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教学反思

2024-06-20

《赛马》教学反思(12篇)

1.《赛马》教学反思 篇一

二胡独奏曲《赛马》是小学音乐第五册中的一首聆听曲目。音乐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三段体。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它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骏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乐曲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马儿飞奔的沸腾场景,第二段音乐抒发了人们在节日赛马的欢乐情绪,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部分再现,使赛马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律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体验乐曲,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容;以打击乐器的伴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悟,以及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以总分总的形式展开。首先是了解草原文化,初听乐曲,感受基本情绪,并认识演奏的乐器二胡。然后分段细听,第一段着重从律动出发,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了解乐曲基调,加上简单声势;第二段在律动之外,又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与所听到的音乐进行交流;打击乐器的节奏进行变化后延入到第三乐段,实现比赛快到终点时的气氛与前几段的比较,并加入人声的节奏,重现赛场的白热化。最后,总体感受乐曲,把律动与声势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听,并尝试培养学生好的聆听习惯,从细处入手,努力与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靠拢。

2.《赛马》教学反思 篇二

学习材料是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资料, 是学生课堂探究的核心载体, 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需要通盘考虑、合理整合课堂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思考, 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技能,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数学学习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中需要怎样取用呢?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 谈谈基于多元的视角统合学习材料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切合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学习材料时, 需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 考虑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唤起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从而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学生以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 只是为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检验, 从而巩固或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 联系学生的生活, 就能够使课堂风生水起,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好不好? (好啊)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 一对一PK, 点数大的赢。

师:明白游戏的规则了吗? (明白) 准备好了吗?

学生一起回答:准备好了!

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投影, 等待电脑发牌。

1. 唤醒生活经验

鉴于田忌赛马故事的局限, 笔者将探究性学习材料更换为扑克牌比大小。扑克牌比大小作为一种游戏, 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的经验, 学生都经历过, 而且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已经有初步的、比较模糊的策略, 能够依托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扑克牌比大小主要是比数的大小, 比起对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进行比较, 要直观、清楚很多, 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 便于学生比较、讨论。

2. 依托知识基础

在学习“田忌赛马”之前, 学生通过“烙饼问题”和“统筹方法 (沏茶问题) ”的学习, 对优化的策略已经有所理解, 田忌赛马的策略可以丰富和深化优化策略。而学生原有的课堂学习活动经验也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把握学习关键

学习的关键是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教师需要在关键点上下功夫。“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在不自觉地运用, 但对于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 或者没有去思考过, 只是“知其然”, 没有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学中需要通过学习材料将重点放在为什么这样安排上。

二、基于材料本身的视角———一材多用

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供很多的学习材料, 因此, 就要在同一个材料上下功夫, 将学习材料用足用透。材料本身并不是数学, 而是只提供了一个例子、一种现象, 我们要从中去探寻背后的数学特点和本质。学习材料不能机械化、封闭化, 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 以巩固、深化、拓展学生的认识。这种变化可以有两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 仅仅改变问题;二是适当改变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条件, 而问题不变。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教学片段2】引入经验初用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 一对一PK, 点数大的赢。

师:谁能赢?

生:不一定。

师:如果小红想要赢, 需要怎样出牌?

学生思考了一下:3、8、6。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对9, 8对7, 6对4, 三局两胜。

师:是这样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9、7、4和8、6、3, 先让学生初步给出对策。课堂上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马上就有了初步的对策, 这是由于在现代的生活中, 很多的比赛和游戏一般都是按照三局两胜来进行判定的, 学生平时听说过、看到过, 甚至也使用过。这与教学的预设相一致, 说明这样的材料已经很好地引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片段3】枚举验证细用

师:小红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取胜?

生:要把小红所有的出法试一遍才能知道。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下吧。请拿出练习纸, 根据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 (练习如下)

活动要求:

(1) 独立思考, 并填写表格。

(2) 小组合作讨论:

怎样做既不会遗漏, 也不会重复?

观察这些方法,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完成表格, 先同桌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 先是8、6、3, 小明赢;再是8、3、6, 小明赢;再是6、8、3, 小明赢;再是6、3、8, 小明赢;再是3、8、6, 小红赢;再是3、6、8, 小明赢。

师:他们组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什么好处?

生:从大到小, 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也可以从小到大, 这样也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 有序思考是非常好的方法。观察这些方法, 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红总共有6种方法, 但是只有3、8、6这一种方法才可以获胜。

学生前面已经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表面现象, 更重要的是挖掘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用的方法, 然后进行比较, 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这一种方法能赢, 这样便清楚地凸显出优化策略的价值, 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优化策略。另外, 在枚举的过程中, 也巩固和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片段4】更换条件变用

师:如果允许小红换一张牌, 但不能比原来的大, 你准备怎么换?为什么?

