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共8篇)
1.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一
文章标题:公司产品承揽评审生产交货及出入库管理制度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1、产品承揽
(1)公司所有生产产品均由销售部销售。
(2)
产品销售时,1吨以下可不签合同。1吨(含1吨)以上必须签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经销售经理审核批准后到经理处盖合同章。
(3)所有订货合同均需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空白表格存放于销售部。业务员接订货通知后,按规定格式准确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填写完毕后报销售部经理签字(若销售部经理不在由销售办主任代签)后,交销售办主任评审。
如业务员外出不在公司,由销售部经理填写,如业务员及销售部经理均不在公司,可由销售办主任代其填写,但业务员必须在回公司24小时内主动找营销办主任复核签字,逾期视为认可,否则出现一切责任由业务员承担。不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不予安排生产计划。
营销办主任接《承揽评审记录表》评审后及时将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部,由生产部当日评审入库时间,而后,营销办主任依据生产计划将填写了计划号及入库时间的《承揽评审记录表》,一联返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二联留底,三联交生产部。
2、合同的评审
(1)合同评审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进行。
(2)合同评审结束至交货前,相关业务员可到生产车间、仓库了解自己的产品生产、入库情况,在必要时可向营销办主任提出书面建议,营销办主任根据情况全权代理及时与相关生产车间调整处理。
(3)营销办主任下达生产计划二联至生产部,三联至成品仓库,并由生产部评审人员及成品库保管员在计划存根联签字接收。
(4)因客户要求,营销部下达生产计划后确需补签合同时由相关业务员写出书面申请,找营销部经理签字,总经理签字后加盖合同公章,此书面申请存营销部经理处。
(5)成品合同评审规定
①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对生产部产品准时交货负责。因而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必须时刻高度关注各车间生产进度,准确掌握各生产车间工序实际生产状况,灵活准确地安排转序和交货时间,严禁固定地按天数累加生产数量来确定交货日期,如遇用户要货特别急这一特殊情况,由销售部经理找生产部经理及生产部合同评审员给予特别评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②如发生意外设备故障,由生产部经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交货期,仍保证不了的,生产部经理需与销售部经理协调推迟交货期,由销售部经理在《推迟交货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并交营销办主任更改交货期。
(6)成品入库规定
①按计划每批次成品包装结束后,包装车间主任必须立即与装车人员联系办理转序入库。装车人员必须保证当日办理入库。装车人员对同一天多批次入库的产品,应与包装车间主任及营销部主任主动沟通,按照缓急安排入库,对必须在当日下班前入库,否则就会造成误交货的产品,包装车间主任应该与装车人员提前协调,妥善安排。
②入库成品必须带有产品标识和合格证,顾客需要产品质量证明书的,还应附带产品质量证明书一起入库。
3、合同的更改
(1)合同的更改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办理,由营销部经理与生产部经理沟通后填写《合同变更记录》并签字确认,由生产部拟订好修订合同,由生产部合同评审员以书面形式提交营销办主任,并将评审结果协调营销部经理及业务员联系客户确认,经客户确认后重新修订合同。
(2)对于交货期变更的,由生产部书面通知营销办主任,将变更信息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承接人员,确保其知道已变更的信息。
4、产品入库发货程序
(1)成品库保管员对生产部入库的成品按照生产计划中下达的规格、数量(支数)入库并挂好标识(所售客户名称及规格),保证帐物相符,以免混淆。
(2)成品库保管员对入库后产品的包装完好负责,对入库时包装破损的拒绝入库。
(3)对于客户要求单件计量的产品,产品入库时,入库人员应出具每件产品的明细表,成品库保管员根据明细表,核实明细表中累计的重量并抽查与单件产品填写的重量是否一致并清点此批产品的数量(件数),核实无误后,办理产品入库手续,并当场清点所入件数是否和明细表一致,如有意外,暂停办理入库手续,查明后再办,车间及其他计量人员要认真计量每一产品的重量(客户反馈有重量不足或其他错误时,分别由打包计量人员及相关责任人承担一切责任),杜绝因重量不足影响我公司信誉的现象。
(4)成品销售时,由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陪同顾客到仓库提货。成品库保管员按用户所要的规格发货过磅,提货人或业务员监磅
以示数量认可。发货单一式四联,一联存根、二联财务、三联营销部、四联顾客。业务员在发货单存根联签名,为顾客送货情况,业务员必须让承运人在发货单存根联“承运人”一栏处签名,并注明“承运数量准确”字样,以示承运数量准确。仓库保管在第二联应注明此批产品何时下达生产计划,何日何时入库,然后由发货人持第二联到销售部经理处签好出厂价,并由销售部
经理签下计划日产品订价,加工费及标明商家符号〇,厂家符号〇。如销售部经理不在,应找营销办主任代签,假若以上二人都不在应找总经理签发后到财务部开具发票,然后由发货人持发票或出门证到仓库交给成品库保管员,保管员在出门证处签字,以示发货数量准确。如客户需要出具发货清单时,由成品库保管员给予逐项填写并随货同行。
《公司产品承揽评审生产交货及出入库管理制度》来源于,欢迎阅读公司产品承揽评审生产交货及出入库管理制度。
2.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二
2009年10月止,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其中,出口313.5亿美元,同比下降5.7%;进口42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8%;贸易逆差107.2亿美元,同比下降36.0%。在农产品出口中,食用植物油7.9万t,同比下降62.4%;玉米8.8万t,同比下降53.6%;棉花8451.4t,同比下降52.5%;大米63.0万t,同比下降27.3%。这些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幅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1]。
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除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2008年,欧盟完成了食品中铅、镉和汞等重金属最大限量的新法规草案(1881/2006号法规草案);韩国新的农产品残留物标准,不仅把农产品的检测品种扩大至37种,同时更将检测的农药成分从132种增加到了213种。2008年上半年,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1091批产自我国的不合格食品(含化妆品)。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的通报数量均超过了百批[2]。
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仅是检测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检测标准、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建立完善的进出口检测体系,已成为保证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抗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一项极为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络的普及,为解决上述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对于传统检测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时效性性强、检索价格低廉、便于储存、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地点分散在全国各个村镇,生产者绝大部分都是个体农民。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的宣传、质量监督的执行、质量问题的解决都十分困难。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迅速全面提高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工作的水平。
2 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也在不断加强。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得到改善,农产品检测资质审查制度逐步得到落实。但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出入境农产品检测标准普及率低
质量问题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欧盟等发达国家提高了食品质量、环境和动物福利标准,事实上形成了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生产整体水平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至今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实行“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农业技术落后,在改良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方面缺乏能力,因此,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品种上。这样的农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成为进口国拒绝进口的理由。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检测标准的提高刻不容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提高进口产品的门槛,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进入21世纪后,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欧洲共同体(EC)涉及食品和农产品的标准共有550个。这些标准规定严格,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这些标准和指令规定。日本对于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达3%~4%,且检测项目多,标准高,大米检测项目从20项增加到120项,生鲜蔬菜农药残留限量必检指标高达217项。
