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精选9篇)
1.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 篇一
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周勋邯郸广播电视台
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表达宣传思想、体现作者意图,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有的电视同行,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只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到位,同期声采访的感人,但忽略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只根据新闻内容拟一个体现大意的标题,这就好像画龙没有画眼睛一样,龙很难“活”起来,新闻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作为电视工作者,怎么为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立一个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怎么仅能通过电视新闻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多年,通过一些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结出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有三点最为值得借鉴。
首先,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价值。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能从新闻标题中透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所以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002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出。新闻讲述的是河北邯郸市兼庄乡政府在给老百姓办实事中,公开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而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以此鞭策自己,更好的服务群众,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我们认为最大的新闻点就是公开“失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新闻点立为新闻的标题《政“误”公开顺民心》,一字之差,让观众浮想
联翩,是打错字了,还是另有它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标题就是它的新闻点,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东西。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也就决定了一次画龙点睛的完成。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精炼、说服力强。俗话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我们在立电视标题时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但是古人的“推敲”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新闻人借鉴的。我们在采访新闻事件中,有的很难用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制作这样的新闻标题往往难度很大,长了很绕嘴,短了又说不清楚,很让人头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根据采访内容,仔细推敲,也做到惜字如金、孜孜以求,这样,就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信息、释疑解惑。
2006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了电视新闻《走下墙、走上墙》,说的是河北邯郸市怎么处理让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建筑材料。给这样的新闻立标题,着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直接叙说事实吧,不但非常长,还没有新意,把一个很好的题材就做出了一般化,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们也借鉴了古人,推敲起来,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最终确定把新闻事实做一下分解,分解成两个基本的步骤,用最少的字来叙说整个过程,既讲述了新闻事实,又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走下墙、走上墙》,把推墙拆房拆下来的破砖烂瓦粉碎后制成砖,又让它作为新的建筑材料重新回到了墙上,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这篇新闻很快在市台、省台播出,不久又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还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二等奖。这件新闻作品的成功,新闻标题的制作无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为类似这样的新闻立标题时,一定要推敲、推敲,再推敲,用最
精炼的语言表现主题。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我们在实际新闻采访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把各个行业的新闻事件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新闻采访,我们要发挥媒体的作用,把不容易明白的、复杂的东西,吸收消化掉,变成易懂、简单的事情呈现给观众。对于这类新闻的标题,我们有必要做到通俗易懂,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007年7月,笔者和同事们接到采访任务,报道邯郸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邯郸市是全国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3个试点单位之一,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机制、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在全国都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要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报道,势必造成观众的不认可,更别说推广经验了。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该市在节能减排中创造的新经验,对100家年耗能万吨以上大户、100项重点减排工程重点监管,对完不成减排目标的县(市)区、企业一票否决,实施“双百+否决”新机制,力促减排增效,科学发展。在完成采访为该报道立标题时,我们反复琢磨,定夺不下。节能减排的口号虽然喊的很响,但对于一般群众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怎么能让题目看起来很贴切观众呢。最终我们为该电视新闻制作了标题《邯郸:“双百+否决”为耗能污染大户戴“紧箍咒” 》,一句最常用的俗语,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把枯燥的节能减排机制比喻为戴“紧箍咒”,变得通俗易懂,观众仅从标题,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篇电视报道最终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试点工作》专栏开篇之作,在《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发,并且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篇同样是节能减排的题材,报道的是邯钢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连续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同时处处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抓大的,又抓小的。在这篇新闻标题的处理上,我们同样采用的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俗语,把一些专业的、难记的术语,化为朗朗上口的俗语,《邯钢节能减排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观众从标题上很轻易的就明白报道的内容了。
当然,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遵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新闻事件中最鲜活的,最有冲击力的,尽可能在标题中体现出来,再发挥一下想象力,加以雕琢,就会牢牢地吸引住观众。
