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2024-10-18

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共12篇)

1.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一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背景之下,数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电视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为了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产生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的电视技术存在的弊端,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厚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一个基本的概念,对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二

关键词:播出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趋势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视台播出系统也逐步向数字化时代迈入, 为了应对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播出节目的需要, 电视台特别是县市级等中小电视台播出系统数字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电视台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电视节目的收看效果取决于从发射到接收、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从节目播出到传输各个环节的电视设备和系统的协调发展。因此,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控播系统须在所有环节的设备和系统中均采用数字化。

1 播出系统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 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视台对播控系统进行半数字化或者数字化改造外, 大多数中小型电视台的播控系统为模拟信号, 且电视播出设备较为陈旧、系统落后, 通过文献整理和调研, 我国各县市中小电视台前端机房播出系统有以下几类:

1.1 模拟电视播出系统

模拟电视播出系统为目前各中小电视台的主要播出方式, 一般采用计算机控制录像机切换台或矩阵播出, 该系统的由于技术指标不稳定常导致亮、色信号串扰大等问题。此外, 由于该系统的监控能力不强, 因此设备需要进行备份, 同时该系统制作与播出设备具有隔离性, 有利于节目的安全播出。

1.2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

从整体性能上讲,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较模拟电视播出系统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硬盘数据的镜像、双工、RAID5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技术、主备机热备份方式及两级故障自动恢复技术等先进技术支撑下的数字硬盘播出系统与后期节目制作设备协调发展, 形成安全性和便捷性较高的系统网络[1]。然而, 由于前期电视节目的主要载体为磁盘, 电视节目仍大量依赖于磁带, 导致播出系统中硬盘上载的节目工作量很大, 但硬盘容量有限, 成为制约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成本高, 投资量大, 也是数字硬盘播出系统目前在电视台中应用的另一原因。

1.3 模拟、数字盘带结合播出系统

模拟、数字盘带结合播出系统中利用视频服务器作为存储播出的关键设备, 如素材采集、上载服务和交换机均采用数字硬盘传输方式, 但服务器BNC视频输出、视音频分配器、视音频切换矩阵、键混、字幕、台标、CATV传输、无线传输等则采用传统的模拟传输方式[2]。这种模拟和数字盘带相结合的播出方式, 比较容易得到推广, 因为该系统既有利于电视台机房播出系统的数字化, 又通过部分替换传统的设备和系统, 降低了成本。

2 数字播出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2.1 数字播出系统的优势

数字播出系统具有传统播出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

1) 存储挂接和可利用性。

前期播出磁带的存储和存档均采用磁带储存的方式, 数字硬盘存储以其大容量、安全便捷的存储方式为电视台播出系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传统的模拟播出系统中存储常因技术原因不能高效的将播出信号完整的储存到磁带中, 在播出端将其更换为数字化播出系统可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整个电视台数字化网络的体系中, 节目制作和储存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避免转换时的信号劣化。

由于目前电视台在节目编辑中采用非线性编辑或非线性编辑网络, 易造成节目二次下载时信号损失, 造成信号不稳定, 节目效果差等问题。在播出端实现数字化后, 播出系统中可以采用非视频流采集的形式实现节目数据的输入, 避免节目信号的重复编解码, 使播出的节目达到高效率、高品质的效果。

3) 良好的灵活性和可重复性。

节目播出过程中随时会发生特殊情况, 需要对节目进行删除、增加、修改, 调整播出时间, 插播广告, 修改播出的内容, 数字播出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可高效的完成这些任务。同时, 对于节目的重播, 特别是广告类节目, 只需重新编辑节目单上载后便可进行, 较传统的播出系统更具有灵活性, 优势明显。

总之, 数字化播出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 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取代传统的磁带播出模式, 成为未来电视台机房播控系统的首要选择。

2.2 数字播出系统的特点

当前, 电视台数字播出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数模兼容

由于电视台的各播出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整个电视台各系统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电视台机房播控系统在从模拟播出系统向数字化播出系统过渡时, 要注意与其他系统部门的兼容。因此各电视台数字化改造中需特别注意数模兼容性, 在设计新系统时需考虑非线性网络与硬盘服务器之间文件传送的兼容性。

2) 多频道播出

中小型电视台的频道多为8个左右。对播出系统时进行数字化改造时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 资金的投入, 系统的结构特点等可能出现的问题, 便于改造后的原来独立的节目播出方式逐步变成统一管理的多频道播出, 有利于电视台管理的规范化, 达到全台资源共享, 节约资金投入。

现在多频道的播出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3) 硬盘播出

目前各电视台的播出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硬盘和磁带相结合的播出方式, 主要用于广告新闻的串编和播出, 结构较简单, 多用于中小电视台;一是以硬盘播出系统为主的播出方式, 多用于大型电视台的多频道数字播出系统。

2.3 数字播出系统的关键技术

2.3.1 盘带混播

考虑硬盘播出系统投资大, 在我国大多数电视台采取盘带混播的播出系统, 播出的核心设备采用硬盘服务器, 可自动播出节目, 与传统的手动插带相比, 更安全可靠, 效率显著;与原始的录像机不同, 硬盘服务器可避免其产生的时间误差, 达到帧精度;硬盘播出服务器的成本较低, 因为无需像录像机一样为了保证质量, 定期更换磁鼓和录像带等设备, 只需要增加硬盘容量便可, 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硬盘价格日益降低[3]。

2.3.2 网络化播出

数字播出系统网络由以太网络和光纤网络组成。信息的传递 (上传的节目单、播出日志) 和素材的共享一般通过以太网络进行, 这对多频道电视台的频道间信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网络化后, 在整个电视台的网络系统内, 可以随时对节目单进行检索、上传、统计、远程监控播出和管理。网络系统内的各工作站、各软件中的功能通过管理员给出的权限信息供不同的用户使用。系统可对所有使用者的所有操作系统都进行记录并保存, 可有效便捷的管理整个播出流程, 有利于播出工作的顺利完成。

2.3.3 上载及存储

自动化上载终端可通过遥控上传的放机、切换矩阵和硬盘播出机上载已经编排好的节目单并对其进行存储, 这种自动化上载功能可减少人工操作, 避免出现人为错误, 同时节约时间, 但是由于硬盘服务器的内部存储空间是一定的, 所以在对上载终端发送任务时要注意, 若超过了硬盘容量则无法实现上载和存储, 可在硬盘服务器外挂接大容量存储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2.3.4 设备间结合

