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答题技巧(8篇)
1.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篇一
思想品德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指导
1、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反映的意思(体现了书本的哪个知识点)
2、把握选择题干的关键词,如主语是谁,能做什么;正确、错误等关键内容圈出来,加强针对性。(如个人、青少年不能立法、执法)
3、看选项、把错误的语句先排除;(判断的依据:书本的相关知识;现实生活得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不符那就是错误的;如出现只要......就......,杜绝、唯一等一般都是错误的)
4、看选项、思考选项与材料之间是否有关系、没有关系的也排除(排异法)
二、主观题(简单题和材料分析题)
1、为什么类的题型(常用答题方向)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都要用这种格式 问题1:结合材料(国家、青少年等)为什么要......?
①问题中主语的重要地位及问题中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一般书上能找到答案)
②材料中找出存在的不足、问题(紧密结合材料,概括出有什么问题、不足),如果涉及到书上有专业术语表达的,既要概括材料,又要写出书本理论知识,没有的话只要概括材料。
③问题中主语这样做有何意义。(结合材料中出现的不同主语,多角度回答好处)问题2:结合所学的某一知识,说说为什么要……?
(1)首先要写出书本上的这个知识点(必不可少的);其次按照上面的答题方向去答题(2)A与B有什么关系?或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A对B的促进作用或A是B的什么(必须要把起到什么作用写出来)③B对A的促进作用或B是A的什么(必须要把起到什么作用写出来)
如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评析类的题目
1.首先要注意问题中对谁的行为进行评析。(有时是一个主语,有时要对多个主语分别评析)
2.从材料中找出主语有哪些行为或观点,对于有些人的行为、观点、有可能部分是对的,部分是错的。要逐一分析。
3.①是什么
判断(对与错)要指出其行为的实质(如是违法的必须要写出是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行为:是侵犯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的违法行为;是看客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爱国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等)②为什么
a.行为、观点有正确的地方,必须加以肯定。
b.行为、观点是错误的,必须说明错的理由(思维角度:书本中能够证明它是错的相关语句,结合材料分析行为的危害,基本道德的道德观念,法律要求等)
c.观点正确的,也要说明理由(思维角度:法律道德要求,符合书本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做的意义等)
③怎么做
得出结论,我们要怎么做
(正确的行为)
四、谈谈对什么现象、观点、行为的感想、认识、看法?同评析题
五、漫画题的做题方法
答题角度:
1、读懂漫画的窍门:①读标题,标题往往解释漫画的寓意;②读漫画中的文字解释,能为我们提供重要信息;③读漫画的夸张之处,比较显眼的信息。
2、漫画题的2种设问:(1)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既要回答漫画本身反映了什么,又要说明告诉我们漫画告
思想品德答题技巧
诉我们什么道理。(2)请你谈谈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或看法?一般从三方面分析,漫画反映了什么或说明了什么(判断、是什么希望、现象、实质)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我们应该这么做。(类似评析题)
六、材料说明了、体现了
1、首先把握材料的主语,概括材料的意思或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书本的实质是什么?(可以从书中寻找意思一样的语句;有时没有的话要自己概括)有些题目会要求写还要怎么做
2、如果多个材料,要注意问题: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什么(材料一说明了……材料二说明了……)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寻找材料的共同点)?
3、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关系?(如因果关系、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等?)
七、图表类题目
(1)看标题,标题是图表的核心内容体现,要紧紧围绕标题来写。如“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常州市科研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注重表格下的标注,这是对图表的补充说明,能给我们提供另外的信息。
(3)对坐标、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一般能得出两个结论(如都有发展;两者这间还有差距)
(4)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份,如1978年要知道是“改革开放以来”。
八、用某一知识(道理、观点)解释所给的材料或材料中如何体现某一知识(观点、道理的)如:材料中权利和义务的观点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1)写出某一知识、观点、道理是什么。(写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结合材料,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他享受到哪些权利;材料中……(内容),体现了他履行了哪些义务。
九、辩论类题目
(1)如果题目中问“你同意辩论双方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在答题时你只能围绕辩论双方的一种观点作答,不能发表自己的第三种观点。
(2)如果题目中问“从这场辩论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在答题时必须要把双方观点结合起来,既要从正方得到启示,又要从反方得到启示。
(3)如果问题说“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看法?”,要把正反双方的观点结合起来,因为正反双方的观点都有可能是片面的,只有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全面的。例如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十、如何、怎样才能或为了做好……,请你给出合理的建议?出些好点子?(答做法)
(1)分析问题,看需不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解决,如果需要就要多角度回答(例如公民怎么做?国家怎么做?社会怎么做?)
