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2024-07-2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共13篇)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篇一

国旗下的讲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政教处

三月,是一个充满了绿色,充满了希望的季节,因为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我们迁入新校的第一个植树节,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亲手中下了一棵成长树。我们的很多优秀团员同学一共认捐了25棵优良树苗,他们的名字写在了学校的光荣榜,更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这一棵棵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将见证你们成长的足迹。

有一句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学们,你们终究能不能成才,重要的取决于你们自己。只有你们自己有了成才的愿望,有了坚定的意志,你们才能茁壮地成长。

在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想对同学们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学习重要,品德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同学们,当你们长大过后,踏上社会,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与人打交道。而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只愿意和品行端正的人交往,那么你们自己也应该有良好的品行。同学们,作为小王中学的学子,大家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自然。但事实上你们有做到吗? 比如,有的同学,在学校里碰到班上的任课老师,他会假装没看见,他的眼神一点也不闪躲,但最后他是一声不吭,脸上不带任何表情地走过,这是你尊重老师的方式吗?还有的同学,被学校处分了,却不以为然,仍然有说有笑,这究竟是因为你的脸皮太厚了,还是因为你早就没有一丝的自尊心?在上周举行的各项体育比赛中,有的班级同学给对手班级喝倒彩,下诅咒,那一句句恶毒的,肮脏的语言是应该从一个中学生嘴里说出来吗?老师不期待你们每一个人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这也不太现实。但是老师希望你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品德上正直,纯真,善良,充满正能量。

第二句话:学习是你们的天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职,比如,警察的天职是抓小偷,医生的天职是救病人,父母的天职是抚养你们。那你们的天职是什么呢?你们的天职是天天看《爱情公寓》,还是回家后玩网络游戏。同学们,你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也不也

国旗下的讲话 为了学校,更不是为了老师,是为了你们自己。如果,你还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学习,如果你还要需老师天天用甜言蜜语来表扬你,你才会学习,那么你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反而更像一只癞蛤蟆,打一下,跳一下。同学们,不要再拿着父母的钱在这里混日子,老师们更不会拿着日子在这里混你们的钱。做一名学生该做的事情吧!

第三句话:爱拼才会赢.同学们你们现在除了年轻什么也没有,有同学说,我家有钱,错,那些钱是你的吗?是你父母的,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的。那你们为什么不也趁着年轻好好地拼搏一番。同学们,其实,有机会拼搏已经是上天对你的恩赐。因为你们家境富裕,无法体会到山区里的孩子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辍学的悲伤;你们身体健康,也无法想象身患恶疾的孩子躺在病床上时对重返校园的渴望。也许,你们也渴望成功,但你应该知道,成功之花是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的。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刻苦和顽强拼搏的勇气。特别是我们初三同学,几个月后,就要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我希望你们能自信,勇敢地去面对。

同学们,最美的春天不在自然界,而蕴藏在我们的心中。只要你们树立理想,胸怀希望,就总能与春天为伴。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篇二

这个小故事使我对这位350年前的建筑师顿生敬仰之情, 他是一个对人类对后人有着巨大爱心的人, 一个对后人有着极度的人文关怀的人, 他是以爱心和高瞻远瞩面对他的子孙后代的。他的姓名, 我不得而知, 但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却是那么的清晰和高大。掩卷深思, 我想, 我们做教师的或许还真该学一学他的精神风范。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稚嫩生命, 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呵护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而我们的教育体制, 逼得我们去压榨他们的学业成绩,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考试分数, 为了这个分数, 我们便不顾学生身心健康, 更谈不上高瞻远瞩的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说的是, 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 是9年的时间, 加上3年高中教育, 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是漫长的12年, 这12年, 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这期间所接受的教育, 关乎人的一生。传统的做法, 是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之下, 度过漫长的时日, 最终以分数决定自己的中考、高考乃至一生的命运。在这期间, 教师们大多是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学生, 以追求高分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 极少呵护学子们身心的康健, 然而, 学生即使以高分进入名牌大学、热门专业, 心灵则往往是被扭曲的, 身心则是不健全的。我们这十年树人, 培养的仅仅是做题高手, 得分高手。学生除此别无所长, 一句话, 人们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未能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把他们培养成了空心树、歪脖子树。

牛津大学校园那片橡树, 得以成材并在350年后派上用场, 我觉得不仅仅是那位伟大的建筑师一个人的功劳。试想, 在这漫长的350年的岁月里, 这片橡树未遭刀斧之劫, 最终成材, 实属万幸, 它是受到了数代人的呵护才得以成材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这不仅需要一个或几个富有人文关怀思想的教师去呵护他们, 而是需要所有与他们形成师生关系的教师去呵护, 需要不同年级段、不同学校的, 凡是教过他的教师都要具备这种素质和理念, 用这种素质和理念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多数孩子都崇尚独立自主, 渴望个性价值得实现,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诉求, 他们的天赋被蹂躏被遏制, 现实中有不少孩子从小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除了考试还是考试, 只有应付考试的技能而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 不懂起码的人情世故, 不要说独自远行, 就是过条马路也叫父母牵肠挂肚。

百年树木, 福泽后人, 300多年前的建筑师做到了;十年树人, 功在当代, 我们不该做得到么?

参考文献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篇三

《温家宝谈教育》是一部文集性质的作品,此书收录了温家宝从1995—2013年期间,在教育问题上的一些代表性论述,内容涉及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总计达50万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由此对当前的国民教育进行了一些新思考。

当前教育问题聚焦于教育公平,这也是《温家宝谈教育》一书中的重要话题。温家宝曾说:“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为伟大的工具。”的确,教育要公平毋庸置疑。但是,何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自恢复高考以来,教育公平的焦点始终集中在“考大学”这个问题上。当前,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1200万,而高校录取率仅为40%,这也就意味着60%的人无法上大学。残酷的竞争,导致了高考公平问题,使之成为最敏感的社会问题。在一般人看来,高考公平便是教育公平。实则不然,中国教育的差距,并不是从高考开始的,而是在基础教育时便拉开了差距。现在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教育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由于巨大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上亿农村地区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由基础教育所引发的不平等,不是高考考试制度设计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怎样的制度设计,都不可能彻底解决剩余60%学生的上学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高考制度无论如何改革,在剩余60%的学子看来,都是不公平的制度。

