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2024-09-02

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共8篇)

1.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一

《地藏经》基础认知

《地藏经》是佛教的一部孝经,是修行菩萨道的一部大乘佛经,不论在家出家都要重视此经。

1、地藏菩萨和我们的关系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萨,是佛陀为我们这些众生派来,专为开解、救拔我们的大菩萨。他的本愿是要度尽此土所有:刚强难化、习恶罪苦众生,他又以种种方便,慈悲的法门,来接引、度化不同根器的众生。

在佛经中,常把我们的心,譬喻成大地,因为大地可以安持一切、摄受一切、长养一切、蕴含一切善法宝藏。具有如是功德的菩萨,名为:地藏菩萨。

2、《地藏经》的内容是什么?

本经揭示宇宙中一切众生,生死的奥秘,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连跌入无间地狱的众生,都可以“依法”出离地狱,乃至消除累世的业障,增上福慧。所以,此经是要我们明白: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

3、为什么要为亡者,读诵《地藏本愿经》,及称念地藏菩萨名号?

死者在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坏去之后,他的“心意识”仍然在起著作用,就好像我们睡着作梦时一样,但处于错愕、窈窈冥冥的“中阴身”状态,不能决定去处。

因此亲朋好友借着读经,帮助他提起“正念”,并接引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助他奔向光明、善良、智慧、慈悲的地方,也就是奔向诸佛菩萨的身边,得到诸佛菩萨的.引领。称念地藏菩萨名号,是为了唤起一切人,心中本有的:地藏心,也就是向往大愿、大慈、大悲、智慧、光明、解脱之心。

4、为什么所有人,都能从读诵《地藏本愿经》中得到利益?

《地藏经》云:若有男子、女人……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在同经中,佛陀说: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5、如何亲近供养地藏菩萨?

佛陀和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说:在此堪忍世界、五浊恶世、末法时期,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是: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因此我们经常活在: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眷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的忧怖之中,遇到的多半是: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

正是因为值此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国土,佛陀才在忉利天宫法会上,将我们殷勤付嘱给地藏菩萨,要地藏菩萨以大神通力,慈悲方便救拔我们。而地藏菩萨也在佛陀座前,发下深誓大愿,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地藏经》中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人若得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形,知地藏菩萨功德,即是与地藏菩萨结上初缘,在大逼迫、大恐怖、大痛苦的紧急情况时,只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地藏菩萨一定头头救拔。

地藏菩萨更在“根聚法门众会”上,依据我们末世众生的福报资粮,为我们安排了:供养─敬礼─瞻视─称念读诵─悔过发愿,五步亲近供养地藏菩萨法门。让我们常能亲近他,与他更结深缘,于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得到,他的加持护念、守护长养。

地藏菩萨的神力、慈悲、智慧、辩才和深誓大愿,是如是不可思议,地藏菩萨的法门,是如是简单易行,能: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亲近地藏菩萨?我们当然希望得到,地藏菩萨的救拔,但是我们对地藏菩萨的确,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解和错误的认识,让我们不敢、不愿、也不能亲近他。

不然的话,就不劳阎罗天子,为我们担心,向佛陀请法,问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在自己亲近地藏菩萨的过程中,探讨大家心中的疑问和错认,希望大家勇敢诚实来面对这些问题,重新正确认识地藏菩萨,方能排除一切,亲近地藏菩萨的障碍和干扰,尽快得到地藏菩萨的救拔。

6、亲近地藏菩萨的:五步法门

如何具体进行亲近地藏菩萨。即:供养─敬礼─瞻视─称念读诵─悔过发愿

一,在住处南方墙上,安置地藏菩萨圣像。其上,再安放释迦牟尼佛圣像,圣像位置应坐南朝北。

二,每天以灯明、烛火、烧香、鲜花、素果、净水,供养地藏菩萨圣像。条件不足时,一杯净水供养也行。

三,每天早、晚敬礼地藏菩萨圣像。次数越多越好。

四,每次敬礼时,即瞻视圣像,一瞻一礼。

五,每天早、晚称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次数越多越好。

六,每天或抄写、或读诵《地藏本愿经》一品。情况紧急时,一天读诵一本。

七,每天晚上检视﹕当天及过去所造杀生、偷盗、邪淫之身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之口业;贪欲悭吝、瞋恨嫉妒、憍慢邪见之意业。惭愧发露完后,深自呵责,发愿永不再犯。并祈请地藏菩萨护念和加持。

