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

2024-08-16

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精选6篇)

1.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 篇一

王庭渊:当前派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的派出机构,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战斗实体,承担着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公安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石,是公安机关的门面,是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关系着公安机关的声誉,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把派出所真正建设成战斗性实体”。为了加强公安派出所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和全国二十公、全省十八公、全市十六公精神,落实“7.31”会议精神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大练兵”活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派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大家共同商榷,更好地打造一支英勇善战、除暴安良、人民拥戴的队伍。

一、当前派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部分派出所领导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精神状态欠佳,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自我感觉良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研究,凭老经验老资本干工作;二是缺乏事业心。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缺乏责任心。个别领导对上报的汇报材料和报批的案卷材料不审阅、不把关,有的格式不对,有的缺乏内容,还有语句不通。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在开展“大练兵”活动,我局也开了几次动员会,全体机关干警每天上午练半个小时队列,可是目前有些派出所把队列训练当“走过场”,充分体现责任心不强,看不到当前大形势,何谈带一流的队伍!

㈡、个别派出所领导工作漂浮,沉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表面文章做的花哨,工作实效收之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歪风:一是小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不少领导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批文件,有的所领导连辖区的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二是形式主义依然存在。现实当中,好多单位喜欢摆花架子,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习惯做表面文章,而工作成效却经不起检查。如对市局、分局安排的活动、布置的工作,板报、标语、决心书、学习园地等搞了一大堆,纯粹搞形式,一点实在的内容都没有。三是弄虚作假之风依然挥之不去。市局开展的“三实”活动正是针对这种歪风而开展的一项活动。但是,有些单位仍然摒弃不了这种歪风。为了标榜成绩,套取赞赏,不脚踏实地干工作,而是在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欺上瞒下。对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能瞒则瞒。

㈢、队伍管理不规范,精神状态差,不同程度存在“稀拉松”现象,表现在:一是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虚设,不遵守,不执行,不检查,不落实,不追究;二是派出所建设只停留在表面,虽然花巨资装修了办公室,刷了围墙,建了花园,但人不精神,物不整洁,着装不规范,卫生死角多,精神状态差,内部管理不规范;三是不善于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不了解民警思想状况,民警所关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队伍没有朝气,缺乏战斗力。

㈣、工作缺乏“主心骨”,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表现在:一是强调了多次“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工作重心还没有转移到防范及基层基础工作上来,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二是工作忙乱,缺乏条理,抓不到点子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局观念,不能统筹安排;三是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工作缺乏前瞻性;

㈤、法治意识不强,仍有随意执法现象,没有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一是不履行法定职责,漠视群众危难疾苦,该办的事就是不办,执法上不作为,伤害群众感情;二是违反程序办案,利用办案权力搞创收,侵犯群众财产利益,滥用强制措施,侵犯人权。

(六)、警力不足,经费短缺,严重制约派出所工作。一是我局警力缺编20%,派出所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警力不足,人员不够,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习惯,有些民警长期带病工作,积劳成疾;二是警力配置不科学,所领导和内勤占比例大,社区民警占比例较少,因而,民警到社区工作的时间根本达不到市局要求;三是经费得不到保障,寄希望于“十六公”精神的落实,但区上财力紧张,经费问题仍未解决。

(七)、体制不健全,非警活动多,工作压力大。一是街镇党委、政府经常增加非警活动,过去是“催粮要款、刮宫流产”,现在是村民选举、单位征地、典礼活动、市容环卫、植树造林、领导检查作陪等;二是分局各科队工作安排上,不统筹、不协调,各自安排布置,有的工作安排重叠;三是自身造成的,如“四必”承诺中“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等三个方面,脱离了公安派出所自身的承受能力,“包揽天下”,盲目承诺,导致其它非警务活动多,承诺了,做起来又力不从心。剖析以上派出所工作存在的七个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主观原因

1、五个意识不强,①大局意识不强,没有始终坚持以服务辖区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导致观念落后,意志消沉,作风漂浮,治安状况差,为官一任不能保一方平安。②政治意识不强,没有终保持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有失误,如“3.20”事件,其教训是深刻的。③忧患意识不强,没有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应对各种特殊困难、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挑战上。没有做到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④群众意识不强,个别民警存有以管人者自居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不牢固,没有做到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⑤法治意识不强,没有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2、认识不到位,观念未更新,不能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活动的开展,对新时期公安派出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需要更多的基层工作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探索,不学则退,不进则退。

3、没有时代感、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停滞不前,认识不清,导致行动上的失误和偏差,就不能与时俱进,就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部分民警没有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从思想根本上没有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问题。

客观原因

1、派出所工作定位不准,例如在打击与防范的关系方面,忽左忽右,造成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甚至荒废;

2、公安保障不到位,各级领导对警力和经费问题都很重视,并想尽办法,但无能为力,直至现在问题都难以彻底解决;

3、派出所领导及民警自身素质尚待提高,该干的事未干好,不该干的事却在干,如不顾派出所的能力,盲目承诺,包打天下,给派出所造成被动局面; 针对以上提出的当前派出所工作中存在的七个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剖析,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才能解决制约派出所工作的问题。

一、加强学习。

首先,继续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反复学习“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在精读和学懂上下功夫,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及省委、市委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二十公、全省十八公、全市十六公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像任长霞同志那样,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其次,要抓好派出所法律法规的学习,执法必先守法,守法必先懂法。因而必须组织派出所民警联系工作实际,学习公安常用的法律法规。当前,要特别学习《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的意见》、《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及《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为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再次,要学习先进派出所经验和先进民警事迹,推动派出所工作上新台阶,要学习枫桥派出所、长安路派出所以及席王等先进派出所的经验。

二、建一流班子

1、按照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严格公正执法的要求,当前,派出所要突出抓好:一要选一个好所长,二要建一支好队伍,三要立一套好制度。制度建设,一定要实在、管用、能做到,不要搞形式主义。按照“选一个好所长,建一个好班子”的要求,高度重视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政治可靠、业务精通、清正廉洁、领导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民警提拔到派出所所长的岗位上。按照“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要求,对班子不团结、派出所问题多、长期无法改变面貌的进行调整。

2、从我做起,提高素质,以身作则,当一个好所长,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好班子。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事业心,认真研究和谋划新时期、新阶段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想全局、议全局、谋全局,努力做到在应对新情况上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有新对策,在攻克难点、热点问题上有新突破,进而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三、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要毫不动摇地抓好“五条禁令”“四个坚决”“四个严禁”“三个不准”的贯彻落实;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切实把上述各项规定转化为每个民警的自觉行动。

1、健全制度,严明纪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派出所考核标准,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坚持从严治警,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队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钢性制约作用,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2、弘扬正气,严格管理。对遵纪守法,工作突出的先进典型民警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以弘扬正气;对违法乱纪,明知故犯的干警,要理直气壮地从严查处,对发生的违法乱纪案件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包庇纵容。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组织民警从最基本、应知应会的东西学起,从最基本的技能练起,激发广大民警的学习热情,调动民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扎实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派出所民警的综合素质。

4、从优待警。孙膑说过:“上下同欲者胜”,派出所领导要理解民警的苦衷,关心民警的疾苦,在政策允许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限度解决民警的实际问题,与民警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亲密无间,同甘共苦,在派出所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5、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目标,做到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着装整齐,精神饱满,昂扬向上,做到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办公秩序井然有序,物品摆放规矩整齐,彻底解决“稀拉松”问题。

四、明确职责,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完善管理

1、明确当前公安派出所工作的职责,以人口管理为重点,坚持现住地管理原则,强化实有人口管理。要把辖区内居住的实有人口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带领社区、驻村民警经常深入单位、村组,及时撤列管重点人口和监管对象,掌握其现实表现,落实管理控制措施,注意现实表现,防止漏管失控。对暂住人口实行“分类管理,登记办证,交友共建,重点控制”。对城乡结合部、私房出租户、中小旅社、娱乐场所,要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发现和提供案件线索,同时要开展交友共建,体现服务,不能欺民扰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来有登记,去有去向,争取实现微机管理,网上查询。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业主和出租房主的治安责任,消除治安隐患。

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治安管理。公安派出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制度和工作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要以控制和减少辖区可防性、多发性案件为重点,强化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并认真做好对社会面、居民区和内部单位的安全防范。

3、积极实施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带动治安中心户长战略。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我区的37个社区警务室和1745名治安中心户长工作已全部建成并开展工作,下一步要在如何开展工作,为社区群众服务上下功夫,要在社区民警的行为规范、务实高效、服务管理、考核考评上做文章。

4、要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想,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城市公安派出所要依靠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以社区警务协勤员为主体,社区各单位及居民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邻里守望活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农村公安派出所要在积极推行一村一警和驻村民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村治安中心户长工作,充分发挥治安中心户长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立健全以治保会和治安中心户长为骨干的农村群防群治队伍,努力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和城市相对应的切合农村实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

五、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长期以来,公安队伍一直存在着强调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对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在强调破案的同时,注重严格执法、确保办案质量不够等问题。一些民警没有真正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用权、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的问题。因此,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执法工作的标准,积极推出各种便民利民为民的新举措,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主旋律,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工作,去服务,去执法,最大限度地为辖区群众服务,保一方平安。