理性而言,高教公平并不是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教公平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欧美教育的公平实则是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保障每一个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才是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温家宝很早便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任职国务院总理期间,温家宝多次谈到农村教育问题,他曾说:“不懂农村教育,便不可能懂中国教育。”因此,他的教育观也被称为农民教育观。温家宝之所以强调农村教育,是因为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文盲约为8500万,其中西部地区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比例的50%,此外中国每年新增文盲50万人,其中80%为女性。文盲是由于教育缺失所导致的,文盲率直接表明了中国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教育经费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师待遇差、教师素质低等问题。温家宝曾说:“发展教育不仅要投入人力,更要投入物力。”没有物力的投入,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发展将无从谈起,教育公平更将无从谈起。二是失学率居高不下。在贫困地区,女童的失学率非常惊人,女性失学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体现,如果不能够保证女性的受教育权利,那么社会平等将成为一句空话,妇女权益的保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三是特殊儿童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殊儿童约为1200万。在教育上,特殊儿童的花费比正常儿童更多,对农村地区家庭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得不到政府支持,那么特殊儿童将得不到必要的教育,最终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既然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为何地方政府迟迟没有行动呢?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成为官员考核的硬指标,投资教育见效慢,甚至可能不见效。对多数官员而言,为了政绩,为了仕途,理所当然会选择见效快的项目。此外,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一直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自1993年以来,我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平均为GDP的2.5%左右,与世界最低标准4%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事实上,即便采用了4%的标准,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仅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一年开支约为30亿美元。而中国顶级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一年仅为5亿美元。虽然经费不能够决定科研实力,但是如此巨大的经费差距,对高校发展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国内顶级学府与世界发达水平尚且存在着鸿沟天堑般的差距,农村地区学校的情况就更难以想象。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呢?温家宝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将发展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当今世界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实则是教育的竞争。“只有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在发展教育问题上,政府应当起引导作用。在制度层面上保障教育的发展,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鼓励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是那些爱教育、懂教育,长期处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将教育视为信仰,有志于终身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三是加强教师人才的保障力度。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教育人才紧缺的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教师人才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西部教师收入和东部教师的收入差距最多可达十倍,西部教师的收入甚至不如东部地区的农民工高。如果不能保障教师人才的基本权益,不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那么发展高素质教育将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钱学森之问”是书中另一个引起笔者关注的问题。所谓“钱学森之问”是指2005年温家宝在探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可以说问到了中国教育的根源,如果高校不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世界级的大师,那么中国高校何以宣称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呢?而这一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高校,还是出在其他地方呢?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笔者偶然看到一篇名为《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作者为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葛剑雄先生认为,“钱学森之问”的根源,实则不在大学,而在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潮,在科研上急功近利,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压缩了青年学者的成长空间,没有为青年人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没有给青年人发展的空间和必要的条件。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那么中国的大学永远都不可能出现杰出的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也有类似的看法。温家宝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且并不是在短期内便可以看到实效的。在教育投入上,要有长期规划,要有毅力,有恒心,可持续地投入。温家宝还指出,我们应当发展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中国人的发展,必须具备整体思维。既要立足于当前,又必须着眼于未来。

笔者最后想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教育独立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内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当前高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由于高校办学不独立造成的。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其主要的资金源自于社会,但是高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不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而在中国,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高校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专心从事学术活动。就这一问题,温家宝指出,必须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把发展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专家,政府应充当后勤保障角色。温家宝还指出,应当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在过去,以行政手段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从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将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将配置权力给予教育家,让教育家安心办学、有权办学、一心办学。这是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全面展现《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深刻内涵。希望读者能够亲自去阅读和感受此书的宏大深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温家宝在教育问题上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眼光。无论是教育工作者或是一般的读者,一定能从这部作品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篇四

人非草木,更应该懂得感恩。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要懂得感恩身边的人,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人就是―杨老师。

四年前,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踏进了一年二班,老师您面带微笑地对我说:“欢迎加入这个集体。”使我心中不再紧张,使我很快的溶入这个集体,生性活泼好动的我,犹如鱼儿流进大海,使我喜欢上小学生涯。

多少次,我遇到了难题。我想不出来,老师总是鼓励我,在老师帮助下我解决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句 篇五

【拼音】:shíniánshùmù,bǎiniánshùrén.

【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比喻:培养教育一个人才,靠学生自己努力,培养要经过老、中、少三代人的参与才能将一人培养成功,比喻培养人才过程,伤感签名。也比喻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还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管子?权修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示例】:人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用于表达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长远计划

【褒贬】:中性词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作文 篇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把品德教育居于第一位,教会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上所有和他接触的人。帮助他人,学会合作,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道德品质、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就是身心健康。现在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一个家里有6个大人甚至更多的人来“呵护”一个孩子,导致孩子们自私、自我、思想偏激、心里承受能力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我们也理解现在孩子的求学、就业压力大,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孩子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周边的事物。

第三,就是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一个孩子应该拥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有接触、合作或者是表演能力等各个方面。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7.电竞与教育:十年立业 百年树人 篇七

随着近两年电竞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外的诸多顶级院校都接连设立了电竞相关专业。抛开对于这些专业本身的讨论,在学风相对自由的西方,电竞专业的设置无疑证明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电子竞技的存在是利大于弊的。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这次,我们也没有落后太多。

虽然市场化进程一直在进行,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行政色彩还是很浓。这种特点有诸多的弊端,却也相应地存在着诸多的好处,比如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在今年国务院将电竞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之后,多所大学都推出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比如清华大学就推出了“如果在校期间获得S系列冠军,则可以获得100万人民币奖学金”的支持政策。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政策的实质性,但是顶尖大学对电竞的支持,以及电竞专业的设立,无疑会帮高校电竞摆脱“不务正业”的帽子。

鉴于国内对于学术的崇拜,高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可以使电竞得到进一步被主流社会认知的机会,电竞的理念也可以逐渐被正确地解读,这对于主流文化接受电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主流文化的接受又是推动电竞发展的直接动力。

那么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为电竞行业培养怎样的人才?

对比传统体育的情况,电竞方面的教育产出的更多是从事幕后工作的人员,因此赛事执行、内容制作、俱乐部管理、队员的商业化运作等都需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培养体系。而这种体系又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落地的职业教育

笔者曾经谈到过,职业教育是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从理论上讲,职业教育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复制行业的知识,从从业者的角度,实现行业的规模化。

电竞作为一个高度复合的行业,职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电竞本身或游戏本身。就像电竞老兵BBC张宏圣说的:“我们需要懂游戏的人,需要懂转播技术的人,需要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需要懂后期包装的人,需要懂市场的人。”

这些人才及其培养机制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都存在,但是我们需要的是针对电竞领域的相关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本专业过硬的硬知识,也要通过不断地磨炼加深对电竞的理解,掌握相关的软实力。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懂转播技术的人很多,但是转播电竞赛事和转播春晚必然需要不同的转播思路。

当职业教育推出了相关的针对性培养后,便可以和社会上与电竞行业相关的公司进行合作,这也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同时,上文提到的软实力,也大都是在这个过程塑造。通过不断地实习,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电竞内容的特质,这种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促进电竞行业发展的根本手段。职业教育会成为那些有志于从事电竞行业相关工作的人的职业通道。这个通道比前面提到的电竞社团更加垂直,更加便捷。

