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

2024-08-04

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通用9篇)

1.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 篇一

对全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

我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截止目前,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合管办、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9个,分院2个,村卫生所94个,个体诊所205个。现有业务用房面积24601平方米,其中县城15553平方米(县医院6079平方米、中医院5231平方米、社区3220平方米、妇幼站1023平方米),乡镇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面积9048平方米。全系统现有正式职工501人,其中县城346人,副高级技术职称13人,中级职称93人,初级以下职称240人;乡镇155人,副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以下职称127人;核定病床数454张,其中县城330张(县医院200张、中医院100张、社区服务中30张),乡镇卫生院124张全县9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卫生所,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筛查防治、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工作都能正常开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势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进步,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全县卫生事业纵向比较有发展、有进步,主要表现在:自2008年以来正宁县卫生系统共实施中央扩大内需卫生项目4个,总资金22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30万元,1

县级配套114万元),总建筑面积14459平方米,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概算投资2800多万元,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这些卫生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规模逐年扩大,使卫生医疗单位的基础建设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每个乡镇卫生配备一辆急救车辆并至八月底全部安装GPRS,使急诊急救体系初步建全;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局共建成10所乡镇公共卫生办公室并配备设备达11万多元,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报免6123 人,县外住院人数1325人,占住院报免人数的 21.63,新农合的平稳运行,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一定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的医疗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住院治疗率明显上升。但由于目前我县县、乡两级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下,患者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2007-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报免17719 人,县外住院人数6004人,占住院报免人数的 33.88%。近年,卫生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处于后进位臵。

二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全县卫生系统按照编制应配备770人,目前现有正式职工501人,缺编269人,而且69.1%的医务人员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仅有155名,缺人问题极为突出,占现 2

有正式职工的30.9%,承担着全县20万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任务。而在编人员还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现有的501名医务人员,中专以下学历289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59人,分别占职工总数57.6%和11.8%。另外,在全县卫生人员总量不足的背景下,部分专科人才更是奇缺,尤其是外科、妇产科、儿科、财会人员(有会计资格证书)严重不足。全县没有一名在全市医疗行业中享有一定医疗声望的医疗专家,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造成重大疑难病情难以诊断,使医院在群众中的信任度降低,群众不得不外出就医,这样额外增加了群众看病成本增加了群众负担。

三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全县9所乡镇卫生院2所分院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已陈旧、狭窄,有的已成为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全县至今没有一台合格的CT,好多医疗机构现在使用的临床检验、生化检查等设备,均属于淘汰产品。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现有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机、B超、手术器械以及常规化验等多数已陈旧、老化,不能使用,且无力更新。村级卫生所大部分为乡村医生个人家庭式举办,从业人员亦农亦医,素质不高,加之基本医疗设备非常简陋,服务功能低下,90%以上的村卫生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只有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老三样”。导致群众只要遇到大病必须外出就医,遇到重大病情只能介绍患者去西安及临近县诊断,客观上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

四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经费紧张。一是卫生局局机关与部分分出单位同楼办公,暖气安装、年暖气费、门卫接待等欠款达26万元之多。二是基建欠账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乡镇卫生院未上划县级管理之前,建设项目欠款55.75万元,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三是罗川卫生院撤并时,医院拍卖15万元,欠账24.8万元,收支相抵尚欠9.8万元,已造成上访。四是县医院传染楼、中医院办公楼、疾控办公楼修建欠账127.6万元,监督所因修北环路占地、拆房、拆墙无补偿,急需16.83万元维修。五是“非典”时,各医疗单位为抗击“非典”建设发热隔离门诊等,欠账23万元。目前卫生系统因为上述原因欠账达216.15万元,卫生系统欠款及缺口资金总计已高达516.03万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一要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需要各级共同关注,把农村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并同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一样放在同等重要位臵。二是按照关于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的原则,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切实保证乡村防疫、妇幼人员的报酬兑现。三是把村级卫生所的建设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按照注射室、诊断室、药房“三室”分开的要求,每个乡镇每年力争建成2个或2个以上的标准化村卫生所。

(二)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

卫生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向机制和加强人才培养是振兴农村卫生事业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尽快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向机制。一方面,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选拔一批有管理经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担任卫生院院长,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另一方面,简化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卫生技术人才录用及管理办法》,对卫生系统所需人才,实行全员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大中专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基层卫生队伍。二是要继续加强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重点针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院长管理水平,增强乡镇卫生院自身发展能力。三是大力开展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级医疗单位要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联建关系,对受援单位免费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工作。四是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待遇,尽快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的上缴工作,落实财政配套部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留住现有的卫生技术骨干。

