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2024-10-23

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共9篇)

1.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丛”等10个生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丛林、深处”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

(1)生在林中满山跑,身穿斑斓黄皮袄。百兽之中最凶猛,威风凛凛山大王。(老虎)

(2)黑白衣服穿一套,黑框眼镜摘不掉。爱吃竹叶爱嬉戏,珍贵稀少是国宝。(熊猫)

2.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拍手歌》。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

1.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讀准翘舌音:世、深。读准平舌音:丛。

读准前鼻音:锦、雁、深。读准后鼻音:孔、雄、鹰、丛、猛、灵。

3.出示词语,辨析字音。

锦鸡——风景 深浅——上升

森林——生灵 雄鹰——声音

猛虎——门口

4.出示儿歌,大声正确地朗读。

三、合作交流,自主识字

1.生小组合作识字。

(1)在认识生字时,我们通常会用到哪些方法?(猜谜语、加一加、看图识字……)

(2)生四人小组探讨怎样记住本课生字,完成自主识字学习单。

2.生交流识字好方法。

(1)猜谜语识字。

山倒下来压住了火。(灵)

人靠在树边休息。(休)

两人坐在木板上。(丛)

(2) 加一加识字。

田+介=界 钅+帛=锦

亻+木=休 犭+孟=猛

羊+羽=翔 从+一=丛

(3) 形近字识字。

记——纪 从——丛

休——体 锦——棉

(4)笔顺识字。

世:横 竖 竖 横 竖折

界:先写“田”,再写“介”。

(5)看图识字。

游戏:看图喊名字(孔雀、锦鸡、雄鹰、大雁)。

3.师指导点拨“隹字旁”生字:雀、雁、鹰。

(1)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隹”字旁)

(2)甲骨文的“隹”,字形像鸟,本义就是“短尾鸟的总名”。因此,带有“隹”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鸟类有关。

(3)古人多么聪明,在造字的时候借助形旁来表示意思。但是,“隹”也有作声旁的时候,如“堆、推、谁”,这时候则与鸟无关。

四、观察字形,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字形。

(1)独体字。

九:注意笔顺,第一笔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2)左右结构。

歌:左右宽窄相当,左边“哥”稍低。

猫:左窄右宽,左右齐平。

(3)上下结构。

丛:上大下小,左“人”小,右“人”大,“一”要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两个“人”。

熊:上大下小,上半部的“能”左右齐平,下面的四点底,第一点偏左,第四点偏右。

(4)半包围结构。

友:撇画要写得舒展。

2.生写字。同桌互评。

五、品读儿歌,理解释疑

1.接下来,我们就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听老师读儿歌,说说动物世界有什么特点。(动物世界很新奇)

(1)“新奇”和“新鲜”有什么不同?(新鲜是刚出现的,很少见的;新奇不光是表示刚出现的,而且是很奇特的。)

(2)朗读第1节,理解动物世界新奇的特点。

2.默读儿歌,圈出儿歌介绍了哪些动物,大声读读这些动物的名字。

3.自由读儿歌,用“ ”画出动物是如何生活的,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为什么?

4.生交流描写动物生活的语句,师相机点拨。

(1)孔雀锦鸡是伙伴。

①看图,孔雀和锦鸡都有美丽的羽毛,相同的特点让它们成为好伙伴。

②联系生活实际:你在班里和谁是好伙伴?为什么你们会成为好伙伴呢?

③展开想象说话:你觉得孔雀和锦鸡这两个伙伴在一起时,会说些什么?

(2)天空雁群会写字。

①理解“雁群”:看图,对比“一只雁”和“一群雁”。

②拓展词语:一群大雁叫“雁群”;许多鱼聚集在一起叫——“鱼群”;一群鸡就叫——“鸡群”;一座山挨着一座山叫作——“群山”。

③大雁迁徙的时候,为了安全,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雁群。你们觉得雁群会写什么字呢?回顾一年级上册《秋天》中的相关句子: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④“天空雁群会写字”,这句话是把大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大雁飞行的特点。

(3)丛林深处有猛虎。

①理解“猛虎”:“猛虎”指的是凶猛的老虎。

②拓展词语:特别凶猛的野兽就叫——猛兽;特别勇猛的士兵叫——猛士。

③“丛林深处”是什么样的地方?(树林特别往里的地方)