2.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二

关键词:认知规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别是在江苏省发展迅猛, 每年达到几万人的招生规模, 全国其他省份如上海、山东省也在尝试这种办学模式, 它主要是满足那些因为高级中学资源不足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或是家长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形式, 从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和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 社会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它比三年制中职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最近, 有专家对于会计是否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模式提出了疑问, 无非是因为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是初中起点, 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与高中生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从三年职中专会计、各地财校多年办学的经验来看, 这似乎不是症结所在, 多年前的中专、财校也是中专起点的学生, 从各地的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 也没有什么不妥, 只是现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应该从办学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找原因才是, 笔者仅从《基础会计》课程方面的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尝试来阐述这个问题, 以供商榷。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 一般具有抽象思维比较差、形象思维比较强的特点, 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通常把过剩的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 谈恋爱、上课无精打采, 学习上漫无目的, 信心不足, 精神空虚, 理论学习是他们的弱点, 通常表现为数学、英语科目成绩差,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习效果常常不明显, 而职业学校主要是着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正好符合了他们形象思维强的优点, 理论知识方面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 所以, 他们的学习应该立足于以仿真实训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及整个认识过程, 揭示了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一系列辩证关系, 科学地阐明了人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充满矛盾的、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无限深化的辩证过程。同时还指出了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也是辩证的, 它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而且还通过实践给予客观世界以能动地改造。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主体总是在实践中认识, 又在认识指导下实践。离开实践就没有认识, 实践又总是包含着认识作为它的构成因素。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接受检验的过程, 同时也是它指导实践、发挥认识功能的过程。因此, 人们在实际工作中, 既要重视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发展和检验认识, 又要重视认识, 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的专业基础课程, 此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四基”素质的培养, 会计的专业课程是互为基础的, 环环相扣, 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 仍以理论为主, 实训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 造成重理论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只能是处于似懂非懂, 为下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设置了新的障碍, 同时忽视了学生以工作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这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相去甚远。因此,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五、“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促进《基础会计》有效教学

“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显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知规律, 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会走进一个全新的教学世界, 它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仿真案例为主线, 融合了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法, 很好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思想, 教学案例设计以“整体—局部—整体”模式为原则, 即首先从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教学案例的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让学生初步认识会计工作的过程, 其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会计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相反它是一个很具体的东西;其次, 通过一个个局部的案例来进行贯穿全面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再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实训来结束整个《基础会计》的学习。它也很好地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让学生在案例中去理解理论知识, 也体现了学习理论是更好地去实践的思想, 让他们也学会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的学习习惯。

“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勇于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已经习惯于讲解细致完整, 勇于挑战教学难度, 没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考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求, 又要考虑以后《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需要, 所以讲解过程中力求全面, 这是一种“大而全”的教学理念, 它寄予了《基础会计》太多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 它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愿望。《基础会计》学习的就是会计基础内容, 是对会计的初步认知, 为后续的会计专业课程打基础, 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教学, 不能混为一谈, 加大《基础会计》的教学难度。

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基础会计》是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会计专业入门课程, 课程的地位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特别是对于没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的, 事实上我们的专业师资队伍中有相当多的老师是没有实践经验的。

三是教学设计方面必须以工作导向的案例为主线。案例以“整体—局部—整体”模式为原则, 内容以会计综合业务认知;会计凭证的识别、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错账更正;会计报表的编制;综合强化训练等。四是要改革学生课程的评价体系。高职学校的学生既然采用以仿真实训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 所以教学评价体系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 应该辅以课堂的参与度、作业的提交、期末的考核, 过程性评价为主, 理论考核为辅的评价体系。

(一)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使用“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要勇于打破学科体系

《基础会计》之所以要打破学科体系, 是因为基于工作导向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与学科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学科体系为基础的《基础会计》强调的是知识的全面性, 而工作导向为基础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讲究的是技能的实用性。所以《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要重新设计, 要以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手段、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前没有会计专业教育的时候, 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在师傅的带领下三个月就学会了做账,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这么学?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很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时候, 连“会计凭证”的内容包括多少个要素都要去死记硬背, 当然就不好学了。更何况企业的生产流程学生从来不知道, 如何能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也只好死记硬背了, 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了, 学生自然就不愿意学习了。把一个本来可以用形象思维能解决的问题转而用抽象思维来解决, 当然讲起来也就越来越费解了。所以《基础会计》也就学不好了。

(二)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使用“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下, 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多数专业教师均是从学校走向学校, 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 需要学校从校企合作方面考虑教师去企业进行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 必须是全职的。这样既利于教师的专业实践, 也利于企业对专业教师工作岗位的安排, 过去频繁的从事变动不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稳定。教师只有经过企业财务的实践才能体会到传统教学中“学”和“用”的脱节有多么严重, 让学生去适应这个过程是有难度, 学生去应聘这个岗位就没信心了。也就做不到“无缝对接”了。

(三)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使用“实训—理论—实训”

教学模式下, 以工作导向的案例为主线, 主要还是讲究知识点自成体系, 利于教学的需要

一个没有体系的教学, 也就没有了章法, 随意性太大, 教学质量也就没有保障。“整体—局部—整体”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设计体例。先是用一个简单的企业案例, 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组成的会计档案, 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从局部分阶段对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进行解剖式的学习, 把以前的理论知识都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作为知识链接贯穿于案例之中, 也就是不以理论学习为重点, 而是以实践应用为目标的学习, 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理念;最后, 又以一个比较复杂一点的整体案例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四)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使用“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模式下, 课程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

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实践作品完成的情况、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情况, 既考虑过程性评价, 也要考虑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会计工作也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 所以在评价体系中也要注意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人和小组评价的结合。

(五) 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是五年制会计专业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会计就靠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话, 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质量可言了。会计系列实训、仿真系统的建设是必要条件, 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保障, 学生专业实践的场所。现代企业, 信息化管理是趋向, 会计仿真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要考虑一定的超前性。例如厦门网中网会计教学仿真实训平台, 除了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之外, 还能给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如帮学生纠错、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考试、校本教材的开发等。