六、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派出所正规化、规范化建设。

㈠、规范警务活动。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机关要树立规范警务活动的观念,慎用警力,将我们有限的警力完全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中去,杜绝一切滥用警力参加非警务活动的情况;合理确立派出所工作任务,千方百计为派出所减负降压,禁止向派出所下达罚款任务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真正解放我们的派出所民警,确保民警把主要精力、时间、经费用于防范和管理上,扎好篱笆墙,种好责任田。㈡、调齐配强派出所警力,进一步解决基层警力不足、超负荷运转的问题。今后新进民警要充实派出所,三年内派出所警力应占分局总警力50%以上。要保持派出所队伍的相对稳定,责任区民警一般应在责任区工作3年以上,确因王作需要调动的,要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先补充警力,再办理调动。本着“宁缺机关,不缺基层”的原则,千方百计帮助派出所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目前警力短缺、经费不足的困难,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㈢、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基层派出所民警,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要注重在基层年轻民警中发展新党员;高度重视在基层优秀民警中选拔年轻干部,及时将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政策水平高的民警优先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㈣、积极改善装备,满足基层派出所的基本工作需要。要参照公安部《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要求,按照急需先配、逐步到位的原则,将公安派出所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中,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取得支持,加大投入,分阶段解决派出所急需的办公、生活用房和基本警务装备。派出所应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盲目效仿他人,大搞基本建设,追求奢侈享乐,只做表面文章。

㈤、以派出所等级化评定为契机,加快规范化建设步伐。派出所等级评定是提高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规范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派出所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以派出所等级评定为契机,按照《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和《派出所值勤执法规范》等文件要求,将派出所警务工作、民警行为和装备配备纳入规范化建设轨道,逐步实现派出所工作和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使派出所上等级。

派出所工作关系公安工作的基础,只要我们能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指导队伍建设,牢记三大政治使命,坚持立警为公,实现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强化内部管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提升派出所战斗力,努力开创派出所工作新局面。我们的派出所工作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西部大开发、西安大发展、灞桥经济腾飞创造最佳的

弱势新群体――中国警察

(不一定代表转文者的观点):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名民警牺牲,十几万民警负伤。特别是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仅在2003年就有476名民警牺牲、6076名民警负伤,有人将此概括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 擒凶拿恶,不畏牺牲

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广大民警无所畏惧,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2003年8月31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民警张杰明在抓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被持刀负隅顽抗的犯罪嫌疑人刺成重伤。张杰明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殊死搏斗,并与战友一起将犯罪嫌疑人制服,而张杰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武汉市两名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在身着警服、表明身份的情况下依法对6名吸毒人员进行口头传唤时,遭到他们的围攻,他们捡起砖块朝民警的头部和眼部猛砸,几名女子也上来掐脖子、拳打脚踢。其中一女子用手机邀约其同伙。群众报警后,巡警和另一派出所民警先后赶到控制住了事态,将两名男子押上警车。不料,警车开出不到200米远,遭到30余名不法分子袭击,他们将两吸毒嫌犯强行抢走,将民警们从警车内拉出,继续进行殴打,致使二民警头部面部多处受伤。武汉30多名吸毒男女疯狂袭警案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其中参与袭警者很快就落入法网。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有31名民警英勇牺牲在打击犯罪、擒凶追逃的第一线,有1078名民警光荣负伤。

抢险救灾,舍生忘死

在抢险救灾的战斗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广大民警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特大火灾,94户412名群众被困。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闻警而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广大官兵置生死于不顾,奋力扑救大火,将全部群众安全疏散撤离火场,确保了受灾群众无一伤亡,而20名公安消防官兵却为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其中年纪最轻的只有18岁。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有59名民警在抢险救灾中牺牲,有537人负伤。

薪低任重,超负工作

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而在美国,警察年休假必须达到137天,否则违法。

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民警少有休息。长年劳累,积劳成疾,也是导致我国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伤亡比例过高,有的保险公司却拒绝接受公安民警投保人身伤害保险。

据《兰州晨报》报道,在兰州雁滩区18名警察管12万人口,造成一年内发生盗窃案600多起。而根据广州媒体披露,广州三元里派出所共有民警54人,面对的是4平方公里的辖区地盘,及20多万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平均每个民警要面对3700多人!从1999年至今,广州市共有28名民警在工作岗位上病逝,年龄平均不超过40岁。和繁重的工作不成正比的是警察的工资。对于警察的工资,社会上一般认为比较高,从数字上看警察的工资确实不低,比比十几年前警察的工资明显地提高。但是,一些民警私下谈到,不当警察是体会不到这份工资的不易,如果计算加班加点的时间,警察每小时的报酬立刻缩了不少水。我们来一个横向比较,同是国家公务员,工商、税务、海关等垂直领导的国家机关,其公务员收入是警察的1.5至2倍。

犯罪上升,百姓误解

回头看看近二十年来,尽管在一两年之间,刑事案件发案数时上时下,但总的来说,发案数上呈现上升趋势。发案数居高不下,处于挨批地位的,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警察。我所在单位附近最近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我在附近购物时,总听见老百姓在说,在这里都发生杀人案,那些警察干什么吃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形势下,中国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些社会矛盾也日见激化,少数人铤而走险,但这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整个社会有关,警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国家工具,它不应当为社会问题承担主要责任。我们承认,打击不力有警察的因素所在,但其实这也是社会问题的一种,经费不足、警力不足、工作超负荷等等,是警察力不从心的主要因素。

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社会道德水准滑坡,各种丑恶现象使得人们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挺身护法远未成为全社会的风气。当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妨碍公务,扰乱治安或行凶逞恶,抗拒逮捕时,警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围观者却在“权衡得失”之后,明哲保身、自私苟安。这样,不仅仅是警察孤立无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援助,英雄“流血又流泪”,反而更加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与公民以休息权,国家相关法律给劳动者以休假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当获得加班补助„„据调查,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而在美国,警察年休假必须达到137天,否则违法。许多地方,民警加夜班一次补助不足10元,甚至一碗面条就可打发,更多的地方连一分钱都没有。至于补休,可有可没有,看你的革命觉悟,大部分民警在无报酬加班后仍都不好意思开口申请补休。关于年休假,问题更多,相当多地方公安机关领导会以工作繁忙、人力不足而婉拒民警的年休要求。

在执法中,尽管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合法权益应受保护,但近年来,民警在执法中无辜遭受群众的漫骂侮辱、人身伤害甚至是打击报复的事件屡见不鲜。

前两年,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成立警察权益保障部门,初闻甚喜,细想则忧,什么时候我们人民警察也受被保护对象了?依法办案、依法行政却使民警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受损,难免使英雄泪满襟呀!

经费不足,设施短缺

经费不足,是导致公安机关不少工作无力开展或开展不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警群关系不佳,社会影响不好的主要因素。

2003年上半年,湖北通城县公安局在侦办一起强奸杀人案时,面临经费不足的难题,局领导不得不出一下策,扣发全局民警三个月的工资,用于办案经费,待案件破获之后再设法筹款偿还。在全体刑警的努力也可以说是全局民警的“支持”下,案件得到在较短时间内破获,民警的工资终于可以在三个月后拿到。试想,如果案件在短时间内破获不了呢?

在我国,为了破获案件,为了筹集经费,贷款办案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据《人民公安报》报道,目前在广西,警力在5人以下的派出所达771个,其中有172个派出所无办公用房。有的派出所民警的工资不能足额按时发放,有的派出所民警甚至自己垫钱办案。

据了解,许多地方公安机关经费来源的重要一项就是“罚款”后的提成收入。一位湖南某中等城市的巡警向记者透露他们必须完成罚没款的任务,一年在200多万,他都不明白他到底是警察还是在创收!他已经不明白警察的天职何在?没有罚没权力的警种也不甘落后,刑警可以改以人担保为以保证金担保,事后已种种理由拒退;其它警种不是越权查黄赌毒,就是暗办经济案件,插手经济纠纷。

“执法产业化”最大的恶果是带来了“为钱办案、办案为钱”,最直接地导致了警群关系的紧张。

负面报道,尤伤其心

近几年来,关于警察的负面报道比比皆是,众媒体不甘落后地挖掘警界“丑事”。

肃渭源县蒲川乡刘营村一怀有4个月身孕的女教师,竟被自己的丈夫连砍78斧,残忍杀害!但是当地派出所干警、司法局局长在现场目睹这一惨案,竟无人施救;某地公安机关将吸贩毒的母亲带走后,对其在家的3岁幼女不闻不问,致使小女孩饿死家中;湖北鄂州某派出所为抓获强奸犯罪嫌疑人,竟设计让被害人二次被奸。

看了这些消息,我很痛心,一是我们公安机关确实存在民警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后,二是我们的新闻媒体从此有了耸人听闻的看点和卖点。

我们确实要感谢媒体,它的监督和曝光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也恨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严重地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民警需要新闻媒体多多报道任长霞、肖琳的事迹,需要它们多多看到民警的流血牺牲和受委屈。对于公安机关的不足,也要从正面的角度来正确引导舆论。

“警察是纳税人的钱养活的,要求警察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不带任何条件的。”观点我就很不赞同。的确纳税人的钱是用在了警察身上,但是警察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不论贫富。中国下岗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工薪阶层、流浪者、乞丐是没有缴税的,那警察就不为他们服务了?警察不仅仅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而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警察也和其他一样,要缴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个人的车船使用税„„警察也是纳税人。何况,警察是以鲜血和生命来对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这还有几个政府部门是这样!

