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光芒的教师

2024-10-13

做有光芒的教师(共10篇)

1.做有光芒的教师 篇一

做有策略的教师 地理组

张翠

上个学期参加了常州市基本功大赛,感觉收获颇丰,这里我说的收获并不是指获得什么奖项奖励,而是指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认识到自己应不断的读书,向有经验的教师们学习,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做一名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教师。因此,寒假期间我积极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读书,我选择的书是《做有策略的教师》,属于名师工程系列书籍,这本书分教学篇和教育篇两大板块,共精选了70个经典的课堂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折射出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深刻感受到教书育人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一名好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有教育的策略和智慧。在读书过程中我随手写了一些读书感想,现总结整理如下:

一、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运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公开课中使用的几率非常大,它的优点是能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集思广益等。然而,如果一旦组织不好,会使它只能流于形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偏离课堂主题,使课堂失控等。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有一次组内公开课,课题是“聚落”,其中一部分内容是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聚落民居的特色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描述,其实答案教材中已经启示的比较清楚了,所以学生的兴致不高,讨论的效果较差。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有效的运用讨论法呢?

本书的第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一定的启示,它讲述的是日本小学的一堂德育课: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问题,教师就征求学生的意见,应该怎样帮主人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自然而然学生们就展开了讨论,教师再沿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简单逐步走向深刻、全面,最终大家讨论出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符合学生身份特点的情景创设是讨论法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深入的引导,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并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即课堂中教师 “导”的角色扮演也是讨论法有效实施的保障。

二、努力做到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在教学过程和听课、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我很多时候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特别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好像比学生还紧张,感觉教了他们一学期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分数。但静下心来思考之后发现,分数只是暂时的,除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以外,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应是学习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他才拥有生存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花花世界。因此,这就要求我在课堂中要把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下面这个小故事中的老师给我做了榜样。

一位美国政治课教师如何就“美国宪法”这部分内容进行测验,给每人发了一份“信实派给学校的来信”,信实派是一个虚构的宗教团体,这个团体根据他们的教规向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无厘头、可笑的要求。然而这些要求根据宪法是有权提出的,那么作为校方该如何回复这封信呢?他让学生自己以律师的身份,依据宪法条款写一封回信进行辩护,课下分组合作完成。第二节课,教师让每个组读了自己的回信,教师和每组学生之间进行了辩论。教师的这个作业的核心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个人自由和社会规则的关系,当自己的权利与他人的权利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履行一个公民的义务,又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美国教师没有把“标准答案”主动告诉学生,让其死记硬背,因为那样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别无它用。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狡黠”、顽皮的同伴,给学生出来很多难题,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挑战欲望。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时,思维逐步趋向于深刻,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实时,教师才为学生喝彩。我认为这节课包含有许多的教育内涵,如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批判性等。因此,我想中国的考试制度我们做教师的改变不了,但是这种锻炼学生的方法,我这做地理教师的应该积极地去学习、模仿。

三、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上个学期我第一次教初二,有一个问题使我越来越头疼,那就是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几乎每堂课举手的始终是那几个人,与初一相比课堂明显沉默了许多,然而当我给出问题的答案时,几乎每个人都瞒着头、毫不质疑地认真记笔记。后来我就反思,在这样的课堂中这些孩子们除了抄下了那些“标准答案”之外,我还教会了他们什么,我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吗?而书中一位教师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

这也是美国的一位教师,教的是自然课,在一堂课上他介绍一种绝种了的猫科动物,一边讲述一边让学生传看这种动物的头盖骨,并要求他们认真的记笔记,下堂课做测验。因此,学生们都认真地记下了笔记。然而,测验的结果是全班全部零分。原因是那堂课中讲的这种动物根本就不存在,是这位教师自己编出来的,同时他还把这次的考试分数全部登记到学生的成绩单中。这位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想让学生们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其实教师在讲述这种猫科动物时,学生们记录下的笔记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提出疑问。

