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电子装配实习报告(精选6篇)
1.南邮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篇一
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数 字 电 子 钟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实习实习地点:电子装配实训室
(二)二、时间:2-5周
三、指导教师:
四、实习总结(1500字左右)
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晶振
它的作用是向显卡、网卡、主板等配件的各部分提供基准频率,它就像个标尺,工作频率不稳定会造成相关设备工作频率不稳定,自然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现在晶振的频率偏差、温度稳定性、老化率、密封性等重要技术指标都很好,已不容易出现故障,但在选用时仍可留意一下晶振的质量。
二极管
大部分二极管所具备的电流方向性,通常称之为“整流”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称为顺向偏压),反向时阻断(称为逆向偏压)。然而实际上二极管并不会表现出如此完美的开与关的方向性,而是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电子特征——这是由特定类型的二极管技术决定的。二极管使用上除了用做开关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又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在半导体锗或硅的单晶上制备两个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中间的N区(或P区)叫基区,两边的区域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各有一条电极引线,分别叫基极B、发射机E和集电极C,是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
三极管简易判断方法:
(1将万用表打到蜂鸣档,红笔固定一个极 用黑笔试其他两个极 分别有几百几的读数时 说明该红笔的是基极。反复试即可。
(2)待基极测试出来后,用红笔接基极(B)万用表有 读数 则该三极管为 NPN(3)待基极测试出来后,用黑笔接基极(B)万用表有 读数 则该三极管为 PNP 一般一块主板的数量只有几个。
电阻
(1)四色环电阻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金,银 0,1,2,3,4,5,6,7,8,9,5%,10% 倒数第二环,表示零的个数。
最后一位,表示误差。
这个规律有一个巧记的口诀: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七紫八灰九对白,黑是零,金五银十表误差
例如,红,黄,棕,金 表示240欧。色环电阻分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
倒数第二环,可以是金色(代表×0.1)和银色的(代表×0.01),最后一环误差可以是无色(20%)的。
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表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0.5%。精密电阻通常用于军事,航天等方面。
色环实际上是早期为了帮助人们分辨不同阻值而设定的标准。现在应用还是很广泛的,如家用、电子仪表、电子设备中常常可以见到。但由于色环电阻比较大,不适合现代高度集成的性能要求。
色环电阻的对照关系
温度关系/(×10 颜色 数值 倍乘数 误差(%)
/℃)
棕■ 1 10 ±1 100 红■ 2 100 ±2 50 橙■ 3 1k — 15 黄■ 4 10k — 25 绿■ 5 100k ±0.5蓝■ 6 1M ±0.25 10 紫■ 7 10M ±0.1 5 灰■ 8 ±0.05
白■ 9 — 1 黑■ 0 1 — — 金■ — 0.1 ±5 — 银■ — 0.01 ±10 — 无色■
±20
焊接的技能
一插件元件焊接过程: 1)插入
将焊接元件插入电路板标示位置过孔中,如未与电路板贴紧,在重复焊接时焊盘高温易使焊盘损伤或脱落。物流过程中也可导致焊盘损伤或脱落。2)预热
烙铁与元件引脚、焊盘接触,同时预热焊盘与元件引脚,而不是仅仅预热元件,此过程需一秒时间。3)加焊锡
焊锡加焊盘上(而不是仅仅加在元件引脚上),待焊盘温度上升到使焊锡熔化的温度,焊锡将自动熔化。不能将焊锡直接加在烙铁头上使其熔化,这样会造成冷焊。
4)加适量的焊锡,然后再拿开焊锡丝。5)焊后加热
拿开焊锡丝之后,不要立即拿走烙铁,继续加热使焊锡完成润湿和扩散两个过程,直到是焊点最明亮时再拿开烙铁,不应有毛刺和空隙。6)冷却
在冷却过程中不要移动插件元件。二.贴片元件焊接主要步骤:
1)在焊接元件的一引脚端点上焊锡。
2)用手将贴片元件水平放置在电路板上的标示位置,一定要保证各个引脚都对准电路板上的引脚位置。先焊接好已点锡端点上的那个引脚,然后再焊与这个引脚同一端的另外一个引脚。由于我们所焊的贴片的引脚过多,所以采用的是“滑焊”,即焊锡丝随着电烙铁的移动而移动,在这过程中焊锡要消耗的比较多,这样才能起到固定引脚的作用。“滑焊”的过程中,由于焊锡在电烙铁上积累过多,导致焊锡在引脚上的分布不均匀,所以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抖动电烙铁,这样会使焊接效果会更好 焊接的注意事项:
1)放电容的时候要看清楚正负引脚,千万不能装反,一般我们以电容的长脚为正,短脚为负,一般不以电容上的正负标号来判断,因为电容上的正负标号有时候会是错误的。2)焊芯片的底座的时候要严格按照PCB板上缺口所指的方向使芯片底座的缺口和PCB板上的缺口相对应
3)焊接时利用烙铁头对元件引线和焊盘预热,烙铁头与焊盘的平面最好成45度脚,等待焊金属上升至焊接温度时,再加焊锡。焊接时所冒出的烟其实是助焊剂,所以我们不能错过助焊剂出现的时间,要及时把元件焊接完毕。如果被焊金属未经预热,而将焊锡直接加在烙铁头上,这样会使焊锡直接滴在焊接部位,这种焊接方法常常会导致虚焊。
4)焊接晶振的时候,我们先在焊盘上滴上焊锡,把晶振的引脚弯曲直到表面几乎能接触到焊锡位置,最后利用已滴上的焊锡把晶振固定好。
5)在焊电源插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焊太久,否则会把电源插座给烫坏。6)在芯片插座上插上芯片的时候要注意先把芯片的一边的引脚插在一边的插座上,待插完这边引脚后再插另外的引脚,可以利用另外一块板把另外一边的引脚“敲”进去。
7)在焊电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电阻的阻值,焊完一个引脚的时候要检查你所焊的引脚是否已贴近电路板,否则你焊第二个引脚的时候就会把电阻焊歪的。心得:
在电装实习当中我收获颇大,第一节课刚开始焊接的时候,我有点力不从心,一拿着电烙铁,我的手就会一直在抖,心里面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可是还是做不到。后来手抖的厉害的时候,我焊了一个电阻的一个引脚,焊出来的焊点的焊锡过多,看起来很丑。后面焊了几个电阻之后我就渐渐找到感觉了,虽然焊的还是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已经找到了焊接的规律了,所以后面的焊接过程中都没有一丝的紧张感。因为我比较粗心,虽然在焊电容的时候在内心提醒了自己许多遍,不要放错电容的正负极,可是最终还是放错了,后来只能把已焊好的电容拆下来再重新焊。我不是很会拆元器件,所以就请教了老师,后面在我和老师一起努力下终于把电容给取下来了,在这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拆元器件。由于我平时的动手能里很差,这门课恰恰可以提高我的动手能力,让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所谓“慢工出戏活”,所以我相信以后我一定会焊的越来越漂亮的!