如果说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有所不同的话, 那就是学习习惯的不一样, 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加强管理, 毕竟他们的年龄要小一些,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那么强, 三年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 学习的独立性、自律性相对要强一些。但是如果说会计专业不适五年制高职学生, 应该来说是把问题考虑得过于严重了些。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后两年的学习也相当于三年制大专学生的年龄, 关键是学生前三年的学习, 要把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差距补上完全是有可能的。所以会计对于五年制高职这种办学模式无疑是适合的, 如果说效果不明显, 只是办学理念上不够开放, 改革的理念不够先进。

五年职高职会计专业在每年的招生中都是热门专业, 而且招到的学生基本上是中考分数较高的学生, 这应该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五年制高职专业社会的认可度。只是在我们在实施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 要遵从事物的认知规律, 物质是第一性, 意识是第二性的, 要把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到实践实训环节上来, 不要忘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是职业学校的宗旨。

校级课题“《基础会计》课程'实训—理论—实训‘模式研究”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张丽, 刘维.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1) .

3.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三

【关键词】 申论;基础;阅读

申论考试首先一个考验是阅读材料,如同在工作中的了解情况。因为在这类考试中写作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问题,落实工作,这样的文章要求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其前提保证就是准确、完整地阅读理解材料,或者说是准确地判断情况、认识问题。为此,我们准备公考,应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练习读解材料,也就是要更注重提高我们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是我们参加公考,使得申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而要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应该做到下面几点要求。

1.建立一种社会学视角,注意从国家、社会,从一个地区、行业、部门的角度去审读材料,建立一种职业、职位、职务主体的自居心理,而不是一个自然而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能过于个人化的视角,带着浓厚个人的感情选择、价值判断去理解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材料所反映问题的社会实质,才能正确开展写作构思。某种意义上说,申论考试就是一种模拟性的公务员工作,不论我们实际上有没有工作经验,一旦进入申论考试现场了,那么我们的身份已然不是学生,而是一名国家公务员、甚至是某一部门的负责人了。而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他观察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背景、论证问题的动机等,和一名大学生是有很多区别的。因而,我们在练习读解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这一个角色身份轉换的问题。

2.积累思考的思想资源,要懂得基本的人情物理,世态民心。这样一种积累,根本说是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累加。对于大多数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因为都是在同样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种来自于实际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的人情物理世态民心都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成为我们思考社会问题的有力支持。要想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一不足,只能通过大量有效的读解材料练习。这里所谓的人情,是人性的基本内涵;物理: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世态:是当下社会的基本状况;民心:是现在百姓的关注方向,等等。这表面看似不过常识而已,却是我们思考很多事情最根本的出发点,而我们很多大学生恰恰缺乏这种常识,你再很难和他(她)深入讨论问题了。

3.培养一种敏锐的文字读解力,起码是有对一种文字语言的亲和力。这样才能够提高阅读材料的速度,大略浏览一下就能知道事情的大致情况;又能敏锐地发现材料的细节,好像一些关键词语自己跳出来了一样,读懂材料反映问题的特殊性,往往也就是问题实质所在。再复杂的材料,总有几个词语是关键、焦点、症结、矛盾所在,只要发现到这几个词语,作为理解掌握全部事实的线索,提纲挈领,所有的材料就可以捋顺了。

4.要有一些形式逻辑常识,懂得基本的思维技术。读解材料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还应该掌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比较,分类,抽象,演绎等等。简单说,分析是把事物按其组成要素、部分、方面、环节等进行分解,然后对这些要素、部分、方面、环节分别进行认识和研究。比较是把事物分解之后,对分解所得的各种信息比较其异同,确定事物的变与不变、一般性与特殊性之所在。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一大类事物分解组合成若干小类,相异的分开,相同的归到一起以便于更概括地认识它们。归纳是从个别的事物概括出一般的特质、规律,是一种高级求同分类的过程。抽象就是对比较与分类的结果有选择地抽取与舍弃,从而抓住事物的共性或个性的单个方面来认识它。演绎就是由事物概括出的一般特质、规律出发,去分析、说明特殊的、个别的事物或现象。等等,这是一些理性思维最基本的方式方法,是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阅读理解材料时肯定要用到的。那么,能自觉掌握它们一定会提高我们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5.通过这样一个理性思维过程,审读材料的理想结果应该是,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枝取干,由表及里地概述材料,即是用自己的语言更简练地讲述材料,却又准确不走样,不改变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这是考验是否理解掌握了材料的标识。做到了这一点,也为下一步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因为,到我们写论说文时,对材料必然要有所选择、概括,不可能把材料原样不动地用到文章里去。

6.刚开始练习阅读材料在时间上不要吝啬,最好分三步:泛读,把握资料的总体情况并将其分类,找出重点段落,次重点段落,排除干扰性材料;细读,集中精力读重点段落与次重点段落,归纳出段意,标出关键词句;精读,对自己划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进一步整理组合,透过材料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归纳出主要问题。

可以先建立起下面这样的纲目:问题、原因、背景、性质、后果、意义,对策等。然后将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做到这一步了,也就表明我们理解掌握材料了。具体说所谓问题,是归纳主要事实情况;性质是归类后的异同比较;意义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权衡;原因是向前追溯事实情况;背景是当下的社会主流;影响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的推导;对策是对我们可能行动的推导。

