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毛主席曾经说过:“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天,我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雷锋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坚持做好事而且不留姓名。他说:“永远愉快的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我们要向雷锋那样,人人奉献一点爱,一丝光,我们的社会就会很温暖,很光明。所以,现在的社会中也有许多“活雷锋”:大街上,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马上就会有人把她扶起来;广场上,一片纸屑随风飘远,立刻就有人拾起把它送回垃圾箱;下雨了,一个小男孩哆嗦着在房檐下避雨,很快就会有个“红领巾”来和他一起分享一把雨伞……好人好事无处不在。江泽民爷爷说过:“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的童年是苦难的,但是新中国给了他新的生活,他无私奉献着自己。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二十一世纪,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我们学校,有一位残疾女孩,她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勤奋好学,为了让她更好的学习、治病,我们学校每年都组织为她捐款,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捐款,连校外一位不知名的老奶奶也送来了300元退休金。同学们还自发组织轮流帮助接送她,让她不幸的生活时时拥有温暖。 在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生病了,同学们一放学就会到他家里,给他补课,陪他聊天,让他不感到寂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
2.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1 培养护士团队精神的作用
1.1 目标导向作用
培养护士团队精神能够使护理人员齐心协力, 拧成一股绳, 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让团队目标在每个护士身上都得到体现和落实。
1.2 团结凝聚作用
每位护士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习惯、信仰、处事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 通过对她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在团队内形成相互理解, 相互关心, 相互支持, 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2]。培养团队精神能引导护士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1.3 促进激励作用
团队精神可使每位护士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护士看齐, 通过护士之间正常的竞争达到激励的目的。从而获得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认可。
1.4 实现控制作用
在团队中, 不仅护士行为需要控制, 护理团队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通过护理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约束、规范、控制团队中每一位护士的个体行为。团队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感, 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 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 并且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牢牢地系在一起, 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 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对冲突时, 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 团队成员对团队绝对的忠诚。
2 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
2.1 明确团队目标
高效的团队, 应建立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3]。团队目标来自于科室的发展方向和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4]。护士长与护士一起共同确立目标, 思想上达成共识, 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制定目标的实施计划应具体、要有可行性。护士长阶段性的将实施计划告知全科护士, 全员参与, 激发护士高度的工作热情。
2.2 加强思想建设, 培养护理人才、打造人才梯队
护士长需重视护理队伍的思想建设,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规范、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职业心态, 爱岗敬业。让护理人员树立自己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创造一个文明向上、工作细腻、心态健康、有实力、有爱心、不服输的护理团队。采取“请进来, 送出去”的方法提升护士的素质与能力, 科室针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岗位需求有计划地开展分层级培训和岗位培训。
2.3 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 建立培养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在沟通环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定期召开科室大会, 护士长与护士、护士与护士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分享信息、传递情感、舒缓压力、调整心态使大家能开诚布公地交流意见和观点, 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磨合, 有利于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 更好地协同完成工作, 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地沟通可以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信任, 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2.4 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活动, 努力培养团队意识
把培养团队意识作为科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院科的各项团队比赛, 使团队理念深入人心, 逐步建立起护士之间积极向上、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热爱集体、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5]。
2.5 建立科室规范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 明确责任分工, 分工与合作相结合
规范的科室管理制度是护理团队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指南和评价标准, 规定护士在团队中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6]。护士长应正确引导、严格管理、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和技术规范[7]。各岗各班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标准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定期参与团队工作, 提高协作能力, 护士在协作中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
2.6 推行个性化管理方法
护士长树立起团队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不断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做到率先垂范:劳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奖惩分明, 时时事事以集体利益为重。领导方式上较多地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建设科室集思广益, 科室工作决策共商共议。排班体现人性化, 合理用人,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采取有效合宜的激励机制可最大限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运用榜样激励机制, 采取“公开表扬, 个别批评”的方法, 形成良性竞争, 激发护士的潜能使之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 从而形成共认规范。
3 护理工作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意义
3.1 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亲和力和患者满意度
培养团队精神激发了护理人员高涨的士气,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护士的亲和力得到有效提高, 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 获得宽容与理解,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2 培养团队精神推动了科室各项工作的进展,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通过培养团队精神,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归属感。护理人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 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 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3 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外在培养和内在修炼, 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减少和避免了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而提升了我们窗口服务的新形象[8]。
如今团队精神成为医院管理的一种时尚。培养团队精神, 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团队的管理者要鼓励每一位成员发挥创新精神, 敢于打破陈规, 提出新的想法, 增强集体凝聚力, 促进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将大大提高护理的效率与地位[9]。随着社会的进步, 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及患者的需求亦越来越高, 加强培养高效的护理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出高效的护理团队, 医院的各项护理质控指标才能准确达标, 各项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才能让医院在竟争如此激烈的医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做到: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参考文献
[1]郝玮.论护理工作中的团队精神[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6) :600-601.