数字化播控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对系统中任何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 有效的把系统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对各频道和各种播出节目进行管理。如:数模之间信号的转换, 上载、播出和存储的自动进行等。

3 数字播出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全硬盘播出系统应运而生

随着未来节目的复杂度不断增加, 播出任务越来越重, 竞争日益激烈, 能够优质安全播出节目各电视台的主要任务。多频道的电视台节目播出业务和其他新兴的业务需要加快电视台机房各系统的数字化进程, 特别是控播系统的数字化, 基于视频服务器的全硬盘播出系统应运而生。

3.2 数字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大型电视台前期设备 (数字摄像机、数字编辑机) 和后期设备 (数字演播室、数字转播车) 等也正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电视台的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系统间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必须保证各软件和硬件设备从发射到接收、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从节目播出到传输各个环节的电视设备和系统的协调发展[4]。因此,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播出系统数字化须在所有环节的设备和系统中均采用数字化。播出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3.3 数字播控技术日益成熟

国内外各大型电视台的实践经验显示:数字化播出系统技术已相当完善, 视频服务器, 光纤网络通道和存储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什么成熟, 工作稳定[5]。如GVG公司的M-2100数字播出切换台、SMS-7000数/模兼容矩阵均为技术十分成熟的产品, 可用于各中小型电视台的系统的改造。

4 结束语

该文介绍了我国各电视台播出系统的应用现状,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数字化的播控系统不仅在设备上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同时在管理和监控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广泛应用和推广可以为我国电视的安全优质播出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蕴军.浅析电视台数字播出系统[J].声屏世界, 2004 (2) :61-62.

[2]范浩明, 崔文臣, 解贵星, 等.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实践[J].数字通信世界, 2006 (8) :30-32.

[3]李维, 许峰, 黄小伟, 等.县市级电视台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J].电视技术, 2008 (7) :71-73.

[4]符秋进.电视台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的发展应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9) :28-29.

3.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现状

1.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更多关注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浅谈多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6):176.

4.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四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终端;应用;发展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子消费类的数字化电视产业已经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形式的数字电视仅仅可以使用户相对被动地来观看电视节目,而不可以实现用户个性化的自主参与[1]。目前,数字电视终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户借助数字化的交互式平台不仅能够收看到正常的数字电视节目,还能够查看数字节目指南、相关的新闻时事以及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1我国三网融合背景的概述

5.数字存储式自动应答录音系统 篇五

摘要:介绍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利用ISD2590芯片设计实现的一种数字式自动答录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且实现简单,具有较大的可扩充性。

关键词:单片机 ISD2590芯片 录音 双音多频(DTMF)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自动应答、数字点歌、自动音频服务、自动应答录音电话等各种自动答录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了效率。本文介绍以数字存储方式设计实现的一种简单的自动应答录音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ISD2590语音芯片进行数字录音,其特点是:音质好,且可随时更改主人留言信息。另外该系统利用单片机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及可扩充性。

(本网网收集整理)

1 系统原理

数字存储式自动应答录音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其核心器件是单片机。利用单片机检测键盘、摘/挂机、铃流等输入信号,并相应地控制和实现双音多频(DTMF)信号的发送、语音芯片的录放音等功能。

在电源方面,振铃电路和通话电路由电话线上的直流馈电直接提取,其它电路用外电源(5V)供电。

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 硬件设计

整个电路按功能主要分成两大部分:语音收发电路和录音部分。

2.1 语音收发电路的实现原理

语音收发部分的内部组成如图2所示。要求可传送的语音信号在300Hz~3400Hz之间。

语音收发电路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振铃电路、通话电路和发码电路。其工作过程为:平时通话电路和发码电路同电话线断开;当振铃信号到达时,振铃电路工作,促使蜂鸣器发声;摘机后,即通过转换开关使通话电路和发码电话线接通,交换机检测后立即停止发送振铃信号,而转接双方的话音信号,通过通话电路实现通话。若欲向外输出话音信号,首先摘机动作使发码电路与电话线接通,交换机检测到即送到拨号音;然后交换机负责把呼叫方拨发的DTMF信号送给被叫方,使被叫方电话振铃。

振铃电路主要用SGS公司的LS1240芯片,通话电路用TEA1061实现,发码电路使用可单片机接口的HT9200A芯片,可实现DTMF数据的发送,且容易对其进行软件控制。

另外,考虑到后面的设计需自动摘机,转换开关用继电器实现,以利于单片机控制。

2.2 录音功能的实现

2.2.1 ISD2590芯片

录音时主要用ISD2590芯片,它是美国ISD公司的`专门产品,具有音质自然、使用方便、单片存储、反复录放、低功耗、抗断电等特点。该芯片采用模拟数据直接在半导体存储器中存储的技术,不需经过A/D或D/A转换。因此能够非常真实、自然地再现语音、音乐、音调和效果声,避免了一般固体录音电路因量化和压缩造成的量化噪声和“金属声”。片内信息可保存1(无需后备电源),存储单元可反复录音十万次。

(1) 芯片的电路特性

・手动操作/微控制器控制兼容;

・多段信息处理,可分1~600段;

・输入采样频率5.3kHz;

・典型带宽2.3kHz;

・外部时钟频率1024.0kHz。

(2) 部分引脚描述

・节电控制(PD)

本端拉高使芯片停止工作,进入不耗电的省电状态。芯片发生溢出,即OVF端变低后,要将本端短暂变高复位芯片,才能使之再次工作。

・片选(CE)

本端变低后(而且PD为低),允许进行录放操作。芯片在本端的下降沿锁存地址线和P/R端的状态。

・录放模式(P/R)

本端在CE的下降沿锁存。高电平选择放音,低电平选择录音。录音时,由地址端提供起始地址,录音持续到CE或PD变高,或内存溢出。如果CE是前一种情况,芯片自动在录音结束处写入EOM标志。放音时,由地址端提供起始地址,放音持续到EOM标志。如果CE一直为低,或芯片工作在某些操作模式,放音会忽略EOM,继续进行。

・信息结尾标志输出端(EOM)

信息何时结束在录音时进行设定。只要CE端上升沿到来,录音就停止,此时ISD芯片会在内部一个独立的EEPROM单元内设置一个信息结束标志EOM。当由CE端脉冲触发放音时,放音持续到EOM位为止。

