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读后感

2024-07-01

思想汇报读后感(精选8篇)

1.思想汇报读后感 篇一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2月27日下午3点,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网访问时表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总理的话对我来讲,是一种鼓舞,我为之振奋,想到近期读过的一本《青春之歌》,忍不住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受,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党,请党组织给予指证。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短促方才显得弥足珍贵。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她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书中还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像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自己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面对强悍的敌人。形象地展现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许多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

欣赏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感触颇多,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下,进步青年敢于投身革命斗争之中,热情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是我看完青春之歌心得体会。汇报给党组织,请组织指正。

汇报人:xxx 2010年4月

2.思想汇报读后感 篇二

一、课程性质观

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旷日持久的课程性质讨论尘埃落定, 但也衍生出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歧见, 尤其是在阅读教学领域。不少人认定并践行着固定的阅读教学思路或模式:研究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再将其运用于语言实践。《课例》作者则将阅读教学中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划分为五种类型:理解内容型、理解语言形式型、运用语言形式型、“前运用” (积累) 型、学用方法策略型。“理解内容型”为何属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者这样解释:语言文字是阅读的中介, 离开它不能阅读, 也不是阅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得情感、意蕴, 就是亲历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课例》录有30份教学设计, 22份属阅读教学, 上述五种类型均有呈现。《<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制定的目标是:“直观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等动物爪子或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感受冬天雪景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画家’‘一群’的意思;运用课文的语言形式, 仿编儿歌。”不难发现其中 有“理解 内容型”“理解语言形式型”“运用 语言形式型”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类型。《<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制定的目标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直观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 积累语言;讲好《夸父追日》, 并进一步掌握讲故事的方法。”其中有“前运用型”“学用方法策略型”, 也兼有“理解内容型”。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是:渲染故事发生背景, 引出战象嘎羧;走近“葬身‘百象冢’”画面, 感悟“挖”的内涵;溯“葬身‘百象冢’”之由, 走进嘎羧内心;升华对嘎羧的认识, 呼应课始结全课。认识嘎羧形象成为教学重点, 属于“理解内容型”;而关于文体特点和写法, 教学中并未涉及。对此, 作者这样解释:动物小说在写法上有独特性, 但在小学阶段, 无需让学生掌握。至于通过神态、动作来表现嘎羧内心活动的写法, 六年级学生更不陌生, 教学中强调这一点用处不大。而文学形象为语言所塑造, 当形象活在心中, 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形式也一道内化于心。

二、沟通教学观

《课例》作者在“有机教育”思想影响下, 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观: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这在作者的另一部专著《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中有过深入的阐述。作者认为,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把握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特点等等, 而与学生适配更应是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 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或是教学策略的运用, 都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 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接受能力等相适应。这也是书名中“儿童本位理念”的主要含义。以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为例, 作者构建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目标制定:关注儿童的期待视野。小学生的期待视野具有儿童独有的印记, 教师应蹲下身子, 走进儿童, 发现童心的独特体验, 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融合儿童的生活方式。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儿童文学体课文的教学可以让教学和游戏融为一体, 游戏即教学, 教学即游戏。这样才能让作品的游戏精神得到最大释放, 使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得到尽情张扬。

书中的第一板块是“儿童文学课文教学”, 一共7份教学设计都充分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甚至一些游戏性不强的内容, 也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 赋予它一定的游戏精神, 如《<日月潭>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化身晨星、星光和薄雾, 然后有:“我要问一问‘日月潭的薄雾’, 你为什么要飘在湖面上?”等, 尽量隐藏教学的功利性目的, 努力让学生被学习活动本身所吸引, 从而快乐地学习, 并以游戏精神去滋养儿童的心灵。

书中的第二板块是“中高年级各类体裁课文教学”, 第三板块是“略读课文教学”, 第四板块是“习作·口语交际教学”, 所有课例, 教学策略都因教学内容、学生所在学段不同而异, 无不体现着或统一于作者“沟通的教学观”。

