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精选8篇)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一
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一、对基金市场的一些特征的概括
投资基金可谓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兴产品。目前市场上总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7只。虽然产品数量上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基金占有的市值却不容忽视。“基金目前持有净值达到1400多亿元,占到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的10%强,已具有了一定引领市场潮流的力量”(1)。所以,基金的状况能够对股市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的基金市场,轰轰烈烈地大扩容,惊天动地的行业亏损,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同时,基金市场的走势之弱,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基金持有人陷入巨额亏损境地。“20的基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基金发展年。截至12月25日,共发行封闭式基金4只,总募集规模为110亿份;发行开放式基金14只,首发募集的规模为447.9亿元,两者合计557.9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底基金市场规模的七成。因而,年,是基金市场历史上的第三次扩容期,也是历史上扩容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大扩容,预示着大发展。20的基金市场确实是一个发展年。但同时,2002年又是基金市场令人伤心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亏损年。截至2002年12月20日,54只封闭式基金中5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82亿元;17只开放式基金,1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18亿元。整个行业的亏损,预示着市场预期的年末分红已成为水中花。由此,基金业已经面临着有史以来的寒冬。”(2)
二、发行方式及风险分配分析
(一)基金发行概况
去年开放式基金的密集发行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众多的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投资基金产品,其数目之多,次数之频繁,可以得上是空前的。而广大的投资者也给予了相当高的热情,例如,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的第一天就暴出了2.6亿的销售业绩,这一数字在基金惨淡经营的今天,足以为基金管理公司羡慕得不得了。可以说,在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初期,市场给予的是极其热烈的反应,而在那些神话般的销售业绩中,多少搀杂着广大投资者的非理性因数在内。时至今日,基金的发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一只基金如果募集到20亿的规模,已经算得上是相当成功的了。
(二)包销方式及其风险分配
在这种形势下,众多的基金纷纷采取了包销的手段,将基金的发行尽数委托给承销商包销和银行代销,正是这两个渠道都存在着问题。券商包销,等于是说基金管理公司将发行的风险全部转移给承销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高枕无忧地旱涝保收。另一方面,承销商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承销商为了确保发行成功,往往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想办法拓宽销售渠道,动用一切的客户资源,而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承销商只能吞下苦果,将未能发行的.基金分额照单全收,于是,很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一些新发行的基金的大额持有者往往正是这些基金的主承销商,众多的券商一不小心就成了基金的“大股东”,大笔的流动资金被套牢,叫苦不迭。这种条件下基金的发行得不到市场的检验,基金市场的供需状况被严重的扭曲,很容易产生泡沫。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发行的基金,一上市就面临着下跌的压力,基金的业绩也相当的难看。可见,通过包销的方式发行,基金管理公司倒是省事了,无形之中巨大的市场风险被转移到承销商的身上,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严重的不对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市场扩容,助长了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盲目性,中间无疑蕴涵着极大的风险,最后损失的还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
(三)代销方式及其风险分配
另一种渠道是银行代销。银行拥有最丰富的资金和客户资源,因此,携手银行往往对一只基金的成功发行有着重大的意义。银行的营业厅里,堆放着许许多多基金销售的广告和产品说明书。不仅如此,有的银行还强迫自己的员工认购指定数量的基金分额,以达到完成银行的销售任务的目的。这种带有行政命令式的认购,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众多银行的职员怨声载道,叫苦不迭。通过这种代销的发行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又将风险转移到银行,银行再将风险转嫁至广大储户及自己的员工身上。由此,一些银行完满的完成销售任务的背后,却是牺牲了广大的员工的利益。如果说投资者面对基金下跌的行情而被套牢是出于市场的风险,那么这些员工的损失就不是单单的市场风险所能解释得了的。这种销售方法已在业内成为公开的秘密和惯用的手法,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之予以监管,监管层的注意力似乎还无暇顾及这方面的问题。
三、基金组织内部控制
(一)基金操作策略的变化几原因
“基金们在成立之初大多采取的是集中持股的操作策略,从而使得基金在5・19行情以及行情中收益颇丰。数据显示,12月基金整体持股集中度为61%,12月为55.37%,月为60.75%,2012月为59.12%,而到了2002年6月下降为42.03%。基金出现持股集中度下降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监管力度的加大;二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使然,即因为近年来庄股的跳水使得集中投资的做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三是随着大盘股的上市,如中国联通,使得基金找到了可供分散投资的对象。”(3)
(二)基金的市值表现
在这种策略下基金的市场表现如何呢?“基金指数由去年收盘1183点,跌落至12月25日的966点,跌幅达到18.35%。而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仅仅为13.62%。基金市场的跌幅是股票市场同期跌幅的135%。基金市场在2002年度的弱势确实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目前基金指数连续创出历史新低,较股票市场的走势要弱得多。具体表现就是,封闭式基金与年末市值相比,持有人的市值损失接近155亿元左右。而且,这种损失,主要体现在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基金市场的这种弱势,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严重打击了基金市场投资者的信心”。(4)由此可见,在整个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基金的重仓持股蕴涵了极大的风险,屡屡有基金上演高台跳水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最为明显的就是银广夏案发后大成系基金由于重仓持有银广夏而损失惨重,跌得是一塌糊涂。
(三)决策机制
(1)外部风险控制
在投资决策上,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卖出,买卖哪只股票,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谁掌握有决定权,谁对投资的决策进行监督,归根到底就是外部风险控制问题。目前我国基金投资决策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基金经理拥有一定额度的投资自主权,比如5000万元以下可以自行决定投资。而一定额度以上如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就需要经过投资管理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可以说,基金的决策机制就是在灵活和风险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目前的决策机制以有效控制风险为重点,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的缺点,如何平衡有待进一步探索。
(2)内部风险控制
“降低风险和抵御风险将是基金作为服务性的专业理财机构区别于其他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重要特征。这个风险,一是来自基金所投资的外部市场及基金的投资过程,二是来自基金内部。尤其是内部风险控制是基础,是基金立足之本。对于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力度,应该说,主管机关要求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检查稽核部门,督察员拥有充分的检查稽核权力,专司检查、监督公司及员工遵守各项法规和公司制度的情况之职是一个有力的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发挥。而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普遍设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与社会独立董事制度也还有细化与深入之处。另外,针对投资风险的量化技术与控制技术需要大力加强研究或引进,使得基金的投资更具科学性与可预测性”。(5)
(四)代理人成本――基金经理人的控制
(1)代理人成本的产生
投资基金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理层经营权的膨胀,与投资者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一方面基金的巨型化使受益权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基金有效的经营在客观上又要求基金的经营决策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迅速灵活的作出反应,因此有效的经营决策只能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的经理机构来决定。此外,投资者的搭便车现象以及放任专家经营的态度强化了基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道德风险。从经济学上分析,投资基金结构中存在着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的委托关系;基金管理公司与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几不可避免。这种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使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倾向变得更为严重。
(2)基金经理人的信赖义务
参考英美法基金经理人权义事项的规范以信赖义务最为重要。信赖义务按内容的性质又可分为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就是基金经理公司有义务对基金投资履行其作为经理人的职责,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经理公司合理地相信为了基金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应有的合理注意。忠实义务就是受托人必须以受益人的利益作为处理受托业务的唯一目的,而不得在处理事务时考虑自己的利益或为第三人谋利益,也就说必须避免与受益人产生利益冲突,如禁止内部交易、自我交易。我国现行的基金法制中没有任何条文规范经理人所应负的注意义务,也没有对忠实义务的原则性规范。这些制度层面的真空,不利于基金行业的规范。
(3)绩效评价和管理费的计提模式
