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2024-09-11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一

课后提升训练 八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了时间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B.它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C.它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D.它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解析】选D。由公式x=v0t+at可知,在时间t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当初速度v0和加速度a

2都较大时,位移x才较大,选项A、B错误;由公式x=t可知,在时间t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当初速度v0和末速度v都较大时,位移x才较大,选项C错误;由公式x=t知,在时间t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越大,位移x一定越大,选项D正确。

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4x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A.B.C.2t D.4t 【解析】选C。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at,当从出发开始经过位移4x=a可得t1=2t,故只有C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 知()

2,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解析】选A、B。t=0时,A在原点正方向x1位置处,B在原点处,A在B的前面,A对。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B对。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1时刻后A静止,B仍然运动,C、D错。

4.(多选)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解析】选A、C。x-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其斜率一直为正,故甲的运动方向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A正确,B错误。v-t图象,速度有正负,表示有往返运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在整个t=6s时间内乙通过的总位移为零,C正确,D错误。

【易错提醒】应用v-t图象时的常见错误

(1)把v-t图象和x-t图象混淆。把v-t图象中两条直线的交点误认为相遇,在v-t图象中根据直线向上倾斜、向下倾斜判断运动方向等等。

(2)把v-t图象误认为是质点的运动轨迹。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在横轴上方为“正”,在横轴下方为“负”;这“面积”的代数和表示对应时间内发生的位移,这“面积”的绝对值之和表示对应时间内的路程。【补偿训练】

1.如图是直升机由地面竖直向上起飞的v-t图象,25s时直升机所在的高度 为()

A.600 m

B.500 m C.100 m D.700 m 【解析】选B。首先分析直升机的运动过程:0~5s直升机做匀加速运动;5~15 s直升机做匀速运动;15~20 s直升机做匀减速运动;20~25 s直升机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直升机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题图中t轴上方梯形的面积,即S1=600m。25s时直升机所在高度为S1与图线CE和t轴所围成的面积S△CED的差,即S2=S1-S△CED=(600-100)m=500 m,B正确。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 m/s 向右

C.1 m/s 向右

B.0.25 m/s 向左 D.1 m/s 向左

【解析】选B。由图线可知0~3s内的位移为:x1=×3×2m=3m,方向为正方向;3~8s内的位移为:x2=×(8-3)×2m=5 m,方向为负方向;0~8s内的位移为:x=x1-x2=-2m;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0.25 m/s,负号表示方向是向左的。故B正确,A、C、D错误。

5.(2017·曲靖高一检测)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12t-3t,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为()A.16 s

B.2 s

C.6 s

D.24 s 2 3 【解析】选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x=v0t+at与x=12t-3t 对比可得:v0=12m/s,a=-6m/s

222根据公式v=v0+at得t=【补偿训练】

=s=2s,故B正确。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4t+2t,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该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A.4 m/s和2 m/s

B.0和4 m/s C.4 m/s和4 m/s 2

D.4m/s和0 【解析】选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v0t+at,与x=4t+2t对比可知v0=4m/s,a=4m/s,选项C正确。

6.(2017·汕头高一检测)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s、2 s、3 s,则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应为()A.1∶2∶3 C.1∶4∶9 B.1∶3∶6 D.1∶8∶27

222【解析】选C。根据x=v0t+at得,从静止开始,1s内、3 s内、6 s内的位移之比为1∶9∶

236,则通过连续三段路程的位移之比为1∶8∶27,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故C正确,A、B、D错误。【补偿训练】

(多选)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最初1s内的位移为2.5m,由此可求得()A.滑块的加速度为5m/s B.滑块的初速度为5m/s 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s 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m 【解析】选C、D。根据题意可知,滑块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逆运动是初速度 2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运动的总时间为t,加速度为a,设逆运动最初2s内位移为x1,最后2s内位移为x2,由运动学公式得x1=a×2;x2=

2at-

2a(t-2),且

2x2=2x1;2.5=at-a(t-1),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解得a=1m/s,t=3s,A错误,C正222确;v220=at=1×3m/s=3 m/s,B错误;x=at=×1×3m=4.5 m,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7.(10分)某高速列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2

