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作文随笔(共13篇)
1.阶梯作文随笔 篇一
成长的阶梯作文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一)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时,书籍,像一块方向牌;像一只指南针;更像一个导游。试想,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向上的必需品。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许多的图画书,给我讲上面的>故事。每当我靠在妈妈的臂弯,听妈妈讲故事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时候听着听着,我会睡着,妈妈把>温暖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就开始做梦,在梦里,我看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一瞬间,又看到了童话里仙境般的城堡??一激灵醒来了,“我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想。
后来,我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有变化。我会认字了,我不会再靠在妈妈的臂弯里听妈妈讲故事了。可是,我对读书的热爱依然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时候,我家书房的书柜上摆满了书,我房间床头柜里的抽屉也摆满了书。《中国童话大师经典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那些吸引人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只要手中有了书,我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好像被书吸进她的世界里了。
长大后,我对于有一些幼稚的童话书已经略微不感兴趣了。我就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草房子》以及《狼图腾》等。学校图书馆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去借阅,现在,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想象力。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多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长大后,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成长的阶梯作文
(二)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磨难,>军训,军训就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要经过这种训练,就会获得成功。
星期一,我们班到了军训训练的地方,国教中心。我在围墙看见了几个大字“风雨中练就钢筋铁骨”“流血流汗不流泪”这2句话。我看见这几话心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对自己有信心的说;葛画彤,你要加油!一定要圆满回家,不能中途生病什么的,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半途而废。
星期二,正式开始训练了我们听从戴教官的安排,每一位“小战士”们都很坚强,经过了许多的风吹雨打,但我们还是熬了过来。酷热,寒冷,这些条件为我们这些“小战士”。提供了优异的环境增强了我们的顽强力。
星期三,我觉得有点苦,因为我听戴教官说,这是最后一天训练,今天是最辛苦的一天。我也惧怕这一天,早晚都要练好苦呀!
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星期四。野外拉练叠被子,野外拉练是开心的一天。我们在路上又说又笑,在半路上还唱起了洪亮的歌声。我们像放鸭子似的,一路唱一路笑。戴教官还在路旁的小店给我们201寝室的5个人每人买了一瓶饮料,这是他答应的,好诚实呀。真是个好榜样。
星期五,痛苦的一天,我们要离开国教中心,离开戴教官。戴教官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官我舍不得他但这是必须的,为什么呀!我心里好尴尬但是我会想他的。
虽然这5天很短暂,但我尝试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没有留下遗憾,在军训的过程中,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我怕冷,我怕累,我怕苦,这些,都是坚持得来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这样的经历的话,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快乐!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三)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那一瞬间是成长;小蝌蚪长出双腿的那瞬间是成长;小鸟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是成长。万物都有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生命的颤动,每一次成长都是心灵的震撼。而我也在不断的磨炼中慢慢长大。
幼时的我很笨,同龄的小朋友都满地跑了,而我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突然的出现,把我从妈妈怀里夺过来。我号啕大哭,使劲挣扎,又用脚踢,又用拳头捶,可爸爸死活不肯放,直到走到一小节楼梯旁,我一坐在地上便开始玩沙子,我正玩得高兴,爸爸又一把提起我,靠着墙站稳,严肃的对我说:“你爬上这节梯,我就让你玩,还给你买糖吃”,我仰头往上看,真高啊!最终经不住诱惑的我开始往上爬,可太难了,10厘米高的台阶对当时的我来说像是高山,可望而不可即,我试探性地迈出一步,用尽全身力量向上伸,可是根本够不着,像金鸡独立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但我没有哭,也许是为了玩,也许是为了糖,也许是„„我慢慢地爬起来,又一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奢望能够得到。“啪”一声又摔倒了。这次忍不住哭,屁股疼得要命,手也淤出了血,期望爸爸能拉我一把,他始终没有。我不会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当太阳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到达顶峰,如愿以偿得到糖,可我心里多么恨爸爸,如果他肯帮忙,我肯定不会摔倒了,看到女儿满身尘土,满脸委屈,妈妈爱怜地走过来,我竟颤颤巍巍地向妈妈走去,我瞥见角落里的爸爸笑了。
经过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我长大了,却还喜欢在那节梯上玩,因为我的成长是在爬上楼梯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也一直默默感谢着一个人,他是我生命中前进的阶梯。
2.阶梯作文随笔 篇二
关键词:阶梯式,仿写,起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训练过程, 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我认为, 这个训练过程是艰辛的, 他要求我们平时一次一次扎扎实实、环环相扣的写作练习。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潜心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阶梯式作文训练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详细阐述:
阶梯一: (扶着走) 仿写, 作文起步的阶梯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一种模仿范例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 是写作者仿照他人的文章, 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俗话说“熟能生巧”, 任何技能都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后才变得得心应手, 写作也是如此。
1.读, 感受别人的写作。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中第三至五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 “日月潭为什么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作者从哪些方面、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描写清晨日月潭湖面上的薄雾、天边的晨星、山上的点点灯光;中午太阳高照时日月潭周围的建筑物;以及雨天日月潭周围朦胧的景物,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画面的描写。日月潭优美的风景就立体地承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日月潭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所在了。我抓住契机激发学生“作者到日月潭一游, 就能把日月潭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对生养你们的家乡, 长在家乡的你们也能发现它的美妈?哪些地方相象?仿照上面的句子先说一说, 能再具体写一写吗?”
