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2024-09-07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共8篇)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篇一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指施工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耗费、收回和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作行为,构成了施工企业的财务活动。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因预收货款或延期付款而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西方国家又称之为自然筹资方式。

资金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资金所有者和融资机构支付的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

资金筹集费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向银行借款的手续费、股票债券印刷费、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的手续费和注册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

资金占用费主要包括资金时间价值补偿和投资者要考虑的投资风险补偿两部分。

重置完全价值是指按现行市场价格重新构建和安装某项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对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资产,以新的固定资产更换,或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的设备进行局部改造。

本期工程成本是指施工项目在成本计算期间进行施工所发生的全部工程成本,包括本期完工的工程成本和末期未完成的工程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成本是指在成本计算期间已经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

未完工程成本是指已投料施工,但未完成预算定额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内容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支付的成本。

竣工工程成本是指已经竣工的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期间所支出的成本。

建造合同收入是指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后对所实现的净利润依法进行分配。

提留积累以后分配的股利政策,是指企业较多地考虑将税后利润用于增加积累,只有当增加留存收益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才将剩余的利润用于股东的分红。

稳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将每年分配的股利,固定在一定水平上,并基本保持不变。

固定分配比率的股利政策是指企业每年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从企业净利润中支付股利。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将每年分配的股利,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个较低水平的股利,叫做正常股利。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倍数。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篇二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公司财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也是公司整个财务信息的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市场中立稳脚跟, 就必须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和推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的有效管理, 以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进而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近几年来,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施工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由于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资金管理及成本管理粗放, 受管理幅度、交通通讯以及领导能力、时间、精力和经验等的限制,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只能授权给各项目进行管理, 使财务管理经常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不能正常发挥其核算、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作用, 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给公司和集团层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财务控制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资金控制能力较差, 监管力度不够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野

外作业, 施工业务点多、战线长, 企业管理的难度加大, 加之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 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是有章不循, 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重。目前, 各类施工企业资金分散在各子分公司, 各子分公司资金分散在各个项目上, 企业无法实时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和动态的资金信息。同时, 也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

1.1.1 资金管理松散, 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

员的业务水平较低, 资本增值意识薄弱, 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 提早支取, 延后结算, 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损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

1.1.2 收账款周转缓慢, 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加大由于社会信

用机制的不完善, 导致拖欠工程款的数目日益增多, 尤其是开发商对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施工企业中, 实际已成为坏账而未处理的情况已是普遍现象。

1.1.3 固定资产管理不当的问题由于施工企业具有产品的固

定性和施工作业场所的流动性的特点。施工作业一般由各分公司或项目部完成, 而公司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长期以来, 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 轻管理的现象, 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 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随着目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公司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对分公司和项目部进行了放权, 但由于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跟上, 导致有的分公司和项目部将一些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1.2 施工企业体制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现代企业产权制

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而我们现在施工企业的体制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是“生产型”的模式, 而不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 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也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1.3 施工企业经营成本过大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一个工

程项目, 从工程信息的取得到中标合同的签订, 历时期限长, 人力物力投入大, 巨额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 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 加之现在房地产的利润却是率越来越低, 进而阻碍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来, 国家严格了土地管理, 土地转让费与管理费不断创下天文数字, 使施工企业的成本开支越来越大。

2 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立和完善过程中, 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资本市场的逐渐建立和发展, 施工企业也由以前的单一从事建筑业向着经营多角化的方向发展。施工企业要想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考察的一个重要渠道, 也是做出投资决策, 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

2.2 实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从目前施工企业现状来

看, 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模式, 财务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施工企业的要求, 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 妨碍了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 完善企业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基础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3 加强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进入2008年以来, 由于经济危机

的爆发, 建筑市场外部环境的持续低迷, 对每一个施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 合理投资。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 又要脚踏实地, 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 实现财务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最终达到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使企业节支增效, 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3.2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施工企业的一切经

济活动都是围绕资金运营展开的。由于施工生产周期长, 流动程度大等特点, 容易导致资金使用管理分散, 加之各个工程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不同, 使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为此在新时期下, 施工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资金运作上实行集中管理, 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 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减少了由于资金的分散和闲置所带来的浪费, 降低了资金成本,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3 真正落实会计委派, 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由于施工企业流动

