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数字化论文

2024-07-09

报业数字化论文(精选9篇)

1.报业数字化论文 篇一

具体形式前面的人都说过了

1分钟自我介绍加小组讨论和最后的提问

我们是今天的最后一组

本来有八个人的,但是有两个人没去,只剩六个人了

大家都是复旦的,三个新闻学院三个外系

总体感觉我们这组不太high

自我介绍大家都比较规矩,小组讨论的时候甚至出现过一次冷场 不过气氛很好

赞一下我们复旦的同学,没有出现前面同学说的浙大那种话霸 让别人没有表现机会

我们这组的讨论题是今天青年报上的一则“韩国克隆造假”的消息 具体讨论过程我就不说了

最后跟杨总提了个问题,他答完之后本来想跟他交流一下的 但是他马上跟我们说了一句祝大家圣诞快乐,回去过平安夜吧 然后就结束了

希望明天的同学能有更好的表现

最好明天早上买份解放日报或者新闻晨报、青年报看看 讨论题都是从这些报纸出的,bless

最后merry X'mas

2.报业数字化论文 篇二

目前部分专业类报纸在生产流程作业环节实现数字化后, 进一步在资讯服务方面实现了报网互动, 这些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例如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一批新闻网站, 实现了报纸内容与网络传播的对接, 扩大了报纸内容的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 建立了强大的网站社区。但也应该看到, 目前大部分报社将“报业数字化”简单的理解为是传统报纸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化再现, 只是把自己的报纸原模原样的搬到网上, 没有突破传统媒体新闻受时间、空间、地域或者语言的限制, 比起商业网站上的新闻来, 报社网站的新闻要逊色了很多。那么传统报业如何才能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实现真正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呢?

报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现, 除了把报纸网站作为媒体形式来争夺网络受众外, 还应包括建设新闻采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报纸与移动新媒体的互动, 做信息资源的整合者。笔者认为, 目前传统报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所要重点考虑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报业的自身定位

报业传媒要发挥自身优势, 即使用信息技术和经营数字内容, 但不宜过深介入技术开发。应注重与信息技术专业机构的结合, 各自发挥所长, 报业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是提出总体架构和技术思路。

2 加强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主要目的是将信息化、技术标准化的基础打扎实, 通过搭建一体化的技术平台实现“一次生成、多次发布”, 避免多个平台、多次转换、多次生成, 降低多元出版的运行成本;通过资源整合共享, 解决“信息孤岛”现象。

3 重视数字资产的管理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数字资源的利用更加普遍, 信息技术附加值会愈来愈大。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末, 就针对新闻出版行业拥有大量数字资源而提出数字资产管理的概念, 并且建立了功能良好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1], 目的是为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新闻出版信息的有效管理, 使企业的资产得以保值并增值, 提高出版数字化的水平, 在因特网上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个性化的按需出版也得以实现。

我国报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要能有效地制作、整合、保存和管理数字资产, 提供有效利用与再利用的手段, 逐步走向数字化管理, 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其具体功能至少应包括:①具有生产复合文件的能力。能生产同时具有印刷版与数字版双重属性的复合文件, 在使用计算机排版印刷的同时, 即产生可用于计算机检索、浏览的电子文本[2]。②用户控制与版权保护功能。要有严格的控制功能, 包括财产管理和版权保护两方面的措施。③多媒体处理能力。以便产生完整的信息资源, 形成数字资产。④兼容性强。可产生向其他社会机构提供服务的元数据与对象数据, 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⑤网络环境运行。⑥超智能的信息检索能力。

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4.1 要避免用办报纸的传统模式来办新的数字媒体, 切实提升转型媒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是要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团队, 这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发展新媒体的基础;二是要特别要求报业的技术人员改变以日常维护和设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式, 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全面融入到媒体运作的各个环节, 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与沟通, 形成自己具有技术支撑的竞争优势。

4.2 积极应用新的传媒传播媒介。

报纸要想在信息海量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并发展, 就必须探索传播的新路径、新形式, 开发新的传播媒介, 寻找并建立更多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有效的、可产生效益的发布渠道。例如随着3G模式的普遍应用, 数据流输送和传播的平台更广泛, 通过“报网互动”、手机联动, 使报纸的内容优势能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 把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在一起, 在新的传播媒体上淋漓尽致的展现。

4.3 注重技术融会创新, 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信息内容和服务。

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要着力自主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应把“技术创新方向”仅局限在若干新媒体的应用、新介质的采用上。标准的应用、多媒体、专业性数据库的开发、内容的整合和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手段等基础性的工作同样应列入创新的范围。不应把有限的财力、人力都花费在传播渠道的建设、专用终端的开发上, 而应在有市场需要和自己特色的内容信息及数据仓库的开发建设上下功夫, 在内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数据挖掘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 整合调用社会的信息资源, 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信息内容和服务, 从而增强新媒体内容的吸引力, 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

4.4不能盲目跟风。

虽然目前各种传媒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新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 但报业数字化转型在选择新技术时不一定要选最先进的, 因为报业的技术应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是技术, 而是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发展。因此要选最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 符合集团自身的实际和需要, 显示自己的特色, 不需要赶时髦, 更不能盲目跟风“烧钱”, 追求高精尖的信息技术。