0=5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求:(1)列车刹车开始后20s内的位移。

(2)从开始刹车到位移为210m所经历的时间。(3)静止前2s内列车的位移。【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必须判定刹车时间,避免将运动情景分析错误。(2)匀减速至零的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解析】(1)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5m/s2

由v=v0+at得列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 t==s=10 s ①

可知刹车后20s时列车已经停止,此时位移: x=v20t+at

=[50×10+×(-5)×102

]m=250 m ②

(2)当位移x′=210m时,由x′=v22

0t′+at′

③ 可得:t1=6s ④ t2=14s(舍去)(3)可将列车运动看成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x″=at″=×5×2m=10 m ⑤ 答案:(1)250m(2)6 s(3)10 m 【补偿训练】

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求:

222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

【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滑行,其初速度v0=36km/h=10 m/s,最终速度v=0,加速度a=-4m/s,设刹车滑行ts后停止,滑行距离为x。(1)由速度公式v=v0+at得滑行时间 2t==s=2.5 s 即刹车后经过2.5s停止,所以3 s末的速度为零。

(2)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x=v0t+at=10×2.5m+×(-4)×2.5m=12.5m。答案:(1)0(2)12.5m 8.(10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m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

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m/s,则从刹车开始经过5s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到达危险区域? 【解析】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0,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5m/s,v0=72km/h=20 m/s

22则由v=v0+at0,得t0===4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s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 x=v0t+at知,刹车后经过5s汽车通过的距离为x=v0t0+a即汽车在4s末恰好未到达危险区域。答案:40m 未到达危险区域 【易错提醒】 2

=40m(1)本题中形成错解的根本原因,是对该车的运动过程认识和分析不到位,盲目套用公式造成理论脱离实际。像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反向运动的可能性。(2)本题中汽车紧急刹车,速度减为零后即保持静止状态,并不存在反向运动。解析中已经分析,汽车停止的时间是4s,题目讨论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停止时间,这也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2.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二

一、引导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推导过程的认识

每一个公式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归纳出来的。让学生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也可以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请同学们在v-t图像上画一个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到黑板作图,如图11所示)

教师:在v-t图像上,我们可以找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学生:v,a,x,t

教师:很好,上节课我们

刚刚学习过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是哪两个?

教师:很好,这两个基本公式能否从v-t图像上找到?

学生:可以,这两个公式本来就是从图像上推导过来的。

这样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又理清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引导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的正确理解

明确公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其适用单位,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会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公式的前提。当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公式应用的条件及适用范围。公式是反映物理现象的规律,每一个公式反映一定的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条件,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否则会造成公式的滥用。

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例:

教师:在学生推导和理解上面的公式的过程中,学生解决vt,v0,a,t,或者v0,x,a,t四者关系时,既可以选择基本公式,又可以从v-t图像上来解决。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一段汽车车祸视频,让学生把物理公式和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车速与刹车距离的关系,从而为消t公式的引出做铺垫。

“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人们在无数次的交通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安全警语。在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限速牌,规定了汽车通过该路段的最高时速,并要求驾驶员必须保持一定的行车距离。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我们会看到交警在测量有关距离。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测量刹车距离。你知道测量刹车距离的目的吗?

学生:看车子是否超速。

教师:刹车过程涉及运动学几个物理量,能从v-t图像上找到它们关系吗?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有vt,v0,a,x,在图像上不能找出它们四者关系,因为图像上一定涉及到t这个物理量。

教师:很好。我们要通过vt、v0、a、x来算v看是否超速,v-t图像上又找不到它们四者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来找寻它们四者关系式。

教师:前面我们学的两个基本式里每个都含有我们所需的三个量,多了一个t,你是否能通过这两个式子推导一下来得出我们所需的vt,v0,a,x四者关系呢?请学生板演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让学生自行推导理解公式,然后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公式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灵活应用物理公式,提高应变能力

学会利用公式去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很多公式是物理概念的反映。善于利用公式,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还是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例:

教师: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两式把t消掉得到了v2-v02=2ax这四者关系,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消t公式。下面请同学们来帮交警同志算算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例1,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客车,量得这辆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7.6m,已知该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

例2,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 m/s,跑道长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例3,长100m的列车通过长1 000m的隧道,列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10 m/s,完全出隧道时的速度是12m/s,求:(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这三道例题的设计成递进关系。第一道例题是为了解决视频引出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消t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道例题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消t公式的应用和应用条件,同时在该题中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方法。第三道例题是为了锻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合理选取公式。

这种利用公式记住概念,是学习物理知识较好的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物理的公式教学并不是把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做题。要让学生理解记住物理公式,重在加深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公式。同时,学以致用,要让学生把物理公式应用到具体的物理事件和情境中去,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又可以反过来利用物理公式记住物理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和优效。当然,要值得反思的是课堂上还是要花时间给学生思考、练习,不能急于求成。

摘要:物理公式是物理知识的浓缩,是物理概念的简写。物理公式是物理规律的具体体现形式,是对物理规律的一种量化描述,反映了不同物理量之间的本质联系,正确理解和掌握公式是学习物理规律的关键。根据教学实际,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例,对高中物理公式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公式教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诗璇.浅议高中物理公式的类比教学法[J].中华少年,2016,(18).

[2]谭洪元,赵洪山.高中物理公式的思维辨析[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1).

[3]徐德军.高中物理公式的分析与甄别[J].理科考试研究,2012,(15).

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像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提高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难点: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具体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属于异地客体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且老师与学生间属于初次合作,会有陌生感。有些学生仅仅对公式的表面理解会做套公式的题,对物理公式的内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课堂教学备课中降低难度,讲解时需要详细,注重方法教育。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小组PK对抗、利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已学过的两个公式(1)速度时间公式 (2)位移与时间公式;学生按性别分成男生(喜羊羊代表队)女生(美羊羊代表队)两个小组。

2. 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教师播放视频,卡车刹车失灵导致交通事故,连撞多辆车。)

【情景1】通过下面一道题目,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与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利用下面这个题回忆:①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取v0方向为正方向时,则v0>0,a<0。②对汽车刹车过程,在给定的时间内的汽车是否一直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还需要进行判断。③让学生感受到逆向思维法的好处。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道路施工,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假设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从开始刹车(1)经过多少秒停下来?(2)刹车过程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通过物理情景1的分析,让学生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情景2】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做加速运动。若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枪筒长0.64m,子弹的加速度5×105m/s2,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能否求出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问题1:能否根据题意,用前面的运动规律解决?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2: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时间t,它只是一个中间量。能否根据前面学习的运动规律,得到位移x与速度v的直接关系呢?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说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v2-v02=2ax求解,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

[学生活动]用公式v2-v02=2ax求解上面的问题,并与前面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典例分析、反思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v2-v02=2ax中速度、位移、加速度对应的参考系;

2. 矢量方向的处理;

3. 速度是否可以为零;

4. 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

5. 速度、位移、加速度需对应于同一参考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节公式,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例:若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要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则:

(1)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可保留根号。)

(2)假设某航空母舰不装弹射系统,但要求“歼-15”型战斗机能在它上面正常起飞,则该跑道至少多长?

[教师活动]分析问题,用公式v2-v02=2ax求解问题,并注意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取负值。

[学生活动]用公式v2-v02=2ax求解问题,同时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板书提醒学生解题规范化。

(四)当堂检测,及时补救

分层次进行,ABC三组由学生自由选择,达成教学目标。

1.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V,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2.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m,该车最大的刹车加速度是15m/s2,该路段的限速60km/h则该车是否超速?

3.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离地起飞的速度是60m/S,若飞机的滑行最大加速度是4 m/s2,则飞机开始滑行至起飞,跑道需要多长?

4. 通过测试得知某型号的卡车在某种路面上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是5m/ s2。如果要求它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在22.5m内必须停下,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4.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 at/2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自主学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阅读教材p37第一段并观察图2—3—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合作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图并体会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

22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

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

2你能画物理过程示意图,并把已知待求量在图上标出来吗?

试着自己写出这题的解体题过程?

