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有什么注意事项(精选6篇)
1.惊蛰有什么注意事项 篇一
惊蛰打雷有什么预示
预测天气
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又有“惊蛰冷,冷半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二月(农历)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这些都在提醒人们:惊蛰之后还有“倒春寒”,不要掉以轻心,急着脱下冬装,别忘了“春捂秋冻”!
预测虫害
谚语有“春雷惊百虫”、“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对于古代人来说,这的确是令人担忧的事儿,而对于现代人就没那么可怕了,毕竟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做后盾。当然,虫害毕竟令人烦恼,农民们据此早做防范,更有利。
民间俗谚释义:惊蛰闻雷米如泥
在古人看来,惊蛰是一个关键性的气象日,在农业生产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惊蛰日响雷,主岁丰稔,人们都期望这一天有雷雨。而如果惊蛰以前就响雷了,那就会久雨不停,有气象民谚云:“未蛰先蛰,一百廿日阴湿。”
由此,“惊蛰闻雷米如泥”的意思就是,如果春雷在惊蛰当天响起,那么不管种什么都会丰收,稻谷丰收,米的价格自然就会很低,像泥土一样了。在描写苏州风土人情的《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称在惊蛰当天若有雷动便是丰收之年,若在惊蛰之前便有雷动便是歉收之年。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民间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人们在惊蛰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而在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另外,旧时民间风俗,惊蛰前后凡第一次听到雷声隆隆时,母亲便会抱着孩子在床上拍拍枕头,翻动一下,表示万物苏醒了,不再久眠之意。
指导农事
过了惊蛰,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农民们就要开始忙碌了,“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这一声春雷,不仅惊醒了万物,也敲起了催促农人下地干活的锣鼓。想要偷懒,那么“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收成还有指望吗?对于上班族来说,新的一年的工作也已经展开了,新的目标、计划已经在制定中,接下来就进入一步步的实施过程了,想要偷懒,这年终奖还有指望吗?一声惊雷,悠闲的假期结束了,闹钟也要上班了。
预测收成
“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二月打雷麦成堆”、“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这些谚语都在说明惊蛰打雷预示好年成。我想,这雷并不是关键,那及时的春雨更重要。尤其对于较为干旱的地区来说,这雨就更显珍贵了。
预测桃花开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在南方温暖的地方,人们很快就可以出门踏春赏花了,桃花、油菜花、樱花迎着春风绽放,春光无限好。而北方较冷的地方还要耐心的再等一等,或许一夜之间,千树万树花满枝。远离疾病,预备好健康的身体,迎接出门踏春的日子。
时节变化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2.没什么?有什么! 篇二
有一次,他约我喝咖啡。带着朝圣的心情,跟他去了一趟咖啡馆。很不巧地,他对那家咖啡馆似乎没有什么好感。
我问他:“怎么样,这家店的咖啡口味还不错吧?”他淡淡地说:“没什么!”
我继续问:“店面的装潢呢?”他还是回答:“没什么!”
以后的日子里,我陆陆续续跟他到过不同的咖啡馆,品尝不同口味的咖啡,“没什么!”仿佛是他的口头禅,对所有去过的咖啡馆,他的评价都是“没什么!”,而且带着有点不屑的语气。我心想:大概是他的品味太高了,这些咖啡馆提供饮料及气氛,果真都不如他的心意。
这个经验让我想起另外一位对西点蛋糕有兴趣的女性朋友。 从前,她也常说:“没什么!”
她不但爱吃西点蛋糕,还利用空闲时间拜师学艺,到专业的老师那儿上课,学做西点蛋糕。
刚开始学习的那段日子,她还是不改本性,不论到哪里、吃到什么西点蛋糕,都会给对方“五星级”的评价:“没什么!”标准之严苛,让我这个平民百姓觉得她挑剔得过火。
过了半年,当她从“西点蛋糕初学班”结业之后,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无论在哪里,品尝过谁做的西点蛋糕,她都很认真地研究里面的配方,用什么材料、多少比例、烘焙的步骤,如果做西点蛋糕的师傅在场,她还会很好奇地向对方讨教、研究成功的关键技巧。
我笑着对她说:“你变了。从前是说:‘没什么!’现在是问:‘有什么?’”
