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信息管理

2024-10-07

新媒体信息管理(精选8篇)

1.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一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信息技术主任

工作经验

/7 — /5:XX有限公司[10个月]

所属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信息部 信息技术主任

1. 管理和维护公司内部软硬件设施,设计硬件配置和软件应用方案,优化公司电脑配置和系统配置,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

2. 保障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立及正常运行,维护网络设备。

3. 制定实施公司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沟通和确认公司的信息技术需求,满足各部门的系统需要。

/8 — 2014/6:XX有限公司[10个月]

所属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信息部 信息技术工程师

1. 复核各分公司市场营销方案及广告、促销、制作等月度营销企划费用。

2. 指导参与、审核、监督集团各下属分公司执行媒体年度框架合同管理。

3. 完善总部与分公司市场条线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办法。

教育经历

/9— 2013/6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很丰富的知识,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一个新的领域,适应它并且把它做好。

相关阅读:数字媒体艺术求职简历模板,多媒体技术求职简历表格

本文来源于/本网,请保留。

2.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二

从史书记载来看, 从古开始我国就很注重档案保存。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电脑、网络的更广泛运用逐步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但在自动化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与新技术、新媒体结合仍旧不够紧密。对个别珍贵文档的保存仍旧仅停留在依靠计算机进行目录整理的阶段, 对资料的扫描、录入仍有欠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目前绝大部分仅是在充当索引作用, 未有效利用档案信息化进行更多的服务。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 我们更加要注重改革, 要将更多的媒体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 积极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2 新媒体技术时代下电子化档案工作的优势

2.1 采用电子技术查阅, 拓展档案管理方式并加强宣传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即人力整理方式是一种原始、粗放的管理方式。费时费力, 效率不高, 同时也不利于档案内容的共享。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正改善了这一状况, 能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更快捷方便的传播其内容, 打破传统模式下的局限性。使不方便查阅检索的传统纸质档案转变成更方便传播查阅的电子档案, 让更多用户可以更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2 电子录入和网络平台展示,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档案工作效率低下, 纸质档案全程过于依赖工作人员的收录整理, 而在检索过程中依靠工作人员逐步查找, 费时费力。而电子化档案完全克服了这些缺陷, 不仅录入信息更方便快捷, 而且展示方式、管理方式均更高效更明了。多个途径展示档案内容, 多方式展示卷宗, 让资料成为无围栏档案, 使用着无需费时费力就可获得所需信息。并借此提高使用者对获取相关信息的积极性, 并降低管理人员工作强度与难度。

2.3 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 扩大档案宣传影响力

在过去档案管理工作中, 主要交流方式是档案管理部门创办的内部刊物、索引资料等。虽然是由档案管理部门殚精竭虑做出的宣传刊物, 但是影响范围较小, 且整理难免有疏漏, 而且仅凭介绍资料难免不够直观向人展示其内容。而如今结合新媒体技术, 开展网络宣传, 微博, 建立微信公众号等, 能扩大档案宣传影响区域, 挣脱地域束缚, 向更多地区人民宣传珍贵档案的内容, 提高社会影响力, 提升信息开放性及公共性, 提升其社会价值。

3 新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现状问题

3.1 数字化程度不足

在目前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 我国众多档案管理机构都在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改革, 并且为此制作了许多网站及在线档案场馆, 为档案信息更好的传播与使用提供了优秀的平台, 用户可以更简便更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1) 当前档案机构网站制作较差, 页面布局不够美观、人性化, 内容较空泛, 信息更新不及时, 检索不准确, 服务器较差, 不能给用户优良的体验。2)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够成熟, 检索方式较单一, 不能人性化、自由自主的检索, 因而影响电子档案使用效率。3) 宣传力度不够, 方式不合适, 公众难以了解到, 网站没有足够访问量。4) 各级领导重视度不够, 仅仅将信息传播平台视为不重要的点缀, 使得档案信息化及网站建设、制作得不到应有重视, 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财力支持[3]。

3.2 档案工作者思想及技术落后

近年来我国档案业从业者科学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但相比于其他行业仍旧存在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理解应用能力较差, 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速度。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建设, 是档案数字化进步的一大难题。不少从业者感觉再学习较难, 使一部分人产生了畏惧情绪, 这也是档案业难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的原因之一。

4 新媒体时代下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注重提升自我, 优化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 从根源上来讲是由自身技术水平、建设水平、认知水平决定的。且不提过去, 在当今新媒体普及的背景下, 档案资源的质量以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都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品质与水准。因此,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不仅要提高工作的技术水准, 完善业务建设, 更应当丰富档案资料库内容。采用的技术也好, 宣传工作也罢, 都只是“面子”, “面子”只能吸引人, 要留住人靠的还是丰富的内容, 方便、快捷、准确的使用体验, 这些才是工作的“里子”。只有不断的丰富资料库, 收藏更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 采用更先进的检索管理系统, 让使用者能带着希望而来, 抱着满意而去。对于珍贵的一些文献资料, 也应有次序有准备的展示给公众, 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编辑分类, 对收藏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 才是新时代取胜之道。

如图, 就是一个典型的档案管理数据库软件结构图。我们要从新媒体技术入手, 多采用多了解新媒体技术, 不仅要了解新媒体技术, 更应该明白用什么, 怎么用, 为什么用。

4.2 以新媒体为介, 扩大宣传力度

技术上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主要问题, 意识问题才是最根源、最主要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入手, 改变自己之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转变传统工作观念, 改变档案信息获取方式, 进而改变读者们的理念。目前的读者们仍旧倾向使用传统方式获取所需要信息, 譬如去图书馆检索纸质资料, 从电台电视获取需要信息等。在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突破这一传统观念, 应该更多地了解、应用新媒体技术, 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去宣传报道所藏资料信息以及工作的进展与动态, 让民众了解更多、接触更多、使用更多。促进档案信息在民众中的传播率、使用率、普及率。

4.3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信息时代背景下, 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和新媒体技术互相结合。因而, 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应及时了解并学习时代的变化、发展趋势, 着重需要注意其如何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注重知识更新以适应其发展。

5 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数字化档案在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统计、检索等工作中有这较传统方式极大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当前大势所趋, 也是更优方案。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看问题, 站在科技的前端, 开展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 提高服务水平, 跟上新媒体时代步伐, 通过开展建立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 在满足人人在家也能随时随地阅读和查找, 让民众享受到更好的全新的体验, 做不懈的努力!

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经走进了信息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就需要将新媒体、信息化、大数据……一个个新理念新技术和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结合, 提升档案数字化水平, 采用电子录入, 查找,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 开展建立网站, 微博, 微信公众号以及建立官方APP, 提升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力, 方便受众群体可以随时普及知识, 使其获得新的动力, 让其能够在新的时代发挥新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新媒体技术,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尹宝君.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中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融合研究[J].兰台世界, 2015 (23) :114-115.

[2]魏红.新媒体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职业发展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4 (17) :211, 213.