性强的特点, 项目疏散远离驻地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不便。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 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按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处理财务业务,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强化财务监督,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 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 抑制腐败, 促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4 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计算机技术在财

务管理中的运用, 提高市场信息的反馈速度, 让施工企业能及时实施财务控制, 从而达到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 可以说,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 将成为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加强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只有牢固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重视资金的管理, 才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使企业健康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缺陷的分析, 从四个方面, 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以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郭复初著.国家财务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3.试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篇三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为人所重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其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一致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应是围绕着提高获利能力、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实现资产的增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方面展开。然而,当前的部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尚未达到这样的程度,有的甚至相差甚远。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围绕着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来开展,本文将对当前的管理现状作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伴随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需求,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思想等将发生极大的变革。实践表明,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营机制渐趋完善的今天,面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日趋下滑的局面,财务管理方面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1某些财务管理形同虚设。施工企业的经营很单一,对外投资成功的也很少,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为因素,但现有的财务管理状况是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因素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不参与或是根本不知道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只负责记帐、算帐,直到需要收付款时才开始接触,这种情况根本谈不上财务管理,更无法提及财务管理应发挥的作用。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如应收帐款数额的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成为企业前进的一大阻力。不再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劳务输出等涉及到的资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形成应收帐款,更有甚者形成难以清回的呆、死帐。因此,加大清理应收帐款力度,尽可能地消除其对企业的束缚,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课题。

3大数额的库存物资,在占用企业资金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按以往的观念,雄厚的物资储备是企业再生产的保障。按以往的观念,雄厚的物资储备是企业再生产的保障,是企业值得夸耀的家当。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库存物资数额越大,说明其周转越缓慢,逐渐形成积压物资。因此,降低库存含量、加速物资周转、降低企业风险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重要工作。

4产值、利润的硬性指标,在计划体制时期只要干是不难完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企业的生产任务不断地受到各方冲击,产值、利润逐年递增的理想状态,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已难实现。但是,在一些来自于企业内外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不诚实的企业作出了虚假的财务报告,这也是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社会诚信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更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警示。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够只是为了企业完成产值、利润指标展开,随着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竞争机制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逐步实践以赢利为目的的宗旨,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围绕着经营指标展开,到逐渐发展成为以赢利为目标的过程,就是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管理的过程,从而形成真正独立的企业财务体系。财务管理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工作。

1筹资管理中要以“支持必需,降低成本,规避风险”为原则,借钱不是越多越好,借钱的目的是投资,投资的风险直接关系着筹资的风险,筹资的利息及本金能否按期偿付是筹资决策中需认真考查的,既要考虑筹资的途径,又要分析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的利弊,适当选择。

2投资管理应以“体现收益性,保证安全性”为原则。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管理水平,投资在企业中的作用大有“成也萧和,败也萧和”之势,成功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创利增效,而失败的投资则可能断送企业的前途。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期限、投资组合等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测评工作。投资管理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点,财务的监督部门也将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投资活动中来。

四、应该重视的几个财务指标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能够较好地监督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各环节的管理状况。存货周转的越快,说明企业的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将此指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数据,使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的同时,尽可能少占用经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处理库存物资,增强企业活力。

2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收帐款的比率。该指标能够较好地说明企业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资金周转越快,资金管理水平越高。相反,大额的应收帐款随时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风险。现在,很多资金被呆、死帐困扰,甚至压垮。尽管应收帐款周转率的计算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有失真情况,但是该指标是以作为企业财务状况的预警系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小视它,应区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解决。

3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的利润与平均净资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也就是企业真实的获利水平。尽管负债经营被很多人认可,但在财务管理方面这一指标非常重要,借助它不仅能够分析出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结束语

4.关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析 篇四

1、领导层对于财务管理并没有深入的认识,这主要就是因为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很多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国营施工企业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都是学习建筑的,对于财务管理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进行记账的工具,对于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财务管理的运用必定也不会有创新的手段。更严重的就是不看财务报表,就算是看,也看不明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也并不了解,这样的话,企业的损失将是尤为严重的。

2、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企业基础管理趋于形式,财务监督控制不够完善,企业经营有太大的成本,这些问题都会是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因为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经济中,国营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就算是在企业中一个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也不可能将这样的损失进行弥补,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在找亏损的原因,然后这个原因逐渐演变成为造成亏损的理由。