在这些方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树立了榜样, 给我们以启发在2008年的奥运报道中, 广州日报在国内首创了“编辑部前移”的报道模式, 将200多人组成的赴北京采访奥运编辑部整个移师北京奥运前线, 运用SKYPE、3G、VPN (虚拟专用网) 、卫星传输等技术手段, 实现在前方编辑部完成异地新闻报道的采写、编辑、检校、组办、网络滚动直播等所有环节, 最后通过互联网传回各地印刷厂付印, 使得广州日报成为第一家在首都出号外的异地媒体他们还采用了“报网一体化”运作, 借助大洋奥运网和手机奥运网两个平台, 将包括赛事新闻、现场图片、精彩视音频等丰富赛事内容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同时以滚动快讯、精彩视频瞬间、人物话题直播、焦点跟踪等手段, 24小时不断的为读者带来奥运观看体验, 并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平台, 与受众展开实时互动。广州日报还依托大洋网, 陆续推出了数字报纸、移动阅读器、二维码、手机报、网络访谈等一系列新媒体产品, 信息技术在报业中成为媒体产业的创新引擎。

终上所述, 报业数字化转型只有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 才有强有力的竞争力,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 做出自己的特色, 才能在报业资源整合、多媒体融合发展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陈晓鸥.从信息传播学角度看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7.

3.深圳报业印务的数字化探索征程 篇三

深圳报业印务是目前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报业印务公司之一,承印深圳报业集团8个主报及集团内外几十种报刊。公司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质量均在国内名列前茅,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2012年被授牌“国家印刷示范企业”,成为当年入选的2家报业印刷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报业印刷企业。

一直以来,深圳报业印务采用多元化经营理念,除却报刊印刷外,还积极拓展其他商业印刷业务,包括各类精美包装、个性化定制系列纪念册、宣传折页、DM单、台挂历等。2013年,深圳报业印务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自主设计研发了网络印刷交易平台——E印网,为业务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司的数字化探索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身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报业,正面临着数字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处于传统媒体日渐萎缩和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阶段。广告额下跌、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报纸印刷业务呈逐年下滑趋势,种种新变化迫使传统报业开始探索创新之路,使报业与当今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等先进技术尽快融合,让报纸在当今多媒体时代走出发展困境。近几年深圳报业印务也在为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 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

“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是深圳报业印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科研成果,并制定了相关企业标准,该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难题:①一整套由新闻纸发送到纸芯回收闭环处理的智能控制系统难题;②新闻纸输送系统与进口印刷设备联动匹配的电气难题;③适应国内新闻纸规格多、型号杂、重量不一等复杂情况的纸卷预处理人机交互难题;④面向印刷车间特定环境要求的低矮载重机器人的电气机械设计难题;⑤大重货品的移动、追踪、精准托举等电气机械难题。

“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各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使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度高、运行稳定、维护保养简单、经济适用等特点。系统结构设计合理、选件优良,运行稳定可靠,满足了生产需要;过程有序、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减少了纸卷的浪费和消耗,提升了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节省了运行开支,明显提高了企业效益。该项成果每年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接近千万元。

2. ERP系统的不断完善

随着传统印刷行业步入“微利时代”,按需订制、个性设计、要求多变成为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决定于2010年升级企业原有的ERP系统,该项目的目标是企业管理者通过围绕以ERP、CRM、MES为核心的企业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达到规范企业业务管理流程,改变粗放管理机制,降低生产成本,并由此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使之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助力企业转型,完成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总目标。

在硬件方面,该项目需要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团局域网为主干、与公司局域网互联的数据通信平台。硬件需要满足系统未来8年增长需求,主干网络带宽达到1G,服务器同时支持多路复杂应用,满足密集数据交换的技术指标要求。

在软件方面,该项目主要完成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及绩效管理系统、新闻纸仓储管理系统、考勤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企业信息门户的建设。

3. 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能够使每张印品的印刷内容各不相同,已经成为目前印刷技术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为应对各种新兴媒体的冲击,印刷企业纷纷引进了可变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外,可变数字印刷技术已经扩展到报纸印刷领域,开创了报纸发行和印刷的新局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2年,深圳报业印务与柯达公司合作,率先将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技术引入传统报纸生产流程中,为国内报业印刷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探索方向。

我公司于2012年10月向发改委申请成立了“平面媒体可变内容设计制作和印刷工程实验室”,并获得500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目的是实现报纸的可变数据印刷。该项目已于2015年1月验收成功,实现了在传统报纸印刷版面中嵌入单色的小幅面创意内容,其中嵌入式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能够提供106mm的印刷宽度、6 0 0 m / m i n的印刷速度和高达600dpi×300dpi的印刷分辨率。该项目实现了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高速可变(内容)印刷、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和创意印刷,使平面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读者需求的多样性。

4. E印网——网络印刷交易平台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传递、商业管理、实时跟踪、即时沟通等应用无处不在,通过互联网面向终端人群提供各种通过沟通才能完成的服务已经成为可能。印刷企业利用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印刷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印刷品制作服务。开展网络印刷的意义是扩大产品范围和增值服务的种类、满足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定制,同时降低印刷企业的经营成本。

深圳报业印务为适应印刷行业发展大趋势,积极开拓网络印刷市场,于2013年初自主设计研发了网络印刷交易平台——E印网,旨在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实现模板选择、自主编辑、作品管理、印品采购、订单跟踪、物流配送、品质反馈等一系列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个性创意印品服务平台。目前E印网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业务从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囊括各类精美包装、个性化定制纪念册、明信片、LOMO卡、个性报、宣传折页、台挂历、手提袋等。E印网的成功运行为公司的业务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随着数字印刷的不断深入,网络印刷的舞台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

nlc202309020955

针对报纸印刷企业转型的几点看法

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及整个印刷业的发展都面临严峻挑战。一直以来,报纸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承担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备受党和国家重视。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如今传统报业应该敢于直面当下的挑战,整合优质资源,以广大读者为核心,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