这两方面本来是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即管理费的计提,经理人的收入应当与基金的业绩挂钩,使基金的业绩成为考核基金经理的过硬指标。经理人的收入也应当与市场风险联系在一起。然而,目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刚刚过去的2002年基金持有人损失惨重,一方面,基金市值折损大。截至1月3日,54只封闭式基金经过大幅下挫后全部跌到了0.90元以下。持有人的市值损失近155亿元。另一方面,2002年基金持有人基本上无红利可分。因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基金分红的首要条件是单位净值维持在面值以上。但截至去年12月27日,挂牌交易的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全部跌破1元面值大关,分红就变成一句空话。与基金持有人大面积亏损截然相反的是基金经理人不仅毫发未伤,旱涝保收,甚至日子还要好过以前。”(8)“由于目前管理费的提取是按基金净值固定比例提成,因此尽管基金2002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但基金公司仍然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上半年,15家基金管理公司仅从51只封闭式基金提取的管理费合计高达约5.2亿元。而同期51只基金的本期净收益约为-15亿元。”(9)在2002年公布的上半年基金年报中可以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20亿份额的封闭式基金中,基金兴华上半年表现最佳,净值增长率达到7.57%;相对应的是基金汉盛表现最差,净值增长率为-1.2%。但就管理费而言,汉盛基金管理人上半年提取了约1420万元,兴华基金管理人却只提取了约1384万元。”(10)可见,现行的管理费计提模式,没有将基金经理人的收入和基金的业绩挂钩,体现不出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机制,是很不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经济学家吴晓求曾呼吁,改革基金收费制度,首先从降低基金管理费着手。有关业内人士也呼吁应该尽快改革基金业的管理费集体模式,如果基金出现亏损,应当大幅调低管理费计收标准。
四、基金投资人及公众利益的保护
(一)基金信息披露的概况
这里的问题最为集中的就是基金的信息披露问题。“基金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投资人所诟病。在基金业规模迅速扩大走向全社会的今天,广泛保护投资人的知情权日益重要,得到投资人的认同更事关整个行业的发展。改良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告别“雾里看花”的岁月,似乎已经摆到了桌面上”。(6)
(二)前十大持有人的披露
“开放式基金没有披露前十大持有人,一直为投资人所耿耿于怀,因为通过前十大持有人的情况可以了解某只开放式基金得到了什么人的认同,从而有助于做出投资决策。()中国证监会193月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中关于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已明确规定,应分别列示各发起人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份额及占总份额的比例,同时还需列示基金前十名持有人的名称、持有份额、占总份额的比例等。但是至今没有一家开放式基金公布其前十大持有人的名单,即使是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豁免,也应公开说明情况”。(7)即使是有些基金予以披露,也表现得遮遮掩掩的,例如仅仅列出“信托公司”字样,让投资者很是看不明白。对此,基金管理层自有说法,往往是出于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避免竞争对手获悉基金的仓位情况。但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投资者的知情利益都应当是放在第一位予以保护的,以商业秘密为由拒不公布相关的信息,是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遗憾的是,这种类似的违法行为一直位能得到纠正,证监会的法规得不到执行。
(三)开放式基金规模变动状况信息的披露
开放式基金的规模目前是随季报而公布。基金规模的异动有时候会影响到基金的净值变化,当这种短期异动发生时,不公布规模变化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再次,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基金,在其投资组合中,国债与货币资金没有分开列示也是一大弊病。绝大多数基金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公布国债与货币资金的合计数额。除了专业人士能从年报的资产负债报告书中“债券投资――成本”一项了解到究竟有多少资金运用于国债投资外,多数投资人基本是一团雾水。现在国债作为重要的金融产品,在基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含糊其辞的国债与货币资金在基金资产净值中占40%无法说明问题,因为占1%的国债、39%的货币资金与占39%的货币资金、1%的国债这两种投资组合相差甚远。上述含糊其辞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基金的价值走向,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还有就是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问题。大多数投资者对此的反应就是信息披露太慢了。
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二
关键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理论,平衡计分卡
社会保障基金 (以下简称社保基金) 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以实现社会保障、福利、救济等用途为目的设立的专项基金。我国社保基金目前是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管理, 以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随着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规模的日益增多, 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保基金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投资主体, 是财政金融改革的重要执行主体和试验主体。现阶段, 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确保资金安全完整的同时, , 增加绩效审计的权重势在必行。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和实施, 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命运。本文参考公共投资项目审计的方法, 引入3E理论和平衡计分卡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进行绩效审计, 并对现有数据进行了简单探讨。
一、社保基金投资理念
1. 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社保基金投资资产配置的核心思想为均值回归。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 社保基金具有长偿债期限的特点, 一般不需要在短期内偿还, 故适用于长期投资的理念。投资机构应采取理性、稳健的投资行为, 审时度势, 避免短期盲目的投资。此外, 从满足价值投资的角度, 投资必须取得适当的收益, 这是基金投资的目的之一。证券市场中这样的长期投资机构越多, 越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只有满足这两个理念才能保证社保基金的财务平衡和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2. 专业规范性
社保基金的投资需秉承专业规范性的理念。不仅需要公平、谨慎地选择基金管理机构, 还要选择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投资组合应科学、合理、透明、规范, 能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和获得技术支持。同时, 严格地遵守国家法律规定, 坚持客观精准的绩效分析体系, 用专业谨慎的思维操作, 而不能通过市场炒作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来获取暴利。
3. 安全性
安全性理念是指针对可预见的不同风险, 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保障资金安全。在资金操作过程中, 针对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合同管理予以控制;针对操作风险,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监督予以控制;针对代理风险, 通过设计信用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沟通交流予以控制。
4. 责任投资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投资收益的关系是责任投资理念的范畴。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养老金投资收益的根本来源, 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养老金的积累结余。由于社保基金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证券市场中,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高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社保基金投资的管理者作为市场的中间力量, 要规避损害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投机行为, 担负起指导市场、稳定市场的责任。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体系构建原则和过程
平衡计分卡 (BSC) 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 将公司的策略转变为可执行且可衡量的指标的一种绩效管理体系。它从四种不同的角度, 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 对组织发展战略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由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需要同时保证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即既要着眼于当前投资的经济性、效益性, 又要关注该投资的长远发展和对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 故引入平衡计分卡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进行评价。
在构建该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还需要关注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和绩效审计过程。基本原则是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依据;绩效审计过程是绩效评价的具体化, 从根本上体现了投资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机理。
1. 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
“3E”原则是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评价的基础和核心。绩效审计通常以“3E”原则为基本原则, 包括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效果性 (Efficient) 。其中, 经济性是指社保基金筹集成本与管理成本是否经济, 它是在实际投资活动进行前进行计算制定。经济性主要监督在社保基金投资活动中, 能否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效率性是指能否以较少的投入, 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率性主要监督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果性是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 更多地表现为事后审计。效果性主要监督投资的实际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投资预期和社会效益。
2. 绩效审计的过程
从资金流转的角度可以将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划分为五项内容, 即投入、使用、产出、结果和影响。首先, 社保基金是由财政部门进行归集再委托给基金管理部门, 由基金管理部门对社保基金进行委托管理, 并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对基金进行运作, 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最终完成对社保基金资产的管理过程。
在上述基本原则和审计过程的约束下, 可进一步地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一般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衡量企业的战略管理, 但鉴于社保基金投资的特殊性, 其最终的受益对象为社会公众, 因此, 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客户”层面应该表述为“公众”层面。故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四个层面即为公众、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1. 公众层面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 全国社保基金的设立有助于弥补现有保障的不足, 为民众提供更稳定的退休福利。其在公众层面的投资合理性和收益水平和人民的利益需求息息相关, 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顺利地开展和实施。虽然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也有效率要求, 但是放在首位的应是投资运营时资金的安全性, 其次是实现稳健的增值。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 以及社保基金投资对象是否可行和可靠。因而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中应将公众层面所设的权重最大, 故将公众层面置于平衡计分卡的最上端。