④拓展句子:丛林深处有猛虎;大海深处有鲨鱼;花丛深处有蝴蝶 ……

5.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在自己家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1)齐读课文最后三节儿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补充资料:华南虎、朱鹮、长江中华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为什么说保护动物是大事?(地球是人類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与动物互相依存,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

(3)齐读最后三小节。

六、朗读儿歌,熟读成诵

1.这篇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动物在自然界里生活的美好画面。听老师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

2.儿歌每句话的节奏都是相同的,这样读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让我们试着边拍手边诵读这首儿歌。(生自己拍手诵读、同桌互相拍手诵读……)

3.背诵拍手歌:出示填空,引导填入动物名称来背诵整首儿歌。

4.看图编儿歌:你会模仿课文中的说法,试着给其他动物编几句拍手歌吗?(你拍一,我拍一,蜜蜂花间采蜂蜜。你拍二,我拍二,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小结:读着有趣的拍手歌,我们好像看到了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让我们边拍手边诵读这首有趣的拍手歌。

七、复习词语,练习巩固

1.就要告别动物朋友了,它们给同学们留了一封信,请大家帮忙把它们不会写的生字词语填写完整。

亲爱的小 péng you:

你们好!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你们看,雄鹰在天空飞翔;xióng māo

在竹林嬉戏;老虎cóng línshēn chù 在奔跑。孔雀锦鸡的羽毛多么美丽,黄鹂和百灵在放声gē chàng。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生活吧!

你们的动物 péng you

2.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爱护美丽的大自然。

八、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拍手歌是伴随着很多人一起成长的儿歌,它的内容很丰富,有关于动物的、植物的、环境保护的、卫生保健的、交通安全的……老师小时候也读过拍手歌,每次读到这首拍手歌,我都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2.出示《讲卫生拍手歌》《交通规则拍手歌》。生拍手读。

3.课后,同学们可以去阅读更多不同的拍手歌,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2.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二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称赞》一课,他们的风格迥然,解读不一,分别演绎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分别用A和B代表这两位教师)A教师的恬静传递着《称赞》一课暖暖的爱,让孩子们在赞美中一次又一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谁赞美谁,赞美给人什么感受?然而,从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的落实上评价,A教师紧紧围绕着的是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课堂缺少扎实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指导,不符合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而B教师淡定而大气,更深层地挖掘了教材,真正实现了“用课文教语文”的思想,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虽有所“拔高”,但凸显了“语文本位”的特征。综观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就是都关注了文本语言,抓住了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及现象,实现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

[案例1]抓住题眼——“赞”

课伊始,B教师就板书繁体“赞”字,从“赞”的字理上解读,让学生明白“赞”的本义是指进献“宝贝”(钱财),以求谒见。由此引申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揽于一身,从而受人称道。因此,“赞”为夸奖、表扬之意,如“称赞”。课堂尾声,教师再次重温“称赞”之意,提升文本内涵。

[评析]B教师站在“赞”这个字理上来解读教材,理解称赞的含义,然而,面对二年级的孩子,这似乎有所拔高。依笔者之言,可以适当渗透字义,无须过深解读,故事传达给孩子的是称赞的魔力之大,它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增强自信,给人带来快乐。这样的解读,更适合7-8岁的孩子。

[案例2]关注时间诵一—“清雇”与“傍晚”

B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辨“清晨”与“傍晚”,找出写“清晨”和“傍晚”的段落。

师:让我们先走进清晨的森林。(理解“清晨”)

师(出示清晨图片):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清晨是怎么样的?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森林里,早起的小鸟偶尔叫几声,森林里很安静,这就是清晨。

师:带着安静的感觉,带着阳光的味道,一起来读第一段。(生读)

师:真是个美好的早晨!小刺猬带着美好的心情上路了。

......

