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作文

2024-07-31

坚守与创新作文(共8篇)

1.坚守与创新作文 篇一

盐城市景山中学蔡子涵

创新,在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教育等等,每一绝,而坚守传统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与创新相对的。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创新代表着变革,即革去腐败的骨肉,注入新鲜血液,带着一种不安和憧憬的心境在一片迷雾中突破旧框框的束缚,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是爱因斯坦,但作为这一学说基础的量子力学的提出者普郎克只比爱因斯坦大几十岁,为什么普郎克没有一鼓作气地研究下去呢?只因为这一理论一旦被证明成立将彻底打破他一直崇拜并虔诚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在“创新与坚守”的徘徊中他迷失了自我,令人遗憾地选择了“坚守”――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不料却被权威束缚了思想的翅膀,使创新成了奢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创新可以给世界带来进步。可是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创新,那又如何呢?

日本曾有一位9岁的天才书法家,4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也曾预言他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的风格,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

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完美的世界。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都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探索创新,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继承传统,坚守本心,会让我们的发展更稳健,更具自己的特色。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或见异思迁,或墨守成规,这只会使我们坐失良机,远离成功!

【点评】

文章先从反面入手,列举了两则天才人物功败垂成的事例,证明了一味“坚守”或一味“创新”都会招致败绩,导出“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的观点。然后从正面论证,以阿丹与阿蒙学画的例子说明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成功之道。结尾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2.坚守与创新作文 篇二

1 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新闻宣传若从宣传价值出发, 往往会主要考虑选择那些能鲜明体现宣传者自身观点, 体现报道者立场倾向, 并能对群众产生思想影响的事实。而若仅从新闻价值出发, 一般则会偏重选择群众共同关心并感到有益、有用、有趣的事实。新闻宣传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 就应同时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注意选择那些既含有能证明宣传者自身观点, 体现报道者立场倾向, 并能对群众产生思想影响的事实材料, 又含有群众关心的, 对他们来说有益、有用和有趣的最新事实信息,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把两者统一起来。须知,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 新闻事实并不等同于新闻宣传价值,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较高的新闻敏感和政治素养分析处理新闻宣传中随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 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 比如突发事件, 新闻价值很高, 但有无宣传价值, 一时尚难断定, 而新闻的时效性又不允许延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违背有关的宣传思想和报道方针, 可以采取客观报道的方式, 及时地予以披露;而关于这一事件的宣传价值, 可待查清事件的原委后, 通过连续报道逐步加以反映。

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 很有新闻价值, 群众也很想知道, 但因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或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或同有关的宣传思想、报道方针相抵触, 如若公开传播, 会引发不良后果。处理这种复杂、敏感的情况, 应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 重视社会效果, 不作公开报道。

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 如奇特的自然现象、社会趣闻等, 没有什么宣传价值, 但这些事实却又是群众感兴趣并希望知道的。对这类事实信息, 可以从满足群众获知和获趣需要出发, 适当予以报道。

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 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 既是各级媒体关注的新闻点, 也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对这类新闻信息, 应当遵循新闻规律, 注重报道价值, 讲求实际效果。本着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宗旨, 准确、鲜明、生动地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杜绝概念化、程式化。对于篇幅较长的政策性文件, 要抓住要点, 做好提要, 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

2 坚持善于用事实说话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是说了千条道理、万条道理, 不如拿出一个事实更有说服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宣传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 要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生动、具体的实例和典型来启发和引导受众。

新闻工作者要用事实说话, 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 善于合理运用不同的话语技巧。对新闻宣传而言, 事实是本质内容, 而话语技巧的选择则是其外在表现, 表达方式、叙事方法的不同很可能直接影响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 真实客观地报道和切中肯綮地评述是必要的, 而如何以事说理、以情感人, 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闻宣传中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则是对新闻宣传的更高要求。

可见, 善于用事实说话, 既是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新闻宣传工作一项重要的宣传技巧和传播艺术。

3 坚持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

《人民日报》曾经在《让人信自己先得信》一文中指出, 有的干部反映, 现在有些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干部表态还没张嘴, 群众就觉得要说谎;干部做事还没开始, 百姓就认定想作秀。尤其谈到理想信仰、宗旨信念、价值追求, 听众更像是看票友穿帮, 一肚子的不屑。做群众思想工作, “老办法不灵, 硬办法不能, 新办法不会”, 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可谓高屋建瓴, 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 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 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 所以既要强调新工作的党性, 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舆论宣传要把握好时、度、效,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不难发现,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的每一次讲话, 都讲群众听得懂的话, 他语言平实, 深入浅出。他的讲话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口语化、接地气。让普通干部群众都能听得懂、记得住。他还经常运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谚语、歇后语等等, 让自己的讲话真正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这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有的素质。

4 新闻宣传, 要坚持时时创新

从习总书记今年的新年贺词中, 我们发现, 他很懂网络, “蛮拼的”、“点赞”这样的热词信手拈来。他认为, “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与时俱进。我国现已有近六亿网民, 四亿六千多万手机互联网用户, 微博用户已达到三亿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大众媒体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 真正成为运用新兴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要学会互联网思维,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牢牢掌握新闻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5 结论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好的新闻宣传, 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 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新闻宣传工作宣扬真、善、美, 揭露假、丑、恶是其主要职能, 所以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就要保证我们提供的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保证及时、快捷、透明地将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以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展示给大家。

3.坚守与创新 篇三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十项中小学竞赛活动之一,其中初中组竞赛自2009年起单独设立,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承办,今年是第三届。回顾本次大赛,大致可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坚守”与“创新”。

关键词之“坚守”

坚守公益、公正的办赛理念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自设立之日起,即旨在依托《初中生世界》杂志这一品牌期刊,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省内广大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的同学提供一个锻炼、提升语文能力的机会与平台,发现写作新苗,培养文学新人。本届大赛依然牢牢恪守这一理念,始终坚持竞赛的公益性、公正性,进一步奠定了大赛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

坚守豪华的评委阵容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之所以能在全省初中产生广泛的影响,除了办赛理念深入人心,豪华的评委阵容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本届大赛,《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依旧邀请到了一些重量级人物组成评委会,他们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蔡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作家丁捷,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编审丁昌桂等。这些评委均是教育或写作领域的资深专家,由他们组成的评委会,在赛题命制、赛卷评判与点评等环节,均以其权威性令所有参赛选手信服。

坚守认真的工作态度本届大赛举办期间,《初中生世界》编辑部还承担了“沙家浜杯‘纪念建党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和征文竞赛活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编辑部全体成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从初赛通知的寄发,到11月5日分赴省内17个赛点做好复赛的各项工作,再到12月10日至11日的现场决赛暨颁奖活动,齐心协力,确保了大赛的顺利与圆满。