[2]郑华蓉, 刘晓华.如何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9) :404.
[3]常文侠.浅谈护理管理者如何加强护理团队建设[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12) :176-177.
[4]蒋芳.“二八定律”在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2) :455-456.
[5]方芳, 丁岩峰, 刘晶夫.团队精神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 2008, 8 (4) :28-31.
[6]Laing K.Team building[J].Gastroen terology Nursing, 2003, 26 (4) :156-158.
[7]孙淑兰.木桶理论-护理团队精神建设[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4) :247.
[8]傅华平, 闫力.急诊护理队伍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4) :3471-3472.
3.陈毅的读书精神等 篇三
陈毅元帅渊博的学识和潇洒的谈吐以及文学天赋,给很多接触过他的中外人士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他那勤奋好学的精神知道的人却不多。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陈毅受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有一次游击队驻地被包围,陈毅立即命令部队钻进密林中。敌人搜来搜去,终于在陈毅隐蔽过的地方拾到一个包袱,里面除了一件破旧衬衣外,还有几本书。敌军官惊讶地说:“苦成这样子了,还读书呀!”在这次与敌人周旋的20多天中,陈毅写下了“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家赵瑜在古董市场得到了巴金先生70多年前书写的7封通信。凭着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敏感,他展开追踪调查,完成了这本《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书中所呈现的巴金与黛莉的7封通信,是解读20世纪新女性命运、大家族沉浮的密码,从而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命运浮沉的历史。
这7封书信,都是年轻的巴金用钢笔书写的真迹,信封上写有“山西太原坡子街20号”“赵黛莉女士”。7只实寄信封俱在,寄收邮戳依稀可辨,有“平”、“上海”、“北平”、“阳曲太原”等字样,可辨认的时间为“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巴金先生或在信封上写“平快”二字,或写“上海李缄”字样。
巴金先生这些信,经历70多年风雨,仍基本上保存完好。巴金先生在信尾署名时,除首封落款“巴金”全名外,其余6封,只落一“金”字,更让人备感亲切。赵瑜说,夤夜灯下品读,如同聆听一位前辈作家细叙心曲。
赵黛莉,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性?围绕这7封信,从太原,到西安,赵瑜展开了近3年的追踪调查,终于见到了90岁的赵黛莉老人。据老人回忆,当年,她常读巴金等人的作品,也最喜欢巴金。当时太原买不到巴金新写的《家》,是她姐姐过生日,姐夫把书当作礼物送来的。“我一下子就迷上了《家》。正巧,我在家里看《大公报》,上面刊登了巴金一段回忆录。我就给巴金先生写信,没有地址,就请《大公报》转给巴金。”在信中,她谈了自己的读书感想。没想到,巴金先生很快就回信了。
黛莉老人说,几十年过去了,真不敢相信这些信还能留下来,当时离家时,她把一批书和一包信放在了房间的顶棚上。赵瑜告诉老人,这院子拆了搞城建,这包信终于被人发现,又转给了古董商,才得以保留下来。
《阿Q正传》第一个俄文
译者王希礼
王希礼原名波·阿·瓦西里耶夫,当年在驻开封的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二军俄国顾问团当翻译。他不但会汉语,而且喜爱中国文学,看过一些《聊斋志异》之类的作品。那时翻译家曹靖华也在这个部队里,他们相识了。王希礼请曹靖华给他介绍新文学作品,曹靖华就给他介绍了《阿Q正传》。王希礼读过之后兴奋地对曹靖华说,鲁迅“是同果戈理、契诃夫、高尔基一样的世界大作家”。他决心把这篇小说翻译成俄文。于是就在曹靖华的帮助下动手翻译了。
曹靖华在《好似春燕第一只》这篇文章中写他译书的事情:“《阿Q正传》初稿译完时,为了翔实,把所有疑难都列举出来,写了一封信给鲁迅,信内附了王希礼的一页信,信中除请鲁迅解答疑难之外,还请他给俄译本写篇序、自传,并请他附寄最近照片等等给俄译本用。
4.团队管理类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公司利益高于一切”这就跟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样的道理,没有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充盈收入,就没有个人的进步空间和生活来源,所以我们每个员工都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小失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砸了老板或大伙儿的饭碗,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团队至高无上”,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协作,各取所需,各显神通,才能发挥团队最大的能力,取得最佳效益。
“做事三要素,计划、目标和时间”讲的是会统筹、会计划、会安排、会实施。“不要解释,要结果”、“不要编造结果,要卷起袖子干活”、“推诿无效”、这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承担,有担当才有作为。“简单”是让我们学会寻找捷径,达到目标,实现高效目标,“做足一百分”是告诉我们要追求完美、“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不要颠倒过来”这个是职场高手的法宝,“沟通能消除一切障碍”这个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意见说出来,必然会有人给你答案,自己越想越偏,不利于长远发展,“永远保持进取,保持开放心态”让我们拥有这样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5.匠人精神企业员工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秋山木工学校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八_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两度十天的节假才可见家人。被豆瓣网友称作军事化管理,尼姑养成班,确有相类处:封闭,规矩,修炼。倒也不难理解,君子不器,匠人却要成器,成器少不了规矩。耳提面命,耳濡目染,言传兼身教,教育才不落空。不过这些都只及表象而已。木工学校40年间养成50余名匠人,教养人的不是规则,不是木头,也不是师父。
前五年为学徒,边学边做;后三年做师父,边教边做;中间是标志着正式成为匠人的“修了式”。成为匠人的同时成为老师,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修炼,也因有了为他人之心和担当之愿,让心性技艺进一步沉淀下来,内化到如先天生成的一般。
这本书很易读,正文中《匠人须知三十则》不作惊人语,更像家书,如父如母反复叮咛,要跟人好好打招呼,要为别人着想,要省着花钱。