3.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新思路;探讨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以及管理理念开始被广泛的运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中。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管理思路以及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制度建设、合理的进行软硬件资源的配置、提供有效的监管与监护,将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与现代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帮助高校管理实现无缝式链接以及成为了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

1 提高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体质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物质资源建立起具有高效管理以及实际可行性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体系和管理体系,需要在前期进行多方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在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的教学创新实践中,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内进行多方的创新与实践。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多方的努力在学校建立起了各种多媒体教室、各校区内建立起了联网互通式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远程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学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课堂具有非常好的帮助;网络多媒体管理对于实现高校跨区域管理与应用,高校区域之间教学系统的合理共享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2 采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新思路的具体案例

北京联合大学各分校主控室和校本部主控室两级设备管理的多媒体教学跨区域系统管理模式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各校区之间的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多校区集中控制管理模式,考虑到各校区之间的地域特征以及管理特性其将多个地理区域的不同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同一管理平台上集中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校区网络资源、远程控制进行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都是实现高校多校区联合共管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践行管理模式其在前期多媒体教室建设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设要求,即各校区分别设置主控机房,进而去实现对教室设备的远程监控。其在2010年就着手各校区的主控室并采用AVCare管理平台进而去实现本校区监控室对各分部主控室的跨区域管理。这种采用AVCare管理平台实现本校区监控室对各分部主控室的跨区域管理模式主要以强大的后台数据库为载体,一点点的去收集终端数据,并定期的下发设备维护信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赋予各级管理人员不同的管理权限,通过软硬件的技术以及管理载体实现校区本部主控室与分校主控室的两级设备管理的多媒体教学跨区域管理模式。北京联合大学自实行多媒体教学跨区域管理模式以来将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教室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对管理目标的管理也开始转变为追求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系统的应用性,多媒体教学跨区域的管理模式对于实现高效、便捷、跨区域等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3 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基本要素

3.1 管理制度的建设

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是实现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制度性的规划制定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长期规划、广泛的征求意见、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建设方案、制定以及确定使用以及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故障处理规范等都是建设多媒体信息化高校管理模式制度建设重要内容【3】。

3.2 软硬件基本配置的合理设置

高校的建设通常校区众多,需要规划进行多媒体建设的教室也是十分的多,其规划建设的内容十分的广泛,且其建设多会受到资金、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建设的周期也比较的长,很难做到硬件设施的统一品牌以及统一型号。在软硬件等基础配置的建设中需要在制定硬件配置规划以及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擴充性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进行高效软硬件设备配置时需要在原有的构架之上更换或者添加设备,防止日后系统升级以及大规模重建时资源衔接麻烦以及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考虑到学校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包含着许多校内保密性的文件信息,需要节约IP资源,对所有IP地址实行了严格的系统规划政策以及保密措施【4】。

3.3 建立高素质管理团队,增强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感

(1)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清晰地工作思路,对每天的日结以及日清工作做好梳理以及及时的总结。

(2)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工作观念并增强服务意识,具备统一的整体工作意识。

(3)工作人员需要对现有工作作出及时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改革与完善。

(4)组织系统工作人员参与一些交流以及工作经验推广的会议,并且提供系统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技术学习的机会。

(5)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对系统故障处理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找寻故障缺口并加以解决。

结束语

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作为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并能够无缝式链接高校校区管理以及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新模式,能够全方位的优化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以及教学资源。将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并用于高校管理势必成为日后高校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2013.24(10):37-38.

[2]鲁立军.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新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5(11):194-196.

[3]刘洋洋.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13(06):123-124.

4.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四

考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教育需求对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迫不及待提出了新要求。该文在梳理新课标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的改革发展以及新时代高中生学情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出现的问题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新媒体下信息技术课堂新教学的思维方式,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将新媒体技术及其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分析了比较实用又符合先进理念的新思维方式,实践证明,这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序言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每一次演进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的影响促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同时新媒体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大多的方式都不能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也缺乏更高层次的创新和思维改革,笔者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思考,在新思维下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真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逐渐认清自己的爱好,为未来的方向选择打下基础。

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虽然不是很久,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做了一些思考,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一、新课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的革新以及新时代高中生学情分析

1.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新课程规定了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内容。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加上新高考形式下,技术也作为参加高考的选修模块之一,考试及实际应用都成为无可厚非的必要。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最开始信息技术课就只是电脑课,是从熟悉新时代的新媒体硬件以及简单的使用流程开始,比如打打字而已;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由教师通过讲授、1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结构;再接下来是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依赖思想很强,任何事情都要布置的才做,讲过的才会做,否则就无从下手;今天的课程指导思想是建立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学生之间信息共享以及注重教学评价。在最新教学理念上实际真正做到从心态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的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这很大一部分还要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我们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它年轻,充满活力,但却缺少经验,而且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课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战场,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成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笔者本人也不例外,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实践着,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提出的几点思考。

3.随着新时代下的高中生,笔者这里主要分析普通情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而非偏远农村的个别案例,从年龄上来说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是家里有电脑的,30%也是有手机经常上网的,对于普通的高中课本知识学生并非读不懂,笔者认为这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学习。从小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信息素养,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很重要,但是不能明确概括,具体到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无意识去主动找方法学习,一小部分学生知道遇到任何问题百度一下,大部分学生即使天天上网,但只知道如何聊qq。而遇到问题也不懂得找方法去学习,通俗来说就是缺乏信息素养;其次是素质教育,即使高考在改革,但在没有完全形成模式之前最注重的还是高考而非信息素养,这里笔者作为信息技术从业者,从长远来看,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首先是要从学习做人开始的,高中班主任说过一句话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我的孩子将来我只教会两件事,第一是习惯,从小一定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拿捏分寸,好习惯是成功一半的开始;第二是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支持他。

二、信息技术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特点与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结构。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和情操得不到培养。

对于新型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无数的期刊或者学术观点都在说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要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模式,要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要不拘一格混合2教学模式等等。新高考未成形的教育改革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从孩子还是教师的角度,都没有几个人会完全按照新模式新方式新心态去探索和学习,即使新课改在倡导,教师也在尽力主导。这时候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转变学生学习心态说大点关乎着整个社会,说小点关乎着家庭,在老一辈的大多数人看来还是高考最靠谱,所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相对容易,改变一群人的心态很难,如此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依旧结合着新媒体的方方面面,得到的效果却并 非课标要求;二是在教师的角度,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性的用新理论新方法结合新媒体去教授,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老师付出没有回报,学生有付出的也没有回报,导致教师疲惫学生心累。这就是笔者从个人角度看到的新型教学模式结果。

三、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范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保罗·莱文森将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称为新媒介(New Media),如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报刊的网络版、留言板、聊天室等;3

经过无数教师的不同经验总结,利用了各种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还是达不到新课标的效果,实践证明,大多数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在传统模式下利用新媒体教学,虽然有效果却不明显,在这里笔者认为最应该彻头彻尾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从更高层次出发,要将当代的学生视为高层次的学习者,需要更多付出的是课下的设计,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默默主导参与而已,更多的实例证明这种方式势在必行,比如翻转课堂、微课、各种在线自学网等等。

《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层次的老师既一般的老师乃解惑,指给学生解释人生历程中的困惑;二层次的老师既合格的老师乃授业,向学生传授“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一层次的老师既顶尖优秀的老师乃传道传道,传授学生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

在研究生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意识到导师讲课的方式和以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前还会引导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而研究生课堂是成人课堂,完全倡导自导自学,这也是完全从兴趣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养成自己的习惯和做事方式,虽然相对高中生来说,成人理念比较成熟,但稍加引导学生也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对学生的未来人生的发展也是有莫大的益处,同时也对应着新课标和新课改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天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课改,也许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自己的知识水平都没有达到要求,更何况要用这种方式来设计教学。

在以上分析的种种情况下,教师要立足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站在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位置用新视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新时代下的新媒体新资源去引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把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媒体更深入和实际的融合。这里笔者简单描述一个利用新媒体更高效实际的融合到课堂的例子:王林发副教授的一篇文章“基于Moodle 的‘中国小说欣赏’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水浒传》为例”,这里借用了新媒体下的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 缩 写,意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它不仅为项目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项目学习运用 Moodle 模式,是指学习者利用Moodle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促进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完成知识内化,形成一定实践能力;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即使明白再多的理论不如用实际可行的方法将学生根深蒂固的思想逐渐转 变到人生未来的康庄大道,可以试着用在新媒体时代下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分开的方式,也就是应着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从一个完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去教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慢慢引导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

