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2024-06-30

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共10篇)

1.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一

学校体育中运动伤害原因与预防对策论文

,开始课程改革,即我们常说的“新课改”,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强调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但是,新课改后的教材要求中,对于动作技术技能的要求并不高,更着重于学生的参与,即“动起来”就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以我校-初一至初三,三个年级,十二个班。全校共仅2人因身体的先天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

2、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在查阅学校体育相关规定,学习相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调研,最大限度对学生在运动中的伤害事故进行原因、过程、治疗、恢复等相关咨询,剖析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根本。

二、调查结果

1、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次数。全校一个学年中,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共计42人次,体育教师当堂解决未记录的约20人次,假期中训练与比赛时发生的运动损伤8人次。

2、损伤程度。一学年中最严重的`损伤为骨折,共2起;最多的为轻度挫伤,共21人次。

三、分析

1、损伤原因。(1)思想上不重视:麻痹大意———如过度兴奋、思想不集中等;缺乏预防意识——如对地形、器材、人员等没有提前的意识,导致遇事惊惶失措,发生损伤。(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主要发生在自主活动及专项训练中,经常存在的有以下几种情形:活动量过小,肌肉韧带伸展性不够;活动量过大,疲劳过早出现;活动内容安排不适合专项运动特点;活动时间或与正式比赛训练间隔不合理。(3)技术动作错误。由于对老师讲解不专心,或身体协调能力无法跟上老师教学的节奏,以及思想不集中等,导致练习中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这是初次参加运动训练的人和学习新动作时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由于一个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差异,在集体练习中统一的运动负荷,超过了部分运动者所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局部细微损伤的积累而导致劳损。这是素质强化练习和专项训练中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初中学生和生理及心理均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导致学生对自身各方面的控制不能尽如人意。(6)缺乏医务监督。由于我校为基本乡镇级初中,至今未能配备正规的校医,同时,体育教师或活动课带队老师经验的差异,导致监管保护不足;或运动队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不重视医生的意见;学生们自我保护意识与知识缺乏;场地、器材或天气等不符合运动标准,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本校一学年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原因调研分析,可以看出运动损伤的人为因素占了很重的比例,而人为因素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同时,也有学校场地、环境、器材等方面的因素。

2、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平时加强防伤观念的教育,以“健康第一”为宗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体育道德风尚。(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过大是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少年儿童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过多地参加比赛和过早地追求出成绩。(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不管是体育课、活动课,还是学生自发的锻炼,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1)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应依据正式活动的内容、个人身体机能状况、气象等因素而定;2)专项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3)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加大比重;4)有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动作要和缓,幅度、力度及速度要循序渐进;(4)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实施外,还包括了学生与学生、学生自己的保护与帮助,如:自高处摔下或落地时双腿并拢;为缓冲与地面的撞击时的各种翻滚动作;器械练习以及学习新动作时的保护与相互帮助等。(5)加强医务监督。医务监督要从三个层面重视:学校、教师和个人。定期并按需进行体格检查。应特别根据运动专项的发病特点及部位定期检查。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加强自我监督。特殊体质或项目人群,自我监督的内容除每天记录晨脉、自我感觉以及每周测一次体重等一般观察外,还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及损伤发生规律,制定一些特殊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如运动系统的反应,场地、器械设备、服装等的安全检查。(6)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师是主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教学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2.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二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运动处方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身体状况等进行施教,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 在运动处方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做一些测试和评价, 是实现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笔者将日常教学内容与运动处方教学的形式相结合, 提出以“处方套餐”的形式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教学, 探索运动处方在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改善他们的身体形态。

一、处方“开胃餐”——携生入境巧引导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了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通过各种身体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更快地发挥出最大工作能力的一种活动, 与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紧密相连。准备活动是否合理, 学生是否在活动前“开胃”, 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更多的是选择“跑跑步、伸伸腿、弯弯腰”这种过于简单、枯燥的准备活动, 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难免产生厌倦情绪, 不仅起不到热身的效果, 还会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要做到“开胃”,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活动的内容必须新颖富有创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制定以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为内容的处方“开胃餐”,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围绕主要学习内容, 运动处方以游戏、循环练习、竞赛的形式呈现。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 既有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 也有常规的练习, 还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 等等。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准备活动, 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教师根据实际合理安排不同内容, 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感, 这样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处方“大众餐”——夯实基础稳中行

小学阶段的学生, 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单一的练习容易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 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 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笔者制定了以学生5种基本素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处方 (如下表) , 让其成为学生的“大众餐”。处方“大众餐”涵盖了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于一体的练习, 学生通过尝试集多种素质练习于一体的“大众餐”, 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提高,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处方“自助餐”——兴趣盎然有侧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 被动地接受教育活动, “强灌式”的教学随处可见。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进行教授, 学生也只是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动作, 但一个学习内容不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兴趣, 每个学生对练习内容的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 这种教育观念不仅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抹杀。失去兴趣的学习, 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学生体验不到快乐感, 就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

