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24-07-25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7篇)

1.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纲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以下简称国发25号文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发25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一核心,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将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作为重点,区别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具备条件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和农村能源建设。

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分析需求和建设可能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确定 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

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退耕农户意愿。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退耕农户的意愿,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动员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5.坚持与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各地要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加快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规划期和规划目标(一)规划期

规划期2008—2015年共8年,2006年为规划基准年。(二)规划目标

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二)《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 农[2007]327号)。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待发)。

(五)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六)县、退耕还林村的经济社会现状调查资料。

(七)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2001-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工程的县(市、区)。规划各项建设内容的安排以村为基本单元,确保覆盖到相当比例的退耕农户,非退耕还林村不纳入规划范围。

五、资金规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要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实际需求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明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安排的资金、地方财政投资、项目受益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等。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规模,以县为单位总额包干。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核查验收各县(市、区)2001-2006年实际退耕地亩数(验收合格面积),按8年每年每亩105元,再增加20%进行计算。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县内统筹平衡,项目以村为单元安排 资金,自治区对各县单项投资比例不作硬性规定,各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规划。

规划要列明规划范围内已完成的各项建设内容存量的基本情况,从而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总需求,并明确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安排的规模,现有投资渠道和地方投资等其他资金安排的规模。

六、规划内容和资金补助标准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内容。规划各项建设内容要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

基本口粮田建设要将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和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结合起来,选择水土资源、地形等自然条件适合的地块进行。要把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结合起来,采取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等综合措施。基本口粮田建设要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等相结合,与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相结合,严禁毁林开垦。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砌墙保土、改良土壤、完善小型灌排设施等工程建设。

——对具备基本口粮田建设条件、人均基本口粮田不足0.5亩的退耕农户,是规划安排的重点,要采取坡改梯(砌墙保土)、改良土壤、完善灌排设施等工程措施做好基本口粮田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具备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人均基本口粮田0.5亩以上。

——人均口粮田达到0.5亩(含0.5亩),但耕地粮食年 生产能力低于800kg/亩,对土层薄、田面不平的,进行田面平整、加深耕作层等,部分地块确实需要可适当安排爆破改土、地埂筑砌等土地整理;对土壤贫瘠、肥力差的,应进行土壤培肥(聚土垄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等);对无田间灌排设施,引水便利的,应配套建设小型提灌站,完善灌溉渠道;引水不便的,可修建地头水柜(蓄水池)。对坡耕地及山冲田,应截洪沟、排水沟、集雨沟等三沟配套,使之既免受山洪侵蚀,又能集蓄雨水补灌。在小型水利设施灌溉面积中,退耕农户受益面积不低于60%。

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亩600元。(二)农村能源建设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太阳能等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沼气建设只安排农村户用沼气,引导农户进行“一池三改”,即改圈、改厕、改厨。

─对具备自然和沼气原料等条件、有意愿发展沼气的退耕农户,要重点安排沼气池建设。鼓励养猪的退耕还林农户建设户用沼气池,引导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对非养猪农户,引导发展以秸杆为原材料的农村沼气池建设。尽量利用现有国债和扶贫资金渠道建设农村沼气池项目。

─对不具备沼气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可规划建设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等。

─对无电网供应照明用电,具备小水电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可以发展户用微水电。

农村沼气池建设每座补助标准为1400元,省柴节煤灶每座补助300元,户用微水电每户补助1500元。(三)生态移民

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搬迁对象主要包括:一是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二是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规划要与各地制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掌握好生态移民的进度和节奏,确保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生态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要认真做好移民意愿和基本情况调查,科学制定移民安置社区选址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培训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方案,并加强对移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跟踪工作,建立健全移民档案,切实关心移民的思想、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努力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置区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草牧场和棚圈、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安置区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安置区的学校、卫生室和文化室等必要的社会服务设施;安置区的劳动力培训等涉及群众长期发展的项目和设施。

资金补助标准依据现行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国家补助标准执行。即人均不超过5000元。

(四)后续产业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区的优势资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退耕农户直接受益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退耕农户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药材、特色经济果木林、森林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以种植牧草、豆科等植物发展养畜、养蚕、养禽、养鱼等;培殖食用、药用菌类等;现有低产低效经济果木林(竹林)的品种改良、施肥、灌溉等丰产措施。

资金补助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从严控制。各县安排的资金总量原则上不超过20%。

