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陈述书(答辩)

2024-10-17

意见陈述书(答辩)(共9篇)

1.意见陈述书(答辩) 篇一

意见陈述书

尊敬的审查员:

申请人仔细研究了您于××××年×月×日就××号发明专利申请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针对该审查意见所指出的问题,申请人对申请文件做出了修改并陈述意见如下:

一、修改说明

3、增加了从属权利要求3,……由于该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包含在原权利。

要求×和×中,所以该修改符合《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权利要求修改的规定。该修改依据来自说明书第××段、第××段。

4、修改了原独立权利要求2,将其序号调整为×,增加了区别技术特征。

以使其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中关于独立权利要求应当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的规定,该修改依据来自说明书第××段、第××段。

5、删除了原权利要求4。申请人同意审查员关于该权利要求没有新颖性的审查意见,并删除原权利要求以上修改均未超出原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符合《专利法》第33条规定,并且上述修改也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的,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规定。具体修改内容参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

二、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的`新颖性(答复新颖性的模块)

如果还有独立权利要求则需要再论述

三、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答复创造性的模块)

第3步:本申请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与对比文件的区别特征在于××××。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由于存在上述区别特征解决了如下实际技术问题:××××。

第5步:而且这样的区别特征也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现有技术与本领域公知常识结合起来也不能得到将此区别特征用来解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6步: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不是显而易见的,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由于本发明采用××××(再介绍区别特征),获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显着的进步。

如果还有独立权利要求×,则需要再判断一下重复一下上面的步骤。

四、修改后的权利要求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权利要求书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概括而成。对于本技术领域的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形是应当允许权利要求保护覆盖的。而且判断权利要求是否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不能仅看几个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该从说明书的全部内容来判断。

五、分案申请

1、分案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可写在前面权利要求书后面)

2、分案申请的理由

3、分案申请权利要求的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申请人相信,经过修改的申请文件已经克服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各种缺陷,并克服了其他一些形式上的缺陷,符合《专利法》和《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的有关规定。希望审查员在考虑上述意见后,能早日批准本申请为发明专利。

专利代理人:×××

(电话:×××)

2.意见陈述书(答辩) 篇二

首先感谢您对本申请的认真审查。对于审查员的意见,申请人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并陈述意见如下:

申请人认为权利要求1-6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实用新型保护客体,理由如下:

1、根据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6.1节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所述产品应当是经过产业方法制造的,有确定形状、构造且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的正是这样的产品,即一种船用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新的构造的(即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船用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2、根据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6.2.2节的规定: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产品的构造可以是线路构造,线路构造是指构成产品的元器件之间的确定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申请正是在现有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的构造,即“包括:碟式聚光反射镜

3、反射镜支架

4、斯特林发动机支架

2、太阳能斯特林机、由斯特林机驱动的发电机、太阳双轴跟踪装置、以及自动跟踪控制系统;自动跟踪控制系统包括: STM32 F3微控制器

10、光电跟踪传感器盒

11、GPS接收器

12、电子罗盘

13、直流电机驱动器14;……;自动跟踪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太阳双轴跟踪装置控制所述碟式聚光反射镜3的运行”才能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提供一种船用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实现在船舶这一特殊的运动载体和水中航行这一特定环境下,通过自动跟踪太阳的碟式聚光镜将太阳光聚焦于斯特林发动机头部,加热高压氢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带动发电机转化成电能输出,作为辅助能源应用在船舶的照明系统、驾驶系统、空调系统、辅助机械等方面,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效果”。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些新的构造为线路构造,包含如下元器件:单片机、光电跟踪传感器、GPS接收器、电子罗盘和被控制器件,这些元器件之间具有确定的连接关系,如附图2所示。

3、在判断一件专利申请是否是实用新型保护的客体时,应当审查权利要求本身,而不是依据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或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或信号处理过程)等,因为对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和工作原理的描述,只能采用功能性的语言或方法步骤类的流程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以用于帮助审查员或专利文献的阅读者来理解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发明创造的实施和应用。而且,根据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6.1节和6.2.2节的相关说明,只有当权利要求中包含有方法的步骤、工艺条件、对材料本身或对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时,才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反之,则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4、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到了太阳光电跟踪的信号处理过程(即工作原理),只提及了处理流程,而没有涉及各个流程是由具体的哪(些)个元器件或功能模块来实现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悉:常规的光电传感器均包含有这些元器件或电路构成,且这些元器件或电路是用来实现相应的流程或功能的,并不依赖计算机程序。所以不但没有在工作原理中提及这些硬件部件,也没有在权利要求 1、说明书及其附图中提及。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前述的光电传感器实现对太阳的光电跟踪,即“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到聚光器表面时,PD1和PD2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相同,经比较器后输出信号为零;……;当光强差值偏差数字信号绝对值超过设定阀值时,单片机才发出信号控制电机转动”,而不是审查员认为的“信号的转换及信号绝对值与阈值的比较需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该技术方案必然要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协议来实现”。

