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2024-09-28

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共11篇)

1.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一

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1、汲取科学身上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注重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形式

大队活动(中队综合式系列性活动)

三、活动主题

热爱科学,创造未来

四、活动准备

1、学校以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自然实验室有关老师组成科技节活动领导小组。

2、研究制定学校科技节活动计划。

3、学校或少先队大队部召开各中队辅导员、中队干部扩大会议,研究、布置(科技节)相关事项。

五、活动内容

1、科技手抄报比赛。(3~6年级参加)

2、科技小制作比赛。

3、中队科技黑板报评比。

六、活动时间

第6周~~第8周七、具体安排

详见各项比赛方案。

科技手抄报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评比时间:第6周(周五下午)

三、参赛方法

1、三、四、五、六年级(科技手抄报)。

2、各班初赛,每班将至少3副作品交至评比组。

四、评比规则

1、手抄报内容以科学知识为主,健康向上,可与同学完成,也可与长完成。

2、报面设计美观大方,布局合理。

五、奖励方法

按年级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一、二、三名。

六、评委

陈莉萍(三年级)、杨龙敏(四年级)、丁新娟(五、六年级)

b科技小制作比赛

一、活动目的1、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小树立“我能行”的思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2、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

通过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化知识的热情。

二、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

三、参赛办法与评选标准:

1、竞赛要求:本次活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参赛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用废弃的物品,如:包装材料(包装纸、瓶、盒、罐、箱„„)、装潢废弃物、废弃的生活用品等,可制成玩具、工具、具、教材、装潢品、生活用品„„(但禁用有害人体安全与健康的材料)。

2、参赛作品应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年龄、辅导老师姓名。

3、评选要求。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按制作难度及如何合理使用废弃物品材料的程度打分。除了合理利用废弃物品材料外,还要体现作品的创新意识,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

4、作品可在老师辅导下进行,但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5、评选时体现三自原则:、自己选题:发明选题必须是学生自己发现的。b、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自己构想完成的。、自己制作:学生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全部制作过程。

6、各班初选后,选送3件作品至大队部。

2.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二

一、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发散创造思维,产生具有科技含量的成品。学生不仅对基本的科普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具备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因而第二阶段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将来的发明创作奠定基础。

立足活动开展,让学生形成创造技法。学生有了发明制作活动的思维能力后,还必须以一定的创作技法做支持。因此,我们主要向学生引入还原法、智力激励法和缺点列举法三种技法,让学生在联想、类比、组合、移植、演变中,开拓思路,产生更多、更高的创新设想,以求量中求质,寻找最佳方案。

总结经验基础,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大量的理论学习、开放的思维形式和丰富的创作技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我们小制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去发明、去实践、去创作。针对上述的多方面基础,我们采取了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开展小制作活动的实践。

二、开展科普小宣传活动,让学生感受参与社会实践的快乐

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科学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学校开展科普小宣传活动刻不容缓。

1.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丰满科普知识

利用图书,感悟科普知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鼓励学生多去阅览室看课外书、科普书。同时鼓励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对老师进行及时地讲解与沟通。学生通过对科普书籍的不断学习与更新、教师的及时讲解与点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影视,撒播科普知识。

2.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开展科普专题讲座,讲解“科普”。对于科普知识,权威的专家更有说服力。如在当前流行甲流期间,学校聘请医学专家就有关科学防治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将宣传资料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解除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科普知识。组织学生们上街向广大居民介绍水电常识和节约水电小窍门,介绍能源背景,宣传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小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关键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包括必要的条件准备、研究的过程与步骤、即将采用的合适研究方法,并预设可能产生的研究成果等。小学生爱做又比较安全的科学小实验许许多多,有“豆子是怎样发芽的”、“音乐、盐水、温度对豆子发芽有影响吗”、“巧使黄豆浮起来”、“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爱做科学试验,不但能获得一些浅显的科技知识,还能培养科学志趣,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让学生感受发明创造的快乐

科技小发明就是指小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家庭、社会劳动,发现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基本的科技创造知识和发明的基本技法,解决或改进这些问题。生活是科技创造发明的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己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科技小创意”。

五、运用撰写科技小论文、实践报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综合运用知识的快乐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培养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撰写科学小论文的好处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行动中去,需要一个载体。因为人的能力其实是通过操练而习得的。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学生们乐于探究,创新精神也就得到了培养。对他们而言,世界是陌生的,世界是精彩的,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撰写科学小论文能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它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并能将数学中的统计、分析应用到具体中去,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炼。

综上所述,科技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分工合作等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邹道生.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1).