(三)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一是结合全省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积 5

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县财政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想方设法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自身配套部分,确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设备装备任务,改善乡村两级医疗设备落后的现状,努力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服务能力。三要努力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坚持争取、自购并举,千方百计购进设备,提高服务能力。要积极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四要加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2.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 篇二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肉、蛋、奶及畜产品的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对营养的需求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 我们舟曲畜牧业发展既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机遇, 又充满严峻的挑战和竞争。为了落实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产品消费安全, 加强动物及畜产品检疫、监督势在必行, 是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用上满意的畜产品的有力措施。

1 现有机构及检疫监督人员状况

按照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 相关要求, 省以下分别设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健全技术支持体系等。据此, 2007年3月将原舟曲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分为舟曲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舟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舟曲县畜牧草原站。分别承担着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饲料的检疫、监督、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动物疫病监测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畜种改良、草原建设。

舟曲县共有检疫员97名, 其中本科7名、大专学历62名、中专28名。县级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14名。

2 承担责任

我县2011年共有各类畜禽201335 (头、只、羽) , 其中牛27434头、猪39995头、羊21425只、鸡66953羽;每年各类畜禽及产品流通量大17.5万 (头、匹、只、羽) 和19000kg。由于舟曲没有固定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 没有定点屠宰场。据这一实际, 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 工作任务重, 动物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 特别是乡级及村级的检疫员、检疫协检员都是兽医防疫的兼职人员, 并且兼职各乡政府的包村行政工作, 因此, 很难顺利开展各环节的工作。

3 存在的问题

3.1 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执法水平不高, 对贯

彻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工作方针难以落实到位。

3.2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不健全, 动物卫生监督基础设施

差, 监测手段落后, 执法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尤其在我县饲养分散且量大面宽, 流通频繁的特殊情况下加强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吸收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也是我县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需要。

3.3 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缺乏经费保障, 设备

简陋着装不齐, 失去执法的严肃性, 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3.4 由于历史及客观原因, 到目前为止, 我县还没有一个规

范统一的屠宰场及交易市场, 开展各项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都处于被动状态。

4 意见和建议

4.1 加大执法人员法制及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 提高整个动

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让执法人员成为即懂得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也是掌握和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的行家能手, 真正成为畜产品质量的安全卫士。

4.2 建立健全检疫、监督执法机构, 尽可能吸收一些懂法懂

专业技术的人才壮大队伍。将乡镇动物检疫员、协检员纳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 实行动物检疫员派驻制度, 协调、理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与乡镇动物检疫报检点的管理体制, 明确乡镇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

4.3 各级党委、政府及 (畜牧) 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动物卫

3.关于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永嘉;

中图分类号:G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永嘉乃千年古邑,文化资源丰富,文风昌盛,积淀深厚。在这片历史悠久而又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琳琅满目,民风习俗情趣独具,文化艺术绚丽多彩。芙蓉村古民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瓯文化遗产之精华,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财富。

一、当前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永嘉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不断出现新气象,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去年,永嘉县文化部门精心组织了党与民心贴心“走进企业、走进校区、走进珍溪、走进社区、走进古村落、走进革命老区、走进重点工程”等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就像一阵阵春风,把文明之风吹到农村,吹进人民的心田,为传播楠溪耕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永嘉县委宣传部决定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年”活动,将开展“七个百”下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即开展100场文化下乡演出,开展100场形势政策宣讲,播放100场科教电影,创建100个综合图书室,组织100场文健身农运会,开展100场普法教育活动,创建10件文艺作品。

二、我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文化工作虽有喜人的一面,但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的一些新问题令人担忧。

(一)个别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形式单一,设施落后。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等突出,难以满足日益富裕了的广大群众对文化的多方面需求,群众呼声强烈,在不少地区,农民除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以外,很少有什么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不少农民往往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打发日子。

(二)重经济轻文化现象普遍。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不少乡镇领导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对文化建设没有考虑,或者考虑较少,导致了农村山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况。

(三)基层文化站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全县38个乡镇有9个乡镇没有文化站专职人员。而且在职的文化干部98%由于生活待遇问题,几乎脱离文化事业的工作岗位,长期被其他部门借于他用。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办公场地简陋,公共文化设施一片空白,成了“空壳站”。