当然,“坚守”的内涵,还包括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广大同学对大赛一如既往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初中组竞赛通知下发开始,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全省约有20余万名同学参加了初赛,参与面进一步扩大。大赛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优秀稿件进行了复评,共选拔出2042名同学入围复赛,比上届增加了500余人,也是连续第二年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复赛当天,全省普遍降雨,道路泥泞湿滑,但即便是这样恶劣的天气,广大选手依然在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准时到达赛点,参与比赛。相信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学校和师生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大赛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之“创新”

每届大赛,组委会都力求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较之往届,本届大赛有三个重要“创新”。

首次举行现场决赛

12月10日中午,经过初赛、复赛层层筛选成功入围现场决赛的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赛选手齐聚京西宾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赛。

简单的午餐过后,评委会的专家们即召开命题讨论会,现场商议决赛题目。会议室里气氛温馨又不乏激烈的讨论,经过约一个小时的商议,题目终于在离开考不到一刻钟时揭开神秘的面纱——“如果没有冬天”“假如给我三天自由”。

题目被飞快地送到赛场。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参赛选手投入了一场紧张而又不动声色的终极较量。

下午4点,比赛结束。赛卷被专人送往会议室,评委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阅卷中。

晚上7时许,结果基本评定;晚餐过后,所有赛卷根据参赛证号登录等次,成绩最终揭晓,特等奖获奖选手名单浮出水面。此时的天空,正上演着精彩的月全食,但大家都无心观赏:评委们还在回味精彩的赛卷,互相讨论着;而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则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为第二天的颁奖仪式做最后的准备。

独立举办颁奖活动

前两届大赛,初中组和高中组在一起颁奖。本届大赛,考虑到要给初中参赛选手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专家交流,《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决定单独筹备颁奖活动。

颁奖活动上,著名作家丁捷做了题为“好语文等于好人生”的报告,他结合自己的经历,与选手们分享了读书、写作的苦与乐,勉励大家热爱语文,在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大赛评委会成员蔡明老师则对现场决赛作文做了精彩点评。他讲述了自己和评委们阅卷后的总体印象,阐述了赛题命制的缘由,点拨选手们该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写作,并同大家分享了部分特等奖佳作。蔡老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得了选手们的阵阵掌声,而他的那句“特等奖、一等奖也没多大区别,重在参与,贵在感受,难忘那份难忘的经历”,也让选手们印象深刻。

组委会还特意安排了两位特等奖获得者发言。一位是本届大赛特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杜渐,她同时也是上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是初中组竞赛迄今为止首位蝉联特等奖的选手。另一位则是第九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2011年扬州市中考第一名、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居田同学。她们各自讲述了自己参赛的经历和平时阅读、写作的体会,站在同龄人的视角,以同龄人的身份与选手们交流心得。

近三个小时的颁奖活动,充实,热烈,温馨。

策划文化体验之旅

组委会在策划现场决赛及颁奖活动时即明确了一个理念:内容要丰富,交流要充分。作为我省面向初中学生的一项品牌赛事,大赛的决赛不应仅仅局限在让选手们完成一篇当场作文,如是那样,这与平常的一次作文训练或考试就没有区别了;而应将其内涵外延,通过相关的活动,既让选手们充分交流,又能够留下一些特别的记忆,也不枉此次南京之行。经过精心策划,组委会和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联合,安排了一次别有韵味的“先锋文化体验之旅”。

10日晚6点,满载着参赛选手的4辆大巴准时向书店驶去,选手们开始了一次特殊的“文化旅行”。两个多小时里,选手们参与了台湾作家、摄影师彭怡平举办的小型沙龙,畅游书海。晚8点半,在编辑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选手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先锋之行,选手们不仅感受了古都南京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将此次竞赛之行装点得更加饱满、丰实。

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结束了,但很快,新一届大赛又将拉开帷幕。分别是短暂的,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我们坚守,也请老师、同学们和我们一起坚守,坚守这伴随我们共同成长的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我们创新,也请老师、同学们和我们一起,为这项赛事注入更多的新鲜与活力。

4.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坚守与创新论文 篇四

摘要:当前,电视综艺文化节目普遍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在泛娱乐化形势之下,如何既维持收视率,又保持一档节目的独立品格,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探索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道路。《我是先生》是一档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展现优秀名师为特色的电视综艺文化节目,在选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坚守和担当。它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发掘诸位教师身上的故事,展现不同教师的风采,弘扬了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风格。《我是先生》既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同时也融合了演讲、访谈等多种元素,其中“好学团”嘉宾的对话和相声演员高晓攀的相声推介,使节目本身表现出“混搭”的特点,在节目形态上展现了多种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我是先生》;师道精神;“真人秀”;“混搭”;综艺节目

面对大众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屏时代,电视传媒如何利用自身的媒介优势来实现电视节目的文化坚守和创新,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电视节目,走出了一条既坚守了传统文化,又实现了探索与创新的新路。10月28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泛娱乐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坚守与创新——《我是先生》节目研讨会”在北大举行。与会学者们对《我是先生》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形势下挖掘文化内涵、探索节目创新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它打破了文化节目叫好不叫座的魔咒,成功实现了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我是先生》是山东卫视联手唯众传媒共同打造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导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于206月21日开机,于年7月5日首播,其后每周日晚21:20播出,在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扎堆的周日荧屏大战中,它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严肃的主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又获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它的成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电视文化节目的坚守与担当

