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集体舞逗牛

2024-09-29

大班集体舞逗牛(精选5篇)

1.大班集体舞逗牛 篇一

大班集体舞>

一设计意图

“ loading=”lazy“ src=”//teacher.ruiwen.com/pic/original/copyright/img.1/bdccb0b802.jpg“>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集体舞不仅需要舞蹈技能,活动秩序的支持和保障,还有对幼儿空间思维、人际交往以及快速反应的要求。并且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集体舞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活动的组织既要体现“审美”,又要让幼儿实实在在的学有所得,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我尝试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进行集体舞教学活动,因此,活动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活动目标

1.在集体舞中尝试按乐句学习里圈外圈高低层次变化的跳法。

2.复习巩固按乐句穿插行进。

3.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过程

(一)进场

放音乐

《蝴蝶找花》,幼儿手带四色蝴蝶飞进场。

师:你们看,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鲜花,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啊?

师:请你找和你相同颜色的花坐下吧!

(二)1.练习花儿开放

(1)师:谁来学学小花开放的动作啊?

师:请你自己来做做小花开放的`动作,看看那朵小花开得最美丽!

(2)教师哼唱按乐句练习花儿开放的动作。

2.练习圈里圈外飞的队形

师:这么多美丽的花儿,引来了许多小蝴蝶,小蝴蝶是怎么和花儿做朋友的呢?谁来学一学?(请幼儿示范)

师:你看看我这只蝴蝶是怎么飞的!(教师示范)

引导幼儿寻找规律,先往里圈飞再往外圈飞。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飞一飞吧!指一指你应该往哪里飞!

师:我们刚才飞了几次呀?

师:现在你飞到了那朵花的前面呢?

师:这朵花和你的蝴蝶颜色一样吗?

师: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了。

3.练习按颜色飞到中间

师:小蝴蝶到了新家,想要新朋友一起玩一玩,你想在那里玩呢?

师:那我们一起玩一玩吧!幼儿一起飞,发现问题(太挤了)。

师: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不那么挤呢?

启发幼儿想办法:一个颜色先飞,其它蝴蝶在外面等待。

4练习分层次跳法

师:小蝴蝶呀想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里圈的小蝴蝶先高高的飞,外圈的小蝴蝶快躲到小花的后面去。

师:等下一乐句的时候,我们来交换一下,外圈的小蝴蝶高高的飞,里圈的小蝴蝶就怎么样了呢?

师:飞了三次以后呀,就请里圈的蝴蝶飞回来吧,大家全部面朝圈上。

5.百花开放

师:刚才小花是怎么开放的呢!现在我们来做一做吧!

(三)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练习

(四)随音乐练习

(五)互动

师:我们小朋友跳得好不好啊?

师:那么请我们的老师也来跳一跳吧!

2.大班集体舞逗牛 篇二

一、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1.兴趣较强:大班幼儿对文字有了一定认识, 对阅读有了一定兴趣, 愿意去读一些没有读过的书, 甚至会主动去寻找或交换书籍阅读。

2.思维有序: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 会对书中的故事进行思考, 不懂的地方常会向老师或家长提问。

3.个性明显:每个幼儿的阅读理解方式各不一样, 有的喜欢朗读, 有的喜欢默读, 还有的喜欢边画边读, 甚至于有的喜欢将读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4.断层现象:毕竟还是幼儿, 知识十分有限, 因此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 常常难以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 尤其是对故事情节中的重要转折地方难以解读, 会出现断层现象, 阻碍阅读的继续。

二、教师指导大班幼儿集体阅读时的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许多教师在幼儿集体阅读时, 往往会将之视为一项任务, 而不会用心或深入进去进行思考或创新。

2.重集体轻个体:教师往往会将集体阅读视为满足更多幼儿阅读的活动之一, 会注重整体的阅读效果, 故而会采取符合大多数幼儿的阅读方式, 而常会忽视个体幼儿的阅读习惯。

3.重阅读轻提问:幼儿阅读时间常常较长, 教师就会过于重视阅读内容的完成度, 而会忽视幼儿对于内容的接受度。

4.重文字轻情境:教师们不认为阅读应该有一定的情境, 可以和电视、舞蹈或者小话剧等结合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 往往就是会照着课本一起朗读, 这样的结果, 幼儿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 对知识的接受也是如“囫囵吞枣”, 并不能产生多少效果。