“没错,没错,其实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有什么!’,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观察到它‘有什么’而已。”
关于很多专业的技能,的确是“外行人凑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当我们自身专业素养还不够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及鉴赏力,很容易错过其中精华的部分,甚至因此而误以为它没什么学问,不屑一顾。反观那些已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看得懂其中的所以,态度反而谦卑许多。
西谚说:“无知,令人骄傲;学习,才懂谦卑。”道理就是如此吧。
虽然,有一句话说:“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但是,从我认识的文人朋友中发现:愈是尊重别人“有什么”的人,作品的生命力与持续力都很丰富。他们在创作方面的成就十分杰出,同时也拥有圆融的人际关系。反观,经常批评别人“没什么”的人,常碰到肠枯思竭的瓶颈,人缘也比较差。
有一位写小说的朋友,在我的书架上看到我典藏本诗集,顺手翻阅之后,大叹:“时不我与!”
他继续大发牢骚说:“你看,这样随便短短地写几句话、几行字,就可以出诗集,还被你供在书架上典藏。我们这种小说,写了几万字,还没人爱看。真是不公平。”
“你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嘛,写诗也很不容易啊,人家是把几万字要表达的感情,精雕细琢地浓缩成几句话、几行字。而且,他们一定也有成功的地方,譬如:用字遣词、音律铺比、意境营造……应该都有可以参考之处吧。”
当场,他没有再说话,悻悻然离去。过了几个月,我看到他的小说作品中,也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安排,出现新诗在其中。我想,他应该已经开始尝试用另外一种角度想事情了。
尽管,我们都懂得“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生活态度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段,观摩别人表现杰出的地方,从对方的表现看出成功的端倪,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
这种心态,并非想和对方一较高下,而是向对方虚心学习。这个对象,可能是亲友、同学、同事、主管,也可能是你身边不认识的专业人士,但只要你愿意仔细观察,一定可以看见别人成功的端倪。
3.惊蛰有什么意义及民俗 篇三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简介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每年惊蛰这天,在广东和香港,民间习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
惊蛰有趣的民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山东地区惊蛰吃烙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陕西惊蛰吃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广西地区惊蛰吃“炒虫”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惊蛰节气养生
一、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油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蓝、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二、惊蛰宜适当进补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进补食疗方:
1、猪心枣仁汤
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苓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茯苓、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癔病等。
2、炖龙眼党参鸽肉汤
龙眼肉30克,党参30克,白鸽肉150克。先将鸽肉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龙眼肉、党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汤,鸽肉熟后饮汤,食肉和龙眼。此汤有滋肝肾、益脾气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失眠健忘、气短食少等。
三、惊蛰多食锅巴好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养脾。锅巴属甜食,可以多吃一点。
锅巴是煮米饭时锅底所结之物经低温烘烤而成,又香又脆。据现代科学分析,焙锅巴所用的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e、纤维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除淀粉外,其他成分大多藏于米粒胚芽和外膜里。经过低温烘烤,外层的营养成分多被破坏,部分的淀粉也分解了,故食时极易消化;而且,在吃锅巴时,必须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酶以帮助消化吸收,促使肠胃蠕动,增强其功能;另外,微炭化后的锅巴,还能吸附肠腔里的气体、水分和细菌的毒素,以达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4.2022惊蛰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篇四