(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业务技术水平差,文化素质不高,且严重老化。全县文化站71人中,大专文化57人,高中文化28人,初中文化6人,有中级职称10人,初級职称47人。文化员中40岁以上有20人。这样的人员结构,不利于文化事业建设,同时,群文队伍的新鲜血液无法得到补充。甚至出现一些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乡村业余文化骨干年龄老化严重,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一些民间艺术品种已经消亡或濒临消失。如:载歌载舞,轻快活泼的永嘉茹民戏,据说我县如今已寥寥无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应坑乡叠罗汉也已在几年前就消亡了。

三、加强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促进社会、城市反哺农村,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从长远和发展计,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力抓、抓好是当务之急,也是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目前,我县农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广大群众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同时,要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就当前来说,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一站一室”的建设。应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筹办解决有站无舍、有室无舍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使文化建设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我县上塘、瓯北、桥头等三镇被列为省东海明珠规划,乌牛、桥下等二镇被列为金海岸文化网工程规划。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要达到省级、市级以上水平,根据上级要求,省级水平的文化站应建有一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楼,一座600个座位的影剧院及面积100平方米,藏书5000至10000册的图书馆。市级水平的文化站建筑面积应在500平方米以上。要达到这些标准,任务十分艰巨,有关乡镇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并鼓励集体、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资助文化建设,力争按期达标。有的地方乡镇文化站单独建设有困难的,文化部门可联合有关部门共建综合性的文化设施。

4.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从调研的情况分析,当前全县远教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高。在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3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正在开展远程教育;认为中央开展远程教育非常有用的占95.8%;对远程教育兴趣很浓的占80.8%。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而且非常欢迎。

2、站点学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学用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此次调研的重点。问卷统计显示,经常参加远程教育的群众占80%,偶尔参加的占16.7%;认为远程教育对自己来说已经有了效果的占31.7%,认为是自己致富好帮手的占60.8%;参加远教学用活动10次以上的占83.3%,参加6-9次的占15%。我们认真查看了各站点的学用记录、计划制度等文字资料,并深入到学用基地了解实际情况,张公中心小学作为全县的示范性村校站点,重点采取分组学习和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学用,效果十分明显,涌现出了花卉栽培大户陈高清、生猪养殖大户丁才华、机车维修乡土专家黄明贵等一大批远教学用标兵,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的兴趣和致富积极性。

3、站点管理及运行情况基本达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的设备运行基本正常,故障发生率与排除率基本持平,其中有5个站点的操作员都能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管理制度也比较严格,能够保证干部群众的正常学习。大坪乡东岳村站点建在要村部,村党支部对远程教育和非常重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四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远教学用活动季度通报制度”,即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时向群众通报村里的远教学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收集群众的学习需求和对远教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一办法很好的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远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用活动的开展。雷公塔镇涔北村站点是与镇水电站联建共享的,水电站发挥干部的技术优势为村里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对终端设备搞好日常维护,自站点建成以来还未出现过一次因设备故障影响学习的情况。

4、站点效益的发挥比较充分。各站点基本上都能按照县远教办和乡镇党委的安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培训,较好的发挥了终端站点的综合效益。在今年年初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如东乡驰马岗村、盐井镇和平居委会、闸口乡花园村都利用远教设备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其中驰马岗村还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了公开计票,让群众大开眼届。两个学校站点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所在村党支部搞好技术培训,查询市场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东岳村在发挥站点功能上注重“两化”,一是实现了村级办公自动化。将村里的公务文件、资料报表等全部用电脑打印,由站点操作员负责将村里的计划生育统计表和会计帐目等逐步存入电脑硬盘,使用专门的电子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群众进行查询和监督,真正做到了村务和财务公开。二是做到了学习服务人性化。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种先进手段,要求村支两委干部都做远教工作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随时收集有助于远教学习的资料,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村妇女主任每个月都召集育龄妇女到站点进行妇幼保健、计生政策、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还将准妈妈们召集起来学习新婚、孕期、产后保健常识,以及对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等知识。

二、目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远教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努力改进和提高。

1、远教培训的普及不够,群众的接受水平有待提高。在此次调研的群众座谈中,我们发现远教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两年多,但仍有部分群众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远教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农村现状不符,还有3%的人没有参加过学习,有15.8%的人认为远教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水平各不相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远教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群众的学用兴趣,提高他们的接受水平。