生:把6换成5, 5还是比4大。

生:也可以把3换成2, 反正都是要输的。

生:3还可以换成A。

师:A表示几?

生:A就是1啊。

师:可行吗?

生 (齐答) :可以。

师:为什么不换8呢?

生:小明已经是7了, 不能换了。如果换了, 就只有一张比小明大了, 那还赢得了?

师:刚才我们换了这么多, 什么是不变的?

生:有两张牌比对方大。

生:用最小对最大, 保证另外两张赢。

生:还要后出牌, 如果先出牌就输了。 (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这也是很关键的哦。

接下来, 对于前面用于探讨的学习材料主题并没有更换, 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让学生有条件地换扑克牌, 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 深化优化的策略。其实, 这里每张牌的点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小红的三张牌只可以换其中6和4两张, 另外一张8不能换;6只能换成5这一种换法;而3却可以换成2或A, 换牌的策略比较多样化。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沟通, 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优化的思想。

三、基于学习内容的视角———三向拓展

巩固拓展练习是数学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积极意义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巩固拓展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延伸:介绍知识背景、横向联系应用、纵向深入提升。学习材料便可以根据这三个方向来设计和安排,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沟通。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教学片段5】介绍知识背景

师:你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出示“田忌赛马”:田忌和齐王赛马, 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 然而齐王的每一等马的实力都比田忌的马略强。

师:田忌要想取胜, 该怎么安排?

齐王—田忌

学生很快就填写完毕。

生: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 上等马对中等马, 中等马对下等马, 三局两胜取胜。

师:你能说说扑克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吗?

生:要先看对手出什么, 再考虑自己出什么。

生:比对手弱一些, 就要放弃一局最差的, 努力去赢两局。

生:要全部情况综合起来考虑, 合理安排, 才能取胜。

师:你们真厉害!后来人们把这种合理安排、以弱胜强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在理解优化策略的基础上, 重现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 让学生知道田忌运用优化策略取胜。通过这样练习的形式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 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和熟练优化的策略。通过寻找扑克牌和田忌赛马之间的联系来深化对优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片段6】横向联系应用

师:你觉得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生:比赛。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乒乓球比赛, 用最弱去跟对方最强的比, 最强的跟对方中等的比, 中等的跟对方最弱的比。

生:玩拍手游戏也可以用到啊。

师:是的,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能用上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 我们肯定可以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重新回到生活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并在横向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丰富学生的认识, 增强应用的意识, 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7】纵向深入提升

出示拍球比赛: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 乙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用线连一连。

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展示交流 (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

师:这么多的对阵策略都可以取胜,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最少取得三局胜利。

生:用强的三个人跟对方弱的三个人比, 用弱的两个人跟对方强的两个比, 就能取胜了。

生:要事先合理安排好。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有道理, 看来田忌赛马的优优化化策策略略还还是是很很有有用用的的。。

从三局两胜到五局三胜, 形式不同, 场数增加, 并且有多种取胜的策略, 这是对田忌赛马优化策略的巩固深化和拓展。教师提供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可能包含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 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在展示了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提升。这里的沟通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法背后共同的策略——优化。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种方法, 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数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和运用, 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情况, 放到课堂中, 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目的。当然, 教学的预先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在课堂实践中, 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 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价值,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东艳.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2]王海儿.大“材”小用与小“材”大用---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新课程阳光, 2009 (5) .

[3]章志良, 汪元英.使用学习材料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07 (6) .

3.《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对照找到胜过齐王的唯一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前准备:课件、习题卡、十颗带吸铁的棋子、马、扑克牌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动画片,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请看……学生看动画片《田忌赛马》。

设计意图:“田忌賽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师:齐威王以三局三胜胜过田忌。难道田忌应对齐威王的策略就只有这一种吗?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帮田忌,想想其他应对齐威王的策略,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把你想到的填在表格中,并写出每场比赛的获胜方。

通过列表,学生发现有一种方法田忌可以胜过齐威王。并且这种方法是唯一一种能取胜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将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都列出来,发现一共有六种,但其中只有一种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学生有序思考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更快地寻找到应对的策略。

师:如果我是齐威王,我肯定不服气,我会要求和田忌再赛一场,如果你们是田忌,愿意应战吗?

用课前准备好的马和学生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要获胜必须让对方先出马,自己后出……找到唯一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在田忌赛马中,孙膑提供的策略是“错位”策略。不与强者争一时胜负,而是依据自己的实力,找出优势,错开锋芒,因而获胜。

2.对策在生活中的应用

羽毛球双打对决赛: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体育竞技比赛背后的方案布局,这一题设计,让学生了解或描述具体对策。第一局已经获胜,为了确保第三局获胜,宁可输掉一局。在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实力,但实力相当时,对策更加重要。

3.应用对策——取棋必胜

取棋子游戏: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2颗,谁拿到最后一颗就算获胜。

思考:要拿到第十颗棋子,必须拿到第几颗呢?(第七颗) 思考:那要拿到第七颗棋子,要拿到第几颗呢?接着又要拿到哪一颗?到底谁先拿,怎么拿才能找到赢的最佳策略?