三、教师指导大班幼儿集体阅读时的策略建议

1.做好前期的备课工作。备课工作十分重要, 是保障大班幼儿集体阅读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条件。在备课中, 教师需要做好:一是阅读文本的选择。教师是阅读文本的最终选择者, 文本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阅读质量。在阅读文本选择中, 教师应根据兴趣和阅读特征, 选择适当难度的文本, 使内容能接近大班幼儿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还可根据认知水平, 选择不同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的作品,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这样, 就能让幼儿阅读兴趣和欲望得到激发。二是精心设置流程。集体阅读活动中的流程十分重要, 科学的流程设置可以让幼儿接受知识从易到难, 有主动性和兴趣, 且能最大程度的消化吸收知识。三是道具和情境的使用。幼儿不同于小学生, 单纯的阅读难以真正吸引注意力, 道具和情境的使用能让幼儿注意力和兴趣关注到阅读内容中。而道具和情境的使用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需要什么样的道具, 情境如何设置, 道具和情境的出场时间和方式等等, 都才能做到科学合理。

2.做好阅读时的把控工作。阅读时各种情况都会发生, 现场阅读的把控工作就十分重要。何为把控?就是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教师要有效改变上述存在的几个误区, 把控能力尤其重要:一是要做好幼儿阅读兴趣的把控。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 可有效提升阅读主动性和效果。在精心备课基础上, 教师可设计和创造和谐融洽的互动环境。二是要做好书面语言的把控。大班幼儿已进入书写和识字启蒙阶段,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会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带来误区或者负面影响, 也让幼儿难以真正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三是要做好提问环节的把控。提问十分重要, 这里的提问包括了教师的提问和幼儿的提问, 尤其是后者的主动性提问, 是幼儿已经融入集体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教师一方面需要做的是提问的引导工作, 让幼儿主动提问。

总之, 在大班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备课, 做好现场阅读的把控, 采取适宜的、符合幼儿阅读特征的指导策略, 改变重形式轻内容、重集体轻个体、重阅读轻提问、重文字轻情境等问题, 才可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让幼儿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兢, 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肖玉.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研究—来自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大班集体舞《请你跟我这样做》 篇三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学习跳双圈集体舞《请你跟我这样做》。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找到新朋友,并创编出不同的逗乐造型。

3、体验与同伴边舞蹈边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会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散点和老师玩游戏两次。

师:请你们找一个空的地方站站好,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第一遍王老师先作,第二遍,你们先做,王老师会挑一个我认为最有创意的动作跟着做。

2、和同伴一起玩游戏两遍

师:现在请你们找一个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商量一下谁先做,第二遍的时候交换。

二、新授集体舞《请你跟我这样做》。

1、认识双圈,并站成双圈。

师:请小朋友坐到椅子上,你们看地上有什么?圆点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圆形)有几个圆?(两个)红色的圆我们叫它大圈(外圈),白色的圆我们叫它小圈(里圈),现在,请左边的小朋友起立,请你们在外圈上找一个圆点对面对王老师站站好,剩下的小朋友起立,听好了,请你们在里圈找一个圆点和你的朋友面对面站站好。

2、在圆圈上玩游戏一次。

师:现在让我们站在圆圈上来玩这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在圆圈上玩这个游戏和平时玩得有点不一样,我们不用商量谁先做,它的规则就是大圈的小朋友先做动作,谁先做?(大圈)请大圈上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让我看看,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双圈上来玩这个游戏。

3、学习躲猫猫交换舞伴的方法。(1)学习躲猫猫的方法

师:我们站在双圈上还可以玩躲猫猫的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玩?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我们躲猫猫呢?就在做绕手腕动作的时候,请大圈的小朋友把眼睛蒙起来,不能偷看哦!里圈的小朋友重新找一个新朋友站在他对面,站好后也把眼睛蒙起来。

(3)老师唱谱练习躲猫猫的方法。(根据幼儿情况练习两三次)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4)创编不同逗乐的造型。师:现在每个人都找到了新的朋友,今天我们要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和你的新伙伴打招呼,那就是在手打开以后迅速地站在原地摆一个有趣的造型,停住不要动,好不好,看谁的造型最有趣,王老师唱谱,我们从躲猫猫开始,当梁老师唱到“1”的时候摆造型)。

(5)教师唱谱幼儿躲猫猫换朋友及摆造型(表扬动作独特,有脸部表情的幼儿)可以请造型独特的幼儿站在中间表演。

师:这个小朋友的造型很特别,我们一起来看看„„(6)在老师的语言提醒下完整的游戏一次。

师: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从头开始玩一次,记得在绕手腕动作的时候,我们要干什么?(躲猫猫),在做双手上举的动作的时候呢?(摆造型)

4、学习圈里圈外交换舞伴的方法(1)老师示范交换朋友的方法

师:刚才是小圈的小朋友去找新朋友的,大圈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去找新朋友?(想)那可是游戏规定只能小圈上的小朋友去找朋友怎么办呢?(交换位置)那现在王老师是在什么地方和朋友交换位置的,仔细看好了,握握手,换位置,换过来的没有?是在我们做走一走地动作的时候交换位置的对吗?)