[评析]“清晨”与“傍晚”这两个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不是特别清楚,B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利用图片让孩子知道了“清晨”和“傍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词,并提示学生为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类似这样的语言现象,A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多处,如利用图片区别“板凳”与“椅子”,比较“板”与“椅”的写法等等。

[例3]抓住窗语特点,进行言语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在A教师的课上,教师先从图片入手,让学生看看小獾的小板凳做得怎么样,这是怎样的三个小板凳,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粗糙)理解“粗糙”之后,教师又一次追问:“虽然粗糙,但是做得一个比一个()。”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意思。紧接着,教师出示句式:“一()比一()()。”孩子们在这样的言语训练下,一下子就掌握了“一个比一个好”这样的句式。

B教师的课上,教师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填空句式:“______称赞______。”或“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这两个句式训练,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言语能力,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语言现象非常关注,言语训练做得扎实到位。不足的是:B教师偏离低段语文课堂的特性,过度开发教材,拔高了学习要求,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中缺少朗读,缺少低段语文课堂的童真、童趣。而A教师设计得过浅,孩子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仅限于课文学习之中,语文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鉴于两堂课的优缺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再次对这两堂课的设计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对《称赞》一课的教学设想。

[《称赞》教学重构]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书写“板、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4次对话。

③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二、教学预设

(一)课前交流

●表扬学生上课前的好表现,说说听了老师的称赞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称赞老师,给老师带来快乐与自信。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

2.齐读课题,正音。

3.给“称赞”找近义词。

(三)初读感知,读准生字字音

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树叶上的拼音宝宝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

2.句式练习:______称赞__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板贴刺猬和小獾图)

3.叫叫“刺猬”和“小獾”的名字,认识“刺、猜”两字。(课件出示生字)小刺猬和小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及时正音;齐读。

●指导书写“椅、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木字旁,看看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一次,再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优秀的字。

师:小刺猬看到你们写得这么棒,给我们送来了大苹果呢!准备一下,看你能得到几个?

●摘苹果:刺猬板凳粗糙但是傍晚椅子瞧留下(课件出示)

指名读,齐谢看图,区别“板凳”和“椅子”)

(四)细读课文,体会“称赞”的魔力

1.分段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师:我们把苹果上的词语送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谁愿意试试?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齐读句子。

●谁想来做小刺猬夸夸小獾?(生读第一句)

●听了她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再请一名同学当小刺猬,其他同学当小獾。

●采访:小獾,你的心情怎么样?最想说什么?

引读第5、6自然段,过渡。

3.出示小獾的话。

师:是啊,小獾听了小刺猬的话高兴极了,他拉着小刺猬的手,说——

●读句子。

●理解“泄气”。

师:小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泄气了?

●学习第2自然段。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抓住生成,体会小刺猬真诚的称赞作用之大。

●理解“粗糙”。(他做的板凳可能是……可能是……非常粗糙)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刺猬还称赞了小獾,使小獾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不泄气,不放弃。

●再读句子“在我最泄气的时候……”体会小獾受到称赞后的快乐、自信。

过渡:小刺猬不但没有嫌弃小獾的板凳做得粗糙,反而称赞他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板书:带来自信)

4.体会小獾称赞小刺猬的真诚之情。

师:那么,小獾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多么真心诚意的称赞啊!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出示)

师: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称赞,又收获了什么呢?

想象:清晨,小刺猬出门摘苹果,傍晚,小刺猬才背着苹果回家。整整一天,你看他有多疲劳啊!(随机理解“清晨”和“傍晚”。师板书:消除疲劳)

师:瞧,称赞多神奇啊!它不仅会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建立自信、消除疲劳!

(五)拓展延伸,巩固识字

师:同学今天学得真好,希望在生活中,每个同学也能多多称赞别人,因为赞美能带给人神奇的力量!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赞美》。

赞美

小小刺猬心意诚,故事虽小启发大,

板凳粗糙赞美真。暖人的称赞嘴边挂,

小獾听了更自信,自信涌,疲劳除,

傍晚时分椅子成,小事大事都能成,

3.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4.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知能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能流利的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基本功训练点:

积累词汇,认识AABB式的重叠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仿写诗歌等形式,使学生不但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而且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不但能学习怎样通过朗读感悟、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而且敢于尝试仿照诗歌自己作诗,敢于尝试表达。

★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朗读感悟中去,养成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追求和向往,在读中感受诗歌这种文体的美。难点是学生年龄小,住校,接触资料有限,对植物种子传播的知识了解得很少,拓展练习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通过教师课前的搜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布置、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导入,朗读,检查预习。出示石榴、苹果等,谈话引出课题。师:这些植物,他们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换个地方,扎根、发芽、结果,该怎么办呢?导入课文,老师朗读第一小节,师生用问答的方式朗读课文,考察学生预习情况。