【当堂检测】

5.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五

课型:新课 执笔人:陈水兵 审核人:物理教研组 时间: 2012.10.10 学习目标:本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并用语言、公式、图象进行描述.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本节公式和推论较多,且公式间有相互联系,要分清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前提,不可乱套公式,在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过程,一一突破并建立相关联系,必要时可借助图象进行分析比较.自主探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是怎样得出的?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个矢量的方向如何确定?

3.如何正确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公式?

自主学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并且斜率的大小表示____________.(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的大小.(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式中v0表示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v=v0+at和x=v0t+

2at两式中消去____________,可得位移2与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2(2)如果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____________,利用v-v0=2ax求解,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基本公式的选用

公式v=v0+at,x=v0t+

2at,v-v02=2ax,三个公式中包含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0、加2速度a、运动时间t、末速度v、位移x,已知其中任意三个物理量,可求出其余两个.在解题过程中选用公式的基本方法是:

(1)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位移,选用公式v=v0+at.(2)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时间,一般选用公式v2-v02=2ax.(3)若题目相关物理量无末速度,一般选公式x=v0t+

12at.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常用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常量,即Δx=x2-x1=aT2

推导:如图

(2)中点时刻的速度公式: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vtv022.推导:如图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可知下图时间t内的位移

所以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平均速度

.(3)中点位置的速度公式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公式:

速度位移关系式:平均速度公式:

①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推导:设时间间隔为t,则

②通过连续相等时间时速度之比

③在前1T、2T、3T、4T、5T、6T 通过的位移之比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⑤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速度之比

例题剖析

2n-1)

应用点一: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应用

例1:航天飞机着陆时速度很大,可用阻力伞使它减速.假设一架航天飞机在一条笔直的水平跑道上着陆,刚着陆时速度为100 m/s,在着陆的同时立即打开阻力伞,加上地面的摩擦作用,产生大小为4 m/s2的加速度.研究一下,这条跑道至少要多长?

练习1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求汽车加速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应用点二:利用v-t图象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例2:甲、乙两人同时由A地沿直线向B地运动,他们初速度相同,甲先匀加速再匀减速到达B地,乙先匀减速再匀加速到达B地,他们到达B地时,速度均和初速度相同,试分析甲、乙两人谁先到达B地?

练习2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v0+v)/2

B.小于(v0+v)/2 C.大于(v0+v)/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夯实基础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s内经过的位移为x m,则它从静止开始经

x m所用的时间为()4A.t B.t C.t

D.2t 2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 s后停止,若在

A.v0v 2

B.v0v 2

C.2v0atD.v0+at

6.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的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

B.vt 2

C.2vt

D.不能确定

7.物体的初速度是v0,以不变的加速度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

vA.0(n2-1)

2a12 at22vB.0(n-1)

2a12 at22vC.0n2

2a2

vD.0(n-1)2 2a12at 228.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t秒末的速度为v,则t秒内质点的位移为()A.x=vt+

B.x=vt-

C.x=vt

D.x=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2-3-13),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10.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A.s

B.2s

C.3s

D.4s

11.自行车以4 m/s的初速度匀减速滑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为0.2 m/s2,斜坡长20 m,则自行车通过斜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6.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六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授课进度

课时、第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图像和运用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创意设计

1.运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板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采用作业分层设计,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

教学用具

希沃白板

备课教师

杨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思考与讨论:说说以下两图所表示的运动是如何的?

2.回顾上节实验:

在上节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了小车在钩码牵引下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思考:(1)小车的速度如何变化?

(2)你能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吗?

分析v-t图像,根据,尝试得到加速度为一定值,进而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新课教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

(1)加速度a恒定不变,速度均匀变化。

(2)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堂活动(判断正误):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A.速度不断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B.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C.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D.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o

v

t

B

例1.请说出以下图象所描述的运动的性质(见ppt)。

除图象外,还可以用公式表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尝试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o

v

t

v0

t1

D

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学生推导得出。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讲解公式:

1.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

2.对公式的理解: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说明:

1.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注意各量正负(一般先取v0方向为正方向)。

3.式中各量统一单位(国际单位)。

讨论两种特殊情况:v0=0和a=0

例2.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达到多少?