中国警察就是这样的,流汗流泪流血牺牲,从生命权上讲他们是弱者;从经济待遇上讲,他们是弱者;从政治待遇上讲,人多职位少,干部待遇差,他们是弱者;工作繁重,休息时间少,他们是弱者;他们需要家人和群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从心理上讲,他们还是一群弱者。他们需要维权,他们需要减负,他们需要关爱!

一旦警察沦落成弱势群体,法律还有尊严吗

“110”的尴尬凸显社会公共服务的缺位-

穿制服,头戴警徽的人民警察英武的良好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现在究竟还有多少?警民携手,围歼罪犯的生动场面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民警察人民爱,荣辱与共,其乐融融的鱼水关系究竟还有多深?公安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一天天密切了还是疏远了?其答案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远。而警察工作越来越难做,基层警务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毫不夸张的说,公安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一切又是我们自身造成的。是多年我们内部大搞形式主义和不兴实事求是的作风所带来的严重恶果。

先谈形式主义:

一定的形式反映一定的内容,必要的形式是应该的,比如说:接听电话使用文明用语;警察讲究警容仪表和举止;注重礼节礼貌、接人待物;搞好内务、环境卫生,这些是一个人和一个单位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过多的形式主义又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作风,带坏了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系统的风气,而这种作风由老民警向新民警,由上级向下级再向基层一代一代地滚雪球似的传输,导致了讲排场,讲形式,听汇报,摆架子,内部之间互相扯皮等诸多事情的发生。仅举几例说明:

1、各种节假日前的大清查有没有必要?究竟是为了社会治安清理藏污纳垢,打击刑事犯罪,使老百姓过一个祥和安全的节假日,还是图形式,走过场,向上级买好卖乖图应付。据我所知,老百姓认为这是严重的扰民。历年来节假日前的大清查都要发一张表,填写各单位清查的战果,抓了多少人,捕了多少人,教了多少人,破了多少案,端掉了多少违法场所,这些数据是有几样是真实的。试想,上级领导坐在指挥室里,说一声我命令全x民警立即出击,二十分钟不到,电视屏幕里立即打出上述数据,稍有点公安业务和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天大的笑话,连运用基本法律程序的时间都不够,哪会出那么大的战果?而这种做法,又被各级公安机关纷纷效仿,甚至效仿到派出所和责任段。大量的警力、财力和物力换来的仅仅是老百姓的唾骂。抓坏人,不同于部队攻山头,时间一到,万炮齐轰,山头就算拿下来了,而坏人脸上是没有刻字的,怎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到一车一车的坏人,如果真是那样,那不成了坏人多于好人,那我们这些人民公安平时又是怎么工作的。记得我在蔡家庙派出所任所长时,大清查当晚没有抓到人,就根据领导指示到看守所将已批准劳教的五名劳教人员带到所上,为其宣布劳教决定并进行录像上报。刚宣布完时,一劳教人员对我讲:“所长,劳教决定需要宣布多少次,都已经给我宣布五次了。”这种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的所谓大清查应当废止,而应该把这些工作放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如果这样将得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而不至于劳而无功、劳民伤财。

2、关于“三项教育”中末位淘汰和分离学习。对民警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必要的。但是,应当说“三项教育”中末位淘汰和分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极端。人民警察既然是一个行政和刑事的执法机构,执行的是《人民警察法》,就应该严格地按照该法行事,而不应该在《人民警察法》外,弄一些绳索来束缚自己,而这种束缚往往是对人民的利益和正义的放弃。不做事当然不会出事(这并不是为做事而犯错误的人开脱)。公安机关一些永远的评论家,他们只会拿着放大镜观察别人而不做事,那当然工作当中永远不会出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工作过或象样工作过,至少没有在刀光剑影的对敌工作第一线工作过,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这些评论家不是工作的参与者,当然不会末位。“三项教育”所搞的末位淘汰就是要在一个大单位找一个小单位、在一个小单位找一个人进行淘汰。试问一个很先进的单位或者工作很好的单位既乎是有这样那样小毛病的民警,而在一个中进或后进单位,还应该是较好的同志,而这位同志就应该淘汰吗?我认为对有一些这样那样小毛病的同志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着力于进步和提高,而不应该甩出队伍。就象当年红军长征一样,互相搀扶爬过雪山,直到胜利。当然,对那些不适宜做公安工作的人,应该根据《人民警察法》打通进出关,而不应用末位淘汰,因为《人民警察法》上还没有“末尾淘汰”这个字眼。再谈分离学习。对分离学习,上级尽管用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词语进行解释,但基层民警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带惩罚性质的侮辱人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思想,搞乱了阵线,在内部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就连外边的老百姓都说你们警察队伍在搞“文化大革命”。记得文革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党95%的干部是好干部,95%的群众是好群众。”当时全国上下党政军大抓两个5%(即5%的坏干部和5%的坏群众),全国大乱。我们党已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了《关于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的错误做法进行了纠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其他政党所不及的。无独有偶,公安内部居然在改革开放、文明进步的今天还要对15%的人进行分离学习,与文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分离同志的工作积极性。据我所知,有些单位安排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分离学习,美其名曰增强业务知识;有些单位安排老同志分离学习,其理由是你干不了多久了,背个黑锅没关系;一些单位用抓阄的方式确定学习的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单位把升衔学习的同志直接转到分离班学习。由于这种“学习”内部搁不平以后,又采取补助钱的方式来平衡这些学习人员的心理。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是提高了队伍素质,还是淡化了公安内部的凝聚力。据有关人士讲,在分离学习中,全国的公安干警受此伤害的大有人在,就连我分局一位同志,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分离学习打击而大小便失禁,住院数日,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在这件事上上海市公安局就做得很好,值得全国公安机关学习。应该说他们是实事求是的典范。

3、形式主义来源于上级。十余年来,公安机关搞了大量的形式主义,从正规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到达标创优,再到三项教育,应该说形式主义的东西贯穿了始终。当然,形式主义不仅是公安机关,在其他党政机关也很突出,但应该说公安机关是搞形式主义的高手。比如说,在迎接正规化检查时要写什么标语,写多少标语都要规定。上级检查组一到,所有民警必须列队欢迎并由所长报告。有的所全所一共两三人,所长一报告后,只剩两人列队鼓掌欢迎,而检查组二三十人,显得极不协调,惹得在场百姓哄堂大笑,就连检查组的同志也哭笑不得,这种形式必要吗?再比如说,要求签定某种责任状,请地方党政领导参加,中层干部向上级递交责任状,而两三个人的派出所也要求按此办理,请来乡镇领导坐满主席台,而由两三个民警向所长交责任状。这种啼笑皆非的形式还是少些好。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做一些行之有效的事,会事半功倍。能否派出所围着当地治安形势转而不应围着上边不切实际的形式转。

另外公安机关在内部称谓上能否贴近民警,现在各级领导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中层干部如何如何”言外之意我是高层干部。干部有上下级之分这谁都清楚,下级服从上级是组织原则,但我们又应该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成天把自己的职务放在心上,挂在嘴上,人为的把干部分为高中低听起来总觉得政治上和人格上的低下(因为我们在对老百姓说话的时候用词都特别严谨,更何况是内部同志),这些提法中央、省、市合适再往下走就显得很有距离感。甚至有些科队所的领导也讲“中层干部”(指警、探长),那民警算什么?算哪一层?由于这些看似小事的错误观念的指导,个别领导不与民警交流,还堂而皇之一级管一级(只能与警、探长交流)。我认为应当取消这些类似人为的台阶和屏障,消除领导与民警的隔阂,增强平等观念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这只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谐的工作环境,舒畅的工作心情比发奖金都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和谐是力量之源泉。

再谈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学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但近年来,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公安机关丢失怠尽,而这种顽症的愈演愈烈,将对我们的事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仅举几例说明:

1、口号上的不实事求是。多年来,公安机关要求破案提高百分之几十,发案降低百分之几十。由此推算,发破案两项所加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几年以后,国内没有刑事案件,公安局干什么?还要公安局干什么?据我所知,世界上有没有军队的国家,而没有没有警察的国家。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没有警察,岂不成了人类奇迹。而这些口号的提出和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一般警察所能够做到的吗?而能做到这些的领导,不就是想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想出政绩吗?而这些人一旦做了领导以后,那又将是什么局面呢?据我所知,为了达到这两个百分之几,有的地方不如实立案,有的民警办假案陷害好人而锒铛入狱,6。21事件也算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强戒指标,城关所会违反管辖权限办案吗?)这些人想这样做吗?其实他们都是不实事求是的牺牲品,何其惨痛!