5.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 篇五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包括牙科)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1.94张、卫技人员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1.9、1.2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件)。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xx年底,全县共有33.8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并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xx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1%,孕16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8.4%,妇女病查治率30.39%,婚前保健咨询率64.17%,产前筛查率2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4%,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4.29%。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38.54%,卫生厕所普及率87.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44%,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各医疗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控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去年全县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去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目前,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困难,xx年投入卫生事业总费用为2845万元(包括新农医94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8%,人均64.9元,与全省平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包括牙科)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1.94张、卫技人员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1.9、1.2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件)。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xx年底,全县共有33.8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并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xx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1%,孕16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8.4%,妇女病查治率30.39%,婚前保健咨询率64.17%,产前筛查率2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4%,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4.29%。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38.54%,卫生厕所普及率87.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44%,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各医疗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控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去年全县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去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目前,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困难,xx年投入卫生事业总费用为2845万元(包括新农医94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8%,人均64.9元,与全省平

均水平(人均88.6元)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卫生基础设施薄弱。我县的乡镇卫生院用房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不少还是土木结构,虽经维修,但部分房屋还是破旧不堪。大部分村卫生室的房屋靠乡村医生租借或利用自家的房屋作为工作用房,工作、业务、生活用房“三合一”,条件十分简陋。因为缺少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老化问题相当普遍。据了解,全县2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中配备“新六件”的只有7家,其中配备b超17台、心电图13台、血球计数仪11台、尿液分析仪8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1台、x光机8台,而且许多设备购置于上世纪80-90年代,档次低、故障率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仍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开展诊疗,手段落后单一,诊断准确率低。二是县医院、中医院、县二院三家县级医院因药品降价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大幅度调整,导致利润骤减。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普遍效益差,卫生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的征缴,使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经济负担加重,发展步履维艰。

2、人才技术不到位。目前,我县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在全县1605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131人,仅占8.16%,大专以上学历296人,占18.44%;副高以上职称47人,仅占2.92%,中级职称342人,占21.3%。近三年我县副高以上职称卫技人员流失8人,占副高以上总数的17%;而近三年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回到xx就业仅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多以中专毕业的卫技人员为主,目前尚有16人未取得执业资格,占6.3%。

3、服务功能不到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在基层卫生院的基础上于xx年初建立起来的,如何从原来的医疗功能尽快转向预防、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设备简陋,导致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感,去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加快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卫生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深化认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适时开展卫生强县创建,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奔小康,先健康。要充分认识加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把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疾苦、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创建卫生强县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带动我县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规定,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条件,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逐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稳定基层卫技队伍。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3、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统筹城乡发展,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构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民营专科医院为补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我县新区人口日渐密集,群众对医疗需求日益强烈以及XX区医疗资源的富足,可以考虑将县人民医院搬至新区,提升县级医院档次,打造区域品牌医院。要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优势,并协助县级医疗机构做好基本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时制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分年、分批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规划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XX县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把“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其纳入农村整个卫生服务体系,承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给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

步提高筹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扩大新农医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4、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建立以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视计划免疫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做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建立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深化卫生监督iso质量认证,加快城乡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步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扎实开展卫生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食品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安全。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卫生保障。

6.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 篇六

关于我县农村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江西省湖口县舜德中心小学王新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普九”工作中,我县农村小学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危房改造。那些本该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的危改资金,却由于这几年来县乡经济持续疲软,财政增收困难,使得校建经费无法及时兑现,债务自然留给了学校。这些不能按期支付的债务每年还要加收较高的利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县尚有80%的农村小学存在校建欠款,多的有七、八十万元,少的也有一、二十万元。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停止了集资和征收教育费附加,原来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被打破了。虽然国家出台了转移支付的政策,但是转移支付的数额远远少于以前教育集资和征收的教育附加费的数额,许多学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2004年政府实行“一费制”后,使得各校原本紧张的教育经费更是抓襟见肘,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当前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怎样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是当前各个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进行卓有成效的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来,我县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来看比较正常,都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没有出现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违纪现象;村小使用经费实行包干政策,对超支学校严格兑现奖惩,限制了经费开支的弹性等等。但在极个别学校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会计基础薄弱。一是学校会计人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会计基础薄弱,对有关制度不够熟悉,理解得不透彻,特别是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为正确的抉择。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账卡、账物不符。有的建筑物已投入使用多年,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时入帐。三是票据管理不够规范,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四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对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合规,财务人员心中没谱。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在收入上表现为资金没有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个别学校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将学杂费、住宿费、搭膳费等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而是留有余额,有的还存在坐支行为;在支出上表现为从财政核拨返还的资金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存在违反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随意挤占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用于滥发奖金、公款旅游等铺张浪费行为。