2.说, 模仿别人的写作说出家乡的美。“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 浓厚的写作兴趣, 比任何方法、任何技巧都更有效。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日月潭那样有名, 但在我的心中它却胜过日月潭, 不信你看, 我的家乡有连绵起伏的群山, 树木茂盛, 山间泉水叮咚, 溪水潺潺, 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条条公路像巨龙盘旋在山腰, 当你坐在汽车里在山间行驶, 就像在绿色的大海中航行。清晨, 打开门窗清新的花草树木香味迎面扑来, 沁人心脾, 使人精神倍增。傍晚天边的彩霞给大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绚丽无比。要是遇到下雨天, 你看整个大山就象穿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 山上的树阿, 房子阿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写, 模仿别人的表达方法写出家乡的美。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在兴趣中提高能力。在我的不断努力下, 学生们的写作动机日趋强烈, 学生学得轻松, 写得自如。很快写出了以《美丽的家乡》为题的作文。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写家乡的美景。
阶梯二: (引着走) 寻找素材的阶梯
阶梯本义是台阶和梯子, 用来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作文阶梯式训练是一种教师提供范例和写法 (即台阶和梯子) 让学生模仿借鉴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写作的特长或技能的训练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语文的人和编语文教科书的人, 都要弄明白究竟该教会学生哪些本领, 这些本领该有哪些项目, 这些项目哪个该排在前, 哪个该排在后, 哪些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要合理地设计出序列来。
掌握写作素材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基础的工作, 也应该是作文训练这个阶梯的最初。就学生而言,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经历, 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写作的素材。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的目的性不强, 所积累的素材也是零碎而杂乱无章的, 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选择阅读的范围, 学会整理所积累材料的方法。
阶梯三: (指着走) 口头表达的阶梯
“阶梯式作文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在作文训练中, 从素材的积累、基本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 遵循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
学生有了绘画想象的基础, 我再结合作文课的时候充分运用媒体图片教学, 效果明显。首先向同学们阐述汽车的发展史:最早的马车、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最早的蒸汽车、1907年生产的汽车、1922年生产的汽车……一直讲到现在的汽车, 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的轨迹,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 堵车现象严重, 噪音、尾气污染, 交通事故等。具不完全统计:拿一辆汽车来说, 它的喇叭鸣声最高可达158分贝, 足以致人耳聋;它排放的尾气有害颗粒约达10000余/立方厘米;每天有800余人丧生在车轮之下……“大家看到一幅幅心惊胆寒的画面, 听到一组组生硬冰冷的数字, 你们在想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想象更安全、更环保、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汽车, 把自己心中未来的汽车说给大家听听?
3.阶梯作文随笔 篇三
一、开展课前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和赏析能力。
开展“课前阅读指导”是根据自己对学生情感需要与思维特点的了解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积累好的材料。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每天上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把自己在课外看到的好文章抄在小黑板上。我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当堂进行品读及评讲,我首先肯定他们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产生成功感。同时,在每一篇文章中我选取3-5处精彩的地方如俗语、名言等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笔记,让学生增加了知识积累。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如鲁迅先生说:“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小到多奇迹就会出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
二、五分钟作文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所谓的“五分钟作文”。就是先拟一个常见的问题作题目,如“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家长会后……”,“一节……的课”等,让学生写出150字左右的文段,然后每节课轮一批学生,在上课前将他们的文段抄到黑板上,我则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当堂进行评讲。
综合来说,我认为“五分钟作文法”有以下优点:
1.减轻师生的负担。“五分钟作文”字数少,花费时间少,人人能参与。另一方面老师也不需要为批改而疲于奔命,能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双方都大有得益。
2.见效快,学生收获大。因为教师可以即时评讲,写得好的学生获得表扬,获得了动力。写得不好的学生也能马上知道问题所在,立即进行改正。
3.学生积极性高。文章短,学生写起来不觉得有负担,而且文章短小,相互间又有了比较,自然也尽力做到精益求精。
4.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因为题目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观察敏锐了。大家集思广益,互相比较,共同进步。效果非常显著。
“五分钟作文法”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广泛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学生通过作文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提高自我。
三、借助日记对学生进行分层作文辅导。
“我坚定地认为,相当多的时候,孩子们率性地写生活、朴实地写自我、不假掩饰地描摹与诉说,本身就是神圣、就是崇高、就是庄严!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
由此可见,作文最能打动人的是文中的那份“真情实感”,好的作文不是由什么写作方法产生,也不是引用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而是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提练。“五分钟作文法”在这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进一步深入地“挖”下去,我想到了“日记”,希望通过日记,让学生把对现实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关于阶梯作文小学 篇四
每当沉浸于书中的世界,觉得自己心里不再空空的,不再有莫名的孤独与恐惧。我把读书称为“充电”,它让我走进钱钟书的《围城》,在余秋雨的文化世界中流连,在弗洛伊德心中找寻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雨果所说,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与之相处越久,便越与她情深意浓,为她永恒的魅力所倾倒。她会在我迷惘时为我指引方向;在我悲伤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在我得意忘形时,促我冷静反省。她让我感受生活的美、真、善,远离假、恶、丑。
英国作家罗素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以知识为引导,因爱而唤起的。”是的,读书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了解了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给我们的人生以实际的引导,读书获得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生活便更加充实,精神便有了依托。不久,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甚至有人喊我“写作小达人”。但我的心跟明镜一般,知道这个让我“更上一层楼”的阶梯是什么……
5.阶梯作文600字 篇五
我喜欢看书,看很多很多书,因为书中有我想要的“养分”,有我所需要的“养分”。
我喜欢故事书,因为故事总是充满想象,而我们现在的人缺少的正是想象。或许有人会说我“小儿科”,但我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我正朝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步步迈进。我写作不好,便会看看作文书,以此提高我的作文水平。我想要在作文中运用一些人物素材,就会看名人故事书。我在看书时还不忘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它们不但可以为我写作提供灵感,偶尔还可以满足一下我小小的虚荣心。比如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也许全班都没答上来,而只有我能大声的说出正确答案,那场面该有多“壮观”啊!
