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2024-07-26

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精选11篇)

1.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一

节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主要内容.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节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主要内容

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1999年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已达到20%~25%。而在西方国家,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加。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1999年,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6%,其中的建筑能耗已经接近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因为我国的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5倍左右,设想如果我国的人均建筑能耗水平达到目前美国的人均水平,那么我国的建筑能耗将占当前全世界总能耗的40%。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究竟如何办呢?但建筑节能不能以牺牲人的舒适和健康为代价,否则节能便失去了意义。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其解决途径只有两种: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建材等途径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终端能源使用量。

l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日本最近提出“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1.1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1.1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

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如运用天正建筑(Ⅱ)中建筑阴影模拟,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如:PHOENICS,Fluent等,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1.1.2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1.1.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MEPS)。

1.1.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采用第二代能源系统,可充分利用不同品位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热电联产(CHP)、冷热电联产(CCHP)。

1.2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

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2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高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建筑节能也采用一些传统技术,但这些传统技术是在先进的试验论证和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用于现代化的建筑中。

2.1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如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就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质量,又节约了能源;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需要消耗和控制热能,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己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是采用交联聚乙烯(PEX)管作为通水管,用特殊方式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冬天向管内供低温热水(地热、太阳能或各种低温余热提供);夏天输入冷水可降低地表温度(目前国内只用于供暖);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

2.2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这三部分的节能技术是各国建筑界都非常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2.2.1外墙节能技术

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制作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设备,而不是传统技术所能及的。值得一提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它是将胶粉料和聚苯颗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浆料,抹于墙体外表面,形成无空腔保温层。聚苯颗粒骨料是采用回收的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而胶粉料掺有大量的粉煤灰,这是一种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2.2.2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和围护的作用,还在建筑艺术处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门窗又是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这就对外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它所使用的原料是高分子材料--硬质聚氯乙烯。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材料导热系数小,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因而保温隔热性能好。UPVC塑料门窗在欧洲各国已经采用多年,在德国塑料门窗已经占了50%。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塑料门窗用量不断增大,正逐渐取代钢、铝合金等能耗大的材料。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人们运用了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能感知外界光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它有两类,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在光照射时,玻璃会感光变暗,光线不易透过;停止光照射时,玻璃复明,光线可以透过。在太阳光强烈时,可以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玻璃变亮,太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变色物质,通过调节电压,促使变色物质变色,调整射入的太阳光(但因其生产成本高,现在还不能实际使用),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2.2.3屋顶节能技术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此为倒铺法)。在英国有另外一种保温层做法是,采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保温性能优良,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也能防火。施工时,先将屋顶的钉层夹层,再将纸纤维喷吹入内,形成保温层。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以上做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屋顶节能的要求,但目前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

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2.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办公楼在建筑围护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建筑内部采用通透式夹层,以便于自然通风;通过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进风,建筑物正面顶部墙上的格子窗排风,形成贯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办公楼使用的是高效能冷热锅炉和常规锅炉,两种锅炉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交替使用。通过埋置于地板内的采暖和制冷管道系统调节室温。该建筑还采用了地板下输入冷水通过散热器制冷的技术,通过在车库下面的深井用水泵从地下抽取冷水进入散热器,再由建筑物旁的另一回水井回灌。为了减少人工照明,办公楼采用了全方位组合型采光、照明系统,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每一单元都有日光,使用者和管理者通过检测器对系统遥控;在100座的演讲大厅,设置有两种形式的照明系统,允许有0%~100%的亮度,采用节能型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使每个观众都能享有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适宜的温度。

2.4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人类还在寻求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适应人口增加和能源枯竭的现实,这是历史赋予现代人的使命,而新能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必定要以高科技为依托。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地热及其他可再生的自然界能源,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源。如人们在建筑上不仅能利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件合为一体,如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使耗能变成产能。

3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开发

3.1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

该系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最后一次能源危机时期出现的,最先应用于商业建筑,随后开始了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今天,EIFS系统在商业建筑外墙使用中占17.0%,在民用建筑外墙使用中占3.5%,并且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正以每年17.0%~18.0%的速度增长。此系统是多层复合的外墙保温系统,在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中都可以应用。ELFS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主体部分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保温板,一般是30~120mm厚,该部分以合成黏结剂或机械方式固定于建筑外墙;中间部分是持久的、防水的聚合物砂浆基层,此基层主要用于保温板上,以玻璃纤维网来增强并传达外力的作用;最外面部分是美观持久的表面覆盖层。为了防褪色、防裂,覆盖层材料一般采用丙烯酸共聚物涂料技术,此种涂料有多种颜色和质地可以选用,具有很强的耐久性和耐腐蚀能力。

3.2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

此材料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是高性能的墙体、楼板和屋面材料。板材的中间是聚苯乙烯泡沫或聚亚氨脂泡沫夹心层,一般120~240mm厚,两面根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例如,在房屋建筑中两面可以采用工程化的胶合板类木制产品。用此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特点。SIPS一般1.2m宽,最大可以做到8m长,尺寸成系列化,很多工厂还可以根据工程需要按照实际尺寸定制,成套供应,承建商只需在工地现场进行组装即可,真正实现了住宅生产的产业化。

3.3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ICFS)