综上,权利要求1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实用新型保护客体。同理,由于权利要求2-6是在权利要求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了被控制器件为GPS接收器、电子罗盘、碟式聚光镜等,因此也不涉及方法,同样也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实用新型保护客体。

3.开题答辩陈述词 篇三

我是来自2011级财务管理二班的学生赵丹,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吴力佳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首先,我想谈谈我写这篇毕业论文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从2012年1月1日起国务院在上海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面简称营改增,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也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选题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政策的实行对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以及找出解决不利影响的方法。这一选题理论意义是营业税和增值税作为税收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税钟,有关它们之间的政策变动和相互转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宏观经济,微观企业都有着巨大的理论影响,而且较为灵活的增值税代替了比较死板的营业税更有利于我国最优税制目标的实现。实际意义是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推广至全国之后,势必会出现一些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其次,我想谈一下我的写作思路,文章打算从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营改增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实证分析、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来写。主要写作点有两点,第一在于找出营改增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影响,如:对交通运输业纳税人的影响、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以及对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影响;第二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我认为可能在创新性和实证性分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最后我想说一下本文的问题

4.答辩陈述词 篇四

当前见义不为公德失范现象的研究是当今公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典型的、影响恶劣的见危不帮,见义不为的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目的是在于探讨解决当今见义不为公德失范现象的有效途径,提高我们公民的公德意识,做到公德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土壤,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得以继承和发扬。

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社会公德的简单概述,以小悦悦等类似事件为切入点看“见义不为,见危不救的公德失范现象。分析出公民在见义勇为这一部分的公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心淡化,正义感流失、责任意识浅薄、知与行的脱节现象严重。第二部分从教育、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媒体及舆论导向的不准确性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对见义不为的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介绍了解决见义不为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对策,主要从培养公民公德意识,倡导社会公平理念,抓好特殊人群,完善保障制度等方面来维护我们的社会公德。

5.论文答辩陈述 篇五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武汉市蔡甸区莲藕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

20063243084

姓名: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一方面来源于学院提供的参考选题,另一方面也基于参考选题的大范围,结合自己的兴趣、导师的意见等进行了选题的细化。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1、对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一般化的理论概述,主要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论述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及构成要素等。

2、通过对武汉市蔡甸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案例,运用实证主义分析方法,把一般化的基础理论渗入到具体的实证案例中,更真实、更详细、更具体地展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蔡甸区莲藕产业概述,莲藕产业链剖析,主体行为分析,藕农收入状况分析,莲藕产业品牌化战略,以及对蔡甸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格局和出路的概括总结。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一)基本要求

1.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切题; 2.立论正确,论证充分,主题鲜明;

3.引用数据必须是近年来的数据,并注明数据的来源;

4.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5.没有抄袭别人的论文,引用注明出处; 6.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符合要求。

(二)成果形式

1.按照要求制作成WORD(或WPS)文档,发送一份给指导老师;

2.按照要求装订的正是论文一式三份,其中学院存档一份,指导老师留存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初步选定论题范围;根据系里确定的论文指导教师安排方案,与指导教师商定具体论文选题。

2009年12月,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设计书,广泛收集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形成主要论点和大体框架,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开题报告书,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4月,根据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改论文文稿,最终定稿;提交指导教师评阅。