(五)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

根据退耕农户劳动力状况,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输出情况,规划对退耕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明确培训内容、范围、费用、退耕农户受益及劳动力转移情况等。规划要与现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

资金补助标准,参照现行的同类项目国家补助标准执行。

(六)补植补造

对自然、生物灾害等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成活率较低、保存率未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各地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检查验收结果核定补植补造规模,从严控制。退耕还林后续补助兑现要与补植补造成效挂钩。

资金补助仅用于补植补造种苗费支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高不超过每亩50元。

七、规划编制程序及有关要求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本次规划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本次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级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要明确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机 构,按照现有工作职能和分工,确定各单项工程建设组织和管理的牵头部门,提出各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落实规划编制经费。

各部门职责如下:

发展改革部门:自治区发改委是专项规划牵头单位,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并负责指导审核各市县生态移民规划。各级发改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与扶贫部门做好生态移民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西部开发办:自治区、市西部开发办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县专项规划,参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财政部门: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提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协调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落实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参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林业部门:自治区林业局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补植补造规划,负责各市县专项规划的汇总、审查及全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与财政部门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经费方案。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编制县级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补植补造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农业、水利、国土部门:自治区农业厅牵头组织水利、国土部门部门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参与全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农业局牵头组织水利、国土等部门编制县级基本口粮田建设单项规划,负责编制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规划。

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各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要参与农户 接续产业发展单项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扶贫部门:自治区扶贫办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参与全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县级扶贫部门要与发改部门共同组织编制县级生态移民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2.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

各工程县(市、区)要组织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全区退耕还林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地要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对退耕地区、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生活生产用能使用情况、生存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退耕农户拥有土地资源、收入构成、收入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要对退耕还林地区、退耕农户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索、社会因素等方面深入进行分析,调查了解退耕农户对项目建设的需求,并对其所需建设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要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3.规划编制及上报

县级规划工作小组对各单项建设项目进行筛选和汇总,形成规划草稿报规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核。领导小组按全县专项资金额度,根据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对项目村、乡(镇)间进行平衡、调整,形成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人民政府上报市政府。

市级政府对县(市、区)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核,可根据政策要求和各县的实际情况对县(市、区)间进行平衡、调整,由市级人民政府将审核同意的县级规划上报自治区有关 部门。

各单项规划(经市、县平衡后)要同时逐级上报自治区有关部门。

上报成果资料要求:各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单项规划及相关表格(文本及电子文档)。

规划上报时间要求:各市于2008年2月底前将审核同意的县级规划(含专项规划和单项规划)报自治区有关部门。

4.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

各级财政要按照累计退耕还林面积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退耕还林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要随专项规划一并上报,市县工作经费不落实的专项规划不予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上报国家审批。

附件:1.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提纲

2.规划编制有关表格

二○○八年一月 日

附件1

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参考提纲

前言

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目的意义,规划编制的过程等。

一、项目县基本情况(采用2006年数据)

(一)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和植被。2.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土地总面积(万亩,以下同),其中:耕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占?%;其它用地面积,占?%。在耕地面积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管辖与人口:全县辖?个镇?个乡?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占?%,农业人口?万人,占?%。

2.农业生产:主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油料、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以下同),粮食单位面积年产量(kg/亩/年),人均粮食拥有量(kg/人/年)。

3.林业生产: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松木和桉树)面积、蓄积(万立方米,以下同);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年均产量(kg/亩/年)。4.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农户收入渠道说明。

5.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转移数量及输送方向。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一)工程概况

1.退耕还林实施面积,其中退耕地面积,配套荒山荒地面积。退耕还林总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累计投入?万元,地方财政资金累计投入?万元。

2.退耕还林涉及乡镇、村委会和退耕农户户数、人口等情况。3.退耕地还林分林种,生态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各检查验收合格面积,合格率。

4.退耕还林实施效果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说明本县(市、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遇到了那些问题,采取了那些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困难、特别是要仔细调查影响到退耕户长远生计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三、规划的依据和必要性

(一)规划的背景

结合我国退耕还林历史、生态建设需求、国发[2007]25号、财农[2007]327号、发改农经[2007]3636、桂政办发[2007]号文件精神,说 明本次专项规划的相关背景。

(二)规划必要性

从生态建设、国计民生、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阐述本次专项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规划依据

参照国发[2007]25号、发改农经[2007]3636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区)具体情况,列举相关依据。