小结:要获胜就要掌握主动权。

设计意图:在“取棋”游戏中,笔者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取棋活动中,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经历一次与“先发制人”对策的全过程,得到取棋获胜的最佳策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数学课成了活动课堂、创造的课堂。

4.畅所欲言

师:通过“田忌赛马”“扑克牌比大小”“取棋子游戏”,你想到了用什么成语或谚语来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相互评价,进而明白:“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我们光靠水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事讲究策略才能百战百胜。”希望“策略”意识能真正走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它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篇四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谈话引出本课内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时,我是通过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胜利、取胜原因来进行讲解的。在教学时还存在了很多的不足:

1.为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预想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比赛的情况,但在找生回答时两个学生都回答错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但是效果还是不好,我觉得在讲解这一部分时,还是读的少,所以学生掌握的不好。

2.在教学孙膑是用什么方法帮田忌取胜的时?这一部分反复的讲解,有点显得啰嗦了。

3.出示课件看比赛时,课件出示的比较快,没有起到观看课件的作用,同时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观看时间。预想出示课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观看比赛,从而理解课文,但是由于出示课件的速度过快,没有起到观看的作用。

4.为了活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语言,我引出“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预想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是在课上学生回答的并不积极。

5.从整体上看,在教学时语速过快,应该在多给学生一些读的空间,师生互动效果不够好,还有在教学时放得不够开。

5.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篇五

经过一段时光的摸索,我当然看到了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长处:它在提倡独立阅读,鼓励有独立见解,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学会礼貌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方面有着用心的引导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弊端也引起了我的担忧并迫切地期望得到指点: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提的一般都是跨越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带给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但那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另一现象是绝大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回注意到小组合作中各类程度学生人数的合理搭配,然而以六至七名的小组为例每组至少存在一至两名学生无法融入讨论交流之中。他们中有的属于学习品质极低劣者,他们习惯以逸待劳;也存在部分怯于表达见解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合作中的盲区,然而教师又往往做不到全员兼顾。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我的孩子、有潜力表现自我的孩子表现用心,结果就出现了能多学的就学得越多,而那些不能很好参与的也就自然学的越少,结果构成学习的“两极”,班级内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二、为了让小组合作更富竞争性,更富挑战性,在汇报结果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竞赛的形式,并且往往还会把若干个问题进行平均分配。这时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另一小组的成员往往无法进行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忙于对自我小组的答案进行修改或是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于是往往顾此失彼。

6.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篇六

《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协助大将田忌在赛马时以智胜了齐威王的故事。课文的文字浅显,情节简单,但读起来很有情趣,是训练同学思维的好资料。

这篇课文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同学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同学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性。小同学由于年龄小,往往把自身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同学较全面的研究问题,就要指导同学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基于此,我没有让同学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字,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同学理解课文资料。我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研究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第二次赛马又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同学讨论,弄清楚”同样的马,两次竞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经过充沛地研究和讨论,同学不只明白两次赛马是谁胜谁负,并且明白了第一次赛马齐威王胜了是因为,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再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进而我又引导同学联系全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引导同学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地研究问题,不但有利于同学较全面地理解课文资料,并且促进了同学思维的广阔性的发展。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同学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外表现象,发现事物的实质和规律。培养同学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同学深入地研究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我在同学初步理解课文资料之后,指导同学根据课后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资料,从而培养同学深入研究问题的本事。我让同学研究,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竞赛胜利的好方法,而田忌却想不到,齐威王也始料不及呢。激发了同学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同学精读课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同学细读,划出描述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研究和朗读体味。我又用幻灯片出示了课后研究练习2提出的三个句子,让同学经过朗读,研究,再联系课文资料,明白这三个别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同学学到那里,就能较顺利地经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烦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无回天之术;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身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身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竞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先的顺序出场,当然仅有输得”目瞪口呆“了。

7.田忌赛马优秀教学反思 篇七

1、过于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虽然环环相扣,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却忽略了语文朗读的指导与体味,在指导学生朗读两组对话时,若能放慢脚步,多些朗读指导品味,让语文课多些语文味,多些朗读的声音,树立更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许效果会更好。

2、“学贵有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虽然教学时,我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释疑。但如能放手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使他们在发言、讨论中开发智力,培养积极思维,逐步学会自己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学习习惯。我想,那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理想的目标。

8.《赛马三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八

《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 、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同时也教育大家学习他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文章选材典型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你能说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欣赏课件: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学生欣赏课件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