ISD芯片存储阵列的每一行都可以独立寻址,每一行中均匀地布置4个EOM定位点,因此芯片共有2400个定位点(4×600=2400)。例如ISD2590采样频率为5.3kHz,每行的寻址时间为160ms,则EOM的分辨率为40ms。这样,从信息结束到EOM信号输出的最大延时是40ms。EOM信号为负脉冲,脉宽为20ms。上升沿实际上标志信息的结束,因此语音在EOM处于低电平时仍继续从芯片输出,而在上升沿时停止。

・地址/模式输入端(Ax/Mx)

地址端有两个作用,取决于最高两位(A8、A9)的状态。当最高两位中至少有一个为0时,所有输入均解释为地址位,作为当前录放操作的起始地址。当这两位全部为1时,地址端就作为工作模式选择端(高电平有效)。因此操作模式和寻址是相互排斥的(具体的操作模式可参考有关资料)。地址端只作输入,不输出操作过程中的内部地址信息。地址在CE的下降沿锁存。

・话筒前置放大器输出端(ANA OUT)

这个输出经电容耦合到模拟输入(ANA IN)脚。前置电压增益取决于AGC端电平。

・模拟量放大器信号输入端(ANA IN)

本端为芯片录音信号输入端。它接到输入阻抗约为2.7kΩ的固定增益放大器。对话筒输入来说,ANA OUT端应通过外接电容连至本端。该电容和本端的3kΩ输入阻抗给出了芯片频带的附加低端截止频率。其他音源可通过交流耦合直接连接至本端(绕过了ISD的前置)。

・话筒输入信号端(MIC)

本端用于放大1~20mV的信号,它是增益可控的跨导放大器,输入阻抗10kΩ,最大增益24dB。一般驻极体话筒输出的电平足够驱动该放大器。由于输入阻抗已知,频率响应的下限由音频信号源和输入耦合电容决定。对于ISD2590,驻极体话筒选用0.1μF的耦俣电容,它和本端的10kΩ输入阻抗决定了芯片频带和低频截止点。

芯片上的AGC电路控制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使增益在0~20dB之间变化,以维持合适的输入电平。

・话筒参考端(MIC REF)

该端是前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当以差分形式连接话筒时,可抵消噪声,提高共模抑制比。这个输入端如果不用,必须悬空。

2.2.2 录音部分的电路原理

录音部分的电路如图3所示。

(1) 单片机除了要控制ISO2590的CE、P/R、PD和EOM4个控制端,还要控制地址端的高4位(A9~A6),以使信息的分辨率最小为9.6s。

(2) 图3中的继电器开关J1-2可以控制芯片的录音方式:当如图3所示连接开关,芯片从MIC录音;当断开J1-2,语音信号从20脚(ANA IN)录入芯片,MIC不起作用。

3 软件设计

3.1 主程序

先扫描键盘(采用非编码键盘),若所按键的键值小于或等于0CH,表示要发码,转入发码(SENDCODE)程序。这些键共包括:0~9、*和#键。

若键值大于0CH,则表示是功能控制键,依次判断是哪个键,然后转入相应子程序。这里功能键共包括:ON/OFF、PLAY、READY、RECORD。

流程图如图4所示。

3.2 键盘扫描子程序

本程序采用非编码键盘,单片机必须对所有按键进行监视。一旦发现有键按下,单片机应通过程序加以识别,找出它的行列值,并求出它的键值,然后转入相应的处理程序,实现该键功能。

3.3 ON/OFF键子程序

ON/OFF键是摘挂机控制键,它对应的键值是10H。

当有振铃信号输入或欲输出话音时,要将通话电路与电话线接通。此时可以按下ON/OFF键,单片机检测到此键便控制继电器JK1(使P1.4取反)完成此要求。

3.4 RECORD键子程序

RECORD键是录主人留言信息控制键,它对应的键值是0DH。

主人要把自己不在家的留言信息(例如:“您好,这是XX的自动留言机,主人不在家,请留言,留言时间是80s”)。预先录入ISD2590芯片中,以便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在这里留有9s的时间用来录这段话。具体操作是:选按下RECORD键,程序检测到此键后,便开始示主人留言信息并启动单片机的T0中断定时。9s后自动停止。

由于对ISD2590进行直接寻址时,信息的最小分辨率是150ms,所以将A0~A5都接地,将A6~A9连到单片机输出端。这样可以使信息的最小分辨率变为9.6s(150ms×2 6=9.6s)。利用单片机的T0中断定时器从ISD的初始地址(即A6~A9都为0)开始定时9s,并段时间留作主人留言区(剩下大约0.6s不用)。把接下来的80s用来录对方留言信息。

3.5 READY键子程序

READY键是准备实现自动留言功能控制键,它对应的键值是0EH。

当主人出门前,预先按下此键等待。当有振铃信号输入时,振铃检测电路检测到振铃响了4次后,便发给单片机一请求信号。单片机响应后,首先将通话电路与电话线接通(模拟摘机),然后将主人留言信息发给呼叫方,发送完毕后马上准备进行录音。本程序留有80s的时间录对方留言信息,每次录音都从上次录音结束处开始到此次对方录音完毕并挂机为止,循环录制(自动覆盖最前面信息),每次录音完毕自动挂机。主人回家后,可以按下复位键,再进行其他的操作(比如播放留言信息)。

流程图如图5所示。

3.6 PLAY键子程序

PLAY键是播放留言控制键,它对应的键值是0FH。

当主人要听自己留言信息或对方留言信息时可以按下此键,这时便开始播放第一段信息(主人留言);若不想听此段信息,可以不等其播放完,再按一下PLAY键,便从第二段开始播放(对方留言);若再按此键,便重新播放第一段信息;只要按的不是PLAY键,就跳出此子程序,ISD2590停止播放。

流程图如图6所示。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数字芯片存储式自动答录系统。该系统具有实用性强、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适合家庭和商业两用,且在功能上可以扩展。

(1) 若想录多方留言信息,可以将这80s的时间细分成多段,每段多长时间预先设定好。也可在电路中加入摘挂机检测电路,当对方挂机时自动停止录音。这种情况下每段录音时间不固定。

(2) 此电路还可以扩展,加一些其他功能,例如:

・温度报警功能。只要将温度传感器输入端连至单片机外部中断脚,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便进入中断,单片机控制语音收发电路自动拨号(例如拨119),并告如对方这里有火灾。