(四)规划范围

四、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遵循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结合本县(区)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具体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五、规划方案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

1.退耕还林村、农户基本口粮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原因

通过对全县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全面摸底调查,分别统计出人均基本口粮田不足0.5亩的农户户数和人均基本口粮田超过0.5亩的农户户数,农户基本口粮田建设意愿。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耕地粮食单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和途径。2.基本口粮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规模

根据农户基本口粮田调查结果,经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比如,土地平整多少面积,土壤改良多少面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模等。

3.基本口粮田建设布局及安排

要明确建设地点。比如说,土壤改良100亩,60亩布局在A镇,40亩布局在B镇;在A镇中,40亩布局在A1村,20亩布局在A2村;按乡镇、村委会统计。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实施组织 6.实施效果预测

(二)农村能源建设

1.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退耕农户的沼气池、节柴灶、微水电的建设情况及意向,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2.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规模 明确沼气池、节柴灶、微水电等建设规模 3.农村能源建设布局及安排 明确各乡镇、村的安排数量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实施组织 6.实施效果预测

(三)生态移民

1.生态移民对象、规模及安排 2.移民安置点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4.项目实施组织 5.实施效果预测

(四)后续产业发展 1.后续产业扶持的基本思路

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明确扶持的后续产业的种类。2.后续产业的发展规模

种牧草、中药材、森林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低质低效林进行品种改良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现有林竹实施施肥、灌水、修枝整形丰产措施等种植业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养殖家畜、家禽,养蚕、养鱼等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需要培殖食用、药用菌类的数量和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

3.后续产业扶持方式及资金规模

明确各种产业的扶持方式、补助标准,及资金安排。4.项目实施组织 5.效益预测

(五)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 1.退耕农民就业现状及培训需求 2.技能培训内容 3.培训资金需求及筹措 4.项目实施组织 5.效益评价

(六)补植补造

1.补植补造面积调查情况

根据各县(区)林业局2007年检查验收结果核定补植补造面积。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2.补植补造建设地点及安排 3.补助资金及筹措方案 4.项目实施组织

六、投资总规模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范围

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6大单项的直接建设投资,第二部分是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包括两部分,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勘察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执行,计算表如下:

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表单位:万元工程总概算费率(%)1000以下1001-50005001-1000010001-500001.51.210.8算例工程总概算***000建设单位管理费1000*1.5%=1515+(5000-1000)*1.2%=6363+(10000-5000)*1%=113113+(50000-10000)*0.8%=433 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执行。一般按直接建设投资的5%左右提取。2.主要投资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各单项具体工程的单位投资指标,比如土壤改良200元/亩,坡改梯400元/亩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投资指标不是补助标准。投资指标是实际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而补助标准可能仅是投资的一部分。3.投资估算结果

根据各单项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指标,分别6大单项计算出直接建设投资和工作经费,最后累计总投资。

(二)资金筹措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原则上不超过自治区分解下达给各县(区)的专项资金总额。2.中央、省、市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支农惠农财政资金、农发资金。

3.地方投资,如有地方配套资金,分别区级、市级和县级列出。4.项目受益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

(三)资金安排

根据规划进度安排,估算每的投资额。

按照表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资金筹措与安排表》进行填写资金筹措和资金安排。

七、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分析

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维持碳平衡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生态作用。

(二)社会效益分析

从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社会进步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显著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分析

从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给退耕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保障

(二)资金投入保障

(三)法律政策保障

(四)宣传保障

(五)科技支撑保障

(六)规划设计保障

(七)施工验收保障

(八)资金监督保障

2.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二

2010年4月15日, 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专项督查和调研会议在东台召开。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张国山、东台市副市长刘树斌陪同调研并参加会议。

会上, 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副局长朱崇法首先介绍了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东台市农业资源开发局简介了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并就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听完介绍,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费伟康, 充分肯定了盐城市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特别是实施“跨越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费伟康局长认为盐城市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很大, 管理水平和项目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实现新的突破、新的跨越费伟康局长重点谈了两点意见。一是, 农业综合开发不等于农业资金投入, 要注重资金的管理和项目的实际效益。二是, 要避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散的不良倾向。最后, 费伟康局长就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希望, 并要求盐城各县 (市、区) 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提升水平, 管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做好工作, 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 为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突破, 做好准备。

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张国山、东台市副市长刘树斌以及盐城各县 (市、区) 农业资源开发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3.塔吊群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篇三

