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2024-07-29

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共11篇)

1.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一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通过职业定位,找到每个人的独特竞争优势,确定最适合自己发展独特的职业领域,从而实现与他人的差异化发展。因而可以说,职业定位是职业规划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了解自己:

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念、动力系统、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等。方法:可以自我探索,可以请他人做评价,可以借助心理测验——充分地了解自己。

其次,要了解职业:

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方法:询问业内的专家达10名以上,参照业内成功人士。

第三,要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

需要仔细地比较各个方面要求的差距。你可能会有多种职业目标,但是每个目标带给你的好处和弊端不同,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案。

第四,要确定如何把自己的定位展示给面试官和上司。

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方向之后,你需要采用适合的方式传达给面试官或者上司,以此获得入门和发展的机会。

2.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二

1.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应该以人为主体,考虑到学生实际工作的种种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与训练,为我国培养专业领域内的“后劲”人才。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还包括人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才的培养逐渐跨越国界,跨越地域,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已成为职业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2.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导向,培养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竞争能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职业教育,我国要想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具有自身的模式与特色。此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坚持自主创新,吸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进行总结,相关专业英语知识是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

1.课程地位与目标的定位。每个学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这也使得专业英语在课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大量出口,许多谈判与交易场合都需要使用英语,大部分人对于生活的简单对话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要涉及到专业词汇明显捉襟见肘。笔者认为,专业英语不能再以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在课程中,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将其设为培养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程。学校应加快制定专业英语培养的方案,把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改为“必修课”,延长授课的时间,完善课时课程体系的设计。

2.课程功能的定位。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课程的选择与涉及要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功能定位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课程前,学生对英语的了解是有差异性的,外加语言优势和语言缺陷,学生的发展更是有快有慢,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态度,不断调整自己的课程安排;此外,课程设计还要满足区域需求,考虑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培养的人才最大程度适应本地区的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课程资源定位。课程资源直接关系着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从而保证资源的广度和梯度。前导部分、主干部分和后续部分是课程资源的三大模块。前导部分指的是ESP基础部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包括通用语言积累和专业性词汇;主干部分指的是ESP语言实践和应用技能,以演示实际操作为主,主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后续部分指的是能力拓展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实现知识和操作间的完美转化,是知识与岗位接轨的磨合资源。课程资源对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我们还要为学生寻求正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ESP课程的定位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专业英语技能。

三、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构建

1.适应特点,重构内容。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育原则,同样专业英语的培训也要从实际工作入手。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应重视英语交流、阅读、翻译等的培训,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专业英语问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重点,教育模式也是模仿公共英语教学,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英语教师要从提升自身素质出发,到企业一线岗位去调研,根据岗位、专业的需要明确学生具体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然后做出合理化的调整,重构教学内容,完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突破传统,重构教学方法,专业英语教学本就枯燥无味,课堂上如果一味地进行翻译,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可以事前准备案例,开展案例教学法,用教学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资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设定在英语环境下解决问题,探讨经济问题和会计问题,开展项目研究,最终不断挖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潜力。比如“体验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完成对实际工作情景的模拟,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最后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

3.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1-01

当前,尽管大学语文课被高等职业院校认定为公共基础课,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程,大学语文教材的撰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最基本的现实是,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它已经从原来的中心被挤向了边缘,教材的编写屡见不鲜,在崇尚“工具性”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现状更为尴尬。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语文的价值,不是要局限人的思维眼界,而要开拓发现人们文化想象空间,它引领人们冲突现实功利世界,追求和向往彼岸世界的,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自我批判的精神,它张扬的是生命的活力,它培养的是具有自在、自觉、自由的精神品质的现代人。而我们大学语文,却在“工具化”的价值固守中,内容窄化单一,无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的价值空间。这种大学语文的价值定位,注定让这门学科边缘化。在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怎么的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至少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一是要考虑培养目标任务的需要,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二是要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现实功能出发。基于这两点考虑,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有潜在的目标定位,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力求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行。片面地强调其工具性,或单纯地强调其人文性都是不可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还是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是一种抢饭碗的教育,是教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这要求在教材中人文性、工具性与科学性并重,即高职高专教育不仅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对自已所学的专业技能有所帮助,二者并行不悖,缺一不可。