(2)学习交换的方法(现在你们来练习一次,握握手,换位置)

4.大班集体教学活动 篇四

活动目标:

1、自主表达对雪的感受,初步了解下雪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在欣赏和阅读中,体会雪花飘舞的情趣。

活动准备:散文诗配套的大、小图画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幼儿玩雪的幻灯、“下雪好或不好”的统计表(两张);幼儿搜集的资料;“瑞雪丰年、雪、花、飘到”的汉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下雪的动画。

2、用雪上运动项目引入主题,并提及去滑雪场体验,引起幼儿兴趣

3、回忆年底上海下雪的场景

在这部分,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回忆经验。

二、基本部分:发现、感受雪的性质、特点、和优缺点 ;

1、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下雪,并询问喜欢下雪的理由。

2、询问幼儿第一次在哪儿看到雪,有什么感受,并学着将其表述。

3、上海的大雪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4、看散文诗配套的大、小图画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并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该儿歌。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1、谈谈雪的优劣,并将其总结在表格中

2、教师提出问题“雪如何才能被好好利用”请小朋友设计,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活动评析:应老师《雪花飘》这个活动中善于把握和推动主题活动,不仅利用季节特征、气候变化,形成活动主题,还丰富幼儿相关经验,推动主题活动。上海的冬天虽然寒冷,但雪很少光顾,2004年末,上海的冬季迎来了一场十几年来罕见的大雪。面对素来“纸上谈兵”的厚厚大雪,幼儿好奇不己,玩雪的冲动和需要油然而生。应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下雪了”的主题活动自然生成了。

首先,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度,既有赖于幼儿的兴趣,还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体验和知识经验。应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还打算带领幼儿去滑雪场进一步体验,因为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与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师幼之间才产生了有效的互动。

再次,应老师的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一,它符合思想教育性原则。在该活动中应老师选择的学习内容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的内容,使幼儿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审美情感在进行自然常识的同时,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二,它符合科学发展性的原则。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而在上海,即使冬天也很难见到,因此上海的幼儿并不十分了解雪。但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应彩云老师及时抓住了冬季的特征,激发幼儿热爱洁白的雪花,让他们初步了解了雪花的特征,向幼儿及时传授了正确准确的知识,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例如:活动中,当一幼儿讲述了关于雪的难忘事——“运雪球”时,应老师马上追问“运雪球时你感到冷不冷?”从而引发大部分幼儿共同参与讨沦,自然地拓展了幼儿对冰上运动项目的认识。

第三,它符合趣味直观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录像《雪花飘》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欣赏童话时又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雪景,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雪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另外,应老师也没有忽略书本对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的作用,她给小朋友们人手一本图文并叙的散文诗,使他们能一边看一边跟着老师复述故事里小雪花的旅程。第四,它符合启发探索性原则。在激发幼儿情趣后,应老师及时为幼儿提供和设计了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提供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如幼儿观赏了多媒体播放的雪景后,应老师提出了“你为什么喜欢下雪”“哪件事最令你难忘”“雪冷吗”“雪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等问题,由于幼儿有先前的直接经验做铺垫,所以问题情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自然引发了幼儿独立的思考和踊跃的发言“下雪可以把虫盖住”“下雪可以打雪杖”“下雪可以堆雪人”“我看到雪是白色的,很喜欢”„„应老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适切的问题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有效的互动载体。

第五,它符合主题活动性原则。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次活动中,应彩云老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应彩云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到黑板上辨认照片,并回忆起自己在大雪那天最令自己难忘的事,然后用语言讲给大家一起听,每个孩子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有幼儿在回答“为什么喜欢下雪”的问题时,表达了“想把自己变成雪人”的想法,该幼儿并没有清晰地表述喜欢雪的理由,但应老师接纳了幼儿的观点,并就此进行了深一步的互动。应老师及时“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继续让该幼儿为主体继续进行探索。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第六,它符合艺术创造性原则。应老师在多媒体音乐的配合下,声情并茂的朗读《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用艺术感染力将孩子带入雪的世界。第七,它符合全面渗透性原则。应老师在短短一节课中,其教育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谈谈雪的优劣科学领域、朗读儿歌艺术是领域,所有的这些内容又离不开语言领域。