当然,在课余时间我也会看一些小说或漫画书,借此放松我紧张的大脑。看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所以我更喜欢看书了。现在我已经12岁了,大概看了8年书了,而这8年中,我有5年喜欢看童话故事书的,那时我看其他书都是因为我父母的要求和任务,而后3年中,我养成了自觉看书的好习惯,而这都是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这句话让我明白看书的重要性。
6.成功的阶梯作文 篇六
——题记
人如果失去了名利,那他只失去了小部分,人如果失去了时间,那他失去了一小半;人如果失去了自省,那他几乎一贫如洗。
正式开学已有一周了,在这一周中,我有许多不足,但也并非一无所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在今天,我便要对这一周的表现进行自省。
刚开学前两天,线下作业比线上作业要多,前两天突然给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那几天作业都做到较晚,希望在下周,我能做到八点半前写完作业。不能一直拖拉。
这一周的听课效率也不是太高,上课时有些心不在焉,回到家作业完成速度和准确率都不高,希望下一周,我要抓住课上宝贵的四十分分钟。
7.阶梯也疯狂 篇七
双螺旋阶梯(奥地利·格拉茨)
格拉茨是奥地利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城市之一,从维也纳坐几小时的火车就可以到了。伯格城堡是游览格拉茨不能错过的地方,该皇家城堡建于1438年至1453年间,当时正值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而现在该城堡则成为了哥特式石建筑的代表作。毫无疑问,该城堡里的双螺旋阶梯(人们常称之为“和解阶梯”)是格拉茨最有名的建筑之一。该阶梯反向而行,在最后相接,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结构复杂的建筑模式。
Selarón阶梯(巴西·里约热内卢)
巴西往往和大胆的颜色联系起来,里约热内卢的Selarón阶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著名阶梯由智利艺术家George Selarón设计,他在1990年就开始重修这废旧的阶梯。他选择用明亮的蓝色、绿色和黄色来漆阶梯,这一简单的任务迅速激起了他艺术创作的热情。总共250级台阶全部铺上瓷砖,而这些瓷砖全是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
Traversinertobel悬梯桥(瑞士·维亚马拉峡谷)
Traversinertobel悬梯桥悬在维亚马拉峡谷上方200英尺处。该悬梯桥是由天才工程师兼建筑师Jürg Conzett和Rolf Bahuofuna设计的,该桥解决了连接两个不同高度的峡谷的问题。在这一阶梯出现之前,徒步旅行者需要通过绳索才能从峡谷的一边到另一边,原先的绳索在岩石崩落时遭到了损坏,而后这座跨度为56米的悬梯桥肩负起了连接两个峡谷的重任。
波将金阶梯(乌克兰·敖德萨)
敖德萨的波将金阶梯可能是该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了。从阶梯的底端,人们只能看到阶梯;但只要登上顶端往下望去,你会发现这些阶梯都看不到了,眼前只有平台。仅次于其视觉效果的是该阶梯的复杂性。由于阶梯构造上窄下宽,所以当你站在阶梯底端时,它看上去就长了许多。
第16街瓷砖阶梯(美国·洛杉矶)
艺术家若要寻找灵感,没有比洛杉矶五颜六色的第16街瓷砖阶梯更好的地方了。这一创新的项目是由爱尔兰陶瓷艺术家艾琳·巴尔和当地艺术家科莱特·克鲁哲构想并执行的。这个163级阶梯的项目总共耗时两年半,而其所需资金是由当地社区筹集的。最终,阶梯上2000多块漂亮的瓷砖、镜子和彩色玻璃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劳动。
马丘比丘阶梯(秘鲁·阿瓜斯卡连特斯)
马丘比丘阶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奇迹之一,要罗列阶梯的话,它是必不可少的。从印加古道看去,马丘比丘阶梯就像是座巍峨的山。走完整个印加古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游客只要花上几小时就可以攀爬完这座阶梯了。阶梯包围在山的周围,从每个角度都展现出如画般的景色。由于此处地形陡峭、山体较滑,该阶梯每天只限400名登山者。如果你在雨季来此爬山,请做好准备,因为这里雾气可能会很重,路上可能会很泥泞。
魔幻山的老虎和乌龟阶梯(德国·杜伊斯堡)
8.利丰精神阶梯 篇八
作者简介:苏畅,(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利丰真的一百年了。
很难想象,这家成立于1906年,迄今已101年的企业,在历经三代家族成员的传承经营之后,愈发光彩夺目。尤其是最近十多年间,更是由一只香港股市的二线股迅速成长为香港十大上市财团之一。在群雄济济的香港,一家百年老企业能做出如此业绩,绝非易事。而这一百多年来,利丰的主业始终没有远离过贸易,能够将一门生意坚持百年并发扬光大,更非易事。
