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生态环境评

2024-09-08

论金融生态环境评(共8篇)

1.论金融生态环境评 篇一

**期货有限公司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估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

我营业部接到贵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估办法(试行)》后,认真学习评估办法,掌握了自我评估的内容与标准,为此次金融权益保护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此次评估工作成为检查我营业部合规工作完成情况及发现工作漏洞的一个契机。因而营业部负责人强调要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并确保自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我营业部一贯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此次评估主要是围绕我营业部的工作机制、履行义务、投诉处理、宣传教育、信息沟通、监督评价、机制创新等内容进行开展。

第一,工作机制。我营业部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和人员,并且工作职责明确;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期货知识宣传培训、信息保护披露、工作监督和内部考评、重大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并确保其可操作性。

第二,履行义务。我营业部履行告知、服务、公平交易、信息管理等义务。即向期货投资者提供有关期货产品或者服务的真实、全面信息;如实告知和披露期货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不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对影响期货投资者利益的合同主要条款进行说明,不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收集、保存、使用期货投资者个人金融信息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

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确保信息安全。

第三,投诉处理。我营业部在醒目位置对外公布专用投诉电话、投诉联系地址等,并保证投诉电话畅通;对期货投资者投诉记录完整,清晰;一般在收到投诉材料后15个工作日内答复处理结果,对未能处理完毕的,及时按要求反馈有关情况。

第四,宣传教育。我营业部积极主动的按相关要求开展投资者权益保护培训,并把相关宣传教育的资料做好规整并存档。在营业网点摆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投诉台。但由于人力、财力有限致使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多参照别人的有利经验,争取宣传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信息沟通。我营业部每季度第1个月的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的期货投资者投诉统计数据;若有人员或电话发生变化的自变化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人民银行备案;按规定参加人民银行相关会议,落实人民银行相关工作部署。

第六,监督评价。我营业部定期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接受媒体监督;但相关监测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有效的网点评估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第七,机制创新。我营业部积极参与、协助人民银行开展相关重大工作。但由于行业性质致使我单位的创新工作有待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力求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

我营业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估办法(试行)》,结合我营业部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的进行自我评估。在具体的评估指标中,我营业部意识到以往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以此次自我评估为契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积极配合人民银行的工作。我营业部将采取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提高公司员工的服务意识,从思想上强调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性,使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

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也传达了公司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

完善监督机制建设。鼓励媒体和社会群体对我营业部合规经营进行监督。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期货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多,所以我营业部会同步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不断加大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根据客户的现实需求,充分提示其产品的风险,并做好后期我维护工作。

**期货有限公司

2014年2月28日

2.论金融生态环境评 篇二

广东的经济工作者、佛山南方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林海平博士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 通过多年的研究, 出版了三十三万字的《环境产权交易论》专著, 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该书以环境产权交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基础, 从市场角度对环境产权交易进行专题研究, 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对建设和运营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市场提出有益的建议。

该书从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微观结构、参与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规则、交易成本和效率等问题出发, 全面、系统地探讨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 全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进行环境产权交易的基本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区域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微观结构、参与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规则、交易成本和效率等相关问题, 深入探讨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 提出了我国实施环境产权交易的理论框架。二是进行实证研究,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环境产权交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为研究对象, 对区域环境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证研究, 并结合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殊情况, 提出了建设和管理区域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可行路径。三是对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大局出发, 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和构建统一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战略构想和规划。

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 除了第一和第二章专注于环境产权交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外, 其余各章都紧紧围绕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实践, 着重论述如何建设有效的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和平台, 为我国提供具有实操性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其核心观点有:

我国实行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且已经具备了条件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 节能减排目标高、压力大, 传统行政命令式的环境管理政策已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急需采取市场化的环境管理制度, 鼓励环境保护手段和金融工具创新, 以经济手段调动排污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以遏制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的趋势,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 我国在经济基础、环境保护制度、市场机制、配套政策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实行环境产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条件。

我国应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建立全国统一、多级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

该书提出了“我国应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建立全国统一、多级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观点, 并且对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书认为: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没有统一规划,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市场分割, 也导致我国在国际环境产权交易中丧失了话语权、定价权, 因此, 应当当机立断将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建立全国统一、多级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只有从国家层面出发对环境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统一规划, 才不至于出现重复建设、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市场分割局面。只有从国家层面出发进行统一规划, 形成合力, 才不至于在国际环境产权交易中丧失了话语权、定价权。在统一平台下, 该书还建议设立多级市场, 因为只有设立多级市场, 才能适应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局面, 才能兼容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环境产权交易所。