[2]陈军,阮俊华.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推进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04(5).

[3]黄斌,饶本强.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9(12).

3.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三

本活动旨在通过资料查询、实地探究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树坑绿化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树坑绿化蕴含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启发他们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习惯,唤起孩子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使命感。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树坑的类型和作用,知道树坑绿化采用的技术和养护知识,分析北京树坑绿化的现实意义。

◇观察、记录树坑绿化与不绿化后水分蒸发情况、土壤含水情况和温湿度变化情况。

◇观察绿化后昆虫等生物变化情况。

◇理解树坑绿化滞尘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访谈与实验相结合探讨在树坑内种植植物的可行性的能力。

◇学会调查和计算树坑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树坑绿化,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识别昆虫和计算叶片滞尘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参与树坑调查、绿化的乐趣,关注树坑绿化对减少PM2.5的作用。

◇认同科技活动中要坚持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养成亲身参与的环保理念,为“绿色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作贡献。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组建科技创新训练营,召开学生和家长会,取得各方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摸清学生对科技活动和树坑的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拟订方案,大致明确活动地点、所需设备等。与相关专家取得联系,安排知识讲座。最后,重点对要走访的地点完成实地踩点调查。

知识搭建阶段

利用邀游计划课程时间,讲解树坑相关知识,了解适于在树坑种植的植物知识。举办专家讲座,邀请园林和科技活动专家,指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编写科学探究任务单,并进行校内预实验。

方法训练阶段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发动在不同国家和城市的亲朋好友帮助搜集资料,利用微信发布树坑图片,了解其他国家、地区及城市绿化树坑的情况。在北京园博园和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树坑进行实地调查并了解种植相关知识。

◇通过设计对北京居民的调查问卷,了解北京居民对绿化树坑作用的认识情况,以及对绿化树坑的支持情况。

◇在学校教学楼前的5个树坑内分别种植野草、蔬菜、粮食作物、中草药和灌木。实验证明在树坑里种植花草和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进一步验证了树坑里种植植物的可行性。进行绿化与不绿化水分蒸发对比实验。完成绿化后树坑内昆虫等生物量的调查。进行绿化后树坑滞尘实验研究。

◇通过在街道及住宅小区内对居民进行访谈,走访园林局对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了解在北京市内的树坑里种植植物的可行性及合理的方案。

实施阶段

◇收集国内外树坑的现状。发动学生搜集国内外树坑的资料和图片,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分享树坑照片,利用寒暑假、北京APEC会议假期等国外游学和国内旅游机会,调查树坑情况,总结国外和国内树坑的绿化情况。教师把查阅到国外树坑的情况分享给学生。

◇实地考察了解北京树坑情况。指导学生到北京区域内进行实地考察,首先了解北京街道、小区内常见的树坑种类。调查发现,北京的树坑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铁篦子盖着的方形树坑、用长条水泥砖围起来的方形树坑、花坛或花园中的用土圈起来的圆形树坑。其中,只有少部分树坑得到了绿化。

◇测算树坑的面积。为了较为具体、准确地获得有关北京市现有树坑数量的统计数据,指导学生对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树坑进行调查与测算。

◇进行树坑绿化实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树坑里种植植物的可行性,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①选择12个杂草较少的树坑。②清理这些树坑,将苗木和种子栽种在树坑里。③养护和观察:分小组每天下午3点到校养护和观察,做好记录并拍照。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记录生长情况并进行分析,期待通过实验证明,在树坑里种植花、草、蔬菜、粮食、中草药和灌木,均能够正常生长。

◇园林专业人士访谈。对北京市西城区园林绿化局、部分公园管理处等部门进行了电话采访及见面访谈,了解园林部门设计树坑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目前对树坑处理的思路,并探讨在树坑里种植植物的可行性。

◇进行绿化树坑内土壤含水量和昆虫数量的调查。可以采取粗测法——用手攥法,精测法——称重法,计算出不同绿化组和对照组裸露树坑的土壤含水率。昆虫数量的调查可采取网捕法,计算不同绿化树坑和对照组裸露树坑的昆虫种类和数量。