五、心得体会
通过两周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实习,从中我基本了解了数字钟的设计原理,大概掌握了软件的应用与基本设计方法,进一步掌握了电工技术制作,同时也学会了自己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电路。总之这次在校实习让我在电子技术实验技能方面的综合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从这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亲身实践是我们大学生活很有用也很充实的一步,通过实习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很多东西。在课堂上我们仅仅知道该怎么去做,但没有亲自实践,只能是靠想象,所以有很多东西都难以理解。我发现很多知识都是以前在课本上学过的,当时印象并不怎么深刻,但是,一经实习,似乎都能很容易理解其原理,并能对其有更深的记忆。
通过实习也能让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前遇到问题经常都想着依靠别人,但是现在有问题了,又急着解决,于是学会了自己去寻找答案。到图书馆借书,到网上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同学等路径都试着去做。这样自己的独立处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这次实习跟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实习能让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做一个总结,从各个方面来考虑问题。比如,数电在这次实习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经过实习,使我们对这些课程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这次综合电子系统实习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习,我设计的数字钟也最终达到了课题的要求。
在这里,我非常地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使得我们的设计很好的完成。同时也得感谢数电实验室的各位老师,感谢学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实验环境。我忠心的感谢各位老师,
2.南邮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篇二
1 电子设备组装的级别分类
在进行电子装备的过程中, 电子设备的组装可根据组装单位的尺寸、特点、大小和复杂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
1.1 元件级
元件级又称为第1 级, 该组装级在分类中是最低的, 且在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的过程中, 其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 不能进行随意的分割组装。在该组装级别中主要包括:分立元件、通用电路元件和集成电路等。
1.2 插件级
插件级又称为第2 级。该组装级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组装和连接第1 级元器件。比如:在装有元器件的插件和电路板等。
1.3 插箱板级
插箱板级又称为第三级, 该组装级主要用于安装和互联第2 级组装的印制电路板部件和插件。
1.4 箱柜级
箱柜级是组装设备级别中的第四级。其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连接器或电缆对2、3 级进行组装的, 该组装级别能构成独立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设备。
2 电子装配组装技术
在电子产品制造中, 根据设计要求, 将各种不同尺寸、形状和功能的电子元器件准确、可靠地组装到印制电路板上, 实现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的过程称为电子组装技术。根据组装技术的不同, 可将PCB组装系统分为通孔插装 (Through Hole Technology, THT) , 表面贴装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 和微组装系统。
2.1 通孔插装 (Through Hole Technology, THT)
THT组装的元器件通常都有较长的引线, 其组装工艺特点:组装工艺简单, 元器件散热性能好, 但是组装密度不高, 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组装, 在元件组装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插件机, 在焊接过程中用到的是通孔波峰焊技术。元器件的排列和布局:该技术主要是根据电子产品的设计电原理图, 通过将连接导线和各个需求安装的元器件有机的连接起来, 实现电子产品的稳定高效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出现排列和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等, 给产品的维修和装配带来诸多的不便。对于一些特殊的元器件进行安装处理的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要求, 如MOS集成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 为防止静电对器件的损坏, 故必须在等位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此外, 印刷板面必须与发热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绝不能在安装的过程中, 紧紧的贴着安装面,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元器件, 也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组装。在安装过程中, 不能将元件的极性安装错误, 故在安装前必须将相应的套管套上。对于规格一致的元器件一定要将其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在元器件安装的过程中, 不能出现重叠排列和立体交叉的情况。元器件排列的要求及方法:在进行排列的过程中, 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严格的按照图纸上规定的进行排列, 这是由于元器件的方向只有在安装后才能看到。如果在安装过程中, 发现图纸上并没有标明, 那么在排列的过程中, 应将元器件的标志方向朝外, 这样容易辨别清楚, 并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其读出。元器件布局的原则:在进行元器件布局时, 应方便布线, 且保证电路性能指标的实现, 同时应满足结构工艺的要求, 但同时也得满足设备的维修、调试和装配。安装方法:倒立式插装、立式插装、横向插装、卧式插装和嵌入插装等。
在元器件的安装过程中, 对于大的电流二极管来讲, 则需要将引线当成散热器, 故引线的长度应严格按照规定。此外, 在安装二极管时, 不仅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 还应注意其外壳的封装。对于易碎的玻璃体, 不能歪曲引线, 这样容易造成爆裂。在安装的过程中, 为区别电解电容和晶体管的正负极, 应在套管上带有颜色进行区别。
2.2 微组装技术
微组装技术这一名词提出初期, 特指组装工艺技术的高级发展阶段, 即指元器件引脚间距小于0.3mm间隙的表面组装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 现在也用于泛指电路引线间距或元器件引脚间距微小、或所形成的组件、系统微小的各种形式封装和组装技术。微组装技术应用对象的主要特征为:微型元器件、微细间距、微小结构、微连接。微组装技术主要应用场合:器件级封装、电路模块级组装、微组件或微系统级组装。
微组装技术是集成电路技术和MAT不断发展的产物, 该技术实现了电子产品的微小型化。故又将其称为第五代组装技术, 该技术的发展基础是半导体技术、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技术, 同时结合计算机辅助系统发展的最先进的组装技术。故微组装技术主要是以现代多种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组装技术, 其精细度比较高。设计技术:该技术的依托是集成电路技术和微电子学, 同时结合计算机的一些辅助系统, 进行多层基本设计和系统总体设计, 电性能模拟机散热设计等。芯片贴装及焊接技术: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焊接技术和表面贴装技术外, 还要用到激光焊、丝焊和倒装焊等一些特种连接技术。高密度多层基板制造技术:该技术具有很多的类型, 如混合多层、塑料、单层多次布线基板和硅片等, 涉及的面比较广, 如真空镀膜、电子浆料、化学镀膜等多种技术。可靠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电性能分析、在线测试和检测方法等技术, 此外还具有失效分析。
2.3 表面安装技术 (SMT)
SMT组装元器件通常是贴装元件, 其组装工艺特点是组装密度高、可靠性好、稳定性好, 而且高频特性好, 但是并非所有的元器件都可以做成贴片元件, 在元器件选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贴装元件组装过程中需要用到贴片机, 其焊接工艺所采用的是回流焊技术或者波峰焊技术。随着电子元器件不断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PCB板的组装密度也越来越高, SMT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目前SMT技术在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元器件, 其组装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手工组装等其它辅助组装工艺。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装配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为提升电子产品的安装速度和质量, 在生产和安装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的加大工艺的研究, 进行工艺方面的改革, 才能实现电子装配技术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材料、器件,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组装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章以电子设备组装的级别分类为基本出发点, 分析了电子装配组装技术中的过孔安装技术、表面安装技术和微组装技术, 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电子装配,级别分类,组装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冰.关于电子装配表而女装技术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10 (9) .