参考文献:

5.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五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科技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人民法院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既要重视法院本职工作,也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人民法院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点,由传统工作模式向创新型工作模式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倾听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推动司法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 司法公开 法院信息化 微博 微信

近年来,各级法院不断推陈出新,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于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促进司法公开公正。笔者将从法院开通官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角度阐述新媒体时代下法院信息化对于司法公开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新媒体的概念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Medium”,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关于新媒体,在学术意义上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其各种应用形式,通常认为的传统媒体是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那么除此以外的其他媒体类型及应用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下法院信息化及司法公开的现状

2014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重庆法院调研时强调,要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提高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司法为民领域,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讼累,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要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系统为执法办案提供智能化服务,以规范司法行为为重点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化的监督,保障司法公正。要充分运用审判云计算,挖掘审判信息大数据,为推进刑事审判量刑规范化和民事审判类案裁量权行使规范化提供依据。要以信息化建设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加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增强司法公开的效果。要以信息化促进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审判执行业绩实时评估,加强网络培训,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置信息化工作机构,配齐人员力量,加强工作协调与制度保障,以“天平工程”为载体,努力构建工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法院信息化工作网络。

从各地各级法院开通官方微博来看,201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正式上线,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发布各级人民法院的重大审判信息、重要司法解释、重要新闻信息等内容。同日,福建省高院也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之后福建省各级法院陆陆续续开通了官方微博。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法院都已开通官方微博,系统化规模已形成,但是各个微博发布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多为对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等官方微博内容的转发,原创微博的内容也仅限于当地法院的新闻性信息。对于法院的其他信息,比如统计信息、行政信息及文件信息中可以公开的信息却少之又少,使法院官方微博仅起到司法宣传作用,司法公开效果十分有限。

三、开展新媒体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近年来,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了解资讯、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对于增强法院在新媒体中的宣传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法院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得法院的舆论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过程中,当事人情绪激动容易与办案人员发生矛盾冲突,这些事件很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被传播扩散于新媒体平台上,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就此对法院产生误解,对司法机关产生不信任感。为此,新媒体时代下,开展信息化建设成为维护法院声誉树立司法形象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四、新媒体时代下法院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法院态度保守,交流互动效果不理想

由于网络时代新媒体平台具有对外性和传播性,若微博主所发微博具有瑕疵,公众对其贬损可能产生放大效应,由此导致很多法院不敢过多的发表言论,担心引发不良效果。因此,法院在新媒体平台上多持保守态度,不仅法院的官方微博微信内容过于形式化,多为领导讲话、工作动态等内容,与审判、执行相关的内容则甚少,这就使得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的司法公开模式流于形式。在发生舆情事件时,第一反应是如何将其删除,而不是正面引导,主动解释。长此以往,将会透支公众对法院新媒体平台的好感,使之丧失群众的支持和与信任。

(二)对新媒体的思想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新媒体平台只具有传播法律知识、法院动态的作用,实际上,它还可以起到一个沟通交流的作用。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对于法院而言,只有通过真正切实有效的创新型改革,才能让法院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真正树立起来。司法公开正是几代法律人通过不断研究摸索得出的必然要求,而新媒体不仅是具有创新性的司法公开平台,还是一个高效的司法服务、司法为民的平台。它的实事服务超出了媒介本身的传播功能,对于新媒体来说是一片值得开拓的广阔天地。

(三)缺乏懂法律、懂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型人才

各级法院专门负责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短缺,多数法院仅配备两名甚至一名网络管理人员,这严重影响了法院的信息化工作。目前人民法院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多是计算专业毕业,普遍缺乏对法院专业法律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很多仅能起到对网络进行维护、硬件进行维修、故障进行排除的作用。对于信

息化建设的后期维护工作仅依赖于外包公司或者厂家的技术人员,维修工作十分不便,容易出现被动状况。所以急需既熟悉法律知识,又懂得网络和计算机管理的专门人才。

(四)新媒体平台运用形式技术要求高,一般法院干警无法胜任

除官方网站外,大多数法院的微博及微信仅具有法院信息宣传、诉讼知识普及等功能,没有真正实现与人们群众的良性互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多数法院的微信公众平台采用的是编辑模式,该模式适合不懂得程序的用户,但实现的功能也较少,无法做到运营者与用户真正的沟通,而要实现消息交互必须启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模式,而开发模式所需的技术要求远远高于编辑模式,它是利用公共平台提供的编程接口(API),通过与微信客户端用户的交互,完成特定的任务或服务。此项工作专业针对性较高,法院干警多为法学专业毕业,对计算机尤其是网络技术方面无从下手,使得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无法得到最优化发展。

(五)新媒体平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风险

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依托的都是开放的互联网络,一旦出现法院网站被攻击、官方微信微博被盗的情况,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的漏洞攻击法院官网、微博、微信平台,如何应对并及时处置,成为维护司法权威和法院声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这也对法院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资金保障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前期投资,后期维护也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近年来各地财政不断紧缩,法院经费有限,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很难全部到位,这就导致很多信息化建设项目上马后难以继续,后期维护不到位甚至停滞。

五、新媒体平台信息化的优势及作用

(一)即时传递法院信息

以往法院信息多为传统方式传递,如电话、报纸、公告栏等等,传递的时间有限,且不利于当事人保存。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递法院信息,得益于互联网的随时随地即时传播功能,不仅接收信息的人群范围更广,且可以即发即传,也便于当事人查询和保存。

(二)遏制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开是司法腐败最好的防腐剂,法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电子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司法工作信息和案件审理信息,让公众参与司法过程,使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不仅增强了司法公开的透明度,也进一步完善了民意沟通渠道,让腐败无法渗入其中。

(三)促进群众监督,推动法律发展

梁慧星教授曾在书中写到过:“法律之设,目的在于规范社会生活。但因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而法律条文有限,欲以一次立法而解决所有法律问题,实属不能”。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贴近法律,也使得群众监督更加全面化透明化。在学习法律、监督法院工作的过程中可发现立法的漏洞及审判过程中的瑕疵,从长远来看,可推动法律良性发展,促进法治进步。

六、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好为司法公开服务的考虑

针对上文中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调整心态,看清形势。法院全体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全力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要不断调整心态,客观看待新媒体平台上关于法院的负面言论,积极组织人员对舆情信息进行正确引导,扭转法院形象。

第二,合理配置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一是各法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备合理数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由专人负责新媒体平台的日常工作。二是要重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养,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要定期对网管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和书记员、审判员等可以进行交叉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其他干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技术和管理队伍以应对高要求的工作。三是要求网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搜集新媒体平台上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或意见要及时改进。

第三,专人负责,任务分解,统筹规划。对新媒体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指派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并细化责任分工。让每一个干警都参与到司法公开这项大工程之中,实现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谨慎选择外包公司,制定网络应急预案。为保证新媒体平台的正常、安全运行,在寻找外包公司时需慎之又慎,严把信息流出关,并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外包公司,需要求其在技术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新媒体平台受到网络病毒或黑客攻击时及时处置,不致酿成不良后果。

第五,要为新媒体平台信息化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司法公开必须依托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切实落实新媒体平台信息化建设经费,及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力争将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第六,建设新媒体平台应具有前瞻性。新媒体平台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赶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脚步,在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它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只满足于目前的使用,要综合今后的发展规划做前瞻性部署。