例如:如何让青少年树立诚信意识?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与青少年有关的,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司法机关等角度作答; 与消费者有关的,要从国家、社会、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等角度作答;
与保护资源、环境、科技、教育、法律有关的,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家族、个人、企业等角度作答。(2)如果问题中有具体的主语,就只要围绕主语的角度回答;
(3)紧抓材料的关键语句,抓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写出正确做法。(最好要从思想意识和行动两方面写)
十一、启发、启示类的题目(最主要答做法,有时要写一些道理)
1、把握问题的主语是谁;
2、紧抓材料的关键语句,通过材料反映书本的实质,写出我们的正确做法(必须要专业术语表达,必须要多角度写做法);
3、批卷时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答题时要:材料中…….(内容),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十二、面对社会中存在的现象、问题,青少年怎么做?
思想品德答题技巧
1、如青少年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可以做什么? ①思想上:树立……..的意思,认识到……的重要性
②行为上:a、从我做起,做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宣传……的政策/重要性;
b、自觉同……行为做斗争;
c、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2、如青少年在教育、科技创新、成才等方面可以做什么? ①思想上: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②行为上:要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要正确对待父母老师的教育;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十三、意义类的题目(有利于、多角度)
结合材料,挖掘材料中涉及的主语,多角度分析(例如:对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城市等)特别要注意从材料中挖掘涉及的不同主语。
例如:国家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评选模范道德先进人物,常州举办道德讲堂,学雷锋精神等)
自身:有利于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增强我闪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
社会:有利于形成……的良好风尚;/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遏制…..的发展,促进…….的健康发展;
他人:有利于他人获得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慰藉,/有利于使他人更加快乐和幸福等; 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城市形象等。
国家进行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入世贸组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个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等;
社会: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等。国际: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
政治建设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民主政治改革
选举农民工代表
基层民主改革等)
个人:有利于确保人们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切实维护……的政治权益;
社会:有利于充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等。
(立法、执法等)
制定法律法规:有利于为……方面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执法:有利于维护…..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法律的尊严;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等。
文化建设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普及、完善义务教育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
个人:有利于提高……的文化素质;有得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等。社会: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有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等。
特别提醒:意义类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可抄,一切要根据材料,认真分析材料中的对象,从不同角度答题。
十四、阅读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哪些感悟?(1)告诉我们哪些道理?(2)我们应该怎么做?
思想品德答题技巧
十五、实践探究题的一般做题方法
(1)学生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题目、标题、主题);一般如:对。。。的调查研究,开展。。。的调查分析
(2)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的目的、意义、收获?(仅对青少年一个主语的角度)(知识类;)①有利于我们了解......知识;增强......的意识;认识到......的危害等;(情感类;)②有利于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能力类;)③有利于我们提供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3)学校教育探究形式:主题班会、辩论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
(4)社会调查途径: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网上调查、抽样调查、座谈法、采访相关领导等。
(5)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步骤:确定主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资料交流分析,并整理出来---撰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成果。
(6)调查活动成果展示方式:调查报告、论文、板报、手抄报等。
(7)针对社会调查的内容,采访某个领导,设计一些问题:围绕①是什么(现状、情况怎么样)②为什么(原因、危害、意义等)③怎么做(措施)例如围绕湖塘河水的污染情况,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湖塘河水污染的情况如何?(---是什么)
造成湖塘河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湖塘河水污染对居居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造成湖塘河水污染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怎么做)
(8)针对......社会问题或为了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多角度提出做法。
国家:①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②依法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强道德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政府:④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培训,提高......能力;⑤加强对......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意识;⑥完善......设施,加强对......管理。
生产者、经营者:要做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个人(公民):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②树立法制观念,守法用法;③勇于维护正义,自觉同......行为作斗争等。
(9)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怎么做?