2.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 篇二
1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1)以单一型标题为主。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标题形式有多种,可以只有主题,也可以主题配以辅题,如以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出现。而在新媒体时代,为了读者浏览检索的需求,网络新闻标题按照网页设置要求,标题通常与正文在不同的页面,网络首页会把标题集中在一个区域,再以单行标题的形式一一排列,读者如果想要继续阅读正文,可以点击标题链接到正文。
在字数上,网络新闻标题限制也较多。各大网站为了在首页尽可能多地提供给读者信息,会把大量的标题汇集到一起,因此标题字数有限。一般情况下,一行题的字数在10到20个之间,一个标题如果中间需要断句,会用空格代替。受字数限制,网络新闻标题需要简明扼要,使信息高度浓缩在标题的每个字间。
2)以实题为主。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标题模式多样,在内容上常会使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如《扬帆奋进写华章——新荣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纪实》,此标题主题《扬帆奋进写华章》是虚题,副题《新荣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纪实》则是实题。也有的标题虽然只有一个主题,但内容也属虚实结合,如《小土豆托起大产业》《杏树成了“摇钱树”》等,读者看过标题后虽然略知文章大概说什么,但没有更实际的信息获知。网络新闻标题在内容上以实题为主,让读者在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时能第一时间抓住文章中心,或者是抓住新闻中最具吸睛力的一点作为突破口,以简洁的文字展示给读者最有价值、最鲜活的内容。如《猪肉价格最贵卖到24元一斤创出两年新高》《11辆豪华跑车闯川藏线6辆报废被质疑骗保险》……此类网络新闻标题都为实题,直接揭示新闻内容。
2 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几十、上百个标题集中到一个区域时,要想让读者能从中快速地“提取”出来,标题就要做到有吸引力。网络新闻即使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做得好,如果标题不能引人注意,不能让读者进一步点击正文链接,那也是白费功夫。相反,如果新闻标题形成了强势,就会从众多标题中脱颖而出。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标题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可以说,标题活则文活,标题废则文灭,好的标题关系到文章内容能否得到顺利传播。然而,为了追求网络新闻标题的“奇”“特”“猛”,为了赚取关注,近年来,一些新媒体的标题制作者却走上了另一条极端道路,使用标题唯恐不骇人听闻,忽视了社会责任,这对媒体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网络新闻标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以偏概全,歪曲事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能否增加点击量成为一些网络新闻采编人员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标题制作上,不少采编人员肢解、分割新闻内容,只取其中一点或某部分内容作为卖点,而置整体新闻于不顾,对主要内容避而不谈,这样的标题不仅对事实的描述不准确,甚至可能歪曲事实,引发社会不良影响。例如,《大河报》曾以《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为题,报道了某地一名患者因家庭变故,缺钱进行颅骨修复手术的事情,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拉她一把”。然而,此新闻经标题党改编后成了《病人因欠5万元手术费,颅骨被摘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样的标题一经发出,即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读者不看内容就误会是医院不给予及时治疗才引发的事件。一时间,网络上对医院及医生的评价一面倒,“人渣医院”“一点医德都没有”“医院是阎王殿”“没有人性”等言辞引发极大的负面效应。
2)使用情色、暧昧、暴力等低俗词语吸引读者。一些新闻采编者经常会使用情色暧昧词语制作标题,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得到读者注意。在一些门户网站上,使用暧昧词语的标题比比皆是。如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有《张雨绮晒“床照”嘴唇肿成了香肠》《古代男女避孕如此残忍叫人如何承受》等,这些标题中或直接使用或间接隐含与性有关的词语,刺激读者视觉神经,吸引读者点击标题链接。还有的标题以暴力为“饵”诱惑读者,如某门户网站的一则历史新闻标题是《洪秀全尸体被剁碎拌入火药发射》,另一门户网站的一则视频标题是《上门女婿出狱狂砍妻儿50多刀》。充满暧昧、暴力味的新闻标题如不加以合理限制和引导,将会使网络新闻报道呈现低俗化趋势。
3)模式化使用网络热词。每天网络上都会有海量信息推出,一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似乎也总结出了规律,运用网络热词就是其中之一。如网络新闻标题常会使用“史上最……”“某某门”“神马”“浮云”“肿么了”“么么哒”“有钱任性”“也是醉了”“不作死就不会死”“也是蛮拼的”等模式及网络热词。把网络热词运用到标题中,开始时固然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凡事过犹不及,网络热词的泛滥使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失去新鲜感,从而失去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兴趣。
3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和技巧
1)制作网络新闻标题要有正确的导向和立场。网络新闻编辑记者更为年轻,标题语言更为活跃、有创新性,但他们其中不少人认为网络新闻标题追求的就是新、奇、特,只要制作出的标题有看点,能引人注意就万事大吉,忽略了新闻记者编辑应该坚持的首要原则,那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法律意识,注重社会效益。
2)以事实为基准,提供准确的新闻点。网络新闻标题因字数有限,需要制作者抓住新闻的关键点,将新闻中的重点、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凝练出来,这就要求标题制作者在吃透内容的基础上,从读者角度出发,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制作网络新闻标题在尽量避免“万能标题”的同时,应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应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提供准确的新闻点。面对一则网络新闻,在制作标题时,可以结合读者、内容等方面因素,把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全方位地传达给读者,即使是只取其中的一个新闻要素,也要让读者正确地解读新闻内容,不应让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3)创新语言句式,避免低俗化。网络新闻标题以实题为主,标题要做到平实朴素,但也要形象、生动,可以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引用、对偶等都可以派上用场。标题要做到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尽量避免过度夸张、过分渲染。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应避免低俗化,或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如某门户网站报道的一则新闻标题是《刘惜君:停工三年,因为得了“神经病”》,事实上新闻主体内容是当事人由于得了发声系统植物神经紊乱症,几乎失声。仅看标题读者直接的联想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神经病,虽然标题神经病三字加上了引号,也免不了读者的误会。同时,此题目中的“神经病”隐含了对当事人以及这一病症群体的人身攻击。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高、难度大,是检验一个编辑综合素质的“试金石”。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要抓住读者,每个编辑记者要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求自己,就会让标题大放异彩。同时,要注意避免成为“标题党”,掌握新闻标题制作原则,不以低俗为通俗,不以浮滑为幽默,以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和精炼的语言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林静.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解析[J].新闻爱好者,2010(6):121.