对现成的结论、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并引发思考,进而辨伪存真、发现真理,这在学习研究中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教学中,若把“学贵善疑”的大道理讲给学生们听,未必奏效,故事中的老师采用的是“迷魂阵”,用事实告诉学生:老师说的话未必都是正确的,书中的定论也难免有错,如此才能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更自信、更有创造力,同时也是我们的课堂多了一丝风采。

四、巧借生成资源,促成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一个新词叫“生成”。课堂原本是预设的,但课堂常常不会照“预设”一字一板地进行下去。教学设计是死的,但教和学的人是活的。所有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意外叫“生成”,面对生成有人认为打乱了教学计划,茫然不知所措;而有人却能巧妙利用生成,借机行事。

书中列举了几位教师巧用生成的例子,使我感受到教师灵活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积极开挖自己的智慧,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学设计,摆脱它们的束缚,积极地利用生成资源,将计就计、因势利导,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我深知,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它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烂熟于心的结果,是思维敏捷的产物。以上是我对于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小故事的感想,本书中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有待我继续细细地品味、学习。

李 伟---《做有策略的教师》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 “名师工程”系列丛书中的《做有策略的教师》一书,感受很多,整册书以《经典故事中的教育启示》为副标题,采用一段教育故事,一段专业点评的体例,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先进理念,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们智慧的光芒。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传统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点评为辅的方式,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素材。

《遗憾,由偏爱而生》,讲述的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而导致一名学生辍学的故事;《小樱桃老师的36计》,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另类班主任如何管理调皮学生的故事;《“拍拍手”与“跺跺脚”》,则叙述了一位教师如何维护学生自尊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了教师们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凝聚着教师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经验,闪烁着教师们思维的火花。我们从每个教育故事里,都能学到一些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对于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要做好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策略,体悟其中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自身的专业成长。《做有策略的教师》这本书是许多一线教师精神家园的缩影,是他们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是教师们拷问自我、敞开心扉的空间。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

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希望我们每个教师的案头都存放一本笔记,既可以随时记录读书的收获,也可以记录教育的点滴。相信日积月累,不断沉淀和叙写我们的教育生涯,我们也会成为有智慧、有策略的教师。

最后的成功

——《做有策略的教师》读后感

寒假里阅读了《做有策略的教师》一书,翻看到《最后的成功》一文深受感染。不管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们,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很优秀,做任何事都会得心应手。反之,在另一方面我们却表现的很糟糕。人无完人,怎么可能事事成功,个个都是强项呢?对待自己的缺点,我们往往会“自我谅解”。对待学生的缺点我们又会怎样做呢?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会对优等生说“这次考试考的很好,但这不算什么。每一个下一次考试都成功,也不算什么。只有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我会对学习成绩槽糕的学生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下一次没考好,也不要紧。将来走上社会,参加了工作,没有谋一个好工作,也不要紧,或许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从零开始的良好状态。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管我们干什么都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今天我们也许是丑小鸭,也许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知道呢?

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不停进取的人,不畏艰苦的人,永不停歇的人。老师们,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做一个永不停歇的攀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做一个永不疲惫的智者;在理想的攀登中做一个不畏艰辛的勇者。也许,你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读书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看过《做有策略的教师》这本书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不喜欢教师,所以学生更不会去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做教师的更不能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人人可以为尧舜,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在乎群体对个人的认可程度,你所评价的学生不一定真的很棒,但是当事人听了别人的评价之后,也许就会向“棒”靠拢,从而成为“尧舜”。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在本书中有一节“现身说法的教育效应”,文章中的“我”遇到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锲而不舍的母亲,一位是现身说法的老师。现身说法的好处是有亲近感,有说服力,能产生“人同此心,情同此理“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本书中“思想品德课也可以上的很有趣”,村冈教师采取循序渐进,步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简单逐步走向深刻,全面。讨论法是他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也是我在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他人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中也要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审视今天,前瞻明天。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步伐,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对历史所产生的作用都告诉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机遇,要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以教师专业的健康、迅速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2.做有光芒的教师 篇二