三、语文知识观

关于语文知识,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其一,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 以培养运用能力为核心取向, 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语文知识, 尤其是陈述性知识。其二, 能力建立于知识之上是普遍规律, 但语文能力发展有其特殊性, 它不建立在已知的语文知识之上, 主要原因是, 中国没有语文学, 语文能力以何种知识为基础, 我们不得而知, 但一定不是主要建立在传统所谓的语文知识之上。其三, 语文能力发展需要一定的必要、好懂、适用的陈述性知识———一些汉字学、汉语言学及文学知识, 尤其是程序性知识———一些修辞学、写作学、文章学知识。作者主张:教陈述性知识, 要让它在学生心灵中生长, 并促使它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教程序性知识, 要让它在运用中开花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第一次出现“!”, 是需要教的陈述性知识。作者先创设情境, 让学生化身文中小燕子, 体验小燕子发现冬瓜和茄子不一样和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妈妈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随后的设计是:

师:小朋友们, 你发现了吗? (指屏幕上的句子) 这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 在我们的教材里是第一次出现。你看它像什么?

(预设:倒着的火柴、倒着的拼音“i”……)

师:这个倒着的“i”, 名字叫感叹号 。 (板书) 跟老师读———感叹号。

师:表示心情很高兴的语气, 句子末尾就可以用感叹号。小燕子连声叫“妈妈”, 说明它很高兴, 再用上这感叹号就更表现出它的高兴。现在我们再来读, 要读出小燕子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的那种高兴心情。

(指名读, 齐读。)

把感叹号的教学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学生直观感受到它怎么被运用, 这有助于它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中有:“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运用的是侧面描写。写作方法是程序性知识, 但教学中教师往往满足于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自己说出概念。作者认为, 这样教, 学生只会识记和复述, 而缺少表达效果的体验和感受, 不能内化, 也难以迁移运用。他的设计是这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 想一想, 鱼是怎样在青年聋哑人的纸上游动的。

出示:读着小姑娘的话, 我仿佛看到, 鱼的头_______ , 鱼的身子_____________ , 鱼的鳍, 鱼的尾巴___________。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妙笔, 将鱼的游动具体地再现了出来。作者没有用多少文字直接写鱼怎么在纸上游动, 但一句“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就让我们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鱼游动的样子。你知道这叫什么写法吗?

(预设:侧面描写)

通过鱼“游”到纸上的想象和描摹, 将“游”具象化、生动化, 以此为基础, 水到渠成地点出这是侧面描写, 那么, 侧面描写怎么被运用、妙处是什么, 就伴随着鲜活的画面, 活生生地烙印在学生心里, 易于转化为运用能力。

3.教后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新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录教后感这一重要方式,深刻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记录教后感时不仅要总结专业发展、人生经历、个人觉悟、学生想法等,还要梳理教学过程,回顾教学细节。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促进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

一、总结成功经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而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例如,有效的教学能充分体现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究;先进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及时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弥补缺失

课堂教学永远达不到完美,教学活动总会有“得”有“失”,教师既要思“得”也要思“失”。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习惯和人格个性,不管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并将其记录下来,找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纠正。

三、捕捉灵感

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拓展课堂教学,利用偶然事件,打造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产生灵感,而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灵感,就会使教学出现缺憾。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后感,及时记录并反思这些灵感,以促进教学。

四、记录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由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由于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对于这些见解,教师应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生活处处有哲学”这部分知识时,有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部分知识讲的是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第一目讲的是哲学离不开生活,第二目讲的是生活离不开哲学,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导。这一见解顿时拓宽了我的思路,课后我立即在教后感中进行了记录。

五、提高教学水平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坐下来静心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新的突破,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等。对于反思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记录、总结,以探寻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思想汇报读后感 篇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工作的变动,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浪潮中创造更多的生产力,我于今年就成为流动党员中的一员,但保持先进性原则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通过阅读“求是”、“半月谈”等杂志提高自己党性修养,关注电视新闻的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和网络媒体的时事成了我工作时间之外的一门必修课程。

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是提高自我的一条途径,上海图书馆和北蔡图书馆为我学习的提供最理想的场所,周末的业余时间我几乎在那里度过,除了关注本工作相关专业书籍之外,关注新闻报纸,阅读时事杂志也是我业余生活的调味品。