第二,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一个人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具有正义、法制、理性、宽容、善良和利他等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的培养,都来源于一个人本质的善良与高尚,来自于他对于别人、对于社会巨大的宽容和理解。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开拓人文视界的课程,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教育学生,在美化心灵、提升思想认识和丰富人的情感理性方面,大学语文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的人本主义精神,做人的原则与底线,完美的道德修养与个性自由的精神追求,包孕着广阔的审美意蕴,处处闪烁着理想之光芒。这些对学生精神风貌、价值理念、性格养成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如本科院校,语文基础能力普遍欠缺,学习意愿不高,不善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诸多不足。这是摆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课程的一个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必须承担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都十分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想象与联想能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想象与联想是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的特质,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想象与联想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还要注重启发高职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于大学语文的定位众说纷纭,大学语文究竟是基础课,素质课还是人文知识课?是强调其工具性?是培养大学生公共修养需要的语言文学?还是培养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母语教育?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还是要强调其人文性,不能只是简单的“高四语文”,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就是指“从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尊严等方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张扬现代人文精神”。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之下,对于大学语文“人文性”定位非常必要,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贫富分化的悬殊、道德水平的滑坡、诚信的丧失让人们无所适从,人们渴望公平与正义、浪漫与优雅,需要社会正能量,学习大学语文,我们能够从作品中人物,从古代的文人墨客之中得到启发,理解当今的我们应该怎样的生活,面对当前的娱乐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怎样寻找心灵的平静,语文教育是立人的教育,是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它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修养,以及培养爱国热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等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认为,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最为重要的一点。当然,大学语文还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带有一定的工具性色彩。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我院就高职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现有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单独讲授法),只有10% 的学生认为还可以接受,55%的学生认为死板,但已经习惯,30%的学生强烈要求改变当前的授课模式,甚至希望组合授课。如果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显然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调查问卷告诉我们,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积累了很多弊端需要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渠道很多,很多不满足于老师单纯的讲授,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厌烦。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或者多种方法并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可以尝试着组合教学、专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职大学语文要以最基本的人文性为基础,是以工具性、职业性为特点的公共最基础必修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侧重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和学生总是重视有实际功用的课程。在校期间努力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是当今大学生求学的终极目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短期内看不到学习的效果,故而难以真正重视。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没落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现实,大学语文舍弃其原有的实用性,突出强调其人文性。工具理性和落后的封建思想联合绞杀了人们的良知,人堕落为物质的奴隶,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文精神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大学语文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寻找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为此,大学语文应该以古今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应承担起传播人类文化精髓的任务,大学语文应当担负起学生精神成人指引者的重任,使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精神上的飞跃。大学语文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不忘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

客观地说,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大学语文课程由于在短期内看不到其现实价值的效果,教育不可避免地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其价值理性不同于工具理性,大学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功用,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只有把以培养精神成人、提升人文素养作为宗旨和目标,大学语文才能找到自已的定位。

参考文献:

[1]齐森华.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报,2007一01一10.

[2]康正果.榆树下的省思[N].世界日报,2012-08-05.

