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行为规范

2024-10-03

中小学行为规范(共10篇)

1.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一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备课、上课,精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搞好考试考核,做好学生工作。

3、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坚持以教学为主,热情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科技和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和个性品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广泛接收新的教研信息,积极推广优秀教研成果,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5、谦虚谨慎,互教互学,共同提高。青年教师要主动地向中老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要热情帮助、指导青年教师。

6、关心热爱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多帮助后进生和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体罚学生,不随意停学生的课或找各种借口将学生推出校门。

7、主动配合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共同教育好学生,定期向他们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听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社会工作、家访工作,不随意传家长到校,不训斥挖苦和责难家长。

8、热爱学校,当家作主,支持领导工作,主动献计献策,通过正当渠道向领导提出批评、建议,帮助领导改进工作。

9、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维护社会公德,主持正义,见义勇为,教育家属子女遵纪守法。

10、服从组织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下班,上班时集中精力完成好工作任务。

11、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凡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纪律、制度,教师要首先遵守,凡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教师要身体力行,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作风要正派,不以教谋私,不以任何借口和手段向学生、家长或单位索要钱物,不擅自在外兼职兼课,不从事第二职业。

12、团结协作,诚恳待人。同事间有不同意见或矛盾,要通过交换意见,互谅互让,或由领导协调解决,不相互指责。

13、服饰整洁,仪表端正,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坐着上课,男教师不留长发、长须、妇女教师不浓装艳抹,衣冠不整洁不进课堂。

14、爱护学校财产、勤俭节约。公物有借有还,损坏照价赔偿。注意公共卫生,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2.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二

会议认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 办好每一所学校, 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 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部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当前要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 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 (包括自习) 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 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 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 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二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三要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 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 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四要加强招生管理, 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五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避免简单撤点并校, 重视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的大班额问题。六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和健康。七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完善政策措施, 研究提出本地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陈小娅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加强省级统筹, 强化以县为主管理, 切实抓紧抓好。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篇三

一、 学校教育是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的主渠道

1.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促进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置身于清新、整洁的环境,时时受着美的熏陶,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制约、规范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校园环境建设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突出“五爱”教育内容,做到室外有国旗、醒目标语、宣传壁画(挂图)、板报、橱窗、中国和世界地图;校内有党、团、队室、荣誉(校史)展览室、校园广播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造英雄模范人物和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塑像,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教育意义,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这过程中,结合绿化管理,环境保护,规范的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室的宣传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对学生进行学校规范、社会规范、家庭规范等教育,结合校园广播,批评不良现象,表扬好人好事。曾经有一位小学生把拾到的7600元的存折交还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多么可贵,这种事迹就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表扬。学校应把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为学校环境的综合治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2.结合各门功课的学习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与智力、技能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的教学。行为规范的养成就离开各门功课的学习,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队课及劳动课的教学。比如通过《我们的大地妈妈》《花儿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等课文的教学,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劳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如对于“洗头”、“洗澡”、“洗鞋”、“洗内衣”等自我服务劳动与“洗碗筷”、“淘米”、“剔菜”、“洗菜”等家务劳动内容,可在课后指导学生实际锻炼,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如“包书皮”比赛,“擦窗户”比赛,“切菜”比赛,“包饺子”比赛等,培养劳动技能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班队课的形式多样,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表现好坏加以评价、讨论,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向。还可进行讲故事,树立榜样法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如讲《香蕉皮与垃圾筒的对话》、《废纸片要回家》等故事,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结合少先队工作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少先队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广泛开展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普遍成立兴趣小组,全校每年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一次体操比赛、一次校运会,结合各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迎奥运书画、征文比赛,开展防震演练,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培养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营造温暖友爱的氛围,三月八日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清明节到烈士墓前祭扫,缅怀先烈。十月一日国庆节为祖国献忠心,教师节向老师表敬心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前实际,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手抄小报”评比活动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在有序、愉悦、和谐的校园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