3、有关债权债务管理松懈不能做到清理债权债务的及时性,企业的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不能做到回收资金的及时性,周转就会减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不能保证正常。结算工作的落后,在对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依据,很多领导为了可以将公司制定的产值目标有所完成,谎报工程量,事后也不会核实项目的真实性,这样的话,不仅在收账款的时候出现不真实,在企业对债权的有效控制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税务风险也会在企业中发生和蔓延。等结算出最后的结果,项目的成本情况才会出现本来的面目,但是已经无法挽救。不断发生的“潜亏”现象,在报表中基本上是发现不了企业或者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

4、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所限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人员很难发挥作用,记账、算账、报账就是现在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财务人员的项目成本分析基本上都是将项目核算人员的分析作为主要内容,直接复制,根本没有真正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在含义,一个没有入行的人,非要去进行一些连自己都无法弄懂搞清的工作的评价和分析,最终得到的效果必然是失败的,在项目管理中也不会发挥好的作用,也不会发挥任何价值。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5.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篇五

【摘要】:本文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各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在“营改增”实施后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各方面应作出的应对措施,以求在“营改增”的洗礼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3年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下发了财税[2011]110号文件“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由上海于2012年1月1日首先开始试点。建筑业“营改增”虽然暂时不在试点范围之内,但预计其将来也会被纳入,在1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税率11%。而在现行大多数施工企业管理方法传统和管理水平粗放的情况下,有许多不能取得发票从而抵扣困难的情况存在,从而导致税负的增加。在目前建筑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税负的实际增加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亏情况,有些管理薄弱的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危机。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营改增”何尝不是促使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良好机遇,期望施工企业能够利用这个机遇从完善内部体制、运营机制、内控水平等方面来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方法。

总之,施工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建筑业“营改增”的到来。要降低增值税,只能从两方面入手,减少销项税,增加进项税。下面从工程项目的各项业务流程来探讨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1.增值税纳税主体的确定

由于增值税将以各独立核算且工商注册的分公司为纳税主体,而有些施工企业实行大区域管理,各区域公司只是虚拟概念的分公司,并没有在当地进行工商注册,因此,各区域公司应在管理机关所在地进行工商注册,成为增值税纳税主体,并对各区域公司和下属分公司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确定各自的增值税管辖范围。

2.调整修订公司相关制度流程

施工企业的相关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及流程,都以营业税为基础,在明确要改成征增值税后,相关制度和流程都需要修订,同时增值税的管理相对比较复杂,还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制订单独的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调整和制订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建筑业正式纳入营改增范围之前颁布实施。①调整《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增加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内容,增加增值税税金承担的内容,调整资金预扣方面的管理规定,调整材料款项支付方面的内容,调整成本支付有账务处理方面的内容等等。②修订工程项目《目标责任书》格式。③调整财务信息化的处理办法。④调整《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⑤调整《会计核算制度》。⑥制定《项目增值税管理办法》。明确每个项目增值税的承担主体,建立每个项目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登记制度,并与项目部核对等。

3.建立各项目增值税台账

对实施承包管理的施工企业来说,“营改增”后应明确增值税由相应项目来承担。但由于各个工程项目增值税的缴纳并非在工程所在地,而是所属分公司注册所在地,每个月分公司的增值税包含了多个地方多个工程的增值税申报,各个工程的销项税、进项税互相抵扣,最终的税负并不一定等于各个项目税负的简单相加。因此,增值税须核算到项目部,施工企业应建立各项目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台账,以确定各项目增值税税负,明确经济责任。

4.招标、投标、询标过程

营改增对不同的企业造成的税负影响是不同的,一些没有发票管理或者管理混乱的企业将会大幅提高税负,大大降低竞争力。在营改增对全行业都会提高税负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可以在招投标过程中,将“营改增”作为谈判的筹码,适当上浮造价。另外,“营改增”后,招投标的造价计算规则也将发生变化,施工企业应提前研究对策。