该产品是一种绝缘模板系统,主要由循环利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制成模板,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墙或基础。施工时在模板内部水平或垂直配筋,墙体建成后,该绝缘模板将作为永久墙体的一部分,形成在墙体外部和内部同时保温绝热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面外包的模板材料满足了建筑外墙所需的保温、隔声、防火等要求。

4结论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涉及了建筑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仿生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等,也涉及设计、施工、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有效的建筑节能只靠建筑师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行业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节能产品,如节能型电梯、节能型空调、节能型灯具等,并开发出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使建筑逐渐实现低能耗、零能耗。

相关新闻

2.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二

1 医学图像挖掘的过程

由于医疗数字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在医学信息数据库中,不仅仅采集了患者的结构化信息,还收集大量的非结构化的医学影像信息,从而为医学图像数据挖掘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数据源。基于医学图像的数据挖掘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蕴含在医学图像中的医学诊断规则和模式,是一件具有挑战性和应用价值的工作。

对医学影像数据挖掘一般有以下过程,如图1所示。

1)获取医学图像数据集提取DICOM文件中的各种有用信息。

2)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各种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图像归一化、采用图像平滑技术进行去噪以及对图像进行增强等,其目的是提高图像的质量,消除图像中的噪声。

3)特征的选择与提取医学图像有大量的特征,在图像挖掘之前,寻找表征图像属性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探索适合医学图像特征选择和提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数据挖掘过程的复杂性。特征的提取就是从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图像特性的基本元素或数字值。而特征选择是从已经提取的特征中选择能够更好地完成挖掘任务的特征来表示原始图像,包括特征的清洗、变换,特征值的约简,最终将特征数据集变换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4)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数据挖掘的算法有很多,适合挖掘的领域也不同,因此,需要探索适合医学图像挖掘的方法。

5)实施数据挖掘选用合适的挖掘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挖掘,得到挖掘结果。

6)解释和评估挖掘结果根据某种兴趣度量,探索表示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2 医学图像挖掘常用技术

2.1 相似性检索

基于医学图像内容的检索主要是基于内容相似性的匹配,是一种不精确的检索方式,通常会检索出一系列与待检索图像较为相似的医学图像。但是要检索出具有相同病理特征的医学图像,难度就很大,需要提取医学图像的颜色、纹理及形状等各种底层视觉特征,建立特征知识库,然后根据所提取的图像特征选取适合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检索。在医学图像相似性检索中,由于医学图像的视觉特征可以表示为向量的形式,因此,相似性度量可采用向量空间模型,通过计算空间模型中的两个点的距离来度量两幅图像的相似度。

设待检索医学图像q和医学图像数据库中被检索图像p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1)欧式距离:是图像检索中广泛使用的距离度量方法,计算两幅图像在m维空间中的距离,距离越近代表图像越相似。

2)直方图相交:计算两幅图像的直方图在每个句柄中共有的像素数量,dij值越大表示图像相似性越高。

3)余弦距离:计算两幅图像特征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dij值越大,说明两幅图像越相似。

2.2 关联规则挖掘

最初,关联规则挖掘是针对购物篮分析问题提出的,主要挖掘客户的购买行为规律,进而指导商家合理的调度库存及设计商品关联货架等。随着对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例如,对股市分析、银行数据分析、人口普查、医学信息分析等。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有趣的趋势、模式和知识。

1)概念。

设I={i1,i2,…,im}是由m个项目组成的集合,D是事务数据库,其中每一个事务T都是I中一组项目的集合,即T哿I。每一个事务T都与一个唯一的标识符TID相联。对于项目集X哿I,如果X哿T,则事务T支持X。如果X中有k个项目,则又称X为k-项目集,或X的长度为k。

关联规则是指形式如下的一种数据隐含关系:X→Y,其中X哿I,Y哿I,且X∩Y≠芰。

定义2.1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事务数据库D中支持项目集X∪Y的事务数称为关联规则X→Y的支持数,记为Coun(X→Y)。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为:Count(X→Y)/|D|,记为Sup X→Y。

定义2.2关联规则X→Y的置信度。关联规则X→Y的置信度定义为:Count(X→Y)/Count(X),记为Conf(X→Y)。

2)关联规则挖掘可划分成两个问题。

(1)发现频繁项目集;(2)生成关联规则。

为了有效的实施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一般需要给定两个阈值:最小支持度(minsup)和最小置信度(minconf)。前者表示了一组数据集在统计意义上所需满足的最低要求,后者反映了用户对关联规则的最低置信度。通过给定的最小置信度,在每个最大频繁项目集中,寻找置信度不小于给定的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

2.3 分类挖掘

医学图像的分类挖掘就是根据历史临床确诊病例的影像图像样本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形成的类描述,并依此对未知类别的临床影像图像进行分类、预测,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影像分析、诊断。目前,用于医学图像分类挖掘的方法、技术有很多,主要有决策树、贝叶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组合分类等方法。

给定医学图像数据训练集T={t1,t2,…tn},其中T中每个元组表示一副医学图像,由若干个属性描述。属性集合用矢量A={a1,a2,…atm}表示,其中属性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域,当一个属性的值域为连续域时,称该属性为连续属性,否则称离散属性。用C表示类别属性,C={c1,c2,…ck},即数据集有k个不同的类别。分类问题定义为:医学图像数据训练集T就隐含了一个从属性A到类别属性C的映射函数f:T(A)→C,该函数的功能是把训练集中的某一元组ti投影到一个类别ck中。而分类的目的就是将函数f采用某种方法、模型构造出来。