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战略构想、框架设计、制度安排和具体措施

该书认为, 我国必须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以行政手段统一推动, 以市场机制作为主导, 建设全国统一、多级环境产权交易市场。

(一) 战略构想

一是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建立全国统一平台, 探索环境产权交易的中国模式。二是以行政手段统一推动, 以市场机制作为主导, 促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 加大监督和监测力度, 规范交易行为。四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鼓励金融创新, 活跃交易平台。

(二) 平台架构设计

我国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多级的平台发展模式。首先, 在全国设立统一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中国环境产权交易所”, 将各类污染物排污权全部纳入统一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交易。其次, 各区域根据自愿和必要的原则, 设立分平台或区域市场, 作为会员单位纳入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第三, 可采用吸纳会员或设立分支机构的形式, 将全国统一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业务拓展到全国各重点排污地区, 形成覆盖全国的环境产权交易网络。第四, 在全国统一环境产权交易的实体平台基础上, 构建环境产权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 为环境产权交易项目提供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等服务。

1. 全国统一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全国统一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负责国际、国内的温室气体交易、跨地区的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权的交易, 统一发布全国各地的环境产权交易信息, 并推动政府出台环境保护、环境交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 全国统一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还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执行全国统一政策, 制定统一制度和规则;二是统筹交易项目, 汇集市场信息;三是管理和扶持下级交易平台;四是推动政策和制度出台;五是开展国际间合作和交易;六是编制年度《中国环境产权市场发展蓝皮书》。

2. 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区域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区域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主要承办本区域内的交易业务, 并作为全国统一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会员机构, 将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提交到全国平台交易, 协调同级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 服务指导下级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工作。建立跨省、市、自治区的区域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在全国统一交易平台框架下,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设立基于大环境功能区 (如水系等) 、跨行政区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环境功能区范围内的各行政区划根据自身需要设立基于行政区划的省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模式二:在全国统一交易平台框架下, 将我国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 建立基于地理方位的区域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划根据自身需要设立基于行政区划的省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 但根据目前我国已形成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等主要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实际情况, 本书认为采用模式二的设计思路更为合适, 即以上述主要环境产权交易机构为基础, 构建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五大区域性的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3. 建立省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省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划内的环境产权交易业务, 并将跨行政区划的交易业务提交上一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在设立方式上, 要求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设立一家省级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副省级以下城市原则上不应单独设立环境产权交易平台。

(三) 平台系统建设

该书认为, 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应建立交易和竞价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排污账户与数据库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统一结算系统、会员与合作机构管理系统等六大子系统, 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各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四) 配套政策

该书认为, 为促进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 维护交易平台的交易秩序, 促进交易平台快速发展。一是出台监督和管理制度, 对违法违规的交易行为进行处罚, 维护交易平台的正常秩序。二是出台政策规定重点污染企业必须纳入强制减排范围, 环境产权交易项目必须进场交易。三是出台环境产权交易激励政策, 鼓励交易平台进行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创新性地提出了环境产权交易的“中国模式、中国标准和中国体系”

该书提出了我国构建环境产权交易“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措施。一是积极创新交易机制、交易产品、交易模式和交易方式, 制定灵活的交易机制, 不断丰富交易产品, 实行存储、互换和借贷等多种交易方式, 并探索和创新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交易相结合、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相结合、配额交易与削减信用交易相结合的环境产权交易“中国模式”;二是探索和制定符合我国情况的节能减排标准, 并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资源, 逐步将“中国标准”打造成世界标准;三是延伸环境产权交易内涵, 鼓励金融创新, 形成由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交易平台、服务中介、交易监管等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产权交易体系。

首次提出了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资金结算、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五统一”制度

该书首次提出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五统一”制度, 即“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资金结算、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 对我国构建环境产权交易平台提出了具体操作办法。

统一交易规则就是要求同一种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交易规则, 建立区域与区域之间、同一区域内不同企业之间、点源与面源之间的交易机制, 并探索建立存储、借贷和互换机制等配套机制。

统一信息发布就是要求所有环境产权交易项目都通过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 按照统一信息发布格式和规范进行发布, 确保环境产权交易信息得到广泛发布、充分披露。

统一资金结算则要求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开立独立的结算账户, 与交易平台自身的基本账户严格分开管理, 并规定所有交易项目的交易价款都必须纳入到交易平台的结算账户进行统一结算, 而且交易价款划入划出必须得到交易各方签章确认。

统一收费标准是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会员佣金分配方式, 避免环境产权交易中的乱收费现象, 促进全国环境产权交易统一市场的形成;统一监督管理包括统一监管机构、统一监管制度、统一监管措施等三个方面。