7.审读材料的最终目标是确立主题,就是确定自己在文章中针对什么性质、范畴的事情表达什么见解、主张。前面读解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构思主题的过程。如果读解材料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话,那么,主题的形成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经过前面分析、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演绎的过程之后,我们应能抓住事情的主干,问题的关键所在了。然后,把它放到当下社会状况的大背景下,并将它与类似情况、事实比较异同,由此比衬出的问题实质,联系目前社会的主流意识,民众心声,也就应该能确定下来,我们要对什么问题表达怎样的意见、主张了。

4.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四

《基础会计》项目自测题

项目一 认知会计职业岗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

2、会计职能

3、会计核算

4、会计监督

5、会计方法

6、会计对象

7、会计职业道德

二、填空题

1、会计是随着 的发展和 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

2、“四柱清册”中“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

3、与 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4、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与报账,属于 ;从加强经营管理上的预见性出发,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或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计划并参与决策,属于 ;在计划、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分析、对比、反映其执行与完成情况,属于。

5、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

6、会计为了从数量上来核算和监督各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需要运用 量度、量度和 量度三种计量尺度,但应以 量度为主。

7、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也就是会计 和 的内容。

8、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9、是企业、行政单位组织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10、按照会计岗位工作目标和作用的不同,会计职业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1、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会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

2、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

3、会计监督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

4、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5、会计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础会计》项目自测题

6、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之间互无联系,是相互独立的。

()

7、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是会计的主要特点。

()

8、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最终使会计人员在自我教育中得到升华。

()

四、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1、四柱清册产生于()。

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决策、分析

B、控制、考核

C、核算、监督

D、反映、控制

3、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是()。

A、预测、计划、决策

B、记账、算账、报账

C、预算、控制、计划

D、预测、决策、控制

4、会计核算和监督所运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A、实物量度

B、货币量度

C、劳动量度

D、空间量度

5、会计的产生是由于()。

A、生产管理的需要

B、技术进步的需要

C、社会分工的需要

D、生产关系变更的需要

6、会计的职能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着生产关系的变更而变更

C、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D、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发展

7、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这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A、廉洁自律

B、爱岗敬业

C、坚持准则

D、客观公正

8、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就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所要求的。

A、提高技能

B、参与管理

C、坚持准则

D、爱岗敬业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薄

C、财务会计报告

D、财务计划

五、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1、综述会计的涵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A、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

B、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C、会计具有其一系列完善的专门方法

D、会计的目的在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有多种量度,有()。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础会计》项目自测题

D、以上都对

3、会计监督除有事后监督外,还有()。

A、事前监督 B、全面监督

C、事中监督 D、全过程监督

4、会计方法包括有()。

A、会计核算 B、成本计算

C、复式记账 D、会计分析

5、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有()。

A、设置账户 B、填制和审核凭证

C、复式记账 D、会计分析、预测和决策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岗位的有()。

A、工资核算岗位

B、资金核算岗位

C、计划管理岗位

D、会计档案管理岗位

7、会计人员因专业职务不同,分为()。

A、会计员

B、助理会计师

C、会计师

D、高级会计师

E、注册会计师

8、职业道德具有()特征。

A、职业性

B、实践性

C、继承性

D、强制性

六、思考问答题

1、什么是会计?它具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会计职能?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如何理解?

3、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会计职业入门需要哪些基本专业技能?

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客观功能。

3、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程序,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4、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查明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有效,并对不正确的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制止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5、会计方法:是实现会计职能、发挥会计作用和达到会计目的的手段和措施。

6、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7、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 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础会计》项目自测题

二、填空题

1、社会生产、经济管理

2、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3、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4、会计核算、会计预测、会计监督

5、基础、保证

6、实物、劳动、货币、货币

7、客体、核算、监督

8、资金运动

9、会计机构

10、单位会计、公共会计

1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

2、√

3、√

4、√

5、×

6、×

7、√

8、√

四、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1、B

2、C

3、B

4、B

5、A

6、A7、8、B

9、D

五、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1、ABCD

2、ABCD

3、AC

4、AD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础会计》项目自测题

5、ABC

6、ABD

7、ABCD

8、ABC

六、思考问答题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第二,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第三,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2、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客观功能。一般认为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程序,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查明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有效,并对不正确的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制止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监督的依据包括各种法规、制度、计划、预算。

3、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5.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五

论文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成功智力 认知结构

论文摘要:立足于知识社会和不确定性社会?分析 企业 发展 和知识积累的关系探讨以成功智力为导向的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型。

1知识社会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成为必然

1.1知识社会的不确定性

现代 认知心 理学 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前者指为人们解决问题在意识层提供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出来的知识?后者指用于支配行为操作过程的知识。其本质是用一套操作规则或程序支配人的行为。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程序性知识包含两个内容:技能和认知策略。所谓“认知策略”是指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或程序控制了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例如企业家分析、判断、预测市场发展变化 规律 时所形成的思维活动模式就是一种认知策略。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社会之中。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知识对社会活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 经济 一体化?使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知识?但这些新知识又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社会、组织、个体交互作用的范围变广?频率加快?程度加深?从而使人类行为的预期、过程、结果等产生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1.2企业发展与不确定性