印象较深的是第25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而让人变得谦虚最快的捷径,就是打扫厕所;无论是多么脏的厕所,只要认真打扫,都能把它变得像新的一样干净。秋山将人比作白纸,初生洁净,渐受秽染,“只要活着,每天都要使用厕所和心灵,所以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清除污秽,就能够回到纯净的心”。秋山训斥学徒,以打压他们的“骄傲之心”,他说自己到现在隔一个月还会生起“骄傲之心”,学徒们则是三日一生。从三日到一个月,修了50年,只要活着就得一起打扫下去。
秋山说自己的严厉是从学徒时期师父的`母亲学得,她当时负责管理学徒的日常生活;而勤苦肯干的精神,则来自起早贪黑当小贩养活一家的母亲。木器本是寻常日用,木匠的道理也取诸人生,执著、坚忍、谦卑、洁净,承继的是大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气。在我印象中,中国的匠人都像《陶庵梦忆》里走出来的,或痴或癖,奇技淫巧,带着日常的喜乐清明,固然可说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大概更因为工匠一直以来地步不显,他们身后被淡化隐去的日用工夫和念兹在兹日夜与之的生命投入,和日本匠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今中国人越来越多人看重品质,讲究工艺,愿意为喜爱的东西买单,这可能是做一个中国匠人最好的时代。最近我正好接触到几位国内文创人,多是从原先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做老木地板的,有开插花课的,有做独立编辑的,他们都乐于自称匠人。我问其中一位建筑设计转行做木工手做的姑娘,做木工是不是很有意思。她说,其实比较枯燥,一连几个小时站在那儿,在木屑堆里一遍遍地打磨,也会焦虑,怕做不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听来很好,实行很难,而日子的功劳和造化便在坚持之间呈现。”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所以应该毫无保留、热衷地投入。”秋山师父的话不起眼,道理很深。时间从道理上看当然都是自己的,但又有谁能说自己“有”时间?学徒日复一日地打磨木器、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为何而做(心性)的匠人,而后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没有区别,但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却截然两样,这大概就是秋山所谓“为天命而活”。匠人最精到的技术,是为时间镌刻上自己的名字。匠人精神藉由一个木匠之口晓以所有行业中人的,终究也不过是这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
6.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团队精神》11月首版,一经面市便受到广泛好评,引起极强的社会反响。至今共印刷28次,累计销量达68万册。这十年来,这本书被许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为培训教材,如中国银行、国家电网、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其中,大庆油田购买本上万册,科以上干部和骨干员工人手一本;国家电网、中国邮电等专门组织读书活动研习本书。
李慧波教授十年沉积再亮剑,铸就中国企业顶级内训宝典,传授零内耗团队核心管理技术,将领导的艺术转化为员工的拥戴与高效能产出,将员工的拼搏与创新内化为企业基业长青的永续力量。
7.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 篇七
首先, 在导论中, 作者首先解释了探讨“过错责任原则”这个理念的必要性, 从而让自己在阅读此书时是抱着一种新鲜感和求知的渴望来阅读的, 而不是枯燥的。而后, 作者从经济运动的必然性看待民事责任规范, 认为民事责任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的情况下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强制性法律后果。在大陆法系上成为一种特殊的“债”, 引导我从一个大的方面去理解民法中的规则制度。
其次, 在“第一次勃兴”的这一章节中, 介绍了早起古代法的加害责任原则、罗马法上过错责任原则的形成和确立以及第一次勃兴的原因。在这一部分中的早期古代法的加害责任原则中, 我从中可以看到, 在当时的复仇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的氏族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 后来, 在逐步的文明进程中, 赔偿制度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完善。赔偿制度的法律化进一步使复仇的范围以及由此造成无谓牺牲的可能性大大缩小,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公元前18世纪, 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编纂了适应私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中央集权制巩固需要的统一成文法典——《汉漠拉比法典》, 虽然在外国法制史的课堂中学过, 但却不知其中含有了大量的赔偿规定, 例如, 该法典第56条规定:“自由民放水, 水淹其邻人业已播种之田, 则彼应按一布耳凡十库鲁之额, 赔偿谷物。”第2的条规定:“倘自由民殴打自由民之女, 以致此女堕胎, 则彼因使人堕胎, 应赔银十舍客勒。”等等。这些规定, 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法制成就, 也为日后的归责原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罗马法上过错责任原则的形成和确立的这一部分中, 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重要法典有关归责的规定和相关案例, 进一步体现了法律制度的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适应性。这一章的最后一个部分的以平民斗争为开始的第一次勃兴原因的分析中, 介绍了当时一些的政治运动以及当时法学家对有关过错责任原则的一些理论的介绍, 并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相联系, 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第一次勃兴的原因。
再次, 是第二部分, 即第二次勃兴。在这一章节中, 主要包括三个章节:从复兴到勃兴、危机笼罩下的立法对策、回顾与前瞻。在这一章节的“黑暗时代”部分中, 讲述了灿烂的罗马文明也在随后数世纪的、混乱状态中黯然失色, 西方文明进人了一个“黑暗时代”的一个状况, 为后面两个部分作铺垫。而在“危机笼罩下的立法对策”这一部分里, 资本家对利益的追求, 工厂的污染使受害者的补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传统的责任原则在这方面则越来越令人不满。正如作者所述, 近代民法上的过错原则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 以加害人为考虑基点, 以调动个人积极性、维护社交安全感为上要目的参数的调节系统。然而, 在资本主义全面危机的情况下, 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对抗, 到处是侵害和损害, 到处是要求赔偿的诉讼和拒绝赔偿的抗辩。因此, 在“公平”和“社会控制”的口号下, 现代资产阶级的民事责任众法采取厂两个最重要的步骤, 这就是归责方式的客观化和损失承担的社会化。在归责方式的客观化中, 包括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 是现代归责原则的一个重要基础,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损失承担的社会化中, 则包含民事保险和社会保险两个部分。而在最后一部分的回顾与前瞻里, 是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一个评论和概括以及对不同理论声音的一个总结。