社会上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陶冶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也可以制约、规范孩子们的言行。比如,树木花草十分好看,小学生也不忍心随便采摘,洁净如洗的地板,谁还忍心吐一口痰,扔一团纸屑。再如“请勿践踏草坪”“花儿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请勿喧哗”等标语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大人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纺织厂,让学生聆听生产每件纺织品所费的工序,工时和精力的介绍,目睹工人用一条条细线编织产品的情景,从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明白要珍惜劳动的成果。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接触老人的生活,帮老人做些会做的事,培养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品质。还有参加“你丢我捡”活动,学会垃圾分类,开展“绿化家乡,美化家乡”植树活动,了解植树的步骤及植树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三、结合家庭教育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熟悉、最关心的环境和人就是家庭、父母,所以,行为规范的训练不要脱离他们的家庭和父母。学校可开展家教咨询,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和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在校、在家庭的思想行为表现,共同讨论孩子健康成长的路子,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与学校培养目标统一、尺度统一。并结合开家长会之机,让家长与教师交换意见,请家长在必要时到校访问,并请家长介绍孩子待人接物或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变化做出评价,教师将这些反馈信息深入分析,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进一步促进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

4.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长治市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开展“教育行为规范年”主题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我县制定了以下规定。

一、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随意停课,不驱赶学生。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课时计划,不擅自增减教学内容,不随意加快或延缓教学进度,不挤占其他学科的教学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编排座位。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工作,服从工作安排。不迟到早退,把精力集中到学校工作之中。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偏爱女生,不猥亵、调戏、奸污女生。

四、严谨治学。自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给学生传授错误的知识,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

五、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语言、行为、衣着得体,上课时间不抽烟或接打手机,生活作风检点。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打牌赌博、不违规赈酒敛财,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六、廉洁从教。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不搭车收费。不进行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和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职。不与社会办学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不为社会办学机构有偿提供生源,不违规参与招生中介活动和买卖生源。不滥订教辅资料,不强制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在校内消费。不收受红包、礼金,不以任何理由向学生和家长索拿卡要,不为学生编排关系位、人情位。

5.镇安县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篇五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镇安县教育体育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六项规定》和全县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我县中小学(含幼儿园和各民办学校教师)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一、遵纪守法,依法执教。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散布、传授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

二、廉洁从教,严于律己。要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准利用学生转学、插班、评优、调整座位、评选班干部之际及借节日、生日、乔迁等索要或变相索要、收受学生和家长礼物;不准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宴请;不准向学生和家长推销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课外书籍、教辅资料和小商品、保健品等;不准在职教师组织和参与有偿家教,或通过介绍、暗示、诱导学生,为社会培训机构、退休教师提供有偿家教生源并从中获利;不准向学生收取班费、打印费、饮水费和其它任何费用;不准参与赌博、邪教、传销等违法违纪活动;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准从事第二职业。

三、关爱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任何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不得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神,不得损害学校利益和集体荣誉,不得刻意索取待遇,不得擅自迟到、早退和缺课,不得不备而教、不批改学生作业。

五、严谨治学,钻研业务。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得在校外兼职,不得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六、尊重家长,相互信任。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准训斥、指责、刁难和侮辱学生家长。

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自觉为学生率先垂范,做到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不得在评优、晋级、晋职、调动、招生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八、衣着整洁,举止端庄。着装得体整洁,服装符合职业特点,在校园内或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男教师不准穿短裤、背心、拖鞋;女教师不准浓妆艳抹,不能穿着暴露,不穿吊带背心,不穿超短裙(裤),不喷浓烈的香水。教学时间内不准饮酒,不准在课堂上接打电话。

九、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团结协作,不要文人相轻、推诿拆台,不抄袭他人论文或其它学术成果,不虚报、伪造学历、荣誉和工作成绩。

十、文明礼仪,崇尚节俭。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已,讲文明、讲礼貌,彰显文化素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的《实施细则》及县教体局的《六项规定》。

6.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乡实际,决定开展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二、成立组织:

长:李戈

副组长:张林法

成员:韩庄生

李跃斌

周宏斌

王会生

亢占波

王科恩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7日——5月31日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营造活动氛围(5月7日---12日)

1、各校成立组织

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有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3、营造活动氛围。各校要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板报版面、发倡议书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主题教育中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二阶段(5月13日—5月28日)践行实践阶段。