祭白虎
传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都会开口噬人,甚至阻挠你的前程发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都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来年运势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它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拿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杀虫日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日到来,也意味着太阳已经到达黄经345度。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以及各种霉味。或者拿石灰洒在门槛外,以此来杜绝虫子的骚扰。
打小人
每年惊蛰那日,你会看到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现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
禁婚
根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经常出门行事,常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惊蛰有哪些民间习俗
惊蛰吃犁
民间有农民流传俗语……惊蛰吃了犁,一年都精神,犁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犁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惊蛰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惊蛰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惊蛰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驱除小人和病害。
惊蛰吃龙须面
在部分农村,惊蛰日吃龙须面,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惊蛰祭雷神
农村老辈人说,惊蛰是雷神节日,有俗语云,天上雷公,人间舅公,说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惊蛰祭雷神,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惊蛰打小人
农村里,在惊蛰这天会用清香,艾叶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家中虫害和霉味,妇人将准备好的衣纸小人拿到路边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断小人舌头手脚并点燃,以示把小人赶走,不受小人纠缠。
惊蛰戴龙尾帽
在有些地方农村,惊蛰这天,用线串起彩色布条和秸秆连接成条形状,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龙体在此祛邪避灾。
吃韭馅饼香油饼
农村里,在惊蛰这天有吃韭馅饼香油饼的习俗,韭菜汁在肠内有消毒作用能驱除体内虫子,煎香油饼可使灶台虫子绝迹。
惊蛰的传说故事
一、祭白虎
在我国的南方的地区,特别是广东一带,祭白虎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在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老虎是比较害怕和敬畏的。老虎凶残,因此当地的人们认为可以辟邪,因而古书说:“画虎于门,鬼不敢人。”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坛前,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这一习俗现在还很盛,很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每到惊蛰这一天的时候,特别是中老年人就会手拿祭品,排队祭白虎。有些人还拿鸭蛋喂虎,同时口里念叨“好人近身,小人远离”的口诀。
二、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
惊蛰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5.惊蛰有什么注意事项 篇五
2、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3、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4、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5、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下元节的介绍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6.有什么样的你,就有什么样的新疆 篇六
那篇報道中的库尔班江·赛买提,是一个曾经连上网都受歧视的人,他写文章出名后,很多记者来采访他。库尔班江在深圳工作的四弟,开始死活都不愿离开和田,然而,在深圳待了一段时间后,回和田,他却再难习惯当地的乡俗。
今年10月,32岁的库尔班江·赛买提写了新书《我从新疆来》,他给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并邮寄了样书。后来,他听说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已收到了自己的信和样书,不太清楚习近平收到没有。