[3]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周明(1981-),男,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础部助教。

4.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四

专业论文

高职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

高职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

摘 要:高职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临学生基础薄弱、学分压缩、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报刊选读教学应该在尊重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形成合理的教学方案,切实优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定位,教学设计

一、报刊选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分压缩、教学效率低,课程阅读要求高等因素的存在,该课程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难点。

1.教材层面

报刊阅读类教材易受“老化”的现象困扰,缺乏即时性和时代感。部分任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即时性而自主选择新的材料和文章,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导致选材不规范、不系统的现象。

2.学生层面

高职生源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报刊阅读之类的课程不重要甚至不需要。同时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职学生对于《报刊选读》这类难度大、短期又很难出效果的课程缺乏信心和兴趣。在学习方法上,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象极为普遍,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

3.教师层面

《报刊选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环节和课堂组织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还是为数不少。这种相对呆板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单纯的讲授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部分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阅读材料的处理上,从而忽视了背景知识的呈现和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长此以往造成教、学双方积极性的减退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报刊选读课程定位

2000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商务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并不是一门英语阅读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它不仅强调语言概念,也强调人文概念;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强调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英语素养。

1.确定教学目标

《英语报刊选读》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要求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熟悉报刊英语常用相关词汇和国际商务专业术语,扩大词汇量,并掌握报刊英语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从而提高报刊英语阅读技能和翻译技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国际商务知识,跟踪经贸商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启迪思想,开阔视野,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从以往的只限于书本内容或以书本内容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报刊网站新闻为主:坚持丰富、改进教学内容;以专题为线动态整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持续改进教学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内外交互教学;推行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式学习能力,拓宽学习范围,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

三、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设计

笔者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设计:

1.注重能力培养,细化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实际能力的培养。重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语言目标,知识目标和个人素质目标。语言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与某一领域相关的专业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个人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关注时事的意识。

2.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其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动态的。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国家经济、贸易政策和贸易关系、公司战略、电子商务、科技、环境、能源、工业、金融投资、社会文化等模块(话题)。模块按学期的长短、课时的多少进行机动调整。充分利用精品课网站、英语报刊网站、英语学习网站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确定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计划

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重点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加强语言基础知识学习

在词汇方面,教师应向学生系统介绍词汇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对于报刊中的长句、难句,鼓励学生提问,有需要时适当帮助学生梳理语法框架,日常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对长难句子的分析能力。

(2)加强背景知识输入

在背景知识学习方面,鼓励学生通过电视、纸质报刊或网络等媒体多了解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知识,指导学生加强对“英语语言”以外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社团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强英美文化的渗透。

(3)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师有组织地指导学生阅读并不能代替学生课堂外的自主阅读。只有通过学生课外大量的自主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学生自发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后通过开展读报活动和举办读报竞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4.观察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计评价

在教学设计评价时,通过期中座谈会、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等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段获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观察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是否成功地帮助学生实现了既定的语言目标,知识目标和个人素质目标;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进行审查,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小结

尽管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因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而教师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和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一定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5.什么是ACCP课程 篇五

印度APTECH计算机教育公司是印度最早从事IT职业教育的公司之一,成立于1986年,在教育和支持服务领域第一个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有着丰富的IT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印度APTECH公司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全球的52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了3208家培训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培训机构。曾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最有前途公司奖和计算机世界杂志的最佳计算机培训企业奖。其与世界著名的IT公司如微软、Sun、Oracle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其ACCP认证学员在美国硅谷就等同于

软件工程师

在确定ACCP课程体系之前,Aptech在IT领域专家和一些非IT公司中进行了广泛的行业调查以了解他们在目前和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的数据库系统、前端开发工具和软件包等。基于这个调查的结果,Aptech设计了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同时也对每个模块的课程覆盖的深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每个模块的覆盖面和学时由一些行业专家来确认,在得到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之后,Aptech的设计团队就在Aptech的课程体系规范的基础上开始开发各个模块。开发完成的课程还要被Aptech公司的技术和学术顾问团最后确认,顾问团由行业和学术领域中杰出的专家组成。

ACCP全球同步的课程采纳了国际最新的课程设置,使它能够满足IT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和讲授的方式在全球52个国家的培训中心里是相同的,这确保了我们的学员都是世界IT大家庭中的一员。ACCP 5.0是北大青鸟APTECH推出的最新软件工程师职业教育课程,由中印两国软件技术专家联合研发完成。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求职系列教育产品,ACCP5.0的课程开发采用了全球同步机制,推陈出新,引领未来IT技术发展潮流,继续保持了北大青鸟APTECH ACCP课程体系的国际同步水平以及在国内IT职