1、开展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三生教育”指导思想出发,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地养成教育为基本要求,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地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2、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组织学生原原本本学习、诵读、实践《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人人内容熟知、要求明确。五好即文明礼貌好;学习习惯好;遵纪守法好;交通行为好;勤俭节约好。

3、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多样地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和发挥先进典型地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地积极性。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榜样,学习有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5、加强学生励志教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爱学、会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争先创优。

6、各校对照“守则、日常行为制度”自查自纠、矫正培养。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地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

7、各校要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项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让学生熟知“规范”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地好习惯,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地习惯。

8、各校要建立“行为养成”校园广播站。各班投稿、学校审稿并指导,广播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

9、校园是育人重地,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的良好氛围。使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等形成制度,上档次,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要求校园做到“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

10、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班主任老师要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养成人人参与德育”的氛围。

11、作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活动。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第四阶段(5月30日—5月31日)总结评比阶段。

1、各校要对本次主题教育进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务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中心学校。

2、各校要召开活动总结大会,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落实。各校应及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成效,强化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构建活动载体,着力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经验,每周一要向中心学校上报一次前周活动小结,并积极向教育网投稿,大力宣传本校活动开展情况。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成效明显的学校优先列入德育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行列。

2、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表率作用。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3、加强督促,强化检查。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教育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各学校要认真总结以往贯彻《守

则》和《规划》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心学校将组织对各学校开展教育月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西闫乡中心学校

2014.5.6

西闫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行事历

5月7日—12日

营造氛围

中心学校成立组织、制定活动方案

召开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各校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行事历

各校要悬挂横幅、书写标语、国旗下讲话、宣誓仪式、发倡议书等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

5月13日—28日

践行实践

开展“文明礼仪校园行”签名活动

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

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熟知“规范”并付诸行动

开展“文明礼仪校园行”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

每周开一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开一次“好习惯伴我行”演讲比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学生励志教育

对照“守则、日常行为制度”自查自纠、矫正培养

每周进行一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评比活动

各校进行“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评比活动

5月29日—30日

总结表彰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务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中心学校。

各校召开总结大会,对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五好要求

(1)、文明礼貌好。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说谎话;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打架骂人,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弃物;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树折花。

(2)、学习习惯好。遵守作息时间,认真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学会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做到日清月结;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养成爱读好书的习惯。

(3)、遵纪守法好。课间参加有益活动,不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同学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姐妹,放学按时回家,不涉足不适宜未成年人的活动与场所,不做危险的事;不吸烟,不喝酒,不参与赌博。

(4)、交通行为好。遵守交通法规,不并排骑车,不骑快车,不追逐。

(5)、勤俭节约好。生活节俭,不攀比,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会照顾个人生活,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发式整齐,体现学生风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十有”、“十无”,“十提倡”、“十禁止”

1、校园“十有”:

有校风;有学风;有校训;有校魂;有旗杆和校牌;有张贴的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有纸屑果皮箱;有宣传栏和墙报;有教育方针的标语;有绿花区。

2、校园“十无”:

校内无污泥浊水,淤臭水沟;地上无纸屑、果皮垃圾、痰迹;墙上无涂抹污迹和脚印;建筑物内外无蜘蛛网;公共场所通道无杂物堆放;花圃里无枯枝败叶,弃物荒草;教室和学生宿舍无人抽烟;宣传标语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的字;门窗无破烂、缺损;餐厅无馊饭、馊菜及腐烂变质的食物。

3、学校

“十提倡”:

提倡礼貌用语;提倡助人为乐;提倡见义勇为;提倡尊师爱生;提倡拾金不昧;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讲究卫生;提倡爱护公物;提倡传唱革命歌曲;提倡开展健康文明的活动。

4、学校“十禁止”:

禁止大声大叫;禁止拉帮结派;禁止打架斗殴;禁止以大压小;禁止酗酒划拳;禁止乱写乱画;禁止破坏公物;禁止污言秽语;禁止攀折花木;禁止不假离校。

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西闫乡中心学校

7.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七

关键词: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一体化,序列化

一、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序列化研究的意义

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公共领域所表现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公民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不容忽视的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表现。小学阶段是人生奠基的阶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了这一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积累、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与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德的外在表现即为礼,而良好的礼仪规范促进人的德行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我校不断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增强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建设文明和谐的学校,我们将尚礼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将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我校的礼仪教育特色相结合,把礼仪教育作为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的切入点,努力培养“言行得体,举止文明,意志顽强”的现代小学生,彰显我校“以礼立德崇智弘毅”的办学理念,更符合我校学生教育的发展实际。

二、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序列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实施策略和途径

1. 主要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小学阶段各年段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探索不同年段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评价与效果,建立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序列,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研究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之间有效融合的具体措施,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以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位于河西区西南部地区,地处体院北居住区,社区人文环境和资源配置比较好,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但是,家长普遍重视智育,而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持续培养,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不尽一致,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经常出现反复。纵观小学六年的教育,不同年段的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所要求的内容侧重不一,每个年段的要求有差异,如果不重视各年段的实际特点和养成教育需要,往往在实施教育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实际的教育效果就不明显,必须需要教育者首先去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创造机会使学生从学中做,在做中巩固,从而达到学与思的结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开展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途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和谐德育”课题子课题研究,为开展礼仪教育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条件。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应该是有序的,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使行为规范培养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我们依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及小学阶段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把对学生的培养进行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加强教育的衔接,更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按照年级制定目标,分解训导,形成序列,由大化小、由小化细,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

2. 实施策略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

低年级段,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处于小幼衔接过渡阶段,我们重点加强了适应期教育,教师、家长形成合力,重点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学习和生活,懂得最基本的一日常规,我们下发了《新一年级入学手册》,召开家长会,将学校一周作息安排和学生在校一天常规九项制度作为基础训练内容,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设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学生的行为常规。主要采取教师的讲解训练,情境模仿训练,儿歌歌谣背诵,讲授故事和日常检查评比等形式强化落实。比如,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学生开始对这个铃声是没有反应,好像它响归它响,与我无关。于是老师在铃声响了以后带领学生念:“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好,胸挺直,小嘴巴,不讲话,等老师,来上课。”学生在念儿歌的同时,就会检查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写字时,许多同学刚开始时会注意挺着胸,可坚持不到几分钟时间就忘记了,于是老师带领学生读儿歌:“两指握住笔,中指拖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学生念儿歌时纠正了自己的握笔姿势。把一些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忘记的行为习惯编成学生最喜欢的朗朗上口的儿歌,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适时让他们诵读,让他们在读中学,学中读,在不知不觉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便可“投其所好”,把行为教学寓于故事当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日常开展日评周反馈,这种及时性监督和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年级段重在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明确规则,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参与班级公约和个人行为准则公约的制定,开展班会、班级晨会、十分钟队会等活动,通过同伴讨论、榜样示范,情境体验、活动体验等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向上意识。比如,我们在中年级段开展年级集会专题教育活动,围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如班规、班徽、班训、班级环境布置的设计大赛,“我为班级形象代言”等,从不同侧面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的风采,从中评选文明学生、最美学生,优秀“十小员”、礼仪标兵,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我们还开展了“最美班级”评选,结合每周学生行为表现,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评选出最美班级在学校进行表彰。

高年级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和行为能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将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托“十小员”开展自主管理,“十小员”涉及班级纪律、安全、卫生、信息、财产等常规管理的各个层面,每学期开学确定岗位职责,由每位学生轮流担任,是由他律转向自律的一种有效教育载体。在这个阶段,我们也特别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我们更加强调教师的礼仪风范对学生的正向感染作用,评选“学生眼中的最美教师”。通过情感体验、榜样示范、讨论交流等策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 实施途径

将行为规范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各种规范,普及生活、社会、教学礼仪规范等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掌握日常规范和常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尚礼”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活动网络,加强对家长行为规范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努力取得全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社区、家庭;要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社区,宣传实践,做良好行为规范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将目标推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年段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近、实、亲”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自省自律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全校性的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长期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价制度,塑造他们成为“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的现代文明少年。