近几年来,我国对农产品检测标准问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取得了一定进展。2006年12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实现了每一个被管理动物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编码,且与国际标准兼容。从2007年3月1日开始,36项检测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以及131种兽药和7种生物毒素残留量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肌肉等产品。然而,从总体看,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对生产者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不仅很多生产者对有关标准知之甚少,而且很多管理者也不了解标准的变化。以我国茶叶质量为例,若按国家现行GB9679判定,合格率高于90%,但该标准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标准,若按欧盟茶叶检验合格标准衡量,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当欧盟堂而皇之地将我国茶叶拒之门外时,我国生产者还没有搞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甚至少数人还将有毒化学品掺入农产品中,河北省“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的出现就是突出的一例[3]。
2.2 检测机构设置分散,信息沟通能力不强
自启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国家、省、市、县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但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还没有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没有固定和长期的经费来源。例如,四川省泸州市虽然7个县(区)农业部门已经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现有检测技术人员数量偏少;检测机构运行经费不足,创新能力较差[4]。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检测机构的信息沟通、检测机构与生产者、消费者的沟通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相比之下,欧盟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依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区划分和农产品品种类型设立全国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检测机构,依法实施监督检验。法国建有完善的质量检测管理和定期预报网络体系,每年定时、定点取样分析,如小麦的取样点达36500个,分析检测基本样品达1150个。丹麦国内有授权的农产品质检机构38个,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美国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收集和发布包括国内及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以及贸易质量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各州也根据需要,建有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产地安全。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产品的信息服务。除了完善的国内农业信息体系外,农林水产省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国际农产品贸易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系统和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系统。
2.3 农产品生产者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出入境农产品质量
从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看,农产品生产过程分散,产业链条极易断裂。农产品和农用品流通存在散、乱、杂的特点,现代物流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失灵。位于农业生产最底层的种植户和养殖户不仅分散,而且受教育程度低,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很弱,特别是对出入境农产品质量问题反应迟钝;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建立特色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但整个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规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还不能全方位覆盖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几乎存在于所有市场,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由于农产品质量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因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严重。农产品搜寻品特征指农产品的颜色、大小、光泽、形状等外观质量,是可以在购买消费之前就获得的信息;而农产品的鲜嫩程度、口感、味道和烹饪等方面的信息必须在消费之后才能获得,这些信息构成了农产品质量的经验品特征;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品特征主要涉及到通过仪器检测出来的信息,如激素、农药和化肥使用残留量、病菌含量、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等。出入境农产品还有一个地域间隔的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出入境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状况若不能迅速改变,我国出入境农产品的质量就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的要求。
3 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建设
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秩序监管和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在互联网环境下,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1 运用系统工程,形成全方位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体系
出入境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工程,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化肥、饲料、药品使用与管理、病虫害控制、疾病防疫、环境质量和加工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安全性监控等诸多环节。只有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及进口国家(地区)的要求,制定高标准技术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卫生。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必须依据出入境农产品的流程,协调生产者、农业管理部门、海关、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部门、运输部门和零售部门的相互关系,形成多环节的严密的网络检测环节。而各个部门都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图1显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
3.2 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快速收集、交换检测数据
运行在网络构架上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包括若干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收集、交换分布在各级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经过加工、评价后使其转变为不同层次的对不同水平的人群有用的信息,为政府提供决策分析,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该体系以农业标准化及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信息发布、认证、检测三个子系统协调工作,科学分工的有机整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流程图可以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参考(图2)[5]。
图2中的DB表示多个数据库。例如,可以设想DB1为环境数据库,DB2为农产品产地数据库,DB3为投入品质量数据库,DB4为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数据库[5]。