在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夹击之下,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遭到了空前压缩。为了争取收视率,拓展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真人秀”综艺文化节目。这些节目看似样态缤纷,实际雷同不少,品质参差不齐,有的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活力,但普遍存在着浮躁、浅表的倾向。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是一档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展现优秀名师为特色的电视综艺文化节目。该节目第一季邀请国内72位优秀教师开坛论道,为观众开课讲授,展现当代师者风范。这些名师,有被誉为“东方舞蹈女神”的陈爱莲老师、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李淼老师、为保护古建筑四处奔走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老师、视传播国学为己任的古琴大师行者先生、能将英文歌词翻译为优美古诗词的中南大学“女神老师”孔玮,等等。节目播出后,这些名师在网络上积攒了众多人气,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这些教师展现了师道风采,展示了可贵的教育精神,体现了宝贵的师道传承。在当下的电视文化节目中,《我是先生》无疑是一档有特质的节目。谈及《我是先生》的节目初衷,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表示,为了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山东卫视决定重点推出一档传扬历史优秀文化、弘扬优秀名师的节目,于是就有了《我是先生》。吕芃认为,在今天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师道文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促使我们把《我是先生》作为匡正世道人心的一个具体切入点。”《我是先生》秉承“有先生,中国强”的理念,遍邀全国人气名师,拓展三尺讲台,将一堂堂“别人家老师的课”请上荧屏,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为人们展示了当代教师风采,显示了电视节目的坚守,被人们誉为“一档有担当的电视节目”。不同于明星扎堆、泛娱乐明星充斥荧屏的其他综艺节目,《我是先生》另辟蹊径,它从传承文化、教诲众生的出发点去做节目,汇聚全国各领域建树颇丰的“大神级”人气名师,或庄严论道,或展示风姿,对冷话题做热思考,在选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坚守和担当,给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现状带来了一股清风。当然,这个节目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注意讲好故事。在这些登台的人气名师背后,都凝聚着一个个有意思的中国故事: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讲授量子物理的李淼教授同时又是一位诗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一直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邱新会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从事残疾儿童教育,荷兰乐安东先生则不远万里来到景颇山寨为少数民族孩子开办培训学校……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是先生》在把不同领域的人气名师请上荧屏的同时,实际上又在发掘这些教师身后的故事,既传承了文化,又讲述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展示了这些教学名师身上的中国风格,使得节目“有笑点、有泪点、更有亮点”,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传承。在电视节目快餐化时代,《我是先生》保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冷静思考。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称《我是先生》体现了“不拘一格下的文化坚守”。

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

如今,一档电视节目要想赢得电视行业的认可和观众的收视率,在于这一档节目的独特价值,它需要避免与其他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寻找自身的独特定位。《我是先生》电视节目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在当前普遍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当中,独辟蹊径,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展现优秀名师风采为己任,这既是在选题上的突破,更显示了它在当前电视节目娱乐化现状中的精神操守。《我是先生》电视节目的精神坚守,在于它弘扬了中国文化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韩愈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说,中国古代的这些思想,体现了传统的教育精神。《我是先生》抓住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精神。《我是先生》节目中的老师们,大多工作在教育领域的第一线,他们在三尺讲坛上传道授业,在教学工作的不同领域默默耕耘,他们来到《我是先生》节目的舞台上,把优秀的教育文化和教育经验通过电视荧屏展现给大家。这中间有在大学讲堂讲授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有致力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有宣传保护古建筑的教学专家、有传播中国传统曲艺的古琴教师、有在特殊教育行业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员,也有从荷兰来到景颇山寨教育少数民族孩子的外籍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默默奉献,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他们有着在教育领域的独特坚守,更有着在教学领域的独特理念和精神风采。《我是先生》节目把国内教育领域教师的不同风貌加以展现,弘扬了传统文化尊师尚教的精神。在节目中,不同的教师以各自的登台论道为观众展示了不同的教育精神。北京大学的赵冬梅老师以杨家将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差别,为大家展示了教育的求真精神,她和马未都先生就“司马光砸缸”展开的对话,更是体现了教育对话和教学相长的一面。山东大学的单大卯教授,则让观众看到了以生命激情讲课的风采,他的“教师有激情,学生才会有激情和热爱”的表达,让人们感到了教师从业人员的拳拳赤子之心。红烛育人工程学校卢稳子老师和聋人博士郑璇的热舞教学,更是让观众看到了老师们在不同教育领域的默默奉献。《我是先生》的这些节目,展示的是不同教育领域教师们的辛勤耕耘和精神风采。与才艺比拼类“真人秀”不同,《我是先生》节目没有过分追求炫目的荧屏效果,而是侧重师道精神的传扬。参加《我是先生》节目的各位老师,平时大多默默耕耘于杏林,不具有其他达人秀类节目参加人员炫人的才艺,他们在舞台上的展示,大多是平时在讲台前的本色展示。它因循每位老师的特点,不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包装效果,大多根据老师自身的特点自然展示,形式质朴,甚至可以说粗粝无华,节目“真”而不秀,引人动容。与其他综艺类节目走年轻化路线不同,《我是先生》节目登台的教师大多有一定年龄,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卓有建树,有的在教育教学行业默默奉献五十余年,虽然节目也有不少年轻教师,但节目中大多数教师有一定的岁数,这与节目注重于展现优秀名师的栏目定位有关,也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宗旨相称。在节目中,有不少教师身穿汉服等传统服装登场,他们在教学和生活中也身体力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这也与《我是先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相一致。尽管如此,《我是先生》也不是简单的优秀教师总结大会,它遴选的教师都是不同领域的人气名师。这些教师或振道于杏林,或担当于一隅,或激情满怀,或有过人之才艺,展现了各自的卓越风姿。制作方唯众传媒总裁杨晖表示:“我们选择先生有四个标准:讲课有实力、教学有成果、表达有特色、为师有情怀。”可见,这些登上《我是先生》节目的人气名师,都有着各自的执著与担当,展现了不同的风采和精神。节目中不乏有教师以才艺展示的方式亮相舞台,这些展示大多结合不同教师的特长,与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大体是不同教师在三尺讲台前的本色展示,既寓教于乐,也让观众看到了教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激情和追求。

5.材料作文《妥协与坚守》 篇五

淮安市阳光学校 胡建(转)

作文真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何妨让步且前行(68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往往是最坏的道路。”的确,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碰碰,“最近”的路上往往乱石穿空,困难挡道。此时,唯有学会让步,像江河一样多绕些弯路,才能在人生路上闲庭信步,臻于完美。

然而,难免有人会将河流的蜿蜒视为病态的懦弱。诚然,攻坚克难是坚强人生的定义之一。但是,遇到困难时的一味顽固坚守往往让人丧失信心,消磨斗志。我们要看到,面对横亘面前的高峰,绕路走过往往比攀登横越更加行之有效。

因此,面对困难,何妨像河流一样绕绕弯路,在让步中前行,带着这种智慧成就完美人生。萧伯纳曾经说过:“最美的花常常先谢。”的确,对人生而言,面对困难时候的永不妥协只会让人精力殆尽,最后沦为那先谢的花,而面对困难时候的理性让步方能够成就深远,花开不败。因此,我们看到,曾经开除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在陷入困境后向这位前领袖做出让步,在浴火后涅槃,清朝名臣张英向邻居妥协,主动让出空间,让“六尺巷”流传至今,张英本人也因此流芳百世。正是因为适时的让步,苹果公司成就了事业,张英铸就了不朽名声。由此可见,当我们能够多一些让步妥协,少一些顽固偏执,我们的人生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但是,让步并不是毫无原则,就如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讲:“我所敬畏的,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让步时坚守原则,方能够不误入歧途。走向极端,否则只能像东郭先生向狼妥协一样,招致人之身陨的下场。因此,当中国在一些政治经济问题上作出让步赢得赞许之时,却在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让人看到走在强国之路上的中国的自信与骨气。所以,多一些有原则的让步,少一些无原则的退让,社会之船才能不偏不倚的破浪前行。

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下社会,一些香港的意见人士为自己的诉求绑架了公众利益,面对他人的让步仍然毫不妥协。最后占中行动只能是以失败告终,倘若这些人能为了公众利益做一些理性让步,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相信情况必将大有改观。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当我们能够像水一样灵活善变,在让步中前行,定能将困难的巨石棱角抹去,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踏步前行。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三年级语文组

胡建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三年级语文组

胡建

制形而变,执心以往(68分)

古人云:上善若水。于江河而言,制地形而蜿蜒前行,终能归入东海。于人生而言,能具备妥协与变通的智慧,和纵壑栉棱间制形而变,执心以往,何不乐哉?