1. 多元化经营发展

报纸印刷业多元化经营发展是报社和报纸印刷企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在报业危机的影响下和报纸印量下跌的现实环境下,多元化已经成为报纸印刷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一个绕不开的结点。报纸印刷企业多元化发展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外延式发展,即向商业印刷、数字印刷、网络印刷乃至物流配送等其他领域拓展;二是内涵式发展,即进一步拓宽报纸印刷的行业边界,追求报纸印刷业务的深度发掘和整合创新。

2. 与数字印刷创新融合

在报业全媒体化进程中,与用户互动、鼓励受众参与、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正在成为报业发展的常态和变革方向,也导致服务报业的报纸印刷企业更深度地思考如何破解适应报业发展的转型难题。将传统报纸印刷工艺与数字印刷技术创新融合,能够实现报纸可变数据印刷,很好地满足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和创意印刷的市场需求。此外,报纸可变印刷还能实现与读者的良好互动,创新报业盈利模式,助力报纸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

3.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

目前国内大部分报纸印刷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企业转型期间显得力不从心,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业务形态发生改变,那必然需要一套适合企业新发展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所带来的各项变革。例如,当下读者和广告客户对产品印刷质量、时效性以及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管理进行不断细化,制定详尽的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对内部分配方式进行适当的变革,改变过去过于看重印刷产量的态度,从而提高印刷质量、效率及服务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争夺读者注意力的媒体间竞争日趋白热化,报纸作为传统媒介载体受到了明显的冲击。经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如何适应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低潮期,报纸印刷企业面临着重新抉择。目前,报纸印刷行业正处于一个战略转折期,在这个时候,只有拥有合理的发展战略布局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安排,才能使报纸印刷企业在危机中实现平稳发展,并寻求新的机遇。

4.网络报业宣传广告语 篇四

2、简阅读,晓世界。

3、看世界,在今日——今日微报。

4、见微知着,报您满意。

5、细微之处,尽显沧海横流之势。

6、知天下百闻,见今日微报。

7、微博天下,精彩纷呈。

8、全球资讯,微报知晓。

9、掌·控世界,报·晓天下。

10、指点微报,天下知晓。

11、今日世界,微报呈现。

12、无“微”不至,纵览全球!

13、微波手机报,将为新闻领跑。

14、今日微报,微播世界。

15、放眼世界,“微”力无限——《今日微报》。

5.深圳报业集团实习报告 篇五

一、实习名称:深圳市报业集团

二、实习地点:深圳市福田区报业大厦

三、实习时间:2011年8月

四、实习任务

暑假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通过见习,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行动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学习生活。

五、实习内容

暑假实践,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抓住这次难得的见习机会,在结合自己的能力所长,我来到了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大运会志愿者部,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熟悉新环境

初来乍到,对报业集团各方面情况都不了解,我必须要熟悉环境,然后才会有效地实习,向记者前辈们学习工作经验。

首先,我积极向老师了解报业集团的现状,并通过网络、书刊杂志收集与深圳晚报相关的资料、信息。经过几天的认真研究,我基本上熟悉了深圳报业的大致情况。

其次,阅读了关于深圳晚报的大量资料,基本清楚了记者部的工作职责,我对记者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这次见习有了更多的设想。

最后,积极地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主动地打扫卫生、端水、整理文件等等,积极地融入整个团队的生活工作圈子里。加上我的乐观开朗、勤快主动,很快我就和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磨合,我基本上对报业中心中心的工作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为我以后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写作练习

记者部的工作非常琐碎,对内主要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工作职责以及进行一些协作;对外主要是编写一些新闻等等。由于在学校中,我比较注意自己的写作锻炼,有较好的文笔,所以在实习中,我主要从事文件整理、编纂、修改、新闻写作等工作,同时也参与了海报设计、视频剪辑、杂志、画册等专业方面的制作。

新闻写作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可是在工作中,我发现宣传文件的写作与新闻稿写作存在者较大的差距。

为了尽快掌握宣传稿的写作,我又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来增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补习宣传文件写作的理论知识。我主要通过网络自学,大量阅读政府文件,参阅前辈们的作品,并靠他们的言传身教,一点一点掌握写作技巧。

接着,我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深职院大运会志愿者中心宣传部的工作不是很紧凑,不像报社、电视台天天有很多事件可以写作编辑。但是我利用以前的素材来写作,不断练习,及时向老师们请教。当真正的练习机会来临时,我会立刻抓住,不放过一次。就这样,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在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宣传文件的写作。

(三)实际操作

在我掌握了宣传文件写作的基本方法,所写的文字也得到了领导的认

可后,我常常主动地请求参与文件的讨论、写作。

宣传文件的写作主要要体现出政府的精神,坚持准确、简明、公正、公平的原则。必须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每当写完初稿,自己再三斟酌修改后,再让指导老师批改,力求完整完美。编辑,整理和修改文件是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无论什么文章都要有主题,因为主题是 “灵魂”。我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

在深圳报业实习的这几个月中,我参与了所跟老师的大部分新闻写作,虽然自己是一名预备警官,还很缺乏实际工作、积极写作经验,但通过这么多次的练习,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更有了信心。

(四)自我总结

实践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我的最佳途径,可是平时由于课程的紧张,我们没有时间参与,而利用实习参与实践,一方面可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了解社会最终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很有帮助的。

6.报业集团视频报道现状分析 篇六

张 垒 耿 欣 2009年03月19日14:42 当下,正是“春运”繁忙之时。与往年不同,在各大火车站拎着摄像机四处拍摄的记者可能未必来自电视台而是某一报社。一周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10名多媒体记者正式上岗,去年年末,《杭州日报》组建了10人的“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在视觉中心成立专门团队,除文图外,音视频亦成为记者的采访素材。多媒体报道正在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中成为采编实践。