2.4 时间序列分析

医学图像的时间序列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患者在临床医疗诊治过程中所采集的影像资料集合,发现一些蕴含的规律和感兴趣的邻域知识。例如,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分析中,精确定位脑功能激活区,采集其动态变化,需要对激活区体元时间序列进行分解,构造序列参考波形,然后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检测识别每个时间周期的激活类型,从而得到脑功能激活区的动态变化图像。时间序列分析包括序列相似性检索、序列模式的挖掘、趋势及因素构成等。

3 总结

本文以医学图像数据为背景,研究了医学图像挖掘的常用技术,总结了医学图像挖掘的一般过程。基于医学图像内容的挖掘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从大量的医学图像库中发现有效模式、知识规则、改变及客观规律,便于推进医疗诊断决策的过程,提高临床医疗诊断的精确程度,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摘要:该文以医学图像数据为背景,研究了医学图像挖掘技术,总结了医学图像挖掘的一般过程,并对基于医学图像内容的相似性检索、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挖掘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医学图像挖掘,相似性检索,关联规则,分类,时间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1]邵峰晶,于忠清.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田捷,包尚联,周明全.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3

3.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三

引言

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装饰功能进行分析,研究适合建筑装饰施工的主要方法,确定建筑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设计控制标准,提高施工装饰技术水平,对装饰施工技术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适合建筑装饰施工的技术内容。

建筑装饰施工的基础理念标准

建筑装饰是对建筑进行装饰设计,是提高建筑物装饰设计功能,提高建筑审美效果的主要方法。建筑装饰设计理念是从建筑的使用性、功能性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建筑物的类别。建筑物的建设有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根据建筑实用性确定建筑物的建设需求,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快程度,改善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美观程度,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的效果。宗教建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创造出一种具有唯美的氛围,提高人们的建筑感受氛围,实现人们身心的感染熏陶。建筑装饰的不同,可以产生巨大的理念差异。这与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生活态度、文化水平素养具有较大的联系关系。装饰建筑的格调与人们的生活文化素养、知识品质结构、欣赏标准具有很大的区别,由此产生的装饰形式有简洁的、夸张的、活泼的。但是不管是哪种装饰格调都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都是具有人们自身审美习惯的有效体现。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对装饰的基本环境效果进行分析,提高综合环境保护效果,完成对建筑装饰价值的有效提升处理。

建筑方案的确立和实际有效建筑施工

建筑方案上需要对建筑装饰的设计标准、结构效果和经济水平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建筑装饰方案的经济型效果,从本质上分析建筑方案的装饰设计理念,通过确定建筑装饰的合理性,提高装饰技术水平,提高装饰设计方案的有效操作性作用,实现装置建筑的新颖建筑管理。建筑装饰依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标准审核,确定装饰结构层级、装饰部分、装饰结构承受部位,核算装饰主体结构可以承担的综合负载效果,完成建筑装饰结构的具体分析,避免因为装饰层不合理,结构变形造成结构受损。提高建筑装饰的美化可行性效果,采取合理的工艺材料,提高施工成熟度,确定施工技术标准,对施工装饰现实标准进行确定。从经济方面考虑建筑施工的功能效果,重视建筑施工方案的经济效果,考虑施工预期效果,完成装饰投资的效果的分析,确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完成投资匹配处理。建筑装饰应当重视建筑结构的新颖,以独特的建筑装饰思维,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特点,加深对不同装饰建筑的特点突出。例如,对体育场所的建筑装饰,采取开放式、活泼性的特点进行装饰。对办公建筑场所选用素雅安静的装饰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合理的提升建筑装饰的功能使用特性,突出建筑装饰的功能使用效果。

建筑装饰的施工

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需要读装饰的施工图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施工装饰设计图纸的设计准确效果。加强装饰设计图纸的审查,提高装饰设计的节能、环保、防火效果,完善装饰设计的功能性和有效结构性,对建筑的承载结构主体进行设计,提高局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完善装饰设计的材料符合装饰设计要求标准,对审查的材料品种、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建筑装饰施工设计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岗位资格上岗能力,不可以擅自更改施工设计图纸,查改管线结构,及时对施工主材进行施工处理,确保装饰施工效果。

装饰施工质量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的技术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施工队伍、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多项问题的质量,整个装饰建筑施工过程才可以完成有效质量控制。主要需要加强施工功能、施工可靠性、施工审美标准的提高。重视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装饰审美效果,提升装饰美化目标。

下面以体育管的基础装饰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从地面、吊顶、板式提高装饰效果。体育馆的地板选用专业的木质结构,双层龙骨材料,以酚醛树脂高抗压作用结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减震、静音和防腐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馆内运动效果。在施工中,需要重视地板下混凝土的含水率,确定基本地面是否防潮,加强混凝土平整程度,这有利于地板的铺设。木板下龙骨标高应当确定在1mm内,这样可以有利于垫片的逐步调整。对铝塑板面进行尺寸控制管理,以黑色胶料完成嵌缝,防止温度伸缩造成变形,提升有效温度下开槽范围,确保铝化裂缝问题的产生。体育馆需要设置框架墙板结构,通过吊顶板吸收声音,降低噪声的传递。但是需要对龙骨进行负载承重处理,及时清洁板面,防止板面污染问题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结构的和美效果,完成对建筑装饰材料、装饰结构、装饰标准的有效性。利用建筑装饰表面完成装饰结构的控制,提升建筑装饰舒适效果。根据建筑装饰结构的不同,按照建筑空间需求,完成建筑装饰功能的改进,加强建筑装饰结构主体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效果,完善建筑装饰施工实用性,提高建筑装饰施工美观性。未来的建筑装饰将在基础结构质量标准前提下,提升建筑创新发展。