按理说, 教师应该有思想是不言而喻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有些教师不愿思考,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看来, 有党的教育方针, 有上级领导的指示, 哪还用得着我们的什么“思想”?恕我直言, 这是一种很糊涂的认识。不错, 无论是教育要“三个面向”, 还是培养“四有”新人, 都是我们教育者应该遵循的指南, 但上级的任何高屋建瓴的英明决策, 都不能取代千千万万第一线的教师富有创造的实践;而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性思考。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 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 无异于缘木求鱼。对于一个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来说, 这是很可怕的。

思想源于激情——我没说胡话, 思想的确来源于激情。表面上看, 思想与激情是对立的, 思想带上了激情便失去了理智, 激情融入了思想便趋于冷漠。但我认为, 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激情, 我们才能如此认真、执著而孤独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 不, 还不仅仅是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 还包括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我是教语文的, 但我认为不能就语文教语文, 而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度来教语文;而搞教育也不能就教育搞教育, 而应该站在社会、国家、民族的高度来搞教育。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 我热切地盼望我的国家和民族早日繁荣昌盛, 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教师, 我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 因此, 我的教育实践伴随着激情, 便是很自然的了;同时, 我的教育实践又伴随着不停的思考, 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有思想必然有个性, 而有个性必然有争议。参加工作几十年来, 争议一直伴随着我。我曾经为此苦恼。而现在, 我为此而自豪。因为在争议中, 我听到许多对我教育探索的中肯批评, 使我的思考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健。应该说, 在围绕我的争议中, 纯粹出于恶意的“中伤”几乎是没有的。人们之所以对我的一些做法和思想提出不同意见, 有的是因为我本身的不足和失误, 有的是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 有的是因为希望我做得更好……有这么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在关注着我, 我能不自豪吗?我愿随时听取不同的声音, 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改进自己的工作, 但我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富有个性的思考与实践。

3.做有魅力的教师 篇三

第一,身正为师,润物无声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人人直接接触的活动,固然显性的形式和因素很重要,但隐形的影响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巨大作用。因为学生都有向师性,学生都会自热而然的喜欢模仿老师,挖掘老师,评价老师,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人格素养和品德修养。这是教师所立足的根本,是为师传道的基础。它决定着教师作为“人”的质量和高度,决定着教师吸引、影响学生的深度。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深厚的品格修养和出彩的人格魅力,仅靠那些形式化的东西来修饰美化自己,在现在学生挑剔的眼光之下,很容易即刻失色。只有较高的人品和修养,教师才能真正以“师”的角色来定位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学高为师(范),思想的光辉是永恒,思维和方法是根本

教师这一“传道、授业、解惑”社会职业角色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成功担当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而其背后追求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看待问题的价值观,一种梳理问题的方法,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见解和思想。在现代知识爆炸背景下,学生缺少的不再是知识的量,而是处理、梳理知识的思维和方法。他们需要的是思想火花的点燃和激发。所以教师的思想含量,思维方式和方法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更是现代学生所希望得到的。通过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师对某一知识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能启发引导学生,也更能使学生折服。

第三,技多不压身,与时俱进求发展

当然,这里的“技”指的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比如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解答学生疑惑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烦恼,调整心态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技能。

首先,教师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能力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教材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线索指导。在新课改理念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项资源和辅助媒介,这就对教师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教师,首先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的知识点,以此建构知识框架。教材、书本知识是基础,是线索,有了清晰的线索,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填充教学资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考核点,正确应对考试考核,才能有方向的引导学生学习。再者,这种对文本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对于教师自身平时的理论学习、自我提升以及科研水平的都有很大的益处。新课改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终生学习的社会理念中,教师的发展能力、提升能力也不容忽视。

其次,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自我表达水平,更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依据切身的经验发现,教师课堂用语的标准程度影响着课堂气氛、学生对课堂信息的获取量和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课堂用语的幽默程度影响着课堂的整个教学效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会在某些教学内容上起到事半功倍,极大挖掘、扩展、激发教学资源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新老师虽不提倡僵化的机械的运用信息技术,但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必要的时候和教学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也应该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第三,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简单的心理辅导方法。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知识的传授仅仅是育人的一个方面。培养完整的“人”,其心理素质,生活的心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表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高中生,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特殊发展时期,加之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往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有些问题他们不愿找家长朋友解决,而教师则是他们理想的倾诉和寻求解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或者是主动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的帮助其解决。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对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融合师生关系也大有益处。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是高效、优良教学实践展开的前提,更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大范围深层次影响的心理前提和基础。作为年轻的新教师,更应该如此。