6.TPMS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六

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是驾车者、乘车人的生命安全保障预警系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TPMS将成为汽车安全保障系统之一。TPMS发射模块将向高度集成化、单一化、无线无源化方向发展。

米其林集团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已开发出在轮胎制造时的成形工序中,将压力、温度监测和信号发射装置被埋入轮胎胎壁内,它在轮胎的整个寿命期间(一般为1~7年)发挥作用;作为信号接收装置做成如手机的手握式解码读出器,可方便驾驶者出车时插装在车上,下车後随身携带。

以RFID技术作为研发智能轮胎的基础,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该公司和西门子VDO汽车配件公司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钮扣电池般大小的带RFID卡传感器。该传感器除了能够感知轮胎内的气压、胎体温度的变化并发射反映这种变化的信号外,还具有标识轮胎的功能,也就是说,它既可用於轮胎气压监测,还可以用於轮胎历程可追溯性记录。上海交通大学也开始基于声表波技术的TPMS开发研究,这种能同时测量轮胎内压力、温度和发射数据的SAW传感器,不仅可实现智能轮胎信息的无源测量和无线发送,并且将拥有中国人自主的知识产权。

7.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七

目前, 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传统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 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 数字电影得到了迅速发展, 成为现代电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里程碑。

数字电影, 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 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 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 放映在银幕上的电影作品。相对于胶片电影, 数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成本较低、没有磨损、运输方便。

2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原理

数字影片制作采取高质量高效率的视音频数字技术, 将高清晰度的数字电影素材生成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数字影片。一部100分钟的数字影片文件大小约为6G, 画面、声音质量明显优于16mm电影放映效果。数字影片分发包括卫星传输和影片输入盘两种互为补充的分发方式, 以卫星传输分发为主, 影片输入盘分发为辅。数字影片通过不同的传输方式分发至数字院线, 由数字院线负责影片至终端放映点的二级分发工作。数字影片卫星传输分发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负责, 由卫星发送平台和卫星接收平台组成, 利用卫星发送平台将数字影片分发下去, 远程架设卫星接收平台, 接收数字影片。远程卫星接收平台利用传递硬盘或者直联方式将影片下载到终端放映点的数字播放服务器中。

数字节目制作中心提供亚洲7号卫星36MHz传输通道, 进行卫星上行传输, 该卫星通道为公共服务卫星通道, 利用该转发器空余时段为数字影片提供传输。由于数字系统具有可续传功能, 同时没有实时性要求, 因此可以随时中断和续传。数字系统作为国家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技术运行系统, 利用总局已有的传输通道, 可以提供有效、低成本的卫星传输方案。同时, 利用节目传输中心提供的通道, 能够保证节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控性。

以英国伦敦Calmon电影院数字电影卫星传输为例, 每年英国通过使用Hispasat卫星能为2000家影院传输30000部电影预告片以及2000部影片, 并且在这个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其他任何硬件的支持。Hispasat主要是负责卫星传输工作, 设计技术平台 (其中包含内容播放服务器和数字接收设备) 的工作主要是由Ericsson公司负责, 整体系统集成和部署 (广播天线和接收机, 运营和系统维护) 主要是由Mo Me公司负责, 而音视频服务则是由Deluxe公司承担。

3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电影的卫星传输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 一直到2010年才开始自主研发该技术。当时,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进行研究。不久, 我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便自主研发了基于卫星传输网络的电影数字拷贝发送平台及专用接收机, 使得电影数字拷贝向全国各地影院分发传输成为现实。该项技术标志着我国正式掌握了电影数字拷贝卫星传输技术和接收设备的生产。到2012年, 我国卫星传输的实验日趋成熟, 已经由点及面快速进入到最后的压力测试阶段。传输结果表明:传输速度每秒可达90Mbps, 这意味着2个小时就能传输一部MPEG-2格式大小约为60GBytes的影片;6个小时就能传输一部JPEG2000格式大小约为200GBytes的影片;而对于大小约为400GBytes的3D影片, 传输时间也只需要不到11个小时, 并且此类传输的最大优点是系统丢包率低。

截止到2013年底, 我国已有300多家影院安装了数字电影卫星传输设备。根据业内人士的相关估计:在接下来的1~2年内, 我国完全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影片的卫星传输, 同时一个整体卫星网络的雏形也将逐步形成, 而在5年之后, 我国完全可以从整体上实现数字电影的卫星传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具体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 同比增长36.15%, 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 占总票房的54.51%。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 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 新增银幕5397块, 日均增长15块银幕, 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

4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4.1 卫星传输将助推院线转型

目前, 亚洲7号卫星K7H转发器上行的“流动电影放映平台”节目, 由节目源单位“数字节目制作中心”对节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并将其加密后, 把一套或多套节目打包成一路节目流, 通过SHD传输网传输至上行站。卫星上行站通过光端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 送给调制器, 调制器将输入的ASI码流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及QPSK调制并输出70M或140M的IF (中频) 信号。中频信号经过功放室内上变频器, 将中频信号无失真地转换为射频信号后输送至高功放进行高功率放大, 最终通过地球站天线上行至卫星。各接收用户通过专用的接收设备, 根据给定的下行接收频率, 调整设备参数即可进行节目的接收观看。这种方式具有机动性强、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可靠性和维护性强等特点, 大大满足了文化传媒广告单位、流动放映单位、部队、文化科技活动推广站、小型俱乐部、放映厅等对经济型编写数字放映系统的需求。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在我国日益成熟, 使得目前我国的电影传输发行体系变成:发行方-卫星-影院三点一线的成熟体系。与此同时, 日本和欧美的电影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拥有雄厚资产链的大院线所垄断。不同于日本和欧美, 我国各个影院之间还是非资产链接的加盟关系。如果国内各条电影院线想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那么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改造, 如果可以就进一步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4.2 卫星传输为影院经营带来新的增值服务

由于电影数字拷贝卫星传输方式的迅速兴起, 影院经营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 即商业活动、音乐会、电影节、体育赛事以及互动游戏等卫星传输的增值服务出现了, 这些服务能够为影院带来更多的利润。

在影院多元化经营上, 日本、韩国以及欧美走在前列。如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曾在Regal、AMC等美国实力雄厚的院线公司名下的750家影院现场直播。

4.3 卫星传输的商业运作模式

在我国, 各大影院在安装包括卫星天线和接受设备在内的卫星传输系统时, 每部影片的传输费用可由影院与发行方共同来承担, 但大部分传输费用由发行方支付,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费用由影院来承担。发行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传输影院的范围和数量。随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影院数量也势必会大量增加, 且分布广泛。卫星传输技术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够减少快递外包装和数字硬盘的大量使用;二是能够较少使用火车、汽车以及飞机等各种高能耗交通工具, 在环保与节能方面优势显著。当前国内电影业的发展速度迅猛, 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的商业化必然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

5 结论

上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的相关原理, 以及我国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 并对卫星传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分析, 希望能为我国加快数字电影卫星传输平台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技术的相关原理及发展现状, 并预测了卫星传输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数字电影,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数字电影卫星发行和地面网络发行步伐加快[J].现代电影技术, 2013 (03) :62-64.