5.工程合同管理

施工企业关于“营改增”的各项应对措施中,会有不少措施涉及业主、分包、材料供应等,其中许多措施需要业主的配合。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施工企业与业主的工程合同中体现。所以,施工企业在业务的承接过程中就需要关注这些措施。①合同中明确税收内容:“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由施工单位计算缴纳,甲方不得代扣代缴。②甲供材料:对税收影响很大,施工企业应从签订施工合同时就加以规范,明确甲供材料发票应由材料商开发票给施工方,而不是直接开给甲方,避免甲供材料部分无法抵扣。③明确发票条款:发票开具时间和类型、发票丢失的配合责任、开假发票的法律责任。

6.项目管理人员工资

项目管理人员是劳务支出,施工企业直接依工资表发放工资,无法形成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营改增”后,各劳务公司如果同样改成缴纳增值税,则项目部应减少工资发放额度,将管理人员的聘用关系转移至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支付工资,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

7.项目班组

在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班组”形式,这些班组或纯劳务承包,或专项的包工包料,其中“料”部分可用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劳务部分由项目直接发放工资,无法抵扣进项。所以“营改增”后,如果劳务公司也改成缴纳增值税,施工企业则应减少劳务班组的劳务工资发放,改为通过劳务公司发放工资。

8.劳务分包

劳务的专业分包是政府倡导的方向,在许多施工企业已有实施。但真正意义上的劳务分包还是比较少,大部分是形式上的分包,实质上仍是项目班组的形式。“营改增”以后,劳务公司如果改成缴纳增值税,则没有问题,由其提供增值税发票进项抵扣。若劳务公司未“营改增”,施工企业则应努力减少劳务分包的额度,采用多种方法转至可抵扣项目。

9.钢材、水泥采购

钢材、水泥在建筑成本中有较大占比,在采购中本身应可取得增值税发票。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假发票的可能性较大。在“营改增”后,用假发票或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加强发票的检查力度,将物流、票流、资金流统一起来,减少风险。

10.商品砼采购

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简易征收增值税,税率为6%,其采购的水泥等不能抵扣进项税。所以,各项目商品混凝土的采购可采用由施工企业自购水泥委托加工的方式,将税率较高的水泥用于自身的进项抵扣,减少税率较低的商品混凝土的进项抵扣。

11.砂石等材料及辅助材料

工程建设的材料有的由小规模纳税人提供,无增值税发票,还有的是农民和私人就地采砂、采石就地卖,甚至发票也提供不了,更无法抵扣。对这些材料的采购和处理,施工企业应尽量和可以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的单位合作。确实无法取得对方发票时,可要求对方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据以抵扣。

12.集中材料采购管理及材料运输管理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应尽量避免为降低成本而选择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现象。施工企业还应努力推行材料集中采购,既能保证材料质量,又能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营改增”后,由于材料供应商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7%,而运输业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1%,因此,工程建设的材料应尽量选择由材料供应商运输,并由其开具的发票包括运费来结算。

13.周转材料

大部分土建项目大量需要周转材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多数由市场租赁解决。由于“营改增”后周转材料租赁属于有形动产租赁,在缴纳增值税的范围之内。故租赁费用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充分利用17%的进项税抵扣增值税。同时,施工企业可考虑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自行采购周转材料的比例。

14.设备

“营改增”后,固定资产采购可全额抵扣进项税。所以,施工企业可视自身资金情况,适当增加固定资产购买的比例,减少租赁比例。在“营改增”前,施工企业尽可能延后购置机械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方式,等到“营改增”正式实施后,才购置机械设备,以充分利用进项税进行抵扣。

15.甲供材料

甲供材料由业主采购和付款,供应商的发票开给业主。业主要付工程款时扣回甲供材料价款。由于甲供材料绝大部分本身属于增值税范围,本可按17%抵扣进项税。根据这一点,施工企业可与业主单位进行商谈,建议业主单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①取消甲供材料,全部归施工单位采购;②甲供材料改为甲指乙供,由施工单位采购并付款;③甲供材料继续甲方采购,甲方付款,但甲、乙双方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形式,发票直接开乙方;④若业主单位不愿采取以上几种方法,对于税务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要求业主单位进行补偿。

16.水电费

工程项目水电费一般由业主先行支付,然后在工程款中扣回。甲方如果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施工企业可直接向甲方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绝大部分业主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施工企业可以要求其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向当地主管国税部门申请按3%的增值税征收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公司。也可以考虑采用由甲方支付,在决算中直接扣减的方式处理,以减少销项税。