在网络结构的建设上,按照国家构建农产品质量信息体系的要求,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连接部、省、市、县、乡镇农业行政部门、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批发市场、各生产基地检测站以及相关部门的高效、快速、通畅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结构。通过与公用网络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换,形成数据集中、异地各份、应用分散的网络构架。
在组网结构方而,考虑到各级部门既有局域网(内网)用户又有广域网(外网)用户,采用LAN和WAN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网络系统,广域网通过公众网实现,系统基于WEB开发,全网分内网和外网构建,采用星形结构连接。
3.3 建立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的预警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出入境农产品检测预警系统是根据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对农产品的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先兆预警,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的系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必须对国外的农产品市场情况有即时的了解,才能掌握主动。
建立起与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预警系统,其重要作用还在于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产品监测预警信息。避免诸如“三鹿奶粉”类的劣质产品流入国际市场,影响“中国制造”产品的声誉。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能够把农产品供应链中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保存起来,供消费者、政府部门和企业查询,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追溯到始作俑者,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企业而临的经济损失[6]。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企业可以方便、系统、规范地记录和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企业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增强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7]。国际农产品市场已经实施了ISO 22005可追溯性体系。2008年7月11日,我国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要求农垦各项目承担企业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申报产品可追溯。这一项目标志着我国农产品检测追溯体系建设开始起步[8]。但要在我国实现覆盖各类农产品生产者,具有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卷标信息等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功能,具备互联互通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信息系统还需要专门的投资和大量的工作。
3.4 完善基于网络的检测信息月报制度和检验报告评价制度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通讯的便利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报告的质量和速度。
检测信息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依据《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从2008年8月起建立检测信息月报制度。要求承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的定点检测机构,在每个月28日前将当月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托检测和监督检测及相关情况汇总,通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报送,同时抄送所在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该制度实行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保证了产品质量信息的沟通。
检验报告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从2008年8月起建立检验报告抽查制度,同时对认证检测的检验报告进行专家跟踪评价。这项工作也应尽快实现网络化管理。
3.5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1)利用网络的条件,能够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的“欧盟法规与标准题录检索”,宁波检验检疫局WTO办公室定期发布《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报告》,并通过网络公开发布,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质量标准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进行检测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通过建立各级检测中心内部的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可以全面提高对中心检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各相关中心间、中心与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网络及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做到检测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品牌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9]。
(2)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通过集中培训,免费提供上网条件等措施,使400多位农民掌握了商务部的“新农村商网”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了解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能力。事实说明,加强宣传和培训,能够较快的使出口农产品生产者,特别是青年农民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提高质量意识。各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检测检疫部门应将培训的重点放到农村,为农民提供直接的培训服务,尽快使农民掌握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使我国农民直接走向国际大市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即检测标准普及率低,检测机构设置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提出了加强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的建议:形成全方位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快速收集、交换检测数据;建立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的预警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质量检测检验报告评价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质量,检测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业部发布2009年1-10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中国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gzdt/2009-12/03/con tent_1479085.htm.[R/OL](2009-12-03)2010-03-22.
[2]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8年上半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报告.欧盟法规与标准题录检索系统[EB/0L].http://www.wto.gdciq.gov.cn:8003/shukan_show.asp?id=78.[R/OL].(2008-10-09)[2009-02-02].
[3]新华网.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两名涉嫌疑犯被依法逮捕.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09/15/content_10008551.htm.2009-02-15.
[4]朱建忠,李仕钦.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8(5):36-38.
[5]王维强,孔健,崔立新.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A].中国科协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暨首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C].沈阳,2004:360-364.
[6]王宁,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126-129,144.
[7]李广领,张利丽,吴艳兵,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20~123.
[8]农业部网站.农业部启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0L].http://www.gov.cn/gzdt/2008-07/11/content_1042580.htm.(2008-07-11).2009-02-02.