新华社在2008年12月30日开始试播视频新闻专线,2009年3月1日正式播出。从而使其业务形态从以文字图片为主“两翼齐飞”开始向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的多媒体报道格局迈步。在此背后,是新华社在新形势下提升影响力,调整新闻信息产品生产方式的重大举措—即,实现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多媒体运行理念和操作模式将被逐步运用到新闻信息产品生产全过程。加入视频新闻竞争的还有各类商业网站。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浪将加大视频新闻领域投入。优酷网等传统视频网站亦推出视频新闻平台,参与竞争。

视频新闻以及与之相关的多媒体报道成为各方的一个关键着力点,成为各类媒体的竞争交集。

视频来源呈现五种形态,访谈直播仍占主流

各报业集团早在2004年底、2005年初就通过旗下网站涉足视频业务,2007年之后,一些记者在集团支持下尝试性地通过手机等随身设备拍摄视频片断。几年来,视频报道的形态、题材不断扩展。

一是在线访谈。

即邀请嘉宾就某一话题接受采访,同时与网民互动。这一“古老”的报道形态目前仍是报业视频报道主力。几乎各报网站都有此类栏目,甚至是很多网站最主要的自制内容。在线访谈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视频形态,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的访谈类栏目“对话”不仅是当地“新闻名专栏”,相关报道还获得中国新闻奖。这类报道形态正走向深入,在话题类别和访谈对象上不断细分。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水母网有五个自办视频栏目,其中有三个是访谈类栏目:“新闻B2C”,集中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晚报茶坊”集中于民生、情感;“三个女人一台戏”集中于奥运等话题;中国宁波网2008年开播的“天一红人堂”则将访谈对象扩展到“网络红人”。

在线访谈的不足也非常明显。首先,这种视频形态最早源于对商业网站的模仿。商业网站不具备采访权,“访谈”是其内容生产的主要手段。这种报道方式很难体现报业网站的原创优势。其次,在线访谈需要一整套“直播室”技术设备,物质和人员配备不亚于一家小型电视台,投入巨大。再次,访谈形式固定呆板,难有创新。国内访谈栏目已经形成一个主持,两三嘉宾“坐”谈的套路,表现手段单一,正襟危坐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反观一些国外报业网站类似栏目,没有刻意的灯光背景,也没有泾渭分明的主持人嘉宾,类似三五好友相聚闲聊,或站或坐,或争或议,谈者轻松,观者惬意。

二是网友上传。

这些内容往往以民生新闻和文化娱乐类为主。以视频上传量较大的奥一网为例,在初步统计6700余条网友上传视频中,网友自拍和娱乐内容最多,分别占26.4%和22.5%。2008年,原深圳海事局局长林家祥事件就是网友首先在奥一网上传视频,并迅速在网络传播,最终推动事件解决。不少报业网站还设有专门的播客网或播客频道,网友可以直接建立播客,根据喜好上传各类视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目前正实施“千人通讯员”工程,面向湖北省内各地、各行业发展通讯员。通讯员可利用荆楚网自主研发的远程采编系统投稿,荆楚网再对合格稿件编审发布。

网友上传内容丰富、多样。中国宁波网一个论坛的板主不仅拍摄当地街头卖花人等各类群体百态,还深入宁波人的家庭,拍摄各家人眼中的宁波菜,这些上传视频很受欢迎,宁波电视台还购买版权,在电视播放。网友上传的视频更多是些新鲜人有趣事,离真正的新闻还有不少距离。在奥一网数千条的上传视频中,新闻报料还不到10%。

三是记者摄制视频新闻。

这正是各大报业集团多媒体报道团队的主要产品。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烟台等地,各报业集团的视频记者已经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新闻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社会、时政、经济各方面,题材涵盖消息以及新闻和纪实性专题。

四是与电视台或视频分享网站、电影公司合作,直接利用其已有的丰富视频资源。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每天完整上载“浙江新闻联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与河南电视台合作,从2007年8月起将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河南报道”“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DV观察”“武林风”“法治现场”七档栏目节选上网。此外以电影为核心的专业视频也是一些报业网站重要视频来源。

突发事件往往彰显合作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的“21世纪网”平时并没有视频内容,但在2008年5月16日至22日,网站集中上载了挂有优酷标志的汶川地震视频画面。

五是直播节目。

主要是指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时政类大型报道直播手段的应用是各报业网站业务发展的主要方面。比如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各类重大会议报道。部分突发事件往往也采用此种报道方式。这是对报纸新闻时间发布劣势的有力弥补。

另一种直播节目则是网络电视。如通过大河网可以在线收看河南电视台5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一些文化专题类直播也受到欢迎。如解放网“文化讲坛”和文新传媒“文汇讲堂”。时政社会娱乐新闻突出,非事件报道是难点

综观各报业集团网站的视频内容,从题材上讲,娱乐、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占绝大多数。此外,突发事件、体育新闻也占一定比例。

以荆楚网为例,粗略统计,在其近2200条短新闻中,社会新闻占30%、经济新闻占23%、时政新闻占22%、娱乐新闻占9%,人物专访占16%。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之和占到近40%。

南都网的视频只有短新闻,2007年12月18日至今共220多条,平均一天半就有更新。内容除时政、经济、社会新闻外,还涉及突发事件、短篇纪实、暗访等,新华报业网则突出自制专题,介绍江苏的风景、人文、经济发展等情况。