[2]孔洪刚.网络新闻标题的退化和异化[J].新闻实践,2008(10):51-52.
3.谈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三
【关键词】网络 新闻标题 制作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儿,稿看一个题儿。”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标题就是一个吸引人的“门面”。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由于传播方式有异,对标题制作要求也不尽相同。报纸的新闻标题特别讲究语言修饰,要求标题应表述生动形象、字数长短适宜。广播的新闻标题偏重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电视新闻标题则追求简明扼要、直抒主题。
如今,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风头正劲。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来讲,根据其载体的特殊性和受众对网络新闻标题的依赖性,凝练明晰、醒目生动、表述准确构成网络标题的鲜明特色。那么怎么样才能制作好网络新闻标题呢?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他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和客观规律。由于网络媒体传播快、影响广,作为网络编辑就更要注意把握好舆论导向。制作标题时政治上绝对不能出错。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实践中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牢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针。
二、真实是标题的生命
新闻的生命所在就是真实性,偏离了事实,新闻也就丧失了生命。列宁同志曾说:“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因此,只有标题真实反映了新闻内容,题文相符,这样的标题才有生命力、影响力。有些记者编辑没有读懂新闻的正文,或者为了哗众取宠,制作的标题题文不符。有的甚至就是一个假新闻。例如,2011年8月13日,某报刊发了《9月起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 避免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进行解读。其他国内媒体也相继对此进行报道。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辟谣。这起“乌龙事件”被《新闻记者》冠以2011年新闻造假之最。
三、准确完整是对标题的基本要求
由于大部分网络新闻主页直接浏览到的只是新闻标题而看不到新闻内容,所以,和传统媒体比,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更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要准确地概括内涵、揭示题旨,避免损坏甚至曲解文章原意。不能题文脱节、牵强附会、胡乱造词,滥用简化。要避免歧义,有些多义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个别报网有时为了吸引读者,拟制一些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耸人听闻的标题,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2年8月11日的《东方今报》“我和读者的故事”小栏目,讲述了《东方今报》发行员和读者之间的友情故事,标题为“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 俺很幸福”,乍一看,笔者还以为发行员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订阅报纸,细读之下才明白是订户让发行员帮忙将零钱换成整钱。这种表达不完整准确的标题在网络上更是多见。2011年2月11日,北方网刊登“杜绝虚假新闻从消灭‘标题党’开始”的文章,对虚假标题,尤其是片面追求新、奇、特的网络新闻标题进行了批驳。2012年7月30日,中国文明网一篇题为“消散‘网络戾气’从惩戒‘标题党’开始”的文章,被新华网、四川在线等许多媒体转载。制作准确完整的网络标题已成为媒体人的共识。
另外,编辑在策划新闻网页版面设计的时候,除考虑版面美观外,还要注意给新闻标题留够面积,尽量保证标题的完整显示,让浏览者能看明白、不误会。
四、生动醒目是好标题的魅力所在
网络浩如烟海的海量信息中,新闻标题对读者阅读的引导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做到抢眼。标题要做得高水平、有视觉冲击力,就要把最吸引人的、网民最关心的内容做在标题里。但光有抢眼还不够,还必须做到鲜明、生动,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把标题写得像漂亮的眼睛一样能勾人。要精选动词做标题,这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特色要求。如标题:《一窝“油老鼠”落网》以人拟物,幽默讽刺;《“张小泉”讨教“王麻子”》以人代物,生动贴切;《收废纸收出“一桶金”》形象鲜活,比喻生动。这些标题醒目上口,给读者以感染、启示和联想,言已尽而意无穷,很值得网络新闻记者、编辑借鉴。
五、直接简洁,凝炼明晰,体现网络新闻标题特色
恩格斯曾说:“标题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每个网络读者都想短时间内尽快获知发生的重大新闻。
为增大信息容量、突出网站功能,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网站多采取逐级分层的引导式版面结构布局,新闻主页面以标题列表为主。为了照顾新闻主页空间,网络新闻要多采用一行题,让读者通过阅读标题达到最快、最多地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信息的特殊效果。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要像传统的消息标题那样采取肩题、主题、副题共存的三行题,同时尽量避免通讯类的文学化的标题,要多用实题,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例如:《胡锦涛APEC 三主张:稳定发展开放》、《神九天宫对接成功》等。