17.项目部资金成本

施工企业项目部资金成本大体分两类:一为项目经理向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二为项目经理向施工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项目部各项利息支出,都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作为项目部,应努力减少资金利息的产生,同时也可考虑努力改变资金利息的支付方式,减少资金利息列入项目成本的额度,例如通过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供应商,汇票金额包括材料款和资金利息,从而该利息可由材料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18.“营改增”过渡时期的特殊考虑

营改增过渡前夕,施工企业应将能开的营业税发票尽量都开足,并将能开的材料等发票尽量滞后开具。

6.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办法 篇六

为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以利于更好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特制定本办法。一、一般管理

1、为了尽可能做到事前控制,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必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按时编制年、季、月度预算,以方便财务部门能及时做出相关的财务分析。

2、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

1)现金出纳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揶用现金和白条抵库。公司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

2)银行账户必须按国家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3)公司要严格控制银行帐号的多头开立,凡设立的银行帐号必须按要求严格管理。

4)银行账户印鉴的使用实行2章分章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另外1枚由分管财务主管保管,不准1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5)所有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统一由公司出纳经办。

3.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往来款项内部管理报告制度,每季应对往来款项明细进行清理并进行账龄分析。

4、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每年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及固定资产计价,必须严格审查,经公司管理层集体讨论通过后,报公司董事会批准,于决算时处理完毕。

5、收入的管理:每天的收入都要及时入账,建立收入日报制度;

6、存货的管理:存货每个月盘点一次,做到帐实相符;

二、费用的管理

1. 费用的核算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时发生的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费用(通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除外)。

2. 虽在本期支付的费用,但应有后期负担的均不能计入本期费用,可通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3. 正常的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的发票,印章齐全,并粘贴费用报销单。报销单必须由报销人,部门经理,财务经理,公司总经理或财务分管领导签名。4. 费用开支标准:

1)差旅费开支标准(含市内出租车费)。2)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含总经理业务费用)。3)通讯费开支标准。

4)办公费日常用品控制使用标准。

5. 管理人员薪酬管理: 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包括公司在册所有人员的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二)职工福利费;

(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四)住房公积金;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与的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三、项目成本的核算及款项支付

1、成本的归集、审核由事业部会计完成,公司财务负责复核;

2、事业部会计必须认真审核每项费用是否合理,票据是否合法,附件是否完整,报销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3、会计凭证录入的内容必须完整,往来单位要是全称,项目名称要对应合同;

4、每周事业部的会计都要把原始凭证交到公司财务室复核,以便及时反映应付账款,以不致于影响到正常的付款;

5、各项目的大宗材料的采购由材料部统一办理,有货到票未到的情况可按合同预估入账;

6、所有款项的支出必须是先入账再付款。由项目经理填制付款申请表,事业部经理审核,财务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公司财务会计根据材料采购合同或劳务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结合账面应付款及各事业部的用款额度付款;

7、项目部如有急需支付资金的特殊情况,由项目经理办理借款,事业部经理审核,公司领导签字同意,财务催促及时核销;

四、项目备用金的领取

各项目部的备用金按外地10000元,本地5000元核定,特殊情况可说明情况由公司领导审批。

五、各项业务的签字流程

1、项目成本报销流程:报销人填制报销凭证-----项目经理复核------事业部经理复核-----工程管理部复核----财务经理复核------财务分管副总复核-------事业部会计录入凭证-----公司会计复核记账。

2、付款流程:项目经理申请------事业部经理签字-----财务分管副总审批------总经理签字----财务经理执行付款;

3、管理费用报销流程:报销人填制报销凭证------事业部经理复核----财务复核----财务分管副总审批------总经理签字;

4、项目部备用金申请流程:项目经理申请-----事业部经理复核-----工程管理部审核-----财务分管副总审批----总经理签字-----财务经理签字执行付款;

7.论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 篇七

(一) 施工项目上的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 流动性较大, 再加上项目位置越来越偏僻, 所以项目施工人员流动较大。尤其是财务人员,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与施工技术人员相比, 他们的就业面要更宽一些, 工作条件的可选择性更大一些, 因此常常会出现能够独当一面、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流失的现象。迫于人员压力, 施工企业往往只能选择刚刚大学毕业一两年、尚未成熟的财务人员安排到项目主管会计岗位, 这直接导致项目上的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不高。