4.做有情趣的教师心得 篇四

——心得体会

孙蕊 2013.10

做有情趣的教师

——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许多成就伟业者,往往都是情趣丰富而又高雅的人。三国时期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伟大诗人。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的高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是著名的数学家,又是发表过长篇小说和数十部短篇小说的业余作家。这些伟人正是受了高雅情趣的启迪,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美的营养,增强为理想而献身的激情,激发了创造的灵感,从而成就了一番伟业。由此看来,作为幸福人生的构件,除了物质性的要素外,还应该包含精神要素,并且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精神要素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师生活是平凡的,琐碎的,宁静的。但是,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成为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单纯的教学过程中磨砺自己,并成长为一位有阅历、有色彩的教师,进而用这份灵气去影响和熏陶学生,用自己的品格、知识和智慧培养出有品格、有知识、有智慧的学生。

我们经常发现,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教师,有的人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活力,生活得有滋有味;而有的人则整天无精打采,怨天尤人,干啥都提不起精神,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究其原因,除了与个人的生活境遇和思想境界有关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多一些情趣和爱好,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生活品质,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让教师的生活变得多彩,让教师的生命绽放光彩。与此同时,学生也才能欣赏到教师内心世界那片广阔的美丽风景,在健康、高雅、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感受到知识财富的价值与力量。

5.读《做有智慧的教师》有感 篇五

大庆第六十中学

邹晓楠

做有智慧的教师

什么是智慧?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实际上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经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教育在人的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教育智慧?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的。由于教师是教育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者、承载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活动是组织者和主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充盈智慧呢?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教育的技能、技巧是可以模仿,可以培训的,但教育智慧是训练不出来的。培养、造就智慧型教师除了接受教育机构正规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外,更要靠个人长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养,包括个人阅历、生活经历与职业经历的体悟与反思、对人际的洞察与敏感、勤奋的写作等,而这一切又都与他自己的直接教学、教养及教育管理工作有关。

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有教育智慧,我认为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儿童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到最佳教育效益。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其次,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那么就需要以勤奋来弥补。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第三,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虽然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

第四,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第五,智慧型教师还要有创新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第六,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创新”“一味的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6.《做有创意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六

其中提到,设疑激趣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是极为宝贵的教学经验,这是指引教师走捷径的妙招,这也是专家教学历程中的结晶。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内驱力强,做起来主动、乐意且真心实意,全神贯注,还感觉不到累。

如果课堂上学生要是能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以如此状态投入学习,那效果肯定是毋庸置疑是高效的。然而,发现、创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动力,解疑是目标。有了疑问的悬念,才有探究的欲望。

7.做有资格关注天空的教师 篇七

第一、关注天空基于正视当下。

教师职业素来清贫, 而且显得琐碎。立身在当下平淡的教育生活里, 教师如何关注天空, 心存高远?当代名师李镇西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李镇西曾是做着紫色文学梦的青年, 他的理想并非是做老师。但是, 当他确定自己将终身与教育结缘后, 就果断地把目光与智慧投向了当下琐碎的班级管理、日常教学工作中。他始终注意用心灵倾听教育细节, 用智慧感悟育人真谛。十年磨一剑, 终于, 用一地鸡毛编织成了绝美的华衣, 《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等著作成了他人生的天空。其实, 不管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成了教育中人, 我们都要做行业中最好的自己, 这何尝不是对人生价值最好的注解呢?