二 检查预习,识字。师:大家预习的不错哦。老师想知道这些生字宝宝你们是怎么认识?指导学生认词语、生字。观察果实,和老师谈话,引发探究兴趣。和老师合作读课文。认词语:旅行、蒲公英、降落伞、娃娃、乘着、纷纷苍耳、山洼、啪、蹦跳、观察、认识分类认生字:旅、降、蹦、察、乘;纷、识、苍、啪、洼、娃、蒲

三 质疑师:再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语气。(指导朗读)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同桌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 课文讲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借助风的帮助;()借助动物的帮助;()借助太阳的帮助。3 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夸奖知识面广的学生,相机渗透情感态度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探索大自然。

四 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扩展课外知识。五 指导学生试者把自己所知道的模仿课文编成小诗。六 作业:1背诵课文;2如果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课堂上创作的诗歌写下来,还可以配上画,贴到展示台上。3 巩固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读出有趣的语气。学生质疑、解疑。比如:四海为家?铠甲?读课文,同桌讨论,填空。交流课外了解的知识。看课件,增长见识。尝试模仿课文创作诗歌。

第 二 课 时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一 复习巩固生字1 出示词语卡片,快速认读。2 游戏。A两人一组,一个人看到生字后作出一个动作,让另一个背对着生字卡的同学猜。“啪、炸、蹦、降”B 一个人说出跟着各自相关的语言,但是不能出现这个字,让其他同学猜。“旅、蒲、洼、娃、纷、苍、察、识”3 背诵课文。

二 基本功训练。认识AABB式的重叠词。出示“许许多多”,分析结构,让学生说自己了解的。

5.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篇五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 生词,描写“感”、“激”“性”、“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

4、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迎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照片)——九色鹿(板书)。同学 们有没有觉得这只鹿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鹿不一样?

2、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见到的鹿只有一种颜色——黄色的,而这只鹿的毛有九种颜色。

3、出示: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师:一只鹿有九种颜色,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鹿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 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填空: 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他的毛有 ,它的角像 。 有一天,湖里漂来一个人,它赶快 。 可那个人为了 ,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不见了,而那个人 。

3、学生交流

4、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九色鹿的世界,看看到底发 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师: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它头上的两只角非常的与众不同,像雪花一样白。 请同学们用:他的 像 。

2、学生交流: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她的皮肤像雪花一样白。/ 他的眼睛像月亮一样明亮。/ 他的头发像芝麻一样黑??

3、学习生字:鹿: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颜,左右结构页字旁,提醒同学左边是三个撇;湖,左中右结构三点水,因为湖里面盛满了水,所以是三点水。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节,注意九色鹿和那个人不同的语气。师出示九色鹿和那个人的话,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感激:解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时候你们会感激他人或是受到别人的感激)性:左右结构竖心旁,提醒同学分辨女字旁的姓。(板书:性命/姓名)

6、师:九色鹿将那个人成功地救了起来,只让那个人保守秘密就离开了。那故事是不是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三、四、五、六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分段朗读)

(1)师:有一天,国王贴皇榜寻找九色鹿,如果谁能找到九色鹿,就赏他很多很多金子。这时候,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有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保守秘密呢? 出示:那个人 ,因为。

(2)学生交流:那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而且带着国王去森林找九色鹿,因为他想得到国王赏赐的金子。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你是他,你又会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忘恩负义(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守信用),见利忘义(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师板书)

(5)师:国王他们在湖边果真发现了九色鹿。当九色鹿看到那个人的时候,它会是什么心情呢?

(6)学生交流:(板书:气愤极了) 词语解释:生气愤恨。(请同学想想它的近义词:愤怒/气愤/生气/愤怒/愤恨)

(7)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情到位。

(8)师:国王听到九色鹿居然开口说话了,认为这是一只神鹿。可是,这只神鹿突然之间不见了,国王那时候是又气又恨,就把那个人扔进了湖里。可见,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9)学习生字:宫:上中下结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下面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口; 危险:解释: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反义词: 安全)

三、课外拓展,训练语言

1、师:现在,九色鹿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你们是九色鹿,你们会对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 么呢?