我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唐之享同志主编的《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该书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如何保持修养作了精确分析和阐述,是一本有益于引导共产党员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自我修养与时代同行的著作,也是作为流动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一本重要学习资料。

书中提到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要永葆党的先进性,一方面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监督,另一方面则需要党员本人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使党的理论、宗旨和主张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党员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党员既要明确“修养什么”,还要懂得“怎样修养”。该书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时代需要,对共产党员的修养方法 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全书13章40节,阐述了11个方面的修养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理想信念的修养,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的修养,时刻保持党的作风的修养,道德品质的修养,团结、批评和遵守党的纪律的修养,制定战略策略能力的修养,执政能力的修养,党章基本知识的修养,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思想国读后感 篇五

——读熊培云《思想国》有感

《思想国》是一本能看得见思想,看得见心灵的书。此书精选了作者在巴黎留学及驻欧采访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文字,记录了一个游子置身异国的所见所想,及其身在中国转型时期的种种乡愁。“柏拉图要理想国,熊培云要思想国”、“从理想国到思想国”、“从刀剑共和国到思想共和国”。“思想国”是本书的价值指引。自作者2005年提出建设“思想国”以来,“思想国”一词立即风靡网络。如何建设一个人道的、人体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世界注目华夏,子孙昂首大呼自命“中国是世界的心脏”时,作为中华载体的个体国人之一,我却心虚而惶恐。富不过三代,唐宋元繁华过,明清热闹过,当下的我们不过是从曲折跌宕的一个谷底在往上爬.经济数字像开水里的气泡沸腾,但对于文明的接力和传承我们还在艰难前行.越来越多开明的国人记住了26字母或5元音,却忘了大学之道,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者还能吟唱几曲唐诗宋词的风雅,却不甚理解韵文里藏匿的意境是在提醒懂得的人有责任向世人布道,因为个人的风光才情绝不应该只是窗前装饰的雕花镂鹊,而担负着责任去为为其他尚在褴褛中苦寻抑或迷途的人们打开胸襟视野和境界的一扇光明。相对于历史的惨痛,当下和熊培云一起悲苦于当下的淡漠,但决不会不明白任何一种生命的轨迹中应该经历的蜕变和涅磐。思想有多重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书籍能让人思考;鲁迅弃医从文,因为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所以要先改变人们的思想,中国才能有希望。

最值得庆幸的是成长,中国人左过右过自守过冒进过,惨痛过失去过绝望过哀号过。最可怕的不是被掠夺而是被遗忘,不是被世界遗忘而是被自己遗忘。耄耋老者还在他国的土地上寻访自家的宝玉,风尘归土也要回葬到家乡的老槐树。年轻人历练太少,默识人生惟有读书。值得庆幸的是辉煌没了,基业还在;繁华没了,根还在。这基业圈牢了废墟之上的足迹,这魂魄萦系了古战场里游离的冥灵。圆明园的恢宏已经碎成瓦砾,人类仍然在圆明园黄花阵中寻找出口。但值得

姓名:伏沁怡 专业班级:机电101 学号:201010216017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此时在悲悲戚戚的南华旧梦中醒来,如同彼时的陈独秀李大钊。几百年前的天下苦秦久已于是便有了揭竿为旗,当下民族魂魄的遗落和迷茫刺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紧接着上场的也必然是精神的苏醒呼喊出理性的声音。

书中作者所追求的艺术的生活境界和宽厚自由的生活状态,对我很有启示。作者所要建构的“思想国”是一个开放的公民社会,是一个人人可以自由思想的共和国。即使改革开放30多年了,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字眼与话题,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的让人充满希望。我想,这主要是得益于作者始终持着一种不偏激,不激进,就事论事的观点,既有忧伤、批评、反思,但更多的是理性,是热爱、宽容、温暖、责任和希望,并且无比坚定。作者致力于建立“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思想国”,书中很多对现实的忧思,并且除了忧思以后,还给出了可解决问题的良方。书中说“你多一份悲观,环境就多一份悲观”,“你默许自己一份自由,中国就前进一步”。“我们每个人,所有抱持平凡而高贵之心灵者,要积极地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把一生当作事业来做,把一生当作自己真正的远大前程。”多么的温暖和感人。是的,“唯有自由思想,才能让我们可以不依仗或畏惧权势。”