自古以来,并不乏固囿如顽宁不化之辈。或曰“固守穷庐”,以洁身自好,却不免抑抑终身而不能在世俗中变通求存,甚至于世俗污浊之清正贡力些许;或曰:“祖宗之法不可废”,终难阻朝代兴替更迭„„转观时下,亦常见愤世嫉俗者,公然将自己置于社会、时代的对立面,以为冲破一切现实条件,与律法、规则争抗方能显示自己的坚守和拔群。诚然,对于信念、梦想、志向的坚守是人类毕生至高的精神追求与灵魂所在。然而,当坚守成了顽固,追求和向往滑向无理抗争,破坏的深渊,这种坚守终将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不如制形而变,执心以往。事实上,变通的智慧、妥协的智慧并不等同于屈服于现实、奴颜婢膝,更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正如江水滔滔而逝,遇水中汀渚,分流而汇;遇巍峨高山,盘绕而行。变通、妥协的智慧在于能如庖丁解牛一般,暂时退避骨结交错之处,于现实的客观条件、律法和规则的框架内部位现实苦难磨钝思想的利刃,保持追求信念的初心,最终于现实的枷锁中豁然而解罢了。

然而,制形而变得通达和智慧以不丧失对梦想、信念、志向追求的初心为前提。正如江河不论如何蜿蜒迤逦,必将当顺随地势流向汪洋。溯往史,照古今。山涛不同于其他竹林七贤在与礼教、官场腐败专制的抗争中头破血流而落得失败身亡的结局,他以一己之力与强权暂作退避,竭力于清正政治之重构,为黎民百姓谋福。山涛具有暂作妥协、退避,但始终不改清明政治、匡正天下的抱负和初心。不仅要对本心、初心的执守和追寻,变通妥协的智慧还需要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理性绅士,如此方知,何者应避,何者不应避,方能炼就通达之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不畏前路有何高山险阻,只需如水制形而变,执心以往。

于守望中践行理想(66分)

率性与妥协这对矛盾似乎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二者孰是孰非定不可一概而论。

试问江河若脱离河床束缚率性而流怎可源远流长?河水若一味妥协于大地,又将如何东流? 于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多数人选择率性而为,于是面对长辈社会甚至国家权力时候,高呼:“贝多芬只有一个,而国王却有很多个。”

且不说其目中无人的“豪言壮志”,也不说其我行我素的偏执,单就其缺少对世事的敬畏和守望,就足以让他在外界的强光下迷失。

灵性之子,何不跳出自我偏执、主观私欲的诱惑、情感偏好的束缚。在守望中坚守初心,让真我沐浴在阳光下?

诚然,现实总是不随人意,但心怀敬畏与感恩是人生路上向理想迈进的向心力。君不见褚时健七十出狱、八十收获“褚橙”的成功,倘若其出狱后一味的妥协于逆境,想要报复为他带来苦难的社会,怎能在高龄成就自我?正如哲人所说:“一个永远为自我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出一条路。”在妥协的环境同时又不忘本初,方能为河流之大智慧

固然,妥协并不是面对强权时候的懦弱屈服,亦不是面对现实止步不前、选择日复一日的庸常。一如舒婷所言:“为眺望远方的杳鹤,而错过无数的春江月明。”面对传统礼教的束缚,各地纷纷开启“洗脚模式”,“埋儿奉母”之孝也成为政府宣扬孝道的核心,凡此种种屈从于传统等级制度下的孝道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愚孝。诚然孝道不可违,但是当下的社会应当脱离固化的纲常,给予现代孝道新的内涵,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为此践行 世人皆清醒的知道敬畏世界,守望仁德的重要性,却鲜有先行者为此践行。多少官二代在父代的光环下为所欲为?多少芮成钢之流仍然渴望用寅缘的手段实现功名?多少运动员以期借助药品获得名誉?一如哲人所言:“人不能被判为奴,只能自认为奴”而守望仁德与否正是其转折点。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或许当我们能够顺随自然不逾矩时,方能够以守望之心向前看,以超脱之心向后看。由此才能够将诗意、预见性与初心融为一体。

做理性的妥协者(65分)

江河选择了与大地妥协而不再笔直,但它的东流却无法阻挡。相反,正是它的妥协使其绕过了东流路上的阻碍。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遇到阻碍,或迎难而上,或轻言放弃,人们却忘记了第三种选择——妥协。妥协并不意味着屈服,而在于让我们在困难面前调整方向,使我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而在机遇来临时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因此,妥协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生存智慧,是避开困难以巧制胜的成功哲学。

塞林格曾说:“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勇于为一种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愿意为某种事业谦卑地活着。”这“英勇地献身”,虽看似伟大,却使我们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谦卑地活着”,令我们看似屈服,实则给了我们积蓄力量的机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重振河山;李煜国破家亡,却选择妥协,登上了诗词艺术的高峰;苏武被俘,牧羊几十载,终而还乡而名传后世。古往今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正是这种妥协的智慧,使他们能够“谦卑地活着”,取得成功。

然而,坚持自己拒绝妥协将给成功的道路种上荆棘。诚然,保持独立的心,坚持做自己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坚持自我。瑞典数学天才阿贝尔在二十多岁时便声名远扬,他的代数理论被奉为经典。然而,正是他对自己的坚持使他与权贵的矛盾不可调和而遭到排挤。最终,他贫寒交加,英年早逝。阿贝尔的事迹不禁令人惋惜,假如他能够妥协,他必将取得更伟大的成就,给人类带来大笔的财富。可见,盲目地坚持自己,拒绝妥协并不可取。适时的妥协并不阻碍我们的成功,反而给成功增色。

对于我们,应该做的既不是盲目地妥协,也不是一味地坚持自我,而是审时度势,做一个理想的妥协者。在遇到困难时,根据自己的实力做出理性的判断,用自己的实力战胜小困难,以妥协的智慧攻克大困难。如实,我们便能够绕过层层阻碍,走向成功的彼岸。