社保基金的投资产出是指社保基金用于投资部分的收益额, 产出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社保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以及投入与产出之间效率高低的指标体系。首先, 这种绩效是社保基金投资活动追求的直接目标, 体现为公共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即投入产出比。
社保基金投资的投入产出比用净收益率指标来衡量, 即:
净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也可以表示为:净收益率= (收入-费用) ÷资产总额。
近几年的净收益率见表1、图1。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除2008年外, 全国社保基金净收益率均为正值, 且净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基本实现稳健增值。2008年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影响, 中国股市大幅下跌、资本市场低迷导致全国社保基金股票资产大幅缩水, 出现历年以来的首次投资亏损。
2. 财务层面
财务层面的指标通常是绩效评估的一般指标。通过各项财务性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计划的实施和执行结果能否达到最初目的。因此, 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社保基金在筹措和管理期间会产生一定的管理费用和相关人员工资, 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获得收益, 使各项费用的支出之和小于社保基金本金与收益之和。由于社保基金投资存在管理成本及其他各项费用支出, 社保基金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引入成本——效益机制可以关注投资的效率性、合理性, 有助于改变降低成本,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层面指标用费用率来衡量。
费用率=费用÷资产总额
近几年的全国社保基金费用率见图2。
社保基金费用率基本维持在0.5%以下, 且呈逐渐上涨趋势, 这与我国社保资产总额逐年增长有关。总体来说, 我国社保基金费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3. 内部流程层面
社保基金投资项目流程评价是为了实现投资预期目标, 对委托资金实施的从投入到产出内部活动过程的评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制定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运作、同时负责基金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社保基金的内部流程层面应涉及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 纵向是各部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它是不同部门依据不同职责设立的管理制度;横向是相关部门之间协调的控制制度, 它是各部门为了保证基金运作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率性而设立的管理制度, 应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内部流程层面评价可通过社保基金投资违规率和社保基金违纪资金率指标进行衡量, 即:
当期社保基金投资违法 (规) 率=当期社保基金投资违法 (规) 总额÷当期社保基金投资总额
4. 学习与发展层面
学习与发展层面是基于长远发展的眼光, 如果说以上几个层面是站在静态角度刻画, 那么学习与发展层面是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动态刻画。它确立了要创造长期的、可持续的成长和进步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学习与发展层面是前三个层面的基础, 促使其获得期望的效益。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为了抵御利率、汇率等一系列系统性风险, 我们需要掌握社保基金投资在未来收益的趋势, 这样才能安全、及时地配置投资组合, 抵御风险。学习与发展层面的指标可以用社保基金收入增长系数和社保基金支出增长系数进行衡量。
社保基金收入增长系数= (当期社保基金收入量-上期社保基金收入量) ÷上期社保基金收入量
社保基金支出增长系数= (当期社保基金支出量-上期社保基金支出量) ÷上期社保基金支出量
近几年的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增长系数和社保基金支出增长系数见表2、图3。
由图3可知, 我国社保基金收入增长基本维持稳定水平, 但社保基金支出却波动较为显著, 且至2012年起支出增长系数为负数, 说明我国社保基金支出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结论和建议
2014年11月26日,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征求意见稿) 》的公布, 意味着我国将出台相关法律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受托方会继续做好基金筹集和投资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合规检查, 发挥绩效评估对投资决策的促进作用。同时, 要全面推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立法进程, 用更加科学、合理、严格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 进一步完善以合规管理为核心的内控机制。考虑到全国社会社保基金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程度, 要面向社会公开披露投资的具体信息, 使公众得到更多的知情权, 也使社保基金投资工作得到百姓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史安玲.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研究, 2014, 36 (4) :96-99.
[2]袁春梅.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初探[J].会计之友, 2015:20-21.
[3]王佳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 2011, 12 (35) :41-43.
[4]张瀚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理念及绩效分析[J].当代经济, 2010:134-136.
[5]喻婷.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74-175.
[6]马兵.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探索[J].财会研究, 2009:67-68.
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三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通过我国近几年社会保障情况和年度会计报表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渠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银行存款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首先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入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银行存款比例不得低于10%”,所以,银行存款自然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所占比重较大。
(二)国债投资
国债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占有较大比重。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由于国债的自身特点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国债一直是银行存款之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09~2010年,国债差价收入曾一度高于利息收入。
(三)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
股利收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基金收益三者之和所占收入比重仅次于前两项。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以确保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通过安全性较高的银行存款、国债投资与收益性较高的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的搭配,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增值。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面临的主要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集中于上面三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投资形式其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现进行具体分析。
(一)社保金投资于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
尽管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存款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资方式,但也会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其中,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可能使实际收益降低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变动会对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使其成本发生变动。利息收入与银行利率有直接关系,利率高低决定社会保障基金存款利息收益。即使名义利率不会为负值,但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一般而言,如果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则银行存款可以实现保值增值;反之,银行存款则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社保金在投资于银行存款时,要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走势。通过长、中、短期存款的搭配方式,来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实现社保金的保值增值。
(二)社保金投资于国债面临的运营风险
国债利率固定且收益率与投资期限长短相关。国债与银行存款相类似,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会受到通货膨胀和时间期限的限制。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为票面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若国债到期后收益率高于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则国债处于收益状态,能够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反之,国债投资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不能完成基金投资的目的。近年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导致国债实际收益率缩水。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将国债投资适当转向其他投资方式,通过将国债与信誉较高的企业债券按照适当比例组合进行投资,来达到基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的实现。
(三)社保金投资于股票面临的运营风险
社保金投资于股票只要是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利率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投资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所谓政策风险,是指因政府政策发生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辩证理解。我国股市自2008年之后,直至2014年才开始缓慢复苏,期间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股市还需要改革和完善,而社保金作为我国人民的“保命钱”投资于股市要由专业化的运作,将安全性放在首要地位,要有明确的风险成本,通过优化投资组合进行分散风险。