4.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四

左侧乳突Left Mastoid Process右侧乳突Right Mastoid Process鼻骨侧位Nasal Bones LAT颈椎正侧位 C-Spine PA & LAT颈椎双斜位 C-Spine Dual Oblique胸椎正侧位 T-Spine PA & LAT腰椎正侧位 L-Spine PA & LAT

骶尾正侧位 Saccrum/Coccyx AP & LAT胸部正侧位(成人)Chest PA & LAT(Adult)胸部正侧位(儿童)Chest PA & LAT(Pediatrics)骨盆(成人)Pelvis PA(Adult)骨盆(儿童)Pelvis PA(Pediatrics)腹部(成人)Abdomen(Adult)腹部(儿童)Abdomen(Pediatircs)左侧肩关节 Left Shoulder Joint右侧肩关节 Right Shoulder Joint

左侧肱骨正侧位 Left Humerus AP & LAT右侧肱骨正侧位 Right Humerus AP & LAT左侧尺桡骨正侧位 Left Forearm AP & LAT右侧尺桡骨正侧位 Right Forearm AP & LAT左侧肘关节正侧位 Left Elbow Joint AP & LAT右侧肘关节正侧位 Right Elbow Joint AP & LAT左手正斜位 Left Hand AP & Oblique

右手正斜位 Right Hand AP & Oblique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 Left Wrist Joint AP & LAT右侧腕关节正侧位 Right Wrist Joint AP & LAT双腕关节正位(成人)Dual Wrist Joint AP(Adult)双腕关节正位(儿童)Dual Wrist Joint AP(Pediatrics)

左侧股骨正侧位 Left Femur AP & LAT右侧股骨正侧位 Right Femur AP & LAT左侧膝关节正侧位 Left Knee Joint AP & LAT右侧膝关节正侧位 Right Knee Joint AP & LAT左侧胫腓骨正侧位 Left Tibia Fibula AP & LAT右侧胫腓骨正侧位 Right Tibia Fibula AP & LAT左侧踝关节正侧位 Left Ankle Joint AP & LAT右侧踝关节正侧位 Right Ankle Joint AP & LAT左侧足部正侧位 Left Foot AP & LAT右侧足部正侧位 Right Foot AP & LAT足跟侧位 Calcaneus LAT胸部正位 Chest PA

胸部正侧位 Chest PA & LAT心脏三位片 Heart胸部斜位 Chest OBL胸骨侧位 Sternum LAT

胸锁骨关节像 Sternum Calvicle Joint PA锁骨正位 Calvicle PA

肩关节正位 Shoulder Joint AP头颅正位 Skull AP头颅正侧 Skull AP & LAT颈椎正位 C-spine AP

颈椎张口位 C-spine Open Mouth

颈椎正侧位 C-spine AP & LAT颈椎正侧双斜位 C-spine AP & LAT & Dual OBL颈椎六位像 C-spine 6 position

颈椎正侧双斜张口位 C-spine AP & LAT & Dual OBL Open Mouth

颈胸段正侧位 C-T-spine AP & LAT胸椎正侧 T-spine AP & LAT胸腰段正侧位 T-L-spine AP & LAT腰椎正侧位 L-spine AP & LAT

腰椎正侧双斜 L-spine AP & LAT & Dual OBL腰椎双斜 L-spine Dual OBL腰椎六位像 L-spine 6 position

腰椎过伸过屈位 L-spine Lordotic Kyphotic Position 腰骶椎正侧位 L-S-spine AP & LAT骶尾椎正侧位 Saccrum/Coccyx AP & LAT尾椎侧位像 Coccyx LAT骶髂关节正位 Sacrum Ilium Joint AP

骶髂关节切线位 Sacrum Ilium Joint Tangential Position

骨盆正位 Pelvis AP

耻骨坐骨正位 Pubis Ischium AP腹部平片 Abdomen AP上肢 Upper Extremities下肢 Lower Extremities华氏位 Waltz Position

5.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五

5.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调查是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旨在通过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实测调查,以及典型矿床、矿(化)点等的系统调查研究,大致查明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为物探和化探异常推断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 基本要求

5.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倡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5.1.2.2在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在成矿有利地段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采取实测方式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通过稀疏路线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5.1.2.3 已开展过1:50000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1:50000区调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1:50000~1:1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1:50000区调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实测精度以1:50000比例尺为主,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等实际情况,可适当灵活掌握,但必须在设计中加以明确。

5.1.2.4 矿产地质调查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应与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没有相应精度的地形图时,可使用1:25000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手图。

5.1.2.5 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在矿产地质调查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为编制反映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各矿产预测类型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提供实际资料。