百年沧海,利丰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始于1906年的根
如果把利丰比作一棵百年的大榕树,那么,我们不妨从100年前的起点开始去寻找它的根脉。
1895年,香港皇仁书院,年仅15岁的冯柏燎被父亲从广州送到香港求学。从此,他便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前来香港各个书院(包括皇仁书院)求学的学生中,“学生的家长多为商人,并不期望儿子成为学者;主要是要他们好好学习英语,拓展父业。”在这种商业氛围长达7年的熏陶下,冯柏燎对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商业运作模式有了相当程度了解。或者也可以这么说,他在这段时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理念。
1902年,冯柏燎从皇仁学院毕业。这段时间正是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掠夺的时候。当时的热血青年有的选择从军救国,有的选择求学救国。冯柏燎选择了商业救国,在关于他的记载中这样写道“他希望从商,走商业救国的道路”。如果用现代企业战略观点来评价他当时的出发点,那么商业救国就是冯柏燎的愿景。这种愿景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他以后的创业、立业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年之后,即1906年,冯柏燎和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李道明合作创办了利丰公司,地点就设在如今已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广州沙面隔河相对的岸边。取意“利润丰厚”。
虽然其时的冯柏燎还是初出茅庐,但是其商业眼光、商业意识和辽阔的视野已超出时人许多。比如他的创新意识。当时中国出口海外的烟花爆竹一贯以“泥封”包装,1907年,利丰经过研究改进,以“纸封”包装取代传统的“泥封”包装,一举在美国市场立足。
商业意识方面,当时的商人做买卖的时候,双方会放低衣袖以遮掩的手势,用手指像打算盘一样地讨价还价,在交易中,双方不签署任何文件和契约。冯柏燎则绝少用这种传统方法,他会选择在办公室商谈业务,写下白纸黑字为凭证。这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商业意识在创业之初就深深地烙进了利丰的商业准则。
随后几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则展示了冯柏燎辽阔的视野。1915年,冯柏燎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也就是那届著名的摔茅台酒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上,冯柏燎在深入考察了美国经济、社会之余,更亲身了解了美国市场庞大的商业机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从美国返回中国的航程中,结识了美国著名的东方进口商——伊拿士公司的约瑟夫•聂沙,在漫漫航程中,两人成了好朋友,而伊拿士公司也因而成为利丰最大的买家之一,双方的合作关系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点滴积累下来之后,就形成了利丰鲜明的企业风格。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营企业也如此,企业的精神内核不是几句口号,或者几次运动式的培训就能树立起来的,它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点滴累积,以及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从利丰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冯柏燎创办和经营利丰期间,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利丰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商业精神基础。
所谓商业精神,笔者的理解是:一种商业意识、商业本能、商业追求或者商业理想的复合体,体现了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本身内在的一种人格精神。这种商业精神在和冯柏燎同时期的一些商人和企业身上也同样具备。比如创办于1918年的东亚银行,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以“有意为祖国策富强”为宗旨,“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走以商业救国之路。”
这种境界较之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伟大企业,高了不知几许了!