2、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的不实事求是。上级公安机关早就明令禁止定不切合实际的各种指标,但一些公安机关仍然是我行我素。打击卖淫嫖娼怎么能下指标,那必然会使一些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受法律制裁;下罚没指标,对吸毒人员而言,必然导致重罚轻处,借钱罚款后又作案还借款,如此恶性循环,怎么能搞好一方治安。更为可笑的是,前几年的目标考核规定:得一封感谢信加多少分、得一面锦旗加多少分。这就导致很多单位找人给自己写感谢信,自己给自己写感谢信;找单位给自己单位做锦旗,自己给自己做锦旗。一夜之间,得到几百封感谢信,几十面锦旗。严格地说,这些单位的同志和领导也不想这样做,这是形式主义和不实事求是作风*他们这样做,因为你不做你就会落后,你就会挨板子。

3、用人制度上的不实事求是。在用人上,公安机关提倡德才兼备,但这只是口号,没有把那些年轻、工作踏实、业务过硬的老实人用上,从各级机关近年提拔的人来看,作风漂浮、急功近利、想出政绩、成天围着领导汇报的人提拔得很多,而那些工作踏实的人被认为是不会讲话(指不会讲大话、不会汇报)的人,而长期得不到重用。我认为,有德有才的人应当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以培养,无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人决不能重用。对那些只会汇报,成天围着领导转的人建议领导多加提防,要弄清他为什么想当官,是拿当官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或是其他? 4、思维上的不实事求是。现在,各级公安机关都在提倡新思维、新举措,出台新政策,这些想法固然很好,但我认为任何一种规定、规矩、举措都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严肃性,而不应该朝令夕改,今天否定昨天的,明天又有新举措、新点子否定今天的,只能说我们自己还不成熟。其实我们的很多新举措都是翻过来豆腐一碗,翻过去一碗豆腐,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公安机关应该围绕打击和防范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做文章,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便民利民服务上,便民利民服务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同志要求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把严格执法放在首位是有十分意义的。我们不应该挖空心思地搞新举措,想新点子,为典型而典型、为出名而出名,而放弃我们的主责。

我们公安机关应该人人讲政治,但不应该人人成为政策研究员,而应该成为实打实的实干家。我相信,通过踏实的工作,通过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和不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一定会走出现实生活的困境,得到老百姓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人民警察人民爱,荣辱与共,其乐融融的警民鱼水关系就在明天。那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亲如弟兄的上下级关系就在明天。

关于警察形象建设的思考-

目前,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已成为当前影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名民警牺牲,十几万民警负伤。特别是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有人将此概括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专家认为,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是主要原因。

我国公安民警死伤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偏高。2001年我国有450多位民警牺牲,而日本2001年全国警察共因公死亡2人,伤3人。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而我国是万分之十一。在城市,警力与城市人口的比例西方国家平均是1∶300,而我国一些地方是1∶1250。因为人口流动量的增加,违法犯罪突出,犯罪分子穷凶极恶,使得民警们在与之斗智斗勇中伤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警力不足也严重影响到基层民警的健康和休息。据统计,2001年在牺牲的458位民警中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共有148人,占全年牺牲民警总数的33.4%。警力不足威胁民警健康

记者了解到,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而在美国,警察年休假必须达到137天,否则违法。

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民警少有休息。长年劳累,积劳成疾,也是导致我国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伤亡比例过高,有的保险公司却拒绝接受公安民警投保人身伤害保险。

据《兰州晨报》报道,在兰州雁滩区18名警察管12万人口,造成一年内发生盗窃案600多起。而根据广州媒体披露,广州三元里派出所共有民警54人,面对的是4平方公里的辖区地盘,及20多万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平均每个民警要面对3700多人!从1999年至今,广州市共有28名民警在工作岗位上病逝,年龄平均不超过40岁。重压下的北京民警

记者了解到,随着北京市奥运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北京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警力不足的情况,特别在北京区县新建的大型社区增加,和外来人口的集中造成了辖区内的人口密度迅速增大,而以前为郊区县配置的警力明显出现紧张的情况。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警察的工作也更加繁重。

在北京举行的各项活动的保卫工作任务繁重。北京作为国家的心脏,各类群众活动、公益活动较多,比如元宵、中秋和春节庙会等节日,这些活动都需要民警进行安全保卫工作。比如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展览馆等举行的各种歌星演唱会,所在辖区就必须抽调足够警力保卫。而抽调去保卫的民警,其他工作必须暂时停下。对于特别的日子里,通常几个重要场所都有演唱会,该区的民警几乎全部上岗执勤。

从去年到今天,北京市为了“严打”和重大会议安全,进行了各种集中统一清查及专项行动。北京市去年组织了10多次全市性的统一清查行动,各区公安分局之间还有专项联合行动,而区分局及基层派出所根据辖地实际情况还开展各类打击行动。一个基层民警每月参与多次这样的行动,而且这样的行动大多数在晚上进行。

作为一个基层民警除了正常工作外,还有日常的处警、社会面巡逻等。而对于基层民警来说值班或通宵值班现象十分普遍。每名警察每周值班2天,每次是整整24小时,在这24小时内他必须呆在工作岗位上留守备勤,以应付突发事件。而大多数时候,值了24小时班后的民警,第二天一般最多睡三四个小时,就接着干工作了。

而“110”报警电话任务繁重,对于各地警方都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在北京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派出所,值班民警曾创下一天处理18起“110”的纪录。而“110”接获的非警务电话占很大一部分。每次接警都必须派两名民警前去处理,按照承诺,民警一般几分钟内肯定到达现场。对于不属于公安职责范围的,民警只能控制现场,等有关部门来处理。但是,对于很多民警来说更大困扰是一些非警务的报警电话。

民警告诉记者,现在汽车在路上没有油了,打“110”让警察解决,而“夫妻吵架,被关在门外,请民警来做说明工作”,“忘带钥匙,请民警开门”这样的事情不可胜数。

记者在北京市“110”指挥中心采访时,发现在春节除夕夜12点左右,在北京各区居民因为自来水管爆裂,拨打“110”要求民警解决的就有四五起。而北京东城区的巡警告诉记者,在去年平安夜,他在王府井地区执勤,在午夜以后,他最大的工作是为那些回不了家的少男少女们拦出租车,替他们跟“的哥”们协调,确保这些青年人能坐上车。低薪造成生活压力

1999年,中国前卫体协对公安民警进行了一次体检调研,接受调查者为北京、辽宁两地公安民警共1.5887万人。调查结果显示:民警患病率高达86%,其中45岁以下年龄段民警群体身体健康状况差且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据分析,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包括:大多数公安民警在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等。

和繁重的工作不成正比的是警察的工资。对于警察的工资,社会上一般认为比较高,从数字上看警察的工资确实不低,比比十几年前警察的工资明显地提高。但是,一些民警私下谈到,不当警察是体会不到这份工资的不易,如果计算加班加点的时间,警察每小时的报酬立刻缩了不少水。同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警察的工资收入已远远落在军队的后面,按规定,部队的工资应比公安人员高5%。可是,近两年来,这种正常的距离拉大了。1997年之后,部队两次调资,以团职为例,增加收入400元左右。公安机关却基本没有增长。

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据《人民公安报》报道,目前在广西,警力在5人以下的派出所达771个,其中有172个派出所无办公用房。有的派出所民警的工资不能足额按时发放,有的派出所民警甚至自己垫钱办案。法律、保险、爱心支援警察

对于这些情况,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松绑减负、让基层民警得到休息。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得喘息。警察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有家有业的自然人。父母需要关爱,妻子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健康。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警察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而面对警察伤亡人数逐年增加,公安部应建议有关部门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对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的人身安全予以特殊保护,对敢于恣意行凶、报复伤害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重惩,加重犯罪分子的负罪心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有关司法部门应该加大普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现有的法律对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予以惩处,为重塑我国社会传统道德形象、矫正社会公德观念做积极努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警察对防卫手段不熟悉,不敢用枪支进行合理防卫,以致被罪犯所伤害,在这方面有许多辛酸的故事。所以在法律或法规上应该更准确地规定警察实施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范围、运作方式、防卫限度等内容。以便警察在犯罪分子危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时,敢于和善于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

同时,中国警察学会应该开拓对警察被害立法补偿研究,在我国现有抚恤政策的基础上,为制订更为合理的警察被害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2.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 篇二

1 现状

1.1 派出机构建设现状

目前,慈溪市卫生监督所成立派出机构共12个,占全市建制数(3个街道、15个镇)的67%,其中宁波杭州湾开发区卫生监督任务暂由慈溪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管理。在工作机制方面实行“片警制”原则,即具体路段(乡、镇)的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个卫生监督员。同时实行AB岗制,即A岗人员不在岗则由B岗人员代理,并在公开栏上公告方便群众办事。派出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财务、车辆装备及业务工作目前由市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除一镇三街道外,即龙山镇,浒山街道、白沙路街道以及古塘街道)。在硬件建设方面,为每个派出机构配置1辆执法车,办公用房采取市、乡镇两级政府统筹解决,并按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将其功能划分为办公用房、卫生监督业务用房以及辅助性功能用房。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包括食品卫生现场监测箱,应急包(各类应急资料、文书),现场快速检测设施(包括中心温度计、有效氯测定、农药残留测定等)设备筹备充足;取证工具配置方面有每个派出机构一台数码相机;办公设备配置方面每个派出机构有打印机1~2台,复印机1台,台式电脑每人一台。硬件建设方面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1.2 派出机构人员情况

慈溪市卫生监督所现有编制数109人,实有卫生监督员98人。其中,在派出机构工作人员达到全所人数的58%,超过半数。近几年大力进行招录工作,自2008年招聘本科及以上共24人,包括预防、临床、卫生事业管理及计算机专业人才,其中将2009年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配置到各派出机构,将工作重点下沉到基层,将技术力量分散到各派出机构。