2、学生交流: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要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四、总结

6.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六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故事性很很强的寓言故事,想象空间很大,人物形象很鲜明,所蕴含的深意(叶子和葫芦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学生也能很自然的理解,深受学生欢迎。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故事,对这篇课文应该很感兴趣。故事中所包涵的道理,学生借助“葫芦叶子与葫芦”这样具体的物来进行理解,也比较容易。所以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课文朗读上。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一类字,会认6个二类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及表达效果。

3、理解故事发生的过程,并能生成画面进行想象,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分角色朗诵,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想象续写故事或改编故事的某个情节,重构故事结尾。

4、拓展阅读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难点: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好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

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预习并搜集整理资料,把要解决的问题列好提纲,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预习。

预习提纲: I、字词篇:

我会认“葫芦藤盯哇邻”,读熟并注音,在课文中圈出来并注音,然后把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

我会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读熟并注音,每个字至少组两个词。(把自己记住这些字的有效方式在小组内说一说,交流一下。小组内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种”和“看”会注音和组词.II、资料篇:(制作葫芦和蚜虫的名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葫芦和蚜虫的资料,自己设计并制作好葫芦和蚜虫的名片。

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蚜虫:昆虫的一种,身体卵圆形。喜欢聚集在植物芽上吸收植物的汁液,对植物危害极大。蚜虫种类很多,有麦蚜、高梁蚜、棉蚜、菜蚜、桃蚜等。

III、句子篇:

美句积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能把这句话背过,甚至能够把画面想象出来,画在大脑里或者画纸上。)

●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大比武:读一读感受一下语气和表达效果。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表示肯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陈述句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有几个虫子不可怕。(陈述句)

●画出有修饰成分的短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引导学生学会作批注)

IV、课文篇:

读熟课文,标好段的序号,想象出三幅画面:开始时种葫芦人的表情及葫芦的样子,中间邻居劝说时的种葫芦人的表情,最后葫芦的样子和种葫芦人的表情。

揣摩三幅画面上种葫芦人的心理。V、思考篇:

假如你是种葫芦人你会怎样做?可以重新改编故事,重新构建故事结尾,也可以想象最后种葫芦人的表情,揣摩他的心理并进行故事续写。

《2》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搜集的葫芦和蚜虫的资料,并让学生认识“葫芦”和“蚜虫”两个词语。导入新课,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葫芦藤”三个字,注意部首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

●用“多可爱的小葫芦哇!盯着好好看看!”认识“哇、盯”

●邻居来劝说,认识“邻”,住的比较近的人是邻居,注意部首双挂耳。

●学生说一说,交流识记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一类字的结构和构成,然后范写“葫芦藤”三个生字。

●齐读一二类字组成的词语,巩固字词。

三、朗读感悟: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和停顿。

2、出示三幅画面,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说出三幅画面的含义。

第一幅:葫芦长得枝繁叶茂,挂满了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人非常高兴。他心里在盼着小葫芦快快长大。

注意指导第一段葫芦长得枝繁叶茂的句子,尽量让孩子起来描述,用不同的方式多读,直到背过。

注意强调这一部分中感叹句的读法和作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意思是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换成陈述句,语气减弱,表达的意思不够强烈。

第二幅:葫芦上有一些蚜虫,邻居心急的劝他赶快治一治。种葫芦人满脸不以为然,感到很奇怪的样子,他心里想的是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有蚜虫没关系。注意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劝说的着急,种葫芦人的无所谓。边读边表演。

注意强调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可以使语气更强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问:这个观点对吗?)

第三幅图:叶子枯黄,有的还有小孔,小葫芦掉光光。种葫芦人满脸惊讶,失望伤心极了。引导学生揣摩此时种葫芦人的心情。理解为什么葫芦会掉光光。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一提预习提纲上的《唇亡齿寒》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意思。

3、再次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叶开花结果施肥浇水捉虫)引出拓展提高部分。

四、拓展提高:

假如你是种葫芦人,听了邻居的劝说你会怎样做?可以重新改编故事,重整故事结尾,也可以想象最后种葫芦人的表情,揣摩他的心理并进行故事续写。你喜欢哪一种就选择哪一种来展示。

学生续写,展示。

课后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心里只想要葫芦,却不关心葫芦的其它部分,不听邻居的劝说,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我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葫芦叶子与葫芦果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从而能够懂得做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关注结果。