高瞻远瞩的高校教育

经济理论中,人才、技术、资本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而人才又直接与教育相关。因此,教育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类似于电子竞技这种非线性行业。

诸如设计、音乐这类行业被称为非线性行业。这类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从业者本身就是生产者,行业本身在短期呈现出很大的随机性,在长期却呈现出极强的必然性。这类行业从业者的共有特点是,其专业性不会随着理论、时间和经验的增加线性增长,反而更倾向于幂律上升,即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后,专业性在某一时刻会大幅度提升,从而大幅提升行业产出的质量。以赛事为核心的电竞行业很明显属于这个类别。

在这些行业中,由于理论并不会诸如工科专业一样可以产生实时的效果导致理论的学习往往被忽视,从业者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直觉,又被称为软实力的一种。可是无论对比同类型的影视行业,还是投资行业,我们发现,理论上的指导虽然不会产生短期收益,却会产生长期的巨大收益。

因此,高校中理论层面的有关电子竞技的教育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被需要的。而且这种教育可以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发挥作用,解决当前行业的一些根本性难题。比如电竞出现的必然性,从理论上可以很容易得出:形式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是出现是一定的结论。这是由技术以及消费者偏好决定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作为人类的本能一定会被移植到更多的载体上,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子游戏的世界中,则会引发游戏行业的爆炸式发展。电子竞技与游戏周边产业作为从游戏行业分离出来的衍生行业的出现就是必然的。

理论对于商业上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电子竞技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只有给电子竞技下一个满足充要性的定义,才会区分哪些游戏有成为电竞项目的潜质,哪些游戏厂商值得投资。

对于赛事同样,虽然现阶段电竞赛事是对标传统体育赛事,但是随着电竞赛事的发展,其独有的特性越发的明显。前段时间,杂志记者采访了几位在传统体育赛事行业中浸淫多年的从业者。他们一致认为,当前赛事的价值来自于赛事能够多大程度上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所以,赛事能够登上怎样的平台,就意味着赛事有多大的影响力,也即意味着赛事的价值有多大。

对于这个观点本身,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标的资产的估值都取决于资产在未来创造的现金流。从这个角度分析,即便一个赛事可以吸引到大部分盲从的观众,但是究竟能驱动多少观众为赛事消费,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个极端的假设是,对于星际争霸这款相对古老的游戏,就算星际争霸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办赛事,并且赛事登陆所有的主流媒体平台,难道这款游戏就会起死回生,成为全国最火的电竞项目么?答案当然是否。

电竞行业的发展也是同样,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那么短期内政策的利好只会带来资本地疯狂涌入,继而产生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资本故事。在这些故事背后却是赛事的执行水平仍然停滞不前、赛事周边的内容仍显同质、赛事的变现模式仍然缥缈无望。而这种情况的改变从根本上依赖于从业者不断地“正确探索”,即在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性试错。如果这一过程没有有效地进行,那么带来的必然是电竞产业的昙花一现。

nlc202309082026

举个例子,在刚刚过去的股灾中,所有的投资者因为一个个利好政策而疯狂地押注股市上涨,虽然股市短期是一个投票机,但是长期来看股市却是一个称重机。而市场到底“有多重”又明显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情况。当股市短期的涨幅过分透支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后,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股市的崩溃和参与者的倾家荡产。

即便承认当前的电竞赛事正在沿着BaaS的模式前行,但是由Service转换为Business的过程不单单是靠时间能够完成的。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对赛事具体变现机制的设计,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否则只会是一次次徒劳地试错。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Google聘请了范里安等顶级经济学家为其设计广告拍卖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加成下,Google的广告收入大幅增长。Google借助搜索引擎和定向推送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模式,可是在模式变现的过程中,真正使其发挥威力的则是经济学家的机制设计理论。

所以,电竞行业作为一个交叉行业,其本身就需要较多的理论来支撑论证其发展。在发展的早期,经验可以帮助从业者打败那些“不懂的新进入者”,而资本则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野蛮的初期成长。但是一旦涉及到行业发展的未来,就必须从理论上论证发展的方向。大学中的教育恰好可以完成这一点。

笔者认为,大学中的电子竞技理论性教育应该着眼于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吸收传统体育理论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科学教育,当然,赛事相关理论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添加诸如金融等方面的教育。

除去电子竞技专业本专业的教育外,其余专业也应积极添加与电子竞技有关的内容。比如,数据分析专业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师,食品专业可以提供营养师等等。任何一个行业内的从业者从来都不只是单单来自于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跨专业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帮助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兴行业。

结语

其实上面提到的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只是当下的教育模式在电竞领域的简单复制。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技术”,而宏观层面的高校教育则指引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当二者真正融合在一起,并且被从业者贯通时,我们才能期待电竞产业美好的未来。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篇八

翻开日历,印着植树节的日期已经离我们有一段距离了,但是环保的意识却一直都没有离我们远过,我相信只要努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并真正实际起来,到时候世界将会更美好……

每当我走到大街上看到路两边幼小的树苗时,我就忍不住想起了三月十二那天在电视剧看到的一个场景,一直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呢!故事的主公人跟我一般大,但是他们却都挽起了自己的袖子,露出小小的手臂,而我呢却只是躲在家里,捧着游戏机玩的昏天暗地,全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手中的工具是那么大,泥土是那么的脏,他们的双手是那么的稚嫩,但是却丝毫没有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他们干的`更起劲了,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丢掉了手中的游戏机,眼睛中只剩下忙碌的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一些从没有干过家务,却第一次拿这么沉的东西,他们将铲子插入土中,再吃力的拔出来,经过漫长的等候,终于挖出了一个小小的坑。这时一个小孩双手捧着一个稚嫩的幼苗,叶片上沾满了清晨的露水,接着一大群小孩围了过来,一起将它小心翼翼的栽进土里,这是空气中仿佛有树的清香,他们的眼睛里也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们灰头土脸的看了看对方的脸,都笑了,我相信这是他们一生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看到这里,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的梦想也像这些树苗一样虽然现在只有小小的叶子,但总有一天它们会发芽并茁壮成长。

每一棵树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植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憧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篇九

第五届德育论坛致辞: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各位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 大家上午好!