①大力宣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意识;②开展......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④对先进的事迹进行表彰;⑤向学生发倡议书;
(10)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他的问题?(写做法)
①分析材料中主人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②与书本专业知识相结合,多角度地写出正确的做法。
2.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篇二
一、对所学知识的分类概括
1.政治方面:所涉及知识要点:责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领导、主要矛盾、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国策战略、权利义务、人民当家做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宪法、政治权利与义务、民族问题、统一问题、公平正义等。
2.经济方面: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主要矛盾、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取得成绩的原因 (根本原因、主要运用) 、艰苦奋斗。
3. 文化方面: 世界文化之旅 ( 对待外来文化) 、 教育的作用、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及科技创新和创新精神。
4.生态文明:资源环境、国策、战略。
5.社会方面:社会保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二、对常见考题需要抓住关键“字、词”
1.出现 “党和政府”方面的词语:一般考虑党的正确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出现政治方面的词语: 一般结合教材考虑除第一点所述以外, 还有公民的权力义务;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策战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依法治国、民族、同一问题等。
3.出现经济方面的词语: 考虑国情、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等。
4.出现文化方面的词语: 考虑教育的作用、 意义; 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中华文化的特征、作用;传统美德的表现;先进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创新 (历年考的较多)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5. 出现生态方面的词语: 一般考虑国情 ( 资源、 环境、 人口、科技现状) ;国策、战略等。
6.出现法律方面的词语:考略法律的基本特征、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刑罚的种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注意考查消费者的潜力)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宪法;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
三、常见题型解答
1.建议型题目:
(1) 国家或政府: 加强立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坚持相关国策、战略;加大投入;对相关问题规范管理等。
(2) 社会: 加大相关问题的正面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处罚和整改力度。
(3) 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教育员工;减少相应问题的发生;讲诚信等。
(4) 居民或个人: 树立某方面的意识 (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积极从事某方面的活动;宣传某方面的知识;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具体到相关的事) ;同违反某方面的人作斗争, 等等。
2.意义型题目:一般加:“有利于”进行解答。 结合材料, 仔细审题。 考略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相应问题的解决;再考略看是属于哪类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 , 结合题中相关关键词进行解答。
3.设计活动方案类:凸显主题, 一定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主题确定;采取的方式可以考略召开主题班会、演讲、展览、知识竞赛等;其他设问结合具体问题依据答题方法进行解答。
4.体现、说明的问题。 特别注意:“说明”的是本质性的, 需要结合材料概括教材知识, 一般从党的领导、社会质疑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构建和谐社会等进行思考;体现的题目可以从材料当中找到部分答案, 需要对材料中的华语进行摘录, 再结合教材具体指示进行解答。
3.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篇三
一、简答题
简答题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中考试卷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简答题的命题依据是学生成长要求、阅历实际和认知特点。
简答题一半通过一段或几段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设问的方式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素养;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理解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当关心并能够理解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社会领域中有关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能力等等。解答此类题型要做到“四审”。
例析:(2007年北京中考试卷)据报载,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天安门广场日产垃圾达到19吨,清理口香糖、小广告仍是“老大难”。另据中科院测算的数据,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2分)
(2)针对上述问题,请说说我们该怎么办。(4分)
解析:
1.审材料。研读材料,明确大意。可分句或分段阅读,查找关键词。阅读上段材料,我们可以根据两个句号,分成两句。第一句中主要说明天安门广场垃圾多,垃圾从何而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第二句中我们可以找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键词,主要说明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审题目。上题中第一小题我们阅读时应注意上述“哪些”。上述“明确了答案的指向性”,哪些则告诉我们答案不可能是一点,至少两点。第二小题我们阅读时应注意“针对上述”“怎么办”。归纳答案时,要把材料含义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回答第一问时要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两方面人手。回答第二问,要针对人们的素质和环境破坏两方面提出具体做法,即转化为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素质,如何保护环境两个问题。
3.审分值。分值的设定与答案要求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答案要点都有规定的分值,具体看试卷总分值。如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政治试卷总分值为50分,简答题中每一个要点都是1分。从上题后面所标的分值我们可得知:(1)小题的答案要点至少两点;(2)小题的答案要点至少四点。
4.审空格。简答题中的空格也非常讲究,设计者既要保证让考生有写全答案的空间,又不能浪费纸张。所以,我们考生所写的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写内容不能超出空白范围,尽量使用课本术语。如果考生写的答案太少或太多,则答案有可能不够全面或过分累赘,甚至是错误的。
二、辨析题
辨析题也是政治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既要辨别,又要分析,还要评判。解答此类题时,既要判定是与非,更要分析道理,其中“析”是主体,是关键。常见的题型有以下两类。
1.判断说明题
对于这类题的应答,要看题目阐述了几层意思,对于正确的观点不要置之不理(这也是考生易犯的通病),要略加评析;对于错误的观点要运用政治理论,重点加以批驳。