[2]顾群.“电子产品装配工艺”项目式教学的设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3.南邮计算物理实践报告 篇三
验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物理实践
专 专
业:
应用物理学
学 学
号:
姓 姓
名:
完成日期:
2014 年 7 月
南邮计算物理实践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简单物理实验的模拟及实验数据处理 „„„„„„„„„1
1、1 问题描述„„„„„„„„„„„„„„„„„„„„„„„„„1 1、2 原理分析„„„„„„„„„„„„„„„„„„„„„„„„„11、2、1 特殊情况„„„„„„„„„„„„„„„„„„„„„„11、2、2 一般情况„„„„„„„„„„„„„„„„„„„„„„3 1、3Matlab 程序仿真„„„„„„„„„„„„„„„„„„„„„„4 1、4Matlab 仿真结果„„„„„„„„„„„„„„„„„„„„„„4 第二章
方程组的解 „„„„„„„„„„„„„„„„„„„„„„5
2、1 问题描述„„„„„„„„„„„„„„„„„„„„„„„„„5 2、2 原理分析„„„„„„„„„„„„„„„„„„„„„„„„„52、2、1 迭代公式的建立及其几何意义„„„„„„„„„„„„„52、2、2 解题过程„„„„„„„„„„„„„„„„„„„„„„5 2、3 流程图„„„„„„„„„„„„„„„„„„„„„„„„„„6 2、4Matlab 程序仿真„„„„„„„„„„„„„„„„„„„„„„6 2、5Matlab 仿真结果„„„„„„„„„„„„„„„„„„„„„„6 第三章
静电场问题的计算 „„„„„„„„„„„„„„„„„„„7
3、1 问题描述„„„„„„„„„„„„„„„„„„„„„„„„„7 3、2 原理分析„„„„„„„„„„„„„„„„„„„„„„„„„7 3、3Matlab 程序仿真„„„„„„„„„„„„„„„„„„„„„„9 3、4Matlab 仿真结果„„„„„„„„„„„„„„„„„„„„„„9 第四章
热传导方程与波动方程的差分解法 „„„„„„„„„„10
4、1 问题描述„„„„„„„„„„„„„„„„„„„„„„„„„10 4、2 原理分析„„„„„„„„„„„„„„„„„„„„„„„„„10 4、3 解题步骤„„„„„„„„„„„„„„„„„„„„„„„„„13 4、4Matlab 程序仿真„„„„„„„„„„„„„„„„„„„„„„13 4、5Matlab 仿真结果„„„„„„„„„„„„„„„„„„„„„„13 第五章
矩量法在静电场边值问题计算中的应用 „„„„„„„„16
5、1 问题描述„„„„„„„„„„„„„„„„„„„„„„„„„16 5、2 原理分析„„„„„„„„„„„„„„„„„„„„„„„„„16 5、3Matlab 程序仿真„„„„„„„„„„„„„„„„„„„„„„18 5、4Matlab 仿真结果„„„„„„„„„„„„„„„„„„„„„„18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一 „„„„„„„„„„„„„„„„„„„„„„„„„„„„„21
附录二 „„„„„„„„„„„„„„„„„„„„„„„„„„„„„22
附录三 „„„„„„„„„„„„„„„„„„„„„„„„„„„„„23
附录四 „„„„„„„„„„„„„„„„„„„„„„„„„„„„„25
附录五 „„„„„„„„„„„„„„„„„„„„„„„„„„„„„26
南邮计算物理实践报告 第一章
简单物理实验的模拟及实验数据处理 1、1 问题描述 模拟电偶极子的场与等位线。
设在),(b a 处有电荷 q ,在),(b a 处有电荷 q 。那么在电荷所在平面上任何 一 点 的 电 势 与 场 强 分 别 为)1 1(4),(0 r rqy x V, V E 。
其 中2 2 2 2)()(,)()(b y a x r b y a x r ,9019 104 。
又 设 电 荷62 10 q , 5.1 a , 5.1 b。
1、2 原理分析 电偶极子就是指一对等值异号的点电荷相距一微小距离所构成的电荷系统,它就是一种常见的场源存在形式。
1、2、1特殊情况 图(1)表示中心位于坐标系原点上的一个电偶极子,它的轴线与Z轴重合,两个点电荷q 与-q 间的距离为L。此电偶极子在场点 P 处产生的电位等于两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位之与,即)1 1(4)(0 r rqr
(1)其中 r 与 r 分别就是q 与-q 到 P 点的距离。
图(1)
电偶极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关心的就是电偶极子产生的远区场,即负偶极子到场点的距离r 远远大于偶极子长度L的情形,此时可以的到电偶极子的远区表达式
204c o s)(rqlr
(2)可见电偶极子的远区电位与 ql 成正比,与r的平方成反比,并且与场点位置矢量r与z轴的夹角β有关。
为了便于描述电偶极子,引入一个矢量 p ,模为qL ,方向由-q 指向q ,称之为此电偶极子的电矩矢量,简称为偶极矩,记作
p ql
(3)此时(2)式又可以写成 20204 4cos)(rperqlrr
(4)电偶极子的远区电场强度可由(4)式求梯度得到。因电位
只就是坐标r 与β的函数,于就是有
0cos sin2 4rp pE e er r
(5)从(4)式与(5)式可以瞧到,电偶极子的远区电位与电场分别与r的平方与r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其电位与场强随距离 的下降比单个点电荷更为迅速,这就是由于两个点电荷q与-q的作用在远区相互抵消的缘故。
根据(4)式,电偶极子的等电位面方程可由 204cos)(rqlr
为定值得到。
将电力线微分方程写成球坐标形式,并注意此时电场只有r与 两个分量,则有:
c crErdEdr
(6)把电场表达式(5)带入上式,得:
22sin)(sinsincos2d drdr
(7)解上式得:
南邮计算物理实践报告 Cr 2sin1
(8)式(8)即就是电偶极子远区场的电力线方程。
图(2)绘出了电偶极子 为常数的平面内(8)式取不同的常数所对应的等电位线与电场线。
图(2)
电偶极子的场与等电位线 说明:图中准确的只就是电力线的形状,电力线的疏密并不严格与场强成正比,只就是疏的地方场强小些,密的地方场强大些而已。
1、2、2一般情况 前面讨论了电偶极子的中点位于坐标系原点且偶极矩方向为Z的情况。对于中点不在原点与偶极矩非Z的方向的一般情况,通过与前面类似的推导,可以得到远区的电位: 204cos)(rqlr
(9)其中,r就是电偶极子中心指向场点P的相对单位位置矢量,偶极矩P=qL,L的方向依然规定为从-q到q。
经推导还可得到远区场的电场强度表达式:
03 00304sin4cos 2rprrpV E
(10)由上式可以瞧出,电偶极子的电场线均分布于由r、θ构成的平面上,并且任意一个平面上的电场线分布都相同。
从以上几种不同情况下电偶极子在空间激发的电场结果来瞧,电场强度与p 成正比,与源点到场点的距离3r 成反比,电偶极子在远处的性质就是由其电偶极矩
来表征的,电偶极矩就是电偶极子的重要特征。
设电荷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势为)1 1(4),(0 r rqy x V
(11)其中2 2 2)()(,)()(b y a x r b y a x r
(12)因此,只要给定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P(x,y),就可以算出这一点的电位。
1、3Matlab 程序设计仿真 源程序见附录一 1、4Matlab 仿真结果
第二章
方程组的解法 2、1问题描述 用牛顿法解方程 1 0xxe ,精度自设。
2、2原理分析
2、2、1 迭代公式的建立及其几何意义(1)建立公式 将(x)f 在nx 点 Taylor 展开 “"” 2(x)(x)(x)(x)(x x)(x x)...2!nn n n nff f f
“(x)(x)(x)(x x)n n nf f f ——Taylor 展开线性化(x)0 f 近似于”(x)(x)(x x)0n n nf f
解出 x 记为1 nx,则1“(x)(x)nn nnfx xf
(n=0,1,2....)(2)几何意义
过(,())n nx f x 切线()”()()n n ny f x f x x x 与 0 y 求交点,解出1 nx x ,则1“(x)(x)nn nnfx xf
2、2、2 解题过程 令 1)( xxe x f ,有x xxe e x f )(” ,那么根据 Newton 迭代法建立迭代公式 1“(x)1(x)xnn n nx xnf xex x xf e xe 2、3流程图