6.企业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沟通 篇六

一、绪论

新媒体是IT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一种具有社交功能和媒体属性的新型网络应用。关于新媒体定义,学界尚无统一观点。当前,新媒体是指技术上数字化、传播上交互化的新型媒体。国外的微博新媒体Twitter作为一个典型,已逐步成为企业沟通管理的新航向。作为新型媒体的重要构成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形态的飞速发展,培育了数量庞大的网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2年1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计5.64亿,相比2010年增长1.44亿,增幅达34.3%。而微博用户已超过5亿,微博以43.8%的使用率成为增幅最大的移动应用。近年来,微博已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微博的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诸多特点,使受众由web1.0时代通过浏览器“半主动”索取信息的模式直接过渡到web2.0时代的自主创造、自主选择、自主传播。微博流行的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社会需要。正是当前个人及机构如企业对信息的巨大需求,才促使了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为新媒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使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乃至政治层面遭遇各种问题,这为新媒体研究提出了现实需要,同时,也使企业在应用新媒体进行管理沟通方面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把握,对企业在新媒体的应用管理沟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Web2.0时代,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载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应运而生,社交媒体正是这其中的创新媒介形式之一。每个用户都有成为信息发布者的可能,但实际上由于深度思考的缺失,能够真正发布高质量原创信息的人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情况下,个人都只是信息的转发者。在数字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使得企业沟通管理更加有效,是论文研究的重点。

二、企业新媒体概述及企业管理沟通的方式和分类

一、新媒体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百度百科的

定义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 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 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 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这个“新”字,强调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 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变换着它的形态,也让受众的生活方 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模式随之不断地 变化着,直至一场来自社会的、来自企业 的变革应运而生。1.新媒体的开放性

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的 垄断性,新媒体以其较低的进入门槛和 低廉的使用成本使信息的阅览、发布和 传播更为广泛和多向。除去传统中,可以 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向公众发 布资讯的政府、社会机构外,新媒体时代 下,企业、非正规组织乃至个人均有了即 时、快速和自由地公开发布和传播信息 的渠道。

2.新媒体的便捷性

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台电脑,人们 就可以快速地通过无线信号或有线连接 走入新媒体带来的虚拟世界;手指或鼠 标的点击,就可以快速完成购物、订餐、沟通乃至资金往来等诸多事务。方便快 捷的新媒体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接 受甚至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 部分。

3.新媒体的自由性

新媒体的自由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可 以自主地、随时随地地甚至是匿名地发 表言论、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 个性化的选择。

新媒体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形成的

虚拟空间迅速成为一片新型的、广阔的、影响力巨大的公共领域,并使信息广泛 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1.新媒体的概念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 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2.新媒体的分类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是各类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

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亦被称做第四媒体。部落格,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微博,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掘客、印客、换客、威客/沃客等。

手机新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等 新型电视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

其他新媒体:隧道媒体、路边新媒体、信息查询媒体及其他如越世代新媒体

(二)企业进行管理沟通的方式和分类

管理沟通的内容根据其沟通的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小,以及沟通发生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层次,可以进行细致深入而且有效的细分。按照管理沟通内容的性质、大小和重要程度,以及其沟通覆盖范围大小,可以将管理沟通的内容分为以下八个大类或者说层次的沟通。1.情感沟通

情感内容的管理沟通是在实际管理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的一种极其基础、基本但十分重要的沟通。人类是有自我感觉、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偏好、习惯的动物,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智慧型资源。在企业中,人们因为自身和外界以及企业内部的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些负面、破坏性情绪和情感。不良的情绪和感觉会干扰员工的正常积极性和生产能力的发挥。而好的优良的情绪、情感,如信任感、愉快感等正面感觉和情感,有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从而间接地改善和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效益。显然,为了创造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3 更是为了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情感沟通是企业十分基本、日常又重要的基础管理沟通工作。情感沟通表面上似乎与企业管理的职能和目标没有关联,但实践表明,情感管理沟通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员工与管理者要学习的首项管理沟通技能,应该是情感沟通技能。没有这项技能,不会成为合格的员工或管理者。

2.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

在企业管理沟通中,除了大量存在情感沟通之外,在业务或者说工作层面上,更大量存在着另一种基本、经常、重要的管理沟通,那就是人们对关于自己怎么工作和应该怎么工作及目前工作得如何的,基础、基本业务信息的沟通。我们称其为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这类管理沟通,按照其内容指向不同,又可分为工作指令、工作意见和工作建议三大类内容的沟通。上司必须对下属清晰地发布工作指令,没有清晰的工作指令,下属就会混乱和迷茫,工作分不清先后主次,空耗资源,降低产出。企业各层员工对各自接受的工作指令并非没有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在执行工作指令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新问题需要向上反映,或者工作执行情况按照要求,也应该向上反馈,所有这些意见、想法、进展汇报、问题反映,构成了笔者说的第二大类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工作意见沟通。企业各级员工在执行工作指令时,同时往往还会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思考,往往还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及思考,对自己和别人的工作,甚至企业的局部、全局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甚至是有创造性的新想法和合理化建议。这就构成了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中的第三大类:工作建议沟通。3.责任、权利、利益沟通

企业是一个以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经济组织。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在任何一个较长时段内,都要有比较明确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责任和权利,构成了企业管理中的劳动分工,岗位职责和授权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组织地位,则是企业吸引,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奋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权利、责任和利益一般需要用书面的文字形式固定、确认下来,即一般都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正式管理沟通。但由于企业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责、权利范围划分,在企业内部是动态发展和存在交互作用的,所以并非总那么容易清晰地划分清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仅正常的、已能确定的责、权、利关系需要沟通,而且当它们发生发展、变化,有些员工 对其认识开始模糊和难以把握时,尤其需要及时进行深入的管理沟通。责任不明,或权利不适调,或利益分享结构不清,都会产生影响,最终造成企业员工无法发挥积极性和高效率,高效益地工作。企业管理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所进行的管理和沟通,其实就是这类沟通,良好有效的责、权、利的管理沟通是企业一切管理和沟通得以进行的基础之一。4.决策性业务信息沟通

对企业和管理者来讲,企业还有另一些业务信息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左右企业业务发展方向、速度、规模,影响企业最终产出的效果。那就是企业决策业务信息的沟通。企业决策性业务信息的沟通在企业中大量、大范围存在,只是它们发生的频次比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见少。在现代,决策已经越来越多地由企业基层人士做出。但事关企业一个部门或整个企业或一个集团的比较重大和重大决策,因其需要信息量大,牵涉范围广,决策有深度和难度,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必要的决策权力和能力和眼光,仍然只能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个人或集体做出。

但这并不表示中高层决策者不需要基层员工、基层管理者和其他中高层管理者的信息支持和帮助。决策越重大,需要获取信息量越大,对企业业务的现在、将来影响越大,决策者必然需要广泛收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征求具体操作者、协作者的意见,几经反复,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并获得广大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部门或者企业的决策,具体执行者并不一定总是能理解或理解透。因此,不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大量沟通,而且在决策做出后,也需要解释和分解决策,将其转化为所有相关部门、人员和所有决策执行者都能够深入理解的业务信息,清晰地传达给应该传达的人员和部门。只有在所有决策执行者之间,决策信息被深入传达、领会了,决策的执行才能有真实可靠的保证。5.制度沟通

企业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常规化部分,即管理部分。事实上,例行管理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健因素。没有保健因素,再好、再强壮的的人也要生病甚至死亡;没有例行管理,再好,再强大的企业也要衰退甚至破产。企业管理工作中,原来似乎不能例行化的东西不断或已经被例行化。尽管例外管理同样是需要和重要的,但例行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制度明确而清晰地规定了企业中各个员工的权利、利益和工作职责,也规定了企业中人与人、部门与部门间协作关系,是企业组织架构,人事,财务,业务等等方面的权威文字表述,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职责划分,行为指导和业务规范,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跟企业决策一样,企业制度在制定前、中、后都需要良好沟通。制定前沟通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现实性;制定中沟通保证制度的全面与完整及与其他制度的配套性,即制度的科学性;制定后沟通保证制度的准确理解,及时执行,效果监测,即制度的实效性。6.企业战略沟通