1.3派出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自2002年市卫生监督所从原卫生防疫站分离出来,由于各种原因,卫生监督机构用房一直相当紧张,影响了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开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与乡镇、街道政府协商,在2008年,慈溪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中心城区街道和龙山镇卫生监督体制的相关改革,提出按辖区每万人服务人口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标准进行配置,其中人员分配招录工作以卫生、人事部门为主,镇、街道配合。随着改革深入进行,市卫生监督所加强因地制宜、强化属地管理,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大力抓紧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关系人民健康的监督检查。当前已形成监督重心下移、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专项整治、举报投诉、行政许可、卫生保障和法制宣传等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 工作成效

2.1 监督工作重心实质性下移

根据《宁波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规范化建设方案》,全市卫生监督工作基本达到纵向横向全部监管到位,根据设置原则,派出机构平均达到5人(包括驾驶员以及档案管理助理),配置高学历人才进行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从软件建设均稳步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半径明显减少,有利于及时、到位进行卫生监督工作。

2.2 卫生监督覆盖率明显提高

建立派出机构,更加有利于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从餐饮单位到学校卫生,均实现70%以上覆盖率,医疗机构监督检查频次有明显提升,通过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可以扩大监督覆盖面以及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2.3 举报投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建立派出机构,可以使得举报投诉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更加及时和迅捷,本着高效原则,派出机构的卫生监督员可以迅速赶往事发现场,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避免了因为路程原因所导致的时间延误现象。2009年举报投诉及时处理率达100%,接到举报投诉电话或网络留言后均能够及时处理到位。2.4重大活动得到有效保障慈溪市重大活动开展,市卫生监督所进行饮食保障等相关工作更加高效,2009年至2010年,重大活动保障44次,其中90%以上都是通过派出机构的行动来进行保障工作,从而使得市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开展顺利。

3 存在问题

3.1 纵向横向联络通畅性较弱

卫生监督总所与派出机构纵向联络设置有联络室,目的是为了促进联络高效便捷,以免发生因联络不及时延误工作的现象,但是还会出现一些因联络而发生的问题,例如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紧急联络变得比较脆弱,若是联系不到或者信息没有及时传达,则会造成政府及群众重大损失。派出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足,导致出现类似问题不能及时采取合理方式快速解决,也没有提供一个良好平台来进行共同交流。

3.2 高学历人才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高学历人才在科研方面有自己特有的优势,根据目前情况,近半年时间中派出机构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有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出现明显效果。究其原因,首先是“水土不服”,学校生活和实际工作相差巨大,很多人还处于熟悉阶段;其次是新进人员不如常年工作在卫生监督第一线的人员,工作经验尚浅;再次是派出机构的学习氛围不足以提高新进人员在岗学习的内在要求。

3.3 管理细节尚需加深

市卫生监督所编制109人,正式编制职工已达98人,相对来讲已是较大的机构,组织结构属于扁平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少的管理层次,但管理幅度较宽,如此形式的派出机构设置则会加重领导与权限方面的压力。故需要在管理细节深入,持续做好与驻地政府、派出机构的协调沟通,从而避免出现内部矛盾,整体性促使卫生监督机构朝有利方向发展[2]。

3.4 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快速发展

每派出机构平均不足4名卫生监督员,执法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卫生执法人员所接受的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很少,远不能达到综合执法的能力。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理论学习,积极为保障人民健康努力

设立派出机构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广泛覆盖监督范围,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这是设立派出机构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要进行理论学习计划,将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防治、防护知识学习到位,认识透彻,还要通过开展多次讲座使每名监督员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从而更好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4.2 加强派出机构的纵向、横向联系

派出机构的横向联系作用十分明显,只有通过联动性的加强,才能吸取足够经验完成各种突发事件的沉稳应对,因为卫生监督的特殊性,必须加强与教育部门以及城管部门的联动性,这样才能够为学校卫生以及小餐饮等方面的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加强卫生监督所与派出机构的联动性,及时弥补扁平型组织机构的缺点,才能使得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整体性得到最优化的发挥。

4.3 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特点,促使转型更好发展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招录人才,市卫生监督所职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69.21%,其中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为8.79%,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所具有很好的人才基础,根据卫生监督特点,需要将其学尽其用,不仅需要在数字方面达优,更要在专业素质方面达优。派出机构具有基层性、群众性等方面特点,如何发挥高学历人才的影响以及作用,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体现。

4.4 促进派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以及《宁波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规范化建设方案》等标准加强派出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依据《浙江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意见,应将派出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和日常运行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不足部分则由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4.5 充分利用学科组优势,提高派出机构整体实力

市卫生监督所自2008年成功设立慈溪市职业卫生学科组并申报成为慈溪市医学重点后备学科以来,已依托该平台主持、参与宁波与慈溪市级相关课题6项,并多次组织学科组成员参加培训、交流,使所卫生监督员不仅在业务方面熟练,而且时刻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卫生监督事业。在三年建设届满之时,更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提升派出机构的整体实力,将贴近卫生监督实际情况及时转化为技术及经验,通过技术平台总结经验,形成适合慈溪市特色的卫生监督方式。

参考文献

3.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 篇三

辽宁营口支队 张同敏

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实战单位,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消防工作在个别派出所甚至处于无绪状态,尤其是农村火灾的频繁发生,其消防工作更令人担忧,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深思。因此,认真分析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是当前公安消防部门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

消防工作是公安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消防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越发突出。但因为职责不清、专业知识不足、管理概念模糊、思想认识不到位等诸多情况,目前,相当多的派出所未将消防工作融入公安工作的整体,消防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执罚力度差、不会检查、检查不出问题、找不准火灾隐患、提不出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消防资料不齐、执法程序不正确、消防法律文书不健全、消防档案未建立、消防宣传不落实、消防行政处罚无案件等现象比较普遍,消防基础工作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消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乡镇派出所,对消防工作的认知程度更低。如何做消防工作?如何开展消防工作?是当前派出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当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派出所分管消防的领导和民警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派出所做消防工作是帮消防部门在做事,不是派出所的本职工作,而且只有责任,没有权利,主观上不愿意管,加之年底派出所考核对消防工作的要求不高,有的甚至未将消防工作纳入派出所考核内容,觉得抓不抓消防工作都不会影响全年的工作成绩,消防部门也不能对派出所怎么样,因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派出所从事消防监督工作认知度不高。很多单位和个人认为消防监督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派出所无权管理;另外,派出所的责任区民警在对辖区进行“四防宣传”时,消防内容宣传得较少。

(三)派出所消防执法时程序烦琐,导致派出所心有余而力不足。《辽宁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及消防行政处罚等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必须加盖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印章。为此,地处偏远的公安派出所,到县消防大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路程,诸如建筑装修审核、验收以及复查不合格后的处罚,涉及几次审批,如果文书制作有问题反复修改的话,来回要数次。如此琐碎的执法程序,往往导致派出所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即使开展防火检查,常常走马观花的多,深入检查的少。发现火灾隐患口头提出改正的多,发书面整改意见书的少,实施处罚的就更少了。

(四)派出所警力不足导致无暇顾及消防工作。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尤其是偏远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乡(镇)一级派出所,5人派出所较多,人员借调频繁,实际在所工作的人员不到4人,上级给下达了专(兼)消防干警的工作任务,但却没给专(兼)职消防干警的编制,这些公安派出所面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

足,正常的刑事、治安案件都压力重重,忙不抽身,更不要说是消防监督工作了,并且有的派出所负责消防工作的人员更换也快,导致有的派出所很长一段时间所里消防工作无人管理。

(五)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知识欠缺,想“管”不知怎么去“管”。在派出所,由于绝大多数民警是初次接触消防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消防专业知识不够。主要体现在:1)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怎样去检查,应检查哪些内容,如何确认火灾隐患,如何办理消防行政案件;2)对发现有火灾隐患的单位,有的派出所民警只是口头督促其整改,没有下发正式的法律文书,而单位往往就不整改;3)法律文书的填写和使用不规范,有的派出所在使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时在表中全部填的责令限期整改的内容,但未向单位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的情况无结果;4)在填写法律文书时有的派出所没有正确使用消防术语,文字表达不规范。如:有的把“安全通道”说成“走火通道”等等。

(六)防盗与防火的矛盾化解难。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治安工作要求一些安全出口要锁闭以达到防盗的要求,而消防工作要求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作为基层派出所,感到有些自相矛盾不便于操作。

三、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的责任心,增强派出所领导和民警的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和管理范围,使三级消防基础工作真正实现有人抓、有人管和经常化、制度化。真正形成“全警动员、消防为主、多警联动”的消防监督新格局。

(二)加强宣传,提高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认知度。要抓好《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73号令)和《辽宁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实施办法》的贯彻,迅速把派出所参与管理消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抓紧制订和落实实行消防分级管理的措施,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使大家知道消防监督管理的体制在不断得到理顺。

(三)改革创新,规范和简化派出所消防执法程序。为了使派出所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应进一步加强派出所和消防部门之间在消防执法等工作上的衔接,完善、简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审批程序。应考虑将派出所消防行政处罚案件的执法程序与治安案件程序进行并轨。法律文书盖章问题,都可以由派出所盖好发下去,但是要在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使其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下发时制订严格的领用登记制度,要有据可查,法律程序规范。