◇滞尘(吸霾)实验。在专家指导下,学生在绿化的树坑中分别取样和分析,先对叶片进行冲洗,5日后取回载尘叶片,进行滞尘量测量;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对单位面积叶片上PM2.5和PM10的干沉降量进行测定,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探究滞尘(吸霾)效果。

专家评语

4.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为宗旨,以培养小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托我街办基础教育的优势环境,面向全体小学生,广泛、深入开展小学科技节活动,提高我校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品牌。

二、任务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大力宣传20世纪世界科技的辉煌成就,人类创新的伟大实践和科学家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小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激发科学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立我校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发展机制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长效培养机制,以举办学校学生科技节活动为抓手,以广泛开展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电脑制作等活动,大力建设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发现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为目标,加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加强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学科教育的有效衔接,注重学生的发明作品和科技成果专利的培养,力争使我校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年年实现新突破。

三、活动内容

1、科技创意,创新和创造活动

2、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3、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各学校活动的时间是9月中旬。主旨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科技辅导教师的培训指导,深化科普推广。大赛面向教师和学生、小学生设立发明创造、科技论文、科学实践活动等内容的展示与竞赛活动。

(2)、小学生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时间是9月。目的是宣传科普知识,激发科技兴趣。

(3)、科普剧表演。以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自身历程为体裁,自编自演的小品、小话剧等形式的剧目为主,每学校报送1--2个。(3)、小学生科学幻想绘画现场表演赛。主要内容是参赛选手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未来的人类生产、生活的情景。参赛选手由各班派出10人,选出3人参加镇级比赛(自带绘画工具)。

四、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学校要增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做到活动有方案、班班有计划、有活动,确保活动开展顺利进行。

2、健全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要建立各学段贯通的衔接培养机制,关注“偏才”、“奇才”学生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学校根据实施意见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指

导思想、工作内容、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将其作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日程,推动活动的不断普及与深化,广泛开展校本科技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成绩每年都有新的提高。

4、加强投入。要制定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确保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水平提升。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小学生科技节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学校班主任老师任成员的小学生科技节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科技节活动的组织、指导、实施及评选办法的制定。

各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组织,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推动活动不断开展和深化,做到早安排,早行动,再创区佳绩。

向城镇兴明小学

5.中学第一届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斜桥中学第一届科技节以“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我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争创科技教育特色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活动原则:立足“普及性” 、“提高性” 、 “创造性”的原则,广泛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突出“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主题,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由校长室领衔,办公室、教导处、团委、总务处、科学教研组协调各部门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圆满完成本届科技节的各项任务。

三、活动时间:XX年年3月5日~3月30日

四、主题: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

五、参与人员:斜桥中学全校师生

六、组织机构:

成立科技节组委会顾问问:俞田林

主 任:丁钰新

副主任:留海平、王雪耀、黄建新、姚明雄、杨亚芬

委 员: 全体科学老师、各班班主任

七、实施单位: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段、科学教研组、行知科普社

八、科技节宣传、安全、后勤工作:

1、每班出一期“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宣传板报, 政教处负责。2、.校区布置科普知识宣传画报, 科普社负责。3、科技节相关活动报道,办公室负责。

4、.场地、奖品等后勤工作,总务处负责。

5、在宣传栏公布科技节活动安排、科技节海报等,行知科普社负责。

九、主要活动

(一)科技竟赛、评比活动、科普宣传、展览活动:

1、科幻画优秀作品评选( 陈懋 老师负责)

时 间:3月5日~3月9日

参加对象:全校各班级

评 委:科普社理事会

2、科技手抄报( 杨亚芬老师负责)

时 间: 3月12日~3月16日

参加对象:全校各班级

评 委:科普社会员、各班宣传委员

3、研究性学习照片展出(陈懋老师负责)

时 间:(3月19日~3月23日)

参加对象:全校七、八年级各班级

4、科普知识竟赛(陈懋老师负责)

时 间:(3月26日~3月30日)

参加对象:全校七、八年级各班级

其它要求另行通知。

(二)科技节闭幕式暨总结大会

时 间:3月底~4月初

地 点:二楼会议室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行知科普社会员

内 容:活动总结、颁奖等。

1.科技节闭幕式

主 持:

(1)奏唱国歌

(2)科技节工作总结

(3)校长致闭幕词

(4)颁奖

所有科技节奖项颁奖

十、几点说明:1、所有评奖结果,学校将对在科技节活动中评选出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者将分别授予证书及奖品(奖品由总务处负责提供。)2、在科技节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将被学校授予 “优秀科技班干部”、“科技活动先进班级”、“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的称号。