5.1.2.6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工作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岩石类型、分布、形态、产状、物质组成、相互接触关系等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

5.1.2.7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及控制因素、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等。

5.1.3工作内容与要求

5.1.3.1 对成矿有关的沉积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分析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

5.1.3.2 对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在已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查明其岩石类型、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包体与脉岩的规模、产状、组分等,以及成矿有关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同化混染和分异特征、矿化特征等,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和侵入顺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围岩和成矿的关系、控矿特征,研究侵入体及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5.1.3.3 对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产状与接触关系、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夹层、火山地层层序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分析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的火山活动,应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相,分析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5.1.3.4对成矿有关的变质岩: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对成矿作用密切的变质岩,应进一步研究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划分变质相和变质带,研究变质期次、时代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5.1.3.5对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 在已划分的时代及成因类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矿的关系。

5.1.3.6 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大致查明基本构造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深入研究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5.1.3.7 区域矿产调查:包括典型矿床调查和区域矿产特征调查。

典型矿床调查: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选择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开展实地调查。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 ①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②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等。

③ 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④ 找矿标志的调查:根据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补充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

区域矿产特征调查:主要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已知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主要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含矿岩系、侵入体、接触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产状等,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和标本,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

5.1.4精度要求

5.1.4.1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基岩露头较好、出露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制。实测地质剖面重点部署在成矿有利地段,对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带、矿化蚀变带、含矿层、矿体等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比例尺大于 1: 5000,一般以 1:2000为宜;其他地质体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已有的实测剖面,必要时可采用比例尺大于1:5000的主干地质路线剖面控制。

测制剖面时,要详细划分岩性和岩石组合,分层描述,系统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对主要成矿地质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5.1.4.2 各类地质体的划分

在已有区域填图单位(群、组、段)划分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应进一步划分岩性及岩石组合,突出成矿有关的沉积建造、含矿层、标志层、侵入体以及内外接触带、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等建造构造的划分,可对已有填图单位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5.1.4.3 地质体标定

野外手图一般采用与相关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5m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5.1.4.4 调查路线的布置

路线布置应围绕地质找矿,根据工作区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对重要成矿地质体、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路线间距应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在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路线间距应满足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视需要可适当加密或放稀。其它地段,路线间距以稀疏的主干地质路线为主,大致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

观察点以能大致控制各类地质体的特征为原则。重要的地质界线、地质体以及成矿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点距较大时,中间用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

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调查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要一致。记录内容应丰富翔实,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要求仔细,描述要求准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关系、重要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的路线亦应有连续观察记录,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重点穿越路线,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化)体、蚀变带的追索路线应有信手剖面。

当发现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体(点)、蚀变带时,应采用适当的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控制。工程应采用GPS定位。

5.1.5 资料综合整理

6.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六

一、调整课程内容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专业相关内容, 重点仅局限于病理病变的讲解而忽视了与专业相结合的要求特点。为了突出专业特点, 我们在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专业课的需要、理论学习的情况下, 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删减。如:把缺氧、酸碱平衡紊乱两章内容联合起来, 在讲解其概念、原因的基础上, 重点通过案例等方法讲解反映血气分析的指标;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呼吸衰竭等病理过程内容删除, 并把相应与检验专业有关的知识渗透到能出现此病理过程的常见病变及常见疾病中, 如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水肿放在肾小球肾炎病变中穿插讲解;增添病理常规检验技术知识, 包括组织学常规检查技术和细胞学检查技术;各病理过程及常见疾病中增加了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 编写讲义。

二、选用教材和配套学习材料

我们选用的专科教材《病理学》第五版 (和瑞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国家级优秀教材, 编写质量高, 但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以本教材内容为主线, 参阅《临床检验基础学》《生物化学检验

●崔茂香, 李志红, 高洁, 马光, 王汝峰

学》《微生物检验学》《病理学检验技术》等教材并参阅“病理学习网http://w w w.binglixue.com”补充编写讲义。为了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为学生推荐了配套学习指导用书《病理学实验及学习指导》, 按教材的章节排序, 每一章含“知识结构提要”“学习纲要”和“自测题”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提要”为每一章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学习纲要”为学习重点, “自测题”含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简答题等, 并附有参考答案,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课程教学安排

为解决教科书内容多、课时少、专业特点不突出的问题, 全部教学内容均按修改后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认真书写授课教案。理论教学以小班授课,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并把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疾病中增加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化验指标的理论基础讲解、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实验教学除利用课件对学生展示大体和镜下病变彩图外, 还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 学生人手一台显微镜, 根据专业特点锻炼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并对学生开展演示性教学、小组讨论, 尤其是一对一的个体辅导。解决了过去看镜下病变老师和学生不能同步的缺陷, 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 再通过绘图, 对病理学的基本知识达到了强化巩固。根据学生需要, 开放病理实验室, 鼓励学生进入大体标本陈列室、实验室以及病理技术室参观学习, 并有专业老师辅导, 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教改效果评价

(1) 考核成绩。考核评价分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和理论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给分标准根据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 涉及知识覆盖面、实验室开放的到场率。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20%, 包括实验作业和期末的组织切片考核两部分。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增添了一些常用临床疾病或病变的检验指标 (约占20%~30%) , 比如: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心肌梗死后心肌酶的变化, 突出了专业特点。期末考试采取统一出题、统一流水阅卷, 考试成绩理想, 及格率较以往有所提高。