2010年5月上旬,论文答辩;按学校规定提交毕业论文相关文档材料。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2]白光,马国忠.中国要走农业品牌化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3]陆世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蔺全录.王翠琳.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朱铁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论[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6]刘军杰.平顶山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7]雷俊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8]周震红.洞庭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9]周燕.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10]杜肯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11]刘国亮.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2]李德力.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13]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14]张洁.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15]杜勇男.中外农业产业化对比研究及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09.2010年1-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武汉市蔡甸区莲藕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学院:__经济与管理学院___ 学号:___200632430084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业的发展状况。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数量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的阶段,在这个变革时期,许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是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组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的发展格局。由于它较好的解决了农民与市场,分散与集约之间的矛盾,成了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通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在梳理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相关理论研究、广泛了解和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在创造新的成绩的同时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一方面呼吁理论研究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提高理论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也呼吁更多的实证调查和研究来提供最新的数据,反映最新的状况。另外,虽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并已经归纳出一些一般化的方法和路径,但各地的发展毕竟还有许多特殊性,需要进行单独的深入考察和研究,以促进当地和相似地区的发展。同时,一般化研究也需要更多的个案来提供支撑。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笔者首先对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基本的理论分析,再此基础上,对武汉市蔡甸区的特色莲藕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试图挖掘其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及不足,并结合各方意见,提出参考的解决措施。同时希望通过典型的案例考察和分析,为我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照作用。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不管是国内和国外农业产业化,同样是率先兴起于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后来又传到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对于农业产业化这一共有的经济发展现象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将伴随着实践的进展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断积累、沉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重点主要有:对“agribusiness”(农工商综合体)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农业生产、加工和运销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的相关问题;对“agro-industrialization”(农业工业化或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侧重于考察产业转型过程中组织、制度的变化以及农业部门的相应改变等问题;对“contract farming”的研究,侧重于对订单农业出现的制度原因、订单农业的实施成本和履约机制以及对参与农民的影响等内容的研究。

国外最早开创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维斯(John·H·Davis)和他的助手戈尔德伯格(Roy·A·Goldberg),他们在1957年定义了“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概念,并将其载体称作“农业综合企业”或“农业综合经营”(Agribusiness)。次年,哈佛大学出版了他们的著作《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其中首次论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的概念。他们的学术思想基本上得到后来学者的继承。有关农业产业化相关的著作有:罗纳德·纽特逊等著的《农业与食品政策》,该书在第十章“农业结构”中详细论述了农业一体化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及相关问题;另一本涉及“农业一体化”的著作是盖尔·克拉默(Gail·L·Gramer)和克拉伦斯·詹森(Glarence·W·Jansea)合著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Agribusiness》,在第二章集中介绍了美国“农业的纵向一体化”、“垂直协作”、“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综合企业。从这些著作有关部分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农业一体化的概念、组织形式、经济意义等理论问题,同时,也可从中了解农业一体化在美国这样农业高度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国外绝大部分己有的农业一体化理论研究在总体上基本形成将农业一体化置于微观经济范畴和农业经营层面的定势,虽然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出现一些新动态,对农业一体化的政策研究开始融入国际战略和策略等宏观经济因素,但对农业一体化始终缺乏系统、深入的全面研究。这或许同农业一体化存在的体制环境、制度变迁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对制度环境相对稳定,体制因素基本为定数的经济发展实况而言,微观经济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会成为理论研究的主导方向。但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国外农业一体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偏窄,影响了对农业一体化本质的认识,难以揭示农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其理论研究对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局限性很大。这也是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作理论研究时,既要借鉴学习国外研究的一般理论成果,又要有所创新、发展的原因。

2、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在我国一出现,就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探讨,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根据认识的深化过程,我国学者十多年的研究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关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基本定义的争论。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各种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

国内对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重点随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研究初期侧重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内涵、发展意义,产业化组织模式、经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等内容;之后,有不少学者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来解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并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考察国内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等;再往后,对农业产业化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化,例如郭红东(2005)对订单履约机制的研究,张明林(2006)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业链成长机制的研究,罗东明(2005)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的研究等,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探讨得到持续拓展。尽管国内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文献很多,但用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文献非常少。

笔者根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资料统计显示: 自1989年至2010年期间,发表有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期刊论文共11871篇,可见该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积淀,研究角度、方法和内容也不断多元化。

自1989年至2010年期间,发表有关“区域性(如省、市、县等)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期刊论文约1200篇,可见具体的区域性农业产业化问题调查和研究相对较少,只占总发表篇数的10.1%。

自1989年至2010年期间,发表有关“地区性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期刊论文约130篇,仅占总发表篇数的1.1%。而有关“莲藕产业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期刊为0篇。

通过以上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文献的简单综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显示了本文研究的价值。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化的理论概述,主要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论述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及构成要素等。