按照复杂性 科学 对企业发展的解释?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反馈动力系统(曹庆仁等?2001)。从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看?除了有简单浅层次的规则和可探明的影响因子可供依托和控制外?企业面对的是大量的复杂、深层、内隐多变的问题?如市场问题、经济形势变化问题等。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既有已建立的正式规则和行为模式的合法系统所构成?又有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关系、非正式的个体行为等影子系统所构成。合法系统虽然以确定性为主?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影子系统更是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川。因此?企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但又会带来风险。在不确定性社会中?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1.3企业知识的转化和积累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工具 1.3.1企业知识.企业知识从其显性化程度可分为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外显知识是可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内隐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隐喻、直觉、顿悟、技巧等方式暗合之意的知识。从企业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从企业内部各岗位职能的角度可以分很多专业知识。因此?企业知识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包含了有关组织的经验、价值观、被证实了的信息、有事实依据的见解以及分析力、判断力、实践操作力等要素的动态组合。

1.3.2企业知识的转化和积累。野中郁次郎在其《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19)5提出了著名的ES CI知识转化模型。认为在企业创新活动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沿着野中郁次郎的思路?我国学者对企业知识的流动和转化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张庆普、李志超,2002;饶勇,2003曹兴,徐媛媛2004)?建立了SEiC的扩展模型(饶勇)?将社会知识纳人到企业知识体系之中?还突出了组织隐性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企业知识不断地积累和转化过程就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解决自身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2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必须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企业知识如何积累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实质上是学习型组织的内容和目的。换言之?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就是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因此?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使企业知识进行积累和转化。彼得·圣吉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勾画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方案?从组织学习的终极目标来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野中郁次郎从知识在组织内相互流动学习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企业发展是在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就是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

3获得成功智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

3.1成功智力与学习型组织

智力被看成是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智力的知识观看?“智力”?实质上指后天习得的智慧能力?也就是习得的认知能力或习得的智力(皮连生2003)。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根据智力对人的实际影响?将智力划分为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业智力是“惰性化智力”?与现实生活很少发生联系它只能对学生在成绩和分数上做出预测?而成功智力才能使人达到人生中最主要的目的。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协调、平衡时?智力会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使企业及其组织成员怎样习得成功智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发展所需成功智力的范围较广。迈克尔·茨威尔认为?支持组织成功的三大能力基石是:组织中领导层的能力;组织中员工的能力;企业文化是否能培育能力并使之最大化。企业的成功智力主要表现在行为能力上他根据长期对企业的咨询和研究?提出企业应具备的行为能力有5个方面36个项目?主要包含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质、管理能力、领导 艺术 等内容。

3.2成功智力水平取决于组织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认知科学的主要概念。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主体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要素。企业知识的流动转化、积累、升华等过程?必须建立在以组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提升及其高级化演进的目标基础上来。因为企业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而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知结构的状况。由此可见?在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是将个体知识汇总起来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累积更不是信息的堆积和简单流动?而是通过顺应和同化?智慧地运作企业资源(包括硬性资源和软性资源)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完善主体(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认知结构将企业资源用知识统合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方式、目标等的设计必须围绕完善组织或群体、团队或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才能系统地获得组织的成功智力。

4以成功智力为导向的学习型组织构建模型

6.生产认知实习报告 篇六

生产认知实习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专业:工业1101 学生姓名:黄旭中

学号: 201120070408 导师姓名:何桂霞

实习时间:2013年7月1日~7月4日

实习时间、地点、感想:

一、七月2日上午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载货车分公司

该公司位于转塘附近,主要业务是大中小型装货车的装配,该公司自己不生产任何零配件,所有零配件均从其他地方运过来后进行组装,包括车头(外壳,内饰,内部配件,如座椅,音响,方向盘)、底盘(包括马达,邮箱,承重梁,轴承等)的装配,装配好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整车调试,发现问题后进行改进。该公司分四个部分,一间厂房专装配小型装货车,厂房内分两条流水线,一条为车底盘的拼装,另一条为车头的组装,各自分别组装完成后再进行拼接。第二个厂房为重型货车的组装,基本结构与第一间厂房一致。第三间为检测厂房,主要检测整车的灯光距离方向,车子的策划程度,刹车、耐磨性、平衡性能等基本项目。另一间就是仓库了,储存装配的零部件。该厂生产的货车价格在10万到20万之间,走的是低端路线,因此该厂的生产流水线并不太高科技,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人力完成,一些机械吊臂等只是用来完成大重型部件的搬运,设备还是很简陋的,包括整车的检测装置,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项目的检测。总体给我的感觉可能公司很小,因此对流水线生产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七月2日下午杭州铁三角科技有限公司

铁三角(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日本audio-technical株式会社与留日归国的汪昕女士共同投资成立的第二家合资企业,公司位于天堂杭州美丽的钱塘江畔,坐落于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与高教园区比邻,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铁三角(杭州)科技有限主要生产audio-technical的无线电麦克风系列产品、pioneer公司的调音台系列产品,同时也为夏普等公司生产激光磁头,生产方式为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合资方audio-technical是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著名从事音响器材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主要产品之一的麦克风是亚特兰大、悉尼两届奥运会的指定使用产品;被用于日本皇宫早朝和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竞选宣传;而pioneer则是全世界著名的音响品牌。