网上转载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其标题要视情况进行修改。一般情况下,当报纸主标题是陈述主要新闻事实的实题时,网络版往往直接转用,而略去较长的引题或副题。当报纸主题是虚题时,就选用为实题的引题或副题作为网络版的标题。如《大河报》2012年6月1日标题:引题《红楼“一住”六十载 从此“葬花”再无人》, 主题《“红学泰斗”周汝昌逝世终年95岁》,大河网登载时只要了主标题。
六、表现手法要简单
同时,表现手法要多采用叙述式,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直截了当地标出来。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选择最重要最具体的事实和观点入题。新华网有篇报道:《淮河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中国水利网转载的时候标题改为:引题《 50年抗洪“功臣”老去 16月建设“卫士”新生》,主题《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笔者则更趋向于转载的时候更突出一下改建背景,在黄河网转载时改成:《使命完成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始拆除重建》。
需要提醒的是,编辑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审时度势,有所保留,适度增加一点悬念,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正文,效果会更好。如标题:《NBA宣称要让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七、目的明确,寓意深刻
标题对读者有引导和推荐的作用。好的标题能突出重点、强调新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具有深刻寓意的标题,往往宣传效果会更好。
《海峡消费报》2005年第211期的《春运涨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新闻,借用贺岁片《天下无贼》里面的冷幽默式台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对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现象进行报道,形象幽默,耐人寻味。
对于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报道,《系列规定约束官员:温家宝总理昭示从严治政决心》的标题就比《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平淡标题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廉政建设的决心。
八、重大新闻标题特殊处理,作好二、三级页面标题
虽然网络新闻主页与报纸有不同的版面编辑语言,但利用网页的优势,在主页配发新闻照片,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处理标题,突出强调重大新闻,同样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三级页面标题最好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由于网络二级或三级页面的设置,主页标题一般简洁直接,这样网页内的文章标题就要相应地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可以显示引题、主题和副题,甚至可以把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有关链接都向读者全方位的提供。
九、标题风格要符合网站特色和主页风格
标题最终要发布在网站页面上才能被读者浏览。不同的网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的严肃稳重,有的轻快活泼;有的简约素雅,有的繁缛华丽。其标题风格也要尽可能与网站的特色和风格保持一致和统一。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制作需要遵循导向正确、概括精准、观点鲜明、表述生动、文字简练几个原则。但是,由于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很快,网络技术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网络新闻编辑,制作标题时千万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敢于尝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来构思立意,以推出更多的精品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睛。□
(作者单位:《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社)
4.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 篇四
基于语料库对英语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特征的研究
网络体育新闻是新闻这种文体的次级文体,是体育网站对体育赛事进行报道时所使用的语言.通过语料库对网络英语体育新闻的`标题进行文体分析,以期对语言教学和体育交流提供启示.
作 者:李林枞 卫芳芳 LI Lin-cong WEI Fang-fang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6(8)分类号:H31关键词:体育新闻 语料库 文体
5.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 篇五