将行为规范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知书达礼——看名著、学规范”活动。结合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向小学生推荐影响人类文明的图书,鼓励广大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礼仪、规范内容的格言、楷模、典句、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读书交流卡、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体会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将行为规范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行为规范体验教育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看一部行为规范专题教育片,写一篇遵规守礼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专题手抄报,讲一个感人的崇礼明德的故事,做一件好事,教师撰写一篇行为规范教育论文,完善行为规范教育的常规机制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此序列内容按照周次进行分解,通过学校广播进行讲解,建立行为规范监督岗和示范岗,根据《班级量化管理考核细则》进行班级日自查、学校周评比,对各班进行综合考评,表彰奖励,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最美学生”事迹在橱窗里进行展示,树立榜样。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栏、板报、校报校刊等宣传渠道定期传播规范常识,开办“文明校园”系列报道,宣传报道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培育典型,树立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

三、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序列化研究的结论

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行为训练、师生访谈等方法,形成了“养成教育是每一位老师、家长的事”这样一种共识,促使各科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养成训练上来,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学生的行为表现也越来越得体大方。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的内容、培养策略和实施途径,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机制建设,形成了年级特色活动,总结了经验成果,使我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深入人心,学校的礼仪文化教育特色更加凸显。我们将长期坚持此项教育活动,使教育层层深入,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呈螺旋式上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8.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反思与发展 篇八

【关 键 词】小学生;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71-02

一、我国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分析

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在急剧地变化。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已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据相关统计表明:全国小学生不良行为平均百分率:骂人的21.2%,打架的11.2%,考试作弊的17.6%。而在城市的一些周边地区,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已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不良的行为习惯已经威胁到小学生健康的成长。然而,这恰恰是重新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价值的契机,根据小学生成长的心理机制,当前我国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认知偏差”型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缺乏责任心,参与意识不强,不愿受纪律约束;经常旷课、迟到、早退、恶作剧等。例如,“一个师范生学教育学的时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教育专家,有一次发现一个孩子在摇晃一株小树苗,便走上前去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他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孩子于是很懂事地不摇了。这个师范生毕业后竟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小朋友在路边摇晃小树苗,他也学着那位教育专家的口气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他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可小朋友却说:‘老师,你骗人,小树怎么会头晕,怎么会想事情,怎么会说话呢?’”[2]

一些小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为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有的小学生更是不理解行为规范的实际意义,他们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比较概括性的行为准则不知所云,上例中小朋友的情况就是如此。

(二)“意志薄弱”型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多动分心,情绪波动,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小雨点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说她是蜗牛一点都不夸张。早上起床一般要叫上七八遍,有时候还真要发脾气,她才慢慢吞吞地爬起来,穿衣服、穿鞋子、刷牙、洗脸还要磨蹭,吃饭的时候也磨蹭。一个早上磨蹭多次,常常惹她老爹生气。她本人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无法长期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改正了两天就又恢复原样了。”[3]

小学生由于良好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小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小雨点,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心理障碍”型的行为习惯

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逆反易怒、抑郁恐慌,表现在行为上则出现打架、说谎等现象。例如,“班长让我看看她的裤子,说是冯×踢的,我一看满裤腿上都是脚印,笑着为她扫了扫,安慰安慰后,让她把冯×叫来。

你知道这冯×何许人也?是这学期刚从一班过来的孩子,内向到极致。开学一个多月了,我还没见过他张嘴说话。他怎么会打班长呢?来到办公室,他就站着,一言不发。”[4]

学习焦虑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并且这种心理状态会很大程度地转移到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上。据相关统计表明,有30.14%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5]上例中的冯×就有这种心理问题的表现。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小学生还存在有孤独倾向等心理问题,并产生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对现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反思与发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本质

就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本质而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当代人对行为礼仪价值取向的曲解。许多学者、专家表示现代生活、多元文化等因素造成了当代人对行为礼仪的淡化。恰恰相反,笔者认为经济越发展、文化越进步,人类就越应在意言行举止的高尚典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过马路乱闯红灯、乘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我们对行为礼仪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真正的“行为规范”不单指表象,更是一种内在观念和素养,是深化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它的真正目的在于表达对他人的友爱、对社会的关怀,传递一份善意、一点体谅,这才是行为规范的本质。[6]因此,塑造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哪些优秀的品德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该怎样深入人心。行为规范不仅是在“塑形”,更是在“塑心”。