运动示意图

(由学生进行运算,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本课在上节课已经得出v-t图象的基础上,利用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进一步利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和统一单位。

布置作业

1.(全班完成)创新导学案第二节课堂任务1和2。

2.(选做)课本第35页“说一说”。

7.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七

引言:本节课学习第二章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回忆一下在前面我们学过,由速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定义的一个新物理量。(加速度)

我们把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义为加速度,(1)加速度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加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呢?由什么决定?(速度变化量的方向)

(2)怎样根据初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

不同

减速直线运动

(3)可以通过建立V-t图象更直观的描述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请问V-t图象中的点表示什么?(任意时刻t所对应的瞬时速度v)我们能从v-t图象中得到与运动有关的哪些信息?

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根据图象所对应的速度方向,为正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速度为负说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在V-T图象上怎样判断是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主要是看随着时间的增加,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是增加 减少 还是不变)

怎样通过图线的倾斜方向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图线的指向)

同一坐标系中怎样比较两个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图线的倾斜程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观察v-t图象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方向为正而且大小随着时间逐渐变大,所以小车的运动是沿正方向的加速直线运动。从斜线的指向可以判断加速度方向为正,那大小呢?

如果我们任意选取两段时间间隔t1,t2,两个t分别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1,v2,计算发现v1v2==a所以在这个图象中无论t取在什么区间,t所对应的速度变化量t1t2v都是一样的,即这个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tv与它的比值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 ②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一个物体要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定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也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注意这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即变速运动

也可以说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变速直线运动。要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区别 ③

我们知道在v-t图象中,可以根据图线的倾斜程度来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如果a表示直线的倾斜角,k表示直线的斜率,则斜率的大小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除以横坐标的变化量。我们又知道在v-t图中纵坐标的变化量除以横坐标的变化量就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同一直线的斜率是不变的,说明v-t图中所表示的加速度大小是不变的。而加速度的方向也是不变的(不知要不要说明哈怎么不变的),所以这个v-t图描述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说明: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判断四个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从v-t图中也可以看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可以是均匀的增加,也可以是均匀减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少,这个运动叫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情形。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少,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提问:

用图像可以直观描述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那么能否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呢?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板书推导过程: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计时起点(t=0)的速度是v0,在t时刻的速度是v

所以,△t=t-0, 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v-v0,从而,由

avvv0vv0,tt0t可得

vv0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说明:

(1)这个公式只是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这个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规律。必须清楚式子中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a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at是0~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加上初速度v0,就是t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t时刻的速度v与初速度v0、加速度a和时间t有关。

(2)这个公式是矢量式

式子中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和t时刻的速度v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可以用数值表示它们的大小,正负号表示方向(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初速度v0 方向为正方向),再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如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加速度a的方向和初速度v0 方向相同,是正方向,反之如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的方向和初速度v0 方向相反,是负值。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判断t时刻的速度v的方向和大小。

三、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应用

例题

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1)认真审题,理清题意,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初速度V0=40km/h=11m/s,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2)画出运动草图,标出各个物理量(最好用简图)

分析物体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运动草图的习惯,(3)根据公式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求解(板书解题过程)

① 规定正方向

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② 判断各矢量的方向,并进行单位换算

由题意可知初速度V0=40km/h=11m/s,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

③ 建立方程求解

根据速度公式V=V0+at得

10s后的速度

V=V0+at =

11m/s+0.6m/s2×10s =17m/s=61km/h

④ 计算结果的检验,并得结论

所以10s后速度的大小是61km/h,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说一说: 这个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吗?