3.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1-01
引言
医院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使得医院的耗材物质出入库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和规范化,基本实现了医用耗材物质的收费、采购、入库、出库的信息化和技术化。在医用耗材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ERP管理理念,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深化物质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推动医用耗材出入库的科学化管理。
一、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ERP 管理理念
EPR的英文缩写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它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ERP 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资源实行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这些综合资源的效能,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方案决策的依据。[1]医院的管理与运行可以参考企业 的ERP管理理念,以进一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的运行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根据ERP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借鉴参考实现医院的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在HRP中,可以实现医用耗材的需求、采购计划的制定、医用耗材供应商 的选择、具体的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收货、应付医用耗材账款、物资的申请消耗、耗材费用计价、账务支付的全程环式管理。实现医院物资采购、医用耗材库存控制、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管理等综合的物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医用耗材预算控制、票据管理、资金收付等医院财务资金管理流程优化;实现医院内部耗材的动态需求与外部耗材采购平台的一体化。
二、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完善耗材的核算体系
实现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离不开具体的耗材财务管理,因而,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医用耗材的财务核算体系。具体来讲,可以建立起医用耗材的经费预算、财务报销、医用成本核算与收付款、HIS收费系统,规范医用耗材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三、在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
加强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可以采用现代的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管理方式。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医用耗材信息平台。具体来讲,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射频识别信号,自动的获取相关的目标对象的数据。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它不需要有线识读器,通讯距离较长看,最长通讯距离可达5米之远;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批量处理数据,因此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3]射频识别技术的存储标签容量较大,因而,通过读取射频识别设备的标签内容就可以获得全部的医用耗材信息资料;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起高值耗材的数据资料库,可以实现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出库、入库、患者的临床应用的全程监控。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起的高值耗材信息资料库,可以实现对于高值耗材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它可以向上追溯到高值耗材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医院高值耗材的申请者和采购者,向下查询追踪到具体的高值耗材使用医师和应用患者,从而实现高值耗材的每一个使用者和使用过程的全程信息记录,做到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和应用。
另一种是采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因其制作成本低廉、误码率低、录入速度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物流技术。医院在进行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条形码技术,根据需求,确定医用耗材的数量和规格,实现医用耗材一物一码的编码管理。应用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从入库、出库、使用全流程的控制管理快速化、便捷化、高效化及低误差化。[4]应用医用耗材的超市化服务理念,可以提高医院物资供应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浪费,提高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率和耗材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结束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用耗材的出入库科学化管理,是医院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支持医院的医疗卫生器械的合理、科学、规范使用,提高医用器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新明,杜显峰,卢光泽. 医用低值耗材的物流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9) : 640 - 642.
[2] 黄志水,周文光. 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13) : 1350 - 1351.
[3] 王定宇,冯泽永. 基于ERP 思想的公立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J]. 重庆医学,2011,40( 22) : 2284 - 2286.