最后,应老师采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她主要采用了直观类方法和语言类方法相结合。应老师首先采用了观察法,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并引入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录像内容;老师用大书幼儿用小书,观看图片内容并配合老师朗诵,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其次,应老师又运用了范例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为幼儿模仿的范例。在该堂课中,当老师问及“哪件事最令你难忘时”老师来了句“是老师先讲还是你们先讲”为幼儿提供了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幼儿表示老师先讲之后,老师又为他们做了个示范。最后,应老师充分利用谈话法,用提问、答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提问“第一次在哪里看到雪啊”“运雪球时你感到冷不冷?为什么?”“为什么衣服会湿的”等等,所提的问题经过周密的思考,围绕主题、紧扣活动目标,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并且,应老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补充,做出明确答复,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应老师的教育活动设计值得我多多借鉴,多多学习,并不停地从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沈晓非

5.大班集体舞逗牛 篇五

“一磨”教研实录

(一)“一磨”活动简案(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附后),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创编队形。

a.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

b.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完成集体舞的创编。

4.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上舞蹈课,我有很多方面考虑得不周到。舞蹈教学首先是要熟悉音乐,理解歌词,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用了音乐节奏较快的伴奏带,孩子听不清楚歌词,创编动作时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词的情况下,我开始做动作,孩子们跟着我跳,无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维给禁锢了,体现不出创编,是我在教幼儿学。分辨左右这一环节进行得太快,致使许多幼儿没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参研者互动交流

徐老师:活动中手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舞蹈时,大多数仍然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让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与其同侧的左腿,这样,孩子在伸左脚和右脚时就不容易搞错。

韩老师: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分不清左右,却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曹老师:目标1中提出要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但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鼓励幼儿去创编,而是让幼儿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四)“一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基本理解乐曲,如能够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兴”“想飞天”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能提炼出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辨左右。(3)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地很滑,我们很容易摔倒”“伸左脚、伸右脚时必须快”。

2.活动的不足之处:(1)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脱节。活动的第一个目标重点在于创编,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够,主要表现在:歌曲相对较长,教师只让幼儿听了两遍音乐,幼儿对音乐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在幼儿创编前的示范动作给了幼儿不必要的暗示。第二个目标是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但活动中,教师只是出示了队形图谱。却没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创编队形的方法。让幼儿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强调,导致大部分幼儿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纠错环节。(2)个别教育细节的问题:教师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却没有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幼儿戴手花,教师自己没有戴,导致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不能以标志物“手花”作为切入点。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方案宜精练,目标的设置应尽量细致、明确,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

建议二:应较早加入音乐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随幼儿,然后用速度较慢的琴声,幼儿进入较为熟练的状态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录音伴奏。

建议三: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特定的标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上的负担。

“二磨”教研实录

(一)“二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看图谱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吗?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并根据图谱变换队形。(将“创编队形”改为“变换队形”,使活动容量更适宜。)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觉得目标1基本达成了,目标2达成情况仍然不是很好。细节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摆放不合理。如果摆成半圆形就不会影响孩子们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次是在创编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为了照顾全体幼儿,我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自己创编动作的展示,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太长。

(三)参研者的互动交流

梁老师: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但创编的时间太长,而展示的时间又太短。

曹老师:我同意梁老师的观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创编动作花去近35分钟,而“依据图谱变换队形”仅用了10分钟,致使教育目标2达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师:与上次活动比较,对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幼儿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与右。

杨老师:由于教师对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时显得非常乱,这个时候,教师可适当维持秩序,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二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教师能创设持续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例如,在引导幼儿依据歌词“请你和我跳个舞”进行创编时。教师用适宜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联想:请小朋友想一想,动画片里王子邀请公主跳舞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能及时对幼儿的创作成果精心评估,发现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典型用来带动全体幼儿。

2.较“一磨”活动,本次活动中改进较为成功之处:(1)利用琴声与教师哼唱相互结合,让幼儿听清了乐曲,理解了歌词,为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全面吸纳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再以教师为先导。

3.本次活动仍需改进之处:(1)目标与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目标2上,帮助幼儿区分左与右,仍需商榷:a.教师要求幼儿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儿操作时与教师的要求相悖,教师没有及时予以指导。b.教师没有明确向幼儿说明手花的作用。c.幼儿跳舞伸左脚和伸右脚时,教师应放慢速度,给幼儿充分的自我纠错的时间。(2)教育细节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圆形较为合理。b.幼儿创编“你把双手拉着我”时,有不少幼儿是用单手与同伴牵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增加幼儿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充分体现集体舞“跳”的特点。

建议二:不用逐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选取重点乐句和有创编空间的乐句进行创编,以节省创编的时间,有效地缩减课堂容量。

建议三:两次试教面对的幼儿不同,在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实录

(一)“三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准确分辨左右,体验变换队形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利用手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

(3)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体验变换队形与集体跳舞的快乐。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4.请幼儿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活动中我努力体现孩子的主导地位。

(三)全园教师的评议

上一篇:电信装维服务规范下一篇:创建清廉校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