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在这美好的季节,美好的时刻,我们在这里相约而至,欢聚一堂,迎来了XX长鸿实验学校的第五届德育论坛。非常感谢教育局的各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感谢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感谢全体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本次收到论文、案例、总结、体会等各类文章共计106篇,经“三部” 筛选和评比共推出李XX等老师13篇文章,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描绘我校德育工作的蓝图;每一篇论文,每一个案例,都记录着长鸿人开拓的脚步和育人的细节,每一次论坛,都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很好的促进和提高。

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市中小学时,多次谈到我们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思考教育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以引起全体教职员工的思考,共同关注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借这个机会,我想谈谈如下几点思考。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立德树人要重长远。

基础教育工作者要重长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能空喊。全体教育人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小学入学的学生到本世纪中期2050年,大概是40岁,今天刚毕业的高中生,应该为50多岁,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对我们的国家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还要看到,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6---18岁这个阶段是广大青少年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情况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正在主要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转,甚至考试外的事情一概不参与,教师主要围绕应试教,很多品德教育、培养养成习惯的机会都丧失了。教育普遍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养成,重成才轻成人的现象。导致少数青少年正如作家刘墉如此评价的:“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主动,又失去中国传统孝道。然而,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从小讨价还价,长大后失去原则”。该讲情的时候讲理,该讲理的时候说情。网上传疯了的李某少年q####j案是最典型的案例。正因为如此,教育人任重而道远。所以,我校很重视学生的成长成人,如我校一直引导学生“三自管理”,倡导“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育人理念,着力实施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行、探索“学生发展共同体”建设,对学生的评价启动了“五育综合评价”等育人方式,意在通过这些途径提升学生合作、互助、思考、动手能力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综合素质。这些方法都是重长远的有效途径。

二、立德树人要重担当。

基础教育工作者更要重担当。责任的担当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学校的德育思想、德育活动应该像总书记所说的:“要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更应清楚,不能单纯地只是空洞讲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俗话说:“智育抓不好,则是次品;体育抓不好,则是废品;德育抓不好,势必会成危险品。足见德、智、体、美、劳对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具有宽襟胸怀、志存高远、深谋远虑、关爱他人、洞察社会、关注国运的优良品质。正如高中部符XX老师在论坛中《呼唤掌声》一文中所言:“一个人要成大器,应该从小关注大自然一花一草的变化,关注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关注民生大计、关注国家民族,关注世界”。然而,当今社会又有多少家长、孩子只注重成绩、分数呢?近日,XX晚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案例,北京市一小学生将一辆轿车停放在违规区域进行拍照,车上三女一男下车对这学生谩骂,“你读书读傻了吧”?等恶语,是傻吗?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正需要这“傻气”来弘扬正气、输送正能量。这小案例足见社会环境存在对青少年教育、成长的不利一面。教育是慢功夫,需要用智、用心、用责、用情、用德来做,无数的教育专家、案例表明:一个教学能力强和知识水平高的老师,他只会影响该年级该学科的教学;一个人格高尚、道德素养高的老师将会影响一群学生的一生;一个能力强、素养好、品德高的班主任将会影响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一生;一所校风纯正的学校将必然影响全体师生的成长。教育人只有脚踏实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勇于担当、注重细节才能将立德树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

三、立德树人要重过程。

基础教育要重学生立德的过程。要重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过程导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每一项制度管理和行为都要与立德树人理念息息相关。一要学校管理层和教职员工对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形成共识,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和落到实处;二要教职员工身先士卒、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于是学校行政倡导: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要做好,各级行政干部要做优。如长鸿学生就餐打菜为什么没有一个插队的学生,就是因为教职员工也排队打菜,所谓的“染于红则红”正是此理,这小事真正体现了上述“三全”和生活德育;三要明晰好习惯就是好德性,将好习惯作为成才的标杆,同时要培养学生识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是非分明,如果一个人成人后是非好恶不分,最有才又有何用?四要将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各项活动都要渗透德育、习惯、公正、民主、法制的精神和内涵;五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建设,要育有灵魂的学生,便要有灵魂、有德性的老师,所以要不断提升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体现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细节过程中和根植师生心中。

四、立德树人要重实效。基础教育是孩子立德的起源。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必须持之以恒、扎实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要清醒认识到学生的养成教育、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就可以达到目的,要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有恒地用心落实。同时我校还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抓实效。力求德育内容层次化、手段多样化,德育途径开放性、活动创新性、结果实效性。如我校“五项常规”管理的措施明显地促进了学生养成习惯和素质的提高。要构建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以及人与自然等和谐协调的关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志向高远、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富有人文素养、富有竞争意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德育工作也象农民耕作一样,必须注重“育苗”过程才会有实效的“硕果”,有“三高”的素养,才会有“三富”的成才,才是真正的德育工作实效,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地开花。

10.五十年思,五百年事 篇十

光是这本书出版背后的故事,就足以显现出这本书的厚重。它的分量不仅仅是800多页的纸张所带来的,更是50多年时光凝聚而成的。一个早已在学术界声名显赫的大家构思50年后才敢下笔的作品,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轻拿轻放,细读慢品。

每一个出版商大概都喜欢这样的传奇秘辛。这本书的诞生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话题和宣传文案。然而,这本书之所以备受瞩目,这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倒是其次的,时光凝聚出来的可以是一小块平平无奇的黑炭,也可以是万众瞩目的钻石。这本书能成为名家竞相推荐的读物,更是它本身的质地价值所带来的结果。

500年间,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西方世界由零散混乱的现实一下子崛起,成为之后整个推动世界的主要力量。为什么是西方?为什么会崛起?这是意外发生还是必然结局?书的名字叫做《从黎明到衰落》,西方世界真的衰落了么?如果是,又缘何衰落?在这500年间,那片大陆风云变幻,加速人类社会进步的事件和人物接连出现,这5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回答,因此才有了这本厚实的巨著。

雅克·巴尔赞用这种文化历史的笔法,极其细腻地尽可能展现事件发生的每一处细节,他带来的视角灵活多变,时而将视角拉高用开阔的视野展现整个社会对事件的反应,时而又将视角贴近当事人紧紧追随主线人物的言论举止。特别是对当时当地的社会态度,从来不用一两句话盲目概括,而是尽量引述人物的话语和行动,真实反映不同人物复杂多态的意见。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更加可读,而且也避免掺杂太多作者主观的私货。

有人觉得,雅克·巴尔赞在这本书中对很多改变世界进程的大事的叙述上未免太过浅显简单。我不得不说,真要把每一件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部道清说明,这恐怕不是一部800多页就足够的,也不是50年时光就足够的。某些学者穷尽一生光阴也不过只是把一个时代研究通透,后人依然还有增补的空间。要求雅克在一本书中道尽500年的历史,未免过于苛刻。

雅克打开的是一扇门,门的那一边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过去的时光,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情形,包罗万象却浮光掠影。他没有打算以一人之力把所有的路走完,实际上他仍然只是领路人,领着我们走了这么远。余下的不该再苛求这位贤者,而是该我们自己迈开脚步,一步步开拓下去的。

在这个浮华年代,一切都可以量产,连文化似乎也不例外。快生活快消费驱使文化创作也变得快速零碎。这种耗尽毕生精力著书立说的人如此罕见稀有。难怪人们会把雅克·巴尔赞称作为“文艺复兴”的末代传人。