三、防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建议
目前指导我国社保金进行投资运营的具体法规是2001年12月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是《暂行办法》只进行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指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㈠开展多元投资组合,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
《暂行办法》虽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但是要防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就应注重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进行风险分散。首先,应该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在保持如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金融工具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可以加强在一些资金需求量较大、收益相对较高的能源、交通、港口、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投资。其次,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方面,应当合理地搭配投资期限,通常情况下投资期限越长,收益越高,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运营方面,应该在满足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短、中、长期的投资。
(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数据库
我国目前社保金年度报告和会计报表数据内容相对简单,精算分析不够全面,给我国社会基金投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不断专业化,为保证社保金的保值增值,在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样本数据真实性和全面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进行及时更新,对错误数据进行及时改正。二是数据库的建立应加强与国际数据库的接轨,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比较和研究。
(三)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作用发挥是防范控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对社会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方面,首先,要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个主体的行为。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和银行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执行情况、税收征管、资本金基础管理等情况,监督基金投资过程中的收支结余情况,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依靠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方式来规避风险问题。最后,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重各种外部社会监督,通过及时准确地将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以及收支管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发布,通过社会审计组织、人民群众监督的方式来防范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或者是不合理投资等现象带来的风险问题发生。
4.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四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1996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问题出现了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财务危机的问题。本文以本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情况为例,试图通过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的分析,寻找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已了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彻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任重道远,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6个方面:
一、人口与就业。中国人口已突破13亿,人口基数巨大,年新增人口突破千万,人口和就业不仅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国在1999年,下岗职工达1050万,给社会保障提供许多无法暂付解决难题。二是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虽然在近几年来,民工大量注入城镇,这一方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民工群体。但是还有占总人口的2/3的农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下降也日显突出。
三、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也是导致传统现收现付制度的主要因素。1999年2月20日,中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四老一小”家庭逐渐增多,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世界更为严重。
四、区域差别。中国地域宽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以城镇职工最低收入保障为例,东西部差别达一倍之多。区域间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社会管理等水平差距悬殊。这也是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须考虑的。
五、负担问题。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维护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费用(资金)都由国家或企业独自承担。受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及政府其它支出增大影响,资金危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和企业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即年年投入,年年不足额,最后形成最大财政负担。根据对中国10大城市508家企业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支出占工资的比例为57.66%和50.33%,这一数据还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5%.六、个人账户中收入的不透明性。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工人个人收入来源形式趋向多元化,许多收入无法明确计量,其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其一,养老金计提失实。突出表现在许多职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比在职工资下降50%-70%.其二,保障基金的提取漏洞较大。即在基金收缴中不能按收实缴,比实际工资少提或漏提。
2、我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现状
以我市医疗保险基金为例,本市2005年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2714万元,与上年同期21212万元相比,增加收入1502万元。医疗保险费总支出19661万元,比上年同期18405万元增加支出1197万元。其中分别为:全市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收入比上年增加收入619万元,同比增长6.37%。基本医疗费支出比上年增加支出399万元,同比增长5.32%。全市医疗个人帐户基金收入比上年增加收入680万元,同比增长14.0%。个人帐户基金支出比上年增加支出474万元,同比增长11.36%。全市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比上年增加收入123万元,同比增长12.99%。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比上年增加支出206万元,同比增长26.21%。全市公务员医疗补助金收入比上年减少62万元,同比增长-1.45%。公务员医疗补助金支出比上年减少支出191万元,同比增长-4.63%。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离休干部、二等乙级伤残革命军人全年基金收入比上年增加142万元,同比增长9.9%。全年基金支出比上年增加369万元,同比增长20.29%。
到2005年期末,全市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5462万元,其中:市本级为5953万元,四县区分别为781万元、3343万元、2841万元和2544万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本市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长较快,今后将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已摆在我们的面前。
3、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分析
从本市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长态势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国有企业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从全社会的总体情况来讲,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期,由于采取下岗失业、减员增效,在以在职人员为主体的单基数筹资体制下,稳定就业的参保人员正逐步减少,很多企业下岗职工因为生计问题,不得已中止了医疗保险缴费。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使得老年性、累积性慢性病在整个健康问题中越来越突出。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本市的老龄化程度也是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市的人口一直出现负增长。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参保人数少有增加而真正会产生医疗费用的群体大幅增长,长久下去,很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这也是本市乃至全社会应关注的问题。
3.2医疗技术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费用昂贵的高新技术,原来的“不治之症”可以通过现代的医疗技术延长生命,如恶性肿瘤的反复化疗、器官移植、植物人的生命延续、慢性肾衰患者的反复血透等,这些延长生命的治疗,耗费巨大,费用往往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很难把这些技术从基本医疗的保障范围中予以排除。另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发生变化,在医疗服务价格刚性增长的条件下,整个医疗保险消费的支出呈现增长的势头。从舟山市的情况来看,全省用药范围的调整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与2004年相比药品品种增加了1400多种。医疗条件改善,医疗费用自然增幅15%-18%。
3.3参保人员医疗消费中的道德风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越高,特别是在门诊小病方面,由于其发生频率高,制度运作的心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就越大。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当个人支付了个人账户金内的医疗费用后,医疗费用主要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付,由于制约不大,其影响首先是参保人员认为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既然不能取现,就容易产生不如花掉的心理,参保人员过渡消费医疗资源;其次也易造成一人有保,全家享用。我市从2005年开始使用医疗保险IC卡后虽然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但冒用、借用医疗保险卡的现象不可排除,制度外的医疗费用向制度内转移。参保人员的道德风险不是个别现象,要采取风险规避的措施较困难。