【关键词】塔机群;施工方案;编制

1. 前言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的发展,塔吊机以其服务半径大、吊运速度快、占地面积小、适应城市建筑施工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中,塔吊事故也占有相当比重,塔吊群在使用中的事故之一是塔吊的碰撞问题,故在塔吊投入使用前,都将编制群塔防撞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项目监理批准后才能运行。其目的是确保群塔吊在施工中的运行安全。

2. 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1工程简介:某项目占地面积为17187.72m2。总建筑面积为113090.6m2(不包括地下室面积),其中住房为97329.34 m2,综合服务用房为10961.72 m2,幼儿园为2768.42 m2,物业及社区配套为2031.12 m2,地下室面积为27341.4 m2(其中人防2422 m2)。33幢建筑,其中多层16幢,高层(11~17层)15幢,物业综合用房、幼儿园各一处。机动车停车位616。概算约5亿元。

2.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要简洁,一般列出规范、规定和设计文件。如:(1)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会审纪要。(2)《建设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6)塔吊使用安装说明书。

2.3编制原则。群塔施工编制时,应对所采用的塔吊性能、使用半径等在施工总平面图上用园规作业,再结合地下室中的位置进行科学的调整后确定精确位置的数量,还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布局。如某工程群塔编制原则为:(1)塔吊施工消灭施工死角。(2)塔吊相互间满足安全距离,保证位置、保证安全距离。(3)塔吊布置较多时,利用施工进度的时间差,保证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数量布置根据有利施工和经济最省,如本工程共拟用8台QTZ63型塔吊,26#楼塔吊为1#、24#楼塔吊为2#、22#楼塔吊为3#、30#楼塔吊为4#、18#楼塔吊为5#、、12#楼塔吊为6#、、8#楼塔吊为7#、1#楼塔吊8#。

2.4塔吊安装高度:根据各建筑物高度、基础高度和结构高度确定。如:1#塔吊承台高度为—6.30m,建筑物高度为46.1,塔吊初始安装高度为21 m。

3. 群塔吊防碰撞措施

群塔防撞措施是整个专项方案的核心。编制内容主要从服务范围、起吊高度、吊重与臂长、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方面的着手。如:(1)塔吊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控指挥,在群塔运行中,司机、指挥者必须坚持五项原则。(2)塔机架设距离建筑物距离≥2米,高位的吊机与低位的吊机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条件下,不得小于2米,两台塔吊应避免在回转半径的重臂作业。(3)低塔让高塔。低塔在转臂前,应观察高塔机的运行情况后再进行。(4)后塔让先塔。两塔机吊臂同在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区域的吊机臂让先进入区域的塔机。(5)动塔让静塔。两塔机塔臂同在交叉区域内作业时,塔机无回转、小车无运行、吊钩无运行时为静塔,塔机塔臂在回转或小车在行走时为动塔,动塔机必须避让静塔机。(6)无荷塔机让有荷,两塔机同在交叉区域内运行时,无荷载塔机应避让有荷载塔机。(7)客机让主机,不同单位之间划分塔机工作区域时,若塔臂杆进入非本单位工作区域时,客塔机要让主区塔机。(8)两台塔吊同时作业时,必须有一台先吊装作业,另一台后吊装作业,避开在回转半径重叠作业,同时吊装时,避免钢丝绳吊钩到另一台塔吊臂及吊装物件上或碰撞另一台塔机前臂造成事故,操作工严禁违章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塔吊的安全使用

这部分内容一般在使用手册和有关塔吊安全教材中都能参考到。其内容包括:

4.1检测、备案、验收。指的是安装完毕后的检测、验收和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的备案。

4.2日常检查和使用前检查。包括对基础、金属结构和外

观、各安装装置和指示仪表、连接螺栓、钢丝绳及滑轮、电气设备及接地、配电箱及电源、标语、标牌等。

4.3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塔吊的使用,应遵守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同时也要遵守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使用前的检查、司机与指挥人员的配合、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均应服从;不得使用限位作为停止运行开关,重物不得自由下落;严禁用吊钩直接挂吊物、用塔机运送人员;当风力超过6级时停止使用;作业完毕,将所有工作机构开关转至零位,切断总电源;使用对讲设备,保证通讯畅通;各种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作机构;升物下方不得有人、起吊升物绑扎平稳牢固、零星物件和材料必须用钢丝绑扎方可起吊;作业中水平移动升物时,重物高处所跨越障碍的高度不得小于1米;由专职人员操作和管理,严禁违章作业和超载使用、塔臂前端设置明显标志,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塔与塔之间回转方向必须错开,控制楼和楼之间的操作高度和作业时间等。