铁三角(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28日,公司成立两年来在董事会及各级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从规模到效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年多时间里公司员工已经发展到4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25人;厂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无线电麦克风系列生产线4条;调音台系列生产线3条;自动贴片生产线2条;注塑成形机7台;激光磁头生产线1条,公司拥有各种先进的音频类产品调试和检测设备、激光磁头检测设备。公司的品质方针:品质第一、客户至上、挑战极限、追求完美。

我们仅隔着玻璃在生产线外浏览了他们的生产流水线,主要看了耳机部分的生产流水线,他们的流水线即桌子挨着桌子形式,由第一张桌子上的员工完成他那部分拼装后传给下一个员工进行另一部分拼装,依次传下去。该流水线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完成,仅用到一些电动螺丝刀等设备辅助流水线作业,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对人员管理的要求比较高点,如何合理安排工序,合理分配每个工序的作业时间尤为重要,这中间就必须用到工业工程的生产线管理相关的知识,什么人因工程等等。期间一位之江毕业的工业工程的学长在那里工作,他特意作为我们的向导来引导我们参观,并给我们讲解一些生产线上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参观完后,我认为在这家企业的这种生产模式与我们专业十分紧密结合,怎样优化生产线,节约成本,对于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非常重要。那位学长还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专业毕业进入这样的公司,想要提出优化方案,必定要先经历熟悉生产线的过程,了解每一道生产工序,因此,一开始你的工作必定就是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一段时间,这样你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七月3日上午杭州世纪联华配送中心

那里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大仓库,它负责整个杭州地区世纪联华超市除生冷海鲜蔬菜水果外所有商品的配送。因此,每天的进出货量是非常巨大的,要如何运作管理好整个过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那里的韩晶经理介绍并带领参观,我才多少了解了点,据她所说,她们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叫IF的设备,它连接了整个运作的过程,出货,进货,装载货物都要用它来扫描条形码,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什么货物放在哪个托盘哪个货架,这个货物什么时候进来,出去,以及进出的量是多少,货物摆放的位置也很讲究,因为货物种类太多太多,因此仓库十分的大,货架也是又高又大,一层货架就有一人多高,所以,日常频繁配送的货物都放在底层,以便工作人员配送,二到4四层就需要叉车来存取。他们日常的货物的运送搬放除了叉车外,还有液压人力拉动的车,还有电动的一种类似叉车的车子,因此,堆放搬运货物并不是全靠人力,分工明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立体全自动仓库。只要你在电脑上输入需要的商品及数目,该仓库会自动找出该商品,并自动运送到指定位置对方好,不需要人工去查找货物位置,确定货物数量,以及人工搬运货物,这样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该全自动立体仓库的货架之间的间隔仅仅需要1米,而普通货架摆放之间的间隔需要3米,为了方便叉车进入安放以及取货,可想而知,该全自动立体货架极大的扩大了仓储空间,它的优点,显而易见。该公司的运作流程主要涉及物流方面,让我了解了很多物流方面的知识。

七月3日下午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由杭州合众工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萃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粮饮料(杭州)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大型饮料生产经营企业。合资公司投资总额5475万美元,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地处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由太古中萃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合众工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及中粮饮料(杭州)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香港太古集团作为可口可乐精选的策略性业务伙伴之一,是公司最大的股东。该公司其实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涉及5条汽水方面的生产流水线,包括瓶装、易拉罐装和玻璃瓶装的可乐、雪碧、芬达。进入该公司后,首先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型的全自动立体仓库,可惜不能近距离观察它的运作,不过距介绍,它是全自动化的,它会将生产好的商品自动存放到一定的位置,当来订单时,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商品种类和数量,它会将最早生产的产品优先取出,然后只要叉车将该商品叉上运货车就行。进入内部,沿着一条200米的通道参观了整条生产线,我不得不惊叹,自动化程度太高了,从瓶子、瓶盖的清洗,到饮料的配置和注入,然后拧上瓶盖,易拉罐装的是封上盖子。再到装箱包装,完全是全自动的,需要的人力仅仅是在运送线上,将一些倒了的产品扶起来,以及易拉罐生产线上的将易拉罐的盖子源源不断的送入机器,以及两三个监控生产的人员,一条生产线如瓶装可乐为例,瓶装的一小时能生产3万多瓶,罐装的一小时能生产6万多瓶,其中一套老的设备一小时也能生产1万多瓶,不得不惊叹其生产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从中得出,没有这么高科技的自动化生产线是无法拥有如此之强的生产能力的。

七月4日上午杭州烟草配送中心

该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世纪联华配送中心差不多,只不过它负责的是整个杭州地区烟草的配送工作。他们的操作流程也有差别。他们的一条流水线上有10人合作工作。设备上有许多位置是用来放指定种类香烟的,在配送过程中,哪个地方的指示灯亮起了多少的数字,表明该地方对应种类的香烟要几条,工作人员将指定香烟取出放到传送带上指定的货架上后再按一下亮起的指示灯,它就会熄灭,表明你这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传送带上的货架就会传送到下一人手里,重复如此过程即可,等到该张单子全部取配完成后,最后一人负责根据该张订单验货,验明种类数量是否正确,然后传送入自动包装机进行外包装。再传送出来后,由人力将包装好的每张单子对应的那包香烟叠放在一个托盘上,再由叉车人员,将托盘一起叉上运送的货车即可。该公司只负责香烟的配送工作,自己不生产,所有杭州地区的正品香烟全出自这里。因此,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作业流水线比较高科技,对人力的要求非常低,只需机械式的重复完成动作即可,因此也无需多大优化,可能对物流这块要求就比较高了。