(四)充实警力,配齐配强专兼职消防监督民警。要借助全国公安机关17万人下基层的东风,确保配齐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明确其具体本职工作,使得每个辖区、每个角落消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战斗实体和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许可工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突出治安防范和管理的主业,确保一方平安。

(五)加强培训,提高消防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针对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对派出所有关人员消防业务知识的培训。消防监督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及社区进行消防检查、消防培训、消防宣传时,应该及时与辖区派出所分管民警取得联系,共同参与,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配合。通过

工作实践中的传、帮、带,切实加强专兼职民警消防业务素质,提高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突出重点,适当配置必要的装备和设施。2006年是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各个派出所要紧抓机遇,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和基层政府经费补贴,从源头上解决派出所消防工作经费无保障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派出所基础建设,加大经费投入,配备一些必要的设施设备,保障派出所日常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

4.派出所队伍建设纪实 篇四

我们的队伍--记xx所队伍建设 xx派出所自八月份迁址重新组建以来,针对xx地区区域广、治安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所领导与民警上下不畏艰难,发扬团队拼搏精神,团结一致,连续奋战,有力的维护了辖区的治安秩序稳定,不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敢打敢拼的办案队 xx派出所办案队长xx是个双警家庭,因夫妻警察工作繁忙,3岁的女儿全部托付给父母照看。xx平日不善言语,工作以身作则,带领案件队民警查破案件,调查取证,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两个星期未能回家看望女儿。民警xxx家住xxxx小区,克服上班远的困难,坚持以所为家,工作细致认真,平台流转案件准确质量高,并在生病的情况下仍坚持加班,毫无怨言。民警xxx发挥审讯办案特长,吃住在所,舍小家顾大家。案件队全体民警无私奉献,为全所打处绩效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狠抓维稳的社区队 xx所社区辖区范围大、各类人员广,因拆迁涉访重点人员复杂,维稳形势十分严峻。为 尽快熟悉环境,社区队长带头放弃休假日深入各社区,依托社区居委会干部,牢固掌握辖区重点人员的动态,确保十八大期间不发生进京上访滋事。社区民警xxx坚持上门走访,强化分管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熟悉登记率,实行办理暂住证上门服务,受到居民群众的赞扬。社区民警xxx、xxx为加强单位内保工作,主动深入辖区单位,强化内保工作的安全培训和检查监督,与单位责任人签订治安责任书,维护辖区安全稳定。社区民警xxx、xxx白日冒着炎热天气坚持休息日参加分局组织红蓝对抗演练,晚上坚持回所值班,受到大家的赞许。新警xx、xx以所为家,虚心向老民警学习请教,不断钻研公安业务知识,很快成为业务工作的能手。处警迅速的巡处队 面对xx所辖区警情多、范围广,巡处队长xxx坚持一线指挥,言传身教,加强监督检查,带领大家准确无误的接处好每一起警,流转好每一起警情,及时调查取证。主动与所领导研判案发警情,在抓好平日巡逻防控的基础上,组建夜巡队,提高现场抓获率,压降各类盗窃案件的发生。民警xxx在接巡工作中,做好事不留名,热情将一迷路的老人送回家,受到了居民群众的赞扬。

5.哈镇派出所队伍建设总结 篇五

哈镇派出所坚持科学管理,从严从优并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上台阶。

一、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管理水平

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派出所领导班子针对人员多、分工细、结构复杂的实际情况,从派出所队伍建设和实际工作出发,从加强日常管理入手,全方位推行新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一是建立制度规章,用制度管人。制定出台了队伍管理的十五项制度规章,对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强化工作纪律上,要求民警每天四次签到,上岗必须着装挂牌,接待群众必须使用文明用语,随时保持好室内外整洁,爱护单位财物。今年,派出所自筹资金,建起派出所物品仓库和涉案物品仓库。单位车辆实行专人管理、专人驾驶、定位停放,民警及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业余时间管理规定。二是实行正负激励,用机制管人。由指导员和内勤进行不间断检查,实行日记录,月考评,每人每月满分100分,对检查和抽查中不合格的项目按照一分五元的规定扣分,对工作成绩突出或加班加点工作的予以加分,扣到20分的,取消当月奖金。对民警当月得满分的,发给奖金100元,超一分加奖五元,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使队伍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抓理想教育,促后进民警转化。用典型带群体,用先进带后进,树立了正风正气,激发了民警的斗志,有的民警由后进一跃成为先进典型。

二、强化民警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紧密结合队伍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学习型队伍建设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做到 “四个结合”:既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内聘教员与外请专家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身体训练相结合,内部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次都要有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派出所每月选定一个课题,要求民警围绕课题自学。为了更好的推进学习活动,在单位内部聘请年龄相对较大、有着丰富公安工作经验的老民警传授从警经历和工作经验,聘请业务精通的年轻民警辅导网上办案的技能。同时,聘请党校教授、县局法制、治安、刑侦等方面业务骨干,为民警授课。邀请县宣传部的同志讲国际国内形势、讲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同时,积极组织民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全县重点工业企业朝阳飞马集团参观学习,到辖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走访、实地考察、开拓民警的视野,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了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在抓民警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狠抓了民警的警体训练。民警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到单位开展晨练活动,每周组织一次篮球比赛,增强了民警的体质,丰富了警营文化生活,进增强了民警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强化规范执法工作,提高队伍执法能力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坚持从执法态度、执法程序、执法效果三方面入手,实施了“六个规范”:一是规范执法标准。要求岗位民警必须明确执法主体,严禁非正式民警参与办案。并根据相关规定,将办案场所一律设在一楼,全部安装了防范设施和报警监控设备,对民警的执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全程监督。二是规范办案程序。针对执法活动中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采取限时办结制、首接责任制、110接处警制度,约束民警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三是规范执法证据。督促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取证。既能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保存证据,又能监督民警的执法行为。四是规范执法责任。进一步细化所领导、办案民警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便于责任追究倒查机制的落实。五是规范执法行为。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我们完善了防止随意执法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执法岗位的职责要求,开展执法讲座、办案交流活动,及时堵塞漏洞,促进民警执法理念、执法行为方式的转变,实现规范、高效执法的协调统一。六是规范执法形象。在接处警及日常执法工作中,民警着装规范,证件齐全,语言文明。既做到依法办案、又能做群众工作,用真情感动群众,让当事人心悦诚服,满意而归。

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队伍的凝聚力

6.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 篇六

新形势下, 社会的复杂化导致治安形势日趋动态化, 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城郊结合部受到城市治安和农村治安的双重辐射。暴力犯罪、侵财犯罪、流窜犯罪、吸贩毒犯罪、制假犯罪等各种犯罪活动不可避免地在城郊结合部集中表现出来, 造成了城郊结合部案件多发、大案频发的局面, 给派出所的工作带来重重困难。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是派出所根据上级要求、派出所总体工作目标、辖区治安特点和实有警力情况, 在工作岗位、时间、空间上进行警力配置, 在执法执勤形式、方式上进行科学规划, 进而实现提高警务效能, 完善辖区“打、防、控”体系, 提升服务水平, 让人民满意的一种运行机制。[1]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派出所工作的强弱、民警队伍战斗力的高低及群众的满意度。新时期在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警务改革措施的浪潮下, 建立适应动态治安环境下防范控制犯罪的新型勤务运行机制, 在对付日趋智能化和流窜化的动态犯罪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 新的治安形势下, 派出所任务的与日俱增加剧了警力不足的矛盾, 传统的勤务管理模式虽经过不断改良, 但仍与现代警务注重实战的要求很不适应。一是警力配置不科学, 警种职责分工混乱, 责任制不落实。由于警力有限, 加之警种分工过细, 社区队、治安队、刑警队、巡警队之间职能交叉重叠, 容易出现工作职责不清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 个别警种、部门职能弱化, 影响了警务工作效能。派出所、交巡警、刑侦、治安等警种和机关挂钩部门警力、社会防范力量统一纳入责任区, 根据属地管理与业务主管相结合的原则承担防控责任的机制尚未建立, 所队协作不强, 衔接不畅, 警种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 打、防、控各自为战, 缺少沟通协调, 信息不畅, 情况不明, 难以实现集约化效能。二是一线实战力量少, 勤务方式不合理, 机关化倾向严重。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改革不够彻底, 警力下沉不够, 倒金字塔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层解决。非实战警力较多, 一线警力较少, 尤其是治安巡逻方面警力配置更少。“朝九晚五”式行政机关的工作勤务, 过于僵化, “群众下班我下班”, 警力不能跟着警情走, 给犯罪分子留下极大的犯罪空间。三是警务理念落后, 重打击轻防范, 群众满意率低。民警坐班值守和值班接处警为主的静态被动勤务, 忽视巡逻防范和社区警务工作, 与群众缺少接触, 见警率不高, 群众安全感低;主动防范意识不够, 信息不灵, 实有人口底数摸不清, 情况不明, 高危人群掌控不住, 不能及时主动发现问题苗头, 而是被动等警, 有限的工作时间利用不当, 一些地方的社区队、治安队、巡逻队都成了办案队, 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警力资源。