3、科技活动中需要的相关材料,各负责人要提前与总务处协调,保证供给。

4、各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对具体活动项目还要另行通知,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6.中学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六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探索和活动能力,增加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信息,xx中学园艺社决定与xx文学社联合组织部分学生成员于XX年4月23日外出xx生态农庄等处开展科技摄影、参观走访和观察自然环境活动,同时邀请团支部部分教师带队指导,请有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参加。

一、科技实践活动主题(或者课题)

1.观察有科学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拍摄有科学研究意义的瞬间相片,观察和认识豆科植物资源,采集样品带回学校或家里栽培种植。

2.观察和研究生态农庄及周围的环境状况,观察和认识野生百合科植物,探索百合科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采集样品带回学校或家里种植。

二、科技实践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陆生野生植物和水生野生植物。

2.拍摄代表自然风景、植物生长环境、动物生活环境以及代表自然特色和风景特色的科技相片,对这些相片进行处理和加工,一方面可以作为我们活动的档案材料(例如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可以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参加摄影竞赛。

3.观察生态农庄、生态树林、生态竹林布局的科学性,研究生态情况。

三、外出活动时遵循的原则

1.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来去的路上一律服从带队老师的安排和指挥,在活动期间一律听从讲解员的指挥和安排。

2.必须具备安全第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换句话说,在来去的路上和活动期间不得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3.爱护公物和野生植物,特别注意森林防火,因此,除了允许野炊的地方外不得在野外随意用火。

4.考虑到要在生态农庄、xx沙滩和烈士墓等处需要活动接近一天的时间,因此,自己事先买好中饭吃的东西。在吃中饭的时候,照样保持环境的卫生,不得随意乱扔垃圾。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一)第一次活动时间:XX年4月23日。

(二)第一次活动地点:xxxx生态农庄、沙滩等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子胥村参观学习。

(三)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完成的作业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报告(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记录。

5.最好每人带一只花盆,在基地内种一植物带回来

五、活动时间和带队老师。

1.带队老师:xxx等。

2.XX年4月23日上午8时30分在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六、活动后的作业:

1.撰写调查报告和观察报告,题目(主题)根据自己的观察信息自拟。

2.整理和处理自己拍摄到的相片。

3.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性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xx中学园艺社、xx文学社

XX年4月

活动方案材料

(二)同学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果然重要,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问题是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转化成力量呢?事实说明,自己走进自然和社会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究,把体验性的信息转化成理论知识,通过这个途径获得的知识才能够转化成力量。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够提升我们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xx中学园艺社决定与xx文学社联合组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贯彻党教育方针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锻炼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落实上级和我校的具体工作要求,特制定《xx中学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求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发现的社会问题,成为同学们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改传授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把惟有书本作为我们的学习资源拓展到把自然和社会作为我们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活动目的

1.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的人工栽植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探索种植这些植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和基地周围野生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探究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

3.调查和认识一定量的豆科植物、百合科植物;

4.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的山体蓄水情况和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探索水库、养鱼塘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研究其能量的流通方式;

5.探索生态种植和养殖的方法,研究生态种植的模式。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

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参观整个生态农庄和500米之外的溪流、沙滩。

2.参观、访问、考察(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池塘蓄水……),例如场地外的养鱼池塘野生鱼生殖情况等。

3.自然和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山林植被的蓄水情况和基地用水状况调查与研究;

(2)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垃圾科学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3)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养殖的动物调查;

(4)交通路线的设计和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

(5)山体、山谷、耕地、溪流等的环境情况调查;

(6)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果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话,对基地以及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7)基地内以及周围的环境资源调查与研究;

(8)飞入基地内的昆虫、鸟类的调查研究;

(9)水生生物的观察研究和水中食物链、食物网的探查研究;

(10)在种植的蔬菜植物中,探索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种植方式,进而种植出真正的绿色食品;

(11)基地内可以作为蔬菜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的调查与研究;

(12)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养鸡、鸭等利用鸡鸭消灭害虫同时又由鸡鸭给作物提供肥料和提供饲料的生态养殖方式研究。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一)第一次活动时间:XX年4月23日。

(二)第一次活动地点:xxxx生态农庄。

(三)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和完成的作业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报告(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记录。