(二) 施工项目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

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执行或执行是否有效, 关键要看项目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而多数项目管理者对此均不够重视, 尤其是项目的主管领导, 他们往往是技术干部出身, 认为只要施工现场的进度干上去了, 整个项目的管理就上去了, 而他们作为项目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直接导致项目主管会计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三) 施工项目对外经济合同的签订风险较大。

虽然项目上有专门的经济合同部门, 但大多无法律部门, 他们在签订合同时, 往往忽视了合同中的潜在风险, 尤其是大额违约金条款, 如果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事项履行合同, 那么将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现在的经济合同中, 往往会存在一些经济陷阱, 稍不注意, 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风险较大。

(四) 施工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对于废旧物资的出售, 常常由物资人员一个人完成与买方的买卖手续, 且未签订买卖合同;二是实行区域一套账核算模式的项目部, 财务部报账员往往存在会计业务与出纳业务混岗的现象;三是项目各种费用支出及外欠款的支付, 只有项目主管会计和项目经理两个人审批, 而个别主管会计的独立性较差, 往往依附于项目经理。

(五) 施工项目发票上的问题仍然较多。

一是项目所用砂石料等地材多数都无发票。施工当地砂石料场多数为个人承包;二是与外单位临近项目间二手材料的买卖多数无发票;三是发票的真伪越来越难辨别。假发票的种类越来越多, 未经过培训的财务人员, 很难辨识其真伪;四是项目领导重视不够, 为了所谓的节约开支, 公然在采购合同中注明卖方无需提供发票。

(六) 个别施工项目涉税风险较大。

由于个别施工项目地处偏远, 属于税务稽查的“盲区”, 再加上施工项目领导纳税意识淡薄, 导致施工项目存在偷漏税现象, 涉税风险较大。一是漏贴印花税票。施工项目往往仅仅针对与发包方签订的合同履行了贴花手续, 而与施工队和材料商的经济往来合同均未贴花。二是零星租赁大多未取得发票。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与施工当地个人的小型设备的租赁业务, 而为了降低成本, 这部分零星租赁往往未取得租赁发票。三是未彻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手续。一方面是支付民工工资未履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手续;另一方面是项目发放的各项津贴、补贴未纳入工资总额, 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培训, 完善机制, 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由于施工项目地理条件的限制, 施工企业机关应多利用网络培训, 缩短新毕业大学生的成长期, 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并满足岗位对自己的要求。另外, 应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的任用机制, 上级领导要多关注项目财务人员的感受, 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包括偏远地区项目与市政工程项目的轮换、偏远地区项目与公司机关本部的轮换, 使偏远项目财务人员看到希望。

(二) 上下联动, 积极配合, 提高项目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施工项目的上级部门要通过文件通知、各类会议, 向施工项目宣传财务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项目的主管领导, 要使他们将施工生产与财务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另一方面项目财务人员要积极为项目主管领导出谋划策, 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堵住效益流失的口子, 使项目主管领导切实感受到财务人员在项目夯实资产、规避风险、强化内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下联动, 必定会大大提高施工项目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 明确权责, 实施奖罚, 消除经济合同中的潜在风险。

施工项目在签订对外经济合同前, 应由计划合同部牵头各相关部门, 采取合同条款分类负责制, 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 再进行集中讨论、会签, 并形成工作底稿, 在正式签订合同前, 对发现对方提供的合同格式条款中的重大问题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如出现风险问题, 则根据工作底稿中的内容, 采取谁出问题谁负责的方式, 按照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的大小来惩罚相关责任人。通过这种有奖有罚的方式, 提高施工项目各相关部门的合同风险意识, 进而尽可能地消除经济合同中的潜在风险。

(四) 创新制度, 强力执行, 确保内部控制管控到位。

一是建立废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杜绝个人变卖废旧物资;通过每周的现场联合盘点, 建立施工现场废旧物资管理台账, 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废旧物资情况, 再结合废旧物资数量及施工场地要求, 定期出售废旧物资。出售过程中, 项目物资部门、计划合同部及财务部要全程参与, 避免收入流失;二是制定区域一套账报账员岗位职责。一个新的核算模式, 在推行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跑偏”、“走样”的现象, 只有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 才能促使新的核算模式走向成熟。通过明确岗位职责, 就能够规避由于新的财务核算模式带来的岗位风险;三是建立专门针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考核制度。由于工程项目的相对独立性和项目经理的个性差异以及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 项目效益好坏依赖于项目经理的政治觉悟、管理水平、道德良心以及责任心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 施工项目上级部门应建立专门针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考核制度, 并采取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的方式不定期考核, 彻底解决项目经理一支笔、一言堂现象的发生。

