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2024-10-03

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通用4篇)

1.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篇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

本节课以“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模拟辩论活动为主题以“问卷调查感受传统文化——模拟辩论质疑传统文化——理性思辨继承传统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确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活动准备 1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辩论赛主题 2确定角色值日班长——辩论赛主持人教师——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 3分组选拔8人组成两个辩论小组抓阄确定正反方各方民主选举一辩手、二辩手、三辩手和四辩手总结陈述者各组围绕本组论辩观点搜集并整理资料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活动过程主持人用机智、灵活的方式主持活动全过程。第一步 问卷调查感受传统文化 导入新课班长发放调查问卷。学生5分钟作问卷。收回问卷并作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学生就学案第一部分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探讨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活动目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本知识落实课标要求。同时为课堂下一环节的辩论赛作铺垫。第二步 模拟辩论质疑传统文化 辩题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 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 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时间10分钟 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简要规则并宣布赛事开始 1立论阶段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2分钟我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反方一辩开篇立论2分钟我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2驳立论阶段 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1分钟。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1分钟。3自由辩论。2分钟 4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1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1分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活动目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体验辩论赛的基本程序获得组织参与辩论赛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参与辩论、探究传统文化的热情落实课标要求 第三步 理性思辨继承传统文化 这一环节主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总结讨论及辩论过程提出相关的疑问 1反思辩论赛的全过程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下面请同学运用教材知识结合自己和同学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反思辩论过程。教师提供反思提纲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展如何继承如何发展 教师提示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 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和美”等理念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对待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古社会“忠孝”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待。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整合思维、全面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统一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对待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2.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篇二

关键词:斗牛,西班牙,传统,残忍游戏

一、斗牛的简单介绍

(一)斗牛的起源与历史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 (杀牛供神祭品) 。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将这种祭神活动演变为赛牛表演 (真正的斗牛表演则始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以前, 斗牛一直是西班牙贵族显示勇猛剽悍的专利项目。随着1492年西班牙开始对外扩张和对殖民地的统治, 斗牛运动逐渐传到拉丁美洲, 至今仍在墨西哥等一些拉美国家盛行。在阿尔达米拉岩洞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岩壁画里, 人们看到了一些记录人与牛搏斗的描绘。根据历史记载, 曾经统治西班牙的古罗马恺撒大帝就热衷于骑在马上斗牛。然后, 斗牛发展成站立在地上与牛搏斗。至此, 现代斗牛的雏形基本形成。在这以后的六百多年时间里, 这一竞技运动一直被认为是勇敢善战的象征, 在西班牙的贵族中颇为流行。到了18世纪中叶, 波旁王朝统治时期, 第一位国王菲利佩五世对于这项运动深恶痛绝, 认为这种容易对皇室成员造成伤害的残酷运动应该被禁止。此后, 这一传统贵族专利就从皇宫传到了民间。1743年在马德里兴建的第一个永久性的斗牛场, 是斗牛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民族娱乐性体育活动的标志。

(二)斗牛的现状

悠久的斗牛传统使西班牙形成了完整的斗牛产业, 斗牛学校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许多志在成为斗牛士的孩子在学校内接受每周两次的斗牛培训, 而随着加泰罗尼亚区从2003年开始禁止14周岁以下孩童参与斗牛, 越来越多的斗牛学校关门歇业。西班牙全国共有400多个斗牛场, 截至2009年, 西班牙国内共有700名专职斗牛士, 斗牛业从业人员约8000人, 提供近20万个相关就业岗位, 整个斗牛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欧元。根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 34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只有19%的人对于斗牛运动有兴趣, 而在60岁以下的人当中则有41%的人对斗牛感兴趣, 这一调查数据显示斗牛运动在年轻人当中逐渐失宠。