5.每人带一只花盆,在基地内种一植物带回来。

六、活动实践和过程安排

注意:参加外出活动的同学与4月22日下午3点30分在科技楼

二楼办公室开会。

1.活动时间(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延期开展):

XX年4月23日上午8时30分时正在学校门口集中。不能够按时到的同学做自动放弃处理。

2.活动过程安排:

从学校出发到xx生态农庄,在那儿进行观察和采集活动,后吃中饭(野餐)。中饭后进入优美的山谷进行拍摄活动,之后到旁边的苗圃活动。

下午3时30分回家。

五、参观活动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

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内和旁边树苗苗圃的植物、动物种类,生态环境,撰写片断性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上交作业统一打成电子文稿上

传董小平老师的ftp的地址是ftp://

参考资料——调查报告范文。

空调是“温室效应”的帮凶。

8月19日,我们在房间空调的散热器旁边、冷气吹出处各挂上一支温度计,再于客厅里(不开空调)里放一支温度计,读出三支温度计的起始温度,再每过半小时读一次温度(我们从中午12时开始),数据记录于下表。

表四:使用空调时的温度变化对照。

12:0012:3013:0013:3014:00备注

散热器前38.0℃42.1℃45.2℃47.6℃50.4℃12时空调开到20℃档

出冷风处33.0℃30.1℃27.4℃26.1℃25.7℃

客房内33.0℃34.0℃34.0℃34.0℃34.0℃

根据上表数据推断出:

1.空调在制冷的时候,有更多的“废热”排放到大气中;

2.在使用空调时,有一定量的“温室效应”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去。

综合以上信息得知,空调是“温室效应”的帮凶。

除空调等生活用具外,煤气灶、冰箱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等也是“温室效应”的帮凶。

xx中学园艺社、xx文学社XX年4月

七、外出活动时遵循的原则

1.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来去的路上一律服从带队老师的安排和指挥,在活动期间一律听从讲解员的指挥和安排。

2.必须具备安全第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换句话说,在来去的路上和活动期间不得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3.爱护公物和野生植物,特别注意森林防火,因此,除了允许野炊的地方外不得在野外随意用火。

7.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七

现代科学教育总是要把当今最新的科技信息传播给青少年学生, 传播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科技活动。因此, 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给广大科技活动工作者提供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广阔空间, 这就要求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从事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操作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概念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 只有你爱好它, 对它有兴趣, 你才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在科技活动中首先是让学生获得兴趣, 让学生做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其次, 才能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也就是说科学思想和方法必须以学生喜爱的科学活动为桥梁。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中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有哪些特点呢?

我认为, 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 当学生观察时科技教育工件者在鼓励的同时关注其行为取向, 当学生探究时我们应该诚恳支持友好协助, 当学生提问时我们应当尽量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当学生有所发现时我们应当积极表扬赞赏。由此看来, 科学兴趣的培养有很多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 这一培养的过程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励性、比较性、展示性、开放性的特点。

一、在科技活动中, 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该注意过程的启发性

学生对自然中的一切现象都报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从事的科学活动也极频繁, 只是我们在发现时没有及时予以重视, 使其固有的积极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淡化了。因此, 在科技活动中, 我们应该在活动中让科技教育工件者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记录、一起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协助学生进行探索性活动。这就是遵循了教育的启发性。其结果是学生兴趣越来越浓, 爱好越来越广。

如化石课题研究, 当学生从养正中学后山发现大量的化石时, 我们对学生的发现表现了极大的关注。从计划的制订, 到活动的整个过程, 指导老师都参与, 这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研究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不断有学生加入, 从当初的十二人, 到后面的三百多人, 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化石标本, 去相关部门查阅县志, 走访一些专家, 最后拟定相关论文参加湖南省青少年创新大赛, 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在科技活动中, 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过程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在生活所说的话或所做玩具, 只要有一点点科学道理, 老师要及时鼓励, 甚至嘉奖。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感, 会助长学生的发现欲望。老师如果对学生的发现和提问没有给予激励, 没有适时地开发挖掘孩子的科学兴趣和潜能, 也没有引导其向更高的层面上发展, 就可能使孩子天性中固有的积极因素逐渐消亡了。

如学生在化石的过程中, 发现部分物品与其他化石的明显的不同, 因此我在学生的讨论会上表扬了这位同学。这时其他同学都纷纷发言, 提出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 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学生的兴趣上来了, 他们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 走访专家, 最终认定这些物品是石器, 从而揭开了邵阳两处化石地存在大量化石的真正原因。他们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到邵阳地方志。