6.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六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34-01

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才能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何以定位?针对这个无法绕开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从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入手,来梳理和探讨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出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最好诠释。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严重失衡,教师被歪曲成教学活动的主角,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配角,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

(一)知识的复制者。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其任务就是“把教材重点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材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灭的真理,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当作是步步亦趋的向导”,然后运用灌输手段,把知识原原本本复制给学生。这种“复制---接受”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严重禁锢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湮没了学生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成了记,背,默的工具。

(二)课堂活动的独白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在传统的课程环境下,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几乎“垄断”课堂话语权。学生则时时处于教师“全景式”控制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和评判,沦落于“失语”境地。

(三)课程的控制和教学者。在传统课程环境中,教师仅仅沉溺于教书匠的角色,关注的往往是“我教了什么”,“我是如何去教的”,却很少反思和研究:这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采取这种方式教合适吗?还有没有更为合理的其他方法?课堂中有没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又如何去处理?这样处理合理吗?等等。

二、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

(一)从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互动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单一的讲授和接受都不利与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把学生引向学习之中。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值。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内容呈现多种形式,要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力求每节课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课堂上。

(二)从课堂活动的独白者到课堂的组织者。新课程一再强调: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核心目标。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对话的展开提供操作的平台。

(三)从课程的控制和教学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面对课堂中生成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变成一个课堂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课堂只是教师教学实施的场所,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论层次,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结束语:当下,素质教育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作必要的前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大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的特定要求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而明确自己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7.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七

1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定位

合理进行课程定位, 这是高职计算机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能让教学活动有目标、有导向。在明确目标指引下, 任课老师可以有效讲解知识, 学生则可以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专业技能。

1.1 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高职计算机包括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 并且层次分明, 掌握这些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积极作用。由于高职教学的目标是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网络安全、程序语言等内容学习, 领悟基本原理和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包括电子表格、局域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指导具体实践操作, 丰富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

1.2 传授计算机应用技能。

在信息和网络时代, 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 因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重应用技能的传授, 真正将学生培养为技能型人才。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 深入探究, 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1.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综合技术的应用, 也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导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 深入理解计算机相关概念, 有效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流程。

2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路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高职学生不仅要增强理论基础知识水平, 还要注重实践技能锻炼, 教学中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让学生有效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这就需要从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方面采取措施, 让他们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当中。

2.1 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计算机的机房建设、计算机设备购置、软件更新等内容, 为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实训基地设施建设, 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增进相互合作, 保证实训基地, 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综合技能。

2.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技能, 让他们更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例如, 引进综合技能强的教师队伍, 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注重教师培训,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有效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积极为教师队伍的访问进修、校外锻炼创造便利, 让他们掌握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改进教学方法, 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

2.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高, 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为任课老师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创造便利。尝试采用兴趣教学法, 以竞赛、分组学习等形式,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

3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明确教学定位, 采取有效路径的前提下, 还应该利用有效方法开展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只有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 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3.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其用途,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将基本理论知识、网络技术、系统维护、数据库等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操作, 加深理解和认识, 能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和具体实践操作当中。注重教材编写, 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将计算机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内容写入教材, 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创新现状, 补充和更新课程内容设置, 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紧跟时代步伐, 让学生掌握最新技术操作流程, 增强理论知识水平。

3.2 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为以后灵活应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奠定基础。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这是教学中需要认真把握的内容, 将其作为指导方针并有效落实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在计算机技能操作和实践训练方面, 通过不断操作, 熟练掌握应用技能, 提高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 有效利用校内教学资源, 科学合理开展计算机实验教学, 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3.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现教学创新, 增强学生创新技能是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工作。任课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合理利用教学情境、问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外学习等方式, 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善于捕捉灵感, 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推动计算机教学创新。

3.4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参与度, 创新教学方法。例如, 应用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 以合作形式探究计算机相关知识, 探寻解决方案, 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将其逐渐转化为自身技能。利用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 为课堂活动注入动力, 转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形式, 激发高职计算机课堂活力, 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

结束语

对高职学生来说, 计算机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也是课程教学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明确教学定位、路径的前提下, 应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进而让学生有效融入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之中, 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欢.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可行性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3) :137-139.