总结:

7.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七

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前沿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对建筑的基本认知,理解建筑各部分组成元素,掌握建筑表达的多种技法,学会小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任务。然而,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建筑设计意识是从无到有的艰难过程,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空间,甚至加入时间、体验等其他维度的考量标准,使得看似平常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子”,竟然十分陌生。如何从教学起始就令学生建立学习建筑设计的兴趣和方向是教师教学应当注重的关键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以系列形式展开,注重学生基本功训练,如采用铅笔、针管笔绘制图纸,以培养线条表达功力;采用墨线绘制复杂建筑,以了解建筑形态和组成;采用包豪斯三大构成原理进行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设计,并辅以内容不同的小型空间和建筑设计。课程成果往往丰富多彩,尤其体现在构成作业方面,学生在运用原理设计的同时,展现出各自的艺术灵感和创意。然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授课内容与建筑设计的关联性如何更为明显的表征出来,是师生较为头疼和极为关注的事情——往往表现在学生不能第一时间理解线条训练、工程字写作、构成设计等内容跟建筑设计有何关系。暴露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过程缺乏引导性、学习意识缺乏能动性。从授课角度考虑,教学内容应当注重对建筑制图、建筑组成要素、建筑空间环境等内容的讲授,以人体尺度和空间尺度为媒介,建立学生与建筑之间的感知关系,形成具象、直观的建筑理解。

二、建筑设计中的尺度认知

对事物的尺度认知,是判断其空间存在属性的必要过程。与尺寸不同,尺度更注重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对比。建筑设计更要注重尺度感的把握,即对空间的基本认识。立足三维角度,建筑设计的尺度认知,绝非是简单的长、宽、高的数值组合,而是数值比值中存在的逻辑性,即开间、进深、举架的联动性,在调整其中一个数值时,其他二者应当采用合理的数量变化以达到或开敞、或封闭、或豁达、或压抑的空间效果。

因此,建筑设计的好坏,与空间尺度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这是及格和优秀的区别——在满足功能要求的二维平面设计中,方案往往较为容易获得及格分数,而如何上升为优秀的三维空间设计,则需要下一番苦工。舒适合理的空间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良好的尺度认知素养,在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转化之前率先于头脑中形成空间地图,这种地图是人们用来分析与记忆空间关系和空间要素的主要方式。这种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体现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则显得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养成尺度认知的自主意识,是授之以渔的过程。培养学生认识空间,清楚宽窄、高低和10与1、3与2的区别。

建筑设计中的尺度认知,以人体尺度为基本工具,教学过程中应当令学生率先完成对自我尺寸的认知。再将自身投入到空间环境之中,完成尺度对比以获得新的尺度感受,并进一步转化为尺度经验,用以衡量更多、更复杂的空间结构。这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是对后续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铺垫,并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几何制图的内容。

三、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案设计

教案从两个部分入手,其一为课程环节的尺度训练,周4学时集中完成;其二为设计集中周环节的尺度运用,历时一整周课时。

课程环节的尺度训练以尺度认知为主线,以测绘、评价、改善和设计为进程,通过对单一建筑构件到建筑单体、再到建筑群组和环境的把握,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课程框架。尺度认知务必要求学生采用自身尺寸为媒介进行感知,如一步的距离、身高、左右舒展双臂的长度等;辅助基本测量工具,如卷尺等。成果的精确度不是课程考查的关键,旨在令学生学会如何感知尺度,从空间环境中得到线索。

第一部分,运用自身尺寸对桌椅进行测量,理解尺寸和尺度的关系,并对桌椅从指定方位进行空间剖切以想象结果,即完成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借助必要测量工具对学校大门进行尺度测绘,学会绘制建筑图纸,了解建筑组成和基本概念,形成对建筑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指定某一栋教学楼为空间尺度认知对象,并给定必要原则和要求,令学生对教学楼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空间序列等内容进行尺度评价,如廊道是否足够宽度、举架是否合理、教室开间进深的尺寸选择是否最优等,绘制必要的平、立、剖图纸和分析草图;

第三部分,从评价尺度的基础上完成对空间尺度的改善。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并获得合理的廊道宽度、举架高度、教室开间进深最优值等,并在满足不改变建筑总规模和各部分分区规模的原则下实现改善建筑空间满意度的诉求。学生可以针对原有建筑空间进行元素添加、空间重组、序列重构等,并使学生达到从平面设计到空间设计的转变,成果要求绘制改善之后的平、立、剖图纸;

第四部分,将改善后的建筑重新投射到物理环境中去,并对周边建筑单体进行必要改良,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群组环境,进而对建筑群组形成的空地进行主题设计,以达到建立人与人关系的目的。要求绘制总平面图纸。