做理性的妥协者,虽为之不易,但我们应抱着“高山仰止”的心态,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

人生的圆融之美(65分)

水在外力作用下蜿蜒曲折,是因其要跟大地妥协。但是其仍能不改东流的本质,并最终汇入沧海。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有对外在的妥协,也要有对自我本身的坚守,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圆融自在的境界。

妥协是否是必要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水对自然规律的妥协。人对社会的公共规则也要有所妥协。这种妥协并非是一种屈从和无原则的附和,而是人们对公共价值的一种敬畏。缺少了这种敬畏,相当于任凭人们胡作非为,因而模糊了道德底线。

然而,若是这种妥协转变为心性上的屈从和让步,会带来什么呢?想必是个人血性和锐气的丧失。史怀泽将之称为成年人的“贫乏、屈从和迟钝”。人们受制于外在的力量,渐渐“顺从命运的理性化”,任凭各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残酷的生存竞争打磨了原有的锐气。但是为何人们在外部现实面 前丧失了对个人的坚守呢?史怀泽再次给出了答案:“因为理想永在心中不够纯粹,不够坚定。”如此看来,水能够超越羁绊朝最终的目的流去,这是可敬的。

因而我们说,人生既要有对外在的妥协,更需一种内部力量对外部形成的反抗。这种反抗如果足够坚定,便是挡不住的。当然,我们所说的反抗,并非形式上的叛逆,如今天许多为了博取眼球而走极端的“另类”。缺乏灵魂的反抗只能体现内在的无能为之和心智的不成熟。我们所需的是如水般精神的反抗。

但当我们进一步思考,人生的妥协与反抗,都是有一定时期的。水在最初的阶段不得不与大地妥协。同样,人在少年阶段也必须对外在约束有一定的顺从。用弗洛伊德的话说:“人的良心及对错观在这一阶段逐渐明晰。”但在成长阶段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明确的目标,不再吸遂外物,对外界多了一份反抗,对自我多了一份坚守。

而人生的终极目标何在?应是一种顺应天性的圆融自在。如水一般,顺应了外部的形式,但灵魂上对自我保有坚守。江入沧海。人生也应有这样一份圆融之美,在对外物的适应中永葆本真的天性。尼采曾将人生分为三个时期:个体隐没于环境的“合群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沙漠时期”和自我与外物融为一体的“创造时期”。无独有偶,古人从“落叶满空山,何时寻芳迹”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无一不展示了一种从妥协到反抗,再到天人合一的圆融的人生之美。

于妥协中迸发(65分)

江河蜿蜒盘绕,妥协于大地之崎岖,然终一路向东,成势不可挡之态归入大海,人生亦如此,于妥协中不忘讲授、不悔本意、不识初心,方能孕育出大智慧。

木心于《狱中札记》这种评价自己当时的生命姿态:“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白天对于现实的妥协,并非是对夜晚翩然起舞的亵渎,生命于妥协中往往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沉沦于物质盛宴的人们,往往在声色犬马中无法自拔,卑躬屈膝,对物质的追求本为人之所欲,这便是对现实的妥协。然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而并非镣铐,人们往往妥协变成生命的常态,于是我们看到,庸俗消费主义潮流下精神河流裸露出的河床,“物质至上”的至理名言导致人们在灵魂荒原上的迷惘游荡„„如此种种,是人们在与现实的妥协中失去如河流般“大江东去”的坚决与勇气,是人们面对空虚生活下的心灵之花的枯萎,灵魂之声的消散。

也许有人会说:“生命惟此激扬与平淡两种状态,对现实的妥协,伴生出的往往是人性猥亵、丑陋的面孔。此言谬矣。有人曾如此评价弘一法师的人生轨迹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的人生,是狂热与嘈杂到达极点后的一种回归,一种妥协。而智慧地妥协、坚守着本心的人却能够走出低地,立于精神的高地俯察众生,这时候屹立于纷繁世间的,是经苦难冲刷后仍旧完整的人生轮廓。面对现实与本心的抉择,需要拒绝而“二元思维”的不利影响,于妥协中绽放精神之光。面对被无故戴上的“反革命”帽子,施蛰存惟只拍净身上灰土,以“非皎皎者易污,非峣峣者易折”的姿态保持独立的人格;面对军警凶恶的眼光与傲慢的神气,梅贻琦唯喏周旋,两面游走,眼中灼射出的是保护学生守护清华的决心及对师生“幸告无罪”的简单愿望;为着文革阴影挥之不去的穆旦,暗中留下绝笔诗数十首,维护心中文化的净土,再者,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需要于各国各民族利益中寻找立足点,于利益的妥协中寻找前进的契机。以退为进,摒弃 “中国梦”于心中不灭不息。

于妥协中迸发,于后退中前进,于“素履所往,心之所向”中找到生命的真谛。

适度妥协,丰满生命 65分 哈勃特曾言:“对于所有盲行的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诚如斯言,帆与风的妥协,方能抵达希望的彼岸。适宜的妥协不是懦弱避让,而是在短暂的屈从中蓄力待发。

水流弯弯,是与大地的妥协,但这并不影响它奔流到海的步伐,妥协并非是无原则的退让屈服,而是为了心中的桃花源选择的退一步进两步的方式。倘若人人不屈服于现状,以反抗一切证明自己的不驯与特立独行,等待我们的将是充满戾气、理性荒芜的社会。

因此,心怀梦想,适度地妥协于不如意的现状,在妥协中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增加生命的温度,方能更好地抵达人生臻美之境,抵达灵魂的高地。

适时的妥协,让我们放下匆忙的步伐,体验生而为人的悲壮与美丽。倘若生命仅是在一味的横冲直撞中消磨殆尽,其本质也是无益无成的。西西弗斯妥协于搬运巨石的枯燥重复劳作,但这并非徒劳。于妥协之中,他窥见了自己灵魂的纯粹,将单调的痛苦升华为生命的快乐,将枯燥的劳作化为幸福的踏板。适度的妥协让人心静致远,在妥协中积蓄着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妥协于现状,重整灵魂,才能到达更遥远的未来。真正的智者总能在合适的地方妥协,既是对自己的精神保护,亦是以此证明自己的重剑无锋。

学会适时的妥协,需要有洞察世相的锐利双眼,亦需拥有屈服的勇气。林徽因围困李庄时选择提瓶上街买醋,待时局运转又书写着中国建筑史上的传奇。与之相反,川端康成缺乏屈服于悲壮现实的勇气,选择含煤气自杀,让无数人扼腕叹息。学会妥协,是向完美理性追求的要义和必需。妥协并不意味着对理想的背离,也许它往往会成为人生之路上迈向成功的垫脚石和助推器。适时的妥协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收敛,是大智所在。

令人遗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标榜着“叛逆”,不屈服现实而是热衷于另辟门道,由此滋生了许多恶果。生如逆旅,要想一苇杭之,就当学会在狂风面前低头,如此方能劈波斩浪抵达生之彼岸。而如果一味搏斗,力量的悬殊仅会让我们遍体鳞伤,隐匿于历史中。因此,我们面对困境,应当适度妥协,多一些蓄力,少一些鲁莽,如此方能更好地历尽人生中无知的风雨。

妥协不是懦弱,蛮干直冲则是一种悲哀。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学会适度妥协,丰满沧海之一粟的生命!