(二)教育环境的影响

当我们转而分析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环境时,我们就应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那种道德气氛。

1. 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玩游戏、睡懒觉等不良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可以说,小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大多是源于家长的影响与家庭环境的熏染。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小学生应该在充溢着德育价值的学校氛围中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全的规则品质与纪律意识。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7]帮小学生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环境。面临当今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渗透,小学生往往会自发地或偶然地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电视里的武打抢劫、游戏里的阴险虚伪以及社会上的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气扑面而来。这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的更加直接,更易于接受,致使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快速形成,并且在小学生中蔓延。

对此,除了要加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控制外,笔者认为还应大力巩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教育,让小学生逐步明白“美”、“丑”,懂得“是”、“非”,理解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友爱”,以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抵御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

三、结论

当我们开始关注小学生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时,我们必须首先清晰地剖析出: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实质是什么;造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上游”在哪里;构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目标在何处。

于此之上,家庭、学校、社会还要进一步树立健全、完善的行为观念,形成动态的发展合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只有正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他们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风雨和挑战,真正成为开拓21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凤凰人.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矫治策略[EB/OL].教育教学论坛-红霞在线,(2006-4-25)[2011-4-25].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255420-1-1.html.

[2][3][4]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晓明,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

[6]xiaojin.守望中华礼仪之邦[EB/OL].(2009-5-14)[2011-4-28].http://www.iguoxue.cn/html/60/n-34960.html.

9.中小学行为规范 篇九

一、不准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不准旷工、旷课、迟到、早退、擅自调课及无准备、无教案上课。

四、不准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

五、不准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敷衍塞责。

六、不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七、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八、不准违反规定为学生订教辅材料、向学生推销商品。

九、不准私自办班、私自到各种办学机构兼职和从事有偿家教。

十、不准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进入学校。

十一、不准工作期间饮酒。

十二、不准在教室吸烟、将手机带入教室。

十三、不准使用不文明语言。

十四、不准参与赌博、封建迷信活动。

十五、不准歧视、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十六、不准接受家长宴请、收受学生或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

十七、不准诋毁中伤同事。

十八、不准因个人情绪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十九、不准在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二十、不准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其他言行。

10.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篇十

一、规范招生行为方面

1.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遵循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确保服务区适龄学生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我校不存在与民办学校联合招生情况,不存在参与举办“占坑班”情况无学校组织招生考试或以竞赛名义招生,不存在将“奥数”同招生入学挂钩现象。对学生进行均衡编班。

3.整个招生及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就近入学和择校生的比例分别为100%和0.在学生入学后,我校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的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二、规范考试评价行为方面

1.我校严格规范考试行为,除每学期期末一次文化考试之外,未组织参加其它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进行了规范管理。

2.我校对学生考试成绩也予以规范的管理,从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更没有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我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三、规范教学行为方面

1.我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7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存在组织学生集体早自修的情况。保证初中生住校学生不少于9小时睡眠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正常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完成好体育锻炼的任务。体育教师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健康课。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制定课间锻炼活动计划,明确锻炼时间、内容、场地,加强活动指导。教务处加强监控活动落实情况。

3.严格控制作业量。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每日作业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作业量适中。

4.严格教学设施和校外活动管理。学校从未将教学设施提供给社会组织或个人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从来没有为社会各类补习班、培训班提供教学设施和场地。也没有组织过学生参加商业庆典活动。

5.严格学籍和学生信息管理。学校严格按市、区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做好学生的入学注册、转学、借读、留级和休复学管理,没有留级,学校没有开除和劝退过学生。学生学籍有专人负责。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信息安全,对学生学籍基础信息和考试考评成绩的纸质管理和网络管理都采取了保密措施。严禁学校和教师向社会泄露学生的学籍基础信息和考试考评成绩。

四、教育评价

1.我校以完成7-9年级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建立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2.我校无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情况,不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学生排名;认真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我校的工作。

上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