进一步改善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 使其在警务机制保障下高效运行, 对于做好派出所工作、维护城郊结合部地区治安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分局城郊结合部派出所为例, 着重分析城郊结合部勤务运行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现状

(一) 城郊结合部派出所警力配置及勤务运行情况

南京市雨花台区位于南京西南, 总面积135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24万, 常住人口41万, 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地带, 也是南京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区之一, 由于地域及区位的特殊性, 近年来治安状况比较复杂。

本次调查时间于2013年12月, 对象为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派出所、梅山派出所、西善桥派出所、站前派出所、共青团路派出所基层民警。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问卷144份, 回收率约为96%, 其中有效问卷139份, 占回收问卷的约96.5%。调查涉及的六个城郊结合部派出所, 主要实行所队分设的警务运行模式。从表1.1来看, 总体来说各派出所在警力分配上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社区管理 (36.8%) 、侦查破案 (25.4%) 、街面巡逻 (22.3%) 。这里的其他工作主要是指户籍管理和内勤。从队伍年龄构成上, 如图1.1所示, 1948年至1958年出生的民警占7.8%;1959至1969年出生的民警占32.6%;1970—1980年出生的民警占30.6%;1981—1990年出生的民警占29.0%。全所民警除完成大的勤务活动以外, 平时执行8小时工作制, 在正常情况下, 其作息时间与政府行政机关同步, 白天全体人员在岗工作, 晚上留值班人员在岗。

现有的这种警力配置、投向以及勤务制度已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 其中既有客观情况的变化, 又有主观上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接处警任务繁重影响基础防范工作。

从图1.2派出所勤务中牵扯最多的警力来看, 56.8%的城郊结合部派出所民警认为公安机关最繁重、耗费精力的事务是接处警, 治安防范、专项行动次之, 纠纷调解和侦查破案持平, 然后是安保警卫和人口管理。这反映了城郊派出所面临的治安案件、民事纠纷较多, 接处警量大的特点。一方面是因为城郊结合部治安形势比较复杂, 案情量大;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动用警力参与非警务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加重了公安机关负担。民警的主要工作时间投放在接处警上, 分身乏术, 民警进社区、日常巡逻得不到保障, 人口基本信息收集不到位, 防控不足。

2. 警力配置过于老旧。

过于注重形式, 讲求上、下对应, 在岗位、警种设置上强调小而全, 一方面使警种分工过细, 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另一方面使有限警力过于分散, 形不成合力, 整体作战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同时也使民警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综合执法能力下降, 一警多能的作用难以发挥。人员配备不合理, 各单位、各部门和警种之间警力配备不均衡、不科学, 和其自身承担的职责、工作量不相适应, 形成忙闲不均。以站前派出所为例, 在民警总人数只有20人的现实情况下, 定期日常巡逻的民警只有3人, 力量难以到位正常运转, 巡逻、走访收不到实际效果, 无法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压向治安复杂路段、时段。“人海战术”、“平均用警”、“疲劳战”等粗放型警务模式使得警力不足与警力资源浪费并存, 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科学布警方法尚未得到有效推进。

3. 勤务运行难以实现“猫鼠同步”。

如果把犯罪分子比作“鼠”, 警察就是“猫”, 机关化的勤务工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革, “群众上班我上班, 群众下班我休息”、“老鼠出洞猫休息”的勤务制度和工作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现代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 这是长期以来公安机关警力整合的一大顽症。民警们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 上下午正常上下班, 周六周日休息, 轮流值班备勤, 警力的时空布局和治安防控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对应不衔接, 日常勤务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耗在文山会海上, 习惯于坐堂办公, 备勤待勤, 从而形成民警一方面除正常八小时工作日外, 还得时常加班加点, 参加多种专项斗争和突击行动, 星期得不到休息, 疲于应付, 另一方面在群众迫切需要的时段, 警力出现真空, 对社会面上的治安控制能力明显不足, 在时间上给违法犯罪留下空档, 如对目前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状况最大特点的调查中, 53.2%的民警选择了“发案易, 防范难, 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夜间高发”, 侵财类案件60%以上发生在18点至凌晨6点之间, 而此时警力确是最薄弱的, 不到总警力的10%, 派出所中夜间值班的民警只有两三人, 基本满足“双人出警”的规定, 民警只能被动地“等待”警情的发生, 而无法主动出击、抓获先行, 有时由于警情量大, 经常会拖延到第二天, “猫鼠”不能同步, 影响处警效率。一些犯罪分子专门在节假日作案, 形成“假日治安热点”。

4. 中青年男民警长期高负荷工作。

警力并不能切实充实到一线岗位上, 实战岗位的警力仍显不足;在质量上并非都是适合实战需求的人员。在被调查的派出所中23至43岁的民警约占60%, 干劲较足, 承担着白天大量的接处警任务, 同时也是派出所夜间值班值勤的主力。43岁以上的民警主要从事八小时的常规工作, 夜间值勤相对较少。55岁以上的民警主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参与一线比较少。参见图1.3对民警日常工作时间分布的调查, 31.7%的民警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勤务时间安排存在明显不均, 大多数老民警和女民警八小时工作完就可以下班, 而部分年轻男民警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还要参加第二天正常的工作, 长期打疲劳战, 又缺少激励政策, 工作状态低迷。在此情况下, 应付现有工作已捉襟见肘, 难以有更多的警力参与白天及夜间的巡逻。

(二) 当前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改革面临的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 派出所亟需打破传统八小时坐班制, 将警力向案件多发时段倾斜, 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 实行灵活多样的勤务制度。但要在城郊结合部派出所推行四班三运转、弹性工作制、倒班制等勤务制度, 受到一系列因素制约。比如, 以四班三运转为例, 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1. 警力配置不足。

调查中52.5%的民警认为警力保障不足是当前勤务运行机制调整面临的困难最大的一个因素。白天八小时的副班工作已占据大量警力, 治安巡逻要求覆盖到警情高发地域、高发部位, 社区民警要下社区, 及时掌握社区动态, 在此情况下, 根本无法满足“四班三运转”中其他班次的警力需求, 尤其是全日勤, 民警负责辖区内的接处警, 治安情况复杂的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在接处警上耗费警力最多, 甚至每天要接几十个警。部分老年民警的身体素质无法满足长时间的值班值勤, 中青年民警的人数有限, 却承担主要工作, 轮休时间不足, 如果继续实施四班三运转, 反而会加重民警负担, 影响实战效能。

2. 经费保障不力。

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 没有建立相适应的基层公安经费保障标准, 基层公安经费管理与监督力度不大等种种因素, 使得派出所经费一直得不到保障, 经费问题仍然解决得不够乐观, 工资、办公费、办案费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问题。在制约勤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外部因素的调查中, 41.7%的民警认为是经济因素。一方面制约派出所的科技强警和装备更新, 另一方面影响民警后勤保障和加班补贴, 无法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如四班三运转制度, 增加了民警夜班的数量, 极大地消耗民警的体力, 但因经费的缺乏使得补贴问题无从落实, 长此以往民警会出现不愿意值夜班或即使值夜班也是“出勤不出力”。

3. 思想观念陈旧。

派出所内部不注重优化警力的配置, 缺乏对开发现有警力资源的理性思考和深刻认识, 从而造成警力资源的耗损或效能的降低。在调查民警对于实施“四班三运转”的看法上, 14.4%的民警认为“很难实施”, 22.2%的民警认为“不够科学”、“没有必要”实施, 说明民警对“四班三运转”的态度比较积极, 已经初步具备了改革意识, 但改革信心动力不足, 思想观点比较陈旧, 落后, 还停留在被动的、静态式的传统勤务方式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层派出所长期形成的对巡逻防范的重视程度不够, 警力投放不足, 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都体现“重打击, 轻预防”的机制。二是民警对城郊结合部人员情况复杂、流动性大, 治安形势呈现发案易、防范难、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夜间高发特点认识不足, 满足于“坐班制”, 不愿变革。

4. 考核机制单一。

在制约勤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内部因素的调查中, 46.8%的民警认为是考核, 反映了考核在派出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绩效考核本来是评估派出所民警工作质量和数量的杠杆, 现如今却成为派出所主要工作重心。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测评体系下治安形势分析往往来源于公安内部资料, 缺乏应有的公共评价基础, 使得派出所一切工作都在围绕打处指标转。接处警、纠纷调解和以“打处”论英雄的绩效考核使派出所分身乏术, 兼以大量非警务活动、台帐资料的制作, 浪费警力资源, 使民警疲于应付、日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考核方式不到位, 内容不具体, 操作性不强, 民警“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民警缺乏动力、没有压力。

5. 人本化管理缺位。

从优待警尚未有效落实, 基层民警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身心健康方面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人本化管理的缺位导致基层民警工作负担重, 压力大, 普遍存在亚健康问题;常年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 家庭负担一直较重;工作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基层派出所民警难有闲暇时间加以放松, 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 职业倦怠感日增;难以有职位晋升的机会, 个人奋斗价值得不到承认, 干多干少一个样, 扼杀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班三运转模式明显缺乏实施的主观条件。