第二部分通过对武汉市蔡甸区特色农业(莲藕)产业化的具体案例,运用实证主义分析方法,把一般化的基础理论渗入到具体的实证案例中,更真实、更详细、更具体地展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蔡甸区莲藕产业概述,莲藕产业链剖析,主体行为分析,藕农收入状况分析,莲藕产业品牌化战略,以及对蔡甸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格局和出路的概括总结。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二部分的具体分析中,笔者运用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对蔡甸区的实地调研,而取样区域以蔡甸区马家渡村为主,并综合参照其他周边村庄,这主要是因为马家渡村是蔡甸区莲藕产业化最典型的村庄。马家渡村虽然人口和莲藕种植面积都不是全区最大,但其发展最为完善,建有一个莲藕长廊和一个试验基地,并与武汉科研院校合作,为当地莲藕的良种培育和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莲藕产业协会的建立也是从该村开始的。

另外,正文还附上了调研所用的调查问卷原文和调查分析报告,以及访谈内容的实录。

正如前文所说,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于地区性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研究比较匮乏,这一方面使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化研究缺乏实证性案例和资料,另一方面,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问题也形成较大的空白。而为撰写本文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将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所得结论,也成为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和价值所在。

研究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运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1、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在经济学分析中,规范研究是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而实证研究是回答经济活动“是什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难以截然分开,本文既从规范研究角度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及特殊规律,同时结合实践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性对策。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形式等方面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而定量分析是对事物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力图更加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

3、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4、总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

总体分析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总体性质,个案分析有利于深入解析事物、认识规律。本文在对农业产业化问题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武汉市蔡甸区莲藕产业的个案分析,来进一步深入展现该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在撰写本文的整个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并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力求获得尽可能真实和充分的一手信息,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实证支撑。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初步选定论题范围;根据系里确定的论文指导教师安排方案,与指导教师商定具体论文选题。

2009年12月,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设计书,广泛收集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形成主要论点和大体框架,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开题报告书,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4月,根据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改论文文稿,最终定稿;提交指导教师评阅。

2010年5月上旬,论文答辩;按学校规定提交毕业论文相关文档材料。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2]白光,马国忠.中国要走农业品牌化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3]陆世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蔺全录.王翠琳.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朱铁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论[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6]刘军杰.平顶山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7]雷俊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8]周震红.洞庭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9]周燕.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10]杜肯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2010年1-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11]刘国亮.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2]李德力.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13]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14]张洁.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15]杜勇男.中外农业产业化对比研究及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09.指导教师签名:

6.论文答辩陈述 篇六

上午好!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的马元喜,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云南族际治理过程的政治整合机制研究》,我的论文是在匡自明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缘由、框架结构、解决问题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解决办法,匡老师都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面,我分别从选题缘由、框架结构、解决问题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解决办法做简单的陈述。

首先,谈一下选题缘由。基于此背景下,之所以“选择云南族际治理的的政治整合机制”作为研究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全面分析和考察云南地区政治整合机制的实践过程,在于以下缘由,第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政治整合研究侧重于多民族国家层面的族际政治治理、族际政治整合研究以及整合机制侧重政治、社会、阶级和经济层面相关研究,很少从中观角度研究出发,把政治整合看作族际治理强力机制来进行研究,此方面有的只是族际政治治理和政治整合相对独立的学术成果和著作,而没有具体地研究政治整合对于族际治理的意义。第二,由于云南大学是我国边疆治理与民族政治研究的前沿阵地,在云南大学众多知名学者的努力下,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整合构建研究基本成熟,具备了研究族际治理过程的政治整合机制所需的理论基础,而且所谓政治整合概念本身内涵具有宽泛性和独特性,可以在族际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合自己专业背景、研究兴趣以及借鉴云南省关于族际研究的丰硕成果基础上,最终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了《云南族际治理的政治整合机制研究》这个论文题目。这个题目研究主题和指向是明确的,就是阐述云南政治整合机制的起源、变迁与重构。