这样的好书,即使五十年,我们也愿意等。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篇十一

当日历掀开2011年崭新的一页,我们的心砰然而动,当岁月的痕迹再次铭刻在生命的年轮上,回首过往的日日夜夜,我们怎能不思绪万千、心潮激荡。十年,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新福达汽车来说,却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这其间虽然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但又包含了希望与辉煌。十年风雨兼程,新福达一

路走来,历经坎坷,终见彩虹。

公司自2001年11月成立至今,风雨征程,携手诚心,铸就了新福达美好的今天。十年岁月,从过去厂房、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相对落后,到今天的脱胎换骨,这是新福达人的不断努力的成果。现如今,公司拥有占地面积988亩的港龙工业园区,以新福达汽车为主机厂,四个配套厂围绕的格局,形成了完整的客车整车生产线,底盘生产线及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线,可实现年单班生产各类客车6000辆以及底盘各类零部件的配套功能,年产值达20多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内设可供2000人同时使用的员工食堂,员工休闲娱乐高尔夫球场、篮球场、员工俱乐部,大大地丰

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时间。

在新福达的一个一个辉煌成绩背后,我们忘不了默默付出的新福达人,是他们用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新福达,回首过去艰苦的条件,我们肩并肩携手共进,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难,过去虽然艰苦,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底盘车间

底盘车间作为整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核心部分,底盘车间最初归属于金旅公司,2006年5月份正式划归于漳州新福达。

回忆过去,漳州老厂区车间生产环境相对恶劣,焊装、底盘共处一个车间生产,厂房陈旧,地面不平,人员管理不完善。技术上依赖海沧金旅三部,生产中出现问题,双方对接迟缓,金旅技术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操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生产品质上没有制度化规范,员工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对产品质量没有意识,产品质量无法完全保证,导致整车下线时,交付客户后时常出现质量问题。技术上得不到支持,品质无法保证,这些问题对于底盘车间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008年,随着新厂区的搬迁,车间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增了大量的生产设备,随着体制架构的逐步健全,增加了多项品质质量管理防控点,产品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绩效考核和持续培训,使车间一线员工在操作技能及整体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问题能及时寻找问题源头在哪,使诸多问题在源头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如今,底盘车间屡次获得公司5S管理和品质高频问题防控的好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添砖加瓦。正是因为有员工大力的支撑,才保证了企业的巍然耸立。底盘车间尤为重视对员工的管理,车间本着“用心、用脑、用感情”的管理方式,时刻关心下属的工作、生活,注重细节,给新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和学习机会,形成了递增式的管理模式。并着重培养重点员工,成为技术骨干,为品管、售后、工艺输送了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提到公司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车间的王主任充满激情,表示:“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强大,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知识及管理水平,只要在公司工作一天,就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底盘车间也将一起成长并日趋强大”。

图为:底盘车间员工紧张有序地工作

焊装车间

过去焊装车间因为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工作量上不去,生产车间的安全措施也不够完善,没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员工在操作折弯机、剪板机时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导致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工作环境恶劣,噪声大且粉尘、焊尘烟雾无法及时疏散,员工长时间在粉尘下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搬到新厂房以后,公司设立了宽敞的生产车间,车间新增了排气扇、打磨室,使粉尘、烟雾得到有效的疏散,另外,公司在安全措施上也进行很大的改善,给每位员工配置了防护面罩、防护眼镜及手套,通过公司的不断努力,车间生产事故几乎为零。

生产效率无法提高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车间主任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如今,员工在技能上已经可以熟练的进行各种车型焊接装配。

车间员工来自于五湖四海,整体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刚开始,公司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车间管理经常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后来,经过公司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多次更新发布规章制度、增加员工素质技能培训、并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和企业文化的深度宣传,使得广大员工的素质水平逐年提高,能够规范的遵守公司、车间的相关规章制度。公司多年来未发现一起偷盗事件,小

事上面,用餐也是统一排队,规范有序。焊装车间推崇以老带新,车间80多位老员工手把手教新员工,为车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力量。

质量是企业品牌的保护伞,产品没有良好的品质保证,销量就没有保障,过去,公司对技能没有特定的要求,而现在要求员工必须持证上岗。在质量上做到“品质有保证无需返工”,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改进,因而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公司的总体产量也不断增加,从过去的日均几台车发展到如今日均可以生产15台,2010年底日均产量最高达到25台/天,月产量达650台。

焊装车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2009年,对于焊装车间来说,是技术上突破的重要时刻,车间引进了全车电泳技术,改善了车身外形的美观感、提高了车身防辐射能力,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焊装车间将向规范生产前进,伴随公司不断发展,进步。

图为:焊装车间员工在安全规范下工作。

涂装车间

提到现在的涂装车间,徐主任脸上充满笑容,一个劲的感慨,目前车间拥有3个专用的打磨房、2个发泡房、1个双联体擦净室、7个水旋式喷漆房、3个干式喷漆房,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工作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在过去,涂装车间专用的喷漆房仅有3个,许多喷漆工作需要在非密闭空间内进行,产生的漆雾得不到及时挥散,有时甚至相隔几步都无法看到对方的身影,由于环境原因,时常会发

生一些小事故,工作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采用轨道式转车,过去要6-8个人手动推车,不仅浪费人力,而且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一天只能喷几辆车,现如今轨道式转车,不仅大大的节约了劳动成本,而且在不加班的前提下可以完成15台/天,并且做到了“安全零事故”。

“四大班子”的生产模式,从“前处理—中涂—面漆—修补”这四个阶段来完成作业,每一阶段都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工艺操作,做到“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把问题在矛头上解决,跟随公司精细化管理方向走,涂装车间也在不断的前进,从过去粗犷的管理,到现在每个生产流程,每个细节处都有专人负责,朝着规范管理不断前进。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涂装车间在团队建设上尤为重视,徐主任常常对部下提起,有什么困难大家要多沟通,领导与部下的沟通,同事间的沟通,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没有过不去的坎。在团队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运用高度的团结及合作,发展车间团结的力量。车间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到车间生产的每个流程交流学习,给新进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发现并培养人才,给广大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我们没有惊人的才智,但是我们有团队的力量,携手共进,将涂装车间做细做强。

图为:涂装车间喷漆房

总装车间

随着时间车轮的不停转动,总装车间经过几年的变换,在公司领导,车间主任的带领下逐渐规范起来,总装车间作为整车生产中的门面车间,在公司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得到不断的跟进改善,领导的肯定是他们至高的荣誉。从过去的不规范到现在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万千艰辛,换得今天的变化。总装车间技术大幅改进,物料审批规范管理,产品质量的贯彻落实。这些每一步都记录着总装的成长。