5. 塔吊的安全管理

5.1塔吊司机及指挥司索人员管理:(1)年满18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不得患有色盲、听觉障碍。矫正视力不低于5.0(原标准1.0)。(3)不得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癫癞、眩晕、断指等疾病及妨碍起重作业的生理缺陷。(4)塔吊司机及指挥司索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许上岗作业。(5)塔吊司机必须熟悉机械性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5.2塔吊司機、指挥司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3塔吊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度。

5.4塔吊交接班检查制度。

5.5塔吊检查、保养、维修制度。

5.6塔吊机械“十个不准吊”。(1)超载和斜拉不准吊。(2)散装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准吊。(3)无指挥、乱指挥和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4)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准吊。(5)吊物边站人和堆放零散物件不准吊。(6)埋在地下的不明物件不准吊。(7)安装装置失灵不准吊。(8)雾天和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准吊。(9)高压线下面和过近不准吊。(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感谢冯葆蔚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

4.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四

一、总体要求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力争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二、工作任务

(一)做好村庄分类。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在xxxx年底前,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分类要求(详见附件x),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要注意征求村民意见,村庄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xx日,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

(二)优化村庄布局。在组织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全面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传统历史、人文底蕴及群众意愿,以已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强化村庄布点专题研究,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各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规划评估。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在xxxx年xx月底前,根据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自行分批(或分镇)对已批准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评估结论。经评估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实现应编尽编。根据村庄规划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要,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到应编尽编。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要编制详细规划,不再编制村庄规划;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紧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编制村庄规划,或者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对正在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应当按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五)用好现有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前,已经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规划用地布局安排与生态红线及现行的`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冲突的,可将其与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同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没有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可以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总体规划、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六)用好机动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未落地的机动建设用地规模,可以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镇政府可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提出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申请,并按规定修改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落实机动建设用地规模、明确规划用地性质,更新规划数据库。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优化调整用地布局。允许在不改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更新规划数据库。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xxxx〕x号)“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要求,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经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县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调整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按照调整后的规划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由县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然资源厅同意,报自然资源部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进度安排

1、xxxx年xx月,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需征求村民意见,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2、xxxx年x月—xxxx年x月,完成规划评估,对全县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论,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3、xxxx年x月—xxxx年底,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好应编尽编。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督导。镇政府履行好村庄规划编制主体责任,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基础数据和资料提供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村庄规划工作已纳入市对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扎实推进(xx县村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x)。

(二)加强村庄规划队伍建设。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要积极争取支持,探索建立驻村、驻镇规划师制度,充实镇规划专业管理人员,壮大乡村规划管理队伍力量。加强对基层规划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延伸规划编制单位服务链条,将规划内容宣传辅导、定期到乡村跟踪指导村庄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服务要求。

(三)加强经费和技术保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村庄规划工作经费。选择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承担规划评估及规划编制有关工作,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和《x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有城乡规划或土地规划乙级及以上资质承担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四)定期报送工作进展。从xxxx年xx月开始,各镇在每月x日前,报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进展情况表和村庄分类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x、附件x),每季度第二个月x日前报送村庄规划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5.“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五

精品文档 “ “XX 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XX 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XX 五”时期(20XX 年—20XX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社会 XX 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XX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自治区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实施意见》(X党发〔20XX〕X 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XX 五”规划编制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 XXX 新 XX 中国 XX 社会 XX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 大和 XX 届 X 中、X 中、X 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 XXX 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局视野、战略眼光和底线思维,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

编制自治区“XX 五”规划,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 XX 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立足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统筹。既要深入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动态趋势;又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认真总结“XX 五”规划实施经验,科学把握我区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着眼于基本实现社会 XX 现代化长远目标,合理确定各项任务指标;又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制约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集中力量予以解决。

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着眼于全面推进“X位 X 体”总体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又要突出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增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

四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要增强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又要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积极谋划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确保规划有支撑、能落实、易评估。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自治区发展规划(规划纲要)。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为各类规划系统落实自治区发展战略提供遵循。(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各地级市配合)