网络新闻发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推广方式,深受众多企业追捧,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经常将权威媒体对自己公司的新闻报道当作非常重要的第三方公信,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那究竟如何充分全面理解利用网络新闻发布的推广方式了,菜根谭网络营销机构阐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网络新闻推广的优势及作用
1、权威性:作为公众媒体是深受广大群众信任的,新闻记者素有“无冕之王”的称号,虽然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大不如前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权威性依旧在所有传播媒介中列首位,网民对媒体新闻还是具有天然的信任加分心理,这对企业提升品牌美誉度有极大帮助。
2、强曝光:网络新闻媒体都具有海量的浏览量,尤其是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四大综合新闻媒体和一些行业垂直新闻门户,更是流量惊人。这能迅速提升公司品牌产品的知名度。
3、抢占百度流量:百度一直对新闻给予的权重很高,排名靠前,在最近调整排名规则后,更是任意搜索一个关键字,在首页肯定有一条是相关新闻(该关键字有新闻的情况下)
4、优化网站排名:现在有一部分网络新闻媒体在发企业公关稿件的时,能够在文章中带网站地址或者url超文本链接,有的甚至可以带关键字锚文本链泉州SEO:http://
(关注SEO优化和SEM营销)接,而这可都是高质量、高权重、高信任度的单向外链,对网站SEO优化排名帮助非常大。比如:菜根网络营销机构自己的网站就通过新闻获得了不少的外链。
5、危机公关:发布网络新闻将企业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消息进行压制,这是通常的做法,至于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那是整体危机公关策划了,并不属于日常新闻发布的范畴。
网络新闻发布两种操作手法
这两种是菜根谭在实战中自己总结分类的,不一定科学。
第一种:传统新闻手法。
写好新闻稿后,直接联系媒体,然后投稿。传统报纸媒体都叫通讯员稿件,而网络媒体也有类似机制,但是这种操作复杂、麻烦、稿件质量要求高、有时候费用也高。首先,如果事先没有建立联系,很难和新闻媒体建立合作机制,除非你是名人;其次,稿件要求非常高,一般很少量的嵌入广告信息,要给受众感觉,这就是一篇新闻报道,没有任何广告性质,所以一般在及时性或者深度性有很高要求,并且一般要以第三者记者身份客观描述;第三,可控性差,有时候投入的费用也高,有时候费用低,并且如果稿件质量不好,那成功效率相对较低。
但是采用这种手法操作的新闻,首先网站一定提供文章入口,有的甚至入口位置非常好,并且公信力更强,文章转载率高,很多大公司的媒体公关部门,一般都是这种操作手法。菜根谭以前做IT行业的时候,很多新闻稿件都被中关村、太平洋等行业新闻门户推荐到首页,甚至首页焦点图的位置,新浪、搜狐、网易等综合新闻门户转载率高,并且位置好。
泉州SEO:http://
(关注SEO优化和SEM营销)
第二种:新闻广告手法。
直接联系新闻软文发布公司,选择好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给钱发稿。这种手法操作简单、快速、标准化,对稿件基本没有要求,管你是公司直接介绍、还是新产品广告,只要写得不是太烂、错别字多、语句不通,内容不涉及到不该涉及的,都能通过,因为这就是新闻广告。
这样发出去的新闻一般没有网站入口或者入口位置不佳,换句话说,你很难从网站的页面层级点进新闻文章去。因为,该文章所在目录在网站逻辑结构上没有体现,但是能从搜索引擎搜索进去,因为这还是新闻网站的新闻,搜索引擎一样当作新闻对待,收录快、权重高。并且一般都能带网站地址或者链接,能帮助优化网站排名。
这种操作手法价格便宜,并且可控性强,很多企业直接选择一些搜索量大的关键字直接抢占百度首页入口,推广传播品牌、产品、业务或者网站。也有很多企业看重的是文章高权重的外部链接。
新闻网络推广操作技巧攻略
1、首先新闻内容的撰写,不管采用那种操作手法,菜根谭认为还是要精心撰写内容,千万不要直接发布一些类似垃圾信息的广告,这样不仅没有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反而给读者造成不利印象。新闻内容撰写方面可以多种多样。如图:
2、新闻发布平台选择:一般都喜欢知名大媒体,但是菜根谭认为还是要根据你的具体目的、行业特性和目标受众来选择。比如:你看中的是新闻在百度入口的位置,那菜根谭建议你首先选择价格低、且和行业相关的媒体更好,并且要持续发;如果你看中的是外链作用,那肯定要选择能带关键字锚文本超链的平台泉州SEO:http://
(关注SEO优化和SEM营销)了;如果你看中权威平台的公信力,那选择大的综合门户或者新华网、人民网之类了。
3、新闻发布之后,首先要在网站相关频道转载新闻,这有助于提升公信力,然后要总结一些规律,比如:哪个网站的新闻提供了入口?新闻在百度首页停留时间多长?从新闻站引来的流量有没有?是多少?在网站停留时间?浏览页面?等等。
总之,网络新闻推广看似简单,其实一样有很多技巧攻略,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能最大发挥网络新闻的威力。
泉州SEO:http://
6.新闻标题动词的使用 篇六
正义性,并让人隐约感到美机有问题,而《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两报却都用被动语态 “遭中共战机拦截”,这似有美机受到了“中国战机”欺负的意味;从话题(详见后文中的 解释)上看,《联合报》以“中共战机”为主语,说明它是从中国的视角进行报道的,相反,《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以“美侦察机”为话题说明了它们是从美国的视角进行报道的;从动词上看,《联合报》用“坠毁”明确指出了中国所蒙受的损失,而《中国时报》和《自 由时报》却用“擦撞”对事件进行了弱化处理;同时,“坠毁”和“擦撞”这两个动词都处 于焦点位置(详见后文中的解释),这样《联合报》就取得了强化中国损失的效果,而《中 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则更为弱化了事件的严重程度。由此可知,《联合报》的立场倾向 于中国,而《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的立场偏向于美国,不过在偏向程度上,两报还有 细微差别:《中国时报》的副题为“北京指美机突转向肇事”,它的报道视角转为中国,说明 其立场属中间偏美;而《自由时报》的副题是“EP一3在南海执行任务突生意外’,报道视角