N Y 开始 x0=0、5 e=0、0001 00 00001xx xx ex xe x e x-x0>e
2、4Matlab程序设计仿真 源程序见附录二 2、5Matlab仿真结果 x=0、5671
第三章
静电场问题的计算 3、1问题描述 长直接地金属槽,如图 3-2 所示,其侧壁与底面电位为零,顶盖电位为x sin 100 ,求槽内电位,并绘出电位分布图。
3、2原理分析(1)原理分析: 二维拉普拉斯方程),(),(2y x f y xyy xx
(1)有限差分法的网格划分,通常采用完全有规律的分布方式,这样可使每个离散点上得到相同形式的差分方程,有效的提高解题速度,经常采用的就是正方形网格划分。
设 网 格 节点(i,j)的电 位 为j i,, 其 上 下 左右 四 个 节点 的 电 位分 别 为。,,j i j i j i j i , 1 , 1 1 , 1 , 在 h 充分小的情况下,可以j i,为基点进行泰勒级数展开: 333222, 1 ,6121hyhyhyj i j i
333222, 1 ,6121hyhyhyj i j i 333222, , 16121hxhxhxj i j i 333222, , 16121hxhxhxj i j i 把以上四式相加,在相加的过程中,h 的所有奇次方项都抵消了。得到的结果的精度为 h 的二次项。22, 1 , 1 1, 1, ,2 24()i j i j i j i j i jhx y
(2)由于场中任意点(,)i j 都满足泊松方程: 2 222 2=(,)F x yx y 式中(,)F x y 为场源,则式(2)可变为:
2, , 1 , 1 1, 1,1()(,)4 4i j i j i j i j i jhF x y
(3)对于无源场,(,)0 F x y ,则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有限差分形式为:)(41, 1 , 1 1.1 , , j i j i j i j i j i
(4)上式表示任一点的电位等于围绕它的四个等间距点的电位的平均值,距离 h越小则结果越精确,用式(4)可以近似的求解二维拉普拉斯方程。
边界条件:(,)0(0,)(a,)(,0)0(,b)100sinxx yyx yy y x Vx xV
(2)解题过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金属槽中的电位函数 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2 22 20x y 其边界条件满足混合型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0(0,)(a,)(,0)0(,b)100sinxx yyx yy y x Vx xV 取步长 1 h , , x y 方向上的网格数为 16, 10 m n ,共有160个网孔与17 11 187 个节点,其中槽内的节点(电位待求点)有 15 9 135 个,边界节点52个,设迭代精度为610 ,利用MATLAB编程求解。
3、3Matlab程序设计仿真 源程序见附录三 3、4Matlab仿真结果
第四章
热传导方程与波动方程的差分解法 4、1问题描述 求有限空间内的热传导问题:2 22 2(, ,0)u u ut x yu x y xy 的数值解,边界条件如教材中图9、2所示,其她参数可以自取,将计算结果图形化。
4、2原理分析 二维热传导方程的初、边值混合问题与一维的类似,在确定差分格式并给出定解条件后,按时间序号分层计算,只就是每一层就是由二维点阵组成,通常称为网格。
内部无热源均匀介质中二维热传导方程为: 2 22 2()u u ut x y
(0 x l
0 y s
0 t T )
(1)其初始条件为:(x,y,0)(x,y)u
(2)现在设时间步长为 ,空间步长为 h ,如图9、3所示,将 xOy平面均分为M N 的网格,并使 Nh l
Mh s 则有: t k
0,1,2....k
x ih
0,1,2,...,N i
y jh
0,1,2,..., j M
对节点(,)i j ,在 k 时刻(即 k 时刻)有: , , , , 1 , ,2, , 1, , , , 1, ,k2 22, , , 1, , , , 1,2 222i j k i j k i j ki j k i j k i j k i ji j k i j k i j k i j ku u utu u u ux hu u u uy h
(3)将差分格式(3)代入偏微分方程(1)中,可得: , , 1 ,j,k 1, , 1, , , 1, , 1,(1 4)()i j k i i j k i j k i j k i j ku u u u u u
(4)式中2h
式(4)为二维热传导方程的显式差分格式,运用式(4)与边界条件就可以由初始条件逐次计算出任意时刻温度的分布。
下面讨论边界条件: 如图9、3所示阴影部分,即在 0 x 边界的10 y M h 与2M h y Mh 区域以及整个 x Nh , 0 y Mh 边界均为绝热壁;而在 0 x 边界的1 2M h y M h 区域为与恒温热源相连的口。
0 y 与 y Mh 两边界温度始终为0,实际上也就是与恒温源相连的。也就就是说,对于绝热壁应满足: 0, ,0j kux(1 21,2,..., 1, 1,..., 1 j M M M
1,2,3,...k ), ,0N j kux
(1,2,..., 1 j M
1,2,3,...k )上述边界条件的差分近似式为: 1, , 0, ,0j k j ku uh, , 1,j,k0N j k Nu uh
即:0, , 1, , j k j ku u
(1 21,2,..., 1, 1,..., 1 j M M M
1,2,3,...k ), , 1, , N j k N j ku u
(1,2,..., 1 j M
1,2,3,...k )
(5)对于与恒温源相连的边界,在热传导过程中始终有恒定的热流,常可取归一化值,例如高温热源可取“1”,而低温热源可取“0”。按图9、3的情况,边界条件还有: 0, ,1j ku
2,...,M j M ,0,k , ,0i i M ku u
0,1,2,..., i N
综合上述初值、边值混合问题,并设初始时刻各点温度均为零,则上述差分格式可归纳为: , , 1 , , 1, , 1, , , 1, , 1, ,00, , 1, , 1 2, , 1, ,0, , ,(1 4)()0 0,1,2,...,;0,1,2,...,1,2,..., 1, 1,..., 1;1,2,3,...1,2,..., 1;1,2,3,...i j k i j k i j k i j k i j k i j ki jj k j kN j k N j ki k i M ku u u u u uu i N j Mu u j M M M ku u j M ku u 0, , 1 20 0,1,2,...,1 ,...,j ki Nu j M M
(6)可以证明,对于二维热传导方程,若满足 214 h
则差分格式式(4)或式(6)就就是稳定的差分格式,一般的讲,对于n维抛物线型微分方程差分格式稳定的充分条件就是: 212 h n
4、3解题步骤 1.给定 、h、 与 T 以及 XN 与 YM ,题目中已知 0.5 h ,14 , T 的值分别取0s,10s,100s,120s,150s,200s与1000s, XN 与 YM 取18与16;2.计算XNNh 为36;YMMh 为32;2h 为0、05;k 的上界T;3.计算初值与边值:, ,0(,)i ju ih jh ;0, , 1(,)j ku g k jh ;, , 2(,)N j ku g k jh ;,0, 3(,)i ku g k ih ;, , 4(,)i N ku g k ih ;
4.用差分格式计算, , 1 i j ku;4、4Matlab程序设计仿真 源程序见附录四 4、5Matlab仿真结果 通过Matlab画出0s 到1000s 之间的一些温度场的分布图,如下图4、1—图4、7分别为0s,10s,100s,120s,150s,200s,1000s的温度场分布图。
结论:很明显可以瞧出,温度呈整体下降的趋势。由于低温热源的范围比高温热源的更大,所以热量的流入大于流出。可以断定,只要时间足够长,整个温度场除高温热源外,其她地方的温度都要与低温热源相同(设为0)。1000s 时,如图4、7所示的场分布与无限长时间之后的场分布就已经很接近了。
图4、1
0s时的场分布
图4、2
10s时的场分布
图4、3
100s时的场分布
图4、4
120s时的场分布
图4、5
150s时的场分布
图4、6
200s时的场分布
图4、7
1000s时的场分布
第五章
矩量法在静电场边值问题计算中的应用 5、1问题描述 利用矩量法求无界空间中边长为2a的正方形导电薄板的电容。
5、2原理分析
一块正方形导体板,如上图所示。边长为 2a 米,位于 z=0平面,中心坐标在原点,设(,)x y 表示导电板上面电荷密度,板的厚度为零,则空间任意一点的静电位就是
(x , y , z)0(,)4a aa ad dR