统一监督管理就是在国家层面成立“中国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全国环境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统一监管, 同时, 成立“中国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环境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在各区域和行政区划层面, 成立区域性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 与全国监管机构一起对环境保护和环境产权交易进行监管。监管制度方面, 应制定统一、有效的监管法律和制度体系。从国家层面推动环境产权交易相关法律出台, 并授权有关机构制定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从而实现对环境产权交易的严格监管。监管措施方面, 应完善监管、监测措施以及激励和惩罚机制。对环境产权交易行业、各参与主体的交易活动、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的同时, 制定激励和惩罚机制, 维护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秩序。

提出了开拓和创新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平台运营的建议

该书认为, 我国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拓和创新, 才能丰富交易产品、延伸服务内容, 最终将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建成交易活跃的大市场。一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理念, 以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二是进行产品多元化创新, 丰富环境产权交易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创新交易模式, 延伸环境产权交易内涵。四是大力探索和开展配套服务, 拓宽交易平台业务范围。五是扩大平台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六是发展会员及合作机构, 扩大交易平台的网络覆盖面。七是鼓励个人投资者参与环境产权交易, 丰富市场主体, 活跃交易平台。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压力极大, 而环境产权交易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的环境管理政策, 未来将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环境产权交易论》是环境产权交易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并将国内对环境产权交易的理论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相信本书的出版, 也必将有助于国内各界了解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的结构、制度建设和运行规律, 推动环境产权交易制度的建设进程, 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为珠三角构建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和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3.论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的优化 篇三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创新;法律环境优化

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国政府果断吹响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号角。制定并完善促进金融创新的政策,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创新活动具有良好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环境成为必需,这其中,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一、 金融创新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推手

从《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这一地方性法规,到《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日益清晰。金融创新被反复强调,理由何在?

首先,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金融发展最快的时期,都是金融创新最多最快的时期,各种创新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创新为金融市场带来活力,是金融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上海虽然已经是全国金融要素市场最集中的场所,但市场的深度、广度以及国际参与度和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金融创新尚处于低层次的初级阶段有关。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整体而言,还停留在利率产品、汇率产品、掉期保值产品等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基本的套期保值工具,亦是杠杆率较低的产品。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相对高风险的产品仍一直悬而未决。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我国的金融创新都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

其次,反思金融危机,“借美国一堑,长中国一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缓金融创新和改革的步伐。中美之间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我们要加速而非减缓金融创新的脚步。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金融发展阶段不同。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甚至创新过度,脱离了实体经济;而我国是金融发展不足,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中美两国金融业都跟实体经济脱节,但却是脱节的两端。第二,金融体制不同。美国金融运转的一套制度基础是有其优势的,尽管美国出现了危机,但美国的金融市场以及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会马上有根本性改变,不过有些金融产品和工具需要加强监管;而我国是行政管制过多,金融监管不健全,不利于金融创新和发展。

最后,就趋势而言,金融创新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效率,要远超过其给经济体系带来的风险。金融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金融创新的过程。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加速度的动力源则来自于不断创新、具有杠杆功能的现代金融。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出现,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金本位到金本位的崩溃,从流动性很弱的传统金融资产到流动性活跃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如此等等,无不体现着金融创新的作用。这种创新,使金融结构愈发复杂的同时,也在推动着日益庞大的实体经济向前发展。

回顾金融危机前10年的经济繁荣期,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益最多的国家却是美国。主要原因就是华尔街金融创新的能量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来“支援”美国的建设和居民的消费。当美国的景气泡沫被刺破时,则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经济深陷“泥潭”,欧盟各国的衰退幅度甚至大大超过了美国。这依然得归因于华尔街的金融创新能力,和建立在这一能力基础上的产品营销能力,华尔街通过创新和推销创新产品、创新理念积聚起巨额财富。

二、 金融创新与金融法制的辩证关系

法律框架的确定对金融创新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全面分析不同的法律体系对于金融创新的影响是困难的,一般认为,英美金融体制具有更强的创新倾向,理由何在?现仅就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作一简要评析:

1. 普通法系的几个重要法律原则无疑导致在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创新。以信托原则的确立为例。信托源起于英美衡平法,在罗马法中是不存在的。这种管理他人金钱的制度设计在证券市场成为特别重要的法律基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同时,普通法中的对价理论,认为单方履行的合同没有约束力,从理论上说,这表明不要对方承担费用的要约或支付条件是不可能有约束力的。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价理论在契约法律的地位日趋下降,甚至有学者指出对价理论已经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允诺后不得翻供的原理。英美法系契约法的重构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