企业战略管理的沟通,就是企业战略管理沟通。从业务角度看,企业战略可以理解成为企业长期的、全局的、整体的、最高的最重大的业务决策。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上看,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次,指导和规范企业决策管理和日常操作管理,支持企业的当今及未来发展,指向目标为企业当今全局性的、重大的业务问题,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问题。其作用时间点可能长达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百年。从企业管理的范围上来看,企业战略是覆盖面最广,在时间上连接现在、过去与未来,在空间上,针对整个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并且其研究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外的所有一切相关因素,并非只是自己定几条理想、想法那么简单。一个好的战略是企业综合自己的资源,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前瞻性的、发展壮大自身的科学反应。战略必须沟通,战略管理必须沟通,而且特别需要强大的沟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大脑,是企业经营管理理性能力的最高综合体现。而其他管理如制度、操作、情感等,是管理的身体、感官和神经、工具,受管理的大脑指挥和制约。虽然作用仅次于战略管理的决策管理,也是企业大脑的一些重要活动,但只有战略管理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然,管理大脑的最高决策不是凭空能来的,大脑的最高决策也必须通过神经,感觉及操作系统进行传达和执行。解释,传达,深入企业成员的内心的过程,就是个战略沟通的过程。7.企业文化沟通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在具体企业中的个性化和具体化。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旨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人文氛围等内容。文化显然不是死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是活的人文性的东西。因此,文化必须与人发生关系。在企业中,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十分多样和广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显性或隐性地存在于员工的思想和内心,并逐渐变成了行为习惯, 潜意识地左右人们对于具体事情、人物的观念、看法和感情,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文化最需要也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是指本企业存在的根本目标、理由和原因,即表明企业追求什么。好的宗旨使命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感召力量,促使员工为企业美好和远大的目标辛勤工作。宗旨、使命必须借助于沟通获得广大员工的深刻理解,进而达成赞赏和认同。没有沟通,使命只是几句空话,转化不了生产力。企业文化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的最高层次。文化的内涵无所不包,虽然它主要是向内的,但它其实也是向外的,即也是企业外部沟通的重要内容。8.企业外部沟通

企业并非生存在商业真空中,而是生存在与客户、顾客、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共同组成的社会大环境中。企业的资源必须来自外界,而企业的产出必须输出到外界,才能实现企业配置和转化资源并从中取得利润的经济目标。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为满足外部需要而存在的,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外界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企业的生存就会产生危机。因此,最终是顾客和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而不是企业自己。因此,企业必须与外界有良好有效的沟通。

(三)企业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管理沟通

以互联网、3G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乃至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为企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掌握员工动态信息,与员工互动,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文化引导,提高企业建设的有效性。1.利用新媒体工具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利用网络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立体网络,不断采用高科技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例如我们城建高速工程养护部的一群年轻人通过工作业务时间自行开发了一套网络办公系统。签到、会议通知、工作安排一律通过内部网络联系和发布。通过这套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统一了内部文档、表单,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纸化办公模式还架起了企业内部人员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化。网络的资源整合可以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能综合、合理、高效地被使用,这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在养护部的内部管理上得到了尝试,在今后的档案管理、票务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借鉴,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高效更便捷。

合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处于科技时代的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优缺点,并合理利用,才能做到完善企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我们在工程养护部的道路巡视及保洁车辆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这项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使管理人员了解巡视人员的所在,也能通过回馈信息在一旦有紧急任务发生时管理人员能准确合理的做出车辆安排。

合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仅能完善企业的工作提升效率还能很好的起到推动企业形象的作用。例如我们结合现下最热门的新媒体--微博,通过城建高速上级公司市政材料为注册名的平台,发布公司的企业信息。我们通过微博在企业进行技术比武、劳模揭牌等的第一现场就快速的发布信息。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性,同时利用微博的平台实现了它的社会效应。今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微博,预先、实时的发布道路施工封道信息,让司乘人员能提早知情。提前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驾车人员小心驾驶等等。

新媒体架起员工沟通的新桥梁,新媒体的传播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它对传统的工作的方式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城建高速就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发展对员工沟通工作起到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用好新媒体对凝聚职工起到的促进作用,于是对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加强职工的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工作。在这些新媒体的介质下,许多平时工作中言语不多的员工反而变得积极起来。一些不在一个部门或同个收费站并不认识不了解的员工,也通过这样的平台慢慢的熟悉了解起来。在这些平台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将平时不敢或不能当面表达的话语利用网络表达出来。也让公司领导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职工的心态和想法。通过新媒体工具的沟通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细胞,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紧跟步伐。利用新媒体来充实更新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并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今在新媒体下的信息是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作为企业就要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积极利用新媒体下的信息所带来的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 有效地推动企业能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三、新媒体应用典型案例探究——阿里巴巴

(一)阿里巴巴集团的概况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

阿里巴巴创建于1998年年底,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四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六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被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未来领袖”、被美国亚洲商业协会选为“商业领袖”,是50年来第一位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并曾多次应邀为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讲学。

阿里巴巴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交易平台,为规模较小、需要小批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提供服务。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1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为了转型成为可让小企业更易建立和管理网上业务的综合平台,阿里巴巴亦直接或通过其收购的公司包括中国万网及一达通,向国内贸易商提供多元化的商务管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及出口相关服务,并设有企业管理专才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阿里巴巴亦拥有 Vendio 及 Auctiva,该两家公司为领先的第三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服务网上商家。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地区、印度、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70多个办事处。

如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已经有11家旗下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淘宝商城、中国万网,聚划算。

(二)新媒体在阿里巴巴集团中的应用 1.阿里巴巴的管理沟通模式

首先是阿里巴巴的决策机制。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分为:马云——委员会——四大首席——淘宝、天猫、一淘等事业群——CEO政委。

阿里巴巴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叫“政委制度”,政委相当于业务型HR,其实是HR Generalist,有特有的政委体系,促进使命愿景的达成,保障阿里价值观的传承。统一为业务群后,阿里集团层面通过委员会的方式,对各事业群间的合作进行统管和协调,使得阿里的“(人、财、事、决策)权”统归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手里。而这些组织结构改变了原先阿里“小集团、强子公司”的格局,使得集团在人事、财务、市场、行政、风控和数据管理等职能领域的垂直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程度加深,有利于组织间更好的管理和沟通。

接下是阿里巴巴的管理沟通特点。在内部趋于扁平化:阿里组织是层级化,结构上是扁平化,有两大优点:①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减少决策失误;②上级主管对下属控制比较灵活,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集权与分权并立的前期,马云宗教领袖般的领导集权化管理,使得沟通更迅速、准确;后期,通过委员会的方式进行公司决策,避免了马云的武断。而且,组织结构中制约与监督机制(政委制度)的完善,也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其次是较为高效的组织沟通:作为企业内部、企业与外界主要的沟通桥梁,电子邮件已经成为阿里集团员工、企业与客户、供应商间保持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改变了组织界限,使得员工的等级层次名存实亡,组织的管理幅度较低,结构虚拟化。