(三)斗牛士

在西班牙乃至整个西语世界里, 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 备受国人的敬仰与崇拜。西班牙斗牛士的地位高出一般的社会名流和演艺界人士。这个独特的人群具备高雅、勇敢的灵魂, 他们将技术和体力、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其实斗牛并非男子的专利,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一直都有女性参与这项运动, 只是后来女斗牛士遭到了禁止。但最近十年, 又有不少女性陆续投身到这项勇敢者的挑战中。在奥斯卡最佳剧本获奖片《对她说》中, 西班牙女演员罗萨里奥·福罗雷斯 (Rosario Flores) 向人们展现的正是一名坚强勇敢的女斗牛士莉迪亚的形象。虽然西班牙政府严禁不满16岁的少年参加斗牛, 但在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地区, 这项运动被疯狂地推崇着。

(四)主要流程

一场斗牛由三个斗牛士出场,各斗六条公牛,每人两个回合。整个表演以斗牛士入场拉开序幕,包括引逗、长矛穿刺、上花镖及正式斗杀四个部分。在最后阶段,即最后刺杀阶段,也是斗牛的高潮。斗牛士以一把利剑瞄准牛的颈部引逗牛向其冲来,自己也迎牛而上,冲上前把剑刺向牛的心脏。

二、斗牛是一项光荣的传统

从18世纪开始,斗牛就成为西班牙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一些人来说,斗牛是一项极具挑战且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很多人因此而名利双收。虽然有些人对该运动持反对意见,但是对于西班牙人来说,斗牛不仅是他们身份的象征,而且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世纪以来,斗牛都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也有不少反对者称,这是一项富人的运动。与此同时,斗牛也是西班牙旅游的支柱产业,每年有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而西班牙也因此闻名于世。在悠久的斗牛活动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斗牛曲,光是西班牙有关斗牛士的歌就有近200首。著名的《西班牙斗牛曲》深受人们喜爱,乐曲充满激情、欢快、热烈,热情奔放,表现出斗牛士的勇敢,风靡全世界,成为久唱不衰的世界名曲。

三、对于斗牛的反对与禁止

西班牙国内对斗牛活动一直辩论激烈,许多西班牙人酷爱这一悠久传统,将其视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一直吸引着艺术家、作家和大批观众。但是,包括动物权益活动人士在内的其他人则认为,这一传统是过时的血腥运动,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每年都有斗牛士因此受伤或死亡,而参与其中的公牛也最终会惨死,使得此项运动十分血腥而不人道。根据西班牙动物保护团体“动物平等”发言人拉斐尔·博罗表示,西班牙每年有1.2万头斗牛遭杀害。

动物应享有生存和不受伤害的权利,斗牛剥夺了动物的生存权,让动物受虐待,应该禁止。多年来,动物保护组织在西班牙各地上演了各种各样的反斗牛“行为艺术”,最终该议案以68票赞成、55票反对、9票弃权获得通过,促成了加泰罗尼亚地区全面禁止斗牛。

加泰罗尼亚区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全面禁止斗牛。禁止斗牛后,加泰罗尼亚区一年包括旅游、消费、食品、农业等各方面的损失高达3亿欧元。

2012年8月29日,据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日报》报道西班牙国家电视一台将恢复转播斗牛赛,被禁止转播6年的斗牛节目终于可以“重见天日”。报道称,解禁斗牛转播也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每年可吸引数十万观光客,创收几十万欧元。

作为西班牙文化及西班牙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斗牛被视为西班牙的国粹之一。虽然很多人对该运动持反对意见,且理由充分,但是仍不能忽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为一项地位极高的艺术,它不可避免地要以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为代价。因此,斗牛被认为是一种最高雅的艺术,也可以说是游走于生与死之间的艺术,称它为死亡之舞也不为过。斗牛士用生命带给观赏者一场视觉盛宴,同样用生命来进行表演。另外,作为旅游支柱产业,斗牛给西班牙甚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斗牛士和斗牛都应该被视为英雄,这项运动也应该受到尊重。从保护文化多样性角度考虑,西班牙斗牛应该保留,但可以做出一些改良,比如减少一些血腥的场面,甚至取消最后刺死公牛的环节。

参考文献

3.贫穷:到底是财富,还是灾难? 篇三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亲爱的爸妈,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走了,不用找了……就七天,我便可以脱离了”。