妥协的智慧(59分)

江河用蜿蜒的姿态,理智地避开大地的阻隔从而终至心中圣地。水流恰到好处的妥协,方得以践行对自我原则的坚守。

由此观之,妥协是为了更好的坚守以达到目的,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理智,用形式上的让步积聚内心的渴望,以至于最后迸发,用不可挡之势完成最后的坚守。

当下大多数人是明白拐弯的智慧的,但是却少有人能够在不断的妥协中坚定最初的信念。成就自我。弱者屈服于妥协之事屡见不鲜。当媒体大学知识分子为了物欲主动放弃了独立性,践踏自我原则时候,妥协成为了屈服的代言词。而丢弃底线的人,就如同斫其枝的病梅,活的畸形且无力。

深究原因,是人对于安逸生活无法反抗的习惯使然,相较于不停地妥协,不断的坚守,不断的挣扎,顺服更显然是个好归处。

但是勇者的退后,是为了再一次吹响前进的号角。巴金于文革中用沉默妥协于反动势力,换来较为安定的日子。但是他日夜思考,拷问自我,无言妥协中酝酿着一股汹流。随着《随想录》的问世,爆发于世人面前,巴金从不忘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无言的十年只不过是为了积蓄力量,用力拔千钧之势震撼人心。

马克思说:“形式不过是内容上的形式,那么是没有价值的。”自然,妥协不是为了坚守原则让步,那也是流于表面。唐太宗向魏征低头,是为了行“君舟民水”之王道,孙中山弃医行政,是为了实 现“天下为公”之愿。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治疗国人麻木不仁之病症„„勇者无畏于此消彼长的磨难,妥协后的转变,才更能够与他人感同身受,与集体同甘共苦,与社会休戚与共,才更能够复归于婴,坚守赤子之心,沉着地走向心中的圣地。

这便是妥协的智慧,不是皎皎者易污,也非峣峣者易折。相反,这是一种圆滑的变通,更是坚守自我的另一种途径

倘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味的妥协或者盲目的坚守,那么遑论实现目标,完善自我。立于世,当有水的智慧。守着本心,适当的转弯,一次又一次在曲折中积蓄力量,直到最后目标的达成。

方正本心,自省自立自新,时刻保持对外物诱惑和艰难的警惕,用妥协稳中求胜,这便是以柔克刚,水的妥协智慧。

心成志坚,事成心柔(61分)

圣埃克苏佩里曾将智慧的妥协定义为“用一时去换取更长久的东西”。诚如所言,妥协与前进并不违背。

正如江河与大地的妥协终究挡不住流向东海的结果,妥协未必是懦弱的表现。

诚然,在许多人眼里妥协仍是懦夫的名片,然而在磨难面前,缓下脚步,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才不会再勇往直前中撞得头破血流。当然,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不变的追求中另寻蹊径。因此,心成于志坚,我们当有不变的追求,事成于柔,我们当会智慧的妥协,才能扬帆前行。妥协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是以坚定不变的追求为底线的。木心曾对陈丹青言:“没有纲领,无法生活。”志坚求成,不改初衷,以此衍生的妥协只是作为前行的手段,正如浆之于船。木心坚定着自己的纲领从未改变,在文革时,“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如此般的坚定与妥协我们怎能不去拥有?

妥协也不是盲目地改变,而是理性思考后寻找人生的歧点。张爱玲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人生便意味着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前行便势必要跨越磨难。当然,我们无法预测磨难,我们能够决定的就是本身的态度,理性思考,不盲目改变,辨别磨难的本原,聪慧地在另一向度跨过磨难。

志坚而心柔,心柔则事成。加缪曾言:“登上顶峰的喜悦是对自我生命的充实。”要登上顶峰,则要有坚定的意志,面对上进的障碍,则用柔和的心态,学会妥协,“舍近求远”在此时未必不是一个好方法。而成功后静言思之,攀登的曲折才是最大的收获。一时的低头也会换来长远的俯视。心柔志坚之于个人、国家都同等重要。一个国家只有意志坚定,才会出类拔萃。中国不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坚定不移才前行到现在高速发展的位置上吗?而柔且韧的心性将有助于长远。中国不再闭塞之后,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吸收外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推力走向了国际。

6.坚守与改变作文800字 篇六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坚守,也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但坚守,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守旧,我们应该坚守的,应该是那种美好的品质、理想、信念与追求。我们应该改变的是一些不得当不适合的策略、技巧、战术与方法。改变的前提是要有底线,就如同做人一样,不要超过底线,违背偷道德。坚守与改变是对立但不矛盾的。坚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些适当的、灵活的改变。如果你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你的理想又有些遥远。这时,就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你可以改变自己实现理想的策略,换一条路,也许能更快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们总是会在方与圆之间来回变换,就像电脑的三维屏保一样。可是,我们是应该坚守自己“方”的本性,还是应该为了迎合世界把自己变成一个“圆”呢?电脑上的屏保图基本上在做三种变化:有刺的→圆的→有棱角的正方体。为什么圆会夹在这两种有攻击力的图形中间呢?后来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应该也就是这么变化的吧!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应该是带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圆滑,最后“归期”将至时,才开始向正方体来发展。但我天生就不喜欢那种圆滑的人。我认为他们太过于趋炎附势,没有自己的主见。我希望我能一直都坚持着做一个带着刺的人。但爸爸曾经对我说过:“你该有自己的棱角,它可以保护你,即使它不锐利。”原来他是想让我做一个有棱有角的正方体——既坚守了本性,又带有一丝变通。

所以,变通与坚守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坚守,可以让你坚守本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变通,可以让你在处处加油的世界里不会被排挤,有一处容身之所。

7.坚守与创新作文 篇七

一、新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影响

(一) 评论互动渠道增多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在节目中对新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论时, 即便是直播, 囿于媒介的狭窄, 观众大多只能通过短信等方式参与简单评论, 难以方便快捷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交流与反馈的渠道受到限制, 往往造成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与观众的隔阂。尤其在新闻评论播出之前, 在倾听观众呼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观众反馈的环节也容易被忽视。