(1)式中2 2 2 1/2[(x)(y)z ] R ,(,) 为待求的面电荷密度。
边界条件:0(x,y,0)
(, x a y a )导体板电容:1(,)a aa aqC d dV V 算子方程:00(,)()4a aa ad d LR 算子:014a aa aL d dR (1)将导体板分为 N 个均匀小块nS ,并选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
1Nn nnp
其中1 S0nnnpS 在 上在其它 上
(2)将式(2)代入式(1)得1Nmn nnV l
m=1,2,3,…N
(3)式中2 214()()a amna al d dx y 据此电荷密度由逼近,平行板电容相应地近似为: 111Nn n mn nn mnC S l SV
(4)
若令 2 2 / b a N 表示的边长,由nS 本身面上的单位电荷密度在其中心处产生的电位就是: 2 21 2(0.8814)4b bmnb bbl dx dyx y (2)用点匹配法选权函数为(x x)(y y)m m mw ,(x ,y)m m为mS 的中心点,求内积: ,(p)(x x)(y)L(p)dxdymn m n m m nx ay al w L y 21(p)|4(x)(y)mn nmn n r rm ml L d d
(5)mnl 就是nS 处单位均匀电荷密度(1np )在mS 处中心的电位。
0 0,(x x)(y y)m m m mx ay ag w g dxdy
011..1mg 式(5)适用于 m n 时mnl 的求解,当 m=n 时 2 2001 2ln(1 2)4b bmnb bbl d d (6)其中22abN
(3)矩阵求逆解得: 1n mn ml g 1Nn nnp
5、3Matlab程序设计仿真 源程序见附录五 5、4Matlab仿真结果 当边长 2a=10 时,电容 C=7、9556e-010 由公式推导可知:C 的变化与 a 成正比;有实验验证可知:C的变化也与a成正比。
结束语 经过这次计算物理学实验周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对于以前学习过的一些课程掌握得还不够透彻,Matlab 编程语言的运用也不够熟练。通过这次实验也很好的巩固了以前学习的一些知识点,并且使我了解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与计算一些物理问题。这次实验让我认识到数理方程的实用性,掌握了利用差分代替微分来求解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拉普拉斯方程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次实践涉及到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以及二维热传导方程的解题方法,都就是先将连续的方程以及边界条件离散化,再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因为计算机智能对离散的数值进行计算。
对于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往往就是采用迭代的方法求解,本次实践主要涉及了Newton 迭代法的重要思想,也就是将连续的方程离散化后再进行计算。
矩量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离散化;(2)取样检测;(2)矩阵求逆;适用于场源分布不确定的情况,用未知场的积分方程来计算给定媒质中的场的分布。
这次的实践,使我对 Matlab 的使用变得熟练了,并且在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也熟练掌握了数学公式的录入,文章的排版等技能。
总的来说,这次实践带给了我很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锺贤、计算物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 [2]杨振华,郦志新、数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10、2 [3]林亮,吴群英、数值分析方法与实验:基于MATLAB实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4]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 [5]钟季康,鲍鸿吉、大学物理习题计算机解法—MATLAB编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6]何红雨、电磁场数值计算法与MATLAB实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附录一: close all;clear;clc;k = 9e+9;
e_p = 2e-6;
e_n =-e_p;d =-10:0、1:10;[x, y] = meshgrid(d);%产生格点矩阵 a=1、5,b=-1、5;x_n =-a;y_n =-b;x_p =
a;y_p = b;
V1 =
k * e_n、/ sqrt((x-x_n)、^2 +(y-y_n)、^2);
V2 =
k * e_p、/ sqrt((x-x_p)、^2 +(y-y_p)、^2);
V1_min = k * e_n /0、1;V2_max = k * e_p /0、1;V1(V1==-Inf)= V1_min;
V1(V1 = V2_max; V2(V2>V2_max)= V2_max;V = V1 + V2;[E_x, E_y] = gradient(-V);hold on;grid on;t=linspace(-pi, pi, 25);px = 0、1 * cos(t)+ x_p;py = 0、1 * sin(t)+ y_p;streamline(x, y, E_x, E_y, px, py);%画出电场线 sx=[min(d)/3*2,min(d),min(d),min(d),min(d)/3*2,min(d),min(d),min(d)/3*1,0,max(d)/3*1,max(d)/3*2];sy=[min(d),min(d)/3*1, 0,max(d)/3*1, max(d),max(d)/3*2,max(d),max(d),max(d),max(d),max(d)];streamline(x, y, E_x, E_y, sx, sy);%画出电场线 contour(x, y, V, linspace(min(V(:)), max(V(:)), 180));%画出等位线 plot(x_n, y_n, ”ro“,x_n, y_n, ”r-“, ”MarkerSize“, 16); plot(x_p, y_p, ”ro“,x_p, y_p, ”r+“, ”MarkerSize“, 16); axis([min(d), max(d), min(d), max(d)]); title(”电偶极子的场与等位线“);hold off;附录二: function x=newton(fname,dfname,x0,e)if nargin<4,e=1e-4;end fname=inline(”x*exp(x)-1“);dfname=inline(”exp(x)+x*exp(x)“);x0=0、5;x=x0;x0=x+2*e;tic while abs(x0-x)>e x0=x;x=x0-feval(fname,x0)/feval(dfname,x0);end toc 附录三: hx=17;hy=11;%设置网格 v1=ones(hy,hx);%设置二维数组 for j=1:hx%设置边界条件 v1(hy,j)=100*sin(pi*(2*(j-1)/(hx-1)));%假设恰好为一个周期 v1(1,j)=0;end v1(:,1)=0;v2=v1;maxt=1;t=0;k=0;%初始化 while(maxt>0、00001)%迭代精度 k=k+1;%计算迭代总次数 maxt=0; for i=2:hy-1 for j=2:hx-1 v2(i,j)=(v1(i,j+1)+v1(i+1,j)+v2(i-1,j)+v2(i,j-1))/4;%拉普拉斯方程差分形式 t=abs(v2(i,j)-v1(i,j)); if(t>maxt)maxt=t; end end end v2(2:hy-1,hx)=v2(2:hy-1,hx-1);%右边界边界条件 v1=v2;end subplot(1,2,1),mesh(v2)%3D 网格图 axis([0,17,0,14,-20,100])subplot(1,2,2),contour(v2,16) hold on x=1:1:hx;y=1:1:hy;[xx,yy]=meshgrid(x,y);[Gx,Gy]=gradient(v2,0、6,0、6);%计算梯度 