最后, 在“第三次勃兴”这一部分中, 包括波浪式发展曲线的启示、历史的反思、基本理论探讨、法律对策研究、中国式和谐体系的构想的内容。在作者的启示中, 首先回顾了其漫长的历史进程, 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现了其发展过程。在“历史的反思”这一部分中, 所谓高度危险的无过错责任, 实质应该是对可防止危险的过错责任。不仅如此, 还有关于紧急避险所知损害的赔偿问题也做了深入的探讨,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对有助于我理解现行的侵权责任法。在“基本理论探讨”这一部分里, 作者则是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及经济以及其功能方面进行的探讨。而在最后一个部分里, 也就是“中国式和谐体系的构想”这一章中, 认为过错责任原则再次勃兴的希望在于中国式的和谐体系, 并根据相关的情况和因素提出了一些自己建议和想法, 例如, 归责原则一体化、责任形式多样化、道义援助的法律化等。在归责原则一体化这一部分中, 作者认为未来中国式民事责任体系只有过错责任原则这一个归责原则, 在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等其它相关原则归于其中的原因分析到目前社会主义的大部分国家, 对于无过错责任的原则的采用都是附带条件的, 例如在规定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纠纷争议, 加害人需要对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及其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等进行证明。因此, 同过错责任原则相比较而言, 其在目的、社会功能及运用方法上都没有过多的差异性, 因此, 将这一类的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合并在一起并不会对司法运用、社会效益造成不便, 相反, 它们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补充, 共同促进, 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 从而使民事侵权体系更加完善。在责任形式的多样化中, 为了避免由于侵权责任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以及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的损害结果进行惩戒, 作者也提出了补救性民事责任与惩戒性民事责任。而对于道义援助的法律化作者也是将其提到了重要位置, 使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8.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十二大的任何重要文献,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不了解共产主义精神,当然对文件是学不深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和对共产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这些总结和预见,都写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不读这些著作,怎么能对共产主义真正的了解呢?怎么能吸取马克思主义的营养和提高理论素质呢?我们要建设的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人所以提共产主义“太渺茫”、“是幻想”之类的错误言论,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也不想填补自己的缺陷,因而对现实和未来都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反映了一种消极情绪和空虚感,把个人和国家都塞在非常狭隘的眼界里。如果这些人不抱固执的偏见,还能接受别人意见的话,那就不妨试一试,在学习十二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部分时,好好地读读马列著作。列宁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第62页)这应该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本态度。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的一次讲演里,对宣传工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每一个鼓动员都应该是代表国家的领导人,应该在经济建设事业中领导全体农民和工人。他应该告诉人们,要成为共产主义者,就应当知道、应当阅读哪本小册子,哪本书。”(《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71页)当然读书不能照搬硬套、“对号入座”,只能从中受到启发,打开思索的闸门,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使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整个共产主义宣传归根到底都是要领导实际的国家建设。应该使工人群众感到共产主义象他们自己的事一样容易理解。”(同上)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对共产主义运动,确实作过科学的结论。但是,有的问题,前人没有遇到过,没有论证过,或者即使遇到过论证过还不丰富、不完整,使人不易理解甚至误解。这是不足为奇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发展的,前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后者从来没有结束过。真理就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的。后人根据实践的发展去为真理的长河增添颗粒,增加支流,填补空白,不断地丰富它,完善它,而不能凝固它,静止它和结束它。这就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著作家们虽然有过某些论点,但是,他们没有作过系统的阐述,深入的分析和完整的论证,更没有把它的作用、地位提到这样的高度。就这个问题,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就会从一个侧面、一个领域,看到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由不完善变得逐步完善起来的发展过程,也可以了解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什么具体的补充和贡献。