三、经费的使用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来制订财务长远规划,不能按学校人、财、物的实际情况编制学校一年内的教学教研、后勤等方面的财务计划,对某些并不急需的大宗物品添置的随意性较大。

四、教育经费不能直接或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用于教学教研的金费偏紧,而用于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接待等事情上超支较严重。

五、财物的购置、保管、领用手续不清,甚至三者为同一人。在制度上缺少制约。

六、旅差人员办理学校事务不能统筹兼顾,旅差费偏高,浪费了教育资金。

七、因个人婚丧喜庆单位间的送礼之风愈演愈烈,每学年学校资金流失逾万元。

八、绝大多数经费管理者在长期自我约束中形成了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职业习惯,但有极少数人利用经费流通过程中的种种方便,挤占挪占教育经费,为个人捞好处。甚至把经费管理视为某种特权,把自己凌驾于教职工之上,引起教职工的不满。

九、上级行政部门硬性摊派学校订购各种不必要的书报、刊物,加重了学校的负担。

十、教师缺编严重,只好请临时代课教师,个别学校本学期请临时代课教师超过了十人,无疑增大了学校负担。我认为,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一、加强财会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学校要选拨思想正、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会计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胜任会计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增强防腐抗变能力。

二、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国家所拨经费和学校筹集的预算外资金,都是学校实现事业计划,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财力保证,合理安排、有计划地使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各校要按预算及时、合理、节约地安排与有效地使用经费,做到无预算计划者坚决不予开支,努力使经费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三、正确调度资金。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为教学服务,从资金上保证教学所需。对各项财务开支,只要有利于教学的,就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做到以教师为本,以教育教学为本。

四、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人员规章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费用开支标准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资金结算管理制度等等。

五、自办食堂,来人接待一律在食堂用餐,节约开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快网点布局调整,节约教师资源,减少代课教师,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益。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势必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学校办在家门口的习惯,因此如何赢得广大干群对布局调整工作的支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宣传网点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将调整与不调整作新旧对比宣传,将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的效益作对比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从而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七、制订校务公开方案,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收支情况。通过校务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八、上级教育财务部门每年应对各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7.对我县营林绿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七

1.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营林绿化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领导为成员,明确分工职责,组织实施全县营林绿化工作。二是层层负责,落实到位。每年初由县人民政府将年计划营林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单位,各乡(镇)又分别将任务数分解到村、村分解到组,组落实到每一户群众和个人,层层分解任务数,层层签订营林责任状。三是制定条例,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造林绿化。四是在地方财政极端困难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营林绿化投入的力度,努力做好营林绿化工作。自1998年以来,投入营造林资金804.12万元,兑现农户退耕还林款988万元。

1.2 进一步加强了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全额管理和限额采伐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九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55.06万立方米,1998-2000年实际消耗量在37.8-41.8万立方米之间,年生长量远远大于消耗量。“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57.8万立方米,2000-2004年实际消耗量在38.2-38.8万立方米,仍远远控制在采伐限额内。

1.3 坚持科教兴林,不断增强科技对营林工作的支撑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营林绿化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和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中心苗圃地为依托,加强了对先进林业科技、营造林实用项目的推广和实施。二是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扩大测报网络,及时、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目前,防治森林病例虫害面积3.11万亩,防治率达77.75,有效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蔓延和扩大。

2 营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营林绿化工作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有:一是个别乡(镇)对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群众在退耕地上擅自复耕或林粮间作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技术指导不到位,管护措施跟不上,营林绿化工作质量不高。三是林业经费紧张,营林绿化资金不足。

3 对今后的营林绿化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

3.1 继续把营林绿化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努力促进营林绿化全面发展

营林绿化工作任务重,范围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社会经济状况很差,总体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营林绿化。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努力营造“国土绿化、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调动全社会加强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使各种所有制林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 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紧紧抓住我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在保证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林地或宜林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将使用权交给那些善于经营的主体,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在落实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基础上,依法颁发林权证,切实维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真正做到谁造林谁所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3.3 依靠科技提高绿化水平和造林质量

进一步建立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营林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加强林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林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明确营林思想,切实改变重造轻管现象,巩固造林成果,组织技术力量做好栽后抚育管理工作,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见效一片,扭转营化绿化经营管理粗放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状况。