质量对企业发展是犹关紧要的,企业想要发展宽广的市场,产品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洪主任在提到品质方面说,自己从事品质工作十几年,在经验上有丰富的积累,对车间品质上的要求较高,要求车间所有员工用心去工作,员工与员工之间做好制作细节的提醒和交流,工位与工位之间做好相互的衔接和协调,在车间全面开展员工自检、互检工作。(即:“上下道工序的自检、互检,各岗位员工人人都是检验员。)员工对自己无法解决和协调的问题及时向工位长、班长反馈,工位长、班长必须深入现场,了解问题所在的根源,解决生产问题,确保生产的顺畅。对本辖区进行具体的质量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问题要提出初步的整改措施,并及时报告给车间主任。针对目前汽车电器配置要求越来越高,车间将成立电器班、机动小组(计划十月份完成)。要求机动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熟悉整个车间各个岗位的操作,随时应急生产线上的一切新增和顶岗任务;电器班的成立,规范了电器制作的现场工艺,车间这一举措的推行,不仅确保了整个生产的顺畅,而且全面提升了整个车间的产品制作水平,改善了产品的品质。相信在车间领导的带领下,经过这些重重改变,我们的产品品质得到了显效的提高。《周易》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孙子兵法·谋攻》亦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它们生动地说明了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对于车间也是一样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战斗力是不可估量的,执行力是凝聚团队的重要部分,车间要求员工必须有高度执行力,坚决执行,有问题完成后再提问,绝对服从上级指挥,同时,总装车间推崇“人性化”管理,管理人员与车

间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工作原则。在建立团队上,车间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现场,时刻关心员工,随时了解员工想法和现有存在的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必须做到“三个十分钟”(即十分钟到位,十分钟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十分钟给予初步的解决方案)的管理原则。真正做到让员工信任领导,信任团队。相信有这样团队的建设理念,未来总装车间的发展将更加美好,真正做到“众人同心,其利断金”。

注:总装车间员工在全神贯注工作。

调试车间

2006年2月份对于调试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这一天,调试班正式从总装车间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独立车间,并从过去一个班20多人,发展到如今46人,先后在调试员、打胶装配、机修工、电工、内外饰返修工等职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人员,在安全上达到“安全无事故”,做到准时交付车辆,增加客户满意度,公司形象得到大大的提升。

十年前,调试车间从过去各方面不成熟生产环境差、设计、工艺不成熟、员工技能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即使员工每天加班至凌晨,生产效率始终提不上去,如今调试通过十年的历练现已经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成熟的管理理念,在公司领导的带领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调试车间通过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设计工艺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已经从当初的单班日产能3-4台提高到现在的单班日产能16

台,整车交检合格率从当初的60%提升到现在的90%,并通过多次组织员工到其它兄弟单位金旅三部、金旅一部以及大金龙去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学习促进大家在工作上提高了认识,技术上逐步提升,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会及车间师傅的教导下,员工整体素质水平提升了,调试车间在安全上达到“安全无事故”,生产上狠抓短周期,品质上推动技术进行持续改进,随着实物品质的改善,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公司领导的关怀、得益于其他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沟通是人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的亲近,调试车间很重视底层员工的教育培养,车间胡主任着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并增加与其它部门共同探讨学习的环节,在与人的沟通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做到了与时俱进。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发展是无法顺利进行的。在调试车间的规章管理制度上,胡主任形象得将“人制”转变到现在的“法制”,因为过去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都是口头下达命令,所以称之为“人制”;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调试车间制定了车间内部考核制度,使管理也逐渐趋于完善,如制定了车间管理制定、试送车管理办法、高频问题点考核办法等。在生产安全上,调试车间有专人负责5S安全管理,生产设备、消防设备做到“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在品质控制上有专人对品质问题进行处理、收集、汇总、反馈及跟踪落实。

调试车间崇尚人性化管理,针对车间责任心强的老员工,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学习磨练,进而带动新员工的学习动力,为吃苦好学的新员工提供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及发展空间。在车间内部制定并提报公司领导批准“整车一次交检合格率”,为品质管理得提升和制度完善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效果。车间经常与金旅、新福达售后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终端客户的信息,收集问题分析原因,从源头问题开始解决,总结并及时解决。

十年来,回眸成长之路,那一页页被翻过、不断被刷新的成绩单见证了调试的奋斗史,为调试今后的成长壮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相信未来的调试车间将会成为更加管理科学、决策民主、运转规范的车间。

图为:调试车间整齐的车辆待续发出

12.演讲稿——辛亥百年,百年辛亥 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辛亥百年,百年辛亥

亲爱的,我的朋友,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很庆幸甚至是感激,自己在南京求学、生活。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品味秦淮古韵,体味六朝更迭,更可以寻着中山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自由、平等、博爱的情怀,去践行天下为公的胸襟。

孙先生在民国13 年演讲时,这样说道:“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个人争自由,忘记了国家的自由,要晓得国家没有自由,个人就不能自由。”今天我们的国家自由了,我们的人民也自由了,可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革命洒下泪水和鲜血的英雄儿女,不能忘记去追寻历史的足迹和身影,不能忘记去传承和发扬中华爱国之精神。百年辛亥,辛亥百年。纪念辛亥,为了饮水思源。百年热血,热血百年。纪念辛亥,为了振兴中华。

一百年前,辛亥,一个锲入史碑的年份。面对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目睹祖国山河破碎、百姓沉沦,青年先驱者们以振兴中华为已任,成为打开中国重生进步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殉难共和第一人陆皓东,被鲜血浇铸的共和花史坚如,独闯总统府、舌战袁世凯的章炳麟,还是奋笔写下革命军的邹容,著书警世人的陈天华,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他们都是抱着“牺牲个人,以为社会;牺牲现在,以为将来”、“以个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基”的革命志向,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他们也有高堂妻儿,也知前途艰险。但是他们更懂得“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为天人谋永福”的大义。战场上,奋勇当先,所向披靡;刑场上,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青年——我们,生活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时代,有着诚朴的学习氛围,有着温馨的生活圈子,有着和谐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置身在那个风雨年代,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呢?或许堕落、不知进取,或许平庸、泯然众人,或许奋斗、书写精彩。但我相信,我会像秋瑾一般,去做一个勇敢和坚毅的女子,与封建恶俗抵抗,为革命奋斗献身。哪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哪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哪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勇敢地承担时代的责任。从中山先生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再到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爷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辛亥百年,百年辛亥,激昂文字,豪气不减,中有真赏,无以言传!