(五) 重点关注, 扩大宣传, “堵住”假发票流入项目的“口子”。

一是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物资采购合同中有关发票的条款, 个人销售行为或二手材料销售行为, 应要求其到当地税务局代开销售发票;二是项目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和12366纳税热线进行发票的甄别, 尤其是金额较大的销售发票和租赁发票;三是要做好发票知识的宣讲工作, 使项目全体, 尤其是项目主管领导认识到假发票的危害, 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六) 提高认识, 加强监督, 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涉税风险。

一是项目财务主管作为项目财务负责人, 要充分发挥带头、宣传作用, 要转变纳税观念, 提高纳税认识;二是项目财务部门, 针对涉税业务, 应定期自查, 项目上级部门, 应结合自查情况进行抽查, 发现漏税现象的, 应要求项目主动补缴税款, 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涉税风险。

施工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前沿和最直接的创效单位, 是企业利益的源头, 而财务管理又是施工项目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领域,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劣。因此, 针对目前施工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管理者必须积极应对, 努力解决, 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通过财务管理来带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铁道部改革的尘埃落定, 短期内全国铁路建设的总体进度势必会有所放缓, 新增铁路项目数量也会有所减少, 这无疑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里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将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而大的市场环境我们无法改变,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本文以中铁某局某下属子公司目前施工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范例,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希望对其他施工企业项目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8.浅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篇八

摘要文中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问题几点想法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建筑市场也随之不断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

一、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筹预算控制体系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迅速,但不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资金、成本管理粗放现象依然存在。很多施工企业重视工程的承揽量,重视工程任务的完成进度和质量的提高,片面重视施工生产,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有甚者,把财务部门当作了现金的保险库,单纯的行使“大出纳”的职能,认为工程效益仅仅来源与“干”,意识不到财务管理的“统筹”和“节流”作用即预算筹划和过程控制。

现在施工企业大多建立有年度财务预算体系,编制年度预算。可是预算办法大部分参照经费拨付单位,难以适应企业实际,更谈不上良好的执行效果,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甚至成了摆设。预算的全过程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2.基础管控薄弱,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财务信息延迟、失真

施工企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横跨多个省市;主要从事野外工作,环境复杂;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远离企业总部;有复杂的物流。客观上管理困难,给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财务人员缺乏、疲于应付、培训困难,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或难以有效贯彻,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各种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全;合同、物质和财务缺乏有效同步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造成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财务人员都从事着简单“事后记账”和“加和”的工作,财务部门无法发挥应有的预测、决策作用,财务的管理职能基本无法实现。

3.权、责、利不对等,考核制度不完善

受到长期计划经济惯性的作用,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改革速度缓慢。人事考核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条件下的项目管理。造成权、责、利不对等。主要表现为:权利分配不平衡;只有短期成本,没有长期效益;对项目经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奖、惩不一。上级缺乏对项目管控、考核的有效方法,片面追求项目阶段效益,迫使项目经理为完成考核指标做出短视行为,造成前期奖励当场

兑现,事后处罚难追其责;再是项目部本身缺乏必要的统筹控制体系,无法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目前施工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想法

1.立新财务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获利。利润的最大化是投资人、经营者、普通员工的共同要求。其具体表现为:

(1)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投资者投资于施工企业,利润越高,经济效益越好,越接近企业发展的目标。越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强大,抵抗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企业管理的总目标要求和成果。企业利润高,可供分配的资金就充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更新、管理措施需要的经费就有资金保证,公司资金积累来源就有物质基础,企业价值就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企业发展能力就能够提升。

(3)员工收益最大化。公司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与管理者,充分考虑职工收益,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必然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霞要目标之一。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组织建筑施工生产的成本投入是实现建筑产品功能的前提,精细投入、有效投入,杜绝损失和浪费。因此,这就要