2. 在普通法系中,凡是不为法律所明文禁止的,则是允许的,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法律明确指明哪些是许可的,因此,这项原则在经济领域中被“滥用”是十分普遍的。相反,公共机构如监管机构的权力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一项确定的原则,而不是例外。

3.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在普通法中,监管法律的特点是对当事人契约自由的默示认可,而在大陆法系中,这种自由须由法律明文规定,因此,当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出现时,大陆法系的人们往往关心它是否与现行立法相冲突,讨论其合法性,而不是创造一种新金融工具的抽象可能性。

当然,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对法律产生重大影响。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企业,因此金融创新主要对民商事等金融私法产生影响。一方面,金融创新拓展了金融私法的权利义务内容、权利客体和新的法律关系。本质上,金融创新是一种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配置的新形式,用于分配或者创造既有或者新的利益。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直接导致新的法律制度和规则的设立。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本身也是一种金融法律制度上的创新。

三、 我国金融创新法制环境的现状评析

1. 金融立法理念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在指导思想上,我国的金融法律很大程度是以危机为导向的,保守有余、创新不足。金融立法整体而言,都是以防范风险、化解危机为立法理念,过于保守和刚性,对金融创新的包容性与适用性不强。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老《证券法》片面强调了防范风险,对金融创新几乎只字未提,2005年的新《证券法》虽略有改进,但整体仍以危机防范为导向,尽管新《证券法》为少量金融创新预留了空间,但与此同时,无一例外地都施予了限制性条件,如国务院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核准、认定等,在相关部门对预留空间的游戏规则明确之前,相关的金融创新都是没有合法的“准生证”的。《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诸多金融法律无不存在类似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法制广泛存在条文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往往需要行政部门再行出台实施细则,无形中加大了行政部门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很显然,这是与“创新”所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背道而驰的。

2. 法律缺位与法律冲突问题同时并存。“法制作为经济生活的记载,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生活而又落后于变化的经济生活”(马克思语)。但是,现实的问题在于,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法律落后于金融创新的产生带来法律缺位与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规制而带来法律冲突的问题往往同时并存,错综复杂,为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例如,我国法律对证券投资基金在法律上是认可的,而且也作了相关的规范, 但上述规范均是针对公募即向社会公众募集设立的基金而言,而对私募基金并未涉及。也就是说,在我国设立私募基金,严格来说,尚无法律依据。然而现实环境中,大量的私募基金不仅早已存在,而且具有相当规模, 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私募基金的表现形式, 操作的规范性等亟待有关部门和法律工作者加以高度重视。否则,不仅不利于私募基金本身的发展,还很可能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市场的稳定和健康程度等造成极大的冲击。再如,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和高效的制度安排,它的成功运作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做支撑,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性质以及发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等重要问题均未做出清晰界定。

3. 对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滞后。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下所产生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创新成果予以法律上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依据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金融创新产品与金融创新服务作为智力活动的成果,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纵观已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在对金融创新成果予以保护方面,也大多采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来保护金融创新的成果,当然,也有不少国家是以商业秘密的形式来保护金融创新。以美国为例,1998年,美国明确了“商业方法”具有可专利性之后,商业方法具有了与其它方法发明同等的地位,使金融创新的产权保护和激励获得了十分有利的制度环境,大大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在这样的法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都有强烈的专利保护意识。本世纪初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专利案曾躁动一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既定、金融创新将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该案无疑会引发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法律保护问题的广泛思考和借鉴。很多金融创新都是以商业方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我国《专利法》第25条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授予专利权”,与此同时,我国法律也未明确运用商业秘密的方式来保护金融创新。可见,金融创新目前在我国要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是比较困难的。

4. 金融法律体系庞杂、认知困难。我国的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庞杂、混乱,给市场主体认知法律造成较大困难。长期以来,基于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和该行业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性,我国素来非常重视对该行业的相关立法,与此同时,实践中,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采取的是传统的按照不同金融部门划分的分业监管的方式,而且在监管层级上还存在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差异。在这种立法体制下,金融行业几乎可以堪称我国专业领域内规范数量最多、体系最庞杂、层次最复杂的部门法律体系。以证券监管法律体系为例,据保守估计,除去证券交易所自律规则和证监会内部规章外,就有320余件有效的法规、规章和文件。这些规范中有些规范功能区划不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规范形式不合法,体例不统一;有些规范效力层次低,权威性不足;有些规范废、改、立不及时,信息披露不透明;有些规范制定程序存在瑕疵等等。证券监管领域配套的法律法规数量繁多、体系庞杂、逻辑松散,这一明显缺陷,严重阻碍了相关金融创新的发展,加大了市场主体对规则认知的难度。金融领域中的银行、保险等其它行业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如果不对现有规则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全面梳理和重构,将在基本法律层面下形成“次级法律黑洞”,抵消基本法律对金融创新的积极意义,打击市场主体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四、 优化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的几点建议