(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细化落实自治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为其他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发展改革委制定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各地级市配合)

(三)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细化和落实自治区发展规划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自治区“XX 五”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纳入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的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自治区各部门(单位)自行编制或批准的各类规划,须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除国家层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明确要求外,未纳入目录清单、审批计划的规划,原则上不得编制或批准实施。(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负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四)编制区域规划。主要以自治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五)编制市县(区)规划。各市、县(区)按照全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区“XX 五”规划。市县(区)规划依据国家及自治区发展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区“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四、工作安排 (一)自治区“XX 五”发展规划。

1.主要任务。开展“XX 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研究提出“XX五”发展规划框架提纲;起草“XX 五”发展规划;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建立“XX 五”重大项目库;配合做好自治区党委“XX 五”发展规划建议起草工作。

2.进度安排。7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框架提纲;8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初稿;9 月底前,形成“XX 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报告;10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讨论稿;11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12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草案。

(二)其他规划。

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自治区发展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XX 年 6 月底前全部出台。市县(区)规划编制要基本与自治区发展规划同步,20XX 年上半年报同级人大审议后发布,并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和地级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自治区“XX 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自治区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统筹推进全区“XX 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组建工作专班。成立自治区“XX 五”发展规划起草组,具体负责自治区“XX 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熟悉业务、文字能力较强的规划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联合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封闭期间原则上不再负责原单位工作。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自治区“XX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组,对自治区“XX 五”发展重大战略、重大问题等提出咨询意见,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规划衔接。各市、县(区)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衔接国家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争取我区更多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自治区“XX五”发展规划在提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须按程序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须事先与自治区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衔接;市县(区)发展规划在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须事先报送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统筹衔接。

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六

土地整治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提高农村土地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全面设计,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坚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特别是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有利于整治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项目区规划设计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城镇等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立“大破大立”的主导思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坚决打破

过去由于权属界、承包界、个人自发开垦等原因形成的地块零乱、渠系、道路弯曲,不符合自然规律、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的生产现状,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因地制宜

项目区建设要因地制宜,针对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通过水利、农业等措施,对项目区田、水﹙渠、沟﹚、路、林、村等综合配套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渠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化农田。

(三)专家领衔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土地整治范围内的群众意见,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编制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资金统筹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和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在项目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加强标准化优质农田建设,促进农田集中规模经营。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单产能力。

2、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小型水库、山塘、陂坝、灌排泵站等水源工程,改善农用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构建田村路网、提高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方便农产品输送,降低农产品输送成本。因地制宜开展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3、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对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闲置地进行整治、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结合项目区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开展项目区内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促进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展项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消除灾害隐患,保护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步骤

1、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国土局搞好土地整治宣传工作,为项目踏勘及规划设计夯实基础。

2、进行现场踏勘,做深、做细项目区的各项基础工作。现场踏勘需当地村组的负责人陪同,踏勘人员可现场咨询了解项目区内的水源及走向,交通设施情况及村民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下一步的规划施工图设计提供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3、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按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要求,结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及《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标准》以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统一工程布局,拟定初步布局方案。

4、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邀请当地的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提出相关的具体意见,规划设计人员针对相关意见和要求结合土地整治标准,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最终规划成果上报省国土厅。

五、人员及时间安排

项目区建设规模较大,根据项目工作量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全程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和组织,技术负责人协调具体项目操作过程。

1、项目踏勘阶段

在项目踏勘阶段,由技术负责人牵头规划设计人员白天踏勘,晚上上图,边踏勘边上图,一是可以充分节约时间,二是对白天现场踏勘的回顾,加深印象。

2、初步拟定方案阶段

踏勘完成后,进入内业制图,拟定初步布局方案。根据踏勘上图的结果,调整和新增规划,全盘布局。

3、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根据项目初步拟定方案,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等。进行项目区内重要水工建筑物(桥、涵、闸、泵站等)单体图的设计,设计人员开始统计项目区内的工程量,编制项目区的投资预算,编写施工图设计报告,形成初步成果。

4、意见征询阶段

初步成果形成后,所有项目技术人员参与,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到项目区征求当地有关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专家、及村民的意见,然后根据专家及村民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5、内部审核及上报阶段

7.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七

根据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可知,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包括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深基坑工程因其自身独有的区域性、个体差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会涉及到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两项分部、分项危险性较大工程。由此可见,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分布较广、较散、较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目前预防和遏制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今,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编制水平普遍较低,现有的诸多方案存在着内容不全、措施不完整、针对性不强、风险分析不到位等缺陷。