每一代的传承
家族企业的传承历来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尤其是商业理念和商业精神的传承。
中国的家族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富不过三代。从传统的道德眼光看,骄奢是败家的原因。但是,在现代商业理财如此完备的情况下,就算一个富家子弟再挥霍无度,在专业理财人士的帮助下,也很难在一两代人间把家财败坏殆尽。因此,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家族企业较少败在个人的操守上,更多的是败在接班人缺乏父辈的眼光和才干上。他们急于求成,又盲目扩张,最终动摇了企业根基。
利丰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谓是成功的典范。
冯柏燎有11位子女,其中加入利丰的主要是冯慕英、冯丽华和冯汉柱三人。冯汉柱先生也是从皇仁书院毕业,当时的他并不喜欢商业,而是想做一个矿业专家。但是因企业发生了一次变故,1931年,他不得不加入利丰帮助父亲。他对商业的兴趣来自于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冯柏燎带着冯慕英开会去了,公司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需要高层人士当机立断。当时的公司的高级职员没有一个人敢担负起责任,只好向老板的儿子冯汉柱请示。冯汉柱突然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通盘考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应变方案,立即付诸实施。冯汉柱后来回忆说:“当家父下午回到办公室之后,我告诉了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审视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便对我说‘你做得很好!’虽然我知道家父是在鼓励我,但我仍感到非常自豪。”
父亲的鼓励影响了冯汉柱,在后来他面对儿子冯国经和冯国纶的时候,也采取了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积累经验的方式。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方式代表了远见、信任和胸怀。这也是商人的一种境界。
1972年,冯国经和冯国纶先后从哈佛大学毕业,冯国纶取得了MBA硕士学位,冯国经则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准备在哈佛大学任教。当时的他们并不想回香港。但是年事已高的冯汉柱希望其中一个儿子能回来帮帮他。
对学成归来的儿子,冯汉柱相当器重,他对冯国纶说,你在美国学到那么多工商管理的先进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考察一下利丰,看看公司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要知道当时冯国纶才23岁,完全没有商业经验。每每谈起这件事,冯国纶就忍不住赞叹父亲眼光远大。他说:“父亲当时已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经验丰富,社会地位很高,但却放手让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去改革公司;反观自己今天,儿子已长大成人,却仍有很多事情不放心。”
很多和冯汉柱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虽然是中国的旧式商人,但极具革新求变观念。他在81岁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现在讲求专业化,利丰雇用协助业务的得力助手很多都是美国留学回来的。时代不同了,不能不跟时代变。”由此可见,由冯柏燎开始的商业精神经第二代冯汉柱传承到了第三代身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仅会影响接班人,也会影响公司的员工。
在冯汉柱主持经营期间,他很尊重别人,注意和周围的人保持很好的联系。据1982年加入利丰的林宝源回忆,冯老先生每次会见客人,都做足充分准备,事先他会记住每位客人及其太太和子女的名字,准备好要问的问题。他将每次会面都视为利丰业务的一次商机。这种细致入微的身体力行,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
这种家学渊源也延续到第三代。随着利丰的成长,在第三代冯国经和冯国纶的锐意进取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与拓展。其中就包括并购本地最大的竞争对手英之杰。英之杰是一家英资公司,而利丰是一家华人家族公司。这样两家公司合并,企业文化如何融合呢?冯国经说:“利丰是一家拥有深厚中国观念的公司,我们不会轻易裁员。反而会挽留一些已经退休的员工作为公司的顾问。除此之外,我们亦不相信虚有其表的职衔和等级制度,我们视员工如家人般看待。”
在利丰工作了53年的会计钟美学女士有很深切的体会,她说:“老板很重视与员工的感情联系,每年年三十晚一定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宴会厅与利丰全体职员一起吃团年饭,每年开年后即预订明年的酒席,年年都订100席,连斟茶倒水的阿婶都请。”而且“每次加夜班,冯国纶都叫司机开车送工人回家”。
这种传承三代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中国式管理成了利丰管理的一大特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几次大的并购中,流失的人员极少,流失的客户也极少。
当然,在哈佛深造深受西方商业理念影响的冯氏兄弟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十分看重利丰内部的“中国文化”,但同时也明白公司必须配合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做出相应的调节。
冯国纶说:“我们虽然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传统华人公司,但我们不会向泰国人盲目灌输香港的一套工作方式。我们不会像美国公司般提倡对所有外国分公司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相反,我们会让各地的分公司找寻一套适合当地的管理方式。”
冯汉柱常说:“有101种做生意的方法。”看来,这种理念很好地传递到了第三代经营者。
和工业精神的融合
商业精神是一种理想,能让企业保持远见;工业精神则可以让企业保持竞争力。二者的融合所产生的力量无可限量。
利丰做的是贸易生意,所经手的产品极为庞杂。1992年,香港《资本杂志》曾写道:利丰一向只是默默耕耘,年复一年地,把大大小小手头接触到的经营一点一滴地汇聚于利丰的名下,一根炮仗、一只藤篮、一支圆珠笔、一条牛仔裤……他们85年的经营,就这样由广州洋人地头毗邻的一个铺位,发展成为今天接触面广阔的集团。
翻开利丰百年史,如果说第一代冯柏燎、第二代冯汉柱打下了利丰的商业根基,第三代冯国经和冯国纶则将工业精神融入了利丰的经营模式里面,其创立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利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企业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冯氏兄弟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努力,利丰才有了脱胎换骨式的发展,达到了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1973年,随着冯国经从美国回来加入利丰之后,兄弟俩运用在哈佛学到的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对利丰进行了一次哈佛案例式的研究。经过几个月观察,他们发现不少弊端。当时,利丰的基本业务,即作为海外采购者和香港制造商之间的中介者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公司内部结构缺乏有系统的组织,无法保证高效率的工作和完善的管理,公司所有部门都缺乏计划及财务预算,整个企业严重缺乏专业人士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