1. 立法理念在追求安全前提下适度向效率目标偏移。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过度偏向于追求安全,以危机为导向,显得相对保守而僵化,对金融创新的包容性与适用性较差,很大程度上造成国内金融创新工具匮乏,功能单一、低级;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对规避利率、汇率等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的需要日益强烈,国内市场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转而贸然参与国际市场,很多国内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后,我们需要对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进行重构,适度淡化危机防范色彩,在理念上向追求效率的目标过渡,提高法律对金融创新的适应和包容性,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2. 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金融法律体系。金融法的目的是为金融业提供完整的行为规范和构建稳定的市场秩序,因此金融法必须将金融业的发展创新纳入自己的法律框架之中,以营造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竞争、高度透明、富有效率和秩序的金融市场。为此,一是要尽快制定新法填补立法空白,如金融机构退出、私募基金等方面的立法;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尽快清理、修订、完善现有立法,协调好法律体系内部关系。这其中,对现有法律规范的重新梳理和清理工作必不可少,职能部门应对现有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等进行逐件逐条的清理,列出失效文件或条款,尤其应加紧清理那些对金融创新构成实质性障碍且不同法规之间规定不相符合的法律规范,与此同时,要及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重要规章、条例上升为法规、法律,并增强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以提高其在金融业发展创新中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3. 把好准入资格关 确保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主体的地位平等,其行为能力可以有强弱之分,但权利能力却无高低之别。因此,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重心不在于对市场过程的干预,也不在于对市场竞争后果的调整,而在于进入市场前对各类主体公平竞争地位的安排。对于金融创新,并非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有足够的能力参与进来,必须通过法律来为金融创新设置明确的准入资格,这是确保金融创新稳步有序推进的第一道屏障。在金融创新的准入资格上,过于严格的交易主体限制会将合格主体剔除出衍生市场,这没有必要,也会导致衍生市场的流动性变差;而过宽的创新主体范围也同样不可行,不合格主体进入市场,会增加信用风险、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系那个。要针对不同的金融创新工具,设置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保证进入金融创新市场的每一个交易主体都达到最低的保障性要求,以确保市场主体决策的理性、维护市场有秩序得平稳运行。

4. 尽快完善金融创新法律保护机制。关于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问题,国内有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担心,一旦加大通过知识产权来保护金融创新的力度,将置中资金融机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因为,相比于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金融机构无论在金融创新能力还是在专利保护意识上,都要远远落后。但问题在于,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背景下,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大势所趋,忽视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长远之计;“温室中的花朵经历不起风雨”,接受风雨洗礼的中资金融机构方能真正长大。个人认为,在全面启用知识产权法来保护金融创新成果尚难以实行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考虑为创新产品的开发机构设置一定的保护期,在该保护期内,其它金融机构不得向市场推出同样产品,以保护和提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当然,长期来看,加强对金融创新成果的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陈欣.衍生金融交易国际监管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9).

2. 屠光绍.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证券报,2009-05-13.

3. 周道许.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17).

4. 付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99).

5. 李友根.制度创新与风险监管.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春季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18).

6. 蔡奕.法制变革与金融创新——兼评证券法、公司法实施后的金融创新法制环境.中国金融,2006,(1).

7. 梁宵.花旗中国专利布局:不能说的秘密.中国经营报,2009-05-09.

8. 甘开鹏.论金融创新中的法律保护.上海金融,2007,(5).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度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号:CXJJ-2010-303)。

作者简介:于春敏,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学博士生。

4.政治生态自评报告 篇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区纪委关于开展政治生态情况自评工作的要求,为提升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立即组织自评排查和落实,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情况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维护党章党规党纪。在增强“四个意识”和践行两个维护方面,**通过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与上级党委保持步调一致。坚决维护中央“八项规定”制度和遵守“六大纪律”,实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认真摸排涉黑涉恶势力,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厉打击。

3、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三不”问题。持续发力抓作风、强队伍,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纪律意识、精神面貌明显提升。在选人用人方面,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规定,严格遵守考核、动议、酝酿、征求意见、廉政鉴定、组织考察、公示等各环节,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公开性和民主性。

二、存在的问题

1、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的问题。党小组会议制度执行的不够到位,有时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还没能真正发挥党小组应有的作用。

2、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开展谈心谈话较少,及时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做的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3、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经常,不深入的问题。在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时,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运用不到位,还没有实实在在达到红脸出汗、净化心灵的应有的效果。