3.4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问题。不可否认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就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一项基础工作,其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所具有的基础地位成为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医改后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明确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为在医疗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部分医院的不正确引导让需住院的病人住院,部分医院多用高价药而少用低价药品,诱导参保人员过度消费医疗资源,小病大治,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增长。
4、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对策
为了使医疗基金真正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管理目标,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堵住漏洞,使医疗基金真正用到实处,使真正需要帮助的消费者受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加强管理,堵塞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漏洞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对保证医保管理部门合理使用医保基金至关重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过程和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当医保启动后,患者看病拿药由于花的是医保基金的钱,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都想从基金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疗消费的特殊性造成医疗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于医疗服务特有的专业性和垄断性,以及医疗市场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受托方和费用支付方的政府管理部门,无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支付办法和评判标准对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和合理支付费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原则操作起来困难很多。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和支出管理来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要执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并要加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尤其要建立健全与财政部门的对账制度,通过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防止发生医疗保险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
严格基金支出管理,规范基金支出行为。一是严格按医疗保险政策法规规定支付医疗保险基金;二是建立完善和健全医疗监督管理机制,即不仅要对现行医疗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举措,尽可能堵塞产生医疗违规行为的漏洞,而且要加大医疗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医疗监督检查行为。在市本级等地区采取由医疗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明查暗访,如查病历,检查医生用药是否合理、是否为必须,有没有用在同等疗效下用好药、贵药;还有就是以病人身份到各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暗访,检查有没有换药现象,以药品掉换滋补品等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医疗服务。如有发现坚决予以查处,并进行处罚。如暂停当事医生的处方权,要求违规医疗保险服务机构进行整改。到达限定期限后,由社保经办机构进行验收合格后,给予继续签订服务协议。
4.2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个人开支中医疗保健的开支费用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自然地对保险基金的需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同政府追求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使其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中时有相左的行为发生。因此只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开支,从而实现医疗保险机制的运行目标。4.3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同时乡村城镇化和非农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将社会各个群体纳入,把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作为年检、登记的必入医疗保险的保障体系中来。对那些只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者等都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建立有关部门的协同办事的工作制度,在工商、税务等部门设立“医疗保险参保窗口要条件;建立社区的协同办事制度,定期为城镇社会成员、外来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参保征缴手续。参保的覆盖面越广,则医疗保险社会化的程度越高,风险就越散,保障性也就越高,奖金就能形成规模效益,制度动作就更能实现良性循环。本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从2004年起成立了社会保险稽核组,对本区内的各个单位、企业进行检查,发现应保未保的情况予以耐心劝说,并对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宣传,使广大就业者明白参保的好处,以便能积极参与。再加上各项制度的配合,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只有兼顾各方利益和各方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资金来源的广渠道和多样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权益才能得到长久保障。
5、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的途径
要把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是其最主要的两个支柱,在我国,社会保险以相对稳定的就业关系为前提,是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社会救助是政府的无偿转移支付,更体现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对困难群体而言,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工作或就业关系不稳定,本身无力参加社会保险。因此,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解决困难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配合。
5.1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已经实施两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运行和管理中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与农民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筹资、管理和监督成本偏高,人均筹资水平过低。应注意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和运行的参与,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切实体现其“合作”特色,在此基础上鼓励农民适当提高缴费水平。同时,政府也要提高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此外,应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二者进行整合,以简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制度运行效率。5.2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是介于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边缘群体,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关键。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既要针对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要立足于现有的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对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首先应着眼于促进其就业。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以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来解决其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符合条件的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对无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若领取土地补偿费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可优先考虑将其转为城镇户口,并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未转为城市户口的,符合条件的可按当地有关规定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还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探索在整合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功能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失地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基金。
对农民工,首先应保障他们获得相当于自己劳动价值的工资收入,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在社会保障方面,很多农民工在采矿、建筑等高危行业工作,劳动条件比较恶劣且工作时间较长,是工伤风险最大的群体之一,首先应该尽快将尽可能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工伤保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问题。对在城市工作的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可将其纳入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5.3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工作
目前城市低保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但是,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开始起步,中央财政2005年和2006年分别安排了3亿元专项补助资金。随着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也应大力增加投入规模。
5.4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