最后,两兄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冯国纶对父亲说:“如果你想这家公司继续繁荣下去,你就应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使公司成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为此,冯氏家族成员专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议讨冯国经和冯国纶兄弟的上市建议。尽管当时有部分家族成员反对上市,但是上市建议得到了作为利丰董事会主席冯慕英和董事总经理冯汉柱的支持。
1973年4月17日,利丰在大跌之后的香港股市正式上市。上市后,利丰企业组织制度的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公司董事会走向公众,除了冯氏家族成员以外,新董事会邀请了两名显赫人士:香港首席内科医生罗理基爵士和大律师张奥伟爵士加盟。他们的加盟提高了利丰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同时,一些具有专长的专业人士也逐渐加盟利丰,到八十年代初期,利丰已经形成了新一代的专业化管理层。这些受过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新一代企业经理的接任,令利丰这一传统的家族式公司,进入了一个锐意开拓的时期,管理架构也逐渐从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旧商号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经理负责制度。这一转变可谓脱胎换骨。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当时的上市,没有引入现代管理制度,也许利丰早已湮没于众多衰败的老字号当中了。
正如冯国经所说,这一时期,利丰开始介入整个生产的前端和后端。这种全面代理的服务,逐渐形成了后来闻名全球的“供应链管理”的雏形。这个模式对当时的贸易企业而言,是一种突破性的组织创新,对利丰日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组织创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工业精神。
由这个思路出发,纵观利丰百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采购代理——中间商。冯柏燎和冯汉柱基本上处于这个时代,商业精神主导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地区性采购公司。从冯氏第三代兄弟回香港加入利丰开始。随着现在工商理念融入利丰,利丰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因为组织创新,从单纯的采购代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由单纯的中间商拓展到“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在这个阶段,工业精神开始融入利丰。
第三个阶段:“分散生产”管理者。随着香港经济模式的演变,香港厂商开始将其生产工序和产业向全球各地扩散,利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演变,成为“分散生产”的管理者。在分散生产的模式下,利丰贸易在香港从事设计等高附加值的业务,把附加值低的业务分配到其他最有可能的地方生产,使产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冯国经说:“分散管理是一种真正的突破,这迫使我们不仅需要精通物流和运输,而且要懂得剖析价值链。”
第四个阶段:全球供应链管理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利丰收购金巴莉,在“分散生产”的基础上向“虚拟生产模式”发展。在这个阶段,利丰负责统筹和跟进整个生产流程,实际上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人,对来自欧美客户的每一份货品订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的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一条最有效益的供应链。为此,利丰研究中心出版了一本专著《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哈佛商业评论》则称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为“香港风格的供应链管理”。在近几年,利丰更被认为是亚洲地区少数几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9.阶梯作文600字 篇九
这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一只只小麻雀站在钢丝般的电线杆上,欢快地唱着,它们仿拂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呢!要去阶梯教室上课了,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加上是我们第一次上县级的公开课,听老师说:“这次的公开课会来各个小学的一些教师,所以要好好表现。”我们听着老师的指令来到阶梯教室,按座次坐下。
我们原以为上课的是别的老师,可要上课了才知道,原来这次给我们上课的,居然是我们的班主任———钟老师,这个消息让大家大吃一惊。上课了,钟老师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示我们班的大队委员———金琮为和他爸爸拍的照片,这对父子俩穿着一样的衣服,背着一样的包,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之后,钟老师又出示了一张父与子的漫画,让同学讲那篇漫画的特点,了解漫画图的大概意思,因为我第一个举手,钟老师就请到了我。钟老师把手中的话筒递给了我。
这一次,我摸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话筒,我把话筒紧紧握住,清了清嗓子,我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阶梯教室里回荡。然后,让我们自己写漫画作文,大约过了十分钟,钟老师叫到的几个同学的作品亮相了,他们有的把父亲比作老秃头;有的把儿子逃跑的速度比作火箭;有的把足球比作天外来物,引得同学哈哈大笑。
10.阶梯作文600字 篇十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书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幼儿园到现在,总是它为我做阶梯,让我一步一步往上爬。我家的书柜里、床头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格林童话》《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假期和周末,都是它们带我在知识的原野上遨游,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中获得了乐趣。
一次,隔壁家的妹妹问我:“哥哥,莲藕为什么有小孔呢?”我想起《十万个为什么》上有答案,就告诉她说:“莲藕要生长,就需要这些小孔来输送氧气,它是根、茎、藕输送空气的通道。”妹妹听后开心地说:“哥哥,你知道的真多啊!”我告诉她:“是书籍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你也要多读书啊!”