三、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持续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用党的政策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2、加强纪律建设,守好纪律底线。增强遵守纪律、执行纪律、维护纪律权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会用政治观念、纪律思维想问题、办事情。进一步加强《准则》、《条例》等一系列条例规定的学习教育。

3、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加强政治学习和教育,强化党性修养,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交换意见。

5.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 篇五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在上级环保、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导,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落脚点,有力地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健康开展。

一、珍惜独特资源,传承学校传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

绿色环保是野寨中学的最大特色之一。校园内天然植被率达80%,珍贵品种有30多种,百年古树有20多棵,苦楝、枫香、三角枫、黄连木、榆树、冬青等名贵树木,随处可见。优美的自然风貌诸多人文古迹构成了野寨中学独特的办学环境。

如此优美的环境来之不易。1958年,当全国各地开始除四害、砍树烧炭、大量钢铁时,在校长郑大国等领导的保护下,野寨中学校园里的大树未遭砍伐。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野中人,将树人与树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精心呵护出一个绿色环保、如诗如画的野寨中学。

XX年2月,徐汉夫同志担任野寨中学校长,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拿出自信的热情围绕谋求新时期如何发展,凝聚大家的共识,探索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特征的高品质校园的建设目标。”学校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使环境教育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环境教育。环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目标,明细分工,任务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查摆问题,逐个解决。学校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近年来,野寨中学先后出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方案》、《野寨中学“十二五”期间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规章制度,清晰了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操作规程和方法,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权利。

二、立足学校实际,坚持教育为先,着重提升环保意识。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铸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立体化的环境教育课程模式。

1、基础课程渗透教学

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生态意识和品格养成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存在于各学科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隐性的和潜在的。显性的内容是借助于教材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隐性的内容没有前者那么“直接”、“明了”,但在许多学科中都大量存在。野寨中学敏锐的意识到通过环境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XX年组织编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手册》,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XX年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做贡献等活动。XX年创建了地理实验室。XX年3月开始把环保教育作为校本课题,构建环保课程。

2、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实践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的与课程联系中,学校政教处、团学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并把环境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的环境监督活动,让学生处于环境 “真问题”的情境中实践。要学生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以形成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只有让学生通过调查、参与、学习、交流讨论中感受、感动、感悟而逐步建立的,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为此,我们在高一至高三所有班级均召开环境主题班会,为了保证班会的质量,各班都制定了班会脚本和方案。

附:高一年级各班主题班会

班 级

题 目

高一(1)班

绿—-永恒的主题

高一(2)班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高一(3)班

走向世界,了解环保

高一(4)班

创造绿色校园,提高自身素养

高一(5)班

低碳生活,健康你我高一(6)班

保护水源,保护地球

高一(7)班

灵动的生命之源

高一(8)班

节能降耗,知行之间

高一(9)班

为了绿色的梦想

高一(10)班

环保,从我做起

高一(11)班

绿色·环保

高一(12)班

建设低碳班级

高一(13)班

野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高一(14)班

我的绿色我做主

3、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行为的很好载体。让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得到体验感悟,获得科学求真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将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处在学校环境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他们科学素养。

在学校的各部门的支持下,在 许多老师尤其师班主任的帮助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各班级课题经过开题、实施、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等过程。在这课题的开展中,我们看到同学们课题触及校园的绿化、食堂的浪费、宿舍和教室的用电、小卖部的饮料和塑料袋、校园的雨水收集、校园内的垃圾分类和废电池的回收等问题。为了追寻答案,同学们考察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上上下下,分发、回收和统计了无数份调查问卷;还有同学走出校门,他们的足迹分布全县,还有的同学寻求老师、家长等各种社会资源来帮助我们,正是同学如此投入,才会有课题答辩的精彩,才会有那么多专家对我们同学的赞叹。各小课题的研究立足校园,通过学生对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调研活动,引导同学关心身边的小事,发现浪费的问题,掌握事实和数据,激发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环保的习惯。培养了科研意识,以及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优秀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为手段,着力提高环保效果。

近年来,野寨中学以创建为手段,环境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XX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XX年被评为省级节能示范单位,XX年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团委牵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职责:积极发现校园中高耗能现象和行为,督促身边老师和同学改进其行为,做积极的绿色低碳者,同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