8.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八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TN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53-02

不论在哪种通讯手段中,人们都更愿意选择直观的图像表达,因此,未来社会对图像传递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及时性、直观性、客观性等发展条件都对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挑战。

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图像进行增强、除噪、分割、复原、编码、压缩、提取特征等内容,图像处理技术的产生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的发展以及各个行业的应用需求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图像处理的技术开始得到较为科学的应用,人们用这种技术进行输出图像的理想化处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电子图像处理技术已具有了以下特点:更好的再现性:数字图像处理与传统的模拟图像处理相比,不会因为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存储、复制或传输等环节引起图像质量的改变;占用的频带更宽:这一点是相对于语言信息而言的,图像信息比语言信息所占频带要大好几个数量级,因此图像信息在实现操作的过程中难度更大;适用面宽:可以从各个途径获得数据源,从显微镜到天文望远镜的图像都可以进行数字处理;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只要可以用数学公式和数理逻辑表达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用电子图像来进行表现处理.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自从美国在1964年开始通过卫星获得大量月球图片并运用数字技术对之进行处理之后,越来越多的相应技术开始被运用到图像处理方面,数字图像处理也作为一门科学占据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地位,开始被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运用。图像技术再一次的飞跃式发展出现在1972年,标志是CT医学技术的诞生,在这种技术指导下,运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后重建截面图像,这种图像重建技术后来被推广到全身CT的装置中,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随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更多的领域里被运用,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无限前景的新型学科。之后十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朝着更高深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通过计算机构建出数字化的人类视觉系统,这项技术被称为图像理解或计算机视觉。很多国家已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研究精力,并取得了高深的研究成果,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视觉计算理论为后来计算机数字图像技术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主导思想,但理论上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展开了计算机技术的研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上的发展进步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在某些理论研究方面已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首先,对于成像数据的收集能力方面,我国通过成功研发的一系列传感器以及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取得了有效的数据结果和数据成像效果。另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代表分别是建筑、通行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这些方面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最能直接体现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建筑行业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拟建造的建筑或建筑群的高度、密度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建筑质量、建筑环境的信息转换成图像,从而使设计者更为合理地进行规划;在通信工程领域,数字图像技术和语音、文字等因素构成了现代多媒体的基本内容,在传递图像的过程中,采用编码技术来压缩信息的比特量,这种技术现在的发展内容包括变换编码等,未来可能发挥作用的还有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编码、分行编码等。在生物医学工程中,书籍图像技术能将人体活动的机理以图像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对医学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未来信息技术方面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看到,对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归结出3个原则性内容:①未来数据图像技术强调高清晰度、高速传输、实时图像处理、三维成像或多维成像、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②未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强调操作、运用的方便性,图像处理功能的集中化趋势是必然会存在的。③更新的理论研究与更快的算法研究。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已经是现代科学的特点,未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际运用要取得更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新理论中包括小波分析、分形几何、形态学、遗传算法等都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4结束语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能切身地感受到,不管是看电视、看电影、上网还是移动通信,每个人都与这种技术发生着最紧密的联系。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对优越的社会生活、现代物质享受的程度的深浅,所以,对之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关注在电子通信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睿.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9.光纤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篇九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光纤通信技术概念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现状

2.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目前主要应用的一种光纤。80年代后,光纤通信已逐步从短波长的多模光纤转向长波长的单模光纤应用。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最早实用化的常规单模光纤G.652光纤在降低损耗提升带宽性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在1.55μm窗口实现最低损耗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实现了这样的改进。90年代后,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迅速发展,使光纤传输容量极大提高,而四波混频会引起复用信道间串扰,严重影响WDM系统性能,为适应需要,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应运而生。

2.2波分复用(WDM)技术

10.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篇十

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摘要:概述污泥处理传统技术与现状,介绍卫生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土地利用处理、远洋倾倒或深海抛投处理等多种污泥处理技术,并对污泥处置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作相关介绍.作 者:朱书景 薛改凤 张垒 ZHU Shu-jing XUE Gai-feng ZHANG Lei 作者单位:武钢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80期 刊:武钢技术 Journal:WUHAN IRON AND STEEL CORPOR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010,48(3)分类号:X511关键词:污泥 土地利用 焚烧 卫生填埋

11.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英国出版业数字出版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3)01-0081-05

尽管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陷入衰退,传统出版市场出现萎缩,但数字出版领域的增长态势颇为强劲。据英国出版商协会发布的数据年报,2010年英国出版市场规模为31亿英镑,其中数字出版占6%,年销售额1.8亿英镑,同比增长38%。2011年,英国消费类电子书销售额增加了366%,数字出版总体销售额增加了54%[1]。英国数字出版产业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得益于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设,相对完善的数字出版法律体系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有关数字出版行业准入的法律规定

在英国,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数字出版行业巨头大都由传统出版企业经数字化转型发展而来,它们同时开展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业务。如全球最大的出版企业之一培生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过去5年对数字化内容采集的长期投资高达40亿英镑[2]。因此,要考察英国数字出版业的行业准入,首先要了解出版业准入机制。英国对出版业实行注册登记制,个人、团体或机构都可以申请创办出版企业,开展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业务。英国政府在伦敦设有出版登记所(CompaniesHouse),隶属于财政部,负责全国出版公司的登记工作。在英国,创办一家出版企业无须通过政府审批或许可,但是需要到出版登记所登记注册,注册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出版计划、出版规模、经营方式、注册资金等信息,而且所有出版企业都必须定期如实向该所上报经营情况和出版情况,否则将被重罚[3]。政府不直接干预出版活动,出版活动完全是商业行为。出版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开展出版经营活动。英国实行资本开放政策,各种资本都可以投资出版业。