6.精益思想读后感 篇六

在《精益思想》这本书中,它把精益制造定义为包含五个步骤的作业流程:定义顾客的价值、定义价值流程、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即流动、拉动式生产方式、努力追求卓越即尽善尽美,想要成为一个精益的制造业者,思维模式必须着重使产品的生产变成连续的附加价值流程(即单件流),采用根据下流顾客需求而决定上游环节产量的拉动生产方式——即上游环节只生产补充后续环节在短时间要领取的物料或零部件:同时,建立一种人人追求持续改善的公司文化。

精益思想必须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客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这样做就暂不考虑现有的资产和技术,而要在把强有力的专职生产团队配备于生产线的基础上重新考虑企业。这也需要重新定义企业中技术专家的作用。

定义价值流程即识别价值流,价值流使一件特定产品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须的一组特定活动,这一阶段通常会暴露出大量的、错综复杂的浪费。

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往小了说就是我们一条条生产线生产时均衡、稳定,没有任何的停滞,往上,公司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所有的工序衔接均在流动的,没有任何的停滞。

拉动式生产方式,即完全以客户为需求进行组织生产,客户要什么,我们组织生产什么,外部环境的宗旨是拉动性生产。

7.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思想 篇七

1. 活动内容一定要有切实到位的精心设计

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活动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 因此不具备可参照性, 这就造成活动的本质局限于形式上和表面上, 缺乏理论与实践比对性;同时课堂活动的设计涉及的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少, 不具备学生互动的群众参与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难以真正有所感悟, 难以得到切身体验, 更不可能实践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活动课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设计精彩、到位, 活动内容丰富, 使我们的活动课真正有动而活的真情实感体验, 把我们的活动课搞得精彩务实。

2. 活动要能够有计划地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目标是我们活动课教学的始发点和结束点。现在的中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 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 他们的性格特点也与成年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活动课的设计如果过于简单化、成人化、格式化, 活动课就会显得单调枯燥, 缺乏活力。因此, 我们要强调活动课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机械地“盲从”课标或教材, 机械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对学生的生活作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理解, 而不能具体到所教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身上, 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真正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想学生所想, 思学生所思, 这样的活动课, 就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充分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全体, 理论与实际兼容

长期的输入式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心理淡漠, 为此我们在活动课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知识, 勇于创新。一旦发现学生独到的意见, 哪怕是细微的亮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

另外, 要着力克服学生的先入为主思想, 以及盲目从众的思维方式, 从而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 形成学生独立的思维品质。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 造成挫折的原因很多, 应关注每一个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教学手段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此我们在上课的方法方式上要有一套适合学生特征的可操作性办法, 比如:课的针对性要强, 也就是面对我们的学生日常生活领域做恰如其分的引导, 否则, 导出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 学生学习的难度就大, 因为他们不了解, 不懂得。再有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 这是影响教学活动课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师生互动可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活动课的独特性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知道我们的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快乐中习得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就是与人相处时, 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活动课的设计是我们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环节, 在活动设计的创意上容易与其他的章节课雷同, 也就是不具有特色性, 这样一节活动课的弊病就在于:目的不明确, 中心不突出, 学生学习时, 会出现不知所以的状态。有鉴于此, 我们的活动课设置就要求老师能够切实把握教材的中心议题, 抓住关键所在, 切中要害, 为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 因为活动课的实施我也曾在挫折面前彷徨过, 绝望过, 但通过日常工作的努力, 我也曾经意外地得到挫折带给我们的馈赠, 体验战胜挫折之后的快乐, 我觉得这就是师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和经历, 就让我们一同分享我们的人生财富吧!同时通过我们的学习, 会使同学养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勇于开拓, 积极进取, 让自己活出自信,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从而形成学生健康成长, 努力学习, 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8.“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例说 篇八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抽象为具象