(2) 学习态度。根据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增多, 涉及知识覆盖面大、实验室开放的到场率高, 反映了学生对病理课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兴趣浓厚。

五、体会

通过教改, 学生反映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较接近, 对病理课的学习很感兴趣, 收获很大, 认识到病理学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改变了以往学生感觉病理课学习对本专业没有用的错误认识, 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临床检验专业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 一是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方面, 由不熟悉变为熟练;二是在观察病变方面, 由原来的找不出问题、找不到病变, 到找到病变、找到问题, 且有问不完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专业操作能力, 为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技能操作基础。

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 弥补了课程学时少、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验室开放, 学生掌握了病理检验技术,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也拓宽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范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 既能进行生物化学检验、病原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等, 又能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 即培养学生的多面手技能, 这正与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期末考核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充分体现了专业特点, 发挥了病理学在该专业学习中的桥梁作用, 及其临床病理诊断作用。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研究, 编写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病理学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楠, 刘德纯, 葛霞.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 .

[2]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李萍.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我的代表》主要内容 篇七

原来的作文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叫赵新新的男孩,因为最近不管做没做完作业,爸爸妈妈都不让他出去玩,只能在房间里看书,就向怪爷爷诉苦。怪爷爷给赵新新配了个“代表”,这个“代表”是帮赵新新假装看书、应付妈妈的。

虽然这个“代表”一开始表现很出色、很谦虚,但越到后面就越傲慢,让赵新新很生气。“代表”得了什么都要在赵新新面前显摆。比如有了新钢笔、酒心巧克力都要来显摆,说钢笔可以吸很多很多墨水,还有,巧克力是酒心的,很好吃。有一次,“代表”穿着那双赵新新一直很想要的鞋子,还得意洋洋。赵新新看见后就发火了,命令他把鞋子脱下来,“代表”不服,两个人就打了一架,打得很激烈。

病状:“代表”应付妈妈成功了吗?怎么成功的?他是如何得到这些显摆的东西的?两个人打架以后怎么样了呢?钢笔、巧克力、打架都是细节,作者详细地描述了细节,可是整体到底怎么回事呀?看得人一头雾水。

处方:你清楚的别人不一定清楚啊。将故事主干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细节尽量去掉,留下真正关键的部分。

加工后的作文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一个名叫赵新新的男孩,认识了一个神通广大的会魔法的“怪老头儿”。最近赵新新不管做没做完作业,父母都不让他出去玩,只能在房间里看妈妈指定的书。他把这事告诉了怪爷爷,请他帮忙。怪爷爷给赵新新配了个“代表”,这个“代表”长得跟赵新新一模一样,专门装成赵新新假装看书、应付妈妈。这样,真的赵新新就可以趁机跑出去玩了。

这个“代表”一开始表现很出色,老老实实地坐着看书,妈妈不但没看出破绽,还很高兴,说儿子终于自觉学习了,经常奖励“代表”一些东西,像巧克力、苹果、钢笔等。渐渐的,“代表”就变得傲慢起来了,他得了什么都要在赵新新面前显摆,这让赵新新很生气。后来,妈妈奖励给“代表”一双鞋子,是赵新新一直想要的。赵新新实在无法忍受了,跟“代表”打了一架。

最后,他终于明白,让“代表”来代表自己学习是行不通的。

点评:现在我们搞清楚了赵新新和“代表”之间的关系。回过头来看看,钢笔墨水多不多、巧克力有没有酒心、两个人是怎么打架的,其实都不是重点,对吧?

8.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内容 篇八

——以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为例

一、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什么要申报项目

二、可申报项目的类别

三、项目申报的技术要素和学术要义——如何申报

四、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什么要申报项目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国家社科基金及其项目选题所赋予的引导性意义,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须坚持把握方向、明确使命、强化责任、创新方法的理念,与时俱进,实现学术在引领文明、服务社会、咨政育人的目的。因此,申请各类项目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逻辑要求,而且也是学者使命的体现。

同时,今天的科学研究已不同于19世纪甚至20世纪初,已经超越兴趣爱好的阶段,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事业和建制。整个科研活动已经集体化了,很多研究成为科研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在自然科研领域尤其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社会科学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交叉性突出,数理化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且多人协同完成的课题成为普遍现象,以项目为特征的科研方式也成为全球性的特点,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 此,中国是向西方学习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不管我们个人喜不喜欢,这种机制都会运行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讲,科研项目申报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目前正值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之际,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科研项目申报的相关情况。

二、可以申报哪些项目

1、国家家社科基金的类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第一批(应用研究),(2)第2批(基础研究),第3批(跨学科交叉研究)80万

年度项目:限项申报,额度,重点35万,一般20万 青年项目:20万,年龄35岁以下

后期资助:已完成作品的80%,可以申报,先在基础学科,后扩展到所有学科。

西部项目:与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相同,通信评审通过没有立项的西部省份的申报者。立项约500项。18-20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教育部项目

3、陕西省社科基金

三、如何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质量

(一)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与原则 1.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评审具有政治导向性。国家社科基金代表国家水准,严把政治观。2.国家社科基金的问题导向。