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要的财力支持是关键。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在很多国家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近年来我国财力已经有了明显增强。因此,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比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政府财政支出应进一步体现公共服务职能,尽可能减少直至取消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停发长期建设性国债,调整财力用于社会保障、就业等社会事业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资金保障。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的根本出发点是化解和降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风险。依据国际惯例,其主要针对失业、养老、疾病、工伤、生育、及贫困等社会风险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功能。这些主要问题在于中国当前个人帐户的不透明性,户外和隐性收入无法计量,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巨大。所以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建立目标更应着眼于现实。总之,无论任何模式的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服从增加社会收入,加强社会安定及刺激经济增长等要求。同时必须解决保障对象范围覆盖中国全体公民,保障项目能够防范人们遇到的各种社会风险,保障水平能够充分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舟山市社会保险统计信息,2004年第4季度 [2]舟山市社会保险统计信息,2005年第4季度 [3]中国医疗保险杂志,2006第2期
5.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浅析 篇五
私募基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私募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由于其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性支持.国内庞大的私募基金仍处于法律监管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这无疑增大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风险,不利于其发展。系统分析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准确评价目前我国私募基金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据此提出防范策略,对于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健全。私募基金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其合法地位。中国的证券法规中没有私募的概念,也缺乏特定私募基金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一方面部分私募行为带有欺诈性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不健康发展的中国私募资本市场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使得那些很难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企业面临严重的金融约束。
2监管缺位造成风险隐患。在我国基金属于一种松散的组织。由于法律和行业管理空白而带来的经营上的道德和信用风险,很多基金管理者短期行为严重,经营风格激进,私募基金的合约设计和运行中既没有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外部的监督约束,再加上合约先天的法律缺陷,一旦市场大势发生逆转,不仅投资者利益受损,还将会引发很多金融风险。
3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在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委托理财业务资本金要求无法反映企业真实风险控制能力,这种以注册资本为基础的公司信用体系不能完全胜任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的使命。且中国和西方的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确实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与市场的发展之间的错位正日益突显,对整个证券市场都有潜在的危险。
因此,我对我国私募基金发展有以下的几点改进建议:
1完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要想促进私募基金长期的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它的合法地位。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已经为各种法律形式私募基金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规范。还要进一步由国务院自行制定或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统一的私募基金实施规范。另外还要规范私募基金的准入条件,限定基金管理人、发起人的资格。由于我国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私募基金发起人、管理人,他们的财力及相关的情况都处在一个未知的状态下,双方的地位不平衡的状态就需要立法来保障双方的地位平等。
2规范监管制度。在私募基金的规范和监管上,同样应该尊重市场规律。私募基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法监管,并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应选择合理有效的监管方式构建完善的监管机构和提高监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水平必须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防范社会性金融风险,必须加强股票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以法治市, 规范评估机构的行为。
6.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六
就目前而言,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制造了影响。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年金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会的养老保险逐渐完善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企业年金投资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制度,而是正朝着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发展,运营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相互竞争,多种机构合并的趋势也呈现出来。
一、企业年金特点及概念
企业年金指员工与企业在依据法律参与养老保险基础之上,自愿设立补充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与性质跟基本的养老保险不一样,工具和投资领域也有所不同。基本的养老保险在投资上强调的是保障安全,而企业年金只是对基本的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只有拥有好的收益,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职工与企业参加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也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年金投资一定要同时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这就使得企业的年金投资相对于养老保险的投资来说,所涉及的领域更宽广,工具也相对较多,其面临的各种投资策略也会更加复杂。
二、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现状
(一)企业年金覆盖率虽低、但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国内设有年金的相关企业也呈上升趋势发展,其中参与计划的员工不断增多,资金的投入量也加大。企业的`年金增长速度非常快,可是年金企业的覆盖率却和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不符,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只是一小部分,导致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年金投资的覆盖率产生矛盾,以至于给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造成了许多阻碍。
(二)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不善
就当前来看,国内企业设立的年金投资管理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缺陷。通常国内企业的年金都是由经办机构来承担,利用政府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管理的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力度较弱。此外,有监管能力的信用的评级单位、律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发挥不了监管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年金在地区的发展达不到平衡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我国企业的年金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如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制度发展就比较迅速。但如果在一些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用来进行年金的管理与投资,以至于企业参保的年金比例较低,企业基金的规模也不大,更甚于在比较落后的地方企业不会设立企业的年金。
三、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要对年金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完善与建立跟企业的年金制度有关的法规及法律系统,使企业年金法律的地位可以得到明确,同时制定相关的对投资管理进行解决的措施。监管与限制都需要在企业基金的管理机构里进行,尤其在比例、条件、投资方向等方面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资金风险的补偿机构进行完善。在企业投资的管理人与投资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宣传教育与学习,让投资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年金管理投资体系的有关知识和掌握企业操作规范,尽可能避免与减少因为不合理的操作而致使受益人的风险投资提高。此外,尽可能制定更好的优惠税收政策,在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收益上给予延迟税收或是税收减免,防止因为企业的年金短期的逐利行为对资本市场制成了冲击。
(二)企业要对投资的管理人采取监管
首先要建立一个风险的控制流程,在投资方面要控制好风险,并做好事前的预防,再建立好相互对应的监管体系。例如,企业的管理机构中内部的监察部门可以通过对投资资料进行检查,全面、实时的对投资相关部门的业务实施监控,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还要出具对应的反馈书面报告。其次,投资的管理机构必须要对部分投资的物品制定一个相对应的限制,可以更有效对介入的关联或是内幕交易采取防止措施。最后要对事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企业的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并且严格地执行有关监控报告,让内部的监察部门跟踪投资进展状况,编制相应的监控报告,便于及时的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估。
(三)企业要尽可能发展年金投资的渠道
为了使企业的年金实现增值和保值,首先就要把安全性作为前提,把拓展作为投资的渠道,使收益得到提高。在证券的市场上,合理的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品种进行调整,使市场在合理的搭配下得到更好的收益。还要重视金融的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引入到期货市场,使股票在现货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指数基金进行发展,可以作为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有效投资策略,更有效的减少管理的成本与风险。尤其在通货膨胀期间,适当的对国家的基础设施与不动产进行投资;也可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海外的投资。
(四)企业要大力培养比较专业的管理投资机构