3.4 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是保障营林绿化工程的根本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伐区调查规划设计、拔交、验收制度,坚决杜绝无证、超计划采伐,移位采伐现象发生;二是切实加强森林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票证的发放管理;三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认真清理查处乱占林地、违法占用林地案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林地征用和占用的审校审批制度。五是强化林业法制建设,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切实解决办案经费,加大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优待警,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保护森林这把“利剑”的作用。六是抓紧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林地的地籍档案管理。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不断提高森林采伐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监督检测力度,改进森林资源监测实效。七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逐步建立现代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完善监控体系,大力开展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切实强化林区的火源管理,完善重点地区森林防火和扑火预案,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火能力。八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总之,营林绿化不仅是一项改善城乡面貌、惠及全县人民、荫及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也是一项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的系统工程。

在营林绿化工作中,要针对目前工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做到规划设计上精益求精、施工建设上精雕细刻、管理养护上精打细算,更有效地提高我县营林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营林绿化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营林工作,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营林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县营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8.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现况调研报告 篇八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规模。**县共有40个乡镇,839个村,25万农户,77.1万农业负担人口,农村土地承包总面积122.7万亩,其中水田91.6万亩。全县二轮承包签订承包合同23.5万份,承包耕地116.6万亩,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2.1万份。截至去年底止,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1.8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0%,涉及承包农户4.6万户,占承包数的19%。从乡镇看,40个乡镇都存在土地流转现象,流转面积多的达3200多亩,占总面积的18%,流转面积最少的仅占承包面积的3.2%;从行政村看,有土地流转的村共825个,占总村数的98%。

2、土地流转成因。我们一行深入到本县青林、漆河、盘塘、枫树、茶庵铺、郑家驿等6个乡镇,走访了部分村组干部和农户,从中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者外出务工,不能经营土地;二是劳动力进城经商,不便经营土地;三是种田效益不高,不想经营土地;四是为了方便生产,需要调整土地。这些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认识到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和生产条件。因此,不愿放弃承包权,只愿出让使用权。

3、土地流转形式。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县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托管。一些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户,将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亲友、邻居,只享受惠农补贴,不参与产品分配,这种形式大都是口头协议,一般是一年一定。他们都是双方交涉议定,一般是未经发包方认可并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这种形式的转让户约占45%。二是转包。这种形式是原承包户将承包地全部或部分转包给承接户。转包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议定或请中介人鉴证达成协议,多为口头协议,一般也未经过发包方,也是一年一定一结算,这种形式的转让户占约41%。三是互换。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户与户之间为方便耕作或防止牲畜践踏,将原承包地块互相兑换,兑换条件及补偿等事宜,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形式的转让户约占5%。四是租赁。这种形式是承包户将承包地租赁给本村本组农户或本村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用于开发性生产。承租方一次或分付给出租方租赁金,这种形式占转出户的9%。

4、土地流转效应。一是促进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这种土地流转机制,不仅解除了从事非农产业户的后顾之忧,而且扩大了种地农户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拓展了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的途径。二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这种流转机制,使从事非农业的农户摆脱了土地束缚,集中精力外出打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等。目前**县这类人员约占10万人以上,加速了**县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已有规模经营面积2.1万亩,占到总流转面积的20%,其中经营面积在30—50亩的大户就有120多户,这些农户经营规模扩大以后,有的发展优质稻生产,有的发展烟叶、果蔬等。郑家驿乡高岩村朱明春发展种植优质稻60多亩,每年增效1.2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创新了经营理念。土地的有序流转带动了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他们走出家门,开阔视野,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会了一定的技能,了解外界各种信息以及市场经济的思路,更新了理念。他们凭借与外地的营销渠道和合作关系,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自己的事业,为振兴经济起到了典型引路和示范推动作用。如目前比较兴旺的跃宇竹业、三尖农牧等,他们的领办者都是从土地流转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和打工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查了解中,我们还发现**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带倾向性的问题:一是各级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清,理解和说法不一,依法管理意识差;二是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滞后,缺乏执法手段,操作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形式五花八门,程序上随心所欲,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四是对土地流转,发包方不清楚,与出让方、受让方三者之间没有履行合法手续,多为口头协议,私下流转属于个人行为,在诚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无法调处,导致部分农户土地纠纷、矛盾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9.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篇九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XX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

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XX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祝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XX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上一篇:教师学习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压电陶瓷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