这本《我从新疆来》,被这位新疆和田的摄影师称为“少数派报告”。近年来的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使得库尔班江认为“一个健康的沟通”很有必要,他想“给大家搭建重新认识新疆人的桥梁”,来消除人们对新疆人的种种误解。
任何对地域的偏见和歧视都是错误
在新疆和田,这个传统的维吾尔地区,库尔班江的家庭是非常特别的,家中4个孩子,有3个不在新疆。库尔班江是老大,除了是摄影师之外,他还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做摄像。弟弟老三在深圳开玉器店,老四在深圳一家影楼从事后期处理工作,只有妹妹在和田任汉语教师。
库尔班江家族的目光不局限于新疆,这得益于库尔班江父亲多年来奔走全国,到各地做生意所形成的开阔眼光和开放思想。
1984年开始,库尔班江父亲就频繁往返新疆和内地,做玉器生意,在带回收入的同时,也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带回了封闭的村庄。
“父亲讲的故事,几乎都跟教育、知识、上学有关,几乎没听他说过谁赚了多少钱、生意做到多大。”库尔班江回忆,“有一次他坐飞机从广州到上海,他邻座坐着一个老太太,是个教师。她有两个儿子,都在美国读书、工作。父亲和她聊了一路,很有感触,回来跟我们讲了好几次。”
库尔班江回忆父亲时说,“他经常对亲戚朋友们说,三个儿子,我一定要把他们都‘赶出’和田”。
库尔班江小时候,父亲不停地搬家,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的环境越来越好。父亲常年在外,有时几个月不回家,母亲也不让儿子辍学养家,这在当地是不被理解的事情。更不被当地人理解和接受的是,父亲甚至不让孩子们去阿訇或者伊玛目(伊斯兰教教职称谓)办的讲经班,父亲认为,孩子们还小,等长大后自己有了感悟,再让他们自己选择也不迟。
正因这些不类之举,库尔班江兄妹几个被视为异教徒,家族中30多个表兄妹从小都不跟他们玩,母亲的几个姐妹至今也不和母亲来往。
在和田,很多维吾尔族人会排斥汉族人到家里去,甚至会把他们用过的盘子、筷子、碗扔掉,但在库尔班江家里不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我很少感觉到民族的差别。小时候我们跟汉族小孩玩得多,他们也可以到我们家来玩,吃我妈妈做的抓饭。”库尔班江说。
“我们成人之后,才了解父亲的苦心。学习科学、文化,掌握知识,见过世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宗教,才能把学过的东西和背诵的条文变成智慧。特别是这几年,和田的宗教氛围更保守、环境更恶劣。我觉得他实在是太伟大了。”库尔班江对父亲极为佩服。
父亲的眼界和思想改变了库尔班江的人生,和本地人不一样,库尔班江对地域、文化、宗教的认识有了更加广阔的了解。直到走出新疆,库尔班江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加直接的体验,对新疆和内地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0年,库尔班江家中发生了变故。父亲远赴俄罗斯经商,被抢了200多万元。没过多久,父亲又去了内地,带走了家里几乎全部的玉石,后来又全部被偷。承受不了打击,父亲失踪了,3年间音信全无。
2003年,中专毕业后的库尔班江为了撑起这个家,赴内地做生意,同时也是为打听父亲的下落。他记得父亲曾在河南的古玩市场做过生意,就把父亲的照片留给了古玩市场上的商贩。一年后,库尔班江接到了期待已久的电话,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小宾馆里,他找到了父亲。
宾馆的老板说,十几年前,在他还是个三轮车夫的时候,曾经在火车站拉过一个做生意的新疆人。那是个冬天,新疆人看他辛苦,就多给了他一些钱。那个新疆人就是库尔班江的父亲。2001年年底,生意失败的父亲来到郑州的一个宾馆,而老板就是那个曾经的三轮车夫,老板认出了父亲,看他状态不好,就给他开了房间,送来清真饭菜,让他放心住,不用给钱。就这样,父亲一直住到了2004年。
多亏宾馆老板和古玩市场老板的帮助,才让库尔班江找到了父亲,但他们怎么也不肯要库尔班江给的报酬。从那天起,库尔班江明白了,任何因地域和民族产生的偏见和歧视都是错误的。
“对不起,你这个民族不能上网”
即使库尔班江本人很乐观,但他以新疆人的身份在内地生活,仍然在工作、生活中遭遇到了各种误解甚至歧视。他的同事和朋友们都对他很认可和赞赏,但时常也会发生不被陌生人理解和信任的事情。尤其是“7·5”暴力事件、切糕事件等事件发生后,“暴恐”成为新疆的符号,在内地生活的新疆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库尔班江讲到了很多在内地的遭遇,他发现其实很多人对维吾尔族并不了解,“有的地方,你说维吾尔族、清真,都没人懂,就得说回民;还有的地方说回民也没人懂”。库尔班江在四川地震灾区拍纪录片,导演告诉店家,他要吃清真的。结果,店家竟然给他上了一盘清蒸排骨。导演没办法,只好说,库尔班江信佛教,要吃素。店家才懂了,给他上了泡菜和米饭。
更多的时候,库尔班江遭受的是误解和歧视。每次坐飞机、住酒店,他都要接受比别人严格很多的检查;租房时也曾因为是新疆人被房东拒绝;他还曾经在宾馆接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问什么时候离开。
一次,库尔班江去沈阳出差,恰逢国庆60周年,宾馆不让他住。派出所民警来了,库尔班江告诉民警,说自己是酒店的会员,已经订好了房间,为什么不让住。他跟警察谈了两个多小时,凌晨3点多才终于睡上一觉。第二天,他去网吧上网,网吧小伙子看了下他的身份证,根本没抬头看他,就说,对不起,你这个民族不能上网。
库尔班江深切地感到新疆人正日益被符号化的现实。“我们总是被视为异乡人,即便永久地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到头来突然发现这仍是异乡”。