新媒体语境下, 新兴媒体应用日趋成熟, 平台日益增多, 评论发布的渠道得到极大拓展。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 因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门槛低、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 逐步成为了评论发布的主渠道。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评论业务如果不借鉴新媒体的渠道优势, 将难以与新媒体抗衡。

(二) 评论发布更加注重“先声夺人”

当追求时效性成为业内共同追逐的竞争手段时, 新闻评论讲求时效性, 抢发“第一解释权”, 成为媒体新的突破口。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因其播出时段、制作周期、节目审看等诸多环节受到限制, 往往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很难立即“先声夺人”, 难以做到率先“发声”。

但是, 新媒体在新闻发布的同时, 评论就会以各种形式接踵而至, 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发表观点和意见, 成为事件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以时效性为首要因素的评论方式, 给受众参与带来了极大便利, 也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时效、语态、形式等方面带来冲击, 倒逼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主动求快求新求变。

(三) 人人都是“评论员”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从业人员, 大多是媒体体制内的专职评论员, 或者是外请的时评专家、某一领域的学者权威等, 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了解媒体流程的“意见领袖”。而随着新媒体交流平台, 如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的推出, 一个新的群体“网民”随即出现。“网民”群体借助新技术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可以不受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个人身份等的约束。普通“网民”借助新媒体变身为“草根评论员”后, 通过各种新载体评说是非、表达意见, 新闻评论的发布人员呈现“去专业化”的特征, 逐渐大众化多元化。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坚守

新媒体时代, 媒介融合加速,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既要坚守传统的好做法、好制度, 也要与时俱进, 进行符合媒介传播规律的合理创新。

(一) 坚守传统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 学界和业界可谓众说纷纭, 至今没有定论。但无论如何定义, 新媒体毕竟只是工具。在“内容为王”的今天,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应坚守权威的新闻专业发布平台, 更多地在内容上下功夫, 向新媒体空间注入专业权威的评论信息。更为关键的是, 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 各种杂音噪音混杂其间, 电视观众对深度评点和建设性意见需求强烈, 迫切需要传统媒体以权威、主流的声音加以引导, 让传统媒体的强大内容生产能力, 在新媒体的平台和渠道里顺畅通行。同时, 传统媒体新闻和评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更高, 报道和评论更有深度、更富理性,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和公信力, 将在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 坚守独到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能力是一家新闻媒体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不能被动作战无所作为, 而是要主动设置议题, 加强舆论引导, 争夺话语权。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要掌握好与新媒体的融合尺度, 不跟风, 不恶炒, 以积极的心态关注热点、焦点和难点, 真正发挥其社会舆论稳压器、社会情绪减压阀的作用。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为例, 栏目十分注重作为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建设, 通过设置本土的媒体议程, 与本土观众紧密联系, 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互动。栏目还有意识地在重大新闻上率先发声, 体现媒体的公正立场。对于舆论监督的题材, 栏目不简单停留于揭露问题, 而是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使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始终发挥确的导向作用。

(三) 坚守独有的专业流程

新媒体包含着较多的个人色彩和自由空间, 很多参与者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在内容发布上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甚至夹杂个人的私心杂念。而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在其长期发展运营过程中, 拥有一支经过严格职业训练的专业队伍, 发布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专业的监审。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评论, 依托专业的操作流程, 从上自下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制作播出流程, 从体制机制上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 方向和导向正确, 在新媒体感性甚至肤浅、有失偏颇的评论中, 凸显自身的专业优势。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 电视媒体运用新技术和新载体, 依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创新, 是业界正在努力的方向。

(一) 打造全新的互动平台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 主要是编者按、节目编后、嘉宾连线等之类的述评, 基本上以主持人口播、嘉宾点评为主, 观众基本是被动接受。如今,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最为常用和便捷的工具。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不仅需要提高节目的内容和品质, 更需要为广大观众提供表达的渠道, 将全媒体平台发展成媒体与观众互动的平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基本都有为观众服务的传统, 有着较为强烈的服务意识, 如今还应充分结合新媒体运用。例如, 申请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制作媒体网页等等, 延伸评论业务的传播渠道, 通过互动平台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开放度, 提供更为自由便捷的话语空间, 实现观点的多元表达和言论尺度的适当拓展, 弥补传统民生新闻评论互动性较弱的缺憾。

(二) 打造全新的评论形态

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 让公民表达更加自由, 评论门槛大大降低, 评论主体更加多元, 观点碰撞日趋激烈, 评论语言更加鲜活。网站、个人专栏、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上, 图片、语音、画面等多种样式的大量出现, 使新媒体评论在话题、形态、观点表达手段等方面都得到空前拓展和丰富。

汲取新媒体的优质基因, 与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进行嫁接, 打造全新的评论形态, 将使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进一步焕发生机和活力。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在做好口播评论、嘉宾连线等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图像评论的功能, 同时运用人物同期声、画面、字幕、现场连线、视频对话、多视窗等多种手段。同时, 还可以引入微信音频、微博截屏、图片、漫画、动漫等多媒体手段, 丰富和拓展评论的内容。新媒体鲜活语态的引入, 也会改变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语言过分严肃、不够灵活的模式, 电视语态将更加清新自由, 富有立体感、鲜活性和亲和力。

(三) 打造全新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 “最典型和最频繁的传播模式是一种长时段的双向关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引入互联网思维, 用好新媒体手段, 能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立体传播效果。2013年11月底, 安徽蚌埠市金秋菊展落幕。由于菊展占地较大, 现场市民较多, 有网友将多张所谓“哄抢”的图片和文字传给国内各大网站, 《蚌埠上万盆菊花遭哄抢》的虚假新闻在网上发酵。针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不实报道, 当地城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淮河晚报》节目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事实真相, 设置评论话题, 引导知情网民在新媒体上对事件真相进行澄清, 大量蚌埠网友进行了跟帖和评论。随后电视新闻栏目及时跟进, 在新闻节目中对事件进行述评时, 采用了网友在新媒体上的中肯评论。电视评论节目在栏目播出后, 又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 进行了适合网络播出的量身定做, 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 被网友大量转发和跟帖, 节目内容得到二次乃至N次传播, 收到了立体传播的效果。2013年12月18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焦点访谈》节目“真相调查”板块, 以《乱花为何迷人眼》为标题, 介绍了所谓“蚌埠市民哄抢菊花”的真相。节目中也采用了部分网友在淮河晚报节目微博、微信中的评论。这次互动传播尝试, 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互动, 主流声音进入了新媒体的舆论场, 打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

四、总结

以互联网、移动类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 媒介技术的进步给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带来了突破, 不断影响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受此影响,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创作样式更加多样, 传播模式更加互动, 媒介生态也更加开放和健康。由此说明,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创新, 不仅势在必行, 而且大有可为。

摘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与融合的形势下,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创作和发布面临一系列挑战,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只有坚守自身的核心资源, 引入新媒体的优质基因, 不断丰富和创新节目样式, 创新新闻评论语态, 提升评论的品质, 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创新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体融合趋势下如何实现内容重整与报道创新[J].新闻战线, 2007.