2有关数字出版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英国没有专门的数字出版管理机构,其职能由一些政府部门共同承担。如文化委员会(BritishCouncil)可以对英国出版业(包含数字出版业务)进行指导,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印发宣传品和资助英国出版物出口。英国贸易与产业部(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DTI)曾指出,对在线出版的儿童色情等非法网络内容可以依据刑法进行规范。

2003年7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新的《通信法》(CommunicationsAct),将原有的五家电信和广播电视管制机构——电信办公室(OfficeofTelecommunications,OFTEL)、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TelevisionCommission,ICT)、广播标准委员会(TheBroadcastingStandardCommission,BSC)、广播局(TheRadioAuthority,RA)和无线电通信局(TheRadioCommunicationAuthority,RCA)合并为统一的通信办公室(OfficeofCommunications,OFCOM)。OFCOM是英国的通信管制机构,负责全面监管电信、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行业,也包括媒体内容等[4]。它直接对议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并不是英国政府的组成部门,也不是民间组织,英国政府无权干涉OFCOM的监管工作。

英国对数字出版业的监管更多地借助行业自律实现。主要的行业协会有出版商协会(PublishersAssociation,PA)和在线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ofOnlinePublishers,AOP)。其中,PA是代表英国图书、杂志和电子出版商利益的民间组织。使命是保证出版业在英国、欧洲以及国际领域的利益,巩固英国出版商的贸易环境;为出版商提供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技术和其他变革为行业提供支持和指导等[5]。AOP是代表英国数字出版公司的行业协会组织。其核心工作是进行数字出版业的行业调研并出版相关读物;举办论坛、研讨会、评奖等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信息共享;促进和保护英国数字出版商的利益等。协会目前拥有约160家出版公司会员,包括报社、杂志出版商、电视和广播公司以及纯在线媒体[6]。另外,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数字内容,在政府的鼓励下,1996年英国网络服务商自发成立了互联网监督基金会(InternetWatchFoundation,IWF,前身为安全网络基金会)。这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搜寻非法网络信息内容,并将发布这些信息的网站通报给网络服务商以便其采取措施阻止网民访问。该组织在打击网络色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7]。

3有关数字出版内容的法律规定

3.1相关法律规定

英国没有统一的《出版法》,也没有专门针对数字出版内容的立法,对数字出版内容的管理一直秉持“监督而非监控”的理念。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发布的《通信白皮书》(CommunicationsWhitePaper)指出:通过向网络用户提供过滤和分级软件工具,由用户自己控制他们及子女在网上浏览的内容,这种处理用户和网络之间关系的方式胜于任何第三方的管辖。英国政府将网络媒体视为出版物的一种,通过沿用已有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对数字出版内容进行规范。这些法律有《刑法》《诽谤法》《青少年保护法》《公共秩序法》《淫秽出版物法》《防止滥用电脑法》《数据保护法》《隐私和电子通信条例》《通信法》等[8](如表1)。

3.2行业规范

除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对数字出版内容进行监管外,英國政府更多地依靠一些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规范来控制网上的有害信息。1996年9月,DTI组织国内主要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城市警察署(MetropolitanPolice)、内政部(HomeOffice)和安全网络基金会(Safety-netFoundation)四方面的代表讨论管理网络内容的有效措施。同月,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协会(TheInternetServicesProviders’Association,简称ISPA)、伦敦网络协会(LondonInternetExchange,简称LINX)和安全网络基金会三家民间组织在讨论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英国第一个网络内容监管方面的行业性规范《R3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9]。“R3”分别代表分级(Rating)、检举(Report)和责任(Responsibility),它很好地概括了控制网上不良信息的三种基本方法:首先,各个数字内容提供者有责任对自己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查,并根据相应的法规对那些不适合青少年的色情内容等进行分级标注;随后,网络用户如果发现不良内容可以向IWF网站进行举报和投诉;最后,基金会会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和评估,如果认定是非法内容,会通知相应的数字内容提供者将内容从服务器上删除,如果不予合作就将详情移交国家刑事情报局,不良信息提供者将会依法承担责任。

后来,IWF又以《R3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为基础,拟定了《从业人员行为守则》(CodeofPractice),在鼓励使用新技术的同时要求网络提供者承担起确保内容合法的责任。基金会确立了两个基本的管理指导思想:一是对其他媒介适用的法律,对互联网同样适用。世界任何地方的儿童色情、在英国国内违法的内容和煽动种族仇恨的内容都是互联网上的非法内容。二是对不违法但可能引起用户反感的内容进行分级和标注,由用户自愿选择接受还是拒绝[10]。

4有关数字版权的法律规定

英国出版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翘楚,与其拥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密切相关。然而英国数字出版业也深受非法下载之苦。英国出版商协会数据显示,有700多万英国人非法下载,这使得数字出版物的销售额损失三分之一。数字出版物的版权构成极为复杂,一份数字出版物可能涉及多个版权所有者:拥有文字版权的作者、拥有排版版权的出版商、拥有软件版权的电脑企业、拥有视频及音频版权的其他各方等。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涉及多方利益博弈[11]。目前,英国版权法沿用的是《1988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Copyright,DesignsandPatentsAct1988),相关版权法还有如1997年出台的《数据库版权与权利条例》(CopyrightandRightsinDatabaseRegulations1997)、2003年出台的《版权与相关权条例》(CopyrightandRelatedRightsRegulations2003)等。201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数字经济法》(theDigitalEconomyAct2010),以此来应对网上非法文件分享的急剧增加。

4.1《1988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以下称“英国版权法”)

英国版权法保护“具有原创性的文学、戏剧、音乐或艺术作品”,“录音、影片、广播或有线节目”,还有“版本之版面安排”。其中,将计算机软件视为“文字作品”而给予版权保护,并扩大出租权的范围,以防止软件租赁业对软件生产者造成利益损害。“有线节目服务”是指为公众接收之目的、全部或主要地通过电信系统而非无线电系统传输客观影像、声音或其他信息的服务。相较之前的版权法,现行版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扩大了。

英国版权法第16—21条对禁止的各种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关于网络侵权,英国版权法第24条(2)规定:“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明知或有理由相信侵权复制品将会在联合王国或其他地方通过接收传播而被制作,依然通过电信系统(而不是通过向公众)传播作品,构成对版权之侵犯。”