2009年,“7·5事件”发生后,库尔班江在北京的地铁上接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用维吾尔语和朋友说完事情之后,挂上电话,就感觉到了周边的气氛有些不对。一位又高又胖的男人,站在他面前,一直狠狠地瞪着他。地铁到了大望路站,那个男人要下车,临走用胳膊狠狠地给了库尔班江“一肘子”,然后站在站台上,挑衅地看着库尔班江。他知道,对方是想让他下车,来一次单挑,但他冲那男人笑了笑,没有下车。
拿过拳击、散打冠军的库尔班江也曾认为拳头能证明一切,他曾经不允许任何人谈及新疆的不好。然而来到北京之后,他懂得拳头根本不能证明什么,“问题不在于谁对谁错,在于彼此了解基础上的尊重。而尊重,需要感化”。
库尔班江认为,新疆人被符号化并不是普通百姓的恶意,他们接触到的新疆人可能是小偷、卖切糕的,还有更多普普通通的新疆人他们接触不到。“所以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所有人怎么样,我们只能影响自己身边的人,给他们留下好印象,然后口耳相传”。
库尔班江自己的朋友中不乏汉族人,最好的朋友就是一起长大的汉族人,“关系好到他新买的裤子我喜欢就会拿来穿”,“只要找到恰当的方式,新疆人一定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库尔班江说。
近年来,库尔班江一直致力于通过影像向众人宣传真实的新疆,他无论去哪儿都说自己是和田人、新疆人,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们介绍新疆、介绍和田。为此,他还争取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新疆玛仁糖和沙漠烤肉部分的拍摄机会。
通过库尔班江的镜头,所谓的“切糕”竟然有一个亲切好听的名字,叫“玛仁糖”。他还为此选用广角镜头还原了玛仁糖制作的全过程:画面中干净的房子、卫生整洁的制作环境,为的是澄清外界对“切糕”的一切不实传闻。
库尔班江说,他甚至不惜承担了烧坏机器的风险,选用从炉中仰拍的方式记录新疆馕成熟的瞬间。“舌尖”导演陈晓卿都服了库尔班江,说他只要一有好事儿,就推荐和田。
“了解的时候,就是偏见消失的时候。”库尔班江说,“被人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得有人做沟通的事。因为误会、陌生甚至仇恨是互相滋养的,会越养越大,新疆不能被极端的情绪笼罩。如果我们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其他不利的声音和观点冒出,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严重影响新疆人的声誉。我愿意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新疆。这是我的使命。”
而《我从新疆来》正是库尔班江为此所作的努力。
新疆人的最普通的故事
几个月以前,庫尔班江停掉了所有外拍纪录片的工作,带着相机和录音笔,开始了100个新疆人的采访工作。没有了收入,他采访的经费全靠存款和家人的支持,非常紧张。
库尔班江先在北京采访了30多个新疆人。3月底,他将完成的图片和文字放到了网上,很多后来的受访者看到了这组照片,主动联系库尔班江。库尔班江便前往受访者所在的城市进行采访记录,这些人涵盖了新疆的所有民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和身份。
因为经常去一家名叫“大漠驼铃”的北京清真餐厅蹭饭,库尔班江认识了36岁的新疆阿克苏人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相识的过程中,艾合买提江觉得库尔班江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因为他的店里装修需要一些画,库尔班江曾送给他好几张在国家图书馆做展出时留下的珍贵图片。
艾合买提江也吸引着库尔班江,便成为他书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艾合买提江这家清真饭店是为爱人而开,他自己还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中国石化从事海外石油勘探工作。
1999年,艾合买提江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后以全年级前五的成绩保送研究生,2007年,他被公派至德国弗莱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顺利进入中石化研究院。2011年,他把妻子、孩子接到了北京,从此在北京安家。为了解决家人吃饭不便的问题,艾合买提江和朋友借钱,又从新疆请来了厨师,开了这家新疆清真餐馆。
听说了餐厅开张的事,周围高校的学生有很多来申请做兼职。10年的高校学习经历,使得艾合买提江对高校学生充满感情,他觉得只要不耽误他们的学习,他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对于餐厅工作不认真的年轻新疆厨师,艾合买提江经常开导他们。他和爱人给女儿取名穆菲达,意思是“对社会有益的人”。女儿已经两岁多了,他希望女儿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
另一个书中的主人公,27岁的维吾尔族青年亚库普江·阿不都塞买提一直记得爸爸给他说的一句话,“不要急着赚钱,先把人做好”。亚库普江从新疆职业大学毕业后,就跟着爸爸到东莞学做玉石生意,现在在深圳经营家里的玉石店。
刚开店的时候,亚库普江性子急,曾经用160万买了一块4公斤多的石头,后来被一个深圳老板看中,开价560万,眼看就要交易了,亚库普江的父亲知道了,提出要欣赏一下这块石头。只看了一眼,父亲就告诉儿子说,这石头不能卖。父亲眼睛很毒,他看出玉石的皮壳不对,为了证明给儿子看,父亲端来一盆热水,把那石头泡在水里一个多小时,然后放在冰箱冷冻,第二天拿出来,亚库普江闻到了浓浓的化学味道。可因为当时急着挣钱,亚库普江坚持要卖掉石头,父亲严厉的问他,你来到这边,是赚钱呢,还是扎根?
