂寞的村庄,又将暂时地热闹起来。

作者:朝歌

9.春节年的故事 篇九

直到1992年,有人无意中在昆仑山里发现了这隐藏亿年的宝藏,顿时举世震惊,世界的目光很快就聚焦在昆仑山一个叫万宝沟的地方……

昆仑玉现世

震惊世界的昆仑山宝藏

万宝沟神话诞生于1992年。在这之前,万宝沟不过是昆仑山几十万条不知名山沟中的一条。

故事的主角达西,是当时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的书记,自从1991年格尔木市鼓励群众找矿开始,达西就带着儿子旭辉,利用业余时间寻找传说中的玉石。

当地蒙古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昆仑山中有一个神秘之地,里面全是五彩斑斓、取之不尽的美玉。达西祖祖辈辈生活在昆仑山下,从小也常在父辈口中听到这样的传说。不过,真正让他坚定寻宝信心的,是他与一位猎人的对话——达西在和一位蒙古族猎人喝酒时打碎了一只啤酒瓶,那位蒙古族猎人无意中透露,说自己在当地“扫哈尔布哈”深山中,见过像啤酒瓶碎片一样的石头,非常美丽。

猎人的话让达西脑中电光火石般的一闪——“扫哈尔布哈”,是格尔木昆仑山脉旁的一座山峰,蒙古语是“瞎公牛”的意思,这座山以及它的余脉很庞大,即使当地也很少有人将它穿越。

于是在后来的整整一年里,达西父子的足迹踏遍了这条山脉,不过非但一无所获,父子俩甚至还差点搭上了性命——曾经,他们的吉普车陷进河水的流沙中,逃生的父子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吉普车没入深渊。

不过,这也并未能动摇达西父子的寻宝信心,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他们寻找玉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瞎公牛山附近,而是一步步接近万宝沟——万宝沟在距格尔木市100多公里的三岔河附近,自古就叫万宝沟,父子俩从古书和资料中推测,这个沟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什么,或者古人早就发现了这里的宝玉,但是并没有公之于众。

里程碑般的历史发生在1992年农历大年初五:这一天,达西父子以及朋友达力登开着吉普车来到万宝沟,几经周折后,发现走进了一条死路,正当他们准备返回时,却突然发现道路四周像啤酒瓶碎片一样的玉石块,从山顶稀稀落落地流淌下来。父子俩二话没说,一鼓作气地爬上山顶,奇异的昆仑胜景扑面而来:满山都是裸露的玉石,碧绿耀眼,在日光下散发出异样的光芒。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几天后,达西父子再次来到山顶,在青玉石堆西侧仅11米的地方,见到了碗口大、盘子大不等的玉柱围成的圆圈,像古代的祭台。玉柱的外皮是油黑透亮的,玉柱极其坚硬,根本撬不开,儿子旭辉搬来一块石头砸断了其中一根,玉柱一半是羊脂白玉,一半是碧绿如滴的翠玉——他们从未见过这奇特的宝玉。

细心的达西看到玉柱圈中有一个小碗大的窝,窝中全是金黄色的细沙,达西抓了一把,感觉有水、湿漉漉的。多年以后达西问过别人,对方告诉达西,金黄色的细沙可是好东西,那可能就是昆仑山亿万年形成的玉髓石英。

现今已经六十多岁的达西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了一块最初送往扬州鉴定的昆仑青玉石料。与父亲一起出生入死寻玉的儿子旭辉则说,当年那块砸下来的黑皮带翠羊脂玉料,一下山就被朋友软磨硬泡地要走了,如果留到现在,应该值一大笔钱。

悲惨成长史

惨遭掠夺破坏的万宝沟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1992年昆仑玉被发现后,达西向格尔木市地矿局做了汇报,并把玉石切片送到扬州鉴定,鉴定结果是:一种新的玉石横空出世。由于是最早的发现者,他们还成了名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来做玉石研究时,将发现昆仑玉的山峰称作“旭峰”。

那个最先发现的玉矿,就是现今的万宝沟三岔河玉矿,这里产出的昆仑玉品种最多,色彩最艳丽。

不过,昆仑玉被发现后,万宝沟却迎来了一场源自金钱的灾难。

达西发现昆仑玉后只隔了一年,消息不胫而走。1994年,万宝沟发生了哄抢事件。“很多人都涌到山里,用炸药炸,大量的文物贩子、玉器贩子云集,就地收购。挖玉者晚上人手一个手电筒彻夜寻找玉石,为了寻找玉石,手电筒一度脱销。”当地人这样介绍当时混乱的挖掘景象。