假如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缺乏基本的了解,怎么能够妄说这也是发展那也是贡献呢?实事求是地指出这一点,对于学习十二大精神的领会和理解,是有好处的。决不象林彪、康生那样,把每一个论点甚至每一句话都说成“发展”和“贡献”,吹得越玄,越使人迷惑不解,他们是为了让人们在他们制造的迷信中倒退。就这一点说,我们应当警惕,科学决不是迷信!科学会把人引向进步,而不是相反。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全国人民新时期的总任务,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各个地区,都在这个总任务下具体地安排各自的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例外。怎样开创新局面?那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的教训够深了,大家记忆犹新。创伤和破坏同开创新局面,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是反对的。可是,那种固守狭隘的经验,依赖现成的条件,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者,也是我们反对的,因为这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同我们党的十二大精神的要求是不相容的。要说前一种是“左”的偏向的话,那末,后一种就是右的偏向。开创新局面,首先要有开阔的思路,打开思想的新局面,提高认识客观规律特别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当前我们的干部中,至少应当提高分辨以下的认识能力:什么是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什么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什么是事物的真象和假象,什么是本质?什么叫全面地看问题,什么叫片面地看问题?分不清这些,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茫然无措。这怎么会有规律性的认识呢?又怎么能开创十二大要求的新局面呢?要扭转这一点,我认为必须扎扎实实地读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认识能力,也就是改造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摆脱盲目性,真正使自已保持一副清醒的头脑,掌握前进的方向。读书可以做到温故,也可以做到知新,故即已有的科学结论,新是需要认识的规律。
当前,我们正处在列宁说过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现在我们要培养出一支新的教育大军,它应该紧密地同党和党的思想结合起来,完全贯彻党的精神,它应该把工人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他们,使他们关心共产党员所做的事情。”(《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67页)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战略目标,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教育亿万群众掌握共产主义精神,也必须动员十亿人民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的劳动。党中央强调,把十二大精神贯彻到家喻户晓,这是完全正确的。看来,认真地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是完全必要的,是不可忽视的。
9.4d卓越团队读书心得总结 篇九
后来,因为财富五百强公司的各位老板邀请他把领导力培养课程带到他们的公司里,他创立了“4D系统”。他的公司从此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与各种项目团队和工程团队合作,帮助这些团队提升绩效、降低风险。成效显著的4D系统的核心是通过管理团队的“社会背景”提高领导效力,进而提升团队绩效。这种力量同时也在改善团队成员的行为,就像磁场的力量会影响铁屑的聚拢一样。
媒体推荐
佩勒林博士有着长时间与NASA合作的经历,所以他知道这个组织是如何运转的。佩勒林博士也清楚NASA如何组建团队以达成“超出地球范畴”的目标,他在此书中对此做出的总结将帮你和你的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前美国宇航局局长 迈克尔·D.格里芬博士
伟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领导力。这本书中的4D理论能教会你成为一个伟大领导人的一切必备条件:工具、态度、习惯。这一理论不单单是对NASA或者一些宇宙空间项目有用,任何一个从事挑战性工作的团队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全球定位系统(GPS)首席设计师、斯坦福大学航天学教授 布莱德·帕金森
在多数中小企业家“用人之力和用人之智”到“用人之心和用人之愿”的历史跨越中,我们团队率先引入并实证了本书的4D系统就是通过“科学、简单、实效”的辨识方法,让团队以及团队的领导者快速了解自己和团队“性格色彩”的同时,也能加快推动团队在文化融合,人际合作、员工激励再而提升团队的绩效上有清晰的案例说明和指引,为企业打造真正可持续的卓越梦幻团队又点燃了一盏明亮的引灯。就如一位客户评价:“NASA的4D教练支持系统和团队教练打造技术,对企业的价值真是物超所值。”
——4D教练系统落地专家
当今企业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员工内在状态的管理,佩勒林先生以科学家的睿智,独创性的了这一世界性的管理难题。我们作为实践者,亲身见证了该系统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强大威力。
10.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篇十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创新一词已不陌生。网络、电视、杂志等宣传媒介到处充斥着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等类似字眼以博取大众眼球,仿佛创新是一种象征狂热、激情和想象力,并为大量年轻人提供创业可能的活动。而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创意和高科技产品出现在大众眼前,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创新的直观感受和认识。近年来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雷军为代表的小米手机等企业纷纷崛起,其大力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触动和反响,可谓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最新体现。可是,当分析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战略及其实践时,我们不禁自问,创新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成功吗?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一、创新到底是什么?