尽管1988年的英国版权法有很强的预见性,至今仍是裁定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但是“网络空间不仅改变了复制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还改变了法律对非法复制的遏制效果。这两种改变是同时发生的,也是迅速发生的。网络不仅实现了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能对数字化作品进行高质量的复制,而且使法律的实施成为了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对版权人来说,网络空间是两种特征的最差组合:复制的能力好得不能再好了,法律的保护弱得不能再弱了。”[12]因此,很有必要对版权法进行顺应技术条件发展的修订、完善,或者出台新的网络版权法,而2010年英国颁行的《数字经济法》就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酝酿的新法。

4.2《数字经济法》

2009年6月,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andSports)和商务创新技术部(DepartmentforBusiness,InnovationandSkills)联合发布关于数字和通信行业的白皮书《数字英国报告》(DigitalBritainReport)。这份报告就数字版权提出如下建议:改变有关著作权许可的法律以使消费者能够廉价地获得更多数字内容;无法查明著作权人的作品的许可问题;如何减少网络版权侵权;非传统格式书籍的公众借阅著作权许可费问题;不断提高公众上网的带宽、网速等。

《数字英国报告》包含的一些项目的实施需要通过立法支持。2009年11月,英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数字经济法草案》。次年4月,《数字经济法》正式发布实施。该法正文48条,另有两个附件,共涵盖11个主题。其中部分条款在发布后开始实施,部分条款在发布后两个月开始生效,另外一些条款需要OFCOM等立法中涉及的机构另行制定实施细则后实施。关于在线版权侵权的规定是第3—18条,规定了音乐、媒体、游戏等网络内容的版权保护。《数字经济法》对网络内容的版权保护程序也进行了规定(如表2)。

围绕这部法律还有很多争议。支持者认为:《数字经济法》中的措施可以减少网上版权侵权的发生,预计可以给相关产业带来每年两亿英镑的收益;该法针对网上版权侵权的措施相对公平,不但可以保障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可以保障网上合法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使消费者受益;该法鼓励创新,保障创新产业的工作和事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该法的实施使法院只需处理重复侵权或者持续侵权案件,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和公共资源的耗费,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反对者认为:技术上虽然能够识别发生侵权行为的IP地址,但是不能排除侵权行为也可能是孩子、客人或黑客所为;对侵权人的识别既不满足刑事诉讼上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当拥有IP地址的网络用户不是侵权人时,认定他们对侵权行为承担替代责任也有失公平;该法对网上侵权行为的处理可能会侵犯用户隐私,等等[14]。目前《数字经济法》尚未完全实施,2011年有互联网提供商以该法不合理为由提出要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因此该法有关限制侵权网站的条款被迫终止执行[15]。

5英国数字版权法律保护的趋势

英国政府将“数字英国”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数字版权方面的保护力度和保护范围将逐渐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逐渐强化对版权人的权利保护,同时也强调其版权保护的责任。从《数字经济法》可以看出,英国在逐渐强化对版权所有人的权利保护,以立法的形式将惩罚之手延伸至网络用户,以便有效地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利益。从之前主要打击商业侵权活动延伸到打击每一个重复下载、非法共享的网络用户——公众,绕开了传统版权监管体制下繁冗的行政、司法程序。而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这样使得版权保护的天平偏向了版权所有人。另外,英国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要求版权人为打击侵权盗版付出成本,强调其在维权过程中承担一定责任,这样避免网络服务提供商承担过重的责任,也是一种加强版权保护的手段。

更加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强化技术保护措施。目前,类似“三振出局”的法律逐渐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成为现实,除了英国以外,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都有“三振出局”条款,其中以法国最为激进。所谓“三振出局”主要是指版权管制机构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对非法重复下载的用户发出通知、警告,若继续侵权,则断开用户网络服务。但这一技术限制保护模式,对无辜用户的隐私权和言论自由、通信自由的侵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民众的反抗呼声也越来越激烈。同时,网络服务提供者可能会由于分担过多成本而消极合作。在此消彼长的博弈中,对“三振出局”可能会进行缓和性调整,但是依赖技术保护措施打击在线侵权的趋势应该不会发生变化。

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版权法无一例外地倾向于过度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利益,但利益保护不能凌驾于人权之上。在崇尚人权保护的英国,《数字经济法》之所以部分内容要推迟至2014年才实施,主要是因为其保护条款已经伤害到网络用户的权利和自由。可以预见,今后围绕网络环境下新的权利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必将发生更为激烈的争斗,因此英国的数字版权保护也可能会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的保护。

注释

[1]ConsumereBookssalesincreasedby366%in2011[EB/OL].[2012-06-10].http://www.publishers.org.u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24&Itemid=1618

[2]培生集团数字化转型秘诀[EB/OL].[2012-06-10].http://www.dajianet.com/digital/2012/0217/181137.shtm

[3]余敏.国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69-70

[4]WhatisOfcom?[EB/OL].[2012-06-10].http://www.ofcom.org.uk/about/what-is-ofcom

[5]AboutthePA[EB/OL].[2012-06-10].http://www.publishers.org.u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2&Itemid=1343

[6]AbouttheAssociationofOnlinePublishers(AOP)[EB/OL].[2012-06-10].http://www.ukaop.org.uk/aboutus.html

[7]AboutUs[EB/OL].[2012-06-10].http://www.iwf.org.uk/about-iwf

[8]SearchAllLegislation[EB/OL].[2012-06-10].http://www.legislation.gov.uk

[9]郝振省.互聯网及手机出版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45-46

[10]CodeofPractice[EB/OL].[2012-06-10].http://www.iwf.org.uk/members/funding-council/code-of-practice

[11]王涛.英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为根本[N].经济日报,2011-11-12

[12][美]劳伦斯·莱斯格.代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13]康彦荣.英国《数字经济法》引领互联网立法潮流[EB/OL].[2012-06-10].http://www.catr.cn/tegd/flfg/201101/t20110107_637109.htm

[14]姚洪军.英国数字经济法治理网上著作权侵权的尝试[J].知识产权,2011(9):90-96

[15][美]理查德·莫勒.2012年数字化向传统出版渗透将有增无减[N].中国图书商报,2012-01-03

12.数字革命:新闻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字革命,新闻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科学技术已达到数字信息化的水平, 并且其发展日新月异。在数字化时代的作用下, 我国的新闻媒体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 我国新闻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 不管是媒体的机构, 还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现阶段, 新闻媒体呈现出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趋势。