既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又要促进学科发展中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把握学术前沿。3.官方主导,每年都有规划指南。年度规划指南的特点: 规划指南是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的,具体体现在三方面:(1)规划指南一定是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2)规划指南还强调各学科自身建设,一些学科的基础性问题、长远规划问题都是指南要考虑的。

(3)规划指南会关注近年,当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问题。关于规划指南,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指南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这主要是考虑到各学科本身的建设需要;

第二,指南中只是规定了研究方向,并非具体题目;

第三,指南中的课题只是每年立项课题的一部分,留有空间,可以自选课题也能获得立项,而且近年自选课题立项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同时,未来国家社科的改革思路可能是重视后期,这主要是基于目前其他各类课题结项难的现实推测。

(二)申报条件与评审

申报条件:

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请人当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得再申报教育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青年项目者(包 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自筹经费项目,须有出资单位的经费资助证明。

1.在研的不能主持人不能再申报新课题; 2.不能同时报两项;

3.教育部课题与国家社科基金不能同时申报;

4.其他省部级课题与国家社科基金同时立项的,结项成果必须不一样。

每年的评审小细则都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基于公平性考虑,其中一些硬性的要求是不会变的。

在具体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中,分为两个阶段,及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通讯评审:时间1个月左右

1.匿名评审。每个项目分别送5位专家,专家从库中由电脑依据专业对口、同校回避、以教授博导为主等原则自动匹配,智能分组。

2.淘汰原则。淘汰率80%。算5位专家的平均分,高分入围,低分淘汰。

会议评审:淘汰率50%。分组评审:流程如下

各专家分类主审,小组讨论,提名,拾遗补漏,大会讨论,结果出来后再统一投票一次,形成结果报全国规划办审查(主要看是否有重复立项、把政治观等)

(三)如何提升申报质量

1.申报书填写需要注意的要素

(1)选题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部分课题选题不够新颖,问题导向不明,缺乏时代性。

第二,概念不准或概念界定模糊;语言学术性不强。第三,选题太大,涵盖内容太多,或时间跨度太大专家感觉研究者无法驾驭。

第四,选题太小,涵盖内容太少。第五,选题指向不明。

第六,选题上缺少理论嵌入、地域嵌入、领域嵌入,不能体现申报者的比较优势。

第七,选题缺少前期成果支撑;

第八,选题意义。如对课题意义强调过分,没选中的项目中有1/5的都强调诸如填补空白、在国内独创等;意义过于宏观,究竟有什么意义,看不出来;意义过于庞杂,仅意义一项就写了1-2千字。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意义有具体说明,如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究竟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等。

申报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不管我们当年是否申报,都应该仔细阅读当年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布的课题指南。指南体现出学术方向,表示的是学术界和国家到底关心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既符合学术发展,又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选题。(2)研究现状撰写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现状几乎没有述评。

第二,研究现状述评不对题,不全面,不是述评前人的研究状况,而是介绍有关名词概念;述评前人研究状况时过于笼统,没有实质性研究,或仅罗列了某些书,没有阐述其观点与申请者本人的观点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其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文字不够准确、精炼,表述清楚、明白。总之,研究现状的撰写要丰富化、类型化、层次化。(3)研究内容撰写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研究设想,但没有提出研究观点;应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二是主要观点不鲜明,只是一般的论述,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研究内容过于庞大,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三是定位不准,说不清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四是问题不明晰。没有弄清课题身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课题论证;研究任何一个课题,都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是研究方法不具体,简单罗列,没有针对性。要明确提出适合于本课题本身的研究方法。

六是研究角度缺乏创新,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

七是论证不充分。

八是研究内容太多,表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或者研究内容 与题目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

九是参考文献不具备权威性,层次低,不全面,有疏漏,最新研究成果少,有些参考文献主题是时间较远研究专著,甚至教材。

因此,研究内容的撰写要有主线、主旨和逻辑框架。

基本观点的撰写:要明确,有新意。基本观点不是几句宏观的话,而是要围绕主题做出实质性的判断,提出实质性的方法,明确实质性的问题,开发实质性的方法,建构实质性的进路。都应是实质性的,不应是泛泛而谈,我觉得这样通讯和会评都会让专家认为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是阅读文献获得的,而是思考或初步研究获得。

研究思路的撰写:要清晰、合理、逻辑性强。

关于创新的撰写:只有三种类型的创新:观点新、材料心、方法心。

重点与难点撰写:重点指的是研究什么主要问题,重点是什么;要有阐述而不是一句话;难点指的是该问题的学术难点,不是工作难点。

(4)课题组成员方面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的构成是衡量课题组综合研究实力、能否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和能否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成员的研究成果最好与课题相关,并能支撑课题研究。最好老中青三结合,且结构合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部门结构:理论工作者;决策工作者;实践工作者)。

(5)其他问题 关于课题负责人的申报条件填写时一定注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有能力(资质、经验),有条件(空泛的写有计算机,有图书馆,有资料),在研项目多很难保证有时间。

第二,有比较优势(地域、行业)。

第三,在课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地位。

经费预算一定要合理。

格式不规范,字体不统一,装订不规范,申报书中存在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等。许多专家特别在意这种低级错误,反映出申请者不认真、严谨,直接导致本子被否定。