[2]聂哲.计算思维视野下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4 (7) :20-23, 29.

[3]常广炎.论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定位、路径与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 2015 (1) :49-51.

8.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八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等职业学校中语文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所以,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应当从内容上进行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让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人文素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语文课程在课堂中的教育方法,课程定位等方面入手,对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的改革取向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改革

前言:大学语文的历史文化悠久,它以培养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只是针对社会上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导致大学语文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也较轻,从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大学语文基本上属于选修科目,因此在很多的专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没有当成重点科目,很容易造成语文课文学习仅仅是走过场。而语文其实又是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科目,当前的大学生其实就正缺少这种文学素养的提升,因为有很多的大学生不注重自己的文学素养,造成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交流尴尬局面。此外,我们大多数学习语文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样语文本身的艺术魅力不能得以体现,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一、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定位

(一)在内容上应体现高职教育的要求

大学语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对文章中的事件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中体现的人物具有领导教育意义。同时所设置的语文课程要和就业相联系,让语文课程与实践相联系,为学生就业提供相应帮助。在文章选择上应包含对创作的经验、艺术领域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让语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让语文学习在内容上变得生动有趣。使语文课程内容选取上体现当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新面貌[1]。

(二)在教育方法上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材编排上要充分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在教育方法上也要体现学生就业的需要。以《大学语文》中的《冯援客孟尝君》为例,让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走入社会的就业岗位相联系,从写作手法、为人处事、说话艺术等方面就行学习,将语文课程融入专业元素。教学中通过对冯援求职过程和职场中成功秘诀的解读,帮助学生提前树立职场意识,了解在今后工作中的为人处事,以及如何进行职业分析定位[2]。通过大学语文中教材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在学校中提前了解职场文化,懂得走出校门如何更快的转换角色,尽快融入社会。

二、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取向

(一)创新语文教育思想,明确语文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是一门体现综合素质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情况每况愈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应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结合专业本身的特色,结合实践,让学习和表达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体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其中经典文学著作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文学著作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中华文学精神。然而在大学语文受到冷落的时候,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3]。同时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同时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转变传统的的写论文的形式,可以通过阅读讨论、校园讲座、名人采访等学习模式。只有学生从学习语文的心态和思想上改变,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才能在学生学习中受到重视。

(二)从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创新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设置可以通过“通识模块”、“专业文化模块”、“地域文化模块”三个模块来体现。

1、通识模块打破由原来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理论研究,让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学名著文章中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对对经典文学的仔细品读,让非中文专业的高职学生,了解文学本身的强大感染力,即便是学习过的文章也能体会到不同的意义。

2、专业文化模块结合学生本身的专业来进行语文的学习,选择学生相关专业的文章进行分析理解,从文章中体会到与自己所学专业本身相关的知识,配合学生专业,展开教学内容。如对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有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理文章进行讲授,理论结合实际去讲课。这样不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从知识面上扩展了学习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为管理专业的学生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体验,让学生们体会到:原来语文科目的学习也可以这样。通过符合学生专业教学内容选取,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极大限度的为学生们带来熟悉的课题[4]。

3、地域文化模块我们祖国各省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域,进行语文教学的学习。如我们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义乌本地文化名人骆宾王等资源,从生活中体会义务人的精神,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文人古迹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三)增强互动开放教学