第二、关注天空源于厚德载物。

人类社会的高度主要是由精神文明的高度来决定的, 道德高尚者才能承担重大任务。德是教师的重要标志, 大教师首先是行大德者。一个教育大师, 也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部《论语》, 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锋芒, 更看到了孔子“德化社会, 德化人生”的道德人生。中国近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不求丝毫私利, 为教育殚精竭虑, 终身探索。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给青年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我们眼前总浮现苏霍姆林斯基那动人的淳朴人性与职业慈悲———“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看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 我们很容易记住“教师必须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的人生宣言……先行者怀着崇高的品性、爱心、人格、理想实践在教育的田园里。厚德更容易高瞻远瞩、百折不回、至情至性, 厚德方能载物。

第三、关注天空成于终身体悟。

8.做有书卷味的教师 篇八

读书,是美丽的。因为读书的本身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境界、一种生命的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流低处靠的是下滑的坡道,人走高处靠的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在于修身养性,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灵魂的充实,在于精神的提升,它包括了思考、实践、沟通。

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把读书作为一门必修课。我深知,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把自己变成一眼知识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汩汩流淌才能浇灌出满园芳菲,结出一树树桃李。那么我只有把“不断读书”当作一把开掘清泉的铁锹。我虽不愿从俗媚流,却也并不想孤芳自赏,我珍惜自己的工作。我觉得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是失职的,一个语文老师更要广读博览。好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读到好书,我会向学生推荐,读到美文佳篇,会忍不住读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给他们人生的启迪。我们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用书。这是小备课之需。教师应该有大备课的观念。该怎样进行大备课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师要成为一个有书卷味的人,主要是通过读书。读书是使人“书卷味”的过程。教师读书应不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应自觉博览群书,无论科普读物还是人文图书都应纳入视野,读教育名著、唐诗宋词、世界名著、学术精品等。教师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高层次的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无不具有独特的气质精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吸取经典之作中的文化营养,在丰富的知识殿堂里滋养情感。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思,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在阅读中,我能追求到一种纯净、幸福、宁静与本真,从而让自己的教育保持一种纯美;在阅读中,我会潜移默化地拥有更多的雅思、雅言、雅兴、雅行、雅量、雅致;在阅读中,我们热爱生命,调试心情,远离职业倦怠,拥有梦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体味到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做一件大事而去”的快乐与幸福;在阅读中,我们梳理着自己的思想,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改变匮乏、贫弱、苍白的情绪状态,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精神状态。

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使教育达到了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的目的。这样的教师绝不会满口讽刺挖苦,而是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一个有书卷味的女教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充满了高雅的气质;一个有书卷味的男教师,可以不潇洒,但一定具有儒雅的风采。这种书卷味或许就是吴非的愤世与傲骨,于漪的执著与奋斗,魏书生的睿智与超脱。

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具有理性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其博大的爱惠及与之接触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在任何生活细节方面都表现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有着良好、温和而优雅性格的人,有礼貌而懂得关照别人。这样的教师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有信念和理想,可以不依赖现实而生存。灯红酒绿的地方与之无缘,生活看似简单,却真正远离喧嚣,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着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教师一定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会因此获得一种独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澄静与清明。做一个有书卷味的教师,会获得职业与人生双重的幸福。

9.《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九

有智慧的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有智慧的教师要有创造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在课堂教学中,有智慧的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快乐学习,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对所学知识是感兴趣的。有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对学生真诚地表扬,热情地鼓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的指点。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能坦诚地尊重。

有智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有智慧的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防止学生盲目地创新,一味地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组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诱导。

10.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篇十

读完以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改变的东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还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确实差距太大。上课时对学生往往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没有真正用心分析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

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习做一名智慧的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读完这本书,感觉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应该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课堂的多元化学习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课后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图省事,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甚至课后案、教后案。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案各不相同,我们不可能通用的,还是需要学习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只有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落实教学新理念,顺应教育新形势,设计出自己的个性教案,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补充、修改、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成长!反思是一种思考,是一种习惯。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取教育的真谛。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具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评价,学会反思,才能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篇2

缘于教育局的读书活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心想,这本书肯定会对我大有帮助。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长。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

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篇3

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上一篇:《当代小学生》读后感下一篇:食品安全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