如考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随意行使自由权利。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回答以上问题,第一步先亮观点。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第二步是辨析第一句话,“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正确的。要略加分析: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步是辨析第二句话:“人民可随意行使自由权利”是错误的,然后就“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权利”进行应答。
2.漫画评析题
4.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篇四
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⑴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⑵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⑶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不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A.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观点二:非选择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1、审设问:审知识范围、审题型、审限制要求
2、审材料:分层、提炼、概括,提取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知识
3、作答案:答案要点化、表述术语化、
结构逻辑化、书写整洁化
问答题技法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1.根据主题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2.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
3.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思路
4.要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微观到宏观、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观点二: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问答题技法三
观点一: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初中思品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答。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展开说明。
观点二: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问答题技法四
解演绎题要讲骨肉相连
演绎题是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之所以称为新题型,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大多是作为高考题型。演绎题,实际上是相对于归纳型材料题而言的。归纳型材料题,往往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与此相反,演绎型材料题则是在设问中先呈现观点或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即说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演绎题在设同中最明显的标志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怎样得出”等字眼。此类题型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主观题之一,特别是在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不是答不中要点、答不全面,就是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实际上,此类题型尽管“形散”(材料的选取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但“神”不散(答题的规律和套路不变),只要认识这种题型的设计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常情况下,包括演绎题在内的思想品德主观题大多使用“逆向推理”的思路设计,即先明确要考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整合。这样,材料的选择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也就使大多数呈现的材料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要考查的知识点,只不过有的材料对知识点的呈现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不易察觉。所以,告诉学生所给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解决主观题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发现,如果单纯用方法说明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每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学生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而重新“炒冷饭”,学生能真正听进去的内容也不多。
这也是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明明讲了n次的题型,怎么一转眼就忘了”的原因所在。因此,解题方法除了要讲究科学性之外,还要注意趣味技巧,要让学生不容易忘记,最好能起到“一两拨千金”的效果,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骨肉相连”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解决演绎题的方法,实施下来,效果不错,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演绎题的解题方法,而且避免了“炒冷饭”的无奈,生动形象,简单易记。
所谓“骨”,就是指题目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或者主旨旬,要抓住材料的“主心骨”,区别于题目所给的其他材料,因为有的材料是背景性、介绍性的,甚至有的材料是干扰性的;而“肉”是指设问中所要体现的观点或内容。严格来讲,演绎题必须有“骨”有“肉”,要“骨肉相连”,有“骨”无“肉”或者有“肉”无“骨”都不能得分。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呈现而没有观点说明,或者只有观点说明而无材料辅助都不能得分,只有将材料和观点对应才行。具体到解题步骤,我归纳为三步: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设问所体现的内容(这是相对于开卷考试而言的,而对于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首先知晓设问所体现的观点的具体内容),即上文所说的“肉”;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时还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梳理、概括,;第三步,“骨肉相连”,即要将取好的“骨”与没问中的“肉”进行比对和联系,使“骨肉相连”,从而使材料能够体现并反映观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试题扫描】
(·江苏省苏州卷·3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民族问题”的主题班会,他(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如下材料:
在新疆乌鲁术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问,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挺身而出,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
【解析思路】
首先,在审题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此类题属于演绎型材料分析题,在设问中最明显的字眼就是“如何体现”,即要求说明材料如何体现所给观点。下面,我们用“骨肉相连”法来解析:
第一步:知“肉”。先让学生把设问中“肉”的部分(即所要体现的观点)写出来,也就是知晓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步:取“骨”。带着观点分析材料,找出能体现观点的材料之“骨”来,即找出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如果还是觉得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材料是由几句话组成