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或许可以带领我们以全新的、系统的角度去审视创新,理解创新,并将创新贯彻到企业家精神中去。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书中介绍了很多例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的社会创新。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而中国社会近现代的经济发展,也是以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为基础,从而实现市场的创造与发展。例如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和社交网络平台人人网微博等都是将国外的最先进互联网概念与信息技术引进并成功本土化,从而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当前火热的海外综艺节目版权引进及创新,也推动了国内综艺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相较于以前快乐大本营的一枝独秀,如今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各路综艺百花齐放。这些节目在购买海外版权的同时也学习了整个节目制作流程,并基于对中国电视受众的精准分析进行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观看习惯。这些节目一经推出便反响强烈,实现口碑和广告收益双丰收。彼得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几率小。不得不承认,德鲁克的认识是极富远见的,他的观点放到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怎么样才能创新?
彼得德鲁克在书中第一篇的创新实践里,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它们分别是: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德鲁克认为,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的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创新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
意外事件包括发生于组织内的意外成功和失败以及组织外部意料之外的情况。意外事件能使我们从先入为主的观念、假定和原先非常确定的事物中猛醒过来,因此,它是一个丰富的创新来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想要成功利用意外事件有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和利用者的知识和技能相符合,换句话说,意外的事件是一种将已经存在的专门知识予以全新运用的机遇,它也要求产品上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甚至销售渠道的创新等以抓住机遇,但这种运用并不改变“我们所从事行业”的本质。它可能是一种延伸,但不代表经营多元化。这种创新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是所有创新来源里最低的,也最容易发生在较正规的中大型企业里。
不一致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某项产业经济现状之间的不一致(例如需求上升利润却下降),某项产业现实和假设之间的不一致,某项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与顾客的价值观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某项程序的逻辑内部不一致。对于不协调的事件,我们可能不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可能不理解它的本质。但不协调仍然是创新机遇的一个征兆。
程序需要如同意外事件和不一致,它也存在于企业或公共服务机构内部。程序需要不像其他的创意来源,它不以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为起始,而是以有待完成的工作为开始。它使现有程序完美,取代薄弱环节;同时,还围绕新得到的知识,重新设计存在的旧程序。有时,它提供欠缺的环节而使某个程序成为可能。组织成员都知道这一需要确实存在,一旦出现创新,它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被人们接受,并很快成为“标准”。
产业与市场结构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打击就会造成它们土崩瓦解,而且解体速度还非常快。当这种情况发生后,产业内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即将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例如当初的IBM公司、3M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很常见的情况是,当发生变化时,原先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厂商或供应商往往会忽略正在快速发展的部门。它们总是坚持那些正迅速变得运转不良且将要过时的运作方式。于是,这个领域的创新者就占有不受干扰、独自创新的良机。
如果说意外事件、不一致、程序需要和市场产业结构变化都是显露在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一个市场之中,更多是揭露来自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发生变化的征兆。那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这三种来源都是外部的。它们是社会环境、哲学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知识环境的变化。关于人口统计数据,例如美国社会曾有的婴儿潮以及现在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还有男女就业结构比例的变化,都是新的创新机遇。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而基于知识的创新是很难以驾驭的,它风云莫测、善于变化、对组织管理者有着特殊的要求:
1、基于知识的创新要求对所有必要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2、要求有清晰的定位;
3、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三个主要的重点:首先要开发一套系统以占领该领域。然后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市场。最后占据一个战略位置,专注于一个关键功能。
德鲁克开始时便强调,以上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迭的地方。这种情形可以被看作是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户,每个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从另一扇窗户看到。但从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这个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力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摆脱自己的眼光、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去识别新的现实、变化、机遇和挑战。
三、创新一定能成功吗?