[2]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8.借力学习与思考 给力坚守与创新 篇八

一、校长领导力: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关键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践行对学校的价值领导力

对于一个校长来讲最重要的是实现对学校的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能否提出有个性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

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教师的行为。“智慧的思想使人完美”。校长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位成员。近几年,我们提出了“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凝聚了师生进取精神,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校长教育思想决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内涵上来说,不是孤立的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系统,一个由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所构成的,有着充盈内容和内在逻辑联系的组织体系。一个学校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决定的。因此,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并能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实践。

2.决策力、组织力、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三大支柱

决策能力是校长的最基本能力。面对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要想学校能够生存和发展,要想学校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就需要校长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超强的决策力,从而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进而带领全校师生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不是个别人的力量,而是这个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就是团队的力量。而让团队发挥力量靠的是领导者的组织力,是领导者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是领导者对团队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协调的能力。二中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良好的扁平化管理与运行模式,靠的就是一支团结协作、敢拼敢打、勇于坚持的团队。

一所学校要想生存、发展,还应该注重执行力的培植。执行力构建特色发展支持系统。学校工作的执行力主要来自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是联系上层与基层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因而提升中层的执行力十分重要。校长要注重对中层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培养,及时了解工作执行情况,及时跟进指导,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3.课程领导力是新课程背景下校长领导力的核心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是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核心能力。在当前推进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课程规划与开发能力。校长或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层,要对学校课程实施进行科学、长远和超前的规划。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如开发了论语文化、董永与孝文化、麻大湖文化、人生规划与发展、中国象棋、摄影、剪纸等24门学校课程,编写了《圣师孔子》《诚毅文化》《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等校本读本。校本课程的开发,显示了我校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现了课程建设的新成果。

二是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入,为我们清理、规范和发展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成立了课程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课程资源部、课程研究部、课程实施部等十个专门的课程实施机构,把学校德育活动、艺术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都纳入课程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享资源,以课程理念共同推进课程实施。

三是注重选修课的开设。我校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实行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必修课实行行政班授课,选修课实行教学班授课,实行走班制。开设出92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需求,也帮助学生学会了选择。薄弱课程领域脱离年级管理,实施了校级管理,真正将这些课程落到了实处。在我校,学生实现了学校课程的自主选课和走班教学,教师实现了学校课程的自主开发和跨年级授课。

此外,我们注重课程评价能力。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二、团队学习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学习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校永远辉煌而是让学生终生受益,让从学校走出的教师、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竞争,勇敢参与时代竞争。我们立足实际,连续几年开展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读书活动,给教师们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做有品位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等书籍,帮助教师用多元成功的理论打开了发展的新视角,推动了教师的精神成长、理念提升、师能进步。可是真正有效的动力是来自于内心,博兴二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成立便是我们实现教师成长从“外我”到“内我”两个阶段的跨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学校的民间学术团体,以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为迫切需要而成立,作为我校青年教师自己的组织,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最优发展的保障,促进了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引擎”,也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

2.学习力提升育人能力

高层全面的育人能力来源于教育者丰富的学识、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这些都依赖于孜孜不倦的学习,从团队引领、促进学习到自我成长要求学习,使得我们的育人能力逐步提升。在引领学习中,教师发现了自身成长的薄弱环节,感受到了自己提高育人艺术的迫切感和必要性,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一切又促使教师更积极主动地读书学习,去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在校本科研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同步发展,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重视“教”,而忽视“导”的状况,真正实现了由一维向三维的转变,更多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3.学习力提高学校竞争实力

未来社会竞争中持久的优势是学习的能力。只有当一个群体被浓厚的学习氛围包裹的时候,团队的实力才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竞争的优势便明显显现出来。经过全体教职工开拓创新,学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校历时五年、投资近亿元的学校二期工程圆满完成,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设施完善的校园格局已经形成,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省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验收、省级体育传统项目评估验收,办学水平逐步达到省内一流;学校为第三届全国人文教育研讨会、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会、滨州市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学校影响力逐渐扩大;先后荣获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卫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投资450万元的体育看台建设已经完工,彻底解决了学生训练缺少专用教室的问题,也为学校组织大型文体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投资近100万元用于太阳能洗浴工程,安装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学生的洗浴问题。这些辉煌的成就,凝聚着全校师生无私的奉献和艰辛的付出,显示了二中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它必将激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教育创新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创新力是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学校之间的比较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区别,在校生规模、教师人数、校园面积、所处城市、学科覆盖面等都属于硬实力;而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文化精神等,则属于软实力。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存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一个学校的发展,软实力才真正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正相关影响因素。学校的创新力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只有营造创新环境、焕发创新激情、掌握创新规律,劣势才会变成优势,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后劲。

创新教育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校长要做到:一是在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敏锐地发现自己工作思路中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大胆地提出创新的设想;二是应兴趣广泛,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出实际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寻求对策,具有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善于求异思维,富有独立意识,不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三是要注意培养创新型教师,使教师掌握创新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法,积极投身到课程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等教育实践中去。

2.创新与坚守并举,务实与高效并重

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在坚守中创新。我们坚持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守住经验,守住自我。如在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中,坚守着我们课程项目管理、专家团队评点课堂、集体备课、学案教学、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校本教研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富有成效的做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以创新评价制度为突破口,落实课程方案,打破了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片面做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强调育人效果和职业道德,重视多主体参与全方位评价,以准确、全面评价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与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情况;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为参照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遵循“多元、专业、权威、开放”的八字方针,科学构建了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学校在下学期计划进一步创新评价方案,遵循“简单、实用、科学”的原则,构建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的学生评教办法,通过学生找教师优点的办法评价教师,让评教成为一种激励而非打击。

3.不断创新,激发活力,实现学校高位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和班级教导会制。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关注师生身心健康,使师生保有阳光心态,享受幸福工作和学习。设立班主任教研组,创建特色班级,重视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诊断、自我完善,以师爱为导航,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走向健康,走向成熟。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和规范教学流程。学校创建了“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探索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构建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聚焦课堂,加强教学过程的调查研究,细化教学流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课堂高效。

上一篇:不仅教知识下一篇:我懂得了珍惜友谊为话题的记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