quiver(xx,yy,Gx,Gy,0、5,”r“)%根据梯度画箭头 axis([-3、5,hx+6、5,-2,15])plot([1,1,hx,hx,1],[1,hy,hy,1,1],”k“)%画导体框 text(hx/2-2,hy+0、6,”phi=100sin(pix)“,”fontsize“,11);%上标注 text(hx/2-1,0、5,”phi=0“,”fontsize“,11);%下标注 text(-1、8,hy/2,”phi=0“,”fontsize“,11);%左标注 text(hx+0、2,hy/2,”partialphi/partialn=0“,”fontsize“,11);% 右标注 title(”静电场点位分布图 “);hold off 附录四: N=36;M=32;M1=12;M2=20;D=1;H=0、5;T=0、05;time=10;%初始参数定义 u=zeros(M+1,N+1);%定义场矩阵 u(M1+2:M2,1)=ones(M2-M1-1,1);%边界条件 for i=2:M for j=2:N u(i,j)=(i-1)*H*(j-1)*H;%初始条件 end end u2=u;%差分方程运算开始 for k=1:time/T%k为时间步数 for i=2:M for j=2:N u2(i,j)=(1-4*D*T/H/H)*u(i,j)+D*T/H/H*(u(i+1,j)+u(i-1,j)+u(i,j+1)+u(i,j-1)); end end for i=1:M+1 for j=1:N+1 u(i,j)=u2(i,j); end u(i,N+1)=u2(i,N); end for i=1:M1+1 u(i,1)=u2(i,2); end for i=M2+1:M+1 u(i,1)=u2(i,2); end end%差分方程运算结束 mesh(u)%画图 xlabel(”X Axis“),ylabel(”Y Axis“),zlabel(”Temperature“),title(”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附录五: a=10;N=100;n1=sqrt(N);ltt=ones(N,N);b=a/n1;e1=1e-9;E=1/36/pi*e1;%介电常数 for i=1:n1 %获取各小块中心坐标 for j=1:n1 k=n1*(i-1)+j; x(k)=(2*i-1)*b; y(k)=(2*j-1)*b; end end for m=1:N for n=1:N if m==n ltt(m,n)=2*b/pi/E*0、8814; else ltt(m,n)=b^2/pi/E/sqrt((x(m)-x(n))^2+(y(m)-y(n))^2); end 关于在南京联通公司的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 设计、实 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 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 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 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 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实习是高校学习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尤其对于我们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专业,更是重中之重。 实习时间:2010.07.05 实习地点:南京中国联通公司 实习单位介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是2009 年1 月6 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国有控股的特大型电信企业 实习内容及过程: 这次实习我们7月5号在南一集合,搭乘校车到达南京联通公司,并由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进行参观。同学们在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的讲解之下对于通讯及网络技术、信 息管理的使用情况、发展情况和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形 成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概念。 通过参观,我们进一步了解联通公司: (1)企业概况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是2009 年1 月6 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国有控股的特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通在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控股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中国联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固定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数据通信业务、网络接入业务和各类电信增值业务,与通信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业务等。2009 年1 月7 日,中国联通获得了WCDMA 制式的3G 牌照。 (2)企业发展战略 中国联通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在未来几年,着力实施“3G 领先和一体化创新战略”。实现“3G 领先”,是公司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提升行业地位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是公司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改善用户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突破口。 中国联通将集中资源加快3G 发展,建设领先的无线宽带网络,以高速数据体验和内容应用创新带动公司移动非话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将3G 打造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一体化运营管理”,是国际全业务运营商面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更是公司全面整合全业务资源,形成经营合力,实现快速增长,提升运营效率的基础保障。中国联通将通过持续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整合公司的全业务资源。在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层面,实现跨业务、跨平台、跨网络、跨职能的高效协同与配合,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强化客户导向经营,打造面向融合服务的经营合力;在客户层面,打造客户导向的一站式营销与服务能力;在员工和组织层面,打造“真正融合”的文化氛围和卓越运营团队。 (3)企业文化 中国联通将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Innovation & Service Leader for Information Life”)。公司愿景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即“信息生活”、“引领创新”、“卓越服务”和“领导者”。“信息生活”是公司经营的核心领域,是人们社会生活、工作、商务、社交、娱乐等全方位信息服务需求的总称。服务“信息生活”体现了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用心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助力添彩,做优秀企业公民的愿望。