2、讲述:(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跟随“快乐读书屋”(板书:快乐读书屋四 )走进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

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和小作者“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⑴自读释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⑵汇报心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同桌互读、探究答案:

同桌按自然段互听互读,商议答案谈感受。

“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请你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此处进行范读课文。

3、迁移视线、换位思考,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讨论: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交流搜集到的各少数民族歌曲。

3、交流歌颂少数民族或民族大团结的赞歌、诗歌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整体感知 总结升华

9.田忌赛马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九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日益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也分外注重凸现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也期待着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辨统一认识,寻找规律,发现真相。此种教学观念的转变,突出地表现在课堂各种形式的合作小组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学生自由读,饶有兴致地演示。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师: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生:小组讨论。

生:全班交流。

师: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孙膑观察得很仔细。

师:答得很好。

生2:孙膑把他们的马进行了比较。

师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师: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全班交流。

生1: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3: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只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只快一点点。

生4: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上等马只慢一点点,田忌的上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田忌的中等马肯定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

师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生1:孙膑很聪明。

生2:孙膑很善于观察。

生3:孙膑很善于开动脑筋。

师:大家说得对。孙膑的确善于观察、分析,有过人的谋略,并且勇于打破常规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当然看到了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长处:它在提倡独立阅读,鼓励有独立见解,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弊端也引起了我的担忧并迫切地希望得到指点: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提的一般都是跨越性较强的问题。

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天地,但那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另一现象是绝大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回注意到小组合作中各类程度学生人数的合理搭配,然而以六至七名的小组为例每组至少存在一至两名学生无法融入讨论交流之中。他们中有的属于学习品质极低劣者,他们习惯以逸待劳;也存在部分怯于表达见解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合作中的盲区,然而教师又往往做不到全员兼顾。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积极,结果就出现了能多学的就学得越多,而那些不能很好参与的也就自然学的越少,结果形成学习的“两极”,班级内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二、为了让小组合作更富竞争性,更富挑战性,在汇报结果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而且往往还会把若干个问题进行平均分配。

10.《赛马》教学反思 篇十

反思之一:改进教法,注重学法

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与“数学广角”同样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首先要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还要做到多与学生沟通,在教法上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每天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处处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始终做一名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将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使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思之二: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浓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他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愉快而富有创新的最佳状态,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上述“数学广角”中,学生在学习时为什么会有超常的学习效果,答案就是学生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思之三: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课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要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精心加工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内容,学生既喜欢,又是学生身边的事。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如同“数学广角”的教学效果,应做到知识结构化。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做知识结构性调整,将知识相近或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如: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十二册正、反比例的意义,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对比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做到知识内容问题化,在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再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知识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实现学习内容经验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挖掘类似于“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让学生测量砖、冰箱的长、宽、高来计算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搞一份自己家铺地、粉刷墙壁简单装修的预算。让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11.《赛马》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是“对策问题”,它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方法。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全面学习这种知识的思维准备。所以一开始我选择这一节课作为春雨杯讲课大赛公开课时,同组的老师们都说这一节课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尤其注重考虑如何化难为易,选择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我突出了几个特点:

一、大胆摒弃教材,选择学生喜欢的扑克牌游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字形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最佳策略”。把教材中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尝试练习。这样做到由数字到文字的过渡、延伸,更深层的渗透“最佳策略”。

二、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经历把多种可能性一一找出来,从中选择最佳策略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优化思想。

三、体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如体育竞技中、军事指挥中也都用到对策问题。让学生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不足:

一、没有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得太多。今后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成功参与者。

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三、在把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尝试练习时,应根据游戏中得出的方法直接找出最佳策略为宜,不应让学生再去探究所有方案。此处如果再扩展以下问题更好:

再赛一场,田忌先出,后果如何?

12.音乐公开课《赛马》教学反思 篇十二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1、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在分段细听时,采用体态律动与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初听感受音乐特点,充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空间,帮助学生轻松地感受音乐,联想情境。然后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并在模仿赛马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在细听A段时,学生通过模仿打马鞭和万马奔腾的体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激烈的赛马场面时,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3、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启发学生对已学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进行回忆,并运用到本曲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性表现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教学难点。

5、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肯定学生,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每一个环节都能为个别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适时给予评价。如当听到B乐段的三个层次时,我提问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当时一个学生说变得“温柔”了,我马上给予鼓励:“对,这种感受是对的,但能换一个准确的词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回答:“柔和”。我高兴地表扬:“你很棒,就是这种感觉”。我相信,这一定让那个学生受到了激励。一节课完了,我感觉到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习,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本想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我把这一教学环节删减了。今后,我会给学生补上这一环节,让他们充分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2、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正处于转折阶段,本节课在引导他们入情入景体验感受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

上一篇:多功能会议室系统解决方案下一篇:科学发展跨越前行-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