4.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为了维护库区的秩序及安全,加强人员、车辆、车场及货物的管理,提高仓库进出货作业效率,确保仓库货物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仓库区域均实行禁烟管理,进入仓库的人员一律不准在库区内吸烟。保安应加强库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
第三条本单位及客户自用小型汽车凭《车辆出入证》进出仓库,装卸货车辆进入仓库区,值班保安必须填写《装卸货车辆登记表》,装卸货车辆出库时必须凭放行条才能放行,其它来访车辆进入仓库区,值班保安必须填写《来访登记表》,并给司机及车上的其他来访人员发放《来访证》,出库时收回。
第四条本单位员工凭工卡进出仓库,客户凭《人员出入证》进出仓库,其他人员要进行安全盘查,遇重要事件或怀疑情况及时报告仓库领导或仓库管理人员,确定是来访人员后,来访人员要填写《来访登记表》,值班保安要核对来访人员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然后发放《来访证》,出库区时收回。
第五条保安要注意引导车辆安全进出,按秩序摆放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及主要通道,同时要对仓库大门左右两侧马路边停放车辆进行劝阻管理,保证仓库大门区域的交通顺畅。发现库区内车辆发生碰擦事故,应立即维护现场秩序保留现场,并向仓库主管领导汇报。
第六条仓库自动推拉门应保持关闭状态,进出车辆逐一验证登记后放行。夜间要加强对进出车辆和人员的盘查,保证库区安全,防
止货物被盗。
第七条进出货严格执行“凭单核货,逐项核实”的操作原则,做到货品收发准确无误。
第八条进货时及时安排装卸工人卸货,合理安排货位,作业完毕,清点数量,正确填写货卡单及进仓调度单,货物外包装破损的要分开堆放,并做好记录,及时将进仓调度单交回业务室登记录入,货卡单填写仓单号后及时挂放在入库货物上。
第九条出货时及时安排装卸工人装车,装车前必须确定装车方法,合理安排装货顺序,充分利用车辆空间,作业完毕后清点货物余数,货卡单填写出货记录,然后将出库理货单交回业务室销帐。
第十条加强货物的在库管理,库房要做到安全、规范、整洁,货物堆放符合限高、限重、分类和整齐美观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盘点货物,做到帐、货、卡相符。
第十一条遇到客户要将货物出完或者出货后余货不多的情况时,要主动核实客户仓租是否结清,仓租未结清的,禁止让货物出完,并通知领导处理。
5.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充分发挥综合维修队材料使用效益,规范维修材料的采购、入库、出库等各个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入库经办人将所采购材料连同预购清单、采购发票交于仓库管理人员,仓管人员对照预购清单和采购发票按类进行数量清点,确定无误后在发票上签字,然后按品名、型号、单价等进行详细入帐。
出库维修人员必须凭“领料单”到仓库领取材料,领料单上必须有班、组长以上负责人进行签字。
出入库管理制度
一、物品入库有关制度:
(一)物品采购回来后首先办理入库手续,由采购、领料人员向仓库管理员逐件交接。库房管理员要根据材料领用申请单的项目认真清点所要入库物品的数量,并检查好物品的规格、质量,做到数量、规格、品种,价格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或在入库登记簿上共同签字确认)。
(二)对于在外加工货物应认真清点所要入库物品的数量,并检查好物品的规格、质量,做到数量、规格、品种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
(三)物品进库根据入库凭证,现场交接接收,必须按所领、购物品条款内容、物品质量标准,对物品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入库登记。
(四)物品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入库。
(五)物品入库,要按照不同型号、材质、规格、分别放入库房的相应位置储存,在储存时注意做好防锈,防潮处理,保证物资的安全。
(六)物品数量准确、价格不串。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入库,多入库。
(七)精密、易碎及贵重物资要轻拿轻放.严禁挤压、碰撞,倒置,要做到妥善保存以防盗窃。
(八)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严禁与我综合维修队无关的人员进入仓库。
(九)仓库保持通风,保持库室内整洁,由于仓库的容量有限,货物的摆放应整齐紧凑,作到无遮掩,标牌要醒目,便于识别辨认。
二、物品出库有关规定:
(一)物品出库,出库维修人员班、组长到统计员处填写“材料领用表”,到仓库管理员处领取材料,仓库管理员要做好记录,领用人签字。
(二)物品出库,数量要准确(账面出库数量要和出库单,实际出库实际数量相符)。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
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出库,多出库。
(三)仓库管理员严格执行凭发货单发货,无单不发货,内容填写不准确不发货,数目有涂改痕迹不发货,发生上述问题应及时的与相关的责任人做好货物的核对,保证发货的正确性,如遇紧急情况向领导请示可先领用材料,后补办领料手续。
(四)保管员要做好出库登记,并定期向主管部门做出入库报告。
(五)为了防止出现出库货物差错,要严格遵守出库制度,应先写好出库单并且相关责任人签字后,交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出库登记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到仓库拿取物资。
三、维修剩余材料入库:
(一)维修剩余材料要先清点数目,在材料出入库表上注明剩余材料的型号、材质、规格,接收入库。
(二)仓库管理员将材料出入库表报于统计员输入计算机。
四、废旧材料回收:
(一)废旧材料要先清点数目,在材料出入库表上注明剩余材料的型号、材质、规格,接收入库。
(二)仓库管理员将材料出入库表报于统计员输入计算机。
以上申报已一个维修周期为准
综合维修队
6.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六
1.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各类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工作,保证各类物资快速、准确地入库、出库,同时确保出入库物资质量,特制定《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试行)》。
1.2 适用范围
到达仓库经确认属本公司采购或接管的物资及再入库物资,均依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规定了到库物资的入库验收、入库、出库作业流程及作业内容。1.3 定义
入库验收:是对即将入库的物资进行质量、数量、包装、规格的查验,是保证入库物资合格的重要环节之一。
紧急放行:指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收就让来料入库并投入生产的做法。甲类物品:主要指甲类液体即闪点<28℃的液体、易燃易爆物质和强氧化剂。
乙类物品:主要指乙类液体即闪点≥28℃至<60℃的液体、非甲类易燃易爆物质和助燃气体。2 相关部门职责
2.1 物资部
2.1.1 负责组织物资入库验收工作。
2.1.2 负责验收所有物资的数量、重量、规格,并检查包装及外观情况。2.1.3 负责办理验收合格物资的入库、出库手续。2.1.4 负责对验收不合格的物资进行退货处理。2.2 技术安全部
2.2.1 负责对计量器具、仪器仪表、消防安保用品、劳动保护用品进行质量验收,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2.3 使用部门
2.3.1 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行车专业设备、备品备件、工器具、非标产品等物资进行入库质量验收,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2.3.2 设置专(兼)职材料员,按规定程序办理物资领用、退库、借用等出入库手续。