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基础上加入课程计划内容的处方“自助餐” (如下表) 。在特定的上课时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与之对应的运动处方。灵活的课堂、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 从而展示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身价值, 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四、处方“季节餐”——有的放矢增实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体魄, 也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烈日或者寒风中, 在操场上上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 对恶劣天气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在恶劣天气下上课, 再有教学内容的不适宜, 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还将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体育对学生的升学影响不大, 因此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主学科来说要低, 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很少去留意体育与季节、天气间的关系, 也就不会在教学中根据季节变化去安排课的内容。

笔者则认为, 有必要认真分析气候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处方“季节餐”就是根据季节变化而采用特定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运动处方。首先, 处方是逆向性选择场地。比如炎热的天气, 上课场地规定在学校阴凉背阳的地块。其次, 运动处方的内容是由教材内容改编后, 置换成另一种与季节和环境更加适宜的运动项目, 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如在夏天烈日下进行投掷的出手角度练习, 学生投出后再将球捡来已是满头大汗。后面的学生即使排队等候, 也是酷热难当,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组织和练习效果。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在夏季的投掷运动处方中将地点改在综合楼侧面, 学生进行投掷一定高度的练习。这样的置换, 只是活动环境与教学辅助器材的改变, 却可以适度提高练习强度, 加上对墙投掷捡球的时间减少, 课堂的教学效率也相应的提高。 (如下表)

五、处方“营养餐”——因材施教促均衡

随着新一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进行, 笔者通过翻阅2010年至2014年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发现我校学生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在体形和身体发育的匀称度继续向细长形发展的同时, 还出现了肥胖儿童数量增长的趋势;反应呼吸机能的肺活量与肺活量指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学生这种“营养不良”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数众多或者说几乎是所有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 在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方面却没有给予考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目标定位不当, 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受体育达标指挥棒的影响,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 制定相应的处方“营养餐”。如“小不点”学生, 运动负荷不要过大过小, 处方内容以骑自行车、做操、快步走及跑步等运动为主, 交替进行各种形式的运动, 使机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小胖墩”学生则是安排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 要求大肌肉群参与, 如长距离步行、慢跑、球类活动等。对减肥而言, 强度安排并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强度过大时消耗的主要是磷酸原和糖, 并非脂肪。所以, 应选择长时间、中小强度的运动。

3.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改革尝试

历史是面镜子,历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教育体制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向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在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都把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提倡学习历史、重视历史教学,这是由历史本身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但历史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知识的特点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具体性;过去性;阶级性。基于这些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就极易陷人两大误区:1.只注重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枯躁无味的说教课,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2.只注重内容,把历史课上成故事课,每每兴致一来,就信口开河,集传说、电视剧、街头小报等等成一体,学生兴致很高,但偏离了历史课思想教育的主旨。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一、转变经教材为本的观念,确立开放观念

对教学来说,教材、教参等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但历史课本上面的知识都是发生于过去,一般而言,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解、灵机一动提问、隔靴搔痒分析,把复杂的教学变成对书本的简单重复,很难想象这样的历史课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打破书本框架进行开放式教学。如在讲授《中国历史》第四册时,教师就可不再照本宣科,可把第一至第十五课内容重新组合分割成三部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在讲解每一时期时,作为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革命的任务、起止时间及标志,然后发动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新华书店等地方广泛收集资料,要求学生侧重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及其事迹,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经过这样的改革后,学生变得很有兴趣,知识面广了,学习方法也更科学了。

二、转变教为主体的观念,确立教学统一的观念

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教"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的现状。学生不是处于主体地位,而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易被压抑,最终丧失学习兴趣,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这实际上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误解。

三千多年前古希腊普鲁戈就曾讲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探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把课堂当作自己畅游知识海洋的场所。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总希望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每一堂课都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人手,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活泼并能满足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的最佳课堂氛围。

在备课时,最重要的是备教法,而不能每一节课都千篇一律。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问题法、调查法、竞答法、参观法、观赏法等等。

例如,在讲《世界历史》"文艺复兴"时,课前我就与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观赏室",展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的美术作品,并附以作者生平的简介,还展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人的名作如《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同时也以文字资料介绍了勇于与宗教神学抗争的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等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与哈维在医学上的贡献,并播放预先录好的《神曲》《歌集》的片段。上课时,学生徜徉在这文艺的殿堂中,感受着当时的人文氛围,师生之间不拘形式地进行着提问、讨论。学生对此类教学形式很感兴趣,下课时,大家都还余兴未了。