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水母网在由记者采制的视频节目中,社会新闻占76.7%,自办访谈、游戏类栏目占18.5%,其它直播和访谈节目占4.8%。

扬子网有一个4人的视频报道团队,互动总监易保山说,目前外出拍摄的视频新闻主要集中在社会新鲜事,突出趣味性和可视性。如捣马蜂窝、柑桔果蝇等。

对报业集团的视频记者来说,究竟哪一类内容、题材适合视频表达,哪类报道才是报业视频记者相对电视台和商业网站的优势所在,需要不断尝试和回答。

从娱乐新闻到主题报道、“大事件”。

当前,报业网站视频新闻在题材上呈现出“泛娱乐化”和“泛时政化”两种倾向。“泛娱乐化”体现在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所占比重巨大。视频网站的主流用户集中在18岁至35岁之间,随着网络用户群不断扩大,网民年龄结构改变,这种情况有望在未来逐渐改变。

“泛时政化”则可能使报业视频记者成为地方电视台的网络版。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这种倾向。地方领导活动要求报社视频记者全程采访,人数有限的视频记者天天忙于各种领导活动、会议报道。再加上各种会议直播、各类官员访谈,网络视频的价值受到削弱。

从近一两年的实践看,一些优异的视频报道往往来自重大突发事件。如广州日报集团大洋网对九江大桥垮蹋事件的报道、烟台日报集团水母网对“4?28”胶济铁路事故报道等。同时一些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主题报道也成为视频报道重点。打开网页,当前几乎所有报业集团的视频记者都在拍摄春运。各类重大、突发、主题性事件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给报业集团的视频报道的尝试提供了极好的切入点。

非事件性报道怎么办?

然而,问题正在于当“好抓”“易抓”的重大新闻抓完后,日常视频报道怎么办?最早开展滚动报道和视频采访的《广州日报》近来逐渐转移报道重点,视频不再是报网融合的重心。《广州日报》相关负责人说,报网融合最重要的,除突发和重大新闻第一时间展开报网联动、互动报道外,是在网上建立与当地市民工作生活消费等密切相关领域的沟通平台。

不只是《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中不少报业集团视频报道负责人都在担心:对地方报纸来说,城市规模有限,事件性报道较少,对“现场”和视觉要求很高的视频报道怎样才能保证持久和稳定?

这正是阻挡报业视频前行的“斯芬克斯之迷”。解开这一迷局,需要变换思考角度。比如,变幻体裁。拍摄带有一定新闻性的纪实、纪录短片又如何?为深入反映三鹿事件引发的危机,《南方都市报》记者走进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入调查乳业生产链条源头上的奶农现状,拍摄了视频调查作品。同样,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自西向东横穿美洲大陆,用摄像镜头反映一个个美国家庭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Hard Time”(专题名称)。人们在这些视频短片中可以看到一个有着3个孩子的家庭,因无力还贷而被迫在房车里生活;一对来自中国的移民夫妇后悔来到其居住的美国小镇,一个韩裔店主抱怨生意下降了一半。一位中年男人正向镜头低声倾诉“美国梦正远离我们,同样它也会远离你”。

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优雅的表述。报业记者怎样用这些打动人心的力量体现自己的价值。数字化时代,相比网站,什么是报业优势?相比电视台,什么是报业特长?创新往往发生在二者交集。

报业视频报道不是简单的电视业务的“重装上阵”,而是多媒体报道的链条之一。《华盛顿邮报》记者拍摄的视频短片每个片长不过两分半到三四分钟,除视频外,还有文字、照片,整合叠加在一起。而来自《华盛顿邮报杂志》的专题“偏避地区的医疗志愿者”(Remote Area Medical Volunteer Corps)则像一个精美的报纸头版:在专题名称和小一段文字介绍之下,左侧是一张图片大小的视频窗口,右侧是上下两个长条型“按纽”—两段视频的名称和内容简介。专题的下方分成三部分:相关图片、文章以及与读者互动的预告。多种报道形式自然融合,构成一个完美整体。通过三种模式组建队伍,视频记者趋向专业化

按照视频报道队伍的组织方式,报业视频记者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视频记者分散于集团各报,各报记者为集团网站提供视频新闻。这些记者在编制上仍属集团各报,在完成各自所属报纸采访任务的同时,为集团网站提供即时新闻及视频报道。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集团旗下《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十多位即时报道记者都有责任向解放网提供视频新闻。

二是集团或集团网站组建单独的视频报道队伍。

其中还存在两种情况:

首先,网站记者采访制作视频报道,记者编制属于网站,集团各媒体往往承担提供新闻源的作用。如湖北报业传媒集团。荆楚网总编辑阎思甜说,这样做的考虑有三:一是视频报道对采访记者和后期编辑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目前多数平面媒体记者尚不能掌握这一技能。同时集团尚未给平面媒体记者大面积配备视频摄录设备。二是平面媒体记者采访和视频采访的方式和操作细节尚有一些差距,大部分情况下难以兼顾。三是网络和平面媒体受众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其次,集团从旗下各媒体选招记者,组成独立的视频报道团队,团队成员编制属于集团,往往由网站负责具体报道的组织指挥。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其刚组建的全媒体报道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旗下报纸、网站,同时面向社会招聘。集团为全媒体记者们提供基本的工资福利,根据工作量决定奖金等其它收入。