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些可能是异想天开。对于这类问题, 我们科技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 不能以冷嘲热讽的方式抹杀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要告诉学生, 今天看似不可能的事, 只要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都有可能成功。

三、在科技活动中, 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成果的比较性和展示性

一个人往往对自己行为和作品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在需要长期独立观察或活动时, 容易滞留不前, 兴趣减退。学生心理有一种竞争意识和增胜心理, 在教室设计一个科技成果展览台,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当一个同学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其他同学就会争相参与。从而在学校形成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教师要给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要倾听和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提问,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这样学生就会思维灵活, 越问越爱问。我们在进行科技活动时, 将学生的成果收集后, 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科技成果展览室。学校所有的科技活动的获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每一届的高一新生, 学生组织的第一个参观的就是科技成果展览室。这既是对前面学生取得的成果的肯定, 同时对新生更是一种激励。

每年的科技节, 我们都有一个科技成果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还可以相互借鉴, 彼此改进。以此推动延伸拓展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在科技活动中, 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开放性

在科技活动中, 老师要尽量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这就是开放性。

第一, 活动领域是开放的。科技活动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探究活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的解决, 是科技活动的基本活动。学习是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问题、项目、专题或主题, 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而展开的学习过程。当然, 这些研究的问题、项目、专题或主题肯定是学生感兴趣的。

学生可以结合身边、社区、家庭以及社会上所听、所闻、所见、所感兴趣的事, 经过筛选、提炼而生成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学生喜欢的、可供研究的课题。如白色垃圾污染问题环境问题, 作业如何适度的问题, 小学生该不该玩游戏的问题, 如何对待学生上网问题, 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一定要教师框定, 而且远期的结果也不一定能预见得到, 也不需要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作支撑。

科技活动的选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抽象思维能力高低, 在低年级可以是师生共同确定为主, 高年级则以学生自己确定为主, 但前提依然是开放的。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领域。

第二, 活动深入层次是开放的。科技活动的学习内容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是来源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很多情况下是即时发生的人和事, 都可以作为科技活动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它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领域十分广阔, 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 科技活动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在科技活动中, 不同的班级以及不同的学生而言, 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 它因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 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 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 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内容。

第三, 活动方式、过程是开放的。科技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 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科技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 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科技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 因情景而异, 因任务而异的。科技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 鼓励学生亲身体验, 发展创新精神。

第四, 活动时空是开放的。在研究活动时间安排上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的。老师可以单独安排一节课, 也可以是半个学习日的节次数, 还可以是一个工作日甚至是连续几个工作日的课时数, 当然, 学生更可以利用节假日这一充分自由的时间。这要看生活中即时发生的事的程度, 学生探究实践所不可分割的具体问题的处理程度。在学习活动的空间上, 是可以超越课堂、超越年级、超越学校的, 更应该加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可以是班级的事、自身的事、学校的事、家庭的事、所在社区的事、社会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 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学生只要有兴趣,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都可以去亲身探究与实践。

总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科技活动思想教育工作者,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时,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以此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摘要: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概念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中显得特别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科学兴趣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励性、比较性、展示性、开放性特点。也就是在科技活动中, 科技活动指导者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该注意过程的启发性, 要注重过程的激励性, 注重学生成果的比较性和展示性, 注重开放性。

关键词:科技活动,科学兴趣,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Z].2006, 2.

[2]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题组.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4]郭正谊等.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6]王素.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赵学漱.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4.

8.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八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设科普文化氛围

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人员、班主任为成员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各专业组配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科教园地建设,确保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每年保证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专业建设,学校组建了局域网、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由于客观的原因,学校校园场地十分紧张,尽管如此,我们仍把科教园地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即将动工的综合实训大楼已规划建立科普活动基地。

三、搭建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生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三个层次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

第一层面:普及型科学活动

1、组织科普双语知识讲座

一方面,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双语科普知识讲座。由各教研组轮流推荐业务素质高、科普意识强的教师,结合专业和行业特色用朝汉双语介绍科技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身边的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本年度,我校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练、禁毒、预防艾滋病、法制等讲座,同学们通过听讲座、观摩,大大地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安全防范、远离毒品、远离浸害的思想意识。