“信息生活”的核心内涵是要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引领创新”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公司要立足成为影响和引领技术、业务、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型企业。“引领创新” 的核心内涵是要打造一流的创新能力。“卓越服务”是公司未来作为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立足之本和实现增长的必由之路。公司要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信息服务为己任,建立业界领先的服务体系。“卓越服务”的核心内涵是始终追求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感知。“领导者”是公司始终追求的目标。公司要在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领导者”的核心内涵是树立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品牌,在核心业务上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导者。“信息生活”体现了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定位;“引领创新”和“卓越服务” 突出了公司的核心经营理念;“领导者”展现了公司在发展中持续提升客户信息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和雄心壮志。 (4)研究领域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在固定和移动通信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移动领域的研究涉及:移动网络演进、IMS 网络、移动终端、移动业务(如可视电话、手机电视、视频监控、流媒体等)、业务平台和运营支撑等方面。在固定领域的研究涉及:三网融合、IP 流量识别与监控、IMS 网络、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多媒体视讯、家庭网络、视频监控和 IPTV 等。对固定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也进行了研究。 (5)通信技术 2G 技术 2G 是英文2nd Ge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3G 技术 3G 是英文3rd Ge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 GSM、TDMA 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实习总结及体会:通过实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企业、了解社会。对我们以后走进社会 有一定的帮助,对以后从事邮电通信行业起到一定帮助,因为南京是全国实力领 先的城市,如果选择在南京工作的话是非常有用的。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在学校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认识实习的时间虽然 短暂却非常充实。不仅了解了好多新的技术,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加深了 对自己工作要负责的信念。但某些认识都还是肤 浅的,还需要我在实践当中去不断深入地理解。同时,借此机会,我们也对南京联通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也提供了一些 指导与帮助。同学们在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的讲解之下对于通讯及网络技术、信 息管理的使用情况、发展情况和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形 成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概念。参观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印象,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在惊叹通信行业应用广泛的同时,普遍意识到 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所学知识太过浅薄,动手能力更是急待提高。对于实验 室的构建,大家一致好评,无论是从软件、硬件技术还是师资的配备,水平都相 当高。总之,在这次参观认识实践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努力学习新的只是,学无止镜,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新技术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 地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技能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我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 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按照学校要求我们07级电子装配班学生于2009年7月2日到东莞大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这次实习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顶岗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顶岗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09年7月2日—2010年6月30日 2.实习地点:东莞大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3.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07级电子装配班学生26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此次实习人数为6人,中途又有6人去深圳宝捷通迅电子有限上班,2人去到广州金硕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等等,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为80﹪ 二、顶岗实习情况 在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对我们的学生集中召开了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因此,走之前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学生明确此次实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工厂生实际产情况,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电子行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 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以便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一年的实习进行得很顺利。东莞大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给予学生提供的岗位有3个,分别为插件、焊接和装配岗位。全部女生和少数男生在插件组实习,其他男生则分配到焊接和装配组实习。