2.3.3 对领用的各类物资进行管理,建立台帐。3 物料入库管理流程及内容
3.1 物料到货后,库管工作人员在“物资到货记录”上进行登记,并签名确认。
3.2 3.3 库管员核对货物清单、发票、合同/订单复印件是否完整。库管员向相关采购人员索取采购合同/订单(复印件),通知采购人员、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到货验收。
3.4 验收人员各负其责,核对各项资料凭证,对物资外包装、数量、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填写“物资验收单”,出具验收意见。
3.5 对同一合同中分批到货的,从初次到货时起,相关库管工作人员应留存合同清单,针对每次到货逐项勾消,直至合同全部结束。
3.6 因工作需要,部分物资可直接安排送至使用现场进行入库验收,验收合格后凭货物发票清单及领料单办理入库手续。
3.7 3.8 未通过我方验收的物资,由相关采购人员通知供应商作相应处理。验收合格的物资,相关库房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台账或“库存物资标识卡”的建立。
3.9 根据一物一码原则,三个工作日内将各物资放入货位。
3.10 将到货发票、发票清单及“物资验收单”交物资管理信息录入人员,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并打印“入库单”,录入人、经办人、仓库负责人须签字。
3.11 上述资料经确认后,交统计分析助理填写报销单,按规定流程办理报销手续。4 物资验收内容
4.1 核对资料凭证:检查发票、送货清单、产品合格证、检验单、说明书是否齐备;再检查送货清单上货物的品名、型号、厂牌、数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货物清单相符。
4.2 外观包装检查
4.2.1 根据物资的体积、几何形状、自然属性进行外观包装检查。4.2.2 检查包装容器上是否贴有物料标签,标签上是否注明物料品名、产品标准号、物料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认证标志和数量等内容。
4.2.3 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资,易碎物资与比重大的物资不宜在同一包装箱内包装。
4.2.4 不同类别的物资不能在同一包装箱内。
4.2.5 注意包装标志,有毒、爆炸、易碎等物资包装外部应有相应的标记。4.2.6 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
4.3 数量验收 4.3.1 计重物资的验收。计重物资一律按实重计算;金属材料以常规换算表计重交货的,按常规换算表计重验收,并记录换算依据、尺寸和件数。带包装计重物资,有条件时应同时记录毛重和净重,至少应记录毛重。定量包装计重物资,可按一定比例抽查过秤(5—15%);贵重物资等特殊情况须全部称量。过秤验收时要确实保证称量正确,记录准确。
4.3.2 计件物资的验收。小批量的计件物资应全部清点件数。带有附件或成套交货者,须对照货物清单逐项清点。小件包装物资,若包装完整,对箱(包)内数量,可实行抽检(5—15%),检验后,恢复原包装。
4.3.3 对于小件的大量散装物资,若形体规格相同,可用“检斤点数”的方法计数。
4.3.4 用其他方法计量的物资验收:如玻璃、木材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的计量方法验收。
4.4 质量验收
4.4.1 质量验收的一般规定
4.4.1.1 核对货物的品名、型号、材质、规格尺寸、等级等是否与送货清单及合同货物清单相符。
4.4.1.2 检查货物的外观质量,要求涂层完整、色泽光亮、表面无损伤;检查货物是否贴有商标或标明生产产地;对安全性产品需有安全认证标志;对合同中注明有样板的货物,凭采购人员交来的实物样板进行验收。4.4.1.3 检查设备是否成套,应附带的零附件是否齐全。4.4.1.4 一般性地检查货物内部结构。
4.4.1.5 需要开箱和拆件时,应保证不损坏货物本体,检验后恢复原样和包装。4.4.1.6 对具备用工器具验收的货物应按质量要求采用工器具进行验收。4.4.1.7 实行抽检(5—15%)的物资,当发现有一件为不合格时即可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重要物资必须逐件检验。4.4.2 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类物资的验收,按照公司计量器具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质量验收。4.4.3 化学危险物品
4.4.3.1 钢瓶气体类物资的验收一般检查钢瓶上的合格标志,有无安全帽、气阀处有无油垢及有机粉末等;必要时用橡皮管插在气阀上,一端插入水盆,或用碱粉泡沫涂在气阀上视其是否漏气。
4.4.3.2 油漆类等化学物资必须有合格证、保质期、生产日期及商标;对接近失效期(距离失效期六个月内)或已失效的油漆应拒收。油漆类物资验收时摇晃,听声判断是否有结块。5 物料紧急放行控制
5.1 一般在下述情况下,才允许紧急放行:
(1)来料若不合格,在技术上可以纠正。
(2)来料若不合格,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在经济上也不会发生较大损失。(3)来料若不合格,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的零部件质量。5.2 当来料到达后,根据情况需要紧急放行的物料,由责任人(一般为采购人员或生产车间材料员)填写“物料紧急放行申请表”,报本部门领导及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同意。
5.3 对紧急放行的来料要做出可追溯性标识,同时做好“紧急放行来料识别记录”,记录中应详细记载紧急放行来料的规格、数量、时间、地点、标识方法和供应商的名称等。识别记录一式两份,库管员及使用部门各存一份。5.4 在紧急放行的同时,应留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且检验报告必须尽快完成。
5.5 若紧急放行的来料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时、快速地将不合格品追回。
5.6 紧急放行所使用的全部质量记录,应按规定认真填写,在保存期内不得丢失和擅自销毁。6 物资领用出库管理
6.1 物资发放原则
6.1.1 未经检验合格的物资不得发放。6.1.2 已到有效期的物资不得发放。6.1.3 物资发放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6.1.4 上批退料先发。
6.1.5 接近有效期限的物料先发放。6.1.6 领料手续不全的物料不得发放。
6.1.7 生产性物资必须依据检修计划、临修的实际需要及消耗定额按实领用,不得多领。
6.1.8 对可维修的备品备件,实行收旧领新制度。6.2 物资领用出库流程
6.2.1 由各部门(车间)材料员填写“物资领用审批表”(按实际作业需要申领),经车间和部门领导审批、物资部核实后,车间材料员到仓库领料。6.2.2 库管员依照实物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拣货、配货。6.2.3 制单员打印领料单,发料人、领料人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6.2.4 发料完毕,库管员在相关记录上核消扣减。6.2.5 库管员填写“物资出库记录”,领料人签字确认、领料出库。6.3 紧急需求的物资领用出库流程
属抢险应急所需的物资,经各车间主任及以上领导和物资部部长口头同意后即可出库;抢险结束后相关车间材料员应立即按6.2条款规定补办领用手续。
6.4 借用物资出库
6.4.1 物资借用应严格控制,原则上不允许其他部门向物资部库房借用物资。
6.4.2 车间确需临时借用物资,由车间材料员填写“物资借用审批表”,经车间主任和物资部部长签批后方可出库。
6.4.3 借用物资总价高于伍仟元或借用物资库存量已达到安全报警库存量的物资必须由公司分管物资部的领导审批。6.4.4 库管员见经审批后的借用审批表发货。