彼得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No”。成功的创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明白一定的限制以及符合一定的条件。具体的要求包括:
1、有目的的、系统的创新来源于对创新机会的分析和对创新机会的来源进行认真地思考;
2、创新活动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要走出去观察、询问和咨询意见;
3、一个创新要想行之有效,就必须是简易而且重点突出的。它只能以一件事情为中心,否则人们就被搞糊涂了;
4、有效的创新是从小处起步的;
5、一项成功创新的目的在于取得市场的领导地位。而需要注意的禁忌是:不要过于聪明、不要一次从事多种创新、不要尝试为未来而创新。另外,还有三个条件:第一,创新是辛苦的集中的有目标的工作;第二,为了使创新成功,创新者必须依靠自身的长处;第三,创新是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结果,必须接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上述这些都是创新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企业创新的行为准则。
实际操作中,要使创新真正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首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使创新对管理者具有吸引力和益处;其次,要阐述创新的重要性并规定创新的期限;最后,要拟定创新的计划,列出特定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成功的创新,企业家精神也是需要培育的。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
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
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
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
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化,对它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四、为什么一定要创新?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创新无疑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我想谈谈国家层面的创新的意义。
目前,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创业浪潮中,而中国则处于自己历史上的第一次创业浪潮中,同时又要面对来自世界的第二次创业浪潮的挑战。
1996年,德鲁克在接受《有限公司》杂志专访的时候说,从19世纪5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创业活动。我们所有的重要的组织机构,包括现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建立并成形的。从这个时期到1914年,人类每隔14个月,就会出现一项重大发明,每种发明都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比如,英国的威廉·珀金发明了第一种苯胺染料,开启了现代化学工业;德国的沃纳·冯·西门子发明第一个电动马达,开创了电气工业;英国的贝西默发明了炼钢的方法,开创了现代化的钢铁制造业;法国的皮埃尔兄弟创立了莫比里尔信贷公司,开创了现代金融业等。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比如GE,西门子,福特汽车等都是这次创业浪潮的幸存者。而从1970年左右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浪潮中。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序言中,德鲁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量新公司的涌现,以及这些新公司所创造出的新的工作岗位。而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富》500强所雇佣的员工数量却在不断地减少。
11.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一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长春市心理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 男48例, 女22例。年龄62~86岁, 平均72.5岁。本组患者中有老年痴呆患者37例, 基本上不能自理;抑郁症患者19例, 特点是情绪低落, 失眠, 沉默寡言;狂躁症患者14例, 表现为烦躁不安, 大吼大叫, 语言错乱, 拒绝配合治疗。以上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
1.2 护理方法
1.2.1 老年精神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
(1) 形象改变。老年人须发脱落稀疏, 变白;结缔组织弹性减低, 皮肤出现皱纹;皮下脂肪减少, 皮肤变薄;骨骼肌萎缩, 骨质增生或骨钙丧失, 关节不灵活;牙龈萎缩, 牙齿松动脱落;体质量、身高随增龄而降低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身高在35岁以后, 平均每10年降低1cm[3]) ;老年人体力减弱、灵活性降低, 患病后老年患者可变得生活懒散, 少食懒言, 运动障碍,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需别人协助或督促完成。 (2) 器官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 出现视物模糊8例, 耳聋耳背22例;心脏搏出量减少, 引起体位性低血压5例, 劳力性心脏病及多种心脏疾患;肺活量减少31例, 导致长期咳嗽、气喘, 严重甚至端坐呼吸, 夜不能眠;肾脏清除功能减少, 导致尿潴留2例, 尿频、尿急、尿等待14例;脑组织萎缩, 引发老年性痴呆37例, 生活不能自理;胃肠功能失常, 导致便秘33例、慢性胃溃疡19例、胃炎14例等。总之, 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减弱, 免疫功能下降,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3) 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老年人学习能力减弱, 反应速度和操作能力均降低, 加之记忆力衰退和性格改变, 常常出现睡眠时间减少, 反应迟钝, 甚至老年性痴呆[4];因身体机能的减弱, 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甚至出现狂躁症和抑郁症;性格改变如孤僻、多疑、固执等;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 出现大小便失禁, 甚至不能自理;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 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如肺内感染, 胆囊炎, 尿路感染等;免疫监视功能下降, 常有发热、肺部感染、腹泻, 且易患各种癌症。
1.2.2 生活护理