13.《百年孤独》为何迟到三十年 篇十三

最近出版界炒得最火的一本书,是《百年孤独》。其实,这是一部老书了,自1967年被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就,至今已44年,在中国出版发行也已有27个年头了。老书之所以又再次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只因“版权”二字。

1967年5月30日,《百年孤独》率先在阿根廷正式出版,当年,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获得《百年孤独》的版权。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英国、日本等16个国家也相继取得了版权。

从1982年到2011年,中国正式取得《百年孤独》的版权,走了三十年,也就是说,之前滋养了众多文学名士的中译本都是盗版。这部名著自1982年出现中译本以来,通过正规出版渠道和民间盗版的方式,出版的各种版本不计其数,但无一例外,它们都只有一个尴尬的身份:“私生子”,即便是出自响当当的出版社和声名赫赫的译者,也只是未经授权版本,即盗版,官方正式盗版外加民间盗版。终于在2010年,中国拿到了《百年孤独》正式的版权,用流行电影《关云长》里的台词说,“户口办下来了”。

“私生子”出生于1982年12月,当时国内的《世界文学》第六期率先发表该书六章。到1984年九十月份,国内先后出现了《百年孤独》的两个译本,一个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高长荣参照英、俄译本的转译本,另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由黄锦炎、沈国正、陈泉等据西班牙语版翻译的译本。不过,这两个版本并不是全译本,囿于上世纪80年代国内反对“精神污染”,译本在性描写上作了较大删节。

1990年,《百年孤独》之父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其代理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访问中国。大陆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给作家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马尔克斯访问上海时,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没有付给他版税,只是送了几本样书而已。由是,作家愤怒了,将中国与当时未获授权版最猖獗的哥伦比亚并称为“海盗国家”,并说“有生之年不会将自己作品的任何版权授予中国的任何一家出版社……发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让人尴尬的是,这些言行并没能杜绝盗版《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发行,仅仅在马尔克斯说完这番话之后的第三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百年孤独》全本未删减版。

如果以1992年中国正式成为《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作为分水岭,那么此前的中文版《百年孤独》,无论质量如何,最多都只能算是不知者不为罪的“未获授权版”;而在1992年之后出版的版本,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健恒译本,不管翻译得如何精妙,都是“明知故犯”,冠盗版之名,坐盗版之实。

谈起这一公然盗版事件,当事人也很无奈。据在云南人民出版社担任了15年“拉美文学丛书”责任编辑的刘存沛解释,当年马尔克斯还在气头上,买版权是不可能了,而拉美国家毕竟与中国相距较远,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他们未必知道中国的出版情况,马尔克斯也没有在中国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监督图书市场。

之后的各种盗版更是层出不穷。2000年,台海出版社宋鸿远译本出版;2001年,远方出版社以及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译本出版;2003年,西苑出版社潘立民译本出版;2004年,人民日报出版社仝彦芳等译本出版;2004年,吉林大学出版社译本出版;2005年,中国戏剧社李文军译本出版;2006年,漓江出版社出版内含《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集》……

1992年后,随着中国出版界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间曾有10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向马尔克斯本人、其代理人卡门女士、哥伦比亚驻华使馆,甚至墨西哥驻华使馆(因为马尔克斯旅居墨西哥多年)提出版权申请,但都未得到任何回复。

鉴于之前的惨痛经历,对马尔克斯和卡门来说,向中国的出版社正式授权一直是非常慎重的。直到2008年,北京时代新经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陈明俊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这才打动了他,表示“可以接洽商谈相关事宜”。2008年,卡门专门委派工作人员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对中国图书市场、出版机构,进行了长达两个月之久考察。2009年,卡门再次委派工作人员来京与新经典的版权团队、负责马尔克斯项目的编辑团队、行销团队进行洽谈。

2010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夕,新经典收到了卡门发来的授权通知,马尔克斯愿意将《百年孤独》交给该公司推出中文版,但条件十分苛刻,马尔克斯坚持要获得授权的出版社为过去27年间的所有未经授权出版事件“埋单”,据传费用高达100万美元,且新经典在获得中文版权的同时,需要完成“对未经权利人授权擅自出版马尔克斯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打击”的附带要求。作家莫言因此感慨:“我个人所有书卖几十种版权,出版百个版本,加起来都没有陈明俊这个花的钱多。所以我觉得他已经替中国过去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之前的出版承担了历史责任,很值得钦佩,非常了不起。”

2011年5月30日,由新经典推出的《百年孤独》全译本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正式首发。

百年孤独,尘埃落定。

101岁的版权立法

《百年孤独》版权事件的解决,得益于新中国的版权立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有了当时紧追世界潮流的版权立法。

清末,文人的经济观念日渐增强,已经由早期的耻于言利发展到主动卖稿取酬,进而发展到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版权。最早将版权之说引入中国的当属严复。1900年,严复在与张元济商讨关于《原富》等书的翻译事宜时,明确提出了译作的版权问题。当时南洋公学以2000两白银买下《原富》书稿,译者严复参照西方版权原则提出自己的分利比例,为该书售价的十分之二,期限二十年。此后,严复开始翻译介绍西方有关版权问题的论述。1903年,严复为在国内推行版权维护,上书清管学大臣张百熙,详细论证了立法维护版权的利益所在,在信中严复指出“版权者,所以复著书者之所前耗也”,意即国若无版权,书者便会裹足不前,所出之书必会减少,进而危害民众教育。他的这篇上书,可视为20世纪初中国出版事业新高潮初起之时,译者向官方要求版权保护的宣言书。

自1905年开始,清政府预备实行君主立宪,委任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引进国外法律体系与原则,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的专门法律,中国首部关于保障著作权的专门法律《大清著作权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1910问世了。《大清著作权律》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为蓝本,参照了当时各国的现行法律,共分“通例、权利期限、呈报义务、权利限制、附则”5章,共55条,对于版权的概念、作品的范围、作者的权利、取得版权的程序、版权的期限和版权的限制等问题,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大清著作权律》虽然成文于百年前,却是比较完善的,它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部版权法,也为以后版权法的制订奠定了基础。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鉴于《大清著作权律》“尚无与民国国体抵触之规定”,大总统命令通告“暂行援用”。1915年中华民国颁布首部版权法《著作权法》,共45条,除了个别条文略有增删合并外,基本依照了《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涉外版权纠纷在《大清著作权律》颁布之前早已有之,最早的纠纷始见于1896年。1894年,英美传教士设在上海的“同文书会”改名为“广学会”。自1896年起,“广学会”不断按照国际保护版权的规定,向中国官方提出保护其出版物版权的要求,禀请“广学会”所在地的行政长官上海道台受理。1896年底,上海道台应《时务报》的要求,发表了一则保护出版物的告示,大致内容为:版权在外国是通行的规则,中国官方也当援例而行,对提出申请者,无论外国人、中国人一视同仁,实行保护。在《大清著作权律》颁布之前,这种地方官的行政命令是中国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主要施行于上海等通商口岸地区。