6.4.5 各车间归还时应进行入库验收,归还后核销借用单。
6.4.6 借用物资转为正常使用时,按6.2条款规定补办领用出库手续。6.5 报废物资出库:在办理有关报废物资手续后即可出库,具体管理执行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管理相关规定。7 物资退库
7.1 当发生错领、错发物资及物资领出库后未使用等情况时,出库后再返回仓库,经车间技术人员会同物资部库管人员鉴定验收后,凭“退库单”经车间主任及物资部长审批同意,可办理退库手续。
7.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企业物资,入库质量,管理
物资供应部门承担着企业的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不间断供应任务, 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部门, 对企业的生产建设起着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但是采购回来的物资不可能全部都直接送入现场, 绝大部份的物资都进入了仓库, 因此作为仓库部门应如何运用物资出入质量的控制, 并提高经济效益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上述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的供应管理工作经验, 谈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对物资实施科学分类, 分类管理, 突出重点
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 应了解企业所需的各类物资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对生产流程的影响作用, 并以此为依据, 将物资按质量安全等级进行科学划分, 划分为: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由于质量问题会给生产、产品质量及人身带来严重危害的物资分为Ⅰ类物资;将在生产使用中, 由于质量问题, 会对生产和人身安全产生影响的物资分为Ⅱ类物资;将因产品质量原因对生产和人身安全无影响的物资分为Ⅲ类物资。
二、充分运用法律法规, 在采购合同签订中明确加强入库物资质量控制的相关条款, 以利于物资入库的验收
根据《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及《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 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验, 并按照《合同法》规定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物资的验收标准及验收方式, 为下一步物资质量控制提供标准及方法。
1. 供应部门或招标部门邀请投标时, 应认真对邀请单位进行资质审
议, 对有供应记录的应调取供应质量及信用情况, 请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共同审议购货商资质, 必要时进行三方评审, 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物资的采购。
2. 对招标采购的物资根据物资类别确定定价原则:对由于质量问题
会给生产、产品质量及人身带来严重危害或危害Ⅰ类、Ⅱ类物资的招标和比价应采取以质量为主, 以价格为辅的定价原则;对因产品质量原因对生产和人身无影响Ⅲ类物资则采购以价格为主的定价原则。
3. 根据物资类别确定不同物资的验收标准及方式:对Ⅰ类物资入库
的检测, 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并出具检测证明, 留物资管理部门备案, 对无条件检测的企业, 须委托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检测, 对需到现场取样送检的采购物资, 应明确取样的地点、方式、原则及双方认可的送检单位。
4. 对于必须经过使用才能确定物资质量的Ⅰ类、Ⅱ类物资, 应有合同中的明确质保期及售后服务。
5. 对于采用样品验收的物资, 应在招标完成下达中标后, 将中标物
资的样品交物资管理部门, 并在合同中明确按送达物资管理部门样品验收。
三、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提高员工质量防范意识
由于仓储管理是相对操作性较强的行业, 只有对实际现场操作都了如指掌, 对所管理物资的使用及仓储要求有所了解, 才可能有能力设计、管理整个流程, 实现服务综合化和专业化。所以需要企业定期组织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重点是物资质量的鉴别与控制, 让员工充分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1.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对仓储物资分类管理知识的培训, 使管理人员
能按不同等级的物资选择不同的装卸、倒运、摆放、码垛。使库房做到“十不”, 即不潮、不腐、不锈、不霉、不烂、不变、不坏、不缺、不损、不混。
2.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物资质量的鉴别能力及物资使用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质量鉴别的技巧, 充分意识到质量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在入库物资质量验收时, 应用所学知识严格进行质量验收。
3.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对物资维护、保养常识的培训, 使其能应用相
关知识进行维护、保养, 对库内物资进行定期或经常性检查,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从而杜绝有质量安全问题的物资进入生产环节。
4. 加强对搬运人员及搬运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使操作人员按照搬
运规格及安全操作制度进行搬运, 规范装卸行为, 避免人为因素对物资质量的伤害。
四、严格物资入库前验收工作, 杜绝假冒伪劣物资进入企业
1. 入库物资质量验收依据采购合同、随货应附带“合格证”, 需按照
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并出具检测证明;对于需取样送检的物资, 应在三方到场时进行现场取样, 送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检测;对无相应资料的, 不予接受。
2. 对于合同明确为按实物验收的, 应按中标方提供的样品进行验收;对于同样品不符的, 不予接受。
3. 严格物资外面质量验收。要检查材料外包装物有无破损、缺失, 查看表面, 开箱检查。
4. 验收原则:对Ⅰ类物资实施全检, 对Ⅱ、Ⅲ类物资施行抽检。
5. 对验收合格的物资, 要填写《物资验收单》, 验收单要注明供应商、
物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到货时间, 验收单应有采购员、保管员共同签字, 对于合同要求供方必须到场取样验收的应有供方取样验收人员的签字。
6.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或验收材料未全的物资, 按入库验收程序, 暂存待验区, 核实合格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
7. 对存在问题不能验收入库的材料, 做好《不合格品记录》, 要求供应部门办理退货手续。
五、加强采购物资的质量跟踪, 确保采购物资质量有效控制
1. 对重要物资和只有在安装和使用阶段才能暴露出内在质量问题