二是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在在天柱山、吴塘生态园等地开辟环保基地,直接参与校内外环境保护活动。“3.12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小树和我一起成长”评比活动;此外,每逢环保重大节日,如“6.5世界环境日”,我校学生到街头开展宣传活动,到主街路开展清理街道,消除白色垃圾,维护街路卫生的绿色环保行动。XX年6月5日,学校三千名多名学生集中在操场参加“我为野中绿化做贡献”签名承诺活动,要求学生从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植一棵树、栽一盆花、爱护花草树木、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随手捡起身边的杂物,购买绿色商品等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的习惯。

三是通过板报的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每学期出绿色主题板报2-3期,主要有绿色快讯、绿色警示牌、绿色纪事等栏目。绿色快讯,反映来自同学间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绿色警示牌,则从反面警示人们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环境;绿色纪事,重点宣传我校开展环境宣教工作的情况等内容,这些不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五个一”绿色活动,即:摘一篇绿色文章;搞一次绿色活动;写一篇绿色日记;唱一首绿色歌曲;做一名绿色卫士。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关心和保护身边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创建不仅仅是一种创建行为,更是一种教育行为。创建的过程中是学习规范环保的过程,是传播生态生态理念的过程,是提升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过程。多年以来,全校师生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野寨中学萌生新芽,在这里,环保为荣,浪费为耻,追求生态。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口头的说教,更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决策过程当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教益。多年以来,全体师生的生态行为明显增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在野寨中学蔚然成风。在这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开展环境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还有学校传统运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是环境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多年以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增强,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已经在野寨中学扎根发芽。在这里,教学相长,师生亲如一家。

6.##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评报告 篇六

今年,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着力打造人居新环境,建设优美新乡村,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1、建班子。乡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村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2、订规章。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乡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乡环境卫生评分细则》。

3、重投入。乡财政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专项奖励基金,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4、造氛围。通过召开乡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运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整治措施

1、从自身做起,为工作开展树立榜样。把乡政府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由乡长亲自抓,乡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每天保洁,每周进行全体职工大扫除,房前屋后,逐楼层、逐科室做到不留死角,为其他单位个人树立榜样。

2、加强村级环境整治。全乡**个村均确定了固定垃圾集中堆放点,截止目前已清运垃圾14.3吨,出动车辆21台(次),整修道路边沟14.5公里,整治学校、居民点、市场等重点区域36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户的柴草、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划调整,动员全民对自己庄前屋后、房屋院落进行了彻底大清扫,并以村为单位开展了“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尚。

三、建章立制,推进长效管理

为巩固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成果,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坚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长效管理措施:一是订立环境清洁责任制度,二是建立保洁队伍,三是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台账制度。

我乡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对日常环境清洁和群众卫生习惯引导工作上更要下功夫,争取把环境集中综合整治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乡人民政府

7.论金融生态环境评 篇七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

商业地产金融环境隶属于房地产金融环境,是金融环境分类研究的一个分支。具体来说,商业地产金融环境在一定时空领域内,金融担保人进行商业投资活动时面临的各类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是拟投资地域制约和决定商业地产投资效益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政策等各种外部境况和条件的矛盾统一体。商业地产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它们是影响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决策最直接、最重要因素。未来十年,在“互联网+模式”开始成为新金融模式背景下,商业地产也会逐渐朝着互联网化的方向进行探索。房商业地产公司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层次:互联网卖房,互联网房产融资以及互联网房产理财。第一,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库存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城市住房的需求,已经将重心转向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和农民进城住房需求,将商业地产经济转向互联网金融是时代赋予商业地产开发商建设的新的难题。第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企业面临着转型,必须将商业地产经济建设致力于互联网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目前,商业地产行业已经迈入了白银时代。同时面临着互联网和资产证券化两大浪潮,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提高存量房交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如何增加住房的附加值,互联网在此都大有用武之地。第三,金融机构面临转型。与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高度成熟发达的市场化国家。几乎每个行业都得到了充分的竞争,金融行业也不例外。竞争政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具有高度发达和有效的竞争执法机制。美国金融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在互联网兴起时,传统的银行业早已经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规避掉,使得互联网企业想要进入金融行业门槛变高,且很难盈利,因此美国没有出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此外,互联网金融产品门槛低,特别是众筹平台的出现,使得不受金融机构重视的长尾部分纷纷追逐自己的利益,进而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面临转型。

民生易贷布局房产投融资,民生易贷作为民生电商旗下的P2P投融资服务平台,在客户资源、系统风控、履约保障能力方面,都与银行系风控与项目审核背景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民生易贷获得了更好的品牌和信誉保障,更有优势的市场介入空间,使得商业地产客户的需求更加合理化、多元化,这种相互间的嫁接方式为客户的理财、消费都提供了质的保障,实现双方的投融资服务需求,具备商业性质的楼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平台上的稳健收益理财产品。