刚开始,有的工种要上12小时的班,很多同学都受不了,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三个月后他们转班了,工作强度没有之前大了,同学们基本上安下心来。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了岗位调整,调整为插件、装配、仓库管理和装屏等,这样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岗位师傅的指导下,较快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尽快地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其他单位上班的同学表现也挺好,能吃苦耐劳,虚心请教。在实习期间受到表扬的有韦爱丽、贾会彦、覃剑刚、韦尚辰、吴第等同学。这几位同学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从小事做起,积极工作,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他们的朝气与活力、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三、班主任跟踪情况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我尽职尽责地进行着电话、短信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等。 四、实习收获 基本上达到了顶岗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本次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实践证明,此次实习适应本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跨出实质性的一步。此次实习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亲自体念生产一线的工作,如果学生在校阶段有很多“校企合作”就好了。在近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学到了一些实践知识,同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贾会彦、罗曼荣同学就感到有提升自己,她们报读了大专班。 一年的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觉得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给同学们提供顶岗实习单位,岗位实践活动,加强阶段实习,最好有实习指导老师跟队。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参与学生的生活,参与学生的考核等。有时对学生组织必要的理论学习,由指导老师或厂方培训人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2、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实习中一些学生由于实习目标不正确,实习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或体力劳动强度不适应等都有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有指导老师,他们会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给予耐心疏导,解决认识问题。 总之,同学们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能很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刚开始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但他们能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这样他们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在SMT自动化生产线早已普及的今日,表贴电子元器件的自动装配已经完全成熟,但自动贴片机的使用有其自身特有的局限性,对于腔体类产品的内部的贴片元器件和分立元器件装配和焊接则无能为力。由此,电子元器件高精度自动装配与焊接系统应运而生,本系通过采用高精度机器人配合视觉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腔体类和平板类不同类型产品的分立元器件及表贴元器件的自动装配及焊接。系统重复定位精度能够达到0.02mm。 1 系统功能 系统效果图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原料供应工位、螺钉自动安装工位、元器件自动放置及焊接工位1、元器件自动放置及焊接工位2、系统返回线体等主要工位组成。 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2 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专用于电子装配行业的高精度6轴、4轴机器人配合视觉成像系统、及自动焊接装置,实现了对相关分立元器件与贴片元器件的自动放置与焊接。 2.1 元器件自动焊接 采用UNIX自动焊接装置实现对分立元器件和贴片元器件的自动焊接。焊接系统采用专用定制烙铁头,更好的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主要特点如下: 1)腔体内焊接:由于腔体内产品焊接空间有限,导致焊接机器人与元器件放置机器人的配合间距小,为了保证高精度,机器人的焊接和放置姿势经过了反复优化及验证。如图3和图4所示。 2)焊盘形式多样采取不同的焊接方式:常规正方形小焊盘采取点焊方式、而相对面积较大的矩形镀金焊盘则采用了拖焊方式,这样解决了镀金焊盘焊锡润湿性差带来的问题,能够保证焊接更牢固、焊点更加美观。如图5和图6所示。 3)形成焊锡丝端头的助焊剂球体:在自动焊接过程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必须在自动焊接程序中加入必要的烙铁头清洁程序,在清洁烙铁头过程中,洁净的干燥空气不仅能够保证能够清理掉烙铁头端部的死锡,还能够通过自动进锡和抽锡的过程使焊锡丝端部形成球状助焊剂,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下一个焊接点的良好润湿性,同时更能够大大的减少焊点拉尖与虚焊现象。如图7所示。 2.2 元器件自动放置 针对不同规格形式的贴片元器件,设备采用了两种形式的贴片元器件送料装置,实现了对0805、1206、1210、1410、2010等不同规格元器件的自动供应。器件放置机器人具备如下特点: 1)器件表面字符内容判定:对于功率管等轴对称器件,通过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识别器件表面的字符,将字符提取出来后进行判断器件是否正确组盘,如图8所示,红色查找框内功率管上表面有CETC等字符,如果组盘错误,如图9所示,该查找框内字符为0255。 2)特殊视觉图像处理:对于电容器等元器件,将视觉图片进行特定处理,并且对器件进行嵌套式查找定位,从而确保了器件的吸取位置。首先通过查找送料器固定特征,确定元器件大致位置,如图10所示;然后将该区域图片进行处理,将元器件与周围环境更明显的区分出来,以便于准确定位器件位置,如图11所示。 3 )吸嘴放置器件的特殊处理:机器人将器件吸取、放置在印制板上之后,不立即撤离而是将器件压紧,从而配合焊接机器人完成器件的焊接。由于器件过小,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助焊剂会流到吸嘴上,对吸嘴造成阻塞现象。为解决助焊剂阻塞吸嘴现象,在焊接完成后吸嘴进行一定时间的吹气,并且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吹气时机,一方面确保吹气不会对焊点形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确保吸嘴不被阻塞。 3 结束语4.认识实习报告___南邮_咳咳 篇四
5.07级电子装配班顶岗实习总结 篇五
6.南邮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