四、教师要转变唯分论的观念,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历史课在绝大部分地区不仅是高考科目,而且也是中考科目,于是,历史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陷人了应试教育的泥潭,难以自拔。当然,考试并不是不可取,分数并不是不重要,问题是有的地方把考试绝对化了,分数压倒一切,这种教学的负面影响不可抵估。目前很多地方仍然将中考、会考、高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教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分数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的能力培养被忽视,创造性被浩繁的习题训练所窒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从生命学的高度给课堂教学赋予了全新的涵义:"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意义的构成部分。"每一位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忽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真正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4.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四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程性质决定初中历史课课时量少,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很关键。为了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兴趣 效率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归为副科,导致历史教学不仅不受学校的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历史教学变成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你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但从2011年起,我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历史学科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所有教学科目不再有主副之分,所以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升学压力。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提高教学成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一节课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对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之大,历史课的第一印象关乎以后的教学成果,上好第一节课就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等待着上你的第二节课。假如第一节课上得很糟糕,没法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就会给你这个老师不怎么样的定论,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抓住兴趣点。具体如何抓?我认为,针对第一节课,历史老师应该设计一节导言课,必须给学生讲明几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怎样学历史?只有给学生灌输学历史很有用,学生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1]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使学生仿佛进入历史当中。如讲“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我先描述鸦片输入对百姓的毒害,展示吸食者本人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接下来进一步分析鸦片输入对国家的危害,并把它形容为“黑的进来(鸦片输入),白的出去(白银外流),”并以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中的恳切之词来强化学生对鸦片输入严重危害的认识:“(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2.点面交叉法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科举制度》一课时,我就结合近年来的“国考”,分析“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利弊”,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本来是一种录用考试,却引来千军万马的“厮杀”?”用现实中的敏感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3.比喻法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些历史概念、历史术语艰涩难懂,有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会感到历史过于“深奥”从而“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才能揭开“深奥”历史的神秘面纱呢?比喻就是一种最好的手段,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偏离主题,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出超”和“入超”比喻为“赚钱”和“亏本”,“门户开放”比喻为“拼桌吃饭”等,我发现如果运用得当,学生更容易理解,事半功倍。

4.多媒体辅助

在信息化的时代,历史课教学仿佛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视资料,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比如: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在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方面有很大帮助,从人类的起源到封建帝制的终结,讲得非常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很多考古新发现还原的历史现象得以在我们眼前展现,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对于世界史而言,可以播放《大国崛起》都是不错的历史纪录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这些方面入手: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怀有爱心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用爱的态度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学生会变得更加可爱。

结语

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问题,方法还很多,上面所谈到的,是我课堂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一些还是十分粗浅的认识。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定能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5.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五

邓小云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双凤小学 邮编:636060 Email: 342845292@qq.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入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的观点。重点从课堂教学切入,结合教学实例从课题引入、运用多元信息进行情境创设、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召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兴趣;开场白;多元信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体验成功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要寻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良好的“开场白”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开场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生活处处皆物理”的学科特点,运用图片、视频、教具、生活用品、生活场景等多种素材,通过直观感受,创设趣味情境,设置悬念,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

在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第一课时,给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童趣轶事,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学生定会被实验室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深深吸引,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体会到物理学习与其它科目的与众不同,从而激发起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在学习《参照物》时,我给学生读了章回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的内容:外婆从农村去看望外孙女宝云,宝云问家乡有何新鲜事,外婆笑着说:“去岁那天,起了一阵大风,把我院内的一口井忽然给吹到竹篱笆外面去了。”宝云听了大惑不解。借此,我问学生:“你能解释风把井吹到篱笆外的道理吗?”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二、利用多元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在初二《大气压强》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个实验:一是剥了皮的鸡蛋被“吞”进了广口瓶;二是用纸片盖住满杯水后倒过来的“覆杯实验”,创设出奇趣情境。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因为力的作用”,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我趁势展示出了本堂课的课题《大气压强》,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世界,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是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未来。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

互作用的规律,采用视频展示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听完后对磁悬浮列车非常感兴趣,我趁势引导他们通过哪些方法、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知识学习。在学习“电磁波”时,结合大家普遍使用的手机进行电磁波的传输、接收、网络架构、电磁辐射等方面的教学,学生兴趣大增。此时我给他们提出要求,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上交了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和表扬,过后我发觉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的时间不长,长时间的讲述会让学生感觉疲倦,心生厌烦。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手段多样化特点,适时穿插讲授、实验、举例、设疑、多媒体课件展示等不同教学手段。善于发现学生的的情绪变化,适时采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中设计一个或多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潮的阶段,使学生一直处于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的兴奋状态。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时,由“园艺师的失败”的小故事引入。讲到牛顿发现光的色散,通过三棱镜实验再现色散现象;使用计算机软件“调色板”功能演示色光的混合;使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千手观音”舞蹈演员服装丰富的色彩变化,再回到生活中大家身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城市夜晚五光十色的夜景等一系列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颜色概念;最后以“乌鸦与玫瑰”的科学童话故事作结尾,整堂课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本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快。