其次,谈一下论文结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云南政治整合机制及其历史缘起,包括政治整合研究兴起背景和面临的社会现实性问题、政治整合的内涵界定、和政治整合机制实现路径。接下来论述了王朝国家时期云南地区多样族际生态形成的原因,以及政治整合机制的构建和实现路径的选择,从而促进云南地区民族关系总体上呈现相容并存并始终认同于内地的局面以及论述政治整合变迁的规律性,从而完成当代云南地区政治整合的构建。第二章主要分析当代云南政治整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在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族际治理问题,这就要求当代云南地区政治整合的完善与重构,并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政治整合重构的建议和想法;第三章主要分了当前云南政治整合转型和重构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并且阐述政治认同构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影响价值取向的多种现存和潜在因素,最后提出了自己所设想的政治整合机制构建,以便增强政治认同程度,实现整合预设的目标体系;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云南政治整合或族际政治模式构建即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分析和描述当前整合实现路径,进而其基本经验,为国家层面开展相关整合实践提供云南经验和云南智慧。结论部分概括在对云南地区政治整合活动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回顾王朝国家时期云南地区整合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治理问题,并且概括出当代云南政治整合的构建历程和政治整合机制实现路径,结合两者分析了当代云南地区整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详细分析了云南族际治理问题,最后提出了转型和重构所应坚持的政治认同价值取向和实现政治认同的整合机制构建,最后提到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区建设的整合模式,从而为国家相关工作贡献云南经验和云南智慧。

最后,谈一下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族际治理问题构建有针对性的政治整合实现路径的变迁历程及原因分析,着重解决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整合机制重构与完善(示范区建设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出现的新问题就是政治整合与族际政治整合区别与联系分析准确性。

7.答辩陈述材料1 篇七

陈述材料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

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来参加本次优秀学生会答辩。在这里,我们将把我院学生会近一年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希望借此机会能增强与各兄弟院系的交流学习。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是同学灵魂的镜子,是同学在人生征途跋涉的目标

我院学生会始终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带领广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抓住素质教育主线,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巩固中求提高,于创新中求发展,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组织建设以及学院制度管理

我院学生会本着“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强管理,服务学生”的原则,内部实行部门分管制,由主席团分管相应部门,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既有张力又有活力的团体。

我们都一直秉承着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汇报,事后有总结的原则。小到每次活动,大到一年工作,我们都认真做好从计划到总结的每步工作,并力求在每次计划中发挥新意,每次总结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进步。

二、院系特色工作

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

我院软件开发部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一直在平凡中缔造者卓越,自2008年12月成立至今他从一个兴趣小组发展成为一支专业性开发团队并先后承接并独立完成了大学组织部“专家管理系统”,大学学工部网站,以及我院“毕业生选题系统”、“机房预约管理系统”等,得到了校院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其次软件开发部还定期开展网页设计等各项技能培训班,该培训班已累计培训千余人次,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009年院团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承接了 “石大沙漠驼铃BBS”的建设,现如今它已发展成为“爱石大(I Star)新媒体文化发展中心”,并先后开设了沙漠驼铃论坛、爱石大咨询网、爱视宽屏、爱购商城等,为石大学子提供了集交流、娱乐为一体的网络新平台。一路上道路虽然也颠簸,但是我们一直充满期许努力的前行者。

为了适应时代在发展,结合自身特色我院学生会引进学生工作办公系统。他很好解决了我们学生宿舍在南区,学生会例会办公室在中区的路途遥远问题,为我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军训期间我院学生会还给生日在九月份的同学集体过一个生日。送去我们的祝福和关心,让同学们在军训最苦、最累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为了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热爱,我院举办了无人监考四级模拟考试。以及“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后在特色工作中还要提到我院计算机应用服务队,从2009年5月成立至今,已经义务的为在校师生提供电脑维护、系统安装等计算机应用服务1000余次。我院勤工部志愿者服务队与孤儿院,敬老

院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工作,不定期的进行志愿服务,这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和优秀品质。

四、院系精品活动

2010年10月24日,由我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打造的“8090,我有我young”迎新晚会在北区大会堂拉开了序幕,这是继08年与生命学院合作迎新晚会后的又一大迎新巨作,本台晚会投入了两个学院老师和学生的心血和汗水,开辟了不同学院合作举办迎新晚会的先河,整台晚会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欢声和笑语,更有震撼和温馨。

而且我院学生会于青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共同举办了“石河子大学第四届电脑组装大赛”,这很好的发挥我院特色,加强我院学生会与社团的合作,此次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好计算机的同学,同时也促进了本院同学与外院同学的交流、学习。