2015年8月31日,在抽屉里留下上述两封“遗书”后,安徽省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陈同学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得知这一消息后,9月1日,在上海打工的父母急急赶回六安,到家后他们发现,陈同学什么都没带走,手机、钱包均留在租住的房子内,却在抽屉里留下了上述两封“遗书”,立即报警。据陈父介绍:陈家并不富裕,夫妇两人在上海打工期间,除吃住外,一个月共挣5000块钱。陈父每个月会给陈同学200块钱生活费,让他花完了再要。但是陈同学从未开口跟父母要过钱。“他自尊心很强,而且性格很犟。儿子的学校攀比风气并不重,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周围朋友也没有很富裕的。但是他妈妈爱唠叨,经常对他说家里欠了债不要乱花钱。”陈父说。可能是因为儿子知道了家里欠债的事,心理自卑,才会产生“下辈子不做穷人家孩子”的念头,7天后的9月7日,警方终于找到了陈同学。

按道理来说,陈同学平安返回,此事也该画上句号,但他“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的内心流露仍在网上发酵。有人说,贫穷是一笔财富;可有人说,贫穷就是一场灾难。你认为呢?

素材压缩

安徽一高中生因家里贫穷而离家出走,并留下“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的遗书,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贫穷是财富,还是灾难?”的大讨论。

贫穷是一场灾难

风一直在吹:我以前也不认为贫穷是灾难,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贫穷确实是一场灾难,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是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杆,是衡量一个人愚笨聪明的尺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承认“贫穷是一场灾难”的看法是唯心主义。

太阳照常升起:别说什么“贫穷是财富”,如果你拿“贫穷”这笔“财富”去超市购物,你会发现是多么可笑。“贫穷是财富”是非贫穷者对贫穷者的调侃,如果富人、成功者真的这么想,他们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这笔财富呢?恰恰相反,他们追求的是富裕。

泰囧港囧人在囧途:关于贫穷,要说的话太多。我们经常激励贫穷者的,大都是“贫穷是人生财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穷志不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但现实呢?現实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不管陈同学的家境到底算不算得上贫困,最起码,贫穷确实是陈同学对自己境况的认知。在敏感的青春期,所有的艰难都会被放大到极致。贫,是没钱;而穷,是处境艰难。处于这种境况,贫穷不就是一场灾难吗?

钟馗伏魔&捉妖:我也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我更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不是金钱的奴隶,但金钱往往能让一个奴隶变成一名贵族。在这个经济社会里,所谓的经济就是金钱,没有金钱,说什么都没有用。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过几天真正贫穷的生活,就不会说“贫穷是财富”了。

天道有常:穷人家的孩子比富二代少了太多的资源和机会,没有体验就不要盲目地随大流,说什么“贫穷是财富”!别不承认“贫穷是灾难”,没有钱,你就无法得到生活中必需的东西;没有钱,你就无法上学、就医、买房;没有钱,你甚至没有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资本。贫穷就是人生中的一场灾难,除非你摆脱贫穷。

贫穷是一笔财富

小流小溪小河沟:陈同学,你太软弱自私了,你没有勇气正视现实。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比你还艰苦,人家不也在努力奋斗吗?这辈子是穷人家的孩子是既定事实,为什么不去努力改变?为什么选择逃避?如果穷人家孩子都像你一样逃避现实,这个社会岂不乱套了吗?其实,很多成功者以前比你还贫穷,但他们把贫穷当成一笔财富,所以最终成功了。你如果把贫穷当成灾难,你一辈子只能在灾难中度过。

野草不寂寞:不错,贫穷是很令人难受的,但正是因为难受,才能激发我们不断地去追求财富,追求成功。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很富有,他就缺少贫穷者那种强烈要求改变、进步的动力。相同的智力,相同的能力,相同的环境,贫穷者往往比富有者更容易成功。所以说,贫穷是一笔财富。

思无邪:“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不是社会的悲哀,而是个人的悲哀。陈同学,穷,不应该成为你逃避努力的借口,世上本没有贫和富,努力与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和富。一个人把贫穷当成灾难,你就失去了追求的目标;相反,你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你就会发现,贫穷真的是一笔财富。