还有一次,我睡到半夜被一阵响雷惊醒了,胆小的我赶紧用被子把整个头裹住,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吓得瑟瑟发抖。这时,我眼前突然出现了《格林童话》中勇敢的小裁缝和绿眼妖怪决斗的画面,我告诉自己要和小裁缝一样勇敢,于是从被窝里露出头继续睡觉。
11.铺设领导的阶梯 篇十一
一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最终获得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位,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来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这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似乎是一个很难打破的魔咒。而汉阳大学教授韩国人宋永洙则认为之所以不胜任,是因为被提升者在被提升之前,没有做好培养领导力的准备。在他的眼里,不同层级都需要领导力如果每个层级的员工都具备了一定的领导力,那么大象是可以跳舞的。在执教汉阳大学之前,宋永洙为三星集团效力了23年作为高管,曾负责开发三星集团管理者培养模式,并建立了三星集团未来领导人及企业经营者体系,对领导力的培养有很多的经验。最近,其著作《领导的秘密》中文版问世,记者就领导力的问题采访了宋永洙教授,
管理学家:写《领导的秘密》这本书的缘起?
宋永洙:我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因为感觉到企业面对的环境变了,企业以前靠管理为主的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企业要健康运营需要管理者改变角色,真正去领导自己、下属和职员。
管理者需要从原来管理具体的流程、具体的技术等这些领域,转变为怎么样发挥领导的影响去领导其他人做好工作,考虑到这些背景的变化,所以有了这本关于领导力的书。
整个20世纪的时代背景可以被描述为产业时代,而目前的环境已经转变为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产业革命的管理理念未必适应知识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针对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领导概念和新的领导力概念。
同时因为我们经济环境从以前比较封闭、以本国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为每个国家需要参与国际化合作的经济模式,所以,相应的领导力模式也要从本地领导力模式转变为国际化的领导力模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适用的一种领导力版本。
以前的工作模式可能是领导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现在的工作模式更多地要激发下属,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新去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工作模式或工作方式的转变,也需要领导具备新的领导力。考虑到这些背景,同时结合我在三星集团工作23年的经历——自己在三星感受、体验过的内容,整理出一个比较标准的领导力版本和模式。
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真正的领导力是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区分的,它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适用的标准版本,也不用考虑历史的背景等众多因素,所以它适用于中国。整个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影响的规模要比韩国还要大,所以这本书会在中国有它更多的用武之地。
管理学家:好的领导的标准?对于标准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拿破仑算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吗?斯大林、金日成这样的人呢?也许他们生前很成功,但他们算是好的领导吗?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领导?
宋永洙:以前研究领导力模式的关注点主要是个体的领导力或者说某一个优秀的领导,像成吉思汗和中国古代很多优秀的皇帝。研究他们的领导力曾经是领导力的主要研究方向,后来研究慢慢转变为主要去研究领导的行为本身,而不是关注某一个人的领导力。现在,大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某种相同的情境之下(比如中国这样的情境下)的领导力模式。
总的来说,在领导力研究领域中,哪一种领导是好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可以说是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论,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些领导。如果我们现在拿出能够让大家比较认同的领导力范本,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会更具有创意,更具有灵活性和柔韧性。有很好适应环境的能力的领导会被普遍认同为好的领导。
我们研究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个伟大的领导,拿破仑也算,但这样的领导的领导力是我们现在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复制的,可以断定的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复制成吉思汗的领导力。
面对现实,我们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怎么样去改变工作环境,这可能就是你的领导力,或者你作为两三个人的领导的领导力,它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想要成为成吉思汗或秦始皇,可能只是几万分之一或者几亿分之一的概率,这对我们的实践来说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要更强调现实,成为能够改变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领导。
管理学家:对于董事会来说,选择CEO要考虑这个人的领导素质,是否合适他的岗位,是否合适这个企业?
宋永洙:怎么样选择一位CEO,实际上就是怎么样选择一位领导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普遍公认的一个标准——领导需要正直,有了正直的人品,别人才会学着跟他一样去做;第二,作为领导他要有先见之明,要有远大的眼光,他的眼光要与众不同;第三,他要能够激发别人去工作,我们叫做动机赋予,想办法让自己团队的成员都能够活跃起来,去努力创造业绩;第四,他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不管在哪个行业选择CEO,董事会应该考虑他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在这个专业领域中,他有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管理学家:领导能力是不是来自于一个人的觉悟,或者说他内心足够强大?普通人有小小的缺点没有问题,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个小小的缺点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的失败,就是说最终领导力是靠自我塑造,而不是通过教育或其他方式获得的?
宋永洙:领导者也是人,他们也的确会犯一些错误,为什么领导会犯错,我认为大多情况是,一个领导在他没有准备好成为领导的时候被提升为领导,所以他会犯这些错误。
领导如何能够不犯这些错误?你谈到的很对。一个方面当然是可以培养他,但另外一个方面,领导自己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在书里,我会谈到自我管理,让领导根据这些流程做好自我管理,让他能够避免在成为领导以后再发生这种“小”的失误和错误,从教育的角度、培养的角度可以培养一个人某些方面的领导力,但他的自治能力能否提升,要看他能否愿意按照这个模式去管理自己的意图。这很关键,因为领导力的培养是需要积累的,虽然是自我管理的结果,但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完成的,我们说每一个阶段,比如说你是初级的职员或是助理经理、经理、更高层的部长等等,都需要具备不同的领导力。
我们有专门的一个领导力培养的阶梯模式,大家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慢慢去培养,慢慢去积累不同高度的领导能力。
管理学家:也就是说,往往大部分中层管理者没有做好培养自己领导力的准备?
