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2024-08-18

《沁园春雪》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4篇)

1.《沁园春雪》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一

11.沁园春•雪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妖娆折腰:成吉思汗今朝. 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惟余莽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装素guǒ射大diāo原chí腊象

3.解释词语并加点的词语。

惟余莽莽:惟:.

红装素裹:....

红装,原指,这里指。

素裹,原指,这里指。

4.揣摩语言。

(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夸张对偶 借代互文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品味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х”。

A.“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B.“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

C.本词上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D.6.填空。

(1)本文是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是,“雪”是。

(2)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中国人民第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讲话稿收在《》(共五卷),诗词收在《》里,新闻消息收在《》里。

(3)江山如此多娇。(泰州中考题)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宁波中考题)

(5)“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这里指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山如此多娇,江引无数英雄竞折1

腰。代天骄,往矣,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秦皇汉武,稍风流人物,只逊风骚。识弯弓射大雕。

略输文采;一看今朝。俱

7.《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阕议论。

8.画线句子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9.品味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0.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答:

11.应当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

答:

(二)课外拓展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作者是代的家。字,号。

13.“序”中的“兼怀”的意思是。“子由”是指。

14.词也是押韵的,写下全词韵脚处的字,按先后依次排列是。

15.词的下阕画线句表达作者的胸怀和情感是()

A.忧郁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想。

B.凄凉的情调和郁闷的情怀。

C.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浪漫的情怀和实在的感情。

16.判断正误(正确的的“√”,错误的打“×”)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B.“琼楼玉宇”指的是上文的“天上宫阙”,词人在这里运用的形象描绘的手法。()

C.这首词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D.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而情绪是消沉的。()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桂林市中考题)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祝勇文)

17.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纯粹:②浸透:(1分)。

18.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 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3分)

①品雪—②一④(每空1分,意同得分)

(二)新题链接(苏州市中考题)

24.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姥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5.诗歌创作•牛刀小试

要求:以“咏雪”为题,围绕“雪”来进行诗歌的写作。行数、字数不限。

提示:回忆下雪时你的心情和行动,通过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可以借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可押韵,农谚:“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1.沁园春•雪

1.fèn;ráo;zhé;hán; zhāo ;xùn;sāo;shǔ; wéi;mǎng;2.裹;雕;驰。3.略。4(1)C(2)A.对偶、互文点拨:两句不仅运用了对偶,而且运用了互文,上下句必须联系起来理解,就是理解为,千万里冰封、雪飘。B.比喻、对偶、拟人点拨:把山比喻成舞动的银蛇,把高原比喻成奔驰的蜡象,两句上下相对构成对偶,“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C.对偶、借代点拨:“文才”和“风骚”都代指文学才华,运用了借代,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对偶。(3)A.“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用:其一领起以下各句;其二“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其三“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豪迈,壮志凌云。“惟”是“只”的意思,作用: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具体的直觉,气象雄伟。“顿”是“立刻”之意,作用: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黄河平日滚滚滔滔的气势此时全无。

B.“舞”有“舒展柔美”之意,“驰”有“奔腾壮烈”之意。作用:赋予静物“山”“原”以动感,有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山势丘陵的绵延起伏在天地浑然一色中会有这样的错觉;也有心理因素,经历了磨难的作者,此时意气风发.他眼中的世界自然也是生机勃勃;还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历尽磨难,此时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作者是将对革命的信心窝于自然景物中了。C.“略”“稍”体现着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并非一味否定。

D.“数”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的态度,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5.A.х B.√ C.√6.(1)词;词牌名;题目。

(2)革命;军事;思想;国家主席;一;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5)《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广义的文化。7.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8.承上启下(过渡)。9.(1)“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地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2)“惜”字从“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意味非常丰富:其一“惜”中含褒,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巨大影响,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其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文学才华欠缺。其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鉴定自信。10.不同。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几近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11.“俱往矣”三字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点出全词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这里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人物。

12.略13.并怀念,苏辙14.天、年、寒、间、眠、圆、全、娟15.C16.A.√B.√

C.√D.×17.①纯粹: 无杂念,纯净(1分)。②浸透: 完全沉浸、沉人。或:完全感染(1分)。18.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1分),给人以想像的空间(2分)。19.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分)。

20.“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 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2分)。(意思相近即可)21.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 骚》”——《史记》(举例恰当得2分)。22.孤寒寂寥中有牛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 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2分)22.②喜雪;③咏雪;④踏雪(每空1分,意同得分)24.(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25.略。

2.《沁园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3~14题。(11分)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梅”的?请根据上阕内容进行概括。(5分)

14.分析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答案:

13.从数量,颜色,姿态,气味等方面来正面描写,同时游人争赏侧面描写了梅花繁盛美景。(每点1分)

3.《春雪》阅读答案 篇三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 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 2分。)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 “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3]

4.《春雪》阅读答案 篇四

分,选C给1分(C说法片面绝对),答A、E不给分(A情节设置很讲究铺垫伏笔。)

(2)(6分)①第一处写风筝,描写了一幅欢快动人的幸福画面,反衬出李老汉的孤寂悲哀。第二处写风筝突出李老汉听说儿孙春节不回家后的失落伤感。(2分)

②两处写风筝形成对比,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与李老汉丢风筝的失落形成对比,突出李老汉的失落、伤感、孤寂。(2分)

③第一处写风筝为第二处写风筝作铺垫,并前后呼应,正是孩子们放风筝很快乐,后文才会出现给孙子糊好的风筝,使得小说行文顺畅,无突兀之感,并结构完整。(2分)

(3)(6)①内心孤寂惆怅。小说中李老汉心里孤独落寞才沿着小路走了出去。第一段中直接叙述“村里年轻人最多时,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寂寞的时候。”

②重情,深爱家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并且想累死去陪老伴;李老汉整整半年都希望见到儿子和孙子,早早地给孙子糊好了风筝。

③坚强,有苦全自己扛,不愿求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拼命地干活,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自己内心极度思念儿孙,却不找人倾诉,独自出门。

④能干,手巧。李老汉能糊风筝,并且会画出可爱无比,神采奕奕的小燕子图案。(任答3点即可)

(4)(8分)①标题:春雪既指春节的雪,也暗指李老汉每逢春节压在心头的“雪”,春节儿孙不回家的烦心事压在李老汉心头,如雪一般凄冷。

②人物形象:春雪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出一个孤寂落寞的空巢老人形象。

③情节设计:将眼前与过去勾连,现实与幻觉交织。年后李老汉出门所见是现实,儿子出生时种槐树、妻子死后是过去,听到儿子的说话声及尾段的雪是幻觉。这样写使情节有波澜,富于变化。

上一篇:雷锋精神大讨论总结下一篇:电商总监职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