高考一人行:不可否认,贫穷者是比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少一些机会和资本,但贫穷往往能激发我们奋斗的潜质,促使我们努力改变现状。这是奋斗的源泉,是追求的动力,是改变现状、重塑自我的压力。从这些意义上说,贫穷难道不正是一笔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的财富吗?非经贫穷者是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感悟的。

我非霸凌者:贫穷是一笔财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的“穷”也有贫穷之意,因为贫穷,我们才想去改变现状;因为贫穷,我们才想去追求美好。否则,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个人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

小编在线

世界是如此之大,有的人想出去看看;世界如此之小,容不下一个中学生快乐地生活下去。对中学生们来说,我们没有权力选择父母,但是我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未来,只要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个中学生都能创造奇迹。

陈同学的境况让小编想起了《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实际上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寒门自古就难出贵子,这不是社会的悲哀,而是千百年的定律。但是“难出”总比“不出”强,努力读书是寒门学子跳出“穷人圈”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放弃学业、离家出走或自杀,都是对自己的放弃与不负责。网上有个非常火的段子:我努力学金融,是为了让我的孩子能学艺术。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果寒门变贵子不能成为一个N级跳,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场接力赛,让自己的孩子有个更好的平台,而不是依然从“穷人家的孩子”这条起跑线上开始奋斗。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不强大。

贫穷是财富还是灾难,要看对什么人而言,对不思进取的人来说,贫困就是灾难;对有志气的人来说,贫穷确实是财富。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因贫穷而奋起的人,当然也有因贫穷而自暴自弃的人。但总体上来说,把贫穷当成财富的人远比把贫穷当作灾难的人多。

当然,我们也不应单方面地批判陈同学,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往往背负了太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直被奉为穷人家的教育典训。当孩子一旦感觉自己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时,便会怨恨自责,恨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差劲。作为父母,适当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是好的,但是如果一旦过度便会引起反弹。穷人家的孩子最缺乏的是大眼界的意识,如果家庭始终给孩子灌输“你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一思想的话,那么如同给孩子的潜意识里打下“穷人”烙印,很难摆脱穷人的意识和身份。

陈同学的出走也给我们为人父母者、师长和社会敲响了警钟:作为父母,应该反思我们给了孩子多少关爱;作为学校,应该反思我们教给了孩子哪些东西;作为社会,应该反思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树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不错,这都是沉甸甸的话题,但我们必须正视,因为我们不想让穷人家的孩子把“贫穷”当成一种灾难。

4.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篇四

很多文章都提到,文化要以战略为导向,要提高文化对战略的响应度。这个观点对不对呢?相对于过去那种为文化而文化,将文化与战略割裂开来,或者将文化边缘化,形式化,表面化的做法,这种观点是大大进步了。这种观点,让企业文化终于有了依据,有了身份,有了地位,有了价值。企业文化因此而获得新的生命力。但是,这种观点仍然没有说到位,没有真正为企业文化赢得尊严和荣誉。

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到底是种什么关系?我们不要从各自的定义来探究。相关的定义总结起来,至少不下几千种。如果从定义概念文字出发,很快就会陷入迷茫之中,就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永远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有人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如文化是战略的战略;战略是哥哥,文化是妹妹;战略是老公,文化是老婆。这类比喻虽然生动形象,但对实践操作没有任何指导价值。

无论是战略还是文化,或者管理、制度、形象等东西,都离不开一个基本依据,这就是企业经营实际。离开企业经营实际,空谈什么战略和文化,都是完全错误的。也就是说,战略和文化,都必须以实践为导向,以企业经营实际为依据。这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战略和文化互相之间,不存在什么导向关系。让战略听命文化,或者让文化服从战略,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每一个家庭也一样,都应该以生活现实为依据,而不是以理念、愿景、使命,精神,价值观等为依据。让老公绝对听命老婆,或者让老婆绝对服从老公,对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都是非常有害的。