物理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形式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因而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学习时的障碍。因此,重视运用“转化思想”将物理概念所反映的一些现象、一些效应直观地显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感知、去领悟她们的本质特征,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案例: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可以感知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那么我们怎么把温度直观地显现出来?普通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把温度的变化转化成可以看得见的液体的体积的变化、更直观的是液柱在温度计的毛细管中的长度变化而显现出来。简言之,就是把温度的变化转化为长度的变化。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理解这一概念,可以先做一个类比: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可以从车流量的大小来判断,路不好走,对车辆的阻碍作用就大,车走的慢,车流量就小,所以车流量小可以说明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大。与此类似,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从它产生的效应入手,将一个灯泡接入电路,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的大小,进一步判断电阻的大小。

实际上,很多仪表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看不到的物理量转换为可视的直观的物理量制成的:电流表把电流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电压表是把电压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直观可见,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取我们所需要的物理量。弹簧测力计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伸长的长度;杆秤把质量转化为在秤杆上可以看得见的长度;水银压强计把压强转化为水银柱的高度,等等。

2. 化隐性为显性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坚实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还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验中,有一些物理性质和物理量,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关系,很难用仪器仪表直接显示出来,或因条件所限,无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此时就需要灵活运用转化的办法,在等效的前提下,把这些隐性的物理性质转化为方便测量的物理量。

案例: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电磁铁是也通电之后才有磁性的,磁性的强弱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形状有关;等等…

猜想依据:磁性是物质的一种隐性的物理属性,磁性的有无、磁性的强弱都是不能直接看出来的,如何直观地显示这种性质,如何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从磁性的定义出发,直接看他能否吸引大头针可以判断(磁性的有无——能否吸引大头针),而磁性的强弱指的是电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能力的大小,这样,就需要将这一隐性的性质转化为可以直接看到的它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显示它的磁性的强弱(磁性的强弱——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磁性看不见也摸不着,这种以能否吸引大头针以及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有无以及磁性的强弱的方法,就是转换法。思想已经明确,就可以大胆地设计实验了。

3.化直接为间接

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学生讲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检验和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活动过程中,重视“转化思想”的应用,能够将复杂的制作及测量环节,变得更简便与直接。

案例: 制作密度计

活动目的:利用物体漂浮条件制作一个密度计

所需器材:直径为8.0cm的圆柱形空饮料瓶,细砂(配重)简单制作工具等等

制作方法:准备空饮料瓶一个,打开瓶盖,在饮料瓶里倒入质量适当的细砂,保证饮料瓶能够直立与水中适当深度处,根据事先测量好的瓶底的半径和瓶子与细砂的总质量计算出不同密度对于的高度,在饮料瓶外壁标上刻度线,一个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就做成了

确定刻度:事先测出饮料瓶与细砂的总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的外半径r,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对应的浸入深度,然后在饮料瓶的外壁标出刻度(刻度是不均匀的)。

本案例中,活动小组的学生们巧妙且恰当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将待测的物体质量转化为可以直接标记在瓶身上的长度刻度值,非常简单适用。

4.习题教学中应用 化数字为图形

习题教学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是促进和完善学生对新知识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习题一般都给出了一些已知条件和物理量,通常这些物理量的题设条件下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学生仅文字和数字的角度去思考,很难把握这种内在联系,往往因此陷入解题困境,不知如何下手,而灵活运用“转化思想”将题目中条件和物理量“数”的信息转化为“形”的信息,便能是所需要解决的物体一目了然,从而顺利完成解题。

案例:机械运动中的路程——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固体熔化凝固图象(此处不展开分析)。

5.化复杂为简单

物理学史是一座人类科学思想方法的宝库,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在物理学史教育过程中,通过深入剖析若干物理学重大发现、重大突破的典型案例,了解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发现与创造思路,品味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科学上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熏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转化思想精神其中一种常见的、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的科学思想。

案例 托里拆利实验

初中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规律后,了解到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一般会习惯地用类比的方法想到一个新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如何计算?能否用液体压强公式来计算呢?显然,因为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多而减小,不是一个定量,所以不能通过测量高度借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公式不再适用。

上一篇:我的高中自我评价下一篇:CET考生经验基础不好如何过英语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