我在教学中利用自主预习和课堂交流的方法开展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也有需要反思之处。

1、生字词教学:(1)生字注意了字义的理解,忽视了对字形的教学。没有让学生多找找同音字和形近字。(2)读词语巩固时形式单一,效果稍差。

7.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七

在《鲸》一文中, 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 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 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 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 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 生活在陆地上”, 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 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 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 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 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 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 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 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 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 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 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 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 那该多好”作过渡句, 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 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 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 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 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 文气贯通, 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 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 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 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 首尾呼应, 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 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 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 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 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 突出了景点之美, 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 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 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 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 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 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 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 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 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 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 态度之坚决, 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 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 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 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 直指云天。山势陡峭, 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 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 舍身跳崖, 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第—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 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 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 “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 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 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 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 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 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 提出问题, 激发读者深思, 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 言语不多含义深, 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 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 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 却花费不小, 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 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 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 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 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 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 它就立刻靠过去, 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 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 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8.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八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9.二年级上册人教语文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旗”“帜”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庆”“献”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那我们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 ?

2、(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也叫国庆节,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视频)

3、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

4、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出示图片)(对,欢庆就是很高兴(很快乐)地庆祝,所以我们读课题时要读得高兴一些。)

5、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注:欢是前鼻音,庆是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出来。(注:出示多音字:乐、曲)

2、师:大家都读完了吗?把课文中的生字兜圈出来了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一下。老师也把生字宝宝请出来了,大家请看大屏幕,会读吗?接下来,我们来一起闯关,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齐读(2)指名读

师: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同学们真棒!那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识字方法吗?(加、换)师:我们继续闯关!生字宝宝还要和大家做游戏,它们还带上了它们的朋友呢!我们来用开火车的方式读一下(火车火车哪里开?)

欢庆 献上 旗帜 洁白 祖国 奏起 十三亿 乐曲

三、朗读感悟,合作学习。

1、你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看课文指读)想想:

(1)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2)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在“欢庆”?

2、生答,师板书:田野 枫林 蓝天 大海

3、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好,看来大家都用心读书,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课文中美妙的画面。

4、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课件田野。

A这位同学眼中看到了。。B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课件出示图片

师引:我们之前学过《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稻海—— C师:这样的果实还很多很多,真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祖国妈妈收到了田野献上的礼物,她的心情一定是很高兴,那就请你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来读一读。(指名读)

(2)课件枫林。A这位同学看到了。。

B(课件)在前面我们学了《山行》里面有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指的就是枫叶,你们看,这枫叶像不像举起的一面面红色的旗帜呢?

C、在祖国妈妈的生日这样的日子里,火红的枫叶也来贺喜,让我们用心地读这一句。(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不但要眼中有物,还要心中有情,再读一次。)

(3)出示蓝天:A感受蓝天白云的美丽情景。

B师:小白鸽飞得这么快要去哪里呢?(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如果你就是这只赶着去给祖国妈妈庆祝的小白鸽,你要怎么读这一句呢?(欢快)

(4)课件: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A师:哗啦啦,哗啦啦,谁来了?——海浪

B祖国妈妈生日,我们来给祖国妈妈唱生日歌好不好?

C唱生日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就用唱生日歌的心情读这一句。

小结: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到处都充满了欢乐。让我们一起朗读,把这么美的画面表现出来,记住要做到眼中有实物,心中有感情。

5、体会爱国情感:

1、在祖国妈妈生日这一天,大自然都来祝贺了,还有谁也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 让我们来读剩下的小节。

a、想想:“十三亿孩子”都是谁?只是指我们小朋友吗?不是的,十三亿孩子指的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

b、那“美好的日子”指的是哪一天呢?(十月一日)

2、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师生齐读)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作为祖国妈妈的孩子,小朋友们一起来为祖国妈妈庆祝庆祝。读全文(眼中有物,心中有情)

四、课内练习:

1、让我们用一手漂亮的字作为第二份礼物献给祖国妈妈。出示:欢 庆 旗 帜

2、讲解生字结构:部首、结构

3、书空,描红。

4、检查作业,展示作业,点评。

五、板书设计:

9、欢庆 十月一日 国庆节

上一篇:关于村支书述职报告下一篇: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