政府采取措施制止了哄抢乱采的行为,随后又专门成立了格尔木昆仑玉石公司,负责昆仑玉的开采和经营。不过,昆仑玉矿随后又承包到了个人手中,在利益驱使下,昆仑玉矿仍然长年遭到掠夺式的开采。

一位学者证实,昆仑玉发现的最初几年一点没得到重视,一公斤昆仑玉只有二十元左右;而且现在最弥足珍贵的白带翠昆仑玉,最初却以和田玉的标准来看待,将翠色当成了瑕疵,很多白带翠的玉料,加工时竟然将白玉切下来后把翠玉丢弃了。

昆仑玉第一次价格飙升,与北京奥运会息息相关——2007年4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函,请求北京奥组委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玉石材料。此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用昆仑玉制作全部奥运会奖牌的玉环。根据专家的说法,昆仑玉入选奥运玉有四大优势: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玉矿带,在物质组成、产状、结构特征上基本相同;质地细腻、储量大、品质均匀,材料块体大,每块奥运奖牌完全可以在一块原料上制作完成;同时,昆仑玉具有奥运奖牌所需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的全部原料,不需备料。

而随着和田玉资源的枯竭,很多新疆的玉石贩子,开始把昆仑玉拿回去当和田玉卖,昆仑玉价格也因此飙升。于是,一些与巨额财富失之交臂的故事流传开来,比如最早运往外地的两车皮优质昆仑玉料,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运到河南后被告知不是真玉,又没办法往回运,只有倾倒在当地,却遭到懂行人的疯抢……

刘永宏,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教授级工程师,在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工作多年,他是最早对昆仑玉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

刘永宏说,昆仑玉的玉质之佳赢得了很多专家的赞誉,由于和田玉早已不出产大块玉料,以至于扬州玉工现在到了“离了昆仑玉就没法活”的地步。昆仑玉中的细料青玉因为能加工薄胎玉器而蜚声海内。但是,现今的昆仑玉虽然价格飞涨,但实际国内对昆仑玉的研究却远远落后,昆仑玉种类很多,但省内连个像样的昆仑玉标本室都没有。“更别说昆仑玉博物馆了”——刘永宏说到此,深深的遗憾溢于言表。

昆仑玉之殇

万宝沟的千年宝玉还能开采多久?

由于地处高原腹地,格尔木市在早上8点往往还晨曦未露。不过,这丝毫不能改变众多卖玉人的心情,他们总是摸黑抵达昆仑路附近的玉石交易市场,动用三轮推车、摩托车、自行车、拖拉机、卡车等各式运输工具,把一块块万宝沟出土、还裹着土的玉石料拉进露天市场……忙碌而热闹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西部最大的昆仑玉交易市场,自此开始了一天繁忙的交易。天色渐亮,南腔北调的买玉人涌入市场,他们依旧采用青海当地最古老的方式——互相把手指伸进对方的袖口来讨价还价。

许多商贩对昆仑玉的“钱景”非常看好,一位自称有20年鉴玉经验的商贩对记者说:“这几年都在涨价……”不过,对于昆仑玉的前景,也有人表现出担忧:“昆仑玉就这么多,采一点少一点……”

那么,万宝沟中的昆仑玉,究竟还能开采多少年呢?笔者查到一份不完全的统计资料:昆仑玉每年的产量约1500~2000吨左右,由于多年的破坏性挖掘,万宝沟及周边玉矿的许多细种青玉料和“黄口料”已经采完,只剩下玉质一般的青玉粗料,甚至有的矿再没有玉石产出,目前仅仅靠盲目爆破,零星炸出一些玉石来……

万宝沟三岔河玉矿是昆仑玉的主产矿,开采时间也最长,曾经有“东六西五”11条矿脉,不过早在多年前,三岔河玉矿也只剩下1条矿脉还在开采,而且采掘深度已经超过70米,玉矿的矿脉按成因推测最多不会超过100米。也就是说,不需两三年,这条矿脉采掘完毕后,中国的白玉矿藏就会缺失。

在昆仑路上的玉玲珑珠宝店,女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一只白玉手镯,要价7万元。当地业内人士介绍,实际上,同样是这种白玉手镯,在1995年的时候,每只只有180元到300元。 随着国内玉石市场的升温,以及和田玉资源的枯竭,昆仑玉的价格一路飚升。“以前,昆仑玉最好的白玉还是1000元一公斤,现在,涨到了1万多元一公斤。价格是10倍左右地上涨。”而“靠山吃山”也在格尔木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座小城中,仅从事玉石行当的就有1万多人。

上一篇:校企合作建设方案下一篇:初中数学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