的,讲了几层意思,删繁就筒,删去无足重轻的“枝叶”,剩下的大多就是材料中的主旨句。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反向推理”来找材料中的主旨句,即先明确观点,然后带着观点分析句子,找出材料的“主心骨”。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材料的“骨”是:(1)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步:“骨肉”相连。将从材料中取出的“骨”干句与“肉”观点进行剥比和联系,由此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什么“骨”干句对应什么观点。具体到本题,即“骨”一“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骨”“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第四步:形成答案。在确认对应关系正确的情况下,形成本题答案。即:①材料中“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②材料中“新疆‘7·5’事件期问,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③材料中“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小试身手】
材料: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这是我国第一次将醉
酒驾车行为列为犯罪,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尊重和保护;5月,备受关注的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同答网友“坚决到底”的问题时指出:“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问:上述材料是怎样反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解析思路】
此题还是说明“材料与观点”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演绎题,解答此题的一般步骤有三:先列出设问之“肉”,再找材料之“骨”,最后对比使“骨肉相连”并形成答案。 本题之“肉”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体表现有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本题之“骨”是:(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2)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3)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最后,进行“骨肉相连”,形成答案。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反映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把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反映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③“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反映了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高中政治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五
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方面;
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分册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
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等;
⑤时政背景——试题考查的是不是国家正在高度的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有些要素是试题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还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必须明确: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组织答案,否则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得分。
例题: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
(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通过审题,应该明确:
①本题的中心问题是“防止此类事件(生产有毒食品)的发生”;
②角度是“怎么办(怎样防止)”;
③知识范围很具体,是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法制特征”;
6.高中政治答题技巧 篇六
(一)审准设问
审准设问是解答好主观题最关键的一步。
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而要审准设问,必须审准三个要素:
1、知识限定。
即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课本知识范围。
就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部分,而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划分。
因此,学生必须打好基础,处理好宏观体系与微观知识的关系。
2、题型。
综观历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可以把政治主观题归纳为五种题型,而每一种试题都有其基本的答题模式。
简述如下:
(1)反映现象类(多见于图表形式的试题中):反映的现象=时间+图表主题+反映的事件。
(2)体现类:观点+材料+尾巴(这就体现了这一点)。
(3)原因(意义)类:观点+分析原因(一般可以从现状、危害或作用、意义方面分析)。
(4)措施类:观点+具体的解决措施。
(5)认识(辨析)类: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背景限定。
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象限定。
如:体现类试题,它限定从何处去找体现的道理;原因(意义)类试题,限定回答什么的原因(意义);措施类试题,限定回答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认识(辨析)类试题,限定对什么进行认识(辨析)。
另一种是主体限定,即有的设问明确限定从某一主体(如国家、企业、消费者、党、公民等)的角度回答。
这两种限定若未审准,可能导致作答徒劳无功。
(二)审清材料
高考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在逐年增大。
因此,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
要做好这一环节,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归纳中心,明主题。
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2、划分层次,找联系。
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出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3、抓住关键,理要点。
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
(三)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
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规范作答。
1、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
2、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
3、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7.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七
一、通读全文,明确文意
通读全文是做好阅读题的关键, 阅读时要快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把握文章大意。如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发表作者见解的议论性的句子,或者是重复点题的句子。如朱自清的 《背影》 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接点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主题是 “父亲的背影”,表达的是“父子之情”。这样在解读 文章时要 时刻与 “ 父子情 ” 相联系。老舍的 《济南的冬天》 在第一段的段末有句子:“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阅读时抓住了这一关键句,就能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主题。“宝地”好在何处,有秀气的山,有空灵的水。逐层分析便很容易挖掘出文章的内涵。