三是集团子报记者为子报网站生产视频。

当前,不少报业集团为推进报网融合纷纷采取“一报一网”的架构模式。在这种架构下,报纸记者往往同时也是该报网站记者,报纸组建自身的视频报道团队,并通过报纸网站呈现各种多媒体新闻。视频报道需要配备各种多媒体设备,耗费巨大,报业集团往往会挑选旗下一家报纸进行视频报道尝试。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视频报道主要出现在《南方都市报》的“南都网”,以及与《南方都市报》关系密切的“奥一网”,而杭报集团则在“杭报网”上开展视频报道。

在业界实践中,视频记者来源也逐渐多样化。最早的视频记者往往由网站视频编辑兼任,其后,随着专门的滚动报道和即时报道部门的成立,一些报纸文字记者经过基本培训承担视频报道任务。当前,一些报纸更是有意完全由摄影记者组成视频报道队伍。如《南方都市报》由视觉中心摄影记者组成视频报道团队。另一方面,报业集团面向社会招聘的视频记者往往要求有在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的工作经历。

在视频记者越来越“专业”的同时,视频记者的报道手段也有根本改变。最早的视频记者是将视频作为一种补充性报道手段。其根本取向是求得最快报道速度。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是主要报道工具。报道方式是口头播报、短信发送和视频片断并用。今天,视频记者大都配有高清DV、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全套设备。宁波日报报业集团10名多媒体记者仅器材配备就花去150万元。

然而,这些并不必然带来视频报道质量的提升。与发达国家一些主流媒体相比,我国报业记者拍摄的视频无论从主题与取材,还是节目拍摄与制作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业界人士认为,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技术。根本上,它在于对记者素质提出的巨大挑战。

首先,是一种对文字与视觉表达方式的深刻把握。传统上,我国文字与摄影记者间存在巨大鸿沟。虽然穆青等老一辈新闻人早就开始倡导文字记者要有摄影修养,但真正做到熟悉两种表达方式规律的记者还是少数。而视频以及全媒体报道显然对此有更高要求。其次,是更深层的思维素养。

视频报道要求新闻事件、现场有较强的动态性、可视性,而具备这些性质的事件并不天天发生。对日常报道来说,必须从对突发事件、重大主题报道的极度依赖中摆脱出来,同时避免琐碎的“小猫上树”式的家长里短,开发专题、纪录、调查式视频报道新领域。但对大部分报纸,尤其是地方报纸来说,深度报道并不是长项,更何况还需要以视频方式加以呈现。

以此反观热闹的“媒体融合”教育,在纯粹的技术训练之外,需要的是多重表现方式的素养,更是思维力的提升。

7.从网络经济看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 篇七

传统报业的式微是因忽视媒介市场网络化的现实。报业遭遇经营拐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报业固守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无视数字化、网络化对传播经济规律的冲击, 低估了在数字背景下资讯的海量和受众主体性的崛起对传统的受传关系的改变程度。在“碎片化”的受众市场面前, 单一报纸的内容生产能力 (或影响力) 是渺小的, 即使是报团, 如果在生产的内容结构和内容的生产模式方面未有相应的调整而想固守传播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的位置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数字传播环境中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已经彻底的打破了几大传统媒体主宰传者市场的格局, 多媒体融合趋势促使传播机构“混业经营”, 报纸、电视等传媒的传统商业模式已逐渐被“消解”和“入侵”。就报纸而言, 内容的“二次销售”模式已难以为继, 因为数字环境中, 报纸的内容已被其他数字媒体轻易取代 (复制) , 信息接受渠道的多元化也给了受众更多的选择。

数字报业是网络经济的有机组成。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它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 (包括Internet和移动互联网) 、数字存储、传输技术基础之上, 以信息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与传统经济相比, 网络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快捷性, 高渗透性, 自我膨胀性, 边际效益递增性, 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所谓数字报业, 是以“数字化”为引擎的在媒介定位、发展方向、组织结构、管理手段、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诸方面对传统报纸的全方位的战略升级和产业再造;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结合、整合、融合的基础上, 实现报业核心能力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 建构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产品采集、存储、编辑、制作、发布、增值服务的业务架构, 进行多种媒介形态的内容产品的开发、组合和销售, 是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重塑。从技术层面来看, 数字报业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 进行信息生产、传播的经济形态,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手段来对传统报纸以铅字生产、以纸质传递的业态的全新改造和提升, 数字报业的介质技术、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都是以数字、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的信息技术来支撑的。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变革的实质其实就是打破报纸传统资源配置方式, 确立以网站、手机 (彩信和WAP) 、PDF电子报和手持阅读器等新媒体为主、纸介报纸为辅的数字化资源配置方式。这从发达国家, 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甘尼特报团等成功的数字化改革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因此, 从本质上来分析, 数字报业完全符合网络经济的所有主要特质, 是网络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报业发展应借鉴成熟的网络经济模式。网络经济从发轫至今, 蒸蒸日上, 就是因找到了成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千千万, 各有各的经营之道。有人总结出网络经济几种到十几种模式, 我们认为, “3种模式说”概括得比较精当, 即广告赢利、销售赢利、渠道盈利。广告赢利是指网络作为媒体, 靠帮助广告主制作或者发布广告来获得收入, 如新浪等门户网站的运营;销售赢利是企业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或者帮助生产商销售产品来盈利, 这以阿里巴巴、淘宝网、慧聪网等代表;渠道盈利是企业搭建通往用户的网络渠道, 通过渠道服务来获得收入, 如流行的SNS社区、即时通等。当然, 从实操层面看, 各类网络平台在经营中的模式多表现为以主导兼营的形态。

数字报业的“奶酪”在哪?作为网络经济的有机部分, 理论上, 数字报业应该遵循网络经济的商业规律。无论是把网站、电子报 (网络版) 、阅读器作为数字报业的呈现形式, 还是将手机视为未来重要的终端, 广告盈利无疑是数字报业最可能的选择, 其他相关的增值服务赢利突破的方向。