仍是美机,且“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短语让美机的行为具有了正当性,说明其立场最为偏美。同日,《今日美国》的主报道标题是: ④、美中喷射机相撞,美国军机降落中国
在这则新闻标题中,不但把美国“间谍机”用情感色彩较少的“美国军机”这一通称来 标示〔事发后第四天的社论中才指出它是“间谍机(sPyplane)”〕,而且还把不相同的中国 “军用飞机”和美国“间谍机”同化为相同的“喷射机”,这弱化甚至褪去了美国“间谍活 动”的不光彩形象。
《纽约时报》的反应也相近,它这天的标题是: ⑤、美国飞机与中国战机相撞后留在中国
这个标题在飞机的称谓上用了更为普通的“美国飞机”,因而在弱化美国“间谍机”色 彩上比上则标题走得更远,但与此同时却毫不含糊地指出是“中国战机”,其用途和倾向可 谓一目了然。
在动词的所有配价中,是否同时出现以及哪一个出现哪一个隐藏,其含义的重点会有所 不同。新闻记者往往借助这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己对事实的理解,并隐含自己的主观倾向。如1986年7月1日,英国发生了“一位号称神枪手的警察抓捕抢劫犯时,在9英寸的
距离内射杀了抢劫犯正在熟睡中的五岁的儿子”的事件,对它的报道,英国报纸的标题有以 下IL种: ③、“号称神枪手的警察在9英寸的距离内射杀了一男孩”;④、“警察射杀了一男孩”;⑤、“一男孩被警察射杀”;⑥、“一男孩被射杀”;⑦、“抢劫犯的儿子无意中被射杀”;在第③个标题中,动作“射杀”和其“行动元”:“警察和男孩”以及重要“状态元”
“9英寸的距离内”全部出现。由于这一标题把动词的“配价”全部交待了,因而“男孩死 亡的责任”应由谁负一目了然,并且警察很难脱咎于“误杀”,因为他既“号称神枪手”,又 是“在9英寸的距离内”开的火。同时“号称神枪手”与“在9英寸的距离内”的共现,使 得报道带有了讽刺的口吻和色彩。显然,此标题更多地是站在被害者的立场上。而在④个标题中,动作的“状态元”“在9英寸的距离内”和“警察”的“本领”— “号称神枪手”省略了。这一标题虽然清楚明了地把男孩死亡归罪于警察,但由于省略了“号 称神枪手”和“在9英寸的距离内”,读者根据常识,很容易认为男孩的死亡是警察误射所 致,同时,那份讽刺色彩消失了。与第③个标题相比,此标题给予受害者的同情少了,而给 予警察的同情却多了。
在第⑤个标题中,主动句改为了被动句,受事①“男孩”被放在了突显的主语位置上,而施事②“警察”却用介宾短语引出,处于非焦点的位置;同时动作的“状态元”处于完全 缺席状态,因此,与第④个标题相比,它无疑取得了弱化“警察”的责任的效果。在第⑥个标题中,不仅仍然采取了被动句的形式,“状态元”仍然处于完全缺席状态,而且“施事”也被隐没了,因此,与第⑤个标题相比,由于“施事”的缺失,使得“男孩 的死亡”的责任不明。
在第⑦个标题中,受事由“男孩”改为了“抢劫犯的儿子”,而且还把“在9英寸的距 离内”变换为“无意中”。这一更换给受众造成这样一种感觉:他的死亡不必引起“大惊小 怪”,甚至是“罪有应得”。显然,“为警察开脱责任”是这一个标题制作的动机。
由于给予受事即“男孩”的同情与给予施事“警察”的同情成反比,因而,上述五个标 题在给予受事和施事的同情上就形成了一个连续体:
①受事(Patient)指受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影响的实体,如此例中的“男孩”就是受到了动作“射杀”的影
响的实体。参见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60页。
②施事(agent),与受事相对,指某一行动得以产生的“施动者”、发出者,如此例中的“警察”就是“射
7.新闻标题制作要旨与技巧谈 篇七
关键词:新闻,会议消息,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一篇新闻稿件没有好的标题, 内容再好也会显得黯然无光。那么, 怎样才能让新闻“眼睛”闪亮起来呢?就这一课题, 笔者在几年来的编辑工作中有过一些研究和探索, 但收效甚微。这里, 我只能与诸位同人一道, 研究讨论制作新闻标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作新闻标题, 力求生动活泼
既不生动, 又不活泼, 这样的标题很难引人注目, 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要想制作出生动活泼的新闻标题, 必须把握两点:即选词和修辞方式。要尽量选用口语或成语, 不可使用那些干干巴巴、索然无味的公式化词语。举个例子:“鼓励农民致富奔小康 (引) , 夹皮沟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主) ”这篇新闻稿件, 说的是桦甸市夹皮沟镇为了鼓励农民迈开大步奔小康, 出台了一系列合理政策:农户建砖瓦结构房屋人均15平方米以上, 完工后经验收合格, 镇里补贴运费1000元……经过反复推敲, 我感到这篇稿件内容很好。但以“鼓励农民致富奔小康, 夹皮沟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题, 未免有失生动活泼。于是, 便将这个标题改为:夹皮沟镇农民好幸运 (引) , 小康路上绿灯闪烁 (主) ”。修改后的标题不一定是好标题, 但比原来的标题生动活泼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桦甸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改为“渴时一滴如甘露, 清泉尚需细细流 (主) ”, 我市节约用水1119万吨 (副) ;“桦甸市将开展学决定创三强奔小康大讨论活动”, 改为“你说我说他也说, 越说心里越亮堂 (主) , 市委要求在全市农村开展学决定创三强奔小康大讨论活动 (副) ;“市酒类市场检查组开展假劣酒展览活动”改为“假劣酒上街‘亮相’, 消费者一睹‘尊荣’”。修改前的标题与修改后的标题比较, 哪个呆板, 哪个活泼, 不言而喻。
二、制作新闻标题, 力求爱憎分明