在外部:以淘宝为例:淘宝通过在线教学、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训了一批批“网商MBA”,如淘宝卖家或用户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到客服中心的帮助中心、淘宝互助吧、淘宝大学等寻求帮助,赢得了用户的积极响应。这些共同构筑阿里巴巴的神话。2.新媒体在阿里巴巴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的成功并非偶然,新媒体在阿里巴巴中的应用十分突出。通过阿里巴巴在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这几年的发展是离不开新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子领域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完成了战略布局,业务涵盖各种新媒体服务,包括B2B、C2C、软件服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六个大领 域,阿里巴巴在这几年时间里充分研究中国市场现状,决定从新媒体(也就是信息流)做起,并全部免费为大众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免费需求信息,在2001年的网络泡沫破裂以后,其依然坚持走免费政策,正是这一政策的支持使阿里巴巴在短期内汇集了大量需求信息和人气。阿里巴巴在知名度迅速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汇集全球信息,在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架起互惠共赢的桥梁,并向中国供应商会员收取一定会员费用,并通过新媒体使企业在找到自己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获取的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获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准确把握住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诚信问题,阿里巴巴认为决定B2B领域胜负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诚信问题。为了降低诚信问题导致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阿里巴巴创造性地推出诚信通服务,从五个方面评价信用。

同时,网商要付费购买诚信通服务,这样使得其打造了另一条盈利之路。最终,阿里巴巴在解决了B2B领域诚信问题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的赢利途径,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阿里巴巴集团充分利用新媒体挖掘资源价值,以资源整合为工具,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其电子商务生态圈的迅速扩大。

首先,在B2B业务做大作强的基础上,其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并充分分析市场环境,果断进入C2C领域。而在与Ebay的竞争中,依靠免费策略和正确的营销策略,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如今淘宝网正朝着“商业零售帝国”的目标进发,以其发展势头,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其次,2007年初阿里巴巴对外发布了自己的软件服务业务阿里软件,至此,简单为网商提供商业信息的平台将会向内延伸,这种向内的延伸正式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依托巨大用户群和信息把握能力,向用户提供后台业务管理软件。阿里软件并不是提供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而是更为通用的进销存和财务管理软件服务,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正是这一服务的推出,使得阿里巴巴集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价值,使得其对阿里巴巴的粘性更强。

最后,阿里巴巴集团借助阿里妈妈进军广告服务业,与传统的广告不同,阿里妈妈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以新型的第三方平台形式聚合了数量庞大的广告需求双方,阿里巴巴上的中小企业主、淘宝的中小店铺、支付宝商铺、口碑网的 个人及企业用户等都属于客户,可谓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阿里妈妈充分吸收了阿里巴巴集团 B2B 和 C2C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成功运营经验,并将阿里巴巴购并中国雅虎所获得的搜索运营能力与阿里巴巴自主创新的诚信体系、信任评价和安全支付等平台相结合,是又一个适合中国本土环境创新的互联网模式。

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为切入点,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结合,使其构筑了B2B、C2C、软件服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六大业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全面覆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的各大环节。整个商业生态圈的六大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通过资源的整合应用最终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了产业链的协同。

阿里巴巴的成功离不开新媒体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企业新媒体的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产业链的协同,发挥良性的循环作用。同样,基于此原理,其它企业也在采用相似手段,实现其产业链延伸和系统,如百度高调宣布利用其搜索资源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全力进入C2C市场,也再次验证了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和价值性。

四、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管理及沟通

二、新媒体时代下企业管理的新形势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媒产

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搜索引擎、论坛、博客、微博、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广 播、播客以及 MSN、QQ、飞信乃至日下越 来越火的微信,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角 角落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 式。这种改变,对企业管理而言,既充满了 变革的挑战,也富含着创新的机遇。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管理的传

统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冲击,让企业无论是迫于被动还是出于主动,都必须做出适应性地改革或探索性的创 新。这些冲击包括:

1.新媒体时代快速更新的思维观念 对传统管理权威性的冲击

在以往的时代中,企业管理层作为 掌握着企业主要管理职能的权力阶层,往往拥有着比被管理层更丰富的资讯资 源和经验资源。无论是管理层上情下达 的角色定位,还是管理者更多的开阔视

野、丰富阅历的机会,都让管理者具备了 “与生俱来”的权威性。而当新媒体时代 到来,开放的、便捷的、自由的新媒体手 段让企业的一般员工也具备了快速掌握 资讯、快速更新观念、快速积累经验的可 能。特别是由于一般员工整体比管理层 更年轻的优势,对新事物、新观念、新技 术有着更强的吸收力,因此,越来越多的 管理者开始意识到通过信息和经验资源 来维系权威性变得岌岌可危,而置身员 工当中,要保持着“in”的状态则需要做 出从管理理念到方法的一系列转变。2.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对 企业信息安全的冲击

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资本财富,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各 类商业机密对企业的存亡成败尤为关 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电子化 水平突飞猛进,存储、复制、传播信息的 科技手段层出不穷,这给传统依靠文件 管理和员工职业道德约束来保证的企业 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依靠 新媒体手段泄露商业机密从而导致企业 遭受重大损失乃至终结的案例层出不 穷,如何应对这一冲击,成了企业不得不 面对的管理难题。

3.新媒体时代一触即发的信息爆炸 对企业公众形象维护的冲击

从2008 年的毒奶粉事件到 2012 年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因新媒体的危机信 息爆炸性传播而导致企业公众形象严重 受损甚至导致企业最终走向倒闭的案例 不胜枚举。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的信 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当企 业危机遭遇新媒体,就像大火遇到了东 风一样,其破坏性能量会被迅速释放,并 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 制,危机将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 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和维护一 个积极的、健康的公众形象需要付出长 期的、大量的努力,而当企业的负面信息 遭遇新媒体手段时,良好的公众形象可 能会被迅速地摧毁。

4.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沟通手段对 企业传统沟通模式的冲击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交流还是企业对

外的沟通,在新媒体时代,都发生着巨大 的变化。ERP 系统,让企业内部信息、数 据得以快速、定向地传送流转;各式聊天 工具让面对面的同事从用嘴说话改成了 用手指沟通;企业 BBS 让内部舆论更加 自由透明;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工具让 电脑、手机超越了时空,上演着指尖的文 化与传播„„企业微博的兴起,开辟了 企业与公众自由互动的平台,招聘、销 售、售后服务、文化传播等等一系列的活 动通过微博拉近了企业与公众的距离,也缩短了交流互动的等待期;企业微信 也在日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 过公众微信号与公众进行快速互动„„ 当企业内部的意见箱日渐积灰、无人问 津,当报纸上的豆腐块公告成为过去时,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新媒体时代 下的沟通手段是否已经“Out”。

(一)新媒体在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问题

新媒体的特性也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和观念可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途径、内容、影响力也日趋灵活和多样化,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对员工的管理更有难度。

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媒体都崇尚互动,为企业和员工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而如果对新媒体的互动性应用不当,员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就会影响企业员工情绪和思想的稳定,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状态。而相比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口头和纸笔的沟通方式,网络交流缺乏亲切感,容易造成员工之间情感逐渐淡漠,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新媒体存在的虚拟特性,也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向诚信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企业的应对之道

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媒体,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新媒体的丰富和滋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尽快规避可能带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窗口。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的使用,使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更大。而这些都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今,民航业内企业都在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信息。如国航集团旗下的各种刊物,大多可以提供数字报刊下载。传统的内部宣传媒体与数字媒体实现了对接,延展了其宣传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建设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新媒体承担着沟通企业与社会、产品与市场、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桥梁职责。这个桥梁不能只是单向的传播,而需要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和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丰富。例如,国航就通过建立员工论坛的方式,让员工在一个自由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建立QQ群,传播即时消息,成为员工交流的园地。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企业管理理念传播的渠道。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管理理念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只有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认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新媒体灵活、快速等特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使管理理念更好地被员工所接受和认可,从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例如,目前很多民航企业都建有一批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政工网站,点击量较大,内容更新频繁,宣传教育效果良好。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平台。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员工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利用论坛和微博等载体时,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真正从学习中获益。此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培育企业文化时关注员工的志趣,注重其文化背景,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企业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互联网将是面向消费者网络应用需求的互联网,因此洞察消费者和消费行为趋势将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同时移动互联网、农村互联网都将有新的机会,互联网还有区域化和向下延伸的市场空间。