(1) 老年精神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和智商减退, 有些患者不能回到自己住的床位或房间, 甚至找不到厕所, 护理人员要加强照顾。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应避免与其他兴奋患者在一起活动和休息, 以免受到伤害[5]。一些精神障碍痴呆患者, 或精神分裂症伴有躯体疾患, 或受精神症状支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还要定时让患者如厕大小便, 避免患者随地便溺或弄脏衣裤被褥, 一旦弄脏要及时清洗, 及时更换, 以免发生泌尿路感染和褥疮。大多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容易跌倒, 发生骨折, 故外出时一定要有家属或护士陪同。老年精神病患者需要专人照顾, 重点护理, 使患者的饮食起居在医护人员的观察和帮助之下完成, 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在饮食上, 老年患者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糖、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生活不能自理者需喂食, 并控制摄入能量总量, 如患者拒绝进食应进行鼻饲, 甚至静脉输入营养液;同时每天要让患者摄入足够量的水。在满足机体对食物和饮水的需求, 同时应督促患者经常活动, 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 有利于增强体质, 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3) 在睡眠上,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非常常见, 入睡难、易醒、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少, 一些情绪抑郁患者甚至彻夜不眠, 由失眠而发生的狂躁型精神病也较为多见。要给失眠患者营造良好、安静的环境, 有基础疾病的及时解除其身体的不适, 失眠严重的给予短效或中效的安眠药物。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 改善其睡眠状况, 是有效缓解精神类疾病的方法之一。
1.2.3 心理护理
老年精神患者多数在患有精神病的同时, 都患有各种不同的躯体疾病, 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让患者常处于焦虑之中, 要耐心开导患者, 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 这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在护理工作期间, 态度要热情、和蔼, 带着对家人、对长辈的爱护、体贴和尊敬的态度去护理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多年保持的习惯不要强硬的改变, 尽可能解决老年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不要刺激、惹怒患者。对于受病态支配的患者, 应该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与患者进行交流,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包袱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 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提高对精神病的对抗能力, 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宽慰, 最终目的即安心住院又服从治疗。
1.2.4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加之生理功能下降, 常可发生意外, 因此, 安全护理是对老年精神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 (1) 老年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极易产生焦虑、偏执、易受精神症状支配、抑郁等情绪,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往往对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 容易产生偏执情绪, 甚至发生医患矛盾。护理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对待病患, 并不失时机的劝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还应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严密防护患者的自杀和自残行为。 (2) 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给老年患者喂食, 要耐心慢喂, 以免噎食、呛食, 不吃易发生危险的食物, 对药源性的吞咽困难, 劝患者缓慢进食或吃流质食物, 谨防窒息。 (3) 老年精神病患者常有骨质疏松症, 但其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 病情稍稳定后即想出院, 甚至伺机出走, 故对患者情况应完全掌握, 让患者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以防发生外出迷路及出走等意外。 (4) 老年精神病患者常伴有各种脏器损害, 如患有心功能不全, 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体弱患者在换季时常发生肺内感染;随着用药年数的增加, 还有可能发生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应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避免严重后果出现。 (5) 对于有急性起病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有时表现兴奋, 话多, 情绪易激动, 易发怒, 有骂人、伤人冲动的患者, 除了必要的耐心劝导外, 更应注意防止患者伤人伤己, 严重时有约束和打镇静药物的必要。对于患有抑郁类精神疾患的患者, 不能放松警惕, 因为此类患者往往有自杀倾向, 要加强巡视, 避免发生遗憾。
2 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 本组70例患者, 治愈23例, 有效43例, 无效4例自动出院。总有效率94.29%。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精神患者人数逐渐增多, 如何提高老年精神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是精神科护士必须注意的问题, 老年精神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 只有从其疾病及身心特点出发, 进行护理, 才能提高老年精神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疾病康复。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和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为临床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长春市心理医院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病理特点, 分析其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 本组70例患者, 治愈23例, 有效43例, 无效4例自动出院。总有效率94.29%。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 只有从其疾病及身心特点出发, 进行护理, 才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郭田荣, 赵金英.重症精神病患者男女同病区的护理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2) :5.
[2]黄鲲鹏, 李凤丽, 聂利梅.长期滞留住院无主精神病患者87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24) :79.
[3]朱亚珍.浅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6 (5) :137.
[4]杨丽, 薛丽平, 李宏利, 等.老年期精神病的护理经验[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7) :54.
【团队精神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团队的精神心得体会10-03
企业团队精神心得体会08-21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900字08-06
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10-06
足球运动团队精神09-17
团队精神的思考11-01
企业团队文化精神口号09-24
什么是团队精神培训07-21
写团队精神的口号09-11
弘扬团队精神 坚持团结奋进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