而影响较大,对《大清著作权律》的出台起到相当推动作用的是1908年11月日人斋藤秀三郎控至诚书局翻印《正则英文教科书》案。至版权保护有法可依之后,上海会审公廨又陆续审理了两起比较著名的案件:1911年2月,美国基恩公司诉商务印书馆翻印该公司出版的《欧洲通史》案;1911年5月,英商埃文思书馆诉商务印书馆盗版美国有名史书案。

1990年9月7日,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正式颁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个知识界创作的积极性空前高,加之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在对外贸易谈判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都要求国家制定版权法。1979年4月原国家出版局向国务院呈送了版权立法申请报告。据原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回忆:“这个报告送到国务院以后,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同志就提出来,这件事件要请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胡耀邦同志批示。耀邦同志很爽快,马上批示‘同意报告’。要立即着手组织班子,起草版权法。”一批知识产权专家随即组成了版权研究小组,版权法的立法工作正式启动。1990年9月7日,历时十一年制订的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终于诞生了。两年后,中国正式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3万元一本的小人书

《百年孤独》最终也没有走上法庭,与盗版商家对簿公堂,这无论对于官方盗版商还是民间盗版商来说都是件可以庆幸的事。但一向对打击盗版不遗余力的美国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北京出版社根据中国人民一贯传统,接纳“米老鼠”等卡通人物为《百年孤独》的私生兄弟,不经许可侵权出版了迪斯尼公司的9本画册,结果被美国公司告上中国法庭,支付了36万余元的赔偿。这一案件发生在1994年,是我国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后涉外版权诉讼第一案。

当时,这桩诉讼案对不甚了解中国司法制度的美国人来说,带有投石问路的意味。迪斯尼公司负责知识产权方面事务的副总裁克莱尔鲁宾逊女士说:“我们这样做是要创造一个先例,如果我们输了,这将成为进一步申诉的基础;如果我们赢了,它将成为进一步成功的先例。”

1993年12月20日,北京出版社接待了一位热情的购书人。他一共购买了《班比交朋友》、《小飞象的成功之路》、《善良的灰姑娘》、《忠实的莱蒂》、《爱丽丝梦游奇境》、《白花狗脱险记》、《小飞侠的胜利》、《白雪公主的新家》、《王子勇救睡美人》等9本画册。据说他是为了凑齐这套书而特意到出版社购买的,因为外面的书店买不全。当这位购书人接过出版社工作人员帮他找齐的9本画册后,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求出版社给开一张发票。

出版社本身不售书,为购书人找齐9本画册是受到了他购书热情的鼓舞,已是破例,正式发票是没办法开的。为了满足热心读者的小小要求,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最终在一张信笺上写下了购书证明,郑重起见,还在证明上加盖了出版社的公章。

其实,购书人也不为要什么发票,只要出版社写个东西能够证明书是在这里买的就足矣。至此,这位购书人已完成了他的一项重要使命:取得证据。

写到这里,大家也能猜到这位购书人的身份:他就是美国迪斯尼公司驻北京的代表。

1994年1月27日,迪斯尼公司委托北京市北斗律师事务所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起诉状,控告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出版社、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三被告出版、发行、销售的9本画册使用了包括米老鼠、灰姑娘、彼得·潘、白雪公主等世界著名卡通人物形象。

起诉状称,所有这些卡通人物都是由美国迪斯尼公司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曾经在美国做过著作权登记。迪斯尼公司从来没有授权任何一家被告出版、销售含有其卡通人物形象的画册。迪斯尼公司告知法庭,其经过仔细比较发现,被告出版、发行和销售的画册,完全由迪斯尼公司出版的画册复制而来。

一场引起海内外舆论和中美两国政府高级官员为之关注的国际版权纠纷案,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其实北京出版社很冤枉:迪斯尼公司曾经许可马克斯韦尔公司在中国出版发行含有迪斯尼公司的卡通形象的画册,但并未授权马克斯韦尔公司将该作品的出版权和发行权转让他人。而马克斯韦尔公司在其最后销售期限即将届满之时将迪斯尼公司的作品的出版权和发行权转让给北京出版社所属的少儿出版社,所签合同在法律上实属无效合同。

1994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经过对本案审理后认为:美国国民的作品自1992年3月17日起,受中国法律的保护。迪斯尼公司对本案所涉及的卡通形象米奇老鼠、灰姑娘、白雪公主、小飞侠、班比、小飞象、白花狗、爱丽丝、莱蒂等美术作品享有版权,北京出版社未经该公司授权,对上述卡通形象的商业性使用属于侵权行为。

少儿出版社在未审查马克斯韦尔公司是否有权转让迪斯尼公司作品的出版权的情况下,就与之订立出版合同,过于轻率。少儿出版社在因无合法版权证明被国家版权主管机关拒绝对该合同进行登记后,仍不作审查,也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手续,就出版发行了含有迪斯尼公司卡通形象的画册,其主观过错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判定北京出版社和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立即停止出版、发行侵权作品,并向迪斯尼公司公开赔礼道歉。一次性支付案件受理费27549.85元及赔偿费人民币227094.14元。算下来,北京出版社为侵权的9本画册支付了每本近3万元的“学习费”。

对于此案的判决,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认真负责的。美国《纽约时报》称,此案的审结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黄倩

关于外国图书在中国出版的具体法律问题,本刊专门采访了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律师于国富:

《方圆》:外国图书在国内出版要走一个什么样的流程?

于国富:首先要出版社立项,然后通过版权代理总公司进行版权引进,在取得新闻出版署引进版权登记号后出版。但是,这个流程在相当多的时候被故意或者过失忽略,最终导致外版图书被擅自出版的情况出现。

《方圆》:在此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人的授权?

于国富:一般来讲,在出版一个作品之前,至少需要经过原作者(著作权人)或者其继承人的许可。在作品曾经被海外出版社买断出版权的情况下,还需要与出版社沟通专有出版权授权事宜。如果需要出版的作品与原作品语言不同,翻译过来的这个作品,其权利人还包括翻译人。出版社应该同时取得翻译人的授权。

《方圆》:如何获得这些授权?

于国富:在授权过程中,可以通过出版社与国外作者、国外出版社、翻译者直接沟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版权代理公司代理的方式。甚至,大部分翻译作品的出版,是国内翻译者直接负责取得国外原著作者的翻译权授权后,直接与出版社沟通后出版的。

《方圆》:从联系授权到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法律纠纷?

于国富:有两个地方经常出纠纷:

1.授权缺失或者无效后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于国内出版社并未取得国外权利人的有效授权,导致出现版权侵权纠纷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缔约国的作者的著作权,在中国应当受到同等保护。如果出版社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审查不严,就可能导致授权缺失,或者授权无效,进而引发纠纷。

上一篇: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下一篇: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