二、新闻机构的智能化

随着数字革命的来临, 新闻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的新闻机构实现了智能化, 虽然其智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但是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 为新闻机构的更好发展和深入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闻机构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全方位的数字化;发布的新闻信息主要以多媒体为主;提供多功能的营销服务;新闻工作实现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在数字化时代下, 新闻机构是一个数字加工厂。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应用的传播媒介是数字化的。例如, 文字、图片、声音、电视、互联网等, 并且在进行新闻的加工环节中, 其数字化的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机构的管理也更加数字化, 一系列的工作如新闻的采集、传送、编辑、营销等都深深地体现了数字时代的特征。智能化的新闻机构较好的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例如, 语音输入和文字识别系统、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这些系统都充分证明了新闻机构的智能化, 在新闻机构中, 较好的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能够使我国新闻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从而使新闻传媒企业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此外, 新闻的传播途径有了更多的渠道。例如, 互联网等, 既能够使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对新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 又可以使工作人员较好的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将新闻进行快速的传播, 从而使受众更多、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与此同时, 智能化的新闻机构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素质, 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记者的装备数字化

记者在新闻媒体企业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有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和信息整合, 才有了媒体对外公布的新闻, 所以记者往往是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的, 作为报道员的他们, 在工作中, 他们需要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对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新闻撰写。因此, 他们需要有先进的装备。例如, 录音笔、摄像机等, 只有这样, 才能便于记者更加深入的挖掘到新闻的出发点。自我国有了传统的新闻媒体以来, 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一直使用笔记本和笔来进行记录, 而在70年代以后, 记者虽然有小型的传真机和录音机等设备, 但是主要的装备还是笔记本和笔, 这样不但使记者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而且还不能更好的实现新闻传播的时效性。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我国记者的装备中有了计算机、移动电话、录音笔等, 这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 并且提高了记者深入挖掘事实真相的能力, 也使新闻更好的实现了时效性。记者传播新闻过程中, 将录像、图片等与文字一起发出, 可以更具说服力, 也能够更大程度的使受众信服。记者装备的数字化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 记者的采访活动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使采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新闻的主人公和新闻媒体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第二,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需要一心多用, 所以综合利用高科技手段, 能够使记者工作效率提升, 在采访结束之后, 迅速的对采访内容做出整理, 从而尽可能将新闻稿件发回媒体公司。最后, 采访过程中, 可以及时地获取相关资料, 对采访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而使记者的工作更加方便。[1]

四、编辑部的虚拟化

数字时代下, 编辑部门的组成不必要局限于在同一地点工作,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和不同角色的采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虚拟的编辑部门, 利用互联网技术, 部门人员能够实现密切联系和明确分工。虚拟化的编辑部, 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的视频会议、电子公告等通信方式, 为编辑部营造良好的虚拟环境。虚拟化编辑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使部门成员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不限制同一地点, 但是却能达到在同一地点工作的目的。首先, 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例如, 讨论工作进展和修改稿件等。其次, 部门成员各司其职, 纷纷如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 利用相关系统可以记录部门成员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从而使新闻传媒企业更清楚地了解到编辑部成员的工作状况。虚拟化编辑部的成立有许多的好处:第一, 拉近了记者与编辑的距离, 记者经常在企业外部跑业务, 为搜集新闻素材而奔波, 而编辑人员则与之相反, 停留在企业内部对稿件进行深加工, 从而有利的促进稿件通过媒介向外发布。记者与编辑的工作联系十分密切, 但是因为地点的限制导致两者不能进行更好地沟通, 而虚拟化条件则有力地促进了记者与编辑人员的沟通。第二, 实现了弹性工作, 编辑部可以通过网络对记者的工作进行指挥, 从而使记者的工作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第三, 面临突发事件, 企业可以临时组建网络编辑部, 十分方便, 而且使新闻的传播更具时效性。

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新闻媒体企业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产生更多的信息量, 所以媒体面临着信息存储的难题, 但是在数字时代下, 媒体企业成立了数据库, 便于信息的检索和存储。我国传统的新闻媒体企业储存大量的信息, 会选择用卡片、纸张等形式通过一个个柜橱进行储存, 而在使用信息资源时极为不方便, 如果保存不当, 还极容易导致信息丢失。在数字化条件下, 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不必使用传统的卡片储存, 而是采用电子的形式进行储存, 方便检索, 并且能够节省资源。新闻媒体企业可以选择建立数字图书馆, 这也是数据库的一种形式, 但是与一般数据库不同的是:它存储的对象多样化, 由传统的单一形式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它的检索方式也有了更多方式的延伸, 不必局限于关键词以及全文检索等方式。[2]

六、新闻媒体的网络化

数字条件下, 新闻呈现出多媒体新闻的形式, 这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于一体的新的新闻媒体, 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 这也是一种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的媒体一体化技术。多媒体新闻逐渐走向网络化, 利用网络技术更好的实现了新闻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完善等, 同时也能够使新闻信息及时发布和快速的传播, 这也就说明新闻传媒借助网络手段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新闻媒体走向网络化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一, 综合性。多媒体新闻能够实现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载体于一体, 通过实现新闻信息的图文并茂, 展现给受众更加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使新闻信息更具真实性、客观性。第二, 交互性。通过多媒体可以使新闻信息的交互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 在电视媒介更具影响力的年代, 其新闻传播是有固定的时间的, 如果观众一旦错过去, 可能就是需要等待重播过程, 才能再次看到, 这就给观众的正常生活带去了一定的影响;然而, 在互联网时代, 受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更好地了解新闻信息, 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此外, 通过多媒体形式, 可以激发受众参与新闻互动的热情和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第三, 联想性。多媒体新闻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方式进行组织和传播新闻信息, 所以受众在阅读新闻信息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能够实现新闻的跳转, 不必拘束于新闻传播发展的始末, 通过阅读新闻信息, 受众可以引起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这也更加满足于受众的思维规律。

七、结论

新闻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新闻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 所以, 时下媒体机构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应对技术水平对新闻媒体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利用先进的技术发展新闻媒体, 避免数字时代对新闻媒体的负面影响, 从而使新闻媒体行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兼析中国科学报的发展策略[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上一篇:生活小窍门作文350字下一篇: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