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处于逐步回暖的后危机时代,从全球的媒体发展来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深入分析新媒体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十大趋势: 1.媒体碎片化

媒体的碎片化特征将继续加剧,大众品牌影响力的下降和大众媒体接触的减少是大众市场“碎片化”的两大特征,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碎片化遇到挑战,互联网等新媒体将在碎片化加剧的背景下迎来发展机遇,新媒体的唯一出路是“专业、精细、特色”路线。2.广告分流趋势

国家广电总局最近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限播令)将由此被“净化”掉的电视广告量或高达100亿元,很多电视广告为维持收益,将可能集体涨价,导致广告分流转向新媒体,广告主将可能加大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投放。3.媒体的融合加强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将会加速融合,报纸开设网络版,以及报纸杂志与网站合作开设线上发行平台,以及广播的网络化、电视的网络化都会进一步得到发展。4.新一轮并购大潮出现

新媒体之间将出现新的一轮并购大潮,并购是为了增加对受众的覆盖,有着较广覆盖的新媒体将会收购那些资源和渠道过于单一的媒体,甚至互联网和户外媒体、互联网也可能并购平面和传统媒体,这股并购大潮是在经济逐渐回暖后会开始。互联网、户外媒体、移动性媒体以及视频新媒体之间会有新一轮的洗牌。5.新媒体受众的重新定义与深度细分

互联网以及户外新媒体尽管已经发展很多年,但是在对于受众的定义和细分上落后于品牌主,因此互联网和户外新媒体公司需要从普适性的类似白领、高端 16 人群等指标都太过于模糊,而应该从标志消费、心理和行为角度细分受众,以及描绘受众特征。

6.新媒体将从“侵入消费者”阶段到 “消费者浸入”阶段

一个媒体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干扰,因此互联网的硬广告将可能进一步净化,户外新媒体将会在创意上进一步提升,或者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向消费者提供信息,逐步去留住消费者分散和几乎疲劳的注意力。7.新媒体将从资源扩张到价值扩张

如今,新的户外渠道媒体已“掘地三尺”,电梯,卖场、高校、KTV、宾馆、铁路、公交、出租车、医院、药店、候机楼、银行,甚至厕所都被一块块液晶屏占领,一时间,只要是户外媒体,似乎处处都有成为“金矿”可能。但是有了资源之后,户外广告正从资源扩张走向价值扩张阶段,新媒体必须担当客户的策划与营销,新媒体必须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以及介入企业的系统营销问题,才能得到广告主的信任。

8.线上与线下将会有更多的互动出现

新媒体与终端活动之间要有更多的配合形式。新媒体将更多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如配合企业做活动、采访、软文稿创作等等,或者将新媒体所在场所变成体验终端,做一些新的广告创意,新的媒体创新点是互动,这是其与传统媒体最突出的区分点,因此,不管是内容还是广告,都应该在互动和互动的服务上下工夫,发掘新的形式。

9.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潮流不可阻挡

像微博客这样的社会化媒体将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为营销创造更多机会,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人都是新媒体,人人都是播音员。10.综合类门户将朝着消费者生活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互联网将是面向消费者网络应用需求的互联网,因此洞察消费者和消费行为趋势将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同时移动互联网、农村互联网都将有新的机会,互联网还有区域化和向下延伸的市场空间。

总结: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沟通离不开新媒体,企业应以新媒体为依托,加快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同时在多渠道、宽领域范围内构建企业新平台,使企业上下级、员工之间信息保持畅通,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1] 杨勇,杨珊珊,余明阳.新媒体时代的员工管理[J].企业管理.2007,07:15-16.[2] 李旭.我国新媒体产业的经营战略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8.[3] 王亚涵.基于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09.[4] 张庆利.新媒体时代网络广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5] 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1,02:12-16.[6] 陈玉霞.中国新媒体研究回顾[J].现代视听.2012,01:3-10.[7] 冯锐,金婧.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04:10-17.[8] 殷畅.媒介功能变迁与社会发展[D].浙江大学 2008.[9] 柯妍,唐晓芬.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和规制变化[J].中国记者.2008,05:3-14.[10] 王积龙.美国新媒体“四巨头”之战[J].中国记者.2008,05:2-8.[11] 王成阳.企业网络新媒体营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2.[12] 周茹.网络时代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新闻优化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 2013.[13] 武珊珊.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关系变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14] 李秦,褚晶晶.浅谈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6-11.[15]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 2009.致 谢

走得最快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的学习生活已近尾声,四年的努力和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上完美的句号。

非常感谢白银峰老师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指导,本论文在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下完成,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从初稿到定稿无不凝聚着白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白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一直鼓舞着我。感谢白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再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7.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七

信息整合包含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制作层面的信息整合, 主要是指传播者以其独特的构思、组合、视角去结构、整合、传播信息的过程。另一个是指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互动整合, 形成网站和电视媒体的信息交互, 达成从信息生产、信息消费 (电视媒体和网站媒体双重消费) 、使用者反馈、信息再生产的信息传播链条。

一、系统优化整合, 形成有效补偿

新媒体环境中, 媒体使用者在海量信息中找不到方向, 信息过剩, 信息的选择成为了首要难题, 需要有专业媒体对信息进行过滤, 提供信息的梳理和专业性解读。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报道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深度、专业解读、立体整合层面上下工夫, 才能给予使用者以良好的使用体验。电视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信息的整合能力, 人才储备和制作经验都是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对信息的加工力求达到横向共时和纵向历时的立体解读, 追求信息深度, 提供系统的解读视野, 为媒体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解读。既能找到信息有效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点、价值属性, 同时又具备海量信息的整合能力, 进而形成和新媒体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 将新媒体使用者纳入到自己的传播视野中来, 考虑受众的变化、信息需求, 找到新媒体不具备的而自己又拥有的专业优势, 发挥极致, 形成对媒体使用者的信息有效补偿。

信息整合一方面解决了电视媒体信息低层次重复传播的问题, 对信息进行良性配置, 提高了信息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对视听传播手段的运用、情景再现等电视媒体常规的传播技巧, 结合现代先进的视听设备, 对信息进行个性化梳理与制作。通过信息的系统优化整合, 形成对电视媒体使用者信息传播的有效补偿, 达到了其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无法获得的使用体验。同时, 将信息通过个性表达手段达到对信息的新视角整合, 形成信息合力。

信息整合需要内容制作者在众多混杂的信息中进行筛选, 去伪存真, 挖掘深层次的事实, 对信息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将事件本身搁置在社会大系统中去把握, 发现事实背后的本质。信息的解读, 要讲求质量, 通过电视特有的视听表现手段展现其对事实鲜明的生动的思考与探究。

二、信息标准分类, 合理有效编排

电视媒体如今多开设有新媒体传播平台, 通过自身的官方网站、微博等建立起与新媒体使用者的互动联系。将新媒体使用者的态度、意见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引入内容生产中来, 力图打造一个意见和观点的平台, 扩大自身优势。这种优势的建立需要电视媒体具备在强大的海量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利用专业技能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编排, 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来。利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 在新媒体平台上挖掘信息资源,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为己所用。发挥新媒体多信息源、信息发布快速的优势, 融合电视媒体专业制作、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优势, 形成互补。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 形成标准化生产, 安排线性编排的固定模式, 按照电视媒体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进行频道细化编排。从媒体宏观角度出发, 集团作战, 将内容资源进行分类, 按照信息类别进行规划, 使资源更为合理有效率地开发使用。从媒体微观制作层面看, 力求通过新媒体平台获知多元观点, 利用电视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现场直观的传播优势, 形成观点集合, 打造意见平台, 以信息服务的姿态服务于电视媒体使用者。这样一方面能够达成“用事实说话”, 借以引导舆论, 另一方面也关照电视媒体使用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使用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最大的问题就是海量所带来的无法选择。海量意味着可挑选众多, 但选择的过程中, 新媒体使用者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 这就给以电视媒体为首的传统媒体很大的机遇施展自己的优势。借鉴新媒体中的RSS技术, 电视媒体将自身管理理念、运营方向朝向RSS方向发展, 充当电视媒体使用者信息的把关者、议题选择者, 为电视媒体使用者服务。电视媒体一方面是信息的筛选器, 另一面又提供了信息的专业解读, 达成了媒体使用者在新媒体使用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满足效果, 只有这样, 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 新的竞争环境中, 立于不败之地, 形成自身无可替代的位置。