四、应用良好的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物体的三态”时,向学生打比方:“固体好比上理论讲授课,大家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液体好比上分组实验课,可以相互走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气体好比下课休息,大家活动于校园的各处。”又如,在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可这样比喻:“电流就象水流,放水的渠道分的支流越多,每条支流的水量就越少,但把它们都汇合起来,其总量还和原来一样。”这样就形象地说明了并联分流的特点,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一味的板着面孔说教,只会让学生疲倦而昏昏欲睡。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教学语言的文学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引用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营造诗意氛围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习熔化与凝固时,采用对联“盘中冰水,冰化水,水温不升;盘中水冰,水结冰,冰温未降。”引导学习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能收到良好效果。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五、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年级学生而言,解决学生的畏难心理障碍,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是学生对物理学科建立兴趣的关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启发、教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受到欢乐和愉快的心境,能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完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制作一个自己满意的小制作。周一时多数学生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尽管大部分作品都很粗糙很稚气,但我都仔细从中找到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看得出来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因为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初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丰富教学素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的爱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建立目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新课程中学生的物理素养的培养》。来自中学学科网。2011.11

2、胡琳,《物理教学中巧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来自中学生学习报。2011.11

3、李泉,《新课程物理教科版教学参考》8年级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出版

4、冯志远,《教学行为艺术》。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3出版

6.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六

近年来农村中学班级人数明显减少,基本上都在实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一方面可使教师从繁琐的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中得到稍许的解放,另一方面由于小班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多花时间来潜心研究教材教法,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在农村小班化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一、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整体水平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老师往往以班级学生太多,教学任务太重等理由来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小班化英语教学可使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班级的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

1.分类要求,杜绝一刀切

英语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学生的性格类型。外向型的学生,由于参与活动的欲望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内向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他们多启发、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应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如单词接力、男女生比赛读课文等。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来,他们的英语水平才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层要求,共同成长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首先,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知识的梯度,使学困生能接受,能消化,使中等学生能“吃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吃好”,并能不断地超前发展。其次,作为教师要建立“人人均有进步”的学生观,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应以简单和中等难度为主,且要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抽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综合性较强的语句翻译、课文复述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操作,一般的问题如课本的Roleplay,可由中等生来表演,单词的复读由学困生来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要分层次,辅导时要要有针对性。对于后学困生,教师要多花工夫,细心引导,把辅导的中心放在单词的拼写、朗读以及重点语句的掌握上,让学生在老师适当的帮助下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兴趣,赏识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赏识,切记“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要有“控”有“放”,留足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把课堂变成一个小小的舞台,在教师的精心编导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齐心协力,尽情发挥,演出一出不同类型,个性发展,共同进步的戏剧。

二、分组教学,合作学习

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1.合理分组,提高协作

教师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以4-6人为宜,并保证每个组实力均衡。每组由任课教师选定文化成绩较突出、协调能力较强且乐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课堂与课后负责监督、检查小组的`学习,并适时对学困生予以辅导。另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争,这种组间竞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高涨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时,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2.让人人都有机会发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必须要“说”才能学好。农村的学生胆量较小,平时很少开口说英语,小组协作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都有“说”的机会。Pairwork或Groupwork是最适合小组活动的,这种活动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讨论或操练对话。另外小组加分竞赛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到“food”一单元时,让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食物单词,说得最多的小组胜出。学到“job”名词时,出示简笔画图片让学生用一般疑问句“Doessheworkina...?Isshea...?”来竞猜,学生争先恐后,非常激烈。对于要求较高的口语表达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不再是老师点谁谁就讲,而人人都可以发言了。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建立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师生之间双方情感的交流。学生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和睦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从学生进入班级学习之初,老师的友善态度,哪怕只是上课时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在课堂上会踊跃发言,不怕犯错,并勇于纠正别的同学的错误,甚至是教师的错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去做学生的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讲;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用“haveatry”、“good”、“excellent”之类的话鼓励学生,使学生消除顾虑有话敢讲;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赞扬第一个发表见解的“勇敢者”,鼓励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挑战者”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优学。 2.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多数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学习都有很浓的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不少学生变得不愿意学英语,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传统的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无太多的精力在学困生上,导致学困生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精心地构思教学设计。虽说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来说不太爱表现自己,但是只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启发、鼓励并穿插些游戏来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学生也会表现出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喜爱。如在复习单词时可用“Touchtheword,Bingo,Highvoiceandlowvoice,Guessinggame”等游戏让学生兴趣高涨;在教“clock”时,用谜语来引入;在复习“animal”名词时,可运用猜谜的方式,小组学生掌握得很好。此外,老师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并得以保持。同时,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不能节节课用,但可以穿插使用,让学生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方式变得有新鲜感从而维持学习兴趣。总的来说,小班化英语教学中的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教无定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应该提倡。

四、导入文化知识,保持学习兴趣

小班化英语教学,不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教师应适当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在交际时出现尴尬,消除因不懂中西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使用错误,激发学生对英文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让学生与英语文化产生共鸣。