三、商业地产竞争不充分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发展机遇

商业地产金融环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影响因素。其中一部分因素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人口等指标;还有一部分因素只能进行定性的研究,例如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城市的治安环境、当地人文特色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全形成。过去的竞争法和竞争执法没有使我国传统的金融行业得到充分的市场竞争,其创新和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我国金融行业对商业地产经济服务意识随着竞争的加剧,已经有较好的改观,但距离发达国家金融业服务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经济市场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我国仍处在经济转轨期,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还没有实现,传统的计划和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有企业垄断、行政性垄断情况较为普遍和严重。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仍旧处于转轨之中。商业地产在国内发展在已近十年,尤其是近两年,受到楼市调控、城市化下房地产企业转型等综合因素影响,写字楼、商铺等商业地产持续升温。商业地产的真正价值是由它的商业价值来决定的,而决定商业价值的前提就是消费水平。虽然从用途上都可以笼统的成为商业地产,但是城市人口规模、辐射能力、消费层次、消费总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城市之间的商业地产存在很大差异。竞争不充分,导致整个商业地产行业缺乏创新意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互联网行业,其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这些组织通过不断创新并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或者通过它的技术优越性去扩展传统行业,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因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商业地产中出现,并且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垄断规制的一个行业,在有效竞争政策和环境的作用下,其得到了充分的竞争,也形成了有竞争力大银行、投行,竞争可以促使我国商业地产经济高度发达和繁荣。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创新、便捷的理财方式即互联网金融随之兴起。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以其快捷、方便、高效、投资成本低、门槛低、可进行全天候交易等巨大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商业地产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势头下,P2P借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满足了现代社会小额投资者快捷、简单、效率的投资需求和购物需求,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地产,经济

参考文献

[1]赵宁宁,李磊.互联网金融与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15.

[2]叶海涛.浅析商业地产+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对开发商的价值及风险[J].财会学习,2016,(1):236,255.

[3]宋炎.商业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透析及发展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1964-1965.

8.论金融生态环境评 篇八

随着金融事业的飞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出现,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幅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加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和相应的风险防范研究的力度,加快培养能胜任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工作的金融从业人员的速度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是金融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数学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金融数学的教科书在国内外已经出了不少,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的教科书还不多见。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姜礼尚、徐承龙等合著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篇,是作者在5年前出版的《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一书的发展和延伸。在这部分,作者集中阐述了随机分析中Brown运动及相关知识与偏微分方程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后续研究和发展。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上,在理论上偏微分方程方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应用上更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就是通过偏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的,这个公式自1973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既伴随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出现而产生,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1998年期权定价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数学的发展,特别是偏微分方程在衍生品定价问题上的发展。以偏微分方程的应用为核心内容的期权定价已经成为金融数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有关研究工作;第二章是本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倒向Kolmogorov方程与Feynmau-Kac公式,首次逸出时间与吸收边界条件等基本理论,阐明了计价单位转换这个随机分析技巧在偏微分方程方法中的实施;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跳一扩散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随机利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随机和不确定波动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以及支付交易费模型下的期权定价。作者透彻地阐明了随机分析中鞅方法与偏微分方程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进一步展示了偏微分方程方法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全书的第二部分案例篇,是作者和他们的研究生结合金融业的实际案例撰写的论文组成的。总共有20个案例,涉及一些金融和保险部门近年来推出的实际金融理财产品,信用风险衍生产品等。这些具体的衍生产品包括:与黄金价格挂钩的存款理财产品,与汇率挂钩的外币存款理财产品,触发式汇率期权,结构性人民币存款产品,定期存款所含嵌入期权,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可延期交付的附息票债券期权,随机利率模型下欧氏看涨外汇期权等。对这些案例中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基本的假设一般都包括市场无套利,无摩擦,基础产品价格服从几何Brown运动等条件;通过△-对冲技巧,并依托Ito公式,建立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都是偏微分方程;然后介绍这些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应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原理,给出价格的具体表达式。对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定价公式,还详细讨论了价格与某些参数的依赖关系。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教科书中如此详细地介绍衍生产品实际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定价公式。不仅对读者确切掌握衍生产品定价原理和方法,深入理解Black-Sholes期权定价原理以及偏微分方程方法有重要帮助,而且对我国衍生产品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在由美国次债问题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全球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势下,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定价问题更受业界关注,这本教材就更显得重要。

这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学校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也是金融业专业人员从事衍生产品创新和经营的重要参考书。姜礼尚教授这本教材和已经出版的《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一样,都是非常出色的教科书。我深信它们必将成为高校金融数学课程的基本教材,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上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初三语文作文下一篇:动物世界日记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