集中周环节的尺度运用,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空间尺度认知的深入程度。教师以SKETCHUP草图模型形式给定地块和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在给定场地范围内进行小建筑融合性设计。既要按照指定要求实现建筑的各项功能,又要满足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关注建筑空间尺度的合理性。以SU草模形式命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场地带入感,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环境特性,获得较为真实地空间尺度感受。完成对小建筑整套图纸的绘制,并详尽分析设计的尺度思考。

四、结语

作为基础课程教学,尺度认知更多注重对精神层面的理解,即参与空间其中的人的心理感受。恰恰,这种感受是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点。以人体尺度为工具,对建筑构件、小建筑、建筑单体、建筑群组和环境进行测绘、评价、改善和设计,是层层递进地思考过程,具有设计的连贯性。摆脱以往二维图纸设计的单一模式,注重空间感受的营造,使设计更具空间生命力,是建筑设计课程的职责。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应当培养学生尺度认知的基本能力。教案从建筑构件、小建筑、建筑单体、建筑群组和环境等环节进行逻辑递进,完成对空间尺度的测绘、评价、改善和设计,使建筑设计更多注重空间感受的塑造。

关键词:尺度认知,空间,建筑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晟,许建和,严钧.《建筑设计基础》开放式教学研究初探[J].华中建筑,2012(11):170-173.

[2]薛滨夏,周立军,于戈.从真实到概念——“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J].建筑学报,2011(6):29-31.

8.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篇八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现就以《图片的获取》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去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关思考。

一、学生的认知基础,要通过研究才能发现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通常教师都是照本宣科的,可这门课程与其它文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往往由于兴趣原因,教材上相当一部分知识学生在此之前都已经掌握了,而且有的学生还掌握得比较熟练。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直接去实施教学,就会出现许多麻烦。那学生的这些认知基础怎样才能被发现呢?笔者的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那么这个研究如何展开呢?

一是要教授某个知识之前,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就以本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需要运用图形的照片,让学生产生获取图片的动机,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哪些学生能够帮大家找到这些照片的?”这个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去思考并提出用数码相机拍摄,或者到网上查找相关的图片,也有学生提出用扫描仪(这类学生一般极少,同时也说明他们有相关的扫描仪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另一个问题如“怎样通过大家所说的手段来获取这些图片呢”等,将课堂引向具体知识的学习。

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现在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非常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也就是学生在未经老师的详细讲授或只经教师的简要提示下进行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性、知识建构能力等原因,他们总会在学习中表现出一些不同。教师通过观察到的这些不同,可以发现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比如说对于图片的获取而言,就有学生能够熟练地说出如何从数码相机中提取照片(这说明这类学生对数码相机比较熟悉),而有的学生由于与数码相机没有过多的接触,因而表达起来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互通有无中完成合作学习。

三是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发现。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原因,教师不大可能对班上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都能有及时的认知,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反馈来获得有益的信息,在后续的教学中予以弥补。比如说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曾经注意到一个小组有两个学生对从网页上下载图片还有困难,具体表现为他们右键获取了图片之后不知道找到一个合适的存储路径。而这显然与前面知识学习不扎实有一定的关系,其也属于认知基础的一部分,这种问题一般发现后即可有效解决。

二、信息知识的价值,要通过研究才能浮现

“图片的获取”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但教学往往就是这样,窥一斑往往就能知全豹,信息技术的价值,往往就是在对教学的研究中能够逐步浮现。那么,信息技术的价值一般又是如何体现呢?笔者此处结合图片的获取进行阐述。

“图片的获取”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虽然细微,但却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图片与语言和文字一样,是表达和交流信息的三种工具之一;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图片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中专门的搜索来寻找到;可以让学生发现图片可以分成电子式与非电子式;还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对图片的获取中认识其它一些事物。比如说笔者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主题,通过获取图片的活动,去设计完成一个图片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图片获取的过程,而从学生的精神成长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帮学生认识公益的过程。学生在寻找图片的过程中,要对图片的性质进行判断,要对公益的主题进行不断深化的认识。这一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目标往往是形成一个与内心思想吻合的物质结果,即图片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谓是信息技术与精神成长双丰收。笔者以为,这也是信息技术价值的一种体现,也应当成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种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称之为内涵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信息技术本身来实现的;二是附着于信息技术之上的价值,可以称之为外延价值。这种价值依托于信息技术但又超越了信息技术本身,是社会价值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实现的一种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同时注重这两种价值,同时为这两种价值的实现而努力。

三、信息课程的认识,要通过研究才能实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有一个根本性的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认识都是为师生们所忽视的。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要引导学生形成哪些认识呢?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潜台词是不要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打游戏的课(而客观实际中往往正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研究教学策略,自由散漫式的课堂,学生一定会下意识地滑向网络游戏。根据笔者的实践,其最有效的策略是帮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给学生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目标下来。

此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图片的获取中涉及到图片格式的认识问题,现在网络上流行多种图片的格式,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格式(文件的后缀名)来认识不同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在不同需要下选择不同的图片,可以有效地拓展本课的教学视野。到那个时候,学生关注的就不只是图片的画面了,还包括图片格式的深层含义。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超越知识传授的层面,要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认识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五城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意见下一篇:药学专科业余班实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