通读文章切不可逐字逐句,一定要快速浏览,准确摄取文章信息。根据自己的感觉勾画出文章的重难点。 比如文章写了哪些人,描写了哪些景,中心话题是什么,文章的大体结构怎样,作者思路如何等。由内容、 结构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要搞清楚六要素,小说要明确三要素, 说明文要找准说明对象,议论文要把握论点。根据文体找准文眼为下一步的回读分析做铺垫。
二、仔细审题,回读归纳
回读归纳要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就要对文后的思考题进行认真的阅读,思考每一道题目所要考查的点。可以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找到所涉及的段落或区域去组织答案,很多题目的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的。 根据题目要求顺藤摸瓜,直接截取关键性的句子,便可以归纳出来。阅读题的每一种类型题都有答题的基本技巧,按照相应的“格式“进行填空便可以组织出比较丰满的答案。
如“赏析句子”类型的题目,先找到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文中的含义。初中阶段的阅读赏析一般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根据修辞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的作用就可以得出内涵。给学生讲解时,可以让学生 记住类似 “ 公式 ” 的结构 :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此种修辞在语境中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大家熟知的 《春》 一课中有很多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赏析的时候就可以组织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里桃树、杏树、梨树开花争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由衷赞美。
当然这些格式技巧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让学生每次在类文阅读时都要按照步骤进行,限制时间让学生阅读归纳,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理清要点,组织答案
阅读题都是按照要点给分,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条理清晰,分点列出,这样也体现了学生思考分析的思路。根据题目的问法,要完整组织答案,比如“为什么”的题 ,要用 “因为……所以……”的格式。对于文章内容感知的题目,多以 “概括题”的方式提问,学生在回答时要提取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语言整合出来,一般的格式是“人+时间、地点 +事件+表达了……”,这样就比较具体全面。
有的题目是“感悟形象”类,要求结合文章谈一谈。这种类型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要分条列出。比如我们学过的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 中分析 “阿长”的形象。长妈妈是个淳朴善良、不拘小节、爱管闲事、渴望幸福的女性。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就应该条理清晰地列出来。1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2不拘小节 : 在床上睡 觉摆出一 个 “ 大 ” 字。3爱管闲事:整天和其他的人嘁嘁喳喳 。 4渴望幸福 : 过年时往 “我”的嘴里塞福橘,要求“我”说吉利的话。这样组织答案就显得更加丰富。再如“拓展延伸”类型题,一般是结合文章谈感受的 “主观型题目”。这样的题目要分成“两块三步” 来答,“两块”是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自己的切身体会。“三步”是指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评价文章内容,最后写出感悟和体会。因为分值是按照“要点”设置的,所以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清晰明了。
8.《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八
《政治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
一、公 民
第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间接行使)。
第二,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第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第四,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第五,公民应正确处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政 府
第一,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第二,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内和对外职能(国家的外交政策)。
第三,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便民利民的政府。
第四,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第五,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第六,政府的权威。
三、人大代表
第一,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第二,人大代表要增强履职意识,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四、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
第一,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第四,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五,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②民主执政;③依法执政。
第六,党的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组织、作风建设;③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
第七,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八,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政治上,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
五、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主体)
第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四,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目标),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中国提出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第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例,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第36题。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三: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
(3)運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11分)
参考答案:
(3)①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体现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主体“政府”。有的学生答了“党”的知识,浪费了时间,占用了答题位置,以致该写的没写。此题只需抓住主体“政府”,用有关“政府”的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些帮助!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推荐阅读:
初中政治答题口诀和解题技巧06-24
高考政治的答题技巧09-17
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09-28
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07-22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07-06
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07-13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意义类试题)10-24
考研政治考前要掌握的答题技巧10-29
考研政治试题分析及答题技巧解读10-17
考研政治五大类选择题答题技巧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