广告赢利模式是互联网从Web1.0时代到今天Web2.0一脉贯穿的主要商业逻辑。网站靠内容聚集注意力而实现二次营销的目的。内容为王是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价值所在。“内容为王”模式下形成了多种商业形态, 包括有自己做内容 (新华网) 、买内容 (新浪网) 、搜集内容 (奇虎网) 、用户贡献内容 (博客、论坛) , 或者仅仅提供内容索引 (百度、google) , 等等。这类网站往往是以综合门户或专门性门户为主要业态, 靠生产、整合内容的能力聚集人气。

做内容本是报纸的专长, 因此, 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和有实力的其他报纸很早就开设了自己的网站, 可为何这类网站的广告不尽人意?这里可能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点击率门槛问题, 像传统报纸一样, 获取广告的基础是一定的发行量和传阅率, 数字报业的经营网站时必须达到一定的点击率门槛问题, 否则, 即使内容丰富也不能转化为广告收入;二是定位问题。除三大中央报团外, 我国其他报团 (报纸) 都是地方性的, 他们的新闻门户在内容整合能力上远逊于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和光明网, 在内容几乎免费的环境中又如何与全国性的门户网站 (如新浪等) 如何去竞争?我们认为, 关键是做好定位, 在地方性、专门性和专业性上做文章。在这点上美国甘尼特报团数字化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他们强调“更加全面, 细致、深入地报道极其“本地化”的新闻, 各子报将在网站上建立本地社区子网站, 报道各社区发生的新闻事件”。

作为网络重要的商业模式, 销售赢利和渠道盈利其实反映的是网络的服务价值。除了广告外, 数字报业要赢利同样可走其他服务增值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简单的将数字报业定位为“数字内容提供者”, 而应是“综合信息服务商”。

一般看, 在销售赢利模式下的网络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商品, 是对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 我们认为, 信息本身也是商品, 许多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网站就靠将线上资源库 (内容、观点、商业资讯和服务类信息) 包装为可出售的商品, 成功盈利。如新华网靠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占据价值链的上游, 华尔街日报网靠财经类的权威观点 (资讯) 开展付费阅读业务, 新浪等门户开展各类SP业务, 等等。当前, 数字报业在手机报 (彩信版) 普遍赢利也是数字报业成功转型的范例。此外, 通过多种数字平台, 数字报业如能依靠报纸多年做分类广告信息的经验和资源, 转型做相关的信息服务, 甚至是电子商务未尝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我们关注到, 江南都市报“网上商城”就开始了这种尝试。

“人气”和互动是Web2.0时代的主题。基于人与人的沟通和社交需求建立起来的“人气”是社区、即时通等网络平台是其渠道赢利模式的根本。从以即时通发家的腾讯QQ到一大批SNS社区, 虽多数还在盈利线上挣扎, 但不少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渠道赢利模式的核心价值是“人气”资源, 凡是聚集到“人气”并策略性的运作好这个“群”的网企就能够成功。有了人气, 广告、会费、销售及相应的增值服务都是其赢利点。通过网站、手机等平台, 数字报业完全可以依靠多年积累下的品牌力和影响力建设各类数字社区、论坛, 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赢利。

参考文献

[1]娄珍须贾岳:从技术到战略——“数字报业”解析, 《新闻战线》.2007年05期

[2]http://lanpicn.blogbus.com/logs/8321812.html

8.报业数字化论文 篇八

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由于其简单、便捷、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相较于传统出版,对于读者来说,数字出版更易于接受,不需要去书店买一本本的实体书,只要打开手机、电脑等设备,坐在办公室,就可获得国际、国内的所有信息。一部手机在手,即可知晓天下大事。因此,近年来,数字出版的潮流势不可挡。

事实上,我国的数字出版起步相对慢一些,但是,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在互联网数字出版中,盛大文学、中文在线成为领军企业;在期刊数字出版方面,清华大学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做得有声有色;而在报业领域,烟台日报等一批报业集团都跃跃欲试,甚至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如此,数字出版在国内仍然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地位。那么,既然数字出版这么好,在国内为什么推动不起来呢?

认识、接受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积极投身数字出版发展的出版企业,大多都处于烧钱阶段,不断地进行大量、大规模的资金、人力等的投入,但是回报甚少或者没有回报。基于这种现状,大部分出版企业都对数字出版这个新事物有惧怕心理,积极观望,谨慎行动。上述提到的几家成功进军数字出版业务的企业,虽然已经基本赢利,但都还没挣大钱,在经营方式和运营模式上还都不成熟。

英国报业集团的数字出版探索之路及启示

据有关数据,1997年,世界上的网络报刊已达1900多家,其中,美国的网络报纸达1290家。在英国,《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卫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等,都先后加入互联网数字出版。到目前为止,《泰晤士报》是做得比较好的。

1981年,默多克从汤姆森手里以1200万英镑买下了《泰晤士报》,当时的发行量保持在50万份以上。从1994年开始,《泰晤士报》推出网络版,纸质版的发行受到影响。2010年8月,该报的日均发行量为494205份,自1994年以来首次低于50万份。自2010年7月,新闻集团首次对其网络版开始收费,该报表示已经流失了近90%的网络版用户。20多年来,《泰晤士报》的发行量一直不低于40万份,在其进军数字出版之后,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是,该报的负责人仍认为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认识到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他们积极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比如,根据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实行个性化服务;再如,多搞一些独家报道;在技术上,聘请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专家,技术服务不外包,一律自己做;同时,他们还对不同时间段的阅读量进行调查,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增加不同的内容,等等。在他们的执着和坚持下,2011年网络版开始赢利,每天付费阅读人数达到13万人,纸质版零售量也达到17万份,加上长期用户订阅量40.5万份,订量总数超过70万份,广告也翻了三倍。