6. 民力资源运用缺失。

在对问题“当前您所在派出所运用民力资源最多的是”的调查中, 78.4%的民警选择“保安联防”, 可以看出派出所比较重视保安联防力量的运用, 但在治安志愿者、治保会、行业协会、内保机构的民力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空间。警力有限, 民力无穷。民力资源运用的好, 为“四班三运转”提供民力上的支援,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民警的工作重担, 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 推动公安工作的社会化, 增强公安勤务工作的活力和后劲。

7. 所队、警种间联动不足。

所队间、警种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不到位, 各自为战, 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在调查中, 62.6%的民警认为所队间、警种间存在联动不强的问题, 因此难以改革勤务制度。现代警务比任何时候都强调警种间、班次间的协作配合、优势互补, 而现行单一的警力调配手段形成了地域和警种界限分明的格局, 民警跨部门、跨警种交流的力度不够, 只考虑自己的方便, 忽视兄弟部门的利益, 极大地影响了打防控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三、改革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 明确警力配置标准, 整合警力资源

勤务运行机制改革以现有警力为基础, 通过在时间、空间上合理配置警力, 有效规划勤务方式,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实现警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科所队长民主测评末位退让制和民警“双评双选”机制, 控制干部职数, 消减内勤岗位和非实战人员, 优化派出所队伍。按照“以人为本, 以事定人, 量才适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民警的年龄文化结构、政治业务素质及性格特点, 用其长避其短, 人尽其才, 以高质量的整体素质弥补个体素质的不足, 谋求最佳组合。立足中年, 注重老中青三代的有机结合, 发挥老民警善于应付紧急情况, 中年民警精力充沛, 承前启后, 年轻民警思想活跃、干劲十足的优势。区别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职能, 全盘考虑, 不搞一刀切, 把有限警力用在刀口上, 用在急需的、紧张的岗位上, 保证一线实战警力的需要。在警力运行模式上, 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为依托, 把各项业务工作向社区延伸, 构建与社区警务相适应的“一所三队”、“三警合一”的典型、规模派出所警务工作新模式, 着力建立起以派出所为基础, 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 以刑侦、治安、交巡等警种配合, 以保安联防专业巡逻力量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从而真正使派出所能够深入群众搞防范、贴近群众搞服务、和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地搞管理、隐蔽在违法犯罪分子的身边身后搞打击, 把各项基础工作做深做透做实。

(二) 合理调整勤务时间, 有效应对治安形势

勤务方式是否科学, 是否贴近实际、贴近实战需要, 直接影响着警务效能的质量, 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改革要以“猫鼠同步”为原则, 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 实现警力的动态配置, 实行灵活多样的勤务排班制度, 把警力压向违法犯罪活动较多的时段。为遏制辖区警情多发态势, 提高重点区域、部位见警率, 派出所应立足辖区状况规范运作, 针对辖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案件多发的时间、空间, 可调度的警力资源、民力资源、财物保障资源, 以及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作息规律等情况展开调研。在作息时间和工作安排上要给基层民警一定的自主权, 让民警根据辖区实际, 灵活科学安排, 把工作精力向群众最需要、案件高发的时间段倾斜, 瞄准“老鼠出洞”的时段, 实现“猛猫捕饿鼠”的态势, 增强工作针对性, 实现警务工作高效益。在确保民警基本不动、执法办案民警总量不减的情况下, 由巡逻处警专业队在重点路段和部位建立设卡岗位, 尤其是夜间巡逻盘查警力, 加大面上治安管控, 实行灵活的出勤模式, 维护辖区治安稳定。

(三) 保障派出所经费, 解决民警后顾之忧

在问题“您认为下列哪种方式能更好地提高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查中, 44.6%的民警认为是增加工资, 21.6%认为是改善福利, 而增加工资和改善福利的前提就是足够的经费保障。一旦工资不能保障, 势必会分散民警的注意力, 影响工作效率, 甚至会产生消极怠工。在“四班三运转”、弹性工作制的工作条件下, 24小时警力的全天覆盖意味着派出所及民警个人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力。因此, 要将警务保障纳入政府规划和预算之中, 积极协调市、区两级财政及时跟进介入, 依靠政府支持解决, 确保相关工资福利、装备和办公场所建设等经费保障到位, 在经费上不断向基层倾斜。提高民警的福利待遇,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为民警营造令人舒心的工作环境。如给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的基层民警发放奖金, 提高民警收入, 增加福利, 适当给予夜班民警补贴。同时, 划拨派出所装备专项经费, 逐步配齐配全派出所装备, 积极主动全方位多领域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公安工作, 增加警务工作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手段在警务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时了解辖区治安动态, 为实行错时制、弹性工作制等提供数据支撑。

(四) 落实考核制度, 多方位绩效评价

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 解决“怎么考”的问题。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 导致基层派出所一直存在着重打轻防的考核导向。一是规范考核项目, 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软硬件条件和不同的年龄层次, 设定不同的实战难度等级, 确保能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社会治安状况及民警工作的质和量, 考核的标准应尽可能具体化和量化, 以便于操作。如做大做强社区警务, 要切实为社区民警“松绑”, 不给社区民警下达破案打击指标和罚没款任务, 保证社区民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社区警务工作, 实现社区警力的真正下沉。做实对人口的管理, 信息收集、治安防范等工作, 并将其列为考核内容之一, 以考核促进民警思想转变, 切实扭转打防倒置的不良现象, 更加重视防范工作, 提高民警对情报信息搜集的重视程度。二是注重考核方法, 实行更加严格的检查制度。做好日常的考勤, 转变考核方式, 注重结果的同时重视过程考评对民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量化考核;实施考核奖惩, 把量化考核的结果与民警的立功授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挂钩, 与实行离岗培训、试岗待岗、末位调整、辞退等紧密结合起来, 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手段, 从机制上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 从而使警力得到全面激活。

(五) 人本化管理, 保障民警工作生活

一是综合民警个体情况和家庭特点建立调休制度。保障民警休息, 避免长时间的过度劳累, 引发健康问题, 损失警力资源;保证民警家庭稳定, 民警不仅扮演执法者的角色, 在家庭生活中也扮演子女、父母、配偶的角色, 良好的家庭氛围使民警无后顾之忧。在节假日安排上给予外地民警适当照顾, 使民警劳逸结合。二是引导基层民警充分认识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更新警务理念。以较高的警察职业道德水准来影响警察的行为模式的选择, 为勤务制度改革提升内驱力。当前传统坐班警察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特点更决定了派出所要倡导“休假日警察”和“夜间警察”的角色设定。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产生的职业倦怠感, 被动应付工作现象不可忽视, 因此为唤醒民警从警时的雄心壮志, 有必要对基层警察强化思想教育, 明确职业特点及职业属性, 增强奉献意识。三是增强民警自我价值, 提升个人成就感。调查发现, 民警普遍希望得到社会或领导的认可。一方面, 开展社会公众评选“我最满意的人民警察”等活动, 通过民警间各项素质的比较, 获得公众肯定、增加民警个人荣誉感、提高社会地位;另一方面, 转变所长的领导风格, 纠正现实的领导体制中强调听话多于集思广益, 集中有余, 民主不足的问题。营造激发工作潜能的氛围, 广泛听取民警的个人意见, 鼓励民警创新工作方法, 对民警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予以认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民警的交流, 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工作困难, 形成精神上的强力后盾。

(六) 借助社会力量的作用, 资源利用最大化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警力资源, 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治保会、保安联防、行业协会、内保机构等社会资源的作用, 借力、合力、发力, 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形成社会面齐抓共管的局面, 有利于实现警民合作, 缓解民警压力。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激发群众自防和主动提供线索的意识, 营造人人自觉主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 降低发案率;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 把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群众有效的组织起来, 建立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 使之成为我们公安工作的坚实基石和不竭的支持力量;积极尝试建立社会治安协管机制, 将公安机关部分职能通过签订合同、实行责任承包等方式委托给一些物业公司或其他非政府组织来行使, 大胆探索社会治安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 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和管理;要积极培养壮大保安联防队员、协管员等专业辅警力量, 将其纳入四班三运转等排班体系中, 缓解我们一线警力的不足, 使大量在编警察从简单、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能够从事更为专业化、具有更高层次的警务活动。

(七) 加强所队、警种联动, 形成优势互补

为“整合资源, 就近协作、高效快速、统筹兼顾”, 全面推行一警多能, 一警多责, 在明晰各自职责的同时, 加强诸警种之间联动、协同动作, 实行联勤联动勤务工作模式。牢固树立“打联手战、打总体战”的区域协作理念, 着眼加强派出所之间协调配合, 整合警力和装备, 对查缉抓捕、围追设卡堵截等警务活动, 进行动态调警, 形成作战单元, 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对辖区内带苗头性的、倾向性的问题和情况应及时沟通, 共同做好防控工作。通过统筹协调、合作交流, 有效解决派出所在应急处置、执法办案警力不足, 巡逻防控协调不畅等方面的问题,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全面提升派出所“打、防、管控、建”效能。

摘要:城郊结合部呈现案件高发, 人员组成复杂的特点。南京市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应当从警力配置、经费保障、考核制度、人本化管理、社会力量和队伍联动等方面探索推进“四班三运转”、弹性工作制、错时制等创新型举措, 主动适应城郊结合部治安形势, 加快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改革。

关键词:城郊结合部,派出所,警力配置,勤务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下一篇:总结带有其实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