企业的年金投资管理与其他开放方式的基金不一样,年金管理的机构一定要有专业投资资格。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机构也逐渐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些专业人才与机构不断的从国外引进来。通过国外投资银行或是基金经理参加中国养老金的管理,从而对企业的年金资产采取规范化投资运营,可以提高基金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基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束语
7.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思考 篇七
一、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一)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更加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日益重要。通过审计,保证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完整与安全运营,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直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通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查出了很多违纪、违规问题,审计机关提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及时改正。如:震惊中外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以及其他各区域等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操作社保基金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财产损失和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切实保障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
(二)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促进了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较晚,还处于发展初期,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不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法政出多门,筹资方式不规范;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还不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规范,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等。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促使社会保障工作遵循现有的制度规定,有章有序的运行。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不仅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不断健全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推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极其艰巨的任务,特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入手,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工作,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工作,维护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进而加快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力于保障社会稳定。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法规不够健全,审计基础缺乏
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机关的政策命令。除了《劳动法》有所规定外,国家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现在,我国政府有几个部门分别管理企业、机关事业、农民、医疗的社会保障工作。由于各部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工作中时常发生政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各部门都制定自成一体的政策,政策的多变性和随意性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失去应有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致使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造成在管理中经常出现政策之间互相冲突的现象。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监督制造了一定的难度。
(二)审计监督及公众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监督方式单一
目前,按照法律规定,我们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包括各级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审计对象繁多,覆盖面非常广。审计机关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安排不同的审计任务,尽量做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全面审计,保证对各个审计对象都能够监督到位,落实在比较规律的时间范围内对各个审计对象都实施审计监督的规定。因此,针对社会保障基金这一项目就很难做到年年审计,时时监督。直接导致了审计监督的不及时,造成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社会保障基金贪污、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同时,目前政府审计监督往往采用的都是事后监督,等到开展审计监督的时候,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有的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单一的审计监督方式直接导致了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不及时、不到位。
(三)审查内容不全面,审计手段相对落后
一方面,在现阶段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过程中,一些审计人员在审查时,仅仅审查基金的收入和支出环节,并没有全面的审查社会保障基金涉及的所有环节和内容,造成了审查不细致、审计不全面。因此,虽然经过了审计,却并不能彻底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实和披露,等到发现时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由于审计不全面,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所产生的问题被发现时已经很严重,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反响,给审计机关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同时增加了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行上存在基金量大,基金环节多等特点,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存在很强的时效性。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和管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 在审计署的要求下,计算机审计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运用范围及审计软件的适用性上都还受到不少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会计信息系统也在迅速发展,使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对象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审计手段的相对落后。
三、基于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通过审计促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依法审计
要做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就必须以法律、法规做保证。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快制定出台《社会保障法》及其他配套法规,逐步建立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基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及审查备案制度,为审计监督提供法律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首先,以审促法,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目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揭露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预警性意见及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建立。其次,以审促制,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不能延续以往的将注意力仅仅放在检查现行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或者检查违纪、违规问题上,而是要转变观念,站在宏观的角度,从现行制度入手,审验现行政策的执行效应。利用审计的手段揭露现行制度的不合理与空白处,针对发现的漏洞向人大等立法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进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向健康、健全的方向发展。
(二)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公示,加强社会公众及审计的监督管理
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社会保障部门在完成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实行社会保障基金公示制度。定期的向社会公示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发放及基金运营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最新的法规、规定及相应的变化以公告的形式告之社会公众,要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规定的变化,例如缴费比例、收缴金额等。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新的信息。还要采用检举揭发及参与审理案件等多种形式,让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关心、了解有关社会保障的情况。这就要求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项基金的收支及管理情况,从而激发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形成整个社会舆论监督的氛围。
在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时,审计监督工作要融入到社会保障业务当中。审计监督不能只进行事后监督,更要重视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也就是,审计工作要介入到社会保障部门和单位的财务计划、预算、收支、经营动态中,检查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防范各种违反制度、挤占挪用、截留职工统筹基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在当前的审计监督管理形势下,需要引入社会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基金,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和社会审计的公众认可性,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
(三)全面掌握审计内容,实现计算机审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质量