1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的意义及主要问题

1.1编制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的重要意义

坍塌安全事故每年来频繁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2014年,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9起、死亡105人,2015年,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1起、死亡人数达81人;2015年与2014年相比,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7.59%,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86%[1]。分析具体原因是:2015年各地住建部门按照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减少事故总量,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工作宗旨,硬性规定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只要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 m,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论证。由此可见,安全专项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可起到以下作用。

1.1.1改良施工操作陋习

经过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然后再施工的程序之后,施工安全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布局、施工程序、危险因素掌握得非常明白,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快速施工等也心知肚明。即使遇到什么问题,也会根据专项方案中应急准备方案指挥得游刃有余。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建筑工人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的陋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施工的规范性。

1.1.2提高对危险源的重视程度

通过编制、审查、审批、论证、实施、验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过程,可让管理层、监督层、操作层及广大施工现场一线员工充分认识危险源并提前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安全思想意识。

1.1.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编制的过程中,具体明确了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了安全专项方案的顺利实施。

1.2目前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编制内容不全。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涉及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较多,针对不同的分部、分项,所要求的内容也不一样,且每个分部、分项都有其各自的施工方案、特定的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格式。现今,有些编制人员不清楚深基坑专项方案应该具备哪些内容,编制出的方案要么缺少电梯井和塔吊的保护措施,要么缺少监测报警值,要么缺少现场技术人员的安全质量措施和管理要点等关键内容。

2)针对性不强。编制一份可行性的深基坑专项方案,需要熟练规范标准要求和基坑支护设计图纸、了解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清楚施工场地的布局和施工工艺顺序后,才可着手文字方案的编辑。然而有些方案编制人员不遵循上面的程序,主要表现在不认真解读施工图纸上,因此,编写的施工方案不符合工程实况,不满足施工现场条件;还有的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没有从“安全质量控制”角度去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框架,因此出现了方案针对性差、可操作性差和标准性差的“三差”现象。

3)风险分析不到。目前,大部分安全方案编写人员都以现有的施工图纸和勘察报告为主要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但实际情况是,一份资料无法将施工现场尤其是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交代客观、详细。施工编制人员不进行现场踏勘,将会忽略掉潜在的风险因素,由此导致一些重大危险源的漏写的情况经常发生。

2如何编制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1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的编制内容

一份完整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风险因素分析、工程危险控制重点与难点、施工方法与主要施工工艺、基坑与周边环境安全保护要求、监测实施要求、变形控制指标与报警值、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方案和组织管理措施等[2]。

上述风险因素分析、工程危险控制重点与难点以及基坑与周边环境安全保护要求是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针对具体的工程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内容编写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2工程概况描述要点

工程概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项方案编制依据;二是深基坑工程概况。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基坑支护图纸,地勘资料,以及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规程;深基坑工程概况包括基坑工程简介、主要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基坑降水系统的构造图以及基坑的周边环境。针对具体工程所写的工程概况需条理分明,详略得当。

2.3风险因素分析及工程危险控制重点与难点

深基坑工程涉及到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和降水三个分部、分项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的分布较散、较广。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深基坑工程的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对建筑物沉降、水压力、爆炸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对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电击等因素进行分析。故在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前,必须踏勘现场,熟悉勘察报告、设计图纸以及考察施工环境,充分对深基坑工程的各种危险源进行预测,然后对这些风险因素做出具体、详细的分析,列出危险源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列举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最后,将对危险源的分析,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事故预防处理措施以及应急措施进行系统化阐述,从而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4监测实施与变形控制指标及报警值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能预测到。主要原因有:1土方开挖涉及到的施工作业组较多,容易造成施工混乱的局面;2基坑降水易导致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与开裂。而这两大风险源都处于动态中,如何将失控状态转变为可控操作,监测就显现出了它该有的作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反馈、分析,可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最后的分析的结果还可指导施工,这从更高层次上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性。

3结束语

深基坑安全施工是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真编制安全专项方案,是积极防范和遏制深基坑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摘要:本文从深基坑工程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当前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内容,以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核心阐明了方案各项内容的编制要点,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危险源编制相应的辨识方法。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编制

参考文献

[1]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R].北京:住建部,2016.

上一篇:工作表汇总下一篇:的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