求公司必须树立“大财务”观,要将企业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财务规范管理范畴,将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经济运转全过程中。健全科学的组织机构,设立计划投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金中心等部门,明确责任合理分工。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与工程合同、物质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备的预算控制体系

一个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前提是制度本身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不断改革,逐步与国际趋同,都要求我们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科学

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责任成本、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薪酬制度、物质采购、协作分包等都要不断加以规范,要由人治向制度管理转变。实现规范化管理除了主管领导率先成为制度执行者,营造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良好氛围和文化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规范的具体框架。

3.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实施会计委派制

公司内财务人员实行集中制度,统一由企业总部直接管理。好处有两点:

(1)便于有计划分批培训,完善财务队伍的建设,使财务人员平均综合能力和企业发展保持相适应,统筹利用财务人力资源。解决因现阶段财务人员缺乏、素质参差不齐,照成的基础财务管控不健全,财务数据缺乏横向可比性以及财务信息技术失真的问题。

(2)为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创造先决条件。会计委派制度作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和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通过直接委派制,对工程项目部和下属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委派财务人员的待遇和被委派单位脱钩,由公司总部财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委派制的作用,强化企业的财务监督,有力提升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和贯彻集团财务的管理意图。

4.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健康的资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分散,难以实现公司对资金管理均衡和高效的目标要求。采取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防止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资金结算中心由企业内部设立,办理内部子(分)公司和其他下级单位的现金结算业务。对于施工企业的特点可以考虑依托公司网络和商业银行网络技术建立虚拟的结算中心,其运行特点如下:

为减少资金分散管理而造成的沉淀,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节约资金成本,公司须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外统一结算。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是区域性的或有关联的项目群)中赋予一个分公司或者一个项目部资金结算权,通过公司网络和银行网络将资金动态及时反馈到结算中心。这种方式虽然有资金结算中心存在,但并不意味者将所有的资金全部上收到公司总部,而是将资金的动员、流动和投资决策过程集中,公司即对资金实行了有效的管控,各单位又不失经营和决策权。如果发生突发事件,虽然资金分散在各下属单位的账户上,但可通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及时凑集到必要的资金,缓解突发事件对公司的压力。

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同时,必须建立单位内部有偿借贷机制,一手降低筹资成本,一手维护资金出借单位权益。一方面促使下级单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一方面促进下级单位积极参与资金结算中心的建没。

5.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

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增进项目管理人的责任心。首先,我们认为责任成本为企业的全部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并根据是否会因不可抗力造成成本费用上升,具体分为不完全责任成本和完全责任成本,不完全责任成本包括职工医药费、工程物质材料费等;完全责任成本包括人员奖金、办公费、聘用人员费用等。相应管理人员对该成本负有部分或完全的监管义务和责任。其次,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广度上,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纳入责任成本管理范畴,深度上,责任成本管理要真正将成本分解到位,形成成本终极负责制,同时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将责任人的绩效与分解的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三是要强化财务审核检查监督,确保各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得到落实。四是制定高效的激励措施,奖罚分明,及时对各成本中心进行考核兑现,让员工看到参与成本管理的好处;五是要实行财务集中分析,定期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责任成本预算进行对比,找出偏差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水平。

6.完善项目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积极性

现行的项目考核办法,多以一年为考核时间段进行阶段性考核,但往往项目施工周期大于一年,施工情况随时间和工程进度变化而变化,效益产出等各项经济指标也并非均匀的分布于各时间点上。在进行阶段性考核的时候,不可简单硬套,应该综合考虑已完工和未完工情况,根据总预算和施工计划,比对实际情况,分析计算得出本阶段考核指标系数b,以本阶段考核指标真实值除以b,得到总完成情况预计值。将预计值和总预算考核指标对比从而得出考核结论。这种方法帮助项目经理建立完整项目施工战略构思,避免短视行为,减轻项目经理的思想包袱,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7.建立持续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持续监督必不可少,要把内部审计和财务监察相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在财务管理上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防护网。监督检查要形成日常制度,对项目部形成落实制度的强大压力,监督检查的重点是现行财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劳务分包管理办法等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三、结论

总之,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已经到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不断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当代施工企业发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丽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辽宁经济.2009.

[2]俞文青.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3]郭军.浅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2008.

上一篇:宪法专题试题下一篇:医院综合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