成为一个深圳人
经过数年锻炼,亚库普江渐渐沉淀下来,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深圳人,有了深圳的身份证。买家来到他的店里,亚库普江会自己指出店里东西的缺点,是为了让别人心服口服地买。“我不是石头贩子,我是玉石商人。我不是‘黑肚子’,我想做一个玉石文化使者。”亚库普江通过库尔班江的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除了记录这些一路打拼的新疆朋友,库尔班江还采访了佟丽娅、麦迪娜·买买提等影视明星。面对库尔班江的镜头,平日里闪光的明星们开始了真诚朴实地讲述,她们想念自己的家乡,回忆曾经的彷徨与焦虑,每个人都回归了最为平凡的角度。
在这100个故事中,每一位新疆人都影响着周围人们对他们的看法。
29岁的维吾尔族人马尔旦·艾尼瓦尔,现在是影视明星范冰冰的私人英语老师,同时也帮助她处理一些国际公关方面的工作。范冰冰原从马尔旦的长相认为他是外国人或是混血,知道他是新疆人后,更加尊重他。如果马尔旦在工作上有什么失误,范冰冰不会发脾气,而是与他好好沟通。而14岁来上海读初中的欧特凯·艾尼,也在陪同库尔班江采访在上海的新疆人的过程中解开了心结,不再与误解他的同学打架,而是骄傲地承认自己是新疆人。
库尔班江表示,他对61岁还在卖烤肉的艾力克大叔的经历特别感慨。艾力克一家是当年被邀请来为北京的文化多样性做贡献的,可当他攒够了钱,想回到新疆时,他的第三个孩子患上了脑瘫。为了攒钱给儿子治病,艾力克选择继续留在了北京。他现在在苏州桥附近卖烤肉,生意还行,就是有时候需要躲躲城管。他最小的孩子在北京上学,现在已经排斥说维语,而说汉语了。在孩子的心里,新疆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所在,而北京才是他的“老家”。
通过书中每个人的诉说,库尔班江希望让人们看到,“我们都是同样的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家庭与梦想奋斗。如果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长相不同、语言不同”。
旧的“桥梁”已经过时,新疆的风景、歌舞和瓜果固然美好,但表达的力量却很脆弱。库尔班江认识到,“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能表现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为之所动,如蝴蝶效应,所散发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库尔班江的书,无关宗教、政治、民族、地域,只关乎日常生活,“讲的是新疆人的经历,说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他知道,这些最平常、最卑微也最动人的故事所传递出的沉静且直接的力量,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新疆人最好的方式。
【惊蛰有什么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香雪兰怎么水养?有什么注意事项?10-25
2022惊蛰的由来09-03
关于惊蛰节气惊艳句子07-25
惊蛰节气祝福语08-06
惊蛰高三作文800字10-01
今日惊蛰祝福语句子10-18
关于24节气中惊蛰时节的文章06-28
一年级语文下册 惊蛰2教案 冀教版06-19
惊蛰节气的禁忌和起居饮食2022年06-24
洋溢同义词是什么有什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