的物资, 物资管理员在对外观质量验收合格后, 填制物资质量跟踪卡, 跟踪卡上应注明供应商、物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到货时间, 由采购员、保管员共同签字。
2. 物资管理部门在使用单位领用该物资时, 在跟踪卡注明物资出库时间, 使用单位领料人员签字后, 将质量跟踪卡传递到使用单位。
3. 使用单位在物资安装及使用时, 将质量跟踪卡传递到使用人员,
让使用人员参与到物资质量控制中来, 可以在使用物资过程中, 各岗位相关人员对使用过程进行监控, 并将使用过程中相关使用情况认真填写质量跟踪卡, 发现异常, 及时反馈到相关质量处理部门, 为异议处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 分析与利用。对完成跟踪返回的质量跟踪卡, 各相关单位及时进
行汇总及分析, 实现对采购物资质量的有效控制, 并分析供应商所供物资的质量状况, 为下一步采购供方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8.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篇八
摘要:通过开发RFID系统,实现航空企业在快速通关方面的创新应用,从而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着重围绕“RFID海关出入区管理系统”的研发,来说明RFID技术对航空周转件业务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RFID;周转件;出入区
一、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应用背景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深入,近几年一些跨国航空制造企业、维修企业、航材物流企业等纷纷落户保税区,航空产业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航空维修是航空产业循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之产生的快速通关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成为新兴的“蓝海”。
1.1.2 研究意义
为保证在航飞机的正常营运,航空维修备件的物流运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无法保证在海关工作时间出入区。例如,航空周转件业务,需要在及时答复客户后24小时内将周转件送至客户手里。但按现有报关审批模式无法满足企业7×24小时及时进出区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空企业的业务发展。
针对航空企业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最终采纳了开发与构建出入区RFID系统的方案,以实现保税区内航空周转件的7×24小时快速进出区。
1.2 论文主要研究目标
1.可将实货信息备案至RFID电子标签内存储,并通过手持终端对设备编号进行唯一性识别;
2.满足区内的航空制造企业、维修企业企业对出入区货物的时效需求,实现7*24小时无间断便利通关,填补海关非工作时间动态管理的空缺;
3.货物出入区自动计算税款,自动核扣、返还保证金,并对保证金不足的情况进行系统预警或卡口禁行,保障海关税金的及时收取。
1.3 论文研究技术方案
该系统为出入区RFID监管系统,目标是实现航空周转件管理的信息化,包括标准化的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等;同时为保税区相关业务提供基本的设计参考。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系统开发模式
采用“核心+增量”模式开发,系统的核心是设备管理、企业管理和出入区管理,在核心模块完成之后做相应的增量设计及功能开发。
2.系统设计策略
1)扩展策略:本系统可拓展多种业务应用,如临时出入区、生产工具检测等,要求严格符合海关业务标准;
2)复用策略:公共数据要求严格标准符合,以方便其它系统对资源的调用。
3.系统应用蓝图
系统分為两部分:一部分是是基于web开发的管理平台,系统完成后用户通过web方式进行访问;一部分是基于.NET开发的手持作业平台,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方式访问。本系统在集中的服务中心运行,用户使用浏览器或者PDA,通过局域网的方式访问应用服务器,用户认证后进入系统。
利用物联网的非接触识别技术,依托无线网络、手持扫描终端、RFID标签、远程服务器等设备支持,实现海关RFID自动出入区管理。
二、RFID技术与应用简介
2.1 RFID系统知识
2.1.1 RFID技术
RFID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一种新技术,其信息可由系统直接自动产生并保存在标签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和复杂环节下的出错率。
2.1.2 RFID系统组成及原理
RFID系统主要包括标签、阅读器(扫描器)和软件三个部分:标签通常应用于货物上,手持终端通过天线接收标签发出的信号,对其解码;通过光缆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软件系统。
三、开发航空周转件RFID海关管理系统
自主开发的《航空周转件RFID海关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周转件等循环使用货类的出入区业务。
1.系统目的
针对航空客户对周转件等货类循环出入区的紧迫要求,制定符合业务流程的RFID系统,实现周转件7*24小时的快速出入保税区。
2.RFID系统与传统模式对比
四、RFID系统应用设计说明
4.1 总体设计
本系统在集中的服务中心运行,用户使用浏览器或者PDA,通过无线局域网的方式访问应用服务器,用户认证后进入系统。
4.2 功能设计
软件分为两部分,WEB应用和PDA应用:
1.WEB应用
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登录、主界面、修改密码、出入区管理、报表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预警策略
2.PDA应用
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登录、主界面、设备注册、入区作业、出区作业、作业预警、打开读写设备、关闭读写设备
五、论文总结和前景展望
5.1 论文的工作总结
通过调研保税海关的航空业务需求,挖掘出问题存在的根源,以RFID技术为突破口,开发并建立起适合保税区航空周转件业务的应用系统,从而巧妙利用海关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实现RFID海关管理系统下的智能区域通关。
5.2 论文的前景展望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诱人,在信息社会,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要求快速、准确,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海关的RFID监管领域会更加广阔,不只局限在航空领域,而几乎会拓展到所有高货值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
参考文献:
[1]黄学成等,RFID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仓库管理出入库制度10-14
仓库出入库制度09-19
仓库出入库流程管理09-06
废品出入库管理流程10-12
xxx公司危险废物出入库管理制度10-29
原材料出入库管理规范08-31
危险化学品储存、养护与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11-11
出入口管理制度06-24
出入物品管理规定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