三、精选信息产品, 引导信息消费

新媒体时代, 内容信息空前海量, 生产主体急剧增多, 受众在信息海洋中难免会迷失方向, 甚至被误导。在这种媒介环境下, 电视媒体需要明确角色, 找到位置, 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 重视受众群的差异性, 形成具有电视媒介特性的信息服务体系。和新媒体相比追求快速、广博的信息量明显不是电视媒体的优势, 回避劣势, 发挥优势, 在海量信息中为受众提供方向指引, 精选信息产品, 形成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 开发信息深度, 官方网站、信息内容制作者自媒体扩大信息立体维度为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体系。为在新媒体海量信息中迷失的使用者提供过滤功能, 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具有电视媒体特色的信息产品供给者, 开设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电视媒体网站, 成为视频、音频海量信息的门户网站,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 同时结合电视媒体资源优势展开信息整合, 促使新媒体网站使用者生产的内容参与到信息再生产过程中去。一方面强化了新媒体的互动优势, 弥补了电视媒体的弊端, 同时又发挥了电视媒体对内容深度加工的资源优势, 提供给媒体使用者一条全新立体的信息链条。满足电视媒体使用者对于信息个性化使用的要求, 同时又兼具电视媒体能够将信息深度解读, 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 显示出对信息消费引导能力。

四、专注内容深度, 整合意见平台

与新媒体相比, 电视媒体对信息的深度解读、专业制作占有优势。但结合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媒体使用习惯的变化, 按照传统思维将意见单方面传播出去, 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利用新媒体互动特征形成对电视媒体意见平台的打造, 形成新的表达样式, 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比如央视2套的《对手》栏目, 通过对各种意见的表达, 力图打造一个意见表达平台。同时通过新媒体央视网站, 形成互动、话题讨论等等, 展开新一轮的内容生产循环。

新媒体时代, 对电视媒体而言, 舆论引导、话语权的体现更多是在于对信息梳理中呈现真相, 透过众多信息看到事物本质, 实现媒体使用者对真实的要求。借此才能实现新媒体时代的差异化竞争, 以及继续拥有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地位。这在新媒体形成的个性化表达、碎片化信息的背景下, 显得尤为重要。

从现在电视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情况看, 成功的案例较少。更多的电视媒体将新媒体视为另一个信息发布渠道, 将其在电视媒体上制作的内容直接放在新媒体平台上展开传播。无视新媒体自身的平台特征、互动性强的媒介特性, 顾自地传播自己的内容。从平台上看, 信息的确达成了传播行为, 但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作为传统媒体老大——电视媒体, 应该利用已有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 满足受众信息的深层次需求, 以信息产品的高品质对抗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个性化。同时, 强化信息的深层次解读, 对媒体使用者答疑解惑, 澄清事实, 还原事物本质。信息产品的高品质、权威性体现在信息所反映事实是否具有信息价值, 具备多大的信息价值, 这考察的是电视媒体内容制作者选择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对信息的深层次解读, 电视媒体的使用者通过收看电视节目确实可以达到良好的信息满足, 这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

摘要:新媒体的媒介特征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信息需求结构、传受双方的地位等诸多方面。电视媒体如何面向新媒体这一对手, 尊重受众和市场的变化, 展开竞争, 信息整合是其良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媒体使用者,信息整合

参考文献

[1]麦奎尔 (著) , 刘燕南 (译) .受众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奥利佛等 (著) , 汪凯等 (译)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 2004.

[3]菲利普 (著) , 陈积银 (译) .受众经济学:传媒机构与受众市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997.

8.新媒体信息管理 篇八

关键词 新媒体;幼儿信息素养;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74-02

1 前言

关于信息素养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应该从娃娃抓起的培养建议。随后,我国也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要重视培养现代人的信息素养,并指出实施的方法就是要从学前教育开始抓起,让学前儿童接受到一个信息素养的启蒙教育。由此看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幼儿信息素养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终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2 当前我国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根基所在,其中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幼教专家的关注与重视。事实上,幼儿时期的信息素养教育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果信息素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目前的幼儿信息素养教育仍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缺乏完善的教育理论与较高信息素养的教育师资 我国目前很多幼儿园里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幼教教师,很多开展幼儿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是兼职教师,他们只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从而使得幼儿园里的一些计算机设备常常处于闲置的尴尬状态,硬件设施成了摆设,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此外,我国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专家中也缺乏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种种因素导致我国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无法全面且深入地开展起来。

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里的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单一的计算机技术活动课来开展的,一些信息技术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也只是停留在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简单操作方面。虽然这些信息技能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信息素养,尤其是对于那些语言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的幼儿来说,他们在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最终淡化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这些显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通过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信息资源探索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

幼儿信息素养培养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在新媒体环境下,幼儿必须迎合信息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自己一定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将来的信息化生活与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当前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幼儿信息素养只是包含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技能。这显然是对幼儿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误区,因为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让身体的各种感官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让幼儿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真正让他们在玩中学以及在学中玩。

3 新媒体环境下幼儿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幼儿信息素养培养主要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与伦理道德等。那么,对于这些未来社会的主人来说,必须采取合适的培养手段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让幼儿传统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实现有机整合 幼儿的传统素养主要包含读、写、算的能力。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幼儿信息素养培养,就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即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幼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并进行延伸性的应用。这就是说在幼儿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建构,而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新知识共同探索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应该来说,当前已经有不少幼儿园教师在主题活动中采取了多种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认知,而信息技术则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拓展幼儿的传统素养。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游戏软件来让幼儿对计算机产生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技能。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信息素养培养来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兴趣。这样的教学整合不仅让幼儿各方面的传统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与拓展,而且可以让幼儿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强化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工作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不够高,只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稍微偏高,但是他们的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得也不够深入与系统化。因此,必须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全面的改进,鼓励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素养培训工作中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幼儿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幼儿教师进行信息意识方面的指导,因为这是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所在。幼儿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与身份,对幼儿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不再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而是帮助并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搜集与处理技能与方法,指导他们如何甄别和使用信息,尤其是要指导他们正确地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而这一切顺利实施的基础就是幼儿教师本身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从而为他们在幼儿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的积极引导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此外,幼儿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进行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工具,他们应该能够开发并利用各种渠道的信息,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幼儿学习环境,从而让幼儿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努力营造出家校合一的幼儿信息素养培养的和谐氛围 在新媒体环境下,幼儿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家庭更是幼儿信息素养启蒙的重要场所,它是幼儿性格塑造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在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说,幼儿信息素养培养工作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参与。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家庭与学校、社会一起的和谐培养氛围,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积极探索,从而为幼儿在学校里的学前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很多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幼儿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幼儿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无法自我感知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家长对他们进行及时且正确的引导与指导。家长可以跟学校教师以及幼儿一起探讨一些信息技术话题,一起观察与探索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真正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基础上,培养幼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廖巧玲.互动与渗透:大众媒介与儿童个体社会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上一篇:散文精选《久久不能释怀的》下一篇:四年级下册安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