一方面,针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时,我们必须对基金进行全面审查,针对基金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审计监督,做到全面细致的审计。在具体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把切实摸清社会保障基金底子与揭露违纪、违法问题结合起来;把揭露一般性问题与查处大案要案结合起来;把全面审计与重点抽查结合起来。在违纪问题的处理上,要尝试把处理违纪事项与追究责任人制度结合起来;把政府内部通报与社会公开曝光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审计监督,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
另一方面,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满足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从手工审计、部分计算机审计逐步发展到全面的联网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目标。应积极地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步伐,尝试计算机远程项目审计的运用,审计工作底稿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力图在改进审计技术方法上有所突破。同时还应关注社会保障基金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及网络建设的进程,从审计的角度提出要求和建议,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软件的开发积累经验,使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软件开发进程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软件开发进程相适应,最终通过计算机远程审计达到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时时监控。
摘要: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是尤为重要的, 也是审计工作的重心和职责。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的几个问题, 最后针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审计监督,审计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2005年全刊
[2]、卢友富社会保障财政思考[M]长春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3]、朱红云养老保险金审计面临的问题及措施[J]陕西审计2004年第1期
[4]、孔凡玲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浅析[J]商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8.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篇八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效应,投资,制度缺陷
0、引言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而且会与许多经济和社会变量发生联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限制了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效应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其对策,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
(一)社会保障基金资金不足
社保基金收支缺口巨大,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但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把这种分化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实施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保障供需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为例,据测算,如果把企业(单位)供款限定在工资总额的20%以内,制度转轨采取渐进方式,我国未来25年的统筹基金年均缺口将达到717亿元,总缺口1.8万亿元。[1]现实表明,在社会阶层持续分化的背景下,现有保障体系很难为应保人口全面有效地提供保障,缓解贫富差距因此缺失了一个基础平台。
(二)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而且无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限制了国企改革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国企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为此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控劳动力结构,这样必然有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无法把所有企业的各种类别的职工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失业保险为例,目前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职工,覆盖面仅占全部城镇劳动者总数的一半左右,如果考虑到许多非登记失业人口,则现阶段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会更小。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劳动力在地区、部门、行业尤其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流动不畅,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就业水平的提高无法实现。
(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运用渠道单一
社保基金筹集和运用渠道狭窄,限制了社保基金本身的保值增值及其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从社保基金的筹集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而且投资运营方式比较落后,限制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除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之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的资产基本是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国债、存款,基金运作回报率低微,保值增值能力有限。如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为34.07亿,如果按成本计价法计算,收益率为2.71%,而200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同比上升了3.2%。[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曾经表示,即使每年的收益率能够达到5%,2万亿元的基金,一年至少有1000亿元的收益,仍然不足以补充4亿人口养老的费用。
2、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缺陷的化解路径
(一)多元化筹集社保基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采取财政手段弥补历史欠账形成的隐性债务
首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比重,弥补基金缺口。其次,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融资。由于当前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来源于养老金积累,将国有资产的一定份额划入社会保障基金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发行长期债券进行融资。通过扩大国债规模的方式来吸收和消化养老保险历史欠账,从而将隐性的政府债务显性化,既体现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也不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转换对某一代人造成的福利损失。
2.通过税收渠道增加社保基金来源
从长远看,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最佳的筹资方式。社会保障税稳定性、法制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来源。政府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动社会保障税税率,发挥其稳定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目前可以通过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将一部分个人所得税纳为社保收入。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也可以成为社保基金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在现有消费税的基础上对一些极高档消费品加征专项用于社会保障的特种消费税。[3]
(二)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渠道,使社保基金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
1.持股国企,参与国企所有权改革和公司治理改革。由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国有企业,主要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公有制属性,不会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第二,原有计划体制造成国企的已退休职工和即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已经转变为国有资产,划拨一部分国有资产交由社会保障基金法人持有,实际上是把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的那一部分财富归还给社保基金的受益人。
2.参与住房融资,发挥资金跨期配置作用。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规模庞大的购房贷款作为支撑,目前实行的是以公积金贷款为主、辅之以商业贷款的做法,但是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住房改革的融资难题。因为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如果商业银行大量增加住房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就会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的时间结构就不合理。[4]因此,必须开辟新的购房资金融资渠道,以免将来严重制约住房融资并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筹资收入
应该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所有参保单位都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可以选择将进城农民工覆盖进来。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力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致使进城农民工仍然处于流动状态,严重妨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海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曜.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4]财政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现代出版社,199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09-07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07-31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08-25
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07-2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08-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07-0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论文10-1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07-20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09-06
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