个别成员超项问题 学科归属问题

2.申报课题的正确理念 第一、保持平常心

第二,项目申报要以研究积累为后盾。

第三,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要轻易迎合主流的学术观点。第四,研究领域要专一,做好学术职业生涯规划。

第五,借鉴国外理论要注意本土国情,在借鉴中寻求创新与突破。总之,国家社科申请有技巧,练好学术内功是根本。3.项目申报应把握的学术要义

第一,把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及学科前沿 第二,创新研究方法 第三,体现社会责任 第四,鼓励跨学科研究 第五,处理好几种关系

(1)时代性与学术志趣的关系。

(2)纯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3)个人学术方向和团队协作的关系。

四、保证政策与措施 1.政策引领。

2.对科研本身的扶持政策和经费支持是促进项目申报提升的重要手段。

学术沙龙 学术交流基金 帮扶基金 学术出版资助 科研奖励 申报奖励

对外译项目的单独支持

9.我会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篇九

段意联结 先给文章分出几个段落,然后把几个段意巧妙地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讲了五方面内容: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遭到任意开采和随意毁坏,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必须精心保护地球及其生态环境。把这几个段意巧妙地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要素归纳 记叙文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阅读之后,只要把这些要素罗列出来,加以整理,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主要内容。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这几个要素十分明显:1941年秋,八路军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他们英勇地跳下了悬崖。这个办法主要用于写人和叙事的文章。

取主舍次 一篇记叙文如果记叙了几件事的文章,可以先分清事情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事情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比如《景阳冈》一课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和下冈四件事。可以抓住“喝酒”和“打虎”这两件主要的事来概括: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18碗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猛虎袭来,武松三闪避开,他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摘录句段 有些文章的总结性或过渡句段,往往概括了全文的大意,概括主要内容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即可。比如《詹天佑》一课,可根据开头这个总起段来概括全文的大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京张铁路是在他的主持下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修筑而成的。

10.从文章内容的主要特征想开去 篇十

习作要求

先读一读《〈骆驼祥子〉读后感》, 然后选一篇或一部自己喜欢的老舍的作品, 读一读, 写出读后感。

脑洞大开

课本给的读后感启示我们:写读后感, 重点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叙述, 另一部分是读完文章内容之后产生的感受。

指点迷津

如何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管是读一本书, 还是读一篇文章, 要抓住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事物的主要特征。比如, 要抓文章所写的人物的主要特征, 《〈骆驼祥子〉读后感》的作者读《骆驼祥子》, 抓住了祥子人生经历的变化及其原因这一特征;我们读《养花》, 得抓住作者 “把养花的劳动辛苦当锻炼, 从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过程与结果的特征。

如何展开思考?

首先, 要从作者所表现的事物、事件、人物的主要特征去展开思考:

作者这样写, 要告诉人们什么。《〈骆驼祥子〉读后感》的作者, 先想到了作者要告诉人们“骆驼祥子”是一个悲剧, 是那样一个时代的悲剧, 进而又想到了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关系。

然后, 我们可以从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去推想:作者的观点、思考, 对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或者对身边的同类现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比如, 读了《养花》, 明白了“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 想到了身边还有哪些例证?

11.科研经费监管和评估的主要内容 篇十一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分析

科研经费监管机制, 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国家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进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等。项目从科研经费管理主体、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

1. 科研经费管理主体

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宏观主体, 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等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微观主体, 我国目前是以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为主体, 以垂直领导关系为特色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2. 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我国对科研经费的监管采用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种管理模式。纵向科研经费, 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和各省市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等。纵向管理模式, 遵循“分类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所有科研经费均需纳入财务部门的统一账号内, 用于与科研项目直接有关的研究工作。横向科研经费, 指与企业、团体组织、个人等社会各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经费。以科研成果为衡量标准, 可以物化为比较精确的量的指标, 目标比较清楚, 衡量的方式也比较客观、公正。

3. 科研经费管理规范

科研经费预算申报、费用使用以及结题结算的过程中, 有关科研经费支出情况的相关管理规定。

二、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

1.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缺乏操作性

科研人员对预算科目的各项内容不熟悉, 预算编制不合理, 使得预算与实际开支存在较大差异, 在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 造成经费管理混乱。

2. 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不健全

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 难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

3. 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 缺少绩效评价体系

部分科研项目不及时结题或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剩余资金长期挂账, 财务部门无法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对于已验收的项目, 忽视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信息科研经费监管机制构建

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全额预算、细化预算。防止虚列开支、夸大开支、不合理开支和预算缺乏执行性等问题, 严格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的调整程序, 使科研经费预算调整有章可循。

2. 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审核

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监管机制,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标准及支出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构建科研经费监管信息网络平台, 由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为主管, 项目负责人、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参与。

3.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注重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估, 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幅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四、科研经费监管信息平台构建

将科研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经费结算等信息输入该系统, 按照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等各自的职责设置权限, 实现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管。

五、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 是指以价值的形式将产出的科研成果与投入的科研经费进行比较。从科研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2. 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对科研经费绩效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 将定性评价方法—AHP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合集成计算出的主客观权重信息, 如图3所示为组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可以得到综合评价值后, 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分析。

摘要: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是保证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的绩效则反映科技活动的效果。科研经费投入要起到增加社会知识总量, 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优势的效果, 关键还要提高科研经费的绩效。

上一篇:创业与就业的关系下一篇:爱国卫生月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