1、加强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

通过不断加强大学语文的开放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们掌握好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保障。不能够盲目的让学生们进行跨学科边界学习,根据学生们的具体需求、学习资源、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等对语文课堂进行灵活教学处理。教学执行开放式教学,可以通过设立专题科小组,通过组内讨论、辩论、问卷调查以及角色扮演等是进行语文课程互动交流。语文课程教学专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并且还要搜索大量的资料辅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论点。各课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激烈的辩论,积极发表个人意见,争取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意见,让其他的学生拥有深入其境的感觉,达到广泛体验的效果[5]。

2、交叉式课程开放教学

随着语文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交叉发展,加上任课教师的意识觉醒,在教学中避免使用一些有争议的方法,例如在缺少整体架构或关键结构的情况下仅依据共同主题或共同议题就开始进行语文性质教学活动;又如教学中使学生得不到概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不够深入,此类疑似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拼凑,课程成为了某些技能课程术语与语文课的拼凑,教师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真正的理解课程融合的内涵,对内容的设计任凭学生选择。课程资源选择成为了东拼西凑的专业术语与课文的拼凑;二是解体,课程成为了语文课与其它课程的杂烩,课程由多个学科碎片构成,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没有形成统一的集合,学生不仅经历着支离破碎、表面的学习,还无法感受到有联系、有意义的学习,这使学生无法掌握课程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三是失衡,在对语文课程进行设计时,过度的朝着某一学科倾斜,这削弱了课程本身的母語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内涵,使其成为了其它课程的附属课程。上述教育问题的出现,这需要语文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项目教学不一定适合语文教学,它是一种随大流的做法,是一种概念,对语文教学有不利的影响。

结论: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精髓文化更是数不胜数。然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面临痛苦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选择。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中,然而实践结果往往是好坏参半。改革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课程内容的保守,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创新。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这个开放性应表现在语文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设置上的趣味性等。大学语文课程富含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的养料,希望改革带给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从心底对语文真正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刘邦凡,张松竹.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2:17-19.

[2]吴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30+33.

[3]于晓楠,杨冬,范晰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3,32:82-84.

[4]许燕.浅谈理工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育定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08-109.

9.中高职贯通毕业后拿的是什么文凭 篇九

什么叫中高职贯通?

简单明了地回答下吧,是中专到大专,前三年中专后两年大专,大专念完了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到本科高校念书获得本科文凭。

中高职贯通的优势?

中高职贯通采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好处和优势是明显的,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的学习模式。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入学伊始就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职业,同时也将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

1、中高职贯通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打破了单一的、封闭的办学模式;

2、中高职贯通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能让中职学生有了多样性的教育选择;

3、中高职贯通,可能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看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4、中高职贯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业的压力;

5、中高职贯通,可以使中高职办学资源和效益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10.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十

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华人家庭孩子就读IB或者AP课程。可到底什么是IB和AP课程?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另外这两个课程有什么差别呢?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帮助呢?去加拿大高中留学,什么样的学生适合选择IB课程呢?

本文为您详尽解析IB与AP,让您早日帮助小孩为大学的学习做好准备。运筹于帷幄之中,方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1. 什么是IB学校?

IB即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由一个国际非盈利机构IBO管理的初等教育联盟。该机构成立于1968年,现有126个国家的2261所学校被认可授予IB课程,可分别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授课。

IB 的特点,是采用规范化的课程,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IB 的规范化体现在各个层面上。申请设立IB课程的学校,要经过IBO对学校的师资,设施,信誉等情况的全面考查后,才能认证批准;课程设置是全球统一规划; 老师要经过认证才能任课;课程考题是统一的,学生考卷往往由其它国家的老师来审评。这种国际规范化的程序,保证了IB 的`信誉和质量。

IB课程分为三种:IB早期课程,IB中期课程,和IB高中课程。一所IB学校可以开设其中一种或数种课程,但只有完成IB高中课程后才能授予IB文凭。大多数IB学校都是高中,家长学生主要关注的也是高中,故本文集中在IB高中的介绍上。