2、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

学校每周有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

平时的双休日和假期,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层面:技能训练型活动

学科教育渗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发明创造才能。

为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我们把科技制作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深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我们主要集中专业优势,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三个专业进行创新和开发,组成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小组,进行重点指导。每个组都完成了一项项很有创意的科技制作,比如机械专业制作的趣味七巧板、趣味鲁班锁、金属工艺画,电子专业制作的趣味电路、控制装置,计算机专业制作的动漫作品、卡通人物、游戏软件等都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在校园工艺节上大放异彩。

第三层面:创新作品制作活动

由于前面两个层面活动的开展,许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为让每一个想做科学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导,并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让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导师。学生的小课题一旦得到导师的确认,就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时间、空间和经费的支持。学生们只要向自己的导师提出申请,就会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导师会鼓励他们在科学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线索,了解已有的概念和认识,提出各种问题,集中探究的项目。但导师不会给学生直接的指示,而会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研究、制作和改进中去。

9.学院第七届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九

为落实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精神,浓厚校园学术科技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实施大学生创新驱动发展策略,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决定举办xx师范大学第七届大学生科技节,现将有关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创业,青年创新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校团委、科技处、社科处

承办单位:各学院团委、校大学生科协

三、参加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至12月

五、活动内容

本届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分学院和学校两级组织展开。

(一)学院大学生科技节活动

各学院团委围绕本次大学生科技节主题,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院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包括学术沙龙、学术科技竞赛、专家学术讲座、学子讲坛、科技知识竞赛、各类创意创新竞赛以及有学院特色的学术科技活动等。与学校科技活动做好衔接,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可将部分校科技节活动作为各学院科技节活动内容,以便推选出学院优秀的作品参加校大学生科技节活动。

(二)学校大学生科技节活动

学校将重点开展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五届大学生创意竞赛,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第四届“学子讲坛”活动,校首届公益创业竞赛,校首届大学生“72次心跳”电梯创业演讲等系列赛事,“走进挑战杯”系列宣讲会,归国学者论坛、闽台大讲坛等活动(具体项目将另行通知)。

六、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团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

(二)组织开展好有学院特色的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做好校院两级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扩大宣传面,提高参与度。

(三)请各学院团委于11月15日前上交本学院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汇总表。

1.以“学院+科技节活动汇总表”命名,电子版文件发送至校团委科技部邮箱xx。

2.纸质版文件于11月15日报送至校大学生科协办公室(校团委一楼)

(四)请各学院团委于12月20日前,将活动汇编总结(发文、新闻稿、照片等)以“学院+科技节活动汇编”命名打包发至校团委学术科技部邮箱xx,作为科技节评定的主要依据。

七、奖励细则

对于在本次大学生科技节活动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绩显著、特色鲜明的学院授予“优秀组织奖”,并给予1000元的奖励,具体奖励名额将根据学院大学生科技节开展成效而定。

八、联系方式:

10.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十

2006年象山县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让青少年置身科学殿堂,运用科学方法,经历科学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我县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象山县教育局、象山科技局、象山县科协、象山县环保局、象山县文体局

(二)承办单位

象山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三)协办单位

象山县中小学假日活动中心

(四)组委会

鲍贤、边少卿、张建森、范光辉任顾问,陈乃青任组委会主任,邱争光、励祥海、倪伟珍、张德达、周善西任副主任,徐祖存、林惠琴、岑忠卿、刘国芳、陈宝亚、杨永安为成员。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邱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徐祖存、林惠琴任副主任。

三、主要活动1、2006年县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暨“三模”赛

时间:4月20日—21日

地点:人民广场、实验小学

内容:①开幕式;

②学校科技成果展;

③“三模”(含“机器人”)比赛。

责任人:杨永安

2、组织参加省第2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时间:4月份

地点:台州

内容:制作入选创新项目的展板,并参赛

责任人:岑忠卿

3、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系列培训

时间、地点另行安排

内容:信息学,航天、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机器人”,科幻画,陶艺,科技创新论文撰写等培训活动

责任人:岑忠卿

4、“小手拉大手”环境科普宣传教育周时间:6月份第一周地点另定

内容:中小学“我爱家园”环保科普知识竞赛

责任人: 陈宝亚

5、县青少年信息学基本技能竞赛

时间:6月份

地点、内容另行安排

责任人:陈贤杰

6、县第20届“科技之夏”活动

时间:

7、8月份

地点、内容另行安排

责任人:岑忠卿

7、“大手牵小手”科技传播活动

时间另定

地点:县教科研中心微格教室

内容:组织专家、科技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手拉手、面对面的科普教育。责任人:陈宝亚8、2006年县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时间:8、9、10月份

地点另定

内容:①创造发明作品;

②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论文和调查报告; ③科幻绘画(小学生);

④“机器人”创意作品;

⑤电脑软件开发。

责任人:岑忠卿

9、组织参加2006年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时间:

10、11月份

地点另定

内容:同“2006年县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责任人:岑忠卿

10、组织参加宁波市“三模”赛

时间:9、10、11、12月份

地点、内容另行通知

责任人:杨永安

11、组织先进团体会员单位进行科技考察活动 时间、地点、内容另定。

责任人:杨永安

12、县第21届“科技之冬”活动

时间:2007年1、2月份

地点、内容另行安排

11.中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十一

一、因地制宜选切口方能扬长避短

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內化为可具体操作的实践目标,那么只能成为美丽的幌子。良好的科学素养绝不是空口说教就能形成的,需要有具体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但每个学校的资源状况不同,因此开展的活动形式及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所开展的活动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可行性,利用区域优势,选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来引入探究,这样方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针对我校所在地区成立开发区以后的巨大变化:原来的开发区地上建起了座座工厂,居民搬进了新建的小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引领学生关注家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契机,就引导和组织他们先后调查了小区居住环境情况,新建工厂的排污、排废问题,并将调查结果及建议写成报告,送到开发区指挥部,得到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而孩子们也因为为家乡做了实事而倍受鼓舞,引以为豪。

立足校本实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更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的品质,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因势利导选课题方能收效高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那么除了带领科技小组的同学开展好活动外,怎样让其他孩子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推动科学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呢?我的感受是应该寻求一种适合学校实际的科普活动载体,创设一种情境和氛围,激发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自觉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人。

看到兴趣小组同学玩的水火箭等受到广大同学的追捧,我报经学校同意在全校同学中开展了“想挑战吗?”系列科技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1.制作发射水火箭(侧重高年级);2.高空投蛋(侧重中高年级);3.纸飞机滞空赛(全员参与)

此活动历时3个月,每月初公布一个挑战题,月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展示并评比。

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广大少先队员踊跃参加, “高空投蛋”全校共选出了58位同学参加校级展示,18位同学获“最佳创意奖”;“纸飞机”更是至今仍受到同学们的热爱,很多同学在活动结束后,仍追着问老师,下一个挑战题是什么,很多孩子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创新活动中,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开发了自己的潜能,找回了自信。

除此以外“想挑战吗?”系列科技实践活动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学会了科学探究方法。因为活动要求学生除了有热情以外,还必须具备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方能挑战成功。比如制作发射水火箭,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而研究解决困难的过程,恰恰是锻炼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比较,最后才能确定影响水火箭发射高度的因素,而每一个发射高度的出现都会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

三、扶放结合巧引导,方能达预期

孩子们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么不光会使已经开始的活动不了了之,而且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要想使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当然,是适时适度的指导,而不是剥夺孩子自主权的“一、二、三”喊齐步走的指挥。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开展汇报交流:汇报活动过程,同时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说出来,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

比如前面提到的孩子们去调查小区居民居住环境情况的活动,刚开始孩子们调查回来后向我汇报说没法调查了,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孩子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提问题,只是机械地按照事先在学校里设计好的调查表上的问题去问:“1.你对目前的居住环境情况满意吗?......”,再加上碰巧一开始遇到的都是老年人,他们没有领会队员们的意思,因此出现调查不下去的情况。我马上召集大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指出队员们问问题的方式欠妥,鼓励队员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

当然,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除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统筹规划外,还须取得领导、同事及家长的支持,成共识,形成合力,方能使活动落到实处,使活动的内涵更为深厚、丰富。在开展养蚕活动和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中,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喜欢的,但还要学校领导的同意,比如,种植凤仙花要一块土地,需要浇水,还需要后勤老师的支持。在养蚕的过程中,还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支持教育,因为孩子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会思想开小差;写的观察日记还需要语文老师的批阅。

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正确引导,实实在在地追求“一英里”的深度,如美国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法创始人兰本达教授所说:“用一双巧妙的隐蔽的手,小心地提供指导来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路”,那么他们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喜出望外。

良好的科技教育关系着一代代劳动者的素质,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绘本阅读悦读悦美下一篇:北京房屋抵押贷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