1.演示英语使用者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Bodylanguage)能非常直观地传递信息,学生乐于模仿,如耸肩且张开双臂表示没有,当教师说Therearen’tany...时,就可有此动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边说英语边伴随一些表情、动作,让语言的交际性更加凸显,会增加课堂趣味,活跃气氛,强化语言的记忆。

2.展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实物或图片

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所知甚少,教师可以寻找或从网上下载些英美等国家的实物或图片,来加强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这些实物或图片要有文化特色,如邮票、照片、货币、食物等,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印象更具体,也加浓了班级的文化氛围。教师也可以对照中外功能类似的物品予以解释,如本人在讲解Hamburger时,就和本地人的面食“潮牌”在一起进行讲解,并形象称之为XuzhouHamburger,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汉堡包的了解。

3.背诵谚语习语

谚语习语在特定环境中脱口而出可收到贴切、生动、幽默、风趣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喜欢去学,乐意去用,在背诵使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英美文化的感知。谚语习语可由学生以小组方式去总结,每个星期展示一次就可以了。

五、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加客观。虽然当前的升学考试还是以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但在平时的教学检测当中,我们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自我认识更为客观,更加喜欢学习英语。

1.语言评价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农村中学的学生也不例外。相对单纯的农村孩子更渴望得到称赞、表扬。评价的整个基调应该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自觉地按照学习目标去努力。

2.形象评价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手段,设立一些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发几个作业本之类的;也可以是精神奖励,笔者每个月都会在班级中选出表现最为出色的一组,由他们共同来决定大家一起欣赏的英文电影,以此作为奖励。这些手段都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自我评价

教师要适时创设学生的机会,这不仅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更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找出差距的有效途径。如在初读reading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作出两方面的自我评价:弄懂了什么和不懂什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调整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疑点作适当的点拨,再由学生自学或讨论,然后再作出评价:真正了解自己弄懂了什么和什么仍不懂,教师再次点拨。

7.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七

2001年新课改国家指导性的文件由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标准》没有了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和教学实践的分配。这一方面给教师更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和权利。教师在选择“教什么”的问题上有了自主权,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把脸盆和稻草引入课堂, 带领学生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 上起了农耕农收课。还有, 初中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应归咎于我们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缺失。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

美国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概念教学师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概念教学与技术教学配合, 运动概念丰富了运动形式的内容。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运动概念的理论架构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建设。

2、美国运动概念理论的内容与教学

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中将运动概念分为空间概念、怎样运动、运动中的关系三部分。空间概念包括方向、路径等, 怎样运动从时间、用力程度、过程等方面对运动加以描述, 运动中的关系将运动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运动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形式进行规定, 丰富了运动形式的内容, 使得运动变得多样化。如在自我空间持续拉伸腿部肌肉; Z字形运球急起急停运球;与同伴面对面跟随同伴做相同的手臂上下、左右、前后等动作等等。有了对运动概念的掌握, 技能教学就变得更加清晰准确。

2.1、空间概念及教学

所有的运动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里, 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空间里能够更加安全的运动。在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使学生有空间意识的概念将会对以后的教学大有益处。空间概念被分为5个部分:位置、方向、高度、路径、延伸。以位置的概念与教学为例。

位置是指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教学过程中通常从自我空间和开放空间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自我空间指的是身体或身体的部分在不移动的情况下所能够触及的所有空间。开放空间指的是教学场地的所有空间, 室外教学场地, 或者通过移动所能够达到的边界。这两个概念对其他概念的学习非常重要, 起到基础的作用。在初始阶段, 空间意识是指穿过空间而不碰撞别人。在最终阶段, 空间意识包括看到开放的空间, 移动到开放的空间, 将器械扔、踢到开放的空间的能力。

2.2、怎样运动的概念与教学

怎样运动的概念包括了时间、用力程度、过程三类。

时间概念, 体育中常用速度来衡量是否成功, 学生头脑里与运动联系起来的时间概念就是快, 他们对慢的概念及慢对运动的重要性很难理解。

用力程度指肌肉的张力。肌肉力量分为重与轻, 实际上肌肉力量有更细的等级分类。对低龄学生来讲, 他们习惯于用尽全身的力气, 比如把一个球扔3码和扔10码都用同样大小的力。

过程分为控制与自由。一个学生从山坡上跑下来, 停不下来, 几乎是失控的直到跑到坡底, 这一过程就是自由的。看起来像动作在运动过程中失去了控制, 是运动而不是动作控制着整个运动过程。控制过程是指动作是可停止的, 可控制的。动作时刻都处于控制的状态。

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学生通过体验动作, 将快与慢、重与轻、控制与自由进行对照, 掌握他们之间的不同, 然后将这些概念与技术、战术教学相结合, 如掷、击球、转换重心、辅助想法或战术的表达。随着学生技术的精练, 我们将在更高层次上要求学生。比如要求学生再快一点、再慢一点、加速、减速、变速等等。