我院院学生会体育部还举办了“迎新生篮球赛”、“信息杯足球赛”、“师生情”拔河比赛、“迎校运”运动员选拔赛等体育赛事,在三月我院女生部举办了“绚烂季节,花样年华”女生节系列活动,虽然我愿女生不及其他学院多,但是活动不乏精彩,而且很多男同学还准备了意外惊喜。这让整个活动充斥着喜悦。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的生活环境,近一步加强信息学院宿舍精神文明建设,宿教中心和女生部联合举办“SHOW我家园“宿舍创新设计大赛,此次大赛立足宿舍文化,挖掘文化内涵,通过美化宿舍营造了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寝室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改善了我院的宿舍文化。

五、结语 :

《楚辞》有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奉承的正是这种探索的精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力争在活动中求

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8.答辩陈述稿 篇八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商业化加速以来,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一向主导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能够说,随着我国各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促进企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新举措,研发手段、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交易体系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标志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已迈进了崭新的信息互动时代。

汽车在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带动作用极强,成为衡量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核心已经由欧美、日韩转移到中国。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正处于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对跨国汽车集团的竞争、消费者多样的购买需求和信息时代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重重挑战,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在经营过程中全产业链业务领域的管理本事和创新本事。信息化则是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汽车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重点。“需求驱动制造”为中国汽车制造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信息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抵御竞争风险、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经过多年努力,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长足提高。由于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其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所以,建立为业务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从实践方面来看,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所以,本文从分析目前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为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供给参考。

信息化的作用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活动范围、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产品创新等。信息化管理在具体推行及应用过程中,随着不一样经济阶段,在信息化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模式方面有了深刻改变,在其管理系统及组合结构上也有了创新。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多以物为本,具有刚性,缺乏灵动性。随着新型管理理念的引入,企业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二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价值,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中心逐渐从有形资产管理过渡到无形资产,如核心技术、知识积累等。三是摒弃传统的静态系统,逐步构成了动态化的管理系统。具体表此刻重新定位和设计已有的经营、业务流程,将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生产设备及管理手段应用到生产全过程,实现技术与管理上的全方位集成。四是管理结构的改变。层级森严的金字塔型不再适合信息高速流转的网络时代,构建扁平型的管理结构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新型管理模式。五是竞争重心从单一的产品优势竞争向综合本事优势竞争转变。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汽车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市场需求,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经过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降低研发和采购成本,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所以,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资料。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经过对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资料和实施路径的研究探讨,帮忙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建设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思路:(l)经过查阅文献提炼观点;(2)阅读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理论书籍,确定全文的理论基础;(3)分析研究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4)结合研究案例分析,提出信息化管理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和具体设计方案;(5)以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为例,阐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实施方法和方案设计;(6)经过以上论述得出结论。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来本文研究的主要资料。

第二章阐述汽车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并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资料、必要保障和评估模型。

第三章主要是经过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特征,以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提出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步骤与应用方案。

第五章主要分析管理信息化在华晨汽车集团的应用现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提议。

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研究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利用能够瞬间完成,从而给企业带来一种高效率和精细化的运作方式,管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是深层次的变革,企业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管理信息化。

本文重点经过对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应用和架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料和实施路径,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总结了信息化规划方法和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企业首先要正确评价自身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发现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再经过科学的规划方法“三个层面,架构是核心,数据架构是核心的核心”来设计未来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也将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快速提升,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网络的覆盖和配送服务的完善、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的应用,都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也必然带来更多的创新模式和新技术应用,信息化会被充分利用和发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其发展信息化的优势和潜在价值。

9.答辩陈述 篇九

本论文采取定性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公务员心理健康所表现的主要状态,根据我国的行政氛围,分析了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整篇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公务员心理概说,分别从: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概述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与指标

(三)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 三方面组成第二大部分,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适度分析,分别从: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公务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对公务员心理状态的适度研究三方面组成第三大部分,提升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措施,分别从:

(一)重点改善外部环境

(二)优化内部环境,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

(三)结合员工援助计划管理模式

(四)建立和强化心理支撑体系

(五)建立应急机制五方面组成论文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公务员心理健康维护的途径与方法,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阐明了自我意识、情绪、心理压力、等有关状态及公务员在这些方面的误区与调整策略;尤其是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提升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措施。为那些心存疑虑、困惑,又不愿意暴露心理问题的公务员,提供心灵自我保护的良方。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心理知识融入行政管理中的人事管理,提出了公务员的录用和绩效考评应引入心理测评的建议,并就加强公务员的自我调适能力、运用员工援助计划的形式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心理干预机制,对提升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上一篇:法院党风廉政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关坚强面对生活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