另一方面,英国更多的报纸还纠结在网络版是否应该付费这个问题上。《太阳报》日发行量300万份,《每日镜报》日发行量110万,这两个报纸也都在网络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为了保护纸质版的发行量,他们还停留在网络版免费订阅阶段,仍然都在探索网络数字出版的运作方式、赢利模式,在这一点上,国内国外是一样的。

即便如此,英国的报业还是给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首先,这些成功的报纸,有一个共同的最大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报纸的网络版与纸质版内容是不同的,借着网络版面空间的无限性,适度增加一些报道,提高其可读性,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心甘情愿地付费。其次,这些报纸的技术平台,都基于自主研发。再次,大多报纸都邀请一些名家坐镇,与著名作家携手,先试行免费,然后收费,有些类似凤凰卫视的模式。

然而,这些报业集团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网络数字出版的真正四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和脸书,控制着数字出版的巨大市场份额,其销售赢利每年呈20%-30%增长,亚马逊网上书店几十万本图书的规模及其低价策略,占尽优势,导致许多实体书店,包括书店连锁巨头纷纷倒闭。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国内出版行业的负责人再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9.报业小记者团的实践报告 篇九

不觉间,我迎来了大学中的第二个暑假。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的临近,就业问题在生活中日益凸显,压力像出现在象牙塔上空的一片阴霾压在每个大学生的心头。社会发展的飞速迫使用人单位日益重视求职人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而这些正是身处校园的我们最为欠缺的。学校倡导的暑期实践便充当了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口,以学校为推荐人,每个大学生可依旧学生的姿态活跃在个个社会岗位,摸爬滚打,以所学致其用,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怀着如此憧憬,在这个出奇凉爽的夏日,我来到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进行社会实践,现将此次实践的有关事项向学校作如下报告。

一、实践单位的基本概况

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是2009年成立不久的年轻团体,致力于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新闻基础知识,丰富其课余生活,并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如今已吸纳来自南京市126所小学的小记者,组织活动达129次,参加人数达8000多人次,虽然工作人员不多,但几人群集群策,把团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暑假,他们组织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活动,受到团员们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参与,取得可喜成绩。在此谨祝愿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明天更急美好。

二、实践中的主要工作

我实践的时间是从今年暑假的7月12日到8月,主要工作是参加小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其进行,同时针对既有的项目献计献策。其间,不少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活动中,我初识了记者团的大部分成员,第一次体验以老师身份照顾一大群小同学,感受与他们纯真思维对话的新鲜与趣味;在外教体验活动中,我不仅充当了秩序的维持者,还适时成为小成员勇气的激发者,鼓励他们勇敢参与到活动中,用陌生的语言表达自己,告诉他们: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古生物博物馆中,面对小记者古怪天真的提问,我试着以孩子的语言同他们对话,用同样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以对他们拥有明智的权威……

活动中我不断付出,同时也不断收获和成长,“用以致学”不再是空发的感慨,而成为我现在最真切的感受!

三、实践中的主要收获

本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忘的经历和愉快的回忆,更重要的是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坚持时时总结,时时反思,这些积累定会成为我今后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1、做教师当首先端正态度

记得冰心曾在诗集《繁星》中说道:“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虽也曾为孩子,但读来读去总无法体味这几句的精妙。参加了小记者团,真正以成人身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才意识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的可贵之处。他们纯洁如同白纸,毫无顾忌地敞开胸怀接受人世种种在自己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很大程度上,教师是在这些白纸上挥洒墨迹最为频繁的人物。因此,身为教师当首先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端正态度,慎重执笔,以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的姿态留下幅幅绚丽的画卷。

2、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教育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曾提过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要磨砺自己的语言……在我们民族语言那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寻找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兴奋之光的瑰宝,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亲身见证了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的活动中,讲解员的一番在成人听来再明了不过的解释却被小朋友奇怪的思维拧得歪七扭八,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用孩子思维和孩子对话的重要性。切忌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同时也深知这并非片刻功夫,需要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不断体味和琢磨。

2、寻找课程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学生生涯中,听到的周围关于被父母逼迫上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的抱怨不在少数,即使是“兴趣特长班”也往往和“痛苦”、“无趣”联系在一起。但在小记者基础知识普及的课堂中,我看到的不是昏昏欲睡用胳膊强撑脑袋,而是一张张活跃兴奋的小脸,踊跃的发言和“很喜欢来这里上课”的感慨。

仔细观察“小记者”的老师上课可以发现,他总能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条款附以有趣新颖的例子,比如易中天会场发飙、自己难忘的采访经历等等,再加上其幽默轻松的语言,总能轻易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力——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成功找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并加以适当发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转为主动汲取知识。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当然除了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小记者团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群体也教于我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以往加入的团队中不善言谈,却不知这自诩的“含蓄”已将他人拒于千里之外,做起事来不免孤立。在加入小记者团后不久的一次谈话中,团主任明确对我提出此点,并指出缺乏沟通会给今后工作以及和领导的配合带来障碍,鼓励我多与其他工作者交流。我心领意会,在之后的相处中,尽力以亲切从容的姿态与并不甚熟悉其他工作者交谈,虽显笨拙,但也有效地融洽了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进行得愉快顺利。

上一篇:新党章两学一做下一篇:初中历史大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