IB高中文凭得到世界上大多数著名大学的认可。这种认可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录取时的考量。大多数西方的大学(如哈佛大学)都把 IB, AP, Abitur 以及 A-levels 等四种考试看作说明学生学术兴趣和能力的附加指标。二是入学后的学分的转化。如果IB 高级课程 (HL) 成绩在6分以上,许多大学(包括耶鲁大学)认可将该课程转化为大学学分,即学生可免修此课。如果免修课程较多,学生进而可能提前毕业。有的大学甚至承认部分IB标准课程(SL)的学分。

11.高职课程定位是什么 篇十一

市场经济需要高职院校向它输送能够发展市场经济的各类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必须建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实现体育教育既健身又育人的多重功效和价值。

现阶段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知之甚少。学生上课机械被动,缺少与教师合作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不积极提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教学质量基本反应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上,素质全面教育难于实现。

现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意义价值的一种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只评价技能的水平及出勤的次数,自然造成上述所说的问题,究其根源必须改变现行的目标评价体系,与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必要的联系。

笔者认为站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上思考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定位是最近距离的与教育的真正目标、与市场相融合。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的定位必须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建立紧密的联系,体育教育才能为高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作为最终的指标进行评价。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要求用多元化的量化的数字概括说明其质量及业绩,它的目标和评价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对照这样的评价,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缺乏对学生的与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人文修养等非智力的社会性因素进行教育和评价,现在的评價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体育课程目标评价滞后,有失全面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学生盲目的完成评价要求,终生体育难以实现。

体育教育是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的一部分。各行业领域为谋求更好的持续的发展,纷纷进行整合、合作、对话,体育教育无不例外要更好的持续的发展,课程评价中运动能力也应与其它文化等进行对话,它可以进行体育与人的健康发展、与为社会服务、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多元发展。对它目标评价的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建议”和“群体活动的参与、组织、推广”中。经济发展到今天,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强身健体,应归还他原本的体育教育在人生哲学、与个体的信仰、情感相联系的特殊作用。目标评价制定中要重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使其特有的教育潜能得到发挥。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中。增加体育学科的科技文化含量,强调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加学科间的合作和整合,这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延伸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突显了体育教育的价值。现阶段高校可以开设进行评价的课程有运动与自我保健、体育与营养、形体姿态礼仪与服饰等。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交叉学科融合的有效创意表现”中。具体实施方法见下附表。

附表 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

评价项目健康第一人本化定位人文文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可持续发展

自我评价与运动处方的执行技能水平学习态度与能力阶段性的技能水平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群体活动的参与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建议交叉学科融合的有效创意表现其它

比例10%50%10%10%10%10%加10分荣誉证书加5分荣誉证书加5分荣誉证书

方法操作以短论文形式测验,教师检查其合理性与否,督促其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价单个或分组实践测试平时的表现,教师检查教师以课堂练习形式检查平时的表现,同学的互评体育部对参加组织策划推广等活动的学生进行登记注册书面建议不限所列以外的不限

市场经济的人文化的管理和经营是为创造更好的合作氛围、更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人本化”的定位是以求达到先做人再学智慧的育人目的及体现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促进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尊重个人价值和学生自身的满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优秀表现,考量肯定阶段性的进步,以达到用人文化的评价标准去影响教育学生做个完整的人。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阶段性表现”中。以往的评价主要针对项目的技能水平,教师讲授的相关的健身理论、锻炼意识能力的培养并未列入课程目标评价范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是不系统的断章枝节,“健康第一”递减为“分数第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个体健康的需求是无庸置疑的,“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教、学、练、评价统一起来,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过程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过程及督促、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上述体育目标评价定位的方法设立的项目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创造最广的教学效果、最深、最长久的影响学生,需要大量的相关工作者改变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建设中照搬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做法。学校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先进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是连接学生和自然、学校和社会,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见习报告下一篇:2019大学学生会部长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