2.3、运动中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时刻与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事发生着关系, 体育中也是一样。运动中的关系被分为三部分: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周围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2.3.1、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包括:团身、拉伸、扩展、体转、对称/不对称。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与身体各主要部位的专业名词紧密相关。如肘关节、膝关节、腰、胃、肩、头等等。学生首先要学会这些名词, 然后才可能明确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及与之相关的运动。如, 我们要求学生:移动并团身停止;把脚移动到高于头的位置等等。

2.3.2、身体与周围物的关系

身体与物的关系有上与下、越过与穿过、围绕、被环绕等。与同伴的关系有:近与远、前与后、沿着等。因为物不像人是动态的, 所以人与物的关系相对简单一些, 在教授身体与周围物或人的关系时, 通常先从人与物的关系下手, 然后才是与人的关系。

2.3.3、与人的关系

运动中运动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个体、团体中的个人、同伴、组、组间。

个体, 个体代表着的是个人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比如垒球队的投手、芭蕾舞台上的独舞或者体操运动员等等。

团体中的个人, 作为团体中的个人, 学生们不会与其他同学发生直接的关系, 即使运球穿过开放的空间, 周围有同学包围着。

同伴, 同伴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通过运动的形式相互关联。

组, 是指两个以上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在舞蹈中互相交流感情, 设计舞蹈动作或舞蹈编排, 传球使球不落地等等。

组间,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之间的关系。这是最复杂的关系, 因为它不仅包括对本组人员的了解, 还涉及到与另一组之间的责任问题。两个组之间可以是竞争关系, 也可以是合作关系。

2.3.4、运动中关系的教学

对学生的关系教学要从最简单的自身关系开始, 因为小学生还处于“我”的阶段, 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开始, 逐渐到身体姿势, 然后才到与周围事物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运动中运动个体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教学比较复杂。孩子们经常认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简单的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儿, 对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强调的关系不是很了解。当他们对运动中与其他人的关系有了了解之后, 就能够明白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与人之间关系的教学顺序是:团体中的个人、个人、同伴、组、组间。教学要与学习其他概念和技能结合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要同学们结伴练习, 逐渐扩大到三个人或四个人一起练习、分组练习等等。

其中个人与组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这里的个人代表的是个人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因为许多学生独自处于众人关注的焦点位置时会感觉到不自然或紧张, 所以我们在选择独自表演对象的时候通常采用自愿而不是强制性的。这对技术差的孩子尤其重要, 当被要求在观众之前展示的时候, 他们会感觉到紧张, 压力大。鉴于以上原因, 找两个或多个同学一起展示效果会比较好一些。但是有的学生喜欢挑战, 喜欢独自表演, 而且有人观看的时候表演得更好, 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也要给与展示的舞台。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嘲笑或者对其他学生的表演进行批评。

组的教学过程中, 组员越多关系越复杂。作为同伴只需要了解另一个同伴即可, 而在组里, 需要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伴。相遇与分离、统一与对照、领导与跟随等所有关系都变得更加复杂。教学过程中要给每一位组员指定特殊的任务, 当学生们对组员之间的关系很熟悉之后, 可以让他们尝试着为他们创造机会, 使他们学会对组的活动做出决定。组的教学可以为将来项目教学中的战术教学打下来能搞好的基础, 也将是战术教学的重要手段。

3、对美国运动概念特点的分析

3.1、运动概念理论将运动中的概念作了细致的描述与分类

运动概念理论对运动中的基础概念进行了提炼并作了细致的描述, 使运动中的概念得到系统的阐述, 为运动与运动过程的描述打下理论基础。对运动概念从空间概念、怎样运动和运动中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描述, 使我们对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对运动过程更加清晰。

3.2、运动概念是丰富基本技术教学内容, 使运动形式多样化的 理论依据

首先, 运动概念理论廓清了技术教学的内容。运动概念规定了基本技术、技能教学的空间、过程与运动中的关系, 只要从以上三点出发教学内容便得以清晰的展示。其次, 运动概念丰富了技术教学的内容。每一个运动概念都可以看成一种运动形式的定语, 一个或几个运动概念组合加在一种基本技术之前就可以使其演化出许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技能教学的内容。第三, 运动概念是技能教学内容创新的理论依据。运动概念使技能教学内容的创新空间得以扩张同时又得到限制, 不会出现错误甚至改变运动技能性质的“创新”。

3.3、运动概念教学与技能教学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紧密 结合

在美国运动概念教学先于基本技术教学, 因为这样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美国的体育教学在小学初级阶段更注重让学生认识有关运动概念的单词。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精力放在认识新单词上, 而运动概念中的许多词包括在这些单词里, 比如symmetrical (对称) 、zigzag (Z字形) 等。小学生喜欢挑战新事物, 学会了这些词他们会很骄傲得向别人展示。