战略之中有文化,文化之中也有战略。企业战略的形成,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产物。制定战略需要知识,智慧,技能,经验等东西,但为什么制定战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实施战略,战略效果如何评价,这些都是离不开文化的。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又是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出来的,发育出来的,总结出来的。一个企业必须依靠战略来发展,同时也需要文化来支撑。战略是文化存在和作用的基础,文化是战略前进和发展的依据。战略必须借助文化才有动力和方向,文化必须依托战略才有价值和地位。两者之间只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绝对没有高低贵贱,先后上下的关系。战略和文化的关系,用人脑的左右半球比喻最为合适,这才是真正反映了战略和文化之本质属性。

关于战略和文化,本人先后写了三篇文章《战略与文化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左右半脑》《每个企业都应该有个“战略文化委员会”》《人脑管理学――企业的一门必修课》。每一篇写完的时候,都以为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因为道理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但是不久之后,很快又觉得意犹未尽。企业文化经过几十年理论的荒谬,实践的荒唐,早已被摧残折磨成一个老姑娘(但肯定早已经不是老处女),变得有些性情古怪,欲老还嫩,外表风骚妖艳,内里孤独苦闷,让人爱也不是,养也不是,已经成了当今嫁不出去的老大难了。看来要将这位老姑娘成功嫁出去,只得不断地作广告宣传。反观现在的国内外企业,战略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比比皆是,战略一直是企业内骄傲的白马王子。要想让这位白马王子钟情企业文化,并且愿意娶她做老婆,非的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国内外大型企业很多都有战略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但至今没有一个“战略文化委员会”。在组织构成上,两者也是完全不同的。战略委员会主要由董事和内外专家组成。而战略文化委员会,其核心成分是企业内的核心团队。核心团队包括企业内先进分子,业务骨干,管理专家,群众领袖,各部门主管,各分公司主管,以及所有可能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人。战略文化委员会是一个泛企业虚拟组织,主要由企业内核心团队,外聘专家,以及经销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攸关方代表组成。也就是说,战略文化委员会的基本力量,是企业内外的先进代表分子,也就是草根一级的员工。只有依靠这支核心团队,企业文化才有了群众基础,才有了生机活力,才有了身份地位,才有了尊严荣誉,才有了作用价值,才有了发展空间,才有了机制实体,才有了强大力量,才有了与战略对话合作的权利。虽然战略委员会和战略文化委员会,两者运作方式有些类似,都是由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但具有各自的宗旨,性质,任务和目标。如果说战略委员会只是一个人的左半脑,则战略文化委员会就是一个完整全乎的人脑。战略文化委员会也不等同一般意义上的职工代表大会,也不是纯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智库参谋策划机构,但又兼具这些机构的部分职能。其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即战略和文化,而不是分别研讨战略和分别研讨文化。

战略文化委员会,综合了企业内外各种先进力量,集中了所有人的集体智慧,代表了一个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并且广泛深入联系企业基层末梢。战略文化委员会可以将企业老板的领导力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同时避免个人专断,性格缺陷,智能局限,精力转移,任期时限,健康欠佳,偏听偏信等问题,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这比所谓的集体领导,或者单纯的简政放权更加可靠。而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力量,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文化管理。离开了这个战略文化委员会,任何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徒劳无功的。战略是一种活的机制,文化也是一种活的机制,其生机活力必须依赖一种先进的、健全的、完善的体制。

为了让企业文化受到正确对待,为了让企业文化早日出嫁,与企业战略组成幸福家庭,给企业带来永恒生机,本人的媒婆角色还得继续当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媒婆队伍,在企业内组建一个个“战略文化委员会”,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升发展。也希望更多地企业老板慧眼识人,将企业文化这个资深美人娶回家,给企业战略做个好媳妇,并且不能只是用来撑门面做家务,应该早日生儿育女,让企业繁衍不息世代永传。

新浪博客《猫儿眼企业文化评论》。QQ群208878783《企业文化网络大学》。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1344435257@qq.com

上一篇:鸵鸟的自述作文下一篇:住院病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