课堂小结:

8.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 篇八

感悟一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感觉到也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从教二十多年,在和学生交流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梯度过大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况且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对数学符号和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境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物理量的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2、高一新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还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还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中考结束后我曾对学生的成绩做过一次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对学生学习影响越严重。另外高中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且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识又相关联,学生如果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概念,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3、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十多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几个物理量都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更是难上加难,如:

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感悟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对于进入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面临的最显性的变化就是“新教材的变化”,首先,它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的一纲多本;其次,它变板块体系为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实施教学;第三,教材“增胖”了许多,开设了许多栏目,例如,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慢步、STS等。增多了许多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信息与材料,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教材的处理上要做到“用”、“研”、“选”、“活”,既用好教材,研究教材,选好教材,灵活处理教材。

感悟三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为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面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觉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素质的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感悟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的方法

9.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篇九

课程名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对象 高考学生 授课单位 设计人员 太 师 批 准 人

乐乐中学

二○一三年十月 日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公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必考内容。它是继位移、速度后又一个重要的矢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启动、制动问题等都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抽象化简化思想和图像、物理公式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确定:

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核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公式,可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恒定加速度”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加速度”的矢量特性。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的基础上,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师生互动演示复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图想法和公式法、比值法一般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1)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理解,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图像解决问题,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2)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

难点: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第二课时: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安排分析,前面已安排了矢量知识的复习,在国际F方程赛车中启动、匀速、制动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解决,存在疑问。本课正是由此入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求知的欲望。而矛

—2—

盾解决的关键依然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到的思想方法,于是从几个特殊的对应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

高二学生仍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同时,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多物理生愿意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仅一字之差,在知识内容上是更进一步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理解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特例,a=0,可用比较法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在深刻理解等差数列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牢固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可做如下考虑:

1、教法:采用问题启发与比较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法构思如下:

选择用具——提出问题——观察分析——展示归纳——绘制图象——定义、规律——总结提高。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并以促进学生发展,又以学生的发展带动其学习。同时,它也能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思考,达到创新的目的,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我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学法指导:

(1)把隐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显化。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体,思想方法的显化对提高学生物理修养有帮助。

(2)注重从科学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提问、分析、解答、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3—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阅读本章课件)

提出问题、分组选择教具,观察、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2、自主探究,找出规律:

分组观察车、飞机的启动制动,学生对赛车问题的特点规律。于是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3、观察判断,分析总结:

观察以下汽车运动特点,判断它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找出加速度大小,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也恰好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

4、问题探究:公式的应用

5、课堂演练:

6、归纳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3)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关性质

7、练习、作业

10.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篇十

授课者____陈老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2.通过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如图:v-t图象中的直线a、b、c做什么样的运动?

分析讨论:直线a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b,c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

A.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注:a恒定且a≠0;直线运动)

②v-t图象:一条倾斜的直线

③特点:(1)相等时间Δ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QQ358100837 1

(2)v=a恒定,保持不变; t

(3)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向,v越来越大.④分类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向,v越来越小B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把运动开始时刻(v =0)到t时刻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变化量,记作△t;2)当t时刻的速度v与开始时刻的速度v0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记作△v 即:△t=t-0...① △v=v-v0...②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②/①可得: a=

vvv0v-v0== xt0t

解出v=v0+at 注:v,v0,a都是矢量,单位分别:m/s;m/s;m/s; t为标量,单位;

2求某时刻的速度:vv0atvv0C.公式应用求加速度:a

tvv0求运动时间:ta三.例题讲解

例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分析:此问题已知v0、a、t,求vt,因此可利用速度关系来求解.解:设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v0=40 km/h=

m/s=11 m/s 3.6

因为加速,故a与v0同向,a=0.6 m/s2,时间t=10 s s后速度为:v=v0+at=11 m/s+0.6 m/s2×10 s=17 m/s.答案:17 m/s 知识拓展

以上是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练习,而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解题结果要符合物理实际,物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QQ358100837 2

例2: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分析: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6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

2方向相反。则汽车加速度取负号,即a6m/s。末速度v0;整个过程t=2s 解:根据vv0at,则v0vat0(6m/s2)2s12m/s43km/h 故: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km/h 四.课堂训练

如图2-2-6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v-t图象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A中图象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减小,所以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象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答案:C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以及图象.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着探究科学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这在物理学研究中以及整个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一条倾斜的直线.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36页“问题与练习”

1、2、题.2.课下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运动可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本节所学内容,探究如何避免车祸的发生.QQ358100837

板书设计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上一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第五版手写笔记下一篇:参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