其实运动概念和运动技能是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举例说明, 让学生围着圆圈单脚交换跳时, 他们可能只意识到了圆圈这一概念, 其实他们同时还在进行单脚交换跳。随着孩子们升入高年级, 教学的重点逐渐从运动概念转移到运动技能。

4、小结

美国的运动概念教学理论是其高质量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的学校体育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现阶段还处于用运动训练理论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的阶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匮乏, 教学手段单一,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分家,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混淆。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用我们的学校体育理论培养师资力量, 指导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美国的体育教学理论相对完善, 运动概念教学理论就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给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启示。研究美国运动概念教学理论, 结合我国现有运动训练理论中的相关内容, 建立我国的运动概念理论, 将会对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George, G., Shirley, A., Melissa, P., (2007) Children Moving: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New York:Mc Graw-Hill.

[2]Siedentop, D., &Tannehill,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Mc Graw-Hill.

[3]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冯红静.美国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12月第12期:110-113.

8.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八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动处方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身体状况等进行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在运动处方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做一些测试和评价,是实现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笔者将日常教学内容与运动处方教学的形式相结合,提出以“处方套餐”的形式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教学,探索运动处方在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他们的身体形态。

一、处方“开胃餐”——携生入境巧引导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更快地发挥出最大工作能力的一种活动,与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紧密相连。准备活动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在活动前“开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选择“跑跑步、伸伸腿、弯弯腰”这种过于简单、枯燥的准备活动,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难免产生厌倦情绪,不仅起不到热身的效果,还会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要做到“开胃”,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活动的内容必须新颖富有创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制定以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为内容的处方“开胃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主要学习内容,运动处方以游戏、循环练习、竞赛的形式呈现。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既有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也有常规的练习,还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等等。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准备活动,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教师根据实际合理安排不同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感,这样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处方“大众餐”——夯实基础稳中行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容易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制定了以学生5种基本素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处方(如下表),让其成为学生的“大众餐”。处方“大众餐”涵盖了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于一体的练习,学生通过尝试集多种素质练习于一体的“大众餐”,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处方“自助餐”——兴趣盎然有侧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教育活动,“强灌式”的教学随处可见。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进行教授,学生也只是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动作,但一个学习内容不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对练习内容的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这种教育观念不仅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抹杀。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体验不到快乐感,就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

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基础上加入课程计划内容的处方“自助餐”(如下表)。在特定的上课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与之对应的运动处方。灵活的课堂、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四、处方“季节餐”——有的放矢增实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体魄,也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烈日或者寒风中,在操场上上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对恶劣天气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在恶劣天气下上课,再有教学内容的不适宜,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

将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体育对学生的升学影响不大,因此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主学科来说要低,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很少去留意体育与季节、天气间的关系,也就不会在教学中根据季节变化去安排课的内容。

笔者则认为,有必要认真分析气候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处方“季节餐”就是根据季节变化而采用特定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运动处方。首先,处方是逆向性选择场地。比如炎热的天气,上课场地规定在学校阴凉背阳的地块。其次,运动处方的内容是由教材内容改编后,置换成另一种与季节和环境更加适宜的运动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如在夏天烈日下进行投掷的出手角度练习,学生投出后再将球捡来已是满头大汗。后面的学生即使排队等候,也是酷热难当,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组织和练习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夏季的投掷运动处方中将地点改在综合楼侧面,学生进行投掷一定高度的练习。这样的置换,只是活动环境与教学辅助器材的改变,却可以适度提高练习强度,加上对墙投掷捡球的时间减少,课堂的教学效率也相应的提高。(如下表)

五、处方“营养餐”——因材施教促均衡

随着新一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进行,笔者通过翻阅2010年至2014年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现我校学生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在体形和身体发育的匀称度继续向细长形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肥胖儿童数量增长的趋势;反应呼吸机能的肺活量与肺活量指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学生这种“营养不良”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数众多或者说几乎是所有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在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方面却没有给予考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目标定位不当,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受体育达标指挥棒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处方“营养餐”。如“小不点”学生,运动负荷不要过大过小,处方内容以骑自行车、做操、快步走及跑步等运动为主,交替进行各种形式的运动,使机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小胖墩”学生则是安排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要求大肌肉群参与,如长距离步行、慢跑、球类活动等。对减肥而言,强度安排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强度过大时消耗的主要是磷酸原和糖,并非脂肪。所以,应选择长时间、中小强度的运动。

现今的教学理念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实施“处方套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优化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验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因为运动处方不断优化的特点,相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优势,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激发对体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9.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篇九