标题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 这个概括不应是纯客观的, 应当明确表示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即赞成或反对, 爱与憎, 是与非。“市工商、物价局查处不法商贩”一稿的主要内容是, 市工商、物价局等部门领导深入我市综合市场巡查, 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仅一天的时间, 就查处经营者短斤少两、克扣消费者案件7起。这篇消息的主要内容用“市工商、物价局查处不法商贩”这一标题来概括, 是纯客观的概括, 不能明显地看出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而修改后标题———“谁敢短斤少两, 让他尝点苦头”, 就明确表示了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试想, 作者也是消费者, “谁敢短斤少两, 让他尝点苦头”, 正是他的态度和立场的表露。惟其明确表示了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这个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制作新闻标题, 力求爱憎分明, 无疑是正确的, 但必须注意这样几点“要有感而发, 不可无病呻吟;要符合政策, 不可随意上纲;要把握分寸, 不可言过其实。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 把“卖菜宰人, 实在不该”, 改为“卖菜宰人, 当判重刑”, 把报道桦甸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稿件的标题———“斗河魔千军万马齐上阵, 奏凯歌辉煌战果慰相亲”改为“千军万马斗河魔, 辉煌战果震全国”, 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制作新闻标题, 力求简洁明快
事实说明, 标题越长, 阅读越不方便, 给人的印象也越模糊;标题越简练, 阅读越方便, 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因此, 制作新闻标题要努力做到简洁明快。去年2月下旬, 我收到了一篇题为“吉铁桦甸工务段闫贵军、何伟程防止一起多人伤亡事故受嘉奖”的消息。看了这篇消息, 我觉得标题冗长, 便采取省略和概括的方法, 将标题改为“闫贵军、何伟程防事故受嘉奖”。修改后的标题, 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 省略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 比修改前简洁明快了。
必须注意的是, 运用省略和概括技巧而使标题简洁明快, 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 不能把该说的话和内容省略掉或没有概括出来, 令人费解, 产生歧义。如“干部群众齐努力, 工建经济上台阶”这里的“工建”是什么意思呢?看了正文才知道, 原来就是桦甸市工程建设局。这类简称尚未约定俗成, 没人能看得懂。
四、关于会议消息标题制作
一般会议消息标题千篇一律是:“我市召开XX会议”, “XX部门或单位召开XX会议”, 看了令人头痛, 这种局面如不打破, 我们的报纸就很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其宣传鼓动作用就会大大被削弱。这就要求作者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下一番苦工, 切不可大笔一挥就来个“召开XX会议”。
笔者以为, 对会议消息标题作如下改革似乎好些。
(一) 重要会议消息标题制作
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是重要会议。这类会议的召开, 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制作标题时不但可以用“召开XX会议”做主题, 还可以加上漂亮的引题、副题, 为它镶上金边, 极力渲染气氛。
(二) 一般会议消息标题制作
“我市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市政府召开计划生育工作调度会”, 这类消息属于一般会议消息, 不宜用“召开XX会议”作新闻标题的主题。“为人民军队输入新鲜血液 (主) , 我市部署冬季征兵工作 (副) ”, 这是修改后的标题。不难看出, 前者会议色彩浓厚, 后者会议色彩较淡。
8.网络新闻标题如何“引人眼球” 篇八
关键词:网络 新闻标题 舆论导向 真实 简洁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日益走向深入,人们已经逐渐地习惯通过网络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或新闻。2013年7月17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络使用者的迅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于网络传播新闻的重视,使得网络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高度地概括新闻事实、提炼新闻事实、引发要集中反映出的新闻主题思想的一个完整句式;起到引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评价、组织新闻内容。网络标题对于新闻资讯传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网络新闻的标题能否让人“一见钟情”,直接决定着它能否吸引受众持续进入第二级、第三级页面。因此,标题的吸引力如何,甚至关系到网站能否做强做大,能否成为当地具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点传媒。那么如何才能让标题牢牢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呢?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江泽民同志说过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宣传工作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网络媒体传播快、影响广,作网络编辑就更要注意把握好舆论导向,制作标题时政治上绝对不能出错。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实践中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牢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针。
二、正确提炼新闻的主题