宋永洙:是的,领导力培养的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韩国做大规模的领导力培养实践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我认为,在中国其实还没有普遍形
成领导力培养的意识和模式,今后如果想要提高更多人的领导能力的话,需要更多的努力,不是一次两次的课程就能解决的,要把思路和概念深入到他们本身的行为当中,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管理学家:以前看到的关于领导力的著作,大多是围绕一个具体模式或观点展开的,而你这本书以讲义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是在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走路吗?
宋永洙:这本书之所以和别的领导力著作形式不同,是因为它的读者是要分层次的,不仅仅针对某一个职位级别上的读者。这样的形式,是想让初级的员工也可以从书中学到东西,管理一个部门的部长以及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来读它,也可以从中学习到自己所需要具备的领导力。
我们全方位考虑了一个企业里真正需要的领导力的概念,才把书分解成这样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给一个理念——理念往往是让企业的老总去理解的,下面的人很难去实践,而我们这样的方式,老总可以实践,下面的人同样可以实践。
一般领导力的书籍的内容是一个整块,可能老总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他怎么实践属于他的领导力范围,但是在下面的职员看来,他们没有必要去实践这么多,所以,很简单,书中有十七堂课,这十七堂课对CEO来说他都要全部去实践,去学习,而对一些初级员工来说,可能前面五堂课学完,就够用了,只要他愿意去学,去实践。
考虑到不同的受众,所以会这样安排这本书的内容。关于领导力,我们强调的是不同级别、不同高度的人都需要更多信息积累。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他突然成了一个级别的领导之后,比如,他学了五堂课之后成为了领导,中间缺的这十二堂课,他就不知道,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下属会对他的领导不满意,所以,我们强调阶梯式的,慢慢地去积累。同样,领导本身也是,如果没有积累更多的东西,往上走,成为领导之后可能会犯更多的错误,也会影响他自己的业绩。
管理学家: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民族性格里有安于现状、追求安稳的倾向,面对这样的民族性,是不是绝大多数人都缺乏领导力?
12.关于阶梯初二作文 篇十二
钢琴声响了,钢琴大师的手在琴键上掠过。火苗已蹿起,食谱已牢记在心,他的手指在琴键上欢快地舞蹈,钢琴里传出一个个完美无瑕的音符,带给人无数的遐想。琴声,忽疾忽缓,他仿佛在烹饪美食,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调料,造就了一个个不同的美妙音符。他双眼微闭,眉毛舒展,已深深地陶醉其中,与音乐浑然融为一体。此刻,他正像一个被阳光包围的人,贪婪地吮吸着日光带来的温暖。
乐曲渐渐进入高潮,一个个动感的音符,悄然幻化成一级级阶梯,只待钢琴大师跨过它们。音乐让人愉悦,让听众脸上洋溢着无穷的欢乐。节奏越来越快,钢琴大师微皱眉头,台下的观众凝视着钢琴大师,目不转睛,大气也不敢出。眼前是不计其数的音乐阶梯,大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上一阶又一阶台阶,走过之处,留下一个个激昂的脚印。
乐声骤疾,他手指在键盘上蜻蜓点水般惊过。台下的空气开始凝固了,听众们屏住呼吸,不敢呼出半口气,生怕打破这美妙的旋律。钢琴大师仿佛在与谁艰难地搏斗着,他有些吃力了,想停下歇息,但眼前是漫长的音乐阶梯。突然,大师加快了脚步,飞快地向前追逐。
乐谱只剩一页,但速度还在不住地加快。钢琴大师的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他有些力不从心,脚步变得缓慢而拖沓,再登一个台阶对他而言已经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不愿在成功的路上被台阶难倒,他如同身披铠甲的战士,披荆斩棘,向终点冲刺。终于,最后一个音符落定。他精疲力尽地放下武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堂听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13.奋斗的作文:阶梯 篇十三
想当年,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不点”正坐在一年级教室里念着aoeiuǘ。从这时,我就对这种“阶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下午都会在学校旁的新一佳超市读书,可是,突如其来的“书灾”却给我沉重的打击。
那天真是一个黑色的下午,乌云聚集在天上,似乎正准备一场巨大的阴谋,而我却浑然不觉,仍走在通向书店的路上,突然,奶奶一把手拉住我说:“今天那里发生了事故,为了你的安全,你最近不能去那儿”。神马!听到奶奶的话,我一嘟嘴,双手不住地挥动,“我偏要去!”说出此话后我直直地冲向书店,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还是被“魔爪”拖进了家,哎,书,再见了。
【阶梯作文随笔】推荐阅读:
挫折,我进步的阶梯作文08-25
作文1200字:读书是人进步的阶梯10-25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08-02
自律是成长的阶梯08-21
学习成长的阶梯110-26
阶梯式客户销售计划书07-09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国旗下讲话09-10
刘心武《漫话阶梯》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07-22
红岩随笔作文06-25
读书随笔作文09-11