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教育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老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和观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不能在学校中完全自由的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我国初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和服从自己的要求和命令,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厌恶感,使得体育课堂变得压抑和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体育老师要紧随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明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健康作为唯一的目标,确立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标准、目标以及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言传身教这一个词很好地描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不仅与教学方式、手段、环境有关,还受到体育教师语言、行为、态度以及道德素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第一时间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起到表率作用和模范作用,用文明的教学技巧和方式树立自身的教师威信,进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的模范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形象魅力上,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生动性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和知识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印象,了解动作的基本概况,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逐步升级为理性认识,这就为体育动作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可见,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标准的动作示范都是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要求,在言语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优美的动作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模仿的欲望,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保持着高度的兴奋性和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合理、恰当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实现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针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探寻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新颖性、灵活性,可以将健美操、武术、篮球、足球、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计划,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勇于参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体育教材中有一节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进行周而复始的反复练习,这一过程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新颖性,只是死板的进行机械性地反复练习,这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甚至课程产生厌恶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如“逆向反应”,做与口令相反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圆圈接力跑”“抢座位”等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短跑、慢跑、反应灵敏性等能力,使得原本枯燥的机械性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推迟疲劳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要善于将竞争这一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的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的潜能,将课堂活动与竞赛相结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竞赛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念,竞赛的活动安排要公平、合理、公正,以便学生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参与进来并发挥自身的潜力。例如,在学习排球的垫球、传球等技术时,可以在练习中安排一些小小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两个小组进行对抗比赛,互相之间接球、传球、垫球,对于输的一方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构建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平台和机会,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擅长长跑,有的擅长短跑,有的擅长跳高,有的擅长跳远,面对特长迥然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体力情况、身体状况、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综合性的公正、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积极鼓励,细心发现学生的努力之处并及时表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赞扬,但它确实无价的,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初中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荣.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10.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兴趣的培养 篇十

田林县平塘中学

沈巧云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在新面孔、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老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农村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现结合设计课时和上课表现谈点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升华

新课程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显灵”。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从而达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英语教学应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材牵动,全方位培 养兴趣,突出自身教学特色。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使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英语课本第二册(下)第73课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一节对话实践课,主题是: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n island.我事先上网收集了一些风景图片,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说道:Oh,it’s so beautiful.I know it’s Jiuzhaigou / Lijiang / Yandanshan„„ I have been there.I have never been there.教师趁势问道:Where have you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re? 这时候学生已经沉浸在旅游所带来的乐趣中。我又追问道:Do you want to go out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If do,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学生四人为一组热烈讨论,给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答案,有food,match,knife,stick,rope,pot,water,tent 等。每一组都希望给出比别组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这时他们互相借鉴着,又互相竞争着。我再问道:Do you want to go to a new place you’ve never been to or the place you’ve ever been to? Why? 经过这场讨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去野炊的情景,于是,我说道:Now you can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 new place? Try to make dialogues.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四人一组说得很热闹,这时,我走入他们之间,给予一点指点或解惑。然后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和欣赏。整堂课学生都是积极地参与,既有个体活动又有群体活动,享受着谈话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时要以新鲜的面孔示人,引生兴趣

“包装”一词在当今十分流行,有许多人主张英语教学也应该适当来一点儿“包装”,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以同一种面孔示人,采用的永远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时常机械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那么不要说是学生,恐怕就连教师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谈得上有明显的效果 呢?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气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习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学生会没有新鲜感吗?让学生有一点儿新鲜感,要求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目光,有时甚至还要适当玩一点儿“花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我在准备Mid-Autumn Festival这一课时,上网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诗、歌、词的英语版本和精美的欣赏图片,当学生看到这些时,不由地来了兴致。Make your moon cake Moon poem appreciation Festival greeting card and music Mid-Autumn Festival

三、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起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也许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压抑的标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的基本做到有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根据每个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

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

3、走动指点:在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

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同学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促进快乐,沟通思想。

5、游戏和表演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都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一节课中,我有时会故意重复学生的某个错句,以期自我纠正和活跃气氛。有一次,A学生说:I’m short.B学生说:I’m shorter than her.C学生说:I’m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其实C生最高,我登大吃惊的眼睛反问道:Are you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 学生大笑,该生也忙笑着纠正道 I’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四、设计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应在于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要注意他的心理效应。因为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倡导任务型教学,应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健康模式,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产生对教材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第二册(下)第18单元第三课时,我先出示一个胖男孩的图片问:Is he fa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有说 eat too much rich food,not take enough exercise,也有说do too much homework,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等等。随后我提出问题How can we keep healthy? 学生就从自己的经验谈起,我又出了几个题目给他们:

(1)It is bad for your eyes if you watch TV for more than_____ a day.(2)What day is Nurses’ Day?

(3)What day is No Smoking Day?

(4)People in US can’t drink beer or wine before they reach _____.(5)Which(butter chocolate meat milk)can make you fat easiest?

(6)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how many hours of sport do you have to do in a week?

然后要求学生讨论 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 可以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心情,也可以是为了能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别人等等,从而认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 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fully,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学生的学习亦然。此外还要有快节奏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不太喜欢缓慢的动作,而且慢节奏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快节奏使学生感觉稍许紧张,有一点点的压力,使他们能更加认真的参与教学活动。

上一篇: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下一篇:捐书仪式小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