网络新闻编辑制作标题的工作是一个精读全文、构思立意、确定标题、修整标题的过程。首先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最本质的内容加以提炼概括,以标题的形式在网页中显示出来,帮助读者理解主题。编辑应对标题进行仔细推敲,要全面、准确、有新意地概括新闻点;其次,在编改标题时尽量让新闻从地域、心理、生活上等接近受众。发生在读者周围的新闻与受众的生活有直接关系,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文化、人事上有密切联系,也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概括地说,编辑要想方设法以“对读者有用的”的原则进行来编辑标题,让读者很快发现他们想要的信息,自然会受到欢迎。
三、真实还原事件的本质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做网络新闻标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标题的内容要真实,不能为了其他目的制作虚假标题。比如为了追逐眼球经济,为了点击率,而一味地淡化了网络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为获得所谓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效果,在网络新闻的标题中恣意使用一些低俗媚俗的词句。一味逢迎当前互联网上的有些低俗之风,诱导人们过度地拜金拜官拜色,做出来的新闻无论从标题到正文都会贻害网民。新闻前辈邹韬奋说过:新闻工作者要“真诚对待民众,时刻关心社会改进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要真正担当起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来,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民情的现实,传播文明,弘扬正气。当媒体报道一次次因揭示真相而引来公众喝彩时,其重要前提即报道的真实。
四、简洁凝练体通俗易懂
恩格斯曾说:“标题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每个网络读者都想短时间内尽快获知发生的重大新闻。很多网民每天就是通过看标题而不看正文来获取信息,重大新闻事件或精彩的标题才会吸引他们点击链接进入正文,标题已经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受众这一阅读习惯就要求网络编辑要用心思考,仔细推敲,精心提练新闻标题。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要像传统的消息标题那样采取肩题、主题、副题共存的三行题,要多用实题,剔浮词,去空话,同时要避免使用生僻字词、公文语言和慎用古汉语,要选用熟语和习语,多用形象化的文字,多用注释性的文字,多用生活化的内容,多用比较性的内容,有时还要变换表达方式来制造悬念,以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以最少的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五、附加特定元素,标题做特殊处理
对新闻中含有图片、视频等非文字文本,编辑要在标题中有所体现和提示,添加表意符号。例如,编辑含有图片的新闻时,对以文字为主,有少量图片的,要在标题后标注“(图)”,含大量图片的,标题后标注“(组图)”;对以图片为主的,标题前要标注“组图:”。对文中含有视频的,标题应标记“象征视频的小图标”,如新浪、搜狐对含有视频的新闻一般在标题前加“摄像机”的小图像。
如果新闻内容较为特殊或重要,编辑在制作时也常用冒号提示或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黑体强调,或用闪烁、变色等动态字符显示,使受众在视觉和心理上预先获取信息,从而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对转载的新闻,如欲表示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强调出处。
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扫描式”阅读的时代,“扫描式”阅读就是用较短的时间快速扫视文章,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和忽略性,如果新闻中没有读者认为值得留恋的关键词或引人注意的细节,就难以抓住他们飞速运行的眼球。这就需要网络编辑根据受众这一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写出真正吸引眼球的网络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张虎生,等.互联网新闻编辑实务[M].新华出版社,2002.
[2]张荣新.网络新闻标题变异探析[J].东南传播,2008(03).
[3]李艳芳.刍议网络新闻标题“出位”现象[J].中国广播,2010(02).
[4]雎凌,彭斯雅.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文化”探析[J].东南传播,2008(1).
9.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篇九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1
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
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
(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
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网络新闻标题的技巧】推荐阅读:
如何创作网络新闻06-28
新闻中心网络稿09-19
网络新闻写作基本知识10-06
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07-14
浅论新闻标题的特征07-01
小学英语网络教学研讨会新闻稿11-10
新闻标题特点09-07
优秀新闻标题